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讨论低效症结分析

课堂讨论低效症结分析

课堂讨论低效症结分析
课堂讨论低效症结分析

课堂讨论低效症结分析

课堂讨论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它具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特点,契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因此备受教师们的青睐,已经全面走进我们的课堂。但从目前的课堂讨论的现状来看,大多表面上气氛热烈,热闹非凡,实际上并不尽如人意,学生收效甚微,只是把课堂讨论流于了形式。给现在的课堂讨论“把脉”,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讨论低效主要有“五大症结”。

症结一:讨论目的不明确

讨论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拓宽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全体学生自我探索的有效手段。恰当地运用讨论,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但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围绕一定的中心而进行的,那就是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从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角度出发安排课堂讨论。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并明确每次讨论有何目的,如这个问题是不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有没有必要进行讨论,它要解决什么方面的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解决了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会产生怎样的作用等等。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离开了教学目标的讨论,学生的思维像脱了缰的野马,断了线的风筝,放出去容易却很难收回来,看上去热热闹闹,气氛热烈,其实华而不实,收效甚微。

症结二:问题设计不合理

好的问题设计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会让人眼前一亮,激发学生讨论的激情,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是保证课堂讨论成功与否的基础。反之,如果问题设计不能抓住学生的心,不能产生共鸣,就像饭菜做的无滋无味一样,就算再有营养,也让人无法下咽。问题设计首先是找准有价值的讨论点。从内容而言有价值的讨论点应该设置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的“疑点”,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教材处理的“创新点”。其次要难度适宜,即:控制在“跳一跳,摘到桃”的程度,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争议,使学生产生共鸣为最佳。

症结三: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索,必须要有自己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来替代的。教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在学生个体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比较、抽象等方式,利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