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老年保健

社区老年保健

社区老人保健

一、概述老龄化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严峻问题。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已出现了世界范围的人口老龄化。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人有1.3亿,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

1.老年人的界定标准

(1)WHO:≥65岁,欧美及发达国家采用这一标准。

(2)我国:≥60岁,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学会提出。

2.社区老年保健的任务延长健康预期寿命,即保障健康老龄化。

3.社区开展老年保健的实施原则

(1)预防为主的原则;(2)全面性原则;(3)个体化原则。

4.老年护理的内容

(1)促进和维护老年人健康;(2)传授延缓衰老及预防疾病的知识;

(3)进行老人自理、家属陪护知识指导;(4)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

关于“老龄化”的几个概念

人口老龄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①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②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

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0%,或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健康老龄化:保持老年期活跃而具有独立活动能力,即最大限度地延长老年期健康的时段,延长独立自理生活的上依靠他人的时段,是人类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出的战略对策。时间,缩短老年期中丧失功能、生活

二、老年人的特点

1.生理特点老年人群年龄跨度大,个体差异大,整体来讲衰老的机体有共同的生理特点(表见4-9),如衰老过程中组织器官逐渐萎缩;更新修复能力明显低下;生理功能逐渐减退;机体代谢变得缓慢;免疫机能下降;应激能力日渐减弱。

表4-9老年人生理改变部位特征

外貌

皮肤

①松弛:以面部表现突出;②皱纹增加:首先表现在前额,其次为眼角;③老年斑:

以颜面部、前臂、手背多见

毛发①失去光泽、变白;②脱发、稀疏:男性多见,额顶部多见

眼①眼睑下垂、眼眶凹陷;②角膜老年环、晶状体混浊

牙齿松动、脱落

身高和

体形

①身高下降;②弯腰驼背、腰腹部脂肪增多、四肢肌肉萎缩

心血管系统心脏①心肌萎缩、血管硬化变窄,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出量下降;②窦房结起搏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心率减慢;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脱落导致心肌梗死

血管①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硬化,对血压的调节功能差;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弹性下降,轻微外伤易出血成瘀斑

呼吸系统上呼

吸道

①鼻黏膜变薄、分泌物减少,防御功能下降;②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减弱,易发生误

吸、误咽

下呼

吸道

①支气管壁弹性降低,黏膜萎缩,防御功能下降,易患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

疾病②胸廓变形呈桶状胸,肺组织弹性下降,导致呼吸功能减退,易缺氧

消化系统

口腔①发生牙周炎和龋齿的机会增多,牙齿易脱落,咀嚼力降低;②口腔黏膜萎缩,唾液减少

胃肠道①胃肠运动减弱,排空迟缓,消化不良;②黏膜萎缩,吸收功能下降;③胃溃疡、便秘等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增高

肝脏解毒功能下降

胰腺①脂肪酶分泌减少,对脂肪的消化功能下降;②胰岛素分泌减少,发生糖尿病的机会增加

泌尿系统肾脏①肾脏逐渐萎缩,肾血管硬化,管腔缩小,致使肾血流量减少;②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吸收功能减退,对水电解质调节功能降低

膀胱膀胱肌萎缩,容量减少,括约肌萎缩,易出现尿频、尿失禁

神经系统中枢神

①神经细胞萎缩、减少,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减慢;②脑血流量及脑耗氧量减少;③生

物活性物质合成减少。易出现记忆和认识功能减退、睡眠欠佳、动作缓慢等症状和体征外周神

神经传导速度减低,使感觉减退、触觉和温觉阈值下降、深部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

内分泌系统甲状腺腺体萎缩,甲状腺素生成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

肾上腺雄激素、皮质醇、醛固酮等下降,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性降低,应激能力下降性腺女性雌激素及男性睾酮浓度下降,性功能减退

运动系统肌肉肌纤维逐渐萎缩,肌力减退,活动能力下降且易出现肌疲劳和腰酸腿疼等症状

骨骼有机物质含量逐渐减少,骨质变脆,易发生骨质疏松及骨折

关节①关节逐渐发生软骨变性和骨质增生,使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度降低,造成明显的关节活动范围减少;②椎间盘呈退行性病变,脊柱变短或弯曲,多有驼背发生

2.心理特点重视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满足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对稳定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健康长寿有很重要的意义。

(1)感知方面:最常见的是视力和听力的老化。视觉分辨精细物体的能力在45岁之前有一个和缓的下降过程,45岁以后下降速度加快。老年人的言语知觉障碍,不仅由于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声音感受性降

低,听懂言语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觉减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嗅神经的神经纤维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同样味觉也下降。

(2)注意方面:老年人视觉注意更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注意转移的灵活性也变差。

(3)记忆方面:一般来说,记忆力从50岁开始就有所减退,70岁以后更明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记忆”衰退,对新近接触的事物或学习的知识都忘得快。意义识记减退较少,机械记忆减退较多。总体上说,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的,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4)思维方面:总的来说,老年人思维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存在个体差异。表现为思维局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

(5)智力方面:成人智力分为液态、晶态智力。液态智力指与知觉整合、近事记忆、思维敏捷度、注意力、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老年期下降更明显;晶态智力指与后天的知识、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能力,如词汇、理解力、常识等,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后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缓慢。

(6)情绪方面:由于生理老化、社会角色改变、社会交往减少以及心理机能变化等主客观原因,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和反应,如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无用失落以及抑郁焦虑等。

①失落感:由于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改变,经济负担加重,疾病困扰等因素,都会使老年人因心理不适应而产生失落感。因而可能出现两种情绪: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发脾气。

②孤独感: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单元。家庭的小型化、儿女与老人分居、丧偶、因疾病不能进行户外交往活动等都会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

③抑郁感:老年人离退休之后,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与人交流的时间减少,信息的来源减少,加之衰老造成的沟通障碍,会使老年人产生抑郁感,表现为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人冷漠,不爱讲话,等等。

④焦虑感:很多老年人担心患病,担心自理能力下降,担心给儿女加重负担,这种担心会随着衰老和疾病而加重,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恐惧,表现为冷漠或急躁。

(7)性格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格特点既有持续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化波动的一面,而稳定多于变动。容易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保守、猜疑、心胸狭窄等。

老年人的性格类型

①整合良好型:表现为生活满意度高、成熟、能正视新的生活;

②防御型:表现为刻意追求目标,否认衰老,活到老、干到老,并乐在其中;

③被动依赖型:表现为强烈依赖和盼望他人对自己提供帮助和体恤,或对外界缺乏兴趣;

④整合不良型:有明显的心理问题,需在家庭照料和组织帮助下才能生活。

3.社会角色特点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转折期,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由此引发老年人的心理发生波动和变化。离退休引起的老年人社会角色的改变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忙碌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的家庭角色: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年人茫然不知所措。

(2)从主体角色转变为依赖角色:老年人在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是家庭的主体角色,退休后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随之丧失,逐渐从主体角色演变为依赖角色。

(3)从配偶角色变为单身角色:老年夫妻同日而死的情况极少。人到老年期,失去配偶的可能性日益增大。一旦配偶丧失,剩下的一方即进入单身角色。

三、评估

老年人是一个独立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可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认知能力评估、情绪情感评估、社会支持评估等方面来判断老年个体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例如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可反映老年人生活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日常生活能力越高,对于社会或他人的依赖越少。因此,了解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客观、更准确地分析出老年人的规律,深化对老年人的认识。

1.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见表4-10)

表4-10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评分标准:

①总分:16分为正常;17~21分功能下降;≥22分功能明显障碍。

②单项分:1分为正常;2~4分功能下降;2项或以上≥3分功能明显障碍。

(2)Barthel指数(见表4-11)

表4-11 Barthel指数

项目完全依赖需要帮助完全独立

修饰0 0 5

洗澡0 0 5

进食0 5 10

用厕所0 5 10

穿衣0 5 10

大便控制0 5 10

小便控制0 5 10

上下楼梯0 5 10

床椅转移0 5~10 15

平地行走0 5~10 15

坐轮椅* 0 0 5

*表示仅在不能行走时才评定此项

评分标准:

①100分:生活自理,无需帮助;

②99~60分: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但需一定帮助;

③59~41分:中度功能障碍,需极大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④≤40分:重度功能障碍,多数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人照料。

(3)改良Barthel指数(见表4-12)

表4-12 改良Barthel指数

项目完全依赖最大帮助中等帮助最小帮助完全独立修饰0 1 3 4 5

洗澡0 1 3 4 5

进食0 2 5 8 10

用厕所0 2 5 8 10

穿衣0 2 5 8 10

大便控制0 2 5 8 10

小便控制0 2 5 8 10

上下楼梯0 2 5 8 10

床椅转移0 3 8 12 15

平地行走0 3 8 12 15 坐轮椅* 0 1 3 4 5 *表示仅在不能行走时才评定此项

评分标准:

①100分:生活自理,无需帮助;

②99~60分: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但需一定帮助;

③59~41分:中度功能障碍,需极大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④≤40分:重度功能障碍,多数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人照料。

2.认知能力评估最常用的评估工具是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主要用于评估65岁以上老年人认知障碍的筛查(见表4-13)。

表4-13 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

问题正确错误1.今年的年份 1 0 2.现在是什么季节 1 0 3.今天是几号 1 0 4.今天是星期几 1 0 5.现在是几月 1 0 6.你能告诉我现在我们在哪里,例如:现在我们在哪个省(市) 1 0 7.你住在什么区(县) 1 0 8.你住在什么街道 1 0 9.我们现在是几楼 1 0 10.这儿是什么地方 1 0 11.现在我要说三样东西的名称,在我讲完之后,请你重复说一遍,并记住这三样东西,等一下要再问你。

“皮球”、“国旗”、“树木”请你把这三样东西说一遍。

皮球 1 0 国旗 1 0 树木 1 0 12.现在请你从100减去7,然后在从所得的数再减去7,如此一直计算下去,把每一个答案都告诉我,直到我说“停”为止。(若错了,但下一个答案是对的,那么只记一次错误)

93 1 0

86 1 0

79 1 0

72 1 0

65 1 0

13.现在请你告诉我,刚才我要你记住的三样东西是什么

皮球 1 0

国旗 1 0

树木 1 0 14.(拿出手表、铅笔)请问这是什么

手表 1 0

铅笔 1 0

15.现在我要说一句话,请清楚地重复一遍。

四十四只石狮子 1 0 16.(把写有“闭上您的眼睛”大字的卡片交给被试)请照着卡片上所写的去做。

闭眼睛 1 0 17.给被试一张白纸:“请用右手拿这张纸,再用双手把纸对折。然后把纸放在你的大腿上”(不要重复说明,也不要示范)

用右手拿纸 1 0

把纸对折 1 0

放在大腿上 1 0 18.“请说一句完整、有意义的句子”(句子必须有主语,动词)

1 0 19.把卡片交给被试者:“这是一张图,请你在一张纸上照样把它画出来”

(两个五边形图案,交叉处形成个四边形) 1 0

评分标准:低于下列界值分,提示认知功能障碍

①<17分:文盲(未受教育);

②<20分:小学(教育年限≤6年);

③<24分:中学或以上(教育年限>6年)。

3.情绪、情感的评估

(1)焦虑自评量表(SAS)(见表4-14)

表4-14 焦虑自评量表(SAS)

项目没有或很

少时间

少部分

时间

相当多

时间

绝大部分或

全部时间

1.我觉得比平常容易紧张或着急

2.我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

3.我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

4.我觉得我可能将要发疯

5.我觉得一切都很好,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幸

6.我手脚发抖打颤

7.我因为头痛、颈痛和背痛而苦恼

8.我感觉容易衰弱和疲乏

9.我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

10.我觉得心跳得很快

11.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

12.我有晕倒发作,或觉得要晕倒似的

评分细则:

①评定症状在过去一周内出现的频率;

②“1”没有或很少时间;“2”小部分时间;“3”相当多时间;“4”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将各项得分相加,即得总分。其中,5、9反向计分。

③一般采用自评的方式进行评定。

评分标准:

①总分:≥40为有焦虑存在;②标准分:粗分×1.25,≥50为有焦虑存在;

③得分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2)抑郁自评表(SDS)(见表4-15)

表4-15 抑郁自评表(SDS)

项目没有或很少时

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

绝大部分或

全部时间

1.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2.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3.我一阵阵哭出来或想哭

4.我晚上睡眠不好

5.我吃得跟平常一样多

6.我与异性密切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

7.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续表

项目没有或很

少时间

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

绝大部分或

全部时间

8.我有便秘的苦恼

9.我心跳比平时快

10.我无缘无故地感到疲乏

11.我的头脑跟平常一样清楚

12.我觉得经常做的事情并没困难

13.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

14.我对将来抱有希望

15.我比平常容易生气激动

16.我觉得作出决定是容易的

17.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18.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

19.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更好些

20.平常感兴趣的事我仍然照样感兴趣

评分细则:

①评定症状在过去一周内出现的频度;

②“1”没有或很少时间;“2”小部分时间;“3”相当多时间;“4”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将各项得分相加,即得粗分。其中,第 2、5、6、11、12、14、16、17、18、20项反向计分。

③一般采用自评的方式进行评定。

评分标准:

①标准分:粗分×1.25,≥50为有抑郁存在;

②得分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

(3)UCLA孤独量表(见表4-16)

表4-16 UCLA孤独量表

项目从不很少有时一直1.你常感到与周围人的关系和谐吗

2.你常感到缺少伙伴吗

3.你常感到没人可以信赖吗

4.你常感到寂寞吗

5.你常感到属于朋友们中的一员吗

6.你常感到与周围的人有许多共同点吗

7.你常感到与任何人都不亲密了吗

8.你常感到你的兴趣与想法与周围的人不一样

9.你常感到想要与人来往、结交朋友吗

10.你常感到与人亲近吗

11.你常感到被人冷落吗

12.你常感到你与别人来往毫无意义吗

续表项目从不很少有时一直13.你常感到没有人很了解你吗

14.你常感到与别人隔开了吗

15.你常感到当你愿意时就能找到伙伴吗

16.你常感到有人真正了解你吗

17.你常感到羞怯吗

18.你常感到有人围着你但并不关心你吗

19.你常感到有人愿意与你交谈吗

20.你常感到有人值得你信赖吗

评分细则:

①评价由于社会交往愿望与实际交往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

②“1”从不,“2”很少,“3”有时,“4”一直。将各项得分相加,即得总分。其中10项反向计分。

③得分越高,孤独倾向越明显。

4.社会支持的评估(见表4-17)

表4-17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1.您有多少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只选一项)

(1)一个也没有(2)1~2个

(3)3~5个(4)6个或6个以上

2.近一年来您:(只选一项)

(1)远离家人,且独居一室

(2)住处经常变动,多数时间和陌生人住在一起

(3)和同学、同事或朋友住在一起

(4)和家人住在一起

3.您与邻居:(只选一项)

(1)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

(2)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

(3)有些邻居很关心您

(4)大多数邻居都很关心您

4.您与同事:(只选一项)

(1)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

(2)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

(3)有些同事很关心您

(4)大多数同事都很关心您

5.从家庭成员得到的支持和照顾(在合适的框内划“√”)

续表

6.过去,在您遇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经济支持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的来源有:

(1)无任何来源

(2)下列来源:(可选多项)

A.配偶;B.其他家人;C.朋友;D.亲戚;E.同事;F.工作单位;G.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

H.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I.其他(请列出)

7.过去,在您遇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安慰和关心的来源有:

(1)无任何来源

(2)下列来源:(可选多项)

A.配偶;B.其他家人;C.朋友;D.亲戚;E.同事;F.工作单位;G.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

H.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I.其他(请列出)

8.您遇到烦恼时的倾诉方式:(只选一项)

(1)从不向任何人诉述(2)只向关系极为密切的1~2个人诉述

(3)如果朋友主动询问您会说出来(4)主动诉述自己的烦恼,以获得支持和理解

9.您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只选一项)

(1)只靠自己,不接受别人帮助(2)很少请求别人帮助

(3)有时请求别人帮助(4)有困难时经常向家人、亲友、组织求援

10.对于团体(如党团组织、宗教组织、工会、学生会等)组织活动,您:(只选一项)

(1)从不参加(2)偶尔参加(3)经常参加

(4)主动参加并积极活动

注:请按各个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写

四、老年人日常生活保健指导

在开展老年保健工作中,主要是指导老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健康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使老人从单纯的延年益寿上升为全面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1.饮食指导

(1)合理安排饮食

①脂肪应占饮食总量的20%~30%,宜选用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②蛋白质应占饮食总热量的10%~15%,以优质蛋白为主,不可过多,以免加重肝肾负担。

③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能的55%~65%,以多糖为宜,避免摄入过多单糖、双糖,以免诱发龋齿、糖尿病等。

④钙、钾、铁、碘、锌、硒等矿物质对老年人很重要,可预防骨质疏松、贫血、甲亢、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⑤应多食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⑥限盐,食盐每日摄入的上限为6g。

⑦适量饮水,以每天1 500ml为宜。

①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有动物脂肪、动物肝脏、油炸食品等;

②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有鸡蛋、鱼虾、瘦肉、乳类等;

③富含钙的食物有奶类及奶制品、虾皮、坚果等;

④富含铁的食物有猪肝、菠菜、黑木耳、红枣等;

⑤富含碘的食物有紫菜、海带等;

⑥富含硒的食物有紫米、黑木耳、大蒜等;

⑦富含钾的食物有香蕉、番茄、菠菜等;

⑧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牛奶、鸡蛋、胡萝卜、鱼油等;

⑨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谷类(粗粮)、肉类、酵母等。

(2)饮食原则:①饭菜要香;②质量要好;③数量要少;④蔬菜要多;⑤食物要杂;⑥菜肴要淡;⑦饭菜要烂;⑧水果要吃;⑨饮食要热;⑩吃时要慢。

结合我国膳食习惯,有专家提出比较适合老年人的饮食方案:

①每日一袋奶(250ml左右);

②每日进食主食250~300g;每日进食3份高蛋白食物,每份为瘦肉50g,或鸡蛋1个,或豆

腐100g,或鱼虾100g,以鱼类、豆类蛋白为宜,注意粗细粮搭配;

③每日摄盐6g为宜;

④每日摄入500g新鲜蔬菜和水果;

⑤每日应分3~5餐,每次七八分饱。

2.运动指导

(1)进行适宜的运动

①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以温和、不激烈为原则,如散步、慢跑、跳舞、太极拳、登山等,皆为老年人适宜的运动项目。

②运动时应掌握适宜的强度,以活动时全身有热感或微出汗,活动后感轻松或稍有疲劳,食欲、睡眠好,精神振作最为适当。活动后心率以170?年龄(次/分)范围且在3~5分钟内恢复为宜。

③活动时间以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运动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宜。

④活动场所宜空气清新、安全。注意气候变化,防止中暑、受凉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适合老年人的伸展运动(见图4-3、图4-4、图4-5):

图4-3手、腕、肩的伸展运动

图4-4脚的伸展运动

图4-5躯干和头部的伸展运动

(2)运动原则

①穿着宽松的衣服及大小合适的运动鞋;②不空腹运动,饭后不宜立即运动;

③依个人能力选择运动;④运动量的增加,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⑤运动前应先做热身准备,运动时要注意身体与心理的感受;⑥运动健身应持之以恒;

⑦运动后不能立即休息;⑧避免危险运动;

⑨运动后注意把汗擦干,尽快沐浴,补充水分。

3.休息指导

(1)老年人的睡眠特点

①时间减少:老年人每天所需睡眠时间约为6小时。

②深度变浅:夜间易醒,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③质量下降: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疼痛、情绪变化、夜尿频繁、更换环境、慢性疾病带来的不适症状等。而睡眠质量下降,又可导致烦躁、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等不适。

④容易出现失眠:与老年性神经衰弱有关。但需注意,老年人睡眠时间少不一定就是失眠,重要的是睡眠质量。

(2)睡眠原则

①养成早睡早起按时休息的好习惯。

②环境宜安静、舒适、安全、空气流通。根据习惯调节光线、温度、湿度,避免不良刺激,如强光、噪音等;注意卧具清洁平整,棉被厚薄适宜,枕头高度合适。

③睡前可洗热水澡、温水泡脚、背部按摩、阅读书报、听广播、喝牛奶、做保健操等帮助睡眠。

④睡前不宜吃得过饱,饮水过多;喝浓茶和咖啡;从事过分紧张的脑力劳动;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看情节惊险的电视或小说;讨论有争议的家务事等。

⑤白天可安排适当的体力活动,以感到轻度疲劳为度。

⑥重视睡眠的质量,以醒后疲劳感消失,全身舒适,精力充沛,头脑清醒为宜。

⑦合理使用安眠药,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避免长时间连续用药或自己随意增加剂量,防止药物依赖和抗药性。

4.安全防护

(1)跌倒: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问题,也是导致老年人意外死亡最主要的原因。跌倒极易造成老年人受伤,大部分为软组织损伤,另外还包括骨折、关节积血、脱位和扭伤等。

①造成老年人跌伤的危险因素

内在因素:如因年龄而造成身体机能损害和退化是引发老年人跌伤的常见原因;健康状况下降、疾病及其伴随症状也会增加跌伤的危险性,一些精神类药物、心血管药物也可诱发跌伤。

外在因素:室内灯光昏暗、路面不平坦,障碍物多,室外台阶和人行道缺乏修缮,裤子太长或鞋不合脚,助行器使用不当等因素也都会影响老年人跌伤的发生。

②预防措施老年人在衣着方面应注意裤腿不宜太长;尽量避免穿高跟鞋、鞋底过于柔软以及穿着时易滑倒的鞋;穿大小适宜、合脚的鞋;尽可能选择后跟有1.5~2cm的鞋子;尽可能选择底部带有纹理的防滑鞋。

老年人的住所应尽量减少台阶、门槛,在经常活动的地方,不堆放杂物;家具陈设实用简单,尽量“靠边站”,且不轻易改变位置;日常用品不宜放得过高或过低;经常检查楼梯、台阶和扶手是否牢固。

老年人住所的光线也要充足,保持光线亮度;卧室应有夜间照明灯,避免起夜时视线不良。同时地面要防滑,居室地面尽量采用木质地板,但不宜打蜡;厨房和卫生间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并保持清洁干燥。

老人行动时动作幅度要小,坐起、行走动作不要太急,应缓慢进行;勉强能站立和行走的老人要特别注意不可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站立和行走,行走不稳时,应使用“三脚手杖”或“前臂支撑型手杖”;避免攀高取物;如果感到疲劳、睡眠不足时,不应多活动;下雨下雪天尽量不要外出。

老年人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预防由疾病、药物等原因诱发的跌倒。

(2)交通事故

①造成老年人交通事故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的感觉和运动能力下降,反应迟钝,不能准确的判断交通环境,易导致意外发生;部分老年人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意外发生的重要原因;老年人闲暇时间增多,出行机会增多,相应的发生交通意外的几率增高;交通道路设计和安全保障设施不完善、机动车违章驾驶等也是造成老年人交通事故的危险因素之一。

②预防措施:老年人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避免身体不适时强行外出;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改变不安全的交通行为,提高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增强自身防范交通事故的能力;注意天气状况,避免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外出;改善和建设相应的交通设施,营建一个舒适的、安全的、便利的、快捷的交通环境。

老年人外出注意事项

①老年人外出时身上应佩戴显著标识,如黄色佩戴、小红帽等,并随身携带老人姓名、电话、地

址、亲人联络方式等信息;

②尽可能的避免去车多拥堵的路段,尽量减少出行机会;

③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随意穿行马路、不在机动车道行走;

④在车辆行驶时扶稳坐好,等车停稳时再上下车。

(3)烫伤:由于生理因素,老年人行动迟缓,感觉失灵,对热力损伤反应慢,容易被烧、烫伤。

老年人烧伤的特点:

①易波及深部组织:老年人皮肤萎缩,真皮层变薄,弹性降低,调节体温、皮肤血运不佳,而皮下脂肪减少,则使抵御烧伤的能力进一步下降。因此,临床常见有的老人烧伤面积不大,但很深,甚至深达肌肉和骨骼。

②创面愈合慢:老年人再生能力差,烧伤皮肤愈合慢,如合并有糖尿病者,创面可长期难愈。而老人一般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差,感染是使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并发症多:老人可能存在心、肺、肾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代偿能力差,烧伤如治疗不及时易发生多脏器功能不全。

预防措施:

①老人除自身应加强防范意识外,家里人对行动不便或智力障碍的老人要多加照料;

②选择安全、合格的电热器具,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及时检修、淘汰旧电热器;

③应正确使用电器,当电器、火种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掉或熄灭;

④避免移动、倾倒含有热液的容器;

⑤烧伤后应当及时治疗。老人感觉较迟钝,可能对烧伤疼痛不敏感而易被忽视。所以,一旦被烧伤要引起足够重视。

烧伤处理:首先立即冷水冲洗15分钟以上,如水疱较小、皮肤未破,可外涂紫草油、红花油或金霉素眼膏等油质药物,如身边没有药可以用麻油替代,目的在于保护创面。如水疱破裂或烧伤面积较大,应马上送医院治疗。

(4)CO中毒

①造成老年人CO中毒的危险因素:生活中使用煤炉或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煤气泄漏或燃煤炉烟囱堵塞。

②预防措施:避免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长时间燃煤;正确使用燃煤器具,防止煤气泄漏。

5.用药指导

一般来说,老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减退,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都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吸收缓慢,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推迟;药物代谢不良,易产生毒副作用;机体排泄功能下降,使用肾毒性药物时易导致急性肾衰竭。常见药物不良反应(见表4-18)。

表4-18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剂量减半

镇静催眠药可致头昏、乏力、嗜睡及记忆力下降、淡漠等;

大剂量可导致共济失调、昏迷、呼吸循环抑制

等。

强心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视黄绿,心律失常等注意监测血药浓度

利尿剂腹胀、肌无力等低钾表现,高尿酸血症注意监测血钾

钙拮抗剂直立性低血压、头痛、头晕等小剂量开始,注意监测血压以调整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

干咳、皮疹等小剂量开始,注意监测血压以调整剂量酶抑制剂

续表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受体阻滞剂直立性低血压、乏力、嗜睡、心动过缓等适当延长给药时间降糖药低血糖随身携带糖果解热镇痛药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

抗抑郁药口干、便秘、肌肉震颤、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监测血药浓度

老年人用药原则

①明确诊断,对症下药,确定患者是否真正需要用药,充分权衡用药的利弊,决定必须使用的药。

②了解相关病史和用药史,避免对其他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毒害,避免重复或叠加用药。

③掌握老年人用药的剂量和种类,尽量少而精。

④定期测定肝功能、电解质、血药浓度,以估计药物代谢可能产生的影响,据此调整用药的剂量或停用药物。

⑤合理联合用药,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经常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五、老年人常见问题及护理

(一)老年患者常见症状与护理

1.食欲不振

(1)常见原因

①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足等。

②药物:长期滥用安眠药或洋地黄制剂也可引起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

③心理因素:如因患病、住院而产生的孤独、恐惧心理。

(2)护理

①因疾病所致的食欲不振很难处理。在病情未恢复前,可在食物的色、香、味、量等方面做些调整,鼓励患者进食,以免体内营养消耗,影响疾病康复。

②对心理因素所致的食欲不振,通过加强沟通,详细解释疾病的预后等,渐渐消除老人的孤独与恐惧感,食欲状况也会随之改善。

③适当的活动也能减缓食欲不振的产生。

2.便秘

(1)常见原因:消化道功能减退,胃肠蠕动缓慢;饮食量少、结构不合理;活动减少,尤其长期卧床的老人;排便习惯不良,如经常抑制排便、排便时间不充分;不合理使用缓泻剂和栓剂;药物如吗啡类药、抗胆碱能药物、镇静剂等,可致肠蠕动减慢;器质性原因,如肛裂、肛瘘、痔疮、肛周脓肿、肠内梗阻等。

(2)护理

①饮示指导:应适量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 000ml。

②活动指导: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慢跑、游泳等。卧床者则进行床上活动。

③重建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定时排便;纠正经常服用泻药或灌肠的习惯,鼓励老人,增加信心。

④腹部按摩:按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顺序作环行按摩,促进胃肠蠕动。

⑤合理使用缓泻剂和简易通便剂:如番泻叶、蓖麻油、肥皂栓、开塞露、甘油栓等。但不要过分依赖,长期使用可导致慢性便秘的发生。

3.尿失禁由于某种原因使膀胱不能保持正常的约束功能,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叫做尿失禁。老年性尿失禁是老年人各种疾病所致的尿失禁的总称。

(1)常见原因

①压力性尿失禁:因为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膀胱括约肌张力降低,骨盆底部肌肉和韧带松弛,控制尿液的排泄能力较差,一旦精神紧张、用力咳嗽、喷嚏、大笑、举重物等骤然增加腹内压,尿液就可能不由自主地从尿道排出。

②真性尿失禁:由于膀胱逼尿肌持续性张力增高及尿道括约肌过度松弛,以至尿液不能被控制从膀胱流出。例如膀胱及尿道炎症、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刺激膀胱,使膀胱逼尿肌持续性张力增加,膀胱内压力上升,使尿液不能被控制而从膀胱流出,严重者尿液淋漓。

③假性尿失禁:由于下尿路或膀胱逼尿肌无力,引起尿潴留,导致膀胱过度膨胀,膀胱内压增高,尿液被迫流出,又称为“溢出性”尿失禁。如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或肿瘤等所引起。

(2)护理

①心理护理:尿失禁患者的心理压力大,常感到自卑,期望得到理解和帮助,护士应尊重患者人格,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②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上可铺橡皮中单或用一次性尿垫,定时用温水清洗会阴部,防止褥疮。

③设法接尿:对女患者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接尿液或用一次性纸尿裤。对男患者可置尿壶接尿,或采用阴茎套连接引流袋接尿。

④留置导尿管引流:对于尿潴留患者,首先采用诱导、热敷等方法解决,尽量避免留置导尿,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对尿失禁严重的或有特殊治疗的患者给予留置导尿管,如需长时间留置尿管,要定时进行尿管护理。

⑤观察排尿反应:充溢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充盈时可能出现腹胀、不安,护士应善于观察,争取在尿液溢出前帮助患者试行排尿。对慢性病或老年患者每隔2~3小时提前协助排尿,适当挤压膀胱,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⑥保健指导:向患者解释,多饮水促进排尿反射,并可预防泌尿系感染,嘱其每日摄入液体2 000~3 000ml,入睡前限制饮水,以减少夜间尿量;训练膀胱功能,初起每隔1~2 小时让患者排尿。以手掌用柔力自膀胱上方持续向下压迫,使膀胱内尿液被动排出,以后渐渐延长排尿时间,并锻炼盆底肌肉,促进排尿功能恢复。

(二)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护理

1.老年人患病特点

①起病隐袭,症状及体征表现不典型;②病情进展快;③多种疾病常同时存在;

④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意识障碍;⑤容易发生并发症和后遗症;

⑥病程长、恢复慢、预后不良,治愈率低,死亡率高。

2.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

(1)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①居住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清洁、通风;

②一般护理:注意休息,避免受寒,注意口腔清洁;

③对症护理

咳嗽:咳嗽剧烈时应取半卧位,注意观察其性质和音色,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咳痰:应准备好痰盂和卫生纸,放于患者易取之处。注意痰的性质、颜色和痰量。咳痰多的人应取侧半卧位或经常交换体位,使痰易于咳出。大口咳痰或咳嗽无力,应注意防止呼吸道堵塞而突然窒息。

咯血:是呼吸道疾病常见的重要症状之一。发现出血时,应与口腔、鼻腔、咽喉等出血相区别,更要与呕血相区别。咯血颜色鲜红,带有泡沫,不混有食物,常伴有咳嗽。小量咯血患者应卧床休息,止咳、镇静。中、大量咯血则应绝对卧床,头侧向一边,给予止血剂等。胸部放置冰袋,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情况,需专人守候床旁,防止呼吸道窒息,并立即与医院取得联系。

呼吸困难:患者应取半卧位或坐位,准备氧气袋,如发现呼吸困难、缺氧、发绀,随时给予吸氧。

(2)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

①休息:休息是恢复心脏功能的重要条件,包括精神及身体两方面的休息。休息时间长短和方式,要根据具体病情而定。凡心功能基础正常的患者,活动后无心力衰竭现象,无须完全卧床休息,适当减轻活动量,有足够睡眠,避免重体力劳动即可;当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或有较重的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心律紊乱时,应绝对卧床休息。长期卧床休息者应注意肢体的活动,适当变换体位,作深呼吸,以避免发生静脉栓塞,坠积性肺炎等合并症。病床最好能安置靠背架。衣服、被褥宜轻软暖和,并保持清洁舒适。

②饮食: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血管患者,应限制热量和食用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心肌梗死患者还应给易消化饮食,每日3~5次,营养均衡丰富。饮食中还要适当限制食盐摄入量,并戒除烟酒。

③对症护理

呼吸困难:轻症时常在劳动后出现,经休息即有好转;重症者取舒适的半坐位或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右心负担,必要时吸入氧气,减轻缺氧现象。急送医院抢救。

浮肿:应给予低盐饮食;限制水量。卧床患者,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擦伤或褥疮的发生。

心前区疼痛:发病早期应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进行一切日常活动,并安慰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以免诱发心绞痛的发作。饮食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大小便时,切勿用力;便秘可给予灌肠,或用开塞露通便。

(3)糖尿病的护理

①要注意饮食、戒除烟酒;②要注意化验尿糖、及时随访;

③要鼓励糖尿病患者坚持运动锻炼、保持良好心情;④要注意预防其他疾病;

⑤要注意用药:对用药物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关心其病情的控制情况和用药量。在用药过程中要防止用量不够,同时也要防止用药过量。药量不足,轻者对纠正血糖过高不力,会促使糖代谢紊乱,加速并发症的发展,重者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昏迷。用药过量可引起低血糖反应;

⑥对重症糖尿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如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渴、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嗜睡以及呼吸有烂苹果气味者,要及时送医院诊治。

(4)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①饮食护理:患者应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以易消化无刺激的流质、半流质为宜;避免食用酸、辣、冷、硬及油煎类食物。

②一般症状护理:

恶心呕吐:呕吐时协助患者坐起;卧床不起的取侧卧位,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呼吸道而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呕吐后用清水漱口,并将被呕吐物污染之衣物、被单等换掉。注意呕吐物的量、颜色、气味、性质及呕吐次数。

腹痛:首先要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质,腹痛间隔时间,是否伴有呕吐、腹泻,腹部是否起包块,有否发热。随时注意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前应禁食,禁用麻醉性止痛药,应立即送往医院。

腹泻:注意大便颜色、性质及次数,并留大便标本,送医院化验,以协助诊断。

呕血和便血:即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常为暗红色,混有食物,伴恶心、呕吐。黑便多系柏油样大便。是溃疡附近黏膜下血管破溃引起。轻度出血时要休息,并去医院检查病因;大量出血时,感头晕、心慌,大便或走路时常易晕倒,患者可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口渴、脉快、体温、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这时应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禁食,给患者以精神安慰,消除恐惧。同时注意呕血、便血的量、颜色、性质和出血时间,并保留标本,随患者一起送医院化验。

(5)骨折的护理老年人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发生骨折后,要及时进行固定,以免骨折加重,损伤更多的周围组织。骨折固定如没有现成的夹板,可就地取材,用木棒、竹板、手杖、伞以及树枝等。常见中老年骨折固定方法如下。

①大腿骨折:将伤腿拉直,夹板长度上至腋窝,下过脚跟。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固定。

②小腿骨折:将伤肢拉直,夹板长度上至膝关节、下过脚跟。两块夹板放于小腿内、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固定。

③前臂骨折:上肢呈屈肘状,夹板长度上至肘关节,下过手心。两块夹板放于前臂内、外侧,用绷带缠绕固定,然后用三角巾悬吊伤肢。

④上臂骨折:上肢呈屈肘状,夹板长度上稍高于肩,下过肘关节。如有两块夹板,则一块夹板放在臂内侧,另一块放在臂外侧;如一块夹板固定,则夹板放在臂外侧,用绷带来回缠绕固定,用三角巾悬吊伤肢。

⑤脊柱骨折:严禁乱加搬动,应在保持脊柱安定的状况下,轻巧平稳地移至硬板担架上,用三角巾固定,转至医院。如扶持伤员走动,或躺在软担架上,脊柱骨折会加重并引起神经损伤,发生截瘫。

(三)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与护理

1.老年痴呆老年痴呆是脑功能障碍引起的获得性、持续性、全面性的智能障碍综合征。通常以记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定向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以及精神行为异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很多原因都可引起痴呆。按发病原因可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约占50%~60%;血管性痴呆(VD),约占20%;其他类型的痴呆,约占10%。

(1)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3个方面。

早期:症状多样,个体差异大,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①记忆力:主要表现为近事遗忘、丢三落四,但对往事记忆清楚;

②定向力:对时间的观念差,在陌生的地方容易迷失;

③语言能力:可出现命名障碍,即叫不出物品的名称;

④性格改变:变得自私、多疑、不热情、爱抱怨;

⑤异常行为:如反复问同一个问题、藏东西、“收破烂”等。

中期:记忆力下降更加明显,出现定向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异常行为等,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在洗澡、穿衣、进食等方面需要照顾者帮助。

①记忆力:进一步下降,逐渐忘记一部分往事;

②定向力:

a.时间:分不清年、月、日,分不清季节,甚至对白天、黑夜的分辨模糊。

b.地点:外出容易迷路。

c.人物:认不出熟人,逐渐对家人分辨不清。

晚期:逐渐不能行走、尿便失禁;定向力和语言能力衰退;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照顾;常因卧床所致的合并症而死亡。

(2)护理

早期

①保持现有的能力:鼓励患者参加简单的劳动和活动,坚持身体锻炼,以增加抗病能力,并延缓功能的衰退;

②维持患者的尊严:避免争论、责备和批评,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行为;

③适当的认知功能训练:如使用备忘录将重要事情记下来;通过时钟和日历,强化时间概念;一起讨论报纸的内容或电视情节,引导其回忆;通过纸牌游戏训练其记忆力;

④督促患者服药:避免让患者自己保管药品。

中期

①维持现有的能力:根据患者的功能水平,鼓励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保持现有的能力。注意不要完全替患者做,也不要强迫患者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②在生活上提供帮助:如饮食结构合理、定时定量;根据天气变化,督促患者增减衣物;协助患者洗澡,保持个人卫生;协助患者服药。

③维持必要的活动:坚持身体锻炼,并提供娱乐和与人交往的机会,尤其是与家人、朋友一起活动。

④保证患者的安全:

a.防止走失:外出时有人陪伴、在患者身上带上联系卡片。

b.防止跌倒:居室布置简洁,地面防滑,避免绊倒和滑倒。

c.防止其他意外:如煤气、药品、杀虫剂等。

⑤避免突然改变居所:尽量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避免轮换居所。需要搬家或装修时,尽量在患者房间保留熟悉物品,如照片、纪念品、小件家具等。

⑥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根据患者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衰退,使用直接、具体的语言,语速放慢、留出一定的反应时间,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

晚期

①做好生活护理:对吞咽困难者,应耐心小口地喂进食物,保证营养和水分的供应;帮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及时清理尿便。

②预防压疮:

a.定时翻身:白天每2~3小时翻身一次,夜间每4~6小时翻身一次。观察肩胛骨、骶尾部等处的皮肤状况,若出现发红,应增加翻身次数,并避免使发红区域再次受压。

b.采用软枕支持身体空隙处,并架空骨突处,避免骨突部位的压迫、磨擦等。

c.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用温水清洁皮肤。易出汗的地方可使用爽身粉,如腋窝、腘窝、腹股沟等。尿便失禁者要及时擦洗、及时更换,局部皮肤可涂凡士林软膏,但严禁在破溃的皮肤上涂抹。

d.保持床褥干燥、平整:不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布上,以免刺激皮肤。勤换床单,更换床单时要抬起身体,避免拖、拉、拽等动作,以免损伤皮肤。

③按摩和活动肢体: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减轻肌肉萎缩、关节僵化。

2.记忆力下降

(1)导致记忆力下降的因素

①正常的认知老化:良性的记忆力减退是中老年人不可避免的生理规律;

②病理因素:如老年痴呆;③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应激事件;

④生理因素:如过分劳累、睡眠不佳等。

(2)促进记忆的健康指导

①勤动脑,保持思维活跃:保持大脑强健,经常多动脑筋,锻炼大脑,可以避免记忆力衰退;

②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规律充足的睡眠,从事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脑的功能;

③进行记忆练习、使用记忆辅助工具:记忆训练法就是把人名、面孔、事件等,按一定的思考模式编码,达到加强记忆的目的。平时可以多玩玩猜字谜,多些阅读、辩论,有助于增强记忆。另外,记忆不加的老人还应善于充分利用记忆辅助工具,如日历、记事本、备忘录等;

④促进记忆力的食物:肉、家禽、鱼、奶制品、谷类、黄豆、红薯、坚果、绿色蔬菜、柑橘、香蕉富含维生素B,对记忆有帮助。柑橘、西红柿、哈密瓜、草莓、猕猴桃、玉米、葵花子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和维生素E,这些抗氧化剂也有助于改善记忆;

⑤远离烟酒:长期的吸烟饮酒,可使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

⑥加强体质锻炼并积极防治动脉硬化。

(三)老年人常见社会问题与护理

1.离退休综合征

离退休综合征指老年人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

(1)好发人群

①男性: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退休后,活动范围由外转向内,这种转换比女性更明显,因此容易出现适应障碍。

②退休前处于管理岗位的老人:这些老人在退休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退休后,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社会联系减少,因此易出现离退休综合征。

③事业心强、严谨、固执的老人:这些老人退休前每天都为工作而紧张忙碌,退休后突然变得无所事事,其心理适应比较困难。

④个人爱好少:除工作外爱好较少的人,由于退休后失去了精神寄托,生活变得枯燥、乏味,容易发生心理障碍。

⑤社会交往少:不善交际的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烦恼无处倾诉,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易出现离退休综合征。

(2)表现与特征

①无力感:许多老人不愿离开工作岗位,认为自己还有工作能力,但是社会要新陈代谢,必须让位给年轻一代,离退休对于老年人实际上一种牺牲。面对“岁月不饶人”的现实,老年人常感无奈和无力。

②无用感:在离退休前,一些人事业有成,受人尊敬,掌声、喝彩、赞扬不断,一旦退休,一切化为乌有,退休成了“失败”,由有用转为无用,如此反差,老年人心理上便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

③无助感:离退休后,老年人离开了原有的社会圈子,社交范围狭窄了,朋友变少了,孤独感油然而生,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往往使老年人感到不安、无助和无所适从。

④无望感:无力感、无用感和无助感都容易导致离退休后的老人产生无望感,对于未来感到失望甚至绝望。加上身体的逐渐老化,疾病的不断增多,有的老年人简直觉得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油干灯尽了。

(3)健康指导

①调整心态,顺应规律: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离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既是老年人应有的权利,是国家赋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老年人应尽的义务,是促进职工队伍新陈代谢的必要手段,老年人必须在心理上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而且,离退休后,要消除“树老根枯”、“人老珠黄”的悲观思想和消极情绪,坚定美好的信念,将离退休生活视为另一种绚丽人生的开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②发挥余热,重归社会:离退休老人如果体格壮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增进身体健康。当然,工作必须量力而为,不可勉强,要讲求实效,不图虚名。

③善于学习,渴求新知:“活到老,学到老”,正如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一方面,学习促进大脑的使用,使大脑越用越灵活,延缓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老年人要通过学习来更新知识,社会变迁风起云涌,老年人要避免变成孤家寡人,就要加强学习,树立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④培养爱好,寄托精神: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前已有业余爱好,只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退休后正可利用闲暇时间充分享受这一乐趣。即便先前没有特殊爱好的,退休后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活。写字作画,既陶冶情操,也可锻炼身体;种花养鸟也是一种有益活动,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情趣;另外,跳舞、打球、下棋、垂钓等活动都能使参加者益智怡情,增进身心健康。

⑤扩大社交,排解寂寞: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圈子缩小,但老年人不应自我封闭,不仅应该努力保持与旧友的关系,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建立新的人际网络。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开拓生活领域,排解孤独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与家庭成员间也要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

⑥生活自律,保健身体: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离退休后也可以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早睡早起,按时休息,适时活动,建立、适应一种新的生活节奏。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戒除有害于健康的不良嗜好,采取适合自己的休息、运动和娱乐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⑦必要的药物和心理治疗:老年人出现身体不适、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时,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切忌讳疾忌医。对于患有严重的焦躁不安和失眠的离退休综合征的老人,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药物,以及接受心理治疗。

2.空巢综合征空巢家庭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空巢老人常要担心生活的照料问题与疾病的医护问题,容易出现无助感等消极情绪,从而出现空巢综合征。

(1)主要表现

①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子女离家之后,老年人从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而有规律的生活,突然转入松散、闲暇的生活状态,若不能很快适应,便会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

②孤独、悲观、回避社交:一般人很难适应长期的孤独,特别是老年人,一旦出现“空巢”,会在感情上失去支柱,感到孤独,心情抑郁,行为退缩,社会交往减少;

③躯体化症状:可出现失眠、头痛、乏力、心慌气短、消化不良等症状,重者还可罹患消化性溃疡、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疾病。

(2)健康指导

①父母对子女离家独立生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