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1政治生活第七课中心发言提纲1

7.1政治生活第七课中心发言提纲1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备课组活动中心发言提纲

2014年春第11周;高2013级政治备课组;中心发言人:何琴学科:思想政治模块:政治生活章节: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二框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一、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

本框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

1.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

2. 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

二、发展要求

通过分析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认识和评价问题。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

三、与四川高考考试说明的对比

2013年四川高考考试说明对本框题列出了两个考点: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建议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及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两部分内容,由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以及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教学用时:1课时

(三)教学资源的选择

教材、教师用书、课件、教辅资料、近三年高考题等

(四)教学重点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五)教学难点: 1.民族平等原则的内容 2.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

(六)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对本框知识将采用归纳法,比较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七)实施手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框知识将分别采用材料分析法、读图发现法、归纳总结法,着重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分层教学

高一学生对政治生活不甚了解,比较陌生,而且我们学校高一年级24个班级,分为一、二、三段三个层次的班级,对不同层次的班级要求不一样,进行分层教学,对实验班要少讲多练,对三段平行班要注重教材的基础知识,练习要降低难度,注重基础。

(九)三维目标的实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和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

(3)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认识和评价问题。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2)让学生明白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要落实以上三维目标安排以下教学: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播放《爱我中华》视频资料,教师设问:歌中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国情?各民族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引导出民族原则并且书写本课课题: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二】讲授新课: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PPT显示图片: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德国的民族迫害与屠杀

教师设问:上述史实告诉我们处理民族关系时首先应该坚持什么原则?

1.民族平等(板书)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呢?

学生阅读教材72页后归纳: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各民族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无论哪个民族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贡献。我国宪法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教师继续问: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是怎么做的?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的民族平等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教材72-73页资料

材料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1世纪的四大标志性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材料三:(教材73页材料)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

第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第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第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平等的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和习惯的自由。

(本环节设计意图:从民族歧视甚至民族屠杀入手使学生产生触目惊心的感受:一定要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然后再分析我国坚持的民族平等原则及其表现,从知识及情感的发展脉络上都更为通顺些。)

2.民族团结(板书)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教师用P PT显示:苏联解体的原因(PPT显示)

前苏联在斯大林执政后期开始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否认民族差别和特点,人为地实施民族同化,不仅加剧了大俄罗斯主义的膨胀,而且促使了地方民族主义的高涨,由此引发了民族分离主义的迅速泛滥,仅从1987到1988近两年中,就发生了大约300次民族骚动,所以,当维护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苏共被削弱和瓦解时,民族分离主义就成为加速苏联解体的一个关键因素。历史的他国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教师设问: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要吸取前苏联的什么教训?为什么?

学生应该可以回答出民族团结的原则及其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教师再问:我们国内有这样的困扰吗?你如何看待此事?

在学生稍作议论后教师播放拉萨一些藏独分子的打砸抢烧暴行。

教师继续设问:那么我们国家当前的民族关系还是团结的吗?

我们当前的民族关系还是团结的。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补充江苏与西藏的对口支援情况,让学生体会苏藏人民之间的团结互助关系。

本环节设计意图:从他国的教训说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震撼力。播放拉萨的藏独分子的暴行能更好激发学生对当前国情的关切,强化坚持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价值取向。介绍我们江苏、

苏州、太仓三级政府与西藏的关系,使学生对民族团结有了更生动的认识,也为下面的“维护祖国

统一与民族团结问题上我们学生应该做什么又能够做什么?”打下伏笔。

3.各民族共同繁荣

让学生阅读教材73页。

结论: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教师补充:当然这也和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等分不开的,这就是下面两个框题的内容。

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要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三项基本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

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我们要珍惜巩固发展平等、

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三】课堂小结:

通过板书的脉络和框架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所学知识,小结指点难点和重点,便于学生着重记忆。

【四】随堂练习:

小结之后,根据高考考点,从近三年的高考真题中节选出4道题目,分别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相对应,让学生当场做题,提问并解答,巩固新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见《点金训练》第七课第一框和导学案的的第四部分训练提升案。

五、考法、考例

(一)考法

在本课时两个考点中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近三年高考高频的知识点,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民族关系。结合民族团结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央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措施,符合全国各民族人民

的根本利益。

(二)考例

1.(2013北京)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

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

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

强调了( C )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 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

2.(2012江苏)16.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

展路子,努力建设团结、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西藏所走的这条道路( A )

①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②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③坚持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说明了社会历史是由人的目的决定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2012江苏)17.2011年9月,有着58年历史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再次成功举行。参

赛人数从首届13个民族的395人,发展到如今第九届55个民族的6700多人,各民族兄弟姐妹实现

了更好的交流和融合。这从侧面表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D )

A.和睦相处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一律平等

D.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4.(2011高考江苏卷18)2010年8月,江苏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

世情’”夏令营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

结教育活动 ( C )

①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

谐共处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民族团结,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观念,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的关

系,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②、③符合题意;尊重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实现民族平等的奠定文化基础,

①不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数民族发展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④不选

5.(2011高考重庆卷34)2011年,中央决定大幅度减免新疆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免除新疆困难地

区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同时,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资金将超过100亿元。这些举措体现了

( B )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国家富强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③民族地区的发展

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④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

本框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要求: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其优越性。

二、发展要求

让学生明白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三、与四川高考考试说明的对比

2013年四川高考考试说明对本框题列出了两个考点: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四、教学建议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三部分内容组成。要求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二)教学用时:1课时

(三)教学资源的选择

教材、教师用书、课件、教辅资料近三年高考题等

(四)教学重点

1. 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涵

2. 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五)教学难点: 1. 自治权的内容 2. 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涵

(六)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对本框知识将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实施手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框知识将分别采用材料分析法、读图发现法、归纳总结法,着重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分层教学

高一学生对政治生活不甚了解,比较陌生,而且我们学校高一年级24个班级,分为一、二、三段三个层次的班级,对不同层次的班级要求不一样,进行分层教学,对实验班要少讲多练,对三

段平行班要注重教材上的基础知识,练习要降低难度,注重基础。

(九)三维目标的实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2)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2.能力目标

(1)明白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2)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用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2)让学生感悟处理民族关系,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要落实以上三维目标安排以下教学:

【一】(导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图片展,

设置探究问题: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该探究问题,既复习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又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展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找出我国的5个民族自治区:

设置探究问题:①自治区都设置在什么地方呢?②什么是自治地方?它与国家的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回答问题,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概括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继续设置探究问题: 自治机关是什么,它的职权与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什么不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回答问题,教师点拨。概括出自治机关和自治区。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教师进一步让学生明确: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而不是所有国家机关。

(2)自治权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并不是完全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3)并不是所有有少数民族的地方都实行自治,而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三)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必然性:图片展示我国秦朝和元朝的疆域图和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思考: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是什么?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2、大杂居、小聚居的现实特点

3、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共同概括出必然性。

优越性:图片展示一组材料,材料一: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

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都由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

材料三:近几年,在国家和其他兄弟省份的大力帮助和支援下,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加快了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全国平均增长率。

探究问题:上述材料分别体现出民族区域自治有何优越性?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总结四个有利于: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三】课堂小结:

通过板书的脉络和框架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所学知识,小结指点难点和重点,便于学生着重记忆。

【四】随堂练习:

根据高考考点,从近三年的高考真题中节选出4道题目(见课件),分别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相对应,让学生当场做题,提问并解答,巩固新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见第七课导学案第二框和点金训练P60-62的课后作业。

五、考法、考例

(一)从近三年各地高考试题看,本课时的三个考点均可能结合时政以选择题和主观题的方式来考

察。考查的角度主要有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运用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分析民族自治区

成立以来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和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二)考例

1.(2012江苏)16.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

展路子,努力建设团结、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西藏所走的这条道路 ( A )

①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②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③坚持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说明了社会历史是由人的目的决定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011高考重庆卷34)2011年,中央决定大幅度减免新疆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免除新困难地

区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同时,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资金将超过100亿元。这些举措体

现了 ( B )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国家富强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③民族地区的

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④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1年高考全国课标版第38题)(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异常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

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86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

管理国家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

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

质的决议、决定,有效的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

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

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

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

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

亿元,平均增长过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12分)

【答案】(1)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

我国的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

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

本民族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解析】(1)第一问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根据,虽然设问有新意,但是知识很简单,我们都知道从历

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去分析,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发展的作用其实就是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优越性,这个知识点高考曾经考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