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

1、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PM)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3、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4、“公共治理”与“善治”是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

5、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P32

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实验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多学科交叉式的综合研究方式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1、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

2、怀特被誉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

3、为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公共管理界出现了新的思潮与流派。其中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的主导理论。

4、治理的概念:指官方的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以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要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5、新公共服务理论

政府的职能是服务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责任并不简单、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第三章

1、公共组织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2.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1)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资设备

(2)精神要素:目标、责权结构、人际关系

3.公共组织的特征

(1)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

(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

(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行为绩效评估比较困难

(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

4、公共组织的主要结构形式(1)直线制(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矩阵制

5、非营利组织的含义:

非营利组织是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非官方性公共组织。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

6、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1)已登记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2)未登记非营利组织:培训机构、咨询服务机构、学生社团等

7、事业单位的含义:

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

第四章

1、公共领导的含义

公共领导是指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公共目标,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组织成员和公众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2、公共领导的作用

(1)导向、统领的作用

(2)影响、表率的作用

(3)协调、沟通的作用

(4)迎接挑战、引发和推动变革的作用

3、我国公共管理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

(1)领导职能相互混淆

(2)领导权力过于集中

(3)领导权力的约束滞后

(4)公共组织机构高度膨胀

(5)用人制度缺乏活力

4、公共管理领导体制改革的路径

(1)完善领导职能分工,理顺各种关系

(2)保证政令统一的前提下,适当下放权力

(3)改革组织人事制度,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4)继续推进机构改革,合理设置机构,克服机构臃肿

(5)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

5、领导协调的含义:领导协调是指公共部门领导者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通过调配、协调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府不同组织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公务员之间,政府不同职能之间等可能产生的阻碍公共事务的处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整、控制,使社会和组织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以实现预定目标,发挥整体最大功效的过程。用一句话概括:领导协调的作用就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

6、领导协调的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第二,客观公正;第三,注重整体;

第四,求同存异;第五,互惠双赢;第六,灵活机动。

7、选择有效的沟通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非语言形式、电子媒介形式。

8、激励的方法主要包括:

(1)物质激励;(2)参与激励;

(3)目标激励;(4)情感激励;

(5)需要激励;(6)榜样激励;

(7)荣誉激励;(8)信心激励;

(9)赏识激励

8、领导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广阔的知识面,敏锐的问题意识,全新的思想观念,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

第五章

1、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

陈振明认为: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条例等的总称

2、金登提出的议程建构的三大源流:问题溪流、政策“原汤”(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3:、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是通过专家微观智能结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所引起的“思维共振”来获取决策的信息和意见,又称专家会议法。

4、政策生态环境分为两类:

(1).社会总环境:包括经济资源、政治法治、社会文化和国际环境

(2).工作环境

第六章

1、人力资源的特点:

(1)生物性;(2)能动性;(3)时效性;

(4)智力性;(5)再生性;(6)社会性。

2、2.职务分析的程序

(1)目标选择与组织

(2)制定职务分析的计划和方案

(3)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4)结果表达

(5)结果的运用

3、绩效评估的含义: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综合的指标体系对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所产生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进行考察、测定和评价的过程。

4、2.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1)公务员的范围(2)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

(3)职务与级别(4)录用

(5)考核(6)职务任免

(7)奖惩(8)培训

(9)交流与回避(10)工资福利保险

(11)辞职辞退(12)退休

(13)职位聘任

第七章

1、中国的一个完整的预算周期包括四个阶段:预算编制、批准、执行、审计和评估。中国的预算年度为12个月,从每年的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

2、“两上两下”预算过程

“一上”:支出部门在收到财政部门的年度预算编制通之后,对部门下一年度的支出进行测算,然后报送财政部门。

“一下”:财政部门收到各个部门的预算后,由职能处室对各个部门的预算进行审查,然后将审查意见反馈给各部门。

“二上”:支出部门根据财政下达的控制数和审查意见重新修改预算,然后上报给财政部门。“二下”:人大通过预算后,由财政部门批复给各个部门,开始预算执行。

3、预算调整:指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原因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

入,变更原来批准预算的过程。预算调整会影响原来的财政平衡。

4、预算追加:指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对原批复的部门、单位预算在

收支平衡的基础上作出的增加预算支出的行为。

5、政府决算时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政府年度预算收

入和支出的最终结果,也是国家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体现。

6、组织年终收支清理工作,主要包括(1)核对年终预算收支数字(2)清理本年应收应付

(3)结算预算拨借款(4)清理往来款项。

7、公共支出管理(新增内容)

公共支出管理是高度具体化的公共财政管理,是对支出资金进行安排、拨付的具体管理活动。

8、购买性支出管理

所谓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直接进入市场,购买商品或劳务的公共支出。如投资性支出、教科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等。

9、政府采购的五种基本方式: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询价

采购。单一来源采购。

第八章

1、政务信息资源是指公共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对公共管理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信息资源的集合,它包括政务信息内容资源以及与信息采集、处理、储存、分级分类、交换共享和开发利用活动有关的信息人员、信息设施、信息技术、信息资金和信息管理体制。

2、政务信息资源的构成包括:政务信息内容、政务信息人员、政务信息技术设施、政务信息资金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

3、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集成性和综合性的管理活动,是公共部门为实现特定的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政务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换共享、开发利用和服务,对信息活动各要素进行规划、预算、组织、协调、指导、培训和控制,以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满足公共部门自身和社会信息需求的活动过程。(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是对政务信息有关的规划、预算、组织、知道、培训和控制等活动的总称。)

第九章

1、突发事件的分类:一、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二、事故灾害类突发事件,三、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四、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

2、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的关系

3、公共危机管理职能

4、公共危机管理阶段

5、新闻发布机制

公共危机新闻发布要坚持及时、准确、适度、“与我有利”的原则。

第十章

1、市场化工具:1.民营化2.用者付费

3.合同外包

4.特许经营

5.凭单

6.分散决策

7.放松管

制 8.产权交易 9.内部市场

2、PDCA 循环

P 阶段是计划制定阶段

D 阶段是计划执行阶段

C 阶段是执行结果检查阶段

A 阶段是处理阶段

3、SWOT 分析法

SWOT 分析法(自我诊断法)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是一种综

合考虑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评价,进而选择最优战略

的常用方法。

4、进行SWOT 分析法并将分析结果用于战略决策,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使各种有

时相互结合,有机联系,在结构上建立耦合关系;二是扩大优势,使系统功能更加完善,

运转更加良性;三是抓住机会,绕开不利因素的干扰,化解和防范风险;四是两害相遇,

取其轻。

第十一章

1、 公共利益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或特定范围内各种社会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平衡性与一致

性,公共利益能够超越不同利益主体和地域,对社会中的不确定人或团体产生普遍的非

特定的影响。

2、 现代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促进公共利益的最

大化。 预 防准 备

响 应恢 复(1)将公共危机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加强土地、建筑、工程的标准化管理

(3)组织实施减灾建设项目(4)进行公共安全和风险评估(5)监测监控风险源,排查隐患

(6)进行减灾防灾教育、宣传、培训(1)发布预测、预警信息(2)组织演习培训

(3)编制应对危机的预案(4)部门之间订立危机管理联动计划(4)准备危机管理人员、装备、物资等

(1)启动危机管理预案和措施

(2)实施紧急处置和救援(3)协调危机管理组织和行动(4)向社会通报危机状况及政府采取的措施

(5)恢复关键性公共设施项目(1)启动恢复计划和措施(2)进行重建、修复(3)提供补偿、赔偿、社会救助

(4)进行评估、总结和审计

3、根据国务院2004年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法治政府的含义主要体现在: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六个方面。

4、我国公共管理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1)监督机构内在动力不足(2)监督体系设置不合

理(3)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督缺乏可操作性(4)权力机关监督的实际效力比较小(5)新闻舆论和人民监督的实际效力弱。

5、完善我国公共管理监督体制的措施

(1)强化监督机构的动力机制(2)建立公共管理监督体系的协调机制(3)健全和完善公共管理监督法律机制(4)强化人大监督机制(5)完善新闻舆论和人民监督制约机制

第十二章

1、公共部门绩效的概念是:公共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能过程中投入所获得的初期和最终结果

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2、确定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是有效施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核心环

节。

3、为有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改进机关作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积极推进公共部门绩

效评估。

4、绩效评估指标确立的原则

综合、全面的原则;系统性原则;硬指标和软指标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导向型原则;独立性与差异性原则

5、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行为系统

第十三章

1、公共部门改革的含义是:公共部门改革是对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

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它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2、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则和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与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相配套的法治国家。

3、服务型政府,是指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

政府,是按照公众的需求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回应公众和社会的需要为政府职能定

位的现代政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