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柑桔害虫研究现状及综合治理

柑桔害虫研究现状及综合治理

柑桔害虫研究现状及综合治理
赵 志 模
(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重庆 400716)

摘要:本文从桔柑害虫种群系统、柑桔害虫天敌、桔园昆虫群落和柑桔害虫综合防治等几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我国近年来柑桔害虫研究的进展;简要介绍了柑桔主要害虫类群的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柑桔害虫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针对桔园昆虫群落季节演替规律的四阶段实施方案。

关键词:柑桔害虫 研究进展 综合防治

1.柑桔害虫研究现状
1998年全国柑桔种植面积1,270,340 ha,占全国水果面积的14.88%;产量8,590,000 t, 占全国水果产量的15.75%;平均亩产450.82kg,仅及发达国家的1/3。
据《中国果树害虫志》记载,我国柑桔害虫有2门14目106科865种。但真正造成危害而需防治的不过20-30种,一个特定的桔园常常仅5-10种。
70年代前研究的重点集中于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单种害虫的防治;80年代起,研究深入到种群系统、桔园昆虫群落乃至生态系统,防治上也从单一害虫的防治发展到多种害虫乃至整个桔园昆虫群落的控制。

1.1柑桔害虫种群系统研究

1.1.1空间格局、密度估计和抽样策略
已研究了桔全爪螨、始叶螨、矢尖蚧、网纹绵蚧、桔潜叶蛾、桔木虱等多种害虫的空间格局,阐明了它们在桔园的分布是随机的还是聚集的,分布成分是单个个体还是个体群,聚集的原因是物种自身的特性还是由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周新远、赵志模等利用m、m*、m*/m的变化分析了桔全爪螨聚集、扩散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把空间格局的研究从静态提高到动态的水平。王开洪等利用空间格局的信息,提出了桔全爪螨抽样的最适样本单位、最适抽样部位和以植株为初级单元、叶片为次级单元的二阶抽样策略及最适抽样量;其他研究者分别提出了柑桔木虱等的理论抽样公式,矢尖蚧、桔全爪螨、桔锈螨等的零频率抽样公式以及适合于指导防治的序贯抽样公式。

1.1.2种群数量动态与动态模拟
在建立发育期、存活率、生殖率、捕食率等模型的基础上,贺亦斌利用Leslie矩阵、叶辉应用Box?car方法模拟了桔全爪螨、始叶螨自然种群数量动态,谭文捷等通过多年调查数据,采用多维自回归模型模拟了桔潜叶蛾的数量动态。已有近十种柑桔害虫的生命表被组建。尤民生、赵志模等分别建立桔全爪螨的生命表,他们或以多维矩阵描述种群的年龄??虫态结构及数量动态,或以Morris模式等计算其种群趋势指数、内禀增长力及周限增长率等生命参数。

1.1.3受害损失与经济阈值
陈杰林研究了桔全爪螨对果实总糖、维C等营养以及对果实大小、重量的影响,同时以叶片叶绿色含量、光合强度、果实生

长率、重量等为指标评价其柑桔的补偿能力,并提出了春季桔全爪螨的多因子经济阈值模型;谭炳林等把种群的增殖速度、初始数量考虑进去,提出了桔全爪螨秋季的动态经济阈值。蔡明等通过对柑桔生长量模型的研究,明确了甜橙花、果、叶、新梢生长量动态变化规律,这为深入研究和建立柑桔??害虫作用系统奠定了基础。

1.1.4预测预报
柑桔害虫数量动态及模拟为其预测预报提供了最有力的手段。此外岳碧松等基于种群增长指数、积温法则提出了桔全爪螨春季高峰发生量、发生期预测方法;腾明佳等以12年的历史资料,选择12月-3月的最高温度、总雨量、月均相对湿度、越冬基数、天敌为预报因子,通过关联分析建立了桔全爪螨春季高峰螨量预测式。王代武等采用系统解剖和调查,以越冬雌蚧腹内卵胚眼点和幼蚧初见日,预测矢尖蚧春季高峰发生期。赵志模等从16年历史资料中,筛选出5个气候因子或天气过程,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判别函数和条件频率联列表,预测矢尖蚧一代幼蚧初发期,并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刘兆雄、甘宗义等分别采用积温法则、期距法等,提出了柑桔潜叶蛾、柑桔褐圆蚧的发生期预测模型。

1.2柑桔害虫天敌研究

1.2.1天敌种类及其自然控制作用
据有关报道,四川柑桔害虫天敌有两纲12目62科536种。其中控制作用显著的有45种;江西报道有185种,其中捕食性天敌121种,寄生性的64种,涉及11目41科;广州报道179种,其中捕食性昆虫62种,寄生性天敌昆虫76种,蜘蛛41种;有的调查是专门针对某类柑桔害虫天敌的。如福建柑桔鳞翅目害虫天敌50种,蚧类寄生蜂47种,江西仅桔园捕食螨就达21种。在江西,柑桔蚧类、粉虱类害虫的自然寄生率可达60-80%;福建木卷叶蛾幼虫寄生率最高达68.2%,平均14.4%;四川综防园网纹绵蚧寄生率达53.9%,黑点蚧达42%,矢尖蚧达39.1%,桔粉蚧达17.5%,杨子琦观察尼氏钝绥螨、具瘤长须螨日捕食桔全爪螨达32头,赵志模等报道,当德氏钝绥螨与桔全爪螨之比达1:2.5-10时,可控制害螨在经济阈值下达1月以上。

1.2.2天敌对柑桔的寄生或捕食作用
已研究过多种捕食螨、食螨瓢虫对害螨,日本方头甲、食蚧瓢虫对矢尖蚧,几种小蜂、草蛉等对潜叶蛾、木虱等的捕食作用。赵志模等通过测定天敌的功能反应,数值反应和动态模拟,提出了释放捕食螨的最佳时间、数量、频率和螨态;危庆才等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桔园4种捕食性天敌对桔全爪螨的综合控制作用。王开洪等首次应用生态位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了多种天敌与桔园害虫(螨)在时间、空间和营养三个难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

态位重叠,为生物防治中如何挑选天敌,评价天敌作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1.2.3柑桔害虫天敌的繁殖和释放
捕食螨的繁殖释放已经应用,我国有利用价值的捕食螨有10种;人工繁殖采取隔水饲养法;对繁殖的食料,主要是花粉进行了筛造。在果园释放的时间,数量以及条件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另外,还对矢尖蚧蚜小蜂,日本方头甲,食螨瓢虫等作过室内繁殖,积累了宝贵资料,有的已获得成功。

1.3桔园昆虫群落研究
1.3.1昆虫群落的组成结构
桔园害虫及天敌种类区系调查为研究其组成结构奠定了基础,它表明了群落潜在的种类。不少研究者构建了桔园昆虫群落或亚群落食物网有向图;郭依泉赵志模等根据Cohen的方法建立了食物网影射矩阵,并以此分析了不同类型桔园昆虫群落结构的异同。

1.3.2桔园昆虫群落的时间格局
包括群落的季节格局和演替,属群落的动态特征。郭依泉、赵志模等首次应用最优分割法,以多个群落特征将周年变化区分为4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柑桔物候期、气候条件和昆虫群落的特点;他们还对树龄从2年到50年的10个甜橙园进行调查,通过主分量分析,探讨了桔园昆虫群落的演潜系列和各系列的群落特征。

1.3.3桔园昆虫群落空间结构
郭依泉等就柑桔树体东、南、西、北;上、中、下;内、外共24个位点的昆虫物种数、个体数量、优势度、多样性、均匀度等群落指标,采用Hill的相互平均法排序,将其区分为外上中层和内下层两个亚群落,阐述了两个亚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原因,为群落抽样及综合治理提供了信息。

1.3.4不同防治对策或管理水平对桔园昆虫群落的影响。
邹建菊、赵志模等在湖南和重庆分别对综防园、化防园、自然控制园的群落特征进行比较,得出一致结论。梁伟光等就广谱性、选择性等不同类型农药对桔园昆虫群落的影响以多个群落指标进行评价,表明在害虫控制上以选择性药剂施用区最好,完全自然控制区次之,广谱农药区最差。

1.4柑桔害虫综合治理研究

1.4.1防治策略
曾正等提出,应计对整个桔园生态系统,在可控因子中选取高效但持续时间短、非高效但持续时间长的因子协调配套;刘绍友等用简单加性加权法对10个不同管理类型桔园昆虫群落作了多目标决策优化评价,并区分为科学管理型、管理配套型、药养管理型和粗放管理型等4个基本类型。赵志模等根据桔园昆虫群落一年中的季节变化规律提出了分四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

1.4.2柑桔害虫防治措施的优化
包括桔园生草或种植覆盖作物、合理修剪、抹芽控梢、药剂筛选,挑治中心虫(螨)株,隔行用药以及保护释放天

敌等措施。广东桔园筛选出霍香蓟等作为桔园覆盖植物,使夏季桔园温度比裸露的降低3-8℃,相对湿度提高5%,捕食螨大量增加。广州白云山农场使用这一措施,使农药使用次数由原来的20多次减少为7-8次,农药费用降低60%,四川采用抹芽控梢,基本控制了桔潜叶蛾为害;对矢尖蚧造成频于毁灭的桔园,采用冬季重剪,田间堆放保护寄生蜂,重施有机肥,结合使用农药的措施,一、二年即得到恢愎。对黑刺粉虱发生严重的果园,通过移引寄生蜂获得成功。

1.4.3柑桔害虫决策支持系统
王开洪等根据研究、收集的资料,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制了柑桔叶螨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在对害螨数量作出预测的基础上,估计相应的产量及经济损失,并根据经济阈值作出防治决策,提供防治的方法、时间、药剂种类等信息。一些单种害虫的研究也提出了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

总之,我国在柑桔害虫研究和防治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绩。但害虫发生的长期性、反复性和突发性,使得已有的研究成果不会一劳永逸地解决我们可能面临的一切问题。为了实现持续控制的目标,还需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加强和深化对柑桔害虫突变规律、预测预报等方面的研究,在防治上要进一步增强生态控制的观念,环境保护的观念,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使我国柑桔害虫防治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柑桔主要害虫类群

2.1柑桔害虫发生的一般特点

2.1.1柑桔种植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相应的昆虫种类极多,全国已记载的达865种,常见的包括螨类,蚧类、粉虱类、木虱类、蚜虫类、潜叶蛾、卷叶蛾类、尺蛾类、吸果夜蛾类、矢牛类、吉丁虫类、叶甲类、象甲类、蝽蟓类、瘿蚊类和实蝇类等。

2.1.2柑桔属多年生常绿植物,一经定植就要生长十几年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大多数害虫一经定居形成种群,就可以在桔园持续生活,有的种类迁移扩散能力极低,甚至在固定的桔园为害,因此检疫和种植清洁无虫的苗木更显重要。

2.1.3柑桔既有生育期,又有明显的物候期,因此有相应于不同生育期、物候期的昆虫群落组成和优势种群。

2.1.4柑桔树立体结构复杂,空间上的异质性加上时间上的连续性,不仅为各种害虫提供了充分的生态位,同时也为天敌的续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桔园采用生物防治比一年生大田作物更易获得成功。

2.2柑桔主要害虫类群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

2.2.1螨类
?主要种类是桔全爪螨,桔始叶螨、桔锈螨、桔瘿螨。少数幼年桔园还发生侧多食跗线螨。
?历经卵、幼螨、若螨、成螨等阶段,发育历期均以成螨最长

,卵或若螨次之。
?均以颚针刺吸取食,但发生为害部位,为害症状明显不同。
?年发生10至20余代,多以成螨越冬,因对温度要求不同,其发生早迟、高峰次数有差异。
?越冬基数高,冬暖,春旱是大发生的基本条件。
?螨类防治:在测报的基础上,早期挑治中心螨株,高峰期喷洒选择性药剂(胶体硫,晶体石硫合剂,机油乳剂,尼索朗,溴螨菊酯,阿波罗乳油,西斗星乳油、克螨特等),要特别注意保护天敌,合理保护桔园益草,释放捕食螨。

2.2.2介壳虫类
?为害柑桔的介壳虫多达50余种,为害严重的为盾蚧科的矢尖蚧、褐圆蚧;粉蚧科的柑桔粉蚧;蜡蚧科的红蜡蚧、网纹绵蚧和硕蚧科的吹绵蚧。不同地区的优势种群可能不同。
?体表分泌蜡质物或丝质物覆盖虫体,能抗御不良环境,增强对农药的抵抗力。分泌物和排泄物常含蜜质或其他营养物质,易诱发烟霉病。
?雌雄异型,雌性不完全变态,成虫无翅;雄虫完全变态,成虫具一对翅。
?多数行两性生殖,少数行孤雌生殖,多数卵生,少数卵胎生。
?一般一龄若虫活动性强,二、三龄固定不再移动,但粉蚧、吹绵蚧仍可缓慢移动,直至产卵。均以刺吸口器吸取寄主汁液。
?盾蚧类产卵于介壳之下,蜡蚧类产卵于体下,粉蚧、硕蚧多以丝质物形成卵囊,产卵其中。
?大多一年发生2-3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一般都喜欢阴湿遮蔽的环境。
?防治上要加强栽培管理,剪除严重受害的虫枝,注意保护天敌,化学防治要严格掌握幼蚧初孵期,使用选择性药剂(毒死蜱、杀扑磷、螨克、机油乳剂等),新建果园要十分注意苗木清洁无虫。

2.2.3粉虱类
?我国为害柑桔的粉虱有12种,其中黑刺粉虱最重,柑桔粉虱、马氏粉虱、双刺姬粉虱等次之。
?粉虱类昆虫几乎全部寄生在植物的叶片和果实上,尢以叶背为甚,密集分布,诱发烟霉病。
?粉虱常与介壳虫混淆,其区别是粉虱卵具短柄,幼虫至成虫在其腹末背面有管状孔,孔上部为孔瓣,下部为舌片。
?接近完全变态,一龄幼虫经短距离爬行后即固定,经三个龄期化蛹于最后一次蜕皮壳下,该蜕皮壳称为蛹壳,羽化时成虫从背面倒“T”形缝脱出,成虫二对翅,具花斑,覆白粉,故名粉虱。
?蛹壳是粉虱鉴定的重要依据,多椭圆形,其上面或边缘总有各式蜡粉、蜡线,多数有刺毛。
?粉虱一年发生数代,常以2-3龄幼虫越冬,世代重叠明显。成虫喜荫蔽环境,常在树冠内部幼嫩枝叶上或桔园草丛间活动。
?防治方法同介壳虫类,防治时间要掌握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和1-2龄若虫盛发期。引移天敌的效果较好。

2.2.4木虱类
?我国为害柑桔的木虱有

柑桔木虱、非洲木虱、九里香木虱和柑桔合叶木虱等4种。其中柑桔木虱为优势种。
?柑桔木虱以成、若虫群集取食嫩芽、嫩梢,引起嫩梢萎缩、干枯、新叶扭曲。若虫肛门排出有糖物质,诱发烟霉病。
?柑桔木虱是传播黄龙病的重要媒介,病原在木虱体内的循回期约20-30天,传毒效率与虫口密度有关,木虱传毒后植株病症出现短则5个月,长则2年,一般8个月左右。
?在桔园一般发生5-8代,广东一年可见各种虫态,以成虫密集叶背过冬,一般新梢抽发期为发生高峰,其中秋梢期最重。越冬成虫寿命可达6个月,夏秋亦可达120天。
?病树、衰弱树,树冠稀疏透光,新梢抽生不整齐,食料供应期长,则木虱发生数量多。
?防治上要防止不同品种混栽,加强管理,保证新梢抽发整齐;砍除老树、衰弱树,化学防治可在冬季(木虱集中不活跃)和秋梢阶段进行,药剂可用乐果乳油,敌敌畏乳油,喹硫磷乳油,马拉硫磷乳油,双甲脒,速灭杀丁等。

2.2.5蚜虫类
?为害柑桔的蚜虫有桔蚜、桔二叉蚜、绣线菊蚜及棉蚜、桃蚜等,其中以桔蚜为优越种群。但近年优势种群发生变化,如浙江桔园棉蚜发生增重,广东桔园绣线菊蚜上升。
?蚜虫多群集幼芽、嫩梢吸食汁液,其分泌的密露诱发烟霉病和吸引蚂蚁取食。
?桔蚜年发生10余至20余代,一般在春夏之交和秋季形成两个高峰。
?在广东、闽南全年为害并进行孤雌胎生,其余地区,冬前产生雌雄性蚜,交配后产卵在柑桔枝干上越冬。次年越冬卵孵化为无翅胎生雌蚜,当叶片老化、虫口拥挤、温度升高时,产生有翅胎生蚜而迁移扩散。
?冬季温暖,春季干旱蚜虫发生早而重,雨水多,温度过高过低不利于发生。
?蚜虫是传播柑桔衰退病的主要媒介,其中尤以桔蚜为甚,传毒效率高,只要桔蚜和衰退病同时存在,柑园乃至柑桔产区,几乎不能避免感染。
?防治上要注意保护天敌,移引瓢虫,剪除重虫枝,当田间新梢有虫率达25%左右,可喷洒杀灭菊酯,灭扫利,好年冬,万灵,抗蚜威等农药。

2.2.6潜叶蛾
?以幼虫蛀入叶片上下表皮间取食叶肉,形成银白色弯曲隧道,致使叶片皱缩、卷曲、变硬,甚至脱落。一般老树受害轻,幼树和苗木受害重,春梢、夏梢受害轻,秋梢受害重。
?一年发生十余代,以蛹和老熟幼虫在受害叶隧道内越冬,成虫产卵的选择性极强,一般仅产在叶长2-3cm嫩叶上,定型叶片极少,老叶不见卵粒。卵多产在叶背,尤以叶脉附近居多。一般一叶1-2粒,但亦可多至10-20粒。
?该虫在日均温20℃以上开始发生,26-28℃生长最适,29℃以上受到抑制,11℃以下停止生长,冬季日均温降至3.1℃,最

低温度在-4.1℃的地区幼虫死亡。干旱不利于发生。
?由于该虫产卵和幼虫为害的严格选择性,因此抹芽控梢是其防治的关键。方法是抹除零星抽发的夏梢和秋梢(2cm以前),每5天一次;放梢时间夏梢一般在5下至6上,秋梢在7下至8上。药剂防治在放梢后新梢嫩叶长2-3cm时或抽出嫩芽达50%时,连续2次,以傍晚喷药为好(结合防治成虫产卵)。可用杀虫双、万灵、农婪特、巴丹可湿性粉剂、杀灭菊酯等。

2.2.7叶甲类
?国内记载为害柑桔的叶甲有9种,其中为害最重的是柑桔恶性叶甲和桔潜叶甲(桔潜叶斧),主要发生在山地、近山地果园和管理粗放的果园。
?两种叶甲都为害柑桔的嫩梢嫩叶,但恶性叶甲成虫将叶片咬成孔缺,幼虫群集嫩梢取食叶片,以其粪便分泌物污染叶片,使其变黑焦枯;而潜叶甲成虫取食叶背表皮及叶肉,留下叶面表皮使叶片呈现透明斑,幼虫则蛀食叶肉,形成几乎布满全叶的宽短亮泡隧头。
?恶性叶甲年发生3-4代,潜叶甲1代,均以成虫在树皮裂缝、地衣苔藓下或树干四周的松土中越冬。次年以成虫、幼虫为害春梢最重。
?防治上注意果园清洁,清除越冬场所,加强水肥管理,利用成虫假死性进行捕杀,主干捆扎带泥土的稻草,诱集幼虫化蛹,集中烧毁。幼虫孵化率达40%时可用药防治。

2.2.8吉丁虫类
?国内已知6种,为害重的是爆皮虫和溜皮虫,尤以前者分布最广,为害最烈。
?爆皮虫成虫取食嫩叶成缺刻,幼虫在皮下蛀食枝、干,形成迁回弯曲隧道,破坏韧皮部,引起树皮爆裂,最后蛀入木质部,引起叶黄、枯枝。
?两种吉丁虫均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受害枝、干的木质部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化蛹最盛,5月下旬为成虫活动盛期。由于成虫陆续羽化,先后产卵,致使幼虫发生不齐。
?吉丁虫在树龄老、水肥不足,未行修剪,荫敝不透光,受冻害的桔园发生严重,成虫喜在树皮粗糙、多裂缝、伤口的桔树上产卵。
?防治上要加强桔园管理,剪除虫枝,化学防治幼虫时应先刮除被害翅皮,用1:4的80%DDV涂枝;或40%久效磷、50%杀螟松200倍喷涂;防治成虫可进行树冠喷洒。

2.2.9天牛类
?我国危害柑桔的天牛有30余种,严重危害的主要是星天牛,褐天牛和光盾绿天牛。
?成虫取食嫩枝表层和叶片。星天牛成虫产卵皮层裂开,外观呈“L”或“T”型,幼虫蛀食主干并向下蛀食根部,隧道宽阔,木屑、虫粪排至根颈周围或树干外。褐天牛产卵在树干粗糙皮层、凹陷、伤口处,幼虫先横行,继而向上蛀食枝干,形成较细长隧道,并常有3-5个通气孔与外界相通。光盾绿天牛多产卵于树枝先端的分枝处,蛀入枝条后先向上蛀

食嫩枝,后向下蛀入大枝,蛀入枝上可连续出现通气孔,故又名“吹箫虫”。
?星天牛和光盾绿天牛一年发生1代,褐天牛两年完成一代,以幼虫在隧道内越冬,幼虫期特长,星天牛达10个月以上,褐天牛可达15-20个月。成虫羽化出洞一般5-6月为多,但可延至9-10月。
?防治上可采用捕杀成虫,刮除卵块、钩杀幼虫和使用药剂堵塞虫孔毒杀幼虫等方法。

2.2.10桔瘿蚊类
?为害柑桔的瘿蚊已记载5种,其中为害嫩芽的2种,即桔芽瘿蚊和金柑芽瘿蚊;为害花蕾的1种,即柑桔花蕾蛆,为害果实的2种,即桔实瘿蚊和桔实蕾瘿蚊。以花蕾蛆分布最广,为害最重。
?一般一年1代,广东可发生2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当花蕾露白(绿豆大小)时,成虫从蕾顶不紧密的裂缝处产卵在花丝、花药或子房的周围。一个花蕾有蛆60-150头。约经10天幼虫弹落或随落蕾入土,并形成薄茧,多数进入越冬,少数能化蛹形成第二代。入土深度以6cm以内最多。
?山地、阴湿地、沙质壤土及3-4月阴雨多有利于发生。
?防治的关键是成虫出土产卵前(花蕾露白前一周)予以杀灭,可用西维因粉剂,甲基对硫磷粉剂,呋喃丹颗粒剂等作土面处理,并结合浅耕;错过此期亦可在成虫产卵前于花蕾2-3mm时作树冠喷药。摘除被害花蕾效果亦好。

2.2.11柑桔实蝇类
?国内主要有3种实蝇,即桔大实蝇,密柑大实蝇和桔小实蝇。以桔大实蝇和桔小实蝇危害最重,并被列为国际、国内检疫对象。
?桔大实蝇仅为害柑桔果实,桔小实蝇还为害苹果、梨、芒果、枇杷等20余种果树的果实。以幼虫群集在果实内取食瓤囊,每果有幼虫数条至十数条。受害果出现早熟、早黄、早落现象。
?桔大实蝇一年一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次年四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5月为盛期,可拖至7月上中旬。幼虫随落果入土化蛹,盛期为10月中下至11月。桔小实蝇年发生3-5代,无严格越冬过程,全年均可为害。成虫高峰期为6-10月。
?在防治上要严格检疫。摘除被害果,检拾落地果。采取高接换种,摘除青果可打断食物链。成虫盛期可土面喷药。树冠用药(敌为虫、马拉硫磷等)时可加入3%的红糖以诱杀成虫。此外还可采用糖酒醋液或化学引诱剂(如甲基丁香酚等)作成诱捕器。国外还采用释放不育雄蝇的方法防治柑桔实蝇。

3.柑桔害虫综合防治

3.1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3.1.1与其他作物害虫综合防治一样要坚持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和环境保护观点,把柑桔病虫防治作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内容。

3.1.2允许有害生物在经济受害水平以下存在,摒弃一旦存在就必须进行防治的观点。

3.1.3以生态系统甚至更大的

生态区域作为管理单位,充分注意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功能、反应和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对系统的影响

3.1.4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特别是生物因素对有害生物的控制作用。

3.1.5注意多种措施的协调,避免措施之间的矛盾和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特别要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

3.2桔园害虫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

3.2.1确定目标害虫,按害虫种群密度是否达到和超过允许受害密度,区分常发性害虫,偶发性害虫,直接害虫和间接害虫。

3.2.2制定经济阈值,使植保工作的管理目标由追求最大的产量向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乃至综合效益的战略转移。

3.2.3加强害虫监测和预测,掌握害虫变化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3.2.4措施的协调组装。按防治的目标,防治措施可归为三类,一是控制害虫种群在低的密度和小的变动范围;二是暂时压低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害虫密度;三是不让其为害或持续减少。在组装措施时要充分注意它们的作用和目的,真正做到互不矛盾,相互协调,有利于系统的良性发展。

3.2.5害虫综合治理的效益评估,要综合考虑某一防治措施,特别是综合治理措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采取加权综合评分,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使效益评估定量化。

3.3桔园害虫综合治理的实施

3.3.1指导思想:立足桔园生态系统,以柑桔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实施以土、水、肥为中心的保健栽培;以虫情监测预测,经济阈值为指导,根据不同地域、品种、树龄和季节确定主要防治对象,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注重保护、助长、释放、移引天敌;实行科学用药,并把整枝修剪,抹芽控梢,生草免耕,种植覆盖植物,冬季清园等农业措施结合起来,把害虫为害控制在允许受害水平之下,保证桔园生态系持续发展。

3.3.2针对桔园昆虫群落季节变化规律,一年中分四个阶段实施综合治理
?第一阶段,开春到初夏(一般3-5月),正值柑桔新梢抽发,现蕾开花,害虫食料丰富,气候适宜,螨,蚧,蚜,粉虱多种害虫重新建立种群,并出现第一次发生高峰;花蕾蛆,蓟马等仅在此期为害。各种天敌在时间和数量上都推迟一步。因此该期是桔园综合治理的关键时期。防治的主要对象是桔合爪螨、始叶螨及多种介壳虫,兼治对象是锈螨,花蕾蛆等。柑桔管理上以保叶,保花为中心,害虫治理的重点是压低虫口基数,调节益害比例,控制害虫爆发。在技术对策上可以化防为主,挑治与全面防治相结合,但要以虫情监测,经济阈值为依据,配合移引、释放瓢虫,蜘蛛,捕食螨等天敌。

?第二阶段,盛夏到入秋(一般

6-8月),此期气温高,日照长,柑桔果实进入膨大期。花蕾蛆、叶螨、蚜虫、叶甲等害虫进行越夏或蛰优,而锈螨、潜叶蛾、部分盾蚧(黑点蚧,褐圆蚧等)正值高峰期。此期多种天敌已形成稳定种群,自然控制作用明显。在柑桔管理上应以保果为主,害虫治理上应采取桔园生草,管好覆盖作物,引放、保护天敌,充分发挥自然控制作用。对潜叶蛾实施抹芽控梢,对天牛实施人工捕捉,在测报的基础上对少数盾蚧、食叶性鳞翅目害虫使用选择性药剂。

?第三阶段,秋季到入冬(一般9-11月),气温由高到低,柑桔进入壮果着色成熟期。此期害虫种类虽多,但一般为害不重,特别是多数天敌达到高峰期,控制作用明显。此期可能严重为害的害虫是锈螨、桔全爪螨,吸果夜蛾,木虱,桔大实蝇等,应以保护天敌为主,尽可能不用或少用药剂。

?第四阶段 12月至次年2月,多数柑桔品种已经采收,桔树生理活动减弱;多数害虫、天敌进入越冬或休眠。此期应以栽培管理为主,把桔园管理与害虫治理结合起来。例如采果后及时施用冬肥,以恢愎树势,防止冬季大量落叶,促进花芽分化。结合修剪,剪除严重病虫枝,弱枝,清除果园枯枝落叶;翻耕土壤,杀灭土壤中越冬的蚱蝉,花蕾蛆,实蝇蛹。在螨类,蚧类发生严重的果园,可树冠喷洒1-2度的石硫合剂或50-100倍的机油乳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