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小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彝族孩子由于受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大都见识少,胆小害羞,不善言辞,日常生活中又习惯使用本民族语言,口语交际能力令人担忧。如何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一个个说得流畅说得精彩,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如何让习惯说本民族语言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让他们有“我想说”的表达愿望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首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只有从“如何学”的角度去考虑自己的“教”,去安排组织课堂教学结构,才能切实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多提有质量的问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增强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对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要大加赞赏,鼓励为主,要让他们跟着你进入话题,培养学生能从回答一个简短的句子、简单的问题到能阐述一段话甚至更多内容,进行循序善诱的教育。其次,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动机的主观原因,是使所从事活动获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民族特色优势,相机在课堂上讲些彝族广为流传的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论文范文5篇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论文范文5篇 【篇一】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在现实生活中,口语交际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的工具,因此,重视小学口语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成为每一位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着眼于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现有效的口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文交流口语交际课创设环境课间交流文艺作品社会交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在平常的教学中,由于口语交际没有明显的评价机制,很多教师将口语交际教学弃之一旁,或者泛泛而谈,一带而过,未将口语交际提到和习作一般位置,因此口语交际只能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件饰品。 小语会副会长崔峦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口语,作为人生活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不仅日常生活离不开它,而且在传授知识、传递信息、洽谈业务、处理问题,以及做复杂的思想工作等方面都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口语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我们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将口语交际提升到和课文学习、习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策略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将口语交际训练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备、教、辅、评,不仅利于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口语交际提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日程表中,郑得其事地备好口语课,上好口语课。 (一)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张开嘴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鼓励学生说话清楚、有条理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以前在课堂提问时,老师问什么,学生就回答什么,再也不肯“施舍”一个字。然而,我却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正是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一次课文学习后,当我给同学们讲完一个故事,让他们自己复述时,没有一个同学起来,数分钟后,我准备放弃这个让每个学生说话的机会,这时,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学生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异常高兴地请他起来。虽然他说的吞吞吐吐,连故事中人物都分不清,只用“他”“他的老师”“别人”来代替,但当他讲完后,我仍然带头鼓掌,并说:“我们给予他掌声是因为勇气,其他的同学做到了吗?”由于这是一个外国故事,人名比较难记,我将人名、时间、地点板书在黑板上,说:“现在我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复述了,不信,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举手的人数最多。”这下举手的同学明显增多了,在这些同学复述的同时,我要求其他的同学注意听,听完后,请他们评说,这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在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少干预,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这样学生的胆子就越来越大,接下来,学生已能克服羞涩、害怕心理。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掌握的时候,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课文,若在不足之处还可以让其他的学生补充。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为自信心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成人都知道,美好的童年生活令人难忘,小学阶段正是播种自信“种子”的佳期。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积极的、主动的、活泼可爱、充满自信的小学生,他们生机勃勃,“我能行”常挂在嘴边,课堂上总是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胆小、退缩、缺乏自信的小学生,一轮到他(她)回答问题时,就把头压得低低的,或当被老师叫起来的时候总是低声地说“我不会”。为什么同样年龄的孩子自信表现有如此大的差异?又如何从小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自信心? 一、营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营造“我能行”的自我表现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 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现自己。针对这种心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大胆健康向上的心理。比如,我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写字比赛、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等。 2、让学生学会善于竞争,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良好的竞争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

人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就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的最好办法是鼓励。我们老师可以开展“找优点”等活动,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树立“我能行”的积极进取精神。比如,班会课上,我都会让同学们说说别人的优点,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当我让同学们说说学习吃力的王宇航的优点时,大家纷纷发言,肯定了他的进步之处。能看得出,王宇航特别开心,从眼睛里可以看出他特别兴奋,小脸红扑扑的,还有些不好意思。中午回家还和家长“汇报”了今天自己的表现。下午写作业时更认真了。可见,鼓励对于学生的自信来说是多么重要。 为了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小组长”一职是按座位一排一排轮流当的,一周一换。通过这种形式上岗的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态度,能充分相信自己,干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自信心强。实践证明,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班干部。另外,我交给学生办的事,一般不插手,只做一下指导。因为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越做越好,学生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自信心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自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心理体验的获得与巩固需要有外部信息的不断刺激。小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尚处在被动阶段,要让其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自觉行为,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外,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及策略

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及策略 卞庄街道中心小学 邢广美 【论文摘要】 作文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怕写作文,获取材料就是基础,把握方法就是桥梁,形成能力就是目的。而学生能力的形成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体验生活写好日记积累材料流露真情 【正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就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就是口头说话,而就是笔头说。因此,写作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一提起作文就胆战心惊,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是千篇一律,落入俗套,毫无新意。这种现象恰与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观察生活,缺乏合理想象,缺乏写作兴趣所致。因此,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这就是十分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观察与体验生活

就是写作的基本功。要写好作文,就必须获得写作素材,写作素材就就是文章的内容,这些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于小学生而言她们的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可就是在作文时却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就在于平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没有积累写作必须的材料。必要把学生从狭窄的校园空间引入到自然环境,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勤于观察,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到心灵相触,情感相融。激发其产生丰富的联想,构思出具体生动的情节,达到丰富表达的效果。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写起作文就会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才会得心应手,笔下的人物也就会栩栩如生。此举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为这类文章的写作提供了真实的个性体验过程,避免了学生无内容可写、无法下笔的现象的发生。 二、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写日记就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就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就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地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将自己所观察、思考的写成日记,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指导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浅议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议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05-05T11:44:55.653Z 来源:《素质教育(教师教育)》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徐爱芳[导读] 作文一直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写作文也是让绝大多数小学生头疼的事情。 作文一直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写作文也是让绝大多数小学生头疼的事情。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喜欢作文,乐于作文呢?这是新教育形势下的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顺应语文学习的规律,优化作文课结构,赋予作文以生命的色彩,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把握作文要求,明确训练目标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所以我们可以通俗地说,小学生作文实际上就是练习用笔"说"自己想说的话,"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但是,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都相对较浅,他们写出的文字自然就相对见"拙"。我们教师就应该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不能要求过高,要求过高,则力所不及,就会导致过多批评,就会使小学生消极作文,泯灭写作兴趣。我们应该蹲下来,以学生的心理兴趣去读小学生的习作,多一些鼓励和支持。此外,在写作要求上也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因为每个班级的学生发展状况总是有着区别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同一层次的学生也应该循序渐进地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地有序训练。第三,在命题上,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努力做到新颖、多样、亲切,以提起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宗旨。再者,训练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决定写什么,怎么写,要求学生写作时做的实事求是,实话实说。这样,教师在把握了新课程标准对作文的要求之后,再开展一系列的作文教学活动才能真实有效。 二、大量阅读,学会积累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作为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应努力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因为,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科普书籍,可以增长学生知识,使学生的思维严谨,激发探索发现的热情;引导学生读历史读物,在使学生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以古鉴今……当然,在推荐学生读书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例如略读与精读,诵读与仿写,摘抄与评论等等。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在读与仿的基础上学会摘抄和评论。摘抄是丰富积累的最有效的方法,但要指导学生有选择的摘抄,摘抄自己喜欢的内容,摘抄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在摘抄的基础上尝试评论。评论自己摘抄的片段。评论书中的人物,评论作品中人物所说的话,评论作者的观点等等,这就在不知不觉的训练中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培养了善于表达、能表达的能力,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一个充实学生语文生活的一个及其有效的途径。笔者曾组织学生上过一个以观察为主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夏末的一个清晨,学生们有组织的来的田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地认真地观察着。他们一会儿在远处观望,一会儿在近处端详,一会儿蹲在小草前凝视,一会儿又站起来奔跑,目光不停地搜寻者植物上露珠那可爱的身影。他们不停地观察,不停地记录--这是活动的第一步:激趣。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一般观察的方法,自由地欣赏,引发学生对露珠的兴趣,为下一步活动打下基础,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并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在第一步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去观察不同颜色的植物上、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状况下的露珠的形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了多角度观察的魅力,掌握了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同时使写作素材又有了新的积累。 接着,教师适时激疑问难,引导多方位观察:为什么植物叶片上的露珠有的大而亮,有的小而密?为什么露珠会有七色光彩?露珠何时出现?何时消失?……一个个问题又引领着学生走进了图书室,走进了电子阅览室,走进了科学老师的办公室……这样,教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处,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观察不只是看,更要读书、查阅、请教…… 接下来的一步,就是指导学生将资料分类整理。这里,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将自己搜集的资料,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成观察笔记、采访笔记、摘录等,形成一些书面的材料。最后回归课堂,交流观察笔记,共享活动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应该做到活动与方法获得、能力发展同步;观察与资料搜集、素材获取同步,活动进行与写作训练融为一体,相互提携。开展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就使写作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了,也就实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至理名言。 四、注重交流合作,提倡多渠道的积累 写作文时,学生常有"无米之炊"的烦恼。要让他们"有米下锅",就要从平时入手,积极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指导他们看有益的书籍,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指导他们用小本子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还指导他们坚持写各种"观察日记"……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材料库",写作文时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我还鼓励学生"走出去",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让他们把自己拟定好的作文题目、写作提纲与别人进行探讨,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把写好的作文拿给别人评价或修改;组织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成小册子,多方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能力。 训练小学生作文能力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味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学生才会自信:我也是作家,我爱当作家,作文教学也才能行之有效。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长乐镇长乐中学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也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注重兴趣培养,突出主体体验,让学生乐于写作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每个健康儿童都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好奇就可以转化为学习的直接兴趣,兴趣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它能使人战胜困难。作文教学中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只要具有了这一点,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写出优秀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调动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向——突出主体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才能够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环视我们周围,很多孩子恰恰缺乏对知识的自我发现和亲身体验,缺乏探究的动机、兴趣和习惯。他们失去了自我,没有张开自己观察世界的慧眼,对他们身边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若无睹。这就需要做教师的我们,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自己主动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主动去操作;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因为生活是活生生的,充满生机;生活是有情趣的,等待发现与尝试。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带领孩子在校园中找找偷偷探出头的小草,看看柳树上新长的芽苞,闻闻迎春花的味道,看着孩子小心翼翼与春天对话的情景,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翻阅孩子的习作也是欣喜满怀。在大雪纷飞的冬季,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打雪仗、堆雪人……让欢乐的笑声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作文课孩子都喜欢上,这样的文章学生都乐于写。这样孩子会在活动、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新的感受和体验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二、加强语言训练,提高思维水平,让学生善于写作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的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的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它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学生习作中缺乏条理性,说话做事颠三倒四,不符合语言的规律和事物发展的规律,选材立意过于刻板。怎样才能在语言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呢?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说:“作文指导主要的功夫就是在写作前,而且主要是在阅读课上。”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文时,不仅要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要为习作积累语言,锻炼思维,学习表达方法。 1、重视整体感悟 小学生年龄小,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汉语言文字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在语文教学中,直觉感悟往往比理想的逻辑思维更加重要。学习语文的最佳方法是熟读感悟熟读精思。“书忌耳传,学贵自悟”,我们应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的感悟。如《画风》一课,在交流“文中三个小朋友,你喜欢谁?”这个问题时,学生说出了“喜欢赵小艺,因为她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接着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眨眨眼睛,想了想”,认真研读,相信孩子在自己的作文中也会用到这样的句子。教师在教学重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情景,达到教师、学生与作者情感和谐统一的时候,学生会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不仅会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提高思维的深刻性,还会使学生将读书视为一种享受,帮助学生养成不断读书、终身读书的习惯。 2、重视各学科之间的交融 语文课堂上融合多种学科,学生就会处于“自然放松”而又“集中精力”的状态。如教学写景文章时,可以给学生配上音乐,请学生想想一下文章美丽的景色,美美的朗读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学学聪明的乌鸦,做做“乌鸦喝水”的小实验……语文课上充满情趣,课下学生还会感到回味无穷,这就大大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浓厚兴趣,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3、重视语言积累。 认知心理学指出:3—12岁是记忆最佳期,教师应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这样学生就会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学会做人、懂得道理、学会表达,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来。所以,教师就要加强词语教学,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学会将书本语言转化

低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学术论文范例)

低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缙云县水南小学李芬 摘要:《低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是丽水市教科所规划的年度课题。该课题从提出到结题历经一年半时间,围绕预期的研究目标分三个阶段展开课题研究工作,初步取得一些成果:明确了适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的三维目标;积累了营造和谐氛围,创设交际情境,灵活使用教材,增强导练力度,引导交际实践等行之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潜能,弘扬学生的个性,以课堂教学为杠杆,以读、听、说、写为主要内容,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主体,争取多方面的培养环境,初步构建了“互动型”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式,锻炼了一批教科研意识浓厚的骨干教师。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双向互动 目标方法模式教科研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口语交际是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凭借出色的口才使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人们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素质。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发展合作精神。”显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认字识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交际基础。随着世界逐步走向国际化、全球化,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向能言善辩、善于与别人交往互动型转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商洛市德育论文评选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冀雪莹 单位:商洛市商州区城关小学 地址:东背街38号 电话:2336132 邮编:726000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最新研究表明:智商是成材的基础,情商才是决定人成败的关键。学生的智商有先天因素,而情商则完全是后天因素。当孩子跨进小学大门时,他们就迈出了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从小开始,重视非智商教育,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学生是老师工作的一面镜子。学生好奇心、模仿能力强,老师的举止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反映在行动中。孔子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陶行知的四块糖,苏霍姆林斯基的三朵玫瑰花等等爱的教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由于从来没有把学生的反应当做自己工作的一面镜子,所以一直无法感受其魅力.一次,我刚一踏进教室,就听到一位学生不满的质问: “老师,我同桌这道题对了,我和他一样,怎么给我打个错号?”我一向工作很认真,怎么可能?便没有好气地说: “是吗?拿来我看看!”教室里的空气一下凝固了,卷子递过来了,我一看,确实改错了,我在愧疚之余满含真诚地说: “对不起,实在抱歉,是我不细心,你肯原谅老师吗?”又郑重的对全体学生说: “今天,我对这位同学表示感谢!因为他不仅给我的工作提出意见,而且也使我学会一个宽容,同时也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工作中的不足是难免的,有时你难以察觉,如果有人给你指出来,那么请相信这个人一定是你的朋友。如

果同学们也把老师当作你们的朋友的话,请同学们对我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教室里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那以后,同学们大胆的质疑、争论,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友好而又热烈地讨论。后来,这位同学在他的日记中谈到他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时说这件事不仅是他最难忘的一件事,而且使他明白了朋友的内涵,宽容的伟大,自尊自信的重要,这种经历将影响到他的一生。 二、教师提高语言素养。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基本手段和重要条件。倘若教师缺乏最基本的语言素养,小而言之,影响教学,影响学生;大而言之,影响学生素质发展,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可见,语言对小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是多么重要。我班有一名学生叫李俊龙,他学习自觉性极差,对干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我行我素,有一天他又来迟到了,我改变了以前“你又迟到了,说说迟到的原因——”等这些指责性的语言,和蔼地说:“你迟到了二十分钟,老师相信你下次能按时到校。”他听了我的话,抬起眼皮看我了,这种眼神真亲切,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我心头一颤,眼睛湿润了,摸摸他的头,激动地说:“回到座位去吧!”他对我笑笑,高兴地下去了。一连好几个星期,李俊龙都没有迟到过,我猛然感到他整天来迟到原来是我教育不当造成的。一天上课铃响了,我刚站在教室门口,看见李

浅议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议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作文一直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写作文也是让绝大多数小学生头疼的事情。怎样才 能让小学生喜欢作文,乐于作文呢?这是新教育形势下的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新课程 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顺应语文学习的规律,优化作文课结构,赋予作 文以生命的色彩,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把握作文要求,明确训练目标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所以我们可以通俗地说,小学生作文实际上就是练习用笔"说"自己想说的话,"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但是,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都相 对较浅,他们写出的文字自然就相对见"拙"。我们教师就应该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 点出发,不能要求过高,要求过高,则力所不及,就会导致过多批评,就会使小学生消极作文,泯灭写作兴趣。我们应该蹲下来,以学生的心理兴趣去读小学生的习作,多一些鼓励和 支持。此外,在写作要求上也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因为每个班级的学生发展状况总是有着 区别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同一层次的学生也应该循序渐进地由易 到难,由浅到深地有序训练。第三,在命题上,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努力做到 新颖、多样、亲切,以提起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宗旨。再者,训练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决定 写什么,怎么写,要求学生写作时做的实事求是,实话实说。这样,教师在把握了新课程标 准对作文的要求之后,再开展一系列的作文教学活动才能真实有效。 二、大量阅读,学会积累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作为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广泛阅读 的兴趣,应努力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因为,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丰 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科普书籍,可以增长学生知识,使学生的思维严谨,激发探索发 现的热情;引导学生读历史读物,在使学生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 规律,以古鉴今……当然,在推荐学生读书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例如略读与精读,诵读与仿写,摘抄与评论等等。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在读 与仿的基础上学会摘抄和评论。摘抄是丰富积累的最有效的方法,但要指导学生有选择的摘抄,摘抄自己喜欢的内容,摘抄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在摘抄的基础上尝试评论。评论自己摘 抄的片段。评论书中的人物,评论作品中人物所说的话,评论作者的观点等等,这就在不知 不觉的训练中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培养了善于表达、能表达的能力,为表达自己的真情 实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开展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一个充实学生语文生活的一个及其有效的途径。笔者曾组织学生上过一个 以观察为主的语文综合实践课: 夏末的一个清晨,学生们有组织的来的田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地认真地观察着。他们一 会儿在远处观望,一会儿在近处端详,一会儿蹲在小草前凝视,一会儿又站起来奔跑,目光 不停地搜寻者植物上露珠那可爱的身影。他们不停地观察,不停地记录--这是活动的第一步:激趣。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一般观察的方法,自由地欣赏,引发学生对露珠的兴趣,为 下一步活动打下基础,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并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在第一步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去观察不同颜色的植物上、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状况下的露珠的形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了多角度观察的魅力,掌握了留心 观察事物的方法,同时使写作素材又有了新的积累。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与教育 新蕾幼儿园薛中洋摘要:幼儿期对自信心的培养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自信心能提升孩子对事物的求知欲和主动思考能力,使孩子能积极的参加活动,善于与人交往,同时还能保持孩子心情的愉悦。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和教育重视起来。本文主要探讨和研究关于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与教育造成影响的几种因素,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培养与教育;原因;方式 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所谓自信心就是对自己有信心,做任何事都敢于表现、会表现,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标准。自信心强的人总对自己充满希望,有“我能行”的信念,这也就为他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反之,缺乏自信的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些孩子不敢当众表现自己,独立活动时不会自己想办法、出主意,爱依赖别人,常有“我不会”“我不知道”之类的话。这种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常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影响了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如果孩子严重丧失自信心,还会出现更多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异常。那孩子不自信的表现与原因在哪里呢? 一、幼儿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1.情绪不太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有时活泼愉快。

2.上课时不敢或很少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 3.回答问题时手足无措,声音轻。 4.不敢主动地与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缩,退避,独处或独自游戏。 5.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回避,容易放弃,不能努力解决。 6.害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 7.在必须完成一件未曾做的或看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时,常常先说:“老师我不会的。” 二、影响幼儿自信心形成的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非常的重要,家庭环境的健康、温馨、和谐能够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有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对孩子的要求过分严格或者放松、溺爱孩子、父母离异,都会对孩子的自信心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家庭环境满足不了孩子对物质,感情的基本需求,压抑了自信心的的发展,使孩子在面对其他家庭的孩子时显得不自信,甚至出现自卑、自闭的情况。 (2)教师教育的影响 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教师和举动和评价影响着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对于孩子幼小的心理,教师的每一句评价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一些积极的评价,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这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和教育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有效方式 我们知道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鼓励、赞扬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一、注重因地制宜,提倡多形式的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是的,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记得在指导学生写一种动物时,考虑到学生对一些奇异的动物知之较少,写出来的文章会较单调。我就在课堂上播放了《动物世界》的片子,此时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他们写出了题材多样的习作。有一次,我让他们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植物,好几天他们都写不好。后来我带他们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并适机点拨指导,回来后他们一下子就完成了这次习作。教写读后感的作文时,我组织他们到图书室边看书边写,轻音乐把他们带进了书的世界,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他们受到了熏陶感染,迸发出写作的灵感。我还常运用多媒体提供写作素材、指导他们练笔……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作文课有了兴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践表明: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丰富训练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剂“良药”。

二、注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层次的要求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知识结构的不同,在指导写作时,我努力做好以下三点: 1、命题适度放开。 课标要求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就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所出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表达意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写《假如我是》、《我学会了》……这样的半命题作文,由于命题灵活,不会牢牢束缚住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有话可说,也就乐意写。 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作文的命题我极少搞“一刀切”。常常多出几个作文题目,或多提供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所喜欢的来写。如我向学生提供了这样一段写作材料:“一阵大风刮来了,把地上的小塑料袋刮起来了。小塑料袋飞呀,飞呀……”我引导学生拟定了以下几个题目:白色的污染你为什么还用我假如一次小队活动塑料袋的诉说我的家在哪儿……,此外他们还可以自己命题。由于可供选择的作文题目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就宽了,个个写得眉飞色舞,特别有劲。

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论文

口语交际,重在“说” ——让口语交际成为一种乐趣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小捷滘小学朱艳琴 【内容提要】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抓住一切可训练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指导学生说完整、具体、有序、生动的话,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态度,让学生在具体的文本情境中,体会各种不同的交际方式和交际环境。 【关键词】口语交际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些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让学生把口语交际成为一种乐趣”呢? 一、利用课文插图,引导“说” 在现行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的内容。老师们也在积极地尝试着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水平。但是,试想这一能力仅仅靠每个单元中那一次训练就真的能提高了吗?我认为,口语交际课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进行有效口语交际训练的范例,并非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唯一途径。新大纲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它本身就承载着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训练学生语言的重要渠道。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对图片、故事、游戏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如教一年级第二册《识字2》中《四季》一文时,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四个季节的插图,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说话。教学一开始,我就出示图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季节?图上有哪些景物?为什么?学生兴趣盎然,争相描绘,接着让学生通过“找朋友”的游戏给词归类,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看图选词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续编课文,想象“说” 学生是编故事的天才,教师千万不要设置框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例如:我教《丑小鸭》一课时,让学生在熟读完课文以后,发挥想象续篇故事,“说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以后会怎样”。学生有的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以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告诉鸭妈妈和它的姐妹它不是丑小鸭,是美丽的天鹅,”有的说: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提到改作文就会觉得头疼,学生听到要写作文就害怕。学生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物可写,不知从何下手,要么对作文没有兴趣,不想写。老师叫苦不迭是因为批改作文费时多、效率低,费力不讨好。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克服他们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请每个学生轮流作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年龄、家庭、爱好等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的形象,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取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作文教学应当从教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一点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实现人人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抓住时机、创造机会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1 、两分钟演讲 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者早读、晨会的时间中挤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2-3 人,要求中心明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语句连贯。能力较差的同学允许先做一些笔头的准备。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自然会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多少压力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教师欣赏的目光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2 、课外读书活动 我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课外读书活动,活动中倾向一些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如请他们说说自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不定期展示他们的读书笔记等,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使原本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回了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开始畅所欲言,不再将作文当作负担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愿意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获取写作素材 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绞尽脑汁也无话可说,其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为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跳绳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等。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变得丰富了。 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平时能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写作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 1 、扩大阅读面 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进行摘抄,组织读书汇报等。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2 、观察日记

小学生口语交际论文

如何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安红梅 我们经常发现,在阅读教学上,教师们唯恐落掉一句,惟恐少读一句。而且,朗读的多少也决定了这节课的成败,似乎学生学会说了,读好了,语文学习的任务就完成,目标也就到位了。可是,有专家提出:“把写挤进课堂。”一个“挤”字也道出练笔的必要性。 然而,事物的发展常常像天平一样,在两极摇摆中逐渐寻求平衡。课文课堂目标的定位稍不留心,就会出现偏差,当我们把“写”挤进课堂后,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在新的一学期,我对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现在就来谈谈。 一、写的基础:阅读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子、精彩句段”。 读书不能带着休闲的心态“看热闹”,浮光掠影地“虚看”,应该是潜心其中,“看门道”式地“研读”。高尔基曾经指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时就越灵活,可以随时做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创造出生动、形象而具有美感的话语来。 阅读对写作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积淀仰仗于包括字词句段 篇章结构,写作素养等在内的诸多知识积累、提高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要指导他们调动情绪,意志力的参与和心智的投入,读的吸收才能倾吐到写上来。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但阅读课堂的练笔最终是为阅读教学服务的,或是课文语句优美,作为词语积累的练习;或是人物品质感人,作为感受人物品质的练习;或是文章结构奇特,作为模仿学习的练笔等。无论何种目的,都离不开为教学服务的宗旨。 二、写的误区:朦胧之“美” 现在,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阅读观摩教学课要想获奖,必须安排一定时间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便绞尽脑汁,渐渐地也形成了一些套路。最常用的就是在结课时,老师问学生说:“你想对某某说什么?拿起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应命而作。然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一读。这原本也是一件好事,但我们时常会听到学生发出一些不痛不痒的感叹。而教师也是一味地附和,表扬,让人觉得练笔有些生硬。例如:在学完《去年的树》时,

德育论文: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德育论文: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国外一些心理学家跟踪调查了数百名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大致相同的少年。当这些被调查的对象步入显示成果的年龄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的成了事业上的佼佼者,有的却无所作为。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心理定势在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自我肯定的内心倾向较稳定者,其成功率大都超过自我否定倾向较明显的人。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说明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 人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发生作用。人们大都根据对自身力量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指令自己的行为,由此而来的行为积极程度又直接联系着活动的效能。在现实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过高,力不从心,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时有发生,但在学生当中,更多的却是自我评价过低,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认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缩犹豫裹足不前,压抑了内在能力

的发挥。过强的自我否定评价就是通常所说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学生行为怯懦,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活动效率低微。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为明显。老师的疏忽或入教育误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二、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