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大运河的开凿变迁”,“大运河的利用”,“沿运河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其间穿插的漕运故事展厅,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起来,生动的再现了古运河过去的繁荣景象,使参观者都能身临其境的体验大运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

走进博物馆的序厅,脚下玻璃钢铺设的仿真水面,让你如同在运河上徜徉,两边青砖铺设的地面,又宛如蜿蜒的河岸,迎面一艘帆船正缓缓“驶来”。船帆被巧妙设计成博物馆的前言牌。序厅正面展墙上有九个喷水的龙头,代表京杭大运河北段的源头——北京白浮泉遗址。元代郭守敬以白浮泉作为通惠河的水源,这就是白浮泉的出水口。展厅中间两根承重柱设计成古老的石拱桥式样,代表大运河南方的终点——杭州拱宸桥,它始建于明代。这样的设计,寓意千年运河从北京绵绵流淌到杭州,贯通南北,连接着两个千年古都和沿岸诸多古镇名城。

在序厅的右墙上是一幅大型的铜雕——《地球上的运河》。人类不仅利用自然河流,也开凿人工河道从事灌溉和航运。如连接分散的水域,亚洲人于公元前7世纪开始挖掘运河,波斯人也在公元前5世纪沟通了尼罗河和红海。欧洲的运河时代始于17世纪末。到19世纪,地球上又出现了基尔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三条重要的人工河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凿运河的国家,在人类运河史上占有最引人注目的地位。从这幅世界运河分布铜雕图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现存的世界运河中,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的

人工运河。

序厅的左面展墙上是一幅仿制的清代《南巡道里图》。这幅画蓝本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又称《京杭道里图》,长卷以清代钱塘江入口的杭城为画作起点,以蜿蜒的运河为轴,收藏于紫荆城外的山峦之间,长卷简约的描述了京杭大运河两岸的地理风貌,而对沿途的大小城垣与名胜古迹,则以金彩作详细描述。运河流经处,黄河色黄,淮河水清,山冈青绿,海滨翻腾,气势宏伟,笔意充满古风。河上船只形态各异,或行或停,或单或集,一派盛世气象。

展厅中有一组运河中出土的文物格外引人注目,几年前,在运河畔的大关桥北出土了4万枚唐开元通宝钱。这些古钱究竟是当时沉船时留下的,还是人们为了躲避战乱而有意将他们埋下的,不得而知。

运河中出土的文物种类相当多,有各个时期国内著名窑口烧制的瓷器碎片,有唐宋时期的瓦片,剪刀,瓷油灯,磨刀石,也有较近时期的铜簪,骨簪等工艺品,还有鱼叉,船篙头,铜船钉等与水上生活有关的器具,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展厅中不少文物反映了清末民初以来水上运输的一些情景,有当时的船票,运货单,有关往来生意的信件等。其中有一张清末“顺风快利”的船票特别有意思,上面印有“顺风快利”四字,表达了商家希望一帆风顺,早日获利的美好愿望。上面还写明了收款的一些项目清单,以及提醒顾客保管好随身行李的提示等。

博物馆陈列的一件苏州府官斛,是当时征收漕粮时的重要量器,这是官方制定的标准衡器。运河模拟游船舱也特别受参观者欢迎,模

拟舱内播放着一个立体短片,让参观者在影厅里感觉像坐在游船上游览运河一样,一边了解运河的有关历史,一边欣赏大运河沿线的风光,感受大运河“申遗”的呼声。我们通过管内还有一个十里红妆展厅,展示的是反映运河上婚俗的红妆家具,浙江宁波、绍兴一带流行的木制红漆嫁妆器皿,或髹朱漆,或泥金朱漆,有的局部还有朱金木雕,做工精致,富丽堂皇,被称作“中国红”。这些民俗遗存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杭州市运河保护整治系列工程中的开篇之作,它的建成开放,使得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除了办好了基本陈列,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还积极引进或置办各种与运河有关的临时展览,不断挖掘和展示深远的运河文化。

开放迄今,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已接待社会各界观众近百万人,它的建成开放,不仅为广大民众了解深厚悠久的运河文化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场所,同时也为广大青年进行爱国教育,社会历史教育提供了一个社会课堂,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不无裨益。

本次出行教育意义深刻,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又恰逢建党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日子能够多多参观博物馆,增长见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