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纲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3.炎帝、黄帝的传说。

㈠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名称距今时间

(约)

发现地点体型特征工具、生产生活社会组织

元谋人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较多猿的特征制造工具

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70-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

店保留猿类某些

特征

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

山洞穴与现代人基本

相似

打制石器兼有

磨制技术和钻

孔技术

人工取火

氏族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㈡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氏族名称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距今年代距今七千年距今五六千年生活区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房屋类型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主要农作物水稻粟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生活用具陶器彩陶、灶炕

其它能挖掘井水,会饲养家畜,会制作玉器

和原始乐器。饲养猪狗等,会纺线、织布、制

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和粟的国家。

㈢炎帝、黄帝的传说

⑴炎黄战蚩尤:黄河流域的炎黄部落联合在涿鹿大败蚩尤。

⑵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⑶黄帝的贡献: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还教人们挖井,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统一的九大封建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考纲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㈠西周分封制:

⑴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

外的地区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

⑵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⑶内容:①分封对象:亲属(同姓亲族为主体)、功臣。

②权利:接受诸侯封号,土地、平民和奴隶。

③义务:服从命令,缴纳贡品,镇守疆土,带兵作战。(听王命、交王贡、守王土、随王征。)

⑷积极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其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⑸分封制实质是一种等级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统治阶级)(被统阶级)

◎注:①西周土地国有,诸侯对土地仅有继承权,无所有权,不能据为己有,且不得转让和买卖。

㈡商鞅变法:

⑴背景:

①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

②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动。

⑵时间:秦孝公时期(公元前356年)

⑶目的:富国强兵。

⑷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作用: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秦国确立封建制度】;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富强】;

③奖励军功,以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作用:提高军队战斗力,强兵】;

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注:变法内容中,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是奖励耕战。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变法表明以土地国有制为标志的奴隶制度彻底瓦解,以土地私有制为标志的封建制度建立起来。

⑸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⑹成功的原因:

①主要原因:顺应历史潮流;②外部原因:秦孝公的支持;③内部原因:改革斗争精神

⑺评价:战国是中国古代完成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主要形式是变法运动。其中商鞅变法是效果最显著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各过各国的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注:观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商鞅适应时代、创新精神。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考纲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㈠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⑴秦统一条件:

①局部统一的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区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②商鞅改革后秦国成为最强大国家。

③嬴政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④长期动乱,人们渴望统一。

⑤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进攻。

⑵秦兼并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㈡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⑴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毛泽东:百代都行秦政制)

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经济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思想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发南疆,开凿灵渠。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⑵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①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②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⑶评价秦始皇:

①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他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愧为千古一帝。

②过:他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㈢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⑴汉武帝的大一统

①原因:客观:景帝后期,经济繁荣,但政治面临分裂威胁;主观:汉武帝雄才伟略,敢于维护国家大一统;善于用人。

②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③措施及意义:

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孔子的学说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军事起用卫青、霍去病等三次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

意义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进入鼎盛时期。

⑵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变革图新,削弱侯国势力,实现政治上大一统。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大一统。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但汉武帝晚年好大喜功,连年用兵,也使国力耗损。

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⑴西域:汉代,人们把今天甘肃阳关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叫西域。

⑵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期):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⑵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洲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

①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罗马帝国)。

②中国向外输出的商品:丝绸、丝织品和铁器。并把铸铁、凿井的技术传到西域。

③西域的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mù xu]、胡麻、胡桃(核桃)、胡萝卜等植物和魔术、乐舞、雕塑等,陆续传入中原地区。其后佛教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

④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