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谁?“酬乐天”的意思是什么?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描写表达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或从练字角度赏析首联)。

4、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各有什么作用)?

5、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或赏析颔联)。

6、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或颈联的原意是什么?)。

7、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怎样的哲理(或现在人们赋予颈联什么新意?)是怎样揭示的?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8、颈联表达怎样的感情?

9、从修辞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0、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尾联中的“长”字。

12、这首诗感情浓郁,前后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标题中的“乐天”指诗人白居易,“酬乐天”的意思是以诗酬答(赠答)白居易。

2、全诗既表达了诗人被贬官之后愤懑不平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感情。

3、首联诗人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富有感情色彩字句的渲染,写出了作者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久被贬谪,遭弃用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4、①向秀闻笛:表达对受害致死友人的怀念和人事全非的悲痛怅惘之情;②王质烂柯: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悲怅惘之情。

5、诗人通过典故向秀闻笛和王质烂柯,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对受害致死友人的怀念和对人事全非,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6、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经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7、哲理或新意: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新陈代谢哲理。

8、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感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9、示例一: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描写了一幅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壮丽景象,并蕴含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的感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示例二: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一幅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壮丽景象,并蕴含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的感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10、尾联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11、“长”意思是振作,增长,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12、前四句伤感低沉,后四句慷慨激昂,对比鲜明。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言外之意(深刻含义)是什么?(或赏析三、四句)

4、作者认为周瑜取胜的关键只是“东风”吗?如果不是,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是什么?

5、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两个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对此,你有何看法?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或赏析三、四句)。

【答案】

《赤壁》

1、全诗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和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通过沉埋于沙中的“折戟”这个小古物引出对前朝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的感叹,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2、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3、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和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4、不是。周瑜取胜的关键在于生逢其时,才能得以施展。作者写诗的意图: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心情郁闷。

5、杜牧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锁二乔”是作为东吴政权灭亡的特征而出现的,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

6、“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被重写。,以小见大,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和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什么?

3、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有哪两层含义?

6、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赏析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8、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简要赏析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

《答案》

1、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

2、两件大事:(1)因科举而走入仕途;(2)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一经”指儒家经典

3、颔联把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哀之情和爱国深情。

4、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无可挽回,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哀之情和爱国深情。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哀之情和爱国深情。

5、(1)指两个地名;(2)指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6、诗人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前途忧虑不安的思想感情。

7、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一语双关,寓情于景,抒发诗人的孤独和对前途忧虑不安的思想感情。

8、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爱国思想感情。

9、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爱国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上下阕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何事长向别时圆”表达怎样的情感?

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蕴含了什么哲理?

7、“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怎样的情感?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答案】

1、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2、苦闷——矛盾——豁达——祝愿。这首词先是表达了词人内心的郁结之情,有自己政治失意的慨叹和苦闷,也有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怅思怀念;到最后以富含哲理的诗句作结,表达了此人的乐观旷达的胸怀

3、表达了作者由出尘之思,转向了对人间生活热爱的思想感情。

4、表达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之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5、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6、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规律。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9、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语言优美,境界美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炼字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怒”。

3、、从炼字角度赏析“望西都,意踌躇”中的“踌躇”。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或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伤心秦汉经行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抒发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老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2、“聚”字意思是聚拢、包围,化静为动,从视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

“怒”字指黄河波涛汹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黄河当做人来写,赋予黄河水以人的感情和意志,使黄河水人格化,从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的汹涌澎湃,潼关地势的险要,表现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3、“踌躇”意思是犹豫、徘徊不定,作者驻马远望,看到昔日的长安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怀古伤今,情绪激动,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伤心感叹。

4、抒发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老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5、点明主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抒发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老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6、抒发了作者对壮丽山河饱经战乱摧残的痛惜之情和对老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思想内容)?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赏析“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

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怎样的人生态度)?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见”字。

7、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两句)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10、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句诗所展现的美景。

1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1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

1、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2、这两句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弃官归隐,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3、“心远”即远离官场,远离尘俗,体现了诗人隐逸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感。

4、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感/人生态度。

5、表达了诗人弃官归隐,陶醉于自然的悠然自得、恬淡闲适的感情。

6、“悠然”意思是悠闲的样子,准确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悠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心境。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体现出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以及悠然自得的情趣。

7、“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体现出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以及悠然自得的情趣。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8、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飞鸟,具体形象地描写了黄昏中云入山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弃官归隐,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9、描写了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10、夕阳西下,山上缥缈的云气形成美丽的景色,空中的飞鸟呼朋唤友地结伴飞回巢穴。

11、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12、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感情。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说说“行路难”比喻什么?

2、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或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何作用)?(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一、二句)。

5、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从炼字角度赏析三、四句“停”“投”“拔”“顾”(或四个动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7、五、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五、六句。

9、请从炼字角度赏析五六句中的“渡”、“登”“塞”、“满”。

10、七、八句引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或用意是什么或表达怎样的感情)?

11、“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4、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用意?)

15、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的妙处。

【答案】1、比喻仕途受阻

2、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苦闷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3、既表达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时的茫然苦闷抑郁不平(悲愤)之情,也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4、这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反衬出诗人仕途不顺的失望、悲愤(抑郁)之情。

5、表达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时的苦闷、抑郁心情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6、“停”“投”“拔”“顾”连续的四个动作,准确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时的苦闷、抑郁心情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7、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和理想不能实现时的苦闷、抑郁的感情。

8、示例一: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渡黄河”、“登太行”比喻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冰塞川”、“雪满山”比喻诗人仕途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追求理想时的艰难险阻,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和理想不能实现时的苦闷、抑郁的感情。

示例二:这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欲渡黄河”对“将登太行”,“冰塞川”对“雪满山”,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具有韵律感,写出了诗人追求理想时的重重困难和艰难险阻,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和理想不能实现时的苦闷、抑郁的感情。

9、“渡”、“登”准确地写出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塞”、“满”准确的写出了诗人仕途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艰难险阻。

10、引用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帝的重新重用,建立一番伟业(或为国效力)的感情。

11、表现了诗人苦闷彷徨茫然的心情。

12、这两句简短有力,前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后句用疑问句,强调了诗人实现理想时面临的困难巨大,表现了诗人苦闷彷徨茫然的心情。

13、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14、这两句运用典故“长风破浪”,含蓄委婉的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15、“破”有冲破之意;“挂”有高悬、高挂之意,有动感,充满气势,表达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结合诗意,解释“离愁”的具体内容。

2、研读前两句,概括引发诗人“愁”的事由。

3、这首诗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或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

分析)。

5.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的理解(或从修辞手法赏析这两句或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6、从全诗来看,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或诗人辞官的原因是什么?忧愁的又是什么?)

8、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指离别之愁,既有离别家眷、故友的愁绪,也有离别朝廷的愁绪。

2、①离京之愁:离开京城,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②伤怀之意:离京远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

3、表达了作者辞官回家离别京城的忧愁伤感。以“浩荡”修饰离愁,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以“白日斜”“天涯”衬托离愁。

4、采用借物抒情(间接抒情) 的抒情方式,借落花要化作春泥更护卫花朵,抒发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继续为国家效力的思想感情。

5、落花不是无情的事物,虽飘零也要化作春泥更护卫花朵。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落花自喻,具体形象的表现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继续为国家效力的思想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6、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腐朽,不“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7、抒发了作者辞官回家离别京城的忧愁伤感,回归的喜悦以及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继续为国家效力的思想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展现的画面。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或从炼字角度赏析)

6.从修辞角度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

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句画面壮阔,感情色彩非常浓烈,一个“_____”字和一个“______”字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惨

8、描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现的画面。

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1、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1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从写法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谈谈你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理解。

【答案】

1、①八月飞雪苦寒图②军营饯别奇寒图③东门惜别惆怅图④别后雪地思乡图

2、全诗描写了西北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表达诗人对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

3、像忽然吹来一夜春风,千树万树上的白雪如花开满枝头,花团锦簇,压枝欲低。

4、表达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情和乐观、开朗的情怀。

5、“忽如”字意思是忽然,准确地写出了边塞气象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传达出诗人非常惊喜好奇的心情。

6、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天的梨花比喻冬天的白雪,比喻贴切新颖,联想奇特美妙,具体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表达诗人非常惊喜好奇的心情。

8、浩瀚的荒漠上冰雪已经积得很厚很厚。天空中惨淡的愁云也好像凝固住了一般

9、表达了诗人对即将长途跋涉返京朋友的担忧之情。

10、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暗示出浓重的离别愁绪,表达了对即将长途跋涉返京朋友的担忧之情。

11、山路盘旋曲折,大雪纷飞,诗人向友人招手,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诗人的手还停留在空中。已看不见友人身影,诗人还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山路,只看到雪地上留下一串串马蹄的足迹。

12、借景抒情,借景物“山回路转”“雪”的描写,表达诗人对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

13、山回路转,友人消失在雪地里,在雪地上只留下马蹄的印迹,诗人还在那儿久久伫立深情地目送。表达诗人对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第一段中用了哪些动词?有何表达效果?(或从炼字角度赏析)

2、第①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

4、“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

5、“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

6、全诗表达的感情(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的感情)。

7、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但是这首诗为何只写自己个人的遭遇?

8、你认为此诗之所以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1、“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描绘出秋风肆虐的情景,“飞”“渡”“洒”“挂罥”“飘转”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破坏的程度之大。这些动词的描绘,为下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遭遇之惨做了铺垫。

2、表现了诗人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3、作者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反映了作者眼前生活的艰难。

4、与“老无力”相照应。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5、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6、表达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感。

7、这是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推己及人,表达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感。

8、这首诗之所以震撼人心,最重要的原因是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诗句,表现出作者在自己生活极度艰难的情景下,依然不忘忧国忧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为了缴纳繁重的赋税,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忍受,再热再累也要忍着,所以不矛盾。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贫妇拾麦的目的是拾此充饥肠。揭示农民贫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表明农民劳动生活艰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怀旧空吟闻笛(),到乡翻似烂()人。(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生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退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精神。(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游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主题思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贬、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流露了对已故亡友的怀念之情和对保守势力的愤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进取精神,道出了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1、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既表现了作者自己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说说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 答: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 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这首诗是古代酬赠适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 答:①由低沉到高昂②(画面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 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实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①对新旧调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的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解析

望岳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课后古诗赏析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惜时劝学)。 2.写法有何特点?以景寄情,由情入理。 3.诗中写大自然的景物目的是什么? 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寿命有限 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说明光 阴一去不返。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那几个词用的好? 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的自然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远景与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 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2.“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 本诗写景有特色? 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部古诗词赏析

新版八<下全部>诗词赏析 一、式微《诗经》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全诗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直抒胸臆,抒发了服劳役者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二、子衿《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作品鉴赏 >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讯、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评析】古代送别诗大都情调低沉、忧伤。该诗却一反悲伤的风格,充满昂扬豪迈的精神。特别是颈联,写知心朋友同在四海之内,即使相隔天涯也如同近邻。形象精炼,意气风发,成为千古名句。 【练习】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清单全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清单 野望王绩(jì) 东皋(gāo)薄暮望,徙(xǐ)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wēi)。 1、词语解释①薄暮:傍晚②徙倚:徘徊③犊:小牛,诗中指牛群 ④禽:泛指猎获的鸟兽⑤采薇: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 2、《野望》中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彷徨心情的两句诗是:东皋薄暮 望,徙倚欲何依。 3、《野望》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写景)两句诗 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野望》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 归的两句诗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5、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 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颔联和颈联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 7、本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8、《野望》中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运用了“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黄鹤楼崔颢(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zǎi)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词语解释①昔人: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②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③晴川:晴日里的原野④历历:分明的样子 ⑤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⑥乡关:故乡 2、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两句诗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黄鹤楼》中崔颢运用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两句诗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草萋萋鹦鹉洲。 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两句诗是:日暮乡关何处 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6、诗中颈联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答:天气晴朗,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可见,鹦鹉洲上的草木繁茂浓绿。

完整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

望丘 m 、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 (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_ 。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___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____________ 、________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 山________ 、______ 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 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 “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 ?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 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诗词阅读 专项复习题精选 命题热点 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鉴赏。 2.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3.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古诗词的语言。 5.揣摩诗词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6.品析古诗词的写作技巧。 答题技巧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1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模式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二、赏析诗歌语言 (一)赏析字词 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 2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选出赏析错误的一项:() A.首联以“凄凉地”、“弃置身”直接抒发了作者长期被贬边荒的愤慨。 B.三、四句连用典故,“翻似”二字,简描旧友被害情状。抒发诗人对战友的深切怀念,表达长期被贬后的人事沧桑之感。 C.五、六句写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千帆竞发,万木争春,借景物描写表达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D.结联在酬答白居易的感情时,明确表示振作自持的态度,表现出坚忍不拔的豪迈情绪。 2.诗中的乐天指的是_________,“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_____ ____、___________。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愿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选出对杜牧《赤壁》赏读有误的一项:() A、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 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 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 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三、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3.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读有误的一项:() A、首联回顾作者的出身经历,表达诗人矢志报国、至死不变的忠心。 B、颔联运用两个贴切的比喻,把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刻画得入木三分。 C、颈联慨叹兵败被俘,害怕元军,孤身无依而惶恐不安。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 D、末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四、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固难全。但愿人长久,千时共婵娟。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A.“明月……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含参考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望岳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春望 一、默写

八年级(上)古诗文赏析(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专项练习 ——古诗文赏析 一、赏析《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望岳》“岳”的是____岳____山,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诗中热情赞美了泰山_________的气势和_________的景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_________。 2、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_而_____,时间是从_____至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3、颔联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______”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_____;"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_____;"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5、"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6、《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首联是_____,颔联是_____,颈联是____ ,尾联是_____。(选“近望、细望、远望、俯视”填空)

7、诗的首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尾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8、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雄伟抱负飞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9、《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0、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11、"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12、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13、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4、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 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象: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1、此树“奇”,还是“何足奇”? 答: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2、题外之意,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二、《龟虽寿》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这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八年级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古诗词赏析 《春望》杜甫 1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之时,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忧国思家)的感情。 2 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像由整体到部分。 3 诗歌一二两句写春望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写出了诗人感伤时事。此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感时”照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句,“恨别”照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 5 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这句以花鸟拟人,诗人移情于物,是说花也因感时而落泪,鸟也因恨别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6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对此做一下评析。这句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书显得极其珍贵,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 7 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 8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已纷纷断落,已经变得无法梳髻插簪。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9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此句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相近即可) 10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国破”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望岳》杜甫 1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一个“望”字展开,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2 全诗切着“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一二句是远望所见,三四句是近望所见,五六句是细望所见,七八句顺理成章之地写出了诗人心底的愿望。 3 全诗可分两大层,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背诵 (一)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画面萧瑟恬静,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4.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①“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作用:①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②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二)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5.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5.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八年级上册诗词鉴赏解析与答案

八年级诗词鉴赏上 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4题。 春望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2分) (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 答案:1、破、深 2、望(1分)山河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3、忧国思家4、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答案:(1)特点是迷蒙(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

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3、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答案:D 4、阅读下面古诗, 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 喻(1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 是。(1分)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4)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答案: 1.(1 分)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儒家经典(1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 、默写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 1 ?本诗的作者是 ________ (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_ 。 2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______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____________ 、 ________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 山 ________ 、 ______ 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 雄心和气概。 3 ?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 ,请简要分析“钟” “割” “小”字好在何处。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 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 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 ,但“望”的角度不同。 ,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 ,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 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 ,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 ,用笔 不凡。 C 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 ,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 ,实为泰山的运气。 D 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4分) D ?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 ,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 B. 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全部古诗总结赏析

1.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歌大意: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我看到这些人又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写景。(2)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3)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回家,猎人满载而归,似乎兴致盎然。)(可换成上面颔联和颈联的诗歌大意)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跃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尾联通过运用伯夷和叔齐的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做朋友。诗人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萧瑟静谧的秋景和无人相识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孤独苦闷、彷徨清冷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2.黄鹤楼崔颢(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歌大意: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这首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处有独到之处吗?谈谈你的看法。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习题

望岳 ,。 ,。 1.本诗的作者是代伟大的“诗圣”。 2、这首诗每一联都紧扣“望”字,但角度不同,是分别指出。 3、这首诗歌写出了泰山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4.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壮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8、“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绝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 9、写近望中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的两句是:, 。 10、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分别分析“钟”“割”好在何处? 11、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12、登高是传统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的笔下有多种多样的“登高”。请你写出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课内外不限) ⑴ ⑵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未了:②会当凌绝顶会当: 13、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二)春望 ,。 ,。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这个字好在哪里。 3、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请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本诗的作者是代伟大的“诗圣”。 7、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了那几句诗? 8、首联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破”“深”两字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9、结合诗句内容,谈谈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10.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翻译: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人相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食野菜的隐士。 作者简介: 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唐朝著名诗人。 主题思想: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重点赏析: 本诗写景动静结合,由远及近,富有特色。首联“东皋”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了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颔联从色与光的角度写静景,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通过“牧人”与“猎马”写动景,描绘出一幅日暮晚归的画面。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感情。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与其神交,聊以慰藉,以此来抒发孤独抑郁之情。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 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在天空飘荡。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作者简介: 崔颢,出身"博陵崔氏",唐代著名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主题思想: 全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重点赏析: “空”字说明了古人离去后,诗人心中的孤独空荡,借黄鹤楼的空来衬托。 “不复返”包含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寄托了诗人对世事难料的感叹。“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而“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在、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催生了乡愁。 本诗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眼前的景物,颈联为登高所见,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铺垫。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