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务院:印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

国务院:印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

国务院:印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江经济带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市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表现,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协调黄金水道和综合交通建设,协调区域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整合和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区域政策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长江跨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和国家梯级发展战略的综合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1。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和战略意义(1)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可分为流域经济、机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渠道经济等)。根据运输方式)。它既具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又具有“水资源”的特殊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一个“带”,具有不同于“圈”、“群”等其他空间

形态的经济特征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大腹地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优化长江沿线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布局,形成上下游互补合作互动格局,建设陆海对外开放新走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两大战略:京津冀与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一个强调“经济圈”,另一个强调“经济带”这两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调发展是一个大城市圈和世界级城市群。长江 199经济区覆盖了中国40%以上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XXXX长江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95.24亿元,是1992年的26倍多。它是中国钢铁、汽车、电子和石化等现代工业的聚集地。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第一,长江沿岸9个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使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物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2)城市化 长江经济带由1/3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3/8的城市群和区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组成,是中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形成的重要支撑然而,在XXXX,长江经济带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为52.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73%长江经济

2020继续教育: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10.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2.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10.0分) A.30 B.80 C.40 D.60 3.()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4.划分功能区就是适合开发的地区(),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不适合开发的地区加强保护,减少人类活动,限制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10.0分) A.加快发展 B.加强服务 C.注重GDP指数 D.强调工业 2.在“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中,“划定三线”指的是()。(10.0分)) A.城市建设红线 B.基本农田红线 C.交通设施红线 D.生态保护红线 1.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建立长江干流上中下游、支流上中下游、相邻省市、关联产业、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等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10.0分) 2.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要按照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引导企业向园区、园区向城市和城镇集中,拉动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10.0分)

3.“多规合一”,是指将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三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10.0分) 4.制定更加科学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区流域面积、水源保护的数量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损失评估等量化指标和绩效考评体系。(10.0分)

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_夏永祥

通体系建设、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创新等重大使命。 一是建设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积极发挥长江黄金水道这一交通大动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广阔腹地发展。建设重点:加强航道疏浚治理,增强长江运能,促进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健康发展;以沿江重要港口为节点和枢纽,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依托交通设施,布局建设一批临港经济区、临空经济区和飞地产业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建设长江产业集聚走廊。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沿江地区转型发展。建设重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快沿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大“板块”的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依托沿江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促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三是建设长江新型城镇集聚走廊、生态城市带。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城镇发展,提升城镇生态质量。 四是构建长江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施东西双向开放战略,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促进东部沿海地区深度开放,促进长江上中下游联动开放发展、沿海——沿江——沿边协同开放发展,促进中国和巴基斯坦、印度、缅甸等周边国家合作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联动发展。 五是建设长江生态走廊。将长江生态安全置于突出位置,处理好发展和保护二者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做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保护;在全流域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控制污染排放总量,促进水质稳步改善,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永续利用。 六是构建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在制度安排上,成立国家层面的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委员会,统筹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区域间互动合作机制,完善长江流域大通关体制,更好发挥市场对要素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作者简介:吴传清,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武汉430064)。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陆大道院士基于“点轴理论”,提出了“T字型开发模式”,认为作为我国黄金水道的长江,无疑应该是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经济布局的一条重要的一级开发轴线,这一构想被国家所采纳。1992年,邓小平在南行讲话中说:“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中共十八大后,在谋划和打造全国区域经济新棋局的过程中,长江经济带再次被提到了重要位置。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5月份在重庆等地考察时,都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寄予厚望,做出了具体部署。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功能和意义是多重的,其中,促进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缩小三大地区的发展差距是一个重要方面。 一、长江经济带是促进东中西三大区域 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基于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1992年,邓小平对调控我国区 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夏永祥 谋划中国经济发展新棋局(六篇) 47 DOI:10.14017/https://www.doczj.com/doc/b918312715.html,ki.2095-5766.2014.04.020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摘要】以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为背景,总结地区差距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镇化等方面的表现,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统筹黄金水道与综合交通建设、协调行政区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并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支撑作用、整合与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地区政策推进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长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及国家梯级开发战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地区发展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镇化程度、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及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地区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趋恶化等背景下,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一、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及战略意义 (一)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特殊形态的区域经济,是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 依运输方式区域经济可划分为流域经济、临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通道经济等) ,既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也有“水资源”的专门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带”,与“圈”和“群”等其他空间形态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各国发达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 (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 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从国家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提出了两大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一个讲“经济圈”,一个讲“经济带”。这两个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讲大城市圈,世界级的城市群;长江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樊辰光 摘要:经过30年的蓄势和呼吁,长江经济带终于在近日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两横三纵”中的重要主体,同时伴随着沪汉蓉铁路大通道的打通,长江经济带将在促进“两头”开放开发,协调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尤为显著,本文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不同测度指标从动态和静态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为未来区域经济开发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字: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国外,发达地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依托沿岸沿线水路交通物流为基础的流域经济体系,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经济带和西欧的莱茵河经济带。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水系,是美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其干流流经美国各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美的16.4%,加上俄亥俄河和密苏里河流经各州分别占11.9%和4.4%,三者合计共占29.2%。而莱茵河则是西欧第一大河,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它还哺育了德国的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区,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其他大河连接,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使其成为工业生产区域的主轴线。现在有1/5的世界化工产品是在莱茵河沿岸生产的。在国内,坚持稳步推进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协同发展的指导下,提出以重要水陆交通为依托的“两横三纵”国土开发格局,而长江经济带则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横,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然而,包含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等9省2市在内的长江经济带尚处在转型升级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战略意义 近代以来,长江流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为了充分发挥这一重要经济区域的作用,1992年6月,国务院召开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规划座谈会,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我国发展新阶段,中央提出长江经济带战略,并将其与“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一起作为三大国家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历史地看,上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推进虽然有成效,但不够显著。当前,有必要将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条件和动力与之作一简要比较,以探寻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科学路径。 上世纪90年代初,长三角地区与长江中上游的中西部地区在财政税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方面差别较大,改革发展存在较大不同步,沿海地区的开放优势、政策优势、经济优势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形成一定互补关系。中央希望相关区域通过合作扩大优势,希望沿海的改革开放势头传递到内地。但当时中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与长三角地区差距较大,而且普遍受制于国企改革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迟缓、招商引资困难等问题,加之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很难顺利推进。20多年后的今天,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已经趋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心内移,对外开放的通关一体化建设卓

有成效。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劳动力资源约束进一步导致产业西移,沿江各省、市间产业转移已有相当规模,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势头迅猛。各地政府对经济的管控不断让位于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长江流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条件远比20年前成熟。 无论从开拓国际合作领域、整合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角度,还是从实施国家功能区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下的东中西部主要城市群开发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都需要一个国家发展战略将东中西部连接起来,长江是实现这种连接的最好纽带。1993年,长江经济带10省市(现在是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165.8亿元,占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26%。到2014年,这个比重提高到44.72%。1993年,10省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全国的占比为20.21%,2014年该比重上升到41.25%。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长江还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纽带,长江经济带将支撑起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对外开放战略。 有必要指出的是,20年间长江水运发生了巨大变化。三峡工程动工前的1993年,长江中上游河道水浅流急,货运能力十分有限。当年长江干流水运量为3.6亿吨,进出川运量为950万吨。2014年,沿江经济发展和三峡工程建成后出现的“高峡平湖”,使长江干流水运量达20.6亿吨,为1993年的5.7倍,连续10年位居世界内河水运榜首;2014年通过三峡船闸(即进出川、渝)货运量为1.19亿吨,比1993年增长10倍以上。同时,货物结构不断优化。这为国家实施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含答案

附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不仅包括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以及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和生态用水等,还包括向北方地区跨流域调水。 [合作探究·攻重难] 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沿北纬30°中国地势剖面。 【思考交流】 1.长江流经了哪些省(市、区)?干流南北两侧有哪些重要的支流? 提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内容摘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全局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实证的方式对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对长江带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综合分析,并给出了实现长江经济带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发展协调协调度 引言 长江经济带自东向西连接着我国沿海和内陆,覆盖了超过五分之一的国土,总人口约为6亿。2013年我国长江经济带所覆盖的11个省市的GDP总量接近于26万亿元,占我国GDP总量的41.2%。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所创造的GDP总量将占到全国GDP总量的50%。 2015年7月28日华东师范东大学和长江经济带研究会共同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协同发展能力指数”。有关研究人员认为:该指数聚焦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相互之间的影响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城市的组织能力、对外服务能力和联系强度的综合评价,具体表现为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控制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研究指出,长江经济带在发展的过程中上海毫无疑问在协同发展

中处于龙头地位;而处于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南昌相互独立,还没有形成合力(李治国,2015)。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不同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还十分低,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仍需要长期努力。文中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协调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现象。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必须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打破行政壁垒、形成统一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等方面着手。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一)长江经济带概述 长江经济带覆盖有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十一个省市,总面积约为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已超过全国的40%。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在发展的过程中两大战略金融核心区域:江北嘴、陆家嘴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和与国际经济关联密切的金 融中心。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长远发展,打造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支撑,是我国政府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做出的既有利于当前又助于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重大战 略决策。建设长江经济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在长江经济带建立起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创新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构建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等。 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4年12月,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长江通道是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2016年1月,国家领导人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 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此后,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 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遵循5条基本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2020打印版)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1.长江经济带的概况 (1)范围: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约占全国面积的21%,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2)地位: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2.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 (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2)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城市群。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发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10.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 (1)“一轴”: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2)“两翼”: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3)“三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4)“多点”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4.河流水力资源的分析思路

phil--高考地理热点问题)《-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 时事热点:2015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这就意味着,这份江北新区的发展蓝图已经国务院原则同意。这份方案明确了江北新区的战略定位,描绘了它未来10年的发展愿景,还明确了用地、财税等政策红利。 解读:南京江北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会处,东承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西联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对沿江经济、文化、环境、聚落产生重要影响。长江也是中考地理的常考内容。涉及长江的水文特征、沿江的省级区划概况及重要城市、水利水电、运输方式等,学生在2016复习备考中应举一反三,全面的、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20考试答案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我的答案:B√答对 2.长江经济带的面积约()万平方公里。(10.0分) A.150 B.205 C.301 D.508 我的答案:B√答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10.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我的答案:D√答对 4.()是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主导作用还在进一步强化。(10.0分) A.三大城市群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沿江发展轴 D.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我的答案:A√答对 1.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10.0分)) A.东 B.西 C.南 D.中 我的答案:ABD√答对 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格局包括()。(10.0分)) A.一轴 B.两翼 C.三极 D.多点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划分功能区是我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理念。(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制定更加科学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区流域面积、水源保护的数量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损失评估等量化指标和绩效考评体系。(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对于长江经济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大开发,共抓大发展”。(10.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高中地理 第六章 附5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附5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趋势分析

长江经济带发展趋势分析 引言:关注宏观、中观的区域发展环境,深刻理解项目所处的区位背景,是东滩顾问多年来战略咨询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文章多摘录于东滩顾问在项目咨询过程中的基础研究报告。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九省二市,干流全长6300km。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众多。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建设,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7个省2个直辖市。该经济带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对于沿带城市或区域来说,了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态势和趋势,可以从中探寻上中下游之间的区域合作机会,挖掘沿长江经济带的多种市场机会。 一、空间发展走势 1、长江经济带发展呈现“三圈一区”的格局 长江经济带范围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势、经济社会基础不尽相同,但总体形成了“三圈一区”空间格局,“三圈”是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重庆、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圈,“一区”三峡库区。 2、长江沿江开发将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 莱茵河,全长1400多公里,沿岸居住着5400万人口,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沿岸的德国城市科隆,在跨江发展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德国重要的城市。同样,密西西比河之于美国、泰晤士河之于英国,这些国家先后对大江大河流域进行大规模开发,从而带动本国经济的大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著名城市都因为沿江开发而成为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城市。 长江沿岸开发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的沿江开发程度还相差较远。因此,长江沿岸未来仍将是我国区域开发的重点区域。长江流域的经济水平将逐渐向密西西比河、泰晤士河、莱茵河等靠近。 3、沿江区域间的时间距离将大大缩短 长江经济带的交通状况将在未来10-20年内大大改善,沿江地区间的时间距离将大大缩短。根据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0年我国将建成“四纵”、“四横”的铁路网,其中一条为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时速200公里,将长江的上中下游连接起来。 届时成渝经济区、武汉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成为这条交通专线上的重要结点。从成都到上海,将实现夕发朝至,旅行时间有可能从现在的35小时压缩到12小时左右;从重庆到上海,也只需10小时左右。 4、“三圈成线、南北拓展,龙头带动、三级拉动”的空间发展 未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将把三个经济圈沿长江三点成线,并沿长江经济带南北向拓展。三个经济圈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水平,决定了它将是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龙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二、产业的发展趋势 1、长江经济带将形成高科技走廊 长江经济带走廊是我国颇具活力的高科技集聚地区,高新科技正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40%以上的长江沿岸经济快速起飞。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苏州、合肥、九江、南昌、武汉、黄石、长沙、重庆等地的17个国家级高技术开发区和一批省市级开发区。 2005年长江经济带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共约4149亿元,占全国高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918312715.html,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分析 作者:王阳 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年第07期 摘要: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地区,也是全国非沿海地区外,经济密度最大 的地带,实施长江经济带综合开发战略,对于支撑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加快中西部等内陆地区的开发,进而推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从战略角度出发,分析它提出的战略背景,并指出当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战略;策略建议 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分析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安徽9个省2个直辖市。长江经济带的省市占国土面积约 21.4%,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约 41.2%。目前“长江经济带”的基本发展情况是:下游繁荣发达、中游次之,上游相对比较贫困,但是劳动力成本低,人口红利大,自然资源比较充足。 长江经济带的最初战略定位,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重庆、武汉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拥有诸多的优势条件。概括起来讲:一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它横贯我国的腹心,地处交通要道。二是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极其丰富的淡水资源,储量巨大、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还有众多旅游资源和农业生物资源。三是工业发达,基础雄厚。电力、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化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聚于此,集中了一批大耗能、大耗水、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四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沿岸地区城市密度大,人口聚集,从人才市场和消费市场两个方面看,都是一个庞大的体量。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沟通我国东西方向的大通道,更是我国“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一条重要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上的三大城市群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以重庆为代表的长江上游城市群,即成渝城市群。这几大城市群对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江经济带是将经济重心纵深推进的发展轴线,也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带。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升级历程可以概括为下列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提出“长江产业密集带”,称其是以长江流域若干超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通过辐射、联结各自腹地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农村组成经济区。

【重点推荐】新高中地理 第4单元附3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案 鲁教版必修2练习试卷

附3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正误判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 )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长江上中下游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些优缺点

长江上中下游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些优缺点: 从整体上看,上中下游有其显著特征:自然资源分布东缺西丰,对外交通联系东扬西闭,科技教育水平东高西低、经济发展水平东富西贫。就流域经济而言,上中下游之间的关系,具有两大鲜明特征,即一是整体性,二是相对独立性。 上中下游经济开发的整体性。一般讲,上游地区山高、坡陡、流急,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不利于人口聚居和资源开发;而下游地区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极为便捷,有利于人口聚居和经济开发,因此,流域经济开发的基本序列,应是下游、中游至上游。上游地区拥有较丰富的资源,加快上游地区的开发,是中下游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所在;还有利于缩小上游地区与中下游地区的差距,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与社会安定。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属于全流域性的,如果上游地区由于资源的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不仅使自身的经济发展受损,而且还危及影响到中下游地区。 由于同饮一江水,在流域经济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高于一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流域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整体性。事实上,流域经济的整体性,早在美国1933年开发田纳西河流域时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们遵循流域经济整体性原则,对整治田纳西河流域作全盘考虑。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致使水土破坏严重、流域水患为害的田纳西河流域已成为工农商紧密结合、旅游业兴盛的环境优美的经济发达区。 长江流域的整体开发,对社会经济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作为国家来说,必须加强对长江流域整体开发的领导,不但重视长江中下游的开发开放,还要加大上游地区的开发、开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应该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上述成功经验,进行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 流域经济整体开发,可以获取一定历史条件下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相统一的效益。但是,这并不排斥上中下游各地带区域经济开发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也是上中下游经济开发的一个重要基本特征。 首先表现在其经济开发的重点有所不同上。上游地区经济开发的重点主要是生态经济,如保持水土植被,充分利用水能的电力、矿产开发和原料失重较大的加工业等。就长江而言,其上游经济具有明显的内陆经济或山区经济特色。下游地区经济开发的重点主要是高科技产业和外向型产业,同时还应加快发展商贸、航运、第三产业等。其下游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经济或海洋经济的特点。而中游地区,则属于上下游经济的中间过渡带,其经济开发重点主要是水能与耗电工业、航运、商贸、水产、矿产和旅游业等。其次,表现在其开发阶段上。即总的趋势是,上游属于经济技术不发达地区,中游属于经济技术次发达地区,下游属于经济技术发达地区。从进展看,下游规划较细,中游较粗,上游涉及较少。尽管上中下游各地带区域经济开发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但这并不否定流域经济开发的整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流域经济开发的整体性与其上中下游各地带区域经济开发的相对独立性,是相辅相成的。

完善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的区域协调体制机制

完善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的区域协调体制机制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主题,是决定长江经济带能否成为世界级城市带的关键所在。下好“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的“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典型的横贯全国的“雁行发展形态”,下游的上海、江苏、浙江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已经步入发达地区行列;处于长江中上游的皖赣鄂湘川渝6省市,大体上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地区发展水平;而上游的云南、贵州等省人均GDP均不足5000美元,城镇化率普遍低于50%,还处于向中等发达地区攀登的阶段。依托长江开发推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既有发展空间,也是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建立统筹协调、规划引领、市场运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这需要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加强规划统筹和衔接,形成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现不同层次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 第一,促进长江经济带健康协调发展,需要多维协同推进。在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不再是“单打一”的经济类命题,更多的是经济、社会、生态、文化、行政“五维”协同发展

的命题,需要在“五维”融合发展中寻找体制机制的制度性突破。长江流域开发涉及产业布局、城镇布局、水资源分配、航道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治理等问题,需要在深化改革中寻求经济带健康发展和协调发展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把基础设施一体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优先领域,把推进市场、产业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作为对接难点,争取在关键环节上率先突破。 第二,促进长江经济带健康协调发展,需要牢固“一盘棋”思想。长江经济带涵盖11个省市,各行政单元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长江沿线各省市发展程度不一,全流域观念欠缺,长江经济带一体化中最本质的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是行政区划带来的利益分割。这就需要对接国家顶层设计,加强11省市之间、省市县之间政府协调联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联动、企业主动、民间促动的合力。在合作共赢的前提下,完善跨行政区的利益协调机制,应高位推动,建立经济带内省际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就合作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体磋商,统一部署落实。 第三,促进长江经济带健康协调发展,需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统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建立政府与市场“各负其责、有机配合”的分层推进的区域合作机制,在跨区域交通、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社会事业等公共性产品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更需要政府承担主导责任,并积极探索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产业发展、跨区域投资等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涉及到各级政府的财税收入,既要遵循市场规律的客观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又要着眼于区域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共赢,加强各级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在区域市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