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IAEIA-942数据中心标准

TIAEIA-942数据中心标准

数据中心设计的标准依据——介绍TIA/EIA-942数据中心标准

经过充分的酝酿和修正,2005年4月,全球第一个综合性的数据中心电信基础标准:TIA/ EIA-942正式出版。该标准的推出为设计和建造大/小型数据中心提供了要求和指南。

TIA/EIA-942数据中心标准可谓集现有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百家之长,特别是它弥补了以前数据中心设计和建设阶段的信息隔阂问题,全面性地考虑到了诸如电气系统、HVAC(采暖通风与空调)、火灾探测与遏止、安全等多种应用在电信基础设施和空间内的共存。超过50%的内容阐述了如电力、管道、消防、房门和墙壁处理等建筑规范。标准中提出的适用于大多数数据中心的设计要素包括:

基于标准的开放系统;

综合考虑扩容需求的高性能和高带宽;

支持10G万兆或更高速率的技术;

支持存储设备(如光纤信道,SCSI或NAS);

支持充分考虑扩容需求的聚合点;

高质量,可靠性和可量测性;

冗余性;

高容量和高密度;

易于移动增加和改动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中心的分级

TIA/EIA-942数据中心标准中提供了数据中心可靠性等级的规范,这个等级划分系统是由Uptime Institute(正常运行协会)推广的,如下表所示。1级可靠性没有冗余,4级则提供了最高等级的故障容错率。在4个不同等级中,包含了对建筑结构、安全性、电器,接地、机械、及防火保护等的不同要求。

数据中心空间

TIA/EIA-942数据中心标准将数据中心看成是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个部分,主要功能为容纳一个计算机房及其维护区域。计算机房是数据机房的重要部分,放置核心的数据处理设备。典型的数据中心电信空间包括:

进入场所(ENTRANCE ROOM)

主分布区(MDA)

水平分布区(HDA)

区域分布区(ZDA)

设备分布区(EDA)

下图为基本型的数据中心及考虑冗余的数据中心结构图。

进入场所是指数据中心结构化布线系统与园区布线系统及访问服务供应商布线系统之间接口的地方。这个空间可位于计算机房的内部或外部,如果在内部,可以与主分布区MD A组合在一起。一个数据中心可能有多个进入场所,原因是冗余考虑或者避免超过最长电路(MDA-EDA)要求。例如,T-1,1级可靠性数据中心的电路长度典型被限制为最大长度6 55英尺(200米),而3级的电路长度典型被限制为最大长度450英尺(137米)。

MDA是数据中心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中心分布点,包括大量的主跳接及核心交换设备;

HDA类似于TIA/EIA-568B中定义的楼层电信间,主要包括水平跳接,HDA中典型地安装了与EDA区域设备相连的LAN, SAN和KVM交换机;

在HDA-EDA的水平布线中可以包含一个可选的连接点,叫做区域分布区,或ZDA,Z DA为频繁变动的EDA终端提供了灵活性,较适于地板系统或不方便在系统机柜中安装快接式配线架的场合下使用,ZDA以区域插座或集合点形式表现,在配置上不能有跳接和有源设备;

EDA是分配给终端设备的空间,可以包括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交换机和刀片服务器或服务器和外围设备。水平布线在EDA侧,通常是采用机柜/机架式安装的快接式跳接板进行

端接。标准建议EDA区至少两个出口,为一些应用(如无线接入点,IP摄像机和自动控制系统等)考虑的线缆也要规划并在此端接好。

数据中心还可能包括一个位于计算机房的电信间,用于支持其他空间的水平布线,如员工办公室、业务中心、电气间、机械间,及其他位于计算机房外的数据中心空间。

一个典型的数据中心包括一个或两个进入场所,一个或多个电信间,一个MDA和几个HDA。

标准还提供了数据中心计算机房和进入场所的要求,包括:天花板高度(8.5 英尺),地面/墙面处理,照明,地板承重(最小150磅/平方英尺,建议250磅/平方英尺),热/通风/空调(HVAC),温度(华氏68-77度),相对湿度(40-55%),电力,接地,和防火保护等。

布线拓扑结构

数据中心的水平和主干布线都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水平线缆可以连接到HDA或直接到MDA,考虑到系统冗余,位于同一ZDA或EDA的不同端口,可分别敷设水平线缆到不同的HDA;

主干布线采用一级星型拓扑结构,每个HDA的水平跳接直接与MDA的主跳接相连,不允许有中间跳接;

数据中心结构中允许增加一个冗余的备用分布区域,在此情况下,HDA-MDA,HDA-备用分布区都有主干布线。

为了达到充分的冗余,标准允许水平分布区HDA间的直连,这种直连是非星型结构,用于支持常规布线距离超过应用要求距离的情况。为了避免超过最大电路限制的要求,允许在HDA和备用的进入场所间进行直连布线。

布线媒介

标准认可多种媒介类型以支持广泛的应用,但是建议对于新安装的IDC采用最高容量

的布线媒介以最大化其适应能力并保持基础布线的使用寿命。

认可的媒介有:

100欧姆双绞线(ANSI/TIA/EIA-568-B.2),建议六类(ANSI/TIA/EIA-568-B.2-1)多模光缆:62.5/125或50/125um(ANSI/TIA/EIA-568-B.3),建议选用50/125um,850nm工作波长的激光优化多模光缆(ANSI/TIA/EIA-568-B.3-1)

单模光缆(ANSI/TIA/EIA-568-B.3)

认可的同轴媒介为75欧姆(734和735类型)同轴电缆(符合Telcordia GR-139-CO RE)及同轴连接头(ANSI T1.404)。这些电缆和连接头被建议用于支持T-3,E-1及E-3

电路。

数据中心通道

标准认可多种类型布线通道,包括架空地板系统和头顶线缆槽系统(典型用于数据中心)。

架空地板系统建议用于高容量和高密度接入的数据中心,或支持大型计算机系统(如主机)的数据中心。这些计算机系统被设计为从底部引入线缆。高架地板下的电信布线建议放置于线槽中,线槽要求不能阻挡气流,无锋利边角。

头顶线槽系统应从天花板上悬挂下来,而不是附在机架/机柜的顶部,这样的悬挂式线

槽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可支持不同高度的机柜/机架设备。

标准建议在设备排中间的走廊上安装照明器材和防火喷洒头,而不是直接安装在设备上方。

在通常安装设备的机架/机柜中,冷空气的入口是在机柜/机架的前面,热空气从背面排出。故TIA/EIA-942标准建议以交替模式排列设备排,即机柜/机架面对面排列以形成热区和冷区。冷区是机架/机柜的前面区域,如果有静电地板,电力电缆最好分布在地板下面,并通过静电地板上的开孔从前面的冷区进入机柜。热区位于机架/机柜的后部,典型地安装了电信布线的线槽。在设备上要选择使用从前到后冷却配置的类型,安装颠倒会扰乱热区和冷区的正常功能,即一台设备可能从另一台设备吸收热空气。

机柜需要合适的通风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冷却。如果机柜没有电扇以增强冷热区的功能,机柜的门至少要有50%的开放空间。

安装设备和布线系统也需要机柜./机架前后有合理的空间,前面的空间应有4 英尺(最少3英尺),后面的空间应有3英尺(最少2英尺)。

总结

相比较国外市场,国内数据中心的建设还处于启动阶段,对于如何规划定位数据中心及合理选取布线产品,用户及设计单位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TIA/EIA-9 42数据中心标准对于我国的数据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使用户享有高性能和低成本的应用,推动着新的布线类别的产生。90年代初期,电信布线的发展速度史无前例,从单个UTP规范出现在第一版TIA-568中,再到关于3、4、5类的

一些规范的出现,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经历漫长的5年等待,六类布线标准终于在今年6月刚刚颁布。而即将在今年8、9月份公布的ISO E级六类标准/ F级七类布线标准,必将再次给这个市场注入一支强针剂,这标志着结构化布线正朝着六类、七类和光纤的未来迈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七类标准的制订中,―非-RJ型‖ 七类标准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RJ 型‖接口设计,成为布线历史上一次有意义的革新。

国际标准化组织自1997年就为定义七类/F级性能要求并选择一种标准接口举行过多次会议。

开始制订七类标准时,共有八种连接口被提议,其中两种为―RJ‖形式,六种为―非-RJ‖形式。在1999年1月,ISO技术委员会决定选择一种―RJ‖和一种―非-RJ‖型的接口做进一步的研究。在2001年8月的ISO/IEC JTC 1/SC 25/WG3工作组会议上,ISO组织再次确认七类标准分为―RJ型‖接口及―非-RJ型‖接口二种模式。其中,―RJ型‖接口的可行性研究正在被IEC SC488 组织审查和研究中。2002年7月30日,西蒙公司开发的TERA七类连接件被正式选为―非-RJ‖型七类标准工业接口的标准模式。TERA连接件的传输带宽高达1.2GHz,超过目前正在制定中的600MHz七类标准传输带宽,可同时支持语音、高速网络、CATV等视频应用。

“非-RJ型”七类的创新

―非-RJ型‖七类布线技术完全打破了传统的8芯模块化RJ 型接口设计,从RJ型接口的限制脱离出来,不仅使七类的传输带宽达到1.2GHz,还开创了全新的1,2,4对的模块化形式。这是一种新型的满足线对和线对隔离、紧凑、高可靠、安装便捷的接口形式。

例如,TERA连接头可提供极佳的传输带宽,超过目前标准正在制定的600MHz七类标准传输带宽。这使得一些需求高带宽的应用,如高达862MHz的宽带视频应用,可以运行在七类/F级布线系统。由于TERA的紧凑性设计及1,2,4对的模块化多种连接插头,一个单独的七类信道(4对线)可以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和宽带视频多媒体等混合应用,这使得在同一插座内可以管理多种应用,减少了以前必须的光纤、同轴、双绞线缆需求,从而降低了LAN(高速局域网)设备的成本。

竞争优势

1.至少600MHz的传输速率

正在制定中的―非-RJ型‖七类标准,不仅要求七类部件的链路和信道标准将提供过去双绞布线系统不可比拟的传输速率(逼近光纤传输速率,目前标准要求七类的传输带宽高达60 0MHz),而且要求使用―全屏蔽‖的电缆,即每线对都单独屏蔽而且总体也屏蔽的双绞电缆,以保证最好的屏蔽效果。此七类系统的强大噪声免疫力和极低的对外辐射性能使得高速局域网(LAN)不需要更昂贵的电子设备来进行复杂的编码和信号处理。

与六类、超五类比较,―非-RJ型‖七类在传输性能上的要求更高。六类/E级是目前不采用单独线对屏蔽形式而提供最高传输性能的技术,对于绝大多数的商业应用,六类/E级的2 50MHz带宽在整个布线系统生命期内对于用户来说是足够的,因此六类/E级是商业大楼布线的最佳选择。而七类/F级的目标是要比任何平衡电缆的每一个传输参数性能要好。例如,其信道要求至少在600MHz时PSACR(功率累加衰减串扰比例)要大于零。

―全屏蔽‖的七类电缆在外径上比六类电缆大得多并且没有六类电缆的柔韧性好。这要求在设计安装路由和端接空间时要特别小心,要留有很大的空间和较大的弯曲半径。另外二者在连接硬件上也有区别。正制定中的七类标准要求连接头要在600MHz时,提供至少60db 的线对之间的串扰隔离,这个要求比超五类在100MHz时的要求严格32db,比六类在250 MHz时的要求严格20db,因此,七类具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2.节约一半成本

人们可能有这样的疑问:既然―非-RJ型‖七类布线可以达到光纤的传输性能,为什么不使用光纤来代替―非-RJ型‖七类布线系统呢?

其一是成本问题。与一个光纤局域网(LAN)的全部造价相比较,―非-RJ型‖七类布线具有明显优势。对24个SYSTEM7(SYSTEM7采用全屏蔽的TERA连接头,具有每一线对可达1GHz传输性能的标准双绞布线系统解决方案)和62.5/125μm多模光纤信道系统的安装作一个成本比较研究后发现,二者的安装成本接近,但一个光纤局域网设备大约是铜缆设

备的六倍。当考虑全部的局域网络安装成本时,SYSTEM7不仅能提供高带宽,而且其成本只是多模光纤的一半。

其二是―非-RJ型‖七类/F级具有光纤所不具备的功能。由于―非-RJ型‖七类/F级的每对均单独屏蔽,极大地减少了线对之间的串扰,这样允许SYSTEM7能在同一根电缆内支持语音、数据、视频多媒体三种应用。在工作区或电信间,TERA 有1对,2对,4对模块化连接插头形式,实现了在同一插座口内直接连接多种应用设备口。

谁能用“非RJ型”七类布线?

由于―非RJ型‖七类布线系统采用―全屏蔽‖电缆,它能填补那些以屏蔽的双绞系统为主的地区,比如部分欧洲和亚洲市场的需要。全屏蔽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严重电磁干扰环境,如一些广播站、电台等。另外,应用于那些出于安全目的,要求电磁辐射极低的环境。采用―非RJ型‖七类/F级布线系统可以受益于其尖端的技术性能,以便使一些业务部门在市场上获得一个领先的优势,包括财证,保险和那些信息传输量需求很大的企业。那些永远站在技术前沿的教育和某些政府研究机构也有可能采用此七类技术。另外宽带智能小区和商业大楼也是潜在的市场。一根7类电缆的能力可以服务所有的铜缆布线系统的要求,包括代替同轴,不受共享护套的限制,同时享受高性能和低成本。

小知识

七类标准是一套在100欧姆双绞线上支持最高600MHz带宽传输的布线标准。1997年9月,ISO/IEC确定七类布线标准的研发。与四类、五类、超五类和六类相比,七类具有更高的传输带宽(至少600MHz)。从七类标准开始,布线历史上出现了和―RJ 型‖和―非-RJ‖型接口的划分。由于―RJ 型‖接口目前达不到600MHz的传输带宽,七类标准还没有最终论断,目前国际上正在积极研讨七类标准草案。但是在1999年7月,ISO/IEC接受了西蒙T ERA为非RJ类接口标准,并于2002年7月,最终确定西蒙的TERA为七类非RJ接口。

RJ是Registered Jack的缩写。在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标准和规章)中的定义是,RJ是描述公用电信网络的接口,常用的有RJ-11和RJ-45,计算机网络的RJ-45是标准8

位模块化接口的俗称。在以往的四类、五类、超五类,包括刚刚出台的六类布线中,采用的都是RJ 型接口。

前言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新标准的编制、颁布和实施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已经登上了综合布线系统的舞台并发挥着其重要作用。GB 50311-2007在旧标准的基础上,做了很多的改进,以适应建筑物功能的多样化带来的新需求。新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了实用性和操行性,同时也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以下是笔者对新标准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性能标准的提高

2000年颁布旧标准是5类线标准,随着市场上超5类、6类线、7类线的活跃,旧标准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要。新标准适应了这一特点,增加了5e类以上的布线系统,系统分级也从旧标准的四级增加到了新标准中的六级。从5类系统100MHZ的带宽到现在7类系统600MHZ带宽,有了一个突破性的提高,相应的各项重要参数指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应考虑的参数指标也不再仅仅是3类、5类系统中考虑的衰减、近端串音(NEXT),还增加了衰减串音比(ACR)、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近端串音功率和(PSNEXT)、衰减串音比功率和(PSACR)、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PSELEFXT)、回波损耗(RL)、时延、时延偏差等等;而且对于系统达到7类600MHZ带宽情况下,信道电缆6根对一根4对对绞电缆的外部串音功率和(PSANEST)和两根相邻4对对绞电缆间的外部串音(ANEXT)性能已经成为评判7类系统的优劣依据。

对于行业最先进的10G铜缆解决方案,BELDEN公司在其强大的研发能力下,提供给合作伙伴的是4项激发性性能技术:RoundFleXTM 线缆构造技术、MatriXTM IDC 阵列技术、X-BarTM 线对定位技术、FleXPointTM 柔性电路靠近补偿技术。见图-1

图-1

RoundFleXTM 线缆构造技术的核心是增加线缆中的独特的―王‖字分隔条加大线缆的间距,从而提高ANEXT性能。也正是这样独特的构架使得BELDEN的7类线缆能达到行业内最细的10G线缆外径- 7.55mm,可以和同性能的屏蔽线缆媲美,众所周知,越细的电缆越易施工,这也体现了BELDEN一贯提倡的安装性能。

MatriXTM IDC构造模块上的相邻卡线夹互成90度角,使得相互串扰得以抵消,模块间线对串扰也得以抵消。正是这样激发性的技术,BELDEN可提供行业内密度最高的10G

配线架,1U可达到48口。而X-BarTM线对定位技术再一次体现了BELDEN所提倡的安装性能,定位卡让每对导线精确定位,卡住导线对,避免松绞,同时缓解导线对IDC的拉力保证了现场与实验室端接性能一样,而且不论是初学者还是熟练工人,可保证端接性能相同。

FleXPointTM 柔性电路靠近补偿技术采用的是独一无二革命性设计的柔性印刷电路板补偿电路,其8根触针构成的补偿电路与串扰发生点距离缩到极限,使得7类系统的带宽超过标准的500 MHz的频率范围,可用频率达625MHz。

随着对信息速率需求的大幅度提升,现代建筑物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对铜缆系统的发展要求,光纤系统也从原来干线子系统的应用发展到了光纤到桌面的终端应用。新标准中明确定义了光纤三个等级的信道划分。对于逐渐广泛应用的光纤到桌面,BELDEN公司也在这方面提供了十分优秀的解决方案。对于水平光缆的弯曲半径在新标准中已经提供了明确的要求,2芯或4芯的水平光纤弯曲半径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0倍。因此传统的终端86插座盒已经不能满足光纤到桌面的应用了,BELDEN提供的多媒体盒对光纤的弯曲半径做了充分的考虑。见图-2

图-2

多媒体盒能容纳3个双工SC适配器,内置的光缆缓冲存放冗余线缆,保证了每一根光纤的最小弯曲半径。多媒体盒侧面插口设计可更好地保护跳插软线。从安装性能来看,多媒体盒能直接装于墙上或者是标准的电气底盒上,可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安装,不管是左进线还是右进线都可实现。

内容的细化

旧标准将综合布线系统划分为6个子系统,而新标准增加了一个子系统-进线间。新标准对进线间是这样定义: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旧标准在进线部分没有明确定义,仅仅是在建筑群子系统做了简单地说明。随着社会发展,拥有大规模的建筑群越来越多了,因此建筑群之间的进线设施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了。进线的铜缆要考虑线路浪涌保护装置、接地装置、室外线缆进

入室内还需要考虑防火级别的变化等等。

BELDEN提供的接续盒可完成无防火规格的室外光纤转换到室内防火规格光纤,最多可容纳240芯光纤连接。(见图-3)此外BELDEN的IDC线对保护器可保护电子设备、网络设备和电缆免遭瞬态电压的损害。IDC线对保护器的100%固态抑制器可自动重复进行连续保护,重复寿命可达到200次。IDC线现对保护器可提供纳秒级的保护,2-5秒内可将瞬时浪涌电压转到地,从而保护了各种易遭损坏的设备。

图-3

新标准中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区子系统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改进,旧标准对于工作区提供了三种配置:最低、基本、综合配置,并定义了工作区的面积为5-10平方米。旧标准对于工作区的面积的定义没有考虑到建筑物不同的功能特点,5-10平方米的定义对于普通的办公楼能够满足,但对于具有特殊功能的其他建筑物,例如信息中心商场、机房、娱乐场所、体育场所、医疗机构、厂房等等这样的定义就有很大的偏差了。新标准审时度势,将工作区的面积划分了6等,面积跨越3-200平米。新标准在工作区的面积定义上体现了极大的灵活性。

范围的扩大

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新标准的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在

项目中常见的民用建筑物上,还延伸到了工业布线领域上了。而工业布线与民用建筑布线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业环境是要远远比民用建筑环境复杂、恶劣。对于综合布线系统来说,要适应工业环境,那么就需要提供比传统线缆更加优异的环境指标。BELDEN公司作为专业的线缆制造商,在工业以太网领域一向是独占鳌头。工业以太网的可靠性是取决于电缆的基础设施,数据的传输错误会导致重大安全事故。BELDEN工业以太网电缆经过了特殊的设计,可承受各种苛刻的工业环境。例如需要暴露在油、阳光、温度变化大环境下,BELDEN可提供防油、UV防紫外线、耐汽油、耐高温和低温的线缆、而对于有剧烈摩擦和挤压的情况下,BELDEN提供了具有工业级护套的各种线缆。在严重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的环境中,BELDE N还提供有单层、双层、三层以及四层屏蔽层的线缆。BELDEN为工业数据的传输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做为智能建筑的基础设施,其作用不言而喻。而综合布线系统的中心――机房的布线越来越发挥着其领导和核心的地位。新标准将机房布线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地位。机房的布线也逐渐被业主所重视,对于机房的布线,BELDEN公司也一直是走在最前沿,B ELDEN公司提供了最新的产品垂直理线器是一款专业用于中心机房的设施,垂直理线器的从每个细节方面都体现其最优的理线功能,垂直理线器的高密度容量可大大节约了传统的机柜的大的占地面积。见图-4

图-4 垂直理线器

小结

随着新标准的实施,综合布线系统将以其更新的面貌出现在智能建筑行业的大舞台上,而BELDEN公司作为综合布线的专业制造商也将不留余力的为综合布线的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美国百通公司应用专员涂虹)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2-2007,自2007 年10 月1 日起实施。其中,第5.2.5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 同时废止。

https://www.doczj.com/doc/cc3482327.html,/upload/GB50312-2007.rar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 67号文件《关于印发―二OO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对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由信息产业部作为主编部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其他参编单位组成规范编写组共同编写完成的。

https://www.doczj.com/doc/cc3482327.html,/upload/1188791357641.rar

身边的无线产品越来越多,但不少人对无线网络都是一知半解。什么样的无线网卡配什么样的无线路由或许也会难倒一片人。这里小编来一次彻底的―无线‖扫盲。

这里说的无线网络主要以无线局域网络为主,无线协议大概包括IEEE802.11、IEEE80 2.11a、IEEE802.11b、IEEE802.11g、IEEE802.11n。

802.11是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

能达到2Mbps。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随后又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两个新标准,2001年11月,第三个新的标准802.11g业已面世。尽管目前802.11a和802.11g倍受业界关注,但从实际的应用上来讲,802.11b已成为无线局域网(WLAN)的主流标准,被多数厂商所采用,并且已经有成熟的无线产品推向市场。

802.11b

B标准的之前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并基本被a、g取代。带宽最高达11Mbps,采用2. 4GHz直接序列扩频,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s,无须直线传播。动态速率转换当射频情况变差时,可将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为5.5Mb/s、2Mb/s和1Mb/s。支持的范围是在室外为300 米,在办公环境中最长为100米。802.11b使用与以太网类似的连接协议和数据包确认,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和网络带宽的有效使用。

802.11a

A标准工作在5GHzU-NII频带,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s,传输层可达25Mbps。可提供25Mbp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以及TDD/TDMA的空中接口;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业务;一个扇区可接入多个用户,每个用户可带多个用户终端。

802.11g

802.11g其实是一种混合标准,它既能适应传统的802.11b标准,在2.4GHz频率下提供每秒11Mbit/s数据传输率,也符合802.11a标准在 5GHz频率下提供56Mbit/s数据传输率。

802.11n

重点介绍一下n标准,未来定会成为主流。其诞生是为了实现高带宽、高质量的WLA N服务,使无线局域网达到以太网的性能水平。在传输速率方面,802.11n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108Mbps,提供到300Mbps甚至高达600Mbps。在覆盖范围方面,802.11n采用智能天线技术,通过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可以动态调整波束,保证让WLAN用户接收到稳定的信号,并可以减少其它信号的

干扰。因此其覆盖范围可以扩大到好几平方公里,使WLAN移动性极大提高。在兼容性方面,802.11n采用了一种软件无线电技术,它是一个完全可编程的硬件平台,使得不同系统的基站和终端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的不同软件实现互通和兼容,这使得WLAN的兼容性得到极大改善。这意味着WLAN将不但能实现802.11n向前后兼容,而且可以实现WLAN与无线广域网络的结合,比如3G。

未来随着更多国家投入城市无线网络的建设,相信离―全城尽是无线网‖的日子已经不远啦

经过了三年的漫长等待,2007版的综合布线验收规范终于颁布了。在看到了新规范,并与2000版规范比较后,一个总的印象是:综合布线的验收要求已经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工程中表演着地基的作用,它几乎是看不见、碰不到,可在智能建筑中不能没有它,它的品质直接决定了智能建筑的好坏。即使是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眼光中,综合布线系统一旦出现故障,那就意味着维护的难度将大大提高,因为它只能现场修复,无法像网络设备那样―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在新版验收规范中,主要加强了以下方面的验收要求:

(1)将防雷提升为强制性条款

在新规范中添加了对室外铜缆进线的浪涌保护要求,它要求所有的铜缆在进入建筑物时都必须进行浪涌保护。这一点写入综合布线规范,并提升到了强制条款,有助于保护人生安全和设备安全,使雷击所带来的破坏作用大幅度下降。

(2)增加了对进线间的要求

在设计规范中,明确将进线间列为7大部分之一,与水平配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和建筑群干线子系统平齐。而在验收规范中,对进线间的引入管道、引入缆线及房间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进口设备和材料应具有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

在综合布线产品中,有相当多的产品来自于海外,这对于提高国内的综合布线水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过去的规范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对进口产品的要求,致使工程中使用产品的质量难以把握。这一次,在器材检验中,单独提出了对进口产品的要求,其最终目的就在于控制进口产品的质量。

(4)对测试仪器和工具提出了定期计量的要求

根据仪器仪表的特性,绝大多数仪器仪表都存在时漂(时间漂移),即由于时间的推移,仪器仪表所存在的误差有增大的趋势。为此,凡计量仪器仪表都要求定期进行计量,以确保测试数据能够准确、有效。在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测试仪中,通常要求每年进行一次计量。

在新版规范中,明确提出了定期计量的要求,这符合国家相关的计量标准,也有助于提高测试结果的可信度。

(5)要求―综合布线缆线宜单独敷设‖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弱电系统中的一部分,在建筑工程管线设计时,通常是与其他弱电系统各子系统通盘考虑,在空间有限时则大多采用混合敷设的方式。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的桥架中,有时会看到其他弱电子系统的线缆(包括接地线)。

在新版规范中,明确要求综合布线缆线单独敷设,并要求与其他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缆线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可以加金属隔板)。这样做有助于提高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质量和长期可靠性。

顺便提一下,对于一些为了美观而采用塑料分隔线槽的布线工程,如果在上下两个槽中分别敷设电源线和双绞线,就有可能违反了验收规范,致使电源线对双绞线施加电磁干扰,有可能会影响双绞线的传输速率和网络系统的误码率。

(6)提出了涉密工程中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

随着综合布线系统的普及和安全保密工作越来越受人们所重视,综合布线系统已经大量用于有安全保密要求的工程。因此,在新版规范中,提出了对涉密工程中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其中包括与其他线缆之间的间距和单独敷设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涉密工程的缆线明确要求采用屏蔽双绞线或光缆,如果使用非屏蔽双绞线,则要求线与线之间的间距在1m以上。

(7)两种打线连接方式(568A和568B)均可使用

在2000版验收规范中,明确要求以568A连接方式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当综合布线系统传输2对线的电话(主要是指数字电话,如极少见到的Call Center专用电话交换机和数字电话机)时,如果端接水平双绞线用的配线架是110型配线架,那么使用568A连接方式可以使用1个2对鸭嘴舌跳线,而568B连接方式则要使用2个1对的鸭嘴舌跳线或1

个4对鸭嘴舌跳线,从造价看,1个2对的鸭嘴舌跳线是最便宜的。为此,在TIA/EIA 568 -1990中产生了两种连接方式。

时至今日,日常工作中很少能用到2对线的数字电话,而水平配线子系统中大多采用了RJ45型跳线式配线架,而不再使用维护不方便的110型打线式配线架。这样一来,两种连接方式的效果完全一样,自然就不必再优选连接方式了。

(8)对性能测试不仅仅采用典型值,而是要求符合拟合曲线

在过去的综合布线规范中,提供给测试仪的数据只有典型频率点上的数据,这样一来,一个技术参数只有区区数点的参数。

在现在的布线测试中,往往一个技术参数(如NEXT等)需要测数千个频率点的数据,其中每一个频率点的数据都符合要求,才能认为该技术参数合格。而这些数据以频率为横坐标,就可以形成一根时高时低的曲线。在测试仪器中,检查这些数据是否合格则是用一条理想的曲线作为分界线。

在新版规范中,使用了与ISO 11801-2002完全相同的拟合曲线公式作为验收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参数,其意义就在于现在的验收测试不仅仅是在几个频率点上要符合要求,而且要求在整个频率段上都能符合要求。

当系统集成商需要证明自己所做的工程是符合国家标准GB 50312-2007的,就需要使用支持GB 50312-2007的性能测试仪。只是不知三大测试仪生产厂什么时候能够提供支持GB 50312-2007的测试仪器?请允许说句外行话:这只要修改测试仪内的软件就解决了。

(9)提出了对屏蔽双绞线的屏蔽层端接要求

屏蔽双绞线的屏蔽层端接其实不难,但需要掌握必要的规则。在规范中已经提出了这一要求,要求对编织层或金属箔与汇流导线进行有效的端接。

在欧洲的综合布线安装标准EN 50174.2-2001中,曾经要求:有丝网编织层的双绞线(典型产品为SF/UTP和S/FTP),只需要对丝网进行接地端接;只有铝箔的双绞线(典型产品为F/UTP和U/FTP),要求铝箔和接地导线一起接地端接。

(10)提出工程验收的合格判据

在目前的综合布线工程中,工程往往还无法做到100%的性能合格,而验收则通常采用了抽检方式。在新规范中,提出了符合现实情况的合格判据,即要求验收合格率达到99%的判断方法。对于施工人员而言,这一方法避免了绝对化和理想化,使验收测试具有可操作性。

不过,在规范中要求―光缆布线检测时,如果系统中有一条光纤信道无法修复,则判为不合格‖。如果面对水平配线子系统中的数据部分全部采用光纤的布线工程,这是否要求过高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综合布线系统的规范也一直在不断的升级和完善,例如:GB/T 503 12-2000比CECS 89-97完善,而七年后的2007版标准自然应该比2000版标准完善,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符合施工人员不断进步的现实情况的。

相对而言,新版的验收规范大量吸取了海内外相关标准中有价值的部分,使新规范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能够对布线工程的实施和验收起到非常实际的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德特威勒电缆系统有限公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