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岩石的磁性

二、岩石的磁性

第二章岩石的磁性

?§1、物质磁性

?§2、岩石的磁性

?§3、岩石中的剩磁

?§4、地质体磁化的消磁作用

?表征磁性的物理量

?

磁化强度M :

均匀无限磁介质,受外部磁场H 作用,衡量物质被磁化程度的物理量。M H

uu v u u v κ=

?表征磁性的物理量

?к:物质磁化率

?它表征物质受磁化的难易程度,是无量纲的物理量。

第二章岩石的磁性(p126)?表征磁性的物理量

?к:物质磁化率

?它表征物质受磁化的难易程度,是无量纲的物理量。

?要与岩石的磁导率μ0区别开来。

?注意单位制!

?无量纲,但к仍注以单位

?在SI制中:

к单位注明为SI(к),磁化强度单位为A/m;

?CGSM制中:

к单位注明为CGSM(к),磁化强度单位为CGSM(m)

两者关系: 1SI(к)=1/4πCGSM(к);

1A/m=10-3CGSM(m)

感应磁化强度:

位于岩石圈中的地质体,受到现代地磁场的磁化而具有的磁化强度

T :地磁场总强度к:岩矿石的磁化率μ:岩矿石的磁导率

0(1)

i M H T T uu v u u v u v u v k k k m m k ===+

剩余磁化强度:

岩矿石在生成时,处在一定的条件下,受当时的地磁场磁化、成岩后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所保留下来的磁化强度。

记为:r

M uuv

岩石的总磁化强度,由两部分组成:0(1)

i r r M M M T M uu v uu v uuv u v uuv k m k =+=++

第二章岩石的磁性 §1、物质磁性

?一.矿物的磁性

?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

?一.矿物的磁性

?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

?铁磁性矿物:

?自然界中不存在纯铁磁性矿物。最重要的磁性矿物当推铁-钛氧化物。地壳中纯磁铁矿少见,大多由不同比例的铁、钛、氧组成复杂的固熔体,它是典型的亚铁磁性。磁铁矿不仅有较强的磁化率,且有较强的剩余磁性,其变化范围较大。铁-钛氧化物的三元系统如下图所示,由FeO、Fe2O3和TiO2组成的固熔体,其主要矿物及磁性见以下附表所示。

?铁磁性矿物:

?铁-钛氧化物的

三元系统:

?其主要矿物及磁性见

附表所示。

?二.岩石的磁性

?岩石的磁性与岩石中铁磁性矿物的有无、含量的多少,颗粒的大小及其分布情况直接有关。

?(一).沉积岩:

磁性较弱。沉积岩的磁化率主要决定于副矿物(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等)的含量及成分.

?(二).火成岩:

1.侵入岩的磁化率随岩石的基性增强而增大;

2.超基性岩磁性最强,基性、中性岩次之;

3.花岗岩建造的侵入岩,磁化率不高,喷发岩磁化率变化大;

4.火成岩具有明显的天然剩磁.

5.不同时代的火成岩,具有不同磁性。年代老,磁性弱。

?(三).变质岩:

其磁性与原来基质有关,也与生成条件有关.

?三、影响岩石磁性的主要因素

?1、与铁磁性矿物含量关系;

一般来说,岩石中铁磁性矿物含量愈多,磁性也愈强。

岩石物理性质

岩石物理性质 地球物理勘探中所涉及的各类岩石和矿物的物理性质。岩石的密度、弹性波传播速度、磁化率、电阻率、热导率、放射性等,是形成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基础(表1)。 磁性常用的岩石磁性参数是磁化率、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矢量,以及剩余磁化强度同感应磁化强度的比值Q。 矿物按其磁性的不同可分为3类: ①反磁性矿物,如石英、磷灰石、闪锌矿、方铅矿等。磁化率为恒量,负值,且较小。 ②顺磁性矿物,大多数纯净矿物都属于此类。磁化率为恒量,正值,也比较小。 ③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等含铁、钴、镍元素的矿物。磁化率不是恒量,为正值,且相当大。也可认为这是顺磁性矿物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岩石的磁性主要决定于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磁性,并受成岩后地质作用过程的影响。一般说,橄榄石、辉长石、玄武岩等基性、超基性岩浆岩的磁性最强;变质岩次之;沉积岩最弱。 ①岩浆岩的磁性取决于岩石中铁磁性矿物的含量。结构构造相同的岩石,铁磁性矿物含量愈高,磁化率值愈大。铁磁性侵入岩的天然剩余磁化强度,按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的顺序逐渐变大。铁磁性侵入岩的特点是Q值一般小于1。由接触交代作用而形成的岩石,Q值可达1~3,甚至更大。 ②沉积岩的磁性主要也是由铁磁性矿物的含量决定的。分布最广的沉积岩造岩矿物,如石英、方解石、长石、石膏等,为反磁性或弱 1顺磁性矿物。菱铁矿、钛铁矿、黑云母等矿物之纯净者是顺磁性矿物;含铁磁性矿物杂质者具有强顺磁性。沉积岩的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值都比较小。

③变质岩的磁性是由其原始成分和变质过程决定的。原岩为沉积岩的变质岩,磁性一般比较弱;原岩为岩浆岩的变质岩在变质作用相同时,其磁性一般比原岩为沉积岩的变质岩强。大理岩和结晶灰岩为反磁性变质岩。岩石变质后,磁性也发生变化。蛇纹石化的岩石磁性比原岩强;云英岩化、粘土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的岩石,磁性比原岩减弱。 岩石磁性的各向异性是岩石的层状结构造成的。磁化率高,变质程度深的岩石,磁各向异性很明显。褶皱区沉积岩的磁各向异性一般要比地台区的大。 岩石的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矢量是在岩石形成过程中,按当时当地的地磁场方向“冻结”下来的。这个矢量的指极性与现代地磁场方向一致的称为正极性。岩石的年代愈古老,它的剩余磁化强度矢量的成分愈复杂。岩石剩余磁性由各种天然磁化过程形成。岩石在磁场中从居里点以上温度冷却时获得的剩余磁性称为热剩余磁性;岩石中的铁磁性物质在磁场中由于磁粘滞性而获得的剩余磁性称粘滞剩余磁性;沉积岩中的微小磁性颗粒在沉积过程中受磁场作用采取定向排列因而获得的剩余磁性称为沉积剩余磁性;沉积物中的铁矿物沉积后,在磁场中经化学变化而获得的剩余磁性称化学剩余磁性;还有等温剩余磁性是常温下磁性物质在磁场中获得的剩余磁性(见岩石磁性)。岩石的剩余磁性是古地磁学赖以建立的基础。 岩石和矿物的磁性与温度、压力有关系。顺磁性矿物的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遵循居里定律。铁磁性矿物的居里温度一般为300~ 2700℃,其磁化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达50%),至居里温度附近则迅速下降。铁磁性矿物的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有两种类型:一为可逆型,即在矿物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温度相同时磁化率值相同,如纯磁铁矿、钛铁矿。另一种为不可逆型,即矿物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温度相同时磁化率值不同,如对升温不稳定的铁磁性矿物。岩石加热时,磁化率也逐步升高,至200~400℃迅速下降。岩石的磁化率和磁化强度值都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密度和孔隙度矿物的密度是由构成该矿物各元素的原子量和矿物的分子结构决定的。大多数造岩矿物如长石、石英、辉石等具有 3

岩石破碎

第二章岩石的破碎理论(爆炸理论和钻爆法) 20%-30% 对周围介质做功C H O N CO CO2 H2O 炸药爆炸三要素:高温高压(生成大量气体)高速 三种形式:缓慢分解燃烧爆炸 2000—9000m/s 第二节爆炸理论与炸药(炸药的分类) 1. 殉爆:感度来表示难易程度 2. 传爆:爆轰波和爆速 影响稳定爆轰的主要因素:直径:临界直径;极限直径;炸药密度:混合炸药有临界密度;起爆冲能 3 间隙效应 二、炸药的性能参数 动作用以猛度表示静作用以爆力表示 爆速:高低中炸药 炸药的敏感度:热感度、机械感度、冲击感度、起爆冲能感度和静电火花感度热感度:热安定和火焰感度 机械感度:冲击感度,摩擦感度 起爆冲能感度:用殉爆距离表示 静电感度:e 电子是带负电荷静电 三、爆轰产物和有毒气体 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塘CO 水H2O 氮氧化物NO N2 炸药的氧平衡:零氧,正氧,负氧CO 第三节矿用炸药与起爆器材 一、矿用炸药的分类 1,煤矿使用炸药:5级等级越高,威力越小,1、2级低瓦斯 铵梯炸药,睡觉炸药,乳化炸药 32mm*190 35mm*170 水胶炸药:含水炸药 乳化炸药:适用于软岩和煤层中工作 2,岩石炸药:硝酸铵,TNT和木粉组成 3,露天炸药: 二、起爆器材 雷管、导爆索、导爆管 1.雷管:管壳、加强帽、起爆药、加强药和电引火装置;桥丝用镍铬丝 脚线;桥丝,管壳,密封塞,纸垫,桥丝连接引火头,起爆药 煤矿瞬发电雷管: 2,秒延期电雷管 3,毫秒延期电雷管 4,抗杂散电流电雷管:无桥丝电雷管和低阻桥丝电雷管 电雷管的主要性能参数:全电阻,最大安全电流,最小发火电流(二)导爆索、继爆管和导爆管

岩石物性资料

岩石物性资料

岩(矿)石物性资料 (2008年12月11日) 一、密度: 表1-1 常见矿物的密度 名称 密度/g.3cm - 名称 密度/g.3cm -石英 2.65 金刚石 2.6-2.9 正长石 2.55-2.63 重晶石 4.4-4.7 钠长石 2.63 刚玉 3.9-4.0 钙长石 2.76 岩盐 3.1-3.2 方解石 2.72-2.94 硬石膏 2.7-3.0 白云石 2.86-2.93 石膏 2.2-2.4 白云母 2.77-2.88 霞石 2.55-2.65 黑云母 2.7-3.3 绿高岭石 1.72-2.5 角闪石 3.62-3.65 白榴石 2.45-2.5 透闪石 2.99-3.00 硅灰石 2.79-2.91 阳起石 3.1-3.2 蛇纹石 2.5-2.6 星叶石 3.0-3.15 赤铁矿 4.5-5.2 钠闪石 3.3-3.46 磁铁矿 4.8-5.2 纳钙闪石 3.3-3.46 黄铁矿 4.9-5.2 钛铁矿 4.5-5.0 磁黄铁矿 4.3-4.8 铬铁矿 3.2-4.4 黄铜矿 4.1-4.3 辉铜矿 5.5-5.8 斑铜矿 4.9-5.2 海绿石 2.2-2.9 石墨 2.09-2.25 多水高岭土 1.9-2.6 蛋白石 1.9-2.5 钾盐 1.99 叶绿泥石 2.6-3.0 硬绿泥石 3.3-3.6 金红石 4.18-4.23 锰矿 3.4-6.0 钨酸钙矿 5.9-6.2 铝矾土 2.4-2.5 煤 1.2-1.7 褐煤 1.1-1.3 表1-2 常见岩石密度 名称 密度/g.3cm - 名称 密度/g.3 cm -纯橄榄岩 2.5-3.3 橄榄岩 2.5-3.6 玄武岩 2.6-3.3 辉长岩 2.7-3.4 安山岩 2.5-2.8 辉绿岩 2.9-3.2 鞍山玢岩 2.6-2.9 花岗岩 2.4-3.1 石英岩 2.6-2.9 流纹岩 2.3-2.7 片麻岩 2.4-2.9 云母片岩 2.5-3.0 千枚岩 2.7-2.8 蛇纹岩 2.6-3.2 大理岩 2.6-2.9 白云岩 2.4-2.9

岩石理论

?第2章岩石理论 ?岩石是工程机械的施工对象之一,研究影响岩石破碎的因素,找出破碎岩石的规律, 对提高凿岩、破碎机械作业效率,优化作业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的破碎方法有:机械破碎、爆炸破碎、水射流破碎等,但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是机 械破碎。 ?按机械破碎作用的性质不同,破岩方法可分为机械回转钻进破岩、机械冲击钻进破 岩以及冲击回转钻进破岩等。 ? 2.1.1 岩石的分类 ?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石按矿物组成可分为:单矿物岩,如岩盐、石膏,无水石膏、灰岩、白云岩等; 多矿物岩石,如各种岩浆岩。 ?岩浆岩是由硬度较高的矿物组成的,其硬度与强度都较高;沉积岩是由强度较低的 矿物组成的,其硬度与强度也较低。 ?岩石的结构主要是指晶体结构和胶结物的结构 ? 2.1.2 岩石的可钻性分级 ?使用便携式岩石凿测器测定岩石的凿碎比能和凿480次后钎刃磨钝的宽度,将岩石 分7级: ?岩石的可钻性 ?岩石的可钻性是决定钻进效率的基本因素,它反映了钻进时岩石破碎的难易程度。 ?岩石可钻性及其分级在钻探生产中极为重要。 ?它是合理选择钻进方法、钻头结构及钻进规程参数的依据,同时也是考核机械生产 效率的根据。 ?§2.2 岩石物理机械性质 ? 2.2.1 岩石强度 ?(一)岩石强度的概念 ?作用于岩石上的外载荷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岩石就会发生破坏。破坏时岩石所能承 受的最大载荷称为极限载荷,单位面积上的极限载荷称为极限强度,简称为岩石的强度。 ?根据受力条件不同,岩石的强度可分为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 等; ?根据应力状态,岩石的强度可分为单向应力状态下的强度、两向和三向应力状态下 的强度; ?岩石强度 ? 2.2.2 岩石硬度 ? 2.2.2 岩石硬度 ?(一)岩石硬度的概念 ?岩石硬度定义为岩石表面抵抗硬物局部压人的能力。 ?岩石的硬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区别,岩石抗压强度 是岩石整体破碎时的阻力;而岩石的硬度是硬物局部压人岩石表面的阻力,是岩石表面抗破碎的能力。 ? 2.2.3 岩石的弹性、塑性和脆性 ?(一)岩石弹性、塑性和脆性的概念 ?在外力作用下,岩石会发生变形,随着载荷不断增加,变形也不断发展,最终 导致岩石破坏。

第二章岩石物性分析方法2

第二章
第二章 储层岩石物性参数的确定 及应用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1、油水界面张力
研究内容
第一节 取心及分析方法 第二节 常规岩心分析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2、岩石润湿性 3、岩石毛管力曲线 4、岩石相对渗透率曲线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第二章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第二章
1、油水界面张力测定
1)界面张力定义
1、油水界面张力测定
σ
a
(1)吊板法:
吊板平衡时受到的拉力为:
定义1:界面单位面积上所具有的界面能的大 小。 U σ = s 焦耳= 1牛? m = 牛 m A m2 m2
b
F = σ1.2COS ? L θ
L——吊板的周长;
定义2: 作用于单位界面长度上的
收缩力,亦称为界面张力。 注:吊板为亲水的表 面光滑的人造或天然 材料;所用油、水及 温度应保持与油藏条 件相同。
2)界面张力测定
界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很多,如液滴(气泡)最大压力法、 吊板法,悬滴法等。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第二章
第三节 特殊岩心分析
第二章
(2)最大气泡法原理:
2、岩石润湿性测定 (1)吊板法测润湿角 Pc = 2 δ cos θ r (2)光学投影法测润湿角
Pc max =
2δ r
P max = ρghamx c
Pcmax-液滴形成过程中的最大压差,达因/厘米2 测量时控制分液漏斗的开关,控制气泡或液珠形成的速 度,记录压差计的最大压力。 如何设计测定高温高压下的界面张力?
tg
θ
2
=
2h D
?矿物表面要求十分光滑、洁净,液体必须模拟油藏条件;常用 石英代表砂岩;用方解石表面代表碳酸岩。 ?液滴要有一定的稳定时间(几天,甚至数月),否则润湿角相差很 大。
1

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研究

黄志强 (桂林工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岩体的软弱层面会影响到爆破破碎效果,如何确定岩石材料的缺陷在爆破破碎中的影响因子是研究岩石破碎机理的关键。通过对当前岩石爆破破碎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评述,讨论了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研究的要点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为后续相关研究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岩石破碎;爆破机理;损伤 【中图分类号】TD2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07)12-0086-02 岩石爆破的破碎效应是影响交通土建、水利、矿山等工程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影响到生产过程中的铲装、运输和粗碎等工序的效率和成本,也影响到道路、堤坝等基础工程的渗透性、沉降性和稳定性。因此,岩石爆破破碎理论的研究一直是岩石动力学和岩石爆破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并揭示爆破作用下岩石破碎机理对促进爆破理论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当前研究成果 岩体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内部具有较多的节理、裂隙、层理等不连续层面,这些不连续面对爆破破碎效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应力集中、应力波反射增强、能量耗散、高压爆生气体外逸等。因此在岩石爆破设计、施工中如何处理岩石中的不连续面对爆破效果的影响,是当前研究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的主要问题。 国内外学者进行的大量研究指出:裂隙岩石的破碎是由爆炸冲击波与爆生气体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与均匀介质材料爆破相比,岩体的破碎主要是爆炸应力波作用的结果,裂隙岩体的爆炸气体膨胀压力较小,只是当应力波将岩石破碎成块以后,起到促使碎块分离的作用;应力波在裂隙岩体的传播过程中,在裂隙之间传播的扰动将会产生新的破裂;由于裂隙的发展速度有限,爆炸载荷的速率对裂隙的成长有较大的作用,而高应变率载荷容易产生较多的裂隙。 在此基础之上,当前的相关研究主要在两方面展开,一是追求普遍适用于各种爆破计算和分析、旨在建立相关计算模型的理论研究;一是结合一定工程实践,适用于一定范围的具体工程设计和参数优化的实验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从岩石破碎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可将其分为弹性理论阶段、断裂理论阶段、损伤理论阶段和分形损伤理论4个阶段。 1.弹性理论阶段 弹性力学模型将岩石视为各向同性的均质、连续的弹性体,岩石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是因其内部最大应力超过岩石应力极限引起的。在破碎之前,岩石处于弹性状态。这种理论以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方法为基础,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可方便的简化工程问题、建立力学模型并加以分析计算。由于这种理论模型不考虑岩石的材料缺陷,其理论基础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2.断裂理论阶段 断裂力学模型认为岩石中的裂纹扩展及断裂破坏是影响岩石爆破破碎效果的主要因素。与弹性模型不同的是该类模型将岩石视为含有微裂纹的脆性材料,岩石的破化过程就是其内部裂纹产生、扩展和断裂的过程。但断裂力学模型仍将裂纹周围看作是均匀的连续介质,因而其仅适用于宏观裂纹形成之后的断裂阶段,对材料开始劣化到宏观裂纹形成之间的力学行为和物理过程并未进行分析描述,其适用范围只限于宏观裂纹已形成的有层理或沉积类岩石。 3.损伤理论阶段 1980年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的Kipp和Grady开始进行岩石爆破损伤模型的研究,他们认为岩石中存在着大量随机分布的原生裂纹,在爆破作用下部分原生裂纹将被激活并发生扩展,激活的裂纹数服从指数分布。他们运用损伤因子D表示这些岩石裂纹开裂及损伤程度。经过 Seamen、Grady、Kipp、Kus 等人的努力,最后,由 Throne 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一个能 【收稿日期】2007-10-29 【作者简介】桂林工学院青年扶持基金项目,桂工院科[2007]4号 【作者简介】黄志强(1977-),男,四川武胜人,桂林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工程力学相关科研工作。 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研究

岩石物性资料

岩(矿)石物性资料 (2008年12月11日) 一、密度: 表1-1 常见矿物的密度 名称 密度/g.3cm - 名称 密度/g.3cm -石英 2.65 金刚石 2.6-2.9 正长石 2.55-2.63 重晶石 4.4-4.7 钠长石 2.63 刚玉 3.9-4.0 钙长石 2.76 岩盐 3.1-3.2 方解石 2.72-2.94 硬石膏 2.7-3.0 白云石 2.86-2.93 石膏 2.2-2.4 白云母 2.77-2.88 霞石 2.55-2.65 黑云母 2.7-3.3 绿高岭石 1.72-2.5 角闪石 3.62-3.65 白榴石 2.45-2.5 透闪石 2.99-3.00 硅灰石 2.79-2.91 阳起石 3.1-3.2 蛇纹石 2.5-2.6 星叶石 3.0-3.15 赤铁矿 4.5-5.2 钠闪石 3.3-3.46 磁铁矿 4.8-5.2 纳钙闪石 3.3-3.46 黄铁矿 4.9-5.2 钛铁矿 4.5-5.0 磁黄铁矿 4.3-4.8 铬铁矿 3.2-4.4 黄铜矿 4.1-4.3 辉铜矿 5.5-5.8 斑铜矿 4.9-5.2 海绿石 2.2-2.9 石墨 2.09-2.25 多水高岭土 1.9-2.6 蛋白石 1.9-2.5 钾盐 1.99 叶绿泥石 2.6-3.0 硬绿泥石 3.3-3.6 金红石 4.18-4.23 锰矿 3.4-6.0 钨酸钙矿 5.9-6.2 铝矾土 2.4-2.5 煤 1.2-1.7 褐煤 1.1-1.3 表1-2 常见岩石密度 名称 密度/g.3cm - 名称 密度/g.3 cm -纯橄榄岩 2.5-3.3 橄榄岩 2.5-3.6 玄武岩 2.6-3.3 辉长岩 2.7-3.4 安山岩 2.5-2.8 辉绿岩 2.9-3.2 鞍山玢岩 2.6-2.9 花岗岩 2.4-3.1 石英岩 2.6-2.9 流纹岩 2.3-2.7 片麻岩 2.4-2.9 云母片岩 2.5-3.0 千枚岩 2.7-2.8 蛇纹岩 2.6-3.2

破碎岩体强度理论综述

HOEK -BROWN强度准则及其在破碎岩体强 度中的应用 摘要:岩石是有大量岩块和结构面组成的不均匀的各向异性材料。但是因为岩体内部结构的不可预见性和建模、计算能力的限制,很多情况下,只能将岩体作为均匀的宏观复合材料进行研究。如何准确定义破碎岩体的强度成了一个关系计算准确性和工程安全的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岩石力学中破碎岩体的主要强度理论。并对HOEK -BROWN强度理论的提出、发展、参数的选取与确定及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HOEK -BROWN强度准则,破碎岩体,岩体强度理论 1.研究岩体强度理论的重要性 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越来越离不开以岩体为对象的工程建设,例如水利水电工程、铁道交通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隧道工程、矿山建筑与开发工程、国防工程、冶金化工、地震与防护工程等。总的来说,它们都需要以研究岩体的力学特征为基础。随着岩体工程的规模、数量及复杂性的增加,所涉及的岩体力学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以至于经常有重大岩体工程事故发生。美国的圣弗朗斯西重力坝、法国马尔帕塞大坝、意大利瓦扬水电站、加拿大亚当贝克水电站压力管道及日本关门铁路隧道等工程的失败或失事的惨痛教训,使人们意识必须加强岩体力学理论研究和分析,正确把握岩体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变形及破坏规律。 2.研究破碎岩体强度的难点 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均质岩体情况很少见,所碰到的岩体绝大多数均被各种结构面切割与破碎。节理是岩体中发育最广泛的一种结构面,在很多情况下节理面的力学性质很软弱。节理的存在严重的破坏了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大大改

变了岩体的力学性质。节理岩体工程性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不连续。节理岩体是由不同规模、不同形态、不同成因、不同方向和不同次序的节理面以及被节理面围限而成的结构体共同组成的综合体,节理岩体在几何上和工程性质上都具有不连续性。由于发育在岩体中的节理面具有明显方向性,受节理面影响,节理岩体的工程性质呈现显著的各向异性。另外,实际工程岩体被节理切割程度的大小也与岩体工程规模有关,工程岩体结构也会随着含节理数的多少而发生变化,如图所示,所考虑的岩体范围越小,岩体中所含有的节理数就愈少,因而岩体的结构类型也就会有所不同。由于节理岩体工程性质的不连续、各向异性以及岩体组成物质的非均质,加之节理面在岩体不同部位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的差异,不同工程部位的岩体表现出不同的工程性质。节理在地壳上部岩石中具有广泛的分布,并且在岩体介质中呈现出强度低、易变形的特征。节理的发育常常为大坝、边坡和地下硐室等工程带来隐患,并导致工程岩体的失稳与破坏。地质工程中的岩体强度预测、岩坡稳定性分析、岩基承载力确定、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评价及相关的动力学现象围岩垮塌或岩爆均直接或间接与岩体变形及强度特征有关。鉴于此,普遍认为节理岩体变形及强度特征的研究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基础性课题,开展此方面的研究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工程意义。节理的存在不仅大大改变岩体的力学性质,降低岩体的变形模量及强度参数,并使岩体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节理岩体变形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己为人们所熟知,竖向分布节理岩体的变形模量明显大于水平分布节理岩体的变形模量,这种区别主要在于变形机制不同。垂直节理面的压缩变形量主要是由岩块和节理面压密综合而成,平行节理面方向的压缩变形量主要是岩块和水平节理面的错动构成,节理岩体各方向的变形性质的差异由此而产生。与变形特征相类似,节理岩体也具有明显的强度各向异性特征。通常为了实际的需要将岩石近似地简化为各向同性体,基本上未考虑各向异性的性质,对一种岩石只给出一个确定的强度指标。在实际的岩石试验过程中发现,即使是同一地点取出的岩石,不同方向上的强度试验结果,往往也具有很大的离散性。因为本身就已经是各向异性的岩体,在后期构造改造的作用下,其各向异性表现得更加突出。参照图所示,对不含节理的完整岩体,可认为其在宏观上为均质、各向同性的材料对含有一组、二组或三组节理的岩体,其力学性质通常表现为各向异性若岩体被四组或四组以上的等规模、等间距及强度基

东北大学岩石力学讲义第二章岩石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

第二章 岩石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 第一节 岩石破坏的现象 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岩石的破坏机制不同,常见的岩石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拉破坏:岩石试件单向抗压的纵向裂纹,矿柱,采面片帮。特点出现与最大应力方向平行的裂隙。 二、剪切破坏:岩石试件单向抗压的X 形破坏。从应力分析可知,单向压缩下某一剪切面上的切向应力达到最大引起的破坏。 (a ) (b )

三、重剪破坏:即沿原有的结构面的滑动、重剪破坏 主要的机制:岩体受剪切作用或者受拉应力的作用、三向受压情况下多数为剪切应力的作用,侧向压力较小时可能是拉神破坏,实际工程中可能是不同机制的组合,但侧向应力较大时,可以认为剪切应力是岩石重剪破坏的主要破坏机制。 从岩石破坏的现象看,从小到几厘米的岩块到大的工程岩体,破坏形式雷同,并可归纳为两种,拉断与剪坏,因此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对岩石破坏的研究: 在单向条件下可以从实验得到破坏的经验关系。但是三向受力条件下,不同应力的组合有无穷多种,因此无法仅仅依靠实验得到破坏的经验关系,因此在一般应力状态,对岩石破坏的研究需要结合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两个方面。现代关于岩石破坏的理论分析一般归结为、寻求破坏时的主应力之间的关系 123(,)f σσσ= 研究的方法有:理论分析;2、试验研究;3、理论研究结合试验研究。 第二节 岩石拉伸破坏的强度条件 一、最大线应变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岩石中某个面上的拉应变达到临界值时破坏,而与所处的应力状态无关。强度条件为 c εε≤ (2-1) c ε—拉应变的极限值,ε—拉应变。

若岩石在破坏之前可看作是弹性体,在受压条件下σ1>σ2>σ3下, 3ε是最小主应力。按弹性力学有3 3E E σμ εσσ= -12(+),即33E εσμσσ=-12(+)。若3ε<0则产生拉应变。由于E >0,因此产生拉应变的条件是 3σμσσ-12(+)<0,3μσσσ12(+)> 若3ε=0ε<0则产生拉破坏,此时抗拉强度为0t E σε=?0t E σε=。 按最大线应变理论30εε≥破坏,即 312()t σμσσσ-+≥ (2-2) 式中0ε是允许的拉应变。 二、格里菲斯理论 格里菲斯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材料内微小裂隙失稳扩展导致材料的宏观破坏。 格里菲斯理论的主要依据是:1)、任何材料中总有各种微小微纹;2)、裂纹尖端的有严重的应力集中,即应力最大,并且有拉应力集中的现象;3)、当这种拉应力集中达到拉伸强度时微裂纹失稳扩展,导致材料的破坏。 格里菲斯理论的来源:由玻璃破坏得到的启示。 格里菲斯理论的基本假设为: 1、岩石的裂隙可视为极扁的扁椭圆裂隙; 2、裂隙失稳扩展可按平面应力问题处理; 3、裂隙之间互不影响。 按格里菲斯理论,裂纹失稳扩展条件为 1)、当1330σσ+>时,满足 21313()8()0t σσσσσ-++= (2-2)

岩石的密度

岩石的密度: 大多数造岩矿物如长石、石英、辉石等具有离子型或共价型结晶键密度为2.2~3.5克/厘米3(极少数达4.5克/厘米3)。 结晶键为离子-金属型或共价-金属型的矿物,如铬铁矿、黄铁矿、磁铁矿等密度较大,为3.5~7.5克/厘米3。 在金属矿区,岩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增高,岩石的密度就增大。矿区花岗岩的密度有的就高达2.7克/厘米3以上。 矿物的密度是由构成该矿物各元素的原子量和矿物的分子结构决定的。 岩石按其磁性的不同可分为3类: 1、反磁性矿物,如石英、磷灰石、闪锌矿、方铅矿等。磁化率为恒量,负值,且较小。 2、顺磁性矿物大多数纯净矿物都属于此类。磁化率为恒量,正值,也比较小。 3、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等含铁、钴、镍元素的矿物。磁化率不是恒量,为正值,且相当大。也可认为这是顺磁性矿物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岩石的磁性主要决定于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磁性,并受成岩后地质作用过程的影响。一般说,橄榄石、辉长石、玄武岩等基性、超基性岩浆岩的磁性最强而变质岩次之,沉积岩最弱。 岩石具有的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勘探方法所依据的是岩石和矿石中放射性元素成分和含量的差别。 放射性矿物如铀矿等的放射性元素含量最高,锆石等稀有副矿物和磁铁矿等金属矿物次之,绝大多数造岩矿物的放射性元素含量都比较低。 岩石的放射性元素含量以岩浆岩和变质岩为最高,沉积岩次之。岩浆岩中,按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顺序,放射性元素含量逐渐增加。 人工放射性勘探方法中最重要的参数是元素的热中子俘获截面。氢、锂等元素的热中子俘获截面较小;镉、钆等元素的热中子俘获截面较大,钍、铀等元素的热中子俘获截面次之。

(完整版)第2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第2章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赤道半径6378.140km 、两极6356.779km 。地球表面参差起伏,70.8%的面积为海域,29.2%的面积为陆地。 第一节 主要造岩矿物 一、矿物的基本概念 1、定义: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均质体,叫矿物。 组成岩石的矿物叫造岩矿物。 2、矿物的特征:晶形 (crystal form) 矿物晶形 (a) 石盐;(b) 石膏;(c) 普通辉石;(d)石英;(e)正长石;(f) 云母 3、常见的几种矿物: 石英、方解石、云母、黄铁矿、玛瑙、石膏、石英晶族 4、晶体形态: ?? ?质点为有序排列)晶体矿物(组成矿物的火山玻璃、胶体蛋白的质点为无序排列):非晶体矿物(组成矿物 ?? ???????? ??、钟乳状状、粒状、块状、土状几何体:纤维状、鳞片立方体、菱面体 片状、板状针状、柱状 单体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1-地壳;2-地幔;3-地核;4-液态外部地核;

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硬度: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摩氏硬度:滑石 石膏 方解石 萤石 磷灰石 正长石 石英 黄玉 刚玉 金刚石 1 2 3 4 5 6 7 8 9 10 5、解理:外力敲击下,沿结晶薄弱面平行裂开的性能。 第二节 岩石 岩石:造岩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岩浆岩(magmatic rock):在地壳上分布面积约占7%;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在地壳上分布面积约占75%;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在地壳上分布面积约占18%。 一、岩浆岩 1、岩浆、岩浆作用、岩浆岩 (1)岩浆:地壳深处局部地段高温、高压的熔融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形成、演化、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2、岩浆岩产状 3、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 共占石、角闪石、黑云母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白云母浅色矿物:石英、正长 、矿物成分:921???????? ?? ? ????????????????????? ??? ?????? ?? ?<>(稀性岩浆)熔岩流熔岩原熔岩被喷出岩:面)岩墙、岩脉(顺着断层面)岩床、岩盆(顺着岩层浅成岩岩株岩基深成岩侵入岩岩浆岩产状22100100Km Km ? ?? ? ????以下)深成岩(地下)浅成岩(地表面至地下侵入岩:喷出岩(喷出地表面)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岩浆冷凝后Km Km 333????? ? ?平坦状参差状锯齿状 贝壳状沿任意方向的裂开:、断口:外力敲击下,3? ?????? ?、土状光泽 几何体光泽:丝绢光泽断口光泽:油脂光泽 珍珠光泽 晶面光泽:玻璃光泽、单体光泽:光的能力:、光泽:矿物表面反射3??? ??应后的颜色假色:矿物表面氧化反离子的颜色。 它色:矿物中混入色素的混合色。长的光波后,其余光波自色:矿物吸收某一波、颜色11-岩基 2-岩株 3-岩墙 4-岩盘 5-火山口 6-岩脉 7-岩床 8-火山颈 9-火山锥 10-熔岩流

岩石物性资料

岩(矿)石物性资料 (2008年12月11日) 一、密度: 表1-1 常见矿物的密度 名称 密度/g.3cm - 名称 密度/g.3cm -石英 2.65 金刚石 2.6-2.9 正长石 2.55-2.63 重晶石 4.4-4.7 钠长石 2.63 刚玉 3.9-4.0 钙长石 2.76 岩盐 3.1-3.2 方解石 2.72-2.94 硬石膏 2.7-3.0 白云石 2.86-2.93 石膏 2.2-2.4 白云母 2.77-2.88 霞石 2.55-2.65 黑云母 2.7-3.3 绿高岭石 1.72-2.5 角闪石 3.62-3.65 白榴石 2.45-2.5 透闪石 2.99-3.00 硅灰石 2.79-2.91 阳起石 3.1-3.2 蛇纹石 2.5-2.6 星叶石 3.0-3.15 赤铁矿 4.5-5.2 钠闪石 3.3-3.46 磁铁矿 4.8-5.2 纳钙闪石 3.3-3.46 黄铁矿 4.9-5.2 钛铁矿 4.5-5.0 磁黄铁矿 4.3-4.8 铬铁矿 3.2-4.4 黄铜矿 4.1-4.3 辉铜矿 5.5-5.8 斑铜矿 4.9-5.2 海绿石 2.2-2.9 石墨 2.09-2.25 多水高岭土 1.9- 2.6 蛋白石 1.9-2.5 钾盐 1.99 叶绿泥石 2.6-3.0 硬绿泥石 3.3-3.6 金红石 4.18-4.23 锰矿 3.4-6.0 钨酸钙矿 5.9-6.2 铝矾土 2.4-2.5 煤 1.2-1.7 褐煤 1.1-1.3 表1-2 常见岩石密度 名称 密度/g.3cm - 名称 密度/g.3cm -纯橄榄岩 2.5-3.3 橄榄岩 2.5-3.6 玄武岩 2.6-3.3 辉长岩 2.7-3.4 安山岩 2.5-2.8 辉绿岩 2.9-3.2 鞍山玢岩 2.6-2.9 花岗岩 2.4-3.1 石英岩 2.6-2.9 流纹岩 2.3-2.7 片麻岩 2.4-2.9 云母片岩 2.5-3.0 千枚岩 2.7-2.8 蛇纹岩 2.6-3.2 大理岩 2.6-2.9 白云岩 2.4-2.9

东北大学岩石力学讲义第二章岩石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

精品文档 第二章岩石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 岩石破坏的现象第一节 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岩石的破坏机制不同,常见的岩石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岩石试件单向抗压的纵向裂纹,矿柱,采面片帮。特点出现与最大应力一、拉破坏方向平行的裂隙。

) (b) (a 形破坏。从应力分析可知,单向压缩下某一剪二、剪切破坏:岩石试件单向抗压的X 切面上的切向应力达到最大引起的破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三、重剪破坏:即沿原有的结构面的滑动、重剪破坏 主要的机制:岩体受剪切作用或者受拉应力的作用、三向受压情况下多数为剪切应力的作用,侧向压力较小时可能是拉神破坏,实际工程中可能是不同机制的组合,但侧向应力较大时,可以认为剪切应力是岩石重剪破坏的主要破坏机制。 并可归纳从小到几厘米的岩块到大的工程岩体,破坏形式雷同,从岩石破坏的现象看,为两种,

拉断与剪坏,因此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对岩石破坏的研究:不同应力的组合在单向条件下可以从实验得到破坏的经验关系。但是三向受力条件下,对岩石破因此在一般应力状态,有无穷多种,因此无法仅仅依靠实验得到破坏的经验关系,坏的研究需要结合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两个方面。现代关于岩石破坏的理论分析一般归结为、寻求破坏时的主应力之间的关系???)(,?f321、理论研究结合试验研究。、试验研究;3研究的方法有:理论分析;2 岩石拉伸破坏的强度条件第二节 一、最大线应变理论岩石中某个面上的拉应变达到临界值时破坏,而与所处的应力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状态无关。强度条件为(2-1) ???c—拉应变的极限值,—拉应变。??c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是最小主应力。σ下,σ>σ>若岩石在破坏之前可看作是弹性体,在受压条件下3123??????3,E>0<0则产生拉应变。由于,即。若按弹性力学有?????)?(?+)E?(?+32312133EE因此产生拉应变的条件是 ????????)>((?++)<0,312132??????t?E==。若则产生拉破坏,此时抗拉强度为= <0

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

7.4 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 7.4.1 岩石爆破破碎的主因 破碎岩石时炸药能量以两种形式释放出来,一种是冲击波,一种是爆炸气体。但是,岩石破碎的主要原因窨是冲击波作用的结果还是爆炸气体作用的结果,由于认识和掌握资料的不同,便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7.4.1.1 冲击波拉伸破坏理论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日野熊雄(Kunao Nino)、美国矿业局的戴维尔(Duvall W.L) (1)基本观点 当炸药在岩石中爆轰时,生成的高温、高压和高速的冲击波猛烈冲击周围的岩石,在岩石中引起强烈的应力波,它的强度大大超过了岩石的动抗压强度,因此引起周围岩石的过度破碎。当压缩应力波通过粉碎圈以后,继续往外传播,但是它的强度已大大下降到不能直接引起岩石的破碎。当它达到自由面时,压缩应力波从自由面反射成拉伸应力波,虽然此时波的强度已很低,但是岩石的抗拉强度大大低于抗压强度,所以仍足以将岩石拉断。这种破裂方式亦称“片落”。随着反射波往里传播,“‘片落”继续发生,一直将漏斗范围内的岩石完全拉裂为止。因此岩石破碎的主要部分是人射波和反射波作用的结果,爆炸气体的作用只限于岩石的辅助破碎和破裂岩石的抛掷。 (2)观点的依据 1)固体应力波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①玻璃内的冲击波。1947年,K.M.贝尔特(K.M,erd)用高速摄影机实测了冲击波的速度。用电力引爆直径0.25rum的铜丝在玻璃板中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速度为5600~11900m/s、破坏的顺序是,爆源附近十边界端、玻璃板中部。这个结果与日野氏提出的“粉碎圈”、“从自由面反射波拉断岩片”的论述相同。 ②日野氏等吸收了H.考尔斯基(Kolsky)对固体应力波研究最主要的成果,例如:炸药爆轰在固体内激发的冲击波;冲击波在自由面反射形成介质的拉伸破坏;多自由面反射波的重复作用等观点。 2)脆性固体抗拉强度 ①抗拉强度的重要性。岩石的抗压强度决定着爆源附近粉碎圈的半径。由于岩石的抗压强度很高,通常粉碎圈半径很小。一般岩石可视为脆性固体,即抗压强度远远大于抗拉强度的固体,很容易在拉应力作用下破坏,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一样都是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是影响岩石破碎程度的重要因素。 ②破裂论提供了裂隙发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1921年,A.A.格里菲斯(Giffth)研究脆性物体破坏时指出,脆性物体的破坏是由物体内部存在的裂隙引起的。由于固体内微小裂隙的存在,在裂隙尖端产生应力集中,从而使裂隙沿着尖端继续扩张。 日野氏吸收了脆性固体抗拉强度的观点,无论在基本理论的建立还是冲击波拉伸理论的应用以及拉断层数量和厚度的计算上,都有明显的痕迹。 (3)对冲击波拉伸破坏理论的评述 二)冲击波拉伸破坏理论的重要意义 日野氏吸收了当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冲击波拉伸破坏理论,给爆破理论的研究注人了新的活力,使爆破理论的研究进人了新阶段。 尽管这种理论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仍不失为岩石爆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由面附近岩石是被拉伸破坏的这一点已被世人所公认。 2)冲击波拉伸破坏理论的不足 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许多问题冲击波拉伸破坏理论还不能完全解释,例如: ①对烈性炸药来说,冲击波所携带的能量只占理论估算的炸药总能量的5%一15%,而真正用于破碎岩石的能量比此值还小。根据b.E.福吉尔逊(FOgd。)等人测量炮孔附近的冲击波强度,推算出的冲击波中的能量,只占炸药总能量的9%。如果冲击波围绕炮孔均匀分布的话,至少有三分之二

第二章 矿山压力及其基本规律

第二章矿山压力分析方法及其基本理论 第一节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 一、岩石的基本概念 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由各种造岩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为与自然状态下的岩体有所区别,多数岩石力学文献中,岩石是指从岩体中取出的、尺寸不大的块体物质,有时又称岩块。 岩石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分类有: (1)按岩石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煤田是地质历史上沉积运动形 成的,煤矿绝大多数遇到的是沉积岩。 (2)按岩石固体矿物颗粒间的结合特征,可分为固结性、粘结性、散粒状和流动性岩石匹大类。煤矿中多遇到固结性岩石,即造岩矿物的固体颗粒间为刚性连接,破碎后仍可保持一定形状的岩石,常见的有砂岩、砂质泥岩、砂质页岩、石灰岩、泥岩等。 (3)按岩石力学强度和坚实性,可分为坚硬岩石和松软岩石。 二、岩石的质量指标 2.1岩石的密度和体积 岩石的密度ρ(kg/3m)是指单位体积(3m)岩石(包括空隙体积)的质量((kg)。 岩石的密度与组成岩石矿物密度、空隙和吸水有关。根据岩石试样含水状态不同,可分为天然密度、饱和密度和干密度三种,前两种称为岩石的湿密度。夭 ρ)指岩石在吸水饱和状态然密度是指岩石在天然含水状态下的密度;饱和密度(, s ρ)是在105 C?---11C?下干燥24h后的密度。 下的密度;干密度(, d 当岩石中能进水的空隙不多时,岩石的三种密度间差值很小。实验室测试一般只提供于密度指标,且通常所说的岩石密度即指干密度。但对于遇水易膨胀的软岩,其干密度和湿密度的值有很大不同,应严加区分。煤矿中常见的岩石密度见表1-1。 表1—1 煤矿中常见岩石的相对密度、密度、孔隙率以及孔隙比

岩石成因理论1

《岩石成因理论》作业陈国武 1001461143 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岩浆作用类型?试用学过的理论解释秦皇岛柳江向斜盆地发育的辉绿岩脉的成因。 答:第一部分 岩浆的作用按大类分为岩浆的分异作用、岩浆的混合作用与岩浆的同化混染作用、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 一、岩浆的分异作用: 岩浆的分异作用:结晶分异作用、由扩散产生的分异、离作用与气体搬运作用(一)、结晶分异作用: 概念:是指由于岩浆中结晶的固相物质的分离而使残余岩浆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 类型:1、流动分异 2、重力分异3、扩散对流边界层分异作用 1、流动分异: 特点:主要发生在流速变化较大的岩浆通道内,如岩墙和岩脉中 原因:岩浆与上侵通道侧壁围岩间的粘滞摩擦作用,导致结晶的矿物与熔体分离 规模:影响有限,大岩体仅限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 2、重力分异作用: 1)晶体的重力沉降分异,需要克服的因素:岩浆对晶体的浮力晶体与岩浆之间的粘滞摩擦力使岩浆上升的速度。 2)影响晶体能否从岩浆中沉降分离的因素:晶体与岩浆的密度差、晶体直径的大小、岩浆的粘度。 3)矿物分离结晶的顺序—鲍文反应系列 3、双扩散对流边界层分异作用: 含义:原来均一的岩浆,在成分梯度和温度梯度的作用下,岩浆房中出现密度倒置现象,产生重力失稳,形成对流。 类型: 1)层状对流岩浆房中的分异作用。 2)无对流时的分异作用。 3)对流岩浆房中的侧壁结晶分异作用。

(二)、由扩散产生的分异: 1)、扩散作用:是指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物质的转移过程。 2)、岩浆中物质扩散的驱动力:元素在岩浆中的浓度梯度或化学位梯度温度梯度。 3)、扩散作用在岩浆分异中的意义所要考虑的因素:在有效的时间内元素的扩散由岩浆的冷却速度决定的有效扩散时间。 4)、实例岩体的边部暗色组分的富集层状对流岩浆房中。 (三)、熔离作用: 概念:指成分均一的岩浆﹐由于温度﹑压力等变化﹐而分为两种不混溶或有限混溶的熔体。又称不混溶作用。属内力作用-岩浆活动。 岩浆在液态情况下,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可以逐渐分离成几种成分不同、不相混熔的岩浆的作用,称熔离作用。也叫液态分异作用。 (四)、气体搬运作用: 气体运移产生的熔体成分变化。 水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大而增大。 1、水不饱和岩浆随岩浆的上升和结晶作用的进行,岩浆最终变成饱和的含蒸气相的岩浆。 2 、对水饱和熔体来说,岩浆上升将伴随挥发组分的释放,挥发组分携带易溶组分向低压部位运移(稀有元素矿床的形成)。 二、岩浆的混合作用: (一)、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岩浆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产生一系列过度类型的岩浆的作用,称为混合作用。 (二)、识别标志: 1 混合不彻底的基性端元可在酸性端元熔岩中呈流变特征的条带。 2 岩体中可见到一些基性端元的岩石团块、微粒包体等。 3 矿物间出现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两种成分差别较大的斜长石的共存矿物间的交代结构发育。 4 通过混合作用产生的中间过渡岩石的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演化趋势和同位素组成特征来进行识别。 三、岩浆的同化混染作用:

岩石物性资料

岩(矿)石物性资料 密度: 一. 表1-1 常见矿物的密度 名称 密度/g.3cm - 名称 密度/g.3cm -石英 2.65 金刚石 2.6-2.9 正长石 2.55-2.63 重晶石 4.4-4.7 钠长石 2.63 刚玉 3.9-4.0 钙长石 2.76 岩盐 3.1-3.2 方解石 2.72-2.94 硬石膏 2.7-3.0 白云石 2.86-2.93 石膏 2.2-2.4 白云母 2.77-2.88 霞石 2.55-2.65 黑云母 2.7-3.3 绿高岭石 1.72-2.5 角闪石 3.62-3.65 白榴石 2.45-2.5 透闪石 2.99-3.00 硅灰石 2.79-2.91 阳起石 3.1-3.2 蛇纹石 2.5-2.6 星叶石 3.0-3.15 赤铁矿 4.5-5.2 钠闪石 3.3-3.46 磁铁矿 4.8-5.2 纳钙闪石 3.3-3.46 黄铁矿 4.9-5.2 钛铁矿 4.5-5.0 磁黄铁矿 4.3-4.8 铬铁矿 3.2-4.4 黄铜矿 4.1-4.3 辉铜矿 5.5-5.8 斑铜矿 4.9-5.2 海绿石 2.2-2.9 石墨 2.09-2.25 多水高岭土 1.9- 2.6 蛋白石 1.9-2.5 钾盐 1.99 叶绿泥石 2.6-3.0 硬绿泥石 3.3-3.6 金红石 4.18-4.23 锰矿 3.4-6.0 钨酸钙矿 5.9-6.2 铝矾土 2.4-2.5 煤 1.2-1.7 褐煤 1.1-1.3 表1-2 常见岩石密度 名称 密度/g.3cm - 名称 密度/g.3cm -纯橄榄岩 2.5-3.3 橄榄岩 2.5-3.6 玄武岩 2.6-3.3 辉长岩 2.7-3.4 安山岩 2.5-2.8 辉绿岩 2.9-3.2 鞍山玢岩 2.6-2.9 花岗岩 2.4-3.1 石英岩 2.6-2.9 流纹岩 2.3-2.7 片麻岩 2.4-2.9 云母片岩 2.5-3.0 千枚岩 2.7-2.8 蛇纹岩 2.6-3.2 大理岩 2.6-2.9 白云岩 2.4-2.9 石灰岩 2.3-3.0 页岩 2.1-2.8 砂岩 1.8-2.8 白垩岩 1.8-2.6 干砂岩 1.4-1.7 粘土 1.5-2.2 表土 1.1-2.0 花岗闪长岩 2.6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