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按城市分列)

2012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按城市分列)

2012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按城市分列)
2012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按城市分列)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课程代码252365) 一、选择 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标志着( A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标志着城市出现,分工主要是指( D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我国可以确定位置的最早都城址是( A )。 A.殷墟遗址 B.郑州商城 C.西亳 D.陕西半坡村 4.中国最早的宫城遗址是( C )。 A.阿房宫 B.长乐宫 C.二里头 D.明光宫 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 B )。 A.卡洪城 B.孟菲斯 C.阿玛纳城 D.乌尔城 6.我国最早的建制镇出现在( B )时期。 A.秦汉 B.北魏 C.隋唐 D.宋元 7.秦都的外围规划遵循( D )思想。 A.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B.《周礼》的礼制建城思想 C.《管子》的生态建城思想 D.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8.西汉长安的建城过程依次为( C )。 A.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 桂宫和明光宫 B.未央宫、北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C.长乐宫 - 未央宫、北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D.桂宫、明光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9.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 A )。 A.扬州和成都 B.扬州和杭州 C.扬州和苏州 D.扬州和淮安 10.隋唐时期的四大航运城市是指( B )。 A.泉州、广州、杭州、扬州 B.杭州、扬州、淮安、苏州 C.泉州、广州、淮安、苏州 D.泉州、扬州、淮安、苏州 11.中国最早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城市是( C ),城墙呈白色,有马面,城防牢固。 A.高昌城 B.交河城 C.统万城 D.渤海上京龙泉府 12.皇城朝向为正南北向,并与城市道路朝向形成一定夹角的明代城市是( B )。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篇(1—8章) 第一章 1、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P2) 2、中国城市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P7)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邑与都:邑并不仅是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名点,都市奴隶主的驻地。 邑与市:并不是所有的邑都有市。 “市”与“井”:常常联系在一起,常称“市井”,因为市一定是在居名点中,即在邑中,而居名点中必然有井。 城与国:国与城的意义相同,城市防御性的构筑物。 城与廓(kuo):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城外廓内。 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从而从一般的居名点(邑)中分化出来。(P14) 2、翻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筑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每条宽度为车轨的9倍,可以并排走三辆车。王宫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3、周代建筑已广泛采用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P15) 第五章三国至唐朝时期的城市 1、曹魏邺城的规划 (1)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 P38 复原图特点: (2)总结:宫城有多个宫城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纵贯全城呈对称布置,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和宫城与坊里“不复相参”的规整的坊里,这都说明儒家的礼制思想,从邺城开始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化和运用。 2、隋唐长安的城市规划思想 P55 优点:(1)隋唐长安的规划,仍是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得更为突出,而且有所发展。 (2)长安城平面方正,每面开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右有祖庙和社稷等,都是《周礼?考工记》上所列的王城制度。 缺点: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惊人,远超实际需要

清华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

2016年清华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 《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董鉴泓,主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玉麟,编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祯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潘谷西 《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陈志华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罗小未 2015年考研复习方案和规划 前几遍专业参考书的复习,一定要耐心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进行把握1、基础复习阶段 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2、强化提高阶段 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更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3、冲刺阶段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注意事项 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 2、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 3、看进度,卡时间。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或本校老师。 三、学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了解课本基本内容,对知识体系有初步了解,认真做课后习题,考研题型基本离不开课后题的原型,将课后题做清楚明白,专业课基本就不会成为你的问题。 2、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材料综合相对于其它只考一门专业课的专业来说,知识点比较多,前后章节联系不强,因此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课本题型进行分类。 3、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并用红笔标记,着重去理解那些易考而对自己来说比较难懂的知识,尽可能把所有的有问题知识要点都能够及时记录并在之后反复进行理解。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

2018年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0853)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指导---新祥旭考研

2018年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0853)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指导一、招生信息 招生院系:建筑学院 招生专业:085300城市规划 授予学位:专业硕士; 二、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城市规划硕士 三、考试科目 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 203日语 ③356城市规划基础 ④512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 2、复试考试科目: 复试时综合考试内容:城乡规划学综合专业知识。 四、参考书目 《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董鉴泓,主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玉麟,编 《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李德华 五、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建筑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

建筑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 研究方向01建筑历史与理论 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3城市规划与设计 04景观建筑学 05建筑技术科学 初试科目01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④514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与文物保护设计(6小时) 02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 0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④512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 04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或512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或513景观规划设计(6小时)0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301数学一或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或802建筑物理 参考书目602 (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董鉴泓,主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玉麟,编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王向荣 《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同济大学出版社[英]杰弗瑞?杰里柯//苏珊杰?里柯译者:刘滨谊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周维权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祯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潘谷西 《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陈志华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罗小未 802 建筑物理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Y学姐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专业 快题138分 总分391分 Chapter 1 关于快题 快题在考研考试是很重要的一项,并且也比较能拉开分数差距,我这次也是因为快题的分数较高所以有一个较可观的考研总分,所以快题的训练宜早不宜迟。训练快题主要还是要多看、多学、多反思,并且最好是能有前辈做相关的指导,而我在风暴训练的这段时间里是快题进步最大的,风暴有较全的快题题型,并且风暴的前辈们指导得比较认真详细。首先是平时多看看其他人的一些优秀快题,明白别人设计的结构和系统,并且需要多学着画不同功能类型的建筑形体,最好是在学的时候记住一套自己最熟练的各类建筑的画法;而训练主要在质上而不在量上,量上涵盖到所有的类型设计即可,而质上就需要每次把自己的快题做一个总结,尤其是在构思结构和系统上,毕竟一个快题主要还是靠设计来拿分,在基本的结构和系统上把分数拿到之后,才去考虑如何强化你设计当中特色的部分来做加分项。 刚开始的快题训练是在手上下功夫的,表现上需要做到干净工整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印象分,并且多动手去画或者临摹也可以多加深自己的理解,多学习优秀快题的整体结构,不用在乎前期自己画的速度,而主要把握自己对方案的理解;到了后期,快题训练主要是多进行想法构思,可以是对一个题目构思出结构以及大致的画法,也可以是在记忆里回想各类型快题的画法。我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感觉没时间去完成完整的快题,所以更多的是构思自己面对一道题目时如何用到场地因素组织结构,如何完成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如何串联起不同类型的活动空间等等。

(快题138分的学长早期作品也没有那么成熟 所以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的) Chapter 2 关于理论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 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历史 (1) 第一篇“城市”、城墙、城廓与都城 (1) 一. 城市的原始定义 (1) 二. “城市”概念的演变 (1) 三. 城墙 (2) 四. 古代都城的城市变迁 (3) 第二篇《考工记》 (3) 一. 考工记概况 (3) 二. 《考工记》中有关城市布局的阐述 (4) 三. 《考工记》营国制度的基本内容 (4) 四. 《考工记》营国制度之王城规划结构 (4) 五. 《考工记》营国制度奠定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体制 (5) 第三篇文明发展进程影响下的古代城市建设变迁 (5) 一. 文明发展脉络图 (5) 二.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阶段划分 (6) 三. 第一阶段:夏、商、周、战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6) 四. 第二阶段:秦汉时期的城市建设 (7) 五. 第三阶段:东汉至唐的城市建设 (8) 六. 第四阶段:古代后期城市建设 (9)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 (13) 第一篇中国近代城市建设阶段划分及特征 (13) 一. 一般的历史阶段划分(中国) (13) 二. 城建史中“近代”的阶段划分(中国) (14) 三. 西方国家的城市建设状况 (14) 第二篇中国近代城市的分类及特征 (14) 一. 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及分类)的主要因素 (14) 二. 中国近代城市分类 (14) 三. 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 (16) 第三篇国民政府控制下的城市规划 (17) 一. 国民政府控制下的城市规划 (17) 第四篇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及规划的特点 (20) 一. 城市建设的特点 (20) 二. 城市规划的特点 (20)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城市建设历史 (20) 第一篇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程 (20) 一. 中国现代社会政治背景 (20) 二.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历程 (21) 第二篇区域发展战略 (22)

中国城市建设史精简答案整理版

城建史思考题(外国部分) 3: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P4-8) 答:1.在埃及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6:古代两河流与城市新巴比伦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P12-13) 答:城市跨越幼发拉底河两岸,大体呈矩形。由于防御的需要,有两重城墙,内城9门。城市主轴为北偏西。沿大道及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古神庙,成一排一列的布局。其空中花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新巴比伦是当时城市中最富丽的一个。城墙外有深阔的壕沟环绕,甚为壮观。 城市规划整齐,路径明确 9:古代美洲曾形成哪三个大的文化中心?各有何著名的城市?城市有哪些主要要素?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P18-20)墨西哥地区;①特奥蒂瓦坎城【都城、宗教中心】 城市中的主要是一组举行宗教礼仪的纪念性建筑,分布在一条 2公里的大道两侧。其他建筑形式成若干横轴,布局严整。 ②丹诺奇迪特兰特【阿兹台克人的主要建设成就】 城在盐湖中央,形状方正,被运河切割开。中央广场四周分布 了3所宫殿和1座多级金字塔。宫殿和住宅都是四合院式。市 内街道与运河交错,城市中果木园与花园极多。 古代玛雅地区;①提卡尔城【美洲最古的城市之一,建筑组合非常优美】神庙、广场、金字塔、院落和回廊组合得非常优美而闻名。建 筑物分布在南北向德院落和广场的周围。城市有一座庙宇,早 在金字塔上。塔下有一些四合院式建筑。 ②奇清依扎城【土著玛雅造】 古代印加地区;马丘比丘【保有大量印加庙】 最重要为一座金字塔礼庙,塔前有一密排柱子的大型建筑,此城 还有建设质量极高的一些圆形庙。 13:古代雅典城市是怎样形成的?其城市布局的混乱和空间规划设计的高超艺术如何统一解释?(P26) 答:希波战争以后,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居民思想抬头,使城镇建设从只考虑帝王和神灵转向了为整个城镇团体服务。雅典在城镇形态上也有变化,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目标是把它建设成为一个宗教文化中心。并纪念希波战争的胜利,使原来一个破落小城变成拥有许多重要建筑的城市。 雅典城市布局不规则,无轴线关系。但建筑类型甚为丰富,以方格网划分街坊。居住街坊面积小,贫富住户混居同一街区。仅用地大小与住宅质量有所区别,临巷的住宅,在外观上区别不大。

中国城市建设史

原始居民点::半坡遗址、姜寨。特点:位置背山面水;规模大小不等、一般范围较大;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木骨泥墙、干阑 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基础;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直接原因 周王城:西周历史上第一次建设高潮的时代、《三礼图》 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这时已有阶级分化,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城外廓内。城与市概念不同,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 《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的意义:《周礼·考工记》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体现的营国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较早成形的制度,体现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体现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营国制度的所奠定的规划系统的主要内容是:整体规划结构:以宫城为中心,宫城南北轴线作为主轴线,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围绕宫城对称布置。以礼治国的规划秩序。棋盘式道路,具有方位感——方格网的规划方法。营国制度主要反映了城邑建设体制,提出了城邑建设体制的基本内容,即王城——诸侯城——都城建设的差异。反映了礼制营建建筑制度,依据爵位、尊卑而定。西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小结(1)城市数量较前增加,分布范围扩大(分封制度);但城市规模偏小(等级制度严格限制)。(2)形成三级城邑网。(周天子王都-诸侯国国都-卿大夫都采邑)(3)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工商业受到限制,经济功能不强(4)城市建设有了一定规制。《考工记》记载的关于城市规划的制度对我国后来的城市尤其是国都的建设布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春秋战国重要的都城:燕下都(城廓并制)、赵邯郸(城廓分段)、齐临淄(城廓并制城附于廓角)、曲阜县鲁城、郑韩故城(城廓并制)、淹城(内城外廓)、楚都郢。 春秋战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城市既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统治着农村;都城一般由城与廓组成,城与廓形状较规则;但城与廓的关系有不同,如齐临淄城与廓重合,燕下都城与廓并列;内城为王宫贵族居住,廓一般为普通市民居住;城市的手工业、商业繁荣,集中在城廓地带;城市中已出现系统的排水设施;城市选址符合早期城市特点,多位于河流边,一些城市引河修建护城河,并将水道引入城内,一方面可以加强防御,另一方面为城市的运粮、供水和排水提供便利条件。 秦汉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由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进行的区域性的城市规划探索转到集中建立大而统一封建帝国城市规划制度的方向发展。 秦咸阳规划布局的特点:1、以广阔京畿(内史)作为规划背景,形成京城与京畿的有机结合2、运用天体观念来改造咸阳。规划意图:强化统一;突出强调新尊博;运用天体规划概念;推行不建立外廓的革新措施采取宫自为城。 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要点1、总体采用“前朝后市”的规划格局,政治活动中心位于中、南部,市、民间手工作坊和闾里集中在城北。2、“市北”格局不仅足以发展城内外交换活动,还可以连结渭北各经济中心,延伸经济活动。3、革新了旧的择中立宫传统,运用“高”、“大”、“多”为贵的封建礼制等级观念,表达帝都尊严特性。4、以安门大道为主轴线安排分区规划5、汉代宗庙制度改革,打破“左祖右社”传统。礼制建筑于城南。 《管子》中的城市规划思想与理念:“凡立国都,非于大川之下,必于广川之

城乡规划考研复习计划安排

城乡规划考研复习计划安排 QQ群:514560779

城乡规划考研复习计划安排 第三阶段 2016.12.26 1.熟记知识体系框架 2.公共课要强化背诵 3.快题总结保证手感 1.专业课整理归纳——框架建立 2.政治英语全铺开——全面复习 3.快题要定期训练——持续积累 1.快题大量集训 2.单词不断积累 3.总结设计素材 1.考试资料收集整理——前期储备 2.快题基础储备训练——基础强化 3.广泛阅读夯实基础——通识教育 强化记忆阶段 归纳整理阶段 快题集训阶段 基础准备阶段 2017.11 2017.09 2017.02 2017.07 第四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准备阶段 专业课程:广泛阅读专业课书籍,积累专业素养,扩充自己专业知识视野,争取做到通识认识。(某些特定学校研究方向较为特殊除外,例如重庆大学山地城市研究,同济大学对道路交通的考察等)这里仅给出参考书为大多数院校考察方向)除了报考院校的指定参考书之外,这里罗列出大多数专业书籍仅供参考:

原理复习: 1.第一遍: 开始仔细看原理书本目录阅读城市规划原理,了解书本结构,熟悉原理书本。第一遍不求全部理解书本内容,原理书本前面好多内容目前无法理解,不 必担心,尤其是前面几张介绍经济规律太多公式和一些产业规律,可以做初步了解即可。但是尽量理解书本后面部分内容,有时候针对书本内容不理解, 可以借助网络百度或者询问学长学姐前辈老师等辅助自己的理解。而且要仔仔细细的去看书本的每一个字。第一遍看书花的时间较为长久一点,估计两 个多月左右。 复习方法:可以参考原理逻辑框架图,每看一章之前看章节逻辑框架图,看完之后再看一遍这章节的逻辑框架图。 1.第二遍:第二遍看原理带着一定的理解再看,开始做抄书笔记,尽量理解书本上的内涵含义,摘抄书本上的重点内容,标出关键词语短语等。此阶段大约1个多 月,完成第二遍复习。同时第二遍笔记作为城市规划原理书的梳理知识点,提炼出绝大多数的知识内容。 复习方法:参考第一遍的原理逻辑框架图,结合自己做的笔记,把之前的原理逻辑框架图用A3纸张结合第二遍看书内容罗列更详细点的章节框架图。 (2017.02——2017.07) 看目录 看书本 看框架 再看框架 NEXT 丰富框架 做笔记 NEXT 看框架 看书本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答案

1. 论述我国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包括产生的时期、基础及产生的条件) 答: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大体相当于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的发展起来,频繁的战争,城市逐渐产生。 2. 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的评判的标准有什么看法。 答:评判标准是:①城市需要一定的规模;②具有一定的永久性的大型建筑;③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商品贸易交换场所;④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道路,城垣,壕沟等;⑤有比较密集的居住址。其中还①是前提,②、③是实质,④、⑤基础和保障。 3. 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侯。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 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 答:《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夫,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城)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的实例中,表现明显。 5. 试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列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原因: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的要求。 6.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 答:《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7. 阐述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答:组成:原始的居民点遗址都是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及穴居组成,一般范围较大,居住也较密集。 位置:原始居民点选址的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土地肥沃松软的高爽地带,若在山坡则均位于向阳面,靠近河流的多选在二级台地上,这样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 布局:已发现的居民点遗址已形成有一定的功能分区,基于当时简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简单的分区。 8. 试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了哪些具有地理意义的措施,并阐明这一措施对当时及以后的影响。 答:“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采用整齐划一的行政方式,统治全国各地,成为后世郡县政区沿革起始的基点。 9. 试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并阐明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①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我国形成了从中央到县城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②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③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④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⑤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10. 我国西汉时期形成了哪些经济区。 答:关中;三河;燕赵;齐鲁;梁宋;颍川、南阳;三楚;南越。 11. 试述秦咸阳建设布局的主要特点。 答:①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②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③重视城市分区④继承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12. 试述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答:①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个大城之内;②继承了秦代的京畿制度,把秦朝的“内史”改为“三辅”,同时承袭了遗留在京畿之内的公馆和方边道;③没有外廊,积极发展郊区县,并建设陵邑,通过陵邑承担外廊的功能;④继承了秦朝咸阳重视利用地形的传统;⑤城内没有陵墓区,帝陵主要分布在渭北,并且许多陵墓建在陵邑;⑥继承了咸阳按功能分区的传统,以功能分区作为城市规划结构基本的组织单位;⑦宫

中国城建史复习整理资料[1]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1原始居民点的形成:流动的原始群落——固定的居民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的出现,形成固定的居民聚居点——村落 2原始居民点的特点:①位置: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靠近河流的多在二级阶地上,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②规模:大小不等,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比较密集;③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④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3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大体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 4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①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②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是城市产生的直接原因;③精神文化相应地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城市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④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5城市形成的评判标准:①城市需具有一定的规模;(前提)②需要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如宫殿、宗庙、祭祀建筑以行使一定的政治和文化职能;(实质)③需要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以体现城市经济中心的职能;(实质)④需要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基础)⑤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保证) 6夏朝后期城市形成实例: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古城被认为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座宫殿遗址 7商朝城市偃师尸沟乡商城、郑州商城、殷墟 8西周城市的发展:是我国城市得到较快发展、形成历史上第一次建设高潮的朝代。 原因:分封诸侯、周王朝自身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建设。 9西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①城市数量较前增加,分布范围扩大,但城市规模普遍较小; ②形成三级城邑网,天子王都——诸侯国国都——卿大夫都(采邑);③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经济功能不强;④建设城市有了一定的规制,并对我国后来的城市尤其是国都的建设布局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10城市蓬勃发展的背景: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变革、频繁战争、水陆交通发展等 11城市发展和建设特点:①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②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 ③工商业繁荣发达,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也丰富多样;④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出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理论(管子乘马);⑤列国都城一般都由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 12秦汉城市发展: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幅员辽阔的封建统一国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 13秦汉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特点:①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②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③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④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⑤城市建设方面(居民住宅闾里制、都城多宫制)。 14西汉时期的城市经济区:城市经济区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经济密切联系为特征而划分的各个地域单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范围大小取决与城市经济辐射力和吸引力的大小。中区域(今陕西全境和四川巴蜀地区及甘肃东部一部分)、三河区域(河东、河内、河南之总称)、燕、赵区域(河北)、齐鲁区域(山东)、梁宋区域(豫之东北、鲁之西南和苏、皖西北一部分)、颍川、南阳区域(河南中部、西南部)、三楚区域(西楚、东楚、南楚之合称,包括淮河、长江两大流域)、南越区域(珠江流域) 15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城市:政治上虽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分裂后至隋唐统一,但经济却在不断向前发展,是我国封建经济逐步走上鼎盛的时期。尤其是长江流域广大地域国土得到了

中国城市建设史个人整理笔记

一、填空+二、单选 1?原始社会的居住方式:穴居、树居 ①旧石器时代:自然采集与渔猎巢居及穴居山顶洞人及广西柳江人 ②中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农业与畜牧业狩猎业分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劳动分工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 ③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农业发展大规模村落河南淇水沿岸甘肃渭河沿岸西安半坡遗址 河南新郑裴李岗是中原地区中等规模的聚落遗址代表。长江流__________ 2?原始的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 ①穴居:北方木骨泥墙式一黄河流域(窑洞) ②巢居:南方竹林干阑式一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 ③半穴居:穴居与巢居形式的一种结合(半坡遗址) ④地面建筑:实际上接近半穴居的形式,穴更浅(半坡遗址后期) 3?原始居民点选址特征:①农业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氏族部落形成,产生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点;②形成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的组合;③选址选在较为高爽、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靠近河湖水面。 4.城市的产生:城市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 中国最早的城市出现与公元前3500年一公元前3000年,原始社会后期。中国古代朝代起始于夏代(奴隶制社会) 5.殷周时代的城市: ①商城(郑州):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的古代大城;平面 近似方形;城墙为夯土墙,又厚又高,版筑墙技术为地面建筑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建筑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城市 内外有宫殿、居民住宅区、制骨、制陶铸铁等手工业作坊、农民居民点及墓葬区。 ②殷墟(安阳小屯):河南安阳西北部小屯村附近的洹河南岸,为晩期商代遗址:洹河两岸十余里的范围内分 布有大量遗迹,有宫室、庙宇、住宅、坟墓、窖、地牢等(甲骨文);房屋结构多数为“茅茨土阶”(即茅草盖 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 6.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都城:战国各国都城均较大,燕下都、赵邯郸、齐临淄、楚郢都、鲁城、郑韩故城、淹城。I燕下都:河北易县,是现存战国最大的城市遗址。 ①城市位于两河所夹的河滩地带,分为内城(城)和外城(廓)两部分,设有版筑夯土城墙; ②内城东侧设有城壕,内外城之间设城墙和运粮河,还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③城内还有一些利用天然土台筑成的夯土台,主要分布在内城的东北部区域以及内城北城墙的外围; ④居住主要分布在内城和外城的南部,临中易河,手工作坊主要分布在内城中部和北部,墓区位于内城西北角。 H赵邯郸:公元前386年赵国都城迁至邯郸,建都历时159年。(公元前4世纪一前3世纪) 出齐临淄:春秋战国时期规模最宏伟的古城,人口特别集中,是战国时代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建于公元前4世纪,在今山东淄博,人口在30万人之上,大城和小城两部分; W郑韩故城:跨越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是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都城之一 (淹城江苏常州市南西周时代燕国都城独木舟经放射性碳14测定为2000年前战国时期) (楚国都城郢湖北荆州市境内的长江北岸因位于纪山之南纪南城战国时代云梦泽湖北江汉平原一带南 以长江为界) 7.秦朝都城咸阳:(启示:建城不能过于大,要有规划) ①建于公元前350年,位于今咸阳城以东20公里的渭水河北岸: ②平面接近方形,城南部分已被渭水河冲毁,城址范围很大; ③咸阳城的北部为宫殿区域,考古发现咸阳城的北城桓是夯土墙,两丈宽,与城墙相临有密集的宫殿遗址,下水道的断面很大,可见当时城市排水系统很完善; ④广筑离宫别苑,如兴乐宫、信宫、阿房宫等 ⑤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需求,秦咸阳有了集中的工商业区; ⑥在宫殿附近有铸铁、冶炼和陶窖作坊,表明当时已经有了为宫廷服务的官府手工业作坊; ⑦居民区位于城南,大部分沦入渭水,居住形式按照闾里布置,整齐划一,设里监门,对闾里进行严格管理。 8.(1)北魏时洛阳的改建、扩建:对以后的都城规划颇有影响 ①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将首都由平城迁至洛阳,仍以原有城址为基础,进行一些改建;

(完整word版)致19届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专硕考研经验专业指导参考书

致19届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专硕考研经验专业指导参考书 招生院系:建筑城规学院 招生专业:083300 城乡规划学(全日制) 招生人数:21人;推免11人 研究方向: 01 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管理 02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03 城乡规划与城市设计 04 社区与住房规划 05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06 城乡规划技术科学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3城市规划理论 ④502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或888城市规划技术理论(3小时) 备注和复试: 1、623含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基础两题,任选一题; 2、888含区域与城乡空间发展理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市政工程系统规划四题,限01、06考生选择; 3、复试:①外语;②专业面试笔试 4、同等学力等加试:规划技术基础理论;规划综合知识 关于专业课: 重大规划考研共涉及四门学科——理论、快题、英语和政治。其中,理论和快题各占150分,英语和政治各占100分。从分值上来看,总体复习时间的安排就要有所侧重,即理论和快题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保证更多的复习时间,英语和政治次之。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考研理论和快题同样重要!报班时要同时考虑。

理论复习 就18年的考题来看,重大的专业理论的重点在于山地人居和专业热点,因此就要求我们既要把理论基础的面铺开,又要随时关注专业最新动向,同时要具备专业思维,建立自己对专业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考试的内容,而是要从决定考研起就用研究生的标准要求自己。 复习内容:共八本参考书目,分别是《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城市建设史》《外国城市建设史》《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山地城市学原理》(黄光宇)《广义建筑学》(吴良镛)《山地人居环境七论》(赵万民);《新祥旭重庆大学城市规划考研高分通关宝典》此外还有大量的专业热点。 复习方法: ①自己看书,边看书边建立初步的框架 ②结合复习资料,整合理论知识,分专题针对性背诵 ③通过重大历年真题检验理论知识面,查漏补缺 时间安排: ①3-6月——将大部分参考书目看了一遍,边看书边整理笔记,有的是在书的空白处,有的是在纸上列框架,目的就是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防止看书走神。 ②7-8月——暑假的时间主要在练快题,理论就是将上个阶段没看完的书目看完,同时将往年的真题做了一个大致的分类,明确了重大理论考题的大致范围。 ③9月-11月——在学姐的指导下,开始理论专题的背诵,笔者是从九月份就开始背中外建史,之后是山地人居、生态、城市更新等等,这里要特别感谢学姐为我们整理的共十余个专题的资料,并将专业热点融汇到了每个专题中,极大地帮助我提高了复习效率;同时,我和研友每天晚饭后会互相提问当天背诵的内容,保证每天的复习质量。 ④12月—考前——梳理之前背过的所有专题资料,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通过重大历年真题答案进行查漏补缺;笔者在考前将所有的专题资料整理成了自己的一个浓缩框架,考前三天就丢掉了所有的纸质资料,通过框架逐个专题进行回忆,并进一步形成自己的答题框架。 快题复习 笔者的快题复习经历较为曲折,先后参加了三个快题班,总结来看,快题的重点在于要讲逻辑,先前很多人对重大的快题都有误解,认为画得好看即可上岸,但这两年重大快题的接连改革就是在暗示我们,设计还是要回归本质——来山城搞设计就要先弄懂地形,摆功能搞布局就要先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城市: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2、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 3、城郭:“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4、闾里: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闾里”。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 5、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的娱乐场所。 6、蕃坊:宋制规定外国人不得居住在城内,一些海外贸易城市外国人多聚居于城外交通便利之处,形成坊地区。蕃坊地区没有明显界限和任何防御设施,其间也有中国人居住,接受中国官方管理。(泉州 7、关厢地区:城垣内用地不够,在城门外形成的新地区,一般沿城外的道路成带形发展。 8、满城:清代由于统治阶级制造民族矛盾,在一些重要的府州城市(地方性统治中心)往往另建有单独城墙的设防城堡,驻扎八旗兵的兵营城 9、瓮城: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瓮城与城墙同高,周围设暗堡,城顶建战棚。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和瓮城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城门的敌人。 10、辽代五京:辽上京,赤峰,内蒙古巴林左骑南面;辽中京,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辽南京,北京,宣武门西部;辽东京,辽宁省辽阳市;辽西京,大同。 11、九边重镇:,按照一定的防御体系和兵制规定分布,有镇、卫、堡的分布等级,总兵驻地为镇,明初为了加强北方防御曾大规模修筑长城,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辽东(驻辽阳)、蓟州、宣化、大同、山西(驻偏关)、延绥(驻榆林)、甘肃(驻甘州)、宁夏、固原,其中延绥、宁夏、甘肃总称“三边” 14、宇文恺:规划专家,建筑工程师,他不仅主持规划了长安和洛阳二城,还从事过水利,长城,桥梁能方面的工程,也是亲自设计过一些房屋。 简答题: 1、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点的居住形式及特点: 穴居:凿穴而居;上古穴居而野处发展: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巢居: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发展:巢居-干阑式建筑 特点:位置:较高的向阳山坡上,靠近河流规模:成群密集的房屋,居住形式多以穴居为主分区:住区、墓区、生产区 2、秦汉时期的城市总体特征:①都城形态规则、规模大,富户集中,都城沿用一些传统城制进行修建,宫殿部分有中轴线;②城市内部无陵墓区,道路系统完整,且有较完善的建造技术;③城市的手工业、商业发达,经济活动区域增大,有集中的市场;④按照闾里制度对居住进行管理;⑤宫殿占城市面积比例较大;⑥出现了礼制建筑;⑦都城的内部及周围出现了一些离宫园囿。 3、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总体特征:①城市既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统治着农村;②都城一般由城与廓组成,城与廓形状较规则;城与廓的关系有不同,如齐临淄城与廓重合,燕下都城与廓并列;城为王宫贵族居住,廓一般为普通市民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建史 一.名词解释 1.四水贯都:指城和四周有四条河道——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都通过护城河互相沟通。 2.三横四直:南宋平江府中城的河道和街道一样都是南北东西朝向,东西向有三条,南北向有四条较大的河道,人们称为三横四直。 3.关厢:中国古代的时候由于城区不断扩大,城桓用地不够,往往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地区,称“关厢”。 4.藩坊:南宋时期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 5.九边重镇:明朝的时候为了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镇这就是“九边重镇” ——辽东、蓟、宣府、、、、、、。 6.邑:泛指所有居民点。 7.都:奴隶主居住地。 8.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 9.城与郭:三里之城,七里之廓,为之城,外为之廓。 10.租借:条约中被迫同意开放“外人居留地”。 二.填空题 1.夏代对后世城市发展最大的贡献是完成了对国土的第一次全面勘测。 2.对外通商最早的城市是。 3.清朝时期城市建设反面的、停滞不前,但园林和民居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4.唐和元大都的作者分别是宇文恺和秉忠。 5、唐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有三个分别是、、汴州。 6.宋东京城并非严格的坊里制度,整个城市共80 个坊,设八厢来管理。 7.地区曾多次被不同少数民族政权定都,分别是辽、金、元、清。 8.南朝都城是建康。 9.佛教是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 10.南北朝时期非常崇尚佛教,我国三个著名的石窟在此时期被建造的分别是,我国三个著名的石窟在此时期被建造的分别是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 11、“形胜”的含义地势优越便利,风景优美。 12.夏商周是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萌芽阶段,发展了相土规划的方法。 13、明初定都,明成祖(朱棣)时迁都。 14.代城市建设主要受到象天法地影响。 15.中国古代城市中被多次定都的有长安、、、、。 16近代是由民族资本家謇规划的。 17、中国古代最早的大型公共园林是曲江。 18.战国时期按照《管子》思想修建的主要有哪三个城市齐临淄、楚郢、吴阖闾。 19、《周易》主要阐述了象数形意等四个方面同城市规划的关系。 20、大运河沿线有多个商业都会,其中同长江交界处是 三.简答题 1、夏代哪些建筑活动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1)作为部落(或氏族)活动的大广场发展成为一种封闭的城市广场。2)供开会、祭祀台坛的形成。3)墓地与祭神、祭祖、祭祀建筑的演变—”左祖右舍,面朝后市“的基础。 2、《周礼》与《管子》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影响

中国城市建设史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一、填空、选择、判断: 1、原始的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 穴居巢居时间长,后逐渐发展成半穴居及地面建筑。 2、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农业的出现形成了固定居民点。 3、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4、城市本身的含义就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5、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不规则城市代表:港口城市泉州,南京。 6、在原始村落后期,就已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简单的分区,一般分为居住区、墓葬区、烧制瓷器的陶窑区等。 7、商城(郑州)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郑州商城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面积达 25 平方公里的古代大城。城市平面近似方形。城墙为夯土墙,又厚又高。城市内外有宫殿、居民住宅区、制骨、制陶、铸铁等手工业作坊、农民居民点及墓葬区。发现商城住宅,墙体为版筑。 8、周代的周原城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和镐京,位于陕西的西安。周代的都城: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从周原 迁都丰京 及 镐京。 9、井田的基本单位“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 10、商是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统治600余年。殷商时代已出现考古证实的城市。城市中集中着为奴隶主服务的各种手工业和商业,如青铜器、骨器、陶器等。周代的都城是丰京,镐京和后来建立的王城、成周,这时已有按一定规划建设的城市。 11、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与赵邯郸。城为贵族王宫,廓为一般市民住宅,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12、唐代国内最大的三个商业城市:南方海港广州(番禺)、长江与运河交会处的扬州(江都、广陵)、运河至黄河的转运中心汴州(开封)。 13、古代最大的港口城市:①广州——羊城、楚庭、仙城,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古城。②泉州:城市平面是不规则形的,其港湾上的后渚港是当时最大的港口。③明州(宁波)。 14、辽金地区的城市:(P103)①辽:上京--内蒙;中京--内蒙;南京--现北京。②金上京--黑龙江;中都--现北京。③元:上都—内蒙;大都—北京。④西夏:黑城—内蒙。 15、明清时期地区封建性统治中心城市(P143):成都城:“天府之国”、茶馆最多。 16、明代军事防卫城市:(P153)①外三关:偏关、宁武、雁门②内三关:居庸、倒马、紫荆③“九边重镇”:辽东、蓟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驻榆林)、甘肃、宁夏、固原④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 17、近代的中西部城市:①抗战时内地城市:1)内迁工业集中的城市:武汉、长沙、重庆、衡阳。2)交通发展引起变化城市:宝鸡。3)开采战略物资发展的城市:玉门。②革命根据地城市:红色故都瑞金,革命圣地延安。 18、“江南六镇”:苏州辖下的周庄、同里、甪(lu)直和浙江的乌镇(嘉兴)、西塘(嘉兴)、南浔(湖州)6镇。 19、旧城市的不同变化类型:①产生局部变化的封建城市:北京、南京、广州②开设“商埠”、“铁路附属地”而引起变化的城市:济南、沈阳、重庆、苏州③传统商业城市衰落:江苏淮阴、上海的嘉定。 20、变化中的传统城市--北京的四个表现方面:①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的出现②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③封建帝王禁地的开放及新类型建筑的出现④近代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的出现。 21、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2、中国最早的城市出现于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 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