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弘扬民族文化的一点建议

对弘扬民族文化的一点建议

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点建议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编辑出版

任课教师:韩*

摘要: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灿烂瑰宝,是每一位炎黄子孙永铭于心的骄傲。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许多文化资源遭到破坏,甚至有些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关键词: 民族文化弘扬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一、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国度,在各民族中间更是有着不计其数的文化形式在世代流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处于发展进步之中,闪烁着光和热,发挥着它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各民族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所以需要每个民族在加速现代化进程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保护好自己传统的优秀文化。

然而保持传统不是简单的封存,而是以多姿多彩的各种文化形态进行传承。保持传统也不是兼收并蓄,而是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精粹,亦即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比如蒙古族的歌舞和服饰,它们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还是民族标识和精神象征,保护好这些,民族特色就恒久永远。

近几年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及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民族传统文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开发规划不力。在有些地区,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没有长远规划,多为民间自发开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种自发开发模式只追求文化开发的短期经济效益,忽略了传统文化遗产的稀有性和不可再生性特征。

二是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挖掘也不够,品牌意识淡薄。传统文化资源虽然在旅游活动中不断得到开发,但是这种开发多数还处于低层次和表面化上,传统节日、民族饮食、民居、服饰、民俗等方面内涵的挖掘还十分欠缺。还要注重特色开发和重点打造,形成品牌。

另外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能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发展,推动民族文化向好的方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文化的同化。因此,在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地区文化的完整性,在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找好平衡点。并且应努力加强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有许多唯一性和独特性,因此在开发前要有科学有序的规划方案,突出其精华,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给世人以耳目一新、难以忘怀之感;在开发前期阶段,政府要承担主导作用,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评价和统一规划安排,制定科学可行的规划方案,有一个统一的部署,既突出各地的特色,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每个开发项目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形成区域优势;开发要侧重于特色和民族区域优势,在保留优秀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使其融入现代文明,推陈出新。

三、如何弘扬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要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和创新的力度,发掘文化优势。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在21世纪新的生长点,是我们提升软实力开发不尽的宝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并最终对世界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要树立民族文化创新意识,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强中国在思想理论、科学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原创动力,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模式。

弘扬民族文化,要加强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支持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才能树立起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振兴中华文明历史责任的认同与使命意识。要通过学校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使广大青少年理解和承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让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在一代代人身上发扬光大。

弘扬民族文化,要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和文化外交,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当代,文化产品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主要载体,因此,有必要系统地、高标准地制定对外文化产品输出计划,逐步通过翻译、出版、演出、展览等国际文化运作规则,拓展国际文化市场,推进优秀民族文化产品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扩大中华文明的传播影响力。

弘扬民族文化,要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特别要组织好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节庆活动,少数民族的泼水节、火把节、蒙古族的那达慕等。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宣传民族传统节日的导向作用,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四、以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为例

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祥之地,也是悠久古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北方的一个源头,历史上先后有10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特色鲜明的以草原文化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共同构筑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最富集的原生态文化省区之一,有相当丰富的原生态文化门类。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对如何发展蒙族文化的一点建议:

(1)融入到当今飞速发展的人类进步时代,不断接受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以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友善相处,提高本民族综合素质为核心,与其他民族同进步同发展,一同享受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

(2)与此同时坚决保持本民族特色(语言文字、风俗习惯),要在日常生活中善于介绍、推广蒙族和蒙族的特色,把蒙古元素努力塑造成时尚元素,影响身边的人。蒙餐、蒙古服饰、蒙古音乐、草原文化(长调、呼麦、乌力格尔、搏克、四胡、安代舞),等等。

(3)保持并传承蒙古族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生态、保护再生、注重和谐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将自强不息、吃苦耐劳、豪迈刚健、兼收并蓄、崇尚英

雄等优秀的民族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与时俱进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陈岩《中国民族问题概论》吴仕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