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石油政治理论复习题(附答案)

中石油政治理论复习题(附答案)

政治理论考试复习材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B )。A.辩证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是指(A)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 C )。A.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 实践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5.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

6.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B)。A.唯物史观√lB.唯心史观c.激变论D.庸俗进化论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D.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釉基本矛盾的显现

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是( A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9.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 C )。A.唯物论B.辩证法V 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学说

10.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C )。A.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B.工农联盟c.无产阶级D.无产阶级政党11-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欧洲人患上了“资本主义恐慌症”。很多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起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又成了时尚’’这一现象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B.唯物论和辩证法

1 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D)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B.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B )。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B.实

现共产主义社会.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

制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被称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B)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列宁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

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

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

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所讲的

“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C)A、物质

是否能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

识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

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

D.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3、对事物用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

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

作实践去理解。这是(C)A、主观唯心

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

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

4、《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充气以为和”。这是代表了一种典型的

(D)A、唯物主义观点B、有神论观

点C.原始神秘主义观点D.朴素辩证

法观点

5、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水、

火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D)

A、多元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

点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6、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

物主义,是因为(C)A、唯物理论和辩

证法相脱离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

唯心主义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

题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7、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

哲学上是(B)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能动反映论的观

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

于是否承认(D)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

变化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

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

标准是(B)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是

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

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0、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

标准是(B)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

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不同回答B、对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11、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这是(D)

A、辩证法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绝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

观点

1 2.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于唯心主义哲

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

( D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9;捌彬把F爹仙.C.坚持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科学的实践观

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声跏讥彤7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

现了( D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

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是

(B)A.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B创立了

历史唯物主义C.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D.创立了科学的认识论

1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A.客观实在

性B.可知性c.运动变化性

D.实物

1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A运动

B.客观实在性c.自为性D.主

观能动性

1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

义是通过( D )。A.是否被意识所反

映来界定的B.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界定的C.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A )。

√A.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B.历史

唯物主义C.辩证法三大规律

D.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9.美术学院的老师带着学生们去户外

写生。夭委暮丽凰舌藏酶面聂王_藉蓊i

瓦丽吾城山水的美丽风景。学生们给出

的画作各不相同。老师点评说。面对同

样的景物。我们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

各自的感受。这就是艺术的基本原则。

这里体现出的哲学道理是( C )。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

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

的能动反映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

的客观实在性

20.意识从其起源看,它是( C )。A.物

质世界的主观映象B.人脑的机能和

属性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人

类文明的产物

21.毛泽东同志有句话说:“多少事,

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这指的是( A )。A.时间的

一维性B.空间的广延性

22.毛嚣舔同志1958至函殛瘟神》诗句

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

河。”该诗句反映了事物的( C )。

A.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B.因果关系的普遍性c.绝对运动和

相对静止D.时空的一维性和多维性

2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

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B )。B.主张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2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理

解,正确的有( C )。A.动者恒动,

静者恒静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4

C.静止是物质的运动的特殊状态

D.只有绝对运动,没亳塑梦静止

2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

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C )。A?世界发展

动力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

26。丛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专门为认识

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的实践形

1

式是(D)

A.经济建设实践B.人类社会交往实践C.阶级斗争D.科学实验

27.古代人不可能像现代人那样操纵自动化机器生产,用电脑遥控指挥道路交通,这

显示了实践的(C )。A.目的性B.物质性、C.社会制约性D.客观性28.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B)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9.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 )。A.生产实践C.科学实验B.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D.各类行业的分工

30.社会生活的本质是(C )。A.存在B.物质C.实践D.矛盾31.工程师先在头脑中构建出大厦,接着画出工程设计图,然后由工人施工建成大

厦,这一事实说明(B )。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

32.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其中包含的含义是(A)

A.人类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B.世弄否画豪_百毫丽没有差异的33.西方有个故事:一位将军因为缺了个钉马掌的钉子,后来因此掉了马掌。掉了马掌的战马在战场上跌倒了,这种情况下将军被敌方杀死,而这个将军的去世又影响了整个战局,最后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灭亡。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

34.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大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价值20万美元。这种算法强调了(B )。

A.事物的运动变化B.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3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

观点

36-有这样一则古代故事:“荆人欲袭

宋,使人先表流水。漉水暴益,荆人弗

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

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

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

此其所以败也。”该故事说明的哲学道理

有(A )。A.世界是不断变化永恒发

展的 1

37.在19世纪初,火车在发明后的=段

时间里受到了人们的质疑。那时候?马车

比火车跑得都要快,人们往往讥笑火车

的低速度。但是到了20世纪之后,火车

早已战胜了马车,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运

载工具之一。火车战胜马车的哲学依据

是(C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

规律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规律

D.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

38.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

根本标志在于( )。c.它们是否同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39.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的实质是

(B )。A.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

转化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0.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

条件的意义在于(c )。A.对事物的存

在和发展没有作用B.条件是事物发展

的根本动力

√c.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

展、灭亡

41.“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

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D )。A.相

对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辩

证法的观点

42.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A.实

践观B.矛盾观C·对立统一规

律d矛盾分析法

43。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引述列宁的

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在于(d)。

A.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分析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C.分析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具体

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4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区别是

(c) A.是否承认联系b。是否承认发

展√c.是否承认矛盾d是否承认物

45.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d)

A.普遍性和特殊性B.分析主要矛盾

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C.对抗性和非

对抗性d.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46.“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告诉我

们(c)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规律

B.内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根本区

别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和决定性因素

47.孔与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

而不合”。下列对“和”与“不同”的理

解正确的是(d )。

A.“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

是指次要矛盾B.‘和’’是指矛盾的主

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

C.“和’’是指矛盾的同一性:“不

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D.“和”是指

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是指矛盾的特

殊性

4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A.矛盾普

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9.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坚

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

结合,其哲学原理依据是(d )。

A.矛盾的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矛

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D.矛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50.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

于核心地位的方法是( d )。A.两点论

方法B.重点论方法C.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的方法√D.矛盾分析法

51.中国共产党从1 921年成立到1949

年,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伟大胜利,但是在1927年实际上就已经

在井冈山上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一部分

人民已经率先获得了解放。那么1927

年在解放区实现的是( c)。A.爆发式

飞跃B.阶段性部分质变c.局部性部

分质变D.非爆发式飞跃

5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该变

化(c )。A.是否显著激烈B.是

否迅速明显C.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D.是否引起事物变化

53.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度”是指

(b )。A.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

排列组合B.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

界限

54.“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

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

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

于( a )。

√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

原理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

55.下列关于“过犹不及”的理解正确

的是(a)A.体现了质量互变的客观

规律

56.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指

出,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要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包含的哲学

道理有( a )。

a.辩证否定观B.矛盾的普遍

性原理

57.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主张是( d )。

A.认为一切都是不确定、不可知的

B.否定中包含着肯定的因素

c.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D.否定是

绝对的,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58.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

程是( c )。 4

A.事物周而复始的自我循环

B.事物相互转化与无穷发展C.事物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主圭!坠D·经过

两燮卿出发点的逗塾

59.雪莱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冬天

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该名言体现了

( c )。

A.普遍联系规律B.质量互变

规律C.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

律D.对立统一规律

6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

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

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

61.有人认为:“在自然界中,既没有

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规律的一切

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这些

2

是关于因果关系的错误观点。关于因果关系,正确的理解包括( b )。A.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不移的B.原因和结果是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62.以下关于狼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反映B.假象是由主观条件造成的虚假现象c.通过假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d.假象是对事物本质歪曲塑反映

63.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a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64.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a )。A.铁杵磨针B.以砖磨镜C.心想事成D.水中捞月

65.“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中,某些生产队甚至汇报说水稻亩产达到十几万斤。改革开放后,水稻专家通过反复试验提出了我国水稻能够实现亩产过吨的目标。2003年,我国培育出了亩产900公斤的水稻。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亩产吨级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以上事实说明( d )。

D.“亩产900公斤”是朝着“亩产过吨’’目标发展过程中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的存在

66.我国制定2015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 d )。A.现实的可能性B.好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现实性

67.揭示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范畴是( c )。A.现象和本质B.必然性和偶然性C.原因和结果D.现实性和可能性

68.从抽象上升到其面陌可总维方瑟丽遵辑过程的起点是(d )。A.客观事物B.社会实践c.感性认识D.思维抽象

69.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 a )A.归纳方法B.分析方法C.综合方法D.演绎方法

70·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瞬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a )。A:全体和核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71-有人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

也创造人”。这是( d )。A·环境决定论

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旧唯

物主义的观盛~d辩证唯物主义的

观点

72.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苟子说:“天行

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的这

句话说明了( a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73.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 c )。

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B.意识活动

的主动创造性C.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

的改造作用D.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

活动的控制

74.“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

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

的第二首。此诗中没有包含的哲理是

( b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

素的制约b主观鱼量麴性的发挥里主观

因素的制约

7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 c )。

A.物质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存在B.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人的能动作用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7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

是(d)A.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陛

B.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能够

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

1.认识的主体是在实践中从事活动的

人。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 b )。A.自

然性B.社会性c.实践性D.主

观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客体”概念是

指( d )。A.客体就是客观存在的世界

B.由主体自由创造的对象

C自主决定的对象d主体活动所指

向的对象

3、实践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要素构

成。主体是指(d)D具有思维能力、从

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4.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

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

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

( c )。

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B.认识

是客体的反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5.马克思有旬名言说:“搬运夫和哲学

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

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

造成的。”这说明( a )。

A.人的认识和能力差别主要来源

于后天的实践

6.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

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

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

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

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

说明( c)。

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

分重要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

获得理论知识√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

接经验发源的

7.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

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

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涵的

哲理是(d)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

认识的重要基础

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

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

前进。”这表明( d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

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

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9.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

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

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

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

的哲学思想是( c )。

A.理论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由理论指导的才能叫做实践C.理

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实践是物

质化的理论

10.有思想家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

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什么感觉,贩卖

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

有矿物学的感觉”。这说明( c )。

a·认识来源于人的感觉B.认识

是人的主观想象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

动性D.人的地位身份决定认识水平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b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

本质的内省

12.17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

人的心灵像一块白板,没有任何先天的

观念,一切观念都是从后天获得的。是

从经验得来的。这种观点的哲学倾向是

(C )。A.唯物主义反映论B.唯

心主义先验论√C.唯物主义直观反

映论D.不可知论

1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由

变化无常的具体事物构成的可见世界是

不真实的,只是意见的对象;由永恒不

变的理念构成的“可知世界”才是真实

的,是知识的对象。这表明柏拉图的哲

学倾向是(b )。A.唯物主义反映论

B.唯心主义先验论

1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

感觉到物”是(c)A·辩证唯物论与唯

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

的对立

15.中国古代哲学家朱毒认为I‘理在

事先”,“万一大地山河都陷了。理毕竟

还在这里”。他的这种观点是( d)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

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是

( b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17.同一句格言,年轻人的理解没有饱

经风霜的老人理解丰富。这说明( a )。

A.感性经验支撑下的理论认识更丰富

深刻

1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b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陛认

识不可靠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对本趔识

19.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

3

是(a )。A.认识论的辩证法b.认识论的唯物论

20.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d )。A·具有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B.比较贴近客观现实C.反映事物的现象、各个方面和外部联系D.直撵}生和具体性21.理性认识的优点是( c )。A.具有概念、。判断、推理、假说、理论等形式B.具有抽象性、间接性c.深刻性和全面性d具体性和直接性22.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b )。A.必然和偶然的统一B.抽象的不变的统一c.本质和现象的统一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3.真理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其最根本的属性是(a )。a.主观与客观相一致B.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24.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是科学史上的重要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在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现代出现了许多新的科学问题和领域,牛顿物理学在很多方面不能解释新的科学现象了,于是诞生了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这样的新的科学理论。这些科学发展史的事实说明( a )。

a科学真理是相对的b科学真理是绝对的

25.相对真理的含义是指( a )。A.真理的条件性B.真理的客观性26.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会犯的错误是( c )。

A.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B.唯理论和经验论C.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27.正当相对论得到全世界的称誉时,爱因斯坦冷静地说:“如果引力磁场不能使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这种观点(c)。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B.揭示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陛原理C.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指明真理是无限发展的

28.哲学上的“价值”,是指(b )。A.客体的有用性B.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的意义关系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

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科

学社会主义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

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属于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

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有(BCD)A、苏

格拉底和托马斯.莫尔B、圣西门和富

立叶C、黑格尔和费尔巴哈D、亚当.

密斯和大卫.李嘉图

3、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

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是因为

他们独创了(BC)

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学说

C、

历史唯物主义D、辩证法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可以概

括为(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

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最早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

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

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其原因包括(ABCD)A、

该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

的最基本问题

B、该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

据C、该问题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

问题D、该问题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

的出发点与方向

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

回答,哲学可以分为(AB)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

D、唯心主

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CD)

A、感觉是人与外界事物间的屏障

B、

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C、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D、

存在就是被感知

4、唯物主义的具体形态有(BCD)A、

原始古典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

主义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现

代辩证唯物主义

5.我们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

备的唯物主义,是因为它在内容上实现

了( AD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B.可知论与唯物论的高度统一C.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唯物辩证的自

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6.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

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AC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形

式与内容的统一C.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和历史观的统一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

识的统一

7.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ACD )。A.本

质规定B.根本属性C.唯一特

性D.最高共性

8.“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

石。但辩证唯物主义和1日唯物主义对

“物质”的定义存在差异。二者对“物

质”范畴的认识是( ABCD )。

A.抽象和具体的关系√、/B.共

性和个性的关系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

关系/D.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9.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理论意义是

( ABCD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批判了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批判了不可知论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

证法的统一D.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

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10.实践是客观物质活动,这体现在

( ABCD )。A.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是客

观的B.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C。实践

活动本身和结果是客观的

D.实践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

规律的支配

11.中国有句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

施”。这说明了( ABD )。A.人的意识

具有主观差别B.对同一对象,不同

的人有不同的反映

C.人的认识是主观性的,与对象本

身无关D.人的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

=

1 2.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经历的决定性

环节有( ABC )。

A.从反应特性到刺激感应性

B.从刺激感应眭到动物心理C.从动

物心理到人类意识D.从感性认识

到理性认识

13—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

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

进化的源泉。科学研究需要想象,而合

理的,科学的想象(ABCD)A.充分发

挥了人的思维潜能B。要以一定的

知识储备为基础c.是意识能动性的一

种具体表现D.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

的统一

14.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

实说明意识的产生(ABD )。A.不是

纯粹的生物过程B.社会实践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

C.是一种物质现象D.人类意识和

个人意识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社会

15.下列正确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

观的是( AC )。A.“风定花犹落,鸟

鸣山更幽。”B·天体运动是由于“精

通力学和几何学的上帝所给予的切线力

推动的初速度,才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运

行”。c·“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

从沙粒到太阳……都处于无休止的运动

和变化中”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

采取的一种观点,事物是不存在的,存

在的

16.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维性的

有( ABCD )。A.光阴好比河中水,

只能流去不流回B.失落黄金有分量,

错过光阴无处寻

C.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

阴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7.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将二者分割

开来所导致的错误有( BC )。A.不可

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1 8。辩证唯物主义在运动和静止问题上

的看法有( ABC )。A.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B.动中有静,静中

4

有动

c.静止是物质的运动的特殊状态D.只有绝对运动,没有相对静止19.“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D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只是离开物质的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0.下列有关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BCD )。A.主体是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B.客体是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一切对象C.主体能够认识、利用、改造和欣赏客体D.客体本身的状况和规律又制约和限定着主体的所有活动

21.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即生产实践是(ABCD)

A.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B.人类最基本的活动C.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D.人与人之间互换其劳动的过程

2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ABCD )。A.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B.人类有意识的活动c.人的存在方式D.人类社会的基础

2 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BC)A.生产实践B.社会实践c.科学实验D.阶级斗争

24.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ABD )。A.国家工作人员从事行政管理B.阶级斗争C.爱因斯坦进行思维实验D.化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25.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的特征有( ABCD )。A.客观物质性B.社会历史性C.直接现实性D.自觉能动性26.2008年北京运这会的吉祥物是五个可爱的具有特别寓意的福娃,它们是由人们创造性地设计出的现实中原来并不存在的东西,但其设计原型是大熊猫.燕子、藏羚羊·圣火.鲤鱼。吉祥物福娃的设计过程表明(A B)。

A.人类可以把某些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B.构思的东西可以在现

实世界中找到物质原型

27.联系的特点有(ABCD )。A.客

观性B.具体性C.中介性D.普

遍性

28.辩证法的“过程论”的观点认为

( ABC )。A.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B.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C.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作为过程而发展的D.世界是既成事

物的集合体

2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这是因为( ACD )。A.它揭示了事物的

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B.其他规律是由对立统一规律推演出

来的C.它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D.它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

范畴的钥匙

30.下列选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ABC )。A.同志间的相互帮

助.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

互转化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31.下列选项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

有( ABCD ) A.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之

间的斗争B.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C.人民内部的各种意见分

歧D.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争议

32·“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成语所

蕴涵的哲理是( BD )。A·矛盾双方中

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

所利用

B.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C·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

得到发展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收

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33.矛盾的解决方式主要有( ABCD )。

A.矛盾双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式

B.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C.矛盾双方同归于尽D.矛盾

双方融成一个新事物

3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部

分。关于“和谐”,以下正确的论断是

( ABCD)。

A.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

式B.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C.和

谐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D.和谐的本贡是协调事物内潞种因

素的相互关系,侣撮有利于事物发展的

状态。_

35.下列格言成语体现了矛盾规律的有

( AB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B.有

无相生,难易相成C·不平不陂,无往

不复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6.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既有相互的需要,又存在着各

方面的冲突,既有相互的合作,又存在

相互的斗争,这说明( ABD )。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矛盾的

双方’~B:—磊具有普遍性C.矛

盾的解决只能采取一方消灭另一方的形

式D-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37.有论者谈到工作的方法,形象地以

弹钢琴为例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

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

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

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

奏,要互相配合。”这说明了( ABC )。

A.对待工作要有主次,有重点B.对

待事物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对待问题要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事物发展是量变质变的相互转化

38.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理解正确的有

( ABCD )。A.它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

B.它在一定条件下向普遍性转化C.矛

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均有其特点

D.人的认识从矛盾特殊性开始,科学

认识就在于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39-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

的具体运用( ABD )。A.对症下药,量

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

极必反,相反相成D.因材施教,因人

而异

40-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作

用及其相相互关系是(BCD)A·内因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起到推动事物发展

的作用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

根本原因c·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

( AD )。A.自我完善的过程B.直线

前进过程和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C.量变质变相统一的过程D.前进

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4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做

实验时。突然发现电流的变化引起磁针

的偏转。他抓住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最终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规律,为后来

发明电动机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事例

说明(AB )。A.必然性是通过偶然陛

表现出来的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

C.偶然性决定着必然性D.科学研究

的目标是发现必然性,偶然性是科学的

敌人43.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的词句

中想象说:“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

雨,高峡出平湖。”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当年诗人的想象

变成了现实。这个例子说明( bd)。

A.可能一定可以变成现实B.人

们通过实践可以将意识变成客观现实

c.主观的东西一定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D.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

44.关于现象和本质。以下理解正确的

是( ABCD )。A.任何本质都是通过

现象表现出来B.科学研究的任务是要

通过现象发现本质

C.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D.即使

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45.在辩证思维方法中。逻辑与历史相

统一方法的要求有(BCD) A.逻辑的次

序与历史事实的顺序必须完全一致

B.逻辑的顺序必须以历史的顺序

为基础c.逻辑是历史的抽象与概括

D.逻辑的顺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历

史的顺序不一致

46。辩证思维所特有的方法有( CD)。

A.归纳和演绎B.分析和综合

C.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逻辑和历

史相一致

47.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

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

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

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一命题表明

( BD )。A.意识总是先于物质而存在

B.人的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指导c.在

一定条件下,人的实践受理论的决定

5

D.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48.我国科技人员经过艰辛探索。于2005年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这说明( ACD )。

A.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把握的B.可以创造出符合人的需要的理想客体C.主体具有能动性D.价值实现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屙陛为现实基础

49.下列关于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有(ABC )。

A.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以一定的现实目的作为核心,以实现自身为归宿,并力图使外部世界按自身的尺度发生改变

B。主观能动性不仅是实践活动的决定性前提,而且对物质的创造过程起着重大的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物质活动的本质特点就在于实践具有主体意识性

D.实践中人的主体意识性体现为人可以克服客观规律

50.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 CD )。A.主观能动陛发挥越大,客观规律的作用越小B.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陛的发挥

c.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D.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陛

51:下列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述有(BD)

A.按图索骥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C.意见支配世界D.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52.在实际生活中,下列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是( ABD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要从现实出发,不要从可能出发”

D.“宁可误一年,不冒一分险”53.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以尊重规律为借口,不敢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的观点和做法犯的错误有(BCD)

B.贬低或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犯了机械决定论的错误D.犯了形

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1·下列关于认识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

( ABCD )。A.认识的基本要素是主体、

客体和中介

B·认识主体是以某种方式从事社

会实践和进行认识活动的人C·认识客

体是指进人人的认识活动,被主体的实

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D·认识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

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

方法。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

体的关系,是(ABD )。A.改造

和被改造的关系B.认识和被认识

的关系C.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D.限

定和超越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观和客观

的关系是(ACD)。A·近水知鱼性,近

山识鸟音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坚持辩

证法

4.牛顿的一句名言说:“假如我能比别

人瞭望的略微远些,那是因为我们站在

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说明( AB)。

A.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B.通过读

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是发

展人类知识的必要途径c.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5.清代哲学家魏源提出“及之而君知”,

他说:“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

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昧,

不如庖丁之一啜”。这种观点在认识上是

( ABC )。

A.坚持了唯物论B.重视感觉

经验的作用c.重视实践的重大作用

D.坚持辩证法

6.由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是

( ABCD )。A.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

和实践相结合B.经过一定的中间环节

C.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D.要有正

确的实践方法

7.有一则寓言,说的是驴子背盐过河,

滑倒在水里,盐溶化了不少。驴子站起

来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

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驴子背

了棉花,又走到这河边的时候,它根据

上次的经验,故意跌倒在水里。没想到

这次反而重得站不起来。驴子淹死了。

该寓言蕴涵的哲学道理有(ABD )。

A.感性经验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没有理性认识指导的感性认识是靠

不住的C.感性认识和经验是没有用的

D.感觉和经验有待于理性的指导

8.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

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

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BCD )。A.余音绕

梁,三日不绝B.政策妥否,实践检验

C.调查研究,制定政策D.总结经验,

制定政策

9.下列现象属于理性认识的是(BCD)

10、马克思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

辉的顶点。该理论说明了(AC)A.非

理性因素对科学认识和实践起着重要作

用B.人的认识是感性上升到理性再转

为实践的过程C.人的认识发展是曲折

前进的D.非理性因素始终都对认识过

程发挥积极作用

三、书本部分练习题

1 1.下列论断中正确反映非理

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是( AB )。

A.情人眼里出西施B.仇人见

面分外眼红C.“不唯上,不唯书,只

唯实”D.“由行而知,由知而行”

1 2。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

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

( ABC )。A.诱导作用B.激发作

用C.控制作用D.主导作用

13.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BD )。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理性认识发展到实践C.实践

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

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4.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

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

成。这是因为( ABC )。

A.人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

程和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B.人的

认识受到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

C.人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

认识工具的限制D.人的认识不可能一

次达到终极真理

15.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用一个

圆代表我们所学的知识,但圆周之外是

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

而且圆周越长,它的圆周线就越长,它

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

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这

句话说明了( AB )。

A.整个人类的认识过程是有限和

无限的统一B.世界可以认识的,但不

是唾手可得的,探索未知是漫长的过程

c.人类有能力对世界认识,所以我们可

以穷尽对世界知识的认识D.我们只要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就能穷尽对世界的

认识

16.认识活动之所以具有无限性和反复

性,是因为( AC )。A.世界是复杂的、

无限的B。世界是无法认识的C.人

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D.人

类的认识能力是靠不住的

1 7.真理具有相对性。下列选项正确说

明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的有( CD )。

A.任何真理都包含错误成分,需

要修正B.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

普遍性C.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

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需要进一步

扩展D.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

某一部分一定程度和层次近似正确的反

映,有待于深化

1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ABC )。

A.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人类完全可以认识无限发展的

物质世界,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C.人

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D.真理在广

度上是有待扩展的

6

19.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A.是否符合马列主义B.是否符合人民利益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D.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20.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有( ABC )。

A.评价结果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B.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C.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D.由于主体的差异,导致价值评价是一种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

21.价值评价的功能和作用有( ABC )。A.激励作用B.制约作用c.导向作用D.求真作用

22.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在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愤怒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首次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BC )。

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B.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D.科学研究只是为了追求真理

23.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 ABCD )。A.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B.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C.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在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真理和价值都要通过实践检验

2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实践不断( ABCD )A.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德国哲学家尼采说:。我的学说是:有上等人,也有下等人。一个个人是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的——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鸡毛蒜

皮的人。”根据以上表述,表明尼采的历

史观是(D)。A.唯物史观B.历

史决定论c.形而上学历史观

D.英雄史观

2。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

是如何看待( D )。A.物质和意识的

关系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c.人

民和英雄的关系D.社会存在和社

会意识的关系

3.恩格斯指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

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句话

所指的是(C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

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

的不平衡性D.哲学的发展具有其

历史继承性

4.生产方式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

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生产

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B.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

质和面貌c.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

质D.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

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5.社会意识就是( A )。A.社会生活的

精神方面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

阶级的意识c.人民群众的意识

D.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

6.社会存在中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社会意识B.地理环境C.人

口因素D.生产方式

7.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

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D )。A.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

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

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

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C )。A.劳动者的素质B.生产

工具的水平C.科学技术D.自然

资源

9.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是( C )。A.科技革命B.阶级斗争

C.生产力D.生产关系

10.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

c.政治上层建筑‘D.思想上层建

11.经济基础的实质是( A )。A.基本

经济制度B.经济体制c.生产

关系D.生产力

12.经济基础的表现形式是( B )。A.基

本经济制度B.经济体制c.生

产关系D.生产力

1 3.社会发展进程中的( D )表明了社会

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前进的。A.统一性

和多样性B.决定性和选择性c.多

样性和选择性D.统一隍和决定性

14.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的进程。

构成社会发展主要内容和阶段的是

( )。A.生产力不断发展B.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D.社会形态及其更替

15.“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

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

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

主的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

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这说明( C )。

A.社会发展是自发的B.社会

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C.社会

发展有客观规律D.社会规律同自

然过程的规律是相通的

16.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

神》中说:“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

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

了不同种类的法律。…热带民族的怯懦

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

的民族的勇敢使它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

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

居住在山区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

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的领

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

混合的政体。”孟德斯鸠的这种观点属于

( A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英雄

史观一C.地理环境决定论D.历

史唯物主义

17.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是指(D )。

A.社会发展过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

之外B.人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过程

不起作用

C.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主体选

择性D.社会发展过程具有客观规律性

18.中国传统蒙学书籍《三字经》里说: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种关于人的观点是( B )。

A.历史主义人性论B.抽象人

性论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点

D..资产阶级的利已主义人性论

19.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C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

况的规律D.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

20.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D )。

A.阶级斗争B.社会革命C.科

技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

21.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历史的钥匙是

(B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生

产劳动的发展史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22.阶级的实质是( C )。A.一部分人

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B.人们的社

会分工和地位不同C.一个集团占有另

一个集团的劳动D.生产过程中的指

挥者和执行者

23.阶级首先是一个( B ) A.政治范畴

B.经济范畴c.思想范畴D.法

律范畴

24.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B )。

A.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形成

C.剩余产品的出现D.出现了人剥

削人的现象

25.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B.唯一动力c.最

终动力D.直接动力

26.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突出表现在( B )。A.自每个新社会

诞生以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

B.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

C.每一个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D.某

个社会阶段完结以前的瞬间

27.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

着下面哪个轴心而展开的B A.政治权

力B.经济利益C.领导权

7

D.社会发展

28.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B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29.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A )。A.社会革命B.阶级斗争C.改革D.生产力发展30.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 C )。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B.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各要素组合成统一的整体c.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31.科学技术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 B )。A.主导性要素B.渗透性要素c.基础性要素。D.运筹性的综合要素

32.科学技术革命作为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动力,它是( D )。A.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力D.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33.“在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 A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辩证法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机械论观点

34.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的本质是( B )。A.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有意识有目的的自由活动D.由个人自己的选择决定的

3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 C )。A.永恒不变的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

3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D )。A.在阶级社会,受历史条件的制约B.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c.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

D.在任何社会都受历史条件制约37.社会历史的本质是( B )。A.社

会存在B.人的实践C.社会意

识D.社会发展

38.“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英雄人物的个别举动可以改变历史发展

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C )。

A.重视必然f生作用的历史唯物主

义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决定论

C.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D.认

为偶然性为必然性所决定

多项选择题

1.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

历史都是思想史”。这种观点(AB )。

A.夸大了思想因素在历史中的作

用B.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C.承认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

的决定作用D.肯定了历史发展的客观

规律性

2.下列关于社会意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BCD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B.社会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

道德、宗教、哲学和艺术等

c.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D.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是具

有阶级性的

3.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ABCD )。

A.它是生活资料的谋取方式B.它

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它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4.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

原理的揭示,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

要表现在( ABCD )。

A.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

“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

思想体系

B.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

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为正确阐释

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及其历史正当

性问题提供了客观依据

C.这一原理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

和历史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基本观点和方

D.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了这一基

本原理,才能真正实现解放生产力和发

展生产力,把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事业

不断推向前进

5.下列制度.设施及意识形式属于上层

建筑领域的有(ACD )。

A.国家机关、军队、监狱B.思

维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C.艺术、法律思想、政治思想

D.小说、诗歌、戏剧

6.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

程,具体表现在( ABCD )。

A.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

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B.社

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体现客观必然

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

C.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

折性相统一的过程D.社会形态更替的

过程是渐进性与跨越性相统一的过程

7.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们分别

是( CD )。

A.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毒B.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C.实现社会形态的更

替D.推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

8.马克思对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

献在于( BCD )。

A.发现现代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

斗争,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B.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

历史阶段相联系

c.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

政D.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

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9.阶级分析方法可以为我们透过纷繁复

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

质和规律提供科学的指导。在运用阶级

分析方法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做到

( ABCD )。A.全面、动态地分析阶级

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

场和意识形态B.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

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

C.在认识和处理阶级矛盾时,要

严格区分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敌我

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D.现阶段,

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

既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又要防止和

纠正阶级斗争熄灭论的观点

10.社会革命的实质是(BC )。

A.国家政权在各阶级之间的相互

转移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

统治

C.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

社会制度D.对现存社会结构的局部

改变

11.下列选项正确说明社会革命在社会

发展中的作用( BCD )。

A.社会革命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深

刻根源

B.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

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

c.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

造历史的巨大主动性和积极性

D.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

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

12.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包括( ABCD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在阶级社会里的改革。

c.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

D.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

的应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13.人类的科技发展只能用“突飞猛进”

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科学技术推动社会

发展主要表现在( AB )。

A.直接改变生产方式B.直接

改变生活方式

C.直接改变思维方式D.直接

改变政治结构

14。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的关系是( )。

A.全球问题是科技发展造成的

B.对科技的使用不当是造成全球

问题的重要原因

c.科技发展为解决全球问题创造了

条件

D.要把科技发展同变革和调整社

会关系、社会组织管理、更新观念结合

起来,综合解决全球问题

1 5.下列各项属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

作用的表现的有( ABD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的各种活动都能推动社

会进步

8

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1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 AC )。

A.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B.按理性原则进行的

C.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D.按领袖意志实现的

17.在我国,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就必须( BCD )。

A.从根本上改造社会制度

B.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C.建设具有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D.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水平

18.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这是( ABCD )。

A.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B.肯定了普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C.重视普通个人创造历史的积极性D.说明每个人都要有历史责任19.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的内容包括( AD )。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一切向群众负责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单项选择题:

1.商品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的这一论断的意思是( c )。

A.商品的本质不是物质的B.商品的本质是精神的

c.商品体现着人与人的经济关系D.商品体现着人与人的精神关系2.在下列关系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范畴是( B )。

A.价值与使用价值B.价值与交换价值

c.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D.使用价值与价格

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4.一切物质财富生产的普遍特点是

( A )。

A.都有具体劳动参与,创造使用

价值

B.都有抽象劳动参与,创造价值

c.在价值创造中抽象劳动和自然物

质是两大源泉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只在商

品社会的财富生产中存在

5.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的相互联系

的两童社会属性是(A )。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B.具

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必

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6.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

盾的解决有赖于( C )。

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B.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

C.商品交换的实现D.商品物

质实体的消亡

7.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枢

纽的是( B )。

A.商品二因素学说B.劳动二

重性学说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8.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 A )。

A.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

数量增多

B.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

数量不变

c.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

量减少

D.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的数量

增多

9.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

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 A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

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

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

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

的价值量减少

10.商品价值量的多少是由( D)。

A.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

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的

11_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C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

值D.使用价值和价值

12.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是( D )。

A.一般价值形式B.偶然的价

值形式

C.扩大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

1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C )。

A.利润平均化规律B.使用价

值规律

c.价值规律D.劳动力成为商

品的规律

14.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

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 C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

时间的矛盾运动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运动

c.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围绕价值

上下波动,。从而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利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

15、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

律的作用是通过(c)。

C、自觉运用和自发起作用共

同实现的

16、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与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之间关系可以表示为(b)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

盾决定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

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商品的

最大特点是(a)

A、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18、货币转为商品的决定性条件是(b)

B、劳动力成为商品

1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 b )。

A.劳动过程B.价值增值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D.价值实现

过程

20.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动力和最高

目标是( A )。

A.获得剩余价值B.扩大资本

主义积累

C.扩大再生产D.提高资本的

有机构成

21.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其价

值不是原样被转移到新产品当中,而是

被重新创造出来的是(B )。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

22.在价值增值过程中,不变资本与

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 C)。

A.前者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

后者是剩余价值

B.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发生价

值增值

C.前者不发生价值增值,后者发

生价值增值

D.前者价值增值少,后者价值增

值多

23.某资本家企业投入100万元资本,

资本有机构成为8:2,所生产的产品价

值为13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

值率为( B )。

A.5%B.150%C.80%

D.100%---

24.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D )。

A.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而实现的

B.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

实现的

C.各个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而实现的

D.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而实现的

25.某企业的资本家既没有延长工人

的劳动时间。也没有通过改进技术来提

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在企业中发起劳动

竞赛,要求工人将每天生产的产品数量

从原来的100件提高到120件。这属于

( B )。

9

A.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B.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D.平均剩余价值的生产

26.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B )。

A.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B.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c.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

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

27.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B )。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D.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28.下列各项属于资本积累的是(C)。

A.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

B.首都钢铁公司发行股票筹资进行技术改造

C.通用汽车公司将上年利润的60%用于通用汽车电子商务网建设

D.AT&T动用100亿美元更新陈旧设备

29.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了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C )。

A.许多分散小资本的集合B.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

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D.组织股份公司

30.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了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 C )。

A.许多分散小资本的集合B.组织股份公司

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D.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

31.某工厂由于原料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了该工厂的( B )。

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实物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

3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将会直接导致(A )。

A.劳动力的过剩‘B.商品的过剩

c.资本的过剩D.原材料的过

剩.

33.商品的成本价格是(C )。

A.c+m B.v+m C.c+v

D.c+v+m

34.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

例是资本的( C )。

A.有机构成B.价值构成

C.技术构成D.数量构成

35.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C )。.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

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

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

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

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36.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D )。

A.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

出现的人口过剩

B.人由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

出现的人口过剩

C.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

的人口过剩

D.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

的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37.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 B )。

A.用暴力剥夺广大工人B.用

暴力剥夺广大农民的土地

-C.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经营者

D.用暴力剥夺小资产阶级.

38.某资本主义企业在一年内投入的可

变资本.不变资本分别为100万美

元.400万美元,剩余价值为400万美

元,则该企业在该年的剩余价值率和利

润率分别为( B )。

A.400%、400%B.400%·、

80%

C.100%、80%D.80%、80%

---

39.货币资本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作

用是(B )。

A.生产剩余价值

B.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

余价值的生产做准备

c.通过商品的售卖活动,实现包含

剩余价值的商品价值

D.主要起调节作用,随时补充生

产资本或商品资本的不足

40.研究个别资本循环的目的在于

( A )。

A.考察产业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

B.考察产业资本运动的速度

C.考察周转速度与预付资本的效

率·D.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1.G—W…P…W’一G’是( A )。

A.货币资本循环公式B.生产

资本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D.流通

资本循环公式

42.下列关于资本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A.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联

结、缺一不可的

B.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间

只能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

本中某一种资本的形态

c.只要资本家将剩余资本按一定比

例分配在三种资本形态上,资本主义生

产过程就能够连续进行+

D.资本的任何一个部分在循环中

如果发生停顿,资本主义的生产仍能连

续进行

4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B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

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

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

过程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44.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

题是( C )。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固

定资本折旧的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D.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问题

45.把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

资料是根据( C )。

A.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中

的不同作用

B.资本的不同部分价值周转方式

不同

C.社会总产品在社会总资本再生

产过程中的最终用途

D.社会总产品的各种用途

46.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

的转化形式。该论断意味着( A )。

A.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

的价值或价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

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的

价值或价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

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

价值;但从现象匕看,它却表现为劳动

力的价格

D.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的

价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

的价格

4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D )。

A.工人的劳动报酬B.工人的

劳动价格

C.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

与分配的形式

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48.平均利润的形成( D )。

A.进一步掩盖了单个资本家对本

企业工人的剥削

B.进一步掩盖了单个资本家对本

部门工人的剥削

C.进一步揭示了单个资本家对本

企业和本部门工人的剥削

D.掩盖了单个资本家对本部门工

人的剥削,但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阶

级性

4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

A.无数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

B.同一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D.不

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5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D)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抗B.资

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

C.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D.资

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51.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按

照先后次序为( D)。

10

A.危机、复苏、高涨、萧条B.萧条、危机、复苏、高涨

C.危机、复苏、萧条、高涨D.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52.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起决定作用的阶段是( A )。

A.危机阶段B.萧条阶段C.复苏阶段D.高涨阶段

53.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中,最主要的职能是( C )。

A.经济管理职能B.社会协调职能

C.政治统治职能D.宏观调控职能

54.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制度的权力是( D )。

A.司法权B.行政权C.立法权D.监督权

55.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 )。‘

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品资本D.流通资本

56.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棉花是作为( A )。

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剩余资本

57.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 D )。

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C.资本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58.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 )。

A.设备B!燃料c.原材料D.辅助材料

59.社会资本运动包括( B )。

A.资本生产、流通、分配

B.生产和个人消费、资本和商品流通、物质和价值补偿

C.商品流通、生产过程、个人消费

D.个人消费、价值实现、物质补偿

60.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

问题的两个基本原理或理论前提是指

( D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理

B.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

生产

c.粗放型和集约型再生产理论

D.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

构成的理论

61.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新创造

的价值是指( B )。

A.m B.v斗1n C.c+v

D.c+V+m

多项选择题:

1.之所以说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

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因为( ABD )。

A.它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

实基础

B.它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

c.它是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

据D.它是理解资本有机构成理论、

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的

钥匙

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的特点有

( AD )。

A.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

B.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与使用价值一起构成生产商品的

劳动二萤陛

D.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会有价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 ABCD )。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

加了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

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

的基本形式

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

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

4.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

用表现在( ABCD )。

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B.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

D.抽象劳动创造出剩余价值

5.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

义在于( BCD )。

A.揭示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D.为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

学依据

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 CD )。

A.单个资本增大B.科学技术

进步,剥削程度下降

C.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

D.单个工人能支配更多的生产资料

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ABCD )。

A.选举制度B.政权组织形式

C.政党制度D.民主与法制

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人类社会历史发

展进程中的作用表现在( ABCD )。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促进了社会进步

C.促进了人的发展D.促进了

人类进步

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表现

在( ACD)。

A.资本主义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

民主

B.资本主义民主是法律上平等的

民主

c.资本主义民主是事实上不平等的

民主

D.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

维护其统治的政治制度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

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C)。

A.从追求超额利润转变为追求级差

利润

B.从追求平均利润转变为追求超额

利润

C.从追求平均利润转变为追求垄断

利润

D.从追求平均利润转变为追求级差

利润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必然向垄断资本

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根源于( B)。

A.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D.资

本对外扩张的结果

3.通过组织股份公司使单个资本迅速

增大属于( C )。

A.资本积累B.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D.资本扩张

4.金融资本是由( C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

合成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

合成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

本融合在一起而成的

D.垄断的银行资本和中小银行资

本融合而成的

5.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

制”是指金融寡头( C )。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

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

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

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

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

治方式

6.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

了( C )。

A,内容B。作用C.表现

形式D.作用后果

7.垄断资本家制定垄断价格的根本目

的在于( C )。

A.创造更多的商品价值B.占

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D.实现

其政治上的统治

【答案】 c

11

8.垄断价格是( C)。.

A.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B.生产价格加平均利润

c.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D.生产价格加垄断利润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意味着(C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B.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发生了改变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局部调整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关系发生了改变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A )。

A.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创办国有企业,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过渡C.通过国家实行经济计划化,促进社会生产协调稳定发展

D.通过国家的财政和信贷政策,进行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全体劳动者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11.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新特征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广泛发展。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 C)。

A.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相融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私人资本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D.自由市场经济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12.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主要是指( A )。

A.生产全面社会化B.产品的商品化

C.产品的市场化D.市场的计划化

13.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经济基础是( D )。

A.自由竞争B.生产集中

c.资本的流动D.垄断

14.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推

动者是( C ):

A.世界贸易组织B.世界货币

基金组织

C.跨国公司D.主权国家

15.经济全球化( A )

A.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

B.与生产力高度发展无关

C.阻碍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是少数国家推动的结果

16.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是

( A )。

A.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B.国

际贸易的高度发展c.跨国公司的发

展D.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社会化

17.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的新变化表明( )。

A.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

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没有根据的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

矛盾已经消失

D.当代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

渡准备了更充分的物质条件

18.“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

然胜利”的主要依据是( B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

锐化

B.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

有生产资料的矛盾不可调和

C.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和社会

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

1 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

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社会主义革命

( B )。

A.在可预见的长期内不可能爆发

B.‘可能在一国或少数几国首先取得胜

C.可在大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取得胜利

D.能在全世晃同时取得胜利

多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迄今为止

经历了( ACD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资本主义经济“滞胀”阶段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的特点主要

有( ABCD )。

A.竞争的目的是获取高额垄断利

B.竞争的手段多样化

c.竞争的激烈程度超过以往,范围

不断扩展

D.竞争的后果更加残酷

3.金融寡头的统治途径主要有( AB )。

A.经济上通过“参与制”B.政

治上通过“个人联合”

C.生产上通过“企业联合”

D.管理上通过“经理负责制”

4.垄断价格( ABC )。

A.是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

主要手段

B.要考虑生产价格和供求关系的

影响

C.包括按高于生产价格出售商品

的垄断高价和按低于生产价格购进商品

的垄断低价

D.使价值规律发生了变化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BD )。

A.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社会化大

生产的要求B.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C.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能够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条件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是

( ABCD )。

A.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

本的狭隘界限

C.通过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

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D.加快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 ABCD )。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并且合营企业

C.国家参与私人垄断企业的生产

过程D.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

8.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 ABCD )。

A.生产的全球化

C.金融的全球化

9.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意昧着

机遇和挑战并存。挑战主要表现在

( BD )。

A.国内市场容量有限,商品输出

可能受到阻碍

B.可能加大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的经济技术差距

c.资本流入减少,经济增长速度变

D.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和

不合理,可能使我们在国际经济活动中

处于不利地位

1 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政

治制度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

主要趋势表现为(ABCD )。

A.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B.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C.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D.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

影响日益扩大

1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

( BCD )。

A.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B.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C.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

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

D.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

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1 2.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

替的必然性是( ABCD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

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

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将成为社会主

义的前奏

D.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

大阶级的对立

13.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

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由于(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

一定程度上还能容纳生产力继续发展

B.资本主义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

12

济实力和丰富的统治经验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

D.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物质技术基础匕赶超资本主义需要相当长的时期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2.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D )。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C )。

A.俄国共产党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D.法国共产党

4.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D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

5.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 B )。

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c.巴黎公社的原则D.生产力决定论

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D.阶级斗争

7.马克思提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论断的著作是(D )。

A.《共产党宣言》B.《德意志意识形态》

C.《资本论》D.《哥达纲领批

判》

8.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 D )。

A.阶级统治B.工农联盟

c.消灭阶级D.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

级掌握国家政权

9.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 A )。

A.人民当家作主B.社会主义

的国家制度

C.目的和手段的统一D.全体

人民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

10.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D)。

·A.实行计划经济B.计划经

济加市场经济

C: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共同富裕

D.和谐社会

13.马克思主义政党( C )。

A.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B.是各个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

政党

c.可以吸收其他阶级、阶层认同党

纲并愿为其奋斗的人入党

D.不应接受任何非工人阶级人士

入党

1 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D )。

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

1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

( A )。

A.为人民群众谋利益B.为实

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C.代表先进生产力D.代表先

进文化

多项选择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缺陷是( BCD )。

A.没有尖锐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制

B.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

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c.没有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

D.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两大理论基

石是( BC )。

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论

C.唯物史观D.辩证唯物主义

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是

( ABCD )。

A.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逐步激化

C.现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兴

D.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思

想资料及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4.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

经典构想是( ABCD )。

A.生产资料公有制B.计划经

C.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D.消

灭商品和货币

5.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因为

( ACD )。

A.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

长不会一帆风顺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没有

制度优势

C.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有

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D.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

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6.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基本条件

是(AD )。

A.工人运动的发展B.工人组

织的形成

c.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D.科

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单项选择

题…………………………………………

…………

1.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

的根本保证是( B )。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创

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c.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2.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

旗帜是( D )。

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各

尽所能,按需分配

3.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

( C)。

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

B.按需分配

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

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

4.“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在下列

哪篇著作中提出的观点? C

A.《共产党宣言》B.《德意志

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D.《哥达纲领批判》

多项选择题:

1.共产主义是( bcd )。、

A.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c.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共产主义( ABCD )。

A.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B.是

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

c.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追

求与符合规律的科学社会实践的有机结

D.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

最终一定会实现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

论成果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

论成果是( A )。

A.毛泽东思想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

小平理论

2.中共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理论上作出进一步阐述的领导人是

( B )。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

恩来D.朱德

3.毛泽东明确向全党提出“使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任务是在

13

(C )。

A.《反对本本主义》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

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A)。

A.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毛泽东思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起点是( A)。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D.党的十四大

6.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是( A )。

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

C.第三世界的兴起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7,毛泽东思想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才最终走向成熟。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是在( C )。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D.党的七大召开

8.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最根本的原因是( D )。

A.毛泽东思想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B.毛泽东思想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c.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D.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D )。

A.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的确立D.时代主题的转换

10.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 D )。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命题

1 1.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关键是抓住

( B )。

A.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

国革命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

c.什么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怎样

进行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2.邓小平理论是(C )。

A.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的产物

c.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

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D.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改革开

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 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是(D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

C.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实践

1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是(B )。

A.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

样发展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改革开放,如何推进改

革开放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其本质是( B )。

A.坚持与时俱进B.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先进性D.发展生

产力

1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

键在( A )。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

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D.把发展作

为第一要义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

实依据是(B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

探索B.党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c.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I生特征

D.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1 8.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B )。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

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马克

思主义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

地回答了( B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的问题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

C.“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

D.“什么是社会和谐,怎样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20.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

造主体是( D )。

A.先进政党B.先进阶层

c.先进阶级D.人民群众

21.科学发展观是在哪次会议上提

出的? A

A.十六届三中全会B.十三届

四中全会

C.十五届六中全会D.十五届

四中全会

2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D )。

A.以人为本B.发展c.公

平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D )。

A.发展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

筹兼顾

2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A.以人为本B.可持续发展

c.提高经济效益D.促进经济、

社会、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多项选择题:

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

实际相结合,这里的具体实际是指

( ABD )。

A.中国实践B.中国文化

C.中国人口D.中国历史

2.以下关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内涵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D )。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的结合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将实

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为了

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3.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

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体现和包含了( ABC )。

A.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B.中

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c.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D.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

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AD)。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

原理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

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BCD)。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

14

学发展观

6.毛泽东思想是(ABCD )。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7.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概括的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 ABC )。

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D.调查研究

8。毛泽东思想中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ABCD)。

A.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

B.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c.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D.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9.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 AB )。

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D.实事求是

1 0.建国前夕,为了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建设。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B )。.

A.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B.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C.务必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D.务必继续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1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和依据包括(ACD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

12.下列属于1 992年邓小平南方谈

话中论述的主要观点的是( ABCD )。

A.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

得B.发展才是硬道理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3.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

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基本轮廓的

形成时期。

这个阶段提出的观点有( ABC )。

A.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本路线D.社会主义本质论

14.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的重

大贡献有( ABCD )。

A.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计划

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c.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

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

15.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集中概括是(ABC )。

A.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生产力

16.“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是因为

( ACD)。

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

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

条件

B.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

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基础条件

c.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

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

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

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

根本力量

17.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

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

( ABCD )。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

18.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 ABCD )。

A.第一要义是发展B.核心是

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 9.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

要求是(ABCD )。

A.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

C.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

生活

D.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

单项选择

题…………………………………………

…………

1.1930年,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

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是在(C)

A.《古田会议决议》B.《矛盾论》

C.《反对本本主义》D.《实践论》

2.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

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

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这段话出自( D )。

A.《实践论》B.《反对党八股》

C.《反对本本主义》D.《改造

我们的学习》

3.为了指导和带领全党恢复毛泽东

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率

先抵制和批评的错误方针是( C )。

A.抓纲治国B.洋冒进

C.“两个凡是”‘D.坚持无产

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4.思想路线在哲学上又称为认识路

线,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活动中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者是

(C )。

A.毛泽东B.毛泽东和邓小平

C.邓小平D.江泽民

5.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的是( C )。

A.陈云B.周恩来c.毛

泽东D.刘少奇

6.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A )。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D.自力更生

7.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是( C )。

A.理论联系实际B.一切从实

际出发

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实事求是

8。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体现

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

指( C )。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D.群众路线

9.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

果始终的是( B )。

A.理论创新B.实事求是

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10.邓小平在1985年指出:中国

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

年的历史教训告诉了我们一条最重要的

原则,这就是( A )。

A.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

B.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发展的眼

光看问题,及时调整国内外政策

C.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生

产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

D.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加强党的建

设,规范党的领导制度,坚持和发扬社

会主义民主

1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

放思想”是指( A )。

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

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

15

解决新问题

B.“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C.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D.排除姓“社”姓“资”抽象理论的干扰

12.实事求是的前提是( B )。

A.实践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D.一切从实际出发

1 3.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因此,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C )。

A.根本创新B.关键创新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动力

1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C )。

A.革命B.改革C.创新D.发展

多项选择题…·

1.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的基本特征是( BC )。

A.全面发展地看问题B.主观和客观相分离

C.认识和实践相脱离D.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

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ABCD )。

A.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B.全面地看问题

C.发展地看问题

D.把现象当做人门的向导,通过科学分析方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质3.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 AD)。

A.1978年12月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B.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

C.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

D.1 992年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

4.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 ABCD )。

A.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B.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c.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D.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

求真务实之风

5.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

( ABCD )。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

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

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单项选择

题…………………………………………

…………………………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C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中共一大的召

2.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矛盾

是错综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 C )。

A.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3.毛泽东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总路线是在( C )。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论人民民主专政》

4.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民族

工商业实行( C )。

A.没收B.赎买c.保护

D.改造

5.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政治纲领,这一纲领要求在新民

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国家体制是

( D )。

A.工农民主共和国B.苏联式

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C.苏维埃共和国D.人民民主

共和国

6.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B )。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以乡

村为中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7.毛泽东阐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

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的著作是( C )。

A.《反对本本主义》B.《在晋

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共产党人>发刊词》

D.《论人民民主专政》

8.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C )。

A.议会斗争B.和平请愿

c.武装斗争D.改良主义

9.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是

( A )。

A.统一战线B.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D.群众路线

10.中国共产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

盾是( B )。

A.无产阶级思想同资产阶级思想

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同非无产阶级思

想的矛盾

c.无产阶级思想同农民阶级思想的

矛盾

D.无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

的矛盾

多项选择题: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

的性质。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 ACD )。

A.对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

体作用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准

备了条件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D.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

到了破坏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

导权的基本经验有( ABCD )。

A.必须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才

能实现自己的领导责任

B.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广泛统一战线

c.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实行又

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D.必须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和加

强无产阶级政党自身的建设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

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

的基本特点是( ABCD )。

A.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

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B.它有了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

C.它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

主义

D.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

部分

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

主义革命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

命的必要准备

B.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必然趋势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由资产阶级

领导,但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

党领导

D.只有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才能去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中间不允许

横插进一

个资产阶级专政

5.新民主主义文化是( ABCD)。

A.无产阶级领导的B.人民大

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

c.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6.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

的原因是( ABCD )。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

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和党

的领导

D.中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7.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提

出民主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 C )。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新民主主义论》

16

C.《<共产党人>发刊词》D.《论联合政府》

8.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就是( B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B.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D.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领导

9.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是( AB )。

A.。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B.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c.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D.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B )。

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社会主义工业化

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C)。

A.实行农业合作化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D.恢复国民经济

3.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B )。

A.集体经济B.国营经济c.混合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D )。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C )。

A.消灭剥削B.建成社会主义

社会

c.大力发展生产力D.过渡到

共产主义

多项选择

题…………………………………………

…………………

1.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

径有( ABCD )。

A.没收官僚资本B.对个体农

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

D.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2.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ABD)。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

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

家帮助的原则

c.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

任制

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

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单项选择题…………

1.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的观点是

由下列哪一位领导人提出的? A

A.陈云B.周恩来c.邓子

恢D.邓小平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 C)。

A.恢复党的思想路线B.正确

理解邓小平理论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邓小平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本

质”的理论是在( D)。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D.1992年南

方谈话中

4.社会主义本质中的生产力方面的

目标是( D)。

A.消灭剥削B.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5.社会主义本质中的价值方面的目

标是( A)。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发展商品经济D.以经济建

没为中心

6.邓小平南方谈话关于发展问

题的最著名的观点是( A )。

A.发展是硬道理B.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c.关键是发展经济D.力争阮

N YI。年上一个台阶

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

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 A )。

A.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

轨道上来

B.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C.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D.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素质的轨

道上来

多项选择

题…………………………………………

………

1.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有

( CD )。

A.《改造我们的学习》B。《愚

公移山》

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

中共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方面

提出的思想有( ABCD )。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产生责任制D.发

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

3.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实现共同富裕( ABC )。

A.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必须以坚持公有制、按劳分配

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

C.是社会主义最终的目标和最大

优越性所在

D.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4.邓小平在阐述“发展才是硬道理”

的过程中指出( ABCD )。

A.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

越靠得住

B.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

要靠我们的发展

c.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自己的发展

D.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

展问题

5.科学技术之所以是第一生产力

是因为( ABCD)。

A.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_个国家

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B.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

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c.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

力的体现

D.现代科学技术能扩大生产对象

的范围

6.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

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BCD )。

A.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单项选择

题…………………………………………

………….

1.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

是中国(D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B.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C.自然条件差,能源、资源相对不

足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2.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文章是( B )。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

17

c.《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得出的依据是( C )。

A.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B.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c.中国的具体实际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一般矛盾规律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B )。

A.中华民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5.邓小平曾说过: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C)。

A.我国实际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B.我国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我国还严重存在着封建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

6.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 C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7.邓小平最早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 A )。

A.1 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

B.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

C.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

D.1980年《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的讲话中

8.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C )。

A.四项基本原则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四

个现代化

9.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

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

性目标的是党的( B)。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

六大D.十七大

多项选择

题…………………………………………

1.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的

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些

有益的探索主要是( ABCD)。

A.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

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的社会

主义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初

级的阶段”

c.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

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D.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基本特征的阐述主要包括

( ABCD )。

A.现代化的发展水平B.产业

结构状况

C.经济运行方式D.文化教育

发展水平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

100年的时间,其原因在于( ABCD )。

A.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

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

决定

B.在我国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

落后的基本状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

c.要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

建筑,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

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

化、现代化的任务,发展社会主义

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要经过一个

很长的历史阶段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 ABCD )。

A.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

命线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文化( ABCD)。

A.就是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

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B.要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

c。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文化

D.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6.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

一,就是坚持(ABCD )。

A.理想与现实的统一B.方向

和道路的统一C.目的和过程的统一

D.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

( AD )。

A.农村B.东北地区C.小

城市D.西部地区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单项选择

题…………………………………………

…………

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

是( A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

展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

( C )。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与落后的

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

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邓小平完整提出“三个有利

于”标准的时间是( D )。

A.1980年B.1984年

C.1987年D.1992年

4.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了改革应

是( D )。

A.经济体制的改革B.政治体

制的改革

C.文化体制的改革D.全面的

改革

5.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

系的重要结合点的是( A )。

A.改善人民生活B.政策的稳

C.改革的力度D.经济增长

6.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

点放在( C )。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

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的能力上

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

7.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

要立足于( D )。

A.以廉取胜的战略B.以量取

胜的战略

C.以广取胜的战略D.以质取

胜的战略

8。为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在积极

扩大出口的同时,中央确立了“走出去”

的开放战略,鼓励有优势,有实力的企

业走出去投资办厂,学习外国的先进经

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增强自身的

竞争力。这是(A )。

①适应我国经济调整的需要②企业

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根本途径③进一步提

高改革开放的水平的要求④因为对

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

个方面⑤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由之

A.①③⑤B.②④⑤

18

C.①③④D.①②④

9。30年来的改革开放经验让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也提高了综合国力,但是改革开放不是一个严密的过滤器,西方国家的一些不利影响也侵入到我国,所以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必须要注意维护国家安全。其中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 B)。

A.技术安全B.金融安全

C.信息安全D.粮食市场安全

多项选择题……………………………………………………………·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 bcd )。

A.通过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c.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根本上说,是(AC )。

A.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B.殖民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

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ABCD )。,.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B.各种形式的开放

c.对所有国家的开放D.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开放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单项项选择题

1.为了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

础性作用,必须( A)。

A.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B.适当削弱宏观调控

C.坚持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宏观

调控

D.取消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 D )。

A.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

众的意愿决定的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决定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决定的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

情决定的

3.根据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强调

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

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是在党的

( B )。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

五大D.十六大

4.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

是指( A )。

A.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B.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关

C.资产的运行方式和经营机制

D.产权制度的管理制度

5.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

的收入是( D )。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

D.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收入

6.按劳分配是( D )。

A.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B.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C.生产资料分配的基本原则

D.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

素参与分配的依据是( B )。

A.按劳分配B.按贡献分配

c.按技术分配D.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8.再分配注重公平,主要依靠的是

( C)。

A.计划机制B.市场机制

C.政府作用D.社会机制

9.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主要依靠的

是( B)。

A.计划机制B.市场机制

c.社会机制D.政府作用

10.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

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

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

收入悬殊的分配政策是在党的( C )。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

六大D.十六届五中全会

11.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

突出矛盾,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

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

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

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成果是在党的( D )。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

六大D.十六届五中全会

12.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科学技术

的战略基点的核心是( B )。

A.发展新兴产业B.加强自主

创新能力

c.引进国外先进技术D.统筹

区域经济发展

1 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

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

( B )。

A.经济增长方式B.经济发展

方式

c.生产发展方式D.生产运作

方式.

1 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

作的基本尺度的是( B )。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

风文明

1 5.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利的尊重和

维护的是( D )。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D.管理民主

16.按照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

思想,面向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明

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党的

( B )。

A.十五大B.十五届四中全会

C.十六大D.十六届五中全会

1 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C )。

A.坚持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

的统一

B.促进区域协调发展C.发展

循环经济

D.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

多项选择

题…………………………………………

……….

1.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表现

在( ACD)。

A.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B.国家对企业管得过松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

机制的作用

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2.下列表述中,属于邓小平南方谈

话内容的有( ABCD)。

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

本主义也有计划

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

会主义也有市场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股份制是(ABCD )。

A.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B.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C.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

效率

D.判断其所有制性质的关键是看

哪种所有制掌握控股权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ABC)。

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

B.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 BCD )。

A.股份制经济B.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C.港澳台投资的经济D.外资经济

6.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 ACD )。

A.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

B.凭借专利所取得的收入

C.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人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润

D.以实物形态资本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

7.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BCD )。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8.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 CD )。.

A.减少环境污染B.优化产业结构

C.加快科技进步D.提高劳动者素质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 ABC )。

A.农民问题B.农业问题

C.农村问题D.农民工问题

1 0.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就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ABCD )。

A.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B.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

C.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D.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1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高度,提出的奋斗目标是(BC )。

A.综合利用型社会B.资源节

约型社会

C.环境友好型社会D.生态良

好型社会

1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应

采取的措施是( ABCD )。

A.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

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B.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D.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事业

1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实行按劳分配和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

的按劳分配的主要区别是(ABCD )。

A.按劳分配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

劳动时间为尺度

B.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还不能

在全社会范同内按照统一标准实行

c.不能直接实现,要通过商品货币

关系实现,不是全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

D.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

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单项选择题: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

是要(D )。

A.坚持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D.坚持党的领

导、

2.我国的国体是( B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 )。

A.人民当家作主B.无产阶级

专政

C.民主集中制D.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

动的基本原则是( B )。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B.民

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B )。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目前,我国直接选举人大代

表,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的是

( A)。

A.县(市)级人民代表大会

B.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C.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D.省级人民代表大会

7.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 D )。

A.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

C.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阴谋分裂

祖国的勾当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

族共同繁荣

8.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

( B )。

A.民族区域自治B.基层民主

C.政治协商D.人民代表大会

9.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 C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大力

发展生产力

C.依法治国D.加强精神文明

建设

1 0.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

核心是( B )。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11.法制是依法治国的( D )。

A.内容和本质B.手段和目的

C.表现和形式D.前提和基础

12.政治体制改革要着重加强制度建

设,这是为了( A )。

A.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

化、规范化、程序化

B.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

完善和发展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3.民主、自由、人权的核心是( A )。

A.民主B.自由C.人权

D.主权

14t.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

义的生命是( C)。

A.人民平等B.人民自由

C.人民民主D.人民幸福

15.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 C )。

A.发展民主B.依法治国

C.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稳定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6.民主.自由、人权是( D)。

A.超阶级的B.资产阶级的

C.无产阶级的D.人类的普遍追求

17。1980年8月,意大利记者奥琳

埃娜法拉奇问邓小平怎样避免和防止再

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事情时,

邓小平的回答是(B )。

A.要从教育方面解决问题

B.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

C.要从法律方面解决问题

D.要从民主方面解决问题

18.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B)。

A.民族争端B.人民内部矛盾

C.阶级斗争的反映D.民族差

异问题

多项选择

题…………………………………………

1.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BCD)。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

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