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分子数量遗传学团队实验室管理规定

动物分子数量遗传学团队实验室管理规定

动物分子数量遗传学团队实验室管理规定
动物分子数量遗传学团队实验室管理规定

动物分子数量遗传学团队 实验室管理规定

实验室管理总则

为保证实验室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合理安全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空间、公共试剂及耗材,特制定本制度。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包括老师)都必须遵守本制度。

一、实验室管理

1、实验室管理培训:每年春秋两季开学时,实验室负责人需对所有新入学研究生进行实验室管理培训。所有新生必须按时参加认真学习。

2、进入实验室:所有需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人员必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得导师签字同意后,方可发放门禁卡进入实验室,并在指定位置上进行实验,不得占用他人或公共位置。新进入实验室人员在最初一个月不得单独实验,需由指定高年级研究生进行指导。如实验确实需要占用公共位置的,应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允许后方可占用。如实验确实需要多人协助需带他人(包括团队内及团队外)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应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签字同意后方可由申请人带入实验室,协助人员不得单独进入实验室,其在实验室期间的所有行为由申请人负责。

3、实验室门禁卡管理:任何人不得私自将实验室门禁卡转借他人、不得擅自带未经允许人员进入实验室,不得私自配制专项实验室钥匙。实验室门禁卡由实验室负责人统一管理发放,实验室人员在毕业、离校时需归还。门禁卡破损、丢失时需及时汇报。

二、仪器设备管理和规范操作

1、仪器登记,专人负责。实验室各公共仪器设备登记在册,由专人负责。仪器负责人须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特性,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测。仪器负责人负责编写仪器操作规程并指导新入室人员规范操作。

2、使用登记,及时报修。每次使用仪器设备必须及时登记,使用人必须经过负责人培训和允许方能独自操作。使用中应遵守操作规程,如发现故障应即时向负责人报告并登记报错信息。对于使用频率高的仪器,在实验高峰期应事先预约后方可在预约时间内进行实验,不得超出预约时间影响其后的实验。

3、仪器借用,严格管理。未经负责老师允许不准随意外借、搬出或搬进本实验室仪器设备,不能带非本实验室人员使用任何仪器、设备及计算机。非本实验室人员借用本实验室仪器设备需经得负责老师同意,并进行登记,由仪器负责人负责仪器的正确使用,并检查归还后仪器设备的状态。

三、基本实验操作规范

1、注意防护,自我保护。实验室内必须穿着实验服。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或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和防护手套。

2、严格分区,避免污染。实验涉及有毒有害污染物品时,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允许后方可购买,并在表明其污染性后放入实验室指定位置,不得私自购买私自存放,操作时必须遵守该药品的操作规范。污染区和非污染区内物品必须严格分开使用,严禁戴手套触摸实验仪器、设备、冰箱、电话、生活用水龙头、抽屉柜门拉手等非污染仪器设备及生活物品。

3、安全操作,防止意外。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用完后必须存放在指定安全处,严禁带电作业。

四、实验样品管理

1、样品登记,统一管理。新入库实验样品,须由负责老师安排冰箱位置,统一登记入册后放入指定位置冻存。

2、使用登记,保护资源。使用库存样品必须由样品所有人允许后,经冰箱管理员登记方能取用。本实验室样品不能提供给外实验室人员。在日常的样品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样品的保护,防止其性质改变而影响科研工作。

五、实验试剂、药品和耗材管理

实验室需购买电泳类试剂耗材时,应通知实验室负责人统一购买,不允许私自购买否则不予报销。蒸馏水、去离子水、超纯水等随用随买,每次购买后需及时登记。个人试剂需经本人导师允许后方可购买。

六、卫生管理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实验室卫生。每个实验室人员固定座位,实验完毕后自己清理实验台面。每周一至五轮流值日公用区域,所有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人员每月对实验室卫生进行一次彻底清理。

七、四防(防火、防盗、防水、防事故)

实验室楼区内的公共区域严禁吸烟。提高安全意识,熟练掌握消防知识和技能,防止一切事故。使用电炉和高温烘箱等加热设备时必须有人现场看守。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严禁私自拉电接线使用其它电器。最后离开实验室人员必须检查各项仪器及整个实验室的门、窗和水、电、气路,确保关闭电源、水源、气源和门窗。

八、处罚措施

所有进行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上各项制度,如有违反将进行处罚。第一次违反时,团队内通报批评,并作出书面保证书后方可再次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由导师决定是否对其进行经济处罚。第二次违反时,将追究其导师责任,对违规人员处以300元罚款,并在一个月内禁止其进入实验室。第三次违反时,处以1000元罚款,并在一个学期内禁止其进入实验室。在禁止进入实验室期间影响的科研工作进度,由违规者本人负责。

分子数量遗传学团队

2013年09月

分子数量遗传学团队实验室自习室使用申请表

申请人 手机 导 师

研究方向 学号

首月辅导研究生

(针对首次进入实验室人员)

申请进入房间及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本人已了解团队管理手册中全部规章制度,如在实验进行中有所违反,则同意按照管理手册中相应处罚措施进行处罚。

(请认可上段文字后抄写)

申请人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准许进入实验室自习室时间、位置及卡号

实验室负责人签名

日期

带领协助人员进入实验室申请表

申请人 手机 导 师

协助人员 手机 入学年份

博士|硕士

所需协助实验

本人及协助人员已了解团队管理手册中全部规章制度,协助人员在实验室期间所有行为由本人负责,在实验进行中无论本人或协助人员违反相关规定,则同意按照管理手册中相应处罚措施进行处罚。

(请认可上段文字后抄写)

申请人签名

协助人员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准许进入实验室时间及实验台位置

实验室负责人签名

日期

学习室管理细则

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分子数量遗传学团队特制定学习室管理办法。

一、学习室分布

分子数量遗传学团队学习室位于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动科动医大楼456室、459室、447室、448室、432室,其中456室全部空间、其他部分房间(包括:459室中王雅春、俞英老师办公室外屋;447室和448室中分子实验室的局部;432室外屋)用于研究生学习专用。

二、学习室管理

1、每个学习室设管理员1名,全面负责学习室安全与管理工作,监督本学习室执行本管理细则。

2、学习室成员应妥善保管门卡,一旦丢失要及时报告并积极寻找,严禁外借。

3、团队以外人员原则上不得进入学习室。

4、学习室计算机实行专人专用制度;计算机只能用于学习和科研目的,工作时间内请勿上网聊天、看电影或打游戏。

5、禁止无故占用机动学习位置,如有特殊需要,需向学习室负责老师提出申请。

6、在工作时间内,学习室成员要保持学习室安静;严禁在学习室内会客、讨论问题和接打电话,以免影响他人工作。

7、注意妥善保管公私财物,最后离开机房时,应熄灯、关闭空调,锁好门窗,确保学习室人身及财产安全。

8、毕业生离校前,需清理个人文件夹和所用桌柜,交回门卡,做好交接工作。

三、卫生管理

1、学习室成员平时应保持桌面干净整齐,每周一至周五轮流值日公共区域,所

有学习室人员每月对学习室卫生进行一次彻底清理。

2、学习室墙面要保持干净整洁,禁止私自张贴纸张、画报等宣传品,禁止悬挂

各种挂饰。

3、保持学习室整洁,未经允许,不得增加、减少和擅自处理办公设备,不得改

变办公家具和设备格局。

4、注意公共卫生,严禁随地吐痰;不得在学习室内堆放废纸、杂物等。

5、严禁在学习室内吸烟、喝酒、吃零食。

6、严禁携带与工作无关物品,特别是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危险品进入学习室。

7、为了他人的身体健康,患有严重传染病的同学在发病期请不要进入学习室。

四、惩罚措施

进入学习室的人员均须严格遵守、执行。处罚措施同实验室管理。

分子数量遗传学团队

2013年09月

报告厅管理细则

445房间报告厅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之一,为确保报告厅的安全、长期使用和各项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现制定本管理细则:

1、报告厅由本团队学生老师专用,原则上不外借。

2、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负有责任,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系统检查,确保报告厅整体使用状态良好,并定期向团队汇报情况。

3、借用报告厅须填写《使用登记表》,经由管理员批准后方可使用。

4、爱护报告厅内的设备及其他物品,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需要可事先咨询相关管理人员。

5、保持报告厅安静、整洁,报告厅内严禁吸烟和使用火源,严禁吃零食和乱扔杂物,禁止私自张贴宣传品等。

6、借用人在使用后必须关闭所有设备及电源,并将报告厅打扫干净,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没有任何安全隐患后方可离开。

7、使用过程中若发生设备和物品的非自然损坏,须由借用人负责维修、更换和赔偿。

8、对于不按规定使用报告厅造成事故及不良影响者,除承担相应责任外,将限制其以后申请使用。

9、原则上举办大型活动以及学术报告时方可向管理人员提出申请使用报告厅。

附:

报告厅使用登记汇总表

日期 借用人 使用事由 使用日期 联系方式 经手人 备注

细胞培养室管理细则

1、本室专门用于各种细胞培养的净化级实验室,所有进入细胞培养实验室的人员都必须遵守本室的规章制度,接受本室管理人员的管理。

2、按预约制度使用细胞室。非实验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细胞室。

3、按细胞室缓冲间洗手、更衣、换拖鞋,将衣服存放在指定地点。进出细胞室请随手关门。做好实验室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实验用品尽量一次带入,以确保实验顺利完成。

4、第一次使用仪器前必须有负责老师指点的研究生指导。认真阅读“操作规程”,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未经管理者同意不得擅自更改仪器程序。使用后仪器恢复原位,并填写“使用情况记录”。如仪器出现故障,请及时通知细胞室管理老师。

5、未经实验者允许,不得翻看其他实验者的细胞。不按规则进行操作造成他人细胞损失,需酌情赔偿。

6、每次实验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桌面、台面、地面,整理好用过的实验器材。观察培养箱中的浓度、温度、供气压力等参数,待正常后方可离开。实验区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并做好记录。将废弃物品带出操作间。

7、培养实验所用试剂专人专用,以防止交叉污染。严禁将与实验无关的易燃、易爆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带入细胞室;在本细胞室内不得进行病原性微生物等其它易污染物的操作。

8、实验过程中,如因操作不当导致仪器、设备、实验器材的损坏,追究实验者责任,并酌情赔偿。

9、爱护实验室公共财物。节约使用常规实验耗材、节约用电。注意防火防盗,杜绝一切可能导致火灾的行为。

10、在开紫外灯杀菌前,应确认无菌室无人后方可开紫外灯杀菌。每周做全面清洁消毒一次,超净台上滤网需每月清洗一次。

11、进入细胞室的实验人员必须遵守清洁卫生值日安排。严禁随意反复进出培养室。

12、禁止在培养室吸烟、进餐,实验过程中严禁喧哗、闲聊。

13、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解释权归动科院分子数量遗传团队。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细则

鉴于大型仪器设备(定量PCR仪、酶标仪、双向电泳仪、焦磷酸测定仪)购买及维修成本均较高,特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其使用和维护。

1、每台大型仪器设备均指定1名团队成员(负责人)专门负责,负责人可指定1名研究生或科研助理或博士后协助。

2、负责人须熟悉仪器设备的原理、使用方法及特性,制订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详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贴在适当地方,确保使用人员操作时容易看到。

3、负责人须妥善保管仪器设备说明书及厂家维修工程师联系方式,并放置在邻近试验台抽屉内,确保使用人员可随时阅读。

4、每学年开学之后,负责人组织对新生和初学者进行仪器设备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培训。

5、初次使用仪器设备者,须提前向负责人提出申请并填写申请表,经负责人同意方可使用,并须由具有熟练使用经验的老师或研究生带领下操作,直到独立操作正确无误,方可单独使用。

6、每次使用仪器设备,须登记使用日期、时间、样品类型和样品数量、使用人签字;必要时可预约。

7、在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擅自独立操作而失误或操作步骤错误导致仪器设备损坏及不能正常运行,使用人应承担仪器设备维修及费用,并保障在尽量短时间内维修,以不影响团队使用。

8、负责人须监督仪器设备工作状态并负责其维修决策和保养。

9、其他事项须遵守团队实验室管理总则中“仪器设备管理和操作规范”内容。

小型仪器使用及管理细则

1、新生入学必须接受仪器培训课,据实验室管理仪器管理细则规定执行。

2、仪器维修负责人监督小型仪器使用、维护状况。

3、各类仪器进行定期保养。

4、收到仪器负责人签字的仪器故障报告后,仪器维修负责人视故障情况尽快联系维修事宜。

附:小型仪器类型包括

PCR仪

离心机

核酸检测仪(Nana-drop)

超纯水仪

高压灭菌锅

凝胶成像系统

烘箱

电子精确天平

制冰机

杂交炉

微波炉

脱色摇床

电泳槽、电泳仪

恒温摇床

培养箱

体式显微镜

分子杂交炉

涡旋仪

水浴锅

匀浆仪

实验室冰箱及冰柜的管理细则

1、管理模式:实验室所有的冰箱和冰柜均纳入公共设备进行管理。

2、超低温冰箱的使用:导师提出申请,具体管理人根据各导师的需求统一分配储存空间。超低温冰箱的日常使用由专人进行管理,取放样品均需专人带领。为了节约运行成本,切勿将不必要超低温保存的样品放入超低温冰箱。

3、普通冰箱和冰柜的分配和使用:日常使用的冰箱和冰柜由实验室管理人按照导师进行分配,根据具体需求适当调整。每位研究生只能在所分配的空间内存放物品,未经允许放入他人空间,他人有权进行处置。专门存放样品的冰柜采用与“超低温冰箱”相同的管理方式。

4、样品登记和整理:实验室冷冻储存的样品均登记入册,每半年至少整理一次。毕业生离校前需清理所用冰箱和冰柜内的个人物品。

5、仪器间的管理:只有实验室管理总负责人、仪器间管理人、冰柜管理人、每位导师指定的一位研究生,具有进入仪器间的权限。

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

为了明确各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对实验室管理的分工说明如下:

(1)实验室管理总负责人监督实验室各方面运转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因职责分工或管理规定不明确而出现的问题,督导各管理人员完成好本职工作。每月召集一次团队会议,对实验室管理相关的重要事项进行讨论协商。

(2)参与实验室管理的团队成员应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及时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带头遵守实验室各种管理规定,在团队会议上向团队负责人和实验室管理总负责人汇报所分管任务的执行情况。对管理工作中若出现问题,需及时向实验室管理总负责人汇报,协调解决。

(3)辅助人员可以协助管理人执行具体管理职责,但管理人仍然是其所分担管理任务的责任人,需指导辅助人员完成好管理工作。辅助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资由团队会议协商。

附:2013~2014学年团队管理职责分工

张勤:团队负责人

傅金恋:实验室管理总负责人

王楚端:肉质分析室的规划、仪器维护和日常管理。王楚端责成翟丽维具体执行其管理职责。

孙东晓:定量PCR仪的维护。

俞英:细胞室的规划、仪器维护和日常管理。焦磷酸测序仪。

刘剑锋:实验室的财务管理。

王雅春:报告厅的管理。

丁向东:学习室的管理。

张毅:实验室后勤管理(实验室修缮、购电),仪器间管理、冰箱内实验样品存放和使用的登记。

姜力:实验室小型设备及酶标仪的维护,453实验室日常管理,新生培训。翟丽维:新生培训,违规处理及处罚。

曹荣:447实验室、自习室日常管理,组会通知。

芮魁兰:协助实验室管理。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

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布局是规范工作流程和人员、动物、物品等相互关系和移动,并确保实验室安全,此外,对形成屏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三个防护区(外围防护区、建筑防护区、饲养防护区)和四条控制路线(人员控制路线、动物控制路线、物料控制路线、废物控制路线)等方面详细介绍。 动物实验室 1.外围防护区 外围防护区主要指建筑外围的区域。鉴于实验动物饲养的特殊性,外围可能需要设监控设备、人员进出的控制、卫生防护带等。如果设施内从事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实验活动,须考虑设施的安保要求,以及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后对周围控制区域、疏散和救援的需求。外围的防护主要通过设置栅栏、围墙等方式实现。鉴于景观的需求,使用栅栏更显人性化。栅栏不应低于2米,栏杆的间距不大于10厘米,栏杆要坚固、易于清洁。 此外,需要设置照明系统、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更高级别的防护包括地下的电磁场报警、红外线报警和运动物体报警、低压电击等措施。防护区内一般不布置绿化,以免影响监控,同时也可减少昆虫、老鼠等。为保证正常的外来服务,如邮件、送货、访客等,通过风险评估决定是否需要建设安检、特殊通道、中转站等措施。对控制区域应设置警示牌,避免无意闯入。对防护要求高的设施,

应保证外来车辆不能靠近设施,距离保持至少30米。在外围防护区,宜设专用的外部人员和车辆入口。 2.建筑防护区 建筑防护区主要指动物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建筑内有动物设施和其它设施之分,其它设施可以与动物设施有关,也可以无关;动物设施可以就是建筑的主体,也可以是其部分。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动物设施环境与建筑物内其它区域环境的相互隔离与相互关系,人员、动物、物料和废物的进出路线。使用时,动物设施及其相关的设施宜集中布置,从事感染动物活动的设施需要单独布置。建筑除主入口外,要考虑设置动物、大型设备和废物的出口和入口。 出于安全考虑,必须评估和明确对门窗的性能要求。在合理控制数量的前提下,对门窗的大小、形状、耐冲击能力、耐火性、保温性、光学特性等均要有要求。可能的风险来自于异常的气候、自然灾害、人为破坏、设备异常等,如,通风系统的异常可造成室内压力急剧变化,造成门窗损坏。 3.饲养防护区 饲养防护区设施基本的形态是由入口、走廊(或通道)、功能间和出口组成。走廊是连接各功能区的纽带,各种通道发挥快捷、隔离、消毒等作用。实验动物设施的特点是不相容的因素多,需要利用走廊和通道对不相容的因素作合理的安排。走廊的形式包括双走廊、单走廊、U型走廊、环廊等。设施内部的安排应根据工作流程和利于控制风险的原则确定,此外,还要考虑工程可行性和日常维护的方便性,可以组成相对独立的单元。 1.人员控制路线 进出动物实验室的人员主要包括动物管理人员、动物实验人员和清洁人员。此外,还有送货人员、维护人员、来访人员、检查人员、安保人员等。为保证各类人员的进出有序,需要合理设计路线和设置不同级别的物理限制。人员的移动具有主动性,可以到达任何区域,要通过SOP和物理控制措施管理人员的移动。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用到实验动物,因此,切实从购入、饲育、使用、环境、处理等全过程加强对实验动物的管理,确保实验教学安全、有效进行,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一条利用实验动物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检定、检验和其他活动的实验室和个人,应当按照使用许可证许可范围,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实验前应对实验动物作常规检查(体重、体温、常见病等)和观察,所用动物应符合实验条件要求。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三条实验动物的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有利于促进实验动物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原则。 第四条实验动物的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的具体办法参照国家有关制定。 第五条实验动物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等方面的标准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规定。 第六条实验动物购入 1.根据教学计划,各实验室每学期末提交实验动物使用品种、数量等计划单,由实验中心主任审批,交材料采购供应室采购。 2.购入或领取实验动物时,实验人员应向供应部门索取所用动物相应等级的由国家主管部门所颁发的质量合格证书、动物的遗传背景资料、动物微生物检查资料及动物年龄和健康等方面的资料。 3.动物健康检查,以外观为主。主要内容包括: 皮毛:有无光泽、出血、干燥;眼:有无眼屎、流泪、白内障、角膜损伤等;耳:有无外伤、耳壳曲折、中耳炎等;四肢:有无弯曲、脱臼、外伤、关节炎;肛门:有无下痢、血便、脱肛等。 4.实验动物购入后,实验教师要负责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七条实验动物饲养室及饲养器具准备 1.饲养室面积应根据所购入动物的数量来确定。面积太小,室内氨浓度很易超过20m g·L-1,对实验的动物疾病控制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2.饲养动物的器具等,应在动物购入前准备好。准备的数量、规格应根据动物的品种和数量。每笼收养动物数和分组情况而定。垫料、饲料应按购入动物数量准备。各笼箱的编号及卡片、饲喂动物所用器材,如给饵器、粪便托盘、搬运车、台秤、电子天平、饲料捅、电源插板等也应准备放好。 3.笼具要求: (1)舒适和卫生:必须勤换窝,每2~3天换一次。分单养繁殖盒及群养盒两种。要求光滑、无毒、耐高温、易消毒、规格统一。 (2)坚固耐用:笼具应坚固耐用,不易被动物损坏、变形,避免动物逃逸。 (3)操作使用方便:包括笼、盒的放置、启闭、动物的投拿、添加饲料、饮水及垫料的更换等。 (4)经济使用:力求工艺简单,造价低廉,规格力求统一标准化。 (5)笼架:必须牢固、稳定,不宜过大,便于拆卸、组装。下面应有小轮,方便移动。便于清洗、消毒、不生锈。 4.动物饲养室的环境应根据所计划使用动物的微生物控制级别来进行准备,不同的实验动物级别应配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属于屏障系统的则应调整好送排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控制好温度、湿度、风速、噪声等环境因素。 (1)气温:目前我国对环境气温的控制要求在20~29℃范围内,可以满足大多数哺乳动物对温度的要求。其中大、小鼠的最适值为23±l℃,推荐值为23±3℃,允许范围为23±5℃ (2)空气湿度:我国规定最适湿度为50﹪±5﹪,允许湿度为40~70%; (3)气流:我国规定的气流值为0.13~0.18立方米·秒-1,换气次数为10~20次·时-1。 (4)空气洁净度:饲养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的空气必须经过有效的过滤,S.P.F级的空气洁净度要达到1万级(即空气中>0.5微米的颗粒物应<350个·升-1),而清洁级动物的饲养室空气洁净度达到10万级。空气中最多的有害气体氨气的浓度必须在20克·立方米-1以下。

动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草案

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草案) 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家科委《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和国家医药管理局(91)第6号令《实验动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医药生产、科研、教学中使用或饲育实验动物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细则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组织指导和监督实施。 第一章医药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 第四条实验动物按微生物控制标准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四级,无菌动物(其微生物控制标准要求符合附表一、二中不得带有规定的病原体)。 实验动物病理检查要求: 一级:普通动物 外观:被毛清洁、光滑、有光泽;肌肉丰满、体态健壮、活泼;行动无异常;头脸不肿;背不穹起;四肢、尾和皮肤无缺损、无疥癣;泄殖孔清洁、正常病理解剖:各主要脏器无肉眼可见病理变化,如肿大、坏死灶或寄生虫包块等。 二级:清洁动物 符合一级动物指标,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符合一级动物指标,无二、三级动物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无菌动物 除符合一级普通动物指标外,无二、三级动物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肝、脾、淋巴结等脏器具有无菌动物的组织学结构。 第五条实验动物按遗传控制标准要求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进行遗传控制(暂限于大、小鼠)。 一、科学管理 1.引种来源清楚,应带有系谱及生物学特性资料(如近交代数、交配方式、遗传组成、生物学特性),应符合国际公认的遗传概貌标准。 2.按国际规定的近交系动物的繁殖系统,进行种群维持和生产。 (1)基础群和血缘扩大群的生产方法 应以同窝雌雄交配方法进行。基础群的维持一定按近交系的保种方法进行,并应有谱系及个体卡。 (2)生产群 以随机交配方法进行生产,可连续繁殖3~5代,其生产群种鼠应与基础群血缘关系保持相对平行。 二、遗传质量控制 1.同系异体皮肤移植法。

上海市浦东医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上海市浦东医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浦东医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现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早日实现我院创建三级 综合性医院的建设目标~根据《上海市浦东医院科研创新 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我院 决定实施上海市浦东医院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 建设~为规范和加强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 法。 第二条团队是医院开展科研创新工作的突击队和排头兵~团队的 研究方向应该是医院重点发展的学科和科研领域~要瞄准 国家和上海市科研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大科研专项和学科 前沿问题~重点开展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第二章遴选与组建 第三条院级团队遴选条件: 1、团队由15人左右组成~原则上最大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7 年1月1日以后出生,。成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 能力。 2、团队成员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和学士学位~应具有较 高的学术造诣、创新的思维和活跃的学术思想~具有宽容、开 放、公正的胸怀,近3年曾主持过院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或参加过 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且至少发表过cssci源期刊论文。第四条团队的申报与审批:

医院每三年组织一次团队的申报与审批工作~由拟参加团队的成员向科教科递交申请书~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依据申请人的资格条件组织评审~确定院级团队拟组建名单~经党政联系会讨论决定并公示。 第三章建设目标 第五条院级团队建设目标: 1、团队的研究方向特色明显~研究水平在本学科领域处于国内前 列~取得公认的原创性成果~在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申报方面有较 大收获~市级科研成果奖项有较大突破~发表SCI文章。 2、团队成员经过培养迅速成为医院科研的中坚力量、省部级以上研 究课题的负责人。 第四章建设措施 第六条医院积极地为团队建设创造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条件。在科 研项目及人才培养申报工作中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第七条团队的研究项目应围绕某一研究方向提出几个子课题~各 成员围绕相关子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团队负责人应定期检 查核心成员的研究情况。团队应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 思想碰撞,营造自由探索、相互激励、开拓创新、宽容失 败、团结合作、共享成果的良好学术氛围。第八条团队每年至少要召开两次学术会议。 第九条医院保障团队部分成员每2年参加一次全国高级别的学术 会议,每人三年报销资料费不超过3000元。在团队建设期 内~如果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医院将对相关成员另行奖 励。 第五章管理与考核

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室管理规范

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室 管理规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验动物中心位于枫林路180号中山医院内,是中山医院生物医学中心(ZS-BMC)的主要下属机构之一,主要为中山医院科研人员提供普通级和清洁级中小动物饲养和实验研究服务。 实验动物中心现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一人,中级职称一人,本科以上学历3人。拥有一栋使用面积约600m2的独立动物饲养实验综合楼,其中有8间共150m2的可以饲养普通级猪,犬的中动物室,两间共40m2的可以饲养普通级兔、大鼠和豚鼠的小动物室,两间40m2的普通动物手术室,包含一间手术室约90m2的屏障系统和30m2的IVC系统,可以饲养清洁级大、小鼠和豚鼠。另有约40m2的标准细胞实验室,可以进行细胞生物学实验。最多可以同时饲养清洁级小动物1000笼,普通级小动物120笼,普通级中等动物80只。最多可以同时供8人开展清洁级动物实验和两台动物手术。另外中心还有约150m2的动物实验教室,可以同时为50名学生开展20台动物术实验。

目录 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 .............. .............. .............. .............. .............. (2) 实验动物保护、福利、伦理小组....................... .............. .............. .............. .. (3) 动物中心实验人员操作规章制度............................. .............. .............. .............. .. (4) 应急预案.... ......................................................... ................ .............. .............. .............. .............. .............. . (8) 实验动物人道处死与尸体的处理制度.......... .............. .............. .............. .. (12) 外来人员进入动物中心标准操作规程 (13) 灭菌设备标准操作规程 (14) 实验动物购买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5) 实验动物标记标准操作规程 (16) 饲料、垫料购买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7) 人员进出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18) 实验用品进出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19) 动物进出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0) 动物饮用水、饲料进入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1) 动物笼具、垫料,无菌衣进入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2) 人员进出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3) 实验用品进出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4) 动物进出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5) 动物饮用水、饲料进入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6) 动物笼具、垫料,无菌衣进入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8) 超净台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29) 清洁级动物饲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30) 普通级动物饲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31) 动物中心清扫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32) 动物中心空调系统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33) 附件:动物中心常用记录表格

实验动物福利管理规定

XXXX药业有限公司 标准管理规程(S M P) 1.目的 建立规范实验动物福利,提高实验动物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维护动物福利 2.范围 动物实验室从业人员 3.责任 质量保证科、劳动人事科、化验室、实验动物室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 4.制定依据 国家《实验动物条例》、《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河南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验收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要求。 5.规程 5.1.善待实验动物是指在饲养管理和使用实验动物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实验动物免遭不必要的伤害、饥渴、不适、惊恐、折磨、疾病和疼痛,保证动物能够实现自然行为,受到良好的管理与照料,为其提供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充足的、保证健康的食物、饮水,避免或减轻疼痛和痛苦等。

5.2.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提高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维护动物福利。 文件编号:SP-DW-SMP-09-012-01 页号2-2 5.3.饲养环境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饲养中应提供全价营养饲料和清洁饮水,其营养成分、微生物控制等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实验动物笼具应定期清洗、消毒。 5.4.饲养人员不得戏弄或虐待实验动物。在抓取动物时,方法应得当,态度温和,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动物的不安、惊恐、疼痛和损伤。在日常管理中,应定期对动物进行观察,若发现动物行为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必要措施予以改善。 5.5.处死实验动物时,须按照人道主义原则实施安死术。处死现场,不宜有其他动物在场,确认动物死亡后,方可妥善处置尸体。 5.6.运输实验动物应遵守《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5.7.对于违反《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的不良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教育或暂停工作处理。 6.变更历史

内蒙古大学文科学术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内蒙古大学文科学术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快向研究型大学迈进的步伐,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科和学科群,提升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研究实力,凝聚、稳定和培养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人才和创新团队,参照国家创新团队建设的办法和模式,结合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的实际和发展需要,特制定本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二条学校拟打造学术创新团队和学术创新培育团队。其中学术创新团队分第一和第二两个层次;第三层次为学术创新培育团队。 学术创新团队是学校科研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作重要贡献的主体力量,其所依托的平台一般是经由国家、省部批建的重点学科、哲学社会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 学术创新培育团队是培育自治区乃至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创新培育团队的建设,使其产生辐射与带动作用,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的培育和生成、研究基地的建设或升级奠定基础。 第三条创新团队和培育团队都是重点支持校内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学术研究群体,要聚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并通过承担省部级和国家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基地项目、创新团队和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官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以及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各类科研课题,产出具有重大理论和社会价值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第四条创新团队和培育团队均实行学术带头人负责制、目标责任制并实施动态管理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五条创新团队应根据自身形成的学科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事业的需要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一般应为国家和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的重点领域或重大前沿问题,其成果对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事业有重要价值和作用,对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六条创新团队的组成必须由研究方向一致或相近的人员自然形成和组合而成,团队带头人和成员有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团队的研究工作;鼓励具有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和目标的人员进行跨学院和跨学科的联合申报。 第七条第一层次学术创新团队申报条件: 1. 团队组成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已经形成一致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被同行认可的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2)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或博士授权点或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3)一般由5—7 名我校在编人员组成; (4)团队组成人员要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合理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年龄结构,要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 (5)团队成员中至少应有2 人为40 岁以下的青年研究骨干; (6)团队成员要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能够完成国家重大课题攻关。 2. 团队学术带头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在职博士生导师或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

:①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书;②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危险物质以及相关操作进行危险评估,根据国家对于各种微生物操作的危险等级划分和防护要求以及危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对于关键的危险步骤设计出可行的防护措施并对这些细节了然于胸;③熟悉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的一般规则,掌握各种仪器、设备、装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进行正确的操作和使用,对于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④应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和其他危险物质操作的一般准则和技术要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技术规范,包括但不仅限于实验室运行的基本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针对感染性材料、危险化学品、放射性核素等的操作规范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等。一、日常管理规范人员控制仪器设备搬入和移出防虫及防节肢动物措施清洁与消毒水电安全管理一)人员控制规范1、人员专业和安全培训、持证上岗2 、禁止独自进入实验室工作3 、有禁忌症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4 、孕妇暂时离开实验岗5 、实习进修人员不得独自开展实验活动 6 、参观、检查人员须经管理部门审批、持证进入7 、后勤保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持证进入8 、厂商维修人员须持管理部门准入证进入。9 、严禁在实验室会客。二)设备搬入和移出、摆放规范1、实验室应为大型设备应进出留出通道(设备门)2 、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电力供应设施3 、考虑设备的摆放空间4 、实验室考虑足够的承重水平5 、先前考虑设备的维修通道和位置6 、移出实验室的设备应经过前面的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擦洗表面和整

体熏蒸的措施,消毒方法不应损害设备的安全和使用性能。9 、摆放的位置应符合要求三)防虫及防节肢动物措施规范1、有自动闭门系统2 、有放昆虫和节肢动物的设施,如纱窗、挡板等3 、实验室门窗的密闭性能应符合要求 4 、实验室送、排风管道有安全措施,防止小型动物或昆虫从管道进入实验室;四)清洁与消毒规范1、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2 、实验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面,清理实验器具,并进行前面消毒。3 、实验室消毒方法与消毒程序应符合规定要求。4 、消毒剂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未经验证和过期的消毒剂。5 、消毒时间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不得随意缩短或改变。6 、消毒剂应现配现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7 、消毒和灭菌方法应根据消毒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五)水、电安全管理规范1、实验室应加强对水、电的管理2 、避免常明灯、长流水等现象3 、禁止超负荷用电4 、设备使用后及时切断电源 5 、对需要连续通电的设备,要定期进行巡视,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更应注意巡查。6 、使用电炉、灭菌器等设备时应做到全程有人监管。7 、实验室发生断电、停电、停水时应及时检查,切断电源或关闭水龙头,防止发生以外。8 、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最好有双路供电或有备用电源,保证重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实验室的安全。二、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一)完善管理体系文件1 、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 2 、制定实验设备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3 、制定实验检测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4 、制定实验室人员准入和项目准入制度5 、制定实验室进、出程序6 、制定实验废弃

动物实验室管理规定

动物实验室管理规定 为加强对动物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实验动物质量,确保实验研究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以及安全评价符合标准,同时为了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及蔓延,根据我动物实验室实际情况规定如下: 1.实验动物的管理及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有关条款执行。 2.国家对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实行许可证制度。本动物实验室(屏障环境)已获得《广东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面向广大科研工作者开放。需要开展动物实验的单位和个人,可向动物实验室提出申请,经审批通过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动物的饲养和实验操作。 3.本办法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培育,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对其质量实行控制,用于科学研究、教学、医药、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4.在动物实验室进行动物实验活动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动物实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安排。 5.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实验动物工作,动物实验室具体负责动物实验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工作。 6.动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必须经过正规的实验动物培训,并持有“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颁发的《实验动物技术培训班结业证书》或相关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实行定期健康体检制度,确认无传染病(含微生物和寄生虫)和其他影响实验动物工作疾病的人员方可上岗。 7.凡申请进入动物实验室进行动物实验操作的人员(包括研究生)必须提交相关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无证人员必须参加本动物实验室举办的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颁发的《实验动物上岗培训合格证》后,方可申请进入动物实验室从事动物实验操作。 8.购买实验动物必须选择有资质的实验动物生产单位,在动物进入动物实验室的同时提交《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原件。

广东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细则

广东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国家《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广东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实验动物有关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实验动物许可证包括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同一许可证分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实验动物许可证由科技部制定,全国通用,采用全国统一的格式和编码方法。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保种、繁育、生产、供应及有关商业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适用于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学研究、教学以及使用实验动物和相关产品进行药品、生物制品和化工产品等生产和检验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负责实验动物许可证印制、发放和管理工作。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实验动物监测机构负责检测实验动物及设施条件等质量,为实验动物许可证的管理提供技术保证。 第二章申请许可证的条件 第五条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实验动物种子来源于国家实验动物保种中心或国家认可的种源单位;特殊来源实验动物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广东省地方标准,并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批准; 2.具有能够保证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质量的饲育环境设施及基本的检测能力; 3.使用的实验动物饲料、垫料、饮水和其它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或广东省地方标准或相关要求; 4.具有保证正常生产和保证动物质量所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并持有“广东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5.具有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 6.生产的实验动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或广东省地方标准; 7.具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申请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使用的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必须来自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厯证的单位或个人,质量合格;2.具有进行动物实验所需的相应等级的环境或设施。高等级的环境或设施可整体降低等级使用,如果恢复为原等级使用,恢复前必须重新彻底消毒并申报检测;低等级的环境或设施不可作为高等级使用; 3.使用的实验动物饲料、垫料、饮水和其它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或广东省地方标准或相关要求; 4.具有实验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并持有“广东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5.具有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 6.具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审批和发放 第七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受理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形式审查并给予是否接受申请的答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组对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

内蒙古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1)

内蒙古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和支持我校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创新,凝聚并稳定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培养和扶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构建目标一致、团结协作的创新团队,提升我校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培植自治区创新团队和教育部创新团队的后备力量,争取部分团队跻身于全国同类研究先进水平,能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保证我校科学研究持续稳定地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团队是以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优秀研究群体。创新团队遴选实行公开选拔,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目标考核,合同管理。 第三条创新团队建设遵循“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带动整体”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主要资助具有优势与特色的开创性与探索性研究;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研究;重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前沿研究以及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研究。 第二章条件 第四条创新团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一般应为8人以上),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一致稳定的研究方向;必须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行业和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主要骨干成员应具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

2、创新团队应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及年龄结构。主要由本校人员组成,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联合申报,成员应有3~5人为40岁以下的青年研究骨干。团队中博士学位(含本校在职在读博士)和高级职称人员应占一定比例。能够为今后3到5年内取得重大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团队首席专家和成员只能参加一个创新团队。 3、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必须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影响。首席专家应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团队中能发挥较强的凝聚作用;同时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严谨的科学作风、创新性学术思想;应具有正高职称或博士学位,近三年至少主持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以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在校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8个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资助的研究工作。 4、创新团队研究方向是集中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并具有明显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近三年至少应承担或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具有一定优势。团队核心成员应承担过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团队在近三年内实际到位研究经费,自然科学类不少于30万元,人文社科类不少于15万元。 5、创新团队在近三年内取得过标志性研究成果,或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或有一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或国家发明专利。 6、创新团队原则上以校内的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科技创新平台及重点学科为依托,具有相对完备的研究条件支撑。 第三章推荐、评审与批准 第五条创新团队以项目形式申报,采取团队申报、学院推荐、专家评审、学校审批的方式产生。每两年评选一次,具体申报时间,以发布的通知为准。 第六条凡符合申报条件的研究群体,填写《内蒙古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申请书》,经学院(部)审定同意后,报学校科技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练习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几类() A.二类 B.三类 C.四类D五类 2.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 A.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B.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C.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D.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3.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 A.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B.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C.第一类和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D.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4.《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有哪个机构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 A.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协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 B.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协商有关部门后 C.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 D.省级卫生主管部门 5.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A.运输目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用途和接收单位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 B.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应当密封,容器或者包装材料还应当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的要求 C.容器或者包装材料上应当印有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 D.以上都是 6.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几级()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7.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由于实验室感染而引起的与高致病微生物相关的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诊治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几小时内报告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 A.1小时 B.2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8.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 A.生物安全柜 B.防护服 C.口罩 D.通风系统 9.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的有效方法() A.规范操作 B.戴眼罩 C.加强人员培训D改进操作技术 10.运输高致病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的() A.城市铁路 B.飞机 C.专车 D.轮船 11.下列哪项属于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三类的病原体() A.SARS冠状病毒 B.类天花病毒 C.天花病毒 D.黄热病毒 12.下列哪项不属于个人防护设备()

印发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关于印发《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重理工〔2009〕147号 校属各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已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传达,严格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重庆理工大学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七日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养拔尖科研创新人才,打造优秀科研创新群体,推动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学校决定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或横向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立项方面取得突破。 (二)争取在国家级、省部级等有显示度的重大科研成果奖

励上获得新突破。 (三)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推动其进入国家级和省部级层次的创新人才或团队支持计划行列。 (四)与科研基地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为基地建设提供科研支撑。 (五)打造学术梯队,凝炼学科特色方向,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 第三条学校重点支持省部级、校级创新团队建设工作,鼓励各二级学院和科研基地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院级和基地级创新团队,以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创新团队体系。 第四条学校科研处负责组织实施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五条各层次创新团队申报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省部级创新团队申报条件参照教育部、重庆市教委等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应管理办法为准。 (二)校级创新团队申报条件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研究方向:属于国家和重庆市科研发展规划、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领域、国内外学术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或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研究或技术创新领域;或是多学科交叉的前瞻性研究领域。 对凸显我校学科特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在区域与行业具有独创性的特色研究方向以及学校引进的特殊人才,在申报条件上

动物实验室管理条例

动物实验室管理条例 为加强我院临床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临床检验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着临床实验室设置应有整体规划和长远发展目标、集中设置,统一管理的原则,现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临床动物实验室管理办法实施条例。 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1(本室原则上实行24小时开放。需要在夜间/节假日进行实验的人员,需在每日下班前向实验室工作人员报告,经登记后建立夜间值班制度。填写离开时间及离开实验室时的水、电、门窗记录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并在下一个工作时间开始时,由本室工作人员查实签字。 2(实验室内物品进为科研活动所用,严禁挪为它用,若发现,视情节轻重,根据医院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3(本实验室实行全面禁烟,严禁任何人在本室吸烟;进入本室研究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工作区域和休息区域的功能划定,严禁在工作区域展开任何与工作无关的活动(诸如:打牌下棋、读书、看报、进餐、饮酒、电话聊天等)。 4(不得携带与实验内容无关的物品进入实验室,保持实验环境相对安静。 5(卫生管理 (1)实验室及实验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各类设施应布局合理,防止交叉污染,并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控环境条件。 (2)研究人员要对自己的实验过程的清洁卫生负责,不得随便丢弃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物。 (3)生物垃圾、玻璃废物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妥善处理。垃圾日产日 1 清,由研究人员负责。

(4)水、电、明火、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严格管理。 (5)每月的最后一天进行实验室大清洁,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主要负责清洁所有的实验仪器和实验室公共部分的卫生,整理常用试剂库,清理废弃物品,清理废弃实验仪器等。 6(安全保卫管理 (1)实验室内不得使用放射性药品。 (2)实验室必须配备消防器材,进室人员应会消防器材的使用,不用时妥善保管。 (3)不准私自拉接电线,改装线路,增加电器设备的使用。 (4)所有人员离开实验室时,必须锁门、关窗、关水以及相关设备的开关及电源。 7. 实验室档案管理 (1) 资料档案室应由实验室人员负责,建立档案管理专柜并由专人管理。 (2) 建档保存内容:实验人员的工作记录、工作人员的工作记录、发出入门证(钥匙)的记录、事故记录、处理记录等;按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编号归档。 (3) 及时修订和颁发实验室相关的管理制度。 (4) 及时制订和修改与实验室工作相适应的标准、操作规范以及编辑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的规范。 2 申请进入/离开实验室制度 1. 本实验室为开放实验室,本院研究人员及外单位进修有需要的科研人员均可以申请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工作。

科研创新团队实施办法讲解

***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草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养拔尖科研创新人才,打造优秀科研创新群体,推动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决定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创新团队是以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优秀研究群体。 第三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或横向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立项方面取得新突破。 2.争取在国家级、省部级等有显示度的重大科研成果奖励上获得更大突破。 3.争取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标志性科研成果的产出上取得新突破。 4.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推动其进入国家级和省部级层次的优秀人才或团队支持计划行列。 5.推动科研基地建设,与科研基地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为基地建设提供科研支撑。 6.打造学术梯队,凝炼学科特色方向,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 第四条学校重点促进和支持省部级、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鼓励各学院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院士工作站、特聘教授工作室、校级专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和建设,以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科研创新团队体系。鼓励跨学科组建科研创新团队。

第五条学校设立科研创新团队专项资金,拟用3年时间资助建设15个左右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每个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周期为三年,原则上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各层次科研创新团队申报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申报条件以河南省、教育部等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应管理办法为准。 2.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申报条件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研究方向: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必须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2)团队带头人:科研创新团队必须具有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近五年主持过单项到账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的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或主持的课题到账科研经费年均50万元以上;同时,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已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二等奖及以上1项(国家级奖励和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奖项,单位和个人排名前五)。 社科类的创新团队标准: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或以上项目; (3)科研支撑条件:科研创新团队必须以校级及以上重点学科、或校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基地、研究中心)、或博士学位授权点为依托,具有相对完备的研究条件支撑。 (4)学术梯队:科研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群体,团队成员应在学术带头人主持研究的课题中作为主研人员(排名前10),承担过具体研究内容(不包括近2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一般由10-15人构成,骨干成员以50岁以下的中青年博士教授不少于1人和40岁以下博士副教授不少于3人组成,具有合理的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校级创新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交叉。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017修订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017修订) 发布:2017-03-01实施:2017-03-01现行有效 法律修订 1988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准 1988年1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发布 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 正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适应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的研究、保种、饲育、供应、应用、管理和监督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实验动物的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有利于促进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全国实验动物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本地区的实验动物工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实验动物工作。 第六条国家实行实验动物的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七条实验动物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等方面的国家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 第八条从事实验动物饲育工作的单位,必须根据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方面的标准,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监测。各项作业过程和监测数据应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并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第九条实验动物的饲育室、实验室应设在不同区域,并进行严格隔离。实验动物饲育室、实验室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十条实验动物的保种、饲育应采用国内或国外认可的品种、品系,并持有效的合格证书。 第十一条实验动物必须按照不同来源,不同品种、品系和不同的实验目的,分开饲养。 第十二条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四级,无菌动物。对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应当按照相应的微生物控制标准进行管理。 第十三条实验动物必须饲喂质量合格的全价饲料。霉烂、变质、虫蛀、污染的饲料,不得用于饲喂实验动物。直接用作饲料的蔬菜、水果等,要经过清洗消毒,并保持新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