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已复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化学教学大纲

已复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化学教学大纲

已复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化学教学大纲
已复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化学II

课程英文名称:Food Chemistry

课程总学时:54,其中讲授40学时,实验16学时

一课堂讲授部分

(一)各章节要点及分章节的授课时数

绪论(1学时)

绪论是一门课程的入门介绍,对学生了解课程的大致内容、讲授方式及学习方法十分重要,也能够唤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绪论课的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1、食品化学的定义、性质与任务

2、食品化学的发展历程

3、食品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

5、介绍本课程的安排与要求

在本章中,要求学生了解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在食品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初步地了解本课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水分(4学时)

第一节水与溶质的相互作用(1学时)

1. 水的物理性质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简介水的物理性质与其他分子量相似化合物的差别,介绍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 水与冰的性质与结构

简介水的结构、分子之间氢键的形成,与水独特的物理性质相联系。介绍冰的晶体结构及物理性质。

3. 水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详述水与离子化合物、极性化合物、非极性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图示使学生理解这些相互作用都是对水自然结构的打扰。使学生掌握化合水、单分子层吸附水和多分子层吸附水的意义与其结合牢固性的不同。

第二节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2学时)

1. 水分活度

引出水分活度概念,从拉乌尔定律推导出水分活度计算公式。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水分活度的概念和意义。

2. 等温吸湿曲线

介绍等温吸湿曲线的定义和意义,等温吸湿曲线的分区,各区的水分存在状态。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食品中水分存在的几种微观状态,掌握束缚水和自由水的性质差别。

3. 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详细分析水分活度对酶促反应、非酶褐变、脂肪氧化、微生物繁殖等的影响,介绍随着水分活度的变化反应速度变化的趋势,了解食品长期保藏所需的条件。特别应注意在低水分活度下脂肪氧化反应加速。

第三节冰冻对食品品质的影响(1学时)

1. 冰冻对食品的双重影响

使学生了解冰冻条件降低反应速度而提高保藏性,但会提高未冻结部分的水分活度而使品质劣变加速。

2. 冻结速度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介绍冻结速度快时形成细小冰晶,对保持食品的品质、改善冷冻食品口感有利。

3 冻结与分子移动性

介绍冻结降低分子移动性而提高食品储藏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碳水化合物(6学时)

第一节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结构(1学时)

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根据其能否水解、水解后生成何种物质分类;根据可消化性分类,根据组成分类等。一般了解。

2、碳水化合物的结构

介绍单糖、糖甙、低聚糖、多糖、糖醇的基本结构,简述单糖在水溶液中的构象及其稳定性。第二节碳水化合物的化学反应(1学时)

主要讲述水解反应、缩合反应、异构化反应、脱水与降解反应、焦糖化反应等,重点讲述非酶褐变反应的机理,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非酶褐变的方法。

第三节食品中小分子糖的功能(1学时)

简介各种小分子糖的甜度、溶解度、吸湿性与保湿性、结晶性、对粘度和质地的贡献等,举例说明其在改善食品加工品质地和口感中的贡献。

第四节淀粉和淀粉粒(1.5学时)

1、淀粉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淀粉分子的结构和连接方式,淀粉分子的化学性质。重点掌握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结构与性质差异,淀粉与碘的反应和形成包合物的特性。

2、淀粉粒的结构

示淀粉粒的形状与内部结构,以及淀粉粒的双折光性。

3、淀粉和糊化与老化

淀粉糊化的微观动态,粘度的变化,双折光性的丧失;影响糊化的因素;淀粉老化的原因,影响老化的因素。重点掌握糊化和老化的微观意义及影响因素。

4、改性淀粉

改性淀粉的定义,重要品种及其特点,以及在食品中的意义和应用。

第五节大分子碳水化合物结构与功能的关系(0.5学时)

说明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包括大分子碳水化合物的分子移动性、水合性、粘度、凝胶性等与其结构的关系等。

第六节膳食纤维(2学时)

1、纤维素、半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纤维素的结构,半纤维素的结构与在食品中的存在,主要的纤维素衍生物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2、果胶物质

重点掌握果胶的代表结构,在植物成熟过程中的变化,凝胶机理,酯化度与胶凝特性的关系。

3、其他植物胶

简介植物分泌胶--阿拉伯胶、印度胶和黄芪胶,种子胶--角豆胶和瓜尔豆胶,海藻多糖--琼脂、褐藻酸和卡拉胶。

4、其他膳食纤维

微生物多糖--黄原胶,动物膳食纤维--几丁聚糖,新型保健低聚糖如大豆低聚糖、低聚乳糖、低聚果糖等。

第三章脂类(6学时)

第一节脂类与脂肪酸的分类(1学时)

1、脂类的分类

简介中性脂肪和各种类脂的构成方式及其在食品中的存在。

2、脂肪酸的分类

按照碳链长短、是否饱和、双键数目、双键发生位置等对脂肪酸分类,重点掌握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n-3和n-6系列脂肪酸等概念的意义,及其在食品中的分布。了解脂肪酸结构的几种命名和表达方式。

第二节油脂的物理性质(1学时)

1、油脂的晶体结构

天然脂肪中脂肪酸的位置分布,晶体结构,重点讲授同质多晶现象及不同晶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起酥性与固体脂肪指数的意义。

2、油脂的熔点、折光性和溶解度

简介油脂的以上性质与分子量、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3、油脂的重要质量指标

包括皂化价、碘价、酸价、羰基价、过氧化价等,掌握这些指标的主要意义。

第三节油脂的化学性质(3学时)

1、酶促水解

简介酶促水解的原理和在食品中的发生状况。

2、酮型酸败

简介污染微生物带来的酸败。

3、自动氧化

重点讲授自动氧化的自由基机制、氢过氧化物的形成,简介光敏氧化和脂氧合酶催化氧化。详细讨论影响脂肪自动氧化的主要因素。简介氢过氧化物的分解。重点讲授抗氧化作用和机理,介绍常用的抗氧化剂及其抗氧化、促氧化原理。

4、高温劣变

简介热降解、热聚合、热氧化分解、热氧化聚合及其对油脂质量的影响。

第四节油脂的化学处理(2学时)

1、油脂的精炼

简介沉降、脱胶、中和、脱色、脱臭等过程及其对油脂质量的影响。

2、油脂的氢化

氢化的意义、方法、机理,掌握氢化在食品加工中的意义和对品质的影响。

3、油脂的组分分离

了解油脂组分分离的原理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4、油脂的酯交换反应

掌握酯交换作用的原理,简介自由酯交换和控制酯交换作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第五节乳化剂与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1学时)

1、乳状液的意义及其稳定性

乳状液的定义,在食品中的意义,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乳化剂的定义和作用。

2、乳化剂与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掌握乳化剂与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作用,理解其对食品品质的改良作用。

3、食品中常用乳化剂的介绍

简介磷脂、蔗糖酯、吐温系列、斯潘系列、脂肪酸乳酸酯等。

第四章氨基酸与蛋白质(5学时)

第一节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1学时)

1 氨基酸的分类与结构

了解氨基酸的化学结构,按照亲水性分类。

2、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了解蛋白质的一级至四级结构及其作用力。

3、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了解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蛋白质的功能性质(2学时)

1、蛋白质的水合性质

熟悉蛋白质与水的相互作用,影响水合作用的因素,蛋白质水合性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2、蛋白质的胶凝作用

熟悉蛋白质的凝胶机理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3、蛋白质的组织形成性

了解蛋白质组织化的方法及其应用。

4、面团形成性

了解面筋的组成、结构模型,影响面筋强度的因素。

5、表面性质

熟悉蛋白质具备乳化性质和起泡性质的原因,了解影响乳化性质和起泡作用的因素,以及这些性质在食品中的应用。

6、其他功能特性

了解蛋白质的风味结合性、亲油性和成膜性等性质及其应用。

第三节蛋白质的化学改性(1学时)

1、蛋白质的部分水解

了解部分水解的方法与应用。

2、酰基化反应

了解酰基化反应的原理与意义,在食品中的应用。

3、增加亲水基团

了解增加亲水基团的方法和应用。

第四节蛋白质在储藏加工中的不良化学变化(1学时)

1、高温造成的变化

了解氨基酸在高温下发生的不良变化。

2、氧化造成的变化

了解氨基酸在氧化条件下的不良变化。

3、非酶褐变造成的变化

了解非酶褐变对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

第五章维生素与矿物质(4学时)

第一节维生素的结构与性质 (2学时)

1、维生素在食品中的存在

2、水溶性维生素

简述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化学结构,重点掌握维生素C、硫胺素和核黄素的化学稳定性和影响降解的因素。

3、脂溶性维生素

简述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化学结构,重点掌握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化学稳定性和影响因素。

第二节矿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学时)

1、矿物质在食品中的存在

了解矿物质在食品中的溶解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分布。

2、矿物质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了解金属离子的催化反应,对大分子结构的影响,对食品感官性质的影响。

3、影响矿物质生物利用性的因素

熟悉食品中影响矿物质生物利用率的因素,包括草酸、磷酸、维生素C、氨基酸、有机酸、膳食纤维、其他同价离子等。

第三节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储藏和加工的变化 (1学时)

1、维生素损失的原因

了解储藏和加工中影响维生素损失的主要工艺或条件。

2、矿物质损失的原因

了解加工工艺对食品中矿物质保存率、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第六章食品天然色素(4学时)

第一节食品中天然色素的分类 (0.5学时)

1、色素的呈色原理

简介发色团与助色团的概念。

2、食品中存在的天然色素分类及分布

熟悉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主要色素类别及其代表物质。

第二节食品中天然色素的结构与性质 (3学时)

1、叶绿素

简介叶绿素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重点掌握叶绿素在食品加工储藏中的变化、护绿的方法。

2、血红素

简介血红素的结构和分布,重点掌握肌红蛋白在储藏加工中三种形态的转化,熟悉腌肉制品的发色、护色原理。

3、类胡萝卜素

了解类胡萝卜素的结构特点,熟悉其中代表物质的结构,熟悉类胡萝卜素在储藏加工中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4、花青素

简介食品中重要的花青素及其基本结构、其取代基与色泽的关系,熟悉花青素在储藏加工中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5、类黄酮与其他多酚色素

简介类黄酮、儿茶素、原花青素、单宁等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第三节酶促褐变(1学时)

1、酶促褐变的机理

熟悉酶促褐变的底物和酶的特点。

2、酶促褐变的影响因素及抑制方法

重点掌握酶促褐变的控制方法和二氧化硫类抗褐变剂。

第七章风味(4学时)

第一节味觉与味之间的相互作用 (0.5学时)

1、味觉的物质基础

了解味觉的本质、味蕾的结构、味觉机制的假设理论。

2、味觉的相互作用

了解相乘、相杀、阻塞、对比、抵销、疲劳等味觉现象。

第二节食品中的呈味物质 (2.5学时)

1、甜味和甜味物质

2、酸味和酸味物质

3、咸味和咸味物质

4、苦味和苦味物质

5、鲜味和鲜味物质

6、辣味和辣味物质

7、涩味和涩味物质

重点掌握甜味物质,熟悉其甜度和营养特性,以及无热能甜味剂。熟悉酸味、咸味和鲜味物质的来源及增鲜作用的原理。了解辣味、苦味、涩味物质的来源和代表物。

第二节食品中的香气 (1学时)

1、香气的来源与结构

简介各类食品中的香气来源及其代表物质。

2、食品加工中香味物质形成途径

简介食品中产生香味物质的主要方式,包括生物合成方式、酶的作用和加热产生的香气等。

3、人工香精与香味增强剂

简介香精的配合原理和常用的风味增强剂。

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农大动物营养博士考题Word版

2009年中国农科院动物营养博士考题真题 名词解释 peND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问答任选四 举例说明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方法? 奶牛低乳汁综合症的原因及研究进展? 以畜禽为例说明热境应激对其的影响 叶酸的生物学功能、缺乏症,叶酸与Vb12的关系 英国、美国、中国的能量体系有什么不同?能量体系之间的换算公式论述任选二 以畜禽为例说明幼年动物的生长对成年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营养及研究进展 营养平衡对动物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以单胃或反刍动物为例说明纤维素与对它营养素吸收的影响及平衡对动物健康的意义 2008中国农科院动物营养博士考题真题 简答题 1.反刍动物限制性氨基酸的研究方法?对比动物产品和食糜氨基酸 组成的差异进行计算,如单个氨基酸的消化道灌注,乳腺氨基酸的吸收,必需AA的消化道灌注、AA吸收率的方法评定AA的限制性顺序 r275 2.必需脂肪酸?猪的脂肪消化,吸收,代谢? 3.家禽碘的营养?R319

4.犊牛消化生理特点?R377,R131,R401 论述题 1.瘤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2.共轭亚油酸对猪生长性能的作用机制?P141 农科院畜牧所<<动物营养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6年 1、如何评价锰的生物利用效率,影响其利用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蛋白质周转及其影响因素 3、营养素对猪免疫功能所起的作用以及寡糖如何发挥功能性作用 4、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脂肪代谢的区别,共轭亚油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如 何通过营养手段进行调控 5、综合分析基因、环境和营养对畜禽肉品品质的影响 农科院畜牧所<<动物营养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5年 1、阴阳离子平衡在家禽上的作用、应用(20分) 2、断奶仔猪的营养生理特点?怎样做好仔猪的饲料添加剂?(20分) 3、提高奶牛小肠AA消化率的方法措施(20分) 4、酶制剂的最新研究。你的观点与看法。(20分) 5、现在我国畜牧业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你作为一名农业科学研究者的看法。(20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试题知识讲解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 学试题

《生物化学》复习一 一、填空题 1、在电场中蛋白质不迁移的pH叫做。 2、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式,简称米氏方程式。 3、TPP的中文名称是,其功能部位在噻唑环上。 4、催化果糖-6-磷酸C-1磷酸化的酶是。 5、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限速反应步骤是由催化的。 6、 CoQ是电子传递链中惟一的组分。 7、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能使某种蛋白质的溶解度增高的现象叫做。 8、tRNA的氨基酸臂上含有特殊的结构。 9、维生素D3是由其前体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 10、在糖无氧酵解中,唯一的氧化发生在分子上。 11、尿素循环中产生的鸟氨酸和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12、因为核酸分子具有,所以在260nm处有吸收峰,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13、α-酮戊二酸在大多数转氨酶催化的反应中具有汇集的作用。 14、在哺乳动物体内由8分子乙酰CoA合成1分子的软脂酸,总共需要消耗 分子的NADPH。 15、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叫作。 16、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 %。 17、核苷酸的主要合成途径为。 19、痛风是因为体内产生过多造成的。

20、黄嘌呤氧化酶既可以使用黄嘌呤又可以使用作为底物。 二、解释概念题 1、退火: 2、氧化磷酸化: 3、脂肪酸的β-氧化: 4、转氨基作用: 5、磷氧比值(P/O): 三、判断题 【】1、利用双缩脲反应可以确定蛋白质的水解程度。 【】2、tRNA分子中用符号Ψ表示假尿嘧啶。 【】3、在任何条件下,酶的Km值都是常数。 【】4、生食胡萝卜可以有效地补充维生素A。 【】5、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6.酶的抑制剂可以引起酶活力下降或消失,但并不引起酶变性。 【】7.用双倒数作图法可求出别构酶的Km值。 【】8.人类缺乏V B1会产生脚气病。 【】9.发酵可在活细胞外进行。 【】10.三羧酸循环是分解和合成的两用途径。 四、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特点?【】 A. 天然蛋白质多为右手螺旋 B. 肽链平面充分伸展 C. 每隔3.6个氨基酸螺旋上升一圈 D. 每个氨基酸残基上升高度为0.15nm 2、下述氨基酸中哪一种最有可能出现在球状蛋白质分子的表面?【】

食品安全课程大纲-

《食品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 英文名称:Food Safety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一个涉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类健康与种族繁衍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本课程是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以食品安全科学理论,管理法规和控制措施为指导思想,以食品加工过程和供应链为主线,针对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内容包括食品原料的安全,食品生产及加工过程的安全,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食品流通领域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与卫生的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和制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适于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学生,学习本课程必须先修的课程有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等先修课程。课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编写模式,将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食品加工危害因素的来源及污染过程,学会贯彻和运用食品安全监管法规和卫生控制基本原则,掌握食品安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学科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1章绪论(2学时) 本章重点讲解食品安全性的定义及内涵,我国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国际食品安全形势和突出问题,主要包括: 1.1 食品安全性的定义及内涵 1.2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影响因素 1.3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监管现状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食品安全性的定义和内涵,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及其突出迫切问题。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化学 英文名称:Food Chemistry 总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0(另设)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使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学生了解食品材料中主要成分的结构与性质,食品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这些组分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和作用对食品色、香、味、质构、营养和保藏稳定性的影响。 本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加工与保藏的理论和技术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加工、保藏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打下一个较宽广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食品主要组分的结构、性质和在加工保藏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营养和保藏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和掌握控制这些变化的要求和方法。 水部分学习和掌握食品中水和非水组分的相互作用、水的存在形式、水分活度和食品稳定性的关系等。 碳水化合物部分学习和掌握主要的单糖、低聚糖和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等)的结构及其在食品中的功能,以及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反应。 脂类部分学习和掌握食品脂质的命名与分类、物理性质(同质多晶现象)、化学性质(脂解、自动氧化、抗氧化剂、热分解)和脂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对食品感官品质、安全及保藏稳定性等的影响。

蛋白质部分学习和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食品相关的功能性质(水合、溶解、粘度、凝胶化、组织化、乳化、起泡)、蛋白质变性以及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和控制。 酶部分学习和掌握酶的基本概念、酶在食品材料中分布、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和控制酶活力的方法、酶的固定化及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食品加工保藏中重要的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脂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肪氧合酶)的性质和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作用、影响和控制等。 色素部分学习和掌握天然色素(叶绿素、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花色苷、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的结构、性质和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变化、作用和控制。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1章绪论 1.1食品化学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作用及发展概况 1.2食品化学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和学习方法 第2章水 2.1水和非水组分的相互作用、结合水的概念 2.2水分活度的定义、测定方法及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 2.3食品材料的吸附等温线 2.4水分活度和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第3章碳水化合物 3.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 3.2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 3.3食品加工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反应:水解反应、脱水反应、热降解反应和褐变反应 3.4单糖和寡糖在食品中的功能:亲水性、与风味物的结合、食品风味物的形成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博士面试题

1.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96--97年饲料学 96年饲料学 1. CHO在猪和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的异同 2. EFA的定义及营养功能 3. EAA有哪些 4. 反刍动物如何利用NPN 5. NDF、ADF表示什么意义 6. BV 7. 饲料中抗营养物质 8. HI 9. 尼克酸营养功能 10. Cu的功能 11. 胰液所含E有那些 12. 理想蛋白 97饲料学 1. 试述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不同点 2. 如何评定单胃动物饲料的净能价值 3. NDF、ADF 4. 说明其营养功能:Zn\Cu\Mn\Se\Co 5. 说维生素的功能:核黄素、尼克酸、泛酸、叶酸、维生素K 中国农业大学1997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动物营养学) 1、单胃、反刍动物对CH2O代谢的区别。 1、ADF的概念及评定方法。 2、如何评定单胃动物饲料净能值。 3、说明下列元素营养生理作用:Mn、Zn、Se、Cu、Co。 4、说明下列维生素营养生理功能。 中国农业大学1998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动物营养学) 1、名词解释:EAA、理想蛋白、生物学价值、抗营养因子、EFA、NDF、TME测定、HI 测定。 2、解释下列养分的功能:Zn、Cu、Se、Co、Cr、B 3、B5、B4 3、直接、间接能量平衡、C-N平衡方法原理。 4、肉用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CH2O的消化吸收区别以及转化为增重效率的区别。 中国农业大学1999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动物营养学) 1、名词解释:禽TME、支链AA、益生素、AA有效率、EFA、Ca生理功能、生长素功能、

抗营养因子、ADF、PST对猪的作用。 2、简述单胃、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模式区别及对蛋白质利用效率。 3、举例说明饲料加工工艺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4、简述直接、间接能量平衡、C-N平衡的原理与方法。 5、简述维生素D对猪免疫的影响及需要检测的指标。 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动物营养学) 1、名词解释:理想抗生素、SEW、饲料法规、DSPP、烟酸的功能、维生素D的功能 2、三种与硒缺乏有关的酶,简述鸡缺硒的症状。 3、设计评价高油玉米的试验方案。 4、为什么单胃动物利用CH2O的效率比反刍动物高? 2001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动物营养试题 1、试解释ADF、NDF、纤维素、半纤维素及其结构组成成分,各有什么特点和营养生理功能? 2、简述Ca的代谢吸收的调节机制? 3、请参照NRC(1998)猪的饲养标准,修订中国猪的饲养标准,并进行经费预算? 4、为什么反刍动物对小麦的能量利用效率(Kf)高于麦秸?几种K值的大小比较? 5、简述过瘤胃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有那些,各有什么特点?如何测定小肠内的真蛋白质消化率? 6、与断奶仔猪免疫机能有关的营养素有那些?哪些是敏感指标?简述营养与免疫关系? 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动物营养学) 家禽氨基酸代谢过程,影响精氨酸代谢的氨基酸有哪几种? 赖氨酸在哪些代谢途径影响精氨酸的代谢? 家禽体内甘氨酸在蛋白质代谢过程的作用?(20分) 2. 论述乳猪消化系统发育特点, 母乳和饲料对断乳前后消化系统发育有何影响? 配制乳猪料应注意事项? 配制乳猪料选用原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0分) 3.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 列出当前使用高科生物技术产品主要包括哪些? 请从动物营养学角度对它们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简要评述? (20分) 4. 论述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优缺点? (20分) 5. 动物分子营养学是分子生物技术与动物营养学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 它将在分子水平上解释营养素在动物机体内的代谢过程。你作为未来的动物营养学家,请评述动物分子营养学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0分)

《畜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畜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4300685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修读学期6学分 2 学时32课程英文名称Animal Food Processing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食品化学、普通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 加工与保藏原理、食品工程原理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畜产品加工学是一门理工农相结合、多种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学科。该课程是建立在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等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基础上的实践综合性课程,全面介绍主要畜产品(肉、乳、蛋)原料的组成、理化性质、加工原理、加工方法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畜产食品加工原理,合理制订科学配方,熟悉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生产工艺流程、产品质量管理及控制手段,学习工厂设计、车间布局等知识,达到拓宽自身知识面,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畜产品加工学内容的学习,掌握肉、乳、蛋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熟悉它们的性质及变化,产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加工工艺流程,掌握各自的主要危害因子及控制方法,了解产品的加工工序和原辅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为畜产品安全生产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 学时分配讲授实践 第1章畜禽屠宰、分割及卫生检验 2 2 0 第2章肉的组织结构、化学组成和基本性质 2 2 0 第3章肌肉收缩及其宰后变化 2 2 0 第4章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 2 2 0 第5章肉的贮藏及质量控制 2 2 0 第6章肉制品加工原理 3 3 0 第7章肉制品加工 2 2 0 第8章乳的化学成分及性质 2 2 0 第9章液态乳加工 2 2 0 第10章发酵乳制品加工 1 1 0 第11章冷饮加工 1 1 0 第12章奶酪加工 1 1 0 第13章乳粉加工 1 1 0 第14章其它乳制品加工 1 1 0 第15章蛋的概念、组成及加工特性 2 2 0 第16章蛋的保鲜与贮藏 2 2 0 第17章腌制蛋制品加工 2 2 0 第18章湿蛋制品加工 1 1 0 第19章干燥蛋制品加工 1 1 0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畜禽屠宰分割及卫生检验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屠宰厂设计原则,屠宰设施及其卫生要求,胴体分级有关术语的定义; 2. 学会宰前检验步骤和方法,胴体分级评定方法与胴体等级判定,病畜处理; 3. 掌握宰前准备和管理,宰后检验方法,家畜、家禽屠宰工艺。

中农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中农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考研复试经验 分享 初试排名靠前并不等于录取,压线也并不等于没戏。考研复试,其实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包含学校,本科成绩,复试外语,个人自述,科研经历,论文,笔试,面试。 考研复试是初试过线学生关注的重中之重,因为复试决定着考研的成败,无论是初试中的佼佼者,还是压线者,大意或盲目自大,就意味着自我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相反,把握好复试机会,就能通过复试翻盘逆袭,成功实现自己人生目标。 但是,考研复试备考时间短,缺少学长导师及内部信息,个人自述及笔试面试无从下手,加上各校面试没有显性的统一标准,以及复试淘汰率较低,一般再1:1.2左右(具体还需根据学校及专业情况查证),造成复试难的局面。 面对这一情况,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属于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畜牧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此专业主要研究单胃动物、禽类、反刍动物、水生动物有关营养方面的问题,以便为获得肉、蛋、奶、毛的高产量、高效率和高质量提供应用基础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此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观测数据处理分析方法。了解所研究课题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胜任本学科教学、研究和生产技术工作。掌握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及撰写论文摘要。能熟练地使用微机进行科学计算与文字处理。在各项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开拓创新精神。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属于动物科技学院。有1个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1数学(自命)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讲解 三、是非题 1.质膜中与膜蛋白和膜脂共价结合的糖都朝向细胞外侧定位。 2.生物膜是由极性脂和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形成的片状聚集体,膜脂和膜蛋白都可以自由地进行侧向扩散和翻转扩散。 3.膜的独特功能由特定的蛋白质执行的,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膜蛋白的含量越高。 4.生物膜的不对称性仅指膜蛋白的定向排列,膜脂可做侧向扩散和翻转扩散,在双分子层中的分布是相同的。 5.各类生物膜的极性脂均为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6.主动运转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逆浓度梯度进行,因而需要能量驱动,二是具有方向性。 7.膜上的质子泵实际上是具有定向转运H+和具有ATP酶活性的跨膜蛋白。 8.所有的主动运输系统都具有ATPase活性。 9.极少数的膜蛋白通过共价键结合于膜脂。 10.膜脂的双分子层结构及其适当的流动性是膜蛋白保持一定构象表现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11.在相变温度以上,胆固醇可增加膜脂的有序性,限制膜脂的流动性;在相变温度以下,胆固醇又可扰乱膜脂的有序性,从而增加膜脂的流动性。 四、名词解释 极性脂中性脂脂双层分子外周蛋白嵌入蛋白跨膜蛋白相变温度液晶相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简单扩散促进扩散质子泵 五、问答题 1.正常生物膜中,脂质分子以什么的结构和状态存在? 2.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什么? 3.外周蛋白和嵌入蛋白在提取性质上有那些不同?现代生物膜的结构要点是什么? 4.什么是生物膜的相变?生物膜可以几种状态存在? 5.什么是液晶相?它有何特点? 6.影响生物膜相变的因素有那些?他们是如何对生物膜的相变影响的? 7.物质的跨膜运输有那些主要类型?各种类型的要点是什么?

《食品贮藏与保鲜》教学大纲

福建省晋江晋兴职业中专学校 《食品贮藏与保鲜》教学大纲 (总学时:80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课程设置体现了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强学科交叉、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它是在一门关于食品贮藏保鲜技术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本课程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物流工程方向是主干课程,此外,食品质量与安全、热能与动力工程、物流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也可选修本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食品贮藏保鲜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课程通过大量的实例介绍主要动、植物原料及其加工食品贮藏保鲜的实用技术,力求体现食品科学发展的特点。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的品质基础、食品贮藏保鲜原理、食品贮藏保鲜方法、鲜活和生鲜食品贮藏保鲜、加工食品贮藏、食品流通中的保鲜技术等。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及简单的热力计算方法;掌握单级、双级压缩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热力计算方法;了解各种制冷设备的结构、作用等;掌握食品冷却、冻结、气调保鲜的原理与方法,了解食品冷却、冻结、气调保鲜的设备与工作原理;了解食品冷库的简单设计和设备选用;掌握食品冷藏链的概念;了解冷藏运输的基本手段。 三、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贮藏的意义和任务、食品的分类和贮藏特性、食品贮藏科学的发展简况,以及我国食品贮藏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章食品品质基础(自学) 知识点

第二节食品的香气 第三节食品的滋味 第四节食品的质地 第五节食品的营养成分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自学了解食品的品质的评价指标及其组成。 作业:书上的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食品贮藏保鲜原理 知识点 第一节食品贮藏中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第二节食品的败坏 第三节食品败坏的控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贮藏中品质的变化及影响品质变化的因素,从而了解控制食品品质变化的因素。 作业:书上的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食品贮藏保鲜方法 知识点 第一节食品低温保鲜 第二节食品气调保鲜 第三节食品物理保障 第四节食品化学保鲜 第五节食品生物保障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各种贮藏保鲜的原理、方法、特点、应用实例。 作业:书上的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鲜活和生鲜食品贮藏保鲜 知识点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及代码:食品工艺学 07021309 英文名称: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课程学分与学时:3 学分/48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或微生物、生物化学或食品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食品工艺学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作为食品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组协作讨论设计实践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食品的加工概念 一.食物与食品 二.加工工艺 三.食品加工工业 第二节食品加工原料的特性和要求 一.食品原料主要组成 二.影响原料加工的因素 三.食品原料的储藏与保鲜 第三节食品的质量因素及其控制 一.食品的质量因素 二.变质的影响因素 三.食品保藏的原则 第四节食品工业的发展及其前景 第五节食品工艺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内容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加工 第一节食品干藏原理 一.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 二.食品的干藏原理 第二节食品液体的浓缩 一.膜浓缩 二.蒸发浓缩 三.冷冻浓缩 四.浓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合理浓缩途径的选择第三节干燥 一.食品干燥过程特性以及干燥机制 二.干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食品的干燥方法 四.干燥食品的贮藏 第三章食品的热加工和杀菌 第一节热加工原理 一.罐头食品的腐败及腐败菌 二.微生物的耐热性 三.酶的耐热性 四.热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五.热加工时间的推算 六.罐头食品的一般加工工艺流程 第二节热烫 一.热烫的目的和影响因素 二.热烫方法 第三节巴氏杀菌 一.巴氏杀菌的目的 二.包装产品的巴氏杀菌方法 三.未包装产品的巴氏杀菌方法 第四节商业杀菌工艺 一、包装食品的高温杀菌 二、超高温杀菌 三、微波杀菌 四、高压杀菌 五、其他杀菌方法 第四章食品的腌渍和烟熏保藏 第一节食品腌渍 一.腌渍过程的扩散和渗透 二.腌渍方法及有关因素的控制

动物营养学模拟考试题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学模拟考试题答案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甘露寡糖或甘露低聚糖)、(低聚果糖或果寡糖)、(寡葡萄糖)(寡木糖)(寡乳糖)(壳寡糖)。任选其中三个都给分。 2. 引起动物贫血症的原因,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铁、钴或铜任选其中两个都给分)等和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K、维生素C;任选其中两个都给分)等;引起动物白肌病是因为动物缺乏微量元素(硒)或维生素(E);鸡发生渗出性素质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E)或微量元素(硒);与家禽产软壳蛋有关的维生素是(维生素D); 3. 食盐缺乏的典型缺乏症包括(厌食、异食癖、咬尾、神经症状,任选其中两个都给分),反刍动物镁缺乏产生(草痉挛或肌肉抽搐)。 4.理想蛋白质中把(赖氨酸)作为基准氨基酸,其相对需要量定为(100),其他氨基酸表示为(相当于赖氨酸的百分数)。 5. 能产生氨基酸拮抗的氨基酸有:赖氨酸与(精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或缬氨酸);苏氨酸与(丝氨酸)。 7. 缺(铜),毛弯曲减少。缺乏(含硫氨基酸或蛋氨酸或胱氨酸或硫)或(锌或碘或钴或铜),毛易脱落、断裂和强度下降。 8. 水的来源有(饮水)、(饲料水)、(代谢水),水的流失途径是(粪、尿)、(呼吸与蒸发)、(动物产品)。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个3分) 1. 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2. 真消化率:在计算消化率时扣除粪便中的内源部分,所得出的消化率为饲料中某种营养素的真实消化率,计算公式如下: 饲料中某营养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消化道内源某营养素) 素真消化率(%) = ─────────────────────────×100 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习题(含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习题集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 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精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D.色氨酸E.谷氨酸 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盐键B.疏水键C.肽键D.氢键E.二硫键 4.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biooo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6.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 A.溶液pH值大于pI B.溶液pH值小于pI C.溶液pH值等于pI D.溶液pH值等于7.4 E.在水溶液中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biooo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肽键的断裂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蛋白质的水解 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粘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9.若用重金属沉淀pI为8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 A.8B.>8C.<8D.≤8E.≥8 1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 A.半胱氨酸B.蛋氨酸C.胱氨酸D.丝氨酸E.瓜氨酸 二、多项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错选或未选全的均不给分) 1.含硫氨基酸包括: A.蛋氨酸B.苏氨酸C.组氨酸D.半胖氨酸 2.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 A.组氨酸B.蛋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 3.芳香族氨基酸是: A.苯丙氨酸B.酪氨酸C.色氨酸D.脯氨酸 4.关于α-螺旋正确的是: A.螺旋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 B.为右手螺旋结构 C.两螺旋之间借二硫键维持其稳定 D.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 A.α-螺旋B.β-片层C.β-转角D.无规卷曲 6.下列关于β-片层结构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A.是一种伸展的肽链结构 B.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 C.也可由两条以上多肽链顺向或逆向平行排列而成 D.两链间形成离子键以使结构稳定 7.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A.肽键B.疏水键C.离子键D.范德华引力 8.下列哪种蛋白质在pH5的溶液中带正电荷? A.pI为4.5的蛋白质B.pI为7.4的蛋白质C.pI为7的蛋白质D.pI为6.5的蛋白质9.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有: A.中性盐沉淀蛋白B.鞣酸沉淀蛋白C.低温乙醇沉淀蛋白D.重金属盐沉淀蛋白10.变性蛋白质的特性有: A.溶解度显著下降B.生物学活性丧失C.易被蛋白酶水解D.凝固或沉淀 三、填空题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Food (供四年制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食品工艺学是运用食品科学原理研究食品资源的选择、加工、包装、保藏及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卫生安全、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科学。食品工艺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食品加工原理和食品加工过程及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并能正确运用食品加工技术原理,分析、解决食品加工中的主要问题,掌握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深入了解食品原辅料的性质对加工过程的影响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主要教学方式有多媒体课堂讲授、讨论、录像、实验、自学、工厂参观见习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加工技术。 使用教材:汪志君,韩永斌,姚晓琳,食品工艺学,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实验教材:马俪珍,刘金福,食品工艺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考核方式:考试占60%,平时占40%。 参考学时分配 实验学时数理论学时数内容 0 2 绪论 0 4 食品加工原辅料 0 3 食品加工保藏原理 7 6 肉制品加工工艺4 6 乳制品加工工艺8 9 果蔬制品工艺0 6 粮谷制品加工工艺0 6 调味品加工工艺 7 9 软饮料工艺 4 6 酒酿造工艺 食品工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3 0 30 60 合计 90 共计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Food Analysis)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代码: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是根据食品的特点,利用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对食品的品质和卫生进行分析检验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 食品分析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和食品安全的一门科学,任务是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物料(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副产品等)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及污染与残留物及掺假等指标进行检测。 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考察、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以及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食品中一般成分分析为主,兼顾食品添加剂和有害物质分析。 本课程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食品分析检验的历史与发展方向。 2.理解食品分析检验在食品工业与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3.掌握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 4.熟练掌握怎样选择一种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食品分析检验的性质、性质 第二节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 第三节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及其发展方向

第二章食品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食品分析检验的国内外标准与法规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分析检验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3.掌握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会处理实验数据。 4.熟练掌握样品的概念,样品预处理的原理。 主要内容: 1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 2 分析方法的选择 3 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简介 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第三章水分的测定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水分测定的新方法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中水分测定的重要性。 3.掌握重量法的原理及操作。 4.熟练掌握干燥法测定水分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水分的测定方法 第四章无机元素的测定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无机元素测定的新方法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中无机元素测定的重要性。 3.掌握灰化方法,重量法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操作。 4.熟练掌握几种重要矿物元素、限量元素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技术。主要内容:

中农硕士入学动物营养真题

中国农大动物营养学硕士入学试题(94-02) 北京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专业一九九四年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可利用氨基酸 2.BV(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3.限制性氨基酸 4.妊娠合成代谢 5.内源尿氮 6.代谢能 7.ADF NDF 8.维持需要9.TDN 10.理想蛋白 二、理解题(每题材10分) 1.瘤胃微生物消化的两个优点是什么? 2.简述脂类氧化酸败过程? 3.例举畜禽缺乏微量元素Se的典型症状? 三、为什么后备家畜要采取限制饲养(15) 四、叙述佝偻病的发病原因(15分). 五、应用外源指示剂法测定猪饲料消化率的过程及计算方法(20分). 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专业 一九九五年研究生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ADF 不感觉失水限制性氨基酸BV 内源尿氮 可利用氨基酸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TDN ME Marlland反应 二、理解题(每题10) 1.猪, 牛, 羊, 禽缺微量元素Se的典型症状? 2.必需脂肪酸有那几种, 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3.微量元素的净利用效率, 列出计算公式并解释? 三、解释应用外源指示剂法测定猪饲料消化率的过程 及计算方法(20分).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专业一九九五年 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4分)

1.CP 2.消化率 3.不感觉失水 4.NPN 5.必需氨基酸 6.Marlland反应 7.TDN 8.净能 9. 内源尿氮10.标准奶(FCM) 二、理解题(每题12分) 1.Zn的生理作用? 2.解释美英等国家的反刍动物新蛋白质体系? 三、引起家禽渗出性素质病有几种因素、症状及病理机制?(18分) 四、计算题(18分) 奶牛每日采食的饲料中含有碳原素3700克, 氮原素250克。每日 从粪尿中排出的碳量为920克, 从呼吸中(CH4, CO2) 排出的碳量为 2320克, 粪尿中排氮量为235, 求每日奶牛产品中能量的沉积量? (蛋白质平均含碳量为52%, 氮16%, 每克蛋白质产热23.8KJ; 脂肪含 碳量为76.7%, 无氮, 每克脂肪产热39.7KJ)。 如果该奶牛体重600公斤, 维持的净能需要为356(KJ)W0.75, 求每日 该牛净能(NE)的需要量? 需要多少个奶牛能量单位(NDD)? 3700-920-2320=460 250-235=15 (460-0.52X15/0.16) 39.7 X + 23.8X15/0.16=23517.59(KJ) 0.767 121.2 X 356 = 43158.21(KJ) 23517.59 + 43158.21 = 66675.8 (KJ)/d 中国农业大学一九九六年 动物营养专业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 共35分) 饲料含有( )等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并不能完全被动物消化吸收,例如饲料中粗蛋白质消化率的计算公式)。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根据单胃动物消化生理原因将氨基酸分为( )和( ),各种饲料的粗蛋白质品质或利用率是不同的, 评定饲料蛋白质品质的方法有BV: 公式: )和 (PER: 公式: )。碳水化合物最重要的化学性质是( )反应, 形成的产物使饲料中的赖氨酸不能被动物所利用。必需脂肪酸包括( ), 根据双键的位置又分为( )和( )两个系列。动物营养中将矿物质分为( )和( )是根据它们在体内的含量分别为( )和( )。评定矿物元素利用率的方法之一净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试题

《生物化学》复习一 一、填空题 1、在电场中蛋白质不迁移的pH叫做。 2、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式,简称米氏方程式。 3、TPP的中文名称是,其功能部位在噻唑环上。 4、催化果糖-6-磷酸C-1磷酸化的酶是。 5、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限速反应步骤是由催化的。 6、 CoQ是电子传递链中惟一的组分。 7、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能使某种蛋白质的溶解度增高的现象叫做。 8、tRNA的氨基酸臂上含有特殊的结构。 9、维生素D3是由其前体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 10、在糖无氧酵解中,唯一的氧化发生在分子上。 11、尿素循环中产生的鸟氨酸和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12、因为核酸分子具有,所以在260nm处有吸收峰,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13、α-酮戊二酸在大多数转氨酶催化的反应中具有汇集的作用。 14、在哺乳动物体内由8分子乙酰CoA合成1分子的软脂酸,总共需要消耗分子的NADPH。 15、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叫作。 16、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 %。 17、核苷酸的主要合成途径为。 19、痛风是因为体内产生过多造成的。 20、黄嘌呤氧化酶既可以使用黄嘌呤又可以使用作为底物。 二、解释概念题 1、退火: 2、氧化磷酸化: 3、脂肪酸的β-氧化: 4、转氨基作用: 5、磷氧比值(P/O): 三、判断题 【】1、利用双缩脲反应可以确定蛋白质的水解程度。 【】2、tRNA分子中用符号Ψ表示假尿嘧啶。 【】3、在任何条件下,酶的Km值都是常数。 【】4、生食胡萝卜可以有效地补充维生素A。 【】5、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 【】6.酶的抑制剂可以引起酶活力下降或消失,但并不引起酶变性。

(完整版)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加工技术 学时:共72学时,理论课程46学时,实验课26个学时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教材和参考书:《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工艺学》 一、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课课时分配

实验课课时分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了各类食品的加工技术和加工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专业课,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技能练习,使学生在获得广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常见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专业技能,培养应用型的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本课程共计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6学时,实验26时。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基本技术和加工原理,在参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指导生产,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资源利用、工程设计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食品生产与开发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果蔬贮藏与加工工艺、畜产品加工工艺、发酵食品工艺、焙烤制品工艺、饮料工艺、实习训练,等 就业面向:食品加工领域的生产与管理工作。

四、主要教学章节 绪论 一、食品加工概述 二、食品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项目一果蔬食品加工技术任务一罐制品加工技术 一、罐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罐藏容器 三、果蔬罐头加工技术 四、常见的质量问题与控制 专项实训一糖水桃罐头的制作 任务二干制品加工技术 一、干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干制方法与设备 三、干制技术 四、干制品的包装与贮藏 专项实训二干制胡萝卜粒的制作 任务三糖制品加工技术 一、糖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二、糖制品分类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4302238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修读学期第五学期学分 2 学时32 课程英文名称Food Safety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先修课程微生物学A、食品工艺学、无机及分析化学A、食品化学、 仪器分析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程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理论知识以及食品安全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毕业后能够具备从事食品安全的理论及动手能力。 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考察、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以及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必修课。 1. 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让学生来解释所涉及的各种食品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适宜供人食用的成分。 2. 理解GMP、SSOP、IS22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概念,理解色谱法、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3. 掌握掌握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有机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包装材料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

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节主要内容总学 时 学时分配 讲授实践 第1章绪论 2 2 0 第2章化学成分源食品安全问题 4 4 0 第3章生物源食品安全问题 4 4 0 第4章各类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4 4 0 第5章公共健康与生物安全视野下的食品安全 4 4 0 第6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产品 4 4 0 第7章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 4 4 0 第8章食品毒理学与安全性评价 2 2 0 第9章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体系 2 2 0 第10章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 2 2 0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的过程; 2. 了解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3. 了解世界和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4. 要求了解食品安全性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2. 教学难点:食品安全性检测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小组讨论。 教学主要内容: 1. 食品安全性的概述:食品安全的历史观;食品安全现代内涵;人类对食品安全性

202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选择考研,不仅可以在专业领域锻炼自己,更可以在其他方面锻炼自己。“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正因为很多人认为和高水平高层次的人做朋友,我们也会变得更加明理睿智,所以很多同学本科毕业后,选择考研深造。既然我们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要坚定信念,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坚持下去。在此,我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验。 说说英语,考研英语的复习我大概是从二三月份就开始了,最开始是每天用《一本单词》背单词,效果很好,远远超出我的预期,按计划提前了大概1个月的时间完成单词背诵。英语70+,英语主要是阅读,我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同期还进行了蛋核英语强化,关注蛋核英语考研微信公众号与木糖英语考研微信公众号也非标必要。其次写作也是很重要的,占分比重也挺大,写作部分也是自己整理了大、小作文的模版,真的是自己一词一句的写的用各种高级词汇穿插一下然后再背一背就OK了,市面上畅销热门书上给的模版用的人太多了,自然老师批卷子也不会给太高分,所以最好还是自己整理写作句子比较好。 人人都推荐我看李凡老师的视频,我自己也真的看了一下,讲的很好,李凡老师的课幽默生动,很便于大家理解记忆,看完这个视频之后对应的把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也给看了,结合起来效果很好。然后到大概12月上旬结束了所有的知识点学习。每天晚上8点出图书馆,回一个没人的空寝室背《政治新时器》到12点,然后再背半小时的专业课。这就是每天的背书。最后考前(22号)我也只背了一遍多,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但是最后还是很感谢李凡老师,成绩还不错的。 关于专业课我下面给出一份粗略的复习时间表。 6月初 过第一遍专业课,自己做笔记。按照我的经验,第一遍看书基本上是抓瞎,毕竟本科四年完全没接触过这类专业书籍,可能接触过,不过完全没印象。那么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深呼吸放松,安慰自己反正不是我一个人,毕竟跨考的不少,然后采取正确的合适的读书方法:首先看大纲,这几年大纲都没有变化,大家买一本上一年的大纲就可以,看大纲对应的科目的大标题,根据大标题揣摩每一具体科目究竟围绕哪些内容展开的,接下来看对应的书目,看书的目录和前言,大家不要不拿豆包不当干粮,目录和前言会清楚明白地告诉你这本书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