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专利计量分析的技术创新网络研究

基于专利计量分析的技术创新网络研究

基于专利计量分析的技术创新网络研究
基于专利计量分析的技术创新网络研究

基于专利计量的电动汽车领域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研究

颜端武刘秋艳陈坤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 210094)

[摘要] 为了了解全球电动汽车领域技术发展情况,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情况,本文采用专利计量方法,对该领域近三十年间专利数据进行分析。借助专利耦合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电动汽车领域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演化和技术合作创新网络的演化。并可视化呈现分析结果,得出该领域的技术发展热点和趋势、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变化,为企业选择技术发展方向和合作伙伴提供依据。[关键词] 电动汽车;技术创新网络;专利计量;专利耦合;社会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 G350,F204

The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ary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 in the Field of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Patentometrics

Yan Duanwu Liu Qiuyan Chen Kun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of global field of electric vehicles, this paper uses patentometrics to analyze patent data of recent 30 years. The evolutionary of technical cooperation innovation network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 is researched by the ways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patent coupling. Through visualization analysis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echnology hotspots and trends, representative enterprises and cooperation changes between enterprises, providing basis of choos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nd partners. [Keywords] Electric Vehicles;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Patentometrics;Patent Coupling;Social Network Analysis;

1 前言

技术创新网络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选取动态的技术资源,进行知识信息交换的高度开放的网络体系[1]。随着经济技术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国家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拥有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封锁力度越来越大,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占据优势地位,获得核心技术资源,关键在于能否主动嵌入技术创新网络。专利数据作为技术创新的最主要来源,通过专利计量分析,可清楚得到产业的创新网络结构、关键技术演变方向、企业在网络中的地位等重要信息,为企业准确找到嵌入到技术创新网络中的关键点提供依据[2]。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电动汽车专利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国外学者一般是从专利技术角度研究电动汽车的发展。而国内多是从专利分布、专利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其发展趋势[3]。如2010年,深圳科技图书馆的黄远辉对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的趋势和专利技术布局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2013年,杨利锋和陈凯华基于跨国专利的视角,研究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在国际上的水平[4,5]。总的而言,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所用的专利分析方法也比较单一。

本文通过专利计量、专利耦合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等手段对近三十年间电动汽车产业的专利技术进行研究,分析该领域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演变、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演变,为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2 数据预处理与技术创新网络构建

2.1 数据采集与数据预处理

本文研究的专利数据来源于欧洲专利局专利检索系统,选择的是esp@cenet系统中的WorldWide数据库进行1985-2014年三十年间的电动汽车领域专利数据的检索与下载。经过大量查阅电动汽车专利分析方面的文献,本文最终采用以关键词和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分类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利的检索。电动汽车专利检索的关键词= ( "electric vehicle" OR "hybrid vehicle" OR "fuel cell vehicle"),同时结合电动汽车相关领域的IPC分类号,如B60L、B60K、B60W、B60H、H01M、H02M等。共检索出专利数据38397条,其中1985-1994年共有947条专利数据,1995-2004年共7308条,2005-2014年共30142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电动汽车领域的企业,需要剔除专利数据中专利权人为个人和高校的数据,同时要将相同的企业或者子公司的专利数据进行合并。由于检索出的专利数据量很大,而且很多专利权人只申请了个别或者少数几个专利,在总体中占比非常轻,在研究时可以将其忽略。所以针对三个阶段,都选取其中专利数量排名前70的作为主要专利权人,筛选出它们的专利数据。本文数据清理的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数据清理流程图

三个时间段的专利数据处理后,最终所得的有效专利权人数量分别为35、50、50。

2.2 技术创新网络构建

(1)构建方法

本文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包括技术相似性创新网络和技术合作创新网络的构建两部分。构建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分别是专利耦合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专利耦合分析是分析两个专利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分析两个专利共同引用的专利情况来确定。两个专利共同引用的专利数量越多,则它们之间的耦合强度就越强,耦合关系越显著,即说明这两个专利越相似[6,7]。专利是企业所拥有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技术水平,故专利间的耦合关系可以同样运用到企业上,通过分析两个企业在特定时间段所有专利的共引情况,来分析两者间的技术相似性程度。专利耦合分析中最关键的一环是耦合强度的计算。目前的相关研究中,关于耦合强度的计算方法有好几种,通过多方对比,本文最终选择采用李英敏[8]在2013年提出的耦合强度计算方法,该方法能较好地反应技术相似性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的技术差异性。该方法的计算公式为CI=(C/X)*(C/Y),其中CI代表企业A和B的专利耦合强度,X和Y分别代表企业A和B在特定时间段内所引用的专利总数,C表示企业A与B共同引用的专利数量。本文用专利耦合来构建技术相似性网络,研究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演化。

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的是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属性[9]。用来分析的社会网络数据的最基本的形式是邻接矩阵,可用来表示行动者之间的全部关系。借助网络分析的计算机软件,如UCINET,分析社会网络的密度、节点中心度等内部关联性。中心度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研究重点。一个节点在社会网络中的中心度指标,可以说明它在这个网络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影响力指数。本文中研究的社会网络是由电动汽车领域的主要企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研究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演化。

(2)可视化分析流程与结果应用

电动汽车领域技术相似性创新网络的可视化分析流程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准备数据、构建耦合频数邻接矩阵、构建耦合强度矩阵、视觉演示。具体操作流程如图2.2所示。

技术相似性创新网络可视化的分析结果,可以让企业清楚了解该领域主要专利权人间的技术相似性情况,识别潜在竞争对手,了解可供选择的技术合作伙伴。也可了解技术创新网络结构特征的变化,认识技术热点和技术研究趋势,为企业选择技术发展方向提供依据,从而为其在该行业内的发展取得先机。

电动汽车领域技术合作创新网络的可视化分析流程也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准备数据、构建合作邻接矩阵、视觉演示、社会网络分析。具体操作流程如图2.3所示。

图2.3技术合作创新网络的可视化分析流程

技术合作创新网络可视化的分析结果,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该领域主要专利权人之间的技术合作情况,以及该领域内处于重要地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为企业选择合作伙伴、了解行业形式提供依据。 3 网络结构特征的演化分析

根据前文对技术相似性创新网络的构建,针对三个时间段,对创建出的主要专利权人的专利耦合强度 矩阵进行多种可视化分析。但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用来表示专利间耦合强度的数据,使专利权人之间的耦合 相关性或者差异性标准化。针对构建出的耦合强度矩阵,用SPSS 进行相关分析,计算得到person 相关 系数矩阵。将相关系数的矩阵作为标准化的专利耦合强度矩阵来进行后续的分析。再进行聚类分析和多 维尺度分析,输出专利权人耦合关系的图谱。企业之间的耦合强度在图谱中以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来表示, 同一类别内,专利权人之间的距离越小,则有效耦合强度越大,企业之间的技术越相似,能直观了解主要 企业之间的技术相似性和差异性,网络结构特征的变化,技术发展趋势和热点。

3.1 1985-1994年技术相似性创新网络

图3.1 1985-1994年电动汽车专利权人耦合关系图

B A

C

A A

A

B

图3.1中,将1985-1994年这个时间段的电动汽车领域35个主要专利权人分成了A、B、C三个组群。组群A代表的是电池技术;组群B代表的是电机技术;组群C代表的是控制器和整车技术。事实上,各个组群之间是有交叉关系存在的,这里的分组是根据相对申请量最大、耦合关系最明显的类别来进行的。可明显观察出,组群B代表的技术是该时间段电动汽车领域技术研究的热点,但就整体而言,主要专利权人之间的耦合关系分布还是比较分散的,联系不紧密,说明各组群内的企业技术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各组群内的企业间由于技术研发的相似性,有很强的竞争关系,当然也可以相互合作,形成更强的技术优势,不同的组群之间也能够进行合作交流。

3.2 1995-2004年技术相似性创新网络

C

C

B

A

A

C

图3.2 1995-2004年电动汽车专利权人耦合关系图

图4.2的三个组群中,组群B和组群C中的企业数量一样多,都是20个,组群A则相对较少,组群C中的企业明显比上一阶段要多出很多,说明组群C所代表的技术有成为热点技术的趋势,而组群B中企业数量基本上还保持稳定,它代表的电机技术依旧是电动汽车领点。组群A和组群B内企业间距离相对较短,联系较紧密,企业之间的技术更为相似。总体而言,该阶段的耦合关系图谱中企业之间的距离比上一阶段相比变短,联系更加密切,技术相似程度更高,说明企业之间的技术有向同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从图中还可以发现,各组群内的企业有交叉情况出现,例如上一阶段在组群A内的日本丰田公司(TOYOTA),这一阶段属于组群B,说明电动汽车领域内很多企业的研究方向是比较多元化的,会涉及到多个技术方向,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可能不相同。

3.3 2004-2014年技术相似性创新网络

图3.3 2005-2014年电动汽车专利权人耦合关系图

图3.3中,组群C 中的企业最多,有22家,说明组群C 代表的技术方向逐渐变得更加热门。组群A 和组群B 中企业熟练相同,均为14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重对电池技术开展创新和研究,对电机技术的研究就这一阶段来说,相对变少。各组群内的企业间距离整体较短,企业技术上的同质化比较明显。另外,在这一时间段,中国的很多企业加入到了技术创新网络中,并且都在组群A 中,说明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电池技术方面很重视并且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2005-2014年的十年时间里,越来越多的主营电子产品的公司出现在了电动汽车领域的全球技术创新网络中,如中国的国家电网(SGCC )、韩国的LG 和三星、日本的松下(MATSUSHITA )、德国的西门子(SIEMENS ),其中三星集团还开始了电机技术方面的创新,说明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制造企业与电子产品公司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电动汽车领域的跨行业合作越来越密切。

3.4 网络结构特征演化分析总结

根据对三个阶段电动汽车领域技术相似性创新网络的研究,将演化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可以划分成三个组群。这三个组群分别代表电池、电机、控制器和整车技术,其中控制器和整车技术逐阶段成为研究热点和重点,电池技术也开始有研究变热的趋势,而对电机技术的研究则略微有下滑的趋势。总的而言,三种技术方向都在该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它们的研究逐渐开始均衡分布。

(2)企业间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的相似性日趋明显。与各企业间有一定技术关联的企业有变多的趋势,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有同质化发展的趋势。

(3)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企业与电子产品企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主营电子产品的企业进入到电动汽车技术创新网络中,有的甚至开始进行电机和控制器技术的创新;同样地,很多车企也在对电池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两者的跨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

4 技术合作创新的演化分析

根据前文技术合作创新网络的构建,本文分别分析了三个时间段的主要企业间的合作网络,再通过对比研究来进行合作网络的演化分析。借助Ucinet 软件的Netdraw 工具绘制合作创新网络图谱,为了方便研究分析,图谱中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度数中心度不同的节点,用节点的大小来显示中间中心度的高低。通过电动汽车领域合作创新网络的演化分析,可以了解企业间的合作,以及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企业的演变情况,和其他一些关键节点的演变情况。

4.1 三阶段的技术合作创新网络情况

A B

C

图4.11985-1994年电动汽车专利权人合作创新网络

图4.21995-2004年电动汽车专利权人合作创新网络

图4.32005-2014年电动汽车专利权人合作创新网络

在Ucinet软件中分析得到:

(1)1985-1994年这个时间段内,网络整体的密度为0.0238,非常小,电动汽车领域的36个主要专利权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很少,联系不紧密,总体较为分散。这可能是由于该阶段是电动汽车的引入期,而且各专利权人申请的专利数量也较少,专利权人大多还处于各自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广泛合作的意识。网络中中间中心度最高的节点是日本丰田公司,值为18.000,接近中心度最高的节点也是丰田公司,值为3.330,说明了丰田公司在整个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大程度上控制着其他的节点,起到重要的沟通桥接的作用,同时与该点紧密联系的节点是最多的,其是该网络中与最多企业有合作的节点。

(2)1995-2004年这个时间段内,网络的整体密度为0.0360,是上一阶的1.5倍,但是依然很小。说明电动汽车领域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逐渐紧密,但总体而言合作联系还不是很密切。网络中接近中心度数值最高的是日本矢崎公司(YAZAKI),值为5.512,日本丰田公司(TOYOTA)和日产公司(NISSAN)是网络中中间中心度最高的两个节点,它们处于合作创新网络的核心地位,与它们直接或间接合作的企业也是最多的。该阶段的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两家企业都来自于日本,表明日本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同时德国戴姆勒公司(DAIMLER)和美国福特公司(FORD)的中间中心度值也很大,说明德国和美国的企业在合作网络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005-2014年的合作创新网络的密度为0.0424,是第二阶段网络密度的1.2倍。网络中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最高的节点是日本丰田公司(TOYOTA)和日产公司(NISSAN),控制着网络中极大部分的信息资源,对其他节点的影响力很大,中心度数其次高的是德国戴姆勒公司(DAIMLER)和法国雷诺公司(RENAULT),说明专利权人合作网络开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国家开始在电动汽车合作网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除此之外,在该阶段还发现越来越多的专注于生产电子产品的公司开始计入到电动汽车合作网络的行列,如韩国的LG、德国的SIEMENS、中国的国家电网SGCC。

4.2 技术合作创新演化总结

对电动汽车领域三个阶段的企业合作创新网络的演变研究的发现,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1)合作创新网络的密度在逐阶段增大。反映了电动汽车领域主要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联系越来越紧密,各个国家之间也在不断地加强合作。研究中发现,很多企业是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研发进入到技术创新网络的,并且它逐渐成为一种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取得技术优势的有效途径。但整体而言,合作创新网络的密度还是偏低的,各个国家的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技术创新有待进一步发展。

(2)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数逐渐增多。三个阶段的合作创新网络中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的值很高的节点都在增加,即位于网络中心位置的节点在增多。说明越来越多的节点开始控制着网络中的大部分行动者和资源信息。也反映出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逐渐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掌握着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取得了技术上的优势地位,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日本丰田公司在三个阶段中一直都处于合作创新网络中的核心位置,引领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它长期保持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和借鉴。

(3)创新网络中的核心节点逐渐突显。三个阶段的创新网络中代表着主体地位和权利的指标: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的均值在逐渐上升,说明处于网络核心地位的企业对网络中信息的控制程度越来越大,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对其他主体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更能区分出与其他节点的主次位置,核心地位逐渐明朗。

(4)汽车企和电子产品公司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三个阶段中,加入到电动汽车合作创新网络中的主营电子产品的公司越来越多,并且也逐渐在整个网络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电池技术在不断升级和发展,也说明了电动汽车领域内的相关技术一直在寻求突破。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1985-2014年电动汽车领域专利数据的下载和清理,运用专利计量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分析和专利耦合分析方法,分成三个阶段构建了这三十年间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相似性创新图谱和技术合作创新图谱,分析研究电动汽车技术创新网络结构特征的演化和技术合作创新的演化情况。

目前电动汽车的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电池、电机、控制器和整车技术三个大类上。日本在该技术领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通过对技术创新网络结构特征三阶段的演化分析,揭示了电动汽车三种技术有逐渐

均衡发展的趋势,也表明了主要企业之间技术相似性和差异性情况,企业可以借此确定发展方向和选择合作伙伴。通过对合作创新网络整体的演化分析,显示了此领域主要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合作网络中,通过主动加入合作创新网络企业能获得技术发展,企业之间、国别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本文在每一阶段都选取的是排名前几十的专利权人来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全面反映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情况存在局限性,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扩大专利数据源。同时还可以做小范围的针对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琳,吴金希. 全球创新网络相关理论回顾及研究前瞻[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7(01):109-113.

[2] 文庭孝. 专利信息计量研究综述[J]. 情报、信息与共享,2014,(05):72-77.

[3] 蒋海龙等. 国内电动汽车专利计量分析[J]. 现代情报, 2013,33(03):168-172.

[4] Stemitzke C, Bartkowski A, Schramm R. Visiualizing patent statistics by means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ols[J]. World Patent Information, 2008, 30(02):115-131.

[5] Wang X, Duan Y. Identifying core technology structure of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 through patent co-citation information[J]. Energy Procedia, 2011, 05:2581-2585.

[6] 孙涛涛,刘云. 基于专利耦合的企业技术竞争情报分析[J]. 科研管理,2011,32(09):140-145.

[7] Huang M H, Chiang L Y. Constructing a patent citation map using bibliographic coupling: a study of Taiwan’s high-tech companies[J]. Scientometrics, 2003, 58(03):489-506.

[8] 洪勇,李英敏. 基于专利耦合的企业间技术相似性可视化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3,31(07):1014-1016.

[9] 朱庆华,李亮.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02):179-183.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研究领域科学文献传播网络生成及对传播效果影响研究”(项目编号:71373124),总装技术基础研究课题“专题科技信息分析与主题演化平台”(项目编号:G20141QB01)的成果。

专利分析的应用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最新资料推荐------------------------------------------------------ 专利分析的应用范围及其影响因素专利分析的应用范围及其影响因素专利信息分析可以用于比较、评估不同国家或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情况、技术发展现状,以及跟踪和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并以此为科技发展政策,尤其是为专利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专利信息分析的应用范围从专利信息的内在特征上看,专利信息分析的核心是对专利技术的现状、发展等问题的研究。 从其利用特征上看,专利信息分析在不断地向经济、社会各方面延伸和扩展。 因此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从利用专利情报构造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专利分析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其具体的应用。 1.技术分析技术分析包括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技术分布分析和核心技术的挖掘。 它主要关注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和竞争对手的专利研发活动和研发能力、行业技术创新热点及专利保护特征,探索在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中企业或国家的技术活动及战略布局。 通过分析,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为企业的决策者把握特定技术的开发、投资方向,以及制定企业的专利战略等方面提供论证。 (1)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 / 9

申请专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获得相关领域的竞争保护。 因此,专利申请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一个企业在科技活动中所处的竞争地位的情报。 同时,专利申请的数量按照地理分布或时间分布的聚集可以反映出国家或企业研发活动的规模,并有助于分析国家或企业的专利活动历史,追踪科技趋势。 (2) 技术分布分析。 专利常常按一种特定的技术类目(如国际专利分类)进行分类,所以经常被用来研究国家专利活动强势领域或企业的技术分布领域。 技术分布揭示出国家或企业对特定技术领域的投入和关注程度,对辨别它们的研发与创新方向和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有显著的作用。 此外,仅从企业层面上而言,技术分布还显现了企业的技术轮廓和市场竞争策略,可以用来研究企业的创新战略、技术多样性,以及企业在不同领域的技术活动组合,分析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及竞争对手的专利研发活动和研能力以及行业技术创新热点及专利保护特征。 还可以从中辨识出有关合作伙伴、收购方、协作方,以及战略联盟等方面的相关情报。 (3) 核心专利分析。 专利说明书中包含的发明创造背景知识,一般会参考具有相同发明目的的在先专利的发明创造内容。 同样,当专利审查员审查专利文件时,常常会将审查的专利与主

技术创新管理期末作业模板

技术创新管理 期末作业 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分析以及我国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 激励机制方法 学生姓名:邹浩

学号 : 0801082228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我国专利制度在激励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若干激励机制,技术创新是从发明创造到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的过程。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史显示了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专利制度能够实现对技术创新激励作用的关键在于它是关于产权界定的制度。专利权是私人财产权,也是人们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对这种产权进行界定将大大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因此,专利制度是一种最有效的创新机制。作者认为,在依法保护专利同时,应对这种独占权给予必要的限制,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持社会恒久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专利制度;激励.问题.方法 专利制度的产生,几乎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同步。科学技术发展史告诉我们,近代科学始于15世纪下半叶,而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产生于1474年(威尼斯),这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良性互动的一种客观反映。 1创新的概念 所谓创新,是指“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创新不仅包含科学性、技术性的创新,亦包含社会性的创新。 与专利制度密切相关的创新主要是指技术创新。著名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创造主体通过企业组织创新、工艺创新把技术发明方案转化为新产品的过程,它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次商业化。台湾学者刘尚志等认为,技术创新是经由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努力与活动所形成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产品或程序,其不同于现状同时对于资源的分配更有效率。美国学者Frankel认为,创新是技术商品化的过程而言,是指一个有别于现存状况之概念,经由改进与发展其具有的功能而推广到商业用途。另外,前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1997年全国专利工作会议上,认为“技术创新指的是从消化吸收、发明创造到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产业化的全过程。技术创新应该从激励发明创造,到面向市场全线推进。” 2 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英国是欧洲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实行专利制度最早的国家。1624年,英国颁布了堪称现代专利法鼻祖的《垄断法》。由于专利制度的实施,

专利分析流程介绍

专利分析流程介绍与专利分析报告的运用策略 专利信息分析流程一般包括前期准备、数据采集、专利分析、完成报告和成果利用5个阶段。其中,前 4个阶段包括成立课题组、确定分析目标、项目分解、选择数据库、制定检索策略、专利检索、专家讨论、数据加工、选择分析工具、专利分析和撰写分析报告这11个环节。有些环节还涉及多个步骤,例如专利检索环节包括初步检索、修正检索式、提取专利数据 3个步骤。另外,在项目实施前期准备阶段中可根据需要加入调研环节。对于需要进行中期评估的项目,应当在项目实施流程的中期阶段组织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应当将内部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贯穿始终。 一.前期准备 研究进入实施流程环节后,首先要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这其中包括成立课题组、确定分析目标、项目分解、选择数据库4个环节。 (1) 成立课题组。 根据项目需求,选择相应人员组建项目课题组。课题组应由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这些人员主要包括专利审查员、专业技术人员、情报分析人员、政策研究人员以及经济和法律人员等。

(2) 确定分析目标。 在项目初期,应进行项目需求分析,认真研究背景资料,了解现有技术的特征和行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链基本构成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明确分析目标。 (3) 项目分解。 项目分解是前期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恰当的项目分解可为后续专利检索和分析提供科学的、多样化的数据支撑。根据所确定的分析目标,将研究对象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分解的目的在于细化该技术的分类,如同国际专利分类表IPC所采用的大类、小类、大组、小组的划分方式,以更好地适应“专利”本身的特点,便于后续的专利检索和专利侵权判断分析。 专利法规定了一件专利申请如果要获得专利权需要符合单一性规定,这决定了一件专利申请的发明内容往往只会涉及某项技术的某一点创新式改进,而一项新“技术”往往是成千上万项创新式发明点的集合,其背后则对应着成千上万件的专利申请。如何将这些数量众多的反映该项新“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归类整理,以反映该项新“技术”的专利布局情况,这正是项目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分解应尽可能依据行业内技术分类习惯进行,同时也要兼顾专利检索的特定需求和课题所确定分析目标的需求,使分解后的技术重点既反映产业的发展方向又便于检索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完

《新时代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严格保护》题库

《新时代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严格保护》题库 (一) 单选题,每题5 分,共5 题。 1. 专利质量主要是指专利的法律质量、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其中(法律质量)是决定性质量。 2. 高档商品或奢侈品的价格主要由知识产权的高额附加值决定,知识产权就是它所用的商标和品牌。这体现了专利具有(经济价值)。 3. 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共同构成企业的知识产权优势,其中,(专利数量)是构成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的基础。 4. 专利具有时间性,其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10年),过了保护期,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 5.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道,全球每年发明成果的(90%-95%)都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 (二) 多选题,每题5 分,共5 题。 1. 根据本课程,专利的权利特点是指专利具有()。 (A)独占性(B)地域性(C)时间性(D)可转让性 2. 对一个概念下定义至少要遵循()个准则 (A)简练(B)完备(C)准确(D)易懂 3. 企业到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申请专利的时候,审查员会依法审查,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审查()。 (B)新颖性(C)创造性(D)实用性 4. 本课程提到,知识产权有多种价值,最主要的价值是它的()。 (A)制度价值(B)经济价值(C)文化价值(D)市场价值 5. 高价值专利的“高价值”是一个相对概念,价值高低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下列各项中,属于因事而异的是()。 (A)专利主体为了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充分发挥专利的制度价值功能(C)专利主体想和竞争对手开展市场竞争,更多关注专利的市场价值(D)专利主体想建设企业文化,更多关注专利的文化价值 (三) 判断题,每题5 分,共10 题。 (是)1. 知识产权有多种价值,最主要的价值是它的制度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 (是)2. 高档商品或奢侈品的价格主要由知识产权的高额附加值决定,知识产权就是它所用的商标和品牌。 (是)3. 本课程提到,高价值专利是指有用性强的专利。对于国家来讲,高价值专利可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赢得国际经济竞争。 (否)4. 很多企业往往只认识到知识产权具有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同时知道知识产权还有制度价值和文化价值,知识产权的制度价值是最重要的。 (是)5. 高价值专利可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赢得国际经济竞争。 (否)6. 本课程提到,专利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财产,随着使用会产生损耗,因而会在使用中不断贬值。 (否)7. 高价值专利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专利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并不是,因为法律赋予专利“独占性”。 (是)8. 专利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并不是,因为法律赋予专利“独占性”。 (否)9. 根据中国专利奖评奖标准,凡是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一定是高价值专利,同时,高价值专利也一定是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9), 1606-1612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c85054434.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c85054434.html,/10.12677/ass.2019.89217 Research on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Yi Yang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Aug. 26th, 2019; accepted: Sep. 10th, 2019; published: Sep. 17th, 2019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putes show the weakness and blank of the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Constructing perfect judicial rules of the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irst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the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Secondly, through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tional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tarting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existing dilemma; finally, constructs a systematic, forward-looking, flexible and principled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rule. Keywords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Dilemma, Counter Measures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杨异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辽宁大连 收稿日期:2019年8月26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10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17日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此起彼伏的网络知识产权纠纷显示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脆弱与空白,构建完善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司法规则对网络知识产权纠纷进行调整、加以规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

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问题:1.纯文字,表格及图比较难做,之后再补 2.查找的资料没有明确提到在管理学角度、经济学角度下的促进作用,仅凭个人理解(1)专利信息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作用管理学角度 《专利信息利用实践》主编甘绍宁 P1 第一节技术创新决策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A.伯格曼教授在《技术与创新的战略管理》一书中指出,企业技术创新是针对市场进行的技术开发活动,“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终极标准是在商业方面而并非单纯是技术方面。”所以,在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技术创新主体关注的因素既包括产品技术的发展状况,也包括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者的动态。 因此,技术创新决策至少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行业技术的现状 (2)目标市场的需求 (3)竞争者的动态 在明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技术创新决策建议,将会使技术创新决策更具客观性和针对性。技术创新决策需要参考各类信息源,但无论是从技术角度、经济角度,专利信息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第二节技术创新决策中适用的专利信息运用策略 统计分析是分析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对技术信息的分类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技术的演变规律和分类构成。专利信息是一种高度标准化的技术法律信息。无论是专利信息整体的类别划分,还是每件专利的文体结构及句法结构,都有相对可循规律,这无疑是专利信息利用统计规律来进行分析应用的天然优势。题目和摘要可以作为技术性分析的统计特征;授权公告号、国际申请、申请人地址中的国别代码和地址信息可以作为地域性分析的统计特征;申请人可以作为同行业申请人或竞争者分析的统计特征;申请日、公开日和优先权日可以作为期限类分析的统计特征,等等。 通常认为,一篇专利文献所描述的现象具有其偶然性,但当对由若干篇专利文献汇聚而成的一类专利文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时,就可以得到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结论,从而归纳出某个产品技术领域的规律性。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统计某一国家或地区在某个特定范围、某类产品或技术专利申请的集中度,了解其技术创新热点,进而了解该国家或地区在这一时间范围(或今后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如果在上述统计分析过程中加入申请人信息,我们不但可以了解上述信息,还可以获悉申请人在这些开发热点方面各自的技术特长和保护策略。 技术创新决策中的专利信息运用策略主要有:通过技术性分析,了解技术发展动态;通过地域性分析,了解市场需求;通过申请人分析,了解竞争者。综合上述分析,对比技术创新主体自身的能力特点,进而对其技术创新决策提出参考性建议。 《专利信息与利用》李建蓉 6.5.5技术创新中的专利信息检索 6.5.5.1技术创新中的专利信息利用 所谓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或组织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不能低起点起步,不能重复他人已经完成的创造活动,技术创新要寻求知识产权保护,要使企业的创新产生巨大的价值,因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随时利用专利信息,也就是要在创新的过程中分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种类的专利信息检索。 技术创新中的专利信息检索应包括:

能源计量网络图通用技术规范

山东省计量技术规范 JJF(鲁)93 —2012 能源计量网络图通用技术规范 Comm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nergy Measure Network diagram

2012―06―发布 2012―06―10 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能源计量网络图通用技术规范 Measure Network diagram 本规范经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2年月日批准,并自2012年6月10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淄博市计量测试所 潍坊市计量测试所 山东钢铁济南分公司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水泥厂有限公司 华能济南发电有限公司 本规范由归口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周宁宁(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李杰(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尹遵义(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陈杰(淄博市计量测试所) 王毅(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 孙青竹(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姚生江(潍坊市计量测试所) 刘玮(山东钢铁济南分公司) 王云红(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周刚(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李炳福(山东水泥厂有限公司) 王利华(华能济南发电有限公司)

目录 引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 (1) 4 能源计量网络图的绘制 (2) 4.1 总体要求 (2) 4.2 绘制原则 (2) 4.3 绘制要求 (2) 4.4 附表A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表的填写要求 (3) 5 能源计量网络图绘制举例 (4) 附录A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表格式 (7)

论自媒体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 2

论自媒体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2

论自媒体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 由于我国成文法具有无法避免的滞后性、自媒体知识产权具有的法律上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双重复杂的特性,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自媒体领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并未有效建立。相比于传统的知识产权,网络知识产权具有以下特点:打破了传统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专有性和时间性等特点,权利人的智力成果传播范围可以在瞬间达到全球各个角落,由此产生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具有时间更短、范围更广、侵权人更多等特性。而网络发展进入自媒体时代后,更是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各个方面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与问题。立法上的滞后加之侵权手段之多、侵权成本之小、侵权利润之巨导致了在自媒体平台上知识产权的侵权案件频发,各个类型的侵权手段层出不穷,越来越多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长此以往,不仅将影响互联网自媒体平台的发展,更会给社会文化、科学领域的创新积极性带来巨大的损害。本文希望通过调查网络自媒体侵权传播的现状、分析我国现有立法、对比参照各国有关立法、借鉴以往知识产权制度面对新

兴媒体的对策以期找出更好的调和自媒体传播快捷个性的优势与保护著作权人专有权利之间矛盾的方法:加强自媒体提供平台监管,严格自媒体平台提供者责任,建立便捷快速维权渠道,创立新的利益分享模式。 Abstract Due to our statute is unavoidable lag, with sel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media law and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he double complex characteristics in from media rapid development today, China's media in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established.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ringement cases with shorter and wider, the right infringement person more properties broke the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geographical, exclusive and time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绪论 (4) 1.网络知识产权的涵义与特征 (5) 1.1网络知识产权的涵义 (5) 1.2网络知识产权的特征 (7) 1.2.1知识产权的三个特性 (7) 1.2.2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特性 (7) 1.2.3 电子网络环境下知识传播特点 (8) 1.3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主、客体特征 (8) 1.3.1 网络知识产权主体特征 (8) 1.3.2 网络知识产权客体特征 (8) 1.4电子网络知识产权的受保护时间特征 (9) 2 对电子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9) 2.1利用现有的相关法律条款来保护电子网络知识产权 (10) 2.2利用与电子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对电子网络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10) 2.3加强技术防御与保护设施 (10) 2.3.1防火墙技术。 (11) 2.3.2 网络权限的设置 (11) 2.3.3 网络加密技术 (11) 2.3.4 添加水印防伪技术 (11) 2.3.5 CA认证技术 (11) 2.4科学借鉴美、欧等发达国家有关保护电子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 (11) 2.5制定《电子网络知识产权法》对电子网络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12) 3.加强网络环境条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12)

摘要:电子网络知识产权与传统知识产权具有不同特点。电子网络知识产权的主要特点有:电子网络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较弱,权利主体的确定比较复杂,权利的客体范围不断扩大,受保护时间大大缩短等。为促进电子网络的正常发展,应运用法律手段对电子网络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关键词:电子网络; 知识产权; 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电子网络知识产权法

技术保护方式选择:创新技术申请专利前的技术布局思路总结(DOC)

技术保护方式选择:创新技术申请专利前的技术布局思路总结 创新技术的保护方式是在进行技术布局即专利布局时首要考虑的。对于不同类型的技术内容采取不同的技术保护方式,以获取最大化的技术控制能力和竞争能力。其通常表现为专利申请前的决策过程。专利申请前的决策是指企业在申请专利之前,根据企业技术研发方向、市场战略定位、行业竞争状况等因素,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形式、申请专利的客体类型、申请专利的时机、地域以及数量的分布等方面进行的决策。专利申请前的决策对于企业专利管理而言非常关键,亦是专利布局策略的起点。一方面,企业选择最佳的保护途径充分利用创新成果为企业参与竞争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要确保其自身资源投入到合理的领域并得到预期的回报。 通过专利申请前的决策和准备,企业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目的: ◇确保属于商业秘密范畴的技术方案不被公开,保持企业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优化保护方式构成,灵活运用防御性公开、避免企业陷入被动局面; ◇专利申请前提前进行专利检索分析,及时发现和排查专利风险,为潜在的纠纷做好准备;◇申请专利时多维度挖掘,形成专利组合,促进企业在市场中形成有利竞争地位; ◇对费用提前做好预算,确保重点项目的资源投入,实现收益最大化。

下面就技术保护策略及专利申请策略要点进行详细说明: (一)专利申请前决策的内容及操作要点 专利申请前决策的目的是集中有限资源对创新成果讲行最有效的保护,其宗旨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获得利润。对于不同的创新成果,处理的方式不尽相同。 首先,考虑创新成果的最佳保护形式,确定是否申请专利。其次,在确定专利保护的方式后,从企业的布局和需求出发,对具体的申请类型、申请时机、地域以及相应的专利申请数量进行设计和部署,以实现对创新成果的最大保护,建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1.创新成果的保护形式 在针对技术方案提出专利申请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内容就是否应该提出专利申请。虽然专利权的保护对专利权人非常有利,但一项发明创造是否采用专利的形式予以保护,需要综合考量专利制度本身的特征和技术方案本身的特点,否则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 (1)不同的保护形式及特点。 企业的创新成果通过技术来展现,对技术的直接保护方式一般包括专利保护和商业秘密,而防御性公开是利用专利制度的特点,以主动提前公开技术信息的方式避免他人对该技术进行专利申请以获得独占权。

“互联网 ”战略下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

“互联网+”战略下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 网络知识产权是因互联网发展所引发的知识产权的集合,既包括传统知识产权在网络环境下的新表现,也涵盖因应用网络技术而产生的新知识产权形态,还涉及到知识产权滥用导致的不正当竞争等问题。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日渐凸显,一些西方与亚洲发达国家都把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强调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未来新知识经济的核心,对增强传统产业效率、创造新经济价值乃至提升社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1.有效遏制网络侵权行为。 目前,网络侵权包括对个体与组织私权的侵害、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和对国家利益的侵害三个层面,出现最多的是第一类。而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与公共性等特征,使得网络知识产权侵权具有成本低、数量大、范围广泛、关联复杂、隐蔽性强与举证困难的特点,引发大量故意与重复侵权,不仅损害了知识产权人的合法利益,对经济与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加强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就要以科学的理念制定一套

契合互联网发展特质的法律制度、管理手段与技术措施,提高网络侵权成本并对潜在侵权人形成威慑,从而有效遏制各类网络侵权行为,保证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不受侵犯,这对于建设与健全新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具有重要意义。 2.实施“互联网+”战略与促进自主创新。 我国正在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此举会促进大量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的跨界融合,也会有更多互联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必将引发众多与互联网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需要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制度与措施。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将推动我国产业从低效率向创新和科技主导型模式演进。但我国现阶段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现象还比较严重,不利于本土创新活动的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重滞后于互联网迅猛的发展态势。因此,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迫在眉睫,是激励自主创新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 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网络规模、网民数

专利分析报告

中南大学 专利信息实验中心 开放实验项目 实验报告 姓名:蔡甲军 学号:0501150324 日期:2015.12.02 指导教师:刘强 实验名称:____预应力锚固____技术专利信息检索与利用 一、实验目的:掌握重点技术领域中国专利检索与利用 二、实验原理: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库建设及分析 三、仪器及装置:中南大学专利信息实验中心软硬件设施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技术背景 预应力锚固是用锚固方法增加支挡结构或岩土体稳定性的一种措施。其方法是打钻孔穿过有可能滑动的或已经滑动过的滑动面,将钢筋(或钢索)的一端固定在孔底的稳定岩土体中,再将钢筋(或钢索)拉紧以至能产生一定的回弹力(即预应力),然后将钢筋(索)的另一端固定于岩土体或支挡结构表面,利用钢筋的回弹力压紧可能滑动的岩土体或支挡结构,以增大滑动面上的抗剪强度,从而达到提高岩土体或支挡结构稳定性的目的。 1.2项目目的和意义 本项目是收集、整理和分析与预应力锚固技术领域有关的专利信息,分析的内容包括对预应力锚固技术领域技术的专利信息进行宏观上的定量分析。通过对这些专利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充分了解相关技术领域现有技术水平、发展趋势、主要竞争对手及研发重点,达到监视竞争对手技术发展动向、跟踪行业新技术发展动态的目的,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发明的品质,提升研发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章专利检索 2.1检索步骤 1.建立专利数据 2.专利数据下载和整理 3.专利信息分析 2.2检索主题及检索策略 1.检索技术主题:_____预应力锚固_________________ 2.专利检索式:_______摘要+分类号________________

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考试答案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试卷1 (共14道题,共100分,限时:180分钟,还剩151分钟58秒) 单选题 1. 下列哪个不是电子证据的收集主体: (5分) A. 民事诉讼中的各方当事人及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 B. 网络主管; C. 电子技术专家; D. 网络服务商 2. 下述可能获得发明专利的有 (5分) A. 永动机 B. 一种新型电脑芯片 C. 一种游戏新玩法 D. 一种外形别致的台灯 3. 下列有关电子证据的本质属性和对象范围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5分) A. 电子证据的产生、存储、运输、传递等需要电子技术的支持; B. 电子证据一定与计算机有关; C. 电子证据能够证明一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D. 经过现代化计算工具和信息处理设备的加工,证据经历了数字化的过程。 4. 我国的域名注册实行的原则是 (5分) A. 使用在先

B. 申请在先 C. 强制注册 D. 申请单一性 5. 目前中国的域名管理机构是 (5分) A. CNNIC B. WIPO C. NGO D. IETF 6. 行为人甲的下列哪种行为是侵犯他人商标权的行为? (5分) A. 甲未经权利人许可,将他人未注册的非驰名商标在自己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上突出使用; B. 在网络寻址服务中,如果中文关键词是权利人的注册商标,未经权利人允许、甲注册该关键词并设定对应网址; C. 甲将他人注册的非驰名商标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突出使用; D. 甲未经商标权人许可,擅自将他人的未注册的商标申请为注册商标。 多选题 1.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下列哪些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 (5分) A. 向上网消费者提供的计算机未通过局域网的方式接入互联网的; B. 未建立场内巡查制度,或者发现上网消费者的违法行为未予制止并向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举报的; C. 未按规定核对、登记上网消费者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记录有关上网信息的;

专利分析方法和流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和流程 在本文中,将对基本分析方法应用于专利信息分析时所显示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描述;同时,对如何合理、科学地安排专利分析的流程以及规范、条理清晰地撰写分析报告提出了我们的见解。 专利信息分析方法 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有许多种,通常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拟定量分析和图表分析来划分分析方法的类型。 1.定性分析方法 专利信息的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专利文献的内在特征,即对专利技术内容进行归纳、演绎、分析、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以达到把握某一技术发展状况的目的。具体地说,根据专利文献提供的技术主题、专利国别、专利发明人、专利受让人、专利分类号、专利申请日、专利授权日和专利引证文献等技术内容,广泛进行信息搜集,对搜集的内容进行阅读和摘记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等研究活动,形成有机的信息集合。进而有重点地研究那些有代表性、关键性和典型性的专利文献,最终找出专利信息之间的内在的甚至是潜在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专利信息的定性分析,着重于对技术内容的分析,是一种基础的分析方法,在专利信息分析中有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专利技术定性描述分析和专利文献的对比研究。 2.定量分析方法 专利信息定量分析是研究专利文献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建立在数学、统计、运筹学、计量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之上,通过数学模型和图表等方式,从不同角度研究专利文献中所记载的技术、法律和经济等信息。定量分析方法是在对大量专利信息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对专利分类、申请人、发明人和申请人所在国家和专利引文等某些特征进行科学计量,将信息转化成系统的、完整的有价情报。这种分析方法能提高专利信息质量,可以很好地分析和预测技术发展趋势,科学地反映发明创造所具有的技术水平和商业价值;科学地评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研究与发展重点,用量化的形式揭示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技术领域中的实力,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技术创新是乃至国家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是保护智力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两者在知识的呼唤下进一步起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成为法律界和共同的呼声。本文着重论述两者的,最后谈如何增加知识产权意识,在技术创新中提高实力。 1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 的技术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创造的活动,这种创造的过程和成果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比如,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等都可以通过工业产权中的专利制度予以保护;技术创新中设计的软件文档和设计图纸等可以通过著作权法予以保护;如果创新的成果投入市场时辅以商标战略,就涉及到商标的保护了……因此,的技术创新活动可能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多个方面,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整体保护。此外,知识产仅制度与的技术创新还具有相互促进的密切,以下将详细论述。 从历史发展来看,知识产权制度在技术创新中完善和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的产生,几乎是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同步。近代科学始于15世纪下半叶,而世界上第一个知识产权的法律―――第一部专利法产生于1474年的威尼斯,这并非偶然的巧合,而是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互相呼应的一种客观反映。 保护领域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而延伸 知识产权保护首先从专利法开始。到1623年,英国为了发展新工业,颁布了《垄断法》(被称为现代专利制度的“鼻祖”),1803年法国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带有商标法性质的《关于工厂、制造场和作坊的法律),1857年法国又制定了关于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内容的制造标记和商标的法律。从15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时期,也是技术创新最活跃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从专利、著作权到商标,逐步拓展,其基本法律体系也逐步形成。 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将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的要求日益迫切,以高新技术为例,组成高新技术核心的计算机、生物工程与新材料技术之间是相互、相互渗透的,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交叉边缘科学。在法律上与之最密切的知识产权中各个专门法也不应再孤立地加以对待或人为地划分种种界限,例如计算机软件需要著作权法、专利法、商业秘密法,乃至商标法的

专利引用分析方法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研究了专利情报分析中引用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论述了引用 指标、引用关联分析、高被引分析等目前比较重要的新型专利分析方法。在此 基础上,以美国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加密技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对电子商务有用的技术情报信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决策 支持作用。 关键词:专利情报专利分析引用分析加密技术 目前,随着国际专利案件的增加,专利分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专利 分析是对专利情报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它的主要工作大都会涉及到所有权问题,因此不太容易在公开的文献中获得。这些分析常常都是在内部进行或者通过合 约约束的方式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分析服务。此外,在国外的一些专业公司也会 提供有偿的对某一行业的专利分析。虽然专利具有这些所有权问题,但是依然 能够通过有限的专利数据信息分析出潜在的规律和趋势。 长期以来,对于专利的研究多采用的是一些数量指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 展及新技术的出现,专利数量指标在解决一些问题时碰到了困难,因此对专利 质量的研究逐渐兴起。专利质量研究旨在通过内在和外在的质量特征,对于专 利个体进行差异化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专利引用分析逐渐成为其中最具发 展潜力的研究领域,成为更广意义上的技术和竞争力指标。专利之间的相互引 用与文献之间相互引用非常相似,通过对前后专利之间的引用与被引用关系为 基础,结合适当的方法,对专利间的相互引用现象和规律进行分析,以挖掘出 某一企业或某一行业潜在的趋势和规律的一种专利定量分析方法。 专利引用分析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专利分析研究已经比较成熟。首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在线的网络搜寻获得专利信息,也可以通过购买多种多样的数据 库获取。其他的更加具体的专利分析大都是基于某些指标的定量分析方法,如 专利的数量,专利引用数量等等。在这些指标的基础上,根据专利所有人,专 利分类和申报日期等的分割来展示专利地位和趋势。这种专利分析研究已被用 于展示全球发展趋势、某一特定学科的发展趋势或者是对政策分析提供信息。 近些年来,部分研究者开始采用了关联引用的分析以将大量分散的专利进行聚 类处理。某些商业分析工具还能进行基于文本的专利聚类分析。 我国在专利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国有关单位已提出和开展了 “中国专利引文数据库”的课题。但是相对国外的研究应用而言,我国的研究 还相对比较滞后,研究比较集中于专利文献的分析和理论研究方面,在专利分 析工具方面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研究,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专利引用分析流程和方法研究 (一)引用分析流程 根据需要,我们将专利引用分析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数据层、分析层和 应用层,见图1。

能源计量网络图绘制说明

能源计量网络图绘制说明 能源计量网络图即进出用能单位、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网络图,直观地概括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计量检测系统的全貌。是企业各种能源流动和计量过程的图形表示,也是企业能源统计数据来源过程的表示。通过能源计量网络图对各用能单元的用能计量分析,可以摸清企业节能潜力,明确节能技改方向,是企业进行能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按照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能源计量网络图要按进出用能单位、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绘制。 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

主要用能设备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 二、能源计量网络图按企业使用能源品种绘制,用方框图加计量检测点,详细绘出企业各种能源流动和计量过程。 三、已配备合格的计量检测点用:表示;待配备计量检测点用:表示。 计量检测点名称符号圆框内,字母A B—计量器具序号。

四、计量器具类别用英文的字头表示方法:

五、企业某种能源流动和计量过程较简单,可在一张图中绘制出进出用能单位、进出主要次级 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网络图。对较复杂的能源流动和计量过程,要分张绘制,但要与上级网络图有衔接,衔接口处应将上级计量检测点所在位置标出后,在按能源流动和计量过程绘制。如图二。 六、计量网络图标题栏中,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 R p =l s N N ×100% R p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 N s ——能源计量器具实际的安装配备数量; N l ——能源计量器具应需要量。 在计量网络图计量检测点中,应可以明确得出。

论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

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电子商务0902班贺亚云学号09500930226 由于网络和信息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有利地促进了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给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权利人利益与网络应用所带来的公共利益的关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关于网络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纠纷,其他涉及网络的违法案件也有发生。现行法律对网络知识产权 保护不足,应从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完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高公民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等方面加强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7世纪中叶由法国学者卡普佐夫在其著作中提 出,后由比利时法学家皮卡第所发展。知识产权主要指个人及其组织在脑力劳 动方面创造并完成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 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 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它具有无形性、双重性、确认性和独占性的特点。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法的相关 法律规定,公民和法人所享有的知识产权有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专用 权、发现权、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在当今知识经济 社会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但激励发明,创新知识,而且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资 金,加快配置技术创新资源,促使新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 二、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现状 与传统的知识产权相较而言,网络知识产权更突出的是知识产权的存在、使用环境为计算机网络环境。网络知识产权是曲于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知识产权,其具有传统知识产权的特性,如无形性、专有性等,但是由于其产生的环境的特殊,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例如网络知识产权的无形性更明显;网络知识产权的共享性与专有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更突出;网络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更淡薄等。网络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但由此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是触目惊心。 根据2009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显示,视频网站侵权、网店侵权等涉及互联网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高发,仅2009年上海法院受理以视频网站经营者为被告的侵犯著作权纠纷一审案件有200多起,可见,对网络知识产权加强保护显得尤其必要和紧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