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言语理解顾雯笔记必须掌握的成语188条

言语理解顾雯笔记必须掌握的成语188条

言语理解顾雯笔记必须掌握的成语188条
言语理解顾雯笔记必须掌握的成语188条

必须掌握的成语188条

★★★南辕北辙1 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相辅相成2 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不谋而合3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独树一帜4 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理所当然5 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

★★★寥寥无几6 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莫衷一是7 【解释】: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首当其冲8 【解释】: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引人入胜9 【解释】: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按部就班10 【解释】: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比比皆是11 【解释】: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此消彼长12 词义:就是这个上升,那个下降的意思,正统说法是此消彼长,比如说:物价上升,工资下降,就可以说此消彼长;又比如:整个活字如微风吹过,层峦叠嶂;如水波涌动,此消彼长(此)这个失去/消失/丢失/没有了(消)。另外(彼)方面有所长进(长),用于劝人或者平衡:不要太过于在乎现在的失去,别的方面会有长进。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或者多面性。

★★★断章取义13 【解释】: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画地为牢14 【解释】: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家喻户晓15 【解释】: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流连忘返16 【解释】:流连:留恋不止。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摩肩接踵 17 【解释】: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人迹罕至18 【解释】: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蔚为大观19 近义词蔚为大观、洋洋大观、蔚为奇观、奇伟壮阔解释蔚为壮观:蔚:盛大;壮观:壮丽。形容盛大壮丽的景象。出处词义:丰富多彩,成为盛大景象(多指文物等。)

★★★未雨绸缪20 【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相得益彰21 【解释】: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一蹴而就22 【解释】: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标新立异23【解释】: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别出心裁24 【解释】: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别具一格25 【解释】: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不知所措26 【解释】: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沧海一粟27 【解释】: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穿凿附会28 【解释】:穿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附会: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殚精竭虑29 【解释】: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跌宕起伏 30 释义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忽高忽低,很好听。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

★★★独善其身31 【解释】: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独一无二 32 【解释】: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耳熟能详 33 【解释】: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纷至沓来34 【解释】: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浮光掠影35 【解释】: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高瞻远瞩36 【解释】: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功亏一篑37 【解释】: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汗牛充栋38 【解释】: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历久弥新39 历久弥新:弥,更加(同欲盖弥彰的弥)。新视不同语境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如与旧相对、与老相对、新鲜等。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比新的还要好。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历久弥新常常可以用来形容爱情,意思是爱情虽然时间长了但是越发鲜活,就如同起初一样新鲜。

★★★琳琅满目40 【解释】: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炉火纯青41 【解释】: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门可罗雀42 【解释】:罗:张网捕捉。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迫在眉睫43 【解释】: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人云亦云44 【解释】: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日新月异45 【解释】: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声名鹊起46 【解释】: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适得其反47 【解释】: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水到渠成【解释】: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司空见惯49 【解释】: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昙花一现 50 【解释】: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栩栩如生51 【解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烟消云散52 【解释】: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众说纷纭53 【解释】: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直言不讳54 【解释】: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众所周知55 【解释】:大家普遍知道的。

★★★珠联璧合56 【解释】: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包罗万象57 【解释】:包罗:包括;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杯水车薪58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变幻莫测59 【解释】: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不可思议60 【解释】: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不屑一顾 61 【解释】: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不以为然62 【解释】: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车水马龙63 【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姹紫嫣红64 【解释】: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当务之急65 【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顶礼膜拜66 【解释】: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反戈一击67 【解释】: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方兴未艾68 【解释】: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分庭抗礼69 【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浮想联翩70 【解释】: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妇孺皆知71 【解释】: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高屋建瓴72 【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高枕无忧73 【解释】: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功败垂成74 【解释】: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光怪陆离75 【解释】: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鹤立鸡群76【解释】: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浑然不觉77 【解释】:词典解释【词解】: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毫无察觉的样子。

★★矫揉造作78 【解释】:矫:使弯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截然不同79 【解释】: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谨小慎微80 【解释】:谨、慎:小心,慎重;小、微:细小。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惊慌失措81 【解释】: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惊心动魄82 【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泾渭分明83 【解释】: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卷土重来84 【解释】: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刻舟求剑85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空穴来风86 【解释】:穴:孔、洞;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夸夸其谈87 【解释】: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良莠不齐88 【解释】: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寥若晨星89 【解释】:寥:稀疏。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

★★名副其实90 【解释】: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名实不符 91 名声、名义与实际不相符合。又作“名不副实”、“名实不副”。

★★名噪一时92 【解释】:噪:群鸣。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明察秋毫93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明日黄花94 【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墨守成规95 【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目不暇接96 【解释】: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平淡无奇97 【解释】:奇:特殊的。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扑朔迷离98 【解释】: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千变万化99 【解释】:形容变化极多。

★★前车之鉴100 【解释】: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取长补短101 【解释】: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屈指可数102 【解释】: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杀鸡取卵103 【解释【解释】: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身临其境104 【解释】: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深入浅出105 【解释】: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矢志不渝106 【解释】:表示永远不变心

★★事倍功半107 【解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殊途同归【解释】: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随心所欲109 【解释】: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顺理成章110 【解释】: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天马行空111 【解释】: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推波助澜112 【解释】: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推陈出新113 【解释】: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脱颖而出114 【解释】: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危在旦夕115 【解释】: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威风凛凛116 【解释】: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五彩缤纷117 【解释】: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无可奈何118 【解释】: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无懈可击119 【解释】:懈:松懈,引伸为漏洞、破绽。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无与伦比120 【解释】: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息息相关121 【解释】: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习以为常122【解释】: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销声匿迹123 【解释】: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欣欣向荣124 【解释】: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信口开河125 【解释】: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信手拈来126 【解释】: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削足适履127 【解释】: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循规蹈矩128 【解释】: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言外之意129 【解释】: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眼花缭乱130 【解释】: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偃旗息鼓131 【解释】: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夜郎自大132 【解释】: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一成不变133 【解释】: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一拍即合134 【解释】:拍:乐曲的段落,也称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饮鸩止渴135 [yǐn zhèn zhǐ kě]【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有备无患136 【解释】: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崭露头角137 【解释】: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直截了当138 【解释】: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捉襟见肘139 【解释】: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自以为是140 【解释】: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作茧自缚141 【解释】: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白璧无瑕142 【解释】: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抱薪救火143 【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杯弓蛇影144 【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背水一战145 【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筚路蓝缕146 【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鞭辟入里【解释】: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鞭长莫及148 【解释】: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并驾齐驱149 【解释】:并驾: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不寒而栗150 【解释】: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不落窠臼151 【解释】:窠:鸟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不期而遇152 【解释】: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不胜枚举153 【解释】: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不相上下154 【解释】: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步人后尘155 【解释】:后尘:走路或行车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没有创造性。

★惨淡经营156 【解释】: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差强人意157 【解释】: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陈词滥调158 【解释】:陈:陈旧,陈腐;滥:浮泛不合实际。指陈腐、空泛的论调。

★持之以恒159 【解释】: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踌躇满志【解释】: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蠢蠢欲动161 【解释】: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从容不迫162 【解释】: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弹冠相庆163 【解释】: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荡气回肠164 【解释】: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登峰造极165 【解释】: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等量齐观166【解释】: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独断专行167 【解释】: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短小精悍168 【解释】: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耳濡目染169 【解释】: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170 【解释】: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反躬自省171 【解释】: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防微杜渐172 :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

★凤毛麟角173 【解释】: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敷衍了事174 【解释】: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釜底抽薪175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富丽堂皇176 【解释】: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改弦更张177 【解释】: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高深莫测178 【解释】: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各持己见179 【解释】:持:抓住不放。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顾此失彼180 【解释】: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鬼斧神工181 【解释】: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海市蜃楼182 【解释】: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含糊其辞183 【解释】: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囫囵吞枣184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荒诞不经185 【解释】: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

★讳疾忌医186 【解释】: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讳莫如深187 【解释】: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绘声绘色188 【解释】: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言语理解与表达

【做题顺序】

审题干→读题面→看选项作对比

【正确答案的标志】转换的两种模式:▲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片段阅读

知识点:主旨概括题

【辨别标志】

▲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主要等)的是?主旨类:找重点

▲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

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

【做题原则】

▲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忠于原文,无需引申。▲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

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

知识点:递进复句

【典型格式】不但……,而且……。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

【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

而且=并=并且=也=还

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

【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

【总结】

▲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反面论证法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否则”,反面论证,起到再次强调先前论述的正确性,之前的内容也就是文章重点所在。}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

▲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标志词:的→定语(前置)(重点)地→状语(前置)得→补语(后置)

知识点:转折复句

【典型格式】虽然……,但是……(强转折)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弱转折)

【关联词语】虽然=尽管=虽说=固然

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总结】

▲转折复句重点在转折之后。

▲弱转折与强转折同现时,强转折是重点。

知识点:观点援引法

▲援引目的:为了引出之后作者的观点,援引之后的语句很重要。

▲援引类型:正向援引(如:正如)

反向援引(一家之言,如有一种看法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认为、人们认为、传统认为)

知识点:因果复句

【典型格式】因为……,所以……【关联词语】因为=由于

所以=因此=因而=可见=看来=总之=故而=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

【特殊格式】之所以……是因为、导致、造成、使得、致使【总结】

▲正常语序下,原因为结论服务,结论之后是重点。

▲“之所以……是因为”通过倒装的形式来强调原因,符合汉语核心语义置后的原

则。

▲注意不能因果倒置。【技术链接】▲举例论证法

▲例子的作用是证明前后出现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例子可以由数据、故事、事例等来充当。▲标志词:例如、比如、、、、为例、、、、就是一个例证等。▲围绕举例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知识点:必要条件复句

【典型格式】只有……,才……

【关联词语】显性:只有=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除非=如何=怎样等

隐性:才{尤其要注意“才”,其实是隐含了“只有……才”这样的结构}

{避免以偏概全,切忌推理引申,注意同义替换。比如选项中出现了应该、必须、亟待这类表示推断的,切忌“推理引申”。在推断题中,却不一定就是得选有这类词语的}

【转换格式】

只有A,才B = B必须A = 不A则不B

=A是B的必要条件(前提、基础、保证、保障) =B以A为必要条件(前提、基础、保证、保障)

【总结】

▲必要条件用来引导对策,常为文段的主题句。

▲省略显性关联词时,可以从隐性关联词入手,判断对策所在。

【技术链接】

▲数据的例证可以省略不看。

▲为此(目的)不等于因此(结论)

知识点:显性并列复句

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关联词语】

单用:又、同样、同时等,多用于后续分句中。双用: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

2.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

【关联词语】是……,不是……、不是……,而是……、有的……,有的……

【表现形式】▲关联词语

▲标点符号:顿号、分号、逗号(句式一致)

▲表达并列内容的分局关系(隐形并列,藏于句中)

【总结】

▲并列复句没有重点,主旨题应概括全文,不可偏颇。▲注意分句间的并列关系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技术链接】▲阅读省略法

▲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数据、年份、专业术语等通常为举例的标志,可以略读。

知识点:隐性并列复句

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关联词语】

单用:又、同样、同时等,多用于后续分句中。双用: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

2.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

【关联词语】是……,不是……、不是……,而是……、有的……,有的……

【表现形式】▲关联词语

▲标点符号:顿号、分号、逗号(句式一致)

▲表达并列内容的分局关系(隐形并列,藏于句中)

【总结】

▲并列复句没有重点,主旨题应概括全文,不可偏颇。

▲注意分句间的并列关系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

【技术链接】▲阅读省略法

▲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数据、年份、专业术语等通常为举例的标志,可以略读。

知识点:杂糅复句

【关联词语】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甚至▲转折复句:虽然……但是;其实

▲因果复句: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必要条件复句:只有……才

▲并列复句:既……又;不是……而是;隐性并列【技法链接】【承接复句】【典型格式】(首先)……然后……、……便……、……就……、……于是……等【典型例句】

1)你先到后勤组去领工作服和防护用品,然后我带你到阿华师傅哪儿去。 2)老头子使了一个眼色,阿 Q 便也被抓到栅栏门里去了。承接复句vs 并列复句

▲承接复句有次序之分,并列复句无次序之分。

知识点:行文脉络

【总结】

行文脉络的类型:▲总-分-总

点明观点-阐述原因或举例论证-重申观点

提出问题-阐述原因或举例论证-解决问题(对策的重要性)▲分-总▲总-分

行文脉络的使用:首尾句原则

总论点中的关联词重要,分论点中的关联词不重要

{不要被“说到底”迷惑,“说到底”其实是对上一句的“联想”而言的,只是文章的一个小部分。} 知识点:辅证法

▲概念:地位为辅,作用为证(就是总分中的分)▲使用:围绕辅证的选项不是主旨题的答案▲类型:列举举例→瞻前顾后说明原因→瞻前顾后援引观点→重点在后反面论证→重点在前

知识点:意图推断题(一)

【辨别标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阐明、强调)的是?→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说明)的是?→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

→这段话告诉我们?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出的是?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做题原则】

▲把握作者说话的目的、意图,即文段的言外之意。▲排除字面含义的选项

▲社会现实类:呼吁的声音、正面的举措▲故事寓言类:寓意深刻的哲理

{选项中出现诸如、必须、亟待(亟须)、应该(应当)、要等祈使性质的词语,是对文章中某些方面的延伸要求,如果是主旨概括题,可以先排除这些选项,反之,如果是意图推断题,应该侧重这种选项。}

知识点:意图推断题(二)

【解题技巧】

▲排除字面含义、表意肤浅、不符合社会主旋律及生活常识的选项。

▲有效利用主旨含义(行文脉络+关联词语)来推测作者意图。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辨别标志】

下列表述符合/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做题原则】

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错误选项的标志】▲五种偷换▲偷换时态

▲已然性时态:已、已经、曾经、了、过、虽然、、、但是等。▲未然性时态:将、要、立即、马上、如果、即使、、、也等

▲进行式时态:正、正在、在、、、中、着、现在等。任何时态上的越级替换均为偷换【技法链接】让步复句

【典型格式】即使……,也……

【关联词语】即使=就算=纵然=哪怕等【典型例句】

1)即使遇到百日大旱,这套供水系统也能保证供应生产生活用水。(百日大旱还未出现) 2)前面纵然是刀山火海,我们也绝不后退半步。(前面未发生刀山火海) 3)哪怕“黑客”们个个神通广大,也无法进入这样的网站。(尚未进入网站)转折复句VS让步复句▲转折复句是已然性时态。▲让步复句是未然性时态。▲偷换数量

▲较多量:较多、很多、许多、大量、大部分、大多数、广泛、一片、不少等。▲较少量:较少、很少、少量、少部分、少数、少许、不多等。▲中间量:某些、一些、部分。

首选同级替换,次选中间量向两级的替换。▲偷换逻辑关系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混淆。

▲因果倒置。

▲并列混淆为条件或因果关系。▲偷换概念▲偷换。▲扩大。▲缩小。

▲偷换确定性表述与不确定性表述

▲不确定性表述:预测、断言、推测、可能、未必、也许、大概、大约等。▲常见于科技说明文。

知识点:变形的细节判断题

【总结】

通过审题明确定位阅读重点,直接寻找对应信息。

知识点:相对绝对法

▲相对:可能、也许、往往、大概、通常、未必、是否等。

▲绝对:所有、一切、全部、总是、完全、任何、无论、都、各个、绝对、永远等。

知识点:词语理解题

【辨别标志】

▲文中“XXX”如何理解?“XXX”指的是?

【做题原则】

▲定位原文,有效利用冒号及破折号。

▲根据上下文、前后句的小语境推测词语含义。▲排除字面意思的选项。

知识点:代词指代题

【辨别标志】

▲文中“XXX”指代的是?【做题原则】▲定位原文。

▲根据就近原则,确定阅读语句。

▲区分人称代词(成分为主语)与指示代词(成分为宾语)。▲有效利用提问中的提示性信息。

知识点:词语指代题

【总结】

▲快速定位词语位置。

▲寻找到词语一句中出现的代词。▲找到代词的指代对象即为答案。

知识点:语句排序题

【辨别标志】

▲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做题原则】

▲从选项入手,寻头断尾。

▲根据句子的关联性(时空顺序、重复词语及关联词语)进行验证。

知识点:结语判断题

【辨别标志】

▲作为文章的引言,该文章最有可能谈的是?

【做题原则】

▲重点阅读文段的后半段。

▲正确答案应与后半段主题保持连贯和一致。

知识点:语句衔接题

【辨别标志】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做题原则】

▲对前文进行概括总结。

▲主体、话题、态度倾向性与前文一致。

知识点:标题填入题

【辨别标志】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做题原则】

▲根据文体风格进行标题选择。

新闻类:提炼导语的主干部分。说明文:提炼说明对象的主要内容。议论文:寻找论点,即对策。(陈述现状或原因说明均非标题)

故事、散文、游记和其他:概括性、趣味性。

知识点:态度观点题

【辨别标志】

▲作者对 XXX 所持观点是?作者对 XXX 的评价是?

【做题原则】

▲注意提炼表达观点的引导词。

笔者认为、作者认为、XXX说、我希望等

▲注意表达上的倾向性。

▲注意文段中客观陈述的语句没有观点。(像说明文、新闻类)▲注意观点句式的杂糅。

杂糅观点的特殊句式:▲笔者认为。。。A。。。,至于。。。B。。。就见仁见智了。(前半句有观点,后半句无观点)▲无论。。。A。。。怎样,。。。B。。。都怎样。(前半句无观点,后半句有观点)

知识点:排同求异法知识点:表达倾向法

▲倾向性:积极与消极。

笔者认为、作者认为 XXX说、我希望等▲注意表达上的倾向性。

▲消极的倾向性:好像、似乎、遗憾的是、反问、引号表反语。

▲确定选项时,应保证正确选项与原文表达倾向性的一致,否则应该首先排除。

知识点:主题排除法

▲确定选项时,应保证正确选项与原文的陈述主体一致,否则应该首先排除。

知识点:背景铺垫法

▲随着。。。的进步\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样的情况下。。。重点语句

选词填空

实词辨析

【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一:排除选项

▲感情色彩:褒义vs贬义;倾向性(积极vs消极)。▲语义轻重。

▲表达风格:语体风格(口语vs书面语);文体风格。

解题技巧二:确定选项▲搭配范围。

寻找文中的提示性信息;从确定性选项入手▲强调重点:近义词辨析。提炼不同的汉字,找到其基本含义▲词性功能。

知识点:成语辨析

知识点:实词辨析+成语辨析

关联词语(微观)

1. 并列复句

(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

【关联词】单用的“又、同样、同时”等,这些词语多用在后续分句中。双用的“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而用两句结构一致的句子表示并列关系。(2)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关联词】“是……,不是……”,“不是……,而是……”,“有的……,有的……【理论要点】

1.重点是一致的,针对主旨题要全面的概况,没有次重点,不得偏颇,A+B

2.无次序

3.分句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存:互为解释,补充说明,同意向的关系

一种是相反或相对: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同角度,反意向的关系多重复句看大主语

表现形式:一种是关联词

一种是符号:顿号,句式相同 2.递进复句【典型格式】“不但……,而且……”。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关联词】跟“不但”作用相同的词语还有“不仅”、“不单”、“不独”、“不只”等,跟“而且”相同的词语还有“并”、“并且”、“也”、“还”、“甚至”“更”等。“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甚至”后最重要)“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3.因果复句【典型格式】“因为……,所以……”【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由于……,因此/因而……”、“可见”、“看来”、“总之”、“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等。

【理论要点】结论后面是重点因为。。。由于。。。引导的是原因从句,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出结论之所以。。。是因为。。。重点在后半句,通过倒装语句的形式强调原因 4.转折复句(重点)【典型格式】“虽然……,但是……”、(强转折)“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弱转折)

【关联词】跟“虽然”作用相同的还有“尽管”、“虽说”、“固然”等,跟“但是”作用相同的还有“可是”、“不过”、“然而”、“却”、等。【理论要点】转折之后是重点

虽然引导的是会话的策略目的不在于肯定其本身,而在于引出转折之后的语句强弱转折同时出现的时候,重点在强转折之后虽然。。。但是。。。虽然可以省略,但是必须使用

5. 条件复句:前面引导的是条件,后面引导的是结果(1)假设条件句【典型格式】“如果……,就……”

【关联词】跟“如果”作用相同的有“假如”、“倘若”、“要是”等,跟“就”作用相同的有“那么”、“那”、“便”“只好”等。

“如果我们走沪宁高速公路,那么可以提前一个小时赶到机场。”特点:

注意关联词的交换搭配

表示假设的条件为未然性的时态关联词通常成对的出现(2)周遍条件句【典型格式】“无论/不管……,

也/都……”

特点:前半句引导的是条件的范围,后半句只要满足前半句的范围就有一个相同的结果(3)充分条件句

典型格式】“只要……,就……”“如果……就”【关联词】“只要……就……”、“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如果……那么……”、“一旦……就……”、“假若……则……”“只要有新药物出现,就会产生新的细菌变种。”“电视里只要一有消息,我就会坐下来看个究竟。”(4)必要条件句【典型格式】“只有……,才……”,“除非……,才……”,“必须”【关联词】“只有……才……”、“除非……才……”“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除非……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等

“只有把北门的十多家小工厂全部迁走,才能彻底解决噪音污染问题。”“除非苏秋水当连长,才能带好这批以‘小皇帝’为主体的新兵。”【理论要点】条件重要。

例: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1.必要条件后是语句的重点,只有,除非,必须,应该,需要,怎样,最后引出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语句。

2.引导词“只有。。。”,“除非。。。”省略时,可以根据“才”来推断之前的语句为必要语句

3.充分条件“只要。。。就。。。”和必要条件“只有。。。才。。。”区别

2.A(前件)都是条件,B(后件)都是结果

3.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 A---->B B不一定推出A 成分条件句:结果具有确定性,条件不具排他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必要条件句:结果不具有确定性 6.让步复句【典型格式】“即使……,也……”

5.【关联词】跟“即使”作用相同的还有“就是”、“就算”、“纵然”、“哪怕”等。“即使遇到百日大旱,这套供水系统也能保证供应生产生活用水。”“前面纵然是刀山火海,我们也绝不后退半步。”

6.“哪怕‘黑客’们个个神通广大,也无法进入这样的网站。”【理论要点】

7.注意一个时态问题:即使。。。也。。。未然性的让步虽然。。。但是。。。已然性的转折 7.取舍复句【典型格式】“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8.“你与其找他谈话,还不如先到群众中间去了解一下情况。”“一个伙计说:‘我宁可饿死,也不给周扒皮干了!’”

9.片断阅读选词填空

10.九种题型:一、主旨概括题二、文意推断题目三、态度观点题四、词语理解题五、代词指代六、标题填入题七语句衔接题八、词语删减九、细节判断题

11.解题步骤:问题(审题明确题型)→原文(选择解题方法)→选项选项(匹配同义替换)一、主旨概括题①主旨类②概括类

12.阅读片断要有重点,不是每个语流都花同样的时间。

(一)、微观方面:关联词语(有重点)

①递进后“不但……而且……,甚至(更)”②结论后“因为……所以……”③转折后“其实”“虽然”“但是”

④必要条件后只有、必须、除非、应该、需要、怎样。⑤并列复句(无重点)A+B

递进关系中与“不但”相当的词有(不只、不单、不独、不光、不仅)

与“而且”相当的词有(并、并且、也、还、甚至、更)

转折关系中与“虽然”相当的词有(尽管、虽说、固然)

与“但是”相当的词有(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弱转折

(可是、不过、然而、却)强转折

必要条件句中(只有……才……)相当于“只有”的词有(必须、只有、除非、应该、需要、怎样、解决问题的语句)不但可以省略,而且不可以。虽然可以省略,但是不可以。“更重要的是”、“关键的是”之后的句子是重点句

“才”之前的句子是重点句“看来”是结论性引导词。“看来”是结论性引导词。

“而”可以表转折、表并列、表顺承。

(二)宏观方面:行文脉络段落首尾句重点阅读

总→分→总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面论证提出观点→阐释说明→重申观点

总→分:列举现象、数据→提出观点/解决问题分→总:提出观点→解释说明分==辅证抓住重点看

①举例子(举例、例如、比如、XX 是例子)重点看:例子前后②反面论证(否则、不然、如果不)重点看:论证之前③引援(“……”)重点看:后

④原因(因为、由于)重点看:前后解决方法:

1、排同求异法

2、择优原则

3、句子成分分析法(提取主谓宾)

4、强调重点法 2、围绕例子进行描述的选项都可以排除。

二、文意推断题并非字面含义(言外之意)通常的提问方式:

①作者想表达,想告诉我们的是

②通过这段文字,可以推出或可以知道③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注意:作者目的、初衷体现与文段的关联性

例子:八戒囫囵吞枣地吃完人叁果,猴哥我咋就没吃这人叁果的味道呢?

其文意是想对悟空说,再给我来一个。

做题思路:文中脉络(体裁\文体)表述字面意思的选项,不能选择。要适当的拓展。三、词语理解题

提问方式:文中“XX”如何理解做答思路:

1、定位原文:找到词语在原文中出现的位置。

2、观察是否有冒号或破折号,如有则直接看符号之后的内容。

3、没有解释说明的符号出现时,要注意观察小语境(上下文,前后句)

4、分句之间的关系并存:互为解释,补充说明,同义项关系。相反、相对: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或不同角度,反义项关系 A 又 B A 同样B A 同时B A 及 B A 和 B “有的……有的……”辨别是并存关系还是相反、相对。

判断分句之间的关系:并存的找相应项,相反、相对的找反义项。多重复句看大主语。

四、代词指代题(就近原则)

提问方式:文中“这些、他(她)们,前者指的是什么?新动向:词语理解+代词指代

1、定位原文,确定代词出现的位置

2、就近原则,观察前后句的主宾语(一般都在前)

3、一般①指示代词:宾语②人称代词:主语

4、注意提问方式中的隐含信息:“这两点”“后者(隐含前者)”五、语五句衔接题

①居中类:填空题→形式①关联词的搭配②句式相同

②居末类:结语题→内容①范围、主题一致性。②态度倾向的一致性。形式标准→内容标准

六、态度观点题

提问方式:作者原意、态度、观点做题思路:

1、明确观点:引导词明确引出(作者认为,笔者认为,我认为,XX 认为,XX 说)

2、隐含观点:把握作者倾向性,

㈠积极:(正向援引之后出现或有结论性引导词) ㈡消极:

①部分词汇“所谓的,遗憾的是”、“有一种”、(一家之言)有人说②反问

③“XX”引号表示反语。

3、新闻类(无观点)说明文(文体判断)

4、杂糅观点①我认为……A……至于 B 就是见仁见智了。(有观点……无观点……)②无论……A……怎样,(我认为)B 都……(无观点……有观点)七、标题填入题(杂志、报纸、评论)新闻类观察导语(提炼主谓宾)

记叙文(一般使用第一人称“我”)说明文最大程度地吻合说明的要素

议论文寻找论点即标题、一般是解决问题的语句(庄重严肃客观)

设问句如果出现在文中,通常作用是引出话题,因此在标题类中,注意设问的总结运用。

言语理解之广义主旨题 :

主要的提问方式有:“主要说明、主要意思、主要谈论、主要讲述、核心意思、主要表达、主要告诉我们”这些表达一般都是要求你领悟这段文字的主旨句。可以根据“主要”两个字来做判断,如果看到“主要”二字,基本上就是要求找出段落主旨。

言语理解专题之推论题 :

推论题的类型也是较为常见的题型,一般提问方式是这样的:“作者接下来可能主要介绍的是:”、“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填入最恰当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前两种表述要求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前文来推后文。后两者要求推出言外之意。

解题思路:

1、先看提问方式,究竟是属于概括、意图、细节、语病,每种类型的侧重点不同,做题的对策也不尽相同。

2、再看选项,结合提问方式,先确定(或是排除)一些选项。

3、然后看文章脉络,注意重点词汇。汉语的结构,侧重点在后面,比如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不是……而是……等等,可以跳过但是,所以,而是之前的句子。

主旨概括题解题方法:

1) 原则:首尾句原则。段落主旨题要重视段落的首末句。有时主旨句出现在中间,比较少见,起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遇到段落中前后段意思转折式,应该提高警惕,这往往是主旨所在。

2) 没有明确的主题句,要进行归纳,重视首末句。

3) 原则:转折原则。段落的主题句要看第二、第三句话,如果是对第一句话进行阐述,那么第一句就是主题句,如此类推。如果最后一句是对全段总结,那么该句就是主题句。如果段中转折,那么该句可能是主题句。

4) 原则:强调原则。作者反复强调的是主题。

5) 原则:首段疑问原则。首段出现疑问句,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全文探讨的内容,对该问题的解答就是文章主旨。当有转折词出现时,那么段、句的中心往往在这些词的后面。(篇章阅读)

注意:要从选项中选择一个与四句话共同指向对象意思最接近的。找不到共同指向的论点,应该求助于排除法。选项干扰特点:一般是以偏概全,只是文章的细枝末节,不能覆盖全文。出现细节性的名词信息。过于笼统,范围太大,远远超过文章范围。过分肯定或否定。

原则:表示因果、递进、转折、弱转折(ex:其实,实际上,事实上) 这类词语尤其要引起重视,这类题型比较常见。

一.而且,更,甚至,并,并且,也,还。

二.所以,是因为,因此,因而,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三.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四.只有,除非,必须,应该,需要笔记:言语理解题型综述与解析

1.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这个能力主要是对应着比较短的片断文章及相关的对文章理解的单选。

2.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这主要是针对对应语句的同义转换词之间的设置来进行考查。

3.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和主旨。这两项在新旧大纲中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更注重考查考生宏观的把握语篇,对语篇的理解以及运用表达能力。

4.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考查对上下文连贯的总结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5.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这是中国考生尤其是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应试考生普遍存在的弱点。普遍存在的答题错误是:过分推断和不足的推断。不足的推断是不懂得挖掘材料的深层涵义;过分推断是结合了自己的主观色彩或将社会常识融入了作者的客观命题要求或作者的客观陈述当中。

6.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对这句话的分析可能会反映到以下新题型:例如问题为“以上这段文章如果作为一本书的前言,则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可能是什么?”或“以上这段文章如果作为这本书的过渡,则这本书接下来的内容会是什么?”等等这种推断和预测问题。

7.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比如,近义词辨析,选词填空及成语运用,或是病句的选择问题等。这要求考生不仅会对单项选择式的语篇理解进行筛选,而且还要特别的注意同义词之间的辨析,同义词感情色彩的变化、使用范围的大小,使用态度的主动、被动,强与弱的对比关系,以及常用成语的使用、感情色彩,恰当与否等问题。

主旨题和文意推断题的区别是什么?

主旨题和文意推断题的主要区别是一个是“言内之意”一个是“言外之意”。

“言内之意”就是指主旨题。提问方式中通常包含:“概括”、“归纳”、“主要意思”、“主要内容”。“言外之意”就是指文意推断题。提问方式中通常包含:“意在表明”、“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

解题方法:找主题句同义替换或者对主题句进行推论。注意:但是有一类题目无法马上根据提问方式判断其就是一道主旨题,甚至判定它是一道别的类型的题目。这类题通常的提问方式为::“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根据这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是……”等。把这类题成为:“非典型主旨题”。因此有关主旨题的题型分为三种:“言内之意”、“言外之意”和“非典型主旨题”。

主旨题一定要避免以偏概全,另外切忌推理引申。这里面有,“主要说明、主要意思、主要谈论、主要讲述、核心意思、主要表达、主要告诉我们”这些表达一般都是要求你领悟这段文字的主旨句。可以根据“主要”两个字来做判断,如果看到“主要”二字,基本上就是要求找出段落主旨。

1) 段落主旨题要重视段落的首末句。有时主旨句出现在中间,比较少见,起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遇到段落中前后段意思转折式,应该提高警惕,这往往是哦主旨所在。 2) 没有明确的主题句,要进行归纳,重视首末句。

3) 段落的主题句要看第二、第三句话,如果是对第一句话进行阐述,那么第一句就是主题句,如此类推。如果最后一句是对全段总结,那么该句就是主题句。如果段中转折,那么该句可能是主题句。

4) 作者反复强调的是主题。

5) 首段出现疑问句,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全文探讨的内容,对该问题的解答就是文章主旨。当有转折词出现时,那么段、句的中心往往在这些词的后面。(篇章阅读) 从选项中选择一个与四句话共同指向对象意思最接近的。找不到共同指向的论点,应该求助于排除法。

1) 一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没有讲到,尽管文章其他部分竟到了,依旧属于无关选项,不是正确答案。

2) 一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虽然讲到了,但与整个原文意思不符,也不对。

3) 有二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都讲到了,而且意思也符合,应该选择那个与原文意思最接近的,意义比较宽阔的,比较富含深意的,比较抽象的。

选项干扰特点:一般是以偏概全,只是文章的细枝末节,不能覆盖全文。出现细节性的名词信息。过于笼统,范围太大,远远超过文章范围。过分肯定或否定。目的题解题方法:

1. 判断目的的主体和对象。

2. 找相应的得分句。

3. 答案一定在得分句、辅助句中产生。

二、推理题题干是这样:“作者接下来可能主要介绍的是:”“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填入最恰当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前两种表述要求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前文来推后文。后两者要求推出言外之意。推理题不会是原文的明确表述,一定要避免就事论事。推理题:

1. 把握推理范围,大致全段,小至词语或句子。

2. 严格遵循逻辑规律,保持严密的逻辑和正确的思维过程

3. 可以利用相关部分提供的事实、背景和常识去推理。正确:不是文中明确说明的内容。含义深刻是解!

干扰:

1. 只是原文简单复述。

2. 看似推理,但是答非所问。

3. 看似推理,其实张冠李戴,如把原因说成结果,把结果说成原因,把手段说成目的等。

4. 不要掺杂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

5. 推理过头,概括过度

6. 有的瞎编的

结论题:偏重于归纳,重要的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注意过于概括,过于全面或过于细节化的往往是干扰项。

解题时要留意那些话中有话的句子。要留意那些含义深刻或结构复杂的句子。特殊的题型:

针对作者思路的判断:要猜后面就看结尾,猜前面看开头。

三、指代题指代题好做,搜索代入即可。还有一种表述“这段话中“××××”指的是:”这类题目是要求对句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和重要句子进行理解。这个词汇或句子一般是理解本段话的关键词。所以这类题目虽然不是要求找出本段话的主旨,但其难度也并不小。能够理解这个关键词和关键句,才能对这段话有正确的理解,所以它也是段落理解的难点。步骤:

1. 根据题干找到得分句。

2. 寻找与其对应的已知的词。

3. 当得分句中不能找到答案时,答案一定在辅助句中产生。选项特点:

正确选项:词意题中不是熟词熟义,句意题中是不含有意义过于绝对化,而是使用不肯定语气词或意义解释深刻。干扰项:

1. 与所考词汇形似

2. 熟词熟义必错

3. 正确的不会用与原文过多相同的字眼(根据命题原则)。

四.细节题(很重要啊,是地方考试的主打题型)

这种细节类的题目是每年必出,务必要研究题目看它是怎么出的,找出做题规律。正确选项的特点一般有:

1)能找到答案,但是不可能与原文一模一样,而是不同的词语和不同的句子表达相同的意思。(改写一般是答案)

2)一切严格按照原文,不要按照自己的想象发挥。

3)细节是为了论证作者观点的,不管是例子还是引用的事实都体现着主旨。所以要每一处细节,作者不是用来支持自己的,就是批判的。它们和前后都是有联系的,比如因果、类比等。要跳出这个细节,明白这个细节是为什么主题服务的

错误选项的特点:词性替换、因果颠倒、概念缩小或扩大、偷换概念、未提到、绝对化、成语、谚语字面意思为错。干扰选项的特点:重要!!! (通论)

1. 看似合理,其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

要么利用在文段中没有提到的生活常识编造选项.

要么把文段中的事实和细节当主旨,把片面的次要的观点当成主要观点。因此我们要从文中找依据,找答案,看似合理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答案。在主旨题中,应该排除细节干扰,把握主题。

2. 偷梁换柱,张冠李戴。要么对句中的细微处做了改动,要么截取文章中的词语或类似结构进行编造。要么在备选项中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把别人的观点或作者反对的观点说成是作者的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过于相似的选项不一定正确,除非程度、范围都与原文完全一致。我们要注意:“原文越多,对的可能性越小”!

3. 用常规含义代替偏用词义。词意句意题中,通常把要考察的词或句的常规含义作为干扰项。

4. 过度引申。要注意选项是不是大大超出了文章允许的范围,切勿过度发挥。

5. 最具迷惑性的选项是一半对一半错的!!!

以下为引用的内容:

第一,细节题,你要首先知道这个题的考点在原文哪个位置上?要找到考点,这是第一个要做到的。

第二,要仔细的看原文是怎么说的,原文相关的几句话,要保证看明白,不能光看对应的一句话,我一般建议要把对应的前后两三句看看,保证你的理解不是太片面。

第三,要仔细推敲问题是怎么问的?大家做题,更多的是看文章是怎么说的,但是往往忽略是题目是怎么问的?提问方式,提问的重点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很多的时候都是原文看懂了,但是解错了,因为题目没有看,提问的重点没有看明白。

第四,体会细节题正确答案和干扰项目涉及的基本的特点。简单的说,正确的答案:一、要必须和文章讲的意思要完全的符合,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二、正确的答案必须要回答问题。

干扰项一般而言,有三个基本的特点:第一,它和原文讲的真正的意思之间有一点点的区别,而我们的考生往往忽略了细微的区别。第二,干扰项,你会发现它跟原文讲的一模一样,你仔细看问题就会发现它和意思不相关,问题问的重点和它是不相关的。第三,这个特点经常出现,但不是百分之百的,干扰项经常出现文章当中的原词的表达,一般而言,往往不是答案。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这些题的正确答案的特点,这样的话,我们在考场当中,进行排除的数据有基本的依据了。

第一条,怎么与细节题确定它的考点。第二,考点要往上多看几句话,保证你的理解很全面。第三,对细节题问题提问的重点,提问的方式要非常的敏感。第四,要注意细节题和答案的正确的方法。把握这四条,就对细节题理解的比较满意,就会提高答题的分数。

2015年行政能力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详细笔记整理

行测考试绪论 考试类型及特点:国考/联考/省考 题量大,时间短分值要求高 考试目标要求:行测总分在65-70之间 国考联考各模块题量分布 国考春秀季联考常识判断20 20 言语理解40 30-40 数量关系15 10-15 判断推理40 30-35 资料分析20 15-20 模块汇总135 120-125 2012-2014年国考、联考各模块分值分布 考试类别2014国考2013国考2013春季 联考辽宁2012春季 联考辽宁 2012春季 联考福建 常识判断0.7 0.7 0.9 0.9 0.8 言语理解0.8 0.8 0.8 0.8 0.9 数量关系0.7 0.7 0.9 0.9 0.8 图形常规0.7 0.7 0.7 0.7 0.8 图形分组0.8 0.8 0.7 0.7 0.8 逻辑判断0.7 0.7 0.7 0.7 0.8

定义判断0.7 0.7 0.7 0.7 0.8 类比推理0.8 0.8 0.7 0.7 0.8 资料分析0.7 0.7 1 1 0.8 【行测命题技术点拨】 1.统卷思路:概览性命题模式 【作答原则】从易到难 【作答策略】题量:10+X+10=120-135 时间:110+10=120 【行政答题策略概述】 【取舍策略】49秒/题-55秒/题(扣除10分钟涂卡) 一题都不放——必死无疑时间并非平均分配 难度有取舍——笑到最后 (130-15)X(100/130)X75%=66.35——易+中 15X(100、130)X25%=2.88——难 66.35+2.88=69.23——总分 1.考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2.考查题型及题量:逻辑填空——20题 阅读理解(片段阅读)——约15题

言语理解常考易错成语词语

言语理解常考易错成语词语 1弥漫与迷漫 “弥漫”形容(烟雾、沙尘、气味等)充满空间;“迷漫”形容(烟尘、风雪等)漫天遍野,模糊了视线。 例:夜色朦胧,飘动的白云轻纱般吹过来,带着露水,含着温情,弥漫在你的身边。 2施行与实行 从词语的适用对象上来看“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其适用对象较为具体,如法律、法规、手术等;“实行”的适用对象较为抽象,如纲领、政策、原则等。 例:会议决定,《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经过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3审定与审订 从词义的侧重点来看,“审定”侧重于“定”,即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审订”侧重于“订”,即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 例: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审定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4历程与里程 “历程”指经历的过程,用在表示过去的句子中。“里程”指具体的路程,还指发展的过程,用在表示将来的句子中或用在时间不明确的句子中。 例:回顾几十年的战斗历程,他感慨万千。 学生激情满怀,展望新的生活里程。 5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 “不孚众望”指未符合大家的期待,含有贬义;“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例:我们一定不负众望,把这团希望之火,带回桐乡,去开启、点亮乡村每位学生的心灵。 6措手不及与猝不及防 “措手不及”指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猝不及防”指事情来的突然,来不及防备。 例:站在人生的拐点,迷茫地眺望未来,即使离开这里是我们无数次反复期待的时刻,但它突然的到来依然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 7忽然与突然 “突然”表示情况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突如其来,令人觉得很意外,一时无法应付;“忽然”表示事情很快地发生或变化,相比“突然”,令人意外的程度要小。例:仿佛一夜之间,南国一个贫穷破败的小渔村忽然变成梦幻般绚丽的大都市。8英雄气短与色厉内荏 “英雄气短”指有才能的人因遭受困厄或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色厉内荏”指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例:只有当买房者看懂了,搞清了,具备了喝房产商讨价还价的条件,专家所大声疾呼的市场定价才会有合理性。否则再激烈的“炮轰”也只能算是色厉内荏。9勉力与勉励

言语理解笔记

前提性说明: 主旨做题顺序:看问题定题型——扫描文段靠标志找重点句——看选项找核心语义相同 一、主旨题的实质: 1、选择主要意思作答案,次要的不选; 2、不要对选项抱有任何希望,选择核心语义作答案,求同存异(语义相同即可,可以有不同的表达)。 二、判别方式 “这段话主要讲述”、“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是”、“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文字支持这样一种观点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最能准确概括这段文字核心内容的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注意:“意在说明、表明、强调...”都是主旨题 黄金十六条(独孤十六剑): 一、二大原则: 1、汉语核心语义后置原则:重点在后 2、从形式出发靠标志解题:相当于路标、指示牌——数字、关联词、引号 二、十条核心:解题核心方法 (一)递进的前项不重要,后项是答案 1、不但A 而且B 甚至C :B重要——“甚至”表示程度之深(有夸张意味)c不是答案。 2、不但——替换:不仅、不仅仅、仅仅、仅、除了、不只不独不光不单 而且——替换:也、还、更、重要的、主要的、尤其、特别、依然、仍然关键的核心的(引导答案) (二)假设的不重要,正面论述是答案 代表词:如果、假如、否则、若、倘若 补充:1、A如果B,A要成为答案的条件:A必须是一句完整的结论,如果不是,通过假 设的内容转化成正面的论述是答案。

2、如果A,那么B中,A是重点;如果说A,那么B则B是重点。 (三)引用的不重要,作者自己的论述是答案 1、引用:直接引用:;间接引用 2、也就是说、这就是说、换言之、意味着引导的是答案 (四)转折的前项不重要,后项是答案 代表词:但是、可是、却、不过、然而、事实上、实际上、不是...而是...其实当然只是,遗憾的是 例如:A但B:1、A 2、B 3、A和B 2、3均为答案,1不可作答案 有助于、有利于、推动了、牺牲了、扩大了、强化了、改善了、拓展了...这一类词语出现,我们可以概括为“意义重大”、“重要价值”“重要性” (五)关联词的连用,前面的不重要,最后一个是答案 例如:不但A,而且B,不过C,但是D,尤其E,实际F。——F是答案 (六)因果关系中,结论是答案(注意“结论”非“结果”) 1、区分结论与结果 结论:是论点、主要观点、主旨——人们主观上对客观事实的认识 结果:客观事实——客观上发生的事实 2、因果关系概括方式有三:(1)某某认为什么什么是因为.......(2)“解释”某某的原因;(3)结论词引导的是答案 表示结论的词语:认为、说明、由此可见、看来、总之、所以、因此 (七)举例的不重要,前面一句是答案 举例方式有四种: 1、专有名词举例:人名、地名、事物名称——例如渐学山庄、孔子、北京 2、数字举例:用数字说明问题的,数字本身不重要,用数字说明的论点才重要 3、“据”字结构举例:根据(=按照)、据说、据统计、据调查、据研究 4、普通举例:例如、比如、像、以...为例,...就是证明/例证 例子里面的关联词(但、却等),不重要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考成语辨析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 常考成语辨析 1.按部就班vs循序渐进 【释义】 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通常表达中性或者消极的感情色彩。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深人或提高,通常表达中性或者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学习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按部就班,逐渐提高的过程。 【纠错】句中既然表明了是“逐渐提高”的过程,并不强调按照一定的步骤,而是逐渐深入提高,因此用“循序渐进”要比“按部就班”更为恰当。 2.八面玲珑vs面面俱到 【释义】 八面玲珑:侧重指为人处事圆滑事故,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面面俱到:侧重指每个方面都想得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他做起事情来八面玲珑,你就放心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吧! 【纠错】句中“八面玲珑”的感情色彩过于消极,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搭配,因此应该改用“面面俱到”一词。 3.白驹过隙vs时光荏苒 【释义】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骏马越过像缝隙一样短的距离一样,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 时光荏苒:“荏苒”即渐渐的意思。指时光一点点流逝,渐渐过去。 【误用】数学考试的考场上一道题目难住了我,时光荏苒,几分钟后这道题目还是解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放弃这道题目。 【纠错】句中提到几分钟后意味着时间很短,过得飞快,因此不能用“时光荏苒”。 4.百依百顺vs唯命是从 【释义】 百依百顺: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侧重指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 唯命是从:不管什么样的命令都听从,侧重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误用】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整天围着领导转,百依百顺只知道拍马屁的人。 【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拍马屁的意思,所以选用“唯命是从”更好,更符合句中消极的感情色彩。 5.博闻强识vs见多识广 【释义】 博闻强识:侧重指人的见闻广博、知识面广、记忆力强,书面语色彩较强。 见多识广:侧重阅历丰富、很有经验,带有较强的口语色彩。 【误用】老李去过的地方太多了,这使得他博闻强识,什么活计都能揽下来。 【纠错】老李的经验都是来自于实践当中,所以通常用“见多识广”来表达,而“博闻强识”则多指来自书本的知识,不适合用于此句中。 6.不负众望vs不孚众望 【释义】 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期望。 不孚众望:指不被众人所信服,辜负了别人的期望。

行测笔记(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定义、类比)

片段阅读 (一)归纳概括类:主旨概括类、意在说明类、关键词类。 解题方法:(1)关联词法:转折、因果、并列、假设 (2)关键符号:“——”:解释说明;(在副标题中)引申 “?”:提出问题,问号后面为解决问题 “;”:句子的两部分,并列关系 “:”:解释说明,阐明观点 (3)引导词法:“诸如此类”、“事实上”、“使得”、“由此看来”…… (4)反复强调的词:①帮助找中心句(反复强调的词出现在中心句中)②重点词汇 (二)细节类:注意关注:时态、概念、可能性与肯定性、内涵与外延; (三)排序类:①首先分析确定是一体类还是两体类 ②一体类: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首尾顺序排列 两体类:先找出拆分方法,然后对其拆分,再重新排列。 (四)语句、词语理解:遵循就近原则 ①代词:就近原则,即代词在上一句指代的实词 ②实词:结合词语本意看文中意 (五)补充类、标题类:做题方法与归纳概括类一致。 选词填空 (一)解题原则:(1)语境原则:在做题时要注意选择词要符合语境。 大语境:符合题干语境 小语境:某一句或者分句的语境 (2)轻重原则:灵活通过后面可以确定的词语选择前面的词语。 (二)解题要领:①重搭配:注意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固定搭配 ②看色彩: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语体色彩(口头色彩、书面色彩);形象色彩(视觉色彩、听觉色彩、味觉色彩、嗅觉色彩) ③辨词义:注重平时积累,特别是近义词和成语,以及其具体用法 (三)解题方法:片段阅读的解题方法在这里都适用。 演绎推理(逻辑) 题型分类:结论类、论证类 一、结论类:(一)显性结论类: 1.真假推理型:(1)看矛盾:“一真全假,一假全真”。找到各个命题中相矛盾的两项,假 设其中一个为真或为假,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真假。 (2)看反对:“有的……有的”必一真,“所有……所有”必一假。在各个命题中找出存在上反对关系的两项,这两项可以同时为真,不能同时为假,根据条件可以解出。 (3)看包容:“一真前假,一假后真”、“所有推某人,某人推有些”。找出存在包容关系的两个命题,存在包容关系的两项同真同假,由此来判断。

言语理解常考成语

言语理解常考成语 (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 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 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 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 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 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 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榜样。 1 8.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19、.、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20.、胸无宿物指为人坦诚,没有成见。 2 1.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22.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3.俾昼作夜指晨昏颠倒。形容无限制地享乐。 (二)易误用对象的成语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5.置若罔闻指不予理睬,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8.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只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9.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1 0.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 1.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 2.不可磨灭痕迹、印象、功绩、事迹、言语、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 3.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技艺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4. 循序渐进只用、哥学习、工作。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1 5.如履薄冰指做事极为小心,多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1 6.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不能用于形容男子或其他年龄段的女子。 1 7.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只用于形客夫妻关系。 1 8.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只适用于夫妻之间。 1 9.三申五令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20.人老珠黄指妇女因为老了被轻视,就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一样。只用于妇女。(三)易混淆褒贬的成语 易褒义误用贬义得成语: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言语理解笔记整理

言语理解核心知识点系统总结 第一章片段阅读 第一节中心理解 一.提问方式 辨识标志:主旨、主要、主题、核心、中心、重在、强调、概括 意在、想、推出、告诉、意图 具体提问方式:这段话的主旨是 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这段文字想表达的是 等等…… 二、解题思路 中心句匹配选项 中心句的特点: 1.表达观点——观点句 2.提出对策——对策句 原则:忠于原文,先判断话题,再纠结选项 三、解题技巧 关联词: 1.转折:典型格式:虽然A,但是B。 替换词语:虽然=虽是、尽管、虽说、固然 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答题要点: 1)转折之后是重点。 2)同一主体,不同时间段,强调前后转变。 3)引用+转折,注意把握前后话题。 2.因果:典型格式:因为A,所以B。 替换词语:因为=由于 所以=因此=因而=故而=总之=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

=照此看来 答题要点: 1)重点关注结论。 2)宏观指代词,有时同样具有总结作用 3. 条件关系 a.必要条件:典型格式:只有A,才B。 替换词语: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 答题要点:条件(对策)是重点 注意:关联词省略的情况 同义替换: 只有A才B = A是B的必要条件/ 必然要求 =A是B的前提/ 基础/ 保障/ 途径/ 方式/ 方法 =不A则不B b.周遍条件:典型格式:无论A,都B。 答题要点:“无论”对前文有总结作用,后边结果是重点 4.并列关系:显性并列: (1)单用:而=又=同样=同时=与此同时=另外=此外= 再说=并且=加上等。 (2)双用: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一方面……另一方面…… 隐性并列:标点符号、段落分层、相同句式 答题要点:不分主次、不可偏颇、全面概括 拓展一:引导对策的表述 1.直接引导对策:需要、应该、要求、亟需、应当、务必 2.间接引导对策:为了、如何 3.反面论证法引导对策 拓展二:主体排除法 1.主体:文段反复重现,着重论述的人、物、概念 2.话题:与主体相关的事件 3.答题要点:抓住主体/话题——匹配选项 行文脉络 1.总-分-总:总起-分说-总结/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中心句居首尾。中间为阐释。 (2)对策是重点 2.总-分:中心句+ 解释说明 中心句居首句,承载段落核心。 3.分-总:各种列举+ 总结 中心句居尾句。多为结论或对策。 4.分-总-分:各种列举+ 总结+ 解释说明 背景铺垫举例论证

行测言语理解必备 成语大全

常用成语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7、鞭辟人里: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18、刮目相看:《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肃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

粉笔学霸笔记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三讲言语理解与表达 理论部分(基础差的同学请先瞧易错题整理部分) 一、主旨概括题 (一) 提问方式: 1、主旨类:中心、主题、中心议题、关键词、核心、主要、重在(观点、介绍、讲述、 讨论、强调、说明) ; 2、概括类:概括、归纳、总结、复述。 (二)解题思路: 1、主旨类:中心思想即重点; 2、概括类:全面(重点+其她)。 (三)重点出现的位置: 1、微观: (1)关键词:①标志词:重要的就是,关键的就是,这使得,有趣的就是;②主题词:核心词。 (2)关联词: ①转折: a、典型格式:强转:虽然……但就是……;弱转: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就是、 当然。 b、替换词语:虽然:尽管、虽说、固然;但就是:可就是,不过,然而,却。

c、考点:转折就是重点;替换词语可以任意搭配;虽然这一部分可以省略。 ②递进: a、典型格式:不但……而且……;不但……而且……甚至/更/还……。 b、替换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只、不光、不独; 而且:并且、并、也、还、 甚至、更。 c、考点:递进后就是重点;替换词语可以任意搭配;不但这一部分可以省略。 ③因果: a、典型格式:因为……所以……;之所以……就是因为……。 b、替换词语:因为:由于;所以:因此、故而、总之、瞧来、由此可见、综上所 述、概而言之、总而言之、正因如此、有鉴于此。 c、考点:结论就是重点;倒装原因就是重点;替换词可以任意搭配;原因部分可以省 略。 ④必要条件: a、典型格式:只有……才……;除非……才……;应当、必须、应该、需要、 必要、必要条件就是。

b、替换词语: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 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 c、考点:“才”前就是重点,即必要条件就是重点;“只有”、“除非”可以省略;解决问 题对策的标志词。 ⑤并列: a、典型格式:既……又……。 b、替换词语:就是……就是……;有的……有的……;一边……一边……;也…… 也……;不就是……而就是……;就是……不就是……。 c、考点:并列关系的符号如“;、。”;注意词语,如同时、同样、此外、另外、 与此同时、与、又、以及、及、而;注意杂糅在一起考;注意并列中的两个关系,一个就是并 存,如美貌与智慧,一个就是相对,如好与坏。 ⑥顺承: a、典型格式:首先……然后……;首先……其次……;先……接着……后来……; 先……随后……;……紧跟着……就……;……便……。 b、考点:主旨为A+B+C;与并列的区别在于有先后顺序。 ⑦充分条件:只要……就……;一旦……就……。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必背500个成语及词汇(精品)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必背490个成 语及词汇(精品) 1、追亡逐北:北:战败逃跑的敌人。追击战败逃跑的敌人。也说“追奔逐北”。 2、不齿于人:齿:提起。被人轻视,不被人家当作人。 3. 毁家纾shu1难nan4:毁家,分散家财;纾,缓解,缓和。捐献 全部家产,解救国难。 4. 厚此薄彼:重视优待这个,轻视、冷淡这个。形容不平等相待。厚,优待、看重;薄,看不起;彼,那个。 5. 河清海晏yan4:河,黄河;晏,平静。比喻天下太平。 6. 含糊其辞:故意把话说得不清楚,不明确。 7. 疾首蹙额cu4:疾首,头疼;蹙额,皱眉头。形容厌恶、痛恨的 样子。 8. 吉光片羽: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种羽毛。比喻残余仅 存的古代文物。 9. 激浊扬清: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原来比喻除去坏人,奖励好人。现在比喻发扬好的,去除坏的。 10. 既往不咎: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加罪。对过去做错 的事不再责备。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6. 不为(wéi)已ji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 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 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 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粉笔学霸笔记言语理解表达

第三讲言语理解与表达 理论部分(基础差的同学请先看易错题整理部分) 一、主旨概括题 (一)提问方式: 1、主旨类:中心、主题、中心议题、关键词、核心、主要、重在(观点、介绍、讲述、 讨论、强调、说明); 2、概括类:概括、归纳、总结、复述。 (二)解题思路: 1、主旨类:中心思想即重点; 2、概括类:全面(重点+其他)。 (三)重点出现的位置: 1、微观: (1)关键词:①标志词:重要的是,关键的是,这使得,有趣的是;②主题词:核心词。 (2)关联词: ①转折: a、典型格式:强转:虽然……但是……;弱转: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 当然。 b、替换词语:虽然:尽管、虽说、固然;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c、考点:转折是重点;替换词语可以任意搭配;虽然这一部分可以省略。 ②递进: a、典型格式:不但……而且……;不但……而且……甚至/更/还……。 b、替换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只、不光、不独;而且:并且、并、也、还、 甚至、更。 c、考点:递进后是重点;替换词语可以任意搭配;不但这一部分可以省略。 ③因果: a、典型格式: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b、替换词语:因为:由于;所以:因此、故而、总之、看来、由此可见、综上所 述、概而言之、总而言之、正因如此、有鉴于此。 c、考点:结论是重点;倒装原因是重点;替换词可以任意搭配;原因部分可以省 略。 ④必要条件: a、典型格式:只有……才……;除非……才……;应当、必须、应该、需要、 必要、必要条件是。

b、替换词语: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 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 c、考点:“才”前是重点,即必要条件是重点;“只有”、“除非”可以省略;解决问 题对策的标志词。 ⑤并列: a、典型格式:既……又……。 b、替换词语:是……是……;有的……有的……;一边……一边……;也…… 也……;不是……而是……;是……不是……。 c、考点:并列关系的符号如“;、。”;注意词语,如同时、同样、此外、另外、 与此同时、和、又、以及、及、而;注意杂糅在一起考;注意并列中的两个关系,一个是并 存,如美貌与智慧,一个是相对,如好与坏。 ⑥顺承: a、典型格式:首先……然后……;首先……其次……;先……接着……后来……; 先……随后……;……紧跟着……就……;……便……。 b、考点:主旨为 A+B+C;与并列的区别在于有先后顺序。 ⑦充分条件:只要……就……;一旦……就……。

言语理解常考成语.

言语理解常考成语 (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 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 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 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 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 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 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榜样。

1 8.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19、.、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20.、胸无宿物指为人坦诚,没有成见。 2 1.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22.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3.俾昼作夜指晨昏颠倒。形容无限制地享乐。 (二易误用对象的成语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5.置若罔闻指不予理睬,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8.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只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9.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1 0.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言语理解成语积累

循环往复:循环:沿环行走,无始无终。周而复始,去而复来。形容不断反复。 迂回曲折:迂回:回旋,环绕。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艰难险阻:指道路行进中的危险、困难、障碍。亦借指所经历的艰险。 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比喻音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 2 惟妙惟肖:惟:非常。妙:精妙。肖:相似。形容艺术技巧好,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精妙绝伦:绝伦:没有比得上的。精致美妙,无与伦比,精美巧妙到了极点。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艺术品或人工制造。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 生:活的。 活灵活现:形容描写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多指假物) 出神入化:神:神通。化:化境。 1、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3、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 超凡入圣: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超出凡人,达到圣人的境界,多形容造诣精深。 炉火纯青:原指道士炼丹成功时的火侯。后用以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或做事情达到纯熟的地步。 3 继承:是指一个对象直接使用另一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也指按照法律或遵照遗嘱接受死者的财产、职务、头衔、地位等。 秉承:承受;接受。多用于指奉行上级的意旨、指示而言。 4 出谋划策:谋:计谋;划:筹划。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想办法。 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出谋划策,进献计策。 5 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 耸听:使人听了吃惊。) 虚张声势:形容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合实际。夸夸:夸大。 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6 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含贬义 闪烁其词:闪烁:光摇晃不定的样子。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含糊其辞:辞:指话。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襟,衣襟;肘,胳膊肘。

言语理解常考词语100个

言语理解常考词语100个 高频实词 1.把握:①握;拿。②抓住(抽象的东西)。③成功的可靠性(多用在“有”或“没”后面)。 2.保守:①保持使不失去。②维持原状,不求改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多指思想)。 3.独立:①单独地站立。②脱离原来所属单位,成为另一单位。③属性词。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高一级的单位而直接隶属于更高级的单位。④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别的政权的统治而自主地存在。⑤不依靠他人。 4.分析: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对)。 5.高雅:高尚,不粗俗。常与“格调”“谈吐”等搭配。 6.机遇:时机;机会(多指有利的)。 7.简单:①结构单纯;头绪少;容易理解、使用或处理。②(经历、能力等)平凡(多用于否定式)。③草率;不细致。 8.竞争: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 9.控制:①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操纵。②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 10.矛盾:①矛和盾是古代两种作用不同的武器,后用来比喻言语和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②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而造

成的隔阂、嫌隙。③泛指事物互相抵触或排斥。④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存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矛盾是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⑤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⑥具有互相排斥的性质。 11.目标:①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②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12.前景:①图画、舞台、银幕、屏幕上看上去离观者最近的景物;②将要出现的景象。 13.手段:①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②本领,能耐;③指待人处事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 14.维护:维持保护,使免于遭受破坏。 15.问题:①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②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③关键;重要之点。④事故或麻烦。⑤属性词。有问题的,非正常的;不符合要求的。 16.误解:①理解得不正确;②不正确的理解。 17.限制:①规定范围,不许超过;②规定的范围。 18.形象:①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 ②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的、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③指描绘或表达具体、生动。 19.直接:属性词。不经过中间事物发生的关系(跟“间接”

公务员考试 言语理解 常用 成语表

常用成语篇 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二、容易褒贬用错的成语 (一)褒错用贬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人胜。 8.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抄袭前人,另辟新路。 9.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0.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二)贬错用褒 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3.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于了。 4.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5.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6.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7.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8.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9.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10.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11.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2.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3.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4.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15.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16.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17.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18.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19.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20.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21.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22.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23.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24.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25.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呢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 26.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27.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28.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9.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30.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31.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32.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33.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三、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 1.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辨析-笔记

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辨析-学习比较 (1)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2)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3)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4)不遗余力:指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5)分毫不差:形容没有一点差错。近义词:丝毫不差 (6)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不肯轻易出手。 (7)大势所趋: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8)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 (9)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不必要的事发生。 (10)万全之策: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 (1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12)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13)齐心协力:指的是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14)有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15)固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是故步自封的同义词。 (16)渐入佳境: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风景、情趣等逐渐深入而达到美妙的境地。 (17)老调重弹: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 (18)稳操胜券: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19)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20)循序渐进: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1)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22)稳扎稳打:也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 (23)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24)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25)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26)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27)回头是岸: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28)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29)遥遥无期: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30)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31)遥不可及: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 (32)老生常谈: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33)多谋善断: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 (34)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说法。 (35)经验之谈:言谈有实践作为根据,切实可靠。 (36)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37)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38)爱憎分明: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39)天方夜谭: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言语理解与表达超全面知识点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 【考查能力】 理解→片段阅读+ 篇章阅读 表达→选词填空+ 语句表达 【做题顺序】 审题干→读题面→看选项作对比 【正确答案的标志】 转换的两种模式: ▲同义替换 ▲精简压缩 片段阅读 知识点:主旨概括题 【辨别标志】 ▲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主要等)的是? 主旨类:找重点 ▲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 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 【做题原则】 ▲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 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 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 知识点:递进复句 【典型格式】不但……,而且……。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 而且=并=并且=也=还 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 【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 【典型例句】 1)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2)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 3)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 4)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总结】 ▲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反面论证法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否则”,反面论证,起到再次强调先前论述的正确性,之前的内容也就是文章重点所在。}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 ▲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标志词:的→定语(前置)(重点)地→状语(前置)得→补语(后置) 知识点:转折复句 【典型格式】虽然……,但是……(强转折)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弱转折) 【关联词语】虽然=尽管=虽说=固然 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总结】 ▲转折复句重点在转折之后。 ▲弱转折与强转折同现时,强转折是重点。 知识点:观点援引法 ▲援引目的:为了引出之后作者的观点,援引之后的语句很重要。 ▲援引类型:正向援引(如:正如) 反向援引(一家之言,如有一种看法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认为、 人们认为、传统认为) 知识点:因果复句 【典型格式】因为……,所以…… 【关联词语】因为=由于 所以=因此=因而=可见=看来=总之=故而=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 =概而论之 【特殊格式】之所以……是因为、导致、造成、使得、致使 【总结】 ▲正常语序下,原因为结论服务,结论之后是重点。 ▲“之所以……是因为”通过倒装的形式来强调原因,符合汉语核心语义置后的原则。 ▲注意不能因果倒置。 【技术链接】▲举例论证法 ▲例子的作用是证明前后出现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例子可以由数据、故事、事例等来充当。 ▲标志词:例如、比如、、、、为例、、、、就是一个例证等。 ▲围绕举例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知识点:必要条件复句 【典型格式】只有……,才…… 【关联词语】显性:只有=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除非=如何=怎样等 隐性:才{尤其要注意“才”,其实是隐含了“只有……才”这样的结构} 【典型例句】 1)传统相声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