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文科生的科学素养途径

提高文科生的科学素养途径

提高文科生的科学素养途径
提高文科生的科学素养途径

浅议提高文科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前不久,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一名本科生致信校长李培根,质问“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处?”这封信让“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成为热议话题,也让文科生的科学素养问题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

毋庸置疑,科学素养是21世纪公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那么科学素养又是什么呢?2006年我国制定并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指出科学素质就是“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因此,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所说:“学了物理化学,不等于就有科学素养,学了生物不等于就懂食品安全,学了法律不等于就有法治精神。”

据调查,68.5%的人认为文科生最缺乏科学素养。文科生一般比较擅长形象思维,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比较少,又大部分文科生都逃避数学等自然学科,或者讨厌数学等自然学科的人又选择了文科。他们认为选择文史类学科用不着学数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像哲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要达到较高的水平必须借助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提高文科生的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首先,懂得基本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判断信息、做出决策。其次,提高科学素养有助于拓宽文科生的就业道路。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文科生的科学素养呢?

宏观上,从科学素养的内涵着手,可以通过增设文科类的理科公共基础课程、成立文理兼容的实践社团、广泛地开展科学教育相关讲座和实践活动等途径来提高文科生的科学素养。归根到底,提高文科生的科学素养还是要落实到相关课程的实施。因此,本文着重阐述几种已经被实施且较为有效的课程。

首先,可以开设“化学与社会”的公共基础课。有些高校是把“化学与生活”作为选修课来实施。但笔者认为,选修,选修,仍然会有部分学生不会去选,甚至选了也不重视,只是为了修满学分。因此,很有必要把“化学与社会”这样的课程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而且,既然是基础课就要求课程内容要面向文理生,兼顾文科生。鉴于文科生比较擅长形象思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少一些深度的理论知识,多一些常识类的案例分析。另一方面,考虑到科学素养中关于科学能力的要求,教师课堂是可适时渗透一些思维方法,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尽可能避免只用小论文这一单一形式,可以分配一些实践类的活动,如让学生调查本地河流的污染程度,或调查本校学生的日常饮食结构,或食堂的卫生问题等。

其次,建议高校可成立一些针对文科学生的创业协会。很多学校的“科技创业者”协会的会员大部分是理科生,而且,参加“挑战杯”创业比赛的成员也大部分是理科生。该现象不仅是由于理科类的专业可实际操作性比较强,还跟学校对文科类专业的重视程度有关。有些高校只关注一两个能为本校摘得荣誉桂冠的项目,却忽视了大部分学生需要有机会提高科学素养的问题。鉴于此状,笔者认为高校管理者应增设一些文理兼容的协会,让文理生有跟多交流的机会。

最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呼唤文科生的科学兴趣。由于中国实行文理分科,常常导致理科生看到文字就头大,文科生尽力避免理科的东西。其实,这常常导致个体知识结构不均衡,文理不齐。信息时代已经把“教给学生学习能力而不是知识”的任务摆在学校的面前。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能力比已经掌握的知识能重要。学习能力代表了一种可能,一种有待开发的潜力,而知识却很容易过时。我认为,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问题首先是兴趣培养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让学生毕业后还想继续学习相关知识。

总之,关于提高文科生科学素养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长期的进程,需要多方的努力和个体循序渐进的有意识地努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