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阻力模型_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阻力模型_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阻力模型_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阻力模型_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经济评论2006年第6期ECONOMIC REVIEW No162006

阻力模型:农村剩余劳

动力逆向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刘根荣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以往的研究是基于/二元经济0模型下劳动力转移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劳动力个体行为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因此不能解释我国现阶段出现

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逆向0流动现象。而本文利用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

动力流动的根本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劳动力逆向流动的阻力模型,研究结果认为空

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七方面是/民工荒0

的微观成因,为了妥善解决民工荒问题,我们应当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加强农民工的教

育与培训、规范员工行为、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0、关爱农民工心理健康等。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阻力阻力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如何/消化0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二元经济0理论是现代国内外学者对劳动力流动机制的研究基石。刘易斯(1954)在5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6一文中首先提出/二元经济0理论,后来经过刘易斯本人的一再诠释(1958、1972、1979),以及费景汉和拉尼斯(1964)、哈里斯和托达罗(1970)、乔根森(1961)、拉克西特(1982)等众多学者的相继发展,现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劳动力会从低边际用途向高边际用途)))或者说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从农业向工商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但不同学者在对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具体阐释上存在差异,在发展经济学中主要有两种典型的劳动力转移模式,即刘易斯(W.A.Lewis,1954)模式与哈里斯-托达罗(J.R.Harris-M.P.Todaro,1970)模式。

刘易斯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农业部门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边际生产力趋向于零,人均生产量与该部门的最低生活水平相等。刘易斯模式的劳动力转移机制是: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最低生活水平以上的实际工资,农业部门就能够向工业部门无限供给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这样,直到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力增大,从而使实际工资上升至与工业部门实际工资相等时,劳动力的转移结束。

从哈里斯-托达罗模式来看,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动力主要是客观存在相对经济利益的驱使。该模型假定:劳动力的流动是人们对城乡预期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收入的反应。因此,该模型可以表示为:M=h(pW u-W t),其中M表示某一时期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数;W u为城市收入;W t为乡村收入;p为找到工作的概率,此概率取决于城市人口失业率;h为潜在移居者的反应率。1哈里斯-托达罗模式的劳动力转移机制是:只要工业部门的预期工资高于农村部门的工资,农村劳动力就会向工业部门转移;随着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加,工业部门失业率上升,预期工资随之下降;当预期工资下降到与农业部门的工资相等时,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就停止。

这两种劳动力转移模型对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的解释都存在缺陷。首先,刘易斯模式把劳动力流动机制简单地归于两部门间的工资率差异;而哈里斯-托达罗模式把劳动力的流动动力仅归于城乡

68

预期收益的简单比较,都属于无迁移成本情况下的劳动力流动。其次,两模型都把劳动力市场同质化,没有考虑人力资本禀赋不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机会不同。最后,两者没有考虑劳动力作为/人0的特性而不同于其他物质性生产要素的特点,忽视了劳动力流动的心理成本。

总之,劳动力无限供给模型缺乏从微观层次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机制的深入分析。因此,本文将通过构建劳动力流动的阻力模型,从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理论工具出发,来阐释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机制,剖析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阻力因素。

二、劳动力流动阻力模型的构建

(一)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效用函数模型

农村劳动力流动意愿取决于在家务农与进城务工两种就业方式带来的财富效用水平的比较。但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把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就业方式能够取得的最大净收入作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因此,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意愿只取决于进城务工的预期效用水平。假设农村劳动力进城意愿的阀值即最低效用为U0,而且阀值U0与农村劳动力的初始财富量(W0)有关;预期效用为U e,那么只有当预期效用水平U e\U0,农村劳动力才会产生现实的流动。也就是说,在某个劳动者进城意愿的阀值即最低效用为U0既定的情况下,若其进城务工的预期效用水平U e越高,则其进城务工的积极性越高。

效用的大小由劳动者的偏好(用效用函数f表示)以及财富量大小W决定,U=f(W),且f(W)是递增函数。财富量大小取决于农村劳动力的初始财富量(W0)及其进城务工的预期净收入(F e),W=W0+ F e,则U e=f(W0+F e)。我们假设流动人口的初始财富量为零,即W0=0,那么财富的大小主要由劳动力流动的预期净收入F e决定,即U e=f(F e);同时可以推知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意愿的阀值即最低效用为U0=f(W0)=0。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简化为:U e\0,即f(F e)\0,也就是只要F e\0即可。

预期净收入F e是由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预期总收入TR e与其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总成本TC 决定,F e=TR e-TC。劳动者的收入预期可以看作是年工资收入预期,显然,劳动者的年工资收入预期是基于对自身就业能力的判断。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假设劳动者的预期总收入TR e与劳动者的能力)))即人力资本禀赋H以函数5()形式正相关;且与工资兑付的风险B(即工资被拒付或恶意拖欠的可能性)负相关,由此可得TR e=(1-B)5(H)。而劳动力流动的总成本TC主要由交通费用C1、工作搜寻成本C2、进城务工劳动力的时间机会成本C3、城乡生活费用差异的成本C4、心理成本C5组成。

即:TC=C1+C2+C3+C4+C5

故:F e=(1-B)5(H)-(C1+C2+C3+C4+C5)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前提条件转化为:

(1-B)5(H)-(C1+C2+C3+C4+C5)\0

即:(1-B)5(H)\(C1+C2+C3+C4+C5)

(1)关于交通费用C1:其大小主要取决于交通路线L的长短,即空间距离。一般来说,乘坐相同的交通工具,空间距离越远,交通费用也越大。因此,假设交通费用C1与交通路线L以增函数W1()形式正相关,则C1=W1(L)。

(2)关于工作搜寻成本C2:假设工作搜寻成本C2与劳动者所掌握的就业信息量H以减函数W2()形式呈负相关关系,则C2=W2(H)。

(3)关于劳动力的时间机会成本C3:是指劳动力在家务农能够取得的最大净收入,这与工农产品的相对价格Q1以及农业税费T大小有关。工农产品的相对价格Q1等于工业品价格P1除以农业品价格P2,即Q1=P1/P2。相对价格Q1越大,则表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越高,相对地,农业产品价格就越低,结果必然导致农民在家务农的净收入下降,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C3也降低。因此,机会成本C3与工农产品的相对价格Q1是负相关的。同样的道理,农业税费T的大小也与机会成本C3负相关。因此,可以用减函数W3()来表示机会成本C3与相对价格Q1、农业税费T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 C3=W3(Q1,T)。

(4)关于城乡生活费用差异的成本C4:其大小与城乡消费品或服务产品的相对价格Q2有关,城乡消费品或服务的相对价格Q2等于城市消费品或服务的价格P*1除以农村消费品或服务的价格P*2, Q2=P*1/P*2。相对价格Q2越大,则表示城市消费品或服务价格越高,或者说,农村消费品或服务产品的价格越低,结果必然导致农民的城乡生活费用差异的成本C4越高。因此,可以用减函数W4()来表示城乡生活费用差异的成本C4与相对价格Q2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即C4=W4(Q2)。

(5)关于心理成本C5:劳动力流动的心理成本

69

是一种隐性成本,容易被忽视。劳动力是具有人格特性的,不同社会环境会给劳动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由于乡土情深、亲情分隔以及遭受歧视等各种因素会导致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沉重的心理负担,这种负担我们就称之为心理成本。每个劳动者心理特性不同,对于这些心理因素带来的心理负担也不尽相同,故心理成本难以测定。为分析方便,设心理成本仅与劳动者受公平待遇程度D(D I(0,1))以减函数W5()形式负相关,即C5=W5(D)。

至此,我们可以将劳动力流动的总成本中各成本分项用相应的函数来替代,得到:

C1+C2+C3+C4+C5=W1(L)+W2(H)+ W3(Q1,T)+W4(Q2)+W5(D)。

基于上述的分析与假设,我们可以得到在初始财富W0=0以及进城意愿的阀值即最低效用为U0= 0的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激励条件: (1-B)5(H)\W1(L)+W2(H)+W3(Q1,T)+ W4(Q2)+W5(D)

上式左边为预期总收入:TR e=(1-B)5(H);上式右边为总成本:TC=W1(L)+W2(H)+W3(Q1,T)+ W4(Q2)+W5(D)。

而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意愿可以用前面所提出的U e的大小来衡量,由于F e=TR e-TC,由此,我们得到了关于劳动力流动的预期效用函数:

U e=f(F e)=f{(1-B)5(H)-[W1(L)+W2(H)+ W3(Q1,T)+W4(Q2)+W5(D)]}。

该效用函数大小是由空间因素L、信息因素H、能力因素H、风险因素B、价格因素(Q1,Q2)、税费因素T、公平因素D、偏好因素f()共同决定。因此,预期效用函数可以转化为多元函数:

U e=f(F e)=f(B,H,L,H,Q1,T,Q2,D)

由前面的假设与分析,我们可以推知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各种因素与预期效用值的关系。

(1)空间因素L。9f/9L[0,即劳动力流动目的地越远,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意愿越小。

(2)信息因素H。9f/9H\0,即掌握的就业信息量越大,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意愿越大。

(3)能力因素H。9f/9H\0,即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越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意愿越强。

(4)风险因素B。9f/9B[0,即工资兑付风险越大,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意愿越小。

(5)价格因素(Q1,Q2)。9f/9Q1\0,9f/9Q2[0,即:工农产品相对价格Q1越大,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意愿越大;城乡消费品或服务产品的相对价格Q2越大,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意愿越小。

(6)税费因素T。9f/9T\0,即农村税费越繁重,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意愿越大。

(7)公平因素D。9f/9D\0,即对农民工待遇越公平,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意愿越大。

(8)偏好因素f()。劳动者的个人偏好决定其具体效用函数f()形式的选择,从而影响预期效用值。在相同的预期财富量的情况下,风险爱好者的效用大于风险中立者的效用;而风险中立者的效用大于风险厌恶者的效用。因此,偏好因素对劳动者的流动意愿有明显的影响。

(二)从效用函数模型到阻力模型

预期效用函数的构建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意愿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测度工具。从理论上讲,预期效用函数U e值越大,劳动力流动意愿越强烈。这是对劳动力流动意愿顺向测度方法。但由于效用函数无法确定具体形式,因此,通过效用函数对劳动力流动的顺向测度无法实现数量化,我们可以对劳动力流动进行逆向测度。所谓逆向测度,是指对劳动力流动阻碍作用的测度。引入物理学中测量摩檫系数即阻力系数的概念,我们可以用/阻力系数0k来测度劳动力流动的受阻程度。而所谓阻力系数反映了劳动力流动的总成本TC与预期总收入TR e的比值关系,即k=TC/TR e。由于:

TR e=(1-B)5(H),TC=C1+C2+C3+C4+C5= W1(L)+W2(H)+W3(Q1,T)+W4(Q2)+W5(D)

所以:k=[W1(L)+W2(H)+W3(Q1,T)+W4(Q2)+ W5(D)]/(1-B)5(H)

由于在初始财富W0=0以及进城意愿的阀值即最低效用为U0=0的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激励条件是:F e\0,即TR e-TC\0,也就是阻力系数k[1。反之,当k\1时,农村劳动力流动意愿受到严重的阻碍,甚至出现劳动力逆向流动趋势。显然,影响预期效用的因素对阻力系数的大小同样产生影响。相应地,我们总结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七大阻力,并将该研究框架称为劳动力流动的阻力模型。具体而言,七大阻力如下:

(1)空间阻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空间距离的阻碍,流动目的地越远,流动阻力越大。

(2)信息阻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信息的阻碍,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严重制约了劳动力的流动。

(3)能力阻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就业技能阻碍,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流动阻

70

力大。

(4)风险阻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工资兑付风险的阻碍,工资被拖欠、被拒付的风险越大,劳动者流动阻力大。

(5)价格阻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工农产品相对价格及城乡消费品或服务产品的相对价格的阻碍,工农产品相对价格越小,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阻力越大;城乡消费品或服务产品的相对价格越大,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阻力越大。

(6)政策阻力。由于影响预期效用值的税费因素、公平因素都与政府政策取向直接相关,因此,我们将之合并称为政策阻力。政策阻力包含农业税费政策、城市有关农民工政策对农民工流动形成的阻碍。一般来说,农业税费越高,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意愿越强,表面上看,流动阻力变小,但实际上这种流动是一种强迫性的流动。另外,农民工在城市所受到的/非市民待遇0越严重,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成本越高,心理成本越大,农民工流动阻力越大。

(7)心理阻力。不同社会环境会对劳动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由于乡土情深、亲情分隔以及遭受歧视等各种因素会导致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沉重的心理负担,这种负担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阻力。一般而言,农民工所在城市的社会环境越公平,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阻力越小。

三、阻力模型的应用及政策含义

(一)阻力模型的应用:/民工荒0的分析

阻力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框架,可以较好地解释为什么自2004年下半年起,中国在大范围内相继出现了/民工荒0现象的微观机制。这个现象最早出现在珠三角地区,逐渐向沿海的一些地区蔓延。国务院研究室近日发布了5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6,对正在城镇务工和返乡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o这无疑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实证资料。根据阻力模型,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阻力状况具体分析如下:

11空间阻力。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现代交通工具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空间阻力对劳动力流动影响甚微。调查显示,大中城市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2004年到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增加了448万人,增长714%,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也由上年的68%提高到70%;进入大中城市的农民工占总量的6214%,比上年提高了115个百分点。?因此,从空间阻力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区位的选择基本上不受空间距离的影响,他们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21信息阻力。在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发现和获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息是弱势的。?表面上,农民工可以通过劳务市场、街头招工广告、电视电台报纸的/用工指南0、乡镇干部的代理联系等多种途径和渠道获得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但目前农民工打工主要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通过/资深0农民工介绍,一轮带一轮地以滚动方式进城。据调查,通过熟人或亲戚介绍的比例达到60137%,而通过中介机构介绍和自己应聘的仅占14120%和12110%。?这种/乡土性劳动力市场0提供的就业信息量很小,而且缺乏连续性、稳定性。这种劳动力市场信息的特征:一是信息量少,内容单调,可靠性差;二是信息源头不活跃也不丰富;三是信息联系渠道少,联系方式单一原始,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失真严重;四是信息价值含量低,信息价值转换空间小。因此,农民工就业信息的取得是高成本的,这也是一些地方出现/民工盲流0的重要原因。

31能力阻力。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为6154年,略高于小学毕业水平,农村人口拥有的人力资本低,并且我国农民绝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15~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不足1%。2001年农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如下:接受了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为0146%;接受中专教育的人口比例为2102%;接受了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例为9165%;接受了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例为4818%;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例为31114%;而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比例为7169%。?正是由于农村流动劳动力的素质普遍偏低,农民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工种,导致农民工收入偏低,不足以支撑其家庭在城市定居生活。被调查农民工的月工资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500元至800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3158%,300元至500元的占29126%, 500元至800元的占39126%,800元以上的占27190%。à因此,能力阻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受阻的重要原因。

41风险阻力。工资兑付的风险主要来自农民工的非合同的就业方式。调查显示,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的农民工仅占53170%,没有签订的占30162%,有15168%的农民工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劳动合同。在被调查者中,认为用工合同非常重要和

71

比较重要的农民工占20186%和40167%,认为没有用的占13195%。调查显示,农民工工资领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按月领取,为60137%;另一种方式是按年领取,为28102%。在被调查者中,基本能按时领取工资的达到47178%,有时延期和经常延期的比例达到35168%和15168%。á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到2003年底,9400多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已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工资被拖欠、甚至被拒付的风险阻力,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收入预期,使得一些辛苦劳作却又无法领取工资的农民工无奈地离开城市。

51价格阻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工农产品相对价格及城乡消费品或服务产品的相对价格的阻碍,工农产品相对价格越小,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阻力越大;城乡消费品或服务产品的相对价格越大,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阻力越大。从城乡消费品或服务产品的相对价格来看,由于近年来城市物价上涨,其中房租、医疗价格、外来民工子女借读费等服务产品价格上升较快,农民工的生活成本增大,致使一些农民工选择返乡。而从工农产品相对价格来看,粮食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而农资产品价格如化肥、薄膜、种子、农药等价格上升受到政府管制,致使工农产品相对价格变小,农民增加了返乡务农的积极性。

61政策阻力。政策阻力包括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对农民工流动产生的阻碍,以及农村税费政策对农民工的逆向吸引。现行的城乡分割二元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都对农民工进行政策性歧视,使农民工难以在城市长久居留。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例,农民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分别只有3317%、1013%、2116%、3118%和515%;而农民工的企业补充保险、职工互助合作保险、商业保险的参保率就更低,分别只有219%、311%和516%。 l v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使他们流则有根、出而能退、进退有路。因此,目前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候鸟式0的生活和就业方式。现阶段大力推进的农业税费减免的改革以及粮食/直补0政策,又使得一些农民工纷纷返乡务农。政策性阻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最大阻力。

71心理阻力。农民工的心理阻力来自于工作压力、性压抑、不公平的社会待遇以及乡土情结等情感因素。调查显示,农民工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每天工作大多超过8小时。在被调查者中,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以内的仅占13170%,8~9小时之间的达到40130%,9~10小时之间和10小时以上的分别占23148%和22150%。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工采取两栖的生活方式。农民工具有较强的乡土情结,再加上回乡投资、子女上学等因素,劳动力回流比较明显。有一定积蓄后就返乡的农民工比例为39107%,计划在原城市里长期打工的占8113%,视工作情况定夺的占37148%,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去其他城市工作的占15132%。 l w心理阻力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可忽视的因素。

所以,从阻力模型来分析,农民工的流动受多种因素堵塞制约,现阶段出现发达地区劳动力的短缺现象,主要是各种阻力导致劳动力流动不通畅所致。一些企业为了解决用工问题,采取了为农民工提供了带薪休假、报销探亲往返车船费、准时发放工资以及提高工资与福利待遇等有效措施,挽留农民工。但从长远看,农民工的流动受到的阻碍重重,单靠个别企业的行为只能解决该企业的燃眉之急,同行业企业可能出现相互挖人的恶性竞争。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配套政策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问题。

(二)阻力模型的政策含义

虽然阻力模型是基于对劳动者微观行为机制的考察,但它却不失宏观政策含义,使得相关政策的制订更具有针对性。根据阻力模型分析,为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地向城市顺利转移,解决当前/民工荒0现象,可以采取以下的政策措施:

第一,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渠道,降低农民工的信息搜寻成本。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输出集中的地区,要建立、健全企业用工信息网络,各级政府应积极参与对企业用工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工作,并通过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公布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要健立和规范劳动力中介市场,严厉打击发布虚假信息骗取农民工钱财的非法中介组织,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劳动力市场,并严格控制信息价格,降低农民工的信息搜寻成本。

第二,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积累。目前我国农民工职业培训还未普及,农民工输出数量大,但技能低,劳务收入不高,这是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加强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实现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提高农民进军市场的本领,是政府无法回避的问题和亟待落实的任务。

第三,提高5劳动法6执法力度,规范用工行为,降低工资兑付风险。2006年初出台的5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6(国发[2006]5号文

72

件)提出了要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应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和推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应从法律法规上彻底解决。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们不缺少法律和政策,关键是执行环节,相关部门应加快落实,在执行上不要/打折扣0。

第四,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0。消除二元户籍制度,取消就业限制,并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平等待遇,以降低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成本,减轻其成本负担。在消除二元户籍制度方面,可以考虑建立/农民工身份转换制度0,以在城市工作达到一定工作年限为主要条件,给予农民工城市户籍,从而逐步转换农民工身份。要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困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2001年,国家就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出了/两个为主0: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公办学校借读为主。目前的关键问题是要把政策进一步落实下来,还要通过发展民办教育缓解农民工子女就学难。要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农民必须市民化,应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廉租房0与/经济适用房0保障范围。

第五,关爱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为农民工提供健康娱乐活动场所,为夫妻分居农民工提供配偶探亲便利条件,形成尊重农民工的社会氛围,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应该重视农民工的文化权利,包括文化参与权和享受权。建议国家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将社会保障、子女上学、文化权利三大核心问题纳入国家立法轨道,过渡期内可考虑先出台一些条例或地方性的法规。政府应调整公共财政政策,建立农民工的文化专项经费,将农民工文化活动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央和省级政府还可设立/农民工文化发展基金0。

四、结语

本文通过阻力模型来实现对农民工微观行为机制的考察,是从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单方面来对农民工流动机制的解释,必然存在视野狭窄的局限性。实际上,劳动力的流动还受到劳动力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巨大的劳动力需求,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结构性变化等因素,都是导致现阶段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出现/民工荒0现象的重要成因。因此,阻力模型只为我们今后更深入地研究农民工流动机制提供了一个基点,若结合对劳动力需求的研究,将会使该项研究更加深入、完整。基于篇幅关系,相关研究放在以后进行。

注释:

1洪银兴编著:5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6,166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o??àá l w新华社北京2006年4月16日电(记者徐京跃、李菲)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5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6。

?郑隆英:5中国农民工弱信息能力初探6,载5经济学家6,2005(5)。

?王风:5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决定因素的经济学分析6,载5经济学家6,2005(5)。

?邹薇、张芬:5农村地区收入差异与人力资本积累6,载5中国社会科学6,2006(2)。

?资料源于2004年1月10日中央电视台5新闻调查6栏目公布的相关信息。

l v5代表和农民工的/共同关注0:/幸福指数0在哪里6,来源于https://www.doczj.com/doc/c95171562.html,,2006-03-06。

参考文献:

11杜鹰、白南生等:5走出乡村)))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实证研究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21费景汉、拉尼斯:5劳力剩余经济的发展6,中文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1赵树凯:5纵横城乡)))农民流动的观察与研究6,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1辜胜祖:5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6,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51韩俊:5跨世纪的难题)))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6,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61刘易斯:5二元经济论6,中文版,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71洪银兴编著:5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1王章辉等:5欧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91张小建等:5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研究报告6,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

101周其仁:5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6,载5管理世界6,1997(5)。

111郑隆英:5中国农民工弱信息能力初探6,载5经济学家6,2005(5)。

121新华社北京2006年4月16日电(记者徐京跃、李菲)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5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6。

131邹薇、张芬:5农村地区收入差异与人力资本积累6,载5中国社会科学6,2006(2)。

1415代表和农民工的/共同关注0:/幸福指数0在哪里6, https://www.doczj.com/doc/c95171562.html,,2006-03-06。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南京210093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厦门361005)

(责任编辑:Q)

73

2021年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欧阳光明(2021.03.07)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1)需求函数 线性需求函数 供给函数 线性供给函数 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2)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3)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4)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以线性函数为例,如右图1) (1)供给的价格弹性 点弹性: 弧弹性: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3)需求的收入弹性: 第三章 效用论 (1)边际效用的表达式 (2)消费者均衡条件 (3)消费者剩余 P Q s γδ+-=() P f Q d =P Q d βα-=() P f Q =s y y x x xy P P Q Q e ??=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 (5)预算线( budget line ) (6)均衡的条件 第四章 生产论 (1)短期生产函数:(以劳动可变为例) K 不变,L可变,则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3)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K L f Q ,=L ,K 均可变,可互相替代 (4)等产量线: (5)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 (6)等成本线 (7)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2、给定产量的成本最小化 3、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组合 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 根据上两式,可得: (8)特例—柯布-道格拉斯(C-D )生产函数 规模报酬递增 1>+βα 规模报酬不变 1=+βα 规模报酬递减 1<+βα ()K L f Q ,=r w MP MP MRTS K L == r w MP MP MRTS K L == β αK AL Q =

微观经济学(曼昆)案例分析练习题

微观经济学(曼昆)案例分析练习题 https://www.doczj.com/doc/c95171562.html,/ 1、假设我们有以下自行车的市场供给与需求表: a.画出自行车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b.自行车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c.自行车的均衡数量是多少? d.如果自行车的价格是100美元,存在过剩还是短缺?有多少单位过剩或短缺?这将引起价格上升还是下降? e.如果自行车的价格是400美元,存在过剩还是短缺?有多少单位过剩或短缺?这将引起价格上升还是下降? f.假设自行车市场的工会为增加工资而谈判。此外,再假设这个事件增加了生产成本,使自行车制造不利,而且,在每种自行车价格时减少了自行车供给量20辆。在图4_2中画出新的供给曲线以及原来的供给和需求曲线。自行车市场新的均衡价格和数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a.

b .300美元。 c .50辆自行车。 d .短缺,70—30=40单位,价格将上升。 e .过剩,60—40=20单位,价格将下降。 f.均衡价格为400美元,均衡数量为40辆自行车。 2、假设《每日新闻》估计,如果它把自己报纸的价格从1美元提高到1.5美元,那么订 户数就将从5万下降到4万。 a .当用中点法计算弹性时,《每日新闻》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 b .使用中点法的好处是什么? c .如果《每日新闻》只关心总收益最大化,它应该把报纸的价格从1美元提高到1.5美元吗?为什么该提价或不该提价? 【参考答案】: a .(10000/45000)/(0.50美元/1.25美元)=0.56。 b .用中点法的好处是,无论你从价格为1美元开始上升到1.5美元,还是从1.5美元开始下降到1美元,弹性的值是相同的。 c .应该提价。因为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缺乏弹性),价格上升将增加总收益。 3、对下列每一对物品,你预期哪一种物品更富有供给弹性?为什么? a .电视;海滩的地产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 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__问题。 2.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是需求_________,向右移动是需求____________。 3.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_____________。 4.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__________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________边际收益。 6.分配理论是__________理论在分配问题上的应用。 7.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 8.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_____________。 9.M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____________。 11.货币供给是指_______________。 12.周期性失业又称为___________的失业,是由于_________而引起的短期失业。13.在开放经济中,出口的增加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________,贸易收支状况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则会引起:() 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 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 2.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A。60 B。45 C。150 D。75 3.内在经济是指:() A。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B。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减少 C。一个行业的扩大对其中每个企业带来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 D。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一个企业所带来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 4.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MR=MC B。MR=MC,AR=AC C。AR=AC D。MR=AC 5.当劳伦斯曲线和绝对平均线所夹面积为零时,基尼系数:() A。等于零B。等于一C。等于无穷大D。无法确定 6.最全面反映经济中物价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数:() A。消费物价指数B。生产物价指数 C。GDP平减指数D。遗憾指数 7.假如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储蓄率为20%的条件下,根据哈罗德模型,资本—产量比率应该是:() A。4 B。2。5 C。6 D。5 8.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C。政府需求D。国外的需求 9.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会引起:() 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

宏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宏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一、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一种商品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此时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2、收入效应:在名义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引起该种商品需求量发生相应变动,这种效应称为收入效应。 3、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无差异曲线的效用函数公式是:U=f(X,Y)式中X,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U为效用函数,代表一定的效用水平,或满足消费者程度的水平。 图: 无差异曲线

4、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边际分析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 5、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或者作出一项选择所放弃的选择中最好的选择。 6、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MP L= dTP/dL 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8、边际成本:是指在生产中增加一单位产品产出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9、生产扩展路线:是指对于每一种可能的产出水平所对应的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点的轨迹,它实际上就是把每个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 10、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只有竞争没有垄断的市场结构,或者说竞争不受任何阻碍或干扰的市场结构。 11、寡头垄断(又称寡头)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一般用集中率作为测定寡头垄断程度的标准。 12、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它兼有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这两种市场结构的特点。 13、洛伦斯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提出的,是反映一个社会收入分配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1.需求弹性①弧弹性计算②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③点弹性 2.需求收入弹性: 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4.短期成本 ①总成本(TC)= 固定成本(TFC)+ 可变成本(TVC) ②平均成本(AC)= TC/Q ③平均固定成本(AFC)= TFC/Q ④平均可变成本(AVC)= TVC/Q ⑤边际成本(MC)=d TC /d Q= d TVC /d Q 6均衡条件Qd = Qs 7边际替代率MRS = 8总效用最大化= = …… = = λ 预算线:I = P1Q1+ P2Q2消费者均衡时MUx/Px=MUy/Py 9.边际产量:MP = d TP/d L平均产量:AP = 三阶段生产函数第一阶段【0,MP=AP】【MP=AP.MP=0】【MP=0,无穷大) 10.给定成本,求产量最大;给定产量,求成本最小 MP /w L= MP K/r,wL+ rK=C捷径L=K=Q L 11.平均收益AR = = P边际收益MR ==d TR /d Q 12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 13收入或利益最大化TR=PQ,满足一阶导数为0 ,即MR=0 14厂商的停产点:P =AVC的最低点求出AVC,再一阶导等于0 二阶小于0即可 15.垄断厂商边际成本定价,即MC=P=AR 政府限定的价格为收支相抵的价格,即P=AR=AC,或TR=TC 16.假设垄断厂商面临两个分割的市场1和2,厂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最大利润原则为:MC=MR1=MR2(Q=Q1+Q2) 列出方程组,解Q1Q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1P2两个市场的收入分别为:TR1= P1Q1

TR2= P2Q2总利润=TR1+TR2-TC TC是关于Q1Q2的函数 第一章引论 1.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社会科学。 2.机会成本: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3.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 4.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 5. 1、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只考察任一时点上的均衡状态。 2、动态分析: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 6. 1、实证经济学:说明“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 2、规经济学:它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单个消费者 2.单个生产者 3.单个市场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收入、价格、替代品等)。 需求函数Qd: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 4.特征: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5.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6.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1)收入效应:价格下降,既定收入的购买力上升,需求量增加。 (2)替代效应:价格下降,消费者减少购买其它替代品转为购买该商品。 7.替代品:可以与一种商品产生类似功效的商品。 互补品:消费者为了实现某种功效而需要一起消费的那些商品。 8.正常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低档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9.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替代效应、收入效应2、消费者的偏好(taste) 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income) 4、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正常品、低档品) 5、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expectation) 10.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化:是指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沿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2)需求的变化:是除价格因素外,其它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需求曲线的整体位移。 11.供给的概念: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的数量。 12.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 弹性分析

弹性的相关概念 弹性系数点弹性弧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一、单项选择题 1、贵夫人对一般的美容化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0 ; D、以上都有可能。 2、如果某产业许多厂商生产同一种标准化产品,则其中任一厂商的产品的需求: A、完全无弹性; B、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富有弹性。 3、假定生产某种产品的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产品的: A、需求曲线左移; B、需求曲线右移; C、供给曲线左移; D、供给曲线右移。 4、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则意味着价格一定程度的下跌将会导致: A、卖者总收益增加; B、买者需求量减少; C、买者总支出减少; D、买者需求增加。 5、如果价格上升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2%,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6、厂商在工资率下降时,一般倾向于增雇工人,假如对工人的需求缺乏弹性,工资率的下降将导致工资总额: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无法确定。 7、如果小麦市场是缺乏弹性的,小麦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由于气候原因使小麦产量下降20%,则: A、小麦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小麦产量下降20%; B、小麦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小麦的价格上升低于20%; C、小麦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小麦的价格上升超过20%; D、以上都不对。 8、政府对卖者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元,假定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可以预期价格上升: A、多于5元; B、少于5元; C、等于5元; D、以上都不对。 9、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决定对销售者征税,如果政府希望全部税收都由买者承担,并尽可能不影响交易量,则应具备的条件是: A、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均大于0小于无穷大; B、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0小于无穷大,供给弹性为0; C、供给弹性大于0小于无穷大,需求价格弹性等于0; D、以上都有可能。 10、劣等品足球的收入弹性: A、等于0; B、大于0; C、小于0; D、大于1。 11、商品的供给曲线为过原点一条直线,则该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 A、等于1; B、等于该供给曲线的斜率; C、不确定; D、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12、对一斜率为正且在原点的左端与数量轴(横坐标)相交的线性供给曲线,其价格弹性: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机会成本: 2、价格歧视: 3、纳什均衡: 4、恩格尔定律: 5、帕累托最优: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2、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赖性 B.每个双头垄断商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 C.每个双头垄断者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3、相对于市场分配而言,下列哪一种情况减少了收入或财产分配的不平等状况。() A.政府向穷人的转移支付 B.累退所得税 C.大量的遗产 D.婚姻的门当户对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是规经济学的命题。() A.征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B. 1982年8月政府把贴现率降到10% C. 1981年失业率超过9%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 5、已知消费者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

效用分别为50和18。如果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增加X购买,同时减少Y的购买 B.增加X购买,同时增加Y的购买 C.减少X购买,同时增加Y的购买 D.减少X购买,同时减少Y的购买 6、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A. 显成本 B. 隐成本 C. 会计成本 D. 经济利润 7、在囚犯的两难选择中,()。 A.双方独立依照自身利益行事,导致最好的结果 B.双方进行合作,得到了最好的结果 C.双方独立依照自身利益行事,导致最不利的局面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基尼系数的增大将表明()。 A.收入不平均程度的增加 B.收入不平均程度的减少C.洛伦兹曲线与横轴重合 D.洛伦兹曲线与纵轴重合 9、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问题即可妥善解决。() A.不管财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只要财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C.只要财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总结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1.需求弹性 ①弧弹性计算 ②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 ③点弹性 A A A A dA Q P dP dQ e -= 2.需求收入弹性:%%M Q Q E M M ?=? 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4.短期成本 ①总成本(TC )= 固定成本(TFC )+ 可变成本(TVC ) ②平均成本(AC )= TC/Q ③平均固定成本(AFC )= TFC/Q ④平均可变成本(A VC )= TVC/Q ⑤边际成本(MC ) =d TC /d Q= d TVC /d Q 6均衡条件Qd = Qs 7边际替代率 MRS = X Y ?? 8总效用最大化 11 P MU = 22P MU = …… = n P MUn = λ 预算线:I = P 1Q 1 + P 2Q 2 消费者均衡时

MUx/Px=MUy/Py 9.边际产量:MP = d TP/d L 平均产量:AP = L TP 三阶段生产函数 第一阶段 【0,MP=AP 】 【MP=AP.MP=0】【MP=0,无穷大) 10.给定成本,求产量最大 ;给定产量,求成本最小 MP L /w L = MP K /r , wL+ rK=C 捷径 L=K=Q 11.平均收益AR = Q Q P Q T R ?= = P 边际收 益MR =Q T R ?? =d TR /d Q 12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 13收入或利益最大化TR=PQ ,满足一阶导数为0 ,即MR=0 14厂商的停产点:P =AVC 的最低点 求出AVC ,再一阶导等于0 二阶小于0即可 15.垄断厂商 边际成本定价,即MC=P=AR 政府限定的价格为收支相抵的价格,即P=AR=AC,或TR=TC 16.假设垄断厂商面临两个分割的市场1和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题

分析题集锦 1、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 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还要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而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讨论题:1.从这个案例当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要提高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案要点: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说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明显的低于美国。(2分) 我认为存在以下的原因: 首先来看收入。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尽管也经常发生经济周期性波动,但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经济的稳定决定了收入的稳定性。当收入稳定时,人们就敢于消费,甚至敢于借贷消费了。中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国家,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尽管经济增长速度快,但就每个人而言有下岗的危险,收入并不稳定。这样,人们就不得不节制消费,以预防可能出现的下岗及其他风险。(3分) 其次来看制度。人们敢不敢花钱,还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性。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失业有失业津贴,老年人有养老金,低于贫困线有帮助,上大学又可以得到贷款。这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美国人无后顾之忧,敢于消费。(3分)但中国过去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被打破了,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且受财政实力的限制也难以在短期内有根本性的改变,从而要为未来生病、养老、孩子上学等必需的支出进行储蓄,消费自然少了。 (3分) 最后边际消费倾向还与收入分配状况相关。在总收入为既定时,收入分配越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这是因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而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中国目前的收入不平等比美国严重,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低也是正常的。(3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该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国边际消费倾。(1分) 2、19世纪80年代著名的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在其于1888年出版的《资本实证论》中以一个十分通俗的例子做了论证:一个农民在原始森林中建了一座小木屋,独自在那里劳动和生活。他收获了5袋谷物,这些谷物要用到来年秋天,但不必留有剩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衣食无忧,却牢骚满腹,他们总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就骂娘”。这使很多学者和官员十分困惑:难道是人们的道德水平在不断地下降吗请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解释以上现象。 据报道,英国科学家说他们破解了人类最大的一个谜团,真正的幸福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幸福(F)=P+5E+3H。P代表个性,包括世界观、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E代表生存状况,包括健康状况、财政状况和交友的情况;H代表更高一级的需要,包括自尊心、期望、雄心和幽默感等。有的学者把这一公式进一步简化为:幸福(F)=E/D。E代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含有答案

《微观经济学》试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共30 ) 1、若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价格上升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4%,则这种情况下商品 的需求价格弹性:(B) A. 大于1; B. 等于; C. 小于1; D. 等于 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 C)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3、已知消费者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 7单位X和10单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增加X购买,同时减少Y的购买; B. 同时增加X和Y的购买; C.减少X购买,同时增加Y的购买; D. 同时减少X和Y的购买 4、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B)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5、完全竞争条件下,在达到行业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D) A. 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B. 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C. 可能会亏损;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6、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A.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D.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7、在垄断竞争市场中: A.只有数目很少的几个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 B.有许多厂商生产同质产品; C. 只有数目很少的厂商生产同质的产品; D. 有许多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 8、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工资率提高,替代效应将使单个居民: A.同时减少劳动和休闲; B.增加劳动,减少休闲; C.增加休闲,减少劳动; D.同时增加劳动和休闲。 9、右图是一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假设要素同比例变化, BC段表示规模报酬: 10 A 11、要获得同样的产出量,如果厂商增加第5单位资本使用量的同时需要减少5单位劳动 使用量,则增加第6单位资本可替代的劳动数量: A. 等于1; B. 小于5; C. 小于1; D. 大于5。 12、某企业使用劳动一种可变要素,如果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上升(完全竞争的产品市 场),将引起: A.该企业每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增加 B.企业所用的劳动投入量减少 C.该企业每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减少 D.企业产量减少 13、下列哪种情况企业正好有正常利润? A. 总收益大于总成本; B. 总收益等于总成本; C. 总收益小于总成本; D.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4、微观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 B. 企业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C.企业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企业可否调整产量。 15、属于垄断企业实行三级价格差别的情况是: A.将产品定三种不同的价格; B. 按产品使用量多少收取不同价格; C.在分割的市场上分别实行不同的价格; D.同样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 二、名词解释(共15分)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 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 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 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 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如今,人们都在积极倡导营造低碳生活,尽量减少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的使用,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化石燃料是稀缺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学会节约,千万不能浪费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要学习经济学,只有学好了经济学,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稀缺性问题。 此外,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就是告诉我们在面对相对稀缺的资源时,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若放任自身欲望膨胀,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害,而且自己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

(最新整理)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

(完整)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的全部内容。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1)需求函数 线性需求函数 供给函数 线性供给函数 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2)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2 121121221122 1121212.2 / )(2/ )(/)(/)(//e Q Q P P P P Q Q P P P P Q Q Q Q P P P Q Q Q P P Q Q d ++--=+-+-=--=??= (3)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Q P dP dQ P dP Q dQ d e ?-=-=/ (4)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以线性函数为例,如右图1) AF FO AC CB OG GB OG CG CG GB Q P dP dQ e d ===?=?- = (1)供给的价格弹性 点弹性: P Q s γδ+-=() P f Q d = P Q d βα-=()P f Q =s y x x y x x y y e ? ??=??=/y x dx dy x dx y dy e ?==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Q P dP dQ P dP Q dQ s e ?==/2/ )(2 112Q Q Q Q Q Q +-?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一题

案例:小安是个农村青年,今年22岁,高考落榜后,他决定到城里做生意闯一番事业。怀着雄心壮志的小安经过考察,决定开一家服装店。第一次进货,他找了个行家,精心挑选时尚流行的款式,谁知衣服挂出来十多天就只卖了二三件。小安一下急了,差不多款式我的价格还略低点怎么就销量不好呢后来在别人的指导下,他对服装店进行了重新装修,取了英文名字,所有服装都挂上印有Made in HonKong生产的吊牌,服装店配上音响,制作大幅广告加以宣传,原来标价70的服装都变成了288,298。对外声称香港着名品牌服装独家代理,开业期间一律不打折。结果来他服装店的人络绎不绝,重新开张的第一天就卖了几十件,随后几天生意也是相当火爆。 为什么衣服便宜反尔不好卖,价格提高了去生意红火 分析: 70元一件的衣服,与取了英文名字,所有服装都挂上印有Made in HonKong生产的吊牌,价位在300左右的服装相比,在消费者眼中就是低档和中档两种层次的差别,服装价位品牌等同时是身份的象征,比如说,消费者喜欢某个品牌的产品,他觉得这个品牌的产品在设计能体现出自己的品味,能代表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消费观。另外,它还可使自己感受到相应的身份、地位、荣誉和自信,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某种满足与体验,提升消费效用。这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一种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消费者最终在这种品牌上找到了归宿感。所以,即使这件物品的定价再高,他也会选择这种品牌的物品。很多服装消费者对看似高端的服装有强烈的消费偏好,消费服装的效用较高 所以,即使是质量一样的衣服,消费者很难判断它们质量是否相同,他们只能通过价格来衡量商品的好坏,通过高价来买到好的商品。这种并非由产品质量而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排斥现象,就被称为经济领域的歧视。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4)演示教学

微观经济学模拟试题 五、作图说明题( 6 分)利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六、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12 分) 1 .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举例说明。 2 .简述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 七、论述题(共13 分)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微观经济》模拟试题B答案 五、 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为工具进行分析 要点:(1)只有一条等产量线,有三条等成本线;(2)厂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的均衡条件是MRTS LK =MP L /MP K =w/r 六、答案要点: 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 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具体举例略) 2 、(1)要素供给者遵循的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 际效用相等;(2)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3)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既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七、答案要点: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是自由的市场均衡偏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造成 市场失灵的主要情况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1)垄断 垄断厂商定价会大于边际成本,而不像完全竞争厂商那样把生产进行到长期平均成本最低时才达到长期均衡,结果 使生产资源不能达到最佳利用,损失了社会福利,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 解决办法:政府实施反垄断法、放松市场准入等政策措施对垄断加以限制;对自然垄断部门尤其是公用事业部门进 行定价管制。(2)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某人的经济活动给第三者或社会造成的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和收益之中,使私 人活动水平低于或高于社会要求的最优水平,导致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 解决办法: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补贴,对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征税;企业合并使外部效应内部化;规定财产权。(3)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点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决定了单个消费者享用公共物品时都想“搭便车”,导致公共物品低于最优 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解决办法: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政府根据成本——收益分析作出决策。(4)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指市场上供求双方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不对称的。信息不完全会破坏市场效率,产生逆向选择、道德 风险、委托——代理问题。 解决办法:政府要进行信息调控、增加市场透明度,以保证消费者、生产者得到正确充分的市场信息。

宏微观经济学形成性考核

作业1 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 参考答案: 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有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 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 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 弹性Ed ,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d=-(△Qd/△P)×(P/Qd)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 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 供给规律或供给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给价格弹性E s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 s=(△Q s/△P)×(P/Q s )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和不易保管 商品。 因此,当我们以商品的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制定商品价格,或者说按生产商品的成本来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察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问题,分析出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及供给的价格弹性E s ,确定其属于何类型商品,有针对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价格,作出较正确的价格决策。否则,虽然是以生产商品的成本定出的价格,但由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不同,都会对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产生不同影响,造成不同状况和程度的损失。 另外,商品的需求量还受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 衡量商品需求量受消费者收入影响程 度用需求收入弹性EM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 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M=(△Qd/△M)×(M/Qd ) 一般来讲,商品的EM>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这类商品称为奢侈品;EM<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这类商品称为生活必需品;EM<0表明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类商品称为劣等品。 衡量商品需求量受相关商品价格影响 状况用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AB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AB=(△QB/△PA)×(PA/QB) 商品的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 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称为互相代替品;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称为互为补充品;EAB=0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变化无关。 所以,在进行价格决策时,还应考察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要分析消费者现实收入和预期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制定出较合理的价格,或及时进行价格调整,从而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和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 作业2 题目: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参考答案: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 扰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一是市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 和生产者,每个人和每个厂商所面对的 都是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是市场价 格的接受者;二是市场上的产品都是无 差异的,任何一个厂商都不能通过生产 有差别性的产品来控制市场价格;三是 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使资源 能得到充分利用;四是购买者和生产者 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可以确定最佳购 买量和销售量,以一个确定的价格来出 售产品,不致于造成多个价格并存现 象。 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面对的是一 条具有完全弹性的水平的需求曲线d , 并且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 曲线MR和需求曲线d 是重叠的,即P =AR=MR=d,都是水平形的。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 SMC;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的盈亏状况 取决于均衡时价格P与短期平均成本曲 线SAC之间的关系:若P>SAC则可获 超额利润,若P<SAC则亏损,若P=SAC 则有正常利润;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 生产的条件是:价格大于或等于短期平 均可变成本,即P≥SAVC 。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就 是其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 斜的曲线,即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上 大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 以上的部分。 当一个行业中的所有厂商的供给量之 和等于市场的需求量时,这一行业便达 到短期均衡。完全竞争行业中,行业需 求曲线即为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 下方倾斜的曲线;行业供给曲线是行业 中所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之和,是一条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有一个调整过 程,至短期均衡的超额利润或亏损为 零,才实现长期均衡,故长期均衡条件 是:MR=LMC=LAC=SMC=SAC。完全竞 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大于长期平 均成本曲线LAC最低点的那一段长期边 际成本曲线LMC,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 的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不是将 行业内各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简单相 加,而是根据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 时,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 能产生的影响,分三种情况:成本不变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曲线, 表明行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 其产量供给,但市场价格保持在原来 LAC曲线最低点水平;成本递增行业的 长期供给曲线是斜率为正的曲线,表明 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产量水平时, 市场价格会随之同方向变动;成本递减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 的曲线,表明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 产量时,市场价格会随之成反方向变 动。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 产者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 主要条件:一是厂商即行业,整个行业 中只有一个厂商提供全行业所需要的 全部产品;二是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 任何替代品,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 三是其他厂商几乎不可能进入该行业。 在这些条件下,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的 因素存在,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价格。 这与完全竞争的含义和形成条件是不 同的。 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 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 倾斜的曲线。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 与其面临的需求曲线D重叠,即P=AR =D;边际收益曲线MR在平均收益曲线 AR的下方,即MR<AR。平均收益曲线 AR和需求曲线D(d)重叠,完全垄断 与完全竞争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需求 曲线D(d)的形状,完全垄断是向右下 方倾斜线,完全竞争是水平线。边际收 益曲线MR和平均收益曲线AR的关系也 不同,完全垄断MR<AR,完全竞争MR =AR。 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为 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 SMC,这与完全竞争短期均衡条件相同。 在实现均衡时,厂商大多数情况下能获 得超额利润,但也可能遭受亏损或不盈 不亏,这取决于平均收益曲线AR与平 均变动成本曲线SAVD的关系,如AR≥ SAVC,则厂商有超额利润或不盈不亏, 如AR<SAVC,则有亏损。这与完全竞争 厂商实现均衡后的状况比较是不同的, 完全竞争是用价格P和平均成本SAC来 比较判断的。 完全垄断条件下,由于厂商即行业,它 提供了整个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厂 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所以不存 在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也无行业需求 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这些与完全竞争 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 额利润为特征的,这与完全竞争行业以 超额利润或亏损为零是不同的。完全垄 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 SMC,这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 相比,没有MR=LAC=SAC。 与完全竞争相比,完全垄断也不存在有 规律性的长期供给曲线,这是完全垄断 形成的条件所决定的。原因就在于垄断 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他改变产量的同 时改变价格,所以不存在价格与供给量 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作业4 题目: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下,如何借鉴西方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参考答案: 消费理论是研究消费影响因素的理论。 消费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 影响因素是收入,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 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消费理论 主要就是通过对消费函数的研究,分析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消费理论 主要有四种收入理论: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凯恩斯将 消费函数表达为:C=f(Y),并将此 式改写为C=bY,表明如果其他条件不 变,则消费C随收入Y增加而增加,随 收入Y减少而减少。他强调实际消费支 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的 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 水平,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 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杜森贝提 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 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这里所指的 相对收入水平有两种:相对于其他人的 收入水平,指消费行为互相影响的,本 人消费要受他人收入水平影响,一般称 为“示范效应”或“攀比效应”。相对 于本人的历史最高水平,指收入降低 后,消费不一定马上降低,一般称为“习 惯效应”。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 利安尼提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 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 函数公式为:C=aWR+bYL,式中WR为 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a、b分别 为财产收入、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 向。他根据这一原理分析出人一生劳动 收入和消费关系:人在工作期间的每年 收入YL,不能全部用于消费,总有一部 分要用于储蓄,从参加工作起到退休 止,储蓄一直增长,到工作期最后一年 时总储蓄达最大,从退休开始,储蓄一 直在减少,到生命结束时储蓄为零。还 分析出消费和财产的关系:财产越多和 取得财产的年龄越大,消费水平越高。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弗里德曼 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 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 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 入,即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 他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 费,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即: CL=bYL ,表明持久收入YL 增加,持久 消费(长期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CL 也 增加,但消费随收入增加的幅度取决于 边际消费倾向b,b值越大CL 增加越多, b值越小CL 增加越少。持久收入理论和 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构成现代消费理 论,这两种收入理论不是互相排斥的, 而是基本一致的,互相补充的。 借鉴上述消费理论,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下,扩大消费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发展经济,认真贯彻执行好发 展经济的各项政策。因为只有经济发 展,国民收入才会增加,人们的绝对收 入也才能增加,消费水平才会提高,消 费需求也才能扩大。只有坚持发展经 济,国民收入才会持续增长,人们的持 久收入才能稳定,持久消费才会持久。 二是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产效 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制定适宜的劳动 报酬政策。当前所执行的“最低工资制 度”,推行的“年薪制”等均有利于劳 动者收入的增加,进而推动消费的扩 大,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三是继续推行有效的信贷措施。前几年 几次降低利率,对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扩大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效果不 明显。目前的各种个人消费贷款,相对 增加了人们的本期收入,扩大了住房、 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但应注意引 导人们在贷款消费时,做到量入为出和 预期收入有保证,否则将来对个人和社 会都会带来诸多不利问题。 四是积极发展老年经济。随着社会进 步、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 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我国已开始进入 “老龄化”。针对这一现状,借鉴生命 周期理论,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保证和提高老年人收入的同时,积极发 展老年经济,促进老年人的消费,使之 成为扩大消费需求有效手段。 五是扩大就业面。要千方百计创造就业 机会,扩大就业面;特别要针对目前结 构调整和企业改制所带来的下岗失业 人员多的现状,制订优惠政策,指导和 帮肋其实现再就业,更要鼓励和扶持其 自谋职业,以保证更多的人有稳定持久 的收入,促使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扩 大消费需求。 作业5 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 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 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 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 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 综合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 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 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 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 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 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 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 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 数。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 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 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 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 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 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通俗 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 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 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 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 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 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挤出效应大,政 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 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影响政策 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 和LM曲线的斜率。即: 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 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 大,政策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 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 小,政策效应就大。IS曲线斜率不变, 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 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 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 大,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 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 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 和。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 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 标。如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由 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通过银行体系 实施。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 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 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 由于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将会产生 存款乘数;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将会产生货币乘数,又叫货币创造乘 数。 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反映为货币政策效 应,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影响国民 收入和利率的变化程度。一般讲,货币 供给的增加,可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 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能使利率提 高、国民收入减少,这就是货币政策的 效应。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也 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 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 坦),货币政策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 响就大;IS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 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IS 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 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 小;LM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政策 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 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其局限 性,以及各自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特 点、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 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将二者有机地 协调起来,搭配运用,才能有效实现预 期政策目标。两种政策的搭配方式,主 要有三种协调配合模式: 1、双扩张政策。经济产重衰退时,同 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 政策。例如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率 的同时,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刺 激企业投资,从而扩大总需求,增加国 民收入,在保持利率不变的条件下,缓 和衰退、刺激经济。这种双扩张政策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