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管理会计要点

现代管理会计要点

现代管理会计要点
现代管理会计要点

第一章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近代的会计,一般以企业会计为主体。(占主要地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

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定期的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同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种社会集团服务。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

第二节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并独立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①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初到50年代)它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等方面。它对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是有帮助的。其主要缺陷在于,同企业管理的全局、企业与外界关系的有关问题没有在会计体系中得到应有的反映。还只是一种局部性、执行性的管理会计,仍处于管理会计发展的初级阶段。

②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它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把为企业正确地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放在首位,按照最优化的要求,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最优运转,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它是一种全局性的,以服务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决策性管理会计。它包含而且发展了执行性管理会计,从而跨入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现代管理会计是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并把决策会计放在首位。

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在理论上起奠基和指导作用,在方法上赋予它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使它的面貌焕然一新。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其早期形成的一些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又大量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中运筹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新的与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会计信息系统。

第三节现代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1、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

2、方式方法更为灵活多样

3、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和局部两个方面

4、面向未来

5、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

第二章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对象、方法和职能作用第一节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

1、从学科性质来看,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新兴的综合****叉科学。(注意:不是以会计学为基础)

2、从工作的性质看,现代管理会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决策系统(配决策人员),二是决策支持系统(配参谋人员),三是执行与控制系统(配执行人员)。会计人员属于决策支持系统的参谋人员。

第二节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

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现金流动。这是因为现金流动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其流入与流出既有数量上的差别,也有时间上的差别,通过现金流动的动态,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成本、盈利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统一评价,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综合性的信息。首先,企业生产经营中现金流出与流入数量上的差别制约着企业的盈利水平,时间上的差别制约着企业资金占用的水平,这两个方面的差别还可综合起来进行考察,即时间上的差别,可通过“货币时间价值”进行换算,转化为同一起点上看问题,使时间上的差别也通过数量上的差别来表现。这样,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成本的耗费水平、资金的占用水平和经营的盈利水平进行综合表现和统一评价,从而把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建立在更加综合和可比的基础上。同时,现金流动也具有很大的敏感性。通过现金流动的动态,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全面、系统而及时地反映出来。这样,现金流动的有关信息的自然而然地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神经中枢,更好地发挥信息反馈作用。

第三节现代管理会计的方法

财务会计所用的方法属于描述性的方法,重点放在如何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静态)现代管理会计所用的方法属于分析性的方法,借以从动态上来掌握它的对象

第四节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1、解析过去

2、控制现在

3、筹划未来

第三章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一节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成本,是为生产一定产品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耗费的货币表现。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价值。

一、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它由三种基本要素所组成,即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非制造成本:是指销售与行政管理方面发生的费用。分为行销或销售成本、管理成本两类。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主要成本

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加工成本

二、成本按性态分类(也可以说是成本按照成本习性分类)

成本的性态,是指成本总额的变动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半变动成本三类。

固定成本: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与产量增减变化没有直接联系的费用。又可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两类。酌量性固定成本则是企业根据经营方针由高阶层领导确定一定期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固定成本。例如:研究开发费、广告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约束性固定成本主要是属于经营能力成本,它是和整个企业经营能力的形成及其正常维护直接相联系的,企业的经济能力一经形成,在短期内难于作重大改变。例如:厂房、机器设备的折旧、保险费、(不动产)财产税、管理人员薪金等。

严格地说如果固定资产折旧计算采用工作量法,可以视其为变动成本,否则为固定成本。对于工资也可以类似地判断,计件工资可以作为变动成本,计时工资可以作为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关联范围内,其成本总额随着产量的增减成比例增减。

半变动成本:是指总成本虽然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但是其变动的比例。

半变动成本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1、半变动成本有一个初始量,在这基础上,产量增加,成本也会增加。(如电话费等)

2、半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增长而呈梯式增长,称为阶梯式成本。检验人员的工资是比较典型的阶梯式成本。

推荐例题:教材第51页习题一,注意这里只是列出了教材中需要填列的部分内容

产量(件) 总成本(元) 单位成本(元)

固定变动半变动合计固定变动半变动合计

0 1700 ————————

250 2075 6 1 1.3 8.3

500 2450 3 1 0.9 4.9

750 2825 2 1 0.7 3.7

1000 3200 1.5 1 0.7 3.2

三、成本按可控性分类分为可控性成本与不可控性成本。

可控成本:从一个单位或部门看,凡成本的发生,属于这个单位或部门权责范围内,能为这个单位(部门)所控制。

不可控成本:不属于某一单位或部门的权责范围内,不能为这个单位(部门)加以控制的。

成本按其可控性分类,目的在于明确成本责任,以便评价或考核其工作成绩的好坏,促使可控成本的不断降低。

四、按照可追踪性分类,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能直接计入或归属于各种产品(劳务或作业)成本的费用。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计入,而须先进行归集,然后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种产品(劳务或作业)成本的费用。

五、成本按可盘存性的分类分为期间成本和产品成本两类

期间成本是一种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期的长短成比例的成本,其效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产品成本是同产品的生产有着直接联系的成本。

六、成本按经营决策的不同要求分类(重点)

(一)差别成本广义的差别成本是指不同方案之间的预计成本的差额。狭义的差别成本则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别。

(二)机会成本决策时必须从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一种最优方案,这时必须有一些次优方案要被放弃,因此,要把已放弃的次优方案的可计量价值看作被选取的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加以考虑,才能对最优方案的最终利益作出全面的评价。

(三)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成本对产量无限小变化的变动部分,就是产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

(四)付现成本付现成本是指所确定的某项决策方案中,需要以现金支付的成本。在经营决策中,特别是当企业的资金处于紧张状态,支付能力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付现成本最小的方案来代替总成本最低的方案。

(五)应负成本应负成本是机会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是企业实际支出,也不记账,是使用某种经营资源的代价。

(六)重置成本是指按照现在的市场价值购买目前所持有的某项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

(七)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这种成本与当前决策是无关的。

(八)可避免成本是指通过某项决策行动可改变其数额的成本。

(九)不可避免成本是指某项决策行动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也就是同某一特定决策方案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十)可延缓成本某一方案已经决定要采用,但如推迟执行,对企业全局影响不大,同这一方案相关联的成本就称为可延缓成本。(十一)不可延缓成本如已选定的某个决策方案必须马上实施,否则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那么与这一方案有关的成本称为不可延缓成本。(十二)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指与决策有关的未来成本。比如差别成本、机会成

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应负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非相关成本指过去已发生、与某一特定决策方案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比如,不可避免成本、沉没成本(原始成本)

第二节半变动成本的分解

一、高低点法:是指以某一时期内的最高点产量的半变动成本与最低点产量的半变动成本之差,除以最高产量与最低产量之差。

注意:高点或者低点应该是业务量(如产量)的最高或者最低点,而不是成本的最高或者最低点。

推荐例题:教材第52页习题二

注意最高点和最低点是按照直接人工小时(业务量)来选择的

最高点5月份直接人工46小时维修费50千元

最低点9月份直接人工14小时维修费28千元

b=(50-28)/(46-14)=22/32=0.6875

a=50-46*0.6875=18.375

Y=18.375+0.6875X

二、散布图法(亦称布点图法):是指将所观察的历史数据,在坐标低上作图,据以确定半变动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各占多少的一种方法。

三、回归直线法(最小二乘法):

一般需要首先计算相关系数

推荐例题:教材第53页习题四

1、经计算相关系数接近于1,所以可以按照回归直线法进行分解。

n=9(数据个数是9个)

∑X=129 ∑Y=167 ∑XY=2552 ∑X2=2109

Y=9.83+0.6089X

2、当机器工作小时为25小时时,维修成本为9.83+0.6089X25=25.05元

教材有关表达式尽量记忆背诵,否则按照上边方程假设未知数求解

精确度由高到低排列:回归直线、散布图、高低点

简便度由高到低排列:高低点、散布图、回归直线

1、教材第52页习题三

参考答案:Y=-116.44+5.3778X

该题目命题有严重错误,可以计算出相关系数,并非接近于1,事实上采用回归直线法计算是不合适的,而且计算出的固定成本是负数也不符合常规。

2、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去年12个月中最高与最低业务量情况下的制造费用总额如下:

摘要高点(10月) 低点(3月)

业务量(机器小时) 75000 50000

制造费用总额(元) 176250 142500

上表制造费用总额中包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该厂会计部门曾对低点月份业务量为50000机器小时的制造费用总额作了分析,其各类成本的组成情况如下:变动成本总额 50000元;固定成本总额 60000元;混合成本总额 32500元;制造费用总额合计142500元。要求:(1)采用高低点法将该厂的混合成本分解为变动部分与固定部分,并写出混合成本公式。(2)若该厂计划期间的生产能量为65000机器小时,则其制造费用总额将为多少?。

(1)设方程为:y=a+bx

则:b=(176250-142500)÷(75000-50000)=33750÷25000=1.35(元/小时)

将(75000,176250)或(50000,142500)带入方程,求得a 176250=1.35×75000+a a=75000(元)

该厂混合成本中包含的固定成本=75000-60000=15000(元)

混合成本中单位变动成本=(32500-15000)÷50000=0.35(元/小时)

混合成本公式如下:y=0.35x+15000

(2)总成本公式为:y=1.35x+75000

y=1.35×65000+75000=162750(元)

第四章变动成本法

按安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而按变动成本计算,其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对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从当期的销售收中直接扣减。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产品的区别:

一、产品成本组成的不同

在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分摊地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量

二、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方面的区别

采用完全成本法时,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中不仅包含了变动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时,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并没有负担固定成本,其金额必然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估价。

三、在盈亏计算方面的区别

1、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本期生产量等于销售量,期末存货等于期初存货),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2、产大于销(本期生产量是大于销售量,期末存货大于期初存货),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3、产小于销(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期末存货小于期初存货),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例题推荐1、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两年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有关该产品的产销基本情况以及按照完全成本法编制的两年损益表如下所示:产品的基本情况

基本资料第一年第二年

生产量(件) 8000 10000

销售量(件) 8000 8000

销售单价(元) 15 15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元) 8 8

固定生产成本总额(元) 24000 24000

损益表

摘要第一年第一年

销售收入 120000 120000

销售成本 88000 83200

销售毛利 32000 36800

销售管理费用 20000 20000

税前利润 12000 16800

假设公司的固定生产成本是以生产量为基础分摊于该产品;另设每件该产品分摊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1元。

要求:(1)按照完全成本法分别计算第一年、第二年该产品的产品单位成本。(2)第一年和第二年的产品销售量相同,销售单价和成本水平均无变动,为什么第二年的税前利润较第一年高出4800元。(3)按照变动成本法编制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损益表。(4)通过对两种不同方法编制的损益表进行对比,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1)按照完全成本法分别计算第一年、第二年该产品的产品单位成本如下:

第一年单位成本=单变成本+单位固定制造费用=8+24000/8000=11元

第一年单位成本=8+24000/10000=10.40元

(2)这是因为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一年增加了2000件,使得第二年的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和单位产品成本都降低了0.60元,故第二年的产品销售成本要比第一年低8000*0.60=4800元,第二年的税前利润比第一年增加4800元。

(3)按照变动成本法编制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损益表如下:

比较损益表

项目第一年第二年

销售收入(15*8000) 120000 120000

变动生产成本 64000 64000

变动销售管理费用 8000 8000

贡献毛益 48000 48000

减: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24000 24000

固定销售管理费用 12000 12000

税前利润 12000 12000

(4)略。

2、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甲产品,共计2000件,售价20元/件。期初存货为0,期末存货为200件,本期销售1800件。生产过程************发生直接材料费7000元,直接人工费4000元,制造费用4000元,其中变动性制造费用1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300元。销售费用9000元,其中变动部分3000元,固定部分6000元。管理费用8000元,其中变动部分1000元,固定部分7000元。

要求:(1)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2)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的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货成本,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3)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编制损益表。

(1)分别以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

直接材料 7000 7000

直接人工 4000 4000

变动性制造费用 1000 1000

固定性制造费用 0 3000

合计 12000 15000

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为:15000/2000=7.5元/件

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为:12000/2000=6元/件

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

固定性制造费用 0 3000

销售费用 9000 9000

管理费用 8000 8000

合计 17000 20000

(2)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列示如下:

项目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

期初存货成本 0 0

本期产品成本 15000 12000

可供销售商品合计 15000 12000

单位产品成本 7.5 6

期末存货量 200 200

期末存货成本 1500 1200

本期销售成本 13500 10800

可见: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与完全成本法下多300元,这是因为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不仅包括了变动成本,而且包括了部分的固定性制造费用300元,即期末存货成本中包括了其承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部分,而变动成本法下只包括变动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销货成本比在变动成本法多2700元,这是因为变动成本法下的销货成本仅包括变动成本10800元,而完全成本下,还包括了固定性制造费用2700元,故导致二者之间的差异。

(3)按照两种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如下:

损益表(完全成本法)

产品销售收入(1800×20) 36000

减:产品销售成本(1800×7.50) 13500

产品销售利润 22500

减:销售费用 9000

管理费用 8000

营业利润 5500

损益表(变动成本法)

产品销售收入(1800×20) 36000

减:产品销售成本(1800×6) 10800

产品销售利润 25200

减:固定性制造费用 3000

销售费用 9000

管理费用 8000

营业利润 5200

第二节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评价

一、对完全成本法的评价:

阅读教材中令管理人员理解的三个举例

在教材64页下面的表格倒数第三行“销售毛利”和倒数第四行“减:期末存货”添加一行,销售成本合计,对应的三列数据分别为:24000、21000、27000.

在教材65页下面的表格最后一行第一列空白处添加“销售成本合计”,对应的第一年数据为:123750,不是教材中印刷的1237500,估计是印刷错误。

二、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

采用完全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发动企业提高产品产量的积极性。因为产量越大,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会越低,从而单位产品成本会随之降低。但是这种成本计算法的最大缺陷是:按照这种方法为基础所计算的分期损益难于为管理部门所理解。这是因为在产品售价、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的多少理应和销售量的增减相一致,也就是销售量增加,利润也应增加。反之,销售量减少,利润也应减少。可是,按完全成本计算由于其中掺杂了人为的计算上的因素,使得利润的多少和销售量的增减不能保持相应的比例,因而不易为管理部门所理解,不便于为决策、控制和分析直接提供有关的资料。

采用变动成本法的优点是:⑴所提供的成本资料能较好地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易于为管理部门所理解和掌握。⑵能提供每种产品盈利能力的资料,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⑶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与业绩评价。但是这种成本计算法也存在局限性:⑴这种成本计算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的要求。⑵所确定的成本数据不符合通用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⑶所提供的成本资料较难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三、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把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对在产品、产成品账户均按变动成本反映,同时另设“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账户,把所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记入这一账户。期末,把其中应归属于本期已销售产品的部分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并列入损益表,作为本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其中应归属期末在产品、产成品部分,则仍留在这个账户上,并将其余额附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在产品、产成品项上,使它们仍按所耗费的完全成本列示。

一、教材第71页习题一

1、变动成本法第一年净收益=(5-3)×140000-150000-5×140000×5%-65000=30000元

变动成本法第二年净收益=(5-3-5×5%)×160000-150000-150000-65000=30000元

完全成本法第一年单位成本=3+150000/170000=3.88元

完全成本法第二年单位成本=3+150000/140000=4.07元

完全成本法第一年净收益=(5-3.88-0.25)×140000-65000=56800元

完全成本法第二年净收益=(5-3.88-0.25)×30000+(5-4.07-0.25)×130000-65000=26100+88400-65000=49500元2、3、4略

二、教材72页习题二

1、变动成本法第一年净收益=(15-5)×20000-180000=20000元

变动成本法第二年净收益=(15-5)×30000-180000=120000元

完全成本法第一年单位成本=5+180000/30000=11元

完全成本法第一年净收益=80000元

完全成本法第二年单位成本=5+180000/24000=12.5元

完全成本法第二年净收益=90000元

第五章成本-产量-利润依存关系的分析

第一节贡献毛益与盈亏临界点

记忆本量利分析的概念,可以作为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题的考核内容。

一、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这里需要补充强调一下,单位贡献毛益其实有两种理解方法:

1、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制造成本

2、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制造成本-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前者可以作为生产性单位贡献毛益。实际决策时候两者都可以加以运用,只不过随具体决策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

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除单位售价或贡献毛益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

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单位贡献毛益/单价=1-变动成本率

二、盈亏临界点(损益两平点、保本点、盈亏突破点)

盈亏临界点,也称损益两平点或保本点,是指在一定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相等,不盈也不亏。当销售量高于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时,则会获得利润。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金额表示)=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前者也可以叫保本量,后者也可以叫保本额。实际考试时,也有可能将前者直接叫做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而将后者直接叫做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如果题目并没有直接强调数量或者是金额,就需要学员在考试时候结合题目所给出的基本条件进行结合判断。

三、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盈亏临界点的计算

综合加权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销售额比重)

综合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综合加权贡献毛益率

各种产品的保本额=综合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各种产品销售额比重

假设品种结构不变

推荐例题: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19 800元,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品种销售单价(元) 销售量(件) 单位变动成本(元)

甲2000 60 1600

乙500 30 300 丙1000 65 700 要求:(1)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该厂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及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2)计算该公司营业利润。

(1)甲产品的销售比重=2000×60/200 000=60%,乙产品的销售比重=500×30÷200 000=7.5%,丙产品的销售比重=1000×65÷200 000=32.5%.

甲产品的贡献毛益率=(2000-1600)÷2000=20%,乙产品的贡献毛益率=(500-300)÷500=40%,丙产品的贡献毛益率=(1000-700)÷1000=30%.

综合贡献毛益率=20%×60%+40%×7.5%+30%×32.5%=24.75%,综合保本额=19800÷24.75%=80 000元

甲产品保本量=80000×60%÷2000=24元,乙产品保本量=80000×7.5%÷500=12元,丙产品保本量=80000×32.5%÷1000=26元。

(2)营业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2000×60+500×30+1000×65)×24.75%-19800=49500-19800=29700元

例题推荐:教材100页习题六

根据题目,A的销售额比重=0.6 B的销售额比重=0.4 加权平均的贡献毛益率=40%×0.6+30%×0.4=36%

1、计算指标:

(1)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72000/36%=200000元

(2)A产品在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200000×0.6/5=24000件

B产品在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200000×0.4/2.50=32000件

(3)安全边际额=5×30000+2.50×40000-200000=50000元

(4)预计利润=50000×36%=18000元

2、增加A产品销量引起贡献毛益增加=(40000-30000)×5×40%=20000元,减少B销售量引起的贡献毛益减少=(40000-32000)×2.5×30%=6000元,合计引起的贡献毛益的增加为20000-6000=14000元,与增加的广告费9700元(固定成本)相比,超出4300元,所以方案合算。

3、重新计算

A产品销售额=200000元,B销售额=80000元

两者的销售额比重分别为:5/7和2/7

加权平均的贡献毛益率=40%×5/7+30%×2/7=2.6/7=0.372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72000+9700)/0.372=81700/0.372=219624元

四、同盈亏临界点有关的指标

(一)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除以企业

正常开工完成的销售量。

(二)安全边际:指盈亏临界点以上的销售量。即现有或者预计的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

安全边际量=现有或预计的销售数量-盈亏临界点销售数量

安全边际额=现有或预计的销售金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金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现有或预计的销售数量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额/现有或预计的销售金额

安全边际率=1-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

安全边际率+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1

安全边际率+保本作业率=1

例题推荐:安全边际率=「AC」

A.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量

B.保本销售量÷实际销售量

C.安全边际额÷实际销售额

D.保本销售额÷实际销售额

E.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额

(三)销售利润率

1、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

2、销售利润率=(销售收入-销售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收入

3、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4、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1-变动成本率)

5、销售利润率=(1-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贡献毛益率

6、销售利润率=(1-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1-变动成本率)

五、盈亏临界图(保本图) 2004年上全简答34已经涉及盈亏临界图的定义(教材81页)

(一)盈亏临界图的绘制程序

(二)盈亏临界图特点:1、盈亏临界点不变,销售量越大,能实现的利润越多,亏损越少;销售量越少,能实现的利润越小,亏损越多。2、销售量不变,盈亏临界点越低,能实现的利润越多,亏损越小;盈亏临界点越高,能实现的利润越小,亏损越多。3、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条件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截距)和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斜率)的多少。

▲例题推荐:教材97页习题一

1、作盈亏临界图略。

2、计算以下各项指标:

(1)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实物单位表现)=32000/(5-3)=16000件

(2)安全边际=20000-16000=4000件

(3)预计销售量的预计利润=20000×(5-3)-32000=8000元

或者4000×2=8000元

3、重新计算以下各项:

(1)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32000/(5.5-3)=12800件

安全边际=18000-12800=5200件

实现利润=5200×2.5=13000

(2)图略

(3)方程:(5.5-3)×销售量-32000=13000×(1+10%)

得出:销售量=18520件

4、重新计算新情况下的下列指标:

(1)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32000+4000)/(4.6-3)=22500件

(2)方程:(4.6-3)×销售量-32000-4000=8000×(1+10%)

得出:销售量=28000件

▲▲例题推荐:教材98页习题二

1、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2000/(9-5)=500件

2、作盈亏临界图略

3、方程:(9-5)×销售量-2000=9×销售量×20%

得出:销售量=909件

4、方程:(9-5)×销售量-2000=2500

得出:销售量=1125件

六、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如下:⑴假定产品的单位售价不变,企业的销售总收入同产品的销售量成正比例地变动。⑵假定所有的成本都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其中假定固定成本是处于“相关范围”内,其总额在全期内保持不变,不受销售量变动的影响,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不变,变动成本总额同产品的销售量成正比例地变动。⑶假定企业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如果同时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时,其品种构成不变。⑷假定全期内产品的生产量与销售量一致,不考虑产成品存货水平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第二节目标利润的分析

一、预测利润

预测利润=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预测利润=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固定成本

预测利润=贡献毛益率×销售额-固定成本

预测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贡献毛益

预测利润=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

例题推荐:教材99页习题四

解答:为了更清晰地表达意思,我在这里补充了个别教材中未涉及的项目。

厂别销售量(件) 单价销售收入总额单变成本变动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总额净利或者亏损

A 5000 5 25000 3 15000 2 5000 5000

B 4000 6.5 26000 5 20000 1.5 1500 4500

C 1500 15 22500 10 15000 5 9000 (1500)

D 4500 9 40500 5 22500 4 10000 8000

二、预计目标销售量(数量)

预计目标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贡献毛益预计目标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贡献毛益率

预计目标销售额=单价×预计目标销售量

例题推荐: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3月份的有关资料如下:销售收入200000元,销售成本15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占20%)。设现有的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能经常保持不变。要求:(1)计算在固定成本增加20000元时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2)固定成本增加后,若要实现利润30000元,销售收入应为多少?

固定成本=150000×20%=30000元

变动成本=150000×(1-20%)=120000元

变动成本率=120000÷200000=0.6,贡献毛益率=1-0.6=0.4

(1)盈亏临界点销售额=(30000+20000)÷0.4=125000元

(2)销售收入=(30000+20000+30000)/0.4=200000元

第三节利润预测中的敏感分析

目标利润=目标销售量×(预计单位售价-预计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1、单位价格变动的影响

2、变动成本变动的影响

3、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4、固定成本变动的影响

5、多因素同时变动的影响

6、税率变动的影响

以下总结的有关规律不要死记硬背:

因素增加单位贡献毛益盈亏临界点目标销售量安全边际利润

单价 + - - + +

单变成本 - + + - -

销售量 0 0 0 + +

固定成本 0 + + - -

推荐例题1: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只产销一种产品,1997年销售量为8000件,单价为240元,单位成本为180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150元,该企业计划1998年利润比1997年增加10%.要求:运用本量利分析原理进行规划,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实现目标利润(假定采取某项措施时,其他条件不变)。

(1)如果采取提高销售量的措施:

1997的利润=240×8000-180×8000=480000元

1998的利润=480000×(1+10%)=528000元

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80-150=30元

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30×8000+528000)÷(240-150)=8534件

销售量增加=8534-8000=534件 98年应增加销售量534件,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2)如果采取降低固定成本的措施

240×8000-150×8000-528000=192000元

30×8000-192000=48000元98年应降低固定成本48000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3)如果采取降低单位变动成本的措施

新的单位变动成本=(240×8000-30×8000-528000)÷8000=144元

150-144=6元98年单位变动成本应降低6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4)如果采取提高单价的措施

新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150+(240000+528000)÷8000=246元

246-240=6元 98年应提高单价6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推荐例题2: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销售收入为180 000元,销售成本为160 000元,其中固定成本为88000元,若1999年计划增加广告费3200元,产品单价仍为40元/件。要求:(1)预测1999年该公司的保本点;(2)若1999年计划实现目标利润52 800元,则目标销售额应为多少?

(1)销售量=销售收入÷单价=180000/40=4500件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总额÷销售量=(160000-88000)/4500=16元/件

保本量=(88000+3200)÷(40-16)=3800件

保本额=保本量×单价=3800×40=152 000元

(2)目标销售额=目标销售量×单价=[(88000+3200+52 800)/(40-16)]×40=240000元

推荐例题3: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预计销售某种产品5万件,若该产品变动成本率为50%,安全边际率为20%,单位贡献毛益为15元。要求:(1)预测2004年该公司的保本销售额;(2)2004年该公司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

(1)销售收入=贡献毛益总额/贡献毛益率=(5×15)/(1-50%)=150万元

单价=销售收入/销售数量= 150/5=30元/件

保本量=预计销售量×(1-安全边际率)=5×(1-20%)=4万件

保本额=4×30=1 20万元

(2)固定成本=15×4=60万元

税前利润=150-15×5-60=15万元

第四节不确定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

教材91页第8行修改为:2600×(20-17)=7800元

推荐例题:教材101页习题八

解答:(1)期望值=2000×0.1+2500×0.2+3000×0.4+3500×0.2+4000×0.1=200+500+1200+700+400=3000元

(2)预计利润=3000×(10-6)-10000=2000元

第五节本-量-利依存关系的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一、应否购置某项生产设备的选择

提示:对两种方案的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和可实现的利润等进行衡量比较,看看谁利润大。

教材93页例题的另类思考:

购买后比购买前增加的固定成本=增加新设备所增的年折旧=20000/4=5000元

购买后比购买前减少的变动成本=10000×35%=3500元

购买后比购买前减少的净收益=5000-3500=1500元

与教材结果保持一致,教材中之所以是1495是由于保留小数位数造成的。

二、某种新产品是否投产的选择

提示:考虑这种新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是否大于该产品的保本点销售量。

三、某种设备购置或租赁的选择(重点内容)

提示:考虑一个时点,在短期内一般租赁合算,而超过这一时点,在长远看来是购置划算。设天数为X,将两种方案设为方程左右边,求出X.要求能够进行必要的决策推荐例题:教材100页习题七

解答:第一种情况下:

设备A的年使用成本=(1400-200)/4+0.85×400+120=760元

设备B的年使用成本=550/4+1.40×400=697.5元

应该选择使用B设备。

第二种情况下:

设备A的年使用成本=(1400-200)/4+0.85×600+120=930元

设备B的年使用成本=550/4+1.40×600=977.5元

应该选择使用A设备

第六章预测分析

第一节预测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预测:是根据反映客观事物的资料信息,运用科学方法来预计和推测客观事物发展。

一、预测的基本程序

①确定预测目标②收集整理资料③选择预测方法

④综合分析预测⑤计算预测的误差

二、预测方法

(一)非数量方法(定性分析法):它是依靠人们的主观分析判断来确定未来的估计值。常见有经验分析法、直接调查法、集合意见法、集体思考法。

(二)数量方法(定量分析法):是根据过去比较完备的统计资料,应用一定的数字模型或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种数量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分两类:

1、趋势预测法:是以某项指标过去的变化趋势作为预测的依据,是把未来作为“过去历史的延伸”。常见的有: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

2、因果预测法:是从某项指标与其他有关指标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中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它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作为预测的依据。常见的有: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

三、预测特点:

预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

第二节销售预测

销售预测是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预计市场对本企业产品在未来时期的需求趋势。(区别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一、算术平均法:

计划期销售预测数=各期销售量总和/期数

注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计算简单、差异平均化、只适用于销售基本稳定的产品。

二、趋势平均法:

N年平均数+(N-1)×趋势平均数

尽可能缩小偶然因素,适用于各期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逐渐增加的企业。

教材第107页的表格第3列“五年平均”应该修改为“五月平均”或者“五期平均”。表格中三期趋势平均数的最后一个1.53=(2.0+1.4+1.2)/3=1.53

三、指数平滑法:

是根据前期销售量的实际数和预测数,以加权因子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来预测下一期销售量的方法。

预测期销售量=平滑系数×上期实际销售量+(1—平滑系数)×上期预测额

注意平滑系数与实际销售量对应,可以借助谐音“滑际”(滑稽)进行记忆。

经常将套用该公式的小型计算作为单项选择题目来进行考核,也有可能要求根据其他资料去倒求平滑系数

注意教材109页指数平滑法与趋势平均法的比较:采用趋势平均法,计算以前若干期的平均数和趋势平均数时,前后各个时期的权数相同(简单平均);而采用指数平滑法对未来进行预测,考虑到近期资料的影响程度比远期为大,因而对不同时期的资料取不同的权数,越是近期的资料,权数越大,越是远期的资料,权数越小,这样计算更能符合客观实

际。这是指数平滑法对趋势平均法的一个重要改进。

四、直线回归预测法:

使用数学模型: y=a+bx 其中y代表销售量,x代表年份(期数)。

注意;教材110页最上面第二个公式也就是关于b的计算公式的分子漏写了一个n,请你们补充在分子第一个西格玛符号之前注:x要从0算起。

教材第110页的这个题目也可以这样求解:首先套用公式直接计算出b

b=[n∑xy-∑x∑y] ÷[n∑x2-(∑x)2]=(6×692-15×242)/(6×55-15×15)=(4152-3630)/(330-225)=522/105=4.97

然后根据简化的表达式计算出a=(∑y-b∑x)÷n=(242-4.97×15)/6=27.90(注意公式的运用)

最后得出教材111页第一行的方程y=27.90+4.97x

若预测第7年的销售额,则x=6,带入方程,则第7年的销售额的预测值为:27.90+4.97×6=57.52千元

第三节成本预测

一、目标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某一时期要求实现的成本目标。

目标成本确定方法:

1、选择某一先进成本水平作为目标。(选择法)

2、先确定目标利润,推算出成本。

即:目标成本=预计收入-应交税金-目标利润。(倒挤法) 或者:目标成本=预计单价×(1-销售税率)×销售量-目标利润

目标成本=(预计单价-单位税金)×销售量-目标利润

第六章预测分析

第一节预测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预测:是根据反映客观事物的资料信息,运用科学方法来预计和推测客观事物发展。

一、预测的基本程序

①确定预测目标②收集整理资料③选择预测方法

④综合分析预测⑤计算预测的误差

二、预测方法

(一)非数量方法(定性分析法):它是依靠人们的主观分析判断来确定未来的估计值。常见有经验分析法、直接调查法、集合意见法、集体思考法。

(二)数量方法(定量分析法):是根据过去比较完备的统计资料,应用一定的数字模型或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种数量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分两类:

1、趋势预测法:是以某项指标过去的变化趋势作为预测的依据,是把未来作为“过去历史的延伸”。常见的有: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

2、因果预测法:是从某项指标与其他有关指标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中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它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作为预测的依据。常见的有: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

三、预测特点:

预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

第二节销售预测

销售预测是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预计市场对本企业产品在未来时期的需求趋势。(区别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一、算术平均法:

计划期销售预测数=各期销售量总和/期数

注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计算简单、差异平均化、只适用于销售基本稳定的产品。

二、趋势平均法:

N年平均数+(N-1)×趋势平均数

尽可能缩小偶然因素,适用于各期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逐渐增加的企业。

教材第107页的表格第3列“五年平均”应该修改为“五月平均”或者“五期平均”。表格中三期趋势平均数的最后一个1.53=(2.0+1.4+1.2)/3=1.53

三、指数平滑法:

是根据前期销售量的实际数和预测数,以加权因子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来预测下一期销售量的方法。

预测期销售量=平滑系数×上期实际销售量+(1—平滑系数)×上期预测额

注意平滑系数与实际销售量对应,可以借助谐音“滑际”(滑稽)进行记忆。

经常将套用该公式的小型计算作为单项选择题目来进行考核,也有可能要求根据其他资料去倒求平滑系数

注意教材109页指数平滑法与趋势平均法的比较:采用趋势平均法,计算以前若干期的平均数和趋势平均数时,前后各个时期的权数相同(简单平均);而采用指数平滑法对未来进行预测,考虑到近期资料的影响程度比远期为大,因而对不同时期的资料取不同的权数,越是近期的资料,权数越大,越是远期的资料,权数越小,这样计算更能符合客观实际。这是指数平滑法对趋势平均法的一个重要改进。

四、直线回归预测法:

使用数学模型: y=a+bx 其中y代表销售量,x代表年份(期数)。

注意;教材110页最上面第二个公式也就是关于b的计算公式的分子漏写了一个n,请你们补充在分子第一个西格玛符号之前

注:x要从0算起。

教材第110页的这个题目也可以这样求解:首先套用公

式直接计算出b

b=[n∑xy-∑x∑y] ÷[n∑x2-(∑x)2]=(6×692-15×242)/(6×55-15×15)=(4152-3630)/(330-225)=522/105=4.97

然后根据简化的表达式计算出a=(∑y-b∑x)÷n=(242-4.97×15)/6=27.90(注意公式的运用)

最后得出教材111页第一行的方程y=27.90+4.97x

若预测第7年的销售额,则x=6,带入方程,则第7年的销售额的预测值为:27.90+4.97×6=57.52千元

第三节成本预测

一、目标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某一时期要求实现的成本目标。

目标成本确定方法:

1、选择某一先进成本水平作为目标。(选择法)

2、先确定目标利润,推算出成本。

即:目标成本=预计收入-应交税金-目标利润。(倒挤法) 或者:目标成本=预计单价×(1-销售税率)×销售量-目标利润

目标成本=(预计单价-单位税金)×销售量-目标利润

二、成本发展趋势预测方法:

高低点法

原理与半变动成本分解的方法类似

推荐例题: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C 产品,从历史成本数据中查出上年产量最高为8月份,共生产5000件,总成本为18500元,产量最低为12月份,共生产3000件,其总成本为12500元。计划年度1月份的产量为4000件。要求:用高低点法预测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各为多少?

「解答提示」

b=(18500-12500)/(5000-3000)=3

a=18500-5000×3=3500或者12500-3000×3=3500

所以总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方程为:Y=3500+3X

当计划年度1月份的产量为4000件,

预测总成本=3500+3×4000=15500元

单位成本=15500/4000=3.875元/件

回归直线法

y=a+bx 其中:y代表总成本,a代表固定成本,b代表单位变动成本,x代表产量。

推荐例题:教材128页习题四

「解答提示」

∑X=500+400+600+720+800=3020

∑Y=35000+28800+42600+48960+52000=207360

∑XY=500×35000+400×28800+600×42600+720×48960+800×52000=17500000+11520000+25560000+35251200+41600000=1 31431200

∑X2=500×500+400×400+600×600+720×720+800×800=250000+160000+360000+518400+640000=1928400 b=(5×131431200-3020×207360)/(5×1928400-3020×3020)=59.296

a=(207360-59.296×3020)/5=28286.08/5=5657.216

Y=5657.216+59.296X

当预计产量为900台,总成本=5657.216+59.296×900=5657.216+53366.4=59023.62元

单位成本=59023.62/900=65.58元

三、因素变动预测法:

1、直接材料消耗数量变动

注意教材116页的公式括号位置给错了。

2、直接材料价格变动

注意教材公式是在假设直接材料消耗数量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得出的。

3、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变动

基期单位成本工资费用=基期工资总额/基期产量

计划单位成本工资费用=基期工资总额×(1+平均工资增长%)/[基期产量×(1+劳生率增长%)]

前面公式减去后面公式的差额(左-左,右-右)

工资和劳生率对单位成本的影响=(基期工资总额/基期产量)×[1-(1+平均工资增长%)/(1+劳生率增长%)]=基期单位成本工资费用×[1-(1+平均工资增长%)/(1+劳生率增长%)]

如果把第一个等号隐去,就是教材里边的公式:

工资和劳生率对单位成本的影响=基期单位成本工资费用×[1-(1+平均工资增长%)/(1+劳生率增长%)]

4、产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

基期单位成本中的固定费用=固定费用总额/基期产量

计划单位成本中的固定费用=固定费用总额/[基期产量×(1+产量增长率)]

前面公式减去后面公式的差额(左-左,右-右)

产量变动对单位成本中固定费用的影响

=(固定费用总额/基期产量)×[1-1/(1+产量增长率)]

=基期单位成本中的固定费用×[1-1/(1+产量增长率)] 如果把第一个等号隐去,就是教材里边的公式:

产量变动对单位成本中固定费用的影响 =基期单位成本中的固定费用×[1-1/(1+产量增长率)]

所以教材118页产量影响的公式应该进行修改,教材印刷发生错误。

推荐例题:(单选)设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

公司只生产甲产品,基期单位成本中的工资费用为10元。预计计划期工资平均增长5%,劳动生产率增长10%,则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是「B」

A.产品成本上升0.45元

B.产品成本降低0.45元

C.产品成本上升0.48元

D.产品成本降低0.48元

计划期单位成本中的工资费用=10×(1+5%)/(1+10%)=9.55

基期单位成本中的工资费用为10,显然降低0.45元。

四、质量成本预测

质量成本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成本概念。

质量成本总和=内部质量损失+外部质量损失+评价质量费用+质量预防费用

注意各种质量成本的组成情况以及变化规律

最佳质量成本:当质量成本总和达到最低时。

第四节利润预测

比例法是指根据各种利润率指标来预测计划期产品销售利润的一种方法。

预测利润额=预计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经验数字或历史资料)

预测利润额=预计产品销售成本×销售成本利润率(经验数字或历史资料)

预测利润额=预计产品总产值×产值利润率(经验数字或历史资料)

第五节筹资预测(计算重点)

通常采用销售百分比法:

计算步骤:

分析基期的资产负债表,判断哪些项目需要随着销售量的变动而变动,尤其注意生产能力的变动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为了便于理解将资产负债表项目区分为:

变动资产项目随销售额增长而增长的资产项目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利用率饱和的固定资产

变动负债项目随销售额增长而增长的负债项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

不变项目不随销售额变化的项目应付票据、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补充讲解:如果已经达到最大生产能力,固定资产达到饱和状态,需要随着销售额的增长增加固定资产,这时属于变动项目;如果没有达到最大生产能力,固定资产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不需要随着销售额的增长增加固定资产,这时属于不变项目。

用每一个变动项目除以基期销售额,并算出两边的百分比合计数A与B

利用公式:销售额的增加部分×(A-B)

也可以这样理解:

(∑变动资产-∑变动负债)/销售收入=筹资百分比=A-B 销售收入增加额×筹资百分比=筹资额

4、考虑其它因素的变动:一是未来预计增加的利润(股利);二是未来固定资产折旧额。三是考虑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项目(来年需要增加的各项资金或其他零星资金需要量)。

利用公式:追加的资金(外部筹资额)=筹资额-内部筹资额=筹资额-年固定资产折旧-本年留存利润+来年预计增加的各项资金

首先讲解教材原来的例题

例题推荐:教材129页习题五

解答:首先要注意该公司剩余生产能力=30%

考虑到:销售收入增长率=500000/425000-1=18%

因此:该公司固定资产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不需要增加机器设备,因此本题的固定资产不会随着销售额的的增加而增加,应该作为不变项目看待,不参加筹集资金百分比的计算

变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变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交税金。其他属于不变项目。

筹集资金百分比=(10000+75000+100000-50000-25000)/425000=0.2588(或者25.88%)

税后净利与销售额的比率(销售净利率)=21250/425000=0.05或者5%(应该假设该比率保持不变) 股利发放率=8500/21250=0.4(题目已经确定该比率保持不变)

追加资金=销售收入增加额×筹集资金百分比-折旧提取数-本年留存利润+零星资金需要量=(500000-425000)×0.2588-30000-500000×0.05×(1-0.4)+10000=-15582.5元

由于结果为负数,说明该公司资金充裕,不需要追加资金。

第七章决策概述

第一节决策的意义和分类

决策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并决定采用一个最优方案。

决策的分类:

按时间长短分类分为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1、长期决策是指为改变或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而进行的决策。特点是投资大,执行后难以改变,起长期作用。

2、短期决策是指企业为有效地组织现在的生产经营活动,合理利用经济资源,以期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的

决策。特点与上述相反。

按决策的层次分类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1、高层决策是指企业的最高阶层领导所作的决策,亦称战略性决策。

2、中层决策是指由企业中级管理人员所作的决策,亦称为战术性决策。

3、基层决策是指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所作的决策,属于执行性决策。

按决策所依据的环境、条件的状况分类

1、确定型决策是指与决策相关的那些客观条件或自然状态是肯定的、明确的,并且可用具体的数字表示出来,决策者可直接根据完全确定的情况,从中选择最有利的方案。

2、风险型决策是指与决策相关的因素的未来状况不能完全肯定,只能预计大概情况,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案都带有一定的风险。

3、非确定型决策是指影响这类决策的因素不仅不能肯定,而且连出现这种可能结果的概率也无法较确切地进行预计。

第二节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一、决策的基本程序

1、提出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2、为了作出最优的方案,必须拟定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以便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3、广泛地搜集与决策有关的信息。为了正确进行决策,所搜集的信息必须符合决策所需的质量要求。

4、对与各种可能行动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评价与对比。

5、选定最优方案。(关键环节)

6、组织与监督方案的实施。

二、风险型决策常用的方法

1. 常用方法:决策树分析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把各种方案以及可能出现的状态、后果,用树枝状的图形表示出来。

2. 步骤:

1) 画出树分析图;

2)计算每种方案的收益期望值。(这可必须掌握的:理解其计算公式,它考虑每种方案在其使用年限中各种概率下企业最有可能的收益,别忘记了年限与原始投资额在公式中的位置。)

3) 决策取期望值大者。

决策树分析法是常用方法。注意教材136页第5、6行决策树分析法的特点。

实质是一种概率分析法,与概率统计中数学期望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非确定型决策常用的方法

1、小中取大决策法(悲观决策方法,wald决策准则、最大的最小收益法)是首先从每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最小的收益值,然后再从中选出一个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作为决策方案。

推荐例题: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决定生产新产品甲,根据销售部门的预测资料,提出三种不同的产量方案:20000件、25000件与30000件。在销路好坏不同的情况下,三种产量方案估计可能获得的贡献毛益如下:项目畅销一般滞销

20000件 80000元 72000元 24000元

25000件 100000元 68000元 32000元

30000件 112000元 66000元 18000元

要求:采用小中取大法分析哪种产量方案为最优方案?

「解答提示」首先从每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最小的收益值,然后再从中选出一个收益最大的方案作为决策方案。根据题目涉及的资料,各个方案的最小的收益值如下:三个方案的最小收益分别为:24000元、32000元、18000元。

然后以最小收益值为最大的方案为最优的方案。在上述三个方案中,产量为25000件是这些最小收益值方案中收益最大的方案,所以它是最优的方案。

2、大中取小法(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法,savage决策准则)

后悔值是指最优方案的收益值与所采取的方案收益值之差。

步骤:(1)根据方案求各方案各种情况下的后悔值;

(2)在各个方案中每种情况下取最大的后悔值;

(3)在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一栏中取最小的一个后悔值,即与之相对应的方案。

推荐例题: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扩大营业额,拟订三种方案,各个方案在三种自然状态下可能造成的损益计算如下:

生产方案自然状态

需求量较好需求量一般需求量很差

方案A 1200 800 -300

方案B 1600 700 -600

方案C 800 500 180

要求:运用大中取小法分析哪种方案为最优秀的决策方案?

首先找出不同自然状态下各个方案的最大收益值:分别为:1600、800和180.

然后,计算在不同自然状态下各个方案的后悔值,其计算公式为:

各个方案的后悔值=最大收益值-该方案的收益值

具体计算结果如下表格:

生产方案自然状态

需求量较好需求量一般需求量很差

方案A 1600-1200=400 800-800=0 180+300=480

方案B 1600-1600=0 800-700=100 180+600=780

方案C 1600-800=800 800-500=300 180-180=0

每个方案对应的最大后悔值分别是:480、780、800.

最后,从以上各个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中,选择最小的最大后悔值为最优秀的方案。A方案的最大后悔值480千元最小,所以该方案是最优的决策方案。

[引申]如果利用本例题资料,采用小中取大法进行决策,三个方案的最小收益分别为:-300;-600;180,选择其中最大的一个是180,其对应的方案是C

3、大中取大决策法(乐观决策法、最大最大原则、最大的最大收益法):从各方案中找一个收益最大值,在收益最大值中找一个最大的,与对之相对应的方案即可。这种决策方法有较大的冒险性。

推荐例题:资料:假定某厂拟生产一种新产品甲,经过市场调查,提出三种不同的产量方案可供选择,它们能提供的贡献毛益资料如下:

销售情况(万吨) 贡献毛益(万元)

产量畅销产量正常产量滞销

600 1000 700 360

400 720 600 400

100 188 160 100

要求:分别采用以下方法选择最满意的方案:(1)大中取大法;(2)大中取小法;

「解答提示」

(1)大中取大法的思路是在三个方案的最大贡献毛益中选择最大的一个:销售情况是600万吨方案对应的最大贡献毛益是1000万元;销售情况是400万吨方案对应的最大贡献毛益是720万元;销售情况是100万吨方案对应的最大贡献毛益是188万元;以上三个最大贡献毛益中选择的最大数是1000万元,它对应的是销售情况是600万吨方案。

(2)大中取小法的思路是在三个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中选择最小的一个;

销售情况是600万吨方案对应的三种自然状态的后悔值分别为:0;0;40;最大后悔值是40.

销售情况是400万吨方案对应的三种自然状态的后悔值分别为:280;100;0;最大后悔值是280.

销售情况是100万吨方案对应的三种自然状态的后悔值分别为:812;540;300;最大后悔值是812.

以上三个最大后悔值中选择最小的一个是40,对应的是销售情况是600万吨方案。

补充如果是小中去大法怎么办?(思路是最小收益中选择最大者)

销售情况是600万吨方案对应的最小贡献毛益是360万元;销售情况是400万吨方案对应的最小贡献毛益是400万元;销售情况是100万吨方案对应的最小贡献毛益是100万元;以上三个最小贡献毛益中选择的最大数是400万元,它对应的是销售情况是400万吨方案。

一、教材141页习题一

「解答提示」

大批经营的收益期望值=100000*0.5-75000*0.5=12500

小批经营的收益期望值=50000*0.5-5000*0.5=22500

不经营的的收益期望值=0(可以不考虑)

由于小批经营的收益期望值明显大于大批经营,所以应该采取小批经营。

二、教材141页习题二

「解答提示」小中取大法的基本思路是在每个方案的最小收益中选择最大者

产量为40000件的方案的最小收益是24000元;产量为50000件的方案的最小收益是32000元;产量为60000件的方案的最小收益是18000元;应该产量为50000件的方案。

三、教材142页习题三

「解答提示」

编制各方案的后悔值表如下:

生产方案不同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各方案中的最大后悔值

畅销平销滞销

方案A 100 0 120 120

方案B 0 25 195 195

方案C 200 75 0 200

显然三个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一个是120,其对应的是方案A,所以应该选择之。

管理会计123章练习题

第一章 总 论 ■主要知识点 1、管理会计的职能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3、管理会计的内容 ■本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对立概念而存在的是( ) A .现代会计 B .企业会计 C .管理会计 D .管理会计学 2、能够作为管理会计原始雏形的标志之一,是于 20 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 ) A .责任会计 B .预测决策会计 D .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3、划分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两个阶段的时间标志是 ( ) A .19世纪 90年代 B .20世纪 20年代 C .20 世纪 50年代 4、下列会计子系统中,能够履行管理会计“考核评价经营业绩”职能的是( ) A .预测决策会计 B .规划控制会计 C.对外报告会计 D.责任会计 5、列项目中 ,不属于能够揭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共性特征的表述是 ( ) A .两者都是现代会计的组成部分 B .两者的具体目标相同 C .两者共享部分信息 D .两者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6、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 ,管理会计又可称为( ) A .算呆账的报账型会计 B .外部会计 C .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 D.责任会计 .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 ,属于在现代管理会计阶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 ( ) D .管理会计师职业 E .管理会计专业团体 2、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会计职能的有( ) A .预测经济前景 B .参与经济决策 C .规划经营目标 D .控制经济过程 E .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3、下列各项中 ,属于正确描述预测决策会计特征的说法包括 ( ) A .它最具有能动性 B .它处于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地位 C .它是现代管理会计形成的关键标志之一 D .它主要是履行规划经营目标的职能 4、下列各项中,属于现代管理会计内容的有( A .预测决策会计 B .规划控制会计 D.预算会计 E.非营利组织会计 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如 C .科学管理理论 D .20 世纪 70 年代 A .规划控制会计 B .预测决策会计 C .责任会计 E.它能够考核评价经营业 绩 )。 C .责任会计 )。 A.会计主体不同 B.基本职能不同 C.依据的原则不同 D.信息特征不同 E.观念取向不同 6、管理会计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A.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B.现代化大生产 ,其中内在因素包 ( ) C.高度繁荣的市场经济 D.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E.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7、管理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包括( )。

管理会计期末复习资料优选稿

管理会计期末复习资料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管理会计》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的出现,形成了管理会计的雏形。 A.责任会计 B.预测决策会计 C.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D.科学管理学说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其服务对象侧重于() A.投资者 B.债权人 C.政府部门 D.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 3.最优化、效益性、决策有用性、及时性、重要性和灵活性,共同构成了现代管理会计的() A.基本假设 B.基本原则 C.基本术语 D.基本概念 4.()是管理会计的前身。 A成本会计B责任会计C财务会计D审计 5.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 A.最高的业务量 B.最高的成本 C.A和B D.A或B 6.只有当相关系数的取值接近于()时,利用直线回归方程来描述成本的变动趋势才有意义。 A.0B.1 C.2D.–2 7.只能在发生当期予以补偿,不可能递延到下期的成本是() A.期间成本 B.产品成本 C.直接成本 D.间接成本 8.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的增减()。 A.成正比变动 B.成反比变动 C.无关 D.等额变动 9.按照成本性态,企业的职工培训费应属于()。 A.变动成本B.半变动成本C.固定成本D.半固定成本

10.属于固定成本的有()。 A.生产用的辅料费用 B.推销人员的佣金 C.按平均年限法计提的折旧费用 D.按工作量法计提的折旧费用 11.属于变动成本的有()。 A.广告费 B.设备租金 C.直接材料费 D.财产税 12.从理论上讲最精确的成本性态分析方法是() A.高低点法 B.保本图法 C.散布图法 D.回归直线法 13.按直线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属于() A.固定成本B.变动成本C.半变动成本D.半固定成本 14.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固定成本线是一条() A.过原点的直线 B.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C.平行于纵轴的直线 D.反比例曲线 15.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销售收入 B.销售成本 C.存货成本 D.固定制造费用 16.就某一期间而言,当生产量和销售量不相等时,则完全法下的利润与变动法下的利润 ( ) 。 A.一定相等 B.一定不相等 C.无法确定其大小关系 D.以上均错 17.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在利润表中应当列作()。 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 18.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20000元,而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 货比期初存货成本多8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方法下的利润差为()。 A.8000元 B.12000元 C.28000元 D.20000元

管理会计_理论_工具与方法

管理会计 第一部分:理论 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的构成众说纷纭,下面对几种较为主流的看法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种,来自宋献中于1995年发表在《会计研究》中的题为《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的观点:1.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2、管理会计的本质;3、管理会计目标;4、管理会计对象;5、管理会计要素,包括收入、成本、损益、现金流等;6、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种,来自劳汉于1995年发表在《财会审论坛》中的题为《论管理会计》的观点:1、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原则理论;2、基础理论层次;3、管理会计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原则理论;4、管理会计事物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程序方法理论、管理会计具体实践。 第三种,来自今池于1999年编著的《西方现代会计理论》一书中的观点:1、目标;2、概念,具体指计量、传送、信息、系统、规划、反馈和成本性态;3、原则;4、技术 第四种,来自王隶华的《试论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中的观点:1、本质,即概念;2、对象;3、职能;4、目标;5、任务;6、环境; 7、假设;8、原则;9、道德;10、哲学;11、文化;12、程序;13、方法;14、行为 第五种,来自茂竹在其《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一书中的

观点:1、假设;2、对象;3、目标;4、信息质量特征;5、职责;6、重要活动 第六种,来自孟焰的于2004年发表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中的观点:图示如下 基本理论概念结构应用理论行为主体理论 目的目标技术规理论职业教育 本质假设 职能原则 对象要素实务操作理论职业道德 第二部分:方法 一、成本计算方法: (一)成本形态的计量 1、工程分析法:根据成本应该是什么而非成本现在是什么来计量成本性态,它需要对产品和服务所需的原料、物料、劳动力、支持服务和设备有一个系统的分析。 2、账户分析法:选择一个合理的成本动因,并将与该成本动因相关的各账户分类为变动或固定成本。 (二)成本的计量 1、传统作业成本法(ABC):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指导思想,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围,是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更为准确真实。 2、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ime-Driven ABC):对于传统作业成本法的改进,考虑了闲置的产能,运用“时间方程式”能够更加精确的计算出某项活动的具体时间,更贴近复杂的现实运营,避开对员工

管理会计总复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判断题 1.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组成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2.管理会计工作应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向管理当局提供经营决策等各方面的信息。(×)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目标一致,但基本信息来源不一致。(×) 4.管理会计是一种侧重于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会计。(√) 5.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未来和控制现在,因而管理会计信息的形成 不以过去的资料为基础。(×) 6.相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会计工作的程序缺乏固定性。(√) 7.管理会计工作可以不受公认的会计准则的约束。(√) 8.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一样,在核算过程中力求数据的准确性,不可求近似值。(×) 9.管理会计人员只关注财务会计信息,而对非财务会计信息不感兴趣。(×) 10.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一样,应定期编制有关报告。(×) 11.预测、决策是现代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12.财务会计只能服务于企业外部,管理会计只能服务于企业。(×) 13.管理会计在计算结果的精确程度上,要力求准确.并要求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 14.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与财务会汁并列的独立领域,二 者既存在显著的区别,又存在一定的联系。(√) 15.财务会计侧重于反映企业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而管理会计主要面向未来.跟过去 的历史资料无关。(×) 二、单项选择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其差别在于(A)。 A.财务会计服务于企业外部有经济利益关系的组织或个人的,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内 部的经营管理 B.财务会计为企业债权人服务,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C.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与企业无关,管理会计则有关 D.财务会计只是简单、被动地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会计则主动地反映 2.处于管理会计核心地位的是(C) A.责任会计 B.规划控制会计 C. 预测决策会计 D.成本预算会计 3.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侧重于(C)。 A.投资人 B.债权人 C.内部经营管理人员 D.政府机关 4.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侧重于(B)。 A.内部经营管理人员 B.外部信息使用者 C.企业董事会 D.企业总经理 5.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D)为企业外部的各种社会集团服务。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会计凭证 D.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6.管理会计工作所具有的特点是(B)。 A.具有强制性 B.报表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 C. 所用方法单一 D.必须严格遵守公认的会计原则 7.预测决策会计是以(A)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 A.现代管理科学 B.现代经营学 C.运筹学 D.组织行为学 8.现代管理科学的两大支柱是(C)。 A.泰罗管理科学、决策学 B.决策与计划管理、责任管理 C.运筹学、组织行为学 D.管理学与数学 9.现代管理会计把预测决策会计放在首位,其主要原因是(B)。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点整合.doc

第一章:管理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的特征与作用 1)特征:实践性、职业性、规范性、多样性和稳定性 2)作用:促进职业活动的进行,提高职业活动的效果 提升本人的职业形象,乃至所服务机构及行业的形象 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在管理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提现管理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管理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特征:1.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 2.具有公众利益的符合性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对管理会计师个体的作用 1、指导作用 2、对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遵守的促进和评价作用 对单位的作用 1、是单位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重要保障 2、是单位总体道德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职业规范体系的作用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之间的协同关系 1、两者目的相同 2、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以会计法律制度为基础 3、管理会计职业道德是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 4、法律法规将成为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和工作的方向指引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相关法律制度的区别 1、两者性质不同:会计法律制度具有强制性、代表国家的意志。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没有国家行政司法体系作为保障,是管理会计师自律性要求,代表的是管理会计职业群体以及社会公众的要求或期待,其执行要求和监督来自于社会监督或自律性组织的监督 2、两者作用范围不同 3、两者表现形式不同:会计法律由国家立法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和颁布,有明确的法律条款、实施细则。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形成文字,也可以不形成文字,是一种思想深处的自律

第二章: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职业认知和价值观、能力、达成业绩的努力程度) 职业认知和价值观 1、热爱管理会计职业(1.正确认识管理会计职业,认识管理会计职业特点。2.热爱管理会计职业,通过做好管理会计工作创造价值) 2、诚信从业(1.不弄虚作假,不为利益或其他目的而造假。2.实事求是,无隐瞒,不为谋取私利或其他目的人为选择信息或有选择性的工作) 3、客观公正(1.从主观上,客观公正推进工作。2.从客观上顶住各种不正当压力。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包括财税方面的法律法规、准则等>,推动单位向政策和法律法规所鼓励和引导的方向发展) 4、保密(1.保守工作中的秘密,2.不利用工作中所获得的相关信息为自己或者相关人员谋利) 5、廉洁自律(1.不行贿、2.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或受贿、3.不持他人行贿受贿或谋取私利,并推动单位的监控体系进行防范、4.推动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能力准备与自我提高 1、充足的专业技能准备(熟悉法律法规,财税法规及规则、具备

管理会计知识点

管理会计知识点整理 一、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会计的产生 1、管理会计是西方的会计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化出来,成为同财务会计并列存在的相对独立的一门新兴的综 合性交叉学科 2、以泰罗制为基础形成、发展起来的标准成本系统式管理会计的一个起点 3、管理会计的正式形成和发展应该是在二战以后,并将运筹学与会计相结合,形成了决策会计 4、20世纪50年代后,行为科学学派的发展,行为科学容与管理会计相结合,责任的控制与考核相结合,形成了责任会计 5、1952年,管理会计的学科体系被认为正式形成 管理会计的发展 管理会计体系吸收了经济学、统计学、现代管理科学、系统论等学科的容,运用计算机等先进的工具辅助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为企业改进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大量信息,在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其运用深入到各个经济领域,发展的日益系统化和多样化。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各种会计模型建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管理会计得到了快速、充分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主要的资料来源 管理会计可以根据需要在财务信息的基础上整理加工,使之成为管理会计信息,以利于规划、控制和决策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交叉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服务对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服务对象存在交叉,既为部管理提供信息,也为外部投资人提供信息 区别: 1、主要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以各种财经法规为依据,管理会计及在这方面没有强制性的标准和固定的程序 2、服务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信息服务,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部关系人提供信息服务 3、时间围不同 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主要在于反映过去,管理会计主要是面向未来。 4、报告围不同 财务会计的报告围一般是整个企业,主要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只有一个工作主体,管理会计是多层次的,既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局部,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 三、全面预算的容、预算方法以及优缺点 全面预算 是企业根据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和资源状况,运用系统方法编制的企业整体营业、资本、财务等一系列业务管理标准和行动计划。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专项预算。

【精编_推荐】管理会计复习要点

单选题 1、管理会计信息在质量上符合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则说明管理会计信息符合(d决策 有用性原则) 2、管理会计的服务侧重于(d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3、现代管理会计中占核心地位的是(a预测决策会计) 4、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标志是(D成本的性态) 5、房屋和机器设备的折旧一般属于(b固定成本) 6、一般说来,计件工资制下的直接人工费属于(b变动成本) 7、成本按习性进行分类,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三项数额合计后可统称 为(b变动生产成本) 8、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时主要差异在(c固定制造费用) 9、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是(b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全 额列入利润表) 10、在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导致营业净利润出现狭义差额的根本原因是(d固定性 制造费用) 11、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中不包括(d固定性制造费用) 12、利润=(实际销售量-保本销售量) (D单位贡献边际) 13、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月计划销售600件,单位变动成本6元,月固定成本1000 元,欲实现利润1640元,则单价应为(D10.40)元 14、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6元,单位制造成本4元,单位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0.5 元,销量500件,则其产品贡献边际为(B750)元 15、销售收入为20万元,贡献边际率为60%,其变动成本总额为(A8)万元

16、已知企业本年度目标净利润2800万元,所得税率为30%,单价为1万远,产品变动 成本率为40%,产品固定成本为1400万元,则为达到目标利润,企业至少应销售产品(B9000)件 17、下列适用于销售业务略有波动的产品的预测方法是(b移动平均法) 18、已知上年利润为500000元,下年的经营杠杆系数为1.36,销售量变动率为10%,则 下一年的利润预测额为(d568000元) 19、有关产品是否进行深加工决策中,深加工前的半成品成本属于(d沉没成本) 20、当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亏损产品不应停产的条件有(无大于1) 21、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之间预期成本的差异即是(c差量成本) 22、在短期经营决策中,企业不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原因是买方出价低于(b单位产品 成本) 23、当企业的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应不继续生产某亏损产品的条件之一是(b该产品 的单价小于单位变动成本) 24、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现金流出项目的是(a折旧费) 25、某投资方案的年营业收入为100万元,年营业支出为60万元,其中折旧为10万元, 所得税率为40%,则该方案每年的营业现金流量为(b34万元) 26、普通年金是指(a后付年金) 27、某投资项目的初始投资额为100万元,项目投产后的现金净流量依次为10万元、20 万元、50万元、40万元和30万元,则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b3.5年) 28、在长期投资决策中的多方案比较过程中,当对两个投资额不相等的投资方案进行互斥 决策时,应当使用的评价指标是(C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 29、下列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中,其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是(B投资回收期)

管理会计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概念相对立而存在的是()。 A. 现代会计 B. 企业会计 C. 管理会计 D. 管理会计学 2.下列会计子系统中,能够履行管理会计“考核评价经营业绩”职能的是()。 A. 预测决策会计 B. 规划控制会计 C. 对外报告会计 D. 责任会计 3.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管理会计原始雏形的标志之一,并于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是()。 A. 责任会计 B. 预测决策会计 C. 科学管理理论 D. 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4.下列各项中,属于划分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两个阶段时间标志的是()。 A. 19世纪90年代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5.管理会计的雏形产生于()。 A. 19世纪末 B. 20世纪上半叶 C.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 20世纪70年代 6.西方最早的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成立于()。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7.在管理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被人们使用的管理会计术语是()。 A. “管理的会计” B. “管理会计” C. “传统管理会计” D. “现代管理会计” 8.20世纪5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进入了“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发展阶段,该阶段被称为()。 A. 管理会计萌芽阶段 B. 管理会计过渡阶段 C. 传统管理会计阶段 D. 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9.在西方,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部门属于()。 A. 服务部门 B. 生产部门 C. 领导部门 D. 非会计部门 10.在管理会计学中,将“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范围,统一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称为()。 A. 管理会计假设 B. 管理会计原则 C. 管理会计术语 D. 管理会计概念 11.下列项目中,能够规定管理会计工作对象基本活动空间的假设是()。 A. 多层主体假设 B. 理性行为假设 C. 合理预期假设 D. 充分占有信息假设 12.下列项目中,属于“为满足管理会计面向未来决策的要求,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灵活地确定其工作的时间范围或进行会计分期,不必严格地受财务会计上的会计年度、季度或月份的约束;在时态上可以跨越过去和现在,一直延伸到未来”的假设是()。

自考管理会计重点知识讲解考点归类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 第一节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二.管理会计及其演进 1.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另一分支,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能的实施,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并参与管理活动. 2.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分类、加工整理、分析报告和信息传递等。(多选) 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一.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1.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 2.主要内容:可以表述为决策与规划会计和执行与控制会计。(背诵) 3.决策分析可区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分析。 ◆短期决策分析: (1)成本与产量问题; (2)成本与收入问题; (3)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 ◆长期投资决策是建立在货币时间价值的基础上的。 二.管理会计的特点(重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背诵)管理会计的基本特点: (1)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 (2)方法灵活多样性; (3)面向未来的时间特征; (4)会计信息不受会计准则约束; (5)重视人的行为问题。 第三节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信息质量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1)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信息; (2)制定计划编制预算; (3)实施经营计划,评价业绩实施控制; (4)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 三.管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准确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及时性; (5)成本和效益原则。 习题: 1.[201104单选]4.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可以表达为执行与控制会计和() A.决策与规划会计 B.成本与产量会计 C.成本与收入会计 D.企业内部资源合理分配会计 [答案]A 2.[201604单选]10.从工作侧重点的角度而言,管理会计被称之为() A.算账的经营型会计 B.外部会计 C.算账的报账型会计 D.内部会计 [答案]D 3.[201207多选]20.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 A.收集 B.分类 C.加工整理 D.分析报告 E.传递 [答案]ABCDE 4.[201304单选]8.主要内容可以表述为决策与规划会计和执行与控制会计的是() A.决策会计 B.成本会计 C.责任会计 D.管理会计 [答案]D 5.201307简答]21.简述管理会计的概念及其职能作用。 答: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另一分支,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能的实施,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并参与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1)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信息;(2)制定计划编制预算;(3)实施经营计划,评价业绩实施控制;(4)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 6.[201404单选]1.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 A.投资者 B.债权人 C.企业内部管理者 D.政府部门 [答案]C 7.[201510单选]1.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 A.历史信息 B.现时信息 C.现时和未来的信息 D.未来信息 [答案]C 8. [201610单选]1.下列不属于管理会计特征的是() A.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 B.方法灵活多样 C.面向未来的时间特征 D.会计信息受会计准则约束 [答案]D 9.[201007简答]22.简述管理会计的基本特点。

2014年F2管理会计Sources of data考试知识点

2014年F2管理会计Sources of data考试知识点本文由高顿ACCA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Main contents: 1. Types of data 2. Secondary data 3. Sampling methods Types of data Data can be classified as follows: (a)Primary and secondary data Primary data – are data collected especially for a specific purpose. Secondary data – are data which have been collected elsewhere, for some other purposes, but which can be used or adapted for the survey being conducted. (b)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ata Discrete data – are data which can only be taken on a finite or countable number of values within a given range. Continuous data – are data which can take on any value. (c )Sample and population data Sample data – are data arising as a result of investigating a sample Population data – are data arising as a result of investigating the population.. 更多ACCA资讯请关注高顿ACCA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c61406371.html,

管理会计练习的计算题解答(1)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要求:(1)试分别用高低点法和回归直线法对电费这一混合成本进行分解。 (2)根据回归直线法分解结果预测2012年1月的电费支出,假定2012年1月计划产量为1700件。 1.解:(1)采用高低点法对电费进行分解:低点(x 1=900,y 1 =4250),(x 2=1800,y 2 =7250)则 b = (y 2 – y 1) / (x 2– x 1) = (7250 – 4250) / (1800 – 900) = 3.333 a = y 1 – bx 1 = 4250 – 3.333×900 = 1256 混合成本的数学模型为:y=1256+3.333x 混合成本的数学模型为:y=1310.42+3.25x 2012年1月的电费为: y=1310.42+3.25 ×170=6835.42(元) 2.某企业最近3年只生产一种甲产品,第1~3年每年的生产量(基于正常生产能力)都是8000件,而销 售量分别为8000件、7000件和9000件。第1年年初无存货。甲产品每件售价12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 ??? ? ? ???=?-=-==?-??-?=--=∑∑∑∑∑42.1310121680025.3127032525.316800168002439000012703251680010128375012)(2 2x b y a x x n y x xy n b

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24000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总额25000元。要求:根据资料,不考虑税金, 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各年税前利润。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三、计算题 1、某公司只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2011年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变动成本总额为60000元,共获得税前利润18000元,若该公司计划2012年维持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2011年的40%不变。(变动成 本率=1-贡献毛益率=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 要求:(1)计算该企业2012年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2)若2012年的计划销售量比2011年提高8%,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 解:(1)依题目意有:单位变动成本VC=50,变动成本总额为60000,利润P=18000元 则销售量Q 为:Q=变动成本总额为÷单位变动成本=60000÷12=5000 而销售价格SP=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12÷40%=30(元) 因此固定成本FC=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销售利润=(30-12)×50000-18000=72000 2012年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 – 单位变动成本) =72000÷(20-12)=4000 (2) 若2012年的计划销售量比2011年提高8%,获得税前利润为: 税前利润=2011年税前利润+2011年税前利润×利润增长百分比×销售量敏感系数 =18000+18000×8%×5=25200(元) 或税前利润=(销售价格 – 单位变动成本)×2012年销售量 – 固定成本 =(30-12)×5000×(1+8%)-72000=25200(元) 5 18000 )1230(5000 )(=-?=-?=P VC SP V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

管理会计基本方法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一篇管理会计基本方法 第一章总论 【本章结构图】 【学习目标】 ●了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掌握管理会计定义。 ●掌握管理会计的职能和内容。 ●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掌握管理会计的特点。 ●了解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重点难点提示】 ●管理会计的职能和内容。 ●管理会计的特点。 【案例引导】 朱俊为是德国大众合资汽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面对轿车市场激烈的竞争,尤其是日系轿车的竞争,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确保并稳定大众汽车在国内原有的市场地位。为此,他组织企业的管理层就大众汽车的目标市场定位、产品生产系列、成本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对比。会议纪要表明,与日系汽车相比,大众汽车的生产成本、内部设计以及市场定价等处于竞争劣势地位。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大众汽车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问世以来,同其他学科一样也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及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一、管理会计的形成 管理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的。管理会计是管理与会计的有机结合,它将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应用于会计学科,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信息,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大分支,其产生时间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产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和自由竞争日益激烈,原来那种单凭经验和主观臆断的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人泰罗提出一套科学学说。他把秒表带进车间,研究车间工人的操作,通过对动作与时间的研究,他认为可以在动作和时间方面求得高度的标准化,以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企业利润。他把每一个动作尽可能分解为许多基本动作,然后通过观察最熟练工人的操作,从中找出最快与最好的操作方法,再加上一些额外时间(必要的休息和耽搁),作为额定时间,在此基础上定出一天的额定工作量,并根据每天完成的好坏,给予高低不同的工资,这种做法被称为“高工资低人工成本”,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降低了人工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 与此同时,与泰罗同时代的埃默森,改革了劳动工资制度,在会计业务中增加了“标准人工成本”和“成本差异”,从而出现了标准人工成本法。后来,另一位管理学家甘特把标准人工成本法引进到材料和制造费用的成本管理中去,形成了“标准材料成本、标准制造费用成本”等标准成本体系。最后由哈特菲尔德等将标准成本计算与期间损益计算结合起来,并运用账簿进行核算,形成标准成本制度。1919年,随着美国全国成本会计师协会的成立,标准成本制度得以迅速推广。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为管理会计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标准成本制度产生的同时,美国一些企业和政府机关开始对各项管理费用实行预算控制制度。预算控制与标准成本制度一样,是把科学管理原理引进到了会计工作中。1907年,卡彭特最先系统地阐述了预算控制思想。预算控制起先只限于单向预算,如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后来才逐步发展为多项预算及企业的全面预算,即预算控制制度。 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行,标志着管理会计雏形的形成。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基础,被公认为是管理会计的两大支柱。 正是由于众多学者的努力,从1920年以后,管理会计才开始慢慢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崭新的学科。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现代管理会计理论

管理会计自20世纪初问世以來,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国家企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和发展。近十几年,西方管理会计学科又提出了许多新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从而使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一、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现状 1.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目前尚处于介绍引进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诠释西方管理会计理论阶段。 虽然产生于西方的管理会计原则上也适用于我国企业管理,但在目前条件下,我国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市场机制、管理倍息、文化观念等都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管理会计涉及的多种理论和方法不可能宂全适应我国企业,而我国又极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和皮用研究,理论研究和实际结合不紧密。 2.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管理会汁应用在一些大赍国有企业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表现在:有些企处设置了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管理会计。如邯钢、金陵石化、广州发展等人型国有企业都设背r管理会计机构和人员;推行了标成本与目标考核机制;实行r内部银行资金结笄制;更加重视资金预算及投资决策、效果评价、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但是地方性中小企业只足模仿国内先进做法,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认知阶段,而且沿海与内地、东部与两部企业,受经济发展水甲及观念的影响,管理会计应用羌距较大。 二、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会汁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1)引进的方法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如回分析、保本点分析、经济批量、机会成本等是借鉴经济学和统计学而得来的,没灯结合企处的实际情况。主要表现为:①砰论体系不完牿。管理会计缺乏坚实的理论祛础,构成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一些内容(诸如管珲会计假设、对象、s标、原则)还未定甩;管理会计方法缺乏独特性:管理会计缺乏统一规范;目前我国尚未如西方国家一样出台管理会计准则,对钤理会计实务进行规范指导,理论体系之间缺乏实細性联系。②用静止的观点来分析研究w题,与社会动态发展相矛盾,因而许多带假设性前提的研究不具备现实怠义。③管理会计与成本会汁、财务管理内容重复较多。④管理会计理论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没有跟上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步伐,管理对象没有由实物资产的管理转向土要对知i只资产和信息技术的管理。 (2〉管珲会计理论和方法与实际相脱节。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应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联系?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必将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S的、内容、方法相应发生变化。西方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泉的,而我国W前还不具备这种客观环境,管理会计珂沦没有真iF.解决企业改莕管理所急需的问题,企业缺乏应用管珅会计的内在要求b因此,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应注重研究环境及环境的变化,必须和实际相联系。

管理会计学重点

管理会计学重点

管理会计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职能不同: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和现在,属于经营管理性会计 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属于报账型会计 2.服务对象不同:管理会计是对内报告会计 财务会计是对外报告会计 3.约束条件不同: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约 财务会计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制约 4.报告期间不同: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不受固定会计期间的限制 财务会计按规定的会计期间编制报告 5.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既要反映企业整体又要反映企业内部 财务会计以企业为会计主体,不反应企业内部 6.计算方法不同:管理会计大量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财务会计多采用一般的数学方法,加减乘除 7.信息精确程度不同:管理会计不能绝对精确,只能相对精确 财务会计力求精确,数字必须平衡 8.计量尺度不同:管理会计主要使用货币量度也使用非货币量度 财务会计几乎全部是用货币量度 二. 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全部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1.增强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短期决策 2.更符合配比原则中的期间配比 3.便于各部门业绩评价 4.促使企业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5.简化成本计算,避免固定性制造费用分摊中的主观性 缺点:1.目前不合乎税法要求 2.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本身的局限性 3.做长期决策时,其作用随决策期的延长而降低 计算题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税前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销售成本=可供销售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税前利润=毛利-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三. 盈亏临界点销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管理会计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会计导论 1、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决策会计、执行会计 决策会计:也称为预测决策会计,是指管理会计系统中侧重于发挥预测经济前景和实施经营决策职能的最具有能动作用的会计子系统。它处于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地位,又是现代管理会计形成的关键。 1)经营预测2)短期经营决策3)长期投资决策 执行会计:以现代管理科学中行为科学原理为基础,运用一系列特定的工具与手段,通过编制计划、制定标准、划分责任、考评业绩等,为执行既定的决策方案而卓有成效地实施决策、执行计划、评价工作成绩,以确保预期目标顺利实现的管理会计子系统。 1)预算管理2)责任会计3)成本控制4)绩效评价 2、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 联系:1)同属于现代会计。两者源于同一母体,都属于现代企业会计,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2)最终目标相同。它们都必须服从现代企业会计的总体要求,共同为实现企业和企业管理目标服务。 3)相互分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所需要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如现金流量表。 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 区别:1)职能不同。管理会计规划未来属于经营管理会计,侧重于对未来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评价。财务会计反映过去,属于报账会计,侧重于核算、监督。 2)服务对象不同。管理会计主要是向内部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员内部各管理部门。财务会计主要是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 3)约束条件不同。管理会计在很大程度上不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约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财务会计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约束,灵活性较小。 4)时间定位不同。管理会计更注重提供未来事件的相关信息。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的,它记录和报告历史事件。5)报告期间不同。管理会计不受会计期间限制,可按小时、天、月、年。财务会计需按规定会计期间,如:月、季、年编制报告。 6)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会计主呈现多层次性。财务会计着眼于评价企业的整体业绩。 7)信息精度不同。管理会计允许误差存在。财务会计力求精度高,数字须平衡。 8)计量尺度不同。管理会计的计量尺度包括货币计量、非货币记量。财务会计主要是货币计量。 9)报告责任不同。管理会计主要用于内部管理决策,不具有法律责任。财务会计信息对外披露,具有法律责任。第二章成本习性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1、成本的分类:1)按经济用途:产品成本(制造成本/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期间成本(非制造成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按成本性态:固定成本a、变动成本y=bx、混合成本y=a+bx。 2、总成本的函数模型:y=a+bx,业务量x,因变量y。 3、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会计分析法2)合同确认法3)技术测定法4)历史成本分析法 4、高低点法。高低点坐标的选择必须是以一定时期内业务量x的高低来确定。 高低点业务量之差/高低点成本之差=b=(y高- y低)/(x高- x低),a=y-bx 5、回归直线法(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法)r=(n∑xy-∑x∑y)/[n∑x2-(∑x)2]*[n∑y2-(∑y)2] e.g.某企业在2008年上半年的6个月中维修成本和维修时数的有关数据如表。请分别采用高低点法和回归分析法将维修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建立维修成本的方程式。

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方案

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说明 《管理会计》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财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程也是工商管理等有关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总学时72,4学分,一学期开设。在财务会计专业中,本课的先行课程为《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后续课程为《财务管理》等。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一)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二)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加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符合电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一章总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熟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和联系;了解管理会计产主的背景及发展趋势,一般了解管理会计原则和管理会计机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会计的含义 1.管理会计的定义 2.管理会计的职能 3.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会计的历史沿革 2.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3.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及其趋势 第三节管理会计假设与原则 1.基本假设,管理会计主体,理性行为,合理预期,充分信息 2.基本原则,经济求利,最优化,相关性,重要性 第四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