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

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

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

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

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人力资本理论.

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

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⑸社区的影响.

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

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

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

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8.环境:⑴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⑵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⑶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9.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⑴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⑵个体的心理活动.⑶社会实践活动.

10.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⑴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不仅教给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人们驾驽怀疑知识技能.⑵对人潜力的发掘.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⑶对人的力量的发挥.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协调,尽可能获得真正全面的发展.⑷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的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11.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⑴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⑵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⑶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⑷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13.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14.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定向时期,个性定型时期,个体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时期.

15.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帮助青年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青年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

第五章教育目的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⑴国家的教育目的.⑵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⑶教师的教学目标.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⑴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①教育的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②教育的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③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⑵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⑶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⑷马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5.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⑶培养现代人的品质,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

6.素质教育: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⑵是全面发展的教育.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⑷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⑴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情感、个性特征.⑵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

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学生地位的传统认识: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从属和依附地位从整体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个性的独立存在价值.

3.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权利的主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还受社会的特别保护.

4.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⑴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

⑵受教育权.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5.学生的义务:⑴受教育的义务.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⑶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⑷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⑸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6.教师职业性质:⑴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⑵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⑶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7.教师职业的特点:⑴人类文化的传递者.⑵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⑶示范者的角色.⑷管理者角色.⑸父母与朋友的角色.⑹研究者角色.

8.教师劳动的特点:⑴特殊的复杂性.⑵独特的创造性.⑶鲜明的示范性.⑷显效的长期性.

9.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⑴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②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知识.③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④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①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交往能力.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科研究教育研究能力

11.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⑴优良的个性品质.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⑵积极的创新品质.创新教育观念教育能力.

12.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⑴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⑵热爱学生.⑶团结协作精神.⑷良好的道德修养

13.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关系.

14.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⑴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⑵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⑶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5.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

16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师的要求:树立新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第七章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

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2.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3.课程类型是如何划分的:⑴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⑵根据课程任务分基础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⑶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⑷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4.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⑴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⑵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⑶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5.课程目标:⑴教育目的.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⑵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⑶课程目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⑷教学目标.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叫结果,标准.

6.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7.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8.文件的三个层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9.义务教学计划三个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0.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1.课程实施的结构:⑴安排课程表.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⑵分析教学任务.⑶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⑷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⑸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⑹组织教学活动.⑺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1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点;校外环境.

13.课程评价的目的:改进课程;改进教学.

14.课程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修正功能;决策功能.

15.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⑴目标评价模式.⑵目的游离评价模式.⑶CIPP评价模式.

16.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⑴将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资料;报告结果.

17课程评价的方法:观察法;调查与访谈;纸笔测试;表现评估.

18.课程改革趋势:结构日趋合理化;内容日趋综合化;形式日趋多样化.

第八章教学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包含以下方面:⑴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⑵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⑶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的意义:⑴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主要手段:⑵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⑶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教学的任务:⑴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⑵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⑶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⑷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3.历史上教学过程:⑴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⑵孟学派.强调学生主动的学习思考和实践.⑶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从对事物的感性知觉出发展开教学.⑷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⑸杜威:通过做中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⑹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

5.教学过程的特点:⑴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⑵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⑶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⑷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能动性结合

6.教学过程的结构:⑴激发学习动机.⑵领会知识.⑶巩固知识.⑷运用知识.⑸检查知识.

7.中学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⑴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方法.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⑶充分运用语言直观.

9.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⑶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⑷发扬教学民主.

10.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⑴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⑵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⑶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11.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⑴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⑵抓主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2.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⑴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⑵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1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⑴引导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联系实际.⑵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⑶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⑷补充必要的校本教材.

14.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

方式的总称.

15.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⑴师生之间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互动和联系加强.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增加.⑶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

16.教学方法改革:发现教学;程序教学;范例教学;暗示教学.

第九章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

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在教学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饵顿制.

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阐述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4.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

5.班级授课制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不利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

6.备好课⑴做好三项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⑵制作好三种方案.学期或学年教学方案;课题即单元教学方案;课时教学方案.

7.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8.好课的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9.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指向性;综合性;操作性;灵活性.

10.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⑴内容型策略.⑵形式型策略.⑶方法型策略.⑷综合型策略.

第十章德育理论和德育活动

1.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

2.德育形式上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内容上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健教育.

3.德育的意义: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⑵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⑶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4.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5.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⑴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⑵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⑶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⑷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6.我国中学阶段具体德育目标要求:⑴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①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

强.②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③孝顺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④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⑤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⑥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⑵能力方面.①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②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③逐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④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⑤能够初步掌握搜索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⑥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具有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⑶能力方面.①了解和掌握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②知道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④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7.心理辅导的原则:⑴激励性原则.⑵预防为主的原则.⑶因材施教原则.⑷愉悦性原则.⑸支援性原则.

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9.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⑴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⑵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⑶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0.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11.德育原则:⑴导向性原则.①以马列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③学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我国现行的方针政策.⑵正面教育原则.①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②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进步.③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④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⑶知行统一原则.①联系实际,讲清理论.②组织时间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和解决实践中的德育问题.③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⑷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①要尊重信赖爱护学生.②提出的德育要求要合理明确具体并序列化.③把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⑸因材施教原则.①要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承认过程性和差异性.②要根据现实有的放矢,切忌一般化.③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育.⑹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①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②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加强德育的计划性.

12.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⑴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育.⑵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⑶课外校外活动.⑷社会实践活动.⑸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⑹班主任工作.

13.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自我教育法;实际锻炼法.

第十一章班级与班级管理

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

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19世纪初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这种管理模式,班级组织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最早采用班级组织形式始于1862年京师同文馆.

2.班级管理的作用:⑴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⑵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⑶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3.班级管理的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4.班集体的基本特征:⑴明确的共同目标.⑵一定的组织结构.⑶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⑷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班集体的教育作用:⑴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⑶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6.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⑴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⑵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⑶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⑷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⑸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7.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⑴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⑵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教低.

8.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⑴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⑵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⑶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处理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10.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⑴了解学生,研究学生.①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②了解学生的方法: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了解学生;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⑵组织和培养班集体.⑶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①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要在班上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要定期和任课教师互通情况;全面调节安排好各科教学负担;②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③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力量:定期家访,及时和家长沟通;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和鼓励社会各种有利因素对学校提供支持.

第十二章学校教育管理

1.以科学主义为导向的科学管理对教育管理的影响:⑴注重提高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⑵强调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管理.⑶以科层管理为组织基础.

2.以人本主义为导向的民主的人际关系管理思想的特点:⑴注重管理中的人际管理研究.⑵注重人的需要的满足.⑶注重领导方式的研究.

3.以道德理想主义为导向的人伦管理理论特点:⑴强调政教合一.⑵重视知行合一.⑶讲求人伦秩序.

4.行政管理模式: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制.

5.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⑴中央集权制国家在逐步加强“民主化”,给地方以更多的办学权限,同时建立各种咨询审议机构,鼓励多方面参与的积极性.⑵地方分权制国家为了有效地推行国家教育计划,逐步加强中央的教育行政管理权.既要加强中央对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又要充分发挥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⑶建立中央办学与地方办学,教育部门办学与业务部门办学,国家办学与社会集体个人办学相结合的教育行政体系,这是总的发展趋势.⑷政府对学校实行宏观管理,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⑸提倡教育行政管理与教育科研相结合.

6.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⑴多元化办学体制.⑵以地区统筹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⑶实行教育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⑷多渠道的教育投资体制.①确保国家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②提高个人教育投资比例.

③面向全社会筹集资金.

7.学校管理的特点:中介性;管理的对象是人;相对独立性;基础性.

8.学校管理中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昨天的;今天的明天的教育价值观.

9.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⑴由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向到学校的效能管理.⑵由重视部门优化管理转向到整体优化管理.⑶由重视教育管理过程的监督检查职能转向到赋予教职工以强烈的工作动机责任感和成就欲.⑷由重视教育管理制度规范化制度化为主,转向到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的灵活的管理.⑸在管理方法上由重视行政管理方式为主,转向到行政方式与科学手段相结合.

10.教师的权利:自主开展教育活动的权利;自主从事学术研究的权利;指导评价权;获得报酬权;参与学校管理权;自身发展权.

11.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

12.教师资格五要素:国籍;思想品德;学历;教育教学能力;程序.

13.教师待遇:工资;津贴;住房;医疗;退休等方面的总和.

14.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方法:目标,动机,关心,奖罚激励法.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

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6、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

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

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

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

行为活动。

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

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

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

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

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

(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

(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

(3)教育的现代化

(4)教育的民主化

(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

(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

(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

(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

(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

(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

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

(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

(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1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

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3、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

(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

(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

(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

14、我国的现行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5、“个人全面发展”包含哪三个层次的目标?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弥补旧式分工对工人所造成的缺陷,减轻资本对工人,尤其是对童工有体力智力方面的摧残

(2)在处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作为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逐步消除私有制,消灭旧的分工,推动社会发展,向“个人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日益逼近,

(3)到共产主义社会,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观念中的“个人全面发展”和现实中的“个人全面发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

16、全面发展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角度不同,全面发展教育界是从教育学的角度,“个人全面发展”是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2)二者分属不同范畴,“个人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与共产主义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最终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则是仅就受教育者抽受教育抽共有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言的

(2)实现条件不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一样,必须同时具备各方面的相宜条件才行,全面发展教育仅借助学校教育就可能得以实现。

联系:

(1)都是以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为为基本任务,

(2)教育毕竟是人的发展重要影响因素,

(3)“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导全面发展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器,这一学说对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法规和进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7、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18、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1)注重思想先导,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

(2)改革检测评价,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

(3)抓好常规管理,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机制

(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9、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

认知停*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流点。在这四个基本点中,*认知停*点解决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解决想学的问题,*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的问题,*心灵交流点解决乐学的问题。

20、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1)狠抓薄弱环节,努力争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建立新型课堂人际关系,增强心理相融度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4)充分发掘潜能,注重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21、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

(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境熏陶(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22、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

(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23、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社会的代表者和社会道德的实践者

24、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知识的传授者; 课堂纪律的管理者; 班集体的领导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父母的代理人

2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 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26、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什么特殊要求?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27、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五对矛盾是什么?

主观的成熟体验与客观的相对不成熟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的活动需要与能力发展的同步的矛盾;旺盛的求知欲与识别能力较低的矛盾;性意识的萌芽,成熟和道德

法制观念薄弱的矛盾。

28、学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9、我国1951年学制主要有什么特点?

(1)明确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

(2)新学制确立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地位,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

(3)保证了一切知识分子和老年知识分子接受革命政治教育的机会

(4)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和方法方式的灵活性,(5)充分体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3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 知识 小编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学科专业知识备考][面试技巧]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

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师入编考试教育理论常考知识点总结

1常用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5)因材施教(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7)长善救失(8)灵活施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2.导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3.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5.长善救失原则的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6.说服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 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7.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 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 8.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9.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10循序渐进原则的贯彻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 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 1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1)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 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 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记忆口诀12 1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 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 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 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14外铄论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15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 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 舒 16.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 接;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 限;c.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 一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 多样化;e.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7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创设问 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维持好奇心;b.根据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 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 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8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a.教师是学 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 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 研究者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19新课改师生观(良好师生关系的特 点)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 长d.心理相容 2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了解和 研究学生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c.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d.树立教师威信e.发 扬教育民主f.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1儿童权利公约a.无歧视原则b.尊重 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 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2教师职业素养 a.道德素养 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 心理素养e.身体素养 23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良 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c.注重良好 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e.做学生 的朋友与知己 24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 针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 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 25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 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26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 特 27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 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 2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爱国守 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 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 齐、孟轲(孟子)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子、 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3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 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

招聘教师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招聘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解析〕C、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解析〕A、真正的创造是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解析〕D略。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解析〕D苏格拉底在教学法中强调使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解析〕B班主任是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解析〕C、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也包括了对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需要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解析〕D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解析〕B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1 / 12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点288个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288个重点 (精心整理) 1、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定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定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定义:是指德育。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2、教育的功能: 定义: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3、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斐西.能。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4、现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③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④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⑤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6、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 7、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8、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共同作用论。 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就是(C)。 A、场独立 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A)。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就是 (D)。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就是(D)。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就是(B)。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C)。 A、就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就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就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就是(D)。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 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B)。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9、激发、维持与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C)。 A、学习需 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10、最重要与最良性的学习动力就是(B)。 A、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与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与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与家长的期待 11、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就是用(D)。 A、图 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教育学】 一、教育学及其发展 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 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2)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4)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二、教育及其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是臵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2.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3.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 (三)教育与科技文化 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1)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 (3)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2)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2)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一、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09—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二) 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D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C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D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p; C.怀特海p;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C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

2020年重庆市渝中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真题及答案

2020年重庆市渝中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答案】D 2、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答案】D 3、()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 D、集体型 【答案】C 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答案】A 5、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A 6、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答案】C 7、会讲英语的入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A 8、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答案】C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打印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是(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辞、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是(教区学校)。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汇编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 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 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 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 与游戏”的人,重视早期教育; 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 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 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阶段教 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1、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 学论》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 教育学》(选择) 3、教育学的发展 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 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 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 文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选择题: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B.埃及C.希腊D.罗马( B) 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B.埃及C.希腊D.雅典( D) 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C ) 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D ) 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C )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C ) 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D ) 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D ) 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D )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 A ) 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A ) 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A )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A ) 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b )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A )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B )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C ) 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C ) 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D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 A ) “学不躐等”出自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 A )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 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1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2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汇总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汇总 1.教师教育观的核心是学生观。 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 3.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5.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 6.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7.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 8.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9.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0.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①发现问题;②理解问题;③提出假设;④检验假设四个阶段。11.教师职业6角色:①传道者;②授业、解惑者;③示范者④管理者;⑤朋友;⑥研究者。12.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 13.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区普岗教师招考2014年考点)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免试就近入学。()16.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 17.创造性的主要特征:①流畅性;②独创性;③变通性。 18.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1904年。 19.1922年制定的壬戌学制,首次规定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制的学制,沿用至今。 20.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 21.1999.6.13,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实施素质教育。 22.2001年.6.7,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启动基础课程改革。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题库一

)(一含答案)【教育学】题库(。C)1单选: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社会教育D C.学校教育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 。C)2单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生产性D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A.阶段性B.阶级性 。)3单选:教育是(A.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B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D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大“教育”一词最早见于(C4《学记》D.B.。)单选:在我国, 学》C.《孟子》A.《论语》。)5单选: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B.老子 D .庄子 C A.孔子B.孟子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C(6单选:.斯巴达D C B A.印度.埃及.雅典 。)C单选: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7. .官吏D C.军人B.政治家A.商人 )处于全部学科的“王冠”地位。(A8单选:古代西欧教育,.辩证学 D .算术B C.文法A.神学 。)9单选: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D.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B .礼、乐、射、辞、书、数A.礼、乐、射、御、书、数D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单选: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教育是骑士教育和(C10.实科教育 D C.教会学校教育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

。D)11单选: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雅典D .古代埃及 B C.斯巴达A.古代印度 )时期。B12单选:人类出现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是在(.文明社会D C.封建社会.奴隶社会A.原始社会 B 。)单选: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D13.科举制D C B .察举制A .举孝廉.九品中正制 14单选:我国古代教育中六艺中的礼,是包括政治、历史和以“(D)”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 .孝D B.仁C.义A.忠 )教育的形态。B单选: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15.社会D C.氏族A.家庭B.学校。)单选:我国最早出现“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场所是在(A16.西汉 D C.周代A.夏朝B.商朝。)17单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对其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A.雅典教育只重视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方面的教育B.儒家的经典着作“四书”和“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C.在欧洲封建社会里,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D)教育阶段。A18单选:学校产生于(.现代D .近代 C A.古代B.原始 19单选: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D.雅典D C .埃及.巴比伦A B .斯巴达单选:在欧洲封建社会,宗教成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因而教育上20. )和骑士教育。C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雅典教育D C.教会教育A.斯巴达教育B.宗教教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