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质量改进(1)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第六章 质量改进(1)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第六章 质量改进(1)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第六章 质量改进(1)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第六章质量改进

第六章质量改进

基本脉络:前面第五章我们学习了关于质量可靠性的分析、试验、管理,提出了各种故障分析技术,和故障报告分析纠正的系统,产品可信性管理的方法。现在我们要学习如何改进质量。重点是改进工具和六西格玛管理。

【考试趋势】

单选5-7题,多选7-9题,综合分析1-2题。考查方式以理解题为主,以及少量计算题。

总分值35-45分。总分170分。

【大纲考点】

一、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1.掌握质量改进的概念(重点)

2.熟悉质量改进的意义(必要性、重要性)

二、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

1.掌握质量改进的步骤(重点)

2.熟悉质量改进的每一步的内容

3.熟悉质量改进的步骤、内容和pdca 循环的关系(难点)

三、质量改进的组织与推进

三、质量改进的组织与推进

1.了解质量改进的组织形式(重点)

2.熟悉质量改进的组织与管理

3.了解质量改进的障碍

4.熟悉持续开展质量改进的手段和方法

四、质量改进的常用工具

(一)因果图

1.熟悉因果图的作用

2.掌握绘制因果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难点)

(二)排列图

1.熟悉排列图的概念和种类(重点)

2.掌握排列图的作图步骤

(三)直方图

1.熟悉直方图的概念

2.熟悉常见直方图的类型及其特征

3.掌握直方图与公差之间的关系、并能做出基本判断(难点)(四)头脑风暴法

(四)头脑风暴法

1.掌握头脑风暴法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了解头脑风暴法应用的三个阶段

(五)树图

1.了解树图的概念和作用

2.熟悉树图的分类

3.掌握绘制树图的步骤

(六)pdpc

1.熟悉pdpc 法的概念及特征(重点)

2.掌握pdpc 法的实施步骤

3.熟悉pdpc 法的用途

(七)网络图

1.了解网络图的概念、作用

2.掌握网络图的构造以及网络图的绘制规则(重点)

3.掌握网络图节点时间的计算方法(难点)

(八)矩阵图

1.熟悉矩阵图法的概念和类型

2.熟悉矩阵图的用途

(九)亲和图

(九)亲和图

1.了解亲和图法的概念

2.熟悉亲和图法的用途(重点)

3.掌握亲和图的绘制步骤

(十)流程图

1.了解流程图的概念

2.熟悉流程图的应用程序

3.掌握绘制流程图的方法

(十一)水平对比法

1.了解水平对比法的概念和用途

2.掌握水平对比法的应用步骤

五、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一)质量管理与qc 小组活动

1.掌握qc 小组的概念和特点(重点)

2.了解qc 小组活动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二)qc 小组活动的启动

1.掌握组建qc 小组的原则

2.熟悉qc 小组的组建程序和注册登记

(三)QC 小组活动的推进

(三)qc 小组活动的推进

1.熟悉qc 小组长的职责和对qc 小组长的要求

2.掌握推进qc 小组活动应作好的工作

(四)qc 小组活动在全企业的推广

1.了解qc 小组成果发表的作用

2.熟悉组织成果发表的注意事项

3.熟悉对qc 小组的激励手段

4.掌握对qc 小组成果评价的方法和内容

六、六西格玛管理

1.了解六西格玛质量的含义

2.了解六西格玛质量的统计定义(重点)

3.了解六西格玛管理中的关键角色与职能(难点)

4.了解六西格玛管理的策划

5.掌握六西格玛管理中常用的度量指标的计算(西格玛水平z、百万机会缺陷数dpmo、流通合格率) (重点)(难点)

6.熟悉六西格玛的改进模式dmaic (重点)

【考点解读】

【考点解读】

28.某送餐公司的六西格玛小组测算准时送餐的西格玛水平,该项工作属于质量改进步骤中的( )。

a.选择课题 b.掌握现状

c.分析问题原因 d.拟定对策并实施

29.某产品有4个特性指标,在20000个产品中,有100个产品存在800处缺陷。那么该产品的dpmo值是( )。

a.20 000 b.1 0 000

c.1 2 500 d.1 250

30.qc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失败的教训属于pdca的( )阶段。

a.a b.c

c.d d.p

6.1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6.1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质量改进的概念

2、熟悉质量改进的意义(必要性、重要性)

山上无涓涓的流水,山下绝不会出现瀑布,人们把这种关系称为“瀑布效应”。正像瀑布一样,只有上层领导者首先纠正对质量的旧观念和坏习惯之后,才有可能清除下级人员的对质量的旧观念和坏习惯,企业的质量改进工作才能顺利实施。

目前世界各国均重视质量改进的实施策略,方法各不相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roberthayes教授将其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称为“递增型” 策略;另一种称为“跳跃型”策略。

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朱兰在欧洲质量管理组织第30届年会上发表《总体质量规划》论文中指出:质量改进是使效果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的突破过程。由此可见,质量改

一、质量改进的概念

一、质量改进的概念

在我国,按gb/t19000:2008标准的解释,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具体地讲,质量改进就是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产品、过程或体系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

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区别和联系如下:

1、定义的区别

gb/t19000—2008标准对质量改进与质量控制的定义分别为: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质量控制是消除偶发性问题,使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即质量维持;

而质量改进是消除系统性问题,对现在的质量水平在控制基础上加以提高,使质量突破达到一个新水平。

2、实现手段的区别

质量改进是通过不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而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检验,试验调整和配备必要的资源消除异常波动,使产品质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3、质量控制与质量改

3、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是相互联系的。质量控制的重点是防止差错或问题的发生,充分发

挥现在的能力;而质量改进的重点是提高质量保证能力。首先要搞好质量控制,充分发挥现在控制系统能力,使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然后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改进,使产品最终满足顾客要求,达到一个新水平,没有稳定的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效果也无法保持。

著名质量专家朱兰的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表现了质量改进的关系,如图6.1-1所示。

二、质量改进的必要性

二、质量改进的必要性

质量改进的目标,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不断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单从技术的角度看,质量改进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我们使用的现在技术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如:

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对原有的技术提出了改进要求。

②术与不同企业的各种资源之间的最佳匹配问题,也要求技术必须不断改进。

(2)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需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加对过程中一系列因果关系的了解。(3)术要先进,方法不当、程序不对也无法实现预期目的。在重要的地方,即使一次质量改进的效果很不起眼,但是日积月累,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从生产设备、工艺装备、检测装置、人力资源等不同角度,再加上顾客质量要求的变化,同样会发现质量改进的必要性。

三、质量改进的重要性

三、质量改进的重要性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改进具有很高的回报率。俗话说“质量损失是一座没有被挖掘的金矿”,而质量改进正是要通过各种方法把这个金矿挖掘出来。因此,有些人员甚至认为:“最赚钱的行业莫过于质量改进”。

(2)可以促进新产品开发,改进产品性能,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由于全新的新产品毕竟数量比较少,大部分新产品都属于改进型新产品,所以,质量改进也是推出新产品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3)通过对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和技术力量,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

(4)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减少不合格的产生,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

(5)有利于发挥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提高工作质量,为产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6.2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

6.2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

学习目标要求:

1、掌握质量改进的步骤

2、熟悉质量改进的每一步的内容

3、熟悉质量改进的步骤、内容与pdca循环的关系

一、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休哈特不但在控制方面,而且在改进上,都有建树。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戴明先生将其介绍到日本,日本人进一步充实了pdca的内容,所以,有人把它也称为戴明环。

作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典型事例,日本的工业奇迹告诉我们,要实现这样的奇迹,一个国家必须以品质为重、目光长远,而不能只顾医治眼前病痛,追求一剂见效,一鸣惊人。在过去的40多年里,日本企业已经从低廉、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者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高质量、精加工的制造商。二战后,当戴明博士开始在美国宣传他的理论时,美国朝野还停留在战后的胜利喜悦中,鲜有人理会戴明的说教。但是,他和他的理论在日本却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欢迎。时至今日,在日本企业的生产车间里,我们仍然能够找到戴明质量控制法的痕迹。

玛丽?沃森

玛丽·沃森(mary watson)在《戴明的管理方法》(the deming management method)一书中,详细讲述了质量管理大师戴明的一生。书中写道,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是美国统计学家,他与日本成长为制造业大国以及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理论的问世关系甚密。二战后,戴明与另一位美国质量管理大师约瑟夫·莫西·朱兰(joseph m. juran)随同盟国占领军来到了日本。戴明将一系列质量改进方法带到了日本,其中就包括统计法和戴明循环(deming cycle)。1960年,日本天皇为戴明授勋,以表彰他为日本企业所做的服务与贡献。

任何一个质量改进活动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pdca的四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一)PDCA的内容

(一)pdca的内容

第一阶段是策划: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等;

第二阶段是实施:按计划实地去做,去落实具休对策

第三阶段上检查:把握对策的效果

第四阶段上处置: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轮pdca 循环解决,为制定下一轮改进的策划提供资料。

(二)pdca的特点

(1)四阶段一个也不能少。四个缺一不可。

(2)大环套小环。即在pdca的某一个阶段内,也可存在小的pdca循环。

(3)pdca是不断上升的循环。螺旋上升,滚动上升。

tu

二、质量改进的步骤

二、质量改进的步骤、内容及注意事项

质量改进的过程是pdca循环,可分为若干步骤,随着iso9000标准的颁布实施,“四阶段、七步骤”的说法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四个阶段就是指pdca循环,而质量改进的步骤为:(1)选择课题;

(2)掌握现状;

(3)分析问题原因;

(4)拟定对策并实施;

(5)确认效果;

(6)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

(7)总结。

八步骤。

(一)选择课题

(一)选择课题

企业需要改进的问题很多,经常提到的主要问题包括

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货期(delivery)、安全(safety)、激励(motivation)、环境(environment)六个方面,亦称qcdsme。选择课题时,通常也围绕这六个方面来选,如降低不合格品率、降低成本、保证交货期等。

1、活动内容

(1)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重要性。

(2)问题的背景是什么,到目前为止的问题情况是怎样的。

(3)将希望改进的结果用具体的语言和数据表现出来,并具体说明希望改进到什么程度。(4)确定课题和目标值。如果课题过大,可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逐一改进解决。(5)正式选定任务负责人。若是改进小组就确定组长和组员。

(6)对改进活动的费用做出预算。

(7)拟定改进活到的时间表,初步制定改进计划。

2、注意事项

2、注意事项

(1)从众多的问题中,确定一个最主要的课题

应该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方向、市场的要求和内部运行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灵活运用现有的数据,从众多的问题中选择一个作为课题,并说明其理由。

(2)说明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必须向有关人员说明清楚,否则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甚至半途而废、劳而无功。

(3)设定目标值的根据必须充分,合理的目标值是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

设立的目标值要具有挑战性、通过改进是能够达到的、以激励改进小组的信心、提高积极性。(4)要制定改进计划,明确解决问题的期限。

预计的效果再好,不拟定具体的时间往往会被拖延,被那结所谓“更重要、更紧急”的问题代替。

(二)掌握现状

(二)掌握现状

质量改进课题确定后,就要进一步调查当前问题的现状。掌握现状的主要工具是调查表。1、活动内容

(1)抓住问题的特征,需要调查若干要点,例如:时间、地点、问题的各类、问题的特征等等。

(2)解决质量问题要从5mie等因素进行调查。

(3)去现场收集数据中没包含的信息(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

2、注意事项

(1)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常常在问题的内部。例如:质量特性的波动与影响因素的波动之间必然存在关系,这是把握问题主要影响原因的有效方法。

(2)不管什么问题,都要调查时间、地点、种类、特征这四个方面,但这并不是说,以上四点调查清楚了,问题现状就清楚了,还要调查其他面。

(3)一般来说,解决问题应尽量依照数据进行。但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就应充分利用其他信息。

(三)分析问题原因

(三)分析问题原因

1、活动内容

分析问题原因是一个设立假说、验证假说的过程。

(1)设立假说(选择可能的原因),其主要工具是因果图。

①搜集关于可能原因的全部信息。

②运用“掌握现状”阶段的信息,剔除已确认为无关的因素,重新整理剩下的因素。

(2)验证假说(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

①搜集新的数据或证据,制定计划来确认原因对问题的影响。

②综合全部调查到的信息,决定主要影响因素。

③如条件允许,可以将问题再现一次。

2、注意事项

2、注意事项

必须科学地确定原因。

(1)因果图是建立假说的有效工具。图中所有因素都被假设为问题的原因。

①图中各影响因素应尽可能写得具体。可以利用“掌握现状”阶段中分析过的信息,将与结果无关的因素舍去。要始终记住:因果图最终画得越小(影响因素少),往往越有效。

②因果图中的所有因素引起质量问题的可能必有大有小,根据它们可能性的大小排列主、顺序。

(2)验证假说必须根据重新实验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有计划地进行。

①验证假说经常使用的统计工具有排列图、相关及回归分析、试验设计、方差分析等。

②准确判断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措施。如果对所有影响因素都采取措施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应首先对主要因素采取对策。

③利用质量问题的再现性实验(试验)来验证影响原因要慎重进行。再现的质量问题必须与“掌握现状”时查明的问题一致同,具有同样的特征。尽管再现问题是验证假说的有效手段,但要考虑到人力、时间、经济性等多方面的制约条件。

日本玉川大学

日本玉川大学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津进教授曾将质量改进这几个步骤的活动形象地用图6.2-4表示出来。

(四)拟定对策并实施

(四)拟定对策并实施

原因分析出来以后,就要制定对策,加以实施。

1、活动内容

(1)将现象的排除(应急对策)与原因的排除(永久对策)严格区分开。(2)采取对策后,尽量不要引起副作用(其他质量问题),如果产生了副作用,应考虑换一种对策或消除副作用。

(3)先准备好若干对策方案,调查各自利弊,选择参加者都能接受的方案。

生产出

生产出不合格品后,返修得再好也只能是应急对策,不能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出现,解决不合格品出现的永久对策是,除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防止再产生不合格品。因此,一定要严格区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对策。

应急对策是一种临时措施,是在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尚未找到之前,为消除该问题而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而永久对策是通过现象观察、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手段,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后所采取的对策。

(5)采取对策后,常会引起别的问题,因为质量或过程的许多特性都是相互关联的。为此,必须从多种角度对措施、对策进行彻底而广泛的评价。

(6)采取对策时,有关人员必须通力合作。采取对策往往要带来许多工序的调整和变化,如果可能,应多方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和想法。当同时存在几个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方案时,此时通过民主讨论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五)确认效果

(五)确认效果

对质量改进的效果要正确确认,确认的失误会误认为问题已得到解决,从而导致问题再次发生。反之,也可能导致对质量改进的成果视而不见,从而挫伤了持续改进的积极性。

1、活动内容

(1)使用同一种图表(如排列图、调查表等)将采取对策前后的质量特性值、成本、交货期等指标进行比较。

(2)如果改进的目的是降低不合格品率或降低成本,则要将特性值换算回金额,并与目标值比较。

(3)如果有其他效果,不管大小都要列举出来。

2、注意事项

2、注意事项

(1)用于改进前后比较的图表最好前后一致,如果现状分析用的是排列图,确认效果时也必须用排列图。这样会更加直观,具有可比性。

(2)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将质量改进的成果换算成金额是重要的。通过对改进前后的比较,会让企业经营者对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3)采取对策后没有出现预期结果时,应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的对策,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重新回到“掌握现状”阶段。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①是否按计划实施了,实施计划的问题往往有:

a.对改进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b.对计划的传达或理解有误;

c.没有经过必要的教育培训;

d.实施过程中的领导、组织、协调不够;

e.资源不足。

②计划是否有问题,计划的问题往往是:

a.现状把握不准;

b.计划阶段的信息有误,导致对策有误;

c.对实施效果的测算有误;

d.决策者知识不够。

(六)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

(六)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

对质量改进有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纳入质量文件,以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1.活动内容

(1)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1h,即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o(谁做)、where(哪里做)、when、(何时做)、how(如何做),并将其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

(2)进行有关标准的准备及宣布;

(3)实施教育培训。

2.注意事项

为防止同样的质量问题再次发生,纠正措施必须标准化,其主要原因是:

(1)没有标准,问题会再次发生。

(2)没有明确的标准,新来的员工在作业中很容易出现在前同样的问题。标准化工作不是制定几个标准就算了,必须使标准成为员工思考习惯的一部分。

(3)为了贯彻实施标准,必须对员工进行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七)总结

(七)总结

对改进效果不显著的措施及改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予以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质量改进活动提供依据。

1.活动内容

(1)总结本次质量改进活动过程中,哪些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后下一步怎么做。

(2)找出遗留问题。

2.注意事项

(1)在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激励和环境的改进活动中,将不合格品率降为零或一步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不可能的,因此,质量改进活动要长期持久的开展下去。

(2)应制订解决遗留问题的下一步行动方案和初步计划。

《灵敏素质练习》教案

《灵敏素质练习》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灵敏素质练习》教案 教师:班级:人数:人课次:时间:第周

3.检查服装。 4.宣布课内容。 5.安排见习生。 体委汇报出勤人数。 3.向学生问好。 4.宣布本课的教学内 容与要求。 5.安排见习生。 报人数。 3.向教师问好。 4.认真听取课堂内容 与要求。 5.见习生根据教师安 排进行学习。 队形组织示意图: 图1 要求:快、静、齐。 准备 部分 一、热身跑 二、徒手操 扩胸运动 振臂运动 肩绕环 腹背运动 体转运动 前后弓步压腿 绕膝运动 手腕、踝关节运 动 让学生分成两路纵队, 体育委员领跑(如图 2)。 1.教师口令指挥学生 成体操队形散开(如 图3)。 2.教师领做,用口令 队形组织示意图: 图2 要求:队形整齐,口 号响亮。 1.学生成体操队形散 开。 队形组织示意图: 图3 2.学生跟随教师进行 练习。 2 分 钟 3 分 钟 1 1 小 中

指挥。要求:动作舒展大 方,充分伸展身体各 个关节。 基本部分一、灵敏素质练 习 1.“8”字跑 动作方法:在场 地上画一条起跑 线,线前5米处 画两个“8”字形的 两组圆圈,两圈 相距约3米。听 到起跑口令后, 按规定线路绕过 两个圆,跑一个 “8”字形回到起 点。 2.穿梭跑 动作方法:在场 地上画两条相距 20米左右的直 线,在两条线中 间每隔3米站一 个人,听到口令 后,以曲线进行 的方式依次绕过 人群,再跑回起 点。 1.教师将学生分成4 组,成4列横队站 立,教师站在中间。 2.教师讲解“8”字跑 方法并示范,组织4 组学生进行动作练习 (图4)。 3.教师做巡回辅导, 及时纠错。 教学建议: 1.此练习可以单人或 以小组进行合作练 习。单人练习时以3 至5次为宜,每次练 习间隔时间控制在1 分钟左右。小组练习 以6至8人一组为 宜。 2.采用接力赛的方式 进行练习,可以有效 地提高学生练习的积 极性。 3.此练习可以与各种 方式跑的教材搭配练 习。 1.教师讲解并示范绕 竿跑方法。 2.教师组织4组学生 分开练习,教师巡回 指导(图5)。 教学建议: 1.在进行穿梭跑前可 以先进行“曲线接力 赛”。 1.学生分成4组,成 4列横队站立。 2.认真观察教师的示 范动作并认真听教师 讲解“8”字跑方法和要 点。 3.学生按教师要求进 行“8”字跑练习。 图4 1.学生认真听教师讲 解穿梭跑方法。 2.学生按照教师的要 求分开进行练习。 25 分 钟 3 3 中

持续改进的定义及内涵

持续改进的定义及内涵 一、持续改进的定义: 持续改进是实现战略目标、不断增加价值和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手段,是打造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改善、优化、整合资源配置的先进方法,是实现企业永续发展的活力源泉和不竭动力,是在全员目标管理基础上的管理创新。 持续改进简称ECI。E——every,全领域、全员、全过程,C——Continue,持续不断、坚持不懈地;I——Improve,改善、改进和创新 附:ISO定义:持续改进是注重通过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实现其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方法。现在,我们拓展其外延、深化其内涵,使之变成中州分公司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平台。 二、持续改进的内涵: 1、——持续改进是中国铝业公司目标管理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方式。 中国铝业公司重组上市以来,遵循“诚信为本,回报至上”的经营理念,打造“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确立了将公司建设成为“最具有投资价值和良好成长性的铝工业企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超常规快速发展,全方位开放发展,低成本高效发展,多方式灵活发展,高科技抢先发展,强管理稳健发展”的发展举措,实施了“一级法人、两个板块、三个层次、四个分开、五个集中”的管理模式,初步建立起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 姜汝祥先生的《差距》中提出了企业家修练的六条腿,其中一条腿就是“业务流程与公司管

理控制的底线是一致性,这就使你的业务管理是基于统一公司整体而不完全是一盘散沙”。中铝公司为了整合流程和业务,使各分公司能够步调一致,用一种语言、一个声音说话,用一种思路来考虑现实、解决问题,实现生产经营的统一运作,最终实现总部目标,现正着手搞目标管理。 《福布斯》杂志的副总裁在与张瑞敏首席就管理问题进行交流时问:“在管理理论上,您最喜欢哪几个人?”张瑞敏首席回答:“一个是德鲁克,一个是波特。”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和波特的竞争战略管理思想对目前企业的实践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德鲁克1954年在著名《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即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管理综合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技能及管理制度,能够使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改变了企业界不考虑长远目标,只热衷于通过各种运动的方式来完成企业目标的落后做法,因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产业界视为焕发青春的手段而广泛应用。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逐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目标管理的最大特点是由集体参与共同制定目标。一本由马来西亚学者翻译的企业战略学,书中论述了有关目标制定的四个简单而实用的标准是——精确与可衡量、重点突出、挑战与可实现性、完成的时间期限。精确与可衡量是指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这要比只要求人们尽

质量检验的定义及基本职能

一、检验的泄义检验就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査、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左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立其符合性的活动。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左义:所谓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泄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泄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二、关于检验的理解 在工业生产的早期,生产和检验本是合二为一的,生产者也就是检验者。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劳动专业分工的细化,检验才从生产加工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种,但检验仍然是加工制造的补充。生产和检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检验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中,检验本身就是工艺链中一个组成工序,没有检验, 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 从质量管理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阶段就是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统讣质量管理和全而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认为, 质量检验是全而质量管理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这个"根”不扎实,全而质量管理这棵树的基础就不会巩I 占1。在我国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IS09000系列国际标准时,特别是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时,决不能削弱质量检验工作和取消质虽:检验机构。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现代工业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客观存在的随机波动,要绝对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就存在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很难设想,存在一个所谓理想的生产系统,它根本不会产生不合格品,则质量检验及其相应的机构就可统统撤消,实际上这种理想式生产系统是不存在的。 为了正确认识企业的质量检验,还必须澄淸三个容易混淆的观念: 一个是认为产品质量是由设计和制造来决泄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而对检验工作不予重视,甚至有所放松。这种观念显然是不全面的。诚然,产品质量同设计和制造十分密切,但质量的最终形成,决不限于设计和制造这两个坏右,正如美国著名质量专家J.M.朱兰所说, 它是符合"质量螺旋”上升规律的,决龙于企业所有部门,苴中包括质量检验部门的质量职能, 何况检验本身也是属于制造的范畴; 二是认为全而质量管理,强调从把关转到预防为主,要求把不合格品消火在发生之前,而检验只不过是事后把关,因此有些企业认为检验是可有可无的,或者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这种看法同样也是错误的,容易使人们的思想产生混乱,实质上这是如何认识"预防”与"把关"的关系问题。预防为主是就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而言的,也是相对于单纯的事后把关来说的。因为单纯的事后把关,只能发现和剔除不合格品,而不合格品即使被发现,其损失已经造成。因此,预防为主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上国内外许多企业都把“预防为主、一次成功”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决不是对立和矛盾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的,它们的目标和对象也是各不相同的,"预防”是针对正在生产或尚未生产的产品而言的,"把关”通常是针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来说的,前者应力求通过预防,使生产岀来的产品百分之百是合格品,避免或减少发生损失;而后者则是应该通过检验,严格把关,不使一个不合格品流到下道工序或用户手中,所以预防和把关在生产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应以预防为主。 三、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概括起来,检验包括以下四项具体工作: (1)度量。包括测量与测试,可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机械、电子测量仪器。 (2)比较。把度量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确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判断。根据比较结果,判宦被检产品是否合格,或一批产品是否符合规左的质量标准。(4)处理。对单件产品决泄是否可以转到下道工序或产品是否准予出厂:对批屋产品决定是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 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1.综合管理人员2.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综合性3.历史性4.实践性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征是: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实践性5.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 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具体内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 4.决策要进行优选。 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 3.决策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 网络图的编绘规则 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 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 4.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 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 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

质量工程师《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过关必做1500题(含历年真题)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圣才出

第六章质量改进 第一节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质量改进的说法,正确的是()。[2010年真题] A.质量改进可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过程 B.质量改进主要通过日常检验来保证 C.质量改进消除的是偶发性问题,使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 D.质量改进主要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答案】A 【解析】B项,质量改进是通过改进过程实现的。C项,质量控制消除的是偶发性问题,使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即质量维持。D项,当产品或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时,质量控制可以使之满足质量要求,从而提高质量水平;当产品质量已满足规定要求时,质量改进则致力于满足比规定要求更高的要求,从而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质量改进通过()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A.纠正和预防措施 B.试验调试 C.日常的检验 D.配备相关的资源 【答案】A 【解析】质量改进是指通过不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增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

质量不断提高;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检验、试验、调整和配备必要的资源来消除异常波动,使产品质量维持在一定水平。 3.ISO9000:2008标准中,质量改进的定义是()。 A.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B.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C.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D.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稳定质量的活动 【答案】C 4.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的能力。 A.满足服务要求 B.持续改进 C.满足质量要求 D.提高质量需要 【答案】C 【解析】GB/T19000—2008标准对质量改进的定义为: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5.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 A.满足质量要求 B.持续改进 C.增强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检验的定义及基本职能

一、检验的定义 检验就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定义:所谓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二、关于检验的理解 在工业生产的早期,生产和检验本是合二为一的,生产者也就是检验者。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劳动专业分工的细化,检验才从生产加工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种,但检验仍然是加工制造的补充。生产和检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检验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中,检验本身就是工艺链中一个组成工序,没有检验,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 从质量管理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阶段就是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认为,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这个“根”不扎实,全面质量管理这棵树的基础就不会巩固。在我国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ISO9000 系列国际标准时,特别是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时,决不能削弱质量检验工作和取消质量检验机构。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现代工业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客观存在的随机波动,要绝对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就存在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很难设想,存在一个所谓理想的生产系统,它根本不会产生不合格品,则质量检验及其相应的机构就可统统撤消,实际上这种理想式生产系统是不存在的。 为了正确认识企业的质量检验,还必须澄清三个容易混淆的观念: 一个是认为产品质量是由设计和制造来决定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而对检验工作不予重视,甚至有所放松。这种观念显然是不全面的。诚然,产品质量同设计和制造十分密切,但质量的最终形成,决不限于设计和制造这两个环节,正如美国著名质量专家J.M.朱兰所说,它是符合“质量螺旋”上升规律的,决定于企业所有部门,其中包括质量检验部门的质量职能,何况检验本身也是属于制造的范畴; 二是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从把关转到预防为主,要求把不合格品消灭在发生之前,而检验只不过是事后把关,因此有些企业认为检验是可有可无的,或者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这种看法同样也是错误的,容易使人们的思想产生混乱,实质上这是如何认识“预防”与“把关” 的关系问题。预防为主是就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而言的,也是相对于单纯的事后把关来说的。因为单纯的事后把关,只能发现和剔除不合格品,而不合格品即使被发现,其损失已经造成。因此,预防为主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上国内外许多企业都把“预防为主、一次成功”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决不是对立和矛盾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的,它们的目标和对象也是各不相同的,“预防”是针对正在生产或尚未生产的产品而言的,“把关”通常是针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来说的,前者应力求通过预防,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百分之百是合格品,避免或减少发生损失;而后者则是应该通过检验,严格把关,不使一个不合格品流到下道工序或用户手中,所以预防和把关在生产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应以预防为主。 三、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

持续改进的概念

持续改进 百科名片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其结果通常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编辑本段] 主要方法 持续改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消除质量检测环节和返工现象 如果产品质量从产品的设计方案开始,一直到整个产品从流水线上制造出来,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证,那么质量检测和返工的现象自然而然就成了多余之举。因此,必须把“出错保护”(Poka-Yoke)的思想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也就是说,从产品的设计开始,质量问题就已经考虑进去,保证每一种产品只能严格地按照正确的方式加工和安装,从而避免生产流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消除返工现象主要是要减少废品产生。严密注视产生废品的各种现象(比如设备、工作人员、物料和操作方法等),找出根源,然后彻底解决。 (2)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动 生产布局不合理是造成零件往返搬动的根源。在按工艺专业化形式组织的车间里,零件往往需要在几个车间中搬来搬去,使得生产线路长,生产周期长,并且占用很多在制品库存,导致生产成本很高。通过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布局,把生产产品所要求的设备按照加工顺序安排,并且做到尽可能的紧凑,这样有利于缩短运输路线,消除零件不必要的搬动及不合理的物料挪动,节约生产时间。 (3)消灭库存 在精益企业里,库存被认为是最大的浪费,因为库存会掩盖许多生产中的问题,还会滋长工人的惰性,更糟糕的是要占用大量的资金,所以把库存当作解生产和销售之急的做法犹如饮鸩止渴。 减少库存的有力措施是变“批量生产、排队供应”为“单件生产流程”(one-piece -flow)。在单件生产流程中,基本上只有一个生产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流动,整个生产过程随单件生产流程的进行而永远保持流动。

第六章-质量改进(1)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第六章质量改进 第六章质量改进 基本脉络:前面第五章我们学习了关于质量可靠性的分析、试验、管理,提出了各种故障分析技术,和故障报告分析纠正的系统,产品可信性管理的方法。现在我们要学习如何改进质量。重点是改进工具和六西格玛管理。 【考试趋势】 单选5-7题,多选7-9题,综合分析1-2题。考查方式以理解题为主,以及少量计算题。 总分值35-45分。总分170分。 【大纲考点】 一、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1.掌握质量改进的概念(重点) 2.熟悉质量改进的意义(必要性、重要性) 二、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 1.掌握质量改进的步骤(重点) 2.熟悉质量改进的每一步的内容 3.熟悉质量改进的步骤、内容和pdca 循环的关系(难点) 三、质量改进的组织与推进 三、质量改进的组织与推进 1.了解质量改进的组织形式(重点) 2.熟悉质量改进的组织与管理 3.了解质量改进的障碍 4.熟悉持续开展质量改进的手段和方法 四、质量改进的常用工具 (一)因果图

1.熟悉因果图的作用 2.掌握绘制因果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难点) (二)排列图 1.熟悉排列图的概念和种类(重点) 2.掌握排列图的作图步骤 (三)直方图 1.熟悉直方图的概念 2.熟悉常见直方图的类型及其特征 3.掌握直方图与公差之间的关系、并能做出基本判断(难点)(四)头脑风暴法 (四)头脑风暴法 1.掌握头脑风暴法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了解头脑风暴法应用的三个阶段 (五)树图 1.了解树图的概念和作用 2.熟悉树图的分类 3.掌握绘制树图的步骤 (六)pdpc 1.熟悉pdpc 法的概念及特征(重点) 2.掌握pdpc 法的实施步骤 3.熟悉pdpc 法的用途 (七)网络图 1.了解网络图的概念、作用 2.掌握网络图的构造以及网络图的绘制规则(重点)

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模板

质量检验的主要管 理制度

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 09月01日星期六下午 06:17 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 一、 三检制: 所谓三检制就是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 1.自检: 自检就是生产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 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检验, 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这种检验充分体现了生产工人必须对自己生产产品的质量负责。经过自我检验, 使生产者了解自己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并开动脑筋, 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 进而采取改进的措施, 这也是工人参与质量管理的重要形式. 2.互检: 互检就是生产工人相互之间进行检验。互检主要有: 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检验; 小组质量员或班组长对本小组工人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抽检等。这种检验不但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 防止疏忽大意而造成成批地出现废品, 而已有利于搞好班组团结, 加强工人之间良好的群体关系。 3.专检: 专检就是由专业检验人员进行的检验。专业检验是现代化大生产劳动分工的客观要求, 它是互检和自检不能取代的。而且三检制必须以专业检验为主导, 这是由于现代生产中, 专职检验人员无论对产品的技术要求, 工艺知识和检验技能, 都比生产工人熟练, 所用检测量仪也比较精密, 检验结果比较靠, 检验效率也比较高; 其次, 由于生产工人有严格的生产定额, 定额又同奖金挂钩, 因此容易产生错检和漏检, 有时, 操作者的情绪也有影响。 应当指出, ISO9000 系列国际标准把质量体系的”最终检验和试验”作为企业中一种重要的质量保证模式, 对质量检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二、签名制: 签名制是一种重要的技术责任制,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 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入库和出厂, 每完成一道工序, 改变产品的一种状态, 包括进行检验和交接、存放和运输, 责任者都应该在相关记录文件上签名, 以示负责。特别是在成品出厂检验单上, 检验员必须签名或加盖印章。操作者签名表示按规定要求完成了这套工序, 检验者签名, 表示该工序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 签名后的记录文件应妥为保存, 以便以后参考。

灵敏素质训练doc资料

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 练习, 素质, 手段 灵敏素质是人体综合能力的反映,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为了提高灵敏素质,教练员应尽可能采取逐渐增加复杂程度的练习方式,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器械、器材等方式增加技术动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和提高运动员掌握动作的能力、反应能力、平衡能力、观察能力、节奏感等。 一、灵敏素质练习的主要手段 (一)在跑、跳中做迅速改变方向的各种跑、躲闪、突然起动以及各种快速急停和迅速转体练习等。 (二)做各种调整身体方位的练习。 (三)做专门设计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练习。如用"之字跑"、"躲闪跑"、"穿梭跑"和"立卧撑"四项组成的综合性练习。 (四)以非常规姿势完成的练习。如侧向或倒退跳远、跳深等。 (五)限制完成动作的空间练习。如在缩小的球类运动场地进行练习。 (六)改变完成动作的速度或速率的练习。如变换动作频率或逐步增加动作的频率。 (七)做各种变换方向的追逐性游戏和对各种信号作出应答反应的游戏等。 二、灵敏素质练习的途径 发展灵敏素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发展灵敏素质过程中,应该注意到: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素质等是发展灵敏素质的基础;竞技体操、武术、技巧、滑冰、滑雪、各种球类运动等项目都是发展灵敏素质的有效项目;在专项练习复杂化的条件下反复练习与专项运动性质相似的

动作,是发展专项灵敏素质的有效途径。发展灵敏素质的途径主要包括徒手练习、器械练习、组合练习和游戏等。 (一)徒手练习(包括单人练习和双人练习两类) 1、单人练习:主要有弓箭步转体、立卧撑跳转体、前后滑跳、屈体跳、腾空飞脚、跳起转体、快速后退跑、快速折回跑等练习。 2、双人练习:主要有躲闪摸肩、手触膝、过人、模仿跑、撞拐、巧用力等双人练习。 (二)器械练习(包括单人练习和双人练习两类) 1、单人练习: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个人运球、传球、顶球、颠球、托球等多种练习,单杠悬垂摆动、双杠转体跳下、挂撑前滚翻、翻越肋木、钻栏架、钻山羊以及各种球类运动、技巧运动、体操运动的专项技术动作的个人练习等。 2、双人练习: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传、接球、运球中抢球,双杠端支撑跳下换位追逐、肋木穿越追逐等双人练习。 (三)组合练习(包括两个动作组合、三个动作组合和多个动作组合的练习) 1、两个动作组合练习:主要有交*步→后退跑,后踢腿跑→圆圈跑,侧手翻→前滚翻,转体俯卧→膝触胸,变换跳转髋→交*步跑,立卧撑→原地高抬腿跑等。 2、三个动作组合练习:主要有交*步侧跨步→滑步→障碍跑,旋风脚→侧手翻→前滚翻,弹腿→腾空飞脚→鱼跃前滚翻,滑跳→交*步跑→转身滑步跑等练习。

第六章 质量改进(1)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第六章 质量改进 第六章 质量改进 基本脉络:前面第五章我们学习了关于质量可靠性的分析、试验、管理,提出了各种故障分析技术,和故障报告分析纠正的系统,产品可信性管理的方法。现在我们要学习如何改进质量。重点是改进工具和六西格玛管理。 【考试趋势】 单选5-7题,多选7-9题,综合分析1-2题。考查方式以理解题为主,以及少量计算题。 总分值35-45分。总分170分。 【大纲考点】 一、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1.掌握质量改进的概念 (重点) 2.熟悉质量改进的意义(必要性、重要性) 二、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 1.掌握质量改进的步骤 (重点) 2.熟悉质量改进的每一步的内容 3.熟悉质量改进的步骤、内容和pdca 循环的关系 (难点) 三、质量改进的组织与推进 三、质量改进的组织与推进 1.了解质量改进的组织形式 (重点) 2.熟悉质量改进的组织与管理 3.了解质量改进的障碍 4.熟悉持续开展质量改进的手段和方法 四、质量改进的常用工具 (一)因果图 1.熟悉因果图的作用 2.掌握绘制因果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难点) (二)排列图 1.熟悉排列图的概念和种类 (重点)

2.掌握排列图的作图步骤 (三)直方图 1.熟悉直方图的概念 2.熟悉常见直方图的类型及其特征 3.掌握直方图与公差之间的关系、并能做出基本判断(难点) (四)头脑风暴法 (四)头脑风暴法 1.掌握头脑风暴法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了解头脑风暴法应用的三个阶段 (五)树图 1.了解树图的概念和作用 2.熟悉树图的分类 3.掌握绘制树图的步骤 (六)pdpc 1.熟悉pdpc 法的概念及特征 (重点) 2.掌握pdpc 法的实施步骤 3.熟悉pdpc 法的用途 (七)网络图 1.了解网络图的概念、作用 2.掌握网络图的构造以及网络图的绘制规则 (重点)3.掌握网络图节点时间的计算方法 (难点) (八)矩阵图 1.熟悉矩阵图法的概念和类型 2.熟悉矩阵图的用途 (九)亲和图 (九)亲和图 1.了解亲和图法的概念 2.熟悉亲和图法的用途 (重点) 3.掌握亲和图的绘制步骤 (十)流程图

管理的含义与本质

管理学教程 1、管理的含义与本质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組織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組織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第一,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的組織外部环境的约束下进行的,任組織 都存在于一定的外部环境之中,并受到环境的约束. 第二,管理是为实现組織目标服务的?管理活动具有目的性,其目的就是实现組織的目标. 第三,管理工作要通过有效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組織目标. 第四,管理最终要落实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职 能上. 管理的本质:首先,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 其次,管理不是独立存在的,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組織目标的圆满实现. 再次,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并不是绝对不可以做一些作业工作. 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通过他人并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組織的目标. 1、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组织的一般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 境自然环境. 3、判断题:在决策标准上,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 准 则. 4、科学管理思想的演变:(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 )要 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标准化原理(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工人和雇主两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互相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5、为什么说管理学的共性实质上也是现代管理学的特点? 答:可概括如下(1)强调系统化(2)重视人的因素(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即注意”非正式组织”中的作用.(4)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法.(5)加强信息工作(6)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8)强调”预见能力(9)强调不断创新(10)强调权利集中. 7、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组织的含义:组织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向各个成员分配给,同一个中

灵敏素质练习

灵敏素质练习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以往的体育教学只注重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几十年不变的教学模式,而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以竞技性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容易使体育课枯燥无味,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鉴于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此种情况,再结合我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从而丰富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也使体育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灵敏素质练习、单、双数互追(游戏)。 三、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中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原则,再给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将娱乐性、健身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初一年级学生,实践课。 2、初一年级学生,组织纪律、认识能力、身体素质相对初二、初三的学生较弱,但是学习热情较高。近几年随着体育设施的逐渐完善,学生对体育运动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了解,但是自从进入初中以后还没有更深入的进行学习过,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本次课的教学。另一方面,初中学生(尤其是女生)正处自身发育的定型期,灵敏,协调素质的增长速度较快,本次课恰好有此方面的锻炼价值,这更增加了学生对本次课的热爱。 五、教材分析: 本次课所选内容属于教学大纲的规定内容,所以我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综合发展反应、平衡协调等能力。 难点:控制身体的平衡性与协调性。 六、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素质练习的正确概念。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技能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发展灵敏素质的基本锻炼方法,使之能够较科 学地进行灵敏素质练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集体合作的意识。 七、课的构思: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的设想如下:

质量改进的考点

质量改进的考点 ☆☆☆☆考点1: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1.质量改进的概念:所谓质量改进,是为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措施。质量改进是通过改进过程实现的。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是消除偶发性问题,使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即质量维持;而质量改进是消除系统性的问题,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使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2.质量改进的意义: (1)质量改进的必要性体现在:①在我们使用的现有技术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对原有的技术提出了改进要求;技术与企业的各种资源间的最佳匹配问题,要求技术必须不断改进;②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加对一系列因果关系的了解;③技术再先进,方法不当、程序不对也无法实现预期目的。在重要的地方,即使一次质量改进的效果很不起眼,但是日积月累,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质量改进具有很高的回报率。②可以促进新产品开发,改进产品性能,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③通过对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和技术力量,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④提高产品制造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⑤通过提高产品的适用性,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⑥有利于发挥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提高工作质量,为产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考点3: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的联系; 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是互相联系的。质量控制的重点是防止差错或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而质量改进的重点是提高质量保证能力。首先要搞好质量控制,充分发挥现有控制系统能力,使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使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然后开展持续的质量改进,在控制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改进工具和方法,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服务,达到一个新水平,不断满足顾客要求。没有稳定的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效果也无法保持。 ☆☆☆☆☆考点4:PDCA循环的基本过程; 1.概念:PDCA循环是由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4个要素构成的一种循环的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最早由统计质量控制的奠基人W.A.休哈特提出的。 2.PDCA循环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ISO 9000标准将它分为四阶段、七步骤,即将处置阶段的两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 第一阶段是策划阶段,即P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按照P阶段所制定的计划去执行。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

灵敏素质练习教学设计

灵敏素质练习教学设计 单位:山东菏泽牡丹区皇镇中学教师:崔松峰 一、设计背景: 以往的体育教学只注重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几十年不变的教学模式,而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以竞技性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容易使体育课枯燥无味,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鉴于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此种情况,再结合我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从而丰富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也使体育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灵敏素质练习、单、双数互追(游戏)。 三、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中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原则,再给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将娱乐性、健身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初一年级学生,实践课。 2、初一年级学生,组织纪律、认识能力、身体素质相对初二、初三的学生较弱,但是学习热情较高。近几年随着体育设施的逐渐完善,学生对体育运动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了解,但是自从进入初中以后还没有更深入的进行学习过,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本次课的教学。另一方面,初中学生(尤其是女生)正处自身发育的定型期,灵敏,协调素质的增长速度较快,本次课恰好有此方面的锻炼价值,这更增加了学生对本次课的热爱。

五、教材分析: 本次课所选内容属于教学大纲的规定内容,所以我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综合发展反应、平衡协调等能力。 难点:控制身体的平衡性与协调性。 六、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素质练习的正确概念。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技能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发展灵敏素质的基本锻炼方法,使之能够较科 学地进行灵敏素质练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集体合作的意识。 七、课的构思: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的设想如下: 1、使学生了解灵敏素质的锻炼价值。在准备部分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灵敏素质练习的锻炼价值,热身运动用游戏“喊数抱团”来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用语言法、观察法、练习法、比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练习、在练习中理解、发挥和创造。 3、增强显示的竞争意识。进行失败要受到“惩罚”的分组练习,让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游戏“急追快跑”中采用失败受惩的形式,来发展学生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八、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10分钟(喊数抱团) 1、课堂常规2分钟。 2、热身活动:“喊数抱团”6----8分钟。

质量持续改进

神经内一科质量持续改进 时间:2012年10月20日 地点:神内科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xxx主任医师、xxx副主任医师、xxx主治医师、xxx、xxxx、xxxx 住院医师 主持人:xxx主任医师 记录人:xxx住院医师 一、总结本月工作完成情况 xxxx主任医师:今天我们召开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会议,研究医疗质量持 续改进工作,我先总结一下本月工作情况。 (1)工作量:8月份我科共收治138人,出院140人,好转131人,总收入58万(见表1).病人执行首诊负责制,无推诿病人,无 投诉 表1 9月份延袭新农合报销新规定,避免过于滥收住院病人,限制病人入院人数,9月底10月初为全县农忙时节,病人就诊及住院人数明显下降,这是我科多年入住院病人情况的一大特点。病情相对轻的病人平均住院日缩短,所以出院人数较8月份增加, (2)质量持续改进情况: 8月份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4.1%,好转率97%,实际病床使用率162.1%,平均病床工作日48.6天,平均住院日11.5天,由于农忙时节,病情相对轻的病人平均住院日缩短,但病情重的病人相对总住院人数住院率增加,平均住院日较8月份延长。经过学习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流程,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个人专业素质,病人住院人数下降,但病情好转率升高,提高了诊疗质量。9月份共抽查病例30份,其中入院48小时完成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29份,24小时完入院记录30份、病例讨论记录3份、交接班记录、转科记录、出院记录、死亡记录;;12小时内完成查房记录、更改治疗方案及重要医嘱记录、诊疗操作记录、病情变化记录,发现2例危急值未及时记录。入院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30份: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及含义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及含义 质量的概念 什么是“质量”? 什么是“质量”?“质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概括地说,“质量”必 须与主题事物的功能或用途、参数与特性、功能与程度关联起来。 质量(Quality):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可以理解为: 1).质量是以产品、体系或过程作为载体的。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的特性组成。 2).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产品、体系或过程的质量要求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它将随着时 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才能确保持续的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 3).固有特性是通过设计开发形成的属性。 A).物理特性(如机械、电器、化学、或生物特性),感官特性(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行), 人体功效特性(如语言或生理特性、人身安全),功能特性(如电机转速、功率)等。这些固有的特性要求大多是可以测量的。它决定了产品、体系或过程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 质量管理的发展简史 质量管理在其发展过程中,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始于本世纪3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工程师、科学 管理的创始人泰罗(F.W.Taylor),其主要贡献是:将检验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建立专职检验制度;包括设立专职的检验人员,检验机构。制定检验的基本依据――技术标准。泰罗还适应大量生产的要求,实施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与之相关的计量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最终是质量检验走向科学。 1924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提出了“预防缺陷”的概念。他 认为质量管理除了检验外,还应做到预防质量问题发生,解决的方法就是采用他所提出的控制图。与此同时,同属于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的道奇(H.F.Dodge)和罗米格(H.G.Rommig)又共同 提出,在破坏场合采用“抽样检验表”,并提出第一个抽样检验方案。质量检验阶段一种延续到40年代。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简称SQC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形成于本世纪40-5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休哈特 (W.A.Shewhart)博士、道奇(H.F.Dodge)和罗米格(H.G.Rommig)等。 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产生废品并检验产品质量,在方式上由专职检验人员转到由专业质量控 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承担。这标志着由事后检验的观点转变为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事先加以预防的概念,是质量管理工作前进了一大步。 在统计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博士,以及世界上的众多 学者都做出许多贡献,在实践中也取得显著的成果。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简称TQM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理论提出于本世纪60年代,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其主要代表 人物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A.V.Feingbaum)朱兰(J.M.Juran)等他们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或称“综合质量管理”。费根堡姆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主张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去加强质量管理,提倡讲究质量成本,加强企业经营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全

质量管理的定义和内涵

质量管理的定义和内涵 ISO 9000国际标准“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此定义抽象,难理解,未给出的内容和特点。 笔者认为,的定义应是:规定质量方针、目标、职责和程序,并通过建立和保持的相关体系进行过程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和实现的所有质量职能和活动。 对此定义的内涵解释如下: 1.是组织的全部管理工作的中心,应由最高管理者领导。 2.应规定: ①质量方针——组织应遵循的质量政策、质量观念和活动准则,以及质量追求和承诺; ②质量目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应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量化要求; ③质量职责——与质量有关的各部门、各类人员应遵守的明确规定的质量职责和权限; ④程序——形成文件的程序是涉及的话过程的控制依据。 3.实施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是开展的根本目的。

4.系统、有效的质量管理应建立和保持的相关体系是体系,应通过这一体系进行: ①过程管理——过程的策划、建立、连续监控和,过程管理是的重要内容; ②质量策划——确定质量目标、必要过程和相关资源并输出质量计划,质量策划是的一部分; ③质量控制——采用监视、测量、检查及调控以达到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是的一部分; ④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满足现定要求,得到证实,取得本组织领导、上级特别是顾客的信任; ⑤质量改进——其措施包括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改进措施,质量改进是的一部分。 5.质量管理通过体系进行过程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确保质量方针、质量职责和形成文件的程序的实施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满足顾客要求,提高(将en.hamce译为“提高”比“增强”要确切)顾客满意。 6.质量管理通过组织的体系系统、有效地开展,涉及了组织的所有与产品质量直接和间接有关的职能和活动。 7.开展应考虑经济性,在确保质量和改进质量的同时,应使成本适当,实现质量和效益最佳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