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节选)》课文助读

文意鉴赏:

从报告文学名篇《唐山大地震》中节选的课文,仍然具有杰作的气派。它的气派主要体现为:作者熟练地驾驭重大题材,描写大场面与刻画小细节结合,精到地选择典型的事例,写出了生活中普遍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一、选择典型事例,以一当十

唐山大地震后,救灾的感人故事成千上万,《唐山大地震》一书也写到了许许多多催人泪下的事迹。而节选的课文选取了囚犯救人、盲人救灾与宣传以及临时组建的大户的合与分三个事例。

这三个事例迥别于一般救灾故事。挖掘出这些事例中的人在巨大灾害来临时的特殊表现,就能独到地展现人们思想深处的隐秘活动,使作品散发出独特光彩。

二、大场面与小细节交互

唐山大地震是天崩地裂的大事件。《唐山大地震》这样的巨作离不开对大场面的描写,也离不开对大场面与小细节的交互描述。节选部分开头两段描写大地震发生后时时能够耳闻的枪声,然后描写周围的环境:到处是断壁残垣,看守所四周废墟中传出呼救声。这些是大的场面描写。接下来描写囚犯要求救人的请示与看守人员宣布纪律,并概述囚犯们救人的情况及囚犯抢救看守所炊事员高师傅的详细情况。这些都是细节描写。

三、通过特殊时期的事件,写出人性的复杂

报告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在生动形象地描述新闻事件时,通过精要的议论抒情,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比如“看守所”一节,写出了巨大灾难降临时,那些囚犯们心底里与生俱来的“善性”被激发出来,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救人,而不是逃跑。“…方舟?轶事”一节,写大地震后势单力寡的个体难以克服困难时,人们自觉聚合,借助集体力量求生存。但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私有”观念又重新占据了人们的主流意识,那个“大户”不可避免地解散。这些描述令人深思。

文旨纲要

1.内容主旨:描述在巨大灾难降临时人性的突变:不同的人都会焕发出善心。2.写作线索:大地震发生后各种人最具代表性的行为。

3.文眼:“从灾难的角度来观察”。

4.文章结构:用内涵丰富的引子引出三个典型场景故事,揭示人性的回归以及异化。

5.文意点评:人在善良、大公无私时变得特别可亲,然而,“私有”观念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6.课文特色:新(旧)闻事实再现与文学描写相结合,在客观叙述典型事例的基础上加以点睛般的议论和抒情。

作者介绍

钱刚,全国记者协会理事,作家。曾任《解放军报》记者、《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现为上海大学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另有名作《大清海军与李鸿章》《留美幼童》等。

金章玉句

1.理解

从看守所四周的另一世界中,终于越来越强烈地向这片特殊的世界送来一片呼救声。

【思考】简要分析这句话描写的意境与加点词语独特的表现手法。

【解惑】这句话描写的是看守所这一特殊世界。大地震后的凌晨,起先是令人窒息的宁静,那是大地震过后一段时间里死一般的宁静,然后是那石破天惊的声音。“送来”一词,写出了囚犯听起来觉得很特殊的感觉,明明听到有人呼救,但他们因身份特殊而不能擅自前去施救。

2.分析

如此惊人的灾变,如此惨重的劫难,如此巨大的死亡和悲伤,我已经不能用正常的规范来思维。

【思考】请简要分析这个排比句的特点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解析】前半句排比短语的三项,其实说的都是“唐山大地震”之“大”一个内容。因这次灾难特别“巨大”,所以作者不能用常规思维来看待和思考。这为下文描述典型事件作了铺垫。3.鉴赏

资希圣在废墟上走着,似乎在找他的什么。忽然,他踩到了什么。“嘣……”一声悠长的、回音袅袅的琴弦的声响。那声音立刻使废墟上的空气都发颤了。

啊,就是它,那是他心爱的三弦,他的生命。

一根古老的弦首先在废墟中昂扬地颤响了。

【思考】这几段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鉴赏】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夸张以及象征的手法。先细致描写盲人资希圣在废墟中寻找三弦琴的情景。当他踩到了那把琴时,自然发出了一阵乐音。这乐音在充满死亡气息的废墟上使“空气都发颤”,这是夸张;资希圣找回了这把琴,也就象征着震后的唐山人将恢复生命的活力。末句也象征了灾区人奋力自救,努力减少损失决心和信心。

修辞探索

1.我仿佛第一次从灾难的角度来观察我的民族、我的同胞、我的星球。

【分析】该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短语“我的民族、我的同胞、我的星球”,写出了本文宏大叙事的格局,引导读者感受人们在大灾难发生时互相关怀与救助的情操,赞美不屈不挠的精神、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热忱。由“民族”“同胞”说到“星球”,即是感叹大地震对地球人及其财产造成的损失。

(1)资希圣那苍凉的声音在黑色的废墟上久久回荡:

说的是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那一天,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地震的中心在唐山。许多的房屋被震毁,许多人压在废墟间。……

【分析】这里的修辞格是“引用”。既具体说明了民间艺术家对唐山大地震所作的史诗般的记录,又使行文灵活多变。而且,所引用的这几句唱词,语言平实,节奏感强,也不乏生动性。出口成章

1.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几……一……发出……前方……),另写一个你早晨或黄昏所见景物的句子。(字数不限,句意连贯)

几个刚从废墟钻出来的头上流血的士兵。一挺朝天射击的机枪。紧张而严厉的枪声,发出一连串尖声的警告。前方……

【友情提示:所仿写的句子,前2个是独词句,第3个是主谓句,第4句开始叙事,采用“几……一……发出……前方……”的句式】

【示例】(1)几盏闪着白亮光芒的街灯。一行肃静的行道树。偶尔有一辆早班车发出轰鸣声,似乎是睡眼朦胧地驶过。前方,一位环卫工人开始清扫马路。(2)几下报晓的雄鸡叫声。一抹灿烂的朝霞。家家户户的厨房里发出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前方的田野上,开早工的农民正在侍弄庄稼。

2.立意联想

【精彩片段】这是残酷的,也是崭新的。如此惊人的灾变,如此惨重的劫难,如此巨大的死亡和悲伤,我已经不能用正常的规范来思维;那些美丽得令人伤心的东西,那些亲切得令人肠断的东西,那些坚硬得令人发抖的东西……一切属于人的品质都包容了

【立意联想】自然灾害,留给人类深深的思考。

【联想运用】无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三年前的汶川地震,以及今年发生的日本地震,都显

示出了大自然的无限威力。面对自然灾害,人类的美好品质充分地发挥了出来。然而,一场场的灾难留给人类深沉的思索,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对待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如何尽量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与伤痛……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去思考的问题。

比试殿堂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嘈杂(cáo) 塑料(sù) 苦涩(sè) 断壁残垣(yuán)

B.冷峻(jùn) 窒息(zhì) 赎罪(shú) 影影绰绰(zhuó)

C.菜谱(pǔ) 漏雨(lòu) 引擎(jìng) 竭尽全力(jié)

D.魅力(mèi) 羡慕(xiàn) 轶事(shī)小心翼翼(yì)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残重骤然忠于职守战战兢兢

B.废墟沙哑奄奄一吸熙熙攘攘

C.停歇警诫有条不紊相濡以沫

D.劫难倾听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3.本文是纪念唐山大地震周年的作品。这种作品既要符合性,又要有表达方面的性。

4.结合课文背景,完成下面各小题。

(1)读课本第14页《解放军日夜兼程奔赴灾区》的插图,试揣摩图中跑在第二位的军医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

(2)给下列句子添加上有关成分,使其表意更加确切。(就在题目上添加有关词语)

他们找块手巾盖上高师傅,又向有呼救声的地方跑。

5.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面各小题。

(1)以课文“看守所”一节为例,说说本文与通常的报刊媒体的新闻报道在取材与立意方面有什么不同。

(2)分别从课文中举例说明盲人资希圣和“五室婶”的共同思想性格。

6.你认为这篇课文究竟反映了怎样的人性?并举例说明。

答:

7.片段作文。

请以“面对灾难”为题,写一则400字左右的场景短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得抄袭。

比试殿堂参考答案:

1.A.B项,“绰”念chuò;C项,“擎”念qíng;D项“轶”念yì。

2.D.A项“残”应为“惨”;B项“吸”应为“息”;C项“诫”应为“戒”。

3.10;报告文学;客观真实;文学(或生动形象)。

4.(1)这么严重的大地震,人民群众死伤惨重,快去抢救!(2)在逗号前加上“的脸”。

5.(1)取材:关于罪犯们在地震后的救人事迹。立意:写出普遍的人性。(2)都是意志坚强,不屈不挠。资希圣认为:天降大灾,人可不能垮掉。他恢复宣传队组织宣传,鼓舞人心;“五室婶”:鼓励那位死去怀孕6月的妻子的青年工人“挺住”,“好好活下去”。

6.①人所共有的善良本性。比如,看守所里的幸存者奋力救人;盲人宣传队的人知道部队也粮食紧张,就不肯多吃。②人所固有的自私本性。“方舟”里的大户仅存在于人们难以独立生存的几天,一旦各自挖到了私有财产,就分崩离析。

7.略。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5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5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这一天,我早早地起床来到学校,因为学校组织看《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国产大片,我们一路欢歌笑语,来到电影院时已是人山人海,场面非常热闹。 电影开始了,成群结队的蜻蜓飞来飞去,好像在说大地要地震了,突然间,电闪雷鸣,乌云密布,整个大地一片黑暗。大强和元妮感觉不对劲,从货车里探出了头,一看是地震了,他们俩很快从车里逃了出来,正在这时,他想到了家里的两个孩子,正赶去救他们,可差点被房屋倒下的砖头打倒了,大强赶紧把元妮往外面推,元妮终于逃了出来,大强却永远离她而去,地震过后,元妮伤心地来到救援现场,突然,她听到有人在喊找到了两个孩子,她激动地跑了过去,原来是她的孩子埋在石头下面,而且只能救出一个孩子,在这个残酷的现实中,她做出了决定,救出了她的儿子,而姐姐被车运到了死人堆,幸运的她还活着,被解放军叔叔收养了。很多年过去了,唐山大地震恢复了平静,姐姐和弟弟都长大成人了,各自都有了自已的事业。

2021 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赶去现场救援,他们偶然相遇了,弟弟让姐姐认识了自己的亲人,一家人终于团圆了,从此她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它让我感受到了地震无情,人性的脆弱,以及最重要的是亲情的可贵,生命的顽强。活着真好,它告诉人们,一切灾难只是暂时的,灾难并不能打垮人们,它只会使人们更加坚强,更有勇气地面对生活。它还让我想到,我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我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 一直对《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很好奇,终于在这个周末,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认真地欣赏了这部影片。直至影片放映结束,我才察觉泪水早已挂满我的脸庞。“登啊,登啊”那撕心裂肺的呼喊仿佛就萦绕在我耳畔,心头,挥之不去。 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李元妮一家四口幸福地生活在唐山。那本来是很平常的一天,可是,地震来临了,短短的23秒,地陷了,屋塌了,李元妮的丈夫为了救她死了。而她,却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可是,面对两个至爱的生命,母亲怎能做出抉择呢?李元妮在痛苦中挣扎,如果可以,她宁可用自己的命去换孩子的命。最终,为了一个生命的存在,她无奈地说:“救弟弟。”就是“救弟弟”这句话在意外获救的姐姐心里却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姐姐方登活下来了,可她活得似一具行尸走肉,封闭,叛逆,充满仇恨。因为她怎么也无法接受妈妈将她抛弃的事实。

唐山大地震的前兆

唐山大地震的前兆 一九七六年,中国唐山市发生的大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在这次地震中死亡:24万2千7百69人,重伤:16万4千8百51人。地震的突然性和灾难性,使人谈震色便色变。实际上每次大地震前大自然都会警告人类,只是大家没引起注意和重视。在唐山地震后生后,地震学者们重新收集和整理资料得过程中,感到毛骨悚然和深思。 1.恐怖极了的鱼 据蔡家堡、北戴河一带的渔民说,鱼儿象疯了一般。在七月二十八日前后,各种鱼儿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遇到了从未有的好运气。歧门河闸附近,光着身子的孩子们用小网兜鱼,鱼儿简直是往网里跳,数小时就能兜几十斤鱼。 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玉成说,七月二十四日,他家里的两只鱼缸里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的金鱼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

唐山柏各庄养鱼场的霍善华介绍说,七月二十五日,鱼塘中一片哗啦啦的响声,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螺旋一般飞快地打转。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介绍,七月二十七日那天,油轮周围的海蛰忽然增多,成群的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放下钩去,片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 2.失去“理性”的飞虫、鸟类和蝙蝠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目睹,七月二十五日,油轮四周海面的空气吱吱地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和船舷上,密匝匝的一片,一动不动,任人捕捉驱赶,一只也不起飞。不久,船上的骚动更大了,一大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土色的蝗虫、黑色的蝉,以及许许多多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大聚会,最后飞来一只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傻傻地立在船尾一动不动。 天津市郊木场公社和西营门公社都看

魏晨 唐山大地震影片赏析

《唐山大地震》电影赏析 一、剧情介绍 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区爆发7.8级强烈地震, 房屋倒塌,灾民无数。面对即将坍塌的危楼,丈夫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都要去救被困的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危急时刻,方大强拦住了妻子,冲进去营救子女时不幸罹难。李元妮在震后发现,一双儿女被困在了一块水泥板的两端,若要营救,必然牺牲另一方。情急之下,她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救弟弟,此事成为大难不死的姐姐方登心中难以磨灭的隐痛。后来,方登被一对军人夫妇收养,并顺利通过高考。方达被救却断了胳膊,李元妮以无私的母爱抚养他成人,同时,日夜怀着对方登的愧疚与思念生活。成年后的方达娶妻生子,并干出了一番事业。本以为一家人至此天各一方,但地震32年后,这家人的命运却因为汶川地震再次发生了交叠。 二、视听语言分析 (1)镜头 《唐山大地震》开场运用了电影特效,把大地震来临时万物崩溃的悲壮画面逼真的呈现了出来:如成千上万只蜻蜓慌乱的飞过车站···地震场面只有7分钟左右,却营造了这部电影最为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据了解,这仅仅几分钟的地震镜头拍摄,特效的制作费用高达七八千万人民币,共动用国内外90名特效工作人员,花费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

了260个特效镜头。 导演对于影片的基调定位是“史诗”性质的展现,因此俯瞰镜头用的较多,尤其在表现地震过后唐山的满目疮痍的景象时。对杭州各处景点也是采用了大俯拍的拍摄手法,凸显了大制作的风格。镜头切换灵活到位,方大强摇晃着冲进去的瞬间房子整个塌掉的这个镜头拍得很震撼,随之切换到地震以后元妮在黎明大雨中无助的哭喊,很好的营造了气氛。 (2)色调 影片在色调的处理上颇具匠心,开始是柔和的灰黄调子,犹如老照片一般象征着已逝的岁月,渐明亮的暖色烘托出方家在地震前的温馨生活;然后是大地震发生时,色调转为沉郁的黑白色,除了鲜血几乎再没有其余的彩色,暗示着大地震抹去了一切美好,残酷可怕;再之后,贯穿全剧的是淡淡的灰白调子,如一缕缕深渊中的薄雾,象征着人们心底压抑着的弥久的哀伤。 (3)音乐 在《唐山大地震》的30多段音乐中,运用的全部都是 赋予力量和呼唤阳光的大调式音乐,而绝没有凄凄惨惨。在灾难电影中运用大调式音乐,实际上是在表达阳光向上时参杂了苦难和珍惜的情感,它是反向的表达,而这种表达使得音乐更有张力。片尾曲选择了王菲的《心经》,配合结尾处 的小段纪录片式段落,让人心从感而生,祈福后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唐山大地震》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时间飞逝,34年前的那场残酷的大地震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唐山大地震,这五个可怕的字眼,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虽然我并没有亲生经历,但仍然令我极为震撼。 观看了刚刚上映的感动人心的“唐山大地震”,我感慨万分。主人公——那个可怜的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和一张可爱的小嘴的小女孩,在与弟弟同时压在巨大的石板下时,母亲无耐只得含泪忍痛放弃一个,选择了弟弟。她在黑暗里清晰地听到了母亲所说的每一个字——“要弟弟!”这短短的几个字是她感到了绝望。可怜的小女孩王登在坚硬的石板的压迫下,还要承受被亲生母亲抛弃的伤痛,对于不到10岁的她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痛苦,看到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几千个孩子无家可归的悲惨景象。在可怕的天灾面前,不知会有多少人不得不面对生死的抉择,甚至亲人的分别。而这些都远远大于他们在身体上所受的伤痛,但只要坚强,不放弃那仅有的一线希望,团结起来,一定能战胜眼前的困难。

之后,这位可爱的小女孩登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活了下来,并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领养了,健康地长成了一个漂亮懂事的好女孩,然而童年时留下的痛苦的回忆也一直环绕着她,直到这次我国的汶川地震,登第一时间积极地参加了救援工助,无意之中遇到了她的弟弟——达,并回到了离开34年却无时不在想念的家,见到了白发苍苍的亲生母亲,团圆了这个破碎的家。 又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登在经历了无数灾难与离别后,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并得到了幸福,这幸福来之不易,细细品味才明白,这美好结局的建造者,应该是那对普普通通的解放军夫妇——登的养父养母。他们用真爱唤醒了登的希望,对登就像亲生女儿一样,是他们使登在经历了人生最低谷后又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而在登长大后,他们却没能享福,养母因为病痛永远地合上了眼睛,养父年迈退休。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呵护着这个受伤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小心地关心着她,使她走出了心灵的黑暗。虽然他们也知道,孩子终究要回到亲生母亲的怀抱,但他们却依然无怨无悔,甚至还为她存了一笔大数目的钱,让她去寻找亲生母亲,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高尚的情怀呀! 当然,“唐山大地震”带给我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叔叔们,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

唐山大地震资料

唐山大地震所造成损失的数据资料 日历翻开到1976年7月28日,时钟倒转回30年前,历史凝固在凌晨3点42分56秒,那一个黑色的可怕瞬间……在唐山市的地壳下12公里深处,长期集聚在这里的巨大能量聚然爆发,相当于800吨黄色炸药在城市底下猛烈爆炸,一时间地球颤动地层轰呜,一场人类史上堪为最惨烈的地震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的头上;转眼间唐山市区变成一片废墟,242419人丧生(包括天津等受灾区),36万多人受重伤,70万多人受轻伤,15886户家庭解体,7821个妻子失去丈夫,8047个丈夫失去了妻子,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数十万和平居民转眼变成失去家园的难民,全国人民被投入到巨大的悲痛之中。唐山大地震,强度7.8级,震中烈度11度,主震区东起市郊的越河乡、西至梁家屯、河北矿冶学院,南自女织寨,21中学,贾各庄、打靶场一带,呈东北走向的椭圆形,面积约47平方公里,长轴约10,5公里,短轴约3.6至5.5公里。烈度10度区,呈东北窄西南宽的瓢形,长36公里宽15公里,面积320平方公里;唐山地区都处于7度区内。唐山大地震的陆地有感范围约217万平方公里,东北的满洲里,宁夏的吴忠,河南省正阳,都有明显的震感。唐山大地震中人员的伤亡主要由于房屋的损毁,唐山市城乡民用建筑68万余间约1千多万平方米,被地震损毁65万余间,达95%;在唐山火车站、小山、解放路、宋谢庄、复兴路、新立庄、风井和梁屯一带,建筑物被毁荡然无存。唐山大地震对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破坏,280多公里柏油路被严重破坏,71座大、中型桥梁、160座小型桥梁、1千余个道路涵洞塌陷垮裂,至天津、北京、东北和沿海的主要公路干线路基塌陷或出现裂缝;公路交通基本断绝;东西铁路干线被切断,京沈铁路瘫痪。 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 □ 概况:地震灾难时时威胁着人类,全世界七级以上地震每年都有十多次。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时四十二分,中国唐山市突然发生里氏七点八级强烈地震,仅仅几秒钟后,唐山夷成废墟,六十五万六千一百多间民用建筑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二十四万二千七百六十九人死亡,十六万四千八百五十一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三十亿元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人类不能忘记,地震的警钟还会在某一天敲响。人类永远不会忘记:唐山大地震。 公元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国北京时间三时四十二分五十三点十一秒,东经一百一十八点二度、北纬三十九点六度,在距地面十六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比日本广岛原子弹强烈四百倍的猛烈爆炸发生了。 中国首都北京摇晃不已,天安门城楼高大的梁柱痉挛般地"嘎嘎"作响。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宁夏,从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这一华夏大地的人们都感到了异乎寻常的摇撼,一

《唐山大地震》读后感

《唐山大地震》读后感 《唐山大地震》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山大地震》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唐山大地震》读后感1 今天我和妈妈姐姐一起去东星购物时代广场的六楼电影院观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唐山大地震。 看完唐山大地震这个影片后,我深深的被这部影片中的场景所打动了。这个场景描述了:唐山发生了一场破坏性极大的地震,刹那间,唐山的一切发生了惨不忍睹的变化,房屋倒塌,一切都化为乌有。 对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姐姐和弟弟两个人同时被压在水泥板下的时候那些救援人员说只能就一个孩子,母亲真的是在那种情况下无法选择,最好她忍痛选择了弟弟。对此,姐姐对妈妈有了成见,32年都没有跟母亲联系。看完了这个片段:我觉得姐姐不应该对母亲有成见。因为当时母亲选择弟弟也是迫不得已的。 唐山曾经倒下,但是唐山人民没有倒下,他们坚强不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今后在班级里一定要团结同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学习唐山人民不屈不挠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唐山大地震》读后感2 今天,我噙着眼泪看完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心情无比激动,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影片讲述了在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一对姐弟,被压在楼板的两头,这位姐弟的母亲求着救援队队员们,把楼板下的子女都救出来。可是,救援队队员说:只能救一个另一个就被压死了,这位母亲很难抉择,到底救哪一个,考绿到弟弟体弱多病,最后救了弟弟,无耐地放弃了姐姐。 32年之后,在汶川地震上有着同样经历的姐弟两又相逢了,他们作为自愿者,抢救了受灾的民众。 最后,这对姐弟和她们的妈妈团圆了,她的妈妈跪求姐姐原谅,在爱·恨交替中,这家人终于团聚了。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一): 最近,我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唐山大地震,为了救妻子李元妮,丈夫方大强死了。孩子方登和方达都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如果救方登,弟弟方达就会被压到,如果救姐姐方登,方达就会被压到。周围余震不断,若再不下决定,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在万不得已的情景下,母亲做出了决定:“救弟弟吧……”两个神志清醒的孩子,清晰的听到了妈妈的话。震后,李元妮坚强地独自抚养着失去一只胳膊的儿子,而劫后余生的方登却被军人王德清收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直到32年后的汶川地震,他们才重新相逢。最终姐弟俩一同回家看母亲。老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忘。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泪如滂沱。电影的最终,女儿最终宽恕了妈妈。 母亲李元妮在应对救援人员的问题:“到底救哪一个”的时候,泣不成声地说:“都救”。可是,如果再不忍痛放手,两个都会失去。女儿年纪虽然小,但也很懂事:弟弟被人欺负了,身为姐姐的要保护他;弟弟和自我都喜欢吃西红柿,只剩一个西红柿的时候,姐姐也要让给他吃。当方登听到“救弟弟”这三个字,她哭了,她恨、她委屈、她绝望,但自我却活了下来,于是她再也不要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我的妈妈。 母亲和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应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终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和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母亲一向都没有再嫁,

感悟生命——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初中精选作文【2000字】

感悟生命——观《唐山大地震》有感初中精选作文【2000字】习题记:一个关于爱,关于恨,关于希望与亲情的故事。 34年前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地震,牵动了无数人的心,那五个可怕的字眼,唐山大地震,在我脑海中印得清分明楚。我看到,大地在忽然间变得天旋地转,天空由黑变红,而后由红变紫;我听到,那闪着等的大楼,发出“兹兹”的声音,仅仅是在几秒钟之内,一座高楼大厦,在顷刻间灰飞烟灭,成为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我看到,地上水管破裂,水直冲天空;我看到大地开裂,人们的恐慌,还有那撕心裂肺的一声:“妈……”那声音,在我脑海中回荡了很久很久。 雨,下着,下得那么凄凉,只看见许许多多的人躺在泥泞的地上,倒塌的废墟中,他们躺在血泊中,一些幸存的人们正在抢救,可他们也浑身是伤。

元妮,丈夫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她的生命,在悲恸之余,她发现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活着,被一块石板压住了两头。可是,此时人们却发现石板无奈抬起,砸了这儿一头,伤了另一头;砸了另一头,伤了这一头。两个只能救一个,母亲坚决说:“两个都解围!两个都解围啊!”可救援人员没有规定,最后母亲只能心痛地说:“救弟弟!”姐姐小方登在黑暗中分明地听见这两个令人窒息的字眼,她绝望了,没想到,母亲选择了弟弟!可怜的小方登不只要被极重繁重的石板压着,她幼小的心灵还要接受被母亲摈弃的痛苦,对她,无疑是最大的伤害。 弟弟被救活了,一只胳膊却没了! 此时此刻,我仿佛看见了许许多多的孤儿无家可归的样子,面对亲人的摈弃,面对存亡抉择,心灵的创伤远远超出了身上的疤,身上的痛,我想,那该是如许难受啊,他们的童年,必然被蒙上了一层阴影,那将是永远也忘不了的,就像方登所说的:“我不是记不起,我只是忘不掉!”因为忘不掉,所以,他们只能把所有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00字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00字 最新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00字1下了阵暴雨,像是在废墟中大声喊叫亲人名字的声音。在今日的语文晚自习上,我们观看了《唐山大地震》,看到一幕幕在废墟中振撼人心的场景,也让我们都流下了悲痛的泪水,最让我心酸的画面是:母亲在最终断然决定救儿子,当她的女儿听到后,心凉了。在这个场景中,我们能够看到母亲是爱她的孩子的,可是,因为他们说只能救一个时,哭着求他们把两个孩子都救出来,很让人心酸的画面。也许在当她看见死去的爸爸也躺在她身边时,心里肯定很不好受,很孤单吧,毕竟,她是这么的小。“倒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有盖起来,三十二年守着废墟过儿子。”——心灵的废墟上,我们看到一座叫做期望的城,尽管以往的创伤无法让生命变得完整,我们却看到他们依然怀揣着期望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前行……许多年后,元妮一向不愿搬家,每次烧纸时她都会念叨家里的地址,她害怕那孤单的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她怕她最爱的人迷了路,回不了家。——亲人永远是亲人,就算阴阳两隔,也是至亲的人!“没了,才明白生命叫没了。”这是元妮在她最终悔时所说的话。是由这一次的地震,而触一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因为有了这种爱,才会让世界变得愈加完美,也看出了,元妮在内心深处依旧怀念着那段从前的时光,可是却一去不复返……“我不是想不

起来,而是忘不掉。”方登在最终的时候对自我的养父说了这一句话。是的,有些东西是不远想起的,但并不代表能够一辈子忘掉。灾难的飓风过后,唯一留下的就是亲情。就好像这些光亮,是支撑着他们活下去的期望和勇气。最新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00字2电影《唐山大地震》以其突破6亿元的票房向世人证明它无疑是相当成功的,确实,不愧是大导演导的电影,这部影片在催人泪下的影视效果之余,让人感触良多,笔者从个人的感觉漫谈一下该片成功的几个方面:整个故事情节精彩而完整,前后呼应。影片以唐山大地震为历史背景,从著名演员徐帆饰演的母亲痛苦无奈在女儿和儿子之间,选择放弃女儿救出儿子,导致侥幸幸存下来的幼小的女儿登对此心灵遭受沉重打击而引出的故事为电影主线,这个故事选得十分成功,震撼人心,活生生骨肉分离的震慑力一点都不亚于《泰坦尼克号》凄美浪漫的感情故事。故事情节铺展合理,展现生命的脆弱和真、善、美的情怀。6000多万重金打造出来的大地震惨烈的场面,篇幅恰到好处,充分展示了编剧和导演对整个影片节奏把握的功力,使人们不要忘记30多年前那次惨痛的大自然灾难,又紧紧围绕故事主线展开。影片中女儿登遭受的巨大的心灵创伤使她几十年不愿与母亲相见,让人觉得合理,情有可原。在养母弥留之间,她温柔的贴着养母的面说,爸爸爱你,我也爱你。这是一个很善很美的瞬间,这一刻,这位养母必须觉得为养育

《唐山大地震》专业影评:23秒历史眨眼与32年苦情纠缠

《唐山大地震》:23秒历史眨眼与32年苦情纠缠 媒体稿 ■文/慕容天涯 《唐山大地震》一片题材注定了其在2010年华语影市上独一无二的被关注度。虽然整体上不如预期,且灾难片让位情感戏。但严谨、完整,甚至过分的细致依旧随处可见。于是,关于此题材与冯导的是否搭调问题再一次出现在了观者的脑海中。 只因为我们看到了一场典型的中国式悲剧,感天动地悲天悯人,却无法找到冯小刚的游刃有余甚至觉得陌生。

典型:中国式悲剧 从徐帆极具节奏的哭泣和无时无刻不抓人的生活化演绎,你知道影片的“路子”对了。国内的观众太熟悉这种表演的方式与打动人的切入点。比起技术手段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依靠大量山崩地裂的效果营造视觉冲击,《唐山大地震》选择“情感大于特效”的避重就轻,也实乃无奈之举。那个几十秒的地震段落,虽不知在IMAX下功力可达几成,但是至少在转瞬间,就使一座城由天堂变地狱的顷刻崩塌在了观者的眼前。 从此之后,23秒的历史眨眼,换回了32年的苦情纠缠。 但问题在于,这部电影很像是一个急于在家长面前展示成绩单上并不出色分数的孩子,有些沉不住气。看似“大量”的铺垫,在地震到来前的夜晚彷佛已近繁琐,却依然不够。蜻蜓飞舞有着大灾之前的不祥预感,而两个孩子方达方登的红五星书包洗过的西红柿,都仿如最后催泪的道具被人为的提前放置。楼宇间的静谧实则更可以被家家户户入夜后的生活姿态代替。关键在于热带鱼疯狂涌出鱼缸的一幕,显然不应该成为大灾之前的突破口。因为要知道,所有的观众都在等待着这一瞬,这一瞬由一个显而易见的“鱼跃水面”来撕开面纱,显然力道不够且平淡无奇。当然,这部影片的平淡无奇还来自由吕乐掌镜极为收敛的摄影部分。只不过,前者“鱼跃”是情节堆砌代替铺垫后的技巧性平淡,后者是在题材面前谨慎过度抑或能力不足的技术性平淡。相比技术,电影技巧,也即是这种对于叙事把握的缺憾更令人扼腕。毕竟如此深刻的题材,在悲剧到来前,对于一座城的静谧安详与生活之美,只用一个小家的吹电扇,吃果果等情节展现,过分的以偏概全了。

唐山陡河发电厂实习报告及心得体会

唐山陡河发电厂实习报 告及心得体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摘要 在这为期九天的陡电实习过程中,我们对陡电有了很深的了解,对电厂这一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一个合适的定位!感谢学校学院领导及我们可爱的老师及电厂领导及带班的师傅,是你们给了我们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具体实习内容:1、为期半天的安全知识培训及考试,考试合格者可以上岗;2、对发电过程进行学习及现场参观发电过程及大型设备;3、分成小组,由师傅带领着进行岗前学习,跟班走,亲身体会在电厂工 作!4、对电厂环境及职工的一些电厂生活进行了亲身体会的了解。主要收获:1、对发电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实践并巩固了所学知识;2、对电厂发电设备有所直观的了解,不再是课本上死的东西;3、对电厂环境及生活环境有了深刻的体会;4、立志毕业后到电厂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千家万户送去生活工作必须的电! 正文 一、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11年4月18日到2011年4月27日 实习地点:河北省唐山市 大唐国际陡河发电厂 实习目的:通过参观和参与陡河电厂的实际生产过程,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参观过程中,通过向电厂师傅在工作中进行提问学习,对实践唐山陡河发电厂实习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中所学专业经常遇到的难题进行询问,可以提过我们对书本知识的活用,并了解本专业相关设备的运作过程,增强对锅炉、汽轮机、引风机系统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及机构的了解,为将来工作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电厂概况:陡河发电厂坐落于河北省唐山市,是一个很有年代的电厂,在当时那个年代,当属电厂中的老大哥,它始建于1973年,先后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后重建和扩建。到1987年10月,八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1550MW。 陡河电厂建成初期就成为全国重点电厂之一。现在与近几年建成的电厂相比,陡河电厂的发电量已经非常有限,但是作为一个老牌电厂,其技术依然可以和我国电力行业的一流电厂媲美! 建厂20多年来,陡河电厂始终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的方针,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高,1989年以来没有发生重大设备事故,曾先后荣获“全国先进集体”、“全国节能先进集体”、“全国节水先进企业”、“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等荣誉称号。 二、对电厂整体的认识 正如老师所讲,电厂的发电过程进行着能量的转化,首先化石燃料的化学能经过燃烧转变为热能,这个过程在锅炉内完成;接着在汽轮机中通过过热蒸汽推转叶片为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蒸汽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篇一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一) 昨晚在电影院把《唐山大地震》看过了。简单的说说我的想法,就像小学时候的观后感。 电影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赶紧向某人要了两张手纸,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几分钟,我感觉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张着嘴在喘气,心在嗓子眼,感觉下一口就提不上来了。楼房倒塌的那些镜头我感觉很有内涵:“伟大”、“高举”、“万岁”、“战无不胜”,多么崇高的神圣词汇,多么伟大的革命理想,在灾难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虫子一样被上帝抹平,然后当大地平静之后,无数扭曲的尸体被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身上还带着血迹,就像我刚刚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对命运,甚至连反抗的时间都没有。 1976年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那段我很喜欢,流泪了,但是并不满意。我对这些展示国家力量的镜头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据家里老人们讲,当时解放军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灾区人民自己从废墟下面挖出来的,比如电影里面的方达。解放军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当时很急,于是成了

一生的残废。但是他们当时看见解放军,看见一车车连绵不断的解放军,他们感到安心了。毛主席派人来了。唐山人民对于解放军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电影里面却用简单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环播放车流、人流、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那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了毛主席的指示,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这座城市的重生,他们献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然而这一切都被这部电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对善良的军队干部夫妇领养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儿,这名孤儿据说以后可以做文艺工作。这是真实的,但是这是对解放军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抹杀,也是对这对夫妇善良初衷的抹杀,更是对那个充满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杀。 好了,到此本电影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伦理苦情电视剧阶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过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觉像是在话剧舞台上。也许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压得住火,我想我会哭的很厉害。她送方达的那段戏应当是整部戏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车停下了,方达回到了她的身边。镜头一转,汽车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达带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强母亲的心却早已死了。看着徐帆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亲也经常显露出佝偻的老态,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此后的电影完全的进入了电视剧时间。支线情节有头无尾,结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达加元妮,方登加养父母这两条线并行不悖,基本没什么关系。张静初一如既往的表现出她的花瓶演技,时不时的

中国最感人的母亲故事

中国最感人的母亲故事 篇一:六个催人泪下的母爱故事 六个催人泪下的母爱故事 六个催人泪下的母爱故事 1. 第 1 个故事发生在唐山大地震中。 一对母子被深压在废墟下,母亲半个身子被混凝土板卡着动弹不得,可是却竭尽全力地维 护着怀中七个月大的婴儿。 几天后,救护人员挖洞发现他们时,母亲已经死亡,而那婴儿口里还含着母亲的食指。 原来,母亲在危难中一直用乳汁延缓着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干了,她就咬断自己的指头, 用自己的鲜血让孩子活了下来,而自己却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2. 第 2 个故事发生在黄海边。在那里,吃鱼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一位老乡从集市上买回来几条活鲶鱼,照例放在大锅里烧水活煮鱼,眼看着鱼在 沸水中狂蹦乱跳,绝望地探出头来,大口地呼吸着空气。 但其中有一条鱼与众不同,她没有挣扎,也没有本能地探头出水,而是将头和尾贴在烧热 的锅底,并极力把腹部露出水面。 老乡好奇地观察着这一切,心里很纳闷。他试着用筷子帮助一下那条自讨苦吃的鲶鱼,让 它的脑袋浮出水面,但是她很快又回复原状。水渐渐滚开了,那条鲶鱼的头部和尾巴已经被高 温的铁锅烫得焦糊,但肚子基本没变样。 把鱼捞出锅后,老乡迫不及待地先把那条“笨鱼”破开,想看看她到底是什么“毛病”。雪白 的肚皮象窗帘似的拉开,里面露出一团团大米粒一般透明的鱼籽。 老乡全家都傻眼了,那一锅鱼据说他们没敢吃一口,而是象出殡一样送进了大海。事情 传开去,乡亲们啧啧称奇,有的甚至唏嘘不已。从那以后,煮活鱼的做法在那里绝迹了。 3. 第 3 个故事发生在东欧。 13 岁的女儿一直认为母亲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母亲虽终日忙碌辛苦,也不 能使女儿快乐起来。 2002 年 2 月, 母亲为了让女儿开心, 带女儿一起去阿尔卑斯山滑雪。 母女俩在滑雪途中, 由于缺乏经验偏离滑道迷路了,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 母女俩在雪山中挣扎了两天两夜,几次看见前来搜寻她们的直升机,都因为她们身穿的是 银灰色的滑雪装而未被发现。 终于,女儿因体力不支昏迷过去,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而母亲已不在人世了。 医生告诉她,是母亲用生命救了她。 1 / 8

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

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 北京时间1976年7月28日0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 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 氏7.8级(矩震级7.5级),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地震。地震持续约12秒。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 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 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唐山地震没 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 无防备,造成242769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 地震史死亡人数之首,仅次于陕西华县特大地震(明嘉靖关中大地震)。

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有24万人死亡,但这一数字的“解密”却在三年之后。作为这篇“迟到新闻”的记者,原新华社副总 编辑徐学江近日披露了当初发出这条消息的来龙去脉。 1979年11月,作为新华社记者的徐学江应邀参加在大连召开的全国地震会商会议暨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 最后一天的会议向与会的地震专家们通报了唐山大地震情况,其中包括死亡人数。“我感到,这正是全国和全世界等待已久的重 大新闻,必须千方百计报道出去。” 他抓紧时间写好消息后,送给大会秘书长(国家地震局科研处处长)审核。为了说服他同意发稿,徐学江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当时,唐山大地震已过去三年多,由于一直没有公布官方的伤亡人数,国内外有很多猜测和谣言,如香港报纸就曾报过唐山

地震死亡人数超过70万等,与其让猜测和谣言满天飞,不如正式公布真实情况。”徐学江说。 为了说服秘书长,徐学江还说,这次会议是个好机会,新闻是从地震会议上获悉的,报道出去比较自然,不需要解释官方为何 在事隔几年后向外界特别宣布。(https://www.doczj.com/doc/c05299413.html,) 虽然消息已经晚发了三年,徐学江为了说服秘书长在稿件上签字,一再强调新闻的时效性。“稿件一定要今天发。这是自然灾 害造成的死亡,并不是人为造成的,与政府没有直接关系。”这位 官员最终没有向上级请示,签字表示同意由新华社发布。 徐学江说,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之际,回顾这次报道仍有 现实意义。“我希望政府部门和新闻从业的后来者们通过这个典型 实例认真总结教训,进一步改进重大自然灾害类事件的新闻发布。”

看唐山大地震有感

看《唐山大地震》有感 大地震曾经使唐山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爱,冯小刚将使唐山人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剧中不仅用镜头语言表现了唐山大地震那使人震撼的23秒钟,还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一家人在唐山大地震中,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 方达的姑姑善解人意,说服了奶奶,让方达从远去的长途车上下来,回去找妈妈。从元妮的神情到姑姑的一句“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接走方达,元妮的唯一希望就没了”,当观众们看到长途车停下,方达下车跑回妈妈的怀抱的时候,全场流泪! 片尾处,方凳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凳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

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当然,剧中陈道明饰演的养父同样以豁达和爱心让观众的眼泪纵容。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凳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对唐山、对唐山人肃然起敬! 看完《唐山大地震》,家里原本惊天动地的矛盾,在我心里变成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工作单位里的纷纷扰扰变成了早该飘散的烟云,生活常态中的一切

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小故事

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小故事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唐山周边农村田地里的水井都被流沙填满。为了 尽早帮农民恢复农业生产,各地组织了打井队来到唐山实行打井作业。1976年8月下旬,卢金川和工友们作为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成员,进入唐山滦南县,四个月的时间里为村民们打下了二十多口井。 抗震故事① 深情回忆 打井队三班倒加速打井进程 当年23岁的卢金川是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打井工人。1976年 8月中旬,管理站接到通知,要求所有打井分队完成手上的工作之后,不要再接新活,全部回到水电管理站检修机器。之后卢金川才知道, 唐山周边县里的农田水井已全被流沙淤满,郊区水电管理站打井队的 工人们将组成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赶往唐山。因为唐山当地电力还 未完全恢复,水电管理站让厂家专门加工了几台大马力柴油机,供打 井使用。 8月20日前后,卢金川和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100余名工友 带上7台钻机出发了。到达天津芦台时,卢金川才开始看到地震带来 的破坏景象,但这种破坏也仅限于墙壁倒塌、路面裂缝。等到达天津 市区,这些刚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们彻底呆住了。虽然先前有心理准备,但谁都没有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没有一座完好的楼房,断壁残垣,惨不忍睹。 绕过唐山到达滦南县,卢金川和工友们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 因为农村都是平房,受灾水准远比市区轻。来不及休整,几位工人提 出先去地里的水井查看一下,看是否能够维修。很快他们回来了,检 查结果是水井全部被流沙填满,只能重新打井。

住宿还没安排好,作为7分队的机长,卢金川带头叫工人们开工。之前在石家庄打井时,井深基本上四五十米,但滦南县却要打一百米 左右深。打井队实行三班倒,尽快加速施工进程。 一个星期后,卢金川的7分队打出了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第 一口井。 天气渐冷两件棉衣全队轮流穿 8月份出发时,大家并不知道要在唐山滦南待多久,卢金川和工友们只带了几件薄衣。到了10月下旬,晚上的气温越来越低。即使白天 在抗震棚里,也要捂着被子,需要在夜间施工的工人们只能咬牙坚持。当地村民得知情况后,给打井队送来2件救灾棉大衣。在那种特殊情 况下,这两件棉大衣尤为珍贵。之后,两件大衣成了整个打井队夜间 作业的专用衣服。 又过了一段时间,工人们实在扛不住了,大家便商量着每个分队 出一个人回石家庄,挨个通知工人们的家里准备棉服。那个时候几乎 每家都没有电话,回到石家庄负责通知的人,只能跑遍工友的家去通知。几天后,工人们终于穿上了从家里运过来的温暖棉服。 卢金川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去唐山打井之前,家里正在给他盖 结婚用的新房。可他一走就是四个多月,盖房的一切琐事都压在了父 亲肩上。在唐山的日子,就连做梦卢金川都在想着父亲,想着家里盖 房是否顺利。幸运的是,卢金川当时的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伴儿,只要有时间就去帮忙,帮卢金川的父母分担了很多活儿,也让卢金川 的内心少了一些惦念。 1977年元旦过后,这支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回到了石家庄,共 打下20多口井,卢金川的7分队被评为英雄钻井队。 唐山情节 卢金川:从唐山回到石家庄后,单位给我们每个参加过抗震救灾 打井的工人发了一套杯子,上面印着“赴唐抗震救灾留念”,我老伴

唐山地震纪念馆观后感

唐山抗震纪念馆是为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唐山的伟大壮举而建立的。 唐山抗震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心的抗震纪念碑广场,始建于1986年,原名“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1996年进行了改扩建,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2006年纪念唐山地震三十周年之际又进行了大规模的调展改造。扩建后的纪念馆建筑面积为5380平方米。 纪念馆建筑设计新颖别致,外圆内方,造型独特。中间方厅耸立,周围圆厦环抱,馆顶呈台阶状自西而东向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中心倾斜。馆内大厅正中矗立着江泽民总书记为唐山人民的亲笔题词。 馆内共分为两层展厅,中央大厅一、二层贯通。展览客观反映了1976年那场举世震惊的强烈地震给唐山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惨重损失;讴歌了唐山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以及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顽强精神;展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唐山人民的亲切关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人民无私的援助。珍贵的历史资料感人肺腑,给人信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直观生动的现实教材。 展厅内实物展柜,展出了被震坏的时 钟、当年最早向党中央汇报震情所用的电 台、抗震救灾工具以及全国各地给灾区人 民的慰问信件、衣服等实物,同时还有防 震减灾常识的宣传。展览运用了场景复原、 大型浮雕、艺术造型等等现代化展陈手段, 不仅有珍贵的历史图片、电脑合成图、光 电地图、程控图等,而且大量运用多媒体 景观艺术,如幻影成像、虚拟现实、影视 与场景结合等手段,使观者动容,心灵震撼。 为了使唐山抗震纪念馆能够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职能作用,唐山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对其进行调展改造。 调展改造后,在基本保留建馆初期建筑结构、尊重原有“天圆地 方”设计思想与建筑风格的同时,对整体建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 改造与扩建,在展馆西侧新加建了办公设备管理区,对馆内空调、 消防、监控、电气系统等进行了更新,并新增设了电动扶梯、直 升电梯、残疾人坡道等设施,使展馆功能更加科学完备而富有人性化。 2006年调展改造后纪念馆展出主题为《唐山抗震成就展览》一方面以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展现亮点为原则,充分展示震后30年,特别是近10年来,英勇的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建设繁荣美好新唐山所取得的党派成就。另一方面以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相信科学为原则,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加大了抗

观《唐山大地震》心得体会

观《唐山大地震》心得体会 爱与宽容——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我不是喜欢“跟风”的人,看过《唐山大地震》的宣传片和首映式后,却忽然想去看看。在七月炙热的午后,走进影院,置身漆黑的演播厅,随着影片情节的起伏,心里一片清冷。其实不是观看,而是倾听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关于人的心灵,有关于爱与宽容。 有感于地震时23秒的惨烈,那霎时的天崩地裂,那瞬间的生生死死,让相爱的人阴阳两隔,让美满的家四散分离,让坚强的母亲艰难抉择,让年幼的心灵烙下彻骨的疼痛。妈妈说“救弟弟”,石板下八岁的女孩流下绝望的泪水,这泪水一直流到她的心里,像一片巨大的阴影,整整32年未能拭去,她说“不是我记不起,而是我忘不掉”。 因为爱,所以无法宽容。她爱那个家,爱她的母亲和弟弟,所以在十年后的午夜梦回,看到那条小巷里的家,看到爸爸妈妈和弟弟欢笑着走过,她仍会大哭着醒来,为什么不理我,为什么舍下我。她心里蔓延的疑问和疼痛就像暗夜里盛开的花,一点一点绽放,笼罩了她的一生,敏感、倔强、叛逆、独立。她无法走出那个阴影,所以长成了一棵荒原中的树,每一片叶子都写满了爱与不能爱,纠结而繁复。而那个隐忍而痛楚的母亲又能怎样呢,她只有将她的一生封闭,

留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的记忆里,留在丈夫为自己舍命的大爱里,留在对女儿无尽的思念和忏悔中,留在“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的叹息里。她的一生都在赎罪,为她当时那个不得不做的选择,可是作为母亲的痛谁又能理解,哪一个孩子不是母亲的挚爱,她为女儿洗好一个个西红柿的时候,她年年为女儿买课本的时候,她守住小巷里的家不肯走的时候,她的思念和泪水谁能看得到?她不乞求理解和宽容,因为爱,她无法原谅自己,她用了整整32年的时间弥补当初做错的那道任谁都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可是在无情的天灾面前,她真的又错在哪儿呢? 因为爱,所以宽容。宽容的爱是博大的爱,超越凡俗,超越自我。当我们看到陈道明、陈瑾扮演的养父母对女儿的用心和容忍,看到汶川地震中那位母亲为了保全救援人员毅然决定为女儿截肢,看到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中参加救援的解放军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我们的心里是那样温暖和感动。这世间,有很多种爱,超越了亲情和爱情本身,弥足珍贵。正是有了这种爱,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它照亮人的心灵,抹去阴霾和疼痛。震后的唐山在废墟中崛起,日新月异,而灾难留在唐山人心里的废墟,更需要爱和宽容来重建。片中的女儿在汶川地震中奔波,是像所有当年经历过唐山大地震时的人一样,竭尽全力留住每一个可能的生命,因为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能够将爱奉献给需要帮助的陌

《唐山大地震》灾难心理学分析

《唐山大地震》灾难心理学分析 1976年的那场大地震,成为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一生的伤害。而我们可能一直只关注那次的灾难遇难有多少人、受伤有多少人、失踪有多少人,却很少去关注人们心理上所受到的创伤。《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在还没有上映的时候,很多人就猜测它是如何还原当年大地震的震撼,或者如何用特效做得更加逼真,如同美国的灾难片一样。可是,当电影上映之后才发现,其实,整个地震发生的过程被搬上荧幕的并不多,不到10分钟的时间,但是,对于经历过这次地震的那一家人,用90%以上的时间进行叙述。那么,从心理学上的角度该如何分析呢?没错,现在就可以引入“灾难心里学”一个心理学的新分支来进行研究。 下面,我会通过灾难心理学的四个概念来对戏里的几个重要角色进行分析。 一、应激 战争、地震、交通事故、亲人亡故、失业、财产损害等等给人带来极大的恐慌不安,焦虑紧张,压抑,烦躁,愧疚等等痛苦。这就是应激反应。大概意思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刺激下出现的身体和心理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在唐山大地震中,房屋的坍塌、亲人的离别等都属于应激反应。 母亲李元妮,这种反应可以说持续了32年。在76年地震的时候,选择救儿子还是救女儿的选择下,被迫选择了儿子,但是对于女儿的愧疚是一直都存在。因为在出现这种反应的时候,没有得到及时

的治疗,而且每一年的祭日都会想起自己所做过愧疚的事,所以一 尺存在了32年。 女儿方(王)登,在听到母亲那一句“救儿子”的时候,她心里面就已经出现了一种对母亲憎恨的应激反应。因此在后来被养父养 母带走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开口说话和交流。这种反应也一 直是持续的,头痛和经常做噩梦,压抑自己的感情,想到以前的画面,都属于一个持续的应激反应。 二、逆抗力 灾难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精神痛苦,但灾难后人们一定会出现心理问题吗?现实的经验显然不是这样的。大灾难后一段时间绝大部分人都可以自行恢复到灾难前的状态,有的人时间长点,有的人短点,基本都可以恢复。 儿子方达,在地震后他被截肢了,之后与母亲一直相依为命,而他的逆抗力是很强的。虽然被截肢,而且对于高考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一直在找赚钱的方法,为自己的母亲和家庭带来幸福。在之后去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之中,这种逆抗力也是感染到在场的许多工作人员。 三、相对剥夺感 相对剥夺感其含义是,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某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产生的被剥夺感,这种感觉随即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如愤怒、怨恨和不满。无论自然灾难,还是社会或人为灾难事故,一旦暴露出其中的人为因素,那么这种相对剥夺感便会发生,人们就会愤怒。处理过程中的不适当做法同样也会使人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