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功和机械能》、《内能与热机》复习课

《机械功和机械能》、《内能与热机》复习课

《机械功和机械能》、《内能与热机》复习课

一、知识要点:

1.做工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公式:W = F S ( 克服重力做的功:W = G h )

2.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P = W / t P = F v

3.W 总= W 有用 + W 额外

提升重物时:W 有用 = G h W 总 = F S

η=FS Gh ×100﹪ S=nh F= n 1

G (n 表示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

4.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

5.物体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6.燃料的放热公式:固体:Q = qm 液体:Q = qV

7.C 水 = 4.2×10 J /(kg な), 表示每千克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 C 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

8.物体吸(放)热公式:Q = c m △t

9.汽(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

二、习题训练:

1. 一个重500N 的物体,受到100N 的水平推力移动了4m ,则推力对物体做的功是 ; 重力对物体做的功是 。

2.一支步枪的枪管长1m ,某次射击时能把重0.5N 的子弹射到500m 处,已知弹药的爆发力为45N ,求爆发力做的功。

3.某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 s ,则他上楼的功率大约是( )。

A .3W

B 30W

C 300W

D 3000W

4.一辆小汽车的功率为80kW ,当它以20m /s 的速度匀速行使时,牵引力是 N 。

5.小华用200N 的拉力把水从2 m 深的井里提上来,已知水桶重50N ,则有用功是 ;额外功是 ;总功是 。

6.某人用动滑轮把400N 的重物提起10 m ,已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则此人做的有用功是 J ;总功是 J ;额外功是 J 。

7.某同学测得一组滑轮组数据如下表,则有用功是 J ;总功是 J ;机械

8.如图所示,把重力为6×10 N 的物体匀速提升5m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求:(1)、拉力F 做的功;

(2)、拉力F 的大小。

(P43 -----22)

初中《历史与社会》论文

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论文 摘要:传统教学中的初中历史作业形式单调和内容的重复,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也不能真正从作业中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形成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设置原则;批改的方法 一、前言 作业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观念中的历史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些老师和学生的眼里简直就是“鸡肋”。新课程的实施,把初中历史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远大目标,加强初中历史

的作业设置,非常重要。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二、作业设置的原则 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析,可以发现问题,检查教学效果,并为调节控制教学过程提供信息。一般说来,初中历史的作业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作业形式的单调和内容的重复,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也不能真正从作业中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业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作业活动、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如果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喜欢上作业,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秦朝一统内容时,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作业:一是查找资料排练《荆轲刺秦王》的历史剧;二是搜集资料写一篇有关秦始皇的小论文,同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辩论,从而对秦始皇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2.实用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做题、去背诵,重复性强、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内能与热机中考专题考试

《内能与热机》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示意图,(箭头标示为顺时针方向)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这些灰尘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 B、分别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墨水,它们的扩散速度相同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和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 D、水、水蒸气、冰三种物态分子间的距离都是相同的 3、在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或有关装置工作时,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4、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内的物质分布是均匀的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 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在原子内是静止不动的 D、原子核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5、小阳对正在抽烟的爸爸说:“吸烟不但危害您的健康,我和妈妈也在被动吸烟。”这句话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作用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很小 6、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7、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8、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B.任何两个物体间,都会发生热传递。 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物体,它们的内能一定相同。

如何高效开展一堂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f3902590.html, 如何高效开展一堂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 作者:叶万杰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06期 摘要:新课改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这一科目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对于教师来说,定期开展历史与社会的复习课程是必须的。作为一名任教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师,在对复习建议的文献进行搜索时,发现大都对复习方法进行了阐述。在此另辟蹊径,对复习课的整个进程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正成为一门热点学科,作为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整合进行学习的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一学科对教师进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要高,不然无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否则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要求下,笔者认为定期开展历史与社会的复习课是必要的。在对相关资料整理之后,笔者在此对开展高效的复习课做出浅论。 一、定期开展复习课的意义 遗忘是指记忆内容不能被主体所保持,或提取记忆内容时存在困难的现象。影响遗忘的因素包括时间、记忆内容的性质与数量、学习材料对于个体的意义、学习的程度、学习者的态度、学习顺序的先后等。简单来说,对于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而言,他们是否愿意学习、学习的程度、学习的顺序、学习内容的多少等,都会对学生历史学习的内容是否会被遗忘有所作用,从而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为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使他们能够切实从历史课程学习中有所收获,教师应定期开设一堂历史的复习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不使其产生遗忘。定期开展复习课的意义 包括: 1.对于学生完善知识架构而言 建构主义教育学家提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建构自身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考虑到学生已建构起的知识架构, 学生应主动进行知识内容的同化,用所学新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复习的过程,正是为了对学生用于架构自身知识的材料进行“精修”,让知识结构更加牢固。复习课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的复习提供规范的引导和辅助,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高效的复习,促进学生知识架构的完善。

九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提纲

巩固新生政权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各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和平解放。 经济: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军事:抗美援朝——1950年6月,为了保家卫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 月19日夜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3年 克拉克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替了《共同纲领》,成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从1953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 年底,“三大工程”相继竣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 1956年7月,从总装备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 又急于求成。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启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 1962年以后,“左”倾思潮再度抬头,并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66年,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开始。 形成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76年,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影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民主法治被严重践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启示: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_内能与热机

各省市中考试题真题分类汇编之《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 一:涉及知识点: 82.能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某些热现象 83.了解内能的概念 84.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85.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86.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87.了解热量的概念 88.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89.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二:收集的省市试卷: 安徽、安徽蚌埠市、安徽芜湖市、北京、福建福州、福建龙岩、福建莆田、福建泉州、福建厦门、甘肃兰 州市、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南沙、广东汕头、广东梅州、广东茂名、广东湛江、广东肇庆、广西桂林、广 西河池、广西柳州、贵州毕节、贵州安顺、贵州遵义、海南、河北、河南、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鸡西、 湖北恩施、湖北黄岗、湖北荆门、湖北武汉、湖北咸宁、湖北襄樊市、湖北(江汉、仙桃、天门、潜江)、 湖北十堰、湖北荆州、湖北宜昌、湖南湘潭、湖南株州、湖南长沙、吉林、吉林长春、江苏常州、江苏连 云港、江苏南京、江苏南通、江苏苏州、江苏宿迁、江苏泰州、江苏淮安、江苏徐州、江苏无锡、江苏盐 城、江苏扬州、江苏镇江、江西、江西南昌、内蒙古赤峰市、宁夏、山东德州、山东滨州、山东东营、 山东菏泽、山东济宁、山东莱芜、山东潍坊、山东烟台、山东泰州、山西临沂、上海、四川成都、四川广 安、四川泸州、四川宜宾、四川达州、四川乐山、天津、新疆乌鲁木齐、云南楚雄、云南昭通、云南三明、 云南大理丽江、云南玉溪、浙江杭州、浙江湖州、浙江嘉兴、浙江金华、浙江宁波、浙江衢州、浙江绍兴、 浙江台州、浙江温州、浙江义乌、浙江丽水、重庆 ----- 共计:96 套 三:各类题型~ 一、填空题 (2010·昭通)1O.2010年我省发生严重干旱,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 (填物态变化)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这是利用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升华;做功(2010·达州)27. 张刚的妈妈周末直接用“清洁球”打磨铁锅底的锈迹,隔一会儿感觉铁锅发烫。张刚 向妈妈解释:这是用方式升高了铁锅的温度,此过程是能转化为能。 做功机械内 19、(2010·乐山)有质量相等的A、B两个物体,已知A的比热容大于B的比热容,当它们吸收相等热量后,A升高的温度 B升高的温度;某汽车散热器中装有 5 kg的水,在温度升高2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J。[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小于;4.2×105 (10·滨州)16、若以太阳能热水器内装100kg、温度为20℃的水,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 J/(kg·℃),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 J的太阳能;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16、 2.1×107热传递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题.

《历史与社会课堂图片引导和启发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坎山镇中陈飞 一、课题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拿到2013年新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小镇水乡的封面图片呈现在我们面前。七年级下册的《历史与社会》主要包括四个单元——《中华各民族的家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的变化》《文明探源》。本册主要学习的是人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封面的小镇风情展示了水乡地区人们的生活景象,贴合本册内容。可见,图片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与社会》中,图片的类型主要有地图、景观图、历史资料图、人物头像语言图和数据图表等几大类。各类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在课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和亮点。 图片在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表现为数量多,占幅面大。《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全书分为四个单元,设有编号的图片就对多达两百多幅。具体分布在各个单元为:第五单元50幅,第六单元101幅,第七单元26幅,第八单元53幅。其他,还有一些没有编号的图片多幅。如课本封面上,各单元前言的插图,一些人物头像语言图和课本后面附录上的图表等等。课本每篇课文,每一页上都有一幅或几幅图片。 课本中的图片,以其色彩鲜艳,图面美观,直观性、形象性强,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等独有的特点,紧紧地吸引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启迪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与课本紧密结合,图文并茂。图片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并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据教育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一节课40分钟时间,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那么,剩下的20分钟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更好地完成教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注意力理论告诉我们,注意力分为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课堂教学上需要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的完美结合。不随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包括客观的刺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测验卷(本卷满分8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二战结束后一直延续到80年代,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C)A建立政治军事集团北约华约B“热战”C“冷战”D部署导弹核弹 2、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因为:(A)A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B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在1960年宣告独立 C1960年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D1960年开始整个非洲大陆吹响了独立的号角 3、下列哪些事件是二战后“冷战”的产物?(D) ①以色列修建隔离墙②古巴导弹危机③北约的建立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下列哪一事件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C)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和平解放西藏 5、1951年,一位美国将军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你认为“错误的战争”的含义是:(B) A二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世界人民反对战争B美军入侵朝鲜是非正义战争 C美国选择中国作为对手是错误的D美国错误估计了中国的力量和气魄6、下列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D)A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B标志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一口号:(B) ①反映了毛主席“人多力量大”的正确思想②反映了人类必然战胜自然界的坚定信心 ③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④导致了高指标、浮夸风的出现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造;三大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些 创造最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可以用下列哪一句话来概括其中的道理?(D)A密切联系群众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一)(2017-10-9) 1.后起的资本做主义国家(美、德、日)要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与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欧洲列强形成敌对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2)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 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3. 北洋军阀分裂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局面。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1.新交通工具的出现:轮船、火车、自行车 2.新通信方式的出现:邮政、电报、电话 二、头脑中的变化 1.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进入中国,看电影、读报纸受到人们喜爱。 2.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变化,自由、民主、平等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 表现:①改称呼:不再称呼“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女士”;② 青年争取婚姻自由;③妇女地位提高:妇女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教育体制的变化: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一套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 第二课 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完整资料)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14.2热量与热值 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3.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4.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6.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 7.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m3) 8.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4×108J。 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3.比热容用字母c表示,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 4.水的比热容很大,为c水=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5.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放出的热量相同时,降低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因而温差变化较小。 6.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其它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因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历史与社会》九上)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第二框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A奥匈帝国;C意大利。D法国;F俄国。2.欧洲。二、1.(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重新瓜分殖民地;(3)军国主义;(4)萨拉热窝。2.1914;1918。3.同盟国;协约国。4.是非正义的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5.坦克;大炮;飞艇;飞机;毒气弹等。6.欧洲;西线;东线;南线。 7.(1)1914;马恩河;英法。(2)1916;凡尔登;绞肉机。8.同盟国集团。 第三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2.1919;凡尔赛宫。3.战胜国;美;英;法;意;日;美;法;英。4.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5.德国;中国山东。6.凡尔赛条约。7.日本。8.(1)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欧洲;西亚;非洲。(2)欧洲;东亚;太平洋。二、1.(1)东亚和太平洋。 (2)1921;华盛顿。(3)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4)九国公约。(5)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收回租界;门户开放。(6)巴黎和会。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课辛亥革命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第二框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掠夺。2.民族资产。3.知识分子。二、1.清政府;民主共和;革命军。2.(1)1894;夏威夷的檀香山;孙中山;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振兴中华。(2)1905;日本东京;孙中山;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民报;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E民族主义;F民权主义;G民生主义;H三民主义;革命;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三、1.铁路国有;铁路修筑;保路;同盟会。2.保路;湖北;文学社;共进会;武昌。3.1911;10;10;武昌;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4.清政府;清朝。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1.南京;孙中山。2.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五、1.袁世凯;共和。2.1912;2;12;共和。3.北京;中华民国。六、1.清朝;君主专制;共和。 2.思想解放。 第三框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南京;北京;北洋政府。2.(1)正式大总统。(2)日本;二十一条。3.中华帝国;洪宪;护国运动;撤销帝制。二、1.直系;皖系;奉系。2.军阀割据混战。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一框新文化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知识分子;民主;科学。二、1.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2.民主;科学。3.青年杂志;新青年;北京大学。4.1915;青年杂志;新青年;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青年》编辑部。5.民主和科学;专制和愚昧;陈独秀;民主;科学;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新文学;旧文学;胡适;白话文;文言文;陈独秀。新道德;旧道德;鲁迅;狂人日记;鲁迅。三、1.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1)思想文化;思想启蒙。(2)极大解放。(3)马克思主义。 第二框五四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巴黎和会;势力范围;二十一条;山东;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二、1.1919;5;4;还我青岛;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2.北洋;上海;工人阶级;工;学;商;全国性。3.工人阶级。三、1.被捕学生。2.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凡尔赛条约。四、1.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极大解放;新的眼光;新文化运动。

(完整)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教案.doc

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教案课题我们生活的区域与环境课时 4 课时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明确《历史与社会》会考的意义与重要性;2、明确考试范围; 3、复习《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与下册的相关知识; 4、掌握基本知识点。 4、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阅读、背诵、小组讨论、测试等 本部分内容分 4 课时完成 1、教师向学生讲述关于 2005 年《历史与社会》考试的要求以及意义。 2、介绍考试改革的大致情况——计入中考总分;具体折算方法。 3、考试范围的划定: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六单元;七年级《历 史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 教单元、第三单元、第六单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第 三单元、第六单元;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1—3 课)、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读本》上下两册。 4、复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六单元、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知识点。熟悉课本内容对基础知识熟记、对 学 地图要学会看图,从图片获取信息。理解一些专用名词的含义以及一 些人文地理的专用术语。 5、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小组讨论,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6、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有关难题。 过 7、通过相关的练习题的背诵与训练,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 8、反馈复习与测试情况,并查漏补缺。 9、注重读图与填图的训练。 10、重点练习《历史与社会》能力自测的习题与检测,并在课堂解决难程 题,及时反馈每位学生掌握的情况。 教后小记初三学生对于初一的知识掌握不是很好,大部分不会或遗忘,在复习中有较大的难度,特别是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我作为历史教师也不太熟悉,需要与地理老师多合作、多向地理老师请教。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

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一、元谋人 P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河姆渡遗址: P9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 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臸石器,还用动物骨 骼臸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 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 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P7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 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 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臸石器。 P9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 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 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P12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 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北:P15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 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 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陈胜、吴广起义 二、张骞通西域 P8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 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P82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臵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 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P83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P84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 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P69—72,P71《秦统一文字表》和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 全国分为分为36郡,郡下设县。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热量与热值 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3.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4.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6.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 7.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 8.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08J。 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3.比热容用字母c表示,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 4.水的比热容很大,为c水=×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103J。 5.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放出的热量相同时,降低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因而温差变化较小。 6.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其它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因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第一单元】 一、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性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1.时间:14—17世纪;开始于意大利。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特点:以人性发对神性,以人权发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 3.实质:不是复古而是创新,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4.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意):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代表作《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意):是世界历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3)莎士比亚(英):文学巨匠。“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5.影响:(1)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3)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欧洲人的海外探险):标志着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时间:15—17世纪。最早殖民探险的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2.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动机:获取黄金追求财富。 3.主要航海家:(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地理大发现)。1492年从西班牙(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岛)。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自认为到达的是印度)。 (2)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完成首次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4.影响:(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2)使欧洲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5.对哥伦布的评价:他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世界历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但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因此他又是殖民强盗。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探险。 6.哥伦布等航行家给我们的启示:要使一件事情做成功,必须要有知识技术,更需要勇气决心和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一)“三资革命”的相同与不同: 1.相同点:①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②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③方式:都以暴力革命形式进行;④结果: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⑤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⑥都颁布法律文件。(这三部法律文件的共同作用:都是本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都推动了本国革命的发展。共同主张:都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2.不同点:(1)革命任务不同:①英、法:*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②美: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2)革命成果不同:①英: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②美:颁布《独立宣言》,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③法:颁布《人权宣言》,彻底摧毁封建专制制度。 3.英、美、法革命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 1.5分,共30分。请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1、新中国成立后,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的是………………() A.肃清反革命残余 B.成功实行了土地改革 C.和平解放西藏 D.抗美援朝的胜利 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现象出 现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3、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庆祝公私合营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 4、在土地问题上,新中国成立后,有过三次重大变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土改后,农民耕种“自己的地”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民耕种“公家的地”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D.三次变革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航天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是………………………() A. 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B. 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 D.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6、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有利于……………………() A.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B.扩展资源开发的空间 C.提高资源利用率 D.改变资源的时空分布 7、下列是党和国家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 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设立汕头、福建、珠海、厦门为经济特区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8、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取得的伟大成就包括:……………………() ①提出“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②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 ③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④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9、2013年4月,日本媒体编造莫须有的新闻,以及领导人物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中日矛盾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题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题

《历史与社会课堂图片引导和启发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坎山镇中陈飞 一、课题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拿到2013年新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小镇水乡的封面图片呈现在我们面前。七年级下册的《历史与社会》主要包括四个单元——《中华各民族的家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的变化》《文明探源》。本册主要学习的是人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封面的小镇风情展示了水乡地区人们的生活景象,贴合本册内容。可见,图片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与社会》中,图片的类型主要有地图、景观图、历史资料图、人物头像语言图和数据图表等几大类。各类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在课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和亮点。 图片在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表现为数量多,占幅面大。《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全书分为四个单元,设有编号的图片就对多达两百多幅。具体分布在各个单元为:第五单元50幅,第六单元101幅,第七单元26幅,第八单元53幅。其他,还有一些没有编号的图片多幅。如课本封面上,各单元前言的插图,一些人物头像语言图和课本后面附录上的图表等等。课本每篇课文,每一页上都有一幅或几幅图片。 课本中的图片,以其色彩鲜艳,图面美观,直观性、形象性强,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等独有的特点,紧紧地吸引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启迪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与课本紧密结合,图文并茂。图片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并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据教育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一节课40分钟时间,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那么,剩下的20分钟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更好地完成教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注意力理论告诉我们,注意力分为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