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选频回路与阻抗变换

第2章 选频回路与阻抗变换

阻抗匹配和阻抗变换是什么-阻抗变换和阻抗匹配的详细概述

阻抗匹配和阻抗变换是什么?阻抗变换和阻抗匹配的详细概述阻抗匹配是无线电技术中常见的一种工作状态,它反映了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之间的功率传输关系。当电路实现阻抗匹配时,将获得最大的功率传输。反之,当电路阻抗失配时,不但得不到最大的功率传输,还可能对电路产生损害。阻抗匹配常见于各级放大电路之间、放大器与负载之间、测量仪器与被测电路之间、天线与接收机或发信机与天线之间,等等。例如,扩音机的输出电路与扬声器之间必须做到阻抗匹配,不匹配时,扩音机的输出功率将不能全部送至扬声器。如果扬声器的阻抗远小于扩音机的输出阻抗,扩音机就处于过载状态,其末级功率放大管很容易损坏。反之,如果扬声器的阻抗高于扩音机的输出阻抗过多,会引起输出电压升高,同样不利于扩,音机的工作,声音还会产生失真.因此扩音机电路的输出阻抗与扬声器的阻抗越接近越好。又例如,无线电发信机的输出阻抗与馈线的阻抗、馈线与天线的阻抗也应达到一致。如果阻抗值不一致,发信机输出的高频能量将不能全部由天线发射出去。这部分没有发射出去的能量会反射回来,产生驻波,严重时会引起馈线的绝缘层及发信机末级功放管的损坏。为了使信号和能量有效地传输,必须使电路工作在阻抗匹配状态,即信号源或功率源的内阻等于电路的输人阻抗,电路的输出阻抗等于负载的阻抗。在一般的输入、输出电路中常含有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由它们所组成的电路称为电抗电路,其中只含有电阻的电路称为纯电阻电路. 下面对纯电阻电路和电抗电路的阻抗匹配问题分别进行简要的分。1、纯电阻电路在中学物理电学中曾讲述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个电阻为R的用电器,接在一个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池组上(见图1),在什么条件下电源输出的功率最大呢?当外电阻等于内电阻时,电源对外电路输出的功率最大,这就是纯电阻电路的功率匹配。假如换成交流电路,同样也必须满足R=r这个条件电路才能匹配。 2、电抗电路电抗电路要比纯电阻电路复杂,电路中除了电阻外还有电容和电感.元件,并工作于低频或高频交流电路。在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和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叫阻抗,用字母Z表示.其中,电容和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分别称为容抗及和感抗而.容

阻抗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

摘要 射频设计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使电路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相匹配,在这两部分之间实现最大功率传输,这就需要在射频电路中加入阻抗变换器从而达到阻抗匹配的目的。本文介绍了一种中心频率为400MHz、频宽为40MHz的50~75欧姆T型阻抗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过程。文中概述了射频阻抗变换器的种类、用途及发展。在分析了阻抗匹配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论述了射频阻抗变换器的设计过程,然后通过ADS软件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射频;阻抗匹配;阻抗圆图;VSWR(电压驻波比);ADS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引言 (2) 1.1 概述 (2) 1.2 射频阻抗变换电路的类型 (2) 1.3 射频阻抗变换器的用途 (2) 1.4射频阻抗变换器设计的发展 (3) 第二章基本原理 (3) 2.1 阻抗匹配 (3) 2.2 史密斯圆图 (4) 2.2.1 等反射圆 (4) 2.2.2 等电阻圆图和等电抗圆图 (5) 2.2.3 Smith圆图(阻抗圆图) (7) 2.3 电压驻波比 (8) 第三章 T型阻抗变换器的设计 (9) 3.1 T型阻抗变换器(R S

ADS阻抗匹配原理及负载阻抗匹配

功率放大器设计的关键:输出匹配电路的性能 2008-05-15 17:51:20 作者:未知来源:电子设计技术 关键字:功率放大器匹配电路匹配网络s参数串联电阻输出功率Cout耗散功率网络分析仪高Q值对于任何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设计,输出匹配电路的性能都是个关键。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常常为人们所忽视,那就是输出匹配电路的功率损耗。这些功率损耗出现在匹配网络的电容器、电感器,以及其他耗能元件中。功率损耗会降低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效率及功率输出能力。 因为输出匹配电路并不是一个50Ω的元件,所以耗散损失与传感器增益有很大的区别。输出匹配的具体电路不同,损耗也不一样。对于设计者而言,即使他没有选择不同技术的余地,在带宽和耗散损失之间,在设计方面仍然可以做很多折衷。 匹配网络是用来实现阻抗变化的,就像是功率从一个系统或子系统传送另一个系统或者子系统,RF设计者们在这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对于功率放大器,阻抗控制着传送到输出端的功率大小,它的增益,还有它产生的噪声。因此,功率放大器匹配网络的设计是性能达到最优的关键。 损耗有不同的定义,但是这里我们关心的是在匹配网络中,RF功率以热量的形式耗散掉的损耗。这些损耗掉的功率是没有任何用途。依据匹配电路功能的不同,损耗的可接受范围也不同。对功率放大器来讲,输出匹配损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因为这牵涉到很大的功率。效率低不仅会缩短通话时间,而且还会在散热和可靠性方面带来很大的问题。 例如,一个GSM功率放大器工作在3.5V电压时,效率是55%,能够输出34dBm的功率。在输出功率为最大时,功率放大器的电流为1.3A。匹配的损耗在0.5dB到1dB的数量级,这与输出匹配的具体电路有关。在没有耗散损失时,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为62%到69%。尽管损耗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是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功率放大器匹配网络中,损耗是首要问题。 耗散损失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网络,研究一个匹配网络(图1a)中的耗散损失。电源通过无源匹配网络向无源负载传输功率。在电源和负载阻抗之间没有任何其他的限制。把匹配网络和负载合在一起考虑,电源输出一个固定量的功率Pdel 到这个网络(图1b)。输出功率的一部分以热量的形式耗散在匹配网络中。而其余的则传输到负载。Pdel是传输到匹配网络和负载(图1c)上的总功率,PL是传输到负载的那部分功率。 了解了这两个量,我们就可以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大的一部分功率是作为有用功率从电源传输到了负载,其比例等于PL/Pdel。 这是对功率放大器输出匹配的耗散损失的正确测量,因为它只考虑了实际传输功率以及耗散功率。反射功率没有计算进去。 由此可知,这个比例就等于匹配网络工作时的功率增益GP。而工作时的功率增益完整表达式为: 这里,是负载反射系数,是匹配网络的s参数, 损失就是增益的倒数。因此,耗散损失可以定义为: Ldiss = 1/GP。 对于功率放大器而言,我们为它设计的负载一般是50Ω。通常,我们用来测量s参数的系统阻抗也是50Ω。如果系统阻抗和负载都是50Ω,那么就为0,于是,上面的表达式就可以简化为: 在计算一个匹配网络的耗散损失时,只需要知道它的传输值和反射散射参数的大小,这些可以很容易地从s参数的计算过程中得到,因为网络分析仪通常都会采用线性的方式来显示s参数的值。在评估输入和级间耗散损失时,负载的阻抗不是50Ω,但是上述的规律依然适用。 因为反射和耗散损失很容易混淆,射频工程师有时就会采用错误的方法来计算耗散损失。而最糟糕的方法就是采用未经处理的s21来进行计算。一个典型的匹配网络在1GHz(图2)时,对功率放大器而言,是数值为4+j0Ω的负载阻抗。匹配网络采用的是无损耗元件来进行模拟的,所以在匹配网络中不存在功率的耗散问题。然而,s21却是-6dB,因为在50Ω的源阻抗和4Ω的负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匹配问题。作为一个无损耗网络,除了一些数字噪音外,模拟的耗散损失为0dB。 在电路的模拟当中,我们可能可以采用s21来求出正确的耗散损失。这一过程包括采用复杂模拟负载线的共轭

阻抗变换变换的方法和计算

变压器和其阻抗 理想变压器是一个端口的电压与另一个端口的电压成正比,且没有功率损耗的一种互易无源二端口网络。它是根据铁心变压器的电气特性抽象出来的一种理想电路元件。 理想变压器阻抗变换作用的性质由以上的全部叙述可见,理想变压器既能变换电压和电流,也能变换阻抗,因此,人们更确切地称它为变量器。 在电子线路中,常利用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来实现阻抗匹配,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 1.在电子设备中,往往要求负载能获得最大输出功率。负载若要获得最大功率,必须满足负载电阻与电源电阻相等的条件,称为阻抗匹配。但在一般情况下,负载电阻是一定的,不能随意改变。而利用变压器可以进行阻抗变换,适当选择变压器的匝数比,把它接在电源与负载之间,就可实现阻抗匹配,使负载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 如图,从变压器原绕组两端点看进去的阻抗为 从变压器副绕组两端点看进去的阻抗为 因为 表明:变比为K的变压器,可以把其副绕组的负载阻抗,变换成为对电源来说扩大到K2倍的等效阻抗。

2. 假说变压器初级/次级的匝数比为n:1,根据变压器的特性,次级电压为初级的1/n,电流为初级的n倍。 初级阻抗=初级电压/初级电流 次级阻抗=次级电压/次级电流=(1/n)初级电压/(n初级电流)=[1/(nn)]初级阻抗。或者说初级阻抗=(nn)次级阻抗。 这说明,变压器各线圈的阻抗,与线圈匝数的平方成正比。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用变压器不同匝数的线圈来变换阻抗。最简单的,就是电视机天线,用扁馈线时阻抗是300Ω,接电视机的天线输入端是75Ω,必须用一个阻抗变换插座,其中就是一个铁氧体磁芯的2:1的变压器,将300Ω与75Ω进行阻抗匹配。 3. 变压器除了可变压外还可作为一个阻抗变换器件,这在有线广播中经常用到。变压器的初次级的匝数比n=n1/n2=V1/V2,V1、V2分别是初、次级的电压,n1、n2分别为初、次级的绕组匝数。又有V1V1=PZ1、V2V2=PZ2 式中P是变压器的功率,Z1、Z2分别是初次的阻抗, 所以有Z1/Z2=V1V1/V2/V2=n1n1/n2n2 即变压器的初次级阻抗比等于初次级电压比的平方和等于匝数比的平方。

1/4波长阻抗变换器地分析报告

1/4波长阻抗变换器的分析 摘要:阻抗匹配网络已经成为射频微波电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于匹配使得电路中的反射电压波变少,从而损耗减少。同时,匹配网络对器件的增益,噪声,输出功率还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微波传输系统,它关系到系统的传输效率、功率容量与工作稳定性,关系到微波测量的系统误差和测量精度,以及微波元器 λ 件的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讨论了传输线的阻抗匹配方法,并着重分析了4 λ阻抗变换器的优点。 阻抗变换器,并举例说明了多节4 关键字:阻抗匹配;匹配网络;匹配方法,阻抗变换器

1引言 传输理论指出,通常情况下,传输线传输的电压或电流是由该点的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而成的,或者说是由行波和驻波叠加而成的。 在由信号源及负载组成的微波系统中,如果传输线和负载不匹配,传输线上将形成驻波。有了驻波一方面使传输线功率容量降低,另一方面会增加传输线的衰减。如果信号源和传输线不匹配,既会影响信号源的频率和输出功率的稳定性,又会使信号源不能给出最大功率、负载又不能得到全部的入射功率。因此传输线一定要匹配。 匹配可分为始端匹配和终端匹配。始端匹配是为了使信号源的输出功率最大,采用的方法是共轭匹配;终端匹配是为了使传输线上无反射波,使传输功率最大,采用的方法是阻抗匹配。 2.匹配理论 2.1共轭匹配 共轭匹配的目的是使信号源的功率输出最大,这就要求传输线信号源的内阻和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互成共轭值。 假设信号源的内组为g g g jX R Z +=,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为in in in jX R Z +=,如图1.1所示。 则 * =g in Z Z 即 g in g in X X R R -==,

阻抗变换器设计

射频电路设计实训报告 设计题目阻抗变换器设计 系别 年级专业 设计组号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射频设计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使电路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相匹配,在这两部分之间实现最大功率传输,这就需要在射频电路中加入阻抗变换器从而达到阻抗匹配的目的。阻抗变换器就是起到将压电传感器的高阻抗变换为信号放大处理部分需要的低阻抗。本设计是关于阻抗匹配和阻抗转换器的一些阻抗匹配电路以及阻抗匹配的方法,用以实现匹配以及50Ω到75Ω以及75Ω到50Ω的阻抗转换器。从而得到所需要的输出阻抗以达到变换的目的。本次实验以2个无源阻抗匹配器为例,分别采用简单的电容电感的方式设计所需要的阻抗转换器,制作出实物并进行测试。 Abstract: One of the main RF design is a part of the circuit and the other part of the match between the two parts to achieve maximum power transfer, which requires adding the RF circuit impedance converter to achieve impedance matching purposes. Impedance transformer is played to a high impedance piezoelectric sensor signal amplification process is transformed into some of the needs of low impedance. This design is about impedance matching and impedance converter circuit and impedance matching impedance matching some of the methods used to achieve matching and 50Ω to 75Ω and 75Ω to 50Ω impedance converter. In order to get the required output impedance of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transformation. The experiment with two passive impedance matching device, for example, capacitance and inductance, respectively, a simple way to design the required impedance converter to produce a physical and tested. 关键词: 射频设计 阻抗变换器 阻抗匹配 无源 一、基本阻抗匹配理论 当负载阻抗与传输线特性阻抗不相等或连接两段特性阻抗不同的传输线时,由于阻抗不匹配会产生反射现象,从而导致传输系统的功率容量和传输效率下降,负载不能获得最大功率。为了消除这种不良反射现象,可在其间接入阻抗变换器,以获得良好的匹配。 由图2-1(a )可知,当R L =R S 时可得最大输出功率,称此状况为匹配状态。 图(a ) 输入输出功率关系图 图(b ) 广义阻抗匹配 此时:2 2 2 () S out L L S L V P I R R R R =?=?+ L S R k R =? 22 (1) S S in S L S V V P R R R k == ++ ? 1o u t i n k P P k =?+ 推而广之,如图2-1(b )所示,当输入阻抗Z S 与负载阻抗Z L 互为共轭,即Z S =Z L * 时,形成广义阻抗匹配。因此,阻抗匹配电路亦可称为阻抗变换器。

(完整版)ADS软件学习及阻抗匹配电路的仿真设计

ADS软件学习及阻抗匹配电路的仿真设计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3班 姓名: 学号: 一、实验内容 用分立LC设计一个L型阻抗匹配网络,实现负载阻抗(30+j*40)(欧姆) 到50(欧姆)的匹配,频率为1GHz。 二、设计原理 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内部阻抗互相适配,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的一种工作状态,它反映了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之间的功率传输关系。 要实现最大的功率传输,必须使负载阻抗与源阻抗匹配,这不仅仅是为了减小功率损耗,还具有其他功能,如减小噪声干扰、提高功率容量和提高频率响应的线性度等。通常认为,匹配网络的用途就是实现阻抗变换,就是将给定的阻抗值变换成其他更合适的阻抗值。 基本阻抗匹配理论: ——(1) ——(2),由(1)与(2)可得:——(3)

当RL=Rs时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此时为阻抗匹配状态。无论负载电阻大于还是小于信号源内阻,都不可能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且两个电阻值偏差越大,输出功率越小。 广义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概念可以推广到交流电路,当负载阻抗ZL与信号源阻抗Zs共轭时,即ZL=Zs,能够实现功率的最大传输,称作共轭匹配或广义阻抗匹配。 如果负载阻抗不满足共轭匹配条件,就要在负载和信号源之间加一个阻抗变换网络N,将负载阻抗变换为信号源阻抗的共轭,实现阻抗匹配。 三设计过程 1、新建ADS工程,新建原理图。在元件面板列表中选择“Simulation S--param”,在原理图中放两个Term和一个S-Parameters控件,分别把Term1设置成Z=5Oohm,Term2 设置成Z=30+j*40ohm,双击S-Parameters控件,弹出设置对话框,分别把Start设置成10MHz,Stop设置成2GHz,Step-size设置成1MHz。 2、在原理图里加入Smith Chart Matching 控件,并设置相关的频率和输入输出阻抗等参数。 3、连接电路。 4、在原理图设计窗口,执行菜单命令tools->Smith Chart,弹出Smart Component,选择“Update SmartComponent from Smith Chart Utility”,单击“OK”。 5、设置Freq=0.05GHz,Z0=50ohm。单击DefineSource /load Network terminations 按钮,弹出“Network Terminations”对话框,设置源和负载阻抗,然后依次单击“Apply”和“OK”。 6、采用LC分立器件匹配。 7、单击“Build ADS Circuit”按钮,即可以生成相应的电路。 8、进行仿真,要求其显示S(1,1)和S(2,1)单位为dB的曲线。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_杨霓清_答案_第一章-选频网络与阻抗变换

第一章 选频网络与阻抗变换 思考题与习题 1.1 已知LC 串联谐振回路的C =100pF ,0f =1.5MHz ,谐振时的电阻5r =Ω,试求:L 和 0Q 。 解:由 0f = 得 2612 011 (2)(2 1.510)10010 L f C ππ-= =???? 6 112.610112.6H H μ-=?= 66 002 1.510112.6105 L Q r ωπ-????== 212.2= 1.2 对于收音机的中频放大器,其中心频率0f =465kHz ,0.7BW =8kHz ,回路电容C=200pF ,试计算 回路电感L 和e Q 的值。若电感线圈的0Q =100,问在回路上应并联多大的电阻才能满足要求? 解:由 0f = 得 2220012533025330585.73(μH)(2)0.465200 L f C f C π= ==≈? 由 0 0.7e f BW Q = 得 00.7465 58.1258 e f Q BW = == 00 310 001100171(k )2246510210eo Q R Q C f C ωππ-===≈Ω???? 058.12517199.18(k )100 e eo Q R R Q ∑= =?=Ω 外接电阻 017199.18 236.14(k )17199.18 eo e R R R R R ∑∑?= =≈Ω--

1.3 有一并联回路在某频段内工作,频段最低频率为535kHz ,最高频率1605 k Hz 。现有两 个可变电容器,一个电容器的最小电容量为12pF ,最大电容量为100 pF ;另一个电容 器的最小电容量为15pF ,最大电容量为450pF 。试问: 1)应采用哪一个可变电容器,为什么? 2)回路电感应等于多少? 3)绘出实际的并联回路图。 解:1) max max min min '1605 3'535 f C f C === 因而 max min '9'C C = 但 100912<, 450 30915 => 因此应采用max min = 450PF, = 15pF C C 的电容器。 但因为 max min 30C C =,远大于9,因此还应在可变电容器旁并联一个电容C X ,以使max min C C X X C C ++=3, 解之得 C X ≈40pF 。 2) 将max 'C =C X +max C =490pF 代入 22 2min max min max 12533025330 180(μH)(2)''0.535490 L f C f C π= ==≈? 3)实际的并联回路如下 1.4 给定并联谐振回路的0f =5MHz ,C =50 pF ,通频带0.7BW =150kHz 。试求电感L 、品质 因数0Q 以及对信号源频率为5.5MHz 时的失调。又若把0.7BW 加宽至300kHz ,应在回路 两端再并联上一个阻值多大的电阻? 解:回路电感值为 22 2001253302533020.2 μH 550 L C f C ω= ===? 又 0 0.70 f BW Q =

常用电力线路阻抗表

附录A 架空线路每千米得电抗、电阻值

注 1、110kV高压电缆得平均电抗:X=0、18Ω/km。 2、表中所列为正序电抗X1,负序电抗X2= X1,零序电抗X0= 3、5X1。 附录C 各电压等级基准值表 表C、1 基准容量S =1000MVA时得基准值表 b

表C、2 基准容量S =100MVA时得基准值表 b 附录D 常用电缆载流量 序 导线型号中试所实验值载流量建议值(A) 载流量原标准值(A) 号 1 YJLV22-35 100 123 2 YJLV22-50 115 141 3 YJLV22-70 140 173 4 YJLV22-9 5 170 214 5 YJLV22-120 195 246

6 YJLV22-150 220 278 7 YJLV22-185 255 320 8 YJLV22-240 300 373 9 YJLV22-300 340 428 10 YJLV22-400 400 501 序号导线型号中试所实验值载流量建议值(A) 载流量原标准值(A) 1 YJV22-35 125 159 2 YJV22-50 145 182 3 YJV22-70 180 223 4 YJV22-9 5 220 276 5 YJV22-120 255 317 6 YJV22-150 285 359 7 YJV22-185 330 413 8 YJV22-240 385 481 9 YJV22-300 440 552 10 YJV22-400 515 646 序导线型号中试所实验值载流量建议值(A) 载流量原标准值(A)

ADC阻抗以及阻抗匹配

我来大概概括一下ADC输入阻抗的问题: 1:SAR型ADC这种ADC内阻都很大,一般500K以上。即使阻抗小的ADC,阻抗也是固定的。所以即使只要被测源内阻稳定,只是相当于电阻分压,可以被校正。 2:开关电容型,如TLC2543之类。他要求很低的输入阻抗用于对内部采样电容快速充电。这时最好有低阻源,否则会引起误差。实在不行,可以外部并联一很大的电容,每次被取样后,大电容的电压下降不多。因此并联外部大电容后,开关电容输入可以等效为一个纯阻性阻抗,可以被校正。 3:FLASH.html">FLASH型(直接比较型)。大多高速ADC都是直接比较型,也称闪速型(FLASH),一般都是低阻抗的。要求低阻源。对外表现纯阻性,可以和运放直接连接 4:双积分型大多输入阻抗极高,几乎不用考虑阻抗问题 5:Sigma-Delta型。这是目前精度最高的ADC类型,也是最难伺候的一种ADC。重点讲一下要注意的问题: a.内部缓冲器的使用。SigmaDelta型ADC属于开关电容型输入,必须有低阻源。所以为了简化外部设计,内部大多集成有缓冲器。缓冲器打开,则对外呈现高阻,使用方便。但要注意了,缓冲器实际是个运放。那么必然有上下轨的限制。大多数缓冲器都是下轨50mV,上轨AVCC-1.5V。在这种应用中,共莫输入范围大大的缩小,而且不能到测0V。一定要特别小心!一般用在电桥测量中,因为共模范围都在1/2VCC附近。不必过分担心缓冲器的零票,通过内部校零寄存器

很容易校正的。 b.输入阻抗问题。SigmaDelta型ADC属于开关电容型输入,在低阻源上工作良好。但有时候为了抑制共模或抑制乃奎斯特频率外的信号,需要在输入端加RC滤波器,一般DATASHEET上会给一张最大允许输入阻抗和C和Gain的关系表。这时很奇怪的一个特性是,C越大,则最大输入阻抗必须随之减小!刚开始可能很多人不解,其实只要想一下电容充电特性久很容易明白的。还有一个折衷的办法是,把C取很大,远大于几百万倍的采样电容Cs(一般4~20PF),则输入等效纯电阻,分压误差可以用GainOffset寄存器校正。 c.运放千万不能和SigmaDelta型ADC直连!前面说过,开关电容输入电路电路周期用采样电容从输入端采样,每次和运放并联的时候,会呈现低阻,和运放输出阻抗分压,造成电压下降,负反馈立刻开始校正,但运放压摆率(SlewRate)有限,不能立刻响应。于是造成瞬间电压跌落,取样接近完毕时,相当于高阻,运放输出电压上升,但压摆率使运放来不及校正,结果是过冲。而这时正是最关键的采样结束时刻。 所以,运放和SD型ADC连接,必须通过一个电阻和电容连接(接成低通)。而RC的关系又必须服从5.c里面所述规则。 d.差分输入和双极性的问题。SD型ADC都可以差分输入,都支持双极性输入。但这里的双极性并不是指可以测负压,而是Vi+Vi-两脚之间的电压。假设Vi-接AGND,那么负压测量范围不会超过-0.3V。正确的接法是Vi+Vi-共模都在-0.3~VCC之间差分输入。一个典型的

阻抗匹配详解及高频阻抗匹配实例

英文名称:impedance matching 基本概念 信号传输过程中负载阻抗和信源内阻抗之间的特定配合关系。一件器材的输出阻抗和所连接的负载阻抗之间所应满足的某种关系,以免接上负载后对器材本身的工作状态产生明显的影响。对电子设备互连来说,例如信号源连放大器,前级连后级,只要后一级的输入阻抗大于前一级的输出阻抗5-10倍以上,就可认为阻抗匹配良好;对于放大器连接音箱来说,电子管机应选用与其输出端标称阻抗相等或接近的音箱,而晶体管放大器则无此限制,可以接任何阻抗的音箱。 匹配条件 ①负载阻抗等于信源内阻抗,即它们的模与辐角分别相等,这时在负载阻抗上可以得到无失真的电压传输。 ②负载阻抗等于信源内阻抗的共轭值,即它们的模相等而辐角之和为零。这时在负载阻抗上可以得到最大功率。这种匹配条件称为共轭匹配。如果信源内阻抗和负载阻抗均为纯阻性,则两种匹配条件是等同的。 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内部阻抗互相适配,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的一种工作状态。对于不同特性的电路,匹配条件是不一样的。在纯电阻电路中,当负载电阻等于激励源内阻时,则输出功率为最大,这种工作状态称为匹配,否则称为失配。 当激励源内阻抗和负载阻抗含有电抗成份时,为使负载得到最大功率,负载阻抗与内阻必须满足共扼关系,即电阻成份相等,电抗成份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这种匹配条件称为共扼匹配。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微波电子学里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传输线上,来达至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史密夫图表上。电容或电感与负载串联起来,即可增加或减少负载的阻抗值,在图表上的点会沿著代表实数电阻的圆圈走动。如果把电容或电感接地,首先图表上的点会以图中心旋转180度,然后才沿电阻圈走动,再沿中心旋转180度。重覆以上方法直至电阻值变成1,即可直接把阻抗力变为零完成匹配。 共轭匹配 在信号源给定的情况下,输出功率取决于负载电阻与信号源内阻之比K,当两者相等,即K=1时,输出功率最大。然而阻抗匹配的概念可以推广到交流电路,当负载阻抗与信号源阻抗共轭时,能够实现功率的最大传输,如果负载阻抗不满足共轭匹配的条件,就要在负载和信号源之间加一个阻抗变换网络,将负载阻抗变换为信号源阻抗的共轭,实现阻抗匹配。

宽带传输线阻抗变换器的设计

宽带传输线阻抗变换器的设计 【摘要】利用传输线理论和基本电路理论,得出宽带阻抗变换器负载吸收最大功率时,负载阻抗、源阻抗与传输线特性阻抗之间应该满足的关系。并通过实验表明,满足这关系时,传输线阻抗变换器容易达到宽带。 【关键词】传输线理论;电路理论;阻抗关系;阻抗变换 0.引言 阻抗变换器是短波多模多馈天线馈电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传输线变压器理论为基础,将扭绞双线或同轴线绕在高磁导率的软磁铁芯上形成线圈实现阻抗变换的功能。在阻抗变换器的设计中,负载阻抗、源阻抗与传输线特性阻抗之间是否满足最佳传输条件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明确阻抗变换器各端之间的阻抗关系。 根据阻抗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线圈上的V和I必然满足传输线方程。结合传输线理论中的V和I之间的关系和电路方程,利用边界条件,推导宽带阻抗变换器各端之间阻抗满足的关系,以及与传输线特性阻抗的关系,可以得出一些结论。本文以1:4阻抗变换器为例分析,制作了50-200欧姆的阻抗变换器。其他阻抗变换器的分析方法类似,并根据其结论设计并制作了50欧姆-75欧姆的阻抗变换器。 1.宽带阻抗变换器的阻抗关系 双线1:4阻抗变换电路示意如图1所示,且为不平衡-不平衡变换。这种变换用双线传输线或同轴线绕制,称为双线1:4阻抗变换。 在图1中,源端阻抗为Rg,负载阻抗为Rb,电压、电流如图标示,图2是阻抗变换器的电路模型。 图1 宽带1:4阻抗变换器电路示意图图2 阻抗变换器的电路模型 参见图2,根据传输线理论和基本电路理论可列出下列方程: V=(V-V)cos l+jZIsin l(1) I=Icos l+jsin l (2) E=(I+I)R+V(3) V=IR (4)

负阻抗变换器及其应用

实验十四 负阻抗变换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用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负阻抗变换器。 2、 学习负阻抗变换器的测量方法。 3、 了解负阻抗变换器的应用。 二、 实验属性(综合性)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 计算机及其EWB 软件。 四、实验要求 1、 预习时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复习教材的有关内容。 2、 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任务。 五、实验原理 1、负阻抗变换器 负阻抗是电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基本概念,在工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负阻抗的产生除某些非线性元件(如隧道二极管)在某个电压或电流的范围内具有负阻抗特性外,一般都有一个有源双网络来形成一个等值的线性负阻抗。该网络由线性集成电路组成,这样的网络称作负阻抗变换器。 按有源网络输入电压和电流与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可分为电流反向型和电压反向型两种(INIC 及VNIC ),INIC 的电路模型如图14--1所示。 图14—1 INIC 在理想情况下,其电压、电流关系为: 对于INIC 型:21U U =,21I k I =(k 为电流增益) 对于VNIC 型:21U k U -=,2 1I I -=(k 为电压增益) 如果在INIC 的输出端接上负载Z L ,如图14--2所示,则它的输入阻抗Z i 为: L i Z k I k U I U Z 1 2 211-=== 2 1 I I ' 12 L Z

图14-2 本实验用线性运算放大器组成如图14-3所示的INIC 电路,在一定的电压、电流的范围内可获得良好的线性度。 图14-3 根据运放理论可知: 2 1U U U U ===-+ 31I I = , 42I I = ∴ 2211Z I Z I = L i Z Z Z I k U I U Z 212 21 1-== = 当Ω==K R Z 111,Ω==30022R Z 时; 10 3121 2== =R R Z Z k 若 L i L L R Z R Z 3 10 -==时,; 若 ω jc Z L 1 = , 则 i Z 310-=C j ω1L j ω=, C L 21310ω= 若 =L Z L j ω, = i Z L j ω3 10 - = C j ω1 ,=C L 21103ω 2、应用负阻抗变换器构成一个具有负内阻的电压源,电路如图14-4所示 i Z L Z

2.4GHZ微带渐变阻抗变换器设计报告

2.4GHZ微带渐变阻抗变换器设计报告

2.4GHZ微带渐变阻抗变换器设计报告 一、设计任务 1.1名称:设计一个工作频率为 2.4GHZ,输入阻抗为50Ω,输出阻抗为30Ω的阻抗变换器。 1.2主要技术指标:S11<-20dB,S21<-0.7dB,re(Z0)=50Ω,VWAR尽量接近于1。 二、设计过程 2.1原理: 2.1.1 阻抗匹配的概念 阻抗匹配元件在微波系统中用的很多,匹配的实质是设法在终端负载附近产生一新的反射波,使它恰好和负载引起的反射波等幅反相,彼此抵消,从而达到匹配传输的目的。一旦匹配完善,传输线即处于行波工作状态。 在微波电路中,常用的匹配方法有: (1)电抗补偿法:在传输线中的某些位置上加入不消耗的匹配元件,如纯电抗的膜片、销钉、螺钉调配器、短路调配器等,使这些电抗负载产生的反射与负载产生的反射相互抵消,从而实现匹配传输,这些电抗负载可以是容性,也可以是感性,其主要有点是匹配装置不耗能,传输效率高。 (2)阻抗变换法:采用λ/4阻抗变换器或渐变阻抗变换器使不匹配的负载或两段特性阻抗不同的传输线实现匹配连接。 (3)发射吸收法:利用铁氧体元件的单体传输特性(如隔离器等)

将不匹配负载产生的反射波吸收掉。 传输线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功率传输。对一个由信号源、传输线和负载构成的系统,希望信号源在输出最大功率的同时负载能全部吸收,以实现高效稳定的传输。这就要求信号源内阻与传输线阻抗实现共轭匹配,同时要求负载与传输线实现无反射匹配。 2.1.2 阻抗匹配的方法 阻抗匹配的方法是在负载与传输线之间接入匹配器,使其输入阻抗作为等效负载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等。 图3-1 阻抗匹配 匹配器是一个两端口的微波元件,要求可调以适应不同负载,其本身不能有功率损耗,应由电抗元件构成。匹配阻抗的原理是产生一种新的反射波来抵消实负载的反射波(二者等幅反相),即“补偿原理”。常用的匹配器有有λ/4阻抗变换换器和支节匹配器。本论文主要采用λ/4阻抗变换器。 2.1.3 λ/4阻抗变换器 λ/ 4阻抗变换器是特征阻抗通常与主传输线不同、长度为λ/ 4的传输线段,它可以用于负载阻抗或信号源内阻与传输线的匹配,以保

阻抗变换器

实验六 滤波器 一、实验要求 设计一节4节切比雪夫匹配变换器,以匹配40Ω的传输线到60Ω的负载,在整个通带上最大允许的驻波比值为1.2,求出其带宽,并画出输入反射系数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切比雪夫电路的原理及其基本设计方法。 (2) 利用Microwave Office 或Ansoft Designer 软件进行相关电路设计和仿真。 三、预习内容 (1)切比雪夫的相关原理。 (2)切比雪夫匹配变换器的设计方法。 四、理论分析 切比雪夫变换器是以通带内的波纹为代价得到最佳带宽的。若能容忍这种通带特性的话,对于给定节数,切比雪夫变换器的带宽将明显其他变换器的带宽。切比雪夫变换器是通过使Γ与切比雪夫多项式相等的方法设计的,因为切比雪夫多 项式具有这类变换器所需的最佳特性。 1、切比雪夫多项式 第n 阶切比雪夫多项式是用() x T n 表示的n 次多项式。前4阶切比雪夫多项式 是 188341224433221+-=-=-==x x T x x T x T x T 从而得到切比雪夫的递推公式: ()()() x T x xT x T n n n 112-+-= 现在令θcos =x ,得切比雪夫表达式可表示为:θθn T n cos )(cos =

或者更一般的表达式() () () ?? ? ? ? > ? ≤ ? = - - 1 1 cos cos 1 1 x x ch n ch x x n x T n 因为θn cos可展开为θ) 2 cos(m n-形式的多项和,从而切比雪夫又可改写为: 上面的结果用于高到4节的匹配变换器的设计。 2、切比雪夫变换器的设计 我们现在通过使) (θ Γ正比于 ()θ θcos sec m N T 来综合切比雪夫的等波纹通带,此处N是变换节数。 ()()() {}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cos sec 2 cos 2 cos cos 2 1 m N jN n jN T Ae n N N N e - - = + - Γ + + - Γ + Γ = ΓL L 我们可令θ=0求出常数A,于是有 所以,我们有 现在,若通带内最大允许的反射系数的幅值为 m Γ,则有A m = Γ。因为在通带内 ()θ θcos sec m N T 的最大值为1。另外可确定 m θ为

常用电力线路阻抗表

.. .. .. 附录A 架空线路每千米的电抗、电阻值 .s.. .. . ..

.s.. .. . ..

.. .. .. .s.. .. . ..

.. .. .. .s.. .. . .. 注 1.110kV 高压电缆的平均电抗:X=0.18Ω/km 。 2.表中所列为正序电抗X 1,负序电抗X 2= X 1,零序电抗X 0= 3.5X 1。 附录C 各电压等级基准值表 表C.1 基准容量S b =1000MVA 时的基准值表

.. .. .. .s.. .. . .. 表C.2 基准容量S b =100MVA 时的基准值表 附录D 常用电缆载流量 序号 导线型号 中试所实验值 载流量建议值(A) 载流量原标准值(A) 1 YJLV22-35 100 123 2 YJLV22-50 115 141 3 YJLV22-70 140 173 4 YJLV22-9 5 170 214 5 YJLV22-120 195 24 6 6 YJLV22-150 220 278

.. .. .. 7 YJLV22-185 255 320 8 YJLV22-240 300 373 9 YJLV22-300 340 428 10 YJLV22-400 400 501 序号导线型号中试所实验值载流量建议值(A) 载流量原标准值(A) 1 YJV22-35 125 159 2 YJV22-50 145 182 3 YJV22-70 180 223 4 YJV22-9 5 220 276 5 YJV22-120 255 317 .s.. .. . ..

2.4GHZ微带渐变阻抗变换器设计报告

2.4GHZ微带渐变阻抗变换器设计报告 一、设计任务 1.1名称:设计一个工作频率为 2.4GHZ,输入阻抗为50Ω,输出阻抗为30Ω的阻抗变换器。 1.2主要技术指标:S11<-20dB,S21<-0.7dB,re(Z0)=50Ω,VWAR尽量接近于1。 二、设计过程 2.1原理: 2.1.1 阻抗匹配的概念 阻抗匹配元件在微波系统中用的很多,匹配的实质是设法在终端负载附近产生一新的反射波,使它恰好和负载引起的反射波等幅反相,彼此抵消,从而达到匹配传输的目的。一旦匹配完善,传输线即处于行波工作状态。 在微波电路中,常用的匹配方法有: (1)电抗补偿法:在传输线中的某些位置上加入不消耗的匹配元件,如纯电抗的膜片、销钉、螺钉调配器、短路调配器等,使这些电抗负载产生的反射与负载产生的反射相互抵消,从而实现匹配传输,这些电抗负载可以是容性,也可以是感性,其主要有点是匹配装置不耗能,传输效率高。 (2)阻抗变换法:采用λ/4阻抗变换器或渐变阻抗变换器使不匹配的负载或两段特性阻抗不同的传输线实现匹配连接。 (3)发射吸收法:利用铁氧体元件的单体传输特性(如隔离器等)

将不匹配负载产生的反射波吸收掉。 传输线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功率传输。对一个由信号源、传输线和负载构成的系统,希望信号源在输出最大功率的同时负载能全部吸收,以实现高效稳定的传输。这就要求信号源内阻与传输线阻抗实现共轭匹配,同时要求负载与传输线实现无反射匹配。 2.1.2 阻抗匹配的方法 阻抗匹配的方法是在负载与传输线之间接入匹配器,使其输入阻抗作为等效负载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等。 图3-1 阻抗匹配 匹配器是一个两端口的微波元件,要求可调以适应不同负载,其本身不能有功率损耗,应由电抗元件构成。匹配阻抗的原理是产生一种新的反射波来抵消实负载的反射波(二者等幅反相),即“补偿原理”。常用的匹配器有有λ/4阻抗变换换器和支节匹配器。本论文主要采用λ/4阻抗变换器。 2.1.3 λ/4阻抗变换器 λ/ 4阻抗变换器是特征阻抗通常与主传输线不同、长度为λ/ 4的传输线段,它可以用于负载阻抗或信号源内阻与传输线的匹配,以保

常用电力线路阻抗表

常用电力线路阻抗表 附录A 架空线路每千米的电抗、电阻值

注 1.110kV高压电缆的平均电抗:X=0.18Ω/km。 2.表中所列为正序电抗X1,负序电抗X2= X1,零序电抗X0= 3.5X1。 附录C 各电压等级基准值表 表C.1 基准容量S =1000MVA时的基准值表 b

=100MVA时的基准值表 表C.2 基准容量S b 附录D 常用电缆载流量 序 导线型号中试所实验值载流量建议值(A) 载流量原标准值(A) 号 1 YJLV22-35 100 123 2 YJLV22-50 115 141 3 YJLV22-70 140 173 4 YJLV22-9 5 170 214 5 YJLV22-120 195 246 6 YJLV22-150 220 278

常用电力线路阻抗表 7 YJLV22-185 255 320 8 YJLV22-240 300 373 9 YJLV22-300 340 428 10 YJLV22-400 400 501 序号导线型号中试所实验值载流量建议值(A) 载流量原标准值(A) 1 YJV22-35 125 159 2 YJV22-50 145 182 3 YJV22-70 180 223 4 YJV22-9 5 220 276 5 YJV22-120 255 317 6 YJV22-150 285 359 7 YJV22-185 330 413 8 YJV22-240 385 481 9 YJV22-300 440 552 10 YJV22-400 515 646 序 导线型号中试所实验值载流量建议值(A) 载流量原标准值(A) 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