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汪锰矿考察报告2014.1018

石汪锰矿考察报告2014.1018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石汪锰矿考察报告

总经理:李术昌

参加调研人员:戴德斌、彭仕华

徐昌德、陶玉峰

编写人:戴德斌、彭仕华、徐昌德

审核人:戴德斌

日期:2014年10月2日

第一部分锰矿资源概况

一、绪言

(一)目的和任务

天雄集团作为丘北县锰矿资源整合主体之一,为了更好的了解丘北县石汪锰矿的地质特征,锰矿资源的分布状况,矿体的赋存状况,品位变化特征以及储量状况等,于2014年9月27日至10月1日,10月15日至10月18日,由戴德斌、彭仕华、徐昌德、陶玉峰等组成考察组,对丘北县石汪锰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基本上了解了丘北石汪锰矿矿体分布及品位,储量变化特征。为总部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地质依据。

(二)考察概况

在为期8天的考察,对石汪锰矿进行地表踏勘,对地表锰矿氧化带、浅部探洞、锰矿体露头点进行定点踏勘、取样分析,对地表氧化锰矿带沿走向进行了追索。已基本了解了石汪锰矿矿(化)体的分布范围、形态和资源状况,现将考察和调研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二、矿权区基本情况

(一)矿权区位置及交通概况

1、位置、交通

矿权区位于丘北县城的北西部,1/20万丘北幅的西部,矿权区中心位置位于丘北县城340°方向,平距约26km处。矿权区属云南省丘北县关寨镇石汪村委会管辖。

2矿权设置情况

勘查项目名称:云南省丘北县石汪锰矿地质详查;探矿权证

号:T53120080202005279;探矿权人:丘北力拓矿业有限公司;有效期:2011年1月4日至2012年1月4日。地理坐标:东经104°02′57″-104°09′57″,北纬24°14′59″-24° 17′29″,面积44.62km2,各拐点坐标见表1-1,其矿区范围见图1-1。

丘北至双龙营和关寨均有公路相通,双龙营和关寨至矿权区内均有乡村公路通达,交通较为方便,详见矿区交通位置图(见图1-2)。(二)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1、矿区自然地理

工作区地处滇东南岩溶山原丘陵地带,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形起伏较大,区内山地海拔1320~1726.6m,最大相对高差400多米,地貌类型属侵蚀剥蚀中山,立体气候明显。境内河流均属珠江水系的南盘江支流。当地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常年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6.2℃,最高气温29.2℃,最低气温-7.2℃,年平均降水量1203.3mm,其中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4.9%,无霜期约260天。

根据云建抗〔1993〕第44号关于抗震设防烈度有关规定的通知和GB18306—2001,丘北县地处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值Ⅵ,属稳定区。

2.经济概况

本区居民以苗族为主,另有少量回族、壮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劳动力充裕。农产品以稻谷为主,小麦、玉米、荞等次之。经济作物有烤烟、茶、油菜、辣椒等。区内无较大工矿企业,经济欠发达。

三、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由于工作区地处西南边疆,受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制约,以往地质工作除交通方便的地区外,地质研究程度总体较低。

(一)以往区域地质工作

该区在区域上属1/20万丘北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属中等或较差的地区,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在该区进行过锑、汞矿的手工开采和冶炼,但正规的地质矿产普查工作解放以后才正式开展。

1、1959年7月,滇东南地质队在丘北石腊、小官寨一带开展汞矿普查,提交了1:20万区域概略地质图和1:2千矿区简测地质图。

2、1966年12月,云南第二地质队在丘北至砚山进行了水晶踏勘。

3、1972年,云南石油队103队在图幅西部进行了区域地质构造研究。

4、1974年—1976年,云南石油队105队在图幅西北部开展石油普查,提交了1:5万构造踏勘平面图和构造地质图。

5、1978年1月—1980年6月,云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第六分队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提交了1/20万丘北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进一步查明了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和特征,为以后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地质资料。

(二)以往矿产地质工作

该区在区域上属1/20万丘北幅,在1/20万丘北幅图幅范围内,已知的矿产地不多,工业矿床很少,前人对矿产的研究程度较低。已查明的有铁、锰、铜、汞、锑、水晶、煤、黄铁矿、明矾石、石棉和滑石共11个矿种,计43个矿床、矿(化)点。其中:大型水晶矿床1个;铜、锑和水晶的小型矿床各1处;各类矿点24处;各类矿化点15处。就矿床、点数量来看,锑矿占绝对优势,共16个,其次为汞、铁、铜、锰、煤及水晶等,各有2—5个矿(床)点,其余大多为矿化点。

1959年以来,先后由云南四队、滇东南队、文山州地质处、六七一队、二队、冶勘三一七队和广西百色队、区测队等进行了矿产调查。1978年1月—1980年六月,云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第六分队开展了1/20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并提交了

1/20万丘北幅《区域矿产调查报告》。进一步查明了区内的矿种数量、分布、规模及矿床类型等,为以后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地质资料。

四、本次考察情况及取得的地质成果

(一)完成野外工作量

完成工作量:野外地质定点18个,地质踏勘路线约13公里,地表矿(化)体露头观察21处,平硐调查2处,取样21件。样品分析情况见表2。

石汪锰矿样品分析结果表(表2)

(二)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1、大致了解了勘查区内主要矿体分布、矿体分布范围、延伸状态。根据样品结果及岩(矿)体产状得出石汪锰矿南北两翼有二至三条锰矿(化)体出露,矿(化)体在南北两翼基本呈对称状态出现。

2、大致了解了矿区的含矿地层及氧化锰矿分布范围,由于矿权区主要位于石汪向斜的中部,两翼出露的含矿地层及氧化锰矿大都分布于矿权区的外部。在矿权区的内部仅见有少量薄互层状的氧化锰出露。

3、初步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成矿远景。通过收集前人资料,初步了解到矿权区各类矿产的大致分布情况,氧化锰矿体沿走向断续延伸分布,锰矿成矿条件一般。

4、依据地表氧化锰矿带的出露范围及产状变化状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初步估算了氧化锰矿石和碳酸锰矿石的储量。

五、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位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的西段与滇越巨型旋扭构造体系(或称文山巨型旋扭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一)地层

该区广泛发育三叠纪地层,仅在该区南部有少量第三系和第四系分布。

现将该区主要出露地层由老到新简述如下:

1、三叠系下统洗马塘组(T1x)

主要分布于该区图幅南东部,岩性主要为黄绿、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局部为凝灰质细、粉砂岩。厚度186—369米。化

石一瓣鳃类为主。与上覆地层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整合接触。

2、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

分布于该区南东部,岩性从上到下均为浅灰色、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夹灰岩。含瓣鳃化石Claraia concentica。厚度356.50米,与上覆地层三叠系中统个旧组下段呈整合接触。

3、三叠系中统个旧组下段(T2g a)

分布于该区南东部,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白云岩及泥质灰岩,含瓣鳃类化石。厚度288米,与上覆地层呈断层接触。

4、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l)

区内分布较为广泛,可分两个岩性段。

(1)三叠系中统关岭组下段(T2 gl a):浅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上部夹泥质白云岩,含瓣鳃、腹足及腕足类化石。厚度>1422米,与上覆地层整合接触。

(2)三叠系中统关岭组上段(T2 gl b):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夹含泥质灰岩,含瓣鳃、腹足及腕足类化石。厚度770米,与上覆地层整合接触。

5、三叠系中统兰木组(T2l)

与三叠系中统拖味组(T2t)呈相变关系,在区内南东部和北西部均有分布。该地层分三个岩性段,现分别简述如下:(1)三叠系中统兰木组下段(T2l a):岩性为深灰、灰绿色

泥岩、灰质泥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灰岩。厚度394—607米,与上覆地层整合接触。

(2)三叠系中统兰木组中段(T2l b):岩性为灰绿色石英细砂岩夹粉砂岩及泥岩。厚度637—1617米,与上覆地层整合接触。

(3)三叠系中统兰木组上段(T2l c):岩性为浅灰色泥岩、灰质泥岩夹粉砂岩。厚度289—581米,与上覆地层整合接触。

6、三叠系上统法郎组(T3f)

该区中部分布较广,北西和南西部也有少量分布。该地层分两个岩性段,现分别简述如下:

(1)三叠系上统法郎组下段(T3f a):主要为灰色、灰黑色薄层及中厚层含泥质灰岩、沥青质灰岩和泥灰岩,含瓣鳃、菊石、海百合、牙形石化石。厚度5—101米,与上覆地层整合接触,(2)三叠系上统法郎组上段(T3f b):为灰色、灰绿色薄—中层石英粉、细砂岩夹泥岩,含有大量菊石及瓣鳃类化石。厚度>945米,与上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和断层接触。为本区内主要含锰地层。

7、三叠系上统平寨组(T3p)

该地层与三叠系上统法郎组(T3f)呈相变关系,岩性为灰、黄绿色石英细砂岩与泥岩,下部以砂岩为主。厚度>1537米,与上覆地层呈断层接触。

8、第三系(N)

主要分布在该区南西角,岩性主要为砂、砾、砂质粘土及粘土,局部夹褐煤层。厚度>63米,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9、第四系(Q)

主要分布在双龙营、日者一带,为冲积堆积层(Q al)和湖积堆积层(Q l),主要成分为砂砾及砂质粘土,厚0—20米。

(二)构造

区内占主导地位的构造为东西向构造,它是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的组成部分。其次为北东向构造,它为华夏系(式)构造或云南山字型构造东翼的组成部分。

区内东西向构造虽然总体大致呈东西向伸展,但由于受到其它体系的干扰,各构造带并不总是严格地按正东西方向展布,而是经常以不大的幅度向南北两侧摆动,形成舒缓的波状构造带,与其它构造体系之间有互相切割的交接关系。北东向构造大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活动或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不但本身表现出不同幅度的隆起和断裂的多次活动,而且明显地控制了不同类型的两类三叠系相变带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西向构造的分布格局。区内北东向构造的主要成分为北东向的压扭性断裂,褶皱通常不甚发育,且多为比较平缓开阔的背斜构造。

2.2.1褶皱构造

该区褶皱规模巨大,但受断裂破坏严重,褶皱轴线平行或呈雁行状分布。褶皱的枢纽轴与构造带一致在东段抬起,而向西倾伏。褶皱强度由东向西增大。

区内主要褶皱主要为石汪向斜和双龙营背斜。双龙营背斜受断裂剧烈破坏,很难恢复其本来面貌。石汪向斜在区内规模最大,其核部位于石汪一带。该向斜大部分位于构造带西段,清水江以西轴线呈250°—265°方向延出图外;以东则为90°—110°走向。西、东两段在清水江两侧逐渐弯转。轴长75公里以上,两翼保留4—8公里不等,枢纽轴在东段略为扬起,向西端倾伏。西段核部由上三叠统法郎组砂、泥岩组成,岩层倾角50°—80°,两翼稍缓。次级褶皱十分发育,均为紧密的线状褶皱,局部出现倒转褶皱,明显表现出复式向斜的特点。东段核部被断裂破坏,主要由中三叠统兰木组组成,岩层倾角35°—70°不等,两翼为中三叠统兰木组中下段及板纳组,局部出现下三叠统,岩层向轴倾斜,次级褶皱较少,褶皱幅度也较小。北翼岩层倾角较陡,一般35°—55°,南翼比较平缓,约20°—35°,轴面向北倾斜。

石汪锰矿权区属于石汪向斜的西段。

2.2.2断裂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除性质不明的断层外,一般比较单

一,主要为走向断裂,具压或扭性,或者压扭性质。它们与褶皱基本协调一致,呈东西向或北东向,多切割三叠系,因而与褶皱一起多为三叠纪末期印支运动的产物。

对矿区有影响的断裂主要有:南尾断裂(F1)、底旭断裂(F2)、三戛断裂(F3)、羊七沟断裂(F4)、金鼎断裂(F5)、桃树断裂(F6)等。现将矿区附近的两条主要断裂简述如下:

1、三戛断裂(F3)

该断裂出露于南节向斜和石汪向斜之间,完全切失了二向斜之间的背斜构造。1:20万区域地质图丘北幅图幅内可见长110公里以上,两端均伸出区外。断裂线舒缓波状,大致平行褶皱轴线分布,中段向北突出,西端向北偏转,构成蛇形弯曲。断裂中段多次分而复合,大小不等的透镜状岩块被夹持于断裂之中。断面倾向南,倾角45°—50°。

该断裂绝大部分发育于中、上三叠统岩层中,西段中三叠统拖味组灰岩明显地逆冲于上三叠统岩层之上;中段及东段断裂上盘主要为中三叠统板纳组和兰木组下部岩层,下盘则多为兰木组上部岩层,逆冲性质较为显著。沿断裂陡立、直立岩带异常发育,岩层剧烈褶皱和扭曲,岩石挤压碎裂及硅化现象极为普遍,局部见构造透镜体及断裂擦痕。西段硅化带宽20—50米,向东断裂两侧泥岩中劈理极其发育,剪理带平行断裂面分布。除此之外,在断裂东段还往往可见断裂角砾岩。

2、羊七沟断裂(F4)

该断裂规模巨大,在1:20万区域地质图丘北幅图幅内长85公里以上,向西伸出图外。其西段作近东西向伸展,双龙营附近开始转为北东走向,在清水江附近向南偏转,形成向北突出的弧形断裂。断裂线呈舒缓波状,断面多向南倾斜,倾角陡缓不定,一般50°—70°,局部直立乃至反转。在双龙营以西,断裂主要发育于中三叠统拖味组之中,局部上盘尚见下三叠统及中三叠统下部岩层出露,岩石强烈挤压破碎,碎裂岩带最宽可达50余米。

该断裂在地貌上反映比较明显,在沿线几十公里的距离内,断续可见到保存完整的断裂三角面或断裂陡崖,说明该断裂在近期可能还有过活动。

2.2.3岩浆岩

该区岩浆活动不明显。未见岩浆岩出露。

六、矿(化)带地质特征

(一)矿体地质特征

区内锰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三叠系上部法郎组上段粉砂岩、泥岩中,为海相沉积氧化锰矿床。其成因特征与砚山县平远、稼依一带的锰矿相同。在本次考察中我们对本矿权区外部南北两侧的锰矿(化)带进行了追索和取样化验,确定其品位和变化特征。矿权区内我们仅在局部地段见有锰矿化条带并延伸

不远。为局部的矿化层。

(二)南部各矿段地质特征

2.1、高寨矿段

高寨锰矿位于石汪向斜南翼,也位于石汪矿权区的南部,属于三鑫公司矿权,见锰矿与矿权分布示意图。矿体产于三叠系上部法郎组地层中,在地表见有两层氧化锰矿体,上层厚5-6米,下层厚4米左右,矿体为条带状氧化锰矿体,含矿率60-70%,在地表矿体下部十几米处为一采矿平硐,在硐中的穿脉平硐中采样化验,见有条带状氧化锰矿渐变为条带状碳酸锰矿,最高达9.17%,低者7.86%,该矿为半氧化碳酸锰矿。矿体倾向北-北西.倾角50-55度,该硐距离石汪矿权区约200米,按地层产状推测,这两层矿体应延伸至石汪矿权区内,因为没有深部钻探资料,故只能依据地质构造特征进行推测,但该推测的准确程度应该较高。

图1.1 石汪锰矿高寨锰矿地表挖氧化锰矿的明槽

图1.2 高寨锰矿地表挖氧化锰矿的明槽氧化锰平均厚5.5 米,平均锰16%,矿体向北倾。

在南部矿矿带上,高寨锰矿是出露面积较大,矿体特征较为

明显的一个矿段。

2.2田心矿段(石磨后山)

该矿段位于高寨矿段北东部约1.5km处,从矿体表现特征来看,是高寨矿段向北东部延伸的部分,地表露头为条带状氧化锰矿体,矿体厚4米左右,含矿率55-65%。矿体倾向北,倾角40-45度。该矿段2013年杨强华.徐昌德等曾对此矿段进行过考察。

在该矿段有一探矿平硐,据前考察结果,在此硐中有条带状碳酸锰存在,经取样化验,碳酸锰3.69-6.45%,见下表

田心矿段探矿平硐中条带状碳酸锰图片

丘北力拓矿业公司在此矿段的东北部搞详查,提交了97万吨的氧化锰储量,并划分出三个矿段,从考察情况来看,97万吨储量有些夸大,氧化锰的储量估计在40-50万吨,但夹层太多,将

会增大开采成本。

2.3萝卜冲矿段

萝卜冲矿段位于田心矿段的北东部,是整个矿带在石汪矿权区的北东部的矿段。此矿段只见有地表的条带状氧化锰,未见碳酸锰矿。矿带断续出露于地表,厚度4.5-6米,见下面两图。

取样化验结果,该矿段氧化锰品位10-17%。石汪矿权区南部矿带经过多次取样化验,氧化锰和碳酸锰的品位见下表;

石汪锰矿南矿段样品分析结果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