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动物学复习总结

普通动物学复习总结

普通动物学复习总结
普通动物学复习总结

普通动物学复习总结

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

概念: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1)基因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2)物种多样性: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有记录的140-150万种;实际数量:500-3000万种。

3)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

丧失的原因和保护对策

及我国的保护现状

2.1 面临的主要威胁

1. 人口爆炸60亿,地球容纳量

2. 资源枯竭森林砍伐。哈佛大学Wilson :热带雨林地区:5万种/年,140种/天无脊椎动物。湿地垦为农田或围成湖。

3. 环境污染DDT、大量新合成的不易分解的化合物。

4. 粮食短缺印尼在过去的15年中,1500种当地品种消失,这是当今农业的普遍现象。

5.能源消耗中国4000—5000种植物中的15%—20%处于濒危状态,数十年后5%灭绝。

2.2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加,造成对生物资源无止境的索取,使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2. 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

3. 掠夺式的过度利用

4. 环境污染

5.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2.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1. 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

联合国第371号决议(1982.10.28)《世界自然宪章》,1994—2003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10年,组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制定策略。

2. 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目的: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挽救、研究和持续发展。

3. 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1)主要手段:建立保护区,世界8163个7.5亿hm2,占地球表面积的1.5%或国家土地面积的5.1%。目的是严格地保护自然及控制资源的收获。

2)主要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遗迹保护区、野生生物管理区、景观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区。

4. 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的一种补充形式,凭借多种技术和设备,保护生物多样性组分,包括遗传资源以及野生和驯化的物种。

1)基因库:种子库,精子、卵子库,种质保存苗圃。

2)试管植物组织和微生物培养的收集库,动物与植物的人工繁殖种群。

3)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

上述均是国际、国家水平的科研、教育基地,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公共教育的中心。目前以保存种子的方式来储存保护材料是一种应用最广、最有价值的移地保护措施—易于储存、占地少、所需劳力少、成本低。

2.4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国家环保局,1994年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1.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已记录生物物种88,000余种。海洋生物超过13,000种,占世界1/4强。家畜、家禽共590多个品种(1989)。丰富度高,特有性高,经济物种丰富,但同样受到威胁或灭绝。

2.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

1956年,鼎湖山保护区,至今700多个,占国土面积的5.54%,另有480个风景名胜区,510个森林公园。易地保护主要利用植物园、动物园或繁殖中心来实现,但费用大、数量少、规模小、管理不善、经费不足等,限制发展。成都卧龙大熊猫繁育中心、宣城扬子鳄,铜陵白鳍豚。

3.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

就地保护是该行动计划的核心,易地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的补充。

二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1 生物的分界系统

2 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群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担当消费者的角色。

三 动物学的概念

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

1 概念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它是研究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的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动物学的分支学科

研究对象划分:原生动物学、贝类学、昆虫学、鱼类学。

研究内容划分:形态学、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生理学、生态学、胚胎学等

边缘学科:动物生化、动物物理、仿生学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从生态系统到分子

3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

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医药卫生方面 流行病(SARS 、H5N1)、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管圆线虫病)

提出者 划分依据 主要内容 二界系统

瑞典,林奈 肉眼所见是否运动 动物界、植物界 三界系统

霍格和赫克尔 显微镜 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四界系统

考柏兰 电镜 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后生植物界、动物界 五界系统

惠特克 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营养方式不同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六界系统 陈世骧 病毒具生命特征但无细胞形

态 非细胞生物:病毒界;原核生物:细菌界、蓝藻界;真

核生物:动物界、植物界、

真菌界

四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

1 动物学的发展阶段

16世纪以前,描述性阶段。亚里士多德、林奈、《周礼》和《本草纲目》。

19世纪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从单纯的描述阶段过渡到比较、探讨和总结规律的阶段,以进化论贯穿其中。细胞学说:1839年;物种起源:1859年;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1900。

20世纪30年代以来,学科的交叉渗透和新技术的应用,使研究工作更为深入细致、结果更为可靠,分子生物学时代到来,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

中国的动物学研究现状

20世纪20年代开始建立动物学的研究机构,同时在大学开设生物学系培养动物学研究人才。1928年在北京建立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

1929年在南京建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1934年改为动植物研究所,1944年分别独立为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

私立研究机构有:1922年设立在南京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1928年在北京的静生生物调查所以及1930年在四川的西部科学院。1934年成立中国动物学会。

新中国成立后,动物学的教学和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

(1)50-60年代期间,各高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的动物学人才。

(2)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出国合作研究和深造,不少人带回学术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3)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和研究所配备了部分的先进仪器设备,逐步开展一些动物生物学的基础、前沿以及学科交叉性的研究。

但就总体而言,我国的动物学基础仍然薄弱。人才、设备、经费与发达国家仍无法相比,尚须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2 动物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研究方法:

观察描述、综合比较、实验论证

学习方法(几条建议):

1)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掌握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

2)特殊性和一般性相结合,掌握动物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

3)以动物进化为主线,掌握各类群新出现特征的进化意义

五动物分类的知识

1 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正确判断物种,以保证科研的客观性、对比性、重复性和科研价值。

方法:过去以经济用途或表面上明显的少数特征为标准,进化论确立后,自然分类法。

2 分类等级

7个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标准:动物之间的异同程度、亲缘关系的远近。

客观性和主观性:种具有客观性。种以上的分类阶元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如线虫。

3 物种的概念

3.1 概念

物种简称为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相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3.2 生殖隔离

不同种的个体在自然情况下,不杂交或杂交不育的现象。

主要形式:

1)亲体相遇但不能交配

可能亲体交配时要求的生态条件不同;动物发情期不同;雌雄性器官不相配合;动物性行为不同。

2)亲体即使能够交配,但雌雄性细胞不能完成受精或受精后杂种胚胎不能正常发育。

3)杂种能生长和发育,但不能繁殖后代,即杂种不育。例如:骡:公驴与母马,染色体差异。

3.3 亚种

是种内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特征上有了一定差别的群体。东北虎和华南虎。无地理障碍可交配。

3.4 品种

品种是人工干预选择的产物,是种内由人工选择产生的新形态或性状的个体。如牛(役用、乳用、肉用)。家鸡:肉用、卵用、卵肉兼用。

4 动物的命名

4.1 双名法

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首创双名法。它规定每一个动物都有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面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面的种本名用形容词或名词等,第一个字母不须大写,学名之后,还附加当初定名人的姓氏。

野猪:Sus scrofa Linne。

华南野猪:Sus scrofa chirodonta Heude。

4.2 优先律

国际动物命名法还规定,任何动物分类单元的正确科学名称,都应该是最早正确出现的名称。这一规定称为优先律,其目的是保证一物一名。

如池鹭:Buphus bacchus Bonaparte,现为Ardeota bacchus (Bonaparte)

4.3 种名不确定时

有时当一个物种只知其属名,而种名不能确定时,或者只涉及某一个属,而不具体指出是哪一个种时,可在属名之后加sp.。如Canis sp.犬属。

5 现行动物的分门

根据细胞数量、胚层、体形、体腔、体节、附肢、脊索以及内部器官的系统发生发展,分为34门,我们主要学习11门。

?

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及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分子:无机分子、有机分子。

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组织:上皮、结缔、肌肉、神经组织。

器官:胃、小肠、心脏等。

系统:皮肤、运动、骨骼、内分泌、消化、排泄、呼吸、循环、神经、泌尿、生殖等系统。有机体:生物学研究的整合中心。

一、细胞

1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细胞的发现过程(显微镜)

1)1590年,荷兰詹森兄弟,第一架复式显微镜

2)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首次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壁(软木的薄片)

3)1671年,英国人格鲁,意大利人马尔比基几乎同时发现细胞里充满黏质

4)1831年,英国人布朗在兰科植物中发现细胞核。

5)1861年,许尔兹等人确定动植物细胞都由原生质组成,并把核周围的原生质称为细胞质,核内的原生质称为核质。

6)稍后,有人用渗透现象证明了细胞膜的存在。

2 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1)内容:

提出人:德国学者施莱登与施旺。

时间:1839年。

主要内容:认为整个生物界的各种生物虽然在外形和生活方式上千差万别,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的单位。

2)意义

19世纪最伟大的三个自然界发现之一(物种起源、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生物科学从博物学中独立出来。促进了生物学各科及细胞学本身的发展,生物的构造与功能、生长与生殖、个体的生理与病理、遗传与变异等都得到了科学的解释。

3 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的分类

依据:进化地位、结构的复杂程度、遗传装置的类型与主要的生命活动方式。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没有以膜包围的细胞核,没有细胞器,种类少,如支原体、细菌和蓝藻。

真核细胞:结构复杂,有定形核和完备的细胞器,种类多。

所有的动物都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

2)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光镜下(显微结构)

细胞膜:质膜为主的细胞外被;

细胞质: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

细胞核:核膜、核仁、染色质(体)、核液。

电镜下(超微结构)

细胞器多,如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等

3)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a 细胞壁

b 质体:根据所含色素不同分为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

c 巨大液泡,体积占90%。动物细胞和幼嫩的植物细胞内为分散的小泡。

d 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中,由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分裂有关。

4 细胞的一般特征和共同特征

1)一般特征

体积微小,形态与机能具有多样性。

2)共同特征

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功能上:a 能够利用和转变能量:线粒体,化学能-热能;b具有生物合成能力:小分子-大分子;c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能力:DNA复制;d具有协调细胞整体生命的能力:内膜系统。

5 细胞周期

1)细胞周期

细胞产生细胞的增殖过程具有周期性,称为细胞周期。为细胞由前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次分裂结束为止之间的期限,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长,远远大于分裂期。

2)分裂间期

是两次细胞分裂间的期限,主要进行DNA和蛋白质的合成,根据DNA的复制情况,分为四个时期:

a G1期,DNA合成前期,合成DNA复制所需的酶和底物、RNA等。

b S期,DNA合成期

c G2期,DNA合成后期,合成纺锤体和星形的蛋白质。

d M期,有丝分裂期(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平均纵裂为2,并随细胞的分裂而均分至两个子细胞中)。

3)关于G1期

细胞进入G1期后,因种类、分工不同有三可能:

a 继续进行增殖:指处于细胞增殖周期中的细胞,如骨髓细胞、消化道粘膜细胞等。

b 暂不继续增殖:指处于休眠状态,如肝、肾细胞,只在损伤时,才补充。

c 不再继续增殖:不再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细胞,如角质、神经、红细胞等

由于增殖细胞始终保持分裂活跃和不断增殖状态,对抗癌药物较为敏感,易被化疗药物杀灭。而非增殖细胞,由于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仅在一定条件下才重新进入增殖周期,故此类细胞对化疗不敏感,常为肿瘤复发的根源。

4)研究细胞周期的实践意义

细胞周期受各种内外因子的影响,利用这些因素可以调节细胞分裂

a 营养不足,细胞分裂中断;

b 氧气供应不足,细胞周期延长;

c 酸度、电离辐射、某些药品、无机离子和少量有机物都可以改变细胞周期。

5)动物细胞分裂的类型:无丝、有丝和减数分裂。

a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核仁首先伸长,在中间缢缩分开,随后核伸长,并在中部从一面或两面向内凹进横缢,使核变成肾形或哑铃型,然后断开一分为二, 中部缢缩分成两个子细胞。由于在分裂过程中不形成由纺锤丝构成的纺锤体,不发生由染色质浓缩成染色体的变化,故名。

b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基本形式。核分裂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时间短;核分裂后期,染色体接近两极时,细胞质分裂开始,时间长。

有丝分裂的特点:通过细胞分裂使每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基本相同的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形状、大小一致,每一染色单体所含的遗传信息与母细胞基本相同,使物种保持比较稳定的染色体组型和遗传的稳定性。

c 减数分裂是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导致生殖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过程。它是有丝分裂的一种变形,由相继的两次核分裂组成,细胞分裂了两次,染色体只分裂一次,分裂完成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母细胞减半。

二组织

定义:是一些形态相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及其非细胞形态的间质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机能的集体。

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三器官与系统

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的结构。如胃、小肠、心、肝、脾、肺、肾等。

系统

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称为一个系统。四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动物的生殖:即每种生物产生自己后代的行为;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它们均是以细胞分裂为基础的。

1.无性生殖:是低等生物如细菌通过细胞分裂一分为二的过程;包括分裂、出芽、孢子生殖等。

2.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通过雄配子和雌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发育为新个体的过程;包括精卵结合、接合、孤雌、幼体生殖等。

(二)配子发生

1. 概念: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子的形成过程。其共同特点是在成熟期都要进行减数分裂。

2. 精子发生:

1)增殖期:原始生殖细胞有丝分裂精原细胞2)生长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3)成熟期:初级精母细胞(2n)——次级精母细胞(n)——精细胞(n)4)变形期:精细胞——精子

不同动物的精子发生四个阶段中,第二个阶段较为相似,而第一阶段的精原细胞更新方式有物种差异,第三阶段的变态过程更是差异很大。

3.卵子发生

(1)增殖期:原始生殖细胞——卵原细胞(2)生长期: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

(3)成熟期:初级卵母细胞(2n)——次级卵母细胞(n)——卵细胞(n)

(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囊状卵泡——成熟卵泡)

根据卵黄多少分为少黄卵、中黄卵、多黄卵。

卵黄多的一端为植物极,另一端为动物极。

(三)受精

1.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合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包括:

(1)体外受精:精卵在水环境中结合,如鱼类、甲壳类、两栖类等;

(2)体内受精:通过交配、精卵在雌体生殖道内结合(人在输卵管上方1/3处),如爬行类以后的动物。

2. 受精过程:

1)精子获能:精液射入雌性生殖道后,覆盖精子表面特别是顶体区的精浆物质和去能因子逐渐被去除。

2)顶体反应:在输卵管壶腹,获能精子靠近或与卵的外围屏障接触时,覆盖在顶体表面的细胞膜与顶体外膜多处发生融合并释放出多种酶系。

3)雌雄原核融合:顶体酶协助精子穿透卵子外层屏障进入卵黄周间隙,精子头部与卵膜接触发生融合,精子细胞膜融合成为卵膜的一部分,整个精子入卵。

4)卵膜封闭:精卵融合时,卵细胞皮质发生反应形成受精膜,立即阻止第二个精子进入卵内。

5)雌雄原核形成:精卵开始融合时,次级卵母细胞被激活,完成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排出第二极体并形成雌雄原核。受精卵形成,开始第一次卵裂。

3.受精的生物学意义:

1)染色体恢复;2)具有双亲的遗传性;

3)可提高子代的生活力与适应性。

(四)发育

个体发育:指亲代个体由亲代成熟生殖细胞开始一直到子代个体形成,再成长到死亡的全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系统发育:指一个物种的种族发展史,动物在个体发育中要重演系统发育过程(又称生物发生律)。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比较复杂。不同类的动物,胚胎发育的情况不同,但是早期发育的几个重要阶段是相同的。

1.胚胎发育

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六个重要阶段:

1)卵裂:前期为等裂,32细胞期后为不等裂。

2)囊胚:卵裂的结果是分裂球形成中空的球状胚,称囊胚(blastula),中间的腔为囊胚腔;3)原肠胚:由囊胚植物极细胞向内陷入,最后形成2层细胞,在外面的细胞层称为外胚层,向内陷入的一层为内胚层。内胚层包围形成空腔,将形成动物的肠腔称原肠腔。原肠腔与外界相通的孔为原口或胚孔。

4)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大多数多细胞动物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在中胚层内部的空腔称真体腔。真体腔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

端细胞法(裂体腔法)

体腔囊法(肠体腔法)

5)神经胚:脊索动物的原肠胚形成后,胚胎背部沿中线的外胚层细胞下陷,形成神经板。神经板两侧的外胚层细胞形成1对纵褶,纵褶逐渐靠拢,并在背面愈合,形成中空的神经管。在神经管形成过程中,逐渐进入胚胎内部并与表面分离。这时的发育阶段称为神经胚。

6)胚层的分化

动物的组织、器官都是从3个胚层发育分化而来。

内胚层:分化为消化管的大部分上皮、肝、胰、呼吸器官,排泄和生殖的小部分;

中胚层:分化为肌肉、结缔组织(包括骨骼、血液),生殖与排泄器官的大部分;

外胚层:分化为皮肤上皮(包括各种衍生物)、神经组织、感觉器官、消化管的两端。

即:内胚两道上肝胰,外胚表附神感器;中胚脊索和真皮,肌肉泄殖循环系。

原肠胚的特点:

1.具有三个胚层;

2.同时具有原肠腔和囊胚腔;

3.具有胚孔。

2.胚后发育

指动物幼体从卵内孵出或由母体产出,继续生长发育,直至衰老死亡的全过程,分两种类型:直接发育:由母体孵出或产出的幼体,在形态结构上基本与成体相似。如鱼类、鸟类和哺乳类。

间接发育:由母体孵出或产出的幼体,在形态结构及生活环境上与成体不相同,幼体须经变态以后才能发育成成体,如蛙、多数昆虫等。

第三章原生动物门

单细胞动物—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类群,约 6.5万种,一半以上为化石种类(1980年)

一、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少数为多细胞组成的群体,但至多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

单细胞动物:整个动物体由一个真核细胞构成。

类器官(细胞器):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内,分化形成了若干特殊结构,执行着类似高等动物的某些器官的功能,这种结构称为类器官。如运动、消化、排泄等。

原生动物是简单和复杂的统一体。

群体原生动物:有些种类的原生动物,如鞭毛虫,通过母体的分裂生殖产生许多子体,这些子体有时并不分开,相互集合在一起,行独特的群体生活,由几个到几千个或上万个个体组成。没有细胞分化,各个体相对独立,或者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如团藻。脱离母体后能独立生活。

多细胞动物:细胞高独特化,形成组织、器官和系统,其生存极大地依赖于细胞间及机体的完整性。细胞若脱离有机体,一般不能独立生活。

2、个体微小,一般在10-200微米之间,大部分个体在显微镜下才能被观察到。

3、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原始性及多样性。

营养方式:自养(植物性营养)、异养[吞噬营养,渗透营养(腐生营养)]。

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为主:两分裂、出芽、复分裂、质裂(多核种类)。

复分裂: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多次,形成许多核之后细胞质再分裂,最后形成许多单核子体。分为裂体生殖和孢子生殖。

有性生殖:两性生殖[接合生殖和配合生殖(同配和异配)]、单性生殖(孤雌生殖)。

4、分布广泛,世界性分布,分为淡水、海水、土壤和寄生原生动物四大生态类群。

5、大多数个体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能形成包囊。

包囊:

在不良环境下,一些原生动物的细胞向外分泌类似于植物纤维素的一些物质,形成一层或两层外膜,包裹身体,形成包囊。遇到适宜的环境,包囊破裂,能再次恢复到原来的生活状态。意义:是一种适应现象,同时为其传播提供了合适的途径。

二分类概述

意见不一,四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纲:

(一)鞭毛纲-绿眼虫(二)肉足纲-大变形虫(三)孢子纲-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大草履虫

(一)鞭毛纲

1.主要特征

以鞭毛为运动器。具光合营养和渗透营养。无性生殖一般为纵二分裂。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一般能形成包囊。

2. 代表动物-绿眼虫

形态结构

体形

鞭毛、轴丝、基体、根丝体、核。

表膜

叶绿体:副淀粉粒

眼点

光感受器

伸缩泡

鞭毛

是运动胞器。末端:9+2结构(2条短臂,放射辐);基部:9+0

运动机制:由于双联体微管上类似于横纹肌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对滑动。

3. 分类

根据营养方式不同,分为:

1)植鞭亚纲:具色素体,光合作用,表膜硬,副淀粉粒。

淡水群体原生动物:盘藻虫、空球藻虫、团藻虫等。

赤潮(red tides):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生物的爆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而引起的海水变色现象的总称。夜光虫、沟腰鞭虫、裸甲腰鞭虫等。

小丽腰鞭虫:含神经毒素,对甲壳类无害,对人和其他动物有害。

使水污染: 钟罩虫、尾窝虫、合尾滴虫等。

2)动鞭亚纲:

无色素体,无光合作用,无硬表膜。寄生种类多。

寄生于人体的有3种,我国流行的是杜氏利什曼原虫,又名黑热病原虫。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人体(或狗)和白蛉子,黑热病主要靠白蛉子传染。

锥虫:血液中,靠波动膜和鞭毛运动,侵入脑脊髓,昏睡病,主要危害马、牛、骆驼等。鳃隐鞭虫:2根鞭毛,鱼鳃

毛滴虫:人体,多核多鞭毛

披发虫:多鞭毛1核,与白蚁共生

(二)肉足纲(Sarcodina)

1.主要特征

伪足形态多样,起运动和摄食作用

体表为极薄的质膜,或具石灰质、几丁质或矽质的骨骼,分为外质和内质

繁殖以二分裂为主,有的种类有有性生殖,大多数能形成包囊。

营养方式为异养型,生活于淡水、海水,也有寄生种类。

2. 代表动物-大变形虫

透明质膜(内外质)、伪足、细胞核、伸缩泡、食物泡

伪足: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暂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

变形运动:凝胶质和溶胶质相互转变,虫体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变形运动,可能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关。

排遗:变形虫体内不能消化的物质,随着变形虫的前进,留于虫体后端,通过质膜排出体外,这种现象称为排遗。

3. 分类

根据伪足形态:

1)根足亚纲:叶状、指状、丝状、根状,无轴丝。如痢疾内变形虫、大变形虫、表壳虫等。

2)辐足亚纲:伪足针状,具轴丝。如太阳虫、放射虫。

痢疾内变形虫

寄生在人的肠道中,溶解肠壁组织,引起阿米巴痢疾,比较和缓,大滋养体能造成腹膜炎,以及肝肿,发烧等症状。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生活史的三个阶段

大滋养体:个体较大,约为12-40微米,运动较活泼,能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肠壁组织,吞噬红细胞。

小滋养体:个体较小,约为7-15微米,伪足短,运动较迟缓,寄生于肠腔,以细菌和霉菌为食物。

包囊(4核):原生动物不摄取养料阶段,有囊壁包围,有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是寄生原虫的感染阶段

(三)孢子纲

1. 主要特征

全部营寄生生活,缺乏运动胞器,或仅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胞器。很多种类具顶复合器结构(与侵入寄主细胞有关)、异养、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多数更换寄主,无性世代在脊椎动物或人体内,有性世代在无脊椎动物体内。

具有3个典型的生活史阶段:裂体生殖(营养体-裂殖体-裂殖子,复分裂)、配子生殖(大小配子结合为合子)、孢子生殖(合子-孢子母细胞-孢子-子孢子)。子孢子是传播阶段。

2. 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

?寄生在人体内的有四种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世界性分布。

?两个寄主:人和雌按蚊。

1)在人体内,进行裂体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开始。

2)在雌按蚊体内,进行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在我国传播疟疾的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巴巴拉按蚊。

间日疟原虫生活史

人体内(肝细胞和红细胞)

1)红细胞外期,复发根源,迟发型

2)红细胞前期,速发型

3)红细胞内期

雌按蚊体内

3. 重要类群

球虫:寄生于脊椎动物消化器官的上皮细胞内,特别是鱼、鸡、兔的幼体阶段。用80度的热水清洗笼具。

血孢子虫:疟原虫、巴贝斯焦虫、泰勒焦虫。

粘孢子虫:大部分寄生于鱼类,极少数寄生于两栖爬行类。脑粘孢子虫、鲢碘泡虫。

微孢子虫:蚕、蜂微粒子虫。

(四)纤毛纲

1. 主要特征

以纤毛为运动胞器(短、数目多、协调有规律),分散,带状或位于身体下腹部粘合成棘毛。结构复杂,分化程度高。有大、小两个细胞核,细胞质分化为多种胞器,多数具摄食胞器。

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生活在淡水、海水或潮湿的土壤中,不少种类寄生。

2. 代表动物-大草履虫

体形:前端钝圆,后端略尖、纤毛:运动、刺丝泡:防御和固定、表膜泡:缓冲、伸缩泡:排泄,调节水盐平衡、大核:营养代谢、小核:遗传(生殖)、消化:口沟,胞口,胞肛,食物泡

3. 纤毛纲重要类群

喇叭虫、四膜虫、钟虫、聚缩虫、小瓜虫、车轮虫

三、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环境保护方面:指示生物、清理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人类疾病方面:人体寄生虫:28种;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和钩虫病)

?农林牧渔生产方面

?科学研究方面:细胞、遗传、分子、生化、毒理

?石油勘探方面:微体化石-有孔虫、放射虫、颗石虫和硅鞭毛虫等。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

?后生动物:多细胞动物。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一、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三个方面:

?古生物学方面:化石证据,地层越古老,种类越简单。

?形态学方面:现存动物类群推测历史演变,单细胞-群体-多细胞

?胚胎学方面: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育程序及其建立器官机制的科学。动物的胚胎发育,遵循生物发生律。

?个体发育:受精卵-卵裂-囊胚期-原肠胚期,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系统发育:指一个物种的种族发展史。

?生物发生律:德国人赫克尔提出,认为个体发育简短而迅速地重演系统发育的过程,又被称为重演律。

赫克尔(1834-1919)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总结当时胚胎学方面的工作,在《普通形态学》一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ontogeny)和系统发展(或系统发育phylogeny),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生物发生律是一条客观规律,它不仅适用于动物界,而且适用于整个生物界,包括人在内。当然不能把“重演”理解为机械的重复,而且在个体发育中也会有新的变异出现,个体发育又不断的补充系统发展。这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发展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短重演系统发展,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展。

生物发生律的三种表现形式:

?形态上:受精卵(单细胞)-卵裂-囊胚期(两胚层)-原肠胚期(三胚层)-幼体有尾(鱼类)-成体无尾(两栖类)

?生理上:兔鸡龟用肺呼吸,但胚胎有鳃裂;氨(鱼、蛙蝌蚪)-尿素(两栖类)

?生活习性:产卵季节(浅海中)-幼体(浅海)-幼蟹(淡水)-毛蟹(淡水),说明其祖先在海洋里生活。

二、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1)群体学说

?原肠虫学说:赫克尔,起源于一种类似团藻的球状群体,含数千个鞭毛虫状细胞,内陷。

?吞噬虫学说(实球虫学说):梅挈尼柯夫,内移,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

3、合胞体学说

Hadzi和Hanson提出,质疑较多。多细胞动物来源于多核纤毛虫的原始类群。

4、共生学说

不同种的原生动物共生在一体,发展为多细胞动物。

第四章多孔动物门

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又称海绵动物和侧生动物

一、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体型多数不对称,少数辐射对称。

(二)有体壁和细胞的分化,但没有明确的器官和组织。

(三)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四)具有特殊的胚胎发育过程,有逆转现象,海产种类要经过两囊幼虫阶段。

(一)体壁

?外层细胞,扁平细胞(肌丝和肌细胞),孔细胞。

?内层细胞,领细胞(消化),变形细胞。

?中胶层:骨针、海绵丝、变形细胞及其分化的造骨细胞、原细胞、芒状细胞、成海绵质细胞等。

?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结构与机能的原始性:

体壁只有两层细胞构成;无消化腔的分化和神经系统,只有细胞内消化;具有领细胞。

?多细胞动物:

个体发育中有胚层存在,细胞不能无限制地生存。

生化研究证明,体内具有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似的核酸和氨基酸。

(二)水沟系

完成摄食、排泄、呼吸等生理功能。

?单沟型:白枝海绵。

?双沟型:毛壶。辐射管、领细胞。

?复沟型:浴海绵、淡水海绵。鞭毛室、领细胞。

(三)生殖和发育

1)无性生殖:出芽生殖和芽球。

芽球:海绵动物中胶层中一些储备了丰富营养的原细胞聚集成堆,外包以几丁质膜和骨针所形成的结构。当虫体死后或严冬或干旱过去,能再次发育成新个体。是对季节变化的一种适应。

2)有性生殖:多雌雄同体,少异体。

?受精方式: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原细胞-精子-领细胞吞食-鞭毛和领消失-变形虫状-进入卵细胞。

?胚胎发育过程

寻常海绵:实胚幼虫

钙质海绵:两囊幼虫

两囊幼虫:钙质海绵的受精卵卵裂后,形成囊胚,其中动物极的小分裂球向囊胚腔伸出鞭毛,

另一端的大分裂球在中间形成一个开口,然后囊胚的小分裂球又从开口倒翻出去,覆盖在原来动物极的表面,在整个囊胚期的发育过程出现了两次囊胚现象,这种特殊幼体被称为两囊幼虫。

逆转:海绵动物的两囊幼虫从母体随水逸出,在形成原肠胚的过程中,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胚层,大分裂球形成外胚层,这与多细胞动物的原肠胚的形成方式正好相反,称为逆转。

三、海绵动物门的分类及分类地位

?钙质海绵纲:骨针由钙质组成(如白枝海绵)。

2.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骨针为矽质、六放形,复沟型,鞭毛室大,体形较大,生活于深海。如偕老同穴(Euplectella)、拂子介(Hyalonema)。

3. 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矽质骨针(非六放)或海绵质纤维,复沟型,鞭毛室小,体形常不规则,生活在海水或淡水。如浴海绵、淡水的针海绵(Spongilla)。

四、经济意义

有利方面:

1.海绵的骨骼。因为海绵质纤维较软,吸收液体的能力强,可供沐浴及医学上吸收药液、血液或脓液等用。如浴海绵。有些种类纤维中含有矽质骨骼,较硬,可用以擦机器等用。

2.有些淡水海绵要求一定的物理化学生活条件,可作为水环境的鉴别物。

3.海绵细胞的分化程度低,所以可作为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材料。

4.海绵营固着生活方式,缺乏有效的物理性防御, 但海绵不易被其它动物捕食,也不易被细菌分解,推测海绵体内存在一些特殊的化学防御物质。

5.药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在海绵动物的体中,提取了一些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如:

从红胡子海绵中提取了“Ectyonin”,具较强的抗菌作用;绿色海绵提取的“Halitoxin”具抗癌活性;是目前国内外广泛治疗肿瘤的有效药物。

这说明海绵动物与其他海洋生物一样,为今后寻找有效新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有害方面:

有些种类常长在牡蛎的壳上,会把壳封闭起来,造成牡蛎死亡。淡水海绵大量繁殖可以堵塞水道。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

辐射对称、两胚层,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一、主要特征

1 体型多数为辐射对称,少数为两辐射对称

?水螅型:圆筒形,固着生活。

?水母型:伞形,浮游生活。

区别:口和触手的位置,水母型结构比水螅型复杂(辐管、平衡囊)。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均可将身体分为对等的两半。适于底栖固着或漂浮生活。

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两个切面,可将身体切成对等的两半,如海葵,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形式。

2 具两胚层,出现了原始的消化循环腔

1)两胚层,分化出皮肌细胞、腺细胞、间细胞、刺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等。

?皮肌细胞:皮肌细胞是腔肠动物内外胚层内的主要细胞,能起到上皮和肌肉的功能,故称皮肌细胞。

?刺胞动物: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一种细胞,多分布于外胚层,尤以触手部最

多,有捕猎、攀援和防御的作用,所以腔肠动物又被称为刺胞动物。

2)消化循环腔:

腔肠动物由内胚层所围成的空腔即为原肠腔,在其内胚层上分布有腺细胞,能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并能将营养物质通过该腔输送到身体各部,所以称为消化循环腔或腔肠。

?有口无肛门。

3 出现了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没有神经中枢,传导不定向,形成疏松的网状结构。

?感应体系:感觉细胞接受刺激—神经细胞传导信息—皮肌细胞产生应答。

4 生殖方式多样,有的种类在生活史过程中有世代交替现象。海产种类个体发育需经浮浪幼虫期。

?无性:出芽或形成群体,如珊瑚。

?有性:水螅型和水母型,有世代交替现象。

世代交替:腔肠动物有性生殖的一些种类,在其生活史过程中,以水螅型营无性生殖产生水母型的个体,水母型又以有性生殖产生水螅型的个体,这种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有规律地交替进行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如菽枝螅。

浮浪幼虫:合子发育至原肠胚时,内部充满内胚层细胞,但尚未形成消化循环腔,体表则由外胚层细胞覆盖并布满纤毛,能游泳,称浮浪幼虫。

二、代表动物-水螅

(一)外形:圆柱状、基盘、垂唇、口、6-12条触手、芽体

(二)体壁

1)外胚层

功能:保护和感觉

组成:上皮肌细胞、腺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刺细胞、间细胞。

刺:核+刺丝囊(穿刺、卷缠、粘性)

2)中胶层

起支持作用,胶状物质组成,无细胞

3)内胚层

功能:营养

组成:内皮肌细胞、腺细胞、少数间细胞和感觉细胞

(三)生理

1 运动:尺蠖样或翻筋斗,借腺细胞由水底升至水面

2 捕食细胞外(刺细胞麻醉,触手捕食),消化循环腔进行细胞内消化,反口孔

3 呼吸与排泄无特殊器官,通过细胞扩散进行

4 生殖

无性生殖(环境好) :出芽

有性生殖(环境差) :多异体,少同体。精巢锥状,卵巢圆形。

5 再生能力很强

三、分类概况

依据:形态特点与世代交替现象有无

?水螅纲

绝大部分海产,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具水螅型和水母型,或其中一种类型。生殖腺由外胚层产生。如僧帽水母、筒螅、水螅和桃花水母等。

钵水母纲

全部海产,多为大型水母类。水螅型退化或没有,水母型十分发达。生殖腺起源于内胚层。

如海月水母、海蜇和霞水母等。

珊瑚纲全部海产,只有水螅型,没有水母型,无世代交替。生殖腺起源于内胚层。多数具石灰质的外骨骼。如海葵、珊瑚和海仙人掌等。

四、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方面:

1、食用:海蜇、某些水母、海葵等

2、药用:海蜇(抑菌、舒张血管、抗衰老)、多管水母素,与黄金等价

3、装饰品和工艺品:珊瑚

4、建筑材料珊瑚、岸礁

5、石油资源和地质学意义储油层

6、与渔业的关系和仿生学研究海蜇预测预报、水母指示海流。水母平衡囊-提前15h预知风暴;海蜇的脉冲式喷射,制造喷气式飞机

7、水螅基因数目与人类基因相似,二者有诸多相同基因。水螅也存在与亨廷顿舞蹈症以及阿尔茨海默氏症相关的基因,这表明,水螅将来可能成为研究这两种疾病的模型。

有害方面

1、危害渔业:大多数钵水母,霞水母(伞径2m,触手30m)

2、危害人:刺丝囊伤人

3、珊瑚礁:潜在危险

第五章扁形动物门

三胚层、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无体腔、主要适应于寄生生活的一类动物

一、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一般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

意义:

1 结构上:使动物体分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

2 机能上有分化,腹面:运动和摄食;背面:保护(色素和发达的腺体)。前端:神经和感官进一步集中,为脑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

3 生活方式上:既适合于游泳,又能在物体上爬行,为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准备了条件。(二)具有三个胚层

意义:

1 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运动-感觉-代谢加强-消化+排泄+生殖

2 实质组织=柔性结缔组织贮藏水分和养料,是水生过渡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有保护内脏、输送营养物和排泄物的作用,以及分裂、分化和再生新器官的能力。

(三)具有皮肤肌肉囊

1 体壁

单层表皮:外胚层

多层肌肉(环、斜、纵肌):中胚层

2 皮肤肌肉囊:扁形动物由体壁包裹着全身,呈囊状,体壁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称为皮肤肌肉囊。

(四)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1 组成口、咽、肠。有口无肛门。

2 关于肠

?自由生活:有分支

?寄生生活:退化或消失

(五)原肾管式的排泄系统

1 原肾管

组成: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和排泄孔。

2 焰细胞

组成:盲管状,顶端有一束纤毛,不断摆动,状如火焰。

功能:吸收实质内多余的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氮废物,调节渗透压,靠纤毛的摆动,将水流汇集到排泄管,经排泄孔排出体外。

(六)梯形神经系统,自由生活种类常具眼点和平衡囊等感觉器官。

梯形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在体前端集合成一对较大的神经节,称之为“脑”,由“脑”向后端分出若干纵行的神经干,以腹部的一对最为发达。在纵走的神经干之间有横神经相连,使整个神经系统形成了阶梯的形状,称为梯形神经系统。

(七)具有发达的生殖腺、生殖导管和附属腺,多为雌雄同体,体内受精。

生殖腺:精巢、卵巢、生殖导管:输精管、输卵管、附属腺:前列腺、卵黄腺

二、分类概况

?约25,000种,依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分为:

?涡虫纲

体表被纤毛,具杆状体。肠发达,自由生活。

?吸虫纲

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肠道简单,有口、腹吸盘,寄生。

?绦虫纲

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无肠道,头节具吸盘,寄生。

(一)涡虫纲

代表动物:三角真涡虫

?池塘、淡水溪流中,藏于石块下

?外部形态

柳叶状、长15-20mm。体前三角形,耳状突,眼点黑色。背凸色深,腹平色浅,密生纤毛,口位于体腹1/3处,稍后方为生殖孔。

?内部结构

涡虫纲适应于自由生活的结构特征:

1 皮肌囊上有纤毛、杆状体和保护色,强化了运动机能,有利于捕食和防御敌害。

2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比较发达,能迅速对外界因素,特别是对光线和食物的存在发生反应。

(二) 吸虫纲

1 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华肝蛭)

?生活环境:成虫寄生于人、猫、狗等食鱼哺乳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可引起肝吸虫病。

?成虫形态

1)背腹扁平, 口吸盘大于腹吸盘,合胞体的表皮层,由结晶蛋白形成皮棘。

2)消化管有口、咽、短食道、肠(两支直的盲管)

3)排泄系统焰细胞和排泄管

4)神经系统和感官食道旁的1对神经节+6对纵行神经;仅在幼虫期具眼点

5)生殖系统雌雄同体,构造复杂。

?雄性生殖系统:

1对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雄性生殖孔(腹吸盘)

?雌性生殖系统:

1个卵巢,边缘分叶、输卵管、成卵腔和子宫、雌性生殖孔

成卵腔:由输卵管、受精囊、劳氏管及卵黄总管汇合而成。

受精囊:接受异体精子

劳氏管:细长、弯曲,一端与输卵管相接,另一端开口于背面,被认为是退化的阴道或能排出多余卵黄或精子。

卵黄腺:虫体两侧,有卵黄管和卵黄总管开口于输卵管。

梅氏腺(卵壳腺):成卵腔周围的一群单细胞腺体,其分泌物形成卵壳,也有一定的润滑作用。

2 生活史

终末寄主(人肝、胆管)- 卵随粪便入水-卵被纹沼螺、长角涵螺或赤豆螺吞食,在螺体内孵出毛蚴-毛蚴在螺体内发育、繁殖(胞蚴、雷蚴)-尾蚴逸出螺体-鲤科鱼及米虾、沼虾-人食未熟的鱼或虾被感染

3 吸虫纲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特征

?成虫体表无纤毛、杆状体、保护色等结构,而具皮层和皮棘。

?外寄生种类有眼点,内寄生成虫感觉器官多已退化。

?具有吸附器官,如吸盘和小钩。

?生殖器官大多雌雄同体,一般都很发达,能产生大量裹着卵膜的胚体。

?大多生活史复杂,经历多种形态的幼虫期,并有更换寄主的现象。外寄生1个,内寄生2-3个。

4 几种重要的人体寄生吸虫

?肝片吸虫(羊肝蛭):成虫似柳叶,寄生在人、牛、羊动物的肝胆管。中间寄主-椎实螺,可吸附于水生植物上,感染期为囊蚴。

?布氏姜片虫:寄生在人或猪的小肠,寄主在淡水扁卷螺和水生植物体(菱角、荸荠)上,感染期为囊蚴,人体内最大的寄生吸虫。

?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的血管中,中间寄主-钉螺,感染期为尾蚴。雌雄异体,7个精巢、一个卵巢。5大寄生虫病之一。

(三) 绦虫纲

1 代表动物:猪带绦虫

1)形态结构

带状,全长2-4米,700-1,000个节片。幼虫称猪囊虫,被寄生的猪肉称“米猪肉” 。

头节:圆球形,顶端有两圈小钩,四个圆形吸盘颈:横分裂

节片:

?未成熟节片:宽大于长

?成熟节片:方形

?妊娠节片:长大于宽

2)生活史

成虫(人体小肠)-妊娠节片(随粪便排出) -卵(被人或猪吞食)六钩蚴-猪囊尾蚴-被人吞食?终末宿主:人

?中间宿主:猪、人、猫等

3)危害和防治

危害:

?绦虫病(成虫):消化不良、腹痛、腹胀

?囊虫病(虫卵):肌肉、皮下、眼、脑等处。

防治:

?改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杜绝传染源:病人、病猪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

?加强市场准入的检验和检疫制度

2 绦虫纲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特征

?成虫寄生于各种动物的肠中,具有带状背腹扁平的身体。

?头节上有小钩和吸盘,适应肠的剧烈蠕动。

?感觉器官完全退化,消化系统全部消失。

?生殖系统高度发达

?有幼虫阶段,生活史大多经过一个中间寄主。

3 常见种类

?牛带绦虫:无钩绦虫,成虫在人的小肠,中间寄主为牛、羊、长颈鹿等。人对中间寄主具有天然免疫力。

?细粒棘球绦虫: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绦虫。2-6mm长,成虫寄生在狼、犬等小肠中,幼虫寄生在人以及牛、羊、骆驼、马等的肝、肺、肾、脑等部位。幼虫:棘球蚴,包虫病。

?阔节裂头绦虫:终末寄主人及多种食鱼兽,第一中间寄主为桡足类,第二中间寄主是鱼类。

?九江头槽绦虫:寄生于淡水鱼类的肠中。剑水蚤-幼草鱼,干口病。

三、寄生虫和寄主的相互关系及防治原则

几个概念:

寄生:是生物相互关系之一,指共同生活的两种生物,一方获利,一方受害,获利的一方为寄生物,受害的一方为宿主。对动物而言,寄生物即寄生虫,宿主则根据寄生虫的发育状况不同分为中间宿主、终末宿主和保虫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有时同一寄生虫可有两类中间宿主,分别称为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

终末宿主:成虫阶段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有些宿主不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但寄生虫可在其体内保持存活状态,并可传播给正常宿主的称为保虫宿主。

(一)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

1.夺取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2.化学性作用。

3.机械性作用。

4.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

(二)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获得性免疫,带虫免疫,如感染疟疾或黑热病)。

寄生虫感染和寄主的免疫是一个斗争的过程,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

(三)更换寄主的生物学意义

1.一方面和寄主的进化有关,最早的寄主应该是在系统发展中出现较早的类群。软体动物-脊椎动物。

2.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方式的一种适应,有利于其后代分布到更多的寄主体内,同时更换寄主会导致寄生虫大量死亡,具有高繁殖率的种类能生存下来。

(四)防治原则

总原则:切断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主要环节。

1)减少传染源,使用药物治疗病人和带虫者,以及治疗或处理保虫寄主。2)切断传播途径,杀灭和控制中间寄主及病媒,加强粪管、水管以及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3)防止被感染,进行积极的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等。

第七章原腔动物

原腔动物又称假体腔动物或线形动物,是一类宠大而复杂的动物类群,种类达18,000多种,形态差别很大,并且发展历史不详,亲缘关系不明,但都有假体腔。有些学者又把它们分为棘头动物、腹毛动物、轮虫动物、动吻动物、线虫动物、线形动物和内肛动物等7个门。一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形大多数为长圆筒形

2. 体表被以非细胞结构的角质膜。皮肌囊中,表皮多为细胞界限不清,具多核的合胞体,一般只有一层纵肌。

3.体壁和消化道之间具有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

概念:它是指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内胚层之间的空腔,是囊胚腔的剩余部分。

特点:①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②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和肠系膜;③内部充满体腔液。

意义:①为体内器官系统的运动与发展提供了空间;②体腔液作为一种流动骨骼,能维持身体的一定形态和运动;③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调节与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4. 具有发育完善的消化道

口食道中肠直肠肛门

5. 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管型或腺型

线虫的排泄器官属于原肾型,而结构不典型,是由腺型细胞或由细胞形成的管完成排泄功能。原始的种类只有1-2个大型的腺细胞进行排泄及水分调节,也称肾细胞。另一些种,腺型肾细胞延伸成管型排泄器,多呈H型管。

6.筒状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简单,由神经环、纵神经干、神经节构成,呈筒状。

线虫咽的周围有一环状的脑,环的两侧膨大成神经节,由脑环向前后各分出六条神经,前端的神经分布到唇、乳突及化感器等。向后的六条神经中,一条为背神经,一条为腹神经,二对侧神经,两对侧神经离开脑环后很快合并成一对,最后的这四条神经分别位于相应的纵行上皮索内,其中腹神经最发达,由腹神经发出分支到肠及肛门。另外在脑环周围,神经细胞集中,形成神经节状。

7.大多数雌雄异形异体,生殖器官呈管状

二线虫动物门

是假体腔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最主要的一个类群。已知有15,000多种,且分布广泛,在动、植物的体内都有分布,有100多种线虫寄生于人体。

1.代表动物-人蛔虫:成虫与幼虫均在人体内寄生,1/3被感染。

1)外形:圆柱状,前端圆,顶部有口,一个背唇,两个侧腹唇;后端尖。雌雄异体异形。雌虫较粗长,生殖孔在腹面1/3处;雄虫较细短,体后端向腹面弯曲,生殖孔与肛门合并为泄殖孔,有时可见交合刺。表面光滑、闪光,四条纵线,左右较粗,背腹较细。

2)体壁角质膜、表皮层(合胞体)、纵肌(4条纵线分隔)

3)消化系统扁平直管,口、咽、肠、肛门

4)排泄系统肾呈H形,一对纵行的排泄管分别嵌在侧线内,在咽头处,由一横管相连,并以一共同的排泄孔开口于体外,仍属原肾管型。

5)神经系统圆筒形。围咽神经环线前向后各发出6条神经索,背腹发达,埋在背腹线中,横神经联系4条侧神经。

6)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雌性具有Y形生殖系统:其分支是一对管状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两子宫末端汇合成阴道,通过雌性生殖孔开口于体外。雄性是单个盘绕的管。直线样的精巢与输精管

大学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原生动物门 一.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1.4有特殊的适应性 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待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 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 ●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 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 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半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伸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未端为口(胞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 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细胞质,较透明。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刺丝孢: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 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功能:主管营养代谢、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控制表型基因,称为营养核。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是基因储存地,负责基因交换、基因重组,并由小核产生大核。主管生殖、遗传,称为生殖核。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无专门的呼吸、循环胞器。 呼吸、排泄:靠表膜渗透循环:靠内质环流 1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 2 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三.重要的病原体—疟原虫 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 种:1)间日疟原虫●东北西北华北2)三日疟原虫3)恶性疟原虫●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岛3)卵形疟原4 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 有二个中间寄主:人,雌按蚊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人内进行 ●传播媒介:雌按蚊。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血细胞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 ●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分类依椐:运动胞器、营养方式 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植鞭亚纲夜光虫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动鞭亚纲 2.纤毛虫纲Ciliata以纤毛为运动器官喇叭虫钟形。 3.肉足纲Sarcodita以伪足为运动器官变形虫 有外壳的肉足纲种类足衣虫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

1绪论 1、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的分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核生物﹙细菌、蓝藻﹚界、真菌界 两界:动物界、植物界;三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四界:动、植、原、真核生物界;五界:动、植、原、真核、真菌界;六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八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3、物种:在一定的自然分布区,一定数量的同种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非常相似,且雌雄个体可以自然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种群组成。 4、亚种:是种以后的分类等级,是种内个体在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不同亚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遗传等特性和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长期分布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内,也成“地理亚种”、“生态种群” 5、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是现行国际上一致采用的中的命名法,由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提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2、3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与原生动物门 1、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肌肉组织中骨骼肌一般受意志支配,为随意肌;心肌除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外还能够自动有节律性的收缩,不受意志支配,是不随意肌

3、类器官:由细胞质分化出类似高等动物的器官 4、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体形结构多样化;伪足、鞭毛和纤毛为运动胞器;营养方式多样化﹙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可能出简答题p24﹚;生殖方式多样性﹙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复分裂、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可能出简答题p24﹚;协调与应激性;包囊形成;栖息地 5、原生动物的分类:鞭毛纲,代表动物:绿眼虫;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代表动物:疟原虫;纤毛纲,代表动物:草履虫 6、五大寄生虫和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和钩虫病 4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端细胞法;原口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即在原口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入内外胚层之间。最初细胞索结实,为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中央裂开形成体腔。 2、肠体腔法:后口动物有此法形成中胚层。在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体腔囊脱离内胚层后,在内外胚层之间扩大成为中胚层。其中的空腔即为体腔。 5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辐射对成体制;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原始的神经组织——神经网;水螅型个体出芽或横裂无性生殖,水母型个体有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现象; 2、腔肠动物的两种体型:水螅型和水母型

普通动物学复习--1st.docx

1.细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细胞的共同特征:任形态结构方面,I一般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少数单细胞有机体不具核膜(核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一定区域),称为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具核膜的细胞就是细胞有真止的细胞核,称为真核细胞。在机能方而: ①细胞能够利用能量和转变能量。例如细胞能将化学键能转变为热能和机械能等,以维持细胞各种生命活动; ②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能把小分子的简单物质合成大分子的复杂物质,如合成蛋白质、核酸等;③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如遗传物质的复制,通过细胞分裂将细胞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细胞。此外,还具有协调细胞机体整体生命的能力等。 3.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极其最基本的机能是什么? 答:①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大部分细胞膜为3层(内外两层为致密层,屮间夹着不太致密的一层),称为单位膜,厚度一般为7nm—10nm,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组成。蛋白质分子镶嵌在脂类双层中,呈液态镶嵌模型。②基本机能:细胞膜有维持细胞内外环境恒定的作用,通过细胞膜有选择地从周I韦I 环境吸收养分,并将代谢产物排出细胞外。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特别是酶,对多种物质出入细胞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细胞膜还具有信息传递、代谢调控、细胞识别与免疫等作用。 6?什么是细胞周期,它包括哪些内容?初步了解研究细胞周期的实践意义。 答: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细胞周期。它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周期的研究,对实践有重要意义。它为肿瘤化学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对白血病的治疗已取得显著效杲。化疗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彻底消灭癌的GO期细胞,因为GO期细胞对?药物杀伤最不敏感,往往成为复发的根源。在临床上常采用先给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大量杀伤癌细胞,从而诱发大量的GO 期细胞进入周期,然后,再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如S期特异性药物消灭Z,多次反复进行以达到最大程度地杀伤癌细胞。 Chapter2原生动物 2?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什么?答:原生动物门有4个纲:鞭毛纲、肉足纲、抱子纲和纤毛纲。大量的工作证明,细胞器类型及其微管带的类型为分类依据。 笫四章:海绵动物门 1.海绵动物的体型、结构有何特点?根据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答: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表现出很多原始性的特征,也有些特殊结构_________ (一)体型多数不对称。海绵的体形各种各样,有不规则的块状、球状、树枝状、管状、瓶状等。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水中,极少数(只一科)生活在淡水中。 (二)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 (三)具有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所特有的结构,它对适应固着生活很有意义。不同种的海绵其水沟系有很大差别。根据海棉动物的形态结构说它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2.如何理解海绵动物在动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答:海绵的结构与机能的原始性,很多与原生动物相似, 其体内又具有与原生动物领鞭毛虫相同的领细胞,因此过去有人认为它是与领鞭毛虫有关的群体原生动物。但是海绵在个体发育中有胚层存任,而且海绵动物的细胞不能像原牛动物那样无限制地牛存下去,因此肯定海绵是属于多细胞动物。近年來生化研究证明,海绵动物体内具有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更加证明了这一点。但海绵的胚胎发育乂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有逆转现象,又有水沟系、发达的领细胞、骨针等特殊结构,这说明海绵动物发展的道路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所以认为它是很早由原始的群体领鞭毛虫发展来的一个侧支,因而称为侧生动物。 Chapter6扁形动物门 1?华支睾吸虫生活史: 虫卵被第一寄主螺吞食,毛坳从卵屮逸出,穿过肠壁形成胞蝴,移向淋巴间隙形成雷呦,人部分移向肝间隙形成尾呦,成熟后自螺体逸出,遇到第二中间寄主则侵入其体内,形成囊蝴,人吃了感染的鱼虾后,囊蝴在十二指肠逸出,经总胆管移到肝胆管发育成成虫,并产卵。 2.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根据什么说它比腔肠动物高等(要理解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出现对动物演化的意义)。 答: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这类动物开始岀现了两侧对称和屮胚层,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此相关的在扁形动物阶段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的神经系统等。 (一)两侧对称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対称也称为左右対称。从动物演化上看,这种体型主要是由于动物从水中漂浮生活进入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已发展的这种体型对动物的进化具

普通动物学重点题库

绪论 生物的界级分类 五界系统 Ⅰ.原核阶段 ⒈原核生物界 Ⅱ.真核单细胞阶段 ⒉原生生物界 Ⅲ.真核多细胞阶段 ⒊植物界 ⒋真菌界 ⒌动物界 六界系统 Ⅰ.非细胞生物 ⒈病毒界 Ⅱ.原核生物 ⒉细菌界 ⒊蓝藻界 Ⅲ.真核生物 ⒋植物界 ⒌真菌界 ⒍动物界 研究动物学的基本方法 1、描述法 2、比较法 3、实验法 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种。 种或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方式。 分类的阶元即动物等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双名法:由林奈创定的,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的命名方法,是指每一动物的学名是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字母小写。拉丁文斜体排版。属名+种名+人名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1、原生动物的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故称单细胞动物。这个细胞具一般细胞具有的基本构造。 2、原生动物在生理机能上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具有一切生物特性的有机体。但与高等动物不同的是这些机能不是由器官系统来完成,而是由细胞器完成的。 3、原生动物除单个细胞个体外,也有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群体,一般无细胞的分化或只有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分化。 类器官:原生动物细胞质分化出来的,能完成各种生理机能,与多细胞动物的相应器官相当的结构部分为类器官。 呼吸和排泄: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进行,但所有的淡水原生动物都具调节体内水平衡的胞器——伸缩胞。 生殖:有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1二分法2出芽法3裂体生殖即多分裂法、复分裂。有性生殖:1配子生殖2接合生殖。) 鞭毛纲---------眼虫(体成绿色,梭形,前端钝圆,后端尖。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不良环境中形成包囊,出囊前作一次或多次分裂。伸缩泡除调节水中的平衡外,有一定的排泄作用,把水及溶于水的代谢物收集后排入储蓄泡→胞口→体外。主要 靠体表的渗透作用排泄。)【鞭毛纲鞭毛作用:1运动2感觉3捕食】肉足纲---------大变形虫(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分为外质和内质,内质又分凝胶质和溶胶质。吞噬作用:当变形虫碰到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将食物裹进细胞内部,叫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食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为胞饮作用。【肉足纲伪足的类型:1叶状伪足2丝状伪足3根状伪足4轴伪足。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孢子纲---------间日疟原虫(世代交替现象:动物体以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相互交替完成生活史的现象。在人体进行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的开始,人为中间寄主。

普通动物学课后复习答案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1.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 答: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其最主要的3大特征。 ①脊索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脊索。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脊索鞘。脊索鞘常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为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充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整条脊索既具弹性,又有硬度,从而起到骨骼的基本作用。 ②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③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如两栖纲的蝌蚪)具有鳃裂,随同发育成长最终完全消失。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软体动物的栉鳃以及节肢动物的肢鳃、尾鳃、器官等。 2.脊索动物还有哪些次要特征?为什么说它们是次要的? 答:脊索动物还具有三胚层、后口、存在次级体腔、两侧对称的体制、身体和某些器官的分节现象等特征。因为这些特征同样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所以说它们是次要的。 3.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试扼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答:脊索动物分属于3个亚门,10个纲。简述如下: 一、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体呈袋形或桶状。常见种类有各种海鞘和住囊虫,营自由生活或固着生活。有些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本亚门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等。 二、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咽鳃裂众多。本亚门仅头索纲一个类群,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显,故称无头类。三、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本亚门包括: (一)圆口纲无颌,缺乏成对的附肢,单鼻孔,脊索及雏形的椎骨并存。又名无颌类。 (二)鱼纲出现上、下颌,体表大多被鳞,鳃呼吸,成对的前后肢形成适于水生生活的胸鳍和腹鳍。本纲与更高等的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三)两栖纲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经过变态后的动物上陆生活,营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运动。 (四)爬行纲皮肤干燥,外被角质鳞、角盾或骨板。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或近于两心室。本纲与鸟纲、哺乳纲在胚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其他各纲脊椎动物则合称为无羊膜动物。 (五)鸟纲体表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卵生。 (六)哺乳纲身体被毛,恒温,胎生,哺乳。 4.试描述海鞘的呼吸活动和摄食过程。 答:海鞘入水孔的底部有口,通过四周长有触手的缘膜就是宽大的咽,咽几乎占据了身体的

《普通动物学》总结

普通动物学总结 第一部分无脊椎动物的一般构造和生理 一、对称 动物身体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这些多种多样的形状也表示出动物的进化过程和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体制:即动物体的基本形式;无对称—球形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 ①不对称:体不能分成两个或若干个对称部分——变形虫; ②球形对称:通过一个中心点,有无数对称轴,可将球体切成对称面——放射虫、太阳虫、团藻; ③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表壳虫、钟虫、海绵动物、腔肠动物; ④两辐射对称:由于有口、口道沟的存在,身体只能通过体轴作平行与垂直口道沟的两个对称面——珊瑚纲(海葵)、栉水母; ⑤两侧对称:扁形动物及以上的动物都是属于两侧对称的(扁形、环节、软体、棘皮动物等)。 二、胚层 单细胞原生动物,无所谓胚层的构造,最多如团藻一样只有1层细胞。 多细胞动物:两胚层动物:海绵动物(逆转动物)、腔肠动物。 三胚层动物:扁形动物及以上 三、体腔 体腔是指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腔。扁形动物以下没有任何形式的体腔。原腔动物有原体腔(囊胚腔);自环节动物及以上,都有真体腔。真体腔的产生对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的进一步复杂化都有重大意义,被认为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些高等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门的蛭纲、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真体腔退化,形成围心腔、排泄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内腔和生殖管。 节肢动物形成了血腔,即发达的血窦;棘皮动物体腔甚发达,一部分体腔还形成水管系统、围血系统等;半索动物有发达的分三部的体腔囊。 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由内外胚层组成的体壁,其中空的腔叫消化循环腔; 扁形动物:无体腔; 线形动物:具原体腔; 环节动物:始见真体腔; 节肢动物:属混合体腔; 四、体节和身体分部 身体分节也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环节动物是同律分节多,异律分节少;而节肢动物却是异律分节多,同律分节少。异律分节对身体的进一步复杂化有很大的意义。 软体动物身体不分节,它的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半索动物的体腔前后分3部分,也可以说是3个体节。 棘皮动物的成体看不出分节的现象,但从它们胚胎发育中的3对体腔囊看来,可能是由3体节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五、体表和骨骼 原生动物的体表:有的质膜很薄(变形虫);有的有加厚的角质膜(眼虫);有的具纤维质的胞壁(植鞭目);有的具角质的外壳(表壳虫);有的还具有石灰质的壳(有孔虫);此外还具有硅质骨针的几丁质中心囊的(放射虫)。

2015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普通专升本《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

2015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普通专升本《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动物学》 二、考试方式:闭卷 三、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试卷结构:总分100分,名词解释题15分,选择题25分,简答题40分,综合应用题20分。 五、参考书目 《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六、考试的基本要求 普通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系统演化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技术及应用和相关专业专升本入学考试中的考试科目,是生物科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普通动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本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七、考试范围 考核知识及要求 第1章绪论 1.动物的分类与命名方法:物种的概念;双命名法。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1.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分裂方式 2.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及功能; 重点: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及功能。 第3章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代表动物的特点; 3.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原生动物的主要特点;伸缩泡、细胞内消化、裂体生殖、接合生殖、包囊、应激性等基本概念。 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 2.原肠胚的结构; 3.中胚层及体腔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 4.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及生物发生律; 重点: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主要阶段的特点。 第5章多孔动物门 1.多孔动物的主要特点; 2.多孔动物的主要生殖方式; 3、水沟系的类型及对多孔动物生活的意义 重点:多孔动物的身体构造;孔细胞、芽球、两囊幼虫及胚层逆转等基本概念。

最新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绝对有用)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俊彦20032417 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 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 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普通动物学复习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门一、 (一)门的主要物征: 1、生活习性:生活在液体环境或潮湿土壤中。具有三种营养方式,即①植物性营养(光合营养);②动物性营养(吞噬营养);③渗透营养(腐生营养)。有的兼有其他营养方式,如绿眼虫在有光时行光合营养,无光时行渗透营养。 2、形态结构:体制有不对称、球辐对称;单细胞,少数联合成群体;细胞中分化出多种细胞器,完成动物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如运动器(纤毛、鞭、伪足),消化细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胞肛),防卫细胞器(刺丝泡)。 3、生理:通过体表进行呼吸、排泄,伸缩泡和收集管主要是排出多余的水分。 4、生殖:方式多样,以胞囊度过不良环境。 (二)代表动物——草履虫 1、生活环境:富含有机质的淡水中。 2、形态结构:形似倒置的草鞋;表膜密被纤毛,细胞质中分化出多种细胞器,有大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生殖有关。 3、动:纤毛摆动,使虫体沿纵轴旋转前进。 4、生殖: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三)原生动物的分类: 鞭毛纲:运动胞器为1或多根鞭毛;多自由生活,少寄生;无性生殖为纵二分裂,、1有性生殖为同配或异配生殖。如眼虫、夜光虫(与赤潮有关)。肉足纲:运动胞器为伪足;多自由生活,少寄生。常见种类:痢疾内变形虫、太阳2、虫。 孢子纲:全寄生,行渗透营养,裂体生殖、孢子生殖、配子生殖。如疟原虫。、3纤毛纲:运动胞器为纤毛(较鞭毛短而多),分化出多种细胞器,细胞核有大小一,4、横二分裂。常见种类:草履虫、栉毛虫、棘尾虫、喇叭虫。 二、多孔动物门(侧生动物们) (一)门的主要物征: 1、生活习性:固着生活、淡水或海水生。 2、形态结构:体型多数不对称,少数辐射对称;多细胞,有细胞分化但无明确组织; 体壁由皮层、胃层及二者之间的中胶层构成;体柔软多孔似海绵;具有特殊的水沟系,有利于摄食和呼吸。 3、生理:摄食、呼吸、排泄通过水沟系来完成。 4、生殖发育:胚胎发育中有胚层逆转现象;海产种类发育中两囊幼虫出现两次囊胚。 (二)多孔动物的分类特征: 胚胎发育中出现胚层逆转现象;体内有领细胞、骨针、水沟系等;被认为是较早分化出来的原始多细胞动物的一个侧支,故名侧生动物。

普通动物学第4版复习资料和试题word精品

01、赤潮是由(腰鞭毛虫)类原生动物造成的。 02、乌贼胚胎发育以(外包)方式形成原肠胚。 03、水螅刺细胞在(外胚层)。 04、海蜇身体为(辐射对称)。 05、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和三胚层),无体腔。 06、涡虫神经系统(梯形)。 07、(蚯蚓)为闭管式循环。 08、昆虫口器(上唇)不是由附肢转化形成。 09、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 10、(鱼类)皮脂腺是单细胞腺。 11、两栖耳柱骨相当于鱼类(舌颌骨)移至中耳内转化而成。 12、耳蜗是(哺乳类)具有。 13、脊椎动物第V对脑神经是(三叉神经)。 14、(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是哺乳类头骨鉴别特征。 15、鲨鱼鳞片是(盾鳞)。 16、梨鼻器是爬行类(嗅觉)器官。 17、尾肠系膜静脉是(鸟类)特有的. 18、哺乳类椎体连接型为(双平型)。 19、皮肤表皮层:腔肠动物(外胚层),原腔动物(角质膜),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单层柱状上皮 细胞)。 20、陆生脊椎动物不具有(腰带不与脊椎相连)特点。 二、名词解释(24分)7填空题 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简断形式,在有性生殖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和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又称左右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包囊:一些原生动物,在外界环境不良条件下,分泌一种胶质将动物体包起来,代谢降低,以适应环境。当环境适合时破囊而出,这是一种生物学适应。 洄游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归律的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做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已转换生活环境、方式,满足它们生殖、索食、越冬所需条件,并在一段时间后返回原地。 愈合荐骨:|鸟类特有结构,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并与宽大的骨盆愈合,在行走时支撑体重 同源器官:|不同种类动物某些器官在外形上不同,功用也不同,但其基本结构和胚胎发育上的来源却相同。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消化道前端咽部两侧,一系列左右对称排列、数目不等、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共同开口间接与外界相通的裂孔,是低等水栖脊索动物呼吸器官。 适应辐射:|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过长期演变终于在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适应水中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水沟系就是使水在其体内不断流动的结构。 皮肤肌肉囊:从扁形动物开始,有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角质层,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故称皮肤肌肉囊。 逆转现象:多孔动物受精后发育特殊。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出鞭毛,大胚泡(植物极)形成一孔,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称为两囊幼虫。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 陷,成为内胚层,大细胞包在外面成为外胚层。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转现象”。 辐射对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低级的对称形式。只适应与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生活。 双辐射对称:只有两个辐射轴,彼此互成直角,形式上可以把它看成是从辐射对称向左右对称的过渡型。 次生性辐射:对称棘皮动物的五辐对称是次生性的,其幼虫为两侧对称,成体为五辐对称。 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地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 变化 细胞内消化: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摄入的食物在细胞内被各种水解酶分解,称为细胞内消化。细胞内消化是低等动物的一种消化方式。原生动物只有细胞内消化,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也都保留着 这种消化方式。 细胞外消化:细胞动物的食物由消化管的口端摄入在消化管中消化叫做细胞外消化。细胞外消化可以消化大量的和化学组成较复杂的食物,因而具有更高的效率。 不完全消化系统:消化循环腔通向体外的口既是口又是肛门,口有摄食和排遗的功能。 分节现象:指动物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普通生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生物学研究主要方法有观察法、假说实验法和模型实验法 2、生物的适应性体现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和功能于环境相适应两方面。 3、生命的结构层次有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单位;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4、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的同一性、结构的有序性、新陈代谢、应急性、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进化、适应等。 5、存在于生物体内而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是不存在的。 6、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相邻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多核苷酸链。 7、组成DNA分子的戊糖是脱氧核糖,它是核糖第2个C原子上的羟基脱去一个O。 8、真核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四界,其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真核细胞、多样的单位膜系统。 9、质体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分白色体和有色体两种。 10、花青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有色体中。 11、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染色质、核基质和核仁等部分。 12、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主要有扩散、滲透、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13、常见的发酵过程有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14、生物体生成A TP的方式有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15、细胞增值周期包括有丝分裂期M、G1期、S期、G2期。 16、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7、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管、淋巴管、心脏、血液和淋巴。 18、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者均源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19、A型血的人的红细胞外带有A凝集原,具有抗原特性。他的血浆中含有b凝集素。A 血型和B血型男女结婚,其子女的血型可能有A\B\O\AB 20、昆虫的主要呼吸器官是气管,排泄器官是马氏管。 21、人体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在其细胞中进行气体交换完全是按照扩散原理进行的。 22、每一种B细胞的表面只有一种受体分子,只能和一种抗原结合。 23、无性生殖方式有裂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24、昆虫和鸟类均以尿酸为主要排泄物,这是趋同现象。 25、病人缺乏淋巴细胞,叫做免疫缺乏症,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其病原体的英文缩写为HIV,致病的主要原因是这种病毒攻击T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传播途径为血液、性生活、母婴传染。 26、中国关于古鸟化石的研究表明,始祖鸟不是最早的鸟类化石,鸟类很可能起源于小型恐龙,“有羽毛即是鸟”的观点是错误的,鸟羽起源的原始动力不是保温,而是飞翔。 27、线虫的体细胞数目恒定,因此是研究细胞发育的良好实验材料。 28、细胞发育全能性指任何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更确切说是任何一个细胞核,都具有全部的发育潜能。多莉是将一只母羊的乳腺细胞的核移植入无核受体卵后克隆产生的。 29、具三个胚层的多细胞动物,只有在解决了支持体重、陆上呼吸、保水、陆上繁殖等问题后,才能由水生完全过渡到陆地生活。 30、鸟类肺的最小功能单位为微气管,而不是肺泡。 31、免疫作为一种防护机制的特点是识别自身和外物、记忆、特异性。 32、环节动物具开管式循环系统,即在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有微血管相联系。血液循环系统的进化程度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原创)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 ⑥进化和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 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 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是如何传递的;二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和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核被膜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是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和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鳍 普通动物学(脊椎动物部分) 知识要点 第三部分 脊椎动物 一、 索动物门的特征: (一)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1. 脊索: 组织结构:由富含液泡的细胞构成,不分节,外包以结缔组织的棒 状物; 位置:位于消化管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且纵贯头尾; 来源:起源于中胚层; 发展:脊椎动物亚门仅存在于胚胎或幼体中,以后被脊柱所取代; 其他类群中则终生存在。 2. 背神经管: 结构:为神经组织构成的管状结构; 位置:位于脊索背面; 来源:由外胚层内陷而成; 发展: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 3. 咽鳃裂: 位置:位于消化管前段(咽部)的两侧壁上; 结构:左右成对排列的裂缝,它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相通,鳃裂壁 上富有毛细血管; 来源:它来源于外胚层和内胚层; 发展:水生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而陆生动物只见于胚胎时期或幼 体,随后完全消失。 (二)一般特征:肛后尾、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多为闭管式循 环。 (三)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有的特征:身体分节,两侧对称,后 口,三胚层。 二、 脊索动物的起源: 尾索动物 现代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 头索动物 无 颌类 原始有头类 有 颌类 四、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无颌类 鳍足类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有颌类 兽足类 有羊膜类 恒温动物 五、 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 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2. 脊索为脊柱所取代。前端发展为头骨,后端发展为由脊 椎构成的脊柱; 3. 背神经管前端分化为脑(具有大脑、间脑、中脑、小脑 和延髓),后端分化为脊髓; 4. 原生水生种类鳃呼吸,陆生及次生水生种类肺呼吸; 5. 除圆口类外,具有上下颌; 6. 循环系统渐趋完善,有能收缩的心脏(从2腔 3腔 4腔),闭管式循环; 7. 肾管为肾脏所代替; 8. 除圆口类外,具有成对的附肢。 六、 圆口纲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 口为吸附式,没有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2. 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3. 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4. 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中线上; 5. 具有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 6. 内耳中只有1或2个半规管。 (二)圆口纲的分类: 1.七鳃鳗目:具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鳃囊七对,以口漏斗吸附在鱼体表营半寄生生活。如日本七鳃鳗。 2.盲鳗目:口位于最前端,无口漏斗,具有4对口缘触须,鳃孔1-16对,常从鱼鳃钻入体内营体内寄生,如盲鳗、粘盲鳗。 七、 鱼纲: (一)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1. 体多呈纺锤型,并常覆盖有保护性的鳞片; 2. 终生生活在水中,鳃呼吸; 3. 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二)较圆口类进步的特征: 1.始具上下颌,进入颌口类行列; 1. 始具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 2. 始具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 (三)鱼类形态结构特征; 1.外形: 纺锤形:头尾轴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如鲤鱼。 侧扁形:头尾轴较短,左右轴最短,背腹轴最长;如蝴蝶鱼。 平扁形:背腹轴最短,左右轴特长,营底栖生活,如刺鳐; 棍棒形:头尾轴延长,左右轴,背腹轴均很短,整体呈棒状,如黄鳝、鳗鲡。 其他:河豚形,海马形,翻车鱼形,箱形。 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鳃盖后缘至肛门之间为躯干。 奇鳍:背鳍、臀鳍――保持平衡,辅助运动;尾鳍――控制方向,推动鱼体前进。 偶鳍:胸鳍、腹鳍各一对――维持平衡,调节方向。 尾:分原形尾、歪形尾、正形尾。 2.皮肤:被鳞片和单细胞粘液腺。 盾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发育上与牙齿同源; 鳞片 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呈斜方形,为原始硬骨鱼所有,如鲟鱼,雀鳝; 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略呈圆形,分圆鳞和栉鳍,为大多数硬骨鱼类所有。 3.骨骼: 头骨:分脑颅和咽颅,骨化不完全; 脊柱 椎体为双凹椎体(鱼类特有),分体椎(附有肋骨)、尾椎(特具血管弧); 附肢骨:分奇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和偶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及带骨――肩带和腰带,带骨未与脊椎发生联系) 4.肌肉:分化程度不高,分节明显,由肌节构成,有的特化 形成发电器(电鳐、电鳗)。但非洲电鲇发电器由真皮腺转化而成。 5.消化: (1)消化腺:无唾液腺,有胃腺、肠腺。硬骨鱼肝胰合并为肝胰脏,软骨鱼则有成形的胰脏。 (2)消化道;口(分上位、下位、端位,与食性有关)、口咽腔(分布有齿、咽喉齿,形态与食性有关)、食道、胃、肠(长度及分化与食性有关)、泄殖腔。 6.呼吸――鳃呼吸 多具五个鳃裂。软骨鱼类直接开口于体外,鳃隔发达;硬骨鱼在鳃裂外有鳃盖。 鳃由鳃弓、鳃隔、鳃丝组成,鳃弓内侧着生鳃耙(其形态与食性有关)。 鳔:在大多数鱼类无呼吸功能,仅具调节比重的作用;鳔内气体由其内层的一部分微血管组成的红腺分泌,而由后背面的卵圆窗吸入血液;底栖及快速游泳种类则无。在肺鱼有呼吸功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