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方今报“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三十六谈完整版1-36

东方今报“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三十六谈完整版1-36

东方今报“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三十六谈完整版1-36
东方今报“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三十六谈完整版1-36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三十六谈

https://www.doczj.com/doc/c375255.html,/jinbw/xwzx/jbsb/

【编者按】4月8日至9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伊川、栾川、嵩县调研时强调,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战略目标、战略思路、战略举措已经明确,关键就是要做。?关键在做?,这个理念也是卢书记到河南工作以来反复强调的。怎么理解?关键在做??为何强调?关键在做??如何落实?关键在做??从今天起,东方今报推出大型系列言论《中原经济区建设——我们在行动〃?关键在做?三十六谈》。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一

?关键在做?源于对人民负责的历史责任感

?关键在做?,是卢展工书记到河南工作以来多次强调的一句话。

这句话并不复杂,但是,要做到从政治高度来认识这句话、从政治高度去落实这句话也不是简单的一件事。

关键在?做?,并不否定?想?和?说?的重要性。但是,离开了?做?,?想?和?说?终究会变成?空想?和?白说?。正如卢书记所说,?只有做才能有成效,只有做才能出成果,只有做,我们的规划、我们的承诺才能真正兑现,只有做,老百姓才能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成效。有好的设想、有好的规划、有好的要求、有好的思路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做。?

关键在做,这不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阐述,更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判断。关键在做,既是本职工作的需求,更是人生价值的需求。

具体到中原经济区建设本身,可以说,我们有?所想?、有?所说?——这些?所想?和?所说?就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在河南?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剩下的就是?做?了,做还是不做,做得好不好,人民看在眼里,历史看在眼里。

?做?的背后,是对人民负责的历史责任感。有些部门、有些干部习惯了重?说?轻?做?,甚至以?说?代?做?、?说?而不?做?,如果以这样不负责任的态度去搞中原经济区建设,注定会空手而归。嵩县县委、县政府为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对饭坡村王家岭、郭洼、和尚元、杨家岭4个村民组实施异地搬迁,村民们这样形容搬迁后的幸福:?吃水不用下山挑了,上学不用给孩子送饭了,不出村就能看上病,进城就业也方便了,年轻小伙找媳妇也好找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只能靠?做?出来,不能靠?说?出来。

关键在做,中原经济区建设最终是要靠做出来的,靠各级党委、政府做,靠广大基层组织做,靠广大干部群众做,要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做起,从能够做的事情做起。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方向已经明了,规划已经清晰,中原经济区等不来靠不来,关键在做。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二

?关键在做?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抓手

□新言

?关键在做?对河南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不应该是一个新概念。但是该怎样理解?关键在做?的深刻内涵呢?

可以说,?关键在做?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战略的一种延伸。不到一年时间,中

原经济区建设由河南自选动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关键在做。接下来,我们如何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依然是在做。

?关键在做?是?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要点的延伸。贯彻?四个重在?,就要更加求实求效,就要更加注重运作。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关键在做?是卢展工书记关于?做?的思想理念的延伸。说到做到,说好做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能做的事情做起。脍炙人口的论述,言简意赅,深入人心。

?关键在做?是卢展工书记一年多来调研主题的延伸。中原经济区建设最终是要靠做出来的,靠各级党委、政府做,靠广大基层组织做,靠广大干部群众做。

?关键在做?是实现全省人民新期待的延伸。?镜子里的烧饼不能充饥?,加快发展,改善民生,过上幸福日子,关键词依然是?做?。

无论是哪个部门的哪一级干部,如果现在还认同不了?关键在做?,理解不了?关键在做?,执行不了?关键在做?,那么,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道路上就要掉队,就要拖后腿。

?关键在做?,就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抓手。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三

?做?,为什么是关键?

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在?做?。那么,?做?为什么会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该怎样理解?关键?的内涵和要求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回答?什么是关键?。按照通常的解释,?关键?就是指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那么,?做?是不是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呢?

回顾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宏伟蓝图,从构想酝酿到研讨论证,再到积极谋划,形成全省人民的共识,成为亿万中原儿女的共同意志,最终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说,每一次进展,每一点进步,都是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实干做出来的。做,从一开始就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要继续把宏伟蓝图变成现实,离开?做?这个关键就会一事无成。

坚持?四个重在?关键在做。富士康落户河南,创造了从签约到投产一个月完成的?河南速度?,关键在做;河南进入?大招商招大商?的时代,省工商局创造性地开展?上门招商?、?坐地招商?;首届中原经济区论坛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多家媒体参加报道,有力地扩大了中原经济区建设在国内外的广泛影响,关键也是在做。

《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最终都要落实到笃行上。笃行就是求实求效,笃行就是做。没有了?做?这个关键,一切目标都将成为泡影,一切规划将流于虚无,这也是省委、省政府始终强调?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的执政理念的根源。

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注重运作、研究运作、善于运作,因为?做?是?关键?。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四

?关键在做?就要着眼全局

?关键在做?,一定要有着眼全局的意识。

何谓全局?全局就是大局,就是工作的整体战略规划和部署,就是工作的整体趋势和走向。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列入国家和我省?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意志,这就是工作大局。

不管是哪一级哪一个具体的单位和部门,在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都必须要始终着眼全局。

省委主要领导曾明确提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要着眼全局、站位全局、融入全局,各地各部门都要自觉增强全局意识,主动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个全局中,审视自己的工作,深入研究在这个全局中处于什么样的发展地位、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作出什么样的贡献,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着眼全局才能开阔眼界,着眼全局才能提升境界。眼界开阔,就能在全局中找准自己的位臵,发挥自己的优势;境界高远,就能在全局中积极主动,贡献突出。

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个宏大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全省亿万人民的合力。如果一些单位一些部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全局意识,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自说自话,自行其是,那么,中原经济区建设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古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在做?。做,就要着眼全局。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五

?关键在做?就要站位全局

?关键在做?,一定要有站位全局的大局观。

站位全局,首先要?找准定位?。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地区或者部门之间往往千差万别。

比方说,鄢陵的花卉产业模式不一定适合新郑,新郑的红枣产业开发到鄢陵也可能水土不服,但是,这两个县市都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使得各自的特色产业都叫响了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这就是在全局中站好了位。

在全力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进程中,各地各部门都想当排头兵,奋勇争上游,这当然好,但前提是一定要认清自己,自己的工业基础咋样、农业资源咋样、自然禀赋咋样、风俗习惯咋样等等,都要仔细掂量。

站位全局,其次要?理解全局?。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它所涉及的全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方面,就是中原全局。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划的概念,涉及河南周边六个省,被许嘉璐先生赞誉为?并肩挽臂,七省齐兴?。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就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各地各部门不能固守行政区划和部门利益,埋头只管自己,应该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发挥优势合理布局,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第二个方面,就是国家全局。中原经济区已经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也已经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眼光不可或缺。第三个方面,就是世界经济全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原经济区建设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世界经济的冷暖。

所以说,全局的概念不是僵化死板的,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上进行多角度的把握,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做?的时候,不妨?吃着碗里的?,?想着盆里的?,?记着锅里的?。

不站位全局,就干不好,走不远,飞不高。不站位全局,?做?就很可能变成?白做?、?乱做?,没有实效的?做?。正如盲人摸象,每一个盲人都认认真真去?做?了,但结果还是远离事物真相。局部的正确不等于整体的正确,现象的真实不等于本质的真实。下棋讲究统观全局,干工作也是一样。

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在做?。做,就要站位全局。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六

?关键在做?就要融入全局

?关键在做?,一定要有融入全局的系统观。

中原经济区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融入系统,自己的能量才会不断地放大;脱离系统,自己的能量就会不停地缩小。

下面这个事例就蕴含着个体与系统共进退的哲理。美国加州红杉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植物,最高的有90米,相当于三十几层楼的高度,一般来讲,树越高其根越深,但加州红杉却是浅根型植物。根系很浅的加州红杉,为什么数万年来在太平洋风暴面前屹立不倒呢?原来,加州红杉都是成群结队长成一片森林,在地底下,树与树之间的根紧密相连,形成一片根网。就是这片根网,成为加州红杉的生存根基。如果,只有一棵红杉,随便一阵风暴都能把它连根拔起,独木不成林的道理,在加州红杉身上表现得尤为典型。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各地各部门都必须让自己融入全局中,在全省工作大局中找准定位。否则,光靠单打独斗,是成不了大气候的,找不准定位是不可能融入全局的。

在河南很多地方,都有着在全省工作大局中找准自己定位,联动发展共同崛起的典型。比如说长垣的起重机械产业,中牟的大蒜生产,焦作的山药和地黄种植等,都形成了规模优势集聚效应。在全省工作大局中找准定位,才有更多机会培育出生命力超强的个体,比如说,许昌腐竹产业在传统规模的基础上,逐渐培育出了以?质源?、?豪嘉?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

在融入大局这个问题上,省委书记卢展工多次强调?主动融入、找准定位?。

为什么要强调?主动?呢??被动?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主动,才能在全省大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在大环境变幻的时候,得到系统的保护;而被动,就是在全省工作大局中没有找准定位,就是在大形势向好的时候,也有可能成为无奈的出局者。

有这样一句饱含哲理的话,?把一粒沙投入大海和把一滴水滴入沙漠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融入,后者是消失?。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面前,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部门,都应该主动融入,找准定位,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大海里的一滴水,永不干涸。

能不能主动融入全局,?关键在做?。不做,就会被动,就会盲目,就会成为沙漠里的一滴水。

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在做?,做,就要融入全局,找准定位。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七

主动去做才能乘势而上抓住机遇

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难得机遇。卢展工书记曾这样解读河南面临的机遇:机遇来自于国家加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力度,机遇来自于国家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机遇来自于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机遇来自于河南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机遇来自于中原经济区谋划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能不能主动去做抓住机遇?能不能不等不靠把握机遇?关键取决于我们在机遇面前是否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明代的寓言读本《应谐录》中有一则?争雁?的小故事。兄弟俩外出打猎,看见一群大雁,两人就准备射雁。哥哥说:?雁肥,射下来煮着吃。?弟弟反对:?还是烤了吃好,又香又酥。?两人为此争执不休,一直吵到村里的长辈面前,请老人给他们判定谁对谁错。老人给他们出了个主意:一半煮着吃,一半烤着吃。兄弟同意了。但等到他们再回去射雁的时候,那群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这个故事鲜明地印证了?机遇并不常有,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这个精准

判断。

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能迅速抓住和把握机遇,我们就能迎来发展和崛起,不能迅速抓住和把握机遇,就只能像寓言里的两兄弟一样错失良机。

中原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接下来,如何及时抓住这个机遇,促进中原崛起,就是亿万河南人民共同面临的一道考题。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省,河南的后发优势中就隐藏着很多机遇。

比如河南的劳动力多,这曾被视为带来?就业难?问题的一种负担,现在,则是让东部企业?眼馋?的人力资源优势,那么,培养好这些人力资源,就等于是储藏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河南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比如河南是?中国粮仓?,而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将使河南的粮食产业得到极大提升,那么,河南的畜禽养殖业、饲料加工业、食品生产企业、物流运输业也当应声而起,主动作为,抓住机遇走出?国人厨房?,挺进?世界餐桌?。

要把这些机遇转化为看得见的效益,必须?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所作为?,只有?做?,才能乘势而上抓住机遇,才能推动河南持续较快发展。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八

要?发展?更要?科学?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我们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四个字,?发展?是本体论,?科学?是方法论。在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的今天,在我们的身边,在不少干部身上,经常还能看到违背科学发展理念的做法和现象。有的地方为了节能减排,不惜一刀切地拉闸限电,甚至在寒冬腊月停止居民区供暖,这就是?不科学?;有的地方为了建设新区,不惜强迫农民拆迁现有住房,农民?被逼上楼?,这就是?不科学?;有的地方为了开发所谓的旅游资源,不惜投资数千万元甚至几亿元大兴土木,还有的在没有旅游资源的小县城,修建徒有其名的观光铁路,最终劳民伤财,留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也是?不科学?。?不科学?的发展是无价值的发展,甚至是负价值的发展。

卢展工书记曾形象地说过,个别干部比较喜欢拍脑袋、大呼隆、一风吹、一刀切,一会儿一个思路、一会儿一个战略。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天上不会掉下馅饼,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在做。怎么做?做,就要突出科学发展;做,就要突出转变方式;做,就要突出遵循规律;做,就要突出基层基础。

正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中原经济区建设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河南的具体化。也就是说,全省要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建设中原经济区不能只要经济效益,还得要社会效益,不能满足于?粗放?的发展,更要追求?科学?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时时审视发展的方式,比如,我们的发展是不是违背了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的发展是不是还把GDP看成压倒一切的指标?我们的发展有没有动摇河南的农业和粮食这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我们的发展有没有牺牲生态和环境……

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在做?,做,要?发展?,更要?科学?。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九

实现科学发展?做?好持续

持续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无论是对一个执政者而言,抑或是对一个地区而言,做好?持续?这门功课,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是?持续?,朝令夕改朝三暮四也不是?持续?。持续,意味着清醒,意味着坚守,意味着强烈的责任感。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体现的是党性和从政品格,体现的是责任心和运作能力,体现的是锲而不舍、有所作为的精神,体现的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关键在做?,?做?好持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河南一直在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事实证明,这条路子是正确的,是符合人民意愿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河南上亿人口,农民占绝大多数,怎样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协调起来考虑?如何让亿万人民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改善生活条件、受到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全面的保障、有更长远的发展?

卢展工书记指出,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具有核心带动作用。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的新型城镇化。

?三化?协调发展是个系统、长期的进程,重在持续。

?持续?不仅是科学发展本身的需要,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做?好持续,就要持续发展意识、持续发展思路、持续?两高一低?目标、持续调结构增效益求质量、持续拓展发展空间、持续着力民生。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做?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或者是超乎寻常的矛盾,这也正是考验我们是否真正?做?好持续的时候,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有迎难而上的斗志——浅尝辄止是干事创业的大敌,遇难就退则可能半途而废。

?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科学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在持续,难在持续,重在持续,为在持续,一定要?做?好持续这门功课。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十

实现科学发展?做?好提升

提升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何为提升?提升就是事物从较低层次、较差局面向较高层次、较好局面的演变趋势。

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提升?的方面很多。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决策水平、服务意识等方面要提升,规划能力、产业结构、发展质量、民生福利等方面要提升,管理效能、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城镇化率等方面要提升……

提升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客观需求。卢展工书记一再强调,中原经济区建设一定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要走好这条路子,就必须?做?好提升。农业是河南的传统产业,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但我们不能走传统农业的路子,而是必须提升农业的层次,让我省的农业尽快实现现代化。而发展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就必须提升我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

如何才能?提升???做?依然是提升的关键。要实现科学发展,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干部都必须增强提升的意识,思路要宽,举措更要扎实。比如在招商引资中,我们就要瞄着?富士康?这样的500强企业、世界级企业、科技型企业,提升服务意识、优

化投资环境,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我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再如我省各地的节会较多,但存在着小而散的现象,我们应该进一步挖掘潜力、整合资源,从而打造更有文化品位、更具影响力的品牌节会。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我们处在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发展平台上。因此,现在的发展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传统的、初级的发展,而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的一种新的启动,是科学的发展,因此应该向更高的目标、更好的方面去靠近、去努力,不断推动发展上层次、上台阶,这样不断提升的结果,就是让中原经济区真正成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提升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行业的事儿。提升河南人的良好形象靠?做?,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靠?做?,提升为民惠民的认识也靠?做?,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是一种全方位的、全领域的、牵涉每一个人的提升。

提升,是一个进行时,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实现科学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一定要?做?好提升这门功课。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十一

突出科学发展?做?好统筹

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就是统一筹划全面照顾,统筹才能凝聚合力,统筹才能协调发展。

卢展工书记曾阐述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就是?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

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来说,对于河南?十二五?规划落实而言,都必须做好统筹。河南一直在探索的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就是一条?统筹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统筹把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等关系,统筹把握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支撑体系等各个方面,使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各项事业、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统筹各方力量,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统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的力量,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合力和氛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统筹各个方面、协调科学发展,需要胆识、眼光、胸怀、能力。没有足够的胆识,就不能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很好地统一起来,也就不能统筹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没有长远的眼光,就不能很好地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共同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等各方面的关系;没有宽广的胸怀,就不会充分地尊重市场规律,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寸步难行;没有相应的能力,就不可能统筹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支撑体系等各个方面,也不可能协调各项工作、各项事业、各个环节,更不可能团结各个方面的力量。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光注重GDP数字而忽略民生细节,有的县市只重视工业而对农业不管不问,有的地方不惜牺牲环境和资源来换取短期的工业产值,这些都是缺乏统筹意识的表现。

统筹兼顾,既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精髓的继承,又是对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发展。

突出科学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一定要?做?好统筹这门功课。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十二

突出科学发展?做?好为民

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什么是为民?这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回答。

从历史的渊源看,中国早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从河南的现实看,?以人民为先,以人民为重?的理念一再被强调。

为民是我们所有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只要在实践中牢固树立为民意识、始终坚持发展为民,所有的问题就能把握得比较好,所有的矛盾就能处理得比较好,所有的工作就能做得比较好。

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这四个?重在?中,?持续?、?提升?、?统筹?是手段,是方法,而?为民?才是目的,才是本质。换句话说,?为民?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设中原经济区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终极目标也是?为民?。

?重在为民?,关键也在?做?。

要做好?为民?,深思内省很重要。真正对人民负责是不容易的,什么叫以人为本、什么叫对人民负责、什么叫有责任心,领导干部要经常深思内省。要不断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弱化拍脑袋决策的概念,淡化官的概念,把为民负责看得重一点。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要通过群众最关心的民生细节把?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

要做好?为民?,换位思考很重要。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自己作为普通老百姓、作为困难群体的一员,经常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理解问题。比如在制定财政预算的时候有没有真正向民生倾斜?在招商引资中有没有拒绝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勇气?在征地拆迁中有没有切实地保护群众的利益……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头,才能在做决策、定规划、谋发展时真正想着老百姓、真心为了老百姓,才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为老百姓做事。

要做好?为民?,发扬民主很重要。决策前,要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执行中,要切实保护群众的利益;考核时,要虚心听取群众的评价。?要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最终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

中原经济区战略是河南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更寄托着亿万河南民众的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以人民为重、以人民为先,让发展真正惠及每一个老百姓。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十三

在?做?中转在?做?中变

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体到河南实际,靠什么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可以说,领导方式转变是一把钥匙,能开启发展方式转变的大门;领导方式转变是一座桥梁,能架起发展方式转变的快捷通道;领导方式转变是一台助推器,能提供发展方式转变的持续动力。

领导方式转变不了,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无从转变,发展和为民就会变成一纸空谈。

领导方式该怎么转变?卢展工书记给出了答案:讲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

这就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找到了切入点和总抓手。

具体到中原经济区建设,转变领导方式有这么几个切入点:要把领导方式转到抢抓机遇、顺势而谋,始终紧紧扭住发展上;要把领导方式转到增强忧患、应对挑战,始终注意保持清醒上;要把领导方式转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遵循客观规律上;要把领导方式转到围绕中心、准确定位,始终主动服务大局上;要把领导方式转到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始终体现改革创新上;要把领导方式转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始终牢记责任使命上;要把领导方式转到注重运作、务实重干,始终坚持求实求效上;要把领导方式转到情系中原、心系百姓,始终着力民生民心上。

有?转?才会有?变?,只有?转?得好才能?变?得好。

?做?好了领导方式?转?和?变?,谁还靠拉闸限电来完成节能减排??做?好了领导方式?转?和?变?,谁还会像?天价逃费案?一样胡乱判决??做?好了领导方式?转?和?变?,谁还会说大话、空话、套话、假话?

中原崛起刻不容缓,历史机遇正逢其时。只有切实把转变领导方式融入到行动中去,中原经济区建设契机才不会白白错失;只有切实把转变领导方式融入到行动中去,河南振兴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

只有转得早,才能在?做?中掌握主动;只有转得早,才能在?做?中占得先机;只有转得早,才能在?做?中占领高地。

在?做?中?转?,在?做?中?变?,中原经济区建设何愁不早日实现?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十四

观念不转怎能和百姓想到一块?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南阳内乡县衙有这样一副对联,写的是古人为官之道。

官与民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但历史正在赋予它新含义。省委书记卢展工谈到这副对联时说:古人尚且如此强调为官之道,我们党的干部更应把为民负责看得重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发展负责,对人民负责,才是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的责任和使命。

但现实中,?对发展负责?和?对人民负责?之间的关系,不少领导干部处理不好。现在很多领导干部比较关注GDP,但老百姓不太关心;领导干部比较关心产值,甚至少数人认为环境、资源问题可以放一下,但老百姓不赞成。

个别领导为什么常常和老百姓想不到一块?问题不在老百姓身上,而是出在这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上。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新问题,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

经济指标与百姓幸福孰大孰小,他们无法取舍;个人政绩与群众福祉孰轻孰重,他们不愿直面;?三化?协调与?单腿走路?孰优孰劣,他们懒得权衡。一言以蔽之,他们的领导方式落后于科学发展的大局,他们的思想观念亟待转变。历史和实践经验都证明,任何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都源自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

那么,思想观念该往哪儿转?

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科学发展上来。离开发展去讲科学,科学发展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离开发展去讲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如果能把思想观念转变到科学发展上来,就会杜绝不顾生产和生活而盲目?拉闸限电?的粗暴做法,就能避免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短视行为。

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为民上来。各级领导如果能把对人民负责看得重一点,也就不会出现?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奇谈怪论,更不会出现?寒冬腊月万户居民停

暖?的咄咄怪事。

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站位全局上来。没有站位全局,各行业各系统就不可能出现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所作为的工作创新。没有站位全局,各省辖市就不可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确立特色鲜明的战略定位。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才有可能更好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规律,破解新难题;才有可能更好地让领导干部和百姓想到一起,做到一处。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十五

思维不转怎能跳出?老框框??

在工作实践中,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资历相当、岗位相近,但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却迥然不同?在经济建设中,为什么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

思维方式是人们一切活动的先导和起点,思维方式正确与否,决定着后续活动的走向和结果。

25日举行的?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座谈会上,三门峡市委书记李文慧在发言中谈到:三门峡是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四大功能区的交会区、交集地,具有重要的?承东启西?和桥梁纽带作用。

用行政区划的眼光看,三门峡在河南的边缘地带,但用区域经济的眼光看,三门峡是产业转移挺进西部的跳板,是梯次发展的前沿。昔日的河南?西大门?,转身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沿阵地?。

这是转变思维方式、打破行政区划束缚的结果。

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历史悠长、底蕴深厚,所以我们一直讲?文化强省?。今天,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背景下,我们仍然要讲文化强省,但内涵不一样了。

文化强省,不仅是指做强文化事业、做大文化产业,更重要的是文化要为强省出力,要为强省作贡献。通过发挥文化优势,改善地区软环境,让文化越来越多地和我们的发展、民生联系起来,才是文化更深层价值的体现。

这是转变思维方式、提升认识能力的结果。

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提城镇化,但具体到河南,我们提出了?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为什么在城镇化前面加上?新型??就是从河南自身的省情出发,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农村、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

如果城镇化不把农村、农业、农民和城市居民、城市经济统筹考虑,那是就城镇化而城镇化,不符合河南省情的具体要求。在这方面,新乡、鹤壁等市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探索。

这是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的结果。

思维方式的转变,就是要不断突破直线模式,不断打破传统模式,不断革新固有模式,善于用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善于用现代的、开放的、科学的理念解决问题。

思维方式的转变,没有终点、没有边界,贯穿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方方面面。

只有思维方式转变了,我们才能跳出?老框框?,开拓新局面。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十六

方法不转怎能运作有?效??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训,讲的是方法和实效的辩证关系。它告诫我们:做事要讲究策略、注重方法,不能蛮干硬干。

有些领导干部,心也操了,劲也费了,累也受了,结果却不理想。原因何在?往往是工作方法不对头。有些领导干部,决策部署也传达了,也安排了,也强调了,却落不到实处。原因何在?往往也是工作方法不对头。

那么,怎样才能让方法?对头?呢?

转变工作方法,一具体就突破。守旧没有出路,突破才能收获。?老皇历?解决不了新问题,?守株待兔?只会碌碌无为,?刻舟求剑?只能错失良机。河南省工商局从?坐地招商?到?坐地回访?,打破传统招商模式,提高项目落实比例;新郑综合保税区3个月获批,6个月运营,创造?郑州速度?。方法对头,可以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方法不对头,难免陷入困局,一筹莫展。

转变工作方法,一具体就深入。茫然必然肤浅,清晰才能深入。?十个指头都要用?、?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啥都想干、啥都干不好;不干虚事,不做面子活,不搞形式主义,有的放矢,才能见实效。新密市委书记王铁良公开QQ号,畅通交流平台,主动聆听民意,把官民互动推向深入;郑州市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ZZIC,5个月办了6000多件?小事?,成为郑州网民的金牌网友。手段得力,可以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事半?而?功倍?;手段不得力,难免举轻若重,无所适从,?政绩?成?政疾?。

转变工作方法,一具体就落实。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坐在上面,不愿意深入下去。下基层时,大多是沿着指定路线走走,坐在车里转转,隔着玻璃看看,选个代表谈谈。看点不看面,怎能看到实情?爱说不爱做,怎能求实求效?

郑州市领导分包62个积水点,让老百姓监督,这一?老大难?问题很快落到了实处;全省法院系统把判决文书晒到网上,重要庭审实行网络直播,司法程序更加透明。推动一切工作的目的是?效?,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是?效?。要在?效?上见?转?,在?效?上见?调?,在?效?上见?快?,在?效?上见?好?。

工作方法转变到位,才能运作有?效?。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十七

机制不转怎能趟出新路子?

机制顺,效能高;机制活,事业兴。平顶山将居民幸福指数纳入官员考核体系,就是典型例证。

通过16项具体指标,评比居民幸福指数,能够清晰地看到各地差距。平顶山的这种做法,让地方干部既能重视发展水平,又能重视发展质量,结果是官员信服,百姓满意。效果从何而来?来自于机制的转变。

机制是为发展服务的。机制顺了、活了,就会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机制不顺、不活,往往会影响甚至阻碍发展,坐失发展良机。

在个别地方,行政效能依然低下,审批程序冗杂繁琐,奖励机制导向不明,政策传达仍有?棚架?,权责不清时有出现。在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上,仍然存在机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干部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在转变中创新,在创新中转变。

转变机制,前提是创新管理理念。我们提倡科学发展,打造?绩效型政府?。什么是?绩效型政府??就是以提高施政能力、行政效益和群众满意度为目的、?既亲民、又亲商?的民本政府,它是?有限型?、?责任型?、?透明型?、?法制型?、?服务型?政府的归结与提升。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创新理念,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不少部门实

行?开放式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的服务模式,就是管理理念创新的具体体现。

转变机制,关键是创新管理模式。理念顺了,机制活了,就会广开思路,进而?无中生有?、?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借脑生财?。大招商、招大商的河南模式,让一大批企业迅速入驻中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郑州速度?。领导机制转变了,管理模式创新了,工作效能提高了。

转变机制,核心是创新管理手段。在转变机制过程中,新问题、新难题会不断出现,这就需要对管理手段不断进行创新。焦作45家单位领导通过电视述职、中牟县电视台点名批评县领导,建立了一种管理、监督新机制,搞正了作风,做实了工作。

转变机制,要善于在运作上下工夫,要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

机制转了,牵绊少了,办法多了,新路子自然就通了。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十八

作风不转怎能营造干事儿氛围

领导干部好当不好当?

讲起来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两件事做好就行:一个是要把风气搞正,一个是要把工作做实。这就需要转变领导作风。

领导作风好,自然得到下属拥护,形成努力干事儿的氛围;领导作风好,自然得到百姓信任,形成拥护干事儿的氛围;领导作风好,自然深得企业认可,形成放心干事儿的氛围。

其身正,不令而行。

和企业家合影时站后排当?靠山?,淡化?官?念已成为一种官场共识;挤公交体验乘车难,换位思考已成为一种执政理念;7个会只开3小时,务实求效已成为一种工作新风。

正人必先正己,搞正作风需要每一个领导率先垂范。

转变领导作风,就要端正思想作风,强化公仆意识,强化为民负责的思想。领导作风是领导者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等在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转变领导作风,就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上解决问题,确立科学的领导理念和领导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作风问题。

转变领导作风,就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抓实干,求实创新,切忌空谈,切忌浮躁。现在不少领导喜欢跑上头,不喜欢跑基层,不喜欢到群众最关心的地方去,自然无法创造出踏实干事儿的氛围。

转变领导作风,就要完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实现领导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保障。当前应重点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干部选拔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廉洁从政制度等制度建设,以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作风转变到位,才能树立起勇于对人民负责、能够对人民负责的形象;才能树立起以实干赢得人心、以正气凝聚人心的形象;才能树立起以人民为重、以人民为先的形象;才能树立起能够推动工作、人民群众愿意跟着你推动工作的形象;才能树立起说到做到、说好做好、诚实守信的形象;才能树立起自重自省自警自律、以身作则的形象。

中原经济区建设恰逢难得的历史机遇,正需要良好的干事氛围。有了好的作风,有了好的形象,才会凝聚合力,谋划大业。?风正才能气顺,气顺才能人和,人和才能兴业。?领导作风?转?好了,才能?转?出气顺,?转?出人和,?转?出兴业。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十九

认识规律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说,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不分亲疏。无论你愿不愿意,它都在按自己的法则运行着。

规律,是客观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总是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用老观念对待新事物。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新问题会不断出现,新事物会层出不穷,这就更要求我们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规律,从而尊重规律、探索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

濮阳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长期以来,濮阳市上下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忧虑。但是,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它转身成为河南和沿海发达省份有机衔接的结合点,成为河南面向沿海的?桥头堡?。与此异曲同工的是,地处豫晋陕交界的三门峡,如今已成为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四大功能区的交会区、交集地,昔日的河南?西大门?,转身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沿?。

这就说明了,内部外部条件变化了,宏观微观环境不同了,人们对区域经济及其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还用传统的、僵化的眼光看问题,恐怕就无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现主动融入、准确定位。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个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精神提升等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其中所蕴涵的各类规律都有待于我们一一认识。

要认识到其中既有经济发展规律,也有社会发展规律,既有整体规律,也有局部规律,既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规律。

比如说,教育领域有教育规律,科技行业有科技规律,推而广之,市场有市场的规律,招商有招商的规律,反腐有反腐的规律等,都有待于我们去不断认识和探索。

认识规律,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要着眼于?新?,立足于?变?。

要看到全球经济格局和整体趋势的?新?与?变?,要看到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新?与?变?,要看到中国宏观经济战略和发展方式的?新?与?变?,要看到科学技术发展和新兴产业上升的?新?与?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没有亘古不变的事物,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个全新的事业中,我们要发展而不要守旧,要辩证而不要教条,要用新眼光看待新问题。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二十

尊重规律路要一步一步走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登不上泰山。办任何事情都要尊重规律,尊重实际,不能急功近利。盲目?打造?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大地标、大广场、大剧院,追求?大联创?、?大跨越?、?国际化?,是不尊重规律的表现;动辄拍脑袋决策,整那些?用于怀旧?的观光铁路、?应付检查?的?绿漆荒山?,只有?官赏?价值、外光里烂的?官赏工程?,同样是不尊重规律的表现。

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绝不是一句空话,要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体现出来。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决不能片面地、简单地贯彻上级要求,唯唯诺诺、随声附和,永远蹚不出新路子;决不能拍脑袋、想当然地做决策,闭门造车、刚愎自用,往往留下个烂摊子;决不能违背宗旨、脱离实际地处理问题,?花架子工程?、?驴粪蛋工程?,只能让?创建?变成?创伪?。

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总喜欢把事情?做大做强?,喜欢有条件要上,没条件?打肿脸充胖子?也要上,而忽视?做大做强?的前提和先决要素。一提到经济区,马上要建?大经济区?,一提到城市规划,马上要建?国际化大都市?。2010年8月揭晓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结果显示,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拿什么?走向世界??有没有条件做成?国际化??光靠政府强制去?推?,不靠市场自然来?育?,违背城市发展规律,一味贪大求洋,结果往往会留下一批?半拉子工程?、?乱摊子项目?。

我们讲尊重规律,只有找准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结合点,顺时而动,趁势而上,才能无往而不胜。从领导层面来讲,就是要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在有些事情,?为?就是?不为?,做了很多事情,没有起作用甚至起了副作用,做了等于没做;?不为?就是?为?,很多事情尊重规律、不去干预不去做,反而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为?,就要尊重规律、循序渐进。不聚小河,无以成江海;不积细土,无以成高山;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不能急功近利。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在做,要一点点干,扎实干。尊重规律,才能顺风顺水,水到渠成。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二十一

把握规律眼光才能更准些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喜恶而改变。这似乎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只能听天由命。但事实并非如此,规律是能够被认识和把握的。

把握住了规律,就可以预判事物发展的方向,明晰事物发展的路径,从而?顺藤摸瓜?,抢占先机,事半功倍。

去年8月,河南最引人注目的动作?大招商,招大商?,341个项目,1462亿元投资,大商巨贾纷至沓来。

斐然成绩源于对规律的准确把握:

全国产业转移的浪潮向中西部涌动,作为中部省份的河南,拥有区位、人力、资源等诸多优势,成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自然在情理之中,河南准确把握住了这个规律,用实际行动拉起了?大招商、招大商?的大旗。

大招商,全国各地都在搞,但?招大商?则是河南把握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河南经济总量全国第五,经济体系完备,自身实力雄厚。在招商中?大小通吃?、?眉毛胡子一把抓?是短视行为,只有那些产业先进、实力超群的?大商?才能对河南经济起到提升和引领的作用,所以说,河南?大招商?把握了规律、占领了先机、创造了奇迹。

现实中,因为把握不住规律而受惩罚的事例很多:南方农民从澳大利亚引进桉树,想增加收入,结果却破坏了生态平衡;在承接产业转移大潮中,有些地方只看到机遇,没看到规律,不考虑自己的环境、资源承受能力,结果招了大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最终发展受阻。

中原经济区建设,具体到河南的18个省辖市,就需要准确把握经济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规律,就需要面对各种交错的矛盾,就需要解决诸多繁杂的问题。这些矛盾与问题,包含的规律很多,既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规律,想要看得真真切切,想得明明白白,就要求我们运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逻辑,系统的思维,准确把握其中的规律,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把握住了规律,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把握住了规律,才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把握住了规律,才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提升自己,服务大局。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二十二

探索规律胆子要大一些

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不断认知和探索规律的过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可以让我们做事情事半功倍,少走弯路。但如果墨守成规,缺乏探索精神,工作往往难以创新突破。

规律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探索规律不是对固有规律的全面否定,而是对固有规律的新认识,是在新的历史和客观条件下对?新规律?的新发现,是不断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新实践。

墨守成规不知春,另辟蹊径春满园。

信阳毛尖历史悠久,誉满全国,但长期以来,信阳茶农一般都只采春季茶,而夏、秋季茶基本都便宜处理掉了,茶叶利用率很低,这似乎就是信阳茶叶的?规律?。省委书记卢展工到信阳调研时发现这一问题,鼓励信阳茶农和企业利用夏秋茶开发研制红茶,并起名为?信阳红?。

一个看起来是颠覆?规律?的点子,到底会引发怎样的后果?

事实告诉我们,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信阳红?就从无到有,从培育研发到成为中国红茶?新贵?,这个大胆创意的实践和成功,打破了信阳不产红茶的?老规律?,这正是探索规律的典范。

?信阳红?成功带给我们四个启示:

一是创新思维。信阳不产红茶,这似乎是一个固有的?规律?,在这个?规律?面前,我们只能无条件服从?如果不从这个思维根源上找问题,不进行创新性的思维,?信阳红?根本没有出现的可能。

二是抢抓机遇。?信阳红?的出现抓住了信阳茶叶产品结构调整的机遇,并承担了提升信阳茶叶整体形象的重任。

三是尊重市场。在?信阳红?开发过程中,政府做的只是引导、支持和服务,企业和茶农才是主角,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信阳红?从?创意茶?变成?市场茶?。

四是立足实际。信阳茶叶资源禀赋独特,但资源只是基础,只有做到依靠基础又不囿于基础、注重条件又不局限于条件,才催生了?信阳红?。

?信阳红?的成功只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对探索规律有了全新的体会。

探索规律并不局限在某个产业、某个领域,而是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探索规律不仅来源于领导的?金点子?,更要靠广大老百姓的集体智慧。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河南创造性地提出了?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这个战略的提出,本身就是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全新探索,在这条全新的探索之路上,一定还有大量的陈规旧习需要我们去打破,有大量的?新规律?、新办法等待我们去探索。这就需要我们思路更活一些,胆子更大一些。

有了探索规律的方法和勇气,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仅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劳动者,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探索者?。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二十三

运用规律运作才能更有?效?

时间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历史已经在这里展开恢弘的画卷,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幕徐徐拉开。

顺时而动,乘势而上。任何一项宏伟的战略,都是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实践,都

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践。

?十二五?期间,?中部崛起?战略继续推进,中部省份奋力争先,纷纷制定各自的规划,寻找自己的定位,这是宏观经济的发展规律;

沿海产业转移大潮惊涛拍岸,宝贵的资金项目涌向中西部地区,迟疑一步,机会便会稍纵即逝,这是产业转移的发展规律;

区域经济一体化风生水起,经济协作靠的是各种市场要素的配臵,破除行政束缚正当其时,这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

河南厚积薄发,产业转型箭在弦上、?三化?协调势在必行,提升发展水平刻不容缓,这是中原崛起的发展规律。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正是统筹解决各种矛盾的发展载体,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形成,本身就是各种规律综合运用的集大成者。

正可谓科学决策,战略合?规?,宏图既展,海阔天空。

而回顾中原经济区战略蓝图的形成,从构想酝酿到研讨论证,从积极谋划到全省共识,并最终实现由?自选动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每一次进展、每一点进步无不是遵循规律、运用规律的结果。

符合规律的战略,需有符合规律的运作与之匹配,若非如此,再英明的决策也会变为一席空谈。

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按规律办事,必须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

运用规律,就要坚持?四个重在?。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按规律办事的思路必须持续;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探索规律的能力必须提升;凝聚合力、顾全大局、各种规律的综合运用必须统筹;着力民生、着力民心,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必须是为民。

运用规律,就要坚持?四个带动?。就是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这四个带动相辅相成,联动一体,体现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和遵循。

运用规律,就要坚决贯彻?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这是运用规律的科学方法,更是运用规律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在运用规律的道路上通向成功的桥梁。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省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凸显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的战略选择。在这样的?大战略?和?大规律?面前,各个地区、行业、企业还要谋划自己的?小战略?、?小规律?,?大战略?和?小战略?有机结合,?大规律?和?小规律?相互作用,中原经济区必能在规律中发展,在规律中兴旺。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二十四

基层基础是一切工作的?根?

安邦之难,难在固本,治国之难,难在强基。

固本就要抓好基层,强基就要打好基础。

因此,我们说,基层基础是执政之基、发展之基、稳定之基。

具体到河南,?基层基础?既是落实?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的切入点,又是?三具两基一抓手?的立足点。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说到底都要靠基层来落实,都要从基层抓起,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没有基层,所有的工作都将失去支撑,没有基础,所有的目标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抓基层打基础无比重要却又十分不易,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相当长的一个历史过程。

因为基层基础工作耗时长、见效慢,难出政绩,有的领导干部就不想看、不想干;

因为基层基础工作矛盾多、难度大,费时费力,有的领导干部就能躲则躲、能推则推;因为基层基础工作比较零碎、比较繁琐,有的领导干部就有畏难情绪、敷衍心理。

?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被反复强调,原因即在于此。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建设中原经济区要求我们通过抓基层进一步打好各个方面的基础。要打好思想基础,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地方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建设中原经济区?就是全省的思想基础和?共同语言?;要打好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基础,其他领域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基层的经济基础是雄厚还是薄弱,对整体工作的推进至关重要;要打好文化基础,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河南独特的文化优势,源头在基层,体现在基层;要打好人才基础,能否把河南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把人口大省转化为人才大省,很重要的一个支点就在基层。

毋庸讳言,抓基层打基础,?最难、最需要持续、最需要韧劲?。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省委书记卢展工对基层有过更加具体的论述:着眼基层、依靠基层、着力基层、服务基层。

基层连着基础,基础打在基层。高楼大厦需要稳固的地基,高速铁路需要稳固的路基,建设中原经济区同样离不开?地基?和?路基?。

认识到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意义,明白了抓基层打基础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抓基层打基础的科学方法,我们的工作才能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二十五

抓基层打基础眼睛要向下看

几个月前,《人民论坛》杂志联合人民网等媒体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归纳概括出2010年领导干部十大新观念,结果?眼睛向下看?排名榜首。

?领导眼睛要向下看?,这句话不是新创的时髦概念,却在十大新观念中排名第一,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

它告诉我们,某些干部眼里有?上?没?下?、心里喜?上?厌?下?,人民群众对此已经十分反感。所有的领导干部,不妨借此机会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做到了?眼睛向下看??

什么是?下???下?就是基层基础。?眼睛向下看?,就是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立足于基础,落脚于基础。

?眼睛向下?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要认识到企业是基层,村是基层,社区是基层,学校是基层,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也是基层,我们要从基层做起,有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基础,法治是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等也都是基础,我们要从基础做起,有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眼睛向下?还是工作作风问题。基层基础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不能当?甩手掌柜?,不能搞?纸上谈兵?,必须十分耐心十分细心。

?眼睛向下?也是工作方法问题。要懂得我们遇到的发展、民生、稳定等各种问题,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实际上都是通过基层基础反映出来,?眼睛向下?,才能提前发现问题,从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着眼基层,眼睛向下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需要导向和表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省委书记卢展工以?卢老汉?的身份体验?4050?人员就业难,和普通市民一起坐公交,给原阳?太空营养米?品牌营销出主意,和企业家照相站后排成为河南招商名片……所有这些细节都是?眼睛向下看?的

体现。

与此相呼应的是,全省各地各部门也在不断探索新机制,鼓励干部?向下看往下走?。郑州市建立了领导干部定期乘坐公交车制度,要求市领导每周至少乘坐一次公交车,方便了解民情。安阳市出台规定,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不再由政府一方拍板决定,而是事先广泛征求各方面特别是涉及直接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群众强烈反对的,就要暂停推行。这些措施也都是?眼睛向下看?的体现。

建设中原经济区,抓好基层是政绩,打牢基础是责任,这一切都要求领导干部首先做到?眼睛向下看?。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二十六

抓基层打基础动力要向下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就是基层,就是基础。

基层基础是一切工作的?源头活水?。?三平精神?来源于基层,?八种河南人?奉献在基层,?河南人的追求?体现在基层。我们的发展到底靠谁,要靠基层,要靠基础,基层干部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桃李均从肩上过,人才多从梯上来?,老师是?肩?,老师是?梯?,他们甘当春蚕,烛照学生,最能体现?三平精神?,他们是英雄;?中原自古多豪杰?,李文祥、孔广周、张恩照等人甘于平凡、无私奉献,最能体现"八种河南人"的形象,他们是英雄;?民以食为天?,河南农民贡献了全国1/10的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领跑全国,最能体现?河南人的奉献?,他们是英雄;?关键在做?,河南亿万儿女靠实干建设中原经济区,最能体现?河南人的追求?,他们是英雄。

这些英雄就在基层,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学习他们,向下寻找动力,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向下寻找动力,就是要了解基层、理解基层、尊重基层、相信基层,通过基层实践、基层努力、基层经验、基层评判,为经济社会发展寻找活力和动力。

了解基层,着眼于问计发展。要勤到基层去,沉到基础中。要像?鸬鹚?捕鱼一样,沉入?深水?抓?活鱼?、抓?大鱼?,而不能像?鸭子?戏水一样,?下水漂一圈?就回来了;理解基层,着眼于理顺机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们要多理解、多支持、多担待,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不随意拿?摘帽子?压人;尊重基层,着眼于推进创新。基层有最鲜活的事例,有最宝贵的经验,有最实用的方法,什么政策和经验好使,他们最有发言权;相信基层,着眼于成效评判。工作干得好不好,不能领导自己说了算,应该由大家共同来评判。

抓基层打基础,就是要依靠基层树形象,依靠基层做表率,依靠基层带实干,依靠基层顺机制,依靠基层见成效,把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让基层真正成为发展的动力之源。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二十七

抓基层打基础重心要向下移

一棵大树为何能枝繁叶茂、雄伟参天?因为它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深埋在大地之下的根须远比地面之上的树冠大得多。

中原经济区是一棵参天大树,基层基础就是大树的根须。

对领导干部来说,任何一项决策的落实、任何一个项目的推行,都必须把着眼点、着力点放在基层,在基层工作中寻找切入点、结合点、突破点。坚持心往基层想、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花,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在探索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把建设新型社区作为城乡统筹发

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这就是着力基层、探索创新的结果。

在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我们在广大基层地区建设产业集聚区,既发挥了基层地区资源优势,又让当地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这就是着力基层、科学筹划的结果。

对河南这样一个城镇化率不高、农业人口众多的省份来说,在改革发展中,以基层基础为着力点,可以让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很多问题的本质,在源头上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

着力基层对我们的工作至关重要,但如何才能做到着力基层,着力基层的?着力点?又在哪里?

着力基层,就必须提高基层正确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提高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

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关键是要注重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

近年来,河南从机关选派一批?精兵强将?到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这些干部尽职尽责、工作很有成效。卢展工书记指出,这项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是?农村工作机制的创新?、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思路的拓展?、是?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实践?。正是通过诸多类似举措,我们才抓住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真正做到了着力基层。

?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要求我们时刻认识到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研究怎样更好地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使中央和省里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求实求效。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二十八

抓基层打基础服务要向下移

记者到基层采访,经常听到一些干部感叹工作难做。说?难做?,并不一定是怕苦、怕累、懒惰、推卸责任,而是基层工作确有难做之处。

基层干部有?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什么政策都要由他们来推行,什么工作都要由他们来落实。这就需要上级领导理解基层,服务基层。

服务基层,需要避免?衙门?意识,需要真心实意的态度、?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真抓实干的作风。

为什么个别机关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为什么个别干部刚接到任命书,走路马上就不一样了?就是因为?衙门?意识太强,?官念?太重,没有认清权力的本质。不淡化?官念?,怎么可能为基层服务、为基础服务呢?

为什么个别领导喜欢?锦上添花?,不喜欢?雪中送炭??为什么个别领导喜欢?颐指气使?,不喜欢?亲力亲为??就因为没摆正位臵,没认清政府职能。不转变政府职能,不理顺管理职能,怎么可能避免只练?唱?功不练?做?功呢?

为什么个别领导习惯于?说得很好、做得很少??为什么个别干部热衷于?纸上谈兵??就是因为有些干部把?说?看得很随意,什么话都敢说,把话说到头、说到顶了,?做?的时候却忘记是怎么说的了。不转变作风,怎么可能让基层信服、踏踏实实地跟着你干?

?林州停暖事件?为什么闹得民怨沸腾?就因为没有从基层实际考虑问题。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必须执行?上大压小?政策,否则就要处理干部。结果,大的供暖设施没上去,就炸掉了小电厂,导致无法供暖。基层干部夹在上级部门和群众之间,真是左右为难。省政府主动担下责任,做了检查,向群众道歉,为基层担了责任,做了服务,体现

了对基层的关爱和担当。

服务基层,就是要转变领导方式,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职能转变提升服务效能;就是要转变工作作风,服务向下移,做到求实求效;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基层的难处,从考核上、待遇上、生活上向基层倾斜。

服务向下移,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抓具体、具体抓上下工夫,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下工夫,在真重视、真关怀上下工夫,让基层干部有信心、有劲头、有盼头,进而更好地推动基层乃至全局工作。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二十九

四个带动是工作的?金钥匙?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车头,不仅仅指引方向,更重要的是提供动力。我们干工作也是这样,有具体的措施来带动,就能动力十足直达目标。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河南提出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实施?四个带动?的重要举措。?四个带动?,就是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

带动,?带?就是带领引导,?动?就是拉动推动。?四个带动?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项目、品牌、创新、服务作为带动力,作为推动力。

?四个带动?相辅相成,环环相扣。项目带动是抓手,任何工作都可以分解成项目,并最终落实到项目;品牌带动是提升,要敢于、善于把项目品牌化;创新带动是活力,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没有活力早晚会丧失动力;服务带动是保障,建设中原经济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服务、创造环境。

?四个带动?对于我们全力建设中原经济区,有着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四个带动?是落实?关键在做?的着力点。建设中原经济区,具体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没有?抓手?,没有着力点,工作就无法开展,目标就无法实现。而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都是具体的抓手,都是有效的举措。

?四个带动?是破解难题的突破口。建设中原经济区既面临着外部挑战,又面临着自身难题。世界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河南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突出,?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个问题摆在眼前。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要破解四道难题,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就是突破口,就是切入点,就是金钥匙。

?四个带动?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发展需要动力,发展需要推力,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方向和目标已经设定,助推力从哪里来?就从?四个带动?中来。立足于?四个带动?,我们就能乘势而上,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

?四个带动?是实践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四个要领的重要举措,是做好科学发展、转变方式、遵循规律、基层基础的工作思路,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有效路径。

新言:?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三十

四个带动项目带动是抓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抓手?。箱子上有?抓手?,抽屉上有?抓手?,各种机械和工具上也都有?抓手?,没有了?抓手?,我们就无法操控物体。

一个物体如此,一项工作也是如此。

在我们的改革发展中,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项目带动?是工作的支撑,是发展的基础,是具体的抓手。

何谓?项目带动??就是把各项事业分解成具体的项目,使所有工作都能围绕项目

2020年(发展战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发展战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 要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来源:管委会办公室发布时间:2009-03-20 编制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2006年3月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十五”发展回顾与“十一五”形势分析 6 第一节“十五”发展回顾 6 一、经济高速增长,“十五”计划圆满完成6 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首都经济”中的战略地 位得到提升 7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7 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配套设施逐步齐全7 五、“十五”期间的主要措施和经验总结8 第二节“十一五”期间形势分析8 一、发展机遇与挑战8 二、面临形势与问题10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10 第一节指导思想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发展思路11 第二节战略目标11 一、总体目标11 二、具体目标12 第三部分战略重点和政策取向13 第一节突出一个目标:全面打造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13 一、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14 二、做强做大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14 三、培育壮大汽车产业15 四、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 15 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15 第二节实现二种提升: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开发区城市化水平16 一、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16 1、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施“三业”建设17 2、促进新的发展格局,加强“三园”建设17 3、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突出“三带”建设 17 4、面向综合产业新城,推进“三中心”建设18 二、全面提升开发区城市化水平18

1、构建便捷交通体系18 2、保障生产要素供给19 3、推进水资源利用与开发20 4、有序完善城市环境20 5、加速发展信息化21 第三节实施三大战略:引入各类创新要素,努力保持产业平稳快速发展22 一、创新发展战略22 1、发挥在首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带头作用22 2、积极引导机制创新,安排落实产业创新工程22 3、建设人力资源高地,将创新发展引向深入23 二、产业融合战略24 1、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延伸产业链24 2、促进二、三产业的融合,培育大产业、大品牌24 3、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5 三、区域发展战略25 1、加强与中关村的互动发展25 2、推进与滨海新区的协同发展 25 3、发挥京津冀产业战略节点的引领作用26

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完美版-附全部专栏图片)

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完美版-附全部专栏图片)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优势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战略定位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第二节构建“米”字形发展轴第三节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第四章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第一节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三节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第一节建设产业集聚平台 第二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节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五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 第二节提升城镇功能

第三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第二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第四节加强水资源保障 第五节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第一节推进生态建设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九章建设和谐中原 第一节弘扬中原大文化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节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 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第十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和开放合作 第一节优化区域内分工合作 第二节支持开展区域合作示范 第三节密切与其他经济区联系 第四节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第五节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第十一章创新“三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第一节推进关键环节先行先试 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第三节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第四节开展“三化”协调发展创新示范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简短版)

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现实意义。实现中原崛起反映了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狭义的中原即河南,广义的中原则包括以河南为中心的相关区域。就狭义的中原即河南来说,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破解“四难”、克服“三低””等问题,有效解决目前河南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就广义的中原来说,发展相对滞后和欠发达的特征明显,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充分释放河南的发展能量,在统一的框架下整合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发展潜力。 (二)对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的特殊意义。一是有利于中部崛起总体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拥有人口1.7亿,占中部地区的47%;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深化、细化规划的各项要求,促进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二是有利于“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中原经济区在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中,有利条件最多,基础条件最好。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继续发挥该区域的综合优势,巩固和提升中原经济区在中部地区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三是有利于实现重点地区更好更快发展。中原经济区位于沿京广、陇海、京九“两纵一横”经济带的交汇地带,是中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在中部地区构筑具有强大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的核心增长极。四是有利于中部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地处淮河、汉江、海河、黄河等重要河流中上游,是南水北调的源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压力大。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该区域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我国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示范意义。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方式落后的状况;有利于改变农村落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有利于探索以工补农的新路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同时,形成了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构筑新型城乡关系,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对完善全国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强化内陆经济战略支撑。在沟通东部和西部的国土开发战略中,沿海向西北地区延伸的陇海兰新经济带中段,应当形成一个具有强力顶托作用的支撑点。构建中原经济区,正是为了形成这样的强磁场和支撑点。二是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中原经济区地处东、西部地区的交汇处,初级加工业(如铝锭和铝材表现突出)、能源、重化工工业相对发达;构建中原经济区,可以为西部原材料工业提供市场,为东部的加工业提供供应链,有利于各种要素及资源的聚集与协作,进而充分发挥贯通全国经济格局的“腹地效应”,形成全国经济增长的倍增器。三是有利于推进中西部工业化进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在产业结构层次上呈现阶梯状差异。构建中原经济区,对有效承接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是中原儿女的共同梦想,是历届省委、省政府的不懈追求,也是中央对河南的殷切期望。十六大以来的8年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5次、温家宝总理先后8次、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累计有200余次到河南考察指导工作,明确要求河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今年1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调研时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河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够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带动焕发青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随之,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实地调研、论坛、座谈会、研讨会,中原经济区迅速引进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认可。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和中部地区核心增长区域,国家已经给予中原经济区一个明确的肯定和功能定位,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将由此步入大规划、大战略、大效率、大成就的时代。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用四个―载体和平台‖概括中原经济区的作用: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纲要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全文)PDF版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第一节发展优势 (2)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3) 第二章总体要求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战略定位 (5) 第三节发展目标 (6) 第三章空间布局 (7) 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7) 第二节构建“米”字型发展轴 (8) 第三节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9) 第四章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10) 第一节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10) 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1) 第三节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11) 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13) 第一节建设产业集聚平台 (13) 第二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14) 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6)

第五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9) 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21) 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 (21) 第二节提升城镇功能 (21) 第三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4) 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4) 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26) 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26) 第二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26) 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28) 第四节加强水资源保障 (29) 第五节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30) 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32) 第一节推进生态建设 (32)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33) 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34) 第九章建设和谐中原 (35) 第一节弘扬中原大文化 (35)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6) 第三节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 (37) 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8)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其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全省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的合力、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未来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需要,展望未来发展,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加注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遵循经济规律,更加注重发挥河南优势,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农村发展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我省提出以河南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

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深化,是全面实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的战略选择。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中原经济区客观存在。“中原”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自古有之。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历史文化同脉,经济联系密切,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地域基础。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中原地区地处全国中心地带,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经济区相对较远,难以接受这些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也难以融入周边经济区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从发展态势看,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与相邻省份临近我省的地区发展水平相近,使命相同,区域合作基础较好,共同发展的意愿和内生动力较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代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区域内经济联系、人员交往等日益紧密,中原经济区已经成为地域毗邻、主体突出、经济互补、联系紧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中原经济区优势独特。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区位优势。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在全国区域格局中具有难以替代的枢纽地位。

安康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纲要

安康地区计划局 (2000年7月) 在世纪之交,全国进入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夺势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安康加快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根据国家和省上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给合安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市场需求预测、资源开发潜力和经济发展要求,特提出安康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纲要。 一、安康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独特地位和市场条件 (一)优势条件和独特地位 安康地处我国西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生物、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特殊气候、地理、地貌造就的三大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形成了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区域特色经济模式。依据自然和历史形成的相对优势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从陕西、西北和西部的全局看,我区立体性的气候,多样性的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顺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优势条件,这些优势条件不仅是独特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 1、安康是西北少有的亚热带资源区,是西部多样性生物、矿产资源的密集区。全区汇集各类经济植物3000多种,树种2000多种,药源种类1300多种,动物430余种,是陕西及西北重要的林特产品和中药材基地,大宗的茧丝、生漆、

茶叶、烤烟、药材、木材在全省及西部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资源加工产品如丝绸、绞股蓝总甙、葛根素、薯蓣皂素药品、精制茶、魔芋和富硒食品在西部、全国及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全区已发现各类金属、非金属矿产65种,探明有工业开采价值的32种,其中汞、锑、铅、锌、黄金、重晶石、毒重石、瓦板岩、水泥灰岩储量居全国或全省前列。这些资源大多数是国家急需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市场前景看好的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极具开发潜力。 2、安康是陕西乃至西北独有的水资源密集区。全区年总水量252亿立方米,人均自产径流量3964立方米,是全省的2.6倍,全国的1.5倍。汉江水质好,流量大,为国家和陕西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水源地。汉江干流和九条支流水能蕴藏量469万千瓦,可开发量263万千瓦。规划的汉江梯级开发共7座电站,6座在安康境内。已建成安康、石泉两座,装机98.5万千瓦。在水资源短缺的大西北和极度缺水的陕西,宝贵的水资源优势,不仅是大开发的“瓶颈”性资源,也是建立水产业不可替代的资源,同时由于秦巴汉水形成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更具开发潜力。水资源的开发是安康、陕西大开发的关键、潜力和希望所在。 3、安康是区域性的交通枢纽,东西南北大开发的区位承接地。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构成了安康便捷的立体交通。西康、阳安、襄渝三条电气化铁路交汇安康,贯穿区内7个县市,2000年完成阳安线扩能,襄渝铁路扩能即将开工,316、210两条国道横贯境内,区内“三横六纵”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汉江航运规划最大可通行500吨级船舶,安康港是西北最大的内河港口;扩建后的安康机场复通西安航线。随着西康铁路建成通车,阳安、襄渝铁路扩能,西安—安康—重庆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汉江航道开发整治,安康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安康地处中西部结合部,位于西北、西南和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交汇地段,又处陇海、黄河、长江三大经济带的融接区间,是秦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 发表时间:2012-01-18T10:10:55.263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10月供稿作者:柏宣宇余亮 [导读] 同年10月,国务院又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柏宣宇余亮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本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1B253】阶段性成果。 摘要:2011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规划及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这成为了具有人才培养职能的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在现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中,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应试制度存在误区和实践环节弱化等是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而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改革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建设;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对策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创新性复合人才的需求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 2011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规划,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规划》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其中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重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 同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出台,中原经济区建设名列其中。“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重点推进包括中原经济区在内的六大区域发展。 同年10月,国务院又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意见》强调,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意见》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的第一年。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新时期河南省加快发展的总体战略,对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目标意义重大。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宏伟蓝图的铺展,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将进入飞速发展期;同时也预示着未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空间。 (三)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是关键 那么,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呢?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党中央将自主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从方方面面都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创新”一词正日益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2010年7月国务院又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将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定立为主要目标,并将实施培养创新人才政策、推进创新人才计划纳为重点。这既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重大,也应作为局域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四)高等教育应承担起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责任 提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则责无旁贷。在“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高校教育改革发展高峰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党委副书于鸿君指出,未来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需要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因为高等教育肩负着科教兴邦的神圣使命,是孕育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是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二、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主要原因 (一)单一的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其主要表现为:1.培养目标单一;2.课程结构单一;3.教学渠道单一;4.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过少;5.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抑制了创新型复合人才的脱颖而出。 (二)刻板的教学方法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教授认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应该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严密分析的能力、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是最大的。然而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不少教师仍在教学中,沿用刻板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缺乏积极参与的思维活动。 (三)应试制度的误区 应试制度是教学的“指南针”,是阻碍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中国高等教育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评价依然停留在采取规范化考试方式、进行标准量化的阶段。由于考试目的的功利化、考试内容的教材化、考试题型的标准化、考试方式的单一化、评分标准的精量化,造成教师只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智能培养,造成学生偏重死记硬背、照本宣科,最终导致其只是一味盲从,过于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弱化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刘吉曾指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缺乏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和训练。究其根源,我国传统教

以节能减排促中原经济区建设,国民经济例文.doc

以节能减排促中原经济区建设,国民经济- 以节能减排促中原经济区建设 :黄书贤徐玲 字数:2417 4月24日上午,2012年“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这次“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出席启动仪式并为采访团授旗,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维新、刘怀廉等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主持。 今年“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重点是:宣传国家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的探索,明确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工作的形势、目标和任务,《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立法,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综合治理等。 刘怀廉在发言中指出,“中原环保世纪行”开展17年来,积极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理念,大力宣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成效和经验,勇于揭露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赞誉,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河南环境保护领域舆论监督的重要品牌。 “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既符合中央的要求,也反映了河南人民的共同愿望。积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

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这个核心任务,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批评曝光为辅的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采访报道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正面宣传与批评曝光相结合等方式,唱响节能环保主旋律。对报道后仍然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要盯住不放,尤其是对有条件改正但不改的,要进行深层次的舆论监督,促进问题的彻底解决。” 仪式结束后,本刊记者兵分两路跟随督察采访团冒雨奔赴开封、新乡两地进行采访。 开封行 上午11时许,记者跟随督察采访团来到位于开封市通许县产业集聚区内的河南麦仕达啤酒有限公司。 去年9月29日,该公司因环境违法被河南省环保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实施挂牌督办,要求其停止生产,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在3个月内整改完毕。 然而,督察采访团走进这家公司却看见,被塑料膜包装好的整件啤酒堆放在厂区道路两侧,每堆啤酒垛有一二十米长。路边还有大货车正在成件成件地装啤酒。 “这个厂不是停止生产了吗?怎么还堆这么多啤酒呢?” 一名自称公司销售负责人的男子说:“我们厂已停产,放假五六天了。”但堆放在路旁的啤酒瓶盖上打印的生产日期是4月23日,事实表明,督察采访团到来的前一天该公司仍在进行生产。 河南省环保厅对河南麦仕达啤酒有限公司下发的整改通知提出了扩建废水事故池、安装锅炉烟气、COD在线监测装置等6

郑州航空港产业区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

郑州航空港产业区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 郑州航空港的建立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发展进入到了全新时期,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的发展现状,然后深入分析了郑州航空港给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分析了适应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策略。 标签:郑州航空港产业聚集区;中原经济区;机遇;挑战 一、中原经济区与郑州航空港的发展现状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安徽省在内的五省三十市的經济区域。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原核心地带,是具有明确功能性的开发区域。 中原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原经济区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但人均经济水平、民生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明显偏低。 郑州航空港区,全称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集航空、高铁、地铁、铁路、公路于一体的综合枢纽。近几年,郑州航空港经济规模增长迅速。航空港生产总值增长24%,工业增长30%,固定资产增长32%,进出口总额增长49%。 二、郑州航空港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影响 (一)郑州航空港给中原经济区发展带来的机遇 1.逐步形成国际航空的货运枢纽,推动中原经济区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迅速的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对航空运输需求比之前有明显的增长。郑州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交通优势突出。郑州航空港的交通便利,航空物流会触及更多的层面,从而演化成不同的交通模式,逐步将郑州航空港建设成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从而推动中原经济区贸易发展的进程。 2.提升中原经济区的贸易优势 河南省地处中原中心,铁路交通、陆路交通和航空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在郑州实现有效链接。郑州航空港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郑州航空港的建成,有利于降低外贸成本,从而提升中原经济区的贸易优势。 3.构建中原经济区外贸发展的新格局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举措研究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举措研究 摘要:基于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为了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本文深入的探求与研究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战略定位和战略优势,最后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一系列战略举措。我们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线,乘河南之势,聚河南之力,把中原经济区构建成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重要增长极。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战略举措 一、引言 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发展乘东风。凝聚一亿河南人民激情与梦想的“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终于得到国家的认可。河南省发改委2011年1月26日宣布,国务院印发了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基本依据”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这是我省建设“中原经济区”道路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为这表明,由我省主导提出的“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在凝结了一亿河南人巨大的激情和期待后,终于得到国家的认可。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个左右的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可是,河南仍然没有一个单独对其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

略规划,使得河南无论是在中部地区还是在全国省域经济的竞争中,都失去了一个战略支点。现在,不但“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一目标已经实现,而且表明当国家“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战略都已取得显著成效后,“中原崛起”战略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河南的发展到了新的紧要关头,在中原经济区提升为国家战略之际,我们应乘河南之势,聚河南之力,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为了推动全省上下进一步的深入讨论,积极行动,扎实推进,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本文就中原经济区的定位、意义、优势、目重点任务以及战略举措发展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求与研究,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原崛起、振兴河南献上微薄之力。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意义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这个地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推动科学发展的进度。构建“中原经济区”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优势亟待整合,机遇就在眼前,要充分认识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敢想敢试、敢闯敢拼,敢为人先。 (一)对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的特殊意义 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中部崛起总体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拥有人口1.7亿人,占中部地区的47%;2008年,该区域粮食总产量

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讲稿)

抢抓机遇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一、贵龙城市经济带 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对我县的发展作用非同小可,是我县实施城市带动战略,融入贵阳城市经济圈的重要举措。 贵龙城市经济带:(基本情况)规划区域东起龙里县水桥,西抵我县与贵阳市的行政区划边界,与贵阳市龙洞堡片区接壤,南以黔桂铁路、龙架山森林公园为界,北至千家卡工业园区,总面积95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面积50平方公里。 主要建设一横一纵两条城市主干道: 一横(贵龙城市主干道):以龙里县城规划城区边缘和经济带边界处的大南桥为起点,向西、西北方向经小水桥——小高寨——香樟岩——黄泥塘——对门寨——上郭关至贵阳龙里分界线,在贵阳境内经猫洞场——关堰——后大坡后接贵阳东站路延伸段,道路全长21.5公里,标准为城市一级主干道。 一纵(贵龙纵线干道):纵向连接厦蓉高速公路、贵龙城市大道、贵新高等级公路、210国道及谷脚工业园区,最后与贵阳市北京东路延伸段相连,道路全长11.66公里,标准为城市一级主干道。 两条主干道建成后,距贵阳市中心15公里,距龙洞堡国际机场6公里,开车20分钟就可到贵阳市中心。体现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围绕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我县也制定了十二五公路规划主骨架。 公路方面: 十二五我县公路规划主骨架路以“二纵五横两连线”为主。 二纵: 第一纵为贵阳市水田镇----贵阳市下坝乡——谷龙乡——十字路(哪旁乡)——高堡(谷脚镇)一龙里县城——中排(草原乡)一贵阳市黔陶乡

第二纵为贵阳市东风镇——醒狮镇——冷冲(谷脚镇)——谷脚镇——比孟(水场乡)——水场乡——贵阳市孟关乡 “二纵”规划道路等级高等级公路,里程为90公里(其中第一纵为30公里,第二纵是60公里)。 五横: 一横为贵阳市永乐乡——醒狮镇——谷龙乡——洗马镇——巴江乡一仙桥(福泉市) 二横为210国道贵阳市小碧乡——龙里县城(拓宽改造) 三横为贵新高速公路小碧——龙里段(贵新公路北移后) 四横为贵龙城市经济大道 五横为贵阳市孟关乡——厦蓉高速公路龙里匝道口 “五横”规划道路等级为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为110公里。 两连线: 一连线为龙洞堡机场——冷冲,与我县规划的第二纵相接。 二连线为谷脚园区----高堡---北部工业园区---县城 “两连线”规划道路等级为二级以上公路,里程为20公里。 是我们十二五重点要建设的一个,同时围绕两纵五横两连线这个交通规划主骨架,全面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大力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工程,加大通乡油路和通村通组公路的建设力度,重点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县乡公路、通村公路和林区道路,建成一批县道、乡道断头路,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县通乡油路(水泥路)率达到100%,70%以上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 铁路方面: 贵龙城市经济带的建设,与我们的铁路建设也是一个整体,现在正在建设中的是贯穿我县中部地区的贵广快速铁路和长沙至贵阳客运专线(也就是长昆线),我们要加快这两条铁路的建设,还要积极争取开工建设黔桂二线;配套建成龙里快速铁路站,现在已经开工建设的贵阳市域铁路白云至龙里北联络线,对于加快铁路站的建设起到一个催化济的作用。从图片上看,这条铁路是从龙里水桥到贵阳市白云区。它的起点站就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河南省情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具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产业开发组合条件好,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地位重要,处于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重要枢纽作用。此外,这里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独特,在全国和世界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原地区是我国粮食、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集中供应区域,又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域,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把这个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区,作为整体来布局和谋划,对于实现该区域内及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加快该区域发展,对于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对河南经济发展的的意义 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农业要素聚集程度最高而工业化水平又较低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类地区农业要素被吸纳的程度和工业化的进展程度会直接影响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该地区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这一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具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意义;其次是中国农民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也是农民问题最突出的地区;第三是城镇化水平低;第四是中国工业化由东向西推进过程的支点,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域。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必将为整个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区域支撑。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根据河南的省情特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问题还是“三化”协调发展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和中部崛起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尤其是作为第一粮食产量大省和第一人口及农民大省的河南,既要承担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又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土地就成了工业化发展的硬约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构建中原经济区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加快这个地区“三化”进程,促使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加快中部崛起提供支撑;还可以连通周围其他重要区域发展板块,使我国区域经济整体格局更加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保护、开发、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发挥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支撑力和带动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 三、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与切入点 构建中原经济区,首先要确定好中原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以保障农业和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立足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这样的定位,有利于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把握好切入点。具体应在以下4个方面狠下工夫: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一是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省辖市为中心,形成辐射能力强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大力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将一批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20万人以上的城市。三是大力培育特色中心镇,区分不同情况,把一些重点镇建设成为城市组团、小城市和新型农村服务社区等。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2011-08-26 14:29:24 华夏经纬网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其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全省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的合力、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未来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需要,展望未来发展,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加注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遵循经济规律,更加注重发挥河南优势,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农村发展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我省提出以河南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深化,是全面实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的战略选择。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中原经济区客观存在。“中原”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自古有之。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历史文化同脉,经济联系密切,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地域基础。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中原地区地处全国中心地带,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

河南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河南发改委

河南省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2011至2020年) 河南省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围绕民航优先发展战略,阐明我省民航未来十年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编制和实施本规划,对于促进全省民航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意义重大。 一、全省民航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就 ——确立了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在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确定了民航优先发展的战略,民航正逐步成为全省扩大对外开放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机场基础设施的地位已经确立。 ——运输业务量增长迅速。2001年至2010年,全省民航客货吞吐量年均增长19.3%和12.7%,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全省民航客货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2.5%和14.2%,均高于全国民航平均增长水平。2010年,全省民航客货 - 2 -

吞吐量分别达到918万人次和8.8万吨,其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郑州机场”)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870.8万人次和8.6万吨。郑州机场客运吞吐量在全国民用机场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2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0位,并于2008年被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为全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我省现有郑州新郑、洛阳北郊和南阳姜营3个运输机场和安阳、郑州上街两个通用航空机场。“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三个运输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实施了郑州机场货运站改扩建、次降仪表着陆系统、除冰坪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完成投资约20亿元,机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程度改善,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安全文明服务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全省民航保持安全平稳运行,未发生运输飞行事故和空防事故,文明服务成效显著,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居全国前列。郑州机场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为“全国文明机场”。 ——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成立了河南省民航发展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统筹研究制定全省民航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成为国内地方政府民航管理模式的创新之举。 ――航空经济综合带动效应日益显现。随着郑州机场客货运业务的高速增长,全省航空经济快速发展。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 - 3 -

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点

十三五规划纲要要点 一个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两大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 三个基础: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四大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四大发展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六大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八大转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区域经济: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 宏观调控: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养老金全国统筹: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开放体制: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

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生态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