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系统可持续总量平衡核算_基于物质流核算的视角_王亚菲

经济系统可持续总量平衡核算_基于物质流核算的视角_王亚菲

经济系统可持续总量平衡核算_基于物质流核算的视角_王亚菲
经济系统可持续总量平衡核算_基于物质流核算的视角_王亚菲

第27卷第6期2010年6月统计研究

Statistical Research Vol.27,No.6Jun.2010

[22]Ford R.and P.Poret ,1991,“Infrastructure and Private-Sector

Productivity ”,OECD Economic Studies ,17,63-89.

[23]Greene W.H.,2002,Econometric Analysis (5th Edition )[M ].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4]Gramlich ,Edward M.,1994,“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

Review Essa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2(September ),1176-1196.

[25]Haughwout ,A. F.,2002,Public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

Productivity and Welfare in Fixed Geographic Areas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3(3):405-428.

[26]Morrison ,Catherine J.,and Amy Ellen Schwartz.1996.State

infrastructure and productive performance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6:1095-111.

[27]Munnell A.H.,1990,“How Does Public Infrastructure Affect

Regional Economic Performance ?”,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 ,Sept-Oct.,2-22.[28]Nadiri ,M.Ishaq ,and Theofanis P.Mamuneas.1994.The effects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R&D capital on the cos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U.S.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6:22-37.

[29]Paul ,S.,Balbir S.Sahni ,Bagala P.Biswal ,2004,“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the

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Canad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

[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Vol.70,No.4(Apr.),pp.998-1011.

经济系统可持续总量平衡核算

———基于物质流核算的视角

*

王亚菲

*本文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承载能力研究”(06JZD0020),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核算与评估”

(2008LZ033)和中央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基金资助。内容提要:本文使用经济系统物质流核算与分析方法(EW-MFA )从物质维度研究中国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我们核算了1990-2008年具有国际可比性的中国物质流总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除1998年外,中国经济的年度物质消耗持续增加,而物质效率呈现出四段式的发展趋势,反映出政府在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实施不同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效果。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将EW-MFA 作为环境管理有效工具的改进措施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系统;物质流核算;中国中图分类号:F22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565(2010)06-0056-07

Balancing Accounting of Sustainable Aggregate for the

Economic System :A Perspective from EW-MFA Wang Yafei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China's sustainable economy in terms of material flow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ccounting and analysis (EW-MFA ).We have compiled material flow indicators for China associated with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during 1990to 2008.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material consumption of China's economy continuously increased except for a slump around 1998,whereas the material efficiency exhibited a four-phase trend reflecting different macro-policies of the Eighth ,Ninth ,Tenth and Eleventh Five-Year Plans implemen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Based on the research ,suggestions for methodology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research are given to improve EW-MFA as a more effective tool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Key words :Economic system ;Material flow accounting ;China

第27卷第6期王亚菲:经济系统可持续总量平衡核算·57·

[30]Richard Baldwin,Rikard Forslid,Philippe Martin,Gianmarco Ottaviano,and Frédéric Robert-Nicoud2003Economic Geography and Public Polic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1]Romp W.and J.de Haan,2005.“Public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A Critical Survey”,EIB Papers,Volume10no1/2005.[32]Schultz,Theodore W.1961.“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1:1-17.

[33]Shah,A.1992.Dynamics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industrial productivity and profitability[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74:28-36.

[34]Straub,S.,2008,“Infra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A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Macro Level Literature”,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4590.The World Bank.

[35]World Bank,1994,World Development Report1994:

Infrastructure for Development.Oxford:University Press.

作者简介

张光南,男,汉族,广东梅州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师资博士后,2007-2008年早稻田大学访问研究员。

朱宏佳,男,汉族,广东佛山人,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70903078)研究助理。

陈广汉,男,汉族,湖北京山人,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程晞)

一、引言

中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深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将更加明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可能更加突出。其中的一个关键矛盾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随着人口继续增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进入快速转型期,中国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会对自然资源产生更大的需求,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毫无疑问,如果中国经济的发展继续维持这种粗放式的物质代谢过程模式,必将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更强烈的破坏,最终将导致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下降。

目前,中国政府提出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是发展循环经济。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也指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发展目标,“物质流核算模式”成为循环经济统计核算更为合理可行的模式(向书坚、平卫英,2008)。经济系统的物质流核算与分析方法(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ccounting and Analysis,EW-MFA)作为解决利用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法(Eurostat,2001),其相关研究在工业化国家(例如,Adriaanse et al.,1997;Matthews et al.,2000;Eurostat,2002)和转型国家(如,六S六casn?y et al.,2003;Giljum,2004)大量出现。目前有关中国的一些初步研究也已出现(Chen and Qiao,2001;Xu and Zhang,2007)。但根据EW-MFA方法进行总量指标平衡核算的研究在中国几乎尚未展开。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使用EW-MFA方法,以国家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核算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物质流总量指标,从物质维度对1990-2008年期间中国经济系统维持其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投入量、污染排放量与物质存量等进行分析,主要探讨物质流核算平衡体系、资源消耗强度与效率、物质流指标发展趋势以及物质结构分解分析。通过研究物质在经济系统中输入-贮存-输出的实物量变动,揭示物质的流动特征和转化效率。

二、EW-MFA方法、数据来源与估算

EW-MFA方法将经济系统看作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追踪从自然资源提取的物质到形成存量、经济系统内部的积累,以及最终作为废物排放到环境中的各种排放物,用于监控更有效率的经济系统活动和长期可持续性。EW-MFA方法将经济系统看作黑箱,对输入和输入该系统的物质流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系列物质化的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分为输入、输出和消耗三种类型。在输入端,主要的物质流指标有:

(1)直接物质输入(Direct Material Input,DMI),表征直接输入到经济系统中的物质流,这些物质直接用于生产和消费活动,具有经济价值,由国内开采(Domestic Extraction,DE)和进口(Imports,

·58·统计研究2010年6月

I)两部分构成。其中,国内开采是从国内环境中直接进入经济系统的物质,包括生物质、化石燃料、矿物质等三部分;进口指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物质。

(2)进口非直接流(Indirect Flows associate to Imports,IFI),指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成品、半成品的原料(表示为原材料等值),以及与生产这些物质有关的上游物质流。

(3)国内开采未用流(Unused Domestic Extraction,UDE),伴随国内开采原料而产生的未用流不进入经济系统,没有经济价值,一经产生即输入到自然环境中去。

(4)物质总需求(Total Material Requirement,TMR),测度经济系统总的物质基础,是DMI、UDE 和IFI三部分之和,可以视为支撑经济系统运行的总体物质需求。

输入到经济系统的物质经过加工、消费、废弃和处置等过程,一部分转化为经济系统内部积累的存量,即存量净增加(Net Additions to Stock,NAS),该指标测度经济系统的物质增长,如基础设施和耐用品。国内物质消耗(Domestic Material Consumption,DMC)测度经济系统中直接使用物质的总数量,DMC=DMI-出口。另一部分作为经济系统的输出,主要输出指标有:

(1)国内生产输出(Domestic Processed Output,DPO),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消耗的物质,通过系统边界返回到自然环境中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包括耗散流①、水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和气体废弃物。

(2)出口(Export,E),通过系统边界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物质。

根据EW-MFA方法对数据的要求,需要进行总量平衡核算的物质流包括两类:一类是进入经济系统、参与经济活动、创造经济价值的直接物质流;另一类是伴随经济活动而产生的未用流。本文用到的各种物质流数据主要来源于有关的官方统计刊物,部分数据从各专业网站得到,具体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对各类物质流中的具体组成部分,通过统计数据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估算。具体估算方法如下:

(1)秸秆产生与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秸秆利用与处置主要有四种方式:肥料还田、燃料、畜禽饲料和弃置乱堆。其中,用作燃料和饲料的秸秆,以原材料形式进入经济系统;用作肥料和弃置田间的秸秆并未进入经济系统。秸秆产生总量,可依据秸秆转化系数和年农作物总产量进行估算②。参考李秀金(2003)给出的折算系数和《中国农业统计资料》的农产品数据估计全国秸秆产量,并按高祥照(2002)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研究的分配系数计算。其中用作燃料和饲料的两类秸秆算入DMI的生物质当中。

表1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核算数据来源表

类型EW-MFA类大类小类数据来源

生物质

化石燃料

矿物质

进口物质流

污染物

耗散流

出口物质流

生物质

化石燃料

矿物质

进口物质流

二氧化碳、气

农业产品

林业产品

畜牧业

渔业产品

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

非金属矿物

水体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

固体废弃物

农村污

染专题

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

非金属矿物

蔬菜

秸秆利用

产草量(畜

禽饲料等)

一次能源生

产量与构成

工业尾料

建筑材料

工业

生活

工业

城市

农村生活排放

畜禽粪便

化肥施用量

农药作用量

农膜使用量

污泥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

估算

中国农业年鉴

估算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中国钢铁工业年鉴

中国有色金属年鉴

中国矿业年鉴

中国有色金属年鉴

估算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中国口岸年鉴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估算

估算

中国农村年鉴

中国农村年鉴

中国农村年鉴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中国口岸年鉴

忽略

估算

中国钢铁工业年鉴

中国有色金属年鉴

估算

估算

估算

耗散流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化肥、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以及其他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

由于瓜果和蔬菜的秸秆量相较于粮食棉花等作物小很多,故予以忽略。

第27卷第6期王亚菲:经济系统可持续总量平衡核算·59·

(2)草场产草量。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的历年草场面积,参考徐斌(2007)对中国草场的遥感研究,全国草场平均单产鲜重为2644.67吨/公顷,计算得出每年消耗的草量。在畜禽食用草料过程中,草中的水分通过其代谢系统转化成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这部分主要记录在DPO中农村排放的畜禽粪便中,故本文采用鲜重已利用量为总收获草料量。

(3)农村生活排放。农村污染排放分为化肥流失、畜禽养殖、农业有机固体和农村生活排放四大类,其中化肥流失量属于耗散性损失(被农作物吸收和直接进入地下水系统,这两部分均属于DPO范畴),不在农村生活排放中计算;农业有机固体以闲置未利用的秸秆为主,这一部分没有进入经济系统,不具有经济价值,不计入DPO;畜禽养殖污染主要为粪便污染导致水体污染,单独估算畜禽粪便,此处不计算。参考陈敏鹏(2006)年对农村污染排放编制的污染物清单和估计结果估算1990-2008年的结果,其中假设:畜禽养殖与畜禽量成正比,农村生活排放与农村人口成正比。

(4)畜禽粪便。畜禽在生长过程中摄食大量的饲料和草料,排泄出大量的粪便废物,该过程属于DPO的重要部分。本文参考王方浩等(2006)的畜禽排泄系数,根据畜禽存栏和出栏量估算全国所有圈养和放养畜禽的粪便产生量,畜禽粪便排放总量=畜禽粪便产生量-农村沼气工程所消耗的粪便量。

(5)建筑物和道路。直接输入物质和未用流中的建筑矿物采用相同的估算方法。由于中国现阶段仍处于经济上升期,开工建设与竣工的面积均比报废拆除量大一个数量级,所以估算过程没有考虑建筑物拆除的影响。建筑物用砂石在《中国矿业年鉴》中有相应的统计,而且筑造入建筑物的砂石在建筑物报废后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状态,且本身有价值,所以算入经济系统中的存量考虑范畴;修建道路中使用的砂石多为就地取材,通常起铺垫道路的用途,且道路基本不存在报废问题,所以道路修建使用的砂石不算入经济系统中。目前,统计数据只提供年内正在施工的建筑面积和竣工面积。正在建设的建筑物面积完成率很难统计,故难于估算正在施工的建筑物重量。因此,建筑物重量统一采用“竣工面积”进行计算,正在施工的面积计入其竣工的年份计算。交通基础设施按照通车(铺设)里程进行差值计算。参考莫华(2003)给出的建筑物材料消耗系数以及交通部2007年《公路工程概算定额》中发布的道路工程概算指标计算建筑材料的使用量。

(6)未用流的估算。未用流中化石燃料采用生态包袱平均比率①进行估算。德国Wuppertal研究所对全球生态包袱平均比率进行了估计,其中原油为1?1.22,天然气为1?1.66;此外,考虑到中国煤炭资源以硬煤为主,在计算煤炭未用流时取硬煤的生态包袱平均比率为1?2.36。进口未用流根据顾晓薇、王青(2005)提供的数据进行外推得到。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由联合国统计司的在线数据库提供,其中氧的重量通过光合作用的化学公式进行计算。

另外,由于经济系统消耗水的重量远远超出其他物质数量的总和,所以没有包括在核算框架中;统计口径方法变化导致的缺失数据由数学插值方法估计。

三、总量指标平衡核算结果

将EW-MFA方法应用于中国1990-2008年年度数据的平衡核算。为便于国际比较,我们还搜集了部分国家的EW-MFA核算结果与中国进行比较②。

(一)2008年物质流核算平衡体系

利用EW-MFA分析框架建立中国2008年物质流核算平衡体系,该框架展示了整个经济系统的物质组成,给出经济系统物质流平衡更为详细系统的信息,如图1所示。

在输入端,非生物物质的质量占了绝大多数,其次为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呼吸所需要的空气量,生物质输入和进口分别占第三和第四位。输入物质经过经济系统的转换,大部分以基础设施或者耐用品(100.31亿吨)的形式积累在经济系统内部,在经济系统内部,还存在物质循环,没有包括在物质平衡表中。其余部分分别以固体废弃物(1504.62亿吨)、气体废弃物(74.91亿吨)、水体废弃物(0.15亿吨)、耗散流(0.42亿吨)和出口物质(7.62亿吨)的形式输出。

生态包袱平均比率定义为在平均生产力水平下,开采一定的资源与所产生的未用流的质量比。

限于篇幅,详细数据与具体计算结果可向作者索取。

·60·统计研究2010年6

图1中国经济系统2008年物质平衡(亿吨)

(二)资源消耗强度与效率

将物质流指标与人口、经济等宏观指标组合,可以对中国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的质量进行分析,即对中国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进行评价。考虑到价格因素的影响,我们使用2005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指标。

将物质输入指标与人口指标结合,表示资源消耗强度。图2是中国与其他7个国家人均TMR的比较结果。中国人均TMR从1990年的30吨上升到2008年的121吨,年均增长率为7.49%,该指标在2000年以后水平较高,尤其是2005年。同时期,人口年均增长率只有0.82%,远远低于人均TMR 的增长率。这说明人均TMR的上升不是人口增加的直接结果,而是经济本身增长的结果。类似地,用人均DMI表示的物质消耗强度时,我们计算得到,中国人均DMI从1990年的1.88吨/人增长到2008年的5.20吨/人,而欧盟15国1980-2000年期间一直保持在17吨/人(Eurostat2002)。

将物质输入指标与经济指标结合,表示单位物质输入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即物质效率。图3是中国GDP/TMR与其他7国的比较。GDP/TMR表示单位TMR所能够带来的经济增长。中国GDP/ TMR从1990年的128.20美元/吨增长到2008

年的

图2人均TMR的国际比较(吨/人

图3GDP/TMR的国际比较(美元/吨)

638.09美元/吨。中国的物质效率较大多数工业化国家还处于较低水平。类似地,计算单位DMI所产生的GDP,与欧盟15国、美国和日本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中国单位物质输入所产生的GDP虽然呈不断上升趋势,与美国相差不大,但仍远远低于欧盟15国和日本,约为欧盟15国的18%,日本的11%。这说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仍是一种高增长、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在资源总量不会发生巨大增加的条件下,提高资源生产力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之一,这不仅需要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同时也需要产业结构、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共同优化。

通过对中国经济系统资源消耗强度与效率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大,自然资源的需求量随经济规模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趋势。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效率较为低下,需要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物质流指标趋势及政策讨论

图4展示了中国1990-2008年以来的经济、人口和物质流指标的发展变化趋势。人口和GDP自1990年以来均呈现较为稳定的线性增长过程;所有

第27卷第6期王亚菲:经济系统可持续总量平衡核算

·61·

的物质流指标都持续增长,而在1998年或其后出现

下降。在这些下降时期,

DMI ,DMC 和NAS 的最低点都出现在1998年,随后,这三个指标又开始增长。

DPO 在1998年开始下降,由于气体排放物减少,DPO 于1999、2000年达到最低点,其后,逐渐上升。

而且,

DPO 在1998年略微增加主要是由于固体废弃物的突然增加。1998年各项指标突然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家统计局修订了其产业统计框架。这种变化导致物质输入与输出指标在1998年突然下降。同时,国家环保部的统计框架也进行了修订。其废物的统计范围扩大,使其在1998年出现了明显的增加

图4社会、经济和物质流指标的发展变化

以1995、2000和2005年为分界点,将所研究的

时期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与中国的第八、第九、第十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相吻合。在第一、三、四阶段物质流指标均呈现出稳定的线性增长过程;在第二个阶段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使得指标的变化过程出现波动。可以看出,物质流指标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非常大。“八五”期间,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例如,能源、钢铁、建筑材料和石油化工。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

展导致了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增加。“九五”期间,中国政府致力于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变。投资的快速增加被控制来抑制通货膨胀。这些政策措施使得经济系统需求和排放较少的物质。“十五”期间,中央政府提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提出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些政策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的国内市场,城市化进程也迅速发展。在这个阶段,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增加主要是由DMI 中产业和建筑矿物的增加引起的。

从1990年到现在,中国经济经历了巨大变化,

本文从物质维度测度的中国经济的物质流指标对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非常敏感。虽然统计框架在1998年后发生了变化,但是EW-MFA 指标的趋势证明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需求与废物生成和经济增长是平行的。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基于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

(四)物质流模式的结构分解分析

根据Eurostat (2002)的IPAT 方程,我们将经济系统物质输入指标分解为可表征社会、经济、技术的因子。通过计算各指标的年均变化率,可以衡量各因子对经济系统物质生产和消费模式的不同贡献。以DMI 指标为例,分解方程为:

DMI =P ?(GDP /P )?(DMI /GDP )

其中,P 为人口;GDP /P 为人均GDP ,可以体现

社会富裕和国民福利的程度;DMI /GDP 表示经济系统资源生产效率,用来衡量技术水平。

对1990-2008年4个阶段分别计算各时段各因素的年均变化率,如表2所示。1990-2008年

间,

中国经济系统技术水平DMI /GDP 的下降对自然资源投入的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国民福利GDP /P 和人口压力的增大(分别为136%和10%),使得自然资源投入仍有大幅度的增加,增加的幅度为年平均160%。1996-2000年“九五”期间,自然资源增长较少,仅为6%。“十五”期间,虽然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年均下降1%,但由于人口压力(2%)的增长和较高国民福利的增长(28%),因此,自然资源的投入也出现较高速度的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29%。“十一五”的头三年,这种增长的趋势有所放缓,但仍处于高位运转。

表2

自然资源投入分解分析

时间(年)直接物质输入

人口GDP /P DMI /GDP 1990-2008 1.60

0.10 1.36-0.36八五(1991-1995)0.190.040.36-0.15九五(1996-2000)0.060.030.26-0.18十五(2001-2005)0.290.020.28-0.01十一五(2006-2008)

0.21

0.01

0.22

-0.01

通过对DMI 的分解分析,可以看出,在

“九五”期间,由于经济发展速度适当放缓,同时得益于人口数量控制措施得当,在国民福利继续保持增长的同时,适当降低了最终消费对物质资源的需求,使得自然资源投入和消耗均呈现出较低的增长态势,这一阶段的发展是相对可持续的发展。但2000年以后的“十五”和“十一五”头三年,虽然人口压力仍保持

·62·统计研究2010年6月

低速增长,经济活动总量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但由于人口基数加大,自然资源的消耗强度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加,再加上生产技术水平略有下降,造成了自然资源投入和消耗的重新上升。

四、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本文利用EW-MFA框架的总量平衡核算方法,从经济系统的物质维度讨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得出结论:总的来看,除了1998年由于统计口径变化导致的物质流指标暂时下降外,其他年份的物质流指标都呈持续增加,经济系统的物质流指标受五年规划的政策影响,对不同的宏观政策比货币指标更为敏感。因此,有必要对实物指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EW-MFA作为一种展示经济系统物质维度的有效工具,为测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因为,EW-MFA能对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物质代谢给出一个宏观数量描述;与其他经济和社会指标相结合,可以表示经济系统的物质强度与效率;将不同质量的物质流加总后为各种物质流总量指标的比较提供了可能性。但EW-MFA的这种加总方式掩盖了不同物质对环境影响的差异,单靠特定的政策难于解决EW-MFA识别的环境问题。

因此,作为科学工具,EW-MFA在其方法发展上,有两种可能的发展方向:一是继续开发方法本身的潜力;另一个是与其他工具结合使用。我们认为,在理解了经济系统的基本物质代谢规律后,下一步的工作应该是选择其他工具或者开发新工具与EW-MFA结合使用,研究经济系统运行更有效率的政策依据,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对于中国来说,在当前的国家统计框架下,经济系统的物质数据还不完善。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在经济系统的内部特征与物质流情景之间的关系研究上进行更多的努力。虽然需要推动中国国家统计框架的进一步改进,但是我们不建议将全部精力都用于数据准确性的估计与调研上,一定程度的数据精确性就可满足需要。为了反映经济系统的内部特征,我们建议研究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经济结构可以表示为不同经济部门的比例结构,出于更为全面的考虑,应该编制并使用物质投入产出表;技术水平可以用单位经济增长或制造成品的物质消耗或排放来表示。除了使用正确的指标表示经济系统内部结构外,还可以表征经济与环境更为详细的关系以助于决策制定。

参考文献

[1]向书坚、平卫英.循环经济统计核算问题研究述评———兼论我国循环经济统计核算的可行模式[J].统计研究,2008(11):79

-84.

[2]Eurostat.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ccounts and derived indicators:A methodological guide[DB/OL].Luxembourg:Statistical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2001.

[3]Adriaanse,A.,S.Bringezu,A.Hamond,et al.Resource flows:The material base of industrial economies[M].Washington,DC:World Resource Institute,1997.

[4]Matthews,E.,S.Bringezu,M.Fischer-Kowalski,et al.The weight of nations:Material outflows from industrial economies[M].

Washington,D.C.: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2000.

[5]Eurostat.Material use in the European Union1980-2000:Indicators and analysis[M].Luxembourg:Statistical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2002.

[6]S六casn?y,M.,J.Kovanda,and T.H?ak.Material flow accounts,balances and derived indicators for the Czech Republic during the 1990s:Resul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methodological improvement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3,45(1):41-57.[7]Giljum,S.Trade,material flow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The example of Chile[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04(1-2):241-261.

[8]Chen,X.and L.Qiao.A preliminary material input analysis of China.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2001,23(1):117-126.[9]Xu Ming and Zhang Tianzhu.Material flow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hina,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07(1):121

-140.

[10]李秀金.固体废物工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97.

[11]高祥照、马文奇等.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3):242-247.

[12]徐斌、杨秀春等.中国草原产草量遥感监测[J].生态学报,2007(2):405-413.

[13]陈敏鹏、陈吉宁、赖斯芸.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的清单分析与空间特征识别[J].中国环境科学,2006(6):751-755.

[14]王方浩、马文奇等.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环境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2006(5):614-617.

[15]莫华.基于数据质量分析的建筑材料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03.

[16]顾晓薇、王青.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压力指标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132.

作者简介

王亚菲,女,河南省人,2006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核算。

(责任编辑:周晶)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完整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 复习计算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第二章生产核算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 2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亿元; (2)中间消耗4124亿元; (3)最终消费365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4、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

中央电大期末考试国民经济核算网考题库

中央电大期末考试国民经济核算网考单选题库 A、 1、按照非金融资产产生的情况,可将其归纳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B、 1、编制国外账户应以(本国货币)为基准货币单位。 2、编制物价指数的紧缩法是运用(帕氏指数)方法。 3、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机器设备的租借) 4、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5、不能记入货物进出口的是(我国某企业一批设备送出国外进行简单加工)。 6、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性资产持有收益(等于零) C、 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主产品的同质性) 3、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转卖业务的总产出(只计算其附加费)。 4、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5、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其数值(既可能为正,也可 能为负或零) 6、储蓄率是指(储蓄额与可支配收入额之比) 7、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之间的差额是(零)。 8、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 要是与(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 9、常住人口与现有人口的关系是(现有人口=常住人口- 临时外出人口+临时寄居人口)。 1/ 37 10、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按实际离岸价格计算为350 万美元,离境后抵达我国口岸的国际运费和保险费等共计20 万美元,这批进口货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计为

(借方350 万美元)。 11、从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两者不等主要是与(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有关。 12、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部分) 13、财产收入是一种(生产性收入) 14、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15、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收入之间的差额是(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D、 1、对于企业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的差值是(财产净支出) 2、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3、对外经济交易是(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 4、对外资本账户记录一国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非金融性资本交易)。 5、对外金融账户的平衡项是(净贷出/ 净借入)。 6、对外资产负债账户(只核算金融资产)。 7、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是关于商品进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的分析。 8、短期核算的数字比一般年度核算的数字(不准确)。 9、短期内国民经济的生产主要由(工业)的生产活动状况加以体现。 10、地区间的流入与流出在投资环节上表现为发生在地区间的(资本转移)。 11、金融负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循的估价原则是(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 12、工程在各机构单位间实际的或虚拟的交易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应该记录在(资本和金融帐户) 13、对外经济交易是(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 2/ 37 14、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第二产业) 15、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市场价格) 1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第二产业)。

国民经济核算网考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C.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D.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服务的特点是B.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非金融资产按其产生的不同可以分为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B、储蓄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B、企业资产负债核算为基础。 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D、负债和净值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D.产业部门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D.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D、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核算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B、各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核算。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是指B.广义国际收支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进口货物和服务 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金融资产的增减 金融账户的来源方记录的是B、金融负债的增减 可支配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D、可支配总收入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D、总储蓄 联系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指标是A.国民总收入 劳动适龄人口指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第三产业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交易属于B、资本转移 名义持有资产收益表明整个核算期由于D、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全部价值收益。 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作为货物进出口的标准是C.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了所有权变更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期初资产负债账户的左方列示D、资产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 C、470元 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储蓄率 人口出生数是一个B、时期指标 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增加值 生产账户的初始流量是A、总产出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增加值 收入初次分配所核算的收入是C、生产性收入 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A、增加值和营业盈余 收入分配核算包括:C、包括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收入形成账户的平衡项是B、营业盈余 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与B.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实践中评价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2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测验_0009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 D ) A. 生产税 B. 劳动报酬 C. 财产收入 D. 所得税 2. 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 )。 A. 农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工业产品的数量为0.15 B. 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C. 农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消耗了0.15的工业产品 D. 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0.15的农业产品 3. 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C )。 A. 一次产业分类 B. 二次产业分类 C. 三次产业分类 D. 四次产业分类 4. 保险公司属于( B )。 A. 非金融企业部门 B. 金融机构部门 C. 政府部门 D. 住户部门 5.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 D )。 A. 政府税收 B. 劳动报酬 C. 营业盈余 D. 增加值 6. 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 C )亿元 A. 5000 B. 1100 C. 1000 D. 2000 7. 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 B ) A. 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300元 B. 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 C. 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电话亭 D. 银行收取利息税 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 B ) A. 支付原材料的运输费用 B. 大型机床更新 C. 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 D. 更换一批新的钳锤等手工工具 9. 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 ) A. 最终消费 B. 资本形成总额 C. 营业盈余 D. 货物与服务净出口 10.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 C)。

电大_国民经济核算-网考题库_判断题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判断题部分)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 ×。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属于存量指标,不能简单相加。 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 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共性在于都是货物和服务价值向产出的转移,但二者有较大的区别。中间消耗通常是一次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有形物质产品,而固定资产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反复使用的货物,其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出中。因此,在企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第二章生产核算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 亿元)。 产 生金 额 使用金额、总产出61200一、总支出61200 _ 、 中间投37180二、中间使用37180 入1620三、国内生产15170 三 、 国内生14200总值8550 产总值39501、总消费4700 1 、 固定资产折42502、总投资4400 旧3、出口 2 、 劳动者报酬4、进口 3 、 生产税净额 4、营业盈余 2. 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 (1) 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 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丿元。 (3) 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 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 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 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 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 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 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 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 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 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 亿元; (2)中间消耗4124 亿元; (3)最终消费3658 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 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 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 亿元。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 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4、已知某地区2000 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 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 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 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 亿元,库存增加145 亿元,贵 重物品净获得55 亿元; (4)出口1400 亿元; (5)进口1000 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800 亿元; (7)劳动者报酬5000 亿元; (8)生产税500 亿元; (9)生产补贴40 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 消耗、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提纲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提纲【2011-2012(一)】 一、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核算常住单位经济利益中心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机构单位基层单位产业部门机构部门 产品货物和服务增加值中间消耗国内生产总值 投入产出核算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 收入初次分配财产收入原始收入国民总收入经常转移资本转移收入二次分配可支配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储蓄 最终消费最终消费支出和实际最终消费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 经济资产非金融资产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净值 金融资产金融交易合并资金流量核算 经济出现经济消失资产物量其他变化持有收益名义持有收益中性持有收益实际持有收益 国外对外交易经常项目差额国际收支基本差额 二、简答题 1.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 2.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规则。 3.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4.简述货物和服务的联系和区别。 5.简述投入产出表四个象限的经济意义。 6.什么是国民总收入?它与GDP的关系怎样? 7.简要说明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的联系和区别。

8.简述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联系和区别。 9.简述最终消费核算的原则。 10.非金融资产都包括哪些类型的资产? 11.资本转移都包括哪些内容? 12.简要说明资本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13.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怎样?我国资金流量核算属于哪种范围? 14.联合国SNA的金融资产是如何分类的? 15.简述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在SNA中的地位。 16.资产负债核算都包括哪些内容?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阐述GDP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阐述不同收入分配阶段核算的主要内容及其总量指标。 3.联系实际阐述核算最终消费的意义。 4.论述我国资金流量核算的内容。 5.从经常账户、积累账户和资产负债账户角度论述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并就经常账户中的某个账户展开阐释其包括的内容。 6.总结本学期通过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学习的收获和体会(限300字)。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常见考题解析(1)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常见考题解析(1) 为让考生更好地掌握中央电大命题的必修课程考试的出题方向和考核重点及考题的拓展,对中央电大历届的考试题进行了分析对比,从中找出最近5期的考题中出现几率较大的考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总结出这些考点可能拓展的考试方向。请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将这些重要的考点认真消化以考出更好的成绩。 典型考题: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 1.考题回顾 国内生产总值是第2章的内容,同时也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在历年的考试每次均会围绕这个内容来出题,其题型包括选择、判断和计算题等。 2.考题 (1)2005年7月单项选择第4题(2007年1月单项选择第3题):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4000亿元,总产出为72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5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亿元。 A.2700 B.3200 C. 3700 D.6700 (2)2005年7月单项选择第5题: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2004年GDP为136515亿元,2003年GDP为124671亿元,则中国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 )。 A.109.5%B.91.32% C.9.5%D.8.68% (3)2005年7月判断第4题: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4)2006年1月单项选择第5题: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8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亿元。 A.5800 B.2000 C.1700 D.1800 (5)2006年1月单项选择第6题: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指( )。 A.该部门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B.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C.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D.以上皆不是 (6)2006年7月单项选择第6题(2007年7月单项选择题第3题):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5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200亿元,支付生产税1000亿元,生产补贴1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 A)1000亿元B)1100亿元 C)1300亿元 D)2000亿元(7)2007年1月计算题第1题:已知某地区2006年以下统计资料:总产出16000亿元;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购买55亿元;出口1400亿元;进口1000亿元;固定资本折旧1800亿元;劳动报酬5000亿元;生产税500亿元;生产补贴40亿元;根据以上统计资料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分别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考题解析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本)》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本)》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国民经济核算》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社会总产值 C.国民总收入 D.社会最终产品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 A.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营利单位和非营利单位 D.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 )。 A.生产并销售轿车11万辆 B.期初、期末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20亿元 C.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D.提供产品售后支持服务收入20亿元 4.农业部门总产出计算的特点是( )。 A.以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进行计算 B.针对各生产单位分别计算各项产品的总产值 C.在一个生产单位内不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D.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5.投入产出表的第1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 )。 A.技术经济联系 B.经济联系 C.技术联系 D.再分配关系 6.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映( )。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7.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 ) A.生产税 B.财产收入 C.所得税 D.劳动报酬 8.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 )。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按题型)(含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 A ) A.SNA B.MPS 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C )。 A.一次产业分类 B.二次产业分类 C.三次产业分类 D.四次产业分类 3.划分国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B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4.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 )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 C.资金流量核算 D.国际收支核算 5.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 A.交通运输业 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C.科学研究事业 D.畜牧业 6.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D )。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 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 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

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7、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B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8、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 A) A中间消耗 B劳动报酬 C生产税 D营业盈余 9、用支出法计算国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 C) A、最终消费 B、资本形成总额 C、营业盈余 D、货物与服务净出口 10、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 A ) A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 B 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 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 D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11、一国的国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中央电大国民经济核算网考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 A.SNA B .MPS C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D .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C)。 A. —次产业分类 B .二次产业分类C 三次产业分类 D .四次产业分类 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C)。 A.要素价格 B ?基本价格C 生产者价格 D ?购买者价格 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 ?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 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 ?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5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 ?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 C 资金流量核算 D ?国际收支核算 6.常住单位是指(C)。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 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D ?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A.交通运输业 B ?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科学研究事业?畜牧业 8 . SNA采用的是(A)o A.全面生产概念B .限制性生产概念?物质生产概念.宏观生产概念 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 A. —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 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D) 处理。 A.货物和服务交易 B .分配交易.金融交易.内部交易 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B ?社会总产值 C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 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B) 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A.机构单位.机构部门 C .基层单位.产业部门 13.生产核算的核心是(C) A 财政收入 B 居民生活水平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国民总收入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题库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4.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机构单位)。 5.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 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属于:(第二产业)。 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第三产业)。 12.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13.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 14.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15.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他运用的基本原理市(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 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国内生产总值)。 2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 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核算:(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加值的是(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营业盈余)。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0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当年存款利息收入) 11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生产出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12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1600亿元。 13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期营业盈余1000亿元。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税的是(现期所得税) 15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农业部门) 16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17农业部们总产出计算的特点是(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18金融业的总产出(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大型机床更新) 20可比价GDP为1100亿元,现价GDP为1000亿元,则物价指数为(90.91) 21国内生产总值的是实物构成不包括(进口货物和服务) 22生产帐户的平衡项是(增加值) 23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是(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24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指(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投入产出表) 2投入产出表按照考察的时间期限不同分为(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 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 4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局限性在于(计量单位不统一,使用范围有限) 5投入产出表的第1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6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1象限) 7投入产出的第1象限从横向看表明(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2019春)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判断题)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 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 1. X。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 X。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 机构部门。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 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X。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属于存量指标,不能简单相加。 5.X。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 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4.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 5 .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 6.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可以重复计算。 7.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8.工业总产出是按“工厂法”计算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工业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工业企业之间可以重复计算。 9.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指标有两种,即总产出和增加值。两个指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其它部门的产品价值,后者不包括。 参考答案: 1 . X。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共性在于都是货物和服务价值向产出的转移,但二者有较大的区别。中间消耗通常是一次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有形物质产品,而固定资产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反复使用的货物,其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出中。因此,在企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很明显属于中间消耗,大型工具如机床等属于固定资产,而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 2.X。根据收入法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内容来看,应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题中的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属于劳动者报酬,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而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为来自国外的转移性收入,不应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

一, 二,单选 1.SNA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2.下列单位中属于第一产业的是(林场) 3.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4.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驻单 位和非常住单位) 5.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6.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 济实体称为(机构单位) 7.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8.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 9.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10.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第二产业) 11.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营利性机构单 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12.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13.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第三产业) 14.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15.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 (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 16.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 价格形式。 17.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方法的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它运用的基本原理是 (会计账户的基本原理) 18.生产核算的核心是(国内生产总值) 19.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生产消耗电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 本要素使用的是报酬价值) 20.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2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2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加值的是(中间消耗) 23.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营业盈余)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25.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稿产品的是(农民自己 食用的粮食) 26.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27.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当年存款利息收入) 28.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29.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 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1600)亿元。 30.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 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1000)亿元

2020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已排

单选: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4.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机构单位)。 5.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 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属于:(第二产业)。 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第三产业)。 12.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13.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14.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15.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他运用的基本原理市(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 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国内生产总值)。2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 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核算:(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加值的是(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营业盈余)。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0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当年存款利息收入)11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生产出货物 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12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 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 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1600亿元。 ∑13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 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 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 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期营业盈余 1000亿元。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税的是(现期所 得税) 15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的方法也不 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农业部门) 16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 成果(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17农业部们总产出计算的特点是(在一个 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18金融业的总产出(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 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 (大型机床更新) 20可比价GDP为1100亿元,现价GDP 为1000亿元,则物价指数为(90.91) 21国内生产总值的是实物构成不包括(进 口货物和服务) 22生产帐户的平衡项是(增加值) 23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是 (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24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 指(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 量之比) 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 (投入产出表) 2投入产出表按照考察的时间期限不同分 为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 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包括中间产出和 最终产出。) 4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局限性在于(计量单 位不统一,使用范围有限) 5投入产出表的第1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 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6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1象限) 7投入产出的第1象限从横向看表明(某 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 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8投入产出表的第2象限主要反映(最终 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9投入产出表第1象限主要反映(增加或 最终投入的构成) 10下列等式正确是n∑X ij+Vj=Xj i=1 11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 为0.15说明(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一共 消耗了0.15的农业产品) 12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 品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13 X ij表示(j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产品 数量) 14完全消耗系数反映(最终产出与中间投 入的关系) 1收入分配与消费所需遵循的核算原则是 (权责发生制) 2下列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过程的是 (居民消费) 3 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的是 (所得税) 4收入核算的对象是(当期的生产成果) 5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增加值) 6收入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属于(生产性 收入) 7原始收入分配核算的初始流量是(营业盈 余或混合收入) 8经济总体层次上的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 平衡项是(国民总收入) 9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起 点指标分别是(增加值和营业盈余) 10一般来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较大部分的 部门是(非金融企业部门) 11收入形成帐户的平衡项是(营业盈余) 12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平 衡项是(原始收入) 13对于企业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的 差值是(财产净支出) 14国内所有部门原始收入总和称为(国民 总收入). 15财产收入是一种(生产性收入) 16收入在分配中产生的收支流量属于(转 移性收支) 17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 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项交易属于(资本 转移) 18某大学一名学生将所得的100元奖学 金捐赠给希望工程该项活动属于(其它经常 转移) 19收入使用核算的中心内容是(消费核算) 20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不包括(购买房屋支 出) 21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以(可支配收入)为 初始流量 22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的平衡项是(总储 蓄) 23室内装饰用品属于(非耐用消费品) 24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某企业 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 25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 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 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 入等于(470) 26在下列政府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政府消 费(给低收入家庭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27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 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1下面不属于经济资产的是(公海) 2非金融资产按其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有 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可编辑

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期末网考答案

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期末网考复习题 单选题 字母A开头 按照非金融资产产生的情况,可将其归纳为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字母B开头 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 编制国外账户应以()为基准货币单位B.本国货币 编制物价指数的紧缩法是运用()方法A、帕氏指数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D.机器设备的租借 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性资产持有收益C等于零 字母C开头 财产收入是一种D生产性收入 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其数值D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或零 储蓄率是指D储蓄额与可支配收入额之比 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转卖业务的总产出A只计算其附加费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主产品的同质性 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常住单位是指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常住人口与现有人口的关系是B、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临时外出人口+临时寄居人口 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形成有关C.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 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收入之间的差额是A对外劳动要素收入净额 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之间的差额是A零 字母D开头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B第二产业 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A市场价格 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D.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对外经济交易是D.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 对外资本账户记录一国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B非金融性资本交易 对外资产负债账户B.只核算金融资产 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是关于商品进出口与()的关系的分析D.国内生产总值 对外金融账户的平衡项是A.净贷出/净借入 对于金融负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循的估价原则是B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 对于企业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的差值是B财产净支出 对于制成品库存,应按照()计价。B产出时的基本价格 对资产项目在各机构单位间实际的或虚拟的交易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应该记录在A资本和金融账户 短期核算的数字比一般年度核算的数字B、不准确 短期内国民经济的生产主要由()的生产活动状况加以体现B、工业 地区间的流入与流出在投资环节上表现为发生在地区间的B、资本转移 字母E开头 恩格尔系数是指A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字母F开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