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体设计】2012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时练 新人教版

【立体设计】2012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时练 新人教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后限时作业(八)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届·南京模拟)如图所示,U形管底部中央放置一半透膜(不允许溶质分子透过)。A液和B液原先体积相同,由于浓度不同,后来产生一个高度差Δh。请问Δh主要取决于()

A.A液和B液的溶质分子大小

B.A液和B液所在管的粗细

C.A液和B液的溶剂是否相同

D.A液和B液的浓度差大小

【解析】此图为渗透系统的组成,而其组成有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两个条件的作用从而出现Δh,因此答案为D。

【答案】D

2.(2011届·太原五中期中考试)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A.①无色,②绿色

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

D.①红色,②红色

【解析】墨水是胶体,不能透过原生质层,但可透过细胞壁,因此①是红色;②处是细胞质,因含丰富的叶绿体而呈现绿色。

【答案】B

3.(2011届·东莞质检)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缓慢,则表明此时细胞是死细胞

B.将植物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是活细胞

C.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此时根尖细胞仍为活细胞

D.将某种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

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细胞为死细胞

【解析】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一定是活细胞,B项正确;细胞质流动缓慢,则表明此时细胞的代谢缓慢,但依旧是活细胞,A项错误;洋葱根尖经解离后的细胞均为死细胞,C项错误;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照光部位,不能说明细菌细胞为死细胞,可能该细菌不是好氧性细菌,D项错误。

【答案】B

4.将一个鸡蛋的壳小心地剥去一小块,但其余部分完好,然后将其放到清水中,几小时后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下列图中的()

【解析】去掉外壳的鸡蛋膜就是一个良好的半透膜,放入清水中之后,半透膜内外具有很大的浓度差,水会大量进入,使鸡蛋剥去外壳处凸起。

【答案】B

5.(2011届·蚌埠调研)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

如图所示。

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A.不同植物对各种离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4+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

C.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解析】由图例分析可知,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同,水稻吸收的Si4+多,对Ca2+、Mg2+吸收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图中并不能看出植物体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答案】D

6.某学生将2.5%的尿素溶液滴在载玻片上的蚕豆表皮上,观察到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2小时后准备再次观察时却发现理想的状态找不到了,原因是()

A.错拿了对照样品

B.时间过长,细胞壁也收缩了

C.2小时前观察到的现象是假象

D.溶质颗粒被缓慢吸收,使水分再度进入细胞

【解析】植物细胞之所以能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一是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

差。对蔗糖等大分子的物质溶液而言,由于不能透过半透膜进入细胞内,所以在不加任何物质的条件下能一直维持浓度差。而对尿素等溶液就不同了,这些分子或离子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膜内,使膜内外浓度一样甚至使膜内浓度大于膜外浓度,使原本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又自动复原。

【答案】D

7.(2011届·潍坊质检)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测定细胞液渗透势的大概范围。将细胞液渗透势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如图所示),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a~d四种细胞状态,则细胞液浓度最精确的范围是下列哪两个细胞之间()

A.c、b

B.a、c

C.a、d

D.d、c

【解析】由题中可以看出a图液泡较原细胞的液泡大,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图液泡较原细胞的液泡小,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b图和c图液泡更小,且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更小于外界溶液。所以细胞液浓度位于a 和d两个细胞之间。

【答案】C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8.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

3

生质壁分离,其原因是可能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

②大量吸水

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如果是死细胞或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是观察时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了。

【答案】B

9.如图中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的液面高度为a,停止上升时的高度为b,若每次停止上升后都将玻璃管中高出烧杯液面的部分吸出,则ab液面间的高度差与吸出蔗糖溶液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是()

【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吸水。如题干图中渗透装置,半透膜两侧存在溶液浓度差,因此水由烧杯进入半透膜袋中,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半透膜袋中的溶液浓度下降。当玻璃管中液面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由于ab段液柱产生的压强与渗透压相等,此时水不再进入半透膜袋中,若吸去半透膜袋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液体后,没有液柱产生的压强了,由于存在渗透压,水又进入半透膜袋中,半透膜袋中溶液浓度进一步下降,导致渗透压降低,停止吸水时液柱产生的压强与渗透压相等。由于渗透压降低了,所以液柱的高度与第一次相比下降了,如此操作的次数越多,半透膜袋中的溶液浓度越低,渗透压降低,ab间的液面高度差越来越低。

【答案】B

10.(2011届·漳州质检)如图所示,溶液X中含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蓝色染料。实验开始时,两支漏斗中溶液液面的高度一样。10 min后观察的结果是:溶液X液面上升,溶液Y液面下降;溶液X中只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了红色和蓝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了绿色和和蓝色染料。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Z的浓度最高

B.溶液Y的浓度最低

C.溶液Y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

D.溶液Z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

【解析】溶液X液面上升,说明溶液X的浓度大于溶液Z;溶液Y液面下降,说明溶液Y的浓度小于溶液Z,因此三种溶液的浓度大小为:溶液X>溶液Z>溶液Y,所以B项正确,A项错误。根据溶液X中只含有绿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了绿色和蓝色的染料、溶液Y中含有了红色和蓝色的染料,说明溶液Z中的蓝色染料不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但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Y;溶液X中的绿色染料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Z,而溶液Y中的红色染料不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Z,故C、D项错误。

【答案】B

11.(2011届·济宁一中质检)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C.当溶液浓度甲>乙时,成熟植物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但仍有水分子由甲→乙

【解析】不成熟的植物细胞仍能发生渗透作用,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项错误。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渗透平衡时,仍有水分子移动,只是单位时间内,由甲→乙和由乙→甲的水分子数相等。

【答案】B

1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解析】洋葱表皮细胞在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在

0.5 g/mL蔗糖溶液中会因质壁分离失水过多而死亡。在1 mol/L的KNO

3溶液中,由于K+和NO-

3

能穿膜,故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由于K+和NO-

3

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增大,因此滴加清水后,体积稍增大,放入1 mol/L醋酸中会杀死细胞。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0分)下图所示为取自同一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三个细胞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请回答:

(1)图中A所处的生理状态是。

(2)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依次是。

(3)图中A、B、C三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细胞与B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大小是。

(4)图中各细胞抵抗失水的能力依次是。

(5)三个细胞中最有可能先死亡的是。

(6)假设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高浓度溶液中而发生质壁分离。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顺序是图中的→→。

(7)在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使盖玻片下的A细胞状态变成B细胞状态?

(8)图中标号①指的物质是。

【解析】由图可知A细胞刚刚发生质壁分离,B细胞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C细胞已完全发生了质壁分离。因为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且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差值越大,质壁分离越明显,所以C细胞所处外界溶液的浓度最大,其次是A,再次为B。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失去了水分,所以细胞液浓度增大,质壁分离越明显;失水越多,细胞液浓度越高,抗失水的能力越大,细胞越易死亡。

【答案】(1)刚刚发生质壁分离

(2)C>A>B

(3)A>B

(4) C>A>B

(5)C

(6)B A C

(7)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次,使细胞质壁分离复原(8)外界溶液

14.(2011届·江门调研)(14分)如图是有关物质扩散的图解:

(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图解是成立的。(要求:直接在上图的装置1和装置2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溶液或试剂的代号,以表明你的设计)

-KI溶液;⑤少量斐林可供选择的溶液及试剂:①淀粉溶液;②葡萄糖溶液;③蒸馏水;④I

2

试剂(斐林试剂能跨膜扩散,葡萄糖遇斐林试剂形成砖红色沉淀)。

(2)根据你的设计方案,预测一定时间后两个透析袋内的颜色变化:

装置1:;

装置2:。

(3)若想明显观察到水分子扩散的结果,装置应如何改进?

【解析】本题以图解的形式给出了三种物质扩散的情况: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碘和葡萄糖可以透过半透膜,水分子能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向溶液浓度高的一侧扩散,这是实验要证明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要利用装置和试剂的显色变化,作出预测,解答第(1)题只需在装置1和装置2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溶液或试剂的代号即可。

【答案】方法一:(1)如下图

(2)袋内溶液变蓝袋内溶液变为砖红

方法二:(1)如下图

(2)袋内溶液呈碘液的颜色(不变色)袋内溶液变为砖红

(3)将透析袋套在有标记(刻度)的漏斗口上或将有标记的玻璃管插入透析袋内

15.(16分)某校生物实验小组要对“动物细胞是否也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进行实验探究,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假设是,作出该假设的依据。

(2)把下面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①实验仪器、试剂:、带刻度的载玻片、取材工具、食盐、蒸馏水。

②实验材料:为了便于取材和观察,最好选用人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③实验步骤:

a.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食盐溶液(注意:浓度梯度要以0.9%盐水为中间值);

b.取7支试管,分别;

c.在试管中加入相应的试剂和材料;

d.一段时间后,。

如果你的假设成立,则实验预期结果是

(3)设计一个用于实验记录的表格,注明实验记录的相关项目。

【答案】(1)动物细胞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动物细胞具有渗透作用的条件(或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当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2)①显微镜②口腔上皮(或红细胞)

③b.编号为1到7号 d.制片、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预期结果:

在小于0.9%(或较低浓度)盐水中,细胞直径变大甚至破裂;

在等于0.9%(或适宜浓度)盐水中,细胞直径不变;

在大于0.9%(或较高浓度)盐水中,细胞直径变小甚至皱缩

(3)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酸是生物体内具有遗传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

B.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能够控制生物性状

C.含有核酸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D.可用甲基绿对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观察DNA的分布

【解析】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在DNA和RNA同时存在的情况下,DNA为遗传物质,通过转录、翻译控制生物的性状,而RNA不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 B

2.(2011·海南期中)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核中能发生E~G的过程②细胞质中能发生G~B的过程③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及空间结构不同④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因为B的排列顺序不同⑤E是人类的遗传物质

A.①②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b、e、B、E分别是氨基酸、脱氧核苷酸、蛋白质、DNA,④应该改成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的根本原因是e的排列次序不同。

【答案】 B

3.200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发现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2009年首先爆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从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结构上,DNA多为双螺旋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

D.鉴定DNA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RNA用甲基绿染色剂

【解析】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组成DNA

与RNA的碱基有3种相同。鉴定DNA用甲基绿染色剂,鉴定RNA用吡罗红染色剂。

【答案】 C

4.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 )

①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③改变细胞膜的化学组成④将DNA 与蛋白质分离⑤将RNA与蛋白质分离⑥利于RNA与染色剂结合⑦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⑧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A.①④⑥ B.②④⑧

C.③⑤⑦ D.②⑤⑥

【解析】盐酸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答案】 B

5.(2011·广州模拟)某生物体内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是储能物质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可发生于肝脏内

【解析】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由此可确定该生物为动物。淀粉→麦芽糖→葡萄糖是消化过程,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是糖原的合成过程,可发生于肝脏、肌肉等处。动物、植物、真菌等生物都可利用葡萄糖。

【答案】 C

6.(2011·南京模拟)下列关于化合物的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以用右图来形象地表示动、植物细胞内糖类之间的关系

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C.棉和麻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纤维素

D.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中都有葡萄糖,脂质具有调节生理代谢的功能

【解析】肽链的盘曲和折叠构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功能肯定发生改变;棉和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蔗糖水解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乳糖水解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脂质中的固醇类激素能调节生理代谢。

【答案】 B

7.(原创题)赵忠祥老师在《动物世界》中曾讲到,生活在

极地地区的棕熊具有冬眠的习性。每年进入秋季后,它的食量就

会迅速增加,体重也随之迅速增加。等到冬季来临时,它的体重

能增至原来的两倍多。在漫长的冬眠过程中,棕熊一直是不吃不

喝。几个月醒来,它会变得十分“清秀”。冬眠前,棕熊体重增加

时,

增多的成分主要是( )

A .水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糖原 【解析】 在漫长的冬眠过程中,棕熊既需要大量的能量,又需要一定量的水分,而脂肪因其含有较多的氢元素,通过有氧呼吸既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又能生成较多的水,由此可知C 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8.分析下表某种大肠杆菌细胞的分子组成,能够做出的推论是

( )

B .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C .1种DNA

转录出1种RNA

D .1种DNA 分子可控制多种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由表可知,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种DNA 分子可转录出多种RNA ,进而控制合成多种蛋白质。

【答案】 D

9.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

( ) A .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 .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

C .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

D.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

【解析】表中数据只是反映了体内或体外氧化放能情况及耗氧量,无法说明哪种物质是主要能源物质,而B、C、D三项的解释与表中信息相对应,属可作出的判断。

【答案】 A

二、简答题

10.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________,I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

(2)图中Z是____________,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使Ⅲ呈现________色。

(3)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填写出由P形成Ⅳ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

(4)Ⅱ和Ⅳ两者都有多样性,两者多样性的关系是前者______________后者。

(5)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减少的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小麦种子中贮存的多糖是淀粉,其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携带遗传信息的是核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其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其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答案】 (1)葡萄糖淀粉(2)核糖核苷酸红

(3) 氨基酸→二肽→多肽→蛋白质(4)决定(5)水

11.(2011·日照期末)下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三种化合物分别是: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X在血液中的浓度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饭后半小时,它的浓度升高,此

时人体分泌较多的激素是________,与此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3)如果X 被小肠细胞吸收,用“●”表示X 分子,用“→”表示其进出的方向和途径,请在上图(右)中表示出这种跨膜运输方式。

【解析】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且血糖含量水平是人体健康指标之一。X 是葡萄糖,与血糖含量水平调节有关的降糖激素为胰岛素,升糖激素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小肠吸收葡萄糖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

【答案】 (1)葡萄糖 蛋白质 磷脂 (2)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3)如图

12.(原创题)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问题:

Ⅰ.如图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组成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元素a ―→??????

????b c d ―→e―→f

(1)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________。

(2)e 的名称是________,e 和f 的关系是________。1分子的e 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e 共有________种。

(3)a 包括________等元素。f 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用图示表示1分子e 的组成成分的连接方式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菠菜的干叶病是干叶病毒导致的,但不清楚干叶病毒的核酸种类,试设计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略)。

(1)实验材料:苯酚的水溶液(可以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分离)、健康生长的菠菜植株、干叶病毒样本、DNA 水解酶、其他必需器材。

(2)实验步骤:

①选取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植株,编号为a 、b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再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株菠菜的生长情况。

(3)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本题利用简单图示表示组成核酸的物质及元素,了解有关核酸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组成物质间的关系,便可回答。

Ⅱ.要探究干叶病毒的核酸种类,必须把组成病毒的两种物质分离,单独地去观察核酸的作用;注意对照实验的设计,依据提供的实验材料不难设计出步骤。

【答案】Ⅰ.(1)f DNA (2)脱氧核苷酸e是f的基本组成单位1分子磷酸1分子

脱氧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 4 (3)C、H、O、N、P b、c、d (4)

Ⅱ.(2)②用苯酚的水溶液处理干叶病毒,并设法将其蛋白质和核酸分离,以获得其核酸③在适当条件下,用DNA水解酶处理干叶病毒样本的核酸④一段时间后,用处理过的核酸稀释液喷洒植株a,用未处理的核酸稀释液喷洒植株b (3)①若植株a、b都出现干叶,则病毒的核酸是RNA ②若仅植株b出现干叶,则病毒的核酸是DNA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试题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习题精选 1.观察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2.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蒸馏水后都能复原 3.假定将甲、乙两株植物的表皮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个细胞的变化是() A.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乙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甲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个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4.(2010·广州质检)为探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甲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A. C.≥0.2 mol/L D.≥0.3 mol/L 5.污水净化中应用的超滤膜技术指的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将溶液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生物膜 B.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半透膜 C.超滤膜技术可以滤去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题型一、物质运输方式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或填空题 二、典型例题 1.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 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 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 运输 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 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吸收 答案 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是:细胞内离子浓度超过细胞外离子浓度,因此对两者的吸收都是主动运输的方式,A项不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浓度高于乙曲线,说明甲离子的吸收速度快,主要原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相对较多,B项正确;可从图中直接得出:细胞内浓度无论大于或小于细胞外浓度,细胞均能吸收离子,C项不正确;D项中曲线m~n段和a~b段两种离子应该是处于平衡的状态,是由于载体蛋白数量有限引起的,而不是抑制了细胞的吸收,D项不正确。 2.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__方式,B表示________方式,C表示________方式,D表示________方式。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__。 (3)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_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的。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的,该种运输方式也体现出细胞膜 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长春一中孙露 一、教学理念和策略: 本节课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最后通过概念图进行课堂小结。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教师解释→总结概念→举例说明。 1.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学课本P70-71内容,回答课件上展示的三个问题; 2.通过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对比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异同点,学生寻找问题,教师进行解释,总结跨膜运输的类型、特点,举例说明主动运输的意义; 3.由生物膜和人工膜功能的比较,培养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的认识; 4.启发学生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对本节内容进行课堂小结以及练习,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高中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结合教师的正确引导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物质跨膜运输的特例;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类型、概念; 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方法与过程: 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运用画概念图进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大胆回答问题,也可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等。 四、课型:新课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图表数据的解读 2.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 重点,难点化解(探求新知,质疑导学,课堂反馈): 七、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内容。前面通过第一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我们又了解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基于以上两个特点,那么物质又是以什么方式跨膜运输的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现象(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这个实验说明物质色素分子从相对含量多的一侧移动向相对含量少的一侧,这就是扩散作用。而物质在进出细胞时,也是由相对含量多的一侧移向相对含量少的一侧,也就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方式就叫做被动运输。例如我们前面学过的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当然还有一些物质在进出细胞时是由相对含量少的一侧移向相对含量多的一侧,逆着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这叫做主动运输。此外也还有其它的运输方式。下面我们先来一同学习一下被动运输。 【探究被动运输】(学生阅读教材70页内容,并完成学案) 【思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为什么? 【小结】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所共有的特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拓展】(1)对于自由扩散的:物质运输速度主要取决于膜内外的浓度差,也与物质分子大小和脂溶性有关。 (2)对于协助扩散:除了膜两侧的浓度差外,还与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目有关。 【探究主动运输】(学生阅读教材71页内容,并完成学案)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学案生物膜系统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课前预习案 考点一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二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 2.结构上的联系: 3.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为例) 考点三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离子、小分子的跨膜运输比较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一般为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 2、CO 2、H 2O 、甘油、乙醇、苯等出入细胞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表示曲线(一定浓度范围内) O 2分压对该运输方式的影响 A 点:无氧呼吸为物质运输提供能量 2.大分子的运输 运输方向 图解 实例 备注 胞吞 细胞外→细胞内 白细胞吞噬细菌等 ①结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需消耗能量,不需载体蛋白协助 胞吐 细胞内→细胞外 分泌蛋白、神经递质的分泌、释放等(蛋白质类激素、消化酶等) 【预习检测】 1. 关于细胞膜发现历程中的种种结论,被后人证实为正确的是( ) A. 欧文顿:细胞膜是由脂质构成 B. 罗伯特森:“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C. 桑格和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 D. 细胞膜是静态结构膜 2. 下列关于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特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B. 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有无,决定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种类 C. 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多少,影响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多少 D. 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 3.人体细胞内质网中的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后,存在着不同的去向,其转运过程如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示生物膜的变化过程最能体现细胞膜具有 特征。 (2)图示蛋白质转运过程中高尔基体膜面积变化是 。

高考生物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019年高考生物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浓度载体能量举例意义 被动运输简单 扩散高→低××O2、CO2、水、乙醇、甘油、脂肪酸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易化 扩散高→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 运输低→高√√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外排作用向外分泌物质。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物质跨膜运输复习专题

物质跨膜运输专题 1、渗透作用模型 2、渗透作用的发生: (1)当S 1浓度>S 2浓度时,单位时间内由S 2→S 1的水分子数 多于S 1→S 2的水分子数,水分子是可以双向运动的,外观上表现为S 1液面上升; (2)当S 1浓度

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 4.5、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 3溶液和蔗糖溶液) 相同成熟植物细胞+不同种类溶液――→镜检 ?????只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溶质不能通过原生质层的 溶液(如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溶质能通过原生质层的溶液 (如KNO3溶液) 5、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与联系 6、渗透作用变形记 变形1、若将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改为全透膜,如图所示: 分析:蒸馏水和蔗糖分子可以自由穿过全透膜,最终全透膜内外为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内外液 面相平。 变形2、半透膜两侧为等质量浓度的某种溶液。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019年3月20日 (考试总分:12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共计 20 分) 1、(4分)回答下列有关水和电解质平衡的问题。下图是钠离子在肾小管的重吸收示意图,其中,钠离子进入管壁细胞的过程与葡萄糖的转运同向同步进行。已知钠离子在滤液中的浓度和血浆中的浓度基本相等,约为153 mEq/L,而在肾小管细胞内液中仅有10 mEq/L。 (1)图中,肾小管管腔中的滤液直接来源于____。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液 D.尿液 (2)图中,钠离子从管腔进入管壁细胞、从管壁细胞进入细胞间隙的方式依次是_____。 (3)下列准确表示钠离子在肾小管重吸收过程的是___。 A.管腔中的钠离子→管壁细胞中的钠离子 B.管壁中的钠离子→细胞间隙中的钠离子 C.管腔中的钠离子→管壁细胞中的钠离子→细胞间隙中的钠离子 D.管腔中的钠离子→管壁细胞中的钠离子→细胞间隙中的钠离子→血管中的钠离子 (4)随着钠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进入细胞间隙的量增多,使得细胞间隙的液体渗透压_____;此时促进水分从_____(单选)。 A.管壁细胞→细胞间隙 B.细胞间隙→管壁细胞 C.管壁细胞→管腔 D.血管→细胞间隙 (5)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Na+比正常人高,据图分析原因。_______。 2、(4分)图是细胞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物质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物质利用载体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________]和[________]. (3)物质出入细胞需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图[ ]________. (4)物质从细胞膜低浓度一侧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是图[ ]________. (5)葡萄糖、C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6)人体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够将侵入人体内的病菌吞噬.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 (7)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利用细胞膜的________特点,将金属离子和水分开. 3、(4分)如图表示生物膜结构,图中A~G表示某物质,a~e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好选取____________做材料制备细胞膜。若提取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将其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S,则细胞表面积接近______。 (2)将人的红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0.6%的盐水中细胞吸水膨胀,G的厚度变小,这说明G有_______特点。 (3)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密切关系的是_______。 (4)能代表氧气转运方式的有______(填字母)。若图示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图中____物质表示I-。 (5)K+、O2、葡萄糖中哪一种物质是通过方式d进入红细胞的?________,d方式称为___________。 (6)若这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小的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讲课讲稿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 教案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理念 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4章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方式,是理解结构和功能相统一原理的很好内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学生对探究有热情,但是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类型、特点及过程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2、运用表格进行对比、小结 3、运用画概念图进行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 大胆回答问题,也可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等。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解决方法: 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解决方法: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具准备 相关多媒体动画课件,如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动画课件。 九、教学程序 (一)复习相关知识 回顾细胞膜结构:展示细胞膜结构图,提问细胞膜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功能特点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述:我们知道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每时每刻都在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那么是否所有的物质都能自由通过细胞膜呢?哪些可以出入?这些物质又是以何种方式出入的呢? 课件展示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学生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1、什么样的物质能够通过脂双层? 2、什么样的物质不能通过? 3、图中葡萄糖是不能通过脂双层的,但细胞却需要不断补充葡萄糖以提供能量,这该如何解释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运输 第6讲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学案

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最新考纲]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2.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5年6考) 1.细胞器的分离方法 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利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离心速度下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连线) 3.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

1.下图为真、原核细胞及动、植物细胞的判断概念图,你能否写出①~④内容? 提示①核膜②原核细胞③细胞壁④中心体 2.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内的哪些结构? 提示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线粒体(需染色)、染色体(需染色)。若显示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则为电子显微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图。 3.游离的核糖体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种类有何不同? 提示游离的核糖体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前者合成的一般是胞内蛋白,后者合成的一般是分泌蛋白。 4.请写出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密切相关的结构有哪些? 提示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囊泡、细胞膜。 下列为细胞结构图,据图回答问题: (1)上图①~⑧,哪些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③高尔基体、④内质网、⑤液泡、⑥溶酶体。 (2)上图①~⑧中,哪些细胞器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⑦核糖体。 (3)上图中哪些场所可产生ATP? ①线粒体、②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2017·海南卷,2A)(√) (2)发生质壁分离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2017·海南卷,9A)(√) (3)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2013·全国卷Ⅱ,1D)(×) (4)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2013·全国卷Ⅰ,1D)(√) (5)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2012·全国卷,2D)(×)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必修1教材P45~46细胞器及其功能。准确掌握并识别8种细胞器的结构及相关分布、功能是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 细胞器结构及其功能 (2016·全国卷Ⅰ,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解析核糖体无膜结构,A错误;酵母菌细胞核内存在遗传物质DNA,且存在DNA转录过程,即存在转录产物RNA,B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线粒体,C错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进行CO2的固定,光反应过程产生ATP和[H],D错误。 答案 B (1)特殊细胞中细胞器的特别之处:细胞器在不同种类细胞中的分布,最能体现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举例如下: 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②蛔虫的体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③具有分裂能力或代谢旺盛的细胞(包括癌细胞)——核糖体、线粒体的数量较多; ④分泌腺细胞——高尔基体的数量较多; ⑤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细胞结构与功能中的“一定”、“不一定”与“一定不” 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有叶绿体,但高等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真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 运输及其实例(真题) 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真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7讲 1.(2018·上海高考)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 ) A.细胞内的氧浓度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 C.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 解析:选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故其运输速度的饱和值取决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2.(2018·上海高考)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下列条件中属于发生该现象必要条件的是( ) A.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B.细胞膜外侧有识别水分子的受体 C.液泡中有紫色的水溶性色素D.水分子不能穿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 解析:选A 质壁分离依据的原理是渗透作用,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3.(2018·浙江高考)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 ) 细胞内浓度(mmol·L- 1) 细胞外浓度(mmol·L- 1) K+140.0 3.0 Na+18.0 145.0 A.K+ 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解析:选D 由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K+经离子通道以易化扩散的方式排出细胞;细胞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以主动转运的方式排出细胞。 4.(2018·福建高考)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NaCl 茉莉酸 ①+-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②++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优秀教案 1.知识方面 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观察。 2.能力方面 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 的扩散。 2.类型 自由扩散 ①特点:物质通过简单进出细胞。 ②实例:水、、、、乙醇、苯等。 协助扩散 ①特点: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 的扩散。 ②实例:葡萄糖进入。 1.运输方向:由一侧运输到一侧。 2.所需条件

需要细胞膜上相应的协助。 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 3.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排出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___浓度 →___浓度 ___浓度→___浓度 ___浓度→ ___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氧气、CO2、水、 甘油、乙醇等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离子通过细胞膜等 补充:大分子的跨膜运输 1.: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如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啐片及衰老的红细胞等。 2.: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如分泌蛋白的分泌等。 3.实现胞吞和胞吐依赖于细胞膜具有,这一生命活动过程所需的ATP主要通过细胞内线粒体进行的有氧呼吸提

供。 1.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 2.水稻吸收Si4+多,番茄吸收Ca2+多,原因是 A.土壤中Si4+和Ca2+的多少 B.细胞液中Si4+和Ca2+的多少 C.细胞提供的能量多少 D.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 3.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A.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 B.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C.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4.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氧气 B.脂肪酸、水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4章第1节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的相对含量进行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中,“水分的跨膜运输”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这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真正全面接触探究实验,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另外,学生在初中曾经接触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但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都还缺乏训练。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扩散的概念和渗透的概念。 (2)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3)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及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区别。 (4)学会探究性实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5)掌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提高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随堂复习题(附答案)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随堂复习题 (附答案)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小编准备了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随堂复习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 1.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 B.都需要供给ATP C.都需要载体协助 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其中,红细胞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也消耗细胞内代谢释放的能量(ATP);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只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 2.(2019邯郸高一期末考试)要是细胞膜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则处理该细胞的物质最有可能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答案:B 3.(2019济宁高一检测)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 C.细胞中ATP(直接能源物质)的数量 D.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数量 答案:A 解析:甘油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吸收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与能量和载体无关。 4.(2019泉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 C.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 D.该物质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 答案:B 解析:曲线反映了该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可能是主动运输,也可能是协助扩散,因此该物质不可能是水或甘油。 5.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支架特征的是()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 B.磷脂分子排布成双分子层 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脂质分子层中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完整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 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I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内容属于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学习内容主要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及胞吐的主要特征和各自的区别。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所以本节的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知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知识基础: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组成、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但还未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进行学习。本节内容就是系统的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对其中涉及的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所以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难理解,因此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2、认知能力:高中生已达到一定分析处理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 (2)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3)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4)正确解读坐标图与表格。 2、技能目标: (1)逐渐形成打破定势思维,实际问题实际解决的能力。 (2)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 (3)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 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五、教学难点: 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及区别;通过已知跨膜运输的特征推出跨膜运输的方式。 六、教学媒体: 教科书、板书、PPT课件(包含flash动画)等。 七、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引导法。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流程图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练习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0·)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图示为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植物细胞。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故若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将保持不变。若该细胞处于40%的蔗糖溶液中,与图示相比,A不变,但B因失水更多而变小,所以B/A值将变小,可见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图中A表示的是细胞长度,但B表示的并不是液泡的长度,而是失水后的原生质体的长度。 2.(2011·中学期末考试)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常用紫色洋葱做材料,这是因为() A.紫色洋葱容易发生质壁分离 B.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

C.液泡较大便于观察 D.细胞膜呈紫色便于观察 答案:B 3.(2010·滨州高一检测)“人造细胞”是用羊皮纸或火棉胶等半透性膜材料做成的一个密闭的囊,囊里面装了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假设有三个这样的“人造细胞”,分别用A、B、C表示,它们的蔗糖溶液浓度分别是10%、20%和30%,其中A、B细胞的外面套一金属网笼,C细胞的外面没有套金属网笼,如下图。把三个“人造细胞”同时放在蔗糖溶液浓度为15%的玻璃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三个“细胞”的变化分别是() A.A变大、B稍微变小、C不变 B.A变小、B稍微变大、C不变 C.A变小、B稍微变大、C变大 D.A变大、B稍微变小、C变大 答案:C 解析:在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总是从低浓度→高浓度,因此在该装置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应为A→玻璃槽,玻璃槽→B,玻璃槽→C,因此,A变小,B、C变大;但是,由于B浓度小于C浓度,且B的外面有金属网笼,因此B的体积稍微变大。 4.下列哪种细胞被放入高渗溶液中将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章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膜是细胞和各种细胞器表面所包裹的一层极薄的膜系结构,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半透性屏障。包括细胞质膜(细胞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复合体膜、溶酶体膜及核膜等。在电镜下,各种生物膜结构非常相似。生物膜除起物理屏障外,其主要功能有:物质转运功能;信息分子识别和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等。 第一节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包括脂类、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水及金属离子。 (一)脂类 包括磷脂(主)、胆固醇和糖脂。不同生物膜脂类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各种脂类物质分子结构不同,但有一共同的结构特点即其分子有两部分组成,即亲水的极性基团(头)和疏水的非极性基团(尾),膜脂的这种特性使其在膜中排列具有方向性,对形成膜的特殊结构有重要作用。 (二)蛋白质 细胞内20-25%的蛋白质与膜结构相联系,根据它们在膜上的定位可分为膜周边蛋白质和膜内在蛋白质(图): (1)外周蛋白质:分布在膜外表面,不深入膜内部。它们通过静电力或范德华力与膜脂连接。这种结合力弱,容易被分离出来,只要改变介质的PH、离子强度或鏊合计便可将其分离出来。约占膜蛋白的20-30%。

(2)内在蛋白:分布在膜内,有的插入膜中,有的埋在膜内,有的贯穿整个膜,有的一端两端暴露于膜外侧,或两端暴露,称跨膜蛋白。内在蛋白通过疏水键与膜脂比较牢固结合,分离较困难,只有用较剧烈的条件如:去垢剂、有机溶剂、超声波等才能抽提出来,因为它们具有水不溶性,除去萃取剂后又可重新聚合成不溶性物质。占70-80%。 (三)糖 生物膜中的糖以寡糖的形式存在,通过共价键与蛋白形成糖蛋白,少量还可与脂类形成糖脂。糖蛋白中的糖往往是膜抗原的重要部分,如决定血型A、B、O抗原之间的差别,只在于寡糖链末端的糖基不同。糖基在细胞互相识别和接受外界信息方面起重要作用,有人把糖蛋白中的糖基部分比喻为细胞表面的天线。 二、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一)生物膜的结构模型是脂质双层流动镶嵌模型 1972年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受到广泛的支持。这种生物膜结构模型的主要特征是 1、流动性:流动性是生物膜的主要特征。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流动性对生物膜表现正常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能量转换、物质运转、信息传递、细胞分裂、细胞融合、胞吞、胞吐以及激素的作用等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生物膜的流动性表现在膜脂分子的不断运动。膜脂间运动可分为侧向运动和翻转运动。如图:

高中生物 生物膜结构与物质运输方式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生物膜结构与物质运输方式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真核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B.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完成图中①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D.完成图中②、③、⑤的结构均具有单层膜结构 解析:①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②是线粒体膜,属于双层膜。 答案:D 2.(2010·盐城质检)下列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无关的是 ( ) A.浆细胞分泌抗体 B.核糖体上合成的解旋酶进入细胞核 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D.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核糖体没有膜结构,其上合成的解旋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无关。 答案:B 3.如图所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 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B.细胞的癌变是因①的改变而导致的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图中b过程属于被动运输,a过程经过的结构是载体蛋白 解析:通过糖被识别出细胞内外,肝细胞可以产生尿素,并排到细胞外;糖蛋白的

减少是癌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答案:B 4.下列生命活动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氨基酸脱水缩合 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D.受精作用的完成 解析: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核糖体无膜结构,所以B项与生物膜无直接关系。 答案:B 5.(2010·南京质检)下图为某些物质的跨膜运输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图均表示主动运输 B.图甲、乙和丁中均表示自由扩散 C.图甲和图丙表示主动运输,图甲和图丁表示被动运输 D.图丙一定表示主动运输,而图甲、乙和丁可表示被动运输 解析:图丙中的物质运输方向为由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是主动运输。图丁表示物质通过载体蛋白质的协助从高浓度一侧转运到低浓度一侧,因此表示的是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D 6.实验室中鉴别细胞死活,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细胞会被 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死活。该实验所利用的细胞膜特性或功能是 ( ) A.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C.流动性 D.选择透过性 解析:用台盼蓝染色,台盼蓝为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活细胞不吸收,死细胞膜失去了活性,丧失选择透过性功能,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才会被染成蓝色,所以该实验所利用的是细胞膜选择透过性。 答案:D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复习课程

教案 授课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授课班级:高一(1)班 教师:陈方方授课日期:年月日(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 (2)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踊跃发言,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心 (2)养成善于动脑和严密分析的习惯,在发现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2、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的特点、过程及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40min)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3min) 师:同学们,上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那它们分别是什么呢? 生: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师:细胞膜具有这些特点,主要是由于与其组成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有关系,细胞膜主要由什么组成呢? 生: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师: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而且其功能在前面我们也学习了有主要有三点,那是哪三点呢? 生:(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师:没错!细胞膜主要有这三点功能,那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知道了细胞膜具有这些功能,我们还不知道细胞膜到底是怎样执行这些功能的?我们本节课就来详细介绍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好!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第70页,我们来学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面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问题探讨。 (2)新课引入(5min) 师:我们首先看看这层膜与我们的生物膜即细胞膜有什么不同呢? 生:中间没有蛋白质,只有两层的脂质 师:讲述问题探讨 1.从图上可以看出,气体分子(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水、脂溶性分子(甘油、乙醇、苯)等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一轮复习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一轮复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堂案) 课程标准: 1、通过归纳记忆常见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和判断方法,建立起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生命观念) 2、通过分析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培养利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 3、通过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实验,掌握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科学探究)【导】复习: 1、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分别是什么? 2、细胞膜上成分有哪些?蛋白质、磷脂、糖链如何分布细胞膜上? 3、物质出入细胞方式比较表 一、基础自测 (1)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2018·全国卷Ⅱ,2B)() (2)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2018·海南卷,6A)() (3)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2014·全国卷Ⅰ, 1C)() (4)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不同矿质离子的速率都相同(2013·全国卷Ⅰ,3A)() (5)植物主动运输矿质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2013·全国卷Ⅰ,3C)( ) (6)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神经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 (7)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 (8)液泡中积累了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 (9)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10)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 ) 请将你的疑惑写在下面:

二、课堂探究 探究点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特点 例1(2014年安徽)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方法总结: 变式训练1、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 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不需耗能的主动运输 B.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 TP的主动运输 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 D.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 变式训练2(2016年,全国卷Ⅰ)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