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假账的成因与对策

假账的成因与对策

假账的成因与对策
假账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假账的成因与对策

一、前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市场繁荣了。但也不能否认,由于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也有一些不健全的因素。比方说,随着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出现了假商品,假烟假酒都有,假酒还喝死过人,在我们财务领域也不是一块洁白的土地,也出现了假信息、假报表。虚假的信息不会死人,但造成的影响更坏。因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经济生活中,还要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部门需要层层汇总的会计信息来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出台适当的经济政策调节和引导资金的投向,出台一些新的法规、条例,来作为经济杠杆调节和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如果会计信息是假的,国家的宏观管理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会计假账

(一)定义会计假账

何为假,与真合为一对矛盾体,也就是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何为账,是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其通过证明经济业务的正当凭证为根据,照实反映经济活动状况的书面记录。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假账的定义描述。账本大都是指用于财务方面而言,因此通常称为会计假账。可以肯定的是账本都需要依赖会计特定主体来操作完成。会计行业也给会计假账命了一定比较范例的名称,失真的会计信息。名称有点差别,但其意思大体一致,首先是违反真实性核算原则的行为,其行为目标和结果均使真实性蒙受损失,具备一定的危害性;其次是违背了会计、财务、证券、税收等相干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规定的行为,具备犯法性;最后会计假账行为人主要是从事会计职业的特定主体,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而为之,任意一个过错、偏差、错漏所致使的财务核算资料与其成效的不实,均应属于会计假账之范围,具备有意性。

(二)了解会计信息

我国经过十多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建设,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会计秩序混乱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广厦”、“蓝田股份”等一些企业会计造假案件的公开披露,甚至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一些基本的会计原则性问题受到人们的挑战。会计信息失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深入揭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无论对于广大会计理论界、经济界,还是对于财会工作人员都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三、会计假账的形成原因

中国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把“诚”与“信”作为立身社会之本,为人处世的必备道德,治国安民的根基。然而现在不仅是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充斥会计假账,会计假账让会计行业面临着被社会质疑的尴尬境况。

如今提起会计行业的信任危机,大众率先想到的是,会计从业人员,认为这是因为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因为低的道德品质。也许,在企业会计舞弊事件,会计人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将所有的会计假账所引发的一切诚信危机都指向会计人员是有偏见的。曾经有一个研究小组取得了150的人的会计事务所的调查问卷:你认为目前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成为会计假账的“癌症”的因素是什么?从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排名造假“企业承诺的业绩”的第一因素,占43%;“地方政府的政策”,占37%;“会计人员工作”的第三个因素,占18%。可见,企业,除了自己的会计人员企业会计舞弊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的社会根源,所以会计信息的虚假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首先,关于会计行业的法规体系并没有完善,尽管国家颁发了新的会计法,但这种立法的速度并不能跟上经济业务以及企业内部需要健全规范的控制管理制度的要求,况且我们的会计法规除了步伐缓慢还存在许多缺陷和漏洞,而某些个人或者企业就利用这种漏洞来进行财务报表的粉饰和弄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其次企业或单位或是会计部门的领导人作为职业道德和素质的把关人常常处于对一己私利的追求或者迎合上级的考核指标而指使或者暗示授意下属来做假账,有人甚至利用虚增的利润获取贷款或逃税漏税以及掩盖罪证导致会计信息作假严重。

(二)内部监督力度不够,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

会计信息不真实也有企业内部不能进行有力监督的原因,内部没有严格的审计和监督体系导致会计岗位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约束,而企业同时又对财务没有严格把关的意识甚至账目和实物对不上都难以发现,财务必然就会失控导致企业后果沉重。而这其中某些会计从业者没有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较差也脱不了干系,由于他们通常不具有较高的学历而又没有受过专业的品质和职业素质培训因此影响到信息的质量,而有些人则是为了迎合领导的喜好出卖职业素养,造成问题滋生。

(三)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备,处罚力度不大

最大的原因还是监督机制没能完备,包括法律没有相关的处罚力度,有很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发生,因此企业也不注重对自己的约束了。另一方面是我国的会计行业并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缺乏社会监督,这也就使得那些素质低下的从业者不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能得到应有的处罚,而企业也畏惧社会面对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影响企业的名声与发展,财务自然流于形式,失去本真。鉴于目前的行业自律组织的专业素质较差,缺乏自律意识不能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

四、会计假账的类型和危害

伴随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的作用逐渐增大起来,很多投资者包括投资的人和管理当局等都会频繁地寻求使用会计信息,政府机关部门也依靠会计信息来作为做出决策的重要根据,而最近几年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虚假报表,国务院总理也做出了要以诚信为先注重操守和原则,不要做假账的指示,可见假账现象正日趋严重。而会计信息的虚假不实一定会使信息的使用和质量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也会扰乱社会的正常秩序,更会侵害社会和国家乃至人民大众的利益,更会损伤人们对会计行业的信任。因此会计信息的监管力度必须要提高和加强了,目前的会计业界之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杜绝造价并保证信息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一)会计假账的类型

根据我在现今社会中了解到的这种现象主要以下面我将叙述的几种形式出现:

第一种情况是某些企业或单位的最初凭证就没有规范并且完整地填写,更有甚者制作出了假的原始凭证以求将他们不合法的收入转变为合法。

第二种情况就是初始凭证中没有填写齐全的要素,这就导致不能划分出明确的自己收支的渠道,成本与专项的收入不能清晰地分辨出来。

第三种则是有些会计没有严格遵守财政部的相关规章来设置账簿或者会计科目的使用,不能系统地对账目进行核算,导致帐表帐证等不符合事实。

第四种是虚假的会计报表,这是会计全然不顾账本人物对报表数字进行改变甚至直接虚构报表从而产生真假两套报表,虚假的那套交给使用者而真实的那套自己留用。

第五种是在成本和收入等部分不真实,通常是通过成本会多出或者少列来调整盈亏,或者将专项的资金报为经营的成本使得账目不符合事实。

(二)会计假账的危害

不真实的虚假账目或资金信息在为使用者所用的时候,会为国家或者企业带来多大的损失呢?它必定会使国家资金流失,这就会为整个我国的经济政策以及宏观调控造成影响,其次有关人士和部门就不能根据这些虚假的信息做出对于生产经营的正确的推导和判定,企业会在管理上失去主动,而这也会对会计从业者本身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造成恶性循环的影响,会计职业界的道德缺失也将会引起腐败行为的盛行,这就会导致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和改进不能顺利前行。因此我们需要强烈呼吁采取相应措施来还国家和企业一个真实的会计信息环境,解决虚假问题。

1.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合作者的经济利益。

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往往是投资者和债权人获得相关财务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的红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让投资者和债权人出现错误的判断,致使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害。它让投资者不能获得红利,让债权人的资金利息落空,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承受本不应承受的经济损失,这样让外界丧失对企业的信心,企业只能慢慢走向破产。

2.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国家无法正确调控微观经济,导致经济泡沫的出现。

国家实行宏观经济管理是需要会计信息为根据的,会计信息也是国家拟定财经政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导致经济信号失灵,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这严重伤害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一些企业为了获取虚假的获利可能将职工利益的保障降低,生活质量低下,导致市场购买力受到影响。

3.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企业形象遭到巨大的破坏,使得企业在外界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导致影响到企业生存。

企业造假会计信息会让消费者失望,导致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江河日下。消费者的利益因为企业会计信息的造假而受到影响,使得消费者转向购买企业竞争对手的产品,这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卖不出,资金收不回来,企业的生产无法正常进行,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出现危机。

4.会计信息的失真变成了少数人以权谋私的挡箭牌。

一些人员利用职位上的便利命令会计人员做假账,让一些犯法的行为得以糊弄过关。比如故意调整收入,使得收入失真;虚增费用,导致成本失真;虚减利润、虚列投资收损失,虚假负债等使得国家与投资者蒙受损失。这样导致行贿、挪用公款、将公变私等违背律法现象的发生。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

5.会计信息的失真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绊脚石。

会计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原则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造假行为直接导致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也挫伤了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经济管理的主动性、创造性。会计造假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不仅仅只有经济上的损失。

五、会计假账的治理对策

今天的会计才是Accounting,它不再是简单的记帐了,它不仅参与企业决策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参与制订预算、决算,同时要接受政府部门、股东的委托,完成经济责任报告,加强内部管理。失真的会计信息让经济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给经济建设发展设下的绊脚石之多,让企业管理工作者排除困难增加的任务之重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但给企业形象抹黑,危及企业生存,阻碍生产发展,而且还会使国家政策不能正常实行,经济管理处于毫无秩序的状态,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治理失真会计信息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相关法规的建立和完善

我们要在清楚认识现在市场经济要求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会计行业制度的实施情况,再建立相对协调并符合我国发展情况的能够行之有效的准则,在具体制定和完善之中要注意既灵活又统一,尽量杜绝企业或个人可以造假的空子出现。而企业单位或会计部门的领导素质也必须进行提供培训和加强,他们要带头提高职业道德,加强法制意识,因为他们对于会计信息虚假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会计职业的管理体系改革

会计职业的管理体系需要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责任制,并形成一个可以让他们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机制,强化会计人员的管理。由于他们和企业具有直接经济关系,所以有时他们不会抵制违法行为,所以会计人员的委派也要慎重选用。这也就提醒单位需要建设内部的监督机制保护财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并要建立财产清查的制度。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敬业精神的高素质会计人员,是确保经济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会计信息和会计人员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干系,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目前,中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不道德的会计人员,违反会计法律、法规,一切都在按照领导的要求,虚假陈述,欺诈,编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甚至个别会计人员走上了知法犯法的道路上,无视设置的会计法律法规。为

此,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会计人员要加强专业培训,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地方政府,单位,部门要全力开展教育,以提高工作当中的会计人员素质,这是不可推卸的义务。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会计师,我们必须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政策理论水平,还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全面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对策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水平,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提高会计人员和法律概念的法律教育,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等措施。

(四)加强政府审计和社会监督

内部有所保证的同时,外部监督的加强也十分必要,政府审计和社会监督都可以适当发挥作用。财政,税务,审计,以及其他各种政府监管部门应通过法律监督,做好分内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监督作用。各监督部门和检查机关要在执法和行政过程中严于律己,追究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并且提高威慑性,以打击那些造假或正准备造假的分子,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此外,新闻媒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旦有不法行为可以通过媒体告知公众。

六、结束语

由上述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假账现象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大众乃至对会计职业界本身都具有非常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侵害,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既与法规体系的不健全脱不了关系,又因为领导和某些企业负责人由于自己的种种私立而导致造假,当然还有企业的内部不能进行有力监督加上企业内会计从业者的素质品质不够过硬的原因,而法律机制的不完善和社会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也让人有了可乘之机。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建立相对完备的法律法规,并且要加强单位领导或者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避免在把关人这里带头出问题,其次还要建立相对健全的责任制度,并建立内部的监督体系,除此之外外部的社会监督也必不可少,加以提高会计职业者本身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相信总有一天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手段及对策

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手段及对策 一、背景 我国近几年的上市公司利润造假情况有所好转,不过曝光的造假事件大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因而影响比较大。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从最初的虚报成本,高估资产等基本手法外,现更是开始利用进出口退税以及关联方交易等更为复杂的手段,使得利润操纵手段变得更加多变而难以发现。 二、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 (一)虚构交易 伪造收入虚构交易主要表现为伪造收入,这是很伪造者经常用的把戏。最坏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损失,几乎都是使用虚假会计信息操纵造成的。虚假交易是一个明显的欺诈行为,投资者也常常面临这个问题。专家表示,虚拟交易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虚假的收入,在此过程中伪造各种相关票据。例如,原材料采购发票、合同、伪造材料、材料运输、文件材料仓库、生产队和记录、存储的文件、销售合同、销售发票、产品出库单据、产品运输单据、发票和外国当事人等手段营造出公司存在大量交易的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伪造交易,虚增利润。 (二)更改账目

虚计利润更改账目通常是增加资产或者降低负债,这样根据会计少结转营业成本或者更改应收账款都是常见方法,通过调节坏账准备科目有时也会达到目的。这些账目都是公司非常重要的组成,因此直接造假这些账目通常会获得巨大利润。通过少结转营业成本能够直接增加利润,所以很多上市公司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除了一些基本的手段外,公司还常常通常通过挂账某些科目来达到目的。而根据规定,公司的账户应收账款的资产,三年的预付费用,递延资产和加工性能均属于不良资产。于是许多上市公司为了增加当期利润,并不想处理不良资产和长期信贷。根据相应原则,资产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扣除负债而成为利润,所以增加其资产同样能增加利润。反过来,超过三年的应付账款,企业一般都是非常积极的解决。挂账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挂账应收账款。应收账款预计会出现损失时便必须计提坏账准备以减少应收账款,而坏账准备会导致利润的减少。因此,公司便长期挂账应收账款,这样使得公司账面资产膨胀,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2)挂账待处理财产损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当企业在清查后出现资产盘盈盘亏都必须及时处理。而往往企业会任其挂账这样就能增减或者减少公司当前利润了。 (3)挂账在在建工程。有些企业将不管在建工程是否

浅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对策

浅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其对策 摘要:信息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差不多的要求,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会计信息失真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关心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关心使用者评估和预测以后的现金流淌, 关心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治理,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因此,会计信息关于企业本身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进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会计信息失确实现状及其危害使我们 了解到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的严峻性。随后,直入主题,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确实成因。法制观念淡薄、内部治理失控、

责任主体不明、会计手段落后等,这些差不多上造成会计信息失确实缘故。最后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缘故对策 目录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日益进展,会计信息质量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今日的会计信息,差不多不仅是政府治理部门、国有企业的治理者籍以改善经营治理、评价经济状况的重要资料,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直接阻碍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后果是十分严峻的,它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社会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由于无法筹集到资金而纷纷破产,银行倒闭,失业率高企,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将陷入严峻经济危机之中。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确实是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现象的最好例证。会计信息质量高低,差不多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能够讲,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真理是相对的和进展的,而不是绝对的和静止的。因此,会计信

常见十大财务造假方法

常见十大财务造假方法,涉及会计科目深度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可谓前仆后继,连绵不绝。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假账技巧。 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对上市公司假账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从技术层面揭穿上市公司造假的具体手段。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识破某些不法企业的假账阴谋? 其实,只要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许多假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我们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 现在网络很发达,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确定“同类公司”。“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我们分析的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一、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

财务作假手段汇总

财务作假手段汇总 1、虚构收入 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确认收入 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3、推迟确认收入 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4、转移费用 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帐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列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预提费用借方这几个跨期摊销帐户中,以调节利润。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年度已交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转移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近年来,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频曝造假丑闻。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不仅严重危害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也造成了会计行业的公信力下降,甚至还干扰着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本文着重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 (一)缺乏真正的审计需求者,给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留下了空间。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数量占5%的大股东控制了70-85%的股权,这些股权多数是不能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并且国有股东还存在缺位的情况,所以不少大股东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并不十分关心。而对于数量占95%,却只拥有15-30%股权的中小投资者来说,不少人觉得股票收益是最重要的,只要有炒作机会,能给他们带来收益就行,对虚假的会计信息他们也往往采取姑息的态度。而若连上市公司的股东都不关心会计信息的真实情况,那么审计在很大程度上将只是应付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即缺乏真正的审计需求者,这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来自于发起人或控股股东的经营者事实上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一些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大股东一言堂),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并决定审计人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受托审计变成由管理层(或董事会)聘请注册会计师来审计和监督自己的行为,即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一些上市公司中,监事会作为专门约束董事会的机构,其监督作用也微乎其微,有的监事会没有检查过公司的财务,许多监事会没有明示过 董事会的违规行为。根本原因也是由于大股东利用自己的控股地位完全文配了监事会,监事会的人选和报酬均由公司的管理层来决定造成的。 (三)信息不对称及缺乏有效的业绩评价制度为造假提供了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公司的经营者比股东及监管部门掌握更多与公司经营相关的信息,信息的不对称为经营者进行财务造假创造了客观条件。在涉及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中、相当多的经营者采用虚增资产、虚构经济业务或利用关联方关系、资产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手段任意调节会计数据,人为操纵利润。从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来看,衡量上市公司经营各项财务业绩的指标主要有利润(或亏损)的完成情况、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等,并根据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来确定公司是否具备

七种流动负债常见的做假账方法有哪些

七种流动负债常见的做假账方法有哪些 流动负债主要指企业将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交利润、其它应付款、预提费用以及视同流动负债的职工福利费等内容,它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下面就为大家分别阐述其常见的一些虚假账务处理手法。奉劝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千万不要触碰这些作假手段,希望能够给大家以警戒。 一、短期借款中常见的作假手法 短期借款指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借款,包括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 1.虚计费用,调节利润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短期借款利息采用预提的方式,每月计入财务费用。有的企业为了调节当年损益,就采用虚提银行借款利息,通过期间费用账户转入当年损益。如:某企业12月份借入一笔为期八个月的银行借款,利息总额为8万元,规定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同归还。按照规定,利息应采用预提的方法,每月计入财务费用账户1万元,但该企业为了在年末少交所得税,就采用在当年多预提短期借款利息的舞弊手段,于年末将8万元利息全部计入当年损益,使当年利润少实现7万元,漏交所得税2.31万元。 2.将短期借款(特别是展期的短期借款)记录、反映为长期借款,导致短期借款信息失真。 3.通过连续展期将应由长期借款解决的资金变通为短期借款,如通过连续展期形式将获取的流动资金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付短期借款信息失真。 二、应付账款中常见的作假手法 1.应付账款长期挂账 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若干“应付账款”明细款项长期未付而挂账,有的属于合同纠纷或无力偿还,有的属于销货单位消亡而无从支付的情况,这样易导致虚列债务。例如审计人员在对某出版社进行审计时,发现其应付账明细账中有数十家单位挂账已逾五年之久,经审计函证,这些单位大都已撤消或注销,或者合并改组,该单位早应将这些无法偿付的应付账款转为营业外收入,但其却一直列为负债,结果必是虚列债务。 2.虚列应付账款,调节成本费用 有些企业为了调控利润的实现数额,就采用虚列应付账款的方式,虚增制造费用,相应减少利润数额。例如,某企业为了少缴企业所得税,在12月份,以车间修理为名,虚拟一提供劳务的单位,将自己编制的虚假劳务费用8万元,作为应付账款进行账务处理,即“借:制造费用——修理费,贷:应付账款——××”从而使12月份的产品成本虚增。假使该月产品全部销售,就会虚增销售成本8万元,结果会使本期利润虚减8万元。 3.利用应付账款,隐匿收入 有些企业为了隐藏一些非法收入或不正常收入,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就会在收到现金(或银行存款)时,同时挂“应付账款”。例如,审计人员在对某企业审查过程中,发现一张凭证为:“借:原材料,贷:应付

企业会计报表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企业会计报表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郭锦荣 【摘要】企业会计报表可以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便利益相关者客观地了解企业,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但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企业利用制度上的漏洞操纵利润给授资者和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它导致资本市场信任危机,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从企业操纵利润的行为动机出发,通过对利润操纵方法的分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对策划建议。 【关键词】会计报表;利润操纵;财务分析 【作者单位】郭锦荣,黑龙江农垦总局红兴隆管理局友谊农场 会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信息越重要。利益相关者要求企业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企业管理层常常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每个企业采用的利润操纵手段不完全相同,但这些操纵手段大多能够在财务指标上和会计报表项目中反映出来。只要我们能够发现财务指标异常的规律,分析会计报表项目金额的异常情况,就可以快速地判断企业是否有操纵利润的嫌疑,从而提高分析的效率。 一、企业会计报表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 (一)为自身利益而夸大甚至编造虚假利润。上市公司作为一种“壳资源”依然稀缺,许多公司为了争取发行上市指标,受利益驱动,便产生了利润操纵行为。按《公司法》规定公司上市前三年要连续盈利,且经营业绩比较突出。为了公司股票上市的需要,在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为影响股票的发行价格,募集到更多的资金,一些公司采取多种手段操纵会计利润;对于已经获得上市资格的公司,为了获得对公司管理业绩的良好评价和进一步筹集资本,提高配股价格,更多的获取证券市场上有限的资源,也会想方设法提高利润;此外有些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股票停牌甚至被终止上市的尴尬局面,宁愿铤而走险进行利润操纵。 (二)为规避所得税而隐瞒利润。企业所得税是在税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当的税率计算得出的。一些企业为了偷税、漏税,增加留存收益,减少现金流量支出,便会想方设法缩减利润,进而达到少交所得税,增加内部资金积累的目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维护其在社会上的形象,筹措足够的资金,不惜虚报利润,多交所得税的现象。 (三)企业领导者为追求政绩而提高利润。我国特定的经济体制决定了现阶段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要目标还是利润,上市公司利润的多少及其增长幅度与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职位的升迁以及奖金、福利等直接相关,且企业的经营者又有短期利益的趋向,因此,为了有一个良好的政绩,企业难免会对利润进行操纵。 (四)调整费用。企业不按财务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进行会计核算,通过漏计、少计或不计利息费用或少估应付费用等方法来隐瞒真实财务状况。如企业为了虚增利润,个别费用不入账,或转由母公司承担。有些企业的成本费用开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为调整利润不及时进行费用摊销。每月会计结账时,将亏损部分从成本费用中冲减,列入当月待摊费用;如果当月实现利润,则按利润数额增加成本费用,同时冲减相应的待摊费用,这样企业账面保持每月不亏不盈。 二、企业会计报表利润操纵的防范策略 (一)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虚假会计信息从生成到对社会公告要涉及多个市场主体,仿佛是一个链条,环环相接,而上市公司是产生虚假信息的源头,应该是治理的重点。在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中,要从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这两个源头抓起。首先,要对他们经常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制度》、《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使他们牢固树立起对单位会计责任负责的风险意识,建立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其次,要从制度安排上减少虚假信息的产生。一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制约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股独大”,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方面分离不彻底、上市公司决策权过多集中于控股股东,致使容易发生内幕交易、操纵股市、转移资产等问题,以及为了自身利益,制造虚假信息,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权,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增强不同持股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同时,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的制约机制。二是要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实施严格的控制,规范公司的财务行为,以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 (二)增加操纵成本,加大惩罚力度。根据经济学“追求效用最大化”和“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原理,利润操纵者必定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获得预期收益为主要目的。某些上市公司之所以肆无忌惮地进行利润操纵,其重要原因就在于, · 301 ·

浅谈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摘要 现代社会大环境下,随着世界经济的井喷式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也同样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大小型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合资企业、私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立并壮大起来,同时国有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在国防建设、科技发展、农技民生等关键行业和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优势。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及企业相关监管部门和法规的滞后,在利欲熏心的作用下,企业的贪腐现象越来越严重。企业的财务报表造假工作成为了即得利者及即得利团体最好的掩护方式,因此财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点关注。企业虚假财务报表在效益管理的制度下进行财务造假,为企业或个人谋福利。企业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使国家和投资者无法取得真实的公司财务信息,使公司出现会计诚信问题,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损失,为了预防和治理财务造假,采取怎样的相应措施预防财务造假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关键词: 财务造假;中介机构;内控。 目录 摘要 (1) 绪论 (4) 一、财务造假概述 (4) 二、财务造假手段 (4) 三、财务造假的案例 (4) 四、如何防范财务造假 (4) 1、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从严执法,提高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 (5) 2.加强中介机构监管 (5) 3.加强企业内控制度 (5) 4.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 .................................................................................................................................. 5.增加处罚力度,提高造假成本................................................................................................................................ 6.建立社会检举制度.......................................................................................................................................... 五、结语 (4) 参考文献 (4) 绪论 目前,已经处于全面信息化的财务信息管控时期,企业对费用的管控只是其中的一种体现,财务基础信息的及时、真实、准确将对企业高层的决策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不断加强企事业单位建设过程中的内部的财务防控一直是为我们所关注的问题,现在已全面淘汰手工帐,电子帐也仅仅是辅助,识别虚假财务报表的难度也在进一步加大,因此国家审计人员和中介机构必须尽快提高自身技能,采取措施改变现状。 一、财务造假概述 财务造假是指有关会计从业人员为了满足个人需求、会计主体的经济利益需求,或者要达到某种目的,运用相关经济法规和制度以及尚未发现的漏洞,或者利用法律、法规中的漏洞及不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故意使用和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财务资料进行随意的更改及变动,利用一些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掩饰,不能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的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的情况,不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广义的讲,只要你没有按照“会计准则”做账,都叫作假。 企业领导人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个人利益或者股东利益,保住昔日的殊荣,又或者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而要求财务人员账上添彩,虚报产值和收入、利润,做几套不同的财务账目,用来应对不同机关的检查或上交国家有关部门;或者企业领导层为了小团体的私利默许或者有意识地引导财务人员对公司财务进行造假行为,伪造虚假购销合同、伪造免税文件、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极力的做到平帐,以期获得最大的利益;以及会计本人,为了个人的利益通过编造虚假经济业务,或者贿赂合作伙伴取得原始凭证,或者自制劳务费、招待费凭证等以虚开实,或者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收入挪作它用而滞后将收入计入公司账目,又或者因为个人的疏忽而造成账目信息的不准确或者相关证据的不完整,等等以上行为属于财务造假。财务造假将是企业的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影响公司高层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和资源的合理分配,误导投资人和债权人,破坏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也影响国家机关对于企业法人社会影响力的判断和对企业收入的把控,导致税收和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滋生大量的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的社会蛀虫,为他们的违法行为提供保护伞。 二、财务造假手段 在当前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之下进行财务工作的造假,其造假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收入的违规记录上,还包含了虚报资产、虚报支出等等情况,或者编造虚假的财务报表以及评估数据等文件来隐瞒资产,造成实际与账面不符。我国企事业单位的造假常用手段:

利润操纵的现象及对策

利润操纵的现象及对策 利润操纵行为一般是指企业为了某种目的,运用各种手段人为调节企业实现利润的行为。这种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为此,本文就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操纵的手段作一番剖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一、利润操纵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领导为追求政绩而提高企业利润。由于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一般以一定的财务指标为基础,其中利润往往是最主要的财务指标。经营业绩的考核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提升、奖金福利等,因此为了业绩,企业难免要对利润进行操纵。 (二)上市企业为了自身利润或大股东利益而夸大甚至编造虚假盈利。1.为获得股票发行资格。企业首次发行时,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企业必须最近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一些业绩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得不进行利润包装而获得上市资格。2.为了提高发行和配股价格。发行价格和配股价格,在其发行和配股额度一定的情况下直接决定着募集资金的多少,因而一些企业不惜铤而走险提高每股收益的发行价和配股价(每股收益的提高只有通过增加利润来解决)。3.避免股票被摘牌。按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证监会将会暂停其股票交易并限定限期消除亏损,如果限期内未能消除,其股票将被摘牌,终止其在交易所的交易。上市公司为了保住上市资格。在一定程度上会进行利润操纵。 (三)为规避所得税而隐瞒利润。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适当的税率而得出的。一些企业为了偷税、漏税、推迟纳税时间,便会隐瞒利润。但也存在着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能够维护其在社会上的形象,为了能够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不惜虚报利润,多交所得税,而这部分所得税往往又通过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形式返给上市公司。 二、利润操纵手段的具体表现 (一)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利润操纵。1.通过资金拆借,向关联企业收取资

假账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 一、前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市场繁荣了。但也不能否认,由于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也有一些不健全的因素。 比方说,随着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出现了假商品,假烟假酒都有,假酒还喝死过人,在我们财务领域也不是一块洁白的土地,也出现了假信息、假报表。虚假的信息不会死人,但造成的影响更坏。因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经济生活中,还要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部门需要层层汇总的会计信息来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出台适当的经济政策调节和引导资金的投向,出台一些新的法规、条例,来作为经济杠杆调节和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如果会计信息是假的,国家的宏观管理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二、会计假账 (一)定义会计假账 何为假,与真合为一对矛盾体,也就是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何为账,是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其通过证明经济业务的正当凭证为根据,照实反映经济活动状况的书面记录。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假账的定义描述。账本大都是指用于财务方面而言,因此通常称为会计假账。可以肯定的是账本都需要依赖会计特定主体来操作完成。会计行业也给会计假账命了一定比较范例的名称,失真的会计信息。名称有点差别,但其意思大体一致,首先是违反真实性核算原则的行为,其行为目标和结果均使真实性蒙受损失,具备一定的危害性;其次是违背了会计、财务、证券、税收等相干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规定的行为,具备犯法性;最后会计假账行为人主要是从事会计职业的特定主体,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而为之,任意一个过错、偏差、错漏所致使的财务核算资料与其成效的不实,均应属于会计假账之范围,具备有意性。 (二)了解会计信息 我国经过十多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建设,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会计秩序混乱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广厦”、“蓝田股份”等一些企业会计造假案件的公开披露,甚至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一些基本的会计原则性问题受到人们的挑战。会计信息失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深入揭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无论对于广大会计理论界、经济界,还是对于

利润作假手法

利润作假手法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经营成果。企业的利润一般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等部分。其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存货跌价损失-营业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折扣与转让-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投资净收益是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数额。投资收益包括股利和债券利息,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以及投资到期收回或中途转让取得款项高于帐面价值的差额。投资损失包括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减少的净资产中所分担的数额,以及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低于帐面价值的差额。 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收到的各种补贴收入,包括国家拨入的亏损补贴、退还的增值税等。 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营业外收入包括:罚款收入、固定资产的盘盈和出售净收益,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季节性和非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工学校经费,非常损失、赔偿金、违约金、公益救济性捐赠等。 利润常发生的舞弊主要涉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业务。关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等常发生的舞弊,譬如:虚列产品和其他销售收入调节利润,虚列销售成本和费用调节利润等,前面已阐述。本文重点放在揭示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营业外收支等业务事项的舞弊行为。 1、虚列收入,调整利润 企业财务人员受上级领导指示,对已实现的收入不按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帐务处理。企业领导人为了私利,授意会计人员虚增利润,造成企业虚盈实亏;有的企业谋求团体利益,虚增、虚减、转移或截留利润;有些效益较好的企业为了偷逃税款,对已实现的收入不作销售处理:一是虚挂往来;二是不入帐或跨期入帐,既逃交了税金,又达到隐匿利润的目的。 如:某企业领导对市场看好,产品畅销,效益较好。企业领导为了控制利润增长幅度,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一、财务造假的概述 财务造假是将企业的各种财务缺陷和隐患隐藏起来,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造假不会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财务造假的手法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国家市场经济的有序、稳定的运行。剖析导致财务造假的真正原因,寻找治理财务造假对策,确立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秩序已迫在眉睫。[1]究其财务造假的内因:利益驱动是根本原因,财务人员受到内部压力是客观原因,公司治理结构缺陷是自然原因:而财务造假的外因是会计准则、制度及证券市场机制不完善,社会审计监督难以做到公正性,国家的处罚力度不足。应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两方面采取相应对策,治理财务造假行为,维护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一)财务造假的含义 财务造假是指财务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帐务中弄虚作假,伪造、变换会计事项,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的行为。“全美反财务舞弊委员会”将财务造假定义为,针对上市公司而言,财务造假就是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轻率地行为,无论是虚假或漏列,结果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2]财务造假是一种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它将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财务造假的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人们对财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然而近些年来,财务造假现象日益增多,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财务就会把它和作假账联系在一起。 企业进行财务造假的目的:1、为了粉饰企业的业绩考核;2、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3、为了发行股票早日上市;4、为了逃税偷税或操纵股价;5、为了某种政治企图;6、为了推卸企业和个人的责任。

浅析企业会计做“假账”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影响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我国目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出发,阐述企业信息失真的表现和危害并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最后提出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政策。 关键字: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根据国家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报告:2003年底抽查的200家国有企业2002年度的会计报表,其中有81家企业虚列资产37.61亿元,83家企业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家企业虚列利润27.47亿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并且,之后的几年也无明显改变,2004年财政部由组织驻各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52户企业2003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资产不实比例5%以上的企业23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的53.95%,利润严重不实,虚盈实亏企业5户,其报表反映的盈利3551万元,实际亏损1.51亿元;虚亏实盈企业6户,其报表反映的亏损1.4亿元,实际盈利4亿元;有16户企业违规设置账外账。 福建省财政厅近日发布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结果显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此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共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达6.61亿元。 公告称,2010年福建省财政厅组织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了房地产、能源、医药、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共167户。从总体上看,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规范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类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一步规范,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检查发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未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部分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不规范、违规扩大开支范围等方面;同时,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象仍较为普遍。全省检查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达6.61亿元。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福建省财政厅和各级财政部门依法进行了处理处罚,共对48户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依法给予调账、补税、罚款等处理处罚,其中补缴税款17.29万元,处以罚款7.44万元。 真实性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会计造假似乎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发展到令人震惊的地步。这不仅会严重打击企业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也会增加政府宏观决策失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主要手段 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假账技巧。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一、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填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太晚了。打个比方说,某家汽车公司声称自己在2004年卖出了1万台汽车,赚取了1000万美圆利润(当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会注明是赊账销售),这使得它的股价一路攀升;到了2005年年底,这家汽车公司突然又声称2004年销售的1万辆汽车都被退货了,此前宣布的1000万美圆利润都要取消,股价肯定会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资者必然损失惨重。

浅析企业利润操纵的原因、方法及对策

. 第一师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第一师学院教务处制

.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原因及其建设路径研究 学生:聂佳云 系部名称:经济管理系 专业名称:会计学 指导教师:易磊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1.本人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明确标明。 2.本人完全了解第一师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本文被查阅、借阅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同意第一师学院可以采用影印、打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容。 3.第一师学院在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复审时,如发现本文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学院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无关。 作者签名:日期:二O一年月日

摘要 企业利润操纵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对企业利润操纵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并且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将企业利润操纵的原因、方法及对策进行三位一体全面分析。首先引入与利润操纵相关的概念,分析企业利润操纵的原因及危害,企业利润操纵的危害有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和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然后总结企业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及手段,企业利润操纵方法是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改变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间的操纵利润、费用资本化操纵利润和利用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操纵利润。最后提出防治企业利润操纵的具体对策,并希望能为防企业利润操纵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关键词:利润操纵、利润操纵危害、防治对策

论企业假账的危害与防范治理对策

论企业假账的危害与防范治理对策 姓名:汪盛兰 班级:会计学院审计学1班 学号:201330075132 成绩:

一、前言 在今天,会计行业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行业,会计人员的努力也对经济的发展起来了很积极的作用。可是,其中也突出地存在了假账的问题。何为假账,关于假账的解释是在企业、公司等里的单位领导人员、会计人员及其他有关当事人为了达到某些非法目的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故意在账务处理等方面造假,违反国家有关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导致财务会计资料信息失真的一种舞弊行为。 在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会计假账满天飞,做假账是经常可以发现的社会现状。在有的企业准备了几本帐,给自己看的就是真的,这也就是俗称的‘内账’;但是呢,给上级领导、税务机关检查人员等等看的往往是假的,数字或者夸大或夸小,视为了粉饰成绩还是偷漏税的目的不同而做假账,这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外账’。甚至有些企业的负责人招聘会计或财务人员的标准,就是看他们会不会做假账。真实的账领导想当然的要掌握清楚,可是,对外的账目差不多就是视领导的心意而随心所欲了。近年来,因为假账而锒铛入狱的事件屡有发生,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日益严重。2013年康美药业的‘假账门’事件令社会震惊,最后证监会涉入调查。而国内第一手机商TCL也爆出了假账丑闻...... 二、假账的危害 会计假账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产生的损失和消极后果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和杀伤力。做假账和假账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很多: 1、会计假账导致微观决策失误 微观是从具体的小范围个体角度看待做假账:有关的企业、事业单位,有计划、有组织、有规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经营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但是提供的有关会计、统计和业务信息资料却不是真实的、准确的。这样的话,自然会导致企业同行间的恶性竞争,构成了对那些合法经营者的巨大威胁,加剧了竞争的不公平性。另外,因为无论是什么企业都不能离开及时、准确、真实的各种会计消息,但可悲的假账的会计信息不真实,而这样企业高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就难以做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的决策,也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这也仅仅就是会计假账导致微观决策失败的主要原因。 2、会计假账形成宏观调控错位 宏观角度是大范围的整体角度分析问题:各级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对经济领域的假账活动,会扰乱正常的国家税收秩序。而经济与社会各方面之间的联系密切,做假账导致的危害也极易引发全行业、配套企业甚至到全社会范围的连锁反应,这样会影响到资源的合理分配。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不可能再像从前计划经济体制下靠单一的财政拨款的行为,而是在向多元化的投资发展。而会计假账会使国家的宏观调控错位,很可能会扰乱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3、会计假账阻碍市场体制完善 会计假账直接会导致的是利税和其他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间接影响了正常的经营秩序,因此做假账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扰乱正常的、健康的、规范的市场。所以说会计假账会阻碍市场体制的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4、会计假账削弱国家经济实力 会计假账导致的系列恶果反映在国家整体上汇削弱我国的经济软实力的核

老会计谈“做假账”

真实的做假账、查假账的假烟分享 “十个做企业的,有九个是做假账的。” 这个假账具体是如何作的,要把三张报表都葛平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哪怕作的是真帐有时候也横竖压不平。说的也许好听,其他应收款调一调,具体操作起来也许会问题百出,这个对我来说一直都是未知区域,一直都是很想知道的。 一般的话,大多数的假账都能看出来。我也碰到过很多公司的账做得很二的,一看就能看出来的,比如明明收入增加了那么多,缴纳的税务却少了很多,像这种假账很多的,而且很粗糙,我也不知道这种账是怎么过审计的,至少应该出个保留意见。 我对假账的一些经验,也许看上去不是很专业,但是还算实用。在说假账手法的时候,也带了点案例,不过由于自从2004年之后,大的作假账的案子不多了,所以案例的年代可能有点远了,不过道理是一样的。 一、作假账的动机 作假账专业点讲叫“会计欺诈”。动机的话一般就下面几个了。 1.首次公开募股以及获取再融资资格 我国A股公司IPO前要求其满足近三年连续盈利及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交易所规定是不少于5000万,而且其盈利指标对实际募集资金规模也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在IPO 环节进行利润操纵的公司数目最多,如ST麦科特、通海高科、ST红光等。这种动机都是上个世纪的居多,现在保荐代表人的团队比以前专业多了,辅导期就开始把该剥的资产剥掉了,再一过内核小组这道光,出来的东西就算有假,绝大多数人是看不出的,2.避免业绩大幅下降及亏损 出于对会计盈余的平滑处理,以及对被处以ST、PT的逃避,如桂林集琦2000年虚增收入使公司止住了明显的业绩下滑趋势;又如ST龙建(原北满特钢)1999年亏损,2000年虚增利润2590万元从而避免了其沦为ST板块。 当然万一真的业绩不行了,那么破光破摔,该计提的准备金和折旧就拼命提了,收入确认页想尽一切办法延后到下一年度。这个老师上课都讲过的,不再多说了。 3股价配合 说白了就是为了身价,或者把股价拉高了好兑现掉手上的股份。比较著名的就是银广夏、东方电子。 如东方电子在1997 年至2001 年共计虚增主营收入17.0475 亿元,与此同时东方电子流通股本从最初的1720 万迅速增长到6 亿多,在虚假业绩、高比例配送和疯狂炒作的推动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