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代诗歌五首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
二、教学新课
登幽州台歌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2.初读古诗。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②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③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明确: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交错的楚辞体,注意朗读停顿,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
1.学生再读,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①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明确: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3.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明确: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而涕下”?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孤独的愁苦情怀。
目标导学三:分析形象,体会特点
1.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明确: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2.这首诗看起来比较消极,但其实不然,它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
3.写作特色。
明确: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胸怀宏伟:胸怀宇宙。
望岳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理解内容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老师指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赏析诗句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你能说说诗中是怎样写“望”岳的吗?
明确: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
2.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明确:雄伟高大、神奇秀丽。从“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些诗句中可看出。
目标导学三:结合背景,把握情感
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却看不出作者有任何科举失败后消极颓废的情绪,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目标导学四:仔细品味,理解写法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明确:(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蕴丰富,有一种哲理美。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3)虚实相生。虚实相生的写法使本诗显得摇曳多姿,言有尽而意无穷。一、二句实写,
三、四句虚写,五、六句实写,七、八句虚写,虚实交错,意蕴悠长。(4)诗歌情景交融,写景有序。先集中写景,后集中抒情;先远望,后近看,再凝望。
登飞来峰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感知诗意
1.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2.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3.全体学生齐读并根据注释揣摩诗意。
4.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目标导学二:探讨质疑,体悟哲理
1.《登飞来峰》前两句和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明确:一、二句描写景物——充满生机;三、四句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明确:①本诗的哲理是借登飞来峰过程中所见所想提炼出来的。②本诗的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的哲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三、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前
后不见:时间无限
天
地悠悠:空间无穷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空老一生怆然涕下主题: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的寂寞
特色:气势磅礴,胸怀宏伟
望岳
远望
近望
细望
俯视惊叹、赞美、陶醉、豪迈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写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抒情
↓
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
第2课时《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指名三名学生分别背诵古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
1.解诗题,知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2.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根据注释明晓诗歌内容。
目标导学二:分析研讨,明晰诗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诗,正音。
3.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教师进行指导。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客人是谁?哪个字尤其可看出农家饭食“丰盛”?表现了什么?
明确:山西村农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客人是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足”字可看出饭食的丰盛,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2)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地热情、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诗人已被山民这份纯朴,这份热情深深地打动了,郁闷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内心充满喜悦。
(3)第三、四句写什么?这“又一村”指什么?
明确:写作者回忆来时路上的经历。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像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又一村”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4)第五、六句写了什么画面?
明确: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两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5)最后两句诗写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非常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目标导学三:背诵诗歌,迁移拓展
1.背诵、默写《游山西村》。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
意思的。
己亥杂诗(其五)
目标导学一:背景介绍,营造氛围
1.诗人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2.背景介绍。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感知诗意
1.老师范读后,学生自由读诗,看看通过自读,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之后提出问题大家共同研究。
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寄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
目标导学三: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诗人是怎样写愁绪的?
明确: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下笔一个“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心中的愁绪翻滚而来,又以夕阳西斜为背景,更渲染出一种日暮途穷的伤感。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指什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赏析这两句诗。
明确:“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
诗人以花自喻,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甘愿为后人贡献余力的愿望,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这两句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首联:叙事(盛情款待)
颔联:写景(景色迷人)
颈联:叙事(农社风俗)
尾联:抒情(赞美向往)景美人更美,蕴含哲理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
白日斜
天涯→离愁离别的伤感
回归的喜悦
落红 象征奉献 护花寄寓爱国情怀
15 最苦与最乐
基础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安分.( ) 契.约( ) 诸.
圣诸佛( ) 监督.( ) 卸.却( ) 悲天悯.
人(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契约 赔理 死而后己
B.排解 坟墓 任重到远
C.监督 恩慧 忧国忧民
D.循环 豪杰 如释重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医院多位专家教授共同会诊,终于拿出了最佳方案,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
的表情。 B.爱迪生顽强搏击于科学海洋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心安理得....
地赢得同时代人的赞誉。
C.男孩子要有海阔天空....
的胸襟,不要老在芝麻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D.文学作品不必非要悲天悯人
....,表达好作者自身的情感即可。 4.联系语境,选出下面句中画线处应填入的内容( )
____________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痛苦和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B.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C.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的痛苦。
D.我们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设问)
B.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排比)
C.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设问)
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反问)
6.解释下面名句的意思,并举例证明其蕴含的道理。(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
(1)无入而不自得(孔子)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有终身之忧(孟子)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重而道远(曾子)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B.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C.天门山中学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D.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我在此次演讲中的不足。
语言运用
8.(2016·四川广安中考)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不少学生将
“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帮作业、火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班委会准备开展“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
毕淑敏
①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主要是它像童谣,或者说简直是句顺口溜。
②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从此把“强”和弓联系起来。
③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本意居然说的是一枚虫。这要从“强”的繁体“強”说起,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组成。“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强”字像个微电影,描绘了一条卑微小虫的奋斗史。而“大”的本意,其实就是非常单纯地独指一个人。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
④“强大”是把“强”和“大”组成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你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大多数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
⑤然而,错了。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强大的原意指的就是一个卑微如虫的生命,只要将精神弘扬出来,它就有力量。只要你是一个人,天然就强大。
⑥爱因斯坦说过: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
⑦一个再弱小的人,也比一条虫子要有力量。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这真是天下第一悲剧。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
⑧我们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强大也会受伤,只不过修复的能力比较强,速度比较快,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
⑨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