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真人秀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真人秀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真人秀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真人秀

第一章真人秀和泛真人秀电视浪潮

第一节全球电视进入泛真人秀时代

从上世纪末开始,电视真人秀(Reality TY)浪潮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和蔓延,真人秀不断地将真人推上屏幕,让观众去观看、窥视、消费和娱乐。真人秀已经逐渐演绎为当下不容忽视的世界性的电视文化奇观。

真人秀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眼球,使真人秀成为了电视娱乐节目的一种新宠。这种节目没有编剧,但在制作者的精心设计下,情节却往往出人意料、险象环生。

因为节目的所有参与者不是演员,没有剧本,一切都要临场发挥,于是真人秀的“剧情”更加开放生动,充满各种偶然、各种可能、各种结果,观众可以和参与者们一起像玩游戏一样边看边猜甚至还可以边当裁决人,共同走向故事的结局。

真人秀虽然并不是近年来的发明,但却是近年来才蔚为大观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无论是从节目的数量或是节目的观众收视反映来看,它都已经成为了电视节目的一种主流形态。

真人秀的节目理念还为许多其他节目形态带来了新的电视元素和电视技巧,目前电视上频繁出现的各种选秀节目、益智节目、竞技节目、大奖赛节目等等,实际上也都在借鉴真人秀的手法、技巧和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泛真人秀的电视时代似乎正在来临。

第二节解释电视真人秀

真人秀是一种将真实与虚构融合在一起的形态,另一方面也暗示真人秀与游戏节目、纪录片、肥皂剧及其他真实电视节目之间的复杂联系。

一、真人秀与纪录片

纪录片“是对某一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或历史事件作纪实报道的非虚构的电影或录像节目”,它是“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可见,“真实”贯穿纪录片的全过程,是纪录片的最基本要求。真人秀虽说也是真人、真事,但事件所发生的前提条件——情境是虚拟的;此外,在真人秀的摄影过程中,人物行动不可避免要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以至于影响到事件的自然发展。

二、真人秀与肥皂剧

真人秀节目在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剪辑形式的延宕性和播出方式的连续性让很多人把它与肥皂剧等同,也有人称其为纪录肥皂剧(docusoap)。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真人秀没有固定剧本,也没有职业表演和角色扮演,都是由普通人按照在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行动的,这与虚构的电视剧有明显不同。

三、真人秀与游戏节目

真人秀具有游戏类节目的许多要素,如奖金的设置(或其他奖励)、参赛选手的加入、游戏规则的设定等,但两者仍有所不同。传统的游戏节目规则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操作,其关心的中心在于活动本身,相对来说游戏中的参与者不那么重要。而真人秀的出现既保留了游戏节目的一些竞技元素,但却突出了参与人本身。因此,游戏类节目关注的是游戏本身,而真人秀节目关注的是游戏中的人。

电视真人秀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综合性的电视节目,它包含了游戏节目、影视剧、纪录片及其他相关节目的要素,既有纪录片的纪实性要素,也有影视剧的戏剧化要素,还有竞技游戏节目的娱乐性和互动性要素。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

第三节国外真人秀节目的兴起和发展

一、早期的真人秀

真人秀的源头可以上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有一部叫做《一日女王》的游戏节目被认为已经初具真人秀的雏形。被公认为具备了后来所谓真人秀基本形态元素的最早的真人秀节目是1973年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制作的《一个美国家庭地》,该节目追踪拍摄了美国一家庭一年内的真实生活。

1990年播出的《美国家庭滑稽录像》掀开了真人秀节目的新篇章,这一喜剧系列主要是关于一些大人、小孩、动物甚至是无聊的物体的各自形态在互相映衬时显现的滑稽,从恶作剧到修房失败,从动物的闯祸到一些奇怪的动作,应有尽有。

1992年美国有线音乐台推出《真实世界》,7名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女住在一起,摄像机24小时跟踪拍摄了他们的起居生活。

1997年,瑞典制作播出了被称这“真人秀之母”的《远征罗宾森》,这个节目是最早被称为真人秀的电视节目。

二、真人秀在欧美国家的兴起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型的真实电视节目《老大哥》和《幸存者》的出现,由于节目的收视率和广告额的飙升使得“真实电视”节目迅速在西方世界风行。《生存者》、《阁楼故事》和《老大哥》等节目的出现标志着真人秀电视节目形态的成熟。

《老大哥》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真人秀电视节目之一,它形成了完整的节目游戏规则和规范的跨国运营模式,是目前传播最广泛的真人秀节目之一。该节目于1999年始发荷兰,随后迅速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18个国家移植制作了各自的版本,这些移植版在各自的国家也常常高居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前列。

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推出风靡世界的野外生存类真人秀节目《幸存者》。在欧洲,法国电视六台于2001年制作的真人秀节目《阁楼故事》,第一个系列播出后也引起了空前轰动。

三、真人秀在亚洲、非洲的流行

真人秀从欧美国家开始盛行,很快就在非洲、亚洲国家和地区引起了热烈反响。许多地方都陆续移植了《老大哥》等真人秀节目。

四、电视真人秀方兴未艾

1、节目日趋成熟,成为“抢钱生力军”

经过多年发展,真人秀节目已经相当趋于成熟期,节目题材从初期的野外生存、室内体验到目前的表演选秀、职场挑战、生活服务等,各种各样,无所不包。数量和质量不断成长的真人秀成功将大量的电视剧观众吸引过来,真人秀成为电视台争夺市场的主力军。

2、真人秀节目抢掉了职业演员的饭碗

真人秀节目根本不需要雇佣演员。数据表明,好莱坞的演员角色总数下降了7.8年百分点。真人秀节目一年内抢掉了演员3500多个角色,或者说他们10%的生计。

3、由低成本制作向高投资转变

真人秀曾以低成本著称,最普通的电视剧每集也要耗资200万美元,而真人秀一集不过50万美元。但随着真人秀节目竞争加剧,从2003年起,为了在日渐扩大的真人秀节目市场取得成功,节目制作商们开始加大投资。为了争取更高的收视率和唤起观众更强烈的窥视欲望,真人秀的主角正逐级从普通人向名人转化。

第四节电视真人秀在中国的引进与演化

一、从综艺节目到真人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轨迹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而真人秀的大量出现则标志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进入了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以《正大综艺》、《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阶段。基本模式:明星+表演;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受到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直接影响的《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等综合娱乐节目以及《玫瑰之约》等爱情速配节目为代表的综艺娱乐阶段。基本模式:明星+观众+喜剧;第三阶段:200年代初期,以受到欧美娱乐节目影响的《幸运52》、《开心辞典》等为代表的益智娱乐阶段。基本模式:观众+答题+巨奖;第四阶段:2002年以后受到《幸存者》、《老大哥》、《美国偶像》、《学徒》等欧美节目直接影响、甚至直接移植过来的完全真人秀阶段。如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欢乐英雄》、《绝对挑战》,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谁是英雄》,广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贵州电视台的《峡谷生存营》等。基本模式:参与者+竞赛+隐私记录+巨奖。

二、真人秀在中国的演化过程

作为一种自觉的节目形态,真人秀是2000年才正式登陆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兴起到挫折到再兴起的过程,节目形态也从最初的不自觉到后来的自觉,从单纯模仿、引进到与国情相结全的创新设计而不断地发展。

在2000年以前,即第一和第二阶段,中国电视中也有一些真人秀的萌牙。早期一些综艺节目中曾有一些小的板块,通过设置一些情境让参与者根据规则进行表演。而在第三阶段像《开心辞典》和《幸运52》这样的益闯关类节目,都具备了真人秀电视节目的一些要素,比如说设定的情境、普通的参与者以及预设的规则。实际上,在西方国家也常常把益智游戏类节目当作真人秀的一种特殊类型。

2000年,广东电视台推出国内最早的系列真人秀电视节目《生存大挑战·边陲三人行》。该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标志着国内首次出现了原创真人秀电视节目。

2001年,由四川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经济电视台等20多家广播电视单位和北京维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一档大型真人秀《走进香格里拉》,它是国内最先进行多媒体运营的真人秀电视节目。

2002年,北京维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又和湖南经济电视台合作推出了国内第一个室内真人秀电视节目《完美假期》。

在2002年,电视真人秀似乎在中国还没有走上高峰就陷入了一个低谷。文化适应的困难、以收视率和广告为代表的电视市场的压力、节目交易市场规模的狭隘、节目经营方式的落后这4大瓶颈决定着真人秀在中国的命运。

三、真人秀在中国走向高潮

2002年,中央电视台推出《欢乐英雄》节目,逐级从益智类节目中走出来,形成了“实验式训练营”真人秀模式。即经选拔出的志愿者共同参与魔术、驾驶等活动,节目通过一个个环节最后终决出优胜者。

2003年,国内最为风光的真人秀电视莫过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非常6+1》。节目中,展现自我、体验明星的光环与背后的艰辛付出的定位以及李咏独特的主持风格成为吸引观众的主要元素。

2003年6月,湖南卫视以一档《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将中国的选秀真人秀推向了高潮。《超级女生》看似一个歌手选拔赛,实际上却为人们构建了一个破除

等级感的虚拟场合。它为普通人提供了展现自我、彰显个性的机会,这对于传统的娱乐节目是一个颠覆。

第二章电视真人秀兴起的奥秘

真人秀电视的兴起绝非偶然,它是与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经济背景、技术发展背景和电视发展的背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正是社会的消费化、文化的娱乐化、电视的平民化、节目的市场化、电视观看的体验化等综合因素共同推动了真人秀节目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消费化:真人秀兴起的社会土壤

一、什么是“消费社会”

“消费”是现代商品社会的一个与“生产”相对而言的概念,它被用来表示使用商品和享受服务以满足需要和渴望,表现为对消费品的购买、占有和使用。

“消费社会”意义上的“消费”,通常指满足衣食住行基本需要以外的某种通过金钱而获得的具有某种超越基本需要以外目的的物质和活动“消费主义文化”的核心,是消费品的功能性在衰退而让位于时尚性和社会身份性,即消费的目的不是满足实际的基本需要,而是满足被环境和认同所制造出来的和被刺激起来的超额欲望。

二、我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在中国,这种消费的趋势是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推进市场化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80年代以前的近三十年里,中国处在短缺经济状态下,节俭实用的思想与勤俭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消费需要与欲望长期处于压抑状态。那个时候的文化也承担着非常实际的政治教育、社会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功能。8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社会财富与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消费广度与自由度急剧扩大,消费社会的特征在中国逐渐显现。与此同时,过去一直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中国文化,在社会的大变动中也逐渐演变为消费文化。

第二节娱乐化:真人秀的文化背景

一、娱乐文化在中国的兴起

首先,经济体制的改革成为了中国娱乐文化兴起的基本动力。其次,电子媒介的迅速发展是娱乐文化兴起的文化背景。第三,对文化的意识形态控制标准走向宽松是娱乐文化兴起的政治条件。第四,消费社会的逐级形成是中国娱乐文化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

二、什么是娱乐文化

1、娱乐文化标志着文化从一种严肃文化向游戏文化的转变。

2、娱乐文化标志着文化从一种审美文化向文化工业的转变。

3、娱乐文化标志着文化从一种深度文化向平面文化的转变。

4、娱乐文化标志着文化从一种阶级/等级文化向泛大众文化的转变。

当代中国的娱乐文化在功能上,它是一种游戏性的消费文化;在生产方式上,它是一种由文化工业生产的商品;在文本上,它是一种无深度的平面文化;在传播方式上,它是一种全民性的泛大众文化。因而,我们可以说,娱乐文化是借助于现代文化工业日臻完美的传播技术和复制手段,为人们提供的一种消遣性的“原始魔术”。它通过对观众无意识欲望的调用,为大众制造出一个快乐原则的狂欢节。这些文本是供人消费而不是供人阐释,是供人娱乐而不是供人判断的。在娱乐文化中,文化的政治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受到抑制,而强化和突出了它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快乐成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文化标准。

真人秀电视节目通过游戏等娱乐要素抚平观众的心灵创伤内核,释放心理压力;为普通人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满足大众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通过对节目中志愿者言行的全面展示,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和窥视欲等等。

第三节日常化:真人秀的电视本体

一、电影和电视受众定位

在电视出现后,电影为了生存,有意识地去追求所谓的“非常性”或者“奇观性”:人物非常(个性极端、精神分裂、偏执狂、奇特造型、怪异行为)、事件非凡(惊险、怪异、震撼、离奇、重大)、场面壮观(外星、离奇风光、装饰性环境、特殊场所)、画面和声音强烈(使用各种特殊镜头、构图鲜明、造型独特、饱满的声音效果)。总之,奇观化是电视时代的电影的一种普遍意识和追求。对于电视来说,由于胶片和磁带的不同、电影银幕和电视屏幕的不同、影院观影方式与家庭收视行为的不同,都决定了电视与电影的不同,电视是以它与生活的贴近性、平常性、日常性获得自己的定位的。

二、真人秀是日常化在电视中的直接体现

首先,真人秀体现了一种所谓日常生活的“现场感”。第二,真人秀的日常性也体现为节目参与者的平民身份。第三,真人秀的日常性还体现为观众的参与性。第四,真人秀的日常性还在于它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甚至个人私生活的展示。

第三章真人秀的形态特征

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

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的目的、特定的规则、竞争行为、记录和加工七个基本元素构成了真人秀节目的共同点,如果对这些共同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真人秀;真人秀在内容上,是真(真实)与秀(虚

构)的一种结合;在形式上,是记录性与戏剧性的一种融合;在传播方式上,则是观看与参与的互动。

第一节内容特征:真与秀的结合

真人秀与非虚构类节目有相似之处。它的人物不是演员,而是由普通人自愿参与;它是一种“游戏”事件,但事先没有编剧、没有固定的台词和规定的结局;事件的过程是随机的,事件的结果是未知的,人物的行动并不完全按照事先的设计而进行,节目参与者具有比较大的主动性,因而事件的进程也是开放的。

但是,真人秀似乎也与虚构类节目有相似之处。它并不完全是对真实的原生态事件和人物的“不介入”的简单记录,它同时还是一个“秀”(show),秀就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展览、炫耀、假装、扮演等意思,具有明显的虚构含义。实际上,真人秀节目中往往会设置各种规则、环节、限制,具有与真实生活完全不同的规定性和戏剧性,并非所有的事件都是开放的,参与者并非完全自由,他们受到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特定的游戏规则、特定的目的等等控制,因此似乎又具有虚构性。

真实与虚拟这一对在通常的电视节目中相互对立的概念,在电视真人秀中似乎实现了某种融合。所以,我们说真人秀介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真人秀在内容上的融合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真人秀在人物设置上,是非角色性与限定行为的融合。真人秀一般并不像虚构作品那样规定参与者的角色,所有的参与者都以“自己”的方式进入节目,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和呈现给其他人的形象。他们扮演的是自己,是一种本色表现,而且越是本色表现,他们的个性才能够被观众所喜欢。但是,这些参与者与在现实生活中又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他们被放置到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被要求完成特定的任务,他们不仅知道摄像机时刻在纪录他们的生活,而且也知道这是一个被安排的“游戏”,所以,实际上他们受到这种“游戏”的假定性和规则所影响,行为必然是受到限定的。他们不仅表现自己,而且也表演自己。

真人秀在情节安排上是非预定性的开放结构与情境规定性的固定模式的融合。一般来说,真人秀规定了游戏的时间、空间、环节和规则,但是并不规定每一个参与者的行动方式,而是在一个大致限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让参与者自己去对各种预先设计的或者突然爆发的事件做出反应,进行判断和采取行动,谁也不知道这些参与者究竟会怎样行动,行动的后果会是如何。

真人秀节目在悬念的设置上是结果的非确定性与目标的确定性的融合。几乎所有的真人秀节目都会给予一个清晰的游戏目标,或者是通过竞争获得胜利,或者是在特定时期内,赢得其他参与者或者观众喜爱,最后的获胜者可以得到事先预定的奖励。因此,真人秀的目标始终是确定的。但是,究竟谁是成功者,谁是失败者,由于什么原因胜利或者失败,如何胜利和失败,则都是未确定的,是不能被观众控制甚至也不能被节目制作者所控制的。

因此,真人秀节目表现出真实和虚构的双重美学特征:它既有生活的目常性,节目中的人物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同时它又有节目的非常性,这些普通人被放置在一个被设计出来的时空环境中,为了一个目标而相互竞争、合作,或者胜利或者失败。从节目的过程来说,我们既能够通过观察、窥视,体验那些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在自由行动和选择中所体现出来的与我们相似的个性、生活力式、价值观念,同时又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真实人物在虚构环境中的表现进行感性、理性,甚至潜意识的认同、选择、排斥和移情。

第一节形式特征:记录性与戏剧性的结合

真人秀的特点,与电视的两个核心概念有关系。一个是它的纪实性,一个是它的戏剧性。由于制定了相应游戏规则和规定了相应的时空环境,规定了只能在特定空间的某一时段进行规定的游戏,因而带来了真人秀的虚构性或者说戏剧性。但是,真人秀节目跟电视剧却又很不一样。在真人秀节目中,编导只是制定了一个戏剧游戏规则,而过程则是由普通人去自由发挥而形成的。正由于真人秀节目有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因此具备了一些纪录片的特点。正是纪录片的特点与剧情片的特点的结合,构成了真人秀的核心的艺术美学元素。

一、真人秀具有某些纪录片的特性

首先表现为它的非扮演性。真人秀的人物不是演员或者即使是演员也不是在扮演角色,而只是在表现自己。其次,真人秀的记录特点还体现为纪实手段的使用。真人秀往往采用纪录片式的跟踪拍摄和同期录音等手段,跟踪和记录志愿者的日常生活。第三,真人秀节目的记录特点还体现为节目过程和结局的开放性。第四,

真人秀节目的记录特点还体现在对真实细节的还原上。

二、真人秀具有明显的戏剧性手法

首先,真人秀电视节目的时间和空间环境是人为设置的。真人秀都有规定的时间,而空间也都是固定的,这与纪录片那种开放性完个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封闭性也就形成了一种戏剧性的情景。真人秀的环境是不同于志愿者现实生活环境的虚拟环境。

其次,真人秀都有一定的人为规则。纪录片的逻辑是生活逻辑,而真人秀的逻辑则与电视剧有一定的相似,是戏剧性的逻辑。电视剧的所有情节小自道具,大至段落都是虚构的,而真人秀电视节目的虚构主要体现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上,包括淘汰规则的设定、节目中一些游戏的设置等。

第三,真人秀节目在制作上与电视剧相似,进行了明显的艺术加工。节目的拍摄和剪辑都会采用一些电视剧的手段,用以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应该说,真人秀的人为因素的存在保证了有限时间内节目的矛盾冲突和张力,同时也降低了节目的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两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纪录片侧重于通过现实生活的细节体现制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人文关怀:而真人秀电视节目的本质是一种娱乐节目,节目中的一切首先是为娱乐服务的。

第三节传播特征:观看与参与的互动

在传统的电视传播观念中,信息传播者不仅是控制信息的“看门人”,而且也是解释信息的“审判人”,电视的制作者决定着传播方式、内容和对传播内容进行唯一的判断,而传播的受众则只是信息和信息阐释的被动接受者。电视传播一直是单向传播,观众很难参与互动。

但随着电视受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受众接受信息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特别是社会的个性化和民主化程度越来越明显,受众对信息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和反省能力,不愿意也不可能继续作一个简单的信息接受者,他们更愿意参与对信息的创造、对信息的选择、对信息的阐释和对信息提出评价,因而,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热情和参与需要正在日益增长,电视的传播也正在从由传播者单向传播向传播者和受众交互传播变化。

受众对电视节目的互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参与节目,如进入演播室发表意见,担当角色,或者在观看节目时参于各种竞猜、竞赛等等;但更主要的是间接参与,或者说是通过节目中的“代理人”来参与,更具体地说是通过受众自己所认同的节目中的人物来参与,这个人物既可能是主持人,也可能是现场嘉宾、现场观众,也可能是被采访对象。

电视娱乐节目一直在试图扩展与观众的互动性。如接受观众通过信件、短信、邮件和电话表达的意见和建议,不少节目经常邀请普通人作嘉宾或现场观众,并通过收视调查了解节目的收视情况。在游戏节目中,真人秀电视节目中观众的参与程度又是目前为止电视节目中最高的。观众不仅能够借助各种交流手段来表达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直接参与节目或者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节目的进程和结果,观众成为了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真人秀节目中,观众的参与是通过三个层面来完成的:首先,节目的参与者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从“普通人”中选拔出来的。节目的参与者是从观众中选拔出来的,是他们中的一份子,同时也代表着他们。观众正是通过这些“代表”来体验生活,体验那此参与者的感受,体验参与者的成功与失败,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自己。第二,观众通过投票和其他反馈方式成为节目的参与者。在真人秀电视节目中,观众不仅是节目的接受者,也是节目的参与者,他们的投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改变节目的整个进程。第三,观众通过多种传播渠道与参与者保持日常联系。真人秀电视节目已不是单纯的电视节目,它是以电视节目为核心,包含电视、网络、报刊、出版、短信在内的一种综合媒介形态。从媒介功能上说,它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媒介之间的横向整合。

第四章电视真人秀的节目类型

第一节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

一、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概述

表演选秀类真人秀的主要特点是让具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参与者,按照预定设置的竞赛规则进行才艺表演,而专家和观众则对这些参与者进行淘汰和选拔,最后的优胜者将获得成为“明星”的机会。

二、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关健要素

1、海选海选具有很强的心理接近性,让观众产生一种归属感,达到“全民参与,全民同乐”的收视效应。从受众的角度来说,普通人与他们的距离更近,能满足各个阶层观众的需要。观众在电视里看和自己相似的人,增强了对节目的认同感。

2、表演表演是这类节目的核心元素。形体、歌曲、语言、表情都构成了节目的娱乐内容。所以,这类节目必须要精心设置表演内容、方式、环境和效果,要充分展示参与者的魅力。

3、PK

4、专业评委与大众评委的结合表演选秀类型的真人秀在淘汰选拔机制中需要引入专家元素,从专业角度对参与者的专业水平进行评估。但是真人秀不同于专业比赛,观众同样要参与决定选手命运。这种选拔机制正好体现了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特点,成功的不是最好的在,而是最有人气的。观众投票在真人秀节目中至少

具有与专家同样重要的作用。

5、制造大众明星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的创新意义在于它开创了一种适合于电视的互动形式,让观众感觉到是自己在培植、创造自己的明星。

6、游戏规则真人秀节目除了节目的制作者和节目的参与者之外,还存在着第三者的影响,那就是规则,它无处不在,甚至是个杠杆,规定着节目内容的整体框架和决定着情节发展的大致走向。

三、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

1、参赛选手多样化

(1)明星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卖点是家喻户晓的大牌明星的错位表演。其重点不在于突出明星的专业性方面,而在于表现明星普通的一面。

明星真人秀节目的优势在于:首先,明星号召力强,庞大的“粉丝”群出于对偶像的喜爱,很容易转化为稳定的收视人群;其次,明星具有话题效应,其舞台上的一举一动,常常引发多家媒体的主动报道,客观上为节目的火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明星参加竞赛,省下了海选、后续包装等环节的资源消耗,同时也去除了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万一选不出新秀”的重重隐忧。

因此,这类节目其实是以明星作为收视保证,以选手作为明星的身份和作为非专业才艺表演者这之间的错位为最大看点,而以明星在竞赛中的个性和情感表现作为节目核心。这类节目既有传统娱乐节目的“明星要素,同时又有真人秀娱乐节目的平民化和互动性特点,而这种嫁接往往能增加节目的娱乐性和收视率。

(2)男性 2006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打造推出的《加油!好男儿》,是第一档全国范围内的大型男性选手选拔大赛,填补了男性选秀节目的空白。

(3)男性+女性 2006年江苏广播集团推出的《绝对唱响》,通过男女对唱的概念和其他选秀节目形成了核心差异。

(4)明星+平民 2007年江苏广播集团推出的《名师高徒》,由6位当红明星选拔6位平民歌手,之后6对师徒携手同台、捉对比拼,争夺“名师”与“高徒”的终极桂冠。

2、表演形式多样化

3、节目看点多元化随着娱乐文化的流行,特别是“美女经济”的泛滥,表演选秀常常被认为是女性的专利。“美女秀”一时间成为表演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主要对象。近年来,电视人不断打破题材单一化,不断丰富表现对象,拓展节目内容。

4、节目形态新颖化

(1)赛程设置

(2)播出方式 2006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播出《加油!好男儿》,对节目进行全天候直播,开创真人秀节目先河。

5、节目品位高雅化

四、《美国偶像》与《超级女声》比较

1、赛程设置不同:简单与复杂

2、节目宗旨不同:偶像与女声《美国偶像》:全民造星运动,重结果。《超级女声》:强调全民卡拉OK 的大众娱乐概念,重过程。

3、节目形态不同:表演与PK 《美国偶像》比较规则比较简单,基本模式是参赛者展示与观众投票挑选,,歌手们一个一个地展现自己的歌技,然后由观众投票高低排出名次。歌手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多个人之间,不存在两两对抗性的激烈竞争,竞争感被弱化。《超级女声》中比较规则比较繁杂,特别强调两两PK,于是潜在的冲突被强化而突显出来。这使得节目看起来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悬念感强。

4、评委组成不同:单一与多样《美国偶像》:只有专业评委。《超级女声》:不仅有专业评委,还有由各个选区落选的35名“超女”组成的大众评审团。大众评审团有权在两人当中决定选手的去留。

5、评判模式不同:犀利与平和《流行偶像》:每个评委个性鲜明、性格各异,用最直接的语言来表达对选手的看法,对选手苛责和调侃处处可见。《超级女声》:评委定位设计:三个评委,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还有一个和稀泥。三个评委根据自已的定位和本身的个性来点评选手,但一定是用最直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不要拐弯抹角、不要专业语、不要虚伪包容,话语要尖锐不要尖刻、要直白不要深奥、要幽默不要讽刺。

6、关注后台焦点不同:原生态与煽情

7、赢利模式不同《美国偶像》:收入来源,主要是插播广告收入。“美国偶像”拨打专设热线电话投票是免费的,短信投票资费和普通短信相同。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偶像”的盈利依托于其繁荣的唱片工业,围绕“美国偶像”,一条完整的娱乐产业链已经锻造得非常成熟。《超级女声》:收入来源,主要有节目冠名及广告、短信收入等,但没有很好地发展娱乐产业链。

第二节野外生存型真人秀节目

一、野外生存型真人秀节目概述

野外生存型真人秀通常指在奇观化的原始地域进行的考察生存能力的节目。其主要特点是将参与者设置在一个特殊的艰苦环境中,借助有限的苛刻的条件去完成各种难以完成的使命,在不断的淘汰之后,最后决出胜利者。

二、野外生存型真人秀节目关健元素

1、陌生化的环境设置;

2、形式各异的竞技竞赛项目;

3、差异化的游戏规则

三、野外生存型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

1、环境选择有新意;

2、从重自然生存能力到重社会生存能力;

3、节目模式本土化;

4、奖励手段公益化。

第三节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

一、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概述

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的特点是参与者被指定完成规定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任务,由评判者根据参与者的完成情况做出淘汰和选拔决定。展示出色才智,满足观众好奇,提供成功梦想,是职场类真人秀节目的最大魅力。

二、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关健元素

1、提供成功梦想;

2、展示出色才智;

3、展现职场竞争;

4、突出权威评判。

三、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

1、游戏环境由非常态向常态转变;

2、强化现实性;

3、注重可视性;

4、从职场精英到职场普通人;

5、环节设计更具特色。

四、《学徒》与《赢在中国》节目比较

1、节目形态比较:真人秀与“伪真人秀”

《学徒》展示的重点并不是商业精英的专业背景知识或者特别专业的能力,而是从任务当中展示个人的性格。从一开始,观众感受最多的就是几个选手通过参加活动的表现,以及相互之间的评价而展示的个人性格。《赢在中国》30多集节目,只有7集是“在实际环境中展示实际能力”,其他基本都是演播室谈话,因此很多人称《赢在中国》是“空谈中国”。《赢在中国》没有更多地展现选手们的商业实战,谈话色彩较为浓厚。

2、节目宗旨和立意比较:娱乐与励志

第一,从节目的主题歌来看。《学徒》的主题歌极力宣扬个人财富、个人声望、个人权力,是典型的美国式个人主义价值观。《赢在中国》主题曲《在路上》情绪婉转、大气恢宏,表达的内容像主题歌词倾诉的一样是“自尊的生存、自我的证明、心灵的困境化作我的坚定”等艰难的创业过程,坚定的创业意志。立意是在唤起全社会创业激情、培养创业英雄。

第二,从比赛场地和镜头展现来看。《学徒》注重对这种商业气息的渲染,节目开头,特朗普乘坐私人飞机,俯瞰纽约林立的摩天大楼,展示了亿万富翁的私生活空间,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如竞赛场地多选择在赌城、豪华商业大厦、好莱坞星球餐厅、高尔夫球场和摇滚音乐会现场等带有娱乐色彩的地方;每期节目的获胜一方还可以来到全美最奢华的地方,在著名的棒球场打球、乘坐特兰普的豪华游艇,居住他在赌城的豪华包房,乘坐其拥有卧房和浴室的专机到佛罗里达度假。《赢在中国》中并未看到大量的商业气息的渲染,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平。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在节目开头,就给我们讲述了当今中国一些响当当的成功人士从曾经的不名一文到现在的首屈一指所经历的创业艰辛,如俞敏洪等,励志主题可见一斑。

第三,从参赛选手表现和评委点评来看。

《学徒》把选手放在充满明枪暗斗的商业王国,考验他们在商业竞争中作为经济动物的生存本能。如果哪一组不幸失败,选手们将相互推诿、指责,为自己辩解。投资、主持、评委身兼一职的特郎普更是大亨作派,手指淘汰选手一声“You re fired!”或者直接说选手太糟糕、无用、不忠诚、爱撒谎。节目充分展示选手的矛盾、放大选手的矛盾、甚至制造选手的矛盾。《赢在中国》中,参赛选手表现出独特的谦和含蓄忍让的精神。在所有的真人秀最后判决谁人淘汰的环节当中,认为淘汰自己是一个最常见的标准答案,选手之间互相鼓励互相褒扬,即使出现摩擦,也会很快团结在任务当中,更没有所谓的个人攻击。《赢在中国》中的评委在点评中则没有特郎普那样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势,比较平易近人。

3、节目受众定位比较:大众与精英

4、节目表现主体比较:个人与群体

5、职场选秀目标比较:招聘与创业

6、节目摄影制作比较:精良与一般

第四节益智游戏型真人秀节目

一、益智游戏型真人秀节目概述

益智游戏节目是指为得到某种物质奖励或奖金,在一定规则下,大多由普通百姓参与,偶尔有明星参与的智力游戏节目。通常是由电视台制定游戏规则,通过主持人和选手一问一答的形式层层递时,最终赢取奖品或奖金。

二、益智游戏型真人秀节目关健元素

1、积分积累;

2、直接性和刺激性;

3、闯关难度和强度;

4、不可预测性;

5、主持人的个人魅力。

三、益智游戏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

1、从室内走向室外;

2、包装日趋精良;

3、加大互动娱乐的“戏份”。

四、益智博彩类电视节目火爆的原因

(1)益智是假;(2)博彩是真;

第五章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

真人秀虽然在形态上比较丰富多样,但是其基本的节目元素却相对稳定。真人秀一般都是动态的具有目的性的线形的叙事模型,这个模型中大致包含了七个基本的节目元素。

1、作为故事主体和观众观看客体的人物元素——参与者

2、推动节目、观众和故事发展的动力元素——悬

3、形成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的结构元素——竞争

4、标志人物命运戏剧性转折的环节元素——淘汰与选拔规则

5、形成故事假定性的情境元素——时空规定

6、形成节目基本过程的细节元素——现场记录

7、强化故事的感染元素——艺术加工

第一节参与者:故事主体

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都是社会中的普通人,普通人参加有其优势:从成本上看,不用花费邀请明星大腕需要的巨额费用,除了奖金外,真人秀的节目成本是比较低的;从观众的需要来看,普通人与他们的距离更近,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不同性格的人能满足各个阶层观众的需要;从节目自身来看,来自各个阶层的不同性格、年龄的人更能产生戏剧性,使节目充满张力。

从目前真人秀节目的现状来看,参与者的选拔和表现主要应该考虑几个标准:1、重视参与者的代表性;2、强化参与者之间的戏剧关系;3、挖掘参与者的表现能力;4、塑造平民明星。

一、重视参与者的代表性

电视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叙事媒介。电影的大银幕,它的进行方式,它的大特写,它的快速的剪辑,它那极度超越正常生活的绚烂色彩以及观众处于特定的假定的空间,是和看电视不一样的。因此,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和对电视的期待也不一样,电影像个梦,电视更像一扇窗户。之所以像窗户,就在于它去窥探、去了解你周围的世界,了解跟你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世界。所以,电视重视真播,强调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而真人秀恰恰在这方面体现了电视不同于电影的特点。它把平常而不是明星、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推出来当主人公,是所谓的拍真人、拍普通人的“节目”。

真人秀在选择节目的参与者时,首先必须考虑这些参与者与收视群体的相关性,节目中的普通人需要被建构成观众关注的对象,让观众感到志愿者具有亲和力和接近性。在具体设置时需要考虑包括志愿者的地域、职业、年龄、性别、收入等要素。只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才能让观众感觉到志愿者是代表他们在参与节目,从而紧紧吸引住这些收视群体。

二、强化参与者之间的戏剧性关系

真人秀的参与者虽然是普通人,但是这些普通人并不是“自然”走到一起来的,而是被节目配置在一起的,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完全“现实”的关系,而是被安排和选择的一种戏剧性关系。无论是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在节目中承担的功能,参与者所遵守的游戏规则,其实都是戏剧性的组成部分。

1、节目的参与者应该成为观众好奇的戏剧性对象电视对观众来说,有个观看动机问题,即为什么要看这个节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和我所认同的对象有关系,他必须是我关心关怀期待的一个对象,我才有可能去看他。因此,真人秀节目的核心问题是让观众觉得这些人跟我有关,我要去关心他。必须把节目中的普通人建构成一个观众关注的对象。

2、节目的参与者要有戏剧性的差异如果说代表性强调的主要是节目的参与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差异性强调的则是参与者之间的戏剧性对比、冲突,以强化叙事的感染力。比如性格的刚强与柔弱的差异,执著与灵活的差异,男性与女性的差异,“好人”和“坏人”的差异,甚至高个与矮个的差异,唠叨客与沉默寡言者的差异,幽默与木讷的差异,传统与现代的差异,外向与内敛的差异,等等,这样不仅能吸引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观众,更重要的是可以构成戏剧性冲突。

3、节目的参与者要承担戏剧性的功能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往往会承担不同的功能,领导者、随从者、裁判、评审团成员、辩护人等等,这些功能常常还可以置换,正是这些功能的区分造成了真人秀的戏剧性格局和发展。

三、挖掘参与者的表现力

尽管真人秀的参与者都是普能人而不是职业演员,但是真人秀毕竟是电视节目,镜头的存在,被观看意识的存在,生活环境的特殊性,都决定了参与者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只不过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都是用本色在扮演自己。因此,在选择参与者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参与者是否具有鲜明的性格,是否具有主动性甚至考虑一些参与者还应该具有某些“明星”的潜力。

在真人秀电视节目中,不仅需要志愿者表现他们所参与的游戏活动,还要挖掘他们的个性、能力、品质以有志愿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真人秀电视节目需要选择一些个性鲜明而且“快热”的志愿者,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电视真人秀节目所选择的是普通人中的“明星”。他们或者拥有出众的处表,或者具有突出的能力,或者富有个性魅力,或者具有某项特长。但最基本的要求是“上镜”,并在镜头面前敢于表现自己。参与者甚至要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即所谓的“人气”。

四、塑造平民明星

真人秀的人物虽然都是普通参与者,但是节目本身却往往要从这些普通参与者中发现明星,塑造明星。真人秀必须要通过游戏过程建构几个可爱的人、几个可恨的人、几个想排斥的人、几个想亲近的人,使游戏在观

众的期待之中进行。节目的吸引力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谁参加这个游戏。因此,我们的真人秀节目要尽早建立情感认同点,只有尽快进入这个过程,才能抓住观众。

第二节悬念:叙事动力

无论是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或是真人秀节目的观看者,都需要一种动力性目标,驱使节目中的参与者去主动行动,而且主行动的主动性越强,对目标的渴望越强,故事的吸引力也就越强,观众的观看欲望也会越强。因此,故事的目标就作为一种悬念,推动参与者和观众与节目的进程捆绑在一起。在真人秀中,参与者和观众的目标是确定的,但是优胜者却是不确定的。这正是真人秀的魅力之一。

一般来说,在真人秀节目中设置了两种目标:一种是行动目标;如达到某个地点,争取某种胜生,获得某种位置等等;胜利者,可能是最后的幸存者,也可能是经受了考验的最有意志力的人,还可能是竞技能力最高的人,也可能是运气最好的人。

另一种则是嘉奖目标,即当参与者达到某个行动目标以后,可以得到高价值的奖赏,如巨额金钱、房子、汽车、高级用品、特殊体验的机会、高薪职位、甚至优秀异性,等等。奖励能调动起参赛者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增强节目的可视性。

真人秀节目,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强化参与者的目的性,在节目的广告中、推广中、片花中,甚至节目的名字上都反复突出和强化真人秀的竞赛目的,用万里挑一的夸张,用超常幸福的承诺,用遥遥可即的利益来诱惑和刺激观众的观看欲望。实际上,目的作为一种叙事悬念,既是节目中参与者行动的动力,同时也成为观看动力,谁将成为幸存者,谁会成为老大哥,谁被解雇了,谁被淘汰了,谁能够死里逃生,谁能够笑到最后,对于观众来说,就是支持和吸引他们卷入电视流的推动力。

第三节竞争:叙事情节

在人类的竞争经验中,存在一种普遍的金字塔结构。无论是体育竞赛或者其他竞赛,一般都要先进行分组比赛来选拔优胜者,最后优胜者之间再进行比赛(或者再分组),目标越来越接近,参与者的数量减少的同时竞争强度却越来越强,竞争因而也就越来越激烈。

在不同的真人秀节目中,比赛环节和方式很多,如果总结其中成功的规则,可能有这样一些关健点:

1、规定环节和自选环节的结合在竞赛中,规定环节可以带来标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使比赛增加说服力。但是,规定环节由于内容相同,所以动作就会重复,参与者的主动性也相对较少,往往需要增加自选环节,通过自选环节来展示选手的个性,给节目增加变化。所以,几乎所有的真人秀节目都会采取规定环节和自选环节相结合的方法。

2、低难度环节与高难度环节相结合不同的难度,不仅使参与者有一个参与的渐进过程,对观众也有一个渐入的引导过程,对节目也有节奏的渐强过程。所以一般的真人秀节目都会像跳水比赛的规则一样,采用先易后难的环节结合方式。

3、心智环节与力量环节的结合真人秀的竞赛环节中,一般竞赛的主要是心智和力里。一般会考虑这两方面的比赛,比如,意志力、协调性、勇气、能力、聪明、反应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现场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辨别能力、适应能力、行动能力等等。一般来说,为了电视的可视性,在心理性环节竞赛时,会采用题板、屏幕、道具、手势等方式增强画面的现场感。

4、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在真人秀设计中,人们一般会故意设置一些运气性的环节,来强化节目的偶然性。这些带有不确定性的环节设计,可以增加故事的娱乐性和紧张性。一般来说,这种偶然性的权重不能在破坏必然性的大规律,它一般只能影响到规律,但不能颠覆规律。

5、模式性与新颖性相结合真人秀节目的比赛环节大多具有一些比较固定的模式。特别是相同的栏目或节目更是如此。这种模式,一方面便于参与者准备和制作的标准化,一方面也便于观众理解和形成收视习惯。但是,另一方面,在每一个和每一期节目中,又要适当加入少量新颖的环节,形成一种更新效果。

6、复杂性与简洁性相结合真人秀节目由于篇幅大,常常是连续播出,所以,在环节设置上需要一定的复杂性,增加节目的曲折和紧张感。但是,所有的复杂性,在规则上都应该尽量简单,尽里让观众容易明白每个究竟比赛什么,怎么样是胜利和失败,谁来决定结果。只有当观众非常清晰地明白了比赛规则,他才能很快参与到节目中来,参与到对参与者的评价中来,与节目互动。

7、自然冲突与人际冲突相结合真人秀的竞争环节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与自然界的较里中进行竞争,二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竞争。人跟人之间的冲突又有两类:一类是把一堆人分成敌对的两边,变成一个戏剧性的敌我力里,互相竞争;另一类是在一个封闭空间里把一堆人搁在一起三四个月不让他们同外界接触,迫使他们内部产生哪怕是朋友与朋友、已方与已方之间关系的冲突与较里。这就增加了戏剧冲突的层次。

第四节淘汰与选拔:戏剧命运

一、益智游戏型真人秀节目概述

益智游戏节目是指为得到某种物质奖励或奖金,在一定规则下,大多由普通百姓参与,偶尔有明星参与的

智力游戏节目。通常是由电视台制定游戏规则,通过主持人和选手一问一答的形式层层递时,最终赢取奖品或奖金。

二、益智游戏型真人秀节目关健元素

1、积分积累;

2、直接性和刺激性;

3、闯关难度和强度;

4、不可预测性;

5、主持人的个人魅力。

三、益智游戏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

1、从室内走向室外;

2、包装日趋精良;

3、加大互动娱乐的“戏份”。

四、《你比五年级生聪明吗?》与《幸运52》节目比较

(1)场面气氛在《你比五年级生聪明吗?》中,场面气氛异常活跃,节目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吸引力。一方面,美国人个性张扬,善于和敢于尽情展现自我。如选手回答问题时会把他们的思考过程说出来,当答对问题时会激动地跳起来,而小学生的表现更是率意的,或尖叫,或大笑,或讥讽,或恶搞。另一方面,节目制作者善于运用一些音乐、音响等技术手段,善于运用悬念,对于加强节目的可看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幸运52》则显得平谈多了。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比较内敛,不善于表现自我,选手在回答问题时并不像《你比五年级生聪明吗?》中的选手那样把思考过程说出来,而是内心思考,然后作答。另一方面是中国电视节目制作者节目意识还不是很强,摄像机很多时候只是充当一个记录的工具。因此,如果说我们在看《你比五年级生聪明吗?》是在看电视节目的话,那么我们在看《幸运52》则更多的是在看一个游戏活动。

(2)博彩元素在我国,纯粹的博彩很难被主流价值观相容,不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相应的,政府也对这一类电视节目有政策规定,限制奖金数额。因此,在西方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过程中,博彩元素往往是第一个被剥离出来的元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奖品名称不同。在《幸运52》中不叫奖金,而是叫奖学金。第二,最高奖金不同。《你比五年级生聪明吗?》最高奖金一百万,而《幸运52》只有3万。第三,奖金的递增形式不同。《你比五年级生聪明吗?》中奖金梯度几乎成等比数例,而《幸运52》则是成等差数例。

(3)情境化设置虽然《你比五年级生聪明吗?》和《幸运52》都设置了一个教室,教师,五年级生,插班生,教师提问,学生答题这些基本情境,为电视节目娱乐化性质披上了一个学习的外套,或者说实现节目的审丑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基础,但两者之间仍然是有些差别的。在《幸运52》中,这种情境化更逼真,因此也就弱化了节目博彩的性质。主要体现在:演播室设计了“魔幻学校”,李咏被冠以“麻辣教师”称号,选手不仅有“插班生”,还有“旁听生”,五位小学生都穿上了统一的“校服”,选手退场时的表白也从“我没有五年级学生聪明”改为了向小学教过自己的老师道歉。应该说表白的更改,使得节目模拟情境更真实些,谈化了节目的游戏色彩。

第五节时空性:规定情景

如果说真人秀是一种叙事性的节目形态的话,那么所有的叙事必须有一个封闭的时间和空间,行动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去完成任务和达到目的。封闭创造了故事,或者说创造了故事的紧张、期待和节奏。

一、时间的规定性

时间的规定性有两种,一种是单一环节的进行时间,一种整体活动的进行时间。一般来说,真人秀都会强化时间意识,最开始的一天、最后的一天、最后的机会、最后的营救、最后一秒、最后一次机会、倒计时、读秒,等等。这些时间的标志,在节目中都会成为一种戏剧性因素推动故事发展,也强迫参与者进入一种兴奋和紧张状态。

在时间方面,绝大部分真人秀节目都吸收了电视连续剧时间流的特性。真人秀就像电视连续剧式一样,也使用时间延宕的策略。真人秀一般连续播出,少则一周,长则数月,时间跨度较大,要想使观众能持续地看下去,就必须制造一个又一个高潮,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使观众始终处于悬念和期待之中。

在真人秀电视节目中,延宕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最终优胜者将会是谁?

第二,每一次淘汰谁将会出局?第三,小段落的悬念制造。

二、空间的封闭性

室内空间一般具有两大特点:第一,封闭。切段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与现实环境相区别的相对独立的外部空间,以便让志愿者在虚拟的环境中比较真实、完整地展现自己的言行和个性等;此外,室内环境大都有摄像机全程记录和跟拍,也就是说志愿者的所有细节都将被监视器和摄像机所记录。第二,生活模拟性。真人秀的封闭空间中大都模拟日常生活环境,设置有日常生活的用品,如浴室、厨房、卫生间等等,但一般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和其他可供消遣的物品,这些设计促使志愿者想办法在单调的环境中度过自己的“室内生活”。

室外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环境是开放的外部空间。这种环境一般也具有两大特点:第一,原始。缺乏现代人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环境相区别。这种环境虽然很开阔,但也是与外部世界相隔离而相对封闭的,从而构成了一个有别于现代社会环境的封闭空间。第二,奇观。节目的空间大都拥有美丽的风景和异域风情。在这类真人秀电视节目中,环境构成了节目中

的重要元素。一方面,它对志愿者的日常生活形成障碍,迫使他们更加充分地展现自我;另一方面,环境本身的表现力也增强了节目的美感和抒情色彩。

第六节现场性:真实记录

真人秀在规定了时间、空间、游戏方式和规则以后,就将自由交给了节目的参与者。真人秀不提供台词,不规定过程和结果,尽量不进行现场调度,一般也尽量减少摆拍。往往是采用多机位、立体式的方式记录参与者的行为,而参与者则可以在规定情景中自由行动、选择和思考。

真人秀必须尽量让选手进入一种自然状态,要尽量直接干预参与者的活动。真人秀要减少场面调度的痕迹,要减少摆拍的痕迹。真人秀在拍摄过程中,一般要尽量减少由于拍摄需要对于事件进程的中断。真人秀的摄像机在多数情况下,应该是隐匿的,是不介入故事之中的,参与者可以在比较忽视镜头的状态中呈现相对自然的状态。真人秀的整个事件的展开过程,也应该尽量减少对故事的控制而保持开放性,越有出人意料的事情出现节目就会更加精彩。真人秀有时甚至采用真播方式来减少剪辑对生活原生态的改变。

正因为如此,每一集节目,与其说像电影那样是情节的跌宕起伏来吸引观众的,不如说是依靠参与者的生活细节来感染观众的。细节是否生动新鲜,是否具有真实感,是否能够反映人际微妙复杂的冲突和连接的关系往往决定了真人秀的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说,真人秀不仅仅是游戏的艺术而更是细节的艺术。

第七节艺术加工:强度体验

艺术加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对参与者的包装一般真人秀对参与者都会进行各种包装,用各种采访、造型、进行特殊制作的画面来呈现不同参与者的形体特点,突出他们的性格,表现他们与家庭的关系,一方面帮助观众认识这些人物,特别是识别这些参与者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帮助观众建立对这些人物的道德判断和感情认同关系。包装是为了建立参与者与观众的一种内在联系。只有个体才能创造观众的情感投入。2、对竞赛过程的干预尽管真人秀的竞赛应该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过程中展开,不能由编导人为地去改变进程和结果,但实际上,真人秀的制作者往往还是会通过环节设计、通过各种暗示和帮助来让节目尽量按照理想的模式发展。 3、对蒙太奇手段的应用一般的纪录性节目中会减少蒙太奇手段的使用,尽量使用长镜头来还原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但在真人秀节目中,蒙太奇手段往往会被大量使用。由于多数真人秀都是多机拍摄,后期剪辑,所以,为了增加戏剧性,往往会采用虚构性作品常见的对比剪辑、交叉剪辑、平行剪辑、对立剪辑等方式,强化冲突,强化时间和空间的戏剧性关系。 4、视听手段的应用一般纪录性作品中,会减少对特写镜头的使用,更不愿意使用特技、音乐等主观性明显的加工手段。但是,真人秀却对主观性的视听手段完全不排斥,参与者的真实行为与记录的艺术加工之间在真人秀当中一般是可以结合的。因此,大量的快、慢镜头的使用,大量的分割画面、叠印画面的使用,大量的闪出闪入镜头的使用,加上各种符号性、情感性音乐、音效的使用,常常使真人秀具有一种艺术品的风格。

可以说,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参与者,巨额奖励和重大目标建立起来的悬念和动机,戏剧性的竞争性环节,多方互动的淘汰与选拔规则,封闭而奇观化的时空性规定性,丰富开放的现场记录,适度的艺术性加工等等,构成了真人秀节目的核心元素,带来了真人秀那种虚构与记录、生活化与戏剧化、日常性与非常性的一种结合,从而创造了一种比纪录片更戏剧化,比剧情片更真实性,比现实生活更有强度,比戏剧故事更有生活质感的特殊的媒介体验。

第六章电视真人秀的制作

创意策划——筹备——拍摄——编辑,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这一流程中四个环节的重要性,在不同的电视节目中会有所不同,而且每个环节的工作重点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有四类电视节目:

1、资源性节目。其影响的大小、成就的高低首先是被题材资源的性质决定的,如重大题材、重大事件、重大人物、重大场面,如CCTV的《面对面》、《艺术人生》等,其制作的核心是寻找、选择、利用和加工好题材,使优质题材资源效果最大化。

2、主持人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具有中心地位和绝对影响力,如大卫·莱特曼主持的《晚间秀》,崔永元的《实话实说》。这类节目的制作要点是围绕主持人选择、组织、加工各种资源,使主持人魅力最大化。

3、创意性节目。这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意的提出、实施和发展,如真人秀以及许多大型娱乐节目。其制作的关健是对有价值的创意进行发展、实施、维护和更新,使创意价值得到最大化。

4、游戏性节目。其核心元素主要在于游戏内容、游戏规则和游戏参与者的表现以及对游戏过程的记录,节目追求的是娱乐性的最大化。

第一节电视真人秀的策划

一、以调查作为策划基础

优秀的策划是建立在详尽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创新。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调查重点通常应该包括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和产品供给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确定节目的创意和策划。节目市场的调查通常包括:

1、媒介市场调查:节目可以在什么时间、用什么价格、用什么形式投放在什么媒介、媒介的什么频道和时段;媒介的覆盖范围和收视份额;节目的市场销售空间和权利等等。

2、观众需求调查:观众需要什么节目,观众希望在什么时间、频道看到什么样的节目,观众喜欢什么样的风格、样式、主持人,观众对现有节目的满意和不满意程度和原因等等。

3、资金/广告市场调查:从那里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投资、广告;投资人和广告商对什么样的节目感兴趣;有多大可能说服投资人和广告商。

二、真人秀策划要点

1、竞赛目的的设置大量的娱乐文化经验证明:显赫地位、巨大财富、杰出异性、绝对权力、奢侈经验、英雄身份等等,是最重要的娱乐动力,也是观众最感兴趣的竞赛目的。真人秀必须在这些组合中进行选择。应该说,目标的设置都磊同小异,一个基本的规则是,与日常状态差异越大,刺激就越强、吸引力就越高。

2、参赛选手的选择参赛选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普通人,观众将他们看作“自己”的代表,因此,这种选手越普通、越日常,阶层、群体的代表性越强就越好。另外一种则是名人:政治家、演员、名流、大商人等等,观众将他们看作既羡慕又嫉妒的另类。这种选手,观众越关注,他在节目中所展现的东西与他平时所公开展示的东西越有差异性就越好。

3、竞赛环节的设置

第一,要新颖。场面、工具、竞赛方式越新颖越好。第二,要有强度。越是极限性的项目,越是超常规的项目,越是考验人的勇气、体力、耐力的项目就越有刺激。第三,要能够给参赛者的自我表现和性格表现留出空间。真人秀的比赛,与一般游戏节目不同,比的是人,游戏只是刻画人和吸引观众的一种手段。好的环节,必须给参赛者一个舞台。第四,要简单紧凑。电视上的比赛时间短,因此,竞赛内容必须简单、明白、动作性强,这样节目才有节奏感。第五,不同的竞赛环节要有组合性,包括每一集内部的组合,也包括连续的组合,既要保持连续性,也要有一定的变化。

4、竞赛规则的设置

首先,将优胜规则改为淘汰规则。每一场游戏的关健不在于胜利而在于淘汰。淘汰比胜利更加无情、残酷和具有刺激性。其次,将游戏结果决定成败的方式,改为“投票”决定成败。在许多真人秀中,游戏只是一种决定成败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最终条件。许多节目中的竞赛胜利者可以得到豁免权或者投票权,而被淘汰的人或者是作为失败组的成员之一,或者作为失败群体中的人员之一,由胜利者和其他失败者来投票淘汰。

5、节目结构的设置

一般真人秀有两种结构形态:一种是栏目化结构,每一集完全独立,定期播出,环节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都相对一致、稳定,只是参加者每一期不同,具体的竞赛内容不同,但竞赛的方式大致相同。如《非常6+1》、《绝对挑战》、《开心辞典》等。一种是连续性结构,类似电视连续剧,定期连续播出,每一集既相对完整又互相联系,是一个线形的结构,每个系列都在5集以上。

6、主持人和节目风格的设置节目一般会根据节目特殊的需要和可能性,来决定主持人的风格。以演播室为主的真人秀一般对主持人的个性和主体性更重视;而对室外记录为主的真人秀,相对来说,对主持人的客观性和现场控制力要求更高。

7、操作环节的设置每一个节目的策划,都必须通过操作来实现。如何操作,是策划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如何挑选参赛者,选择和营造什么样的节目空间环境,使用什么音乐和效果,如何设置仪式性的场面,如何使用道具、服装;如何通过互联网、平面媒介、固定和移动通讯工具与观众互动,等等。

三、真人秀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1、娱乐性。一般来说,娱乐往往来自于悬念、动作、惊奇、刺激、紧张。

2、真人性。能够“真实”呈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人性暴露越充分,人物关系越紧张就越具有真人秀的效果。

3、完整性。任何创意策划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考虑到主持人,参与者、嘉宾、观众的配合,要考虑到游戏规则与人物表现的配合,要考虑单集与完整节目的配合,要考虑到视觉的空间关系与镜头的节奏关系的配合,要考虑服装、化装、道具、故事、环境之间的配合,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娱乐性与伦理性的平衡,这是真人秀常常会遇到的矛盾,甚至是致命的矛盾。

4、新颖性。新颖性不是绝对的原则,但是一定程度的原创性可以增加真人秀的新颖感和引起更多的关注。要敢于突破原有经验和常规思维模式的限制,比如适度采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

四、真人秀节目策划的过程

1、点子的产生;

2、头脑风暴;

3、策划方案形成;

4、可行性考察;

5、策划案形成。

中西方影视的差异之中西方综艺节目差异

中西方影视的差异之中西方综艺节目差异所谓综艺节目,是指综合娱乐节目。它涉及内容广泛,凡娱乐艺术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综艺节目是所有节目中娱乐价值最高的节目,它以变化多端的内容,新颖有趣的表现方式,缔造真善美相容的境界,娱乐人生,启示人生。 综艺作为一种电视栏目,它起源于美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于电视经费、技术及节目的质量难以保证,根本无法提供固定综艺节目的条件,所以只是对游戏、竞赛、表演等节目作过尝试。第二次大战之后,电视还没有引起广告商的注意,电视发展的经费来源非常成问题。为了吸引广告商的主意,电视必须推出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从广播开办娱乐节目大获其利的经验中得到启示,决定网罗娱乐界明星,将他们的表演引入电视。于是,电视综艺节目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由此可见,美国的综艺节目产生时期很早,发展到现在,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的磨练。美国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启发了中国电视界。中国综艺节目起步较晚,真正开始于1 9世纪80年代初。1983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在粉碎“四人帮”后,饱受精神饥渴的中国人民表现出对文化生活前所未有的热情,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春节联欢晚会以高质量的节目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综艺类节目开始风行全国。1990年4月25日《正大综艺》创办,则标志着综艺节目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档汇集了知识问答、搞笑、风光旅游短篇和连续剧的新型节目,在电视节目还极其贫乏的当时横空出世,一炮而红。相对于西方的综艺节目来说,中国的综艺节目的起步要晚很多。 一棵树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即使是受文化全球化影响的当今世界,各地文化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传统与独特魅力。各国的影视文化彰显各地的历史韵味及文化特色,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出一份力。世界各地的综艺节目也是如此,搞笑中突出独特的幽默,益智中彰显名族的智慧……中国和西方的综艺节目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但仍有很多的差异。以综艺晚会为例:晚会型综艺节目容易受到特别关注,最常见的周期是一年一度,如音乐、影视的颁奖晚会和春节联欢晚会,还有的则更是只此一回。因此,晚会本身成为一个潜藏巨大商业价值的商品,被电视从业者们开展利用。为了最大程度地挖掘这种商业价值,如何给晚会增加娱乐性以提起更多观众地兴趣,就成了许多晚会制作人的课题。由于晚会大多充满着喜庆气氛,西方综艺节目通常将幽默、搞笑的风格贯注入晚会当中。如美国奥斯卡颁奖晚会,整个晚会过程中,明星与主持人之间互相调侃,互相开涮,幽默搞笑俯拾皆是,气氛十分夸张随意。而与此相比,中国的晚会娱乐性还有所不及。主要表现在晚会基调和风格过于严肃,不够轻松幽默,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过于郑重而亲和力不足,以及节目本身娱乐性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晚会承载了太多意识形态功能而不胜其重,且陈旧的节目理念衍生出呆板的主持方式和拘谨的节目场,并使能出彩的嘉宾也表现得大打折扣。 具体来说,我认为中西方的综艺节目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爱情公寓》由韦正导演,由一帮年轻演员担纲主演。故事围绕一栋叫做“爱情公寓”的普通出租式青年公寓展开。讲叙了公寓内四男三女之间所发生的形形色色搞笑、离奇、浪漫、感人的故事。本剧在叙事上采用创新的多线并进,试图打破传统中国情景喜剧单线式模式。播出后即以轻松幽默的氛围、时尚潮流的形象、温馨浪漫的基调引发收视热潮,成为当年最关注的电视剧之一。 《老友记》是美国NBC电视台于1994年开始推出的电视情景喜剧,也叫《六人行》,至2004年完结篇止。一共播出十季,共约200集。戏巾的六个“老友”住在纽约市区的公寓中,他们之间的友情、爱情和事业是整部戏的主线。六个年轻人浓缩了美国青年人的特点,再现了美国当代社会巾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行为。接下来我们对两部剧进行比较 1、剧情模式 情景喜剧的共有剧情模式是:每一集自成体系,且波澜都会在结尾归于平淡。《爱情公寓》借鉴《老友记》,每一集的剧情有一定的联系,用主人公的感情线串联,比如《爱情公寓》中曾小贤和胡一菲,展博和林宛瑜的感情。这样使观众既可以抓住剧情主线,又可以观赏每一集主题明确的故事 2、人物设置 《爱情公寓》在人物设置上借鉴了《老友记》,除了关谷神奇以外,其他人物都是照搬自《老友记》,不同的是将人物中国化了,并且夸大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很好的喜剧效果,但却缺少了《老友记》的深度,尤其在人物思想的刻画上。 曾小贤对应《老友记》中的Chandle,继承了Chandle敢说不敢做的懦弱性格。曾小贤软弱,善良,有点自卑却表现得非常自信,这使得这一角色像普通中国人一样有血有肉。相比于chandle,曾小贤这一角色更为成功。 胡一菲对应《老友记》中Monica,继承了Monica的专横霸道。Monica是个完美主义者,有洁癖有强迫症,凡事追求不出差错。不同的是,Monica的性格形成有详细的交代,而《爱情公寓》没有做到这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败笔。故事强行告诉观众胡一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胡一菲的弟弟展博对应《老友记》中的Monica的哥哥Ross,继承了Ross那种高学识的书呆子气质。同样,展博也是Ross的升级版,更加书呆子气,更加不懂

中美真人秀节目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论文(设计)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论文(设计)的目的是: 真人秀电视节目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但是我国的真人秀节目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弊端,笔者将探索其发展的历程及其中美真人秀节目的对比,提出自己的一点愚见。 1.通过论文的探索和研究熟悉真人秀的发展历程。 2.对美国著名的真人秀电视节目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对比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 3.通过对比分析中美真人秀电视节目,概括中国真人秀节目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对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一点愚见。 论文(设计)的意义是(理论或实际): 真人秀(也称真人实景秀)一般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通过举办某一类别的比赛活动,以从多名参与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为目的,同是有着丰厚的奖品,可以获得广泛的经意效益的电视节目。真人秀电视节目最早起源于荷兰,真人秀电视节目《老大哥》于1989年在荷兰播出后,一举夺得收视冠军,受到了观众的亲睐,此后各个国家纷纷效仿。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推出一档真人秀电视节目《幸存者》,取得了良好的收拾业绩。2002年,由福克斯广播公司推出的美国本土大众歌手选秀节目《美国偶像》一经开播,就取占据了美国黄金时间段的收视冠军,直至今日,《美国偶像》一直是美国本土最具竞争力的电视娱乐节目。中国的真人秀节目起步较晚,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在借鉴国外真人秀节目的经验和教训下,也逐渐的开始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真人秀电视节目,比较好的如《超级女声》、《快乐男声》、《赢在中国》、《星光大道》等。 但是,中国真人秀节目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和电视娱乐产业发展相对完善的美国相比,我们的真人秀电视节目还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和弊端,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美国电视节目的精髓之处,取其精华。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深刻反思中国本土电视节目尤其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存在的弊端,在借鉴美国等其他国家优秀电视节目的同时,能够因地制宜制作出真正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群众口味的饕餮大餐,让真人秀电视节目在中国扎根,不断的丰富我国人民的娱乐生活,给大家制作出更精良更优秀的真人秀电视节目。笔者将对比中美真人秀电视节目,从中概括和总结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具体不足之处,为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一点愚见。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

1·广电总局全称(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 2·(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于国庆节试播,年底播出。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全天播出4小时,内容为新闻简报。 3·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宣布,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并播出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 4·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是 ( 吕焕斌 ). 5·1999年,荷兰一家电视台推出了(《老大哥》)节目,真人秀节目才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节目样式出现并发展起来。《老大哥》节目的名字出自(奧威尔)的预言性小说(《1984》)。 6·调查类新闻节目的“鼻祖”是1953年英国BBC开播的(《全景》)节目。 7·肥皂剧(《伊斯坦德人》) 1985年在BBC1首播,该剧是作为独立电视(《加冕街》)的竞争产品诞生的。 8·1936年11月2日,这是一个值得全世界纪念的时刻。这一刻,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以一场规模颇大的歌舞演出,开始了它的正式播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电子电视系统播出的定期节目,因此人们常常把它视作人类电视事业的开端,标志着电视时代的来临。(实况转播) 9·1960年12月9日在ITV首播,(《加冕街》)是英国电视史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电视剧。 10·PBS儿童制作:(《芝麻街》)。 11·美国商业体系中,传统三大广播公司是( CBS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ABC )美国广播公司、( NBC )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 FOX )福克斯广播公司、( CW )哥伦比亚及华纳兄弟联合电视网。

·制播合一 是指电视节目的策划、投资、制作、审查、播出等各个环节由电视台内部的节目部门统筹完成的运作体制。 ·真人秀 一般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通过举办某一类别的比赛活动,以从多名参赛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为目的,同时有着富的奖品,可以获得广泛的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 ·新闻类节目 是指以新闻材料为基础加工制作而成的电台或电视节目。 新闻类节目包括现场或预先录制的访问、专家的分析、民意调查结果,偶尔会包含社论内容,以信息量大为标志,时效性、广泛性、指向性是其主要特质。 ·《60分钟》 《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主打的一档电视新闻杂志栏目。栏目创办于1968年9月,当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栏目形态,只是在每周二晚间黄金时段和《CBS新闻小时》轮流播出。 ·家庭影院 家庭影院概括来说可以从综合两个概念去了解,这两个概念分别为“家庭影院标准”和“家庭环境中播放电影片中的播放系统”。家庭影院市场又添一军:目前的微型投影仪家庭影院,已经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从2009年到2010年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投影向家庭影院进军的势力已经击败了彩电占据了市场巅峰,特别是它所独具CMMB功能和接机顶盒直接看电视的功能,加工内置存储,可以下载网络最新电影和听歌等功能,已经是彩电无法取代的了,微型投影仪必将占据未来家庭影院市场。

(完整版)中美真人秀比较分析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中美真人秀节目比较分析---以 《极速前进》为例 教学单位:新闻传媒系

专业:新闻学姓名:刘茜阳指导教师:梁小凤 2015年 5月

摘要 近年来,真人秀电视节目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美国的电视节目也被引进到中国。作为不同意识形态支配下的电视媒介,中西方电视媒体对明星表演型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在思想,营销,内容上面带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如何借鉴西方电视节目使国内电视真人秀更加独具一格,显得非常重要。 本论文通过学理比较和案例分析,揭示我国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发展的现状,并尝试提出一些借鉴和改善的方法,促进我国真人秀节目的良性发展。论文中主要通过对这两档真人秀节目的节目定位,节目内容,思想差异,包装营销等方面的比较,找出中美真人秀节目的差异及其原因所在,对于我国真人秀节目将如何创新发展进行理性思考,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 中美;真人秀节目;比较;策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eality television flourish in the global scope, TV programs have also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different ideological domination of television media, Chinese and western television media to star performing type of reality TV show make in the thought, marketing, content with obvious differences. Therefore, how to draw lessons from western TV programs make domestic TV reality show more unique, it is very important. By comparing theoretical and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reality TV star program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y to offer some reference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reality TV show. The thesis mainly based on the reality TV show orientation, content,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packaging and marketing aspects of comparison,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and its reason of reality TV show, to our country reality TV show will be how to carry on the rational think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Key words: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ality show; Comparison; Strategy

中外儿童电视节目的比较与反思

150 现代传播2013年第1期(总第198期) 中外儿童电视节目的比较与反思 张 菁 两年一度的慕尼黑儿童电视节是世界最高水平的儿童节目展示平台,代表了儿童节目制作的最新潮流,被誉为“儿童电视界的奥斯卡”。电视节分为6岁以下、7岁-11岁、12岁-15岁三个年龄单元的虚构与非虚构两大类节目评奖。2012年的电视节展映的国外作品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欧洲节目普遍比其它国家的儿童节目更侧重公共教育和心理疏导功能,制作水平以斯堪的纳维亚四个国家、荷兰、德国为最高,他们的儿童节目多数基于公共电视台的制作体制,节目形态丰富;美国的节目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教育性,基于商业电视台的制作体制;另一个制作水平高的国家是日本,节目富有鲜明的文化特色,画面生动精美,体现出了本国的审美趣味和儿童教育观念。纵观这届电视节所展映的儿童电视节目,对比中国儿童节目的现状,笔者认为我国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儿童观众的年龄细分和节目形态细分 我国的儿童频道大多为全年龄儿童频道,受众年龄从低幼至青少年,从0岁-18岁,或可以称为儿童综合频道,由于历史原因所形成的制作模式对儿童年龄的细分界限不清晰,儿童观众与儿童节目的专业化细分不够。到底什么年龄的儿童适合观看什么形态、内容、主题的节目?国外的儿童节目摸索出了相对稳定的经验和模式,体现于他们的节目形态和节目环节的设计,较为符合适龄儿童发展心理的规律和成长阶段的需要。 6岁以下的儿童节目,国内常见的节目形态是娱乐型的动画片和教孩子认知的电视杂志。慕尼黑这个竞赛单元放映的节目形态非常多样,动画片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其它节目形态还包括儿童短剧、系列短纪录片、动手节目、科教节目。动画片的制作非常重视能让儿童从中学到东西,提供一些有价值、有趣的教育信息,加入大量吸引儿童参与的互动环节,从声音、肢体动作吸引儿童,使他们不仅是观看者,还能从参与中学到知识技能、锻炼肢体协调性。 7岁-11岁儿童观众定位的节目形态包括电视科普杂志、儿童系列剧、儿童短剧、木偶剧、儿童新闻杂志、纪录片等。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节目应关注和表现儿童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认识自我和人际关系的问题。一些节目针对不同性别的儿童观众,定位非常清晰。如专门为女孩制作的《卡米拉商店》 ,是一档意大利节目,以4岁-14岁的女生为主要收视对象。节目模式是主持人当设计师,女孩在网上提出自己的造型要求,节目把女孩请来,主持人带 着她们逛街,寻找适合自己风格的衣服,画出效果图,再动手把衣服做出来 。《女孩们的房间》(德国)也是一档观众定位为女孩的节目,节目模式是“梦想真人秀”,几个女孩生活在一个房子里,拍摄她们的起居作息和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制作给男孩子看的节目如荷兰的户外探险知识节目《检查站》 ,斯洛文尼亚的纪录片《马克斯·克里斯托和丹尼尔的时光机》拍摄三个男孩用自制的时光机试图进行对未来的奇妙探险。 节目模式对12岁-15岁年龄阶段节目尤为重要,制作机构对受众的细分和节目的针对性更为重视。12岁-15岁处于成人和儿童之间,节目定位比较难,很多播出机构和制片公司已不再制作针对这个年龄观众的节目。这次各国向电视节报送的节目包括竞技真人秀、竞技秀,情景喜剧、电视剧集。初选评委们认为成功的节目应该包含那些专为十几岁的青少年制作的原创元素,而不是成人节目的模仿青少版。展映的节目形态包含纪录片、儿童剧、真人秀、谈话节目,不再有动画片。 因为我国对儿童观众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整体制作上专业化程度还不高。表现为:一是节目形态单一,以电视杂志、动画片为主,而儿童剧、儿童纪录片、认知类低幼节目的制作数量偏低;二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适合和需要的节目内容、时间长度、节目诉求不精确,对儿童观众的教育功能不强;三是我们的儿童节目在与儿童的心理契合度上有欠缺,成人主导的痕迹明显。国外的儿童节目大多依托于研究机构,由研究人员和制片人双层把关,一般都对新节目反复试映,成功的儿童节目依据大量的试验结果,并不断修改而制作出来,我国的儿童节目目前还缺少这个专业流程。 二、节目选题和呈现方式应有儿童视角 近两年我国电视行业学习、借鉴了一些欧美节目模式,儿童节目也有相似的情况,节目策划人的主要工作常常是将国外节目模式本土化运用,而容易忽略非常重要的儿童节目产生的基础— ——儿童的生活。模式并非万能的良药,在如何制作成功的儿童节目上,荷兰著名的儿童节目制作人Jan -Willem Bult 认为,儿童节目应该生活在孩子们中,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按照儿童的方式呈现。他担任制片的低幼儿童动手节目《工具箱男孩》 ,时长5分钟,只有一个拍摄板块,每一集拍摄三个男孩儿在家庭的院子里用各种工具拆掉一架旧机器的过程。这个系列节目在荷兰播 来稿摘登张菁:中外儿童电视节目的比较与反思

中外电视节目模式的现状与启示_史公军

2014年第6期 MODERN AUDIO-VIDEO ARTS 节目栏目/JIEMULANMU 中外电视节目模式的现状与启示 史公军 邓高峰 [内容提要] 目前国内电视节目模式规范尚不健全,优秀的电视节目模式很快被复制克隆,进入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我国虽然文化历史悠久,却很难制作出原创性的精品电视节目。本文以欧美电视节目为镜,电视节目模式为契合点,借鉴欧美电视节目的成功经验,比较中国电视节目之不足,希促进中国电视节目模式走向成熟的道路。 [关键词] 电视节目模式 本土化 原创 引进 [中图分类号]J9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7-1330/G4(2014)6-049-3 20世纪90年代,我国省级电视频道纷纷上星覆盖全国,各大卫视相互竞争,促进了电视市场的繁荣。广东省是唯一允许境外电视进入的省份,加入境外频道来分享中国电视市场份额,就像一剂猛药打进了中国内地市场,收视份额的竞争变得空前激烈。“内容为王”的电视市场,电视内容的竞争逐渐演变成 电视节目的竞争。在西方,电视节目模式(television program format)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有一整套运作程序和规范,是电视产品价值链的重要环节。近些年来,欧美一些电视节目模式经过本土化改造后火爆世界各地,在中国,出现了改造后获得空前成功的《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一批优秀节目。事实证明, 角的艺人们。 而《爸爸去哪儿》、《人生第一次》等节目里面的“星二代”在人们的眼里似乎就是公众明星,网友们对他们进行任意的视觉改造。电视节目中陡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以儿童为视觉焦点的广告,无不体现着对于儿童过度消费的狂欢。 四.结语 儿童真人秀节目诞生于新媒体兴起,响应于当前“80后”夫妻育儿潮,满足于大众新奇的审美情趣,形成了媒体文化的奇观。从正面的角度看,它能够成为宣传教育,引导儿童和年轻人正确价值观的形式载体,也能够成为成人缅怀童年记忆的情感通道。它成为消费对象本没有错,这是时代之趋,也是民众化转向的舞台,但是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不能够摒弃一定的集体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毕竟,儿童塑造着未来的成人,这关系到每个民族的核心利益。 熊秉真先生在《童年忆往》中说道“儿童与童年 的世界,就像所有有关“人”的问题一样,自然有很多复杂、不确定与多方的面相。这复杂而不易把握的特性,也许可使一个好学深思的时代、一个谦冲而开放的社会、一群关爱而愿意善待生命的人群,对其中新生儿稚弱的成员,多点学习怀想,少点轻举妄动。”⑤我们希望不论是创制还是收视,对于儿童真人秀节目的人文关怀不可放弃,多点学习怀想,少点轻举妄动。 注释: ①⑤熊秉真:《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第一版,P19,P33 ②道格拉斯?凯尔纳莉著 史安斌译:《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第一版,P142 ③④格雷姆?特纳著 许静译:《普通人与媒介 民众化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第一版,P3,P144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对比中外电视节目

对比中外电视节目之—— 《超级全能住宅改造王》与《交换空间》 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2班 学号:2013030251075金铱迪 摘要:中国央视经济频道《交换空间节目》是一档以节俭装修为理念的服务类节目。日本 《超级全能住宅改造王》是一档改造日本住宅的综艺类节目。本文试从多方面这两个节目进行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交换空间全能住宅改造王真人秀节目家居设计装修比较 从相同点出发: 1、都是真人秀节目。有别于国内其他装修类栏目的一大亮点就是:告别了主持人在封闭的演播室播报装修资讯的传统节目形式,而是采用了“真人秀”方式:《交换空间》从现实生活中挑选出两个参加节目的家庭和两位设计师,然后由一位设计师带领一个家庭,在节目规定的时间内互为对方家庭装修好需要改造的房间,并且整个家装过程将在摄像机镜头的真实记录下展现给观众。而《改造王》所改造的住宅也是实际存在并且真实记录装修过程的。 2、都是关于家居环境的改造与装修。节目的主题是一样的,注重对人们生活家居的建议性和指导性,都是家居设计装修类的节目。 3、都具有一定的人文感情特征,且范围较广。栏目不是为社会上的投机分子提供获得巨额奖金或是一夜成名的机会,而是为了满足都市人对幸福生活、完美家居环境的渴望,促进小家庭的和谐完美,进而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展现人物在装修比赛过程中的个性特征和人间的真情。最后,适当曝光参加节目者的私人故事和个人资料,使受众更易接受。 从不同点出发: 1、主持人风格不同。《改造王》所乔治的口吻是幽默和独特的。这可以提高节目的趣味性。《交换空间》王小骞的风格是清新活泼型,她最具代表的就是真诚的笑容,有很强的亲和力。 2、改造的力度和范围不同。日本节目每期只有一个家庭参与节目,进行改造,而且造价高昂,都是十分浩大的工程。而中国每期两个家庭进行装修,各提供一个房间,规模小,

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比较

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比较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比较 第一节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所谓综艺节目,是指综合娱乐节目。它涉及内容广泛,凡娱乐艺术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综艺节目是所有节目中娱乐价值最高的节目,它以变化多端的内容,新颖有趣的表现方式,缔造真善美相容的境界,娱乐人生,启示人生。 一、综艺节目诞生于美国 综艺作为一种电视栏目,它起源于美国。“综艺节目为每一个人都能提供了一点什么东西。它的形式常常围绕一个或数个明星展开”。(《当代美国电视》陈犀禾编着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58页)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于电视经费、技术及节目的质量难以保证,根本无法提供固定综艺节目的条件,所以只是对游戏、竞赛、表演等节目作过尝试。第二次大战之后,电视还没有引起广告商的注意,电视发展的经费来源非常成问题。为了吸引广告商的主意,电视必须推出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从广播开办娱乐节目大获其利的经验中得到启示,决定网罗娱乐界明星,将他们的表演引入电视。于是,电视综艺节目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1948年6月,美国《明星剧场》和《城中大受欢迎的人》两个节目的诞生,标志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开始。《明星剧场》是NBC从广播节目中移植到电视中来的,《城中大受欢迎的人》是CBS在电视台推出的在国家时间播出的第一个综艺节目。这两档节目推出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它的节目内容包罗万象,充分利用电视特有的兼容性特性,把电影、戏剧、歌舞、魔术、口技、马戏、小品等融为一体,并邀请观众喜爱的明星来参加表演,大大增强了综艺节目的魅力。它们的出现拓展了电视综艺节目的新天地,为电视自身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电视纪录片与真人秀节目的比较

电视纪录片与真人秀节目的比较 学院:传媒学院 年级专业:2010级广播电视艺术学 姓名:时郁婷

摘要 “真人秀”电视节目是最近几年才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电视节目样式。在欧美,“真人秀”无论在传媒界还是整个文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2006年是国内真人秀迅速发展的年份。各家电视媒体不得不在新一轮节目竞争中使出选秀真人秀这块王牌节目样式来增强媒体的竞争力。因此,这个牵动着中国大众娱乐文化敏感神经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带给我们史无前例媒体范例。 中国电视纪录片源起于1958年,至今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这5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作为文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电视纪录片,自然也处在这50年特殊的中国语境并伴随着急速发展的历史动态,带有社会发展时期的明显痕迹,并在价值观、文化观、审美观等诸多方面,发生波浪式的变化。 如今的真人秀节目,也借鉴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来进行表现。更多的真实的记录了参加选手的日常生活及比赛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同时,加入了纪录片的拍摄模式,也使得真人秀节目在真实性上更趋真诚感和观赏性,是现今真人秀节目会普遍采用的拍摄及策划模式。我们应该从他们之间的融合进行研究。 关键字:真人秀节目纪录片比较融合

一.真人秀节目 1.定义及起源 真人秀节目,就是指由普通人而非扮演者,在规定情景中按照指定的游戏规则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记录或者制作播出的节目。 观众在看惯了电视剧,电影中演员的表演之后,已经逐渐的产生了审美疲劳,而许多观众也对能登上电视荧屏充满兴趣,另外,在生活中,有很多有卓越才能的人,他们也需要电视提供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因此,真人秀节目便应运而生。另外,真人秀节目的出现,也是满足当今观众的某种窥探欲望,即想了解别人的生活,想参与进去进行互动,想感同身受的去体验他们在生活中难以体会到的感受,因此,真人秀节目为满足受众不同的需要随之应运出多种不同的节目形式。 2.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 从2000年至今,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兴起阶段 国内首个独立制作的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节目的创意来自于香港亚视与日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系列节目《电波少年》的启发。该节目是讲述两位分别来自日本及香港的青年结伴而行,互帮互助,历经几个月的颠簸流浪,战胜了饥饿、寒冷、孤寂、疲惫,完成横越非洲艰苦旅程的故事。1995年广东电视台播出了以大学生在社会中辛苦的摸爬滚打为题材记录了其真实的情况,产生了良好的反应及收视率,因此连续开办了两届《生存大挑战》栏目。 (2)发展阶段 真人秀栏目真正掀起收视高潮的是2005年。由湖南卫视打造的《超级女声》,形成了当时的收视热点,也为选秀节目开辟了一条先河,从此选秀节目便一发不可收拾,火爆程度延续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同时各家电视台也争相开办选秀节目,如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非常6+1》,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超女”现象的火爆也把湖南卫视推向了全国收视率的前列,并且湖南卫视及时的采用了正确的受众定位,以“快乐中国”为办台宗旨,制作出了如《快乐男声》、《变形计》、《我是冠军》、《勇往直前》、《我们约会吧》等优秀的真人秀节目,为把真人秀节目彻底灌输到观众的生活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同时它所带来的高收视率也使得真人秀节目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百花齐放。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研究 教学大纲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研究》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在国际背景的冲击与竞争下,电视媒体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对中外电视的案例研究,结合具体竞争环境分析,力求找出中外电视栏目创意的基本规律,注重科学、全面、以及实用和个性的结合。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广播电视知识基础上开设的要求比较高的素养课程。中外电视节目比较不仅仅止于了解相关栏目,而且要能对栏目进行比较评价,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吸取创新的能量。 2.3教学方法 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教学、翻转课堂、项目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基于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传统授课等教学方法,并说明具体的做法及预期的教学效果。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专业问题

的能力。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研究》课程从电视栏目基础理论出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大量了解国内外的品牌电视栏目,了解国内外主要栏目类型的发展过程,掌握对电视栏目评析的方法和能力,在电视栏目的比较中获得电视栏目创新的能力。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模块:中外脱口秀节目、中外新闻性节目、中外生活服务类节目、中外综艺性节目、中外融合互动类节目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4.案例设计 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在国际背景的冲击与竞争下,电视媒体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对中外电视的案例研究,结合具体竞争环境分析,力求找出中外电视栏目创意的基本规律,注重科学、全面、以及实用和个性的结合,因此在课程的教授中将大量引用案例进行分析。

十大热门综艺真人秀节目排行榜好看的真人秀节目

十大热门综艺真人秀节目排行榜好看的真人秀节目 相信很多人没事无聊的时候都在找片子看吧,除了电影电视剧以外,其实综艺真人秀节目也是不错的。那么在国内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真人秀节目呢,高端营销推广平台鹿豹座就为你盘点一下,聊以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 NO.1 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的游戏设定为“跑男团”与嘉宾先前往各个任务地点进行前期任务,由胜出的队伍或个人获得对最终任务有利的提示或权力,最后在最终任务地点进行终极环节。节目流程主要有两种形式:多个小任务及追逐战或一个主要追逐战。成功胜出的队伍或个人,将获得该期奖品。至今跑男已经播出了4季,人气十分高涨,可谓是夏天不得不看的热门综艺节目。 NO.2 极限挑战

《极限挑战》是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大型励志体验真人秀节目,第一、二季节目六位固定成员是黄渤、孙红雷、黄磊、罗志祥、王迅、张艺兴。 《极限挑战》每一期节目都围绕一个社会热点或时代背景而展开,节目中“极限男人帮”体验过出租车司机、家政服务等最平凡普通的职业;常走在城市街头,与普通百姓“亲密接触”,而路人们不再仅仅只是围观,也可能为节目的进展起到关键作用。《极限挑战》包括:《极限挑战第一季》、《极限挑战第二季》。《极限挑战第一季》于2015年6月14日起每周日晚21:00接档《花样姐姐第一季》在东方卫视首播,于2015年9月20日收官。《极限挑战第二季》于2016年4月17日起每周日晚21:00接档《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在东方卫视首播,于2016年7月3日收官。 NO.3 极速前进 《极速前进》是深圳卫视王牌综艺节目,前两季的播出以综艺黑马的姿态取得收视逆袭,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节目口碑爆棚。作为深圳卫视的王牌综艺节目,因其激烈的竞速对抗,真实的人物表现,以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等深受观众的喜爱。在前两季播出时就取得收视逆袭,节目口碑爆棚,网络播放总量超过10亿。 由深圳卫视和搜狐视频联合出品的环球竞速真人秀汤臣倍健《极速前进》第三季强势归来,将由北京出发,穿越四大洲三大洋,重走十个奥运城市,最终抵达2016 奥运之城巴西里约热内卢,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助威。节目将于2016年7月8日起每周五晚21:06在深圳卫视播出。 NO.4全员加速中 《全员加速中》是湖南卫视引进日本富士电视台综艺节目《全员逃走中》推出的大型创意实境游戏秀节目。“加速队员”必须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在所划定的场地中,躲避“猎人”的追捕并尽可能完成发布的任务,至游戏结束成功逃避追捕即可获得全部胜利币。 《全员加速中》包括:《全员加速中第一季》、《全员加速中第二季》。第一季于2015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复习资料.doc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中国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1)表演类即综艺晚会时期春晚1983年开始 (2)游戏类即娱乐时期快乐大本营 (3)博彩类即益智时期开心辞典&幸运52 (4)“真人秀”时期超女快男 2.真人秀节目定义: 广义定义为镜头前的人物在一定客观条件的约束下,通过真实展现自我,获得观众认可的节目。 3.真人秀节目兴起原因: (1)真人秀节目顺应了电视观众对真实性强烈需求的趋势 (2)真人秀节目是电视传播成为观看与参与的互动 (3)真人秀节目市场空间巨大 4.野外生存类真人秀节目的特点: 定义:将参与者设置在一个特殊的艰苦环境中,借助有限的苛刻的条件去完成各种难以完成的使命,在不断的淘汰后,最后决出胜利者。 特点:核心元素:野外生存竞技,奇观化环境,规则设计:游戏和淘汰机制 5.《学徒》与《赢在中国》

《学徒》:2004年1月8曰,《The A pprentice》第一季在美国NBC开播。逐鹿商业王国,争夺特兰普商业帝国中一个年薪2 5万美元的职位。 《赢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于2006年3月29日开播的大型励志创业类电视栏目,目前已办三届。《赢在中国》的冠军奖励是1000万元创业投资基金。 对比分析:《学徒》VS《赢在中国》 异:招聘VS创业,个人VS集体,娱乐VS励志同:竞技环节设置,悬念设置,商业运营 6.《超级女声》与《美国偶像》! ?宫设计: 《美国偶像》:电视版权和广告,音乐,衍生产品和服务 《超级女声》:广告收益+赞助费+短信收益,衍生品开发,后续包装 第二章 1.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2.中美日电视动画片比较分析(例子)! 造型&受众定位 情节设置 主题内容

电视真人秀节目策划方案

电视真人秀节目策划方案 一、节目策划背景分析: 1、市场分析: 近年来,电视屏幕上的真人秀综艺娱乐节目琳琅满目、层出不穷。如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我们约会吧》《快乐男声》……节目样式多种多样,内容各有千秋。但却仅仅是局限在国内领域。随着近年来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了大势所趋,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开设一档节目来促进人们对于各国间的文化认同与了解。因此我策划开设了这个《中外看评判》真人秀节目通过选手之间对于现场放映的某部具有分歧的影片、电视剧、广告等视频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友谊,同时也有助于观众对于其他国家价值观和生活模式的认同。 2、市场竞争分析: (1)虽然目前电视媒体综艺娱乐类节目众多,但是用不同国家选手为单位的节目却少之又少。 (2)从新闻的接近性角度考虑,关注各个国家的生活形态与价值观念,向公众传播这些异同,是大众媒体的责任。 (3)我们的节目关注的是各个国家在思想层面和生活节奏或是价值观方面的不同,由于是有很多个不同国家的选手参加节目,所以节目内容是多姿多彩的。 3、受众分析: 由于面向的是各个国家的公民,所以国内受众和国外受众都是其潜在的受众。有利于增进交流,学习知识,丰富每个受众的精神层面和知识储备。 二、节目目的: 通过在节目里面嘉宾与嘉宾之间进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对于对方国家的文化了解与认同,方便各国公民思想的交际。

三、节目形态: (1)主持人:一男一女。要求具有很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各种文化有较深的了解和感受。男主持要善于调度整个节目的进程,女主持要亲和。 (2)评论家:一人。要求是在学术界权威性很高的大家,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智慧的头脑。 (3)传播形式:按期播出,前期做好节目内容预告。同时通过开设节目博客等方式,注重节目后期与观众的互动交流。 (4)嘉宾:嘉宾的选择是最重要的,要求每期有相同人数的代表各自国家的两组嘉宾(每组5人,共10人),男女不限。 四、节目宣传语: 这里有你不了解的异国风情,或是新奇时尚,或是趣味十足,解读各国的异域风情,将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五、节目内容:三个版块看、评、判。 (1)看: 首先根据编剧的创意与构思,综合考虑嘉宾的国籍异同,选择性放映一些能够引起争议的视频,比如《非诚勿扰》《情书》等节目视频,之前主持人设置问题,让嘉宾带着问题观看并思考。 (2)评: 通过观看,嘉宾需要对放映视频进行评价,当然这个环节要求的是对于视频的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肯定评价。即通过该视频的播放,它反应的该国文化层次方面的哪些积极的进步的,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东西,这是一个畅所欲言的环节没有什么规定性的硬性要求,嘉宾与嘉宾之间可以是赞同的态度也可以是反驳的立常当然也要注重与现场观众的互动。 (3)判: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选修)结课作业

纪录片《面条之路》和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比较 《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之后,引起了一阵吃的风波.处于好奇,我也将这部纪录片看了一遍。也听同学介绍过《面条之路》,看完,不禁相对两部题材类似的美食纪录片做一番比较。我不知是《面条之路》的成功诱发了《舌尖上的中国》的创作,还是二者根本就不存在“互文”关系。《面条之路》在此之前播出时,引起过一片叫好声,可能是韩国国家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基本上没有宣传,营销也没有看出有什么特别的策略,播了就播了,但在当时还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观众眼里韩剧好看,有它的情感路数与制作特点。而没想到韩国的纪录片有如此的魅力,《面条之路》开创了美食纪录片主题化、国际化的先河,在它之前我并没发现有这样的视角来拍摄纪录片。能够找到一个新鲜的叙述视角,本身就是一部纪录片成功的关键。《面条之路》以我们最常见的面条为表达对象,通过面条来表现亚洲饮食文化,比较与梳理了亚洲各地的面条的起源与发展历史,通过面条,我们触摸到了人类文明在日常生活中的温度,也诱发了我们文明的味蕾。 《舌尖上的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把握很出色,每集展现的内容非常丰富,从东北到西南,从西北到江浙,从内地到港台,《舌尖上的中国》呈现的美食从豆腐、春笋、松茸到火腿、香肠、腊肉、从黄馍、咸鸭蛋、虾酱到年糕、煲仔饭、烤紫菜。纪录片展现了烧烤炖煮的各种烹饪方法以及对酸、甜、苦、竦、咸的调和使用。既展现了一般小吃,也展现了一些倾尽心力的江淮大菜。 在概念上,《舌尖上的中国》融合了许多近年来的流行观念。比如,对食材的敬畏,重视食材的新鲜与原味,《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就是采松茸、挖春笋、采藕。此外,《舌尖上的中国》的团队过去拍过《留住手艺》,对手工、对小作坊、对传统工艺的传承有很大兴趣。片中,一些劳动者,手工生产者都受到格外关注,比如,云南诺邓的火腿,香港老阿婆的虾酱等等。此外,《舌尖上的中国》还展现了许多传统手工的传承,如腌菜、晒盐、制酱等等。而对手工传统的关注也与近年慢生活的概念有关。慢生活最早在意大利流行,推崇一种与快节奏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吃小作坊的手工生产的食物,吃本地新鲜蔬菜,慢慢品味生产成果,慢慢品味其中的人情味,慢慢建立一种与自然的关系。在《舌尖上的中国》中,这种概念被广泛传播,这部纪录片没有展现丰富的奢华的美食,更多是对自然的、平民的、充满劳作辛苦与淳朴坚守美德的尊敬与礼赞。《舌尖上的中国》并没有涉及一些时尚性的美食潮流,比如,分子料理。 《舌尖上的中国》还展示了更多的人情味,纪录片中有大量温情的家庭生活、乡土记忆以及大量和谐的邻里关系。展现了家庭的团聚,家庭的传承,家庭的凝聚力。展现了一种老幼有序,其乐融融的美好价值观。 《舌尖上的中国》于是成了一部新颖、新鲜的纪录片作品,它引发了一系列超强的赞扬,比如,这部纪录片让人眼泪与口水齐飞,比如,馋到都想去舔屏幕了,比如,一个民族的情感共鸣。而一些媒体社论更将其拔高到爱国主义,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冲突的高度。而一些信息反馈更直接,比如,淘宝网上一些片中提到食材开始销售暴增,最典型的就是诺邓火腿,过去,人们只知道金华与宣威火腿,但如今,这个云南小山村的小品牌手工火腿却一下红了起来。 也许正是陈晓卿的领先观众半步的分寸感让《舌尖上的中国》获得极大的好评,但这种热度似乎有些失控,这并不是陈晓卿想要的冷静与分寸感。

中外电视谈话类节目比较之我见

中外电视谈话类节目比较之我见 在中外电视谈话类节目比较中,我选择的是中国的《讲述》和美国的《奥普拉脱口秀》,下面我就谈谈它们的不同。 一、所关注的方面不同 《讲述》的栏目定位是献给所有关注人们命运的观众的电视节目。每天为您讲述一个真实生动,曲折传奇、充满悬念、给人启迪的人生故事。其宗旨为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一份刻骨铭心的情感、一片魂萦梦绕的土地、一个激荡灵魂的身影、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其口号为讲述平凡人生中不平凡的故事,讲述开启心扉,真实震撼心灵。《奥普拉脱口秀》一般以话题型为主,关注性、虐待儿童、减肥困难、缺乏自信等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试图通过对典型事例的探讨和分析,给人们提供一种指导性的建议。话题性较强,往往是一些有争议性或轰动性的事件,或是一些令人困惑的心理问题。因此,节目往往会邀请一位心理专家,帮助嘉宾解决自己的困惑,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二、主持人风格不同 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节目”,其风格与成败主要取决于主持人个人的风格与魅力。被誉为“谈话节目皇后”的黑人女主持人OPRAH WINFRE 主持她的谈话节目已经30多年。美国电视界选择主持人,看中的不是个人容貌仪表,而是学识、经验和幽默感,众多貌不惊人的美国主持人都有令人目眩的辉煌成就,因为内在素质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的,甚至因为更多的经验历练,使主持人的魅力如陈年老酒,愈久弥香。《讲述》主持人张小琴风格是从容淡定,节目主持不温不火,正好与栏目相得益彰。 我认为谈话类节目获得好的收视率需要注意三点:(一)坚持栏目化原则,发挥品牌效应栏目化原则主要有三点:周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所谓周期性,就是一个栏目总在每周固定的一天或者每天固定的时段播出。(二)话题切入现实生活,表现手法轻松幽默。(三)注重对主持人的包装个人认为这一点最为重要。 根据以上两档谈话类节目,总结一下。美国电视谈话类节目采取的是纯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利润是美国谈话节目的最高指挥;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强调正面宣传功能,教育是中国谈话节目的最高主旨。中美电视谈话节目有区别是一种正常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