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安徽省萧县丰粮肥业有限责任公司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

项目建议书

2008XZS0022

安徽省萧县工程咨询研究所

二OO八年十月

安徽省萧县丰粮肥业有限责任公司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

项目建议书

工程编号:2008XZS0022

单位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安徽省萧县工程咨询研究所

二OO八年十月

安徽省萧县丰粮肥业有限责任公司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

项目建议书

主办单位:安徽省萧县工程咨询研究所

咨询证书:工咨丙11420060047

单位负责人:刘先引

咨询工程师:王坤李维峰

编制负责人:刘先引(高级经济师)

参加人员:董纯洁(高级工程师)

王向阳(高级工程师)

董伯勤(高级工程师)

李明(工程师)

王传仁(工程师)

制图文印:尤莉孟艳丽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单位及技术依托单位基本情况 (3)

第二章项目课题及项目可行性 (7)

一、项目课题 (7)

二、项目的可行性 (11)

第三章生物肥料概述 (14)

一、生物肥背景 (14)

二、生物肥特点 (16)

三、微生物肥的原理 (17)

第四章丰粮生物肥料的研制内容及方案 (21)

一、研制内容 (21)

二、研制方案 (22)

三、产品工艺 (23)

四、组织方式 (26)

五、预期目标 (26)

六、年度分阶段计划安排 (27)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28)

一、项目建设规模 (28)

二、项目建设内容 (28)

第六章项目选址及项目区条件分析 (30)

一、项目选址 (30)

第七章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 (38)

一、项目管理 (38)

二、项目实施进度 (39)

第八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40)

一、环境保护 (40)

二、劳动安全 (40)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1)

一、投资估算 (41)

二、资金筹措方案 (46)

第十章项目效益分析 (47)

一、经济效益分析 (47)

二、财务分析 (47)

三、投资回收期 (49)

第十一章项目风险分析 (50)

一、技术风险分析 (50)

二、市场风险分析 (50)

三、环境影响风险分析 (51)

四、管理风险分析 (51)

第十二章项目结论 (52)

附件:项目单位证明材料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安徽省萧县丰粮有限责任公司多菌种环保高效生物肥料研制生产工程

(二)项目性质:新建

(三)项目单位:安徽省萧县丰粮有限责任公司

(四)项目选址:萧县丁里镇

(五)项目法人代表:耿瑞强

(六)项目编制单位:萧县工程咨询研究所

(七)项目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

1、编制依据

(1)《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国家“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8)《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的通知(环发[2003]91号);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

(11)《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1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3)《宿州市统计年鉴》2007年;

(14)项目单位提供的背景资料、技术数据等。

2、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的选址与建设环境条件

(3)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4)农业生态园的总体布局方案

(5)工程技术方案

(6)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

(7)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

(8)项目运营和实施计划

(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效益分析

(11)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与建议

3、编制原则

(1)依据该项目总体规划和项目区的总体布局,合理规划,最大限度的扩大规模,满足建设发展的需要。

(2)立足高品位、高质量、多方位的服务宗旨,建立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强化项目的综合性管理。

(3)重视管理经营,建立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效管理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4)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引进和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一支高效、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队伍。

(5)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守法经营。

(6)本项目的设计要符合当地规划要求,做到每个项目总平面布局一体化。

(7)本项目的设计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立足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同时应注意卫生及消防设施的配套建设。

二、项目单位及技术依托单位基本情况

(一)项目承担单位—安徽省萧县丰粮肥业有限责任公司

创建于2005年4月,占地50亩,生产厂房200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配方肥料生产设备。根据我县和周边地区土壤结构现状和作物生长需求,研究开发生产18%有机无机复混肥、25%有机无

机复混肥、40%玉米配方肥、40%BB肥、45%BB肥、51%BB肥、55%BB 肥、32%西瓜配方肥,胡萝卜、杏树、葡萄、辣椒、韭菜、桑树、豆角、果树专用配方肥共17个品类,年产生各类配方肥6000吨,产值900万元。目前是我县和周边地区生产系列配方肥的主要厂家之一。现有科研人员6名,其中研究员1名,高级农艺师4名,农艺师1名,他们分别在国家或省级报刊杂志发表重要论文,段继合同志在《中国土壤》杂志上发表了萧县土壤分布及利用。朱克响同志2007获国家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孟召鹏、陈静芬同志获国家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王向阳同志2006年被评定为研究员。

三年来,生产各类农作物配方肥30000吨,产值4800万元,利税240万元,该公司2007年被评为国家“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供肥企业”。2008年4月份又上一条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先进生产线。法人代表耿瑞强同志2007年被评为“省农村创业带头人”,2008年被评为宿州市“农民致富创业带头人”,同年,县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从生产设备、产品种类、产品质量、产品销售、科技人员的实力,都为承担该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该院有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20余人,教授两名,副教授五名,

工程师一名,讲师二名,其中四名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其余均有硕士学位,现有各类从事此项研究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长期主要从事土壤肥料、农业生态与环境研究,已承担或正在承担国家科技部项目、安徽省“十五攻关”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合肥市科技局重点科研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取得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六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申请发明专利五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该院拥有酸度仪、蛋白质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先进的仪器设备。无论从人员还是设备上均可承担此项目。

安徽农业大学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是经安徽省科技厅批准的第二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微生物防治资源、微生物农药的生产和应用、微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实验室有正教授8人,副教授5人,6人获博士学位,4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实验室设备价值达500余万元。该室发酵设备和检测仪器较为齐全,拥有高效液相色谱、发酵罐(SFL-300-AUTO2002)、固态物科发酵器(SFG0.7×2×3)、人工气候箱、全温立式振荡培养箱(HZQ-F160)和真菌收孢器(MyvoHarvester)等先进设备,共计有300多万元。

(三)项目单位主要研究人员简况

第二章项目课题及项目可行性

一、项目课题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无机肥料的施用量连年增加,氮肥的利用率平均只有30%左右,磷肥的利用率不到10%,土壤钾素出现相对不足。由于复种指数较高,导致土壤微量元素缺乏,如近年来水稻的“花而不实”,作物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土壤养分一方面是微量元素相对不足,一方面土壤养分中大量元素的高残留,导致地下水污染和水体的富营养化,农产品质量下降,给环境带来较大压力的同时造成大量建设资金的浪费。为此研制开发多菌种高效-环保型生物肥料,以城乡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的废物为载体,通过接种多个土壤中有效活性菌,在改善农田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同时,对缓解环境压力,改善农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拟以工农业生产中的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为原料生产生物肥料载体,从土壤中筛选有效活性菌种,进行优化组合,研究肥料载体的配方与不同菌种活性之间的关系,研制开发出适合我国种植结构的多菌种环境友好型生物肥料,旨在提高土壤残留

养分的有效性,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提升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肥料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本课题完成后,将实现4大目标,即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种,确定多个不同功能菌种的优化组合;研制与不同菌种相适应的有机无机复合肥料配方;建立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申报专利1项,实现产业化。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农作物施肥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前,农家肥料与化肥的施用比例是7:3,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比例已改变为3:7。长期连续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有机质不断减少,土壤因盐化板结而导致肥力下降,污染水源,破坏生态环境。具最新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农民每年由于盲目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公顷达650元,同时大量施用无机肥料对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影响率已超过50%,按低值计算,每年所造成的环境代价大约为730亿元。因此,开发研制环境友好型肥料,提高土壤残留养分的有效性,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是目前科研工作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目前市场上新型肥料的品种较多,按照组成和性质可将新型肥料分为3大类,分别为缓 /控释肥料、商品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料因其价格较高而主要应用于花卉、草坪等经济作物上。

商品有机肥料是将畜禽粪便、城市垃圾、污泥、秸秆、木屑、食品加工废料等经过高温处理,生产出的有机肥料。生产过程中的高温处理将有益微生物基本被杀死,难以为土壤提供有益微生物来提高土壤残留养分的有效性。微生物肥料是一类含有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补充土壤养分的同时,可提高土壤残留养分的活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解磷菌的使用可以使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5%-42%。将固氮螺菌接种禾本科作物,使玉米增产10%-20%,氮肥施用量比传统施氮量降低20%-30%。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微生物菌肥品种有:固氮菌类肥料、根瘤菌肥料类、解磷微生物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芽胞杆菌制剂、分解作物秸秆制剂、复合微生物肥料等。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将目光投向由多个不同功能菌株组成的微生物复合制剂的研制,使生物肥料除具有固氮、解磷、解钾功效外,兼具促进作物生长及抑制土传病害发生的功能。有研究表明,多菌种进入土壤后,能增加土壤氮、磷、钾的利用率,还能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拮抗病原微生物,刺激作物生长。浙江大学陈晓斌等将分离出的PGPR (根际促生菌)菌株应用于黄瓜幼苗,证实PGPR促生作用与防病作用具有一致性。董艳(2007)研究表明,通过加入多功能复合微生物,能够不同程度减轻烟草的野火病、炭疽病和赤星病的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同时提高烟叶含钾量。菌肥只是一种辅助性肥料,不能代替有机肥和化肥的作用,不能解决作物对速效性养分的需求。菌肥与有机肥和适量的化肥及微量元素肥料同时施用,更能充分发挥菌肥的效果。江丽华(2002)研究表明,有机肥料中加入适量的无机养分可以促进解磷菌的生长。但是几种肥料分别使用,又将增加农民施肥的次数,这会间接影响到生物肥料的推广。为此,人们希望将有机肥、化肥、微量元素肥料与微生物肥料这4种肥料结合起来,从而制成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又方便使用的新型复合肥料。多菌种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就成为研究开发的首选目标。从理论上分析,这种肥料内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其综合了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优点,是一种养分全、功能多、投入少、无毒无害的新型肥料。这种肥料施入农田后,肥料中的微生物能在作物根际产生大量粘多醣,进而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蓄肥、保水的肥力。同时,施进土壤中的化肥,经过微生物固定、解析,与水一起蓄积在土壤团粒中,减少硝酸盐在农产品中的积累,使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的要求。这种肥料中的部分菌种,具有分泌抗菌素的功能,能抑制或杀死致病真菌和细菌,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土壤中残留养分进行活化,并调节肥料养分的释放规律,适应作物需肥规律,

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了土壤养分的流失风险。但是无机化肥和有机物的配比对不同菌种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比较复杂,使目前多菌种生物肥料的生产存在着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种少、抗逆性差、生产工艺落后、成本和价格较高等问题。因此本项目以安徽省萧县丰粮肥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共同研制开发多菌种高效环保型新型肥料,通过对土壤中高活性菌株的筛选、建立多功能工程菌,解决多菌种之间的拮抗问题,提出适合于不同菌种的有机无机肥料配方和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提出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

二、项目的可行性

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染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如是处理不当,这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和掠夺性的生产开发,再加上各种污染物(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等)通过水、肥料和空气等途径的侵害,使土壤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土壤结构破坏以及农作物品质下降、病虫害增多等问题严重。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我国各地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逐渐普及,对农业生产所需肥料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基于上述问题,本项目利用工农业生产废物和城市

生活垃圾为原料,通过接种多个土壤活性菌种,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壤残留养分的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为目的,研制开发多菌种新型生物肥料。

生物肥料最近20多年里发展较快,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溶磷、解钾等生物肥料新产品不断问世。目前至少有70多个国家生产、应用和推广生物肥料,并制定了产品技术标准和质量监督体系。在我国,生物肥料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生物肥料中的菌株不稳定、抗逆性差,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尤其是生物肥料的基础研究力度不够,对于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缺乏系统的研究,严重制约生物肥料的开发工作。

我国有2000多个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3亿hm2,年需化肥约1.4亿t,而我国年产化肥不足1亿t ,尤其是优质化肥更是奇缺,主要依赖进口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这就给其它新型肥料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市场空间,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生物肥料已占到肥料总用量近50%。在我国,有机肥料能占到化肥使用量的10%,其市场容量将达到1400万t。目前我国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约有500多家,大致可分3种模式:一是精制有机肥料类,以提供有机质和少量养分为主,是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等的主要肥料,生产占31%;二是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类,既含有一定比例

的有机质,又含有较高的养分,生产企业占58%;三是生物有机肥料类,产品除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外,还含有改善肥料或土壤中养分释放能力的功能菌,生产企业只占11%,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生产多菌种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所需的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只要生产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即可掌握技术要领,而且投资少、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可行。

第三章生物肥料概述

一、生物肥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我国现有耕地20亿亩,年需化肥1.5亿吨,是世界最大的化肥进口国和氮肥生产国。尽管如此,化肥量仍然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关键问题在于化肥的利用率太低。据研究部门测算,目前全国各地平均氮肥利用率为30-35%,磷肥20-30%,钾肥30-50%。据估计,全国每年因盲目使用浪费化肥约100万吨,折合人民币5亿元。加之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单质化肥,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壤板结,地下水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有效合理使用化肥,减少环境污染,消除土壤板结,挖掘土壤潜在肥力,提高化肥利用率,已成为摆在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世界各国都在利用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来改善作物根际土壤的微生态区系,将土壤中含量丰富的难溶性磷钾元素释放出来,或将农作物难以利用的物质转化为可被利用的有效营养物质,缓解肥料供需矛盾和对

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局面。

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肥料产业将面临有机肥料在衰落了近30年(从70年代开始,中国的有机肥料应用是每况愈下)以后的全面复兴以及新型生物肥料的兴起。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们在摒弃笨重、粗糙、肮脏的传统有机肥料的同时,将乐意率先在各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上使用各种经过充分培熟、富含营养、做工精致、价格适当的商品化有机肥料以及富含各种高效有益菌种的活性生物肥料。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促进了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然而养殖业所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却给环境卫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长期堆制的畜禽粪便滋生大量的苍蝇蚊虫,带着各种病菌到处传播,给养殖业安全及从业人员健康均带来严重的威胁。而另一方面,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虽然农产品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带来诸如农产品品质下降、土壤板结、污染水源等问题,而这些都是由于土壤长期缺乏有机质和化肥过量使用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特别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应对国际竞争的需求,对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给有机肥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