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河北岸历史地段保护与改造规划设计

苏州河北岸历史地段保护与改造规划设计

苏州河沿线工业遗产(普陀区)

苏州河沿线工业遗产(普陀段) 普陀区工业遗产 参考网址 普陀区文化局 https://www.doczj.com/doc/b518816926.html,/whyc/pic/73_3.html 名称地址简介备注 工业厂房 信和纱厂旧址莫干山路 50号 占地面积35.45亩,原为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周氏的 家族产业。信和纱厂前身是青岛华新纱厂,创建于1917 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迁现址,以英商注册,为“英 商信和纱厂”,解放初更名为“信和棉纺织厂”。厂区内 保留了1930年代至1990年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 41000平方米,包括厂房、仓库、锅炉房、食堂、烟囱 等各种类型,部分生产设备亦被保留下来。2005年4 月这里被上海市经委挂牌为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 命名为M50创意园,吸引了十多个国家一百多家艺术 机构入驻,现已发展成国际知名的上海时尚文化新地 标。 重点 阜丰机器面粉厂旧址位于莫干 山路120 号的苏州 河叉袋角 区域 原有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现存原厂房和办公楼等 历史建筑。其中,厂房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占地面积227.1平方米,建筑面积1045.92平方米, 砖木结构四层,南北向,清水青砖、红砖相间外墙,底 层拱券门;办公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占地 面积641.6平方米,建筑面积1241.39平方米,坐北 朝南,砖木结构二层,巴洛克装饰。阜丰面粉厂(合称 福新面粉厂旧址)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级优秀历史建 筑,阜丰福新面粉厂2009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普陀区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福新面粉厂旧址位于莫干 山路120 号的苏州 河叉袋角 区域, 包括福新第四面粉厂、福新第八面粉厂、福新第二面粉 厂的多栋历史建筑。福新面粉公司二、四、八厂旧址位 于阜丰面粉厂西侧沿苏州河南岸排列,东西长390米, 是当时中国面粉工业中最大的联合工厂。福新面粉厂现 存历史建筑有小包装面粉仓库及两侧耳房:小包装面粉 仓库建于1913年,砖木结构三层楼,南北向,清水红 砖外墙,占地面积346.2平方米,建筑面积1112.38 平方米。福新面粉厂旧址(包括阜丰面粉厂旧址)1999 重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作者:互联网政策法规来源:互联网点击数:2113 更新时间:2013-5-6 1总则 1 . 0 . 1 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 . 0 . 2 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1 . 0 . 3 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 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 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 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 . 0 . 4 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 . 0 . 5 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 0 . 6 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 , 0 . 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人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 . 0 . 8 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 . 0 . 9 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 . 0 . 1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 . 0 . 1 历史文化名城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 . 0 . 2 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 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2 . 0 . 3 历史地段histori .area 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2 . 0 . 4 历史文化街区historic .onservation area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 2 . 0 . 5 文物古迹histori .monuments and Sites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论文)

昆山市周庄镇保护与旅游开发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目录 摘要 (3) 引言 (5) 一、昆山市周庄镇规划背景 (6) (一)背景资料 (6) (二)规划内容 (6) (三)规划特色 (6) (四)规划内容 (7) (五)总结 (7) 二、昆山市周庄镇规划思路 (8) (一)周庄现状主要问题 (8) (二)周庄规划主要思路 (9) (三)周庄规划总体目标 (9) (四)周庄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9) 三、昆山市周庄镇经济人口 (10) (一)经济发展现状 (10) (二)经济发展分析 (10) (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1) (四)产业发展策略 (12) (五)主要就业提供 (12) (六)人口分析 (13) (七)城镇化水平 (14) 四、昆山市周庄镇规划内容 (14) (一)规划期限和层次 (14)

(二)城镇性质和镇区用地规模 (15) (三)镇域总体规划 (15) (四)镇域村镇结构 (16) (五)镇域土地利用 (17) (六)镇域设施分布现状 (18) (七)城镇用地规划 (19) (八)古镇保护规划 (20) (九)周庄历史文化 (21) (十)古镇保护规划 (22) (十一)旅游发展现状 (23) (十二)旅游规划 (24) (十三)交通规划 (25) (十四)绿地湿地系统规划 (26) 结语 (28) 参考文献 (29) 附录 (31) 附件一 (31) 致谢 (32)

摘要 周庄镇位于昆山市西南隅。1995年,周庄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11月,周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清单2003年,周庄镇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又被列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1997年,周庄古镇旅游业已经开始发展,并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想法以及古镇的发展要求促使古镇寻求规划援助,研究新出现的问题,并将周庄的发展定位于世界水平。但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文化遗产、历史环境、城市特色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冲击,并主要表现为建设性的破坏。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昆山市周庄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旅游开发 Abstract Zhou Zhuangzhen is located in kunshan city southwest corner. In 1995, was rated as the provincial Zhou Zhuangzhen history culture famous town.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in November 1998 ,zhouzhuang preparatory directory listing in 2003, Zhou Zhuangzhen gain UNESCO asia-pacific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utstanding award, and is listed as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

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和保护苏州河水域水质及其两岸陆域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范围包括: 1.水域范围为苏州河在上海境内的河道水体,与苏州河相连河道构成的河网水体以及 虹口港水体 2.陆域范围为苏州河华漕以东两岸各一个街坊,华漕以西两岸个100米以及虹口港两 岸各10米 第三条(有关用语含义)绿化段,指长寿路桥至黄浦江的苏州河河口之间5公里的水域及陆域,主要功能为泻洪排涝和休闲观赏。绿化延伸段,指华漕至长寿路桥之间18.8公里的水域和陆域,主要功能为泻洪排涝、航运和休闲观赏。工农业生产混合段,指华漕以西至江苏省界29.3公里的水域和陆域,主要功能为泻洪排涝、航运和工农业用水。 第四条(总体目标)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为: 1.2000年前,水域消除黑臭,华漕以东河段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五类标 准(GB3838-88)(以下简称标准),华漕以西河段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四类标准;长寿路桥以东陆域范围建成绿化带。 2.2010年,水域恢复生态功能,华漕以东河段水质达到四类标准,华漕以西河段水质 达到三类标准,陆域范围建成绿化林带。 第五条(管理部门)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苏办),对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并实施专项管理。苏州河沿河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该机构业务上受市苏办领导。苏州河沿河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定负责做好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规划、环保、水利、市政、环卫、园林、公安、房地、建设、交通、农林、计划、经济、商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整治原则)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贯彻以治水为中心,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治与开发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水域活动管理 第七条(引清调水管理)水利部门负责制订苏州河的引清调水方案,经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市苏办应当按照《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以下简称《整治方案》)的要求,协调、督促水利、市政等有关部门实施引清调水方案。 第八条(疏浚管理)河道、航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整治方案》的要求,对苏州河河道、航道进行疏浚。 第九条(航运管理)绿化段和绿化延伸段水域应当有步骤、分阶段地限制或者禁止船舶航行、停泊。绿化段建成后,除交通部门会同苏办批准的船舶外,禁止在其水域航行、停泊船舶。绿

上海苏州河的旅游开发策划方案doc12

上海苏州河的旅游开发策划方案doc12 一、案例 1998年8月17日,《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方法》公布实施; 1998年9月1日,“上海市苏州河综合整治”成立; 2000年5月31日9时20分,苏州河水闸开始在黄埔江涨潮时关闸挡潮,调水工程正式启动; 2000年6月16日,上海各大报纸登载:调水工程仅半月,鱼儿游进苏州河! 苏州河将以崭新的面貌掀开她历史的新篇章。 改日,苏州河——上海的母亲河,将会以什么样的姿势来展现她的风姿呢? 她将是横贯城东西的一条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她将成为像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维也纳的莱茵河那样包蕴着丰富历史、文化和风光的都市之河,旅行之河! 本策划方案从对苏州河今昔状况的调研开始,对苏州河河上游玩提出设想、建议和分析,为苏州河的改日构建蓝图。 (一)苏州河的昨天与今天 1、苏州河寻根 许多人都以为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事实上孕育上海的是吴淞江。确切地说,“吴淞江是上海的母亲河”。现在的地图,把由西向东流经上海的这一段吴淞江称为“苏州河”,这是沿用了外国人改的名字:Soozhou Creek。因此现在这条河流有两个名字:下游称“苏州河”,而作为青浦、嘉定界河的上游,仍称“吴淞江”。 一百多年前,英国商人把吴淞江称为“苏州河”,是因为他们只明白这是一条通向苏州的河。上海刚刚开埠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供出口的物产,要弄到丝绸、茶叶、瓷器、土布,都要深入到内地。现在,“苏州河”就发挥着庞大的作用,她能够进入苏州,又和大运河相连,如此就连通了五湖四海,使上海成为“水路辐辕”、“万商云集”的地点。古代上海人,严格地区分“浦”和“江”。上海方言中,“浦”通常是指通江的小河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 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 (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五)传统风貌建筑; (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

苏州河变迁上海地方史

苏州河的变迁 苏州河古称松江、松陵江、吴淞江。其源头为太湖瓜泾口,水流经江苏的吴江、苏州、昆山进入上海,在外白渡桥汇入黄浦江,全长125千米。 古时的苏州河(即吴淞江)江面比黄浦江宽阔,经流量比黄浦江大得多,水流也平缓.是古太湖之水流入东海的重要河道,故有“古江蟠曲如龙”的说法。古人曾以“吴淞之水震泽来,波涛浩瀚走鸣雷”的诗句来形容苏州河水滚滚东去的情景。苏州河的河道本来就弯弯曲曲,加上江面宽阔,水流缓慢,为上游带来的泥沙和暴雨冲入江内的泥沙沉积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东海潮汛的回流泥沙的返回,导致苏州河淤积堵塞,河床抬高,水流不畅,致使太湖流域连年水灾,尤以苏州河的出海口淤积更为严重。 明朝永乐年间,户部尚书夏原吉主持吴淞江的水利工程。他广泛听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见,采纳了上海人叶宗行先生的建议,放弃吴淞江逐年加剧淤塞的出海口和下游的部分河道,另挖一条新河,拉直下游弯曲的河道,再拓宽原来的吴淞江支流——上海浦,使之与大黄浦相通,由黄浦江携带吴淞江之水向北流入海。从此,结束了吴淞江(苏州河)直接入海的历史,黄浦江成为一条黄金水道。 现今的虬江路和吴淞路就是旧时的吴淞江下游水道。在市政工程施工中,从这两条马路下挖出来的都是灰黑色的河浜填土。虬江码头是古时候吴淞江下游河道上一个码头,而江湾这个地方,正是旧吴淞江下游水道转弯的地方. 鸦片战争之后,上海开埠,洋人日益增多,喜好游玩的洋人在商务之余乘船自吴淞江而上,直达苏州观赏中国园林建筑,游览当时苏南最繁华的苏州城。由于从上海乘船可直达苏州.洋人们将吴淞江称之为“苏州河”,这一叫就将吴淞江变成了苏州河。从外白渡桥至北新泾,上海人都称之为苏州河。而从北新泾向上到江苏境内,至今还称之为吴淞江。’ 随着上海商港的发展,苏州河两岸的建筑不断兴建。1570年,苏州河上建

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基本方针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环境工程,为了恢复苏州河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必须按照"以治水为中心,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方针,从实际出发,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近期水域治黑治臭、两岸治脏治乱,远期形成绿化休闲功能。因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分阶段实现使河水变清、各河段达到其规划功能的环境综合整治总目标。 设计原则 .以生态系统恢复为最终目标,从改善形象起步; .苏州河整治与黄浦江的治理以及与苏州河支流的治理协调一致,总体改善整个区域的水体环境质量;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与该流域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相结合; .2000年以前以消除黑臭、改善水质、治理脏乱、建设绿化为重点; .根据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近、远期目标和时间进度要求,合理规划,分步实施; .以控制污染源排放为先,优先考虑充分发挥和增强现有污水截流系统的功能; .优先考虑污水的截流和集中处理,达到接管或排放标准,实行总量和浓度控制相结合的管理; .以截污、调水、清淤、绿化工程为主体; .权衡资金投入的可能性,整体评估整治措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优先控制的污染源次序是:工业>生活>饲养业>种植业。 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 沿岸截流泵站旱天直排改造工程 .目的: 避免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的截流泵站因旱天保养开泵时向苏州河排放污水,消除不必要进入苏州河的污染负荷。 .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 泵站在定期调试和降水前先行开车的运行制度导致泵站向苏州河排放大量污水。 .预期效果: 确保定时试车时不向苏州河排放废污水, 旱季不允许泵站向苏州河排水, 下小雨时尽量不排水。由此削减排放苏州河的COD污染负荷量约为12 吨/日。 .投资费用:3,112万元。 .项目说明:在通往苏州河的雨水出水管上安装闸门和敷设回流管,使直排污水回流至截流管或泵站的进水池。工程涉及十七座截流泵站:古北、华师大、林家巷、曹家巷、复兴村、华阳、宜川(西)、康定、华盛、西藏(北)、江西(中)、福建(中)、福建(北)、乍浦、新客站、东新村、广肇。 本工程计划在1998年上半年完成。 (华漕港~丹巴路)直排苏州河污水截流工程 .目的: 利用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对直排苏州河干流的污染源实施截流, 封堵沿河企事业单位的污 水排放口。截流丹巴路、古北路以西至华漕沿苏州河28家企事业单位直排苏州河的污水、市政管道自流出的污水和市政泵站的污水,将华漕港~丹巴路段纳入合流污水治理一期范围,从而减少苏州河上游段的污染负荷。

上海苏州河的旅游开发策划方案

上海苏州河的旅游开发策划方案 一、案例 1998年8月17日,《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发布实施; 1998年9月1日,“上海市苏州河综合整治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5月31日9时20分,苏州河水闸开始在黄埔江涨潮时关闸挡潮,调水工程正式启动; 2000年6月16日,上海各大报纸登载:调水工程仅半月,鱼儿游进苏州河! 苏州河将以崭新的面貌揭开她历史的新篇章。 明天,苏州河——上海的母亲河,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展示她的风姿呢? 她将是横贯城东西的一条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她将成为像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维也纳的莱茵河那样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和风光的城市之河,旅游之河! 本策划方案从对苏州河今昔状况的调研开始,对苏州河河上游览提出设想、建议和分析,为苏州河的明天构建蓝图。 (一)苏州河的昨天与今天 1、苏州河寻根 许多人都以为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其实孕育上海的是吴淞江。确切地说,“吴淞江是上海的母亲河”。现在的地图,把由西向东流经上海的这一段吴淞江称为“苏州河”,这是沿用了外国人改的名字:SoozhouCreek。所以现在这条河流有两个名字:下游称“苏州河”,而作为青浦、嘉定界河的上游,仍称“吴淞江”。 一百多年前,英国商人把吴淞江称为“苏州河”,是因为他们只知道这是一条通向苏州的河。上海刚刚开埠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供出口的物产,要弄到丝绸、茶叶、瓷器、土布,都要深入到内地。此时,“苏州河”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她可以进入苏州,又和大运河相连,这样就连通了五湖四海,使上海成为“水路辐辕”、“万商云集”的地方。

古代上海人,严格地区分“浦”和“江”。上海方言中,“浦”通常是指通江的小河流。但是“江”就是很大的河流了。据史书记载,“吴淞江唐时阔二十里 ”,江面恐怕比今天的长江口还要宽。而元代记载当时的黄浦,浦面只是“尽一矢之力”,一箭就可以射到对岸。可见当年是吴淞江宽阔而黄浦狭窄,与今天正相反。今天黄浦江的出口不称“黄浦口”而称“吴淞口”,说明过去吴淞江的出口直通长江和东海,而不是只算到外白渡桥。清代沿用至今的宝山“吴淞”、“江湾”等地名也得自吴淞江。这些都说明,在古代和近代上海历史上,吴淞江(苏州河)是远比黄浦江更重要的河流。 苏州河的重要之处在于,她是连通富庶的江南地区和上海海上贸易的交通枢纽。最初的上海是作为江南地区的出口转口基地发展起来的。到清初,上海港尚沿海运才开始异军突起。南北货、洋货也从上海入港,沿吴淞江过运河,入长江,运往内地各省。开埠以后,上海吸纳大量苏、松、常、锡、镇、宁的人口来沪。在没有公路、铁路的时代,苏南、苏北以至皖、赣、湖、粤的许多移民就是通过苏州河,乘江船、舢板来上海的。20世纪,上海开始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产业城市。大量的修造船、面粉、棉纺织、丝织、机器制造、水电煤气、治金工厂出现在苏州河、黄浦江沿岸。传统的上海工业区分成东、西两块。沪东的大工厂主要沿黄浦江分布,沪西的工厂规模稍小,大多建在苏州河岸。这是因为当时的铁路、公路的运输网络不及水路普及和便宜,大量的工厂原料、燃料和成品郡需要靠船转运。苏州河一带,成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苏州河,源于太湖,全长125千米;上海境内长53.1千米。在上海境内流经青浦、嘉定、闵行、长宁、普陀、静安、闸北、虹口、黄浦一县八区。平均河宽70米,高潮位水深6到8米,低潮位水深2到4米。现在的苏州河是黄浦江的一条重要支流,具有泄洪、排水、航运、灌溉等功能,是上海的重要河道。 在老苏州河上,最多的就是船和码头。开埠以后,沿江的各码头把各种杂货运来上海。外码头的船民到上海以后,除了运送粮食,还从事建筑材料、鸦片、烟草、丝绸、茶叶、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一.名词解释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明显的本国特色和实践意义。从政策角度而言,是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保护专项规划,并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渗透到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法律、行政政策之中。 传统建筑群:是指和周围环境形成一体构成历史景观的并具有较高价值及传统建筑形态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集合体。 保护框架:保护框架是指历史文化名城中要保护的实体对象和通过保护规划的实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冻结保存:即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允许必要的修缮和加固,但必须以不改变原貌为前提,并且修复和增添的部分应该是可以识别的,即修旧如旧原则。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镇、村、建筑群等等。 无形文物:指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在历史上、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戏剧、音乐以及工艺品的制作技术等。二.填空 1.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 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3.欧洲对历史传统城市的分类大致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概念(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4.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名城特色的含义),(名城特色的构成要素),(名城特色的结构)。 5.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前进阶段)。 6.西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秦兵马俑)被誉为八大奇观之一。 7.历史文化名称规划成果(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附件) 三.简答 1.简述列入文化遗产的选定标准 (1)能代表一项独特的艺术或美学成就,构成一项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在相当一段时间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于建筑艺术、文物性雕刻、园林和风景设计、相关的艺术或人类住区的发展已产生重大影响的; (3)独特、珍稀或历史悠久的; (4)构成某一类型结构的最富特色的例证,这一类型代表了文化、社会、艺术、科学、技术或工业的某项发展;(5)构成某一传统风格的建筑物、建造方针或人类住区的典型例证,这些建筑或住区本身是脆弱的,或在不可逆转的社会文化、经济变动影响下已变得易于损坏;(6)与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信仰、事件或人物有十分重要的关系。(7)真实性标准: 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 2.历史文化名城当中城市保护的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从城市全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和规划工作,而不是单纯地考虑保护一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3)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4)研究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充分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5)保护维修、整治和修复中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3.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表现方面 1.文物古迹的特色2.自然环境的特色3.城市的格局特色4.城市轮廓景现及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5.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6.名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 4.北京古城具体保护内容: (1)保护河湖水系,特别是与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如护城河、六海、长河、莲花河等;

(整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一、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 劫难------ 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 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与历程 较早源起欧洲,18世纪中 保护与修复,18世纪末 理论化与科学化,19世纪中 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 1933年的《雅典宪章》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 文物古迹的概念 保护的宗旨 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1976年《内罗毕建议》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拓展了保护的内涵 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 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 1987年《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 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 五、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 保护对象不断增加 保护内容涵盖更广 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 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 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定义 选定标准 七、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987年进入缔约国 到1997年底为止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一、建国前 1922年考古学研究所、考古学会 1926年考古发掘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国民政府的《古物保存法》 1932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条例》 二、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 三、以各种通知、指示、暂行办法和指定机构为主体的早期管理 四、1961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五、1961年第一批180处“国宝” 六、1976年《刑法》中的规定 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八、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 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 十、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十一、国际交流与接轨 十二、研究机构、决策机制 十三、法规与制度建设 十四、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 十五、1996年屯溪会议---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 十六、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十七、1999年始专项资金援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一、中国名城的特点 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特色丰富 先规划后建造 类型多、差异大 文化职能 未曾衰落过的发展历程 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保护名城的思想的提出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五、历史文化名城核定的标准和程序 核定标准 审批程序 六、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七、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中外名城的基本类型 一、欧洲名城的基本类型 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城市规划之上海将实施苏州河滨河景观规划

城市规划之上海将实施苏州河滨河景观规 划 明天的苏州河将是什么样?沿岸大笔泼绿、恢复历史街区、构建休闲平台……《苏州河滨河景观规划》为市民铺开一幅美不胜收的景观图。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这一规划年内有望开始实施,5年后的苏州河沿线有望成为“绿色景观走廊”。 绿带枕滨河 翻开厚厚的《苏州河滨河景观规划》,其中的手笔,是苏州河沿岸的绿化规划。 按照这个规划,苏州河两岸在原先批准建设25处绿地基础上,规划新增绿地95处,绿化总面积将超过100公顷。有关部门为这些绿地的布局颇费苦心:一方面适当分散绿地的分布,与滨河地区居住生活的功能相符合;另一方面,在苏州河弯道处设立大型绿地,从而突显苏州河的景观价值。 几处大型绿地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将建设成为一个高起点的河口文化休闲区。而在昌化路桥西侧,利用河道天然形成的椭圆型半岛,辟通水路,植树造林,建成上海第一座

面积约8.7公顷的“活水公园”,公园内还将安排苏州河的历史、环境、治理、未来4个主题展馆……设计者向记者描绘:苏州河沿岸目前断断续续的绿化带在规划中被连接成片,大大小小的集中绿地将像一颗颗瑰丽的绿宝石,镶嵌在苏州河畔。 沿岸溯历史 从外白渡桥一路西行,直至曹杨路桥,13.3公里的苏州河内环线内段沿线聚集了各门类的工业建筑、仓库建筑、民居建筑,成为上海近代历史的见证。两岸已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册的建筑就有29处,《苏州河滨河景观规划》建议将30多处具有人文价值或具备一定历史时期建筑特征的建筑景观予以保留。 根据规划,这些历史建筑将配合水面、广场、绿地等空间布局的整合,通过外观包装改造,内部功能置换,构建古意盎然的“历史街区”。例如,修缮沪西滨河的特色仓库建筑群,将目前自发的“仓库艺术”进行梳理,导入这一区域,如同纽约苏荷区(SOHO)一般,开发成旅游景点。在成片的石库门里弄内,在适度拆除少量建筑,减少密度的基础上,引入滨河绿地,使上海传统里弄居住文化再现风采。 亲水好休闲 《苏州河滨河景观规划》还凸现了一个理念:苏州河的运输功能将被休闲、游览功能所取代,滨河景观应该成为市民、游客乐意在此驻足流连的城市公共空间。 基于这种理念,景观规划对沿岸新建的建筑物作出“11”的严格控制,即建筑高度不得超过建筑离岸距离,防止出现“峡谷效应”。

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解析

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自1986年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济南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名城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为了对济南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更为有效地和具有针对性的保护,2014年9月,济南市规划局委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总则 1.1 规划目标 为保护济南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处理好城市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名城及其历史文化遗存,特编制本规划。 1.2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整个济南市市域范围,面积约8177平方公里。 2.价值特色 (1)济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因泉而生、泉城共生的城市,具有独特的泉水文化,是古城冷泉利用体系的典范。 (2)济南名城山、泉、湖、河、城一体,古城与商埠区东西并举,格局独具特色。 (3)济南是中国近代首批自开埠城市之一,丰富的近代遗产是济南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缩影,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 (4)济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龙山文化、儒释道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特色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3.目标原则 3.1指导思想 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3.2规划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 3.3保护目标 (1)保护济南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 (2)保护和延续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格局和风貌,保持济南山、泉、湖、河、城一体的风貌特色; (3)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与泉水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5)面向城乡治理,促进保护规划措施与要求的切实落地,使名城保护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可管可控; (6)将济南建设成为“山河秀美、泉溪间流,山、泉、湖、河、城一体共融”的特色泉城。 4.保护框架 4.1保护层次 本规划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与特色,确定历史城区及其周边环境,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及优秀工业遗存三个保护层次,同时,增补市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两个层次,并将济南名泉文化景观作为专项保护层次纳入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之中。 4.2保护内容 (1)市域层次:保护市域范围内的山体、水体、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廊道、文化遗产聚集区和历史村镇等文化遗产; (2)历史城区及其周边环境层次:保护历史城区的格局、肌理、风貌、历史街巷、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历史城区周边与名城价值特色相关的15条河流、2处湖泊及众多看山视廊; (3)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层次:保护将军庙、芙蓉街——百花洲、山东大学西校区(原齐鲁大学)3处历史文化街区,商埠区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 (4)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保护、优秀工业遗存层次:保护市域范围内21处全国重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1总则 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

苏州河的环境治理

苏州河的环境治理 苏州河的环境治理 有趣、新奇的机器人世界,既好看又好玩的宇航天地,图文并茂的地球家园……它们都是在哪儿呢?它们都是我在上海科技馆里体验到的,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地球家园馆中有关苏州河环境整治的许多科学知识,通过看电影、电脑操作等模拟体验,使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下面就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吧。 上海的苏州河以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生活在两岸的人们喝的、用的水都直接来自这条河,而且很多人还在河里打鱼为生。二十世纪开始,工业发展很快,人们都大量向苏州河排放工业和生活污水,苏州河被人们看成巨大的垃圾箱,于是逐渐破坏了苏州河的生态平衡,河水发黑并发出难闻的臭气味,严重影响了两岸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身体健康。 近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召集专家采用了截污、引清、清淤以及环境科学规划等环境治理办法。首先是截污:通过对两岸污染源的排查与分类,形成污染源黑名单,其中对大的工业制造企业进行搬迁;对不上规模的小企业进行并转停产;对生活污水和养殖业污水进行过滤整治等处理。其次是引清:把苏州河旁边黄浦江的清水引过来,促进苏州河河水的良性循环。再次是清淤:利用专业挖泥船把河底的垃圾和淤泥挖掉,想方设法在河水中注入一些氧气,以逐渐恢复河水生态。最后是进行环境科学规划:

在两岸增加绿化面积,多植树;在河里建水电坝,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与渔业;在生活区附近建设垃圾处理厂;等等。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环境治理,苏州河逐渐变清了,河水也可以养鱼了。 以上这些就是我在上海科技馆地球家园分馆中边玩边学到的有关苏州河环境治理的科学知识。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去上海科技馆了?心动不如行动哦!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讲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但对于重点保护的地区要再进行深化。 二、编制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持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2、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规模、现状特点,并根据历史文化遗存的性质、形态、分布等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和工作重点; 3、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5、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他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特别

要注意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一般不提倡重建。 三、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1、城市历史演变、建制沿革、城址兴废变迁; 2、城市现存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古树名木、革命纪念地、近代代表性建筑,以及有历史价值的水系、地貌遗迹等; 3、城市特有的传统文化、手工艺、传统产业及民俗精华等; 4、现存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受破坏威胁的状况。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1、规划文本:表述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概述;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和保护工作重点; 3)城市整体层次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措施,包括古城功能的改善、用地布局的选择或调整、古城空间形态或视廊的保护等; 4)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各类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界线,保护和整治的措施要求。

苏州河历史

苏州河历史 苏州河为黄浦江主要支流,是上海境内仅次于黄浦江的第2大河。因发源于苏州附近的松陵地区,古名“松江”,又因流域在古代吴国境内,故称之为“吴淞江”。吴淞江源出太湖瓜泾口,穿过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吴县、昆山、嘉定、青浦等县市,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注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平均河宽约40~50米,流量平均仅10立方米/秒,旱季则接近于零。低水位时水深2米左右,是上海通往江苏南部主要水上交通线和上海市区重要航道。 苏州河最初不叫“苏州河”。据战国时期《尚书》记载,苏州河当时叫“松江”。其水势浩瀚,“江凡独流入海者,谓之渎”;又因鱼虾满江,网捕栅围,而以捕鱼工具的“沪”字冠之,被称为沪渎。其水清澈,在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视野里,她远胜于新安江。“松陵清净雪消初,见底新安恐未如;稳凭船舷无一事,分明数得脍残鱼”就是这位诗人赞美她的诗篇。 《后汉书》中记曹操打算以“吴凇江鲈鱼”招待客人,由于当时松江地处吴国,所以又记为“吴松江鲈鱼”。唐朝中期,杜甫有诗句“剪取吴淞半江水”,第一次出现“吴凇江”的名称。上海开辟后,英国侨民在吴凇江坐船逆江而上,可达苏州,故称之为苏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同与英国驻沪领事在签定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正式把吴凇江写作“苏州河”。苏州河是吴淞江进入上海市区段的俗称。在任何正规文件中,苏州河的大名还是叫做吴淞江。据上海市档案馆研究员马长林介绍,苏州河属于太湖水系,上海开埠前,苏州河一直叫吴淞江,只是上海开埠后,由于外国人发现可以乘船从这条河到苏州,所以叫它为苏州河。但是中国官方资料一直叫这条河为吴淞江,所以吴淞江这个大名一直没有改变。不过根据习惯,以北新泾为界,吴淞江上游称为吴淞江,当地百姓也是这么称呼的,而北新泾以东为吴淞江下游,进入上海市区,上海人称之苏州河。 据《史记》记载,古代的松江(现称苏河)与东江、娄江为太湖的三条主要泄水通道,其中以苏州河为最。唐朝时,东江和娄江已经淤浅而苏州河河宽10千米,水势浩淼。北宋年间,苏州河由于海岸滩涂堆积,河宽还剩1.8千米。到了元朝,苏州河下游河宽仅为50~70米,成为很小的河流。明朝初年,苏州河流域洪水泛滥,后经分流和建设水闸,水势才得以改善。1569年,巡抚海瑞主持疏浚苏州河,改变了历史上黄浦江是苏州河支流的观念,确定了苏州河是黄浦江支流的地位,基本形成了苏州河今天的样子。 吴淞江是上海历史上最古老最长的河流和通海航道。古称松江,亦称松陵江、笠泽江,在上海市区一段又称苏州河。东晋庾仲初称:“今太湖东注为松江,下七十里有口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吴淞江是唐宋元时代上海地区流量最大的河流和通海航道。宋郏乔称:“吴淞古江故道,深广可放千浦”。南岸的青龙镇(今青浦区境内),时人称之为江南第一贸易港。由于太湖东岸修建吴淞塘路,上游阻水建筑物增多,下游海岸线不断东移,加上盲目围垦,吴淞江屡疏屡淤,逐渐缩狭,“唐时阔二十里,宋时阔九里,后渐减至五里三里一里”。明天顺二年(一四五八年)崔恭大疏吴淞江,隆庆三年(一五六九年)海瑞“疏下游上海淤地”,逐渐形成今日市区的苏州河,吴淞江遂成了黄浦江的支流。 吴淞江现在源出太湖瓜泾口,全长一百二十五公里,在上海市区一段长五十三点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