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光集团地质测量技术管理规定

新光集团地质测量技术管理规定

新光集团地质测量技术管理规定
新光集团地质测量技术管理规定

第二部分矿井地质测量技术管理规定

一基本要求

第一条为加强煤矿地测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规范业务管理,实现矿井正规生产、安全生产,依据有关法规、规程和技术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地测技术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必须把地测技术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第三条矿井必须加强对地测技术管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和建立健全各级行政领导及行政机构的责任制,建立健全公司、矿长为首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在公司、矿长领导下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

第四条矿总工程师应对矿长负责。矿地测技术管理工作。矿总工程师要对重大地测技术问题提出的方案和措施,矿长审定或上级机关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五条各矿地测部门应建立健全以下各项制度:

1、科、组及个人岗位责任制;

2、生产安全联系制度;

3、地测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制度;

4、资料质量责任人、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5、设备、工具使用、保管、发放制度;

6、地测资料、技术报告等审批制度;

7、地质、测量隐患排查制度;

8、地质、测量预测预报制度。

第六条矿必须实行地测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煤矿地测安全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检查、考核、验收制度。矿必须制定和组织实施煤矿地测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规划。

第七条重大地质测量工程,如矿井地质及资源储量核查、地面控制网测量、大型井巷贯通测量、岩层移动观测、采后地面塌陷治理等,应根据生产和安全的需要列入年度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第八条地质测量部门要为各项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地测资料。在矿井改扩建、开拓延深及技术改造工程设计前一至二年通知地测部门,地测部门要根据需要组织进行补充地质勘探,在设计前半年向设计部门提交经有资质单位批准的相应程度的地质报告。采区设计所需要的地质资料,应在半年前通知地测部门,地测部门要在设计前三个月提交采区地质说明书。有关采掘工作面设计所需地测资料,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时提供。

第九条地质测量部门要为井巷施工提供掘进地质说明书、地质预报。巷道掘进突然遇到地质构造、煤层突变等情况,地测人员应立即深入现场,根据观测和调查资料及时编制有关图件,提出分析处理意见,并向矿总工程师汇报,研究处理。巷道开口时地测人员要提前标定中腰线,掘进中要定期校核,及时延长。当巷道掘进即将透巷或进入危险区时,必须按规程规定的安全距离向施工、通风和安监单位发出通知单,保证井巷工程安全施工。

第十条地质测量部门要提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预测工作面范围内的隐伏断层、陷落柱、冲刷带等构造,查明含隔水层、积水区(体)、老窑古空情况,估算储量,厚煤层及分层工作面还要按规定探测煤层厚度。

第十一条地质测量部门在设计、开拓、回采阶段应对储量管理、资源回收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发现不符合规程要求或可能丢煤时应及时提出,并填写“预防丢煤通知书”报送有关领导及部门。

第十二条矿井的隔离煤柱、保安煤柱必须按有关要求留设,并在矿井、采区和工作面设计时一并提出报批。未经上级批准,任何单位不得随意采动和破坏。变更矿井边界时,必须按上述规定重新留设边界煤柱,并编制设计报所管局(厅、公司)批准。当发现因开采破坏,煤柱尺寸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以防

淹井危及邻矿。

第十三条矿地测部门应对矿区、井田内的小煤窑进行监督管理,掌握小煤窑的采掘范围,及时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对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小煤窑,应及时向矿、集团和有关部门报告,采取措施,协同地方管理部门令其停止生产。

第十四条受煤与瓦斯突出威胁的矿区,矿地测部门必须与防突机构共同制定揭煤方案。

二矿井地质技术管理规定

第十五条严格按《矿井地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规程、规定、实施细则的要求开展矿井地质工作,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

第十六条集团及矿地测部门要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矿井地质科学研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矿井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解决矿井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第十七条为有效的利用矿井生产地质资料,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应每隔8~10年修编一次,修编前由所在矿提出具体意见,报集团地测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实施。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的修编必须由有地质报告修编资质的单位进行,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修编完成后,报公司备案。

第十八条矿井原始地质资料编录整理、井下地质钻孔设计与施工、矿井地质图件绘制、采区及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的编制等矿井地质工作都必须符合生产矿井地质工作的各项技术政策和矿井地质技术要求。

第十九条采区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至少应在设计前半年,以委托书的形式通知地质测量部门。采区地质说明书应在正式设计前的三个月提出。所有用于设计的图纸资料都要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二十条在回采工作面设计前,应提前一个月以委托书的形式通知地质测量部门。矿地测部门必须根据委托书的要求,对已有的地质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在设计前15天提出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经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采用。

第二十一条回采工作面所需的地质测量资料,应在回采工作面形成后五天内提出该工作面的回采地质说明书,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采用。

第二十二条矿井地质技术人员应及时整理井下原始观测资料,并及时编绘出正式的井巷素描图。现场发现重大地质异常或有可能危及安全生产的地质问题时,必须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并做好必要的记录。

第二十三条认真做好地质的预测、预报工作,不断提高预报的准确性,以便及时、正确地指导采掘生产,确保矿井生产安全。各矿井地质测量部门必须每月定期将本月度的地质预报上报集团地测管

理部门。

第二十四条矿井地质图件应采用微机绘制,绘制内容、质量等应满足相关图例、规程、规定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地质勘探是煤矿日常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及矿井根据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生产的需要,有计划地对生产矿井开展深部勘探、扩区勘探、采区勘探、水文地质及防治水勘探,以及提高开采上限等方面的专门勘探工作。

第二十六条矿井地质勘探工程要在上年末以下一年度勘探工

程计划的形式,报集团审批同意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地质勘探工作可根据地质任务、勘探的性质、野外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等状况选择钻探、物探、化探等不同的勘探手段,或同时应用不同勘探手段进行综合勘探来完成地质任务。做到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既节约勘探费用,又获得好的地质效果。

第二十八条地质勘探项目原则上要通过招投标来确定设计方

案和施工单位。零星的勘探项目可根据国家有关地质勘探取费标准和

质量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地勘单位完成。

三矿井测量技术管理规定

第二十九条地测部门在进行联系测量工作前,应编制施测方案和技术措施,报上一级生产管理部门审批,并明确专人全面负责该项工作,重大的联系测量设计应报集团批准。

第三十条地测部门进行重要井巷和贯通距离3000m以上的贯

通测量工作前,要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并报上一级生产管理部门审批,两井间的贯通测量设计要报集团审批。

第三十一条上一级生产管理部门接到矿井地测部门的的请示

报告,原则上要在一周内批复。

第三十二条地测部门凡掘进巷道距其它井巷、硐室、老塘及水、火、瓦斯等危险边界,当岩巷中剩20~30m,煤巷中剩30~40m(快速掘进应于透窝前两天)时,都要提前向矿井有关单位发出透窝通知单。

第三十三条当掘进工作面从巷道、工作面和危险区域附近通过时,其间距小于巷道高度的四倍时,应向有关单位发出安全通知单。

第三十四条各贯通工程透窝后,要在一周内联测,重要贯通测量完成后,还应进行精度分析,并做出贯通总结报集团备案。

第三十五条基本控制导线一般应每隔300~500m延长一次,采区控制导线应随巷道掘进每30~100m延长一次。

第三十六条矿井地测部门每周要定期进行周安全排查,重点排查本周的测量贯通完成情况以及予计下周的主要测量工作和可能要

透窝的地点、所剩距离等,对重要工程和重大安全隐患要报送到集团管理部门。

第三十七条集团生产技术管理部门每周要按测量排查情况进

行有重点的过程控制检查。

第三十八条矿井地测部门每月要定期把交换图上报到集团技

术管理部门.

第三十九条矿井地测部门每天要把测量的巷道情况及时准确

地填绘到日常使用生产进度图上。

第四十条集团技术生产管理部门对重点工程和重要安全隐患

要下矿进行检查和过程控制。

第四十一条集团技术生产管理部门每季度进行测量标准化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第四十二条集团技术生产管理部门不定期地组织各矿井地测

部门对测量原始资料、成果台帐、测量图纸进行互查。

第四十三条各矿井地测部门每年年底前要制定下一年度的测

量工程和工作计划,报集团技术生产管理部门审批,并严格执行。

第四十四条各矿井地测部门要及时准备好测量基础资料,以满足生产对中腰线的需求。

第四十五条各矿工广保安煤柱的留设应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设计,并报集团批准。

第四十六条矿井地测部门应建立测量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提供制度,测量资料要归档,要评定精度,地测部门向外提供资料须技术负责人严格把关,并按技术审批制度批准后方能提交或报出。

第四十七条矿井地测部门要建立生产安全联系、业务保安、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定期对测量资料、事故进行分析,做好图纸资料保密工作,对测量仪器按要求进行检校并制定使用制度。

四资源/储量管理规定

第四十八条为贯彻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加强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储量的管理,进行合理开采、减少资源损失、变事后处理为事前管理,依据《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四十九条集团地测部门负责本集团各矿矿井资源管理工作。

第五十条各矿地测部门负责本矿井资源管理工作的管理和实施。

第五十一条对于年度采区回收率计划的完成,矿行政负责人负直接责任、矿总工程师负技术责任。

第五十二条地质测量、生产技术、设计等部门与搞好资源储量管理、提高资源回收率都有直接关系,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集团公司地质测量部门负责全公司的储量核算、资源回收的管理与监督工作。

第五十三条矿地质测量部门应配备储量核算、资源回收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和了解本矿井的资源数量、分布、损失及其变化情况,对本矿井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并对上报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第五十四条设计部门须对采区、工作面开采设计的先进性和合理性负责,并从设计参数上保证资源回收率达到技术政策的规定。

第五十五条掘进与回采

1、生产技术部门、生产施工区队须对掘进、回采、作业规程等执行的正确性负责,并完成为提高资源回采率所要求的技术管理工作。

2、测量工作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因各种原因而改变原设计时须有矿总工程师签字的更改通知单方可执行。

3、掘进巷道须按设计要求施工,并及时按生产、地测等部门的技术要求整改。地测部门应视煤层稳定程度每30~50米探测一次煤厚及层位控制工作。

4 、工作面回采须按设计要求并结合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合理施工,并及时按生产、地测等部门的技术要求整改;工作面由于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变化而必须改造、损失5000吨以上时,须集团公司;工作面的停采位臵由地测部门标定,因各种原因不能采至设定的停采位臵、损失2000吨以上时须上报集团;地测部门应视煤层稳定程度沿走向每30~50米、倾向15~30米探测一次煤厚,及时对不合理的

丢煤现象进行监督,并同时填写“丢煤通知单”,告知有关部门。

附录:

附录一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1、《矿井地质规程》是矿井地质技术法规,矿井地质技术工作必须严格按《矿井地质规程》的要求进行。

2、矿井地质条件分类应在矿井投产后每隔8-10年进行一次,矿井地质条件分类可与矿井地质报告的修编一同进行。

3、矿井地质观测

3.1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应按表1规定的间距探测煤层全厚,并画出小柱状,标示出煤层厚度、夹矸厚度及岩性。

煤层观测点间距

表1

煤层稳定性

稳定

煤层

较稳定煤

不稳定

煤层

极不稳定

煤层

观测点间距

(m)

≤50 ≤30 ≤15 ≤10

3.2 岩浆岩区煤层观测的描述,应以能够反映煤层与岩体的实际情况为宜,观测点间距一般不大于10米,岩体变化较大处应作迎头断面图,极复杂区采用两帮加一底或顶展开图,必须把岩体、天然焦、煤的界线划分清楚。

3.3 陷落柱及其它地质异常体,应观测描述其形状、大小,充填碎屑物的岩性、层位、粒度大小、磨圆程度、密实程度、含水性以及附近煤与岩层的产状要素情况。

3.4 矿井地质技术人员在井下现场发现重大地质异常或有可能

危及安全生产的地质问题时,必须及时汇报并及时处理。情况紧急时应直接向矿调度室或有关领导汇报处理,并做好必要的记录。

4、资料编录与综合分析

4.1资料的观测记录,要求用专门的地质观测记录本在现场记录。

地质观测记录本要求用铅笔记录,不能使用圆珠笔、钢笔等。

4.2 所有的井巷工程都必须有至少一帮井巷地质素描图,地质构造复杂地段,为充分展示地质构造情况,可适当绘制素描展开图。

4.3 岩石巷道,一般每隔20-50米编录一个迎头断面图,地质构造复杂时加密;沿煤层掘进的巷道,为直观反映煤层产状、构造情况等,也应适当绘制一些迎头断面图。

4.4 巷道素描图的比例选取,以能满足矿井生产的需要为前提,一般情况下,迎头断面图的比例应比巷道素描剖面图的比例有所放大。

4.7 及时整理井下原始观测资料,上井后必须当天完成上表、填图,两天内整理、编绘成正式素描图,登入相应的台帐、卡片。

5、采区掘进的地质工作

5.1 采区设计所需的地质说明书,应在半年前委托地质测量部门提供,地质测量部门在正式设计前二个月提交采区地质说明书。

5.2 采区地质说明书编制完成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经审查批准后的采区地质说明书,方可作为采区设计的地质依据。

5.3 采区地质说明书的编制应充分收集利用生产地质、生产勘探、补充勘探等现有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5.4 采区地质说明书由图纸、文字说明和附表组成。图纸应包括采区地形地质图、采区综合柱状图、采区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采区可采煤层储量计算图、勘探线剖面图、水文地质剖面图、采区煤岩层对比图、采区综合水文地质图、主要大巷水平切面图等基本图件。

5.5 所有图件的比例尺应以能满足采区设计和生产需要为原则。

6、掘进地质说明书

6.1 工作面设计前,设计部门应提前一个月委托地测部门提供掘进地质说明书,地测部门接委托通知后半个月提交掘进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经矿总工程师审批,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应连同工作面设计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6.2 掘进地质说明书主要以邻近区域采、掘地质资料及本采区各

种勘探资料为依据进行编制。

6.3 掘进地质说明书应主要包括“三图一表”。“三图”是指:掘进区域平面图、井巷预想剖面图、综合柱状图;“一表”是指:文字说明表。

6.4 图纸比例尺一般为1:500至1:2000。

7、回采地质说明书

7.1 回采地质说明书要求在工作面形成后五天内提交,由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应送交公司主管部门备案。

7.2 回采地质说明书应主要包括“三图一表”。“三图”是指:回采区域工作面布臵平面图、两道及切眼等主要井巷实测剖面图、综合柱状图;“一表”是指:文字说明表。

7.3 文字说明中应对回采区域勘探钻孔的封孔情况进行说明,对封闭不良钻孔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工作面回采的安全。

7.4 图纸比例尺一般为1:500至1:1000。

附录二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一、提供“一通三防”、瓦斯治理所必需的基础图纸、资料,抓好矿井瓦斯地质工作,配合通风科搞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

二、按规定要求编制和提供地质测量图纸资料,与通风科共同负责编制瓦斯地质图、防突预测图。

三、巷道贯通、过老塘、老巷时要做到图纸资料准确、齐全,巷道贯通前按规定下达贯通通知书,石门揭煤要做好地质预报并提出建议。

四、受煤与瓦斯突出威胁的矿区、矿地测部门,必须与防突机构共同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可与采掘工程图合用)。

五、图中应标明采掘进度、被保护范围、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火成岩侵入、突出点位臵、突出强度、瓦斯基本参数、地应力参数等地质资料,作为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和制定防突措施的依据。

六、有条件的矿地测部门应对有突出威胁的矿井或作业区域进行

地质动力区划与地应力测试,并绘制出矿井或区域的地应力等值线图,为通风和防突机构确定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和无突出威胁区提供依据。

七、采掘工作面距保护区边缘30米以前,矿井地测部门必须向有关采掘区(队)提交采掘工作面邻近未保护区通知单,并报告矿总工程师。

八、在突出煤层顶底板岩巷掘进时,地测部门必须定期验证提供的地质资料,掌握施工动态和围岩变化情况,防止误穿突出煤层。

附录三探煤厚工作实施细则

为弥补勘探工程煤厚点数量的不足,获得采区和工作面内确切的煤层厚度资料,为矿区进一步圈算煤炭储量和测算回采率,为采区设计和生产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依据,以便合理组织采掘工作,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减少损失,根据公司各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开采中厚以上煤层的矿井,必须配备专职探煤厚人员,有条件的可设立专人或专职探煤厚小组。

二、矿井地测部门要有专用的探测煤厚记录本,其记录内容应符合相关规程或技术规定的要求。

三、掘进巷道的探煤厚工作:

1、在能够揭露煤层全部厚度的薄煤层及中厚煤层的巷道中,可用皮尺或钢卷尺垂直煤层顶、底板的层面直接测量煤层的真厚度。

2、在只能揭露煤层厚度一部分的厚煤层及中厚煤层巷道中,必须用钻探或巷探来探测煤层的全部厚度。

3、掘进巷道中厚煤点布臵间距要立足于能够反映煤层厚度变化,探煤点布臵间距参照《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实施细则实行。若两点间煤厚变化超过0.5米时,须在中间补点控制。

四、回采工作面的探煤厚工作:

1、在开采中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工作面中,要定期进行探煤厚工作。每个探煤厚点,应取得实际采高、剩余煤厚、夹矸厚度、煤层倾角等数据。

2、在开采中厚以上煤层分层开采工作面过程中,上分层工作面要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在铺设分层假顶或放顶之前,按一定的探煤间距探测下分层煤厚。

3、探煤厚点的间距应根据煤层稳定程度而定,变化较大处应适当加密探测点。

五、探煤厚资料的整理:

1、探煤厚资料应及时填绘到工作面损失量土或采区损失量土、巷道剖面图上,并建立探煤厚资料台帐。

2、根据探煤厚资料应绘制煤层等厚线图及剖面图,作为指导设计与生产的技术依据。

六、积极开展探煤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和新经验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

七、探煤厚人员(或小组)应对探煤厚资料的可靠性负责。因煤厚资料不准确,而造成设计不当发生的不合理损失,应追究探煤厚人员(或小组)的责任。

八、各生产单位领导应对探煤厚工作积极配合,若因生产单位延误探煤厚工作,应追究生产单位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附录四地面测量工作实施细则

1、管理职责

1.1 各矿地测部门(或外委)负责本矿的控制测量、水准测量、小部分大比例尺地形图修测、地表与岩层移动观测工作.

1.2集团技术部门(或外委)负责地面测量的计划安排、设计审批、成果资料的检查验收。

2、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2.1 测量计划的制定

2.1.1 每年下半年,由各矿或公司有关部门提出下一年的测量计划,报公司汇总。

2.1.2 由公司相应部门,根据本公司的生产发展情况,制定下一年的测量计划。

2.1.3 由公司总工办下发测量计划。

2.2 技术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

2.2.1 每个新的测绘项目,在作业前都必须进行技术设计。

2.2.2 技术设计书由测绘项目实施单位编写。

2.2.3 技术设计书内容应包括任务概述、测区概况、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设计方案、采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附图附表。

2.2.4 技术设计书经测绘项目实施单位总工程师审核签字后,以文件的形式报公司地测部门审批。重大测绘工程报控股公司备案。

2.3 仪器的检验与校正

2.3.1 每年按规范要求的周期,定期对测绘仪器进行检验。

2.3.2 作业前、作业过程中,应按规范要求对测绘仪器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检查与校正。

2.4 外业观测

2.4.1 必须使用符合规范、设计要求的仪器。

2.4.2 严格按照规范所规定的观测程序进行作业。

2.4.3 准确记录原始数据,记录簿中不允许有擦改、涂改现象,划改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注明划改原因。

2.5 内业数据处理

2.5.1 外业观测结束后,首先由记录员对观测手簿进行一次100%的检查,其次由观测员再进行一次100%的检查。观测员、记录员应对其检查过的手簿中各项数据的正确性负责。

2.5.2 数据处理必须由两个人独立进行,各自从观测手簿和成果台帐中摘录有关数据进行处理。

2.5.3 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时,必须采用正规的商用数据处理软件。

2.6 检查验收

2.6.1 施测单位由质量检查员组织对测量资料及图纸及时进行检查并评定质量等级。

2.6.2 由公司地测管理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对各项测绘产品进行

检查验收。

2.7 成果资料管理

2.7.1 由各单位委托的测绘项目,施测单位应按要求定期提交中间成果,项目结束经验收合格后,按技术设计书的规定,提交全部成果资料,包括技术设计书、原始记录、计算资料、示意图、成果本、技术总结等。

2.7.2 属于全矿区性质的测绘项目,项目结束经验收合格后,施测单位只需提交成果或成图以及技术总结,其余资料暂为代管。

2.7.3 向矿区内单位提供测绘资料成果,应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向矿区外单位提供测绘成果资料,须经公司地测部门批准。

附录五矿井测量工作实施细则

1.地质测量部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测量规程》、《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各项技术要求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测量工作。

2.测量人员在工作开始前必须按《煤矿测量规程》规定准备所需仪器和工具、记录簿及有关测量资料。测量工作应依据施工设计、规程、开窝通知单,确定测量方法及要求进行。

3.在接到设计图纸后,应对图纸的几何关系进行验算,并记录于设计图检查验算台账中。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领导联系,以便得到及时解决。联系或汇报时要有记录。

4.测量人员在确定设计图各项数据正确后,根据设计图收集和分析有关的测量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

5.原则上应提前2天做好巷道开窝标定台账。计算井巷工程开窝所需的标定数据。标定数据必须有一人进行复核。

6.地质测量部门负责井巷工程的施工放样及测量控制点的设臵。依据设计,进行现场标定,初次标定后,待掘进4-8米后应用全站(经纬)仪重新标定、检核中腰线。标定完后测量现场负责人应将标定参数口头通知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上井后,及时做好标定台帐,并填写测量联系单下发到施工单位。

7.标定的腰线点须在帮上画出腰线,腰线距巷道底板(轨面)的

高度为1m。

8.测量控制点分为永久点和临时点两种。永久点的位臵应设在巷道顶板的稳定岩石中。临时点可设在顶板岩石或牢固的棚梁上。所有测点应统一编号,并将编号明显地标记在测点附近。永久点点名用“永XX”,临时点点名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原则上不使用汉字。基本控制导线点符号用“□”,30″导线点符号用“△”,激光校正点符号用“○”,当导线点同时为激光校正点时,按导线点符号表示。在同一条巷道以及同一份资料中,测点号不得出现重号。

9.基本控制导线应沿矿井主要巷道(包括:水平运输巷,总回风巷,采区轨道上下山,集中运输石门等)敷设。在布设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时,一般每隔2~3km加测陀螺定向边,其精度不得低于±10″。基本控制导线测角精度按±7″或±15″施测,一般边长60~120米(直线巷道),弯道可根据情况而定。使用测角精度为±2″级仪器。

10.对中次数及测回数符合表1要求:

表1

导线级别使

观测

方法

按导线边长(水平边长)分

15米以

15-30

30米以

测回

对中

次数

测回

对中

次数

测回

7″级

DJ2 测回

法3 3 2 2 1 2

15″级 2 2 1 2 1 2 30″级DJ6 1 1 1 1 1 1

11.在延长7″或15″导线之前,必须对上次所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进行检查,两次观测水平角的不符值分别不得超过20″、40″。

12.基本控制导线的边长测量采用光电测距,测定气压读至100Pa,

气温读至1℃。每条边的测回数不得少于两个(仪器连续测量四次为一测回)。采用单向观测或往返观测时,其限差为:一测回读数较差不大于10mm,单程测回间较差不大于15mm;往返观测同一边长时,化算为水平距离(经气象和倾斜改正)后的互差,不得大于边长的1/6000(当边长小于20米时,互差不大于3mm)。

13.使用J2级仪器观测水平角时,同一测回中半侧回互差不得超过20″,两测回互差不得大于12″,两次对中测回间互差不得大于30″,在倾角大于30°的井巷中,各项限差可为上述的1.5倍。

14.垂直角指标差互差、测回间互差不得大于15″。

15.仪器高、觇标高应在观测前、后各丈量一次,互差不大于4mm 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值。

16.三角高程测量:相邻两点间往返高差互差不得大于10mm+0.3×l(l为导线边长,以m为单位);

17.水准测量:相邻两点间高差用双仪器高测量,其互差不得大于5mm;每组水准点间高差需进行往返观测,(R为水准点间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

18.采区控制导线应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道或片盘运输巷道以及其它次要巷道敷设。采区控制导线测角精度按±30″施测,一般边长60~120米(直线巷道),弯道可根据情况而定。使用不低于DJ6级经纬仪或全站仪。对于DJ6级仪器,同一测回中半测回互差40″,对于DJ2级仪器,同一测回中半测回互差20″。在倾角大于30°的井巷中,各项限差可为上述的1.5倍。30″导线一般应随巷道掘进每隔60~120m延长一次。在延长30″导线之前,必须对上次所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进行检查,两次观测水平角的不符值不得超过80″。

19.采区控制导线的边长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或钢尺量距,光电测距时可不测定气象参数。但每条边的测回数不得少于两个。采用单向观测,其限差为:两个读数间较差不大于5mm。当采用钢尺量距时,可凭经验拉力,采取错动钢尺位臵一米以上的方法丈量两次,其互差不得大于边长的1/2000。

20.在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检查手簿中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等。确认观测成果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计算。手工计算必须有主、对算两人独立进行并及时复核,两者计算结果除了进位误差外,任何错误必须查明原因及时改正,经核对无误并签字,及时填绘1:1000井巷工程平面图。

21.所有支导线必须进行复测,复测点距最迎头的初测点数不得超过两个。资料必须有对算。

22.使用激光指向仪指示巷道掘进方向时,激光指向仪的设臵位臵和光束方向,应根据测量给定的中、腰线点确定。在检查、校正激光时,必须量取测点到激光光斑中心的距离、光斑中心到一起的距离、仪器到腰线的距离以及仪器到底板的距离。

23.进行重要贯通测量工程,须在贯通工程开始前一个月,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贯通测量设计书应报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审批。井巷贯通后,应在贯通点处测量贯通实际偏差值,并将两端导线、高程连接起来,计算各项闭合差,并做出总结,总结和资料应归档保存。

24.在穿巷以及从其它巷道、老空区、钻孔、陷落柱、各类边界等附近通过,其间距不大于四个巷道宽时,掘进工作面的迎头距穿(经)过地方的距离,在岩巷中剩下20~30米、煤巷中剩下30~40米、快速掘进应于贯通前两天,测量现场负责人应以书面形式,报告矿井技术负责人,并通知安全检查和施工区队等有关部门。

贯通(透窝)工程两工作面间的距离,在岩巷中剩下20~30米、煤巷中剩下30~40米、快速掘进应于贯通前两天,测量现场负责人应以书面形式,报告矿井技术负责人,并通知安全检查和施工区队等有关部门。

25.独头盲巷,巷道迎头位臵距最近测点的距离大于10米时,必须施测迎头位臵。小于10米的必须收尺。

26.记录要求:

26.1各种测量记录簿和成果台帐应符合以下规定:封面有名称、

编号、单位、日期;目录有标题及其所在的页数;

26.2原始记录用2H(3H)铅笔书写。书写工整、清晰,不得涂改、字改字。

26.3记录、读数错误,原记录用横线划去,在其上方书写正确数字,并注明划改原因。

26.4角度的秒值,距离的厘米、毫米值不得划改。角度的分值、度值、距离的分米值、米值不得连环划改。

26.5记录点距左、右帮、底板的距离(可注记到cm);

26.6记录表头部分应记录导线等级、工作地点、观测者、记录者、检查者、仪器型号、测量日期。

26.7记录腰线至巷道底板(成巷)的距离以及腰线到测点的距离。

26.8记录硐室到测点的距离、宽度、深度、高度。

26.9在三叉门、巷道的宽度、坡度变化等处,除记录有关数据外,并绘制草图。

26.10每年年底对测量原始记录簿按采区进行整理归档,长期保存。

26.11每月月底测量人员对掘进巷道进行收尺,收尺时依据测量控制点。在报公司的收尺表中预报下月井巷透窝情况。收尺台账保存期为2年。

27.资料要求:

27.1手工进行的计算资料,一律用蓝黑或黑色墨水(两者取其一)书写。

27.2在资料计算前,计算者、复核者必须对原始记录进行检查,同时对起算数据也应进行核对,确认无误、符合精度要求后,方可进行计算。

27.3手工计算应有两人独立进行,采用计算程序计算的,应由两人独立输入起算数据和原始数据进行计算。

27.4书写工整、清晰,不得涂改、字改字。书写错误的用横线

划去,在其上方书写正确数字并注明原因。同一页上,不得有三处及以上划改,否则换页重新计算。

27.5计算取位:角度为秒值、距离、坐标增量、坐标、仪器高、前后视高、高差、高程、取到0.001m,距离改正数取到0.0001m;

27.6闭(附)合导线,应计算方位角、坐标、高程闭合差及全长相对闭合差。

27.7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闭(附)合导线不得大于1/8000,支导线不得大于1/6000,

27.8计算资料应注明起算数据、实测数据来源、点记(左、右帮、点下)、硐室距测点的距离及宽度和深度。同时注明巷道宽度、坡度变化位臵及数据,注明巷道设计方位、巷道设计高度、宽度。

27.9表头部分应记录工作地点、计算者、复核者、测量日期、计算日期。

27.10测量成果台帐内容应包含施测说明、成果、导线示意图三部分。

27.11施测说明主要内容有导线等级、施测日期、施测地点、施测方法、施测精度等。

27.12导线示意图,起算边用双线连接,其它边用单线连接。井下永久导线点用双圆圈表示、井下临时导线点用单圆圈表示,并标注巷道名称。地面GPS控制点用三角形及内切圆表示,一级导线点用正方形(正方形中心位臵点一黑点)表示。标注地面控制点附近主要建构(筑)物。

27.13成果台帐数据从计算资料中抄录。数据有点名、水平边长、方位角、坐标、高程、点记,等级、数据来源。

27.14表头部分应记录工作地点、抄录者、复核者、抄录日期。

27.15各等级导线计算成果台账、成果台账每年年底前整理归档,由于井下各种原因原资料作废的需在资料中注明作废及作废原因。资料台账长期保存。

27.16开窝通知单、透窝通知单、间距通知单、测量联系单、设

计图检查台账、井巷标定计算台账,保存期为二年

28测量仪器和工具应有专门的保管使用记录,记录中应能随时反映设备完好状态。并按国家计量器具检查规范要求,定期对仪器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校并建立台账。

29各项测量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精度分析工作,并及时分类、编制目录、绘制略图、装订成册,送交资料室。所有测量资料应做到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腐、防有害光线。有电子版的图纸资料,对已独立形成的资料应及时形成纸质资料移交资料室,并刻录光盘保存。在电脑中存储位臵(文件夹、文件名)的名称以及内容应与纸质资料一致。

30图纸管理填绘要求:

30.1图纸存储

30.1.1存储的文件夹应与档案柜一致;

30.1.2文件名应与纸质图纸名一致;

30.1.3电子版图纸应分别存储在两台电脑中。

30.2为方便图纸的使用和修改,电子版图纸应分层绘制,图层分得要细致,图层名应用汉字命名。

30.3图纸填绘要求:

30.3.1 1:1000井巷工程平面图随着巷道掘进,及时填绘。

30.3.2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每月填绘一次。

30.3.3工业广场平面图,每年修测一次。

30.3.4地面控制网及近井点图,每年对控制点进行巡视一次。需补测的,及时补测并填绘与图上。

30.3.5井下控制网图每年填绘一次。

30.3.6井底车场平面图、井筒断面图、井田区域地形图随工程进展情况及时修改或更新。

30.3.7主要保护煤柱图,根据地质资料以及地表和基岩移动参数适时更新。

31.测量图纸绘制除1:1000井巷工程平面图(1:2000采掘工程

农业开发公司生产管理制度

农业开发公司生产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制度 为规范生产管理秩序,明确岗位职责,优质高效的完成生产任务,确保安全生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公司总经理对生产管理负总责。 第二条公司设立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技术管理的具体工作,生产技术部经理由总经理聘任,对公司总经理负责并汇报工作。 第三条生产技术部经理全面指挥生产工作,在生产管理上对总经理负总责,其主要职责是: 1、对总经理负责,当好总经理的参谋和助手。 2、全面负责种植、田间管理、采摘收获等生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3、做好公司技术措施的制定、落实和推广工作,审定技术方案和标准,积极指导科技创新,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困难和问题。 4、监督和检查各生产组种植和田间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完成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重大问题及时向总经理反映,提出意见和建议。

5、对生产管理各项工作进行监督,督促生产目标的落实完成。 6、协调综合部做好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的准备和后勤保障工作,组织安排各生产组和员工做好生产前、生产中的各项工作,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 7、制订培训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 8、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及时发现并纠正生产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行为。 9、对公司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10、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四条生产作业应做好科学规划。要按照公司董事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合理规划种植地块、种植面积、种植时间、种植作物和田间管理,并合理设计生产作业配套需要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 第五条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明确具体的技术标准,并在开工前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应优先使用技术熟练的工人,对经反复培训不能掌握生产技术的工人不得使用。 第六条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工作的组织开展、工人管理和生产任务的验收落实。具体组织落实基地苗木种植、田间管理、劳力聘用、日常生产事务管理等工作。可根据工作需要,组成若干生产组,每个生产组可指定1-2人为工作组长,协助生产技术部

测量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实用版

YF-ED-J2849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测量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实 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测量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为更好地做好测量工作,特制定本工作管理实施细则。 (1)测量员在技术员的领导下工作,要认真熟悉图纸,及时掌握设计变更及洽商。 (2)做好红线桩交线,确保测量精度。 (3)施工中要认真熟悉图纸,根据移交的测量资料,做好复测工作,认真控制测量精度,为施工人员提供建筑物轴线、标高及细部主要尺寸,做好楼层观测记录,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垂直偏差检查,并做好记录。 (4)测量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施测

人员要坚持复核签字制度,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测量原始资料和测量成果资料,并要装订成册,归档保存。 (5)测量仪器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使用中避免仪器受震、倾倒和碰撞。使用后要随时清点仪器的附件、工具,及时擦拭,保持清洁。 (6)为确保测量工作顺利进行,永久和半永久的标桩必须设置牢固,有明显标志,并且加以保护。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铁路客运专线 项目经理部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铁路客运专线 项目经理部第五分部 测量班 2014年2月9日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一、控制桩的交接及复测 1、现场交接桩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参加,现场 交桩完成后,形成交接桩工作纪要。 2、在进行复测时,应在测量监理工程师旁站下进行,测量结果必 须与相邻工程段闭合,平面控制桩应覆盖相邻工程段1-2个,高程与相邻工程段闭合。 3、复测完毕后应对控制桩进行保护,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4、对复测闭合的控制桩及加密控制桩,必须请监理单位复测检查。 5、复测结果在《测规》允许范围时,可自行调整平差;超出允许范围时,应及时向监理单位报告,由监理联系设计单位进行复核调整并签认,否则不得作为施工依据。 6、复测结束后,应编制测量控制桩点成果表,必须由测量监理工程师及总监复核签认。 7、施工测量完成,必须由换手进行位置、标高复核测量,作出复测记录、签字认可。重大工程应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复测、签字确认。复测确认后应对控制网桩(点)进行妥善保护,避免移动破坏。

二、施工过程测量 1、要严格遵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按照规范规定建立充分满足使用要求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2、在施工过程中,要对设计院移交的桩橛妥善保管,经常复核,检查其可靠性。 3、在上报开工报告前,应在测量监理工程师的旁站监督下进行施工 图放样,若发现桥梁工程的地面线和位置与施工图不一致时(特别是线路中线、桥梁墩台位置)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设计单位并上报项目总工。由项目总工及技术人员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会堪,按施工图现场核对优化程序办理。 4、在施工过程中,应和现场测量监理工程师共同定期对本合同管段 所放样的线路中线、桥梁墩台位置和限界进行复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由项目部组织相关部门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5、大桥两端桥头应在施工时埋设水准基点桩,并按《测规》的要求 进行复核。 6、一个单项工程完工后,应及时恢复线路中线桩(直线每50米、曲线20m及五大桩),并埋设固桩。

公司工程技术部管理规定

公司工程技术部管理规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工程部 第一章公司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1、目的与说明 为提高工程技术管理水平,明确公司的技术管理职责,规范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公司工程部负责本制度的执行督导,本制度修改权和解释权属公司工程部。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 3、组织机构与职责 工程部为公司工程技术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构建公司工程技术管理体系,为市场开拓、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信息支持。 成本预结算部协助做好技术进步的成本管理及控制。 项目经理部负责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决策机构:公司总经理为公司技术管理工作总责任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总经理可授权项目经理进行决策和审批。 4、部门工作内容与岗位管理职责 部门工作内容 与管理 执行技术规范。 应及时对项目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 4 岗位管理职责 配合公司公司总工程师,组织本部门专业工程师参与重大工程和重点专业技术措施的技术交底;组织对项目部在项目开工前技术准备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和服务工作。 组织本部门专业工程师对项目部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及施工技术工作的受控状态进行检查,负责重要施工项目的现场技术监督,负责重大技术问题、课题的对内、对外联络。 组织本部门资料员及时收集、归档、移交项目部的工程竣工资料。 “四新技术”应用与推广活动;为公司年度技术进步成果总结交流工作会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执行技术规范。 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投标文件技术标的编制、编辑工作。 部门专业工程师参与审核分公司下属项目部的项目物资采购计划表;已经审批的下属项目部的项目物资需求计划表、项目大临设施需求计划表需向公司工程部备案。

测量管理规章制度

测量管理规章制度

目录

交接桩制度 第一章交接桩的内容和要求 一、与设计的交接桩 1、首先和业主、设计接洽,取得CPI、CPII和高程控制点的成果等相关资料; 2、同监理,设计人员一起现场进行交接桩工作,按照交接具体要求做好点之计,交接桩工作记录,留存现场交接桩照片并办理正式书面的交接手续; 3、如果发现控制点被破坏或丢失,应要求设计方进行补桩并做好记录和现场确认; 4、交接桩完成后,应立即与设计人员办理“交接桩协议书”。 二、共用桩协议 1、标段与标段之间,经过双方共同测量的控制桩点,必须办理共用桩协议书; 2、共用桩协议书要有双方测量负责人、总工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监理签字加盖监理单位的公章; 3、标段内部由于施工单位多,也需要办理正式的共用桩协议书; 4、双方共用的控制点经过双方共同测量后,双方测量负责人、总工签字,加盖单位的公章,监理签字加盖监理单位的公章(如果是监

理组可以不盖章)。 第二章现场桩位的保护和处罚 各工区有义务保护好自己辖区的桩位,在桩位附近施工时,必须提前报项目部测量队,征得同意后才可施工,施工期间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看管,对于现场桩位在居民区或老百姓庄稼地的,各工区应与相关人员签订控制点桩位保护协议书。对于现场桩位被破坏的,各工区自行承担恢复现场桩位的一切费用,项目部将根据项目部的相关制度,结合点位破坏的实际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由于现场桩位破坏造成的延误工期和其它质量事故的,各工区自行承担,项目部将保留根据项目部相关规章制度对工区进一步处罚的权利;未造成延误工期和其它质量事故的,比照项目部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其他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生效,各工区严格遵照执行,确保现场桩位的安全,为工程的顺利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测量仪器、人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测量仪器和测量人员是工程测量工作实施的主体,只有优秀、敬业的测量人员加上稳定、可靠的测量仪器,才能为工程建设提供优质的测量成果。为了规范对测量仪器、人员的管理,适应标准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第一条测量人员的主要职责具体如下: 1. 负责日常施工测量工作,负责精密网控制点的保护工作,按相关测量标准、规范设计单位提出的精度标准要求,负责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测量放样工作。 2. 参加项目经理部组织的各自管段测量设计交底,制定测量方案,点收设计移交的精密控制点,签署交接桩纪要。 3. 负责在设计精密控制网基础上根据施工需要加密施工控制点。 4. 在复测过程中发现差错资料与现场不符时,应立即书面上报建管办,以便及时处理。 5. 负责按照相关规定正确保存、使用精密测量成果。 6. 接受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按监理要求提交相关测量资料。 7. 各分部负责各分部测量仪器设备保养、标定,负责加密控制网测量资料的整理与管理,项目经理部对分部的上述工作定期进行检查,监督。 8. 在项目经理部统一组织下按要求进行竣工测量。 第二条工程测量的基本内容,主要如下: 1. 土建工程施工测量。 2. 建筑物、构筑物变形测量、。 第三条测量依据 1. 经批准采用的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测量方案。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第四条所有施工放样测量都必须进行换手测量。对工程项目的关键测量科目必须实行彻底换手测量,一般测量科目实行同级换手测量。彻底换手测量须更换测量人员、仪器计算资料;同级换手测量须更换测量和计算人员。 第五条各分部指定专人负责测量工作和监控量测工作,并任命一名责任心强、测量技术水平高、具有相应资历的技术人员为测量主管工程师,负责组织和实施各项测量工作,随时处理测量过程中的问题。负责测量的技术人员和测量工应保持稳定,以保证持续有效地工作。 第六条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国家行业的有关测量规范、施工规范、工程设计

工艺品厂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目录 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身份证、安全主任证、企业负责人证(证件提供复印件及盖公章) 1、安全治理机构架构图 (2)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 3、义务消防队架构图 (20) 4、企业义务消防队安全职责 (21) 5、消防安全治理制度 (22) 6、动火作业安全治理规定 (29) 7、安全生产培训制度 (32) 8、安全建档制度 (35) 9、安全治理检查制度 (36) 10、设备及安全装置的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 (38) 11、冲剪压设备交接班检查制度 (41) 12、隐患整改制度 (42) 13、事故治理制度 (43) 14、应急领导小组架构图 (46) 15、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47) 16、消防事故应急预案 (50)

17、突发性事故的处理具体指引 (53) 18、安全治理会议制度 (55) 19、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治理规定 (56) 20、叉车驾驶规定 (57) 21、仓库安全治理规定 (58) 22、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安全治理规定 (61) 23、粉尘作业安全生产治理制度 (63) 24、配电房安全治理规定 (64) 25、食堂卫生安全治理制度 (65) 26、宿舍安全治理规定 (66) 27、安全生产培训打算表 (67) 28、消防安全培训及演习记录 (68) 安全治理机构架构

安全生产责任制 (公司所有岗位均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并层层签订、落实) 一、范围 为贯彻执行“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生产中安全工作的领导和治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本责任制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治理。 二、引用标准、术语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0号) 2、安全生产责任制: 是各级领导应对本单位安全工作负总的领导责任, 以及各级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治理人员和生产职员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安全工作应负的责任,是依照“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企业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明确地规定了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责任。这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差不多的一项安全制度,是安全治理规章制度的核心。 3、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委员会):是由本公司要紧负责人组成 的领导机构,是领导本公司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其下配备安全主任(设置安全办),具体落实本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委员会)决议。 三、治理职能与内容 (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责

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制度

施工测量工作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工程测量工作,解决和处理施工过程测量方面的问题,配合并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同时,为了明确各方职责,保证测量工作满足施工要求,测量数据准确、可靠,确保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及动车组对线路高稳定性和高平顺性的要求,贯彻”三网合一”的理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工程测量工作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的标准、规范以及有关设计方案。 二、机构和职责 第三条组织机构 工区按照两级对工程测量进行管理,在工区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工程部负责本标段工程测量管理工作。 工区成立测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程部,负责本标段工程测量管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工程部、安质部等部门成员及各架子队长 工程部为归口管理部门 第四条工区工程部主要职责: 1、负责对施工范围内各架子队测量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2、负责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以及持证上岗; 3、参加工区组织的各自管段测量设计交底,复核设计测量方案,点收设计移交的精密控制点,签署交接桩纪要; 4、负责在设计精密控制网基础上根据施工需要加密施工控制点。 (1)加密点的选点要求 加密点应选埋在便于施工放样和保存的地方,应在设计单位的CPI或者CPII控制点间进行加密,两加密点的距离应不短于300米;相邻点之间要求通视,应用GPS测量时,加密点应埋设在开阔地带,并远离高压线、发射塔架以及树木等遮盖物。 (2)加密点的埋设要求 加密点的埋设应参照铁四院《际铁路精密控制测量成果表》中的埋设深度进行埋设。际铁路施工工期较长,为保证控制点长期保存,避免锈蚀,加密点标心应采用不锈钢桩头,十字丝刻划,标石采用混凝土现场浇注,标石面规格为40cm×40cm。埋石应低于地面,四周采用方砖砌保护墙进行围护,建议顶面加盖水泥板进行防护。 (3)加密点命名原则 为防止加密点点名命名重复,在使用时造成混淆,以距离设计单位CPI、CPII点最近的地点名为基础,点名加后缀,如在某个设计控制点附近加密两个点,第一个点名后缀为“-1”,第二个点名后缀为“-2”,依次类推,点名应标识清楚,便于识别和保存。 (4)加密点控制点的施测 加密点应采用导线测量或GPS测量的方法进行施测。采用导线法进行加密测量时,应参照四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采用附合导线或者导线网的形式布网;采用GPS测量进行加密时,应参照C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227-95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生产安全联系制度 1、凡井巷贯通和掘进巷道透峒室,老巷老塘或向水,火,瓦斯等危险边界掘进时,必须在岩巷剩下15-20米时,煤巷剩下20-30米时,综掘剩下50米时,测量人员必须向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发出贯通通知单,并在现场标出透点位置,以便采取安全措施。 2、当采掘工作面经过其它巷道或危险区的上下方,其间距小于25米时,测量部门应向有关单位发出安全通知单。(附平面,剖面图尺寸) 3、在掘进工作面贯通另一井巷时,必须有准确的是在两工作面相距50米时,地测部门必须下达通知书,余20米时地测下停头通知书,施工单位必须只准从一个工作面向前贯通。 4、石门穿层巷道要揭煤时,地质人员必须严控制

掌握所揭煤层的层位和到迎头的距离及进展情况变化。迎头到揭煤最少距离为15米时,必须停头打钻查明层位的实际距离和煤层赋存情况,根据钻探成果整理,绘制平,剖面图纸,提供给有关部门领导做揭煤工作的具体安排。 5、凡接近巷道转向,变坡,地质构造变化,突水预兆,瓦斯变化等特对情况时,地测人员除及时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外,应三班向施工单位了解情况,以便及时时做好服务。 6、及时按旬进尺和月进尺填报上图,定期交换。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建设工程测量管理办法

目录 1、总则 (1) 2、测量工作内容与分工 (1) 3、测量三级复核制度 (3) 4、测量标志保护与管理 (4) 5、测量记录与资料管理 (4) 6、测量仪器及工具的使用和保管 (5) 7、奖惩制度 (6)

测量管理办法 1、总则 1、施工测量工作是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序,也是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测量工作的管理,统一测量管理的有关制度,为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工程特点和测量要求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2、项目部组成后,应成立项目测量队,项目部总工程师和工程部长负责组建工作。测量队隶属于项目经理部的工程部,属项目部管理层机构编制。各施工队根据工程需要成立测量小组,测量小组在测量业务上归项目部测量队领导。 3、测量队、测量小组组人员数量应根据工程需要确定(至少保证5名人员),必须满足施工需要。设置一名测量工程师,测量工程师应具有测量相关专业工程师及其以上职称、测量员上岗证、从事测量工作5年以上的技术人员担任。负责司镜的人员必须持有测量员岗位证书,其他测工必须经基本技能培训且考核合格后上岗。 4、测量主管和其它测量人员保持相对稳定,不得中途更换或调动,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调动时,应由总工程师亲自主持工作交接和测量重要资料交接。 5、测量队、组的测量仪器、工具配置应满足本工程的需要,测量队要积极推广使用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和现代化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和工效,满足施工需要。应根据工程种类配备必要的技术规范、工具书和应用软件。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使其保持良好状态。按规定周期送检测量仪器、工具应到国家法定的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测量队负责仪器、工具的送检工作。 6、项目部各领导必须重视和支持测量工作,同时加强领导和监督。根据工作特殊性,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保证必要的交通、后勤等服务。 2、测量工作内容与分工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承赤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 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承赤七合同项目部 二0一一年二月 一、职能分工 1、本工地设测量工程师一名,行政和业务上受总工程师领导。测量工程师主要负责如下工作,并对其工作负技术责任: ⑴做好施工测量仪器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 ⑵认真建立测量仪器技术台帐,负责每台仪器履历薄的填写; ⑶负责工程项目的交接桩开工前的复测和贯通测量及施工中的各导线点、中线控制桩的测量、水准点复测; ⑷横断面的测量及涵洞结构物的定位,桥墩台的定位测量; ⑸导线点加密及三角网的布控; ⑹检查有关负责人员的测量记录鉴认工作,并负同样技术责任; ⑺按质量程序要求进行测量,并按规定及时标定和定检测量仪器; ⑻场培训测量人员,但不能将高精度、结构复杂的精密测量仪器作为实习之用。 2、测量工程师下设测量组。测量组成员在测量工程师的带领下,主要负责工程开工前交接桩工作;贯通复测;建立重要建筑物控制网;平时施

工放样;竣工测量。 二、测量工作内容及要求 1、为保证建筑物测设的精度,先需建立高精度的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部分。对设计单位交付的控制桩(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进行复测,以检定控制网的可靠性。 导线网贯通测量成果书由监控工程师批复后,依据导线贯通测量成果,在已知导线网的基础上,进行洞口加密导线网的布设。 2、施工加密控制网由项目部主持,测量工程师负责带领测量组布设、外业测量、内业资料的计算整理。加密导线网以贯通控制桩为基础,采用闭合和附合方式进行测设。加密导线网测量成果书需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用于施工放样测量。 3、加密导线网选择在稳定牢固、易于保存且通视良好处,测点粗钢筋锯刻十字丝深埋保护,并用砼灌注捣实,不允许单纯划红线或钉木桩做为控制桩。 4、导线网测量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且复测误差要求如下: ⑴导线长度≤9km″。 ⑵平均边长≤。 ⑶测距中误差≤18mm,测距相对中误差1/8000。 ⑷测角中误差≤″ ⑸测回数(2″级仪器)≤6 ⑹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5000。 ⑺极限误差(最大误差)不超过中误差的2倍。

地测科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9697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地测科管理制度正式样 本

地测科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矿井地质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矿井地质规程》及上级有关 部门制定的各种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标准、 技术要求,开展好矿井地质工作。 2、搞好地质资料观测、收集、整理,并按期进 行分析、总结,开展好矿井生产的地质预测、预报, 保质保量按时提交“三书”(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 地质说明书和回采地质说明书)。 3、按规定要求上报有关图纸、资料、地质报表 等。 4、根据生产需要,搞好矿井地质补充勘探工

作。 5、根据矿井生产及时掌握动态,按规定要求正确计算三个煤量,加强储量管理,合理开采煤炭资源。 6、搞好矿区内地表塌陷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及时提供有关图纸资料。 7、利用微机技术进行地质资料的计算、整理、分析。 二、测量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煤炭测量规程》及有关规定。搞好矿井测量工作、更好的为矿井生产工作。 2、井上、井下首级测量控制网做定期检核和观测,按照矿井生产确定起算数据。 3、根据《煤矿管理规程》要求健全各种成果台

工程测量管理规定

工程测量管理规定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工程测量管理办法 第一条测量机构设置和测量人员管理 1、集团公司项目部、分部两级总工程师及架子队技术主管必须抓好测量管理工作,项目部、分部、架子队必须安排一名专职测量工程师主抓测量工作。 2、分部专业测量工程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五年以上现场测量经验,熟练掌握常规工程测量的全过程,能进行工程测量设计和数据处理工作。 3、架子队测量工必须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有丰富的现场测量经验,熟悉各种常规工程测量仪器的操作要点和使用方法,能进行常规测量计算工作。 4、测量人员持证上岗,各施工单位测量人员,特别是专业测量工程师和主要测量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调换工作岗位或调离。特殊情况非调换不可,必须经上一级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由本级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工作交接。各项测量交接(测量资料、桩橛)要清楚,交接手续要齐全,交接双方签字认可,并形成纪要作为资料保存。 5、主要测量人员名单、上岗证、工作简历分别上报集团公司项目部、分部两级工程部存档。 第二条测量工作标准依据 成渝客专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实施作业要求规范严格,各测量人员严格执行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及成渝客专有关测量规定。 第三条测量工作范围及职责 1、工作范围 集团公司项目部

根据我管段的工程情况,集团公司项目部具体负责以下工作: ○1参与全线工程项目的交接桩、复测工作; ○2对特大桥和地形、线形复杂大桥等大型项目进行控制测量工作; ○3对分部的结构物控制测量进行换手复测; ○4负责组织对分部的工程复测进行核对,每半年不少于一次; ○5对分部测量队上报的长大隧道、特大桥、重点曲线大桥的控测资料进行复核。 各分部 根据分部承担工程任务特点,分部测量队负责以下工作: ○1参加集团公司项目部组织的与分部项目有关的工程交接桩、复测及隧道、特大桥的布网控测工作。 ○2负责本分部的工程交接桩、复测、竣工测量,并将测量成果向所属施工单位办理移交。 ○3对桥梁中线桩难以直接测定或轴线布局达不到精度要求的特大桥进行控制测量及墩台中心的测定。 ○4对于特大桥和线形复杂的曲线大桥等大型项目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5负责对本分部和相邻分部之间结合部的控制测量和贯通测量。 ○6负责铺设轨道贯通和竣工测量及永久桩橛的埋设。 ○7定期对本分部工程项目进行复测核对,一般情况下,每三个月不少于一次。 架子队 ○1参加集团公司项目部、分部两级组织的交接桩、复测及重点工程的控制测量工作。○2负责保护集团公司、分部精测队交给的导线桩、中线控制桩和水准基点桩。 ○3负责本队所承担工程项目的施工放样测量。

公司技术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制度 1总则 1.1技术管理是企业对生产全过程及其生产准备科学研究的全部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管理的组织工 作,加强和完善技术管理,合理组织技术工作,建立严格的技术工作秩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1.2技术管理是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能源,降低消耗, 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提高企业职工技术素质。 1.3本公司实行总工程师领导下的各级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负责制,总工程师在公司总经理领导 下,负责全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其他各技术管理部门在技术工作中受总工程师的领导。 2工艺技术 2.1工艺技术管理是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工艺流程、工艺方法、工艺装备和 操作规程等。 2.2工艺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认真编制、审核、生产工艺规程,并监督工艺规程在生产上的贯 彻执行。 2.3制定合理的工艺指标,保证安全生产、设备正常运行,产品质量合格,原材料动力消耗降低。 2.4工程部要深入生产生产一线,调查研究,协助车间解决工艺问题,根据需要召开技术分析活 动会,组织制定保证生产的技术措施;指导车间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2.5工程部要积极了解和吸收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和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工 艺技术水平,鼓励职工进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及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对新工艺、新技术或改进性意见组织技术鉴定,提出措施并监督落实情况,推荐奖励项目。 2.6技术部协助总工程师做好技术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审核工艺规程,审核新产品, 新工艺、新技术在生产上的试行方案,负责工艺改革和变更的审批,检查执行情况等。 3工艺规程 3.1工艺规程是生产活动的基本技术文件,每个产品的生产都必须有批准生效的工艺规程作为依 据。 3.2工艺规程是组织生产的技术依据,必须严格遵守执行不得违反,检查贯彻执行工艺规程的部 门为工程部。 3.3工艺规程由,技术部编制、审核。 3.4经批准后的工艺规程有技术部负责发放登记,由使用部门专门保管,不得丢失,不得转让。 3.5工艺改进需要变更时,经技术部审核,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变更。 3.6违反工艺规程进行操作或擅自变更工艺规程进行生产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由此引起安全 事故,损坏公司的资产或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要根据公司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5 技术培训 5.1 对于新招的职工或转岗工人上岗前,必须进行上岗前得技术培训。 5.2 技术培训的内容由技术部根据工作的具体要求确定,并纳入培训计划。 5.3 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要进行考核,由工程部统一命题,办公室组织考试,考试合格者发放工作证。 5.4 技术部,根据公司的需要,可提出外出培训计划和人员,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具体落实,拿到培训部门有效结业证件后到办公室办理存档手续,并进行登记。 6 技术情报 6.1 技术部负责各种科技图书、杂志及技术资料。产品设计等技术资料的管理、归档、登记工作。 6.2 需要借阅产品工艺技术文件。检验规程、产品标准以及产品设计、技术资料的人员,由总工签字批准后,方可借阅使用。 6.3 技术资料的复印、复制必须经总工签字批准后方可复印和复制。

测绘工程部管理制度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测绘工程部规章制度

按照公司的质量管理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质量管理方针、目标的要求。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一章质量管理方针 优质测绘、高效创新,诚信为本,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依据法律、法规和用户的需求。信守合同、遵守承诺,为用户提供适用、可靠的测绘资料和先进、可行的设计成果。以高质量的测绘产品、服务,从而达到用户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训练有素的管理人才、测绘科技人才的测绘队伍。保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营造适宜的生产环境。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坚持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科技和质量方面保持行业的先进水平。 第二章质量管理目标 质量——交付测绘产品合格率达 100% 信誉——保证测绘合同履约率达 100% 服务——追求用户满意率达 100% 科技——始终保持行业的先进水平为实现我公司的质量目标,单位全体员工应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的内容和要点。结合本单位职能和承担的工作,对单位的质量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制定年度质量目标。 第三章测绘生产质量管理制度测绘生产质量管理是指测绘单位从承担测绘任务,组织准备,技术设计,生产作业直至产品交付使用全过程实施的质量管理。它贯彻“质量第一,注重实效”的方针,以保证质量为中心,满足需求

为目标,防检结合为手段,全员参与为基础,促进本单位走质量效益的发展道路。 一、外业生产管理 1、外业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操作各种测绘仪器、熟悉并理解作业依据的测量规范及项目的技术设计书内容。 2、对技术设计书有关条款如有不同意见,不得擅自修改,应报单位复议,作业中应严格按照规范和技术设计书的要求操作。 3、测量使用的仪器设备应良好运行,并按规范规定的检验项目对仪器进行检验。全站仪、精密水准仪应每年一次送检。 4、仪器必须有专业人员操作,任何未经培训并没有上岗证的人员均不得使用仪器,仪器操作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人员应培养正确的操作习惯,不当操作造成仪器损坏或测量成果不合格者,以待岗培训的方式处理。 5、注意生产安全。牢固树立生产安全的观念,生产作业中时时不忘安全。 6、测量工作结束后,应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交外业组长复查,复查合格后,提交质检组。外业观测记录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各专业外业工作结束后,应提交规范的成果资料。 二、内业生产管理 1、由专人负责检查外业观测记录数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格式,闭合差是否超限,若检查不合格,应补测或重测。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汇总)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一科技奖励办法 1、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兴企,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科技政策,特制定本奖励办法。 2、科技奖励的内容、范围 凡提出或推广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等,在促进企业管理、改进技术水平、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有显著成绩,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 A、提出并经公司采纳的先进管理经验,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有成效; B、提出并经公司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对公司生产、经营、安全等确有实效,有经济效益; C、提出并经公司采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方案(其中任一项)对公司生产、经营、安全产生实施,有经济效益; D、提出并经公司采纳的设计、合同、施工、预算等修改方案有经济效益; E、提出并经公司采纳的其他方面的经验、建议等有经济效益; F、获全国、省、地市优秀科技(进步或推广)奖的项目; G、刊全国、省科技报刊的科技论文资料;获地市级以上协会、学会奖励的科技论文资料。 3、科技奖励金额分配 A、根据项目的技术含量,按直接经济效益的1-10%奖励; B、不能计算直接经济效益,但确对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管理有实效者,视实际情况奖励;

C、获全国、省、地市级优秀科技奖的项目,按所得奖金100%再奖; D、刊全国、省级科技报刊的论文或获相应学会、协会奖的论文,按所获稿酬或奖金的100%再奖。 4、科技奖励的审批程序 A、本人或项目负责人申请,其所在部门(单位)审核,签具意见; B、相关部门(行政人事部、生产技术部、财务管理部等)复核签具意见; C、主管经理审核后,呈总经理批准。 5、评审奖励时间 一年奖励一次(年底或年初)。特殊情况,总经理对有突出贡献人员可随时提请审议奖励。 二管网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理流程 第三章燃气设计 第四章招投标管理规定 第五章设备材料 第六章施工建设 第七章带气作业 第八章竣工验收、工程复核、工程结算 第九章现场文明施工 第十章检查、考核、奖惩

测量施工放线管理制度

测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测量管理,更好地发挥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测绘保障作用,杜绝因测量工作失误造成工程事故,加强与区队合作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减少测量工作不确定性,依据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测量规程》、《煤矿测量手册》、《XX矿井测量管理规定》等技术标准,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三条地测科负责本矿测量工作及其完成质量,负直接管理责任。 第六条矿井井下最远点的点位误差以不超过±1.2m为限。本矿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误差预计的方法,确定合适的测量精度等级和测量方法。 第八条重要矿井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必须对所要使用的仪器、工具进行检验和校正。所有测量作业,包括外业和内业,都必须独立进行两次以上或有多余观测(有检核条件)。 第九条主要测量工作(项目),如近井网点测量、矿井联系测量、井下基本控制测量、矿区地形测量、地表及岩层移动观测等完成后,都必须具有专项测量技术报告、计算资料、成果表和测量原始记录资料。 第十条本矿每年进行一次矿井测量技术总结,并编制年度矿井测量技术报告报上级测量业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矿井井上、下永久性测量标志,实施挂牌管理,标志牌上应标明本点和邻近点的点名等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井上下永久性或临时性测量标志及其志牌,确需移动时,永久性测量标志必须经本单位测量业务部门同意和总工程师批准,临时性测量标志必须经本单位测量业务部门批准。 井上下各类测量标志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和维护,当测量标志经批准确需移动或被破坏时,必须及时进行补建补测,保持测量标志完好状态。 第十二条生产矿井必须具备符合《煤矿测量规程》、《煤矿测量手册》、《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和本规定规定的、完整的测量成果成图资料。 第十三条基建矿井的测量工作应符合本规定有关条款的要求,在移交生产时,必须具备第十二条规定的、完整的测量成果成图资料,否则,接收方地测部门不得予以验收。 第十四条矿井测量业务部门必须适时做好各类测量预报(包括贯通通知书、过空过巷通知书及其它安全生产业务联系通知书),并及时送达各有关人员和单位。 第十五条矿井测量业务部门必须至少每月进行一次测量成果质量和安全隐患的排查分析,并将分析排查结果报上级测量业务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测量业务管理部门对不符合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的矿井测量工作及其成果成图,责令限期整改,并进行跟踪落实。

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99361 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要熟练使用罗盘、光学经伟纬仪、并能熟练进行经伟纬仪的计算,并爱护好测量仪器。 2、要熟知《云安煤矿地质勘探报告》和《云安煤矿安全专篇》对地质、地形勘测要求。 3、对掘进工作面每周的中、腰线一定要测量定位好。 4、对回采工作面伪倾斜角度,顶底板岩层变化情要及时测量分析,预防顶底板事故发生做好技术分析。 5、对采掘工作面遇到的断层裂隙要及时分析掌握,预裂隙突然来压来水,顶板垮落,煤层走向层理

工程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工程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一、仪器设备的配置:各项目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业主及监理的要求,尽可能配备先进的测 量设备,提高工程测量工作自动化程度,减少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测量成果。 二、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 (一)仪器的开箱、入箱及安置 1、仪器开箱前,应将仪器箱平放在地上,严禁手提或怀抱着仪器开箱,以免仪器在开箱时仪器落地损坏。开箱后应注意看清楚仪器在箱中安放的状态,以免在用完后按原样入箱。 2、仪器在箱中取出前,应松开各制动螺旋,提取仪器时,要用手托住仪器的基座,另一手握持支架,将仪器轻轻取出,严禁用手提望远镜和横轴。仪器及所用部件取出后,应及时合上箱盖,以免灰尘进入箱内。仪器箱放在测站附近,箱上不许坐人。 3、安置仪器时根据控制点所在位置,尽量选择地势平坦,施工干扰小的位置,安置仪器时一定要注意仪器,检查仪器脚架是否可靠,确认连接螺旋连接牢固后,方可松手。但应注意连接螺旋的松紧应适度,不可过松或过紧。 4、观测结束后应将脚螺旋和制动、微动各螺旋退回到正常位置,并用擦镜纸或软毛刷除去仪器上表面的灰尘。然后卸下仪器双手托持,按出箱时的位置放入原箱。盖箱前应将各制动螺旋轻轻旋紧,检查附件齐全后可轻合箱盖,箱盖吻合方可上盖,不可强力施压以免损坏仪器。 (二)仪器的使用与管理 1、各种测量仪器应符合公司关于计量器具管理规定。 2、新购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新购置的仪器、转拨给其他项目的仪器,应结合仪器认真阅读说明书,从初级到高级,先基本操作后高级操作,反复学习、总结、力求做到“得心应手”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的作用,不熟悉仪器操作的人员不得盲目用机。 3、各种测量仪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常规检验校正,使用过程做好维护,使用后及时进行养护。 4、各种光电类、激光类仪器必须定期送到具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鉴定。鉴定时间不宜超过规定时间,以确保测量的准确和精度。 5、严禁使用未经检验和鉴定、校正不到出厂精度、超过鉴定周期,以及零配件缺损和示值难辩的仪器。

测绘管理制度

测绘管理制度 一总则 各岗位人员应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保证测绘工作的顺利完成。各队队长对测量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直接负责;对项目内作业员进行工作分配,确保测量工作的按时完成和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查。二岗位职责

三工作流程 3.1 接到任务后由生产部负责人编写项目技术设计书,制定项

目实施方案,分配各中队的生产任务,填写《测量工程任务单》。 3.2各测量队在接到生产部下达的测量任务后,认真组织学习项目技术设计书和相关规范,搜集相关已有资料以便于生产。 3.3 项目实施前,队长应针对各队成员进行分工安排,避免没计划,没头绪地蛮干,以合理的统筹规划来提高工作效率。 3.4 各队在进行完测量工程后,队长应及时上交完整的成果资料与原始数据,将《测量工程任务单》完整的核算填好后交与办公室统计核准;若不按时核算返回于办公室,将扣发提成的20%。《测量工程任务单》必须有公司仪器管理员、生产部负责人签字才能有效。 3.5 小队所分配的仪器由仪器管理员统一负责保管,在使用过程中,管理员负有监督和检查的权利,如若出现遗失、损毁,将按双倍价格对小队进行处罚。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妥善保管,按规范操作,在测量完毕后都须将仪器清点擦拭干净、摆放整齐并充好电以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填写仪器使用过程检查记录,办公室将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如若发现以上所存在的问题,将对小队给予100元罚款。如若上述问题影响生产的将对小队给予200元罚款。使用其他公司仪器时,应由队长填表声请借用。 四测绘工作管理 4.1 测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1.1 测绘任务实施前,应对使用的仪器、设备、工具进行检验和校正;在生产中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及需用的各种物资,以能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