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数 下1单元8课时完

二数 下1单元8课时完

二数 下1单元8课时完
二数 下1单元8课时完

单元备课(所有学科通用)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时间单元

名称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中第一次初步认识除法竖式的第二次学习,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有余数的除法。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为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在有趣的、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练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开放性强。本单元的练习方式有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还有综合性的题目——

快乐星期天。这些练习都是通过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呈现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作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第 1 页

单元备课(所有学科通用)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关键点:在有趣的、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学思路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2.注重动手操作,丰富直观表象。

讨论法、练习法、动手操作等教

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教学挂图教学实物学生:预习课本

根据实际情景解决有余数的除法

课时分配信息窗一:3课时

信息窗二:3课时合计8课时测试讲评:2课时

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第 2 页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课题分食品——有余数的除法内容教科书第2—3页教

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

重难点重点: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结合生活情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准备教师准备:情景图、投影片、梨、盘、图片、小棒、圆片学生准备:预习教材

教研

组长

签字

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第页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1.()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3 ×()< 22 4×()< 37

()×2 < 11 ()×5 <38

2.通过预习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有什么疑问,也和同学交流一下;遇到不懂的地方问老师。)

(预习展示)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出示例1 12÷4=

引导学生操作,用小棒横放代替火腿肠,用圆片代表盘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

边操作边思考,把12个火腿肠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

分后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12÷4=3

试让学生口述算理后回答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被除数12表示被分的数,4表示平均分成4份;3表示每份是3;被除数12下面的12是4与3的乘积,表示每盘分3个,4盘共分了12个,也就是被分掉的数;横线下面的0表示12个火腿肠全分完了,没有剩余.

教师在“0”旁板书:没有剩余.

(引导学生操作学具,直观了解有余数的特点,加强表象.)

教学过程:

(2)出示例1 9÷4=2(个)……1(个)先按题意列式9÷4=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按照12÷4=3的方法操作,观察9÷4也就是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没有分完?每个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教师启发讲解:剩下的1个,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还能分吗?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说,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剩1个。

教师用12÷4=3的方法类推讲解,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强调:9个面包减去8个,还剩1个,这个“1”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彩笔板书“余数”)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求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3)对照、观察、比较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点,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同点:算式表示意义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

不同点:12÷4=3正好分完,没有剩余:9÷4=2……1没分完,有剩余.正因为有剩余,所以在得数的写法上及读法上不同.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类化练习:

1.( )里最大能填几.

4 ×()< 22 6×()< 37

()×3 < 11 ()×7 <38

2.计算。

27÷5=38÷6=47÷9=

限时作业:10分钟

1.口算。

21÷5= 32÷6=46÷9= 50÷9=

31÷5= 21÷6=29÷9= 40÷9= 21÷4= 32÷7= 36÷7= 60÷9= 33÷5= 44÷6=66÷8= 70÷9=

2.解决问题。

盘子里有25个元宵,_(问题)____?(1)分给3个人,怎样分?

(2)分给4个人,怎样分?

(3)分给5个人,怎样分?

(4)分给6个人,怎样分?

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一、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

9÷4=2(个)……1(个)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措施:

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第页

数学课时备课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课题分礼物——有余数的除法内容教科书第3—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有余数除法并能正确计算。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结合生活情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礼物、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研

组长

签字

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第页

数学课时备课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师: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礼物!一共有7袋,谁愿意把礼物

分给每个小组?(学生分礼物。)

师:谁看清楚了,他是怎么分的?

生:他是一个一个分的。

师:谁还想说?

生:把7包礼物平均分给6个组,每个组分1包,(还余下1包)。

师:最后怎么样了?还有剩余呢!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师:同学们,袋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礼物,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就倒出来看看吧,是什么礼物?喜欢吗?赶快数一数你们

小组有多少块?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把礼物平均分给小组的每个同学,并把分

的结果填在这张表格里,能行吗?开始吧。

2、小组汇报分的结果。

生1:我们小组共有12块糖,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2块。

生2:把18块糖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3块。

生3:把15块糖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2块,还多3块。

生4:把17块糖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2块,还多5块。

生5:把20块糖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3块,还多2块。

生6:把22块糖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3块,还剩4块。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在分礼物的时候,与以前学的分

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都是平均分的。

师:这是相同点!那,不同点呢?

生:有的有剩余,有的没有剩余。

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分礼物,我们可以知道:在平均分的时

候,有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剩余的,一种是有剩余的。

展示:12÷6=218÷6=3 15÷6=2 (3)

20÷6=3......217÷6=2......522÷6=3 (4)

师:看,这几道算式后面的5、3、4、2表示什么?(圈出余数)师:真聪明!在数学上,就把它们叫做余数。(板书)而且,我

们在通常的情况下,用6个圆点把商和余数连接起来。这道算式

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第页

谁会读?

生读算式。

师:这道算式就读作15除以6,商2,余3。谁想读?大家会读了吗?那就赶快读给同位听听吧!同位互相读一读。

4、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根据学生回答分成两类:

18÷6=312÷6=215÷6=2......320÷6=3 (2)

22÷6=3......4 17÷6=2 (5)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按照有没有余数,把算式分成了两类。这一类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一类呢,都是有余数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知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5、猜想验证。

仔细观察这组算式,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的发现是什么?

生:我发现除数都是6。

师:这是你们的意见,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都有余数。

师:观察的真仔细!还有吗?

生:我发现,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就是被除数。

师:吆!这可是一个重大发现,在有余数的除法里,确实存在着这样的关系,这可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知识,你们现在就发现了,真了不起!我们用掌声一起来表扬表扬他。那,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看看每一道算式,(手势:指余数和除数)你又发现了什么?生:提出猜想:余数比除数小。

师:谁和他想的一样?谁能到前面来指着算式讲讲?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咱们把它写到黑板上,(板书:余数比除数小)师:那么,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是不是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呢?(是,不是)同学们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到底是不是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准备好你们的小棒,我先出道题,大家来摆一摆。

师:14÷5=

生:14÷5=2 (4)

师:大家看这些算式,能不能证明余数比除数小?像这样,继续出算式,(板书:……)计算它们的结果,咱们来想象一下,余数和除数是不是还有这样的关系?我这里还有这样一道题,板书:19÷6=2……7,大家看,对不对?请用我们的小棒来研究!师:谁来说说你们研究的结果?

生1:我们把19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3根,还余1根。师:奥,你们得到的是商3余1,那,其他小组和他们想的一样吗?谁还想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2:剩下的7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还可以再分一次,每份1根,还余1根,所以余数应该是1。

师:你的意思是说7里面还有一个6,还能再分一次。这个方法非常巧妙!奖励你。

师:大家一起说着,老师把算式改过来。

生:把算式改为19÷6=3 (1)

小结:同学们,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通过集体的合作,再一次证明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限时作业8分钟

1、判断。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哪些对了,哪些不对?为什么?

14÷4=3 (2)

13÷2=5 (3)

19÷4=4 (3)

18÷3=5 (3)

2、计算。

42÷5= 32÷5= 21÷4= 42÷6=

60÷8= 32÷8= 22÷4= 32÷6=

77÷9= 22÷6= 43÷6= 44÷8=

12÷7= 33÷5= 21÷7= 42÷9=

3、解决问题。

苹果32个梨40个香蕉15根菠萝17个(1)把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怎么分?

(2)把梨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怎么分?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8÷6=315÷6=2 (3)

12÷6=220÷6=3 (2)

17÷6=2 (5)

22÷6=3 (4)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措施:

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第页

教学过程:

第3课时

一.练习导入:

60÷8= 32÷8= 22÷4= 32÷6=

77÷9= 22÷6= 43÷6= 44÷8=

二.自主练习。

1、圈一圈,填一填。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不同的地方。

2、摆一摆,填一填。

利用小棒独立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口诀最大商几来做。

3、解决问题。

摆一摆,做一做。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计算。

回顾旧知识,解决新知识。

5、6题。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除法在解决实际

问题中的意义。

聪明小屋:

是一道等量代换题目,渗透了代数思想。

三.谈收获。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第页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课题搭帐篷——有余数的除法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

难点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试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片、梨、盘、图片、小棒、圆片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实物分一分

教研

组长

签字

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第页

教学过程:

第4课时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组织野营活动,现在同学们都累了,需要休息一下,让我们一起来搭帐篷。

(出示情境图)

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预习展示:(自由说……)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摆一摆。

师:笔算除法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1)出示例1 22÷4=

引导学生操作,用圆片代替人,小棒横放代鱼.大家共同操

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

边操作边思考,22条鱼,每人分4条.

教师强调:22条鱼减去分掉的20条,还剩2条,这个“2”要

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

它起个名字叫“余数”.(彩笔板书“余数”)

5……商

除数……4 22……被除数

20……4和5的积

2……余数

教师领读算式22÷4=5……2读作:22除以4商5余1。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求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

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自主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类化练习

65÷8= 42÷8= 52÷9= 31÷9=

37÷9= 12÷6= 33÷6= 47÷8=

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第页

教学过程:

限时作业10分钟

1、列竖式

2、()里最大能填几?

5×()<26 3×()<16

7×()<34 8×()<46

9×()<56 6×()<53

3、解决问题。

篮球16个足球32个排球27个(1)每筐装5个篮球,能装几筐?还剩几个?

(2)每筐装6个足球,至少需要几个筐?

(3)每筐装8个排球,至少需要几个筐?

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措施:

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第页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课题搭帐篷——有余数的除法内容教科书第7页教

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结合生活情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情景图学生准备:实物

教研组长签字

教学过程:

第5课时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师: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有余数的除法,看一看它们内部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习展示:(自由说:可能有的学生会说余数比除数小、商乘除

数再加余数等于被除数……)

教师评价学生预习效果,引导学生发现是不是存在这种关系呢?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看来这个规律是正确的,如果余数比除数大会怎样呢?

例如:42÷8=4……12 12里面还有1个8,还能分,所以错了。

2、探究商、除数、余数和被除数的关系。

15÷6=2......320÷6=3 (2)

17÷6=2......5 22÷6=3 (4)

6×2+3=15 6×3+2=20

6×2+5=17 6×3+4=22

通过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等于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第页

数学课时备课

教学过程:

类化练习。

限时作业:10分钟

1、下列算式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

()÷2=()……()

()÷5=()……()

2、下列算式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 (2)

()÷()=() (5)

3填括号。

()÷( 4 )=( 2 ) (3)

()÷( 6 )=( 3 ) (5)

( 20 )÷()=( 3 ) (2)

( 24 )÷( 7 )=() (3)

()÷()=() (4)

()÷( 6 )=()……()

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小教案专用纸第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本组教材是这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现代科技发展的资料,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单元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设计,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兴趣的地方背下来。 3、边读边体会语言表达方面的体会。 4、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5、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第七单元乘法 第三课时课型练习 主备人:陈辉俊 一、教学内容:P74练习七1-4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熟练计算, 并且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千多,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2、过程与方法:在练习过程中通过估一估培养估算能力,并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千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 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千多的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0×2 30×9 40×5 8×500 200×2 300×9 400×5 990÷3 400÷4 330×3 25×3 46-16 120×2 230×3 250×3 38+38 2、出示移动卡片 13 320 40 900 87 2 4 8 5 29 教师移动卡片,让学生进行加减乘除的口算,提高

口算速度与准确性。 二、估算。 1、出示P74 第1题,请学生估计一下,积是几十多? 同桌交流。 选择三四题进行计算并说说计算方法。 照样子,指名进行。 13×2 13乘2是20多,13×2=26。 2、出示:(1)22×3 (2)34×2 22×6 34×7 请学生估计一下,积分别是几位数? 指名学生回答,你是怎样判断的? 计算并验证。 小结:通过估计和计算,你知道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积可能是几位数,也可能是几位数? 3、出示:254×4 ,估计并进行计算。 学生自己练习,一人板演,指名说说计算的过程。 说明:有时估计的只是大约多少,并不准确,这是一个四位数。 提问:计算的过程中,你要注意什么?(进位) 三、改错。 1、出示习题。 看一看有没有什么错误,如果有错,错在哪里?请学生把它改正过来。 3 5 9 5 9 8 3 4 8 × 4 × 7 × 9 1 2 3 6 4 1 8 6 3 0 4 2 2、师生共同评析。 (1)第1题:百位上3×4+2=14。 原因:没有加上低一位上进位的数。

8下第七单元学案(1-4课时)

Grade 8 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d) [预案] A翻译 1. 无需拘束做某事 2. 据我所知 3. 人口众多 4. 人口少 5. ……有多少人口 6. 任何一座山 7. 人造物体 B 完成句子 8. 什么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 9. 它比美国拥有更悠久的多的历史。 10.中国几乎跟美国一样大。 11. 这道城墙有多大? 12. 八达岭是明长城的一部分吗? [学案] Step 1. Lead in. Step2. A listening practice “1b” Step3. Listen and number the facts(1-4)“2a.2b” Step4.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一、单项选择: ()1. is the bridge? It’s about 2000 meters. A. How far. B. How much. C. How long. D. How wide. ()2.Which city has population, Beijing, Wuhan or Shiyan? A. the largest. B. the smallest. C. the most D. the least. ()3. I know Tom is good at English. A. as far as. B. as well as. C. as soon as ( ) 4. Sam is than any other player in the school team. A. tall. B. taller. C. tallest. D. more tall. 二、词汇。 1. There are five (正方形) in the picture. 2. London is full of (游客) in summer. 3. She is studying a history. 4. Qomolangma is the (high) mountain in the world. 5. She said,“we have to p these animals”. 三、句型转换。 1. How large is the population of your hometown? (同义句) your hometown? 2. Mary is the tallest girl in our class. (同义句) Mary is girl in our class. 3. 她戴着太阳镜以保护眼睛不受阳光的伤害。 She’s wearing sunglasses her eyes the sun. 4. 现在尽管自由地表达你们自己的观点吧。 Now to share your own ideas! 5. 据我所知,他将外出三个月。 he’ll be away for 3 mouths.

2020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3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推荐

第3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2.通过练习,体会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3.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并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出示小猴图)还记得它们吗,上一次我们在小猴子分桃子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 揭题:今天我们要来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80页例4情境图,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 谈话:猴妈妈准备了一盘桃,要把这盘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2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让学生图上分一分,涂一涂。 议一议: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3 1) 引导:一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一份是3 1,2只小猴取走这盘桃的几份?(2份)是几分之几?(3 2)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并板书:把一盘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

分得这盘桃的31。2只小猴一共分得2个31,2个31是3 2。 2.试一试。 (1)出示问题: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2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3份、4份呢? 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提问: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明确: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1份是2个,每份就是5 1,2份就是2个51,是52;3份就是3个51,是53;4份就是4个51,是5 4。 (2)辨析:有的同学认为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2份就是这些桃的10 2,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由。 3.小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思考把什么看成一份。再填一填、说一说,集体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根据分数思考:把灯笼和鱼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灯笼或几条鱼,应该把这样的几份图上颜色。然后让学生涂一涂。 3.完成教材第82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8根小棒,分别拿出这些小棒的32和6 5。 提问:分别把这堆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拿出这样的几份?(指名上台演示) 说一说:你还能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几? 4.完成教材第82页“想想做做”第7题。 让学生先观察线段图,说说把这条线段图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独立填空,最后指名汇报答案。 5.完成教材第82页“想想做做”第9题。 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几角是1元?(10角)1角是1元的几分之几? (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元的10 1,即1角) 让学生独立填空,指名汇报答案。 四、反思总结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藏、呈等11个生字,学写寸、呈、幻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蜡、烛、幼等左右结构的字,幻书写时注意“幺”和“纟”的区别。 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3.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4.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玩具、花草、石头、玻璃等等),生字卡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1.课件播放地球,蔚蓝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季的森林等图片,观看图片后,大家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世界吧。 课件出示()的世界 同学们自由说出自己的引起答案。世界是多彩的,世界是神奇的,世界上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有无数的宝藏和财富。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看看奇妙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美丽。 (板书:22、我们奇妙的世界)(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色彩丰富的视频让学生对世界有直观认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情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每人两段,随机正音。 3.小组内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默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思考作者从那两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预设:学生答案会包括天空、清晨、云彩、水洼、雨后、黑夜、地球、夏日、秋

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八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复杂的信息,并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复杂的信息,并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的方法。 教学对策:让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感受列表的独特价值,产生掌握这些策略的心理需求。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中的已知条件。 谈话: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信息比较多) 出示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2)谈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要不要把上面提到的信息都整理进去?你能根据问题列表整理吗? 学生列表,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 展示学生列出的表格。 (3)提问:下面分析数量关系,你打算从哪里想起?怎样想?同桌讨论后指名回答。 (4)让学生列分步算式解答,指名板演。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思路: 一是: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要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二是根据桃树有3行,每行有多少棵,可以求出桃树的棵数;根据梨树有4行,每行5棵,可以求出梨

Unit10第四课时

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Section B2 3a-Self Check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复习讨论自己及伙伴们所有的问题,并能通过讨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及根据所给的提示词来完成描述他人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小短文。 3)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描述他人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小短文。 4)通过完成Self check的中练习题来全面复习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点。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因果关系的表达和做出合理的建议。谈论自己的感受,同时使学生在英语交流中注意并观察他人的情感。由于本单元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热爱休闲的心理,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描述他人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小短文。 2)通过完成Self check的中练习题来全面复习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点。 三、教学过程 Ⅰ. Warming up and revision 1. Have a dictation of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将下列词组翻译成英语 1) 有许多担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与某人交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害怕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最终____________ 5) 生气___________ 6) 犯一些粗心的错误_____________ 7) 分享我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逃避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三年级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第八单元

第七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 2.本单元重点: 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妙,语言生动、优美。《大自然的声音》写了风、水以及动物带给我们的美妙声音。《父亲、树林和鸟》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树林的美景。《带刺的朋友》写了一只刺猬月下偷枣的情景。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积累语言。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材解读】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文章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在第二自然段侧重对比的写法,把微风与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写得细腻、生动。第三自然段运用了顶针句式。第四自然段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充分展示声音的魅力。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美读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奏、击”等8个生字,会写“演、奏”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写法特点及叙述的顺序。 3.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积累拟声词。 2.课文重点是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并感受这美妙

人教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0第4课时教案

人教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0第4课时教案第四课时Section B(1a-1d)

根据句意及音标提示写出单词及其汉语意思。 1.Our travel /'tr?vl/ plan has been cancelled.旅行 2.We wish to have an agent /'e??nt/ to push our products in Australia.代理人3.He received part of his education /?ed?u'ke??n/ in England.教育 4.I like Japanese food because it is famous /'fe?m?s/ for being fresh.著名的5.She joined /??n/ us in the discussion.加入 环节1新课导入

T:Boys and girls,look at the pictures.What can you learn from Picture 1?

S:I learn that the little girl is really happy. T:That's right!Do you want to be happy like her? S:Yes,I do. T:Great!Now tell me,what can you learn from Picture 2? ... 设计意图:以图片的形式进行直观教学,直接联系到了1a方框中的6个短语,能很快导入课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环节2学习1a-1d 1.引导学生独立完成1a。 2.让2~4个学生当堂分享自己的看法。 3.让学生阅读1b的要求。 4.让学生听录音,完成1b的练习。 5.让学生大声朗读1c的要求。 6.让学生再听一遍录音,完成1c的练习。 7.教师核对答案。 8.让学生大声朗读1d的要求和框中的句子。 9.让学生2人一组,仿照1d的对话编新的对话。 10.邀请3组学生当堂表演对话。 11.要点点拨。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travel的用法:①v.旅行,游历。例:They plan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after they retire.他们计划退休后环游世界。②n.旅游,旅行。它泛指旅游这一活动时,作不可数名词;如果指具体的到某些地方的旅游时,常用其复数形式travels。例:He met many interesting people in his travels.旅行中他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1b和1c的听力练习,培养学生听取大意及细节信息的能力;通过1d的对话练习,帮助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1单元知识点总结

Unit1 What ’s the matter? 一、重点短语归纳 Section A: have a cold 感冒 have a stomachache 胃痛 have a sore throat 嗓子痛 too much 太多 lie down 躺下 take one ’s temperature 量体温 have a fever 发烧 have a headache 头痛 sound like 听起来像 take breaks 休息 go to a doctor 去看医生 get off 下车 to one ’s surprise 使...惊讶的 Thanks to...多亏 in time 及时 right away 立即;马上 get into trouble 陷入麻烦 fall down 摔倒 Section B: 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be used to 习惯于...... take risks 冒险 because of 因为 run out 用尽 have problems breathing 呼吸困难 save one ’s life 挽救某人的生命 cut off 切除 get out of 离开;从...中出来 be in control of 掌管 the importance of... ...的重要性 give up 放弃 so...that... 如此...以至于... 二、重点词组用法归纳 1、have a/an +疾病名称 “患....病” (ex: have a cold, have a fever) 2、have a sore +身体部位 “ .....痛” (ex: have a sore back, have a sore throat) 3、①too much (太多) 用作副词词组,位于动词后修饰动词(ex: eat too much 吃太多)

2020年第七单元(2528)、第八单元(2932)课教案

第七单元(2528)、第八单元(2932)课教案 25、鸟的天堂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读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

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第1、2段课文内容。(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二、教学重点、难点(一)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教案第八单元第4课时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加深对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认识平角和周角,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的度数的角。 2、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的度数的角。 教具准备: 直尺、量角器、钟面、一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说一说量角的方法有哪几步?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任意画一个角。 3、我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角也可以按照大小分类;到底可以分成哪几类?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画角,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角的分类。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活动角。 2、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了角可分为:直角、锐角和钝角。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活动角做出我们认识的这些角。(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角的样画在本上。 4、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角的大小范围。 (1)提问:大家觉得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锐角?

(板书:锐角:小于90度) (2)提问: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钝角呢?(板书:直角:90度) 5、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变成一条直线。 (板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并写上角的符号。 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像这样的角,它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板书:平角) 启发思考:一个平角是多少度? 学生量出平角的度数。(板书:180度) 提问:想一想: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呢?为什么? 让学生看一个平角,变换方向和位置。 6、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重合。 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小结:周角的定义,周角是360°。(板书:周角:360度) 提问:周角和平角、直角比,它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7、我们刚刚认识了哪几类角?这些类别是根据角的什么来划分的?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 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吗?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或者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8、练习。 “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角的画法。 1、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分类,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请同学们尝试着去画一个50°的角。 (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画的。 说明:像这样画指定度数的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 (3)教师小结画角方法,并演示: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教案Unit 10 第4课时

第四课时Section B(2a-2d)课时目标

自主学习 一、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完成句子。 1.The police are searching for a man who killed a kid. 2.My son can count from one to ten. 3.The king regards himself as the best man in the world. 4.My friend Linda is good at all the subjects at school,especially English. 5.His innocent smile brings my memory back to my childhood. 二、写出下列画线短语的汉语意思。 1.According to Zhong Wei,however,some things will never change.根据 2.Nowadays,millions of Chinese leave the countryside to search for work in the cities.数百万……;搜寻,搜索 3.He also knows that his hometown cannot always stay the same.保持不变 4.I used to return home at least once a year,but I haven’t been back for almost three years

now.过去常常……;回家 教学过程 环节1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几张与童年、小学等有关的图片,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T:Do you remember your primary school? Ss:Yes. T:What did it look like before? S1:It was new and the playground was big. T:How much has your primary school changed? S1:There are so many changes... T:Let’s look at the third picture.Talk about your childhood with your partners. ...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入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师生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和讨论,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环节2学习2a-2d 1.让学生浏览2a的三个问题,并观察文章中的两张图片。 2.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在读的过程中,勾画出生词、重要的短语和句子,并回答2a中的问题。 3.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难点和方框里的阅读技巧,然后让学生根据技巧仔细阅读文章,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4.让学生浏览2b中的单词和短语,在文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单词或短语,填在横线上。教师邀请几名学生说出他们的答案并找到相应的句子,然后指导学生订正答案。 5.让学生仔细浏览2c的总结文段,理解其含义,判断题空处在句中所作成分。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完成2d的练习。教师请两名学生将补充好的文段朗读出来(一人一段),然后指导学生订正答案。 6.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回想自己所在城市或城镇发生的改变,其中哪些改变是好的,哪些不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记录下自己以及组员的想法。 7.教师邀请三名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关于自己所在地的改变以及对这些改变的看法,然后对其进行点评。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下册教案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新知识点: 1认识小数。 (1)常见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 (2)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 (3 )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一位小数的加法。 (2)一位小数的减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恩能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观察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仅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仅限于一位小数,而且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 要有信心。教学时,应尽可能的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第一课时认识小数

1、引入小数。 同学们经常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爸爸妈妈到收银台 付完钱以后,售货员就会给他们什么呢?哪些同学把这些收款凭证小票带来了?你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吗?老师这也有一张小票,是小华的妈妈给小华买文具的收款凭证,现在老师把它做成了标价牌。(展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一分类呢?怎么分?左边这组数是45、3、18,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谁还能举出其他证书的例子?右边这组数有什么特点呢?(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 (板书题目:认识小数) 2、认识小数。 冋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让学生读文具标价牌上的三个小数和学生拿的凭证小票)引导学生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让学生看 圆珠笔、铅笔、橡皮的标价牌,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元角分 3 5 0 3 元5角 0 5 0 5 角 0 1 5 1 角5分 3、学习教材第92页例1. 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教师总结: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 1 也就是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丄米, 10 还可以写成0.1米。 教师提问: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 (3分米是米,还可以与成0.3米) 10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以米为单位鹅两位小数。教师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那么用分数表示 1 就是亠米,也就是0.01米。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

牛津译林版三年级英语下册第八单元第4课时优质教案

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 8 We’re twins! Sound time, Checkout time & Ticking time Teaching contents 教学内容 Sound time, Checkout time & Ticking time Teaching aim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听懂、会说字母n在单词中的读音,发音准确。 2. 学生能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运用本课所学的句型Who’s he/she? He’s/She’s … Is he/she …? Yes./No.并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3. 学生能熟练地介绍自己的家庭。 Focus of the lesson and predicted area of difficulty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字母n在单词中的读音,发音准确。 教学难点:学生能熟练使用本课所学,并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运用。 Teaching procedures 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 & Reading 1. Greeting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 Hello, Miss Chen. T: Nice to meet you. S: Nice to meet you, too. 2. Look, ask and answer T: Here are some animal friends. Can you guess what they will ask? Please have a try. S: Who’s my father?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第3课时

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探究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通过学习,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

二、探究新知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4图。 ①分别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哪条边和哪条边相等?②尝试列式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喜欢怎么求就怎么求。 (2)展示学生求法:可能的几种(每一种说一说算理)。 (3)对照比较。 在肯定以上算法都是正确的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看哪种算法比较简便。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长方形周长后两种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计算比较简便,其中第3种算法只用两步计算,尤其简便。正方形周长第2种解法体现正方形特点,尤其简便。 (4)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根据以上的讨论,你喜欢哪种方法? ②你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分别怎么求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③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填在例4下面空缺处。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1、2题。 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对于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教师给予表扬。 2.练习十九第1题。(量一量,算一算) 3.练习十九第2、3题。(独立完成,板演齐练,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时,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从而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可以发现学生的思路是活跃的,有时可以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放手让他们去研究、去探索,不仅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1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单元同步练习 一、汉译英 l.感冒____________ 2.胃疼_____________ 3.发烧_____________ 4.躺下____________ 5.看医生______________ 6.下车_________________ 7.使……惊讶的_______________ 8同意做某事_______________ 9.陷入麻烦_______________ 10.摔倒________________ 11.头疼________________ 12.看牙医_________________ 13.量体温_________________ 14.伤到自己_____________ 15.牙疼____________ 16.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___________ l7.晒伤_____________ 18.冒险_____________ 19.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20.用尽____________ 21.切除____________ 22.流鼻血___________ 23.掌管__________ 24.从……出来_______________ 25.继续或坚持做某事__________ 26.放弃____________ 27.把一些药放在它上面_________ 28.习惯于做某事____________ 29.因为____________ 30.准备做某事_____________ 31.作出好的决定_____________ 32.太多血______________ 33.做某事有困难__________ 34.被球撞了一下_________ 35.对……感兴趣____________ 二、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及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 The driver tried to save all the ___________(乘客)on the bus. 2. Bob’s ___________(脖子)is very long. 3. My grandpa usually ___________(咳嗽)in the night. 4. I'm too tired to walk. Let's have a good ___________(休息). 5. ---Bob has a ___________(发烧). ---I think he should go to a doctor. 6. -–Alice _________(伤到)her knees just now. ---I'm sorry to hear that. 7. -–May I borrow your _________(刀子)? ---Here you are. 8. You will realize the _________(重要性)of learning English. 9. The man’s _________(死亡)made me sad.

第七单元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趵突泉和作者 1、板书课题。 “趵突”是跳跃突起的意思。 2、投影(观察) 使学生对趵突泉有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 3、同学们看,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简介趵突泉。 二、自由朗读,思考: 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样? 三、学习课文 (一)第1自然段 1、齐读本段。 2、“名胜”一词在这里怎样理解? 3、现在单讲趵突泉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趵突泉的?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趵突泉的溪水、大泉的样子,小泉的样子) 出示投影片,图文对照的进行描述。 讲读第2自然段 1、什么样的水叫活水? 2、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活”是什么意思? 作者抓住泉水活,清浅,鲜活这三个特点,写出趵突泉的水很美,这段的最后一句话写什么?讲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这一段哪一句是中心句? 2、下面写什么? 先讲什么?再讲什么? 3、读出写泉池的句子。 4、读出写泉水的句子。 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划出有关的词语 5、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的?请用“~~~~”划出。 指名读倒数第2句。 这句话什么意思? 6、齐读这段最后一句。冬天的泉更美,表现在哪里?谁能说说自己最欣赏的词语是哪些?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 讲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 2、“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这是一句什么句式? 3、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

3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 4、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小泉眼的美丽有趣? 5、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泉的不同形态的? 6、结合课文解释摇曳和五光十色 “摇曳”换个词说可用哪个词? 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 7、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描写小泉动态美的词语。读完后,再对照投影图片找出描写小泉特点的句子 8、朗读课文 七、略读《秦皇岛的来历》 1自由读, 1)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读音 3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布置作业: 预习笔下生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