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音韵学大纲

汉语音韵学大纲

汉语音韵学大纲
汉语音韵学大纲

汉语音韵学

(一)课程性质

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音韵学与语音学不同: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有时还利用各种实验方法,来证明语音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音韵学则是把语音当作一个系统来观察,它研究各种语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语音学是音韵学的基础。学习音韵学有其特殊意义: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严密的系统性的需要,是学习汉语史的需要,是学习文字学的需要,是研究方言学的需要。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在?古代汉语?课程基础上为提高学生的古代汉语专业知识和能力所开设的专门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使学生掌握阅读古代汉语文献、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所需要的音韵学基础知识。

(三)教学方法

因为本课程所开设的时间较少,教学方法以理论讲解为主,动手练习为辅。

二、本文

内容与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一)语音学常识:发音器官,元音,辅音,国际音标。(共1课时)

(二)现代汉语语音系统。(1课时)

(三)古代汉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五期与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的关系。(1课时)

(四)声母

1、古代汉语的声母:守温三十六字母和《广韵》的四十一声类,中古汉语声母与现代普通话声母的关系。(3课时)

2、上古汉语的声母:古无轻唇音说,古人多舌音说,古音娘、日二母归泥说,为、喻二母归匣、定说。(4课时)

3、陈澧的?系联法?与中古汉语的声类,及声母、字母、声纽、声类之间的区别(2课时)

4、不同时期的声母(2课时)

(五)古代汉语的声调

平、上、去、入,古代汉语声调的调值,中古声调的分化,中古汉语声调与现代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上古汉语声调诸家说。(2课时)

(六)韵母

1、中古汉语的韵母:《广韵》的206韵,?摄??等??呼?等几个术语,中古汉语韵母与现代普通话韵母的对应关系。等韵学简介。不同时期的韵母。(6课时)

2、上古汉语的韵母(诸家说);对转与旁对转(2课时)

3、陈澧的?系联法?与调类。韵母、韵部、韵类的区别。(3课时)

4、律诗的平仄(4课时)

(七)反切

反切及其一般规则,反切的变例(3课时)

(八)音韵学知识的运用:文字通假——同音通假,双声通假,同声类(旁纽双声)通假,迭韵通假,声韵连转。(3课时)

三、参考书目

《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

《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

《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著,商务印书馆。

《钜宋广韵》,(宋)陈彭年等著,中国书店。

《古韵标准》,(清)江永著,中华书局。

《音学五书》,(清)顾炎武著,中国书店。

《天水方言音系》,马建东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天水方言》,王廷贤、马建东、雒江生等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四、考核

本课程一般采用开卷、闭卷两种方式为主。闭卷考试一般考核学生对所讲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一般只作合格考核,不作水平检测;开卷考试一般以给古文加标点符号并翻译的基本办法,来考核学生对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内容以偏易为主,主要是水平检测。闭卷考试一般用合格与不合格定性,开卷考试则以分数方式拉开学生的层次。

总述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历史语音的学问,包括历史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和等韵学等分支学科。

上古音是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周秦两汉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研究上古音的学问,称为?古音学?。传统古音学研究,主要是进行古韵分部研究,相比之下,人们对古音声母、声调的研究开展不够。古音学的研究,导源于宋明。宋吴木或、郑庠开始探索古韵分部,明陈第彻底廓清唐宋?叶音?说的迷雾,明确提出古今音异的观点,为古音的健康发展扫清了道路。中古音即指以隋唐宋时的汉语语音,研究中古音的学科叫今音学。主要以《切韵》系列的韵书研究为代表。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也叫北音学,主要以北方语言的研究为主,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等韵学则是对反切的声、韵、调配合情况进行语音分析的研究,以一种韵图为代表。这些内容后面都有专门介绍。

例:明〃刘基《郁离子〃冯妇》:?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珏、文锦十纯,命贾人为行人,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迎之于国门之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攘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至死弗寤。?则今秦安人正与此同读。

第一章:概述

通过方言词汇进行印象式的接触,你会知道音韵学是什么样的学科。在这里我举几例天水方方、特别是甘谷、秦安方言的例子,大家可以先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1、水漾了。

2、

休xi ū去q ù(别去读作zu òhao ‘休去q i

或者读hou ’qi ) 3、

歇会(读作huan ’yi ’ha ) 4、

且来了(又来了,读作Ke ’lai ’liao ) 5、

黄豆(读作huang ’tou ) 6、

悬崖(读作Xuan ’ai ),难捱(读作nan ’ai ) 7、 苦胆(读作ku ’tan )鸡蛋(读作ji ’tan,秦安话读作zi ’tan 但是(天水话读

作tan ’si ,但甘谷话读作dan ’si )

8、 怂(读作su,如怂恿意即作su )

9、 虫(由于ch 读作c ,加上对转,则读cou )

10、 口袋(读作Kou ’tai )

11、 供给学生上学?供给?(读作gong ’jin )

12、 活计(读作Hou ’jin )

13、 满世界(读作Mam ’shi ’gai )

14、 且,《说文》:?所以荐也?,因此甘谷话有?且下?,天水话有?荐下?

15、 ?涂有饿莩而不检?,检,敛也:甘谷话读?脸?如?检?。

16、 《白虎通义》?十二月律谓之大吕何?大,大也;吕,拒也。?这是声训,

甘谷话正读?吕?如?拒?。

17、 来,(读作la,亦一声之转)

18、 杏,《说文》:?果也。从木可省声?。何梗切。

19、 折,《说文》:?断也,从斤断草。?食列切

20、 窠,《说文》:?空也。穴中曰窠,树上曰巢。苦禾切?。甘谷话?禾?读

如?活HUO ?,则切为KUO ,有?窠窠儿?之说;普通话?禾? 读HE ,则

切为KE 。

我们将甘谷话中读如?租、出、书、如?的字在《韵镜》中的情况汇总如下,其中上声、去声并入平声,同韵的字只分四等,不分声调。入声单列,表示如下:

这些材料让我们想很多问题,为什么是这样?要回答这些问题,其学科内容就是古音韵学和方言,而古音韵学和方言之间嫡系紧密。下面我们开始进行这一学科的介绍。

第一节:几种重要的著作

学习古音韵学途径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古人留下来的音韵学著作,它们是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最直观的材料可是,我们在本科阶段学习古音韵学,仅仅是了解一点基本知识,不能、也没有基础学习更多的内容,因此,我们对这些音韵学著作只作一个最简单的介绍。有些著作会在后面的学习中两次见到,有较深入的接触。

(一)《切韵》(或《广韵》)系韵书

李新魁说:韵书实际上就是把大量的汉字按照反切的同异分类编排起来的字音总集。

(见《汉语等韵学〃总论》P4)现在知道的最早的韵书就是魏朝李登所撰的《声类》。到了南北朝,韵书的撰作很多,隋朝陆法言等人编了著名的韵书《切韵》。唐人王仁昫(煦)据此加以修改补充,编成了《刊谬补缺切韵》,孙愐(腼)也把《切韵》改编成《唐韵》,李舟也有《切韵》之作。到了宋代,陈彭年、邱雍在《切韵》的基础上,修编成了《广韵》。

1、《广韵》: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奉诏修订。是对《切韵》《唐韵》体系的继承和发展。宋初沿袭唐五代之制,科举以诗赋取士,急需一部官修韵书来作为审音定韵的标准。(《广韵》韵目下注有?同用?、?独用?字样,就是为礼部诗赋考试而定)于是,陈彭年、丘雍等据《切韵》和唐人的增订本对《切韵》进行增修,更名为《大宋重修广韵》大中祥符元年(1008)诏令刊行。这是《切韵》最重要的增订本,也是目前音韵学界流传最广、研究最深的一部韵书。全书共分为206个韵部,分别归为平、上、去、入四声。《广韵》的声韵调系统是因袭陆法言《切韵》而来的。在《切韵》193韵和《唐韵》195韵的基础上,其206韵,其中193韵来自陆法言《切韵》,有2韵来自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有11韵采自唐天保本《唐韵》。

2、《切韵》:隋陆法言著。本书现只有残卷存世,后来陆续发现一些唐五代的本子,都被编入《唐五代韵书集存》;20世纪初在敦煌发现的三种残卷,现藏巴黎国家图书馆和伦敦博物院,简称切一、切二、切三。其全书共分193韵。//《切韵》问世后,许多人为其增字加训或增修韵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唐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也有三种本子传世,简称王一、王二、王三。王一残卷出敦煌,现藏巴

黎国家图书馆;王二出自故宫,现存故宫博物院。卷首题?王仁煦撰,长孙讶言注,裴务齐正字?,分韵195韵,增加了严韵的上声俨韵和去声酽韵。王三也出自故宫,现藏故宫博物院,全书完整无缺,亦分195韵,但韵次、韵目和名称,反切的收字多寡与王二出入很大。王仁煦之后,唐代孙腼又进一步增修《切韵》为《唐韵》,此书只有残卷存世,清人汴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录有《唐韵序》及韵部数目,从中大体可以知道全书共分5卷,分195韵,孙腼新增字3500个。孙腼之后,李舟也增修《切韵》,书贸易中心仍为《切韵》,其书早已失传,体例亦不可知,徐铉《说文解字篆韵谱》所用的韵目本于李舟《切韵》,分205韵,多出12韵。而且还对陆书的阳声韵与入声韵韵次做了合理调整,使阳入相配。这一体例,一直为后代《切韵》系韵书所继承。

3、《唐韵》:唐孙愐著。见上。王仁煦之后,唐代孙腼又进一步增修《切韵》为《唐韵》,此书只有残卷存世,清人汴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录有《唐韵序》及韵部数目,从中大体可以知道全书共分5卷,分195韵,孙腼新增字3500个。

4、《集韵》:书成于宋宝元二年(1039年),是丁度、宋祁、郑戬、贾昌朝、王洙奉诏刊修《广韵》而成的。它分平声四卷,上去入各二卷,计十卷,53525字。其中规定了通用韵108韵。与《广韵》相比,特点也很突出:其一,虽

然分韵部206,但韵目用字有区别,如肴用爻,酽用验,物用勿。其二,各韵收字有出入。其三,《集韵》改动了《广韵》许多反切,主要是根据实际语音将?类隔切?变为?音和切?,如珉,《广韵》武中切,微母;《集韵》眉贫切,明母。其四,对同用与独用的规定不同。钱大昕考证有十三处,其中迄与物同用,废与队同用、严与盐添同用等和《广韵》注有别。其五,《集韵》又音大量增加。

不过,既然有了独用、同用的规定,自然会有人索性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依照《集用》的通用例,206韵可以合并108个韵。宋淳佑十二年(1252)就有了?平水韵?。

5、《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成书于宋淳佑十二年(1252年),由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共分107个韵部。只比《集韵》所规定通用的少了一个韵,那就是把去声的证嶝两韵并到径韵里去了。在稍前王文郁的《新刊韵略》和张天锡草书的《韵会》共106韵,那是把去声证嶝两韵并入径韵以外,连上声也归并到迥韵去了。现在一般所谓的?诗韵?,又叫?平水韵?指的就是这106韵。

6、《新刊韵略》:成于1227年,由王文郁所著。

7、《韵会》:成于1229年,由张天锡草书。

(二)《中原音韵》系韵书

8《中原音韵》:元泰定元年(1324年)成书,江西高安人周德清(1277-1365)所著。他在《中原音韵》的《自

序中说,是应萧存存》?问作词(曲)之法?而产生了写作韵书《中原音韵》的想法,完成时间是元泰定甲子年(1324)。后来,他又曾修订旧稿,直到至正元年(1341),才由吉安人罗宗信等奔走,在吉安刊印。《中原音韵》分为两大部分:韵谱、正语作词起例。韵谱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部分。韵谱在体例上的特点是,其一,舍弃过去韵书以四声声调统韵的旧规,按韵部统四声,分韵十九部。其二,韵字具体安排,则按声调分类,主要有平、上、去三声大项。

8.1《中原雅音》:已佚,作者不可考。蒋希文、何九盈先生认为成书于南宋。它的韵目,明抄本《辨音纂要》记载是19个,与《中原音韵》一样。《中原雅音》的体例构成应该是:十九韵目统领所有的字,韵目之下按声调平上去三声列字,并立有?入声作某某?项目。

8.2《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元卓从之撰。分韵十九部,与《中原音韵》韵目一致,赵荫棠认为卓从之的《中州乐府音韵类编》依据的是周德清《中原音韵》某一种未定稿,从而引发了争论。

8.3《韵略易通》明兰茂作。此书卷首用一首?早梅诗?来表示声母: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韵母分为二十部:东洪、江阳、真文、山寒、端桓、先全、庚晴、侵寻、鍼咸、廉纤、支辟、西微、居鱼、呼模、皆来、萧豪、戈何、家麻、遮蛇、幽楼。声调分平上去入。

9、《词林要韵》:不著作者姓名,相传为宋代的书,但显然是北曲,有人认为是明成化年间陈铎所著。

10、《中州音韵》:不著作者姓名。元代成书的可能性大。

11、《韵补》:宋代吴棫(字才老)著。

12、《古音辩》:宋代郑庠著,已佚。

13、《毛诗古音考》:明代陈弟著。

14、《音学五书》:清顾炎武著。

15、《古音标准》、《四声切韵表》:清江永著。

16、《六书音均表》:清段玉裁著。

17、《声韵考》、《声类表》:清戴震著。

18、《诗声类》:清孔广森著。

19、《诗经韵读》:清江有诰著。

20、《音略》、《声韵通考》:近人黄侃著。

21、《音韵学讲义》:近人曾运乾著。

22、《汉语音韵》:王力著

第二节:汉语史的历史

对汉语史的划分既是本学科历史的事实,也是我们们本学科的工作语言。所以这些知识是要记住的。

王力先生对汉语史的分期划分:

(1)公元3世纪以前为上古时期(五胡十六国之前,也就是先秦两汉之时)

(2)公元4世纪到12世纪之间为中古时期(隋唐至南宋以前)

(3)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为近代时期(鸦片战争前)(4)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也有人有其他的说法,那就是再加上一个北音学,可以在后面第四节见到。

第三节:音韵学及其研究对象

音韵学又叫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它对汉语语音各个时期的声、韵、调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专门的研究。它是一门传统的学问,是汉语语言学的一部分。所以,音韵学又可称做历史语音学。

李无未先生:

一、既然是研究汉语语音历史的学科,为何要称为音韵学?主要考虑到:传统小学以字的研究为基础,形成了文字、训讷、音韵三大学科门类。音韵是人们已经熟悉的名称,音韵学能很好地概括汉语历史语音系统的各个方面,并早已成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语言科学。

有人将汉语音韵学称为声韵学,对此,董同龢先生表示反对,认为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想法:第一,把语音分作声母、韵母,不免含混,因为汉语之外的语音也适用。第二,汉语语音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声调,没有被提起也是不合适的。

二、汉语传统语音学起源于东汉末年,它的建立以反切的出现为标志。反切的发明,意味着汉代人已经能够分析出声母、韵母等音节内部结构,这说明他们的审音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精密程度。从此以后,汉语语音的研究成为一个专门的语音研究道路。

从总体上看,传统音韵学的实用色彩是非常明显的,它的目标不外乎是正音、通经、发蒙三个方向。正音,即力图

制定出一种可以作为规范的玉器音系统让人们遵守;通经就是把古音的成果运用到训讷当中,以准确理解经书和其他古籍;发蒙就是用反切、韵图等方法让人们认识字的读音。

三、传统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属于文献考据方法。如?丝联绳引法?(韵脚字归纳法)是通过诗歌韵文的押韵来归纳某个时代的韵部系统;?谐声字归类法?是根据谐声系列而发现上古时代的韵部和声类;?反切系联法?是通过联系反切上定和下字而分别得出声类和韵类;?异文、通假、声训互注法?是从古籍的文字使用情况以及训讷学家的语源训释中发现古音线索。

四、语音学与音韵学的关系:音韵学与语音学是不同的两门科学,王力先生说:?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有时还利用各种实验方法,来证明语音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音韵学则是把语音作为一个系统来观察,它研究各种语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不能想象,一个人不懂发音的道理而能把音韵学研究好?。(王力语)

附:陈澧《切韵考序》:自孙叔然(孙炎字叔然)始为反语,双声、叠韵各从其类,由是诸儒传授四声韵部作焉。而陆氏《切韵》,实为大宗。盖至汉末以至隋代,审音之学具于斯矣。唐季沙门始立三十六字母、分为等子,字母之名虽由梵学,其实则据中土切音。然音随时变,隋以前之音,至唐季而渐混。字母等子,以当时之音为断,不尽合于古书。其后切语之学渐荒。儒者昧其源流,猥云出自西域至。

第四节、音韵学的构成

音韵学可细分为三个部门: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

张象津《等韵简明指掌图》说:?等韵相传千余载,代有更订,大都后胜于前。?清人龚自珍引程恩泽的话说:?小学中有‘声’一门,声之中有大韵、今韵、等韵。等韵中有西番一门。?(见《龚自珍全集》P221)大韵指一般所说的古音学,今韵即一般所说的今音学。至于西番一门,是指?字母?而言(后介绍),按照前人的见解,认为等韵图上所用的表示声类的字母,主要来自西番(西藏以至西域一带)。

1、今音学:是以《切韵》系列的韵书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的。

2、古音学:对今音学而言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用韵为主要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人的语音系统。

3、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最初是分析韵书中反切的。明初以后才称为?等韵?。现存最早的韵图《韵镜》、《七音略》,基本上是分析《切韵》系韵书的反切。到了清代,古音学家又利用等韵去研究、分析、描写近代的语音系统。清代还用它去研究古韵,所以等韵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言学。

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加上有学者提出的元代《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和分析近代语音的等韵图为对象,建立一门近代语音学(有人称北音学),就构成了汉语音韵学的主要对象和基本内容。

第二章、声母

在传统的音韵学上,声母简称为?声?,又叫?纽?,或者合起来叫?声纽?。纽就是枢纽的意思,古人认为声母在一个字音里是关键,是中心。

表示声母名称的还有?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此外还有个?声类?,一般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它与声母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古代音韵学家对于声母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观测的方法和所立的名称都不够完善,也不够科学。他们把声母的发音部位分为喉、牙、舌、齿、唇五部,就叫五音;后来又加上了半舌与半齿,就叫七音。一说:

在五音的基础上,舌音又分为舌头和舌上,齿音又分为齿头和正齿,为七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唇音又分为重唇与轻唇,加上半舌与半齿,即为九音。

在这里,我们可以回顾、复习一下现代汉语所在地学过的有关汉语声母的知识。(从什么是声母,到现代汉语的声母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再到音素、音位、浊声母与清声母、拼音方案与国际音标标志)

第一节、中近古汉语的声母

研究古代汉语的声母,不能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是因为人们要用已有的知识来上推下联进行,所以往往是先中古,后上古,主要是因为中古有韵学著作和资料。而在声母方面,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守温三十六字母。即唐代和尚守温所创造的代表唐代末的三十六个字母。(参唐作藩先生《音韵学教程》P32)。不过,守温和尚自己只有三十个字母,即:

唇音:不芳并明;舌音:端透定泥/知彻澄日;

牙音:见溪群来疑;齿音:精清从/审穿禅照;

喉音:心邪晓/匣喻影。

到了宋代,不知什么人在此基础上增补为三十六个,即

三十六字母。对此,王力先生说:?可见三十六字母只适合于宋代的语音系统;它不适合于《切韵》系统,也不适合于《中原音韵》系统。?但是事实上它却非常重要,王力先生说:?第一,可以由此追溯上古的声母系统;第二,可以由此研究现代方音;第三,可以说明语音发展规律。?回顾现代汉语中的成阻、持阻和除阻;送气与否;清浊。

对于声母的发音方法的分析,音韵学上还有一些别的名称和概念,主要有两套:一套叫做?发声、送气、收声?,一套叫做?戛、透、轹、捺?。

第一套大家容易懂得,不过清代洪榜在《四声韵和表》中,又把?收声?分成?外收声?和?内收声?,于是就成了四类。至于后一套,本是清末音韵学家劳乃宣提出来的,后来邵作舟又加了一个?拂?,于是成了?戛(JIA阳平,轻轻敲打)、透、拂、轹(LI去声,车压)、捺?五类。这五类,实际上是指发音的,即对这五个字本身的读法进行描述,如戛是不送气的,透是送气,轹是擦音和边音,拂是擦音,捺就是鼻音等。

现将三十六字母展示如下:

全清原指不送气的一类清声母。心、审两母无所谓送气与平否,所以事实上归入全清次清没关系。

次清指送气一类清声母。

全浊指一般的浊音,在现代普通话里,全浊平声变成了次清(送气),全浊仄声变成了全清(不送气),邪、禅两母归入全浊,现在多数变了全清(如词、臣等)次浊指响声和半元音。响声指[η](疑)、[n](泥)、[n](娘)、[m ](明)、[m](微)、[z](日)、[l](来)。半元音指[j](喻)。

其中溪应该读如q,如空欺区等都是溪母,我们天水话中将腔子叫kang子。

有时试会出题考zh、ch、sh和d、t的关系,考的就是上古舌音类隔说。有时考如?船?二读:一是chuan,二是读shuan,考的就是中古也现代汉语声母的关系,即神母分化为ch、sh两类。所以请大家要认真关注三十六字母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的对应关系。

第二节三十六字母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的关系

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是由中古汉语声母发展而来的,。它和三十六字母之间的承继关系是:

1、见溪群疑:牙音,见溪群的开口呼与合口呼为g、k,齐齿呼和撮口呼为j、q,疑为n。

2、端透定泥:舌头音,与d、t、n对应。

3、知彻澄娘:舌上音,知彻澄与zh、ch对应,娘与n 相对应。

4、帮滂并明:重唇音,与b、p相对应。

5、非敷奉微:轻唇音,非敷奉与f相对应,微与M对相对应。

6、精清从心邪:齿头音,与z、c、s和j、q、x相对应。

7、照穿床审禅:正齿音,与zh、ch、sh相对应。

8、影晓匣喻:喉音,影、喻与零声母相对应,晓、匣与x相对应。

9、来:半舌音,与l相对应。

10、半齿音,与r相对应。

第三节中古汉语声母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的关系

1、见溪群、晓匣:见溪两母都是清声母,它们在现代普通话中由于四呼的不同各分化为两种声母——见母分化为G和J,如该、古和见、俱等字;溪母分化为K和Q,如开、宽和欺、去等字。群母是全浊声母,它在现代普通话中失去了浊音性质,分化为四种声母:正在念上声和去声的时候分化为G和J,如共、跪和俭、群等字,这也是我们有些方言中将?跪?读作K的原因;现在念阳平的时候,分化为K和Q,如逵、其、群等字。晓母是清声母它在现代普通话中分化为H和X,如海、、荒和熙、虚等字,匣母是全浊声母,在现代普通话中分化为H和X,如寒、回和贤、悬等字,这也就是我们有些方言将?鞋子?叫做?孩子?的原因。

2、精清从心邪:精、清、心都是清声母,它们在现代普通话里各分化为两种声母(条件与见组相同):精母分化为J和Z,如精、苴、和增、祖等字,这也就是秦安话里读精职增的原因;清母分化为Q和C,如秋、取和餐、粗;心母分化为X和S,如心、须和散、酸等,这也就是秦安话里读心声母为S的原因;从、邪两母都是全浊声母,它们在现代普通话里失去了浊音性质,从母分化为四种声母,即念阳平的时候分化为Q和C,如前和从等字,这也是秦安话里读前声母如C的原因;念上声和去声的时候,分化为J和Z,如静和自等字,这也就秦安话里读静如Z的原因;邪母分化为三种声母,即念阳平时分化为X和C,如习和辞等字,这

也是有些方言里读?辞?为SI的原因;念去声时转为X和S,如谢和似等字,这也是秦安话里读谢声母如S的原因。

由上述两组声母的分化情况来看,现代普通话的声母J、Q、X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由见组字来,一个是由精组字来。

3、庄初床疏:庄、初、疏三母都是清声母,它们在现代普通话中绝大多数相应地转为zh、ch、sh,如争、爪,窗、差,山、数等字,较少一部分转为z、c、s,如阴、测、色等字。床母是全浊声母,在现代普通话中失去了浊音性质,念阳平时分化为C和CH,如岑、锄等字,这也是天水话里把锄读职粗的阳平的原因,念去声时分化SH和ZH,如事、状等字。

由上述情况来看,现代普通话中的声母z、c、s,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精组字,一个是庄组字。

4、知彻澄,照穿神审禅,日:知照彻穿审等都是清声母,它们在现代普通话里都分别转为zh、ch、sh,如张、珍,章、真,宠、趁,昌、齿,商、矢等字。日母是次浊声母,在现代普通话中大多数转化为r,如然、惹、如、软等字;少数读为er,如儿、尔、而、二等字。澄、神、禅三母都是全浊声母,它们在现代普通话中都失去了浊音性质,并且都各自分化为两种声母:澄母分化为ch、zh,如持、住等字;神母和禅母都分化为ch、sh,如船、城、示、时等字。

由上述情况来看,现代普通话的声母zh、ch、sh是由

汉语音韵讲义练习题参考答案

汉语音韵讲义练习题参考答案 001、古声母分系分组的名称是什么 答:古声母分为四系十二组。分别是帮系、端系、知系和见系。其中帮系包含帮组、非组;端系包含端组、泥组和精组;知系包含知组、庄组、章组和日组;见系包含见组、影组和晓组。 002、帮系有哪些声母帮组有哪些声母 答:帮系的声母有帮、滂、并、明、非、敷、奉、微。其中前四个是帮组的声母。 003、端系有哪些声母每组都包含些什么声母 答:端系的声母有端、透、定、泥(娘)、来、精、清、从、心、邪。其中前三个是端组的声母;泥(娘)、来是泥组的声母;精、清、从、心、邪是清组的声母。 004、知系有哪些声母每组都包含些什么声母 答:知系的声母有知、彻、澄、庄、初、崇、生、章、昌、船、书、禅。其中前三个是知组的声母;庄、初、崇、生是庄组的声母;章、昌、船、书、船是章组的声母。 005、庄组和章组旧来的名称是什么 答:庄组和章组旧来的名称叫“照穿床审禅”(照组)。 006、“照二”我们叫什么“照三”我们叫什么 答:“照二”我们叫“庄初崇生”,“照三”我们叫“章昌船书禅”。 007、云母和以母旧来的总名是什么 答:喻母。 008、全浊有哪些声母次浊有哪些声母 答:全浊声母有并、奉、定、澄、从、邪、崇、船、禅、群、匣;次浊声母有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009、古平声是按照什么条件分化为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的 答:“平分阴阳”。即古代清声母的字普通话中读阴平,浊声母的字普通话中读阳平。

010、试举五个古平声清声母字,五个古平声浊声母字。 答:天、花、山、东、开是古平声清声母的字;田、同、洪、才、徐是古平声浊声母的字。 011、“冰冯添甜烘红英迎”这八个字。哪些是古清声母字,哪些是古浊声母字 答:冰添烘英是古清声母字,其余是古浊声母字。 012、从《方言调查字表》中举出十个全浊上声字,看看在北京语音里归到哪个调里了,在你自己的方言里是个什么调 答:湛、渐、朕、舅、纣、妇、部、厚、幸、静,这十个字在北京语音都归入了去声里了。在我的言中湛、朕、妇归入了去声调,其余还保留了上声调。 013、你的方言有没有入声试人表中举出十个全浊入声字,看看在你的方言里是什么调。 答:我的方言入声字的促声已完全消失,但有些字还保留了入声调。如:十、习、直、食、获、掷、释、白、昨、宅,其中的十、习、白、昨变成了阳平调,其余还保留了入声调。 014、全浊声母怎样影响今调类的分合次浊声母呢 答:古全浊声母和次浊声母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都读阳平;古全浊声母的上声字今读为去声,次浊声母的上声字今还读上声;古全浊声母的入声字今读阳平,次浊声母的今读去声。 015、普通话语音的去声比古去声的范围扩大了,为什么除了古去声外,还包括一些古代什么调类的字 答:普通话中的去声字除了古去声字外,还包括古代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和次浊声母的入声字,所以比古代的去声范围扩大了。 016、你自己的方言分不分阴去和阳去如果分,是按什么条件分的 答:我的方言分阴去和阳去,其中古清声母的去声演变为阴去,浊声母的去声演变为阳去。 017、“平上去入”四个字分别代表古代四个调类,为什么在普通话里只有两个调,“平”字是阳平,“上去入”三个字都是去声 答:“平”字属于古代的全浊声母,按照“古浊声母的平声字今读阳平”的演变规律,所以它读阳平调;“上”在古代是上声字,因为它的声母是全浊声母,按照“全浊声母

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完整版

基础护理从我做起 人、健康、环境和护理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影响和决定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概念。对这四个概念的研究和描述构成了护理学的基本要素和总体理论框架,决定着护理工作的任务和方向。在这四个概念中,人是护理实践的核心,由人的护理是实践者对这四个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直接影响着护理实践的质量。 一做为基础护理我们首先了解护理的程序及其有哪些步骤,了解护理程序的特点和历史。 熟悉每个患者的病史、治疗方法、内容及其他信息,能够正确实施护理诊断及评价。 最后能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 以上这些我觉得使我们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一个最基础的护理理念 二我们护士的本职工作就是护理,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就是了解病人。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我们应该掌握 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及其评估。 2.体温过高和过低的护理。 3.体温计、血压计的种类与构造。 4.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时的注意事项。 5.测量和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方法。 6.缺氧程度的评估、氧气表的结构、吸氧种类、氧疗副作用的预

7.给氧的注意事项并能正确实施鼻导管及鼻塞吸氧法。 8.吸痰法及注意事项。 这些是做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了解的基础护理知识 三另外护理病人的同时还应注意病人的清洁卫生 熟悉皮肤的评估内容,熟悉盆浴和淋浴的注意事项,掌握床上擦浴。这些都能够很好的促进病人的康复 掌握好对起褥疮的高危人群、好发部位及临床表现使我们能够及时预防褥疮的发生 对卧床不起的病人我们还应该掌握床上洗头方法。 四护理治疗的最基本操作是静脉输液 我们应该熟悉静脉输液的目的和适应症。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掌握临床补液的原则。及静脉输液的用物准备、常用部位及操作步骤、输液速度的调节及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以及掌握输液反应及其防治。 五最后我们应该完成一份合格的护理病历按照医嘱单、特别护理记录单和病室报告的记录方法。以标准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及顺序完成一份合格的护理病历。 基础护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B级) 1

一、 带余除法的定义及性质 1. 定义:一般地,如果a 是整数,b 是整数(b ≠0),若有a ÷b =q ……r ,也就是a =b ×q +r , 0≤r <b ;我们称上面的除法算式为一个带余除法算式。这里: (1)当0r =时:我们称a 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完全商 (2)当0r ≠时:我们称a 不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不完全商 一个完美的带余除法讲解模型:如图 这是一堆书,共有a 本,这个a 就可以理解为被除数,现在要求按照b 本一捆打包,那么b 就是除数的角色,经过打包后共打包了c 捆,那么这个c 就是商,最后还剩余d 本,这个d 就是余数。 这个图能够让学生清晰的明白带余除法算式中4个量的关系。并且可以看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余数的性质 ⑴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⑵ 余数小于除数. 二、 余数定理: 1.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和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和,或这个和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39除以5的余数等于4,即两个余数的和3+1. 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和再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42除以5的余数等于3+4=7除以5的余数为 2 2.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差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差。 知识框架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7除以5的余数等于2,两个余数差3-1= 2. 当余数的差不够减时时,补上除数再减。 例如:23,14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23-14=9除以5的余数等于4,两个余数差为3+5-4=4 3.余数的乘法定理 a与b的乘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的积,或者这个积除以c所得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除以5的余数等于3×1=3。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积再除以c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除以5的余数等于3×4除以5的余数,即2. 乘方:如果a与b除以m的余数相同,那么n a与n b除以m的余数也相同. 一、同余定理 1、定义 整数a和b,除以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m所得余数相同,就称a和b对于模m同余或称a和b在模m下同余,即a≡b(modm) 2、同余的重要性质及举例。 〈1〉a≡a(modm)(a为任意自然); 〈2〉若a≡b(modm),则b≡a(modm) 〈3〉若a≡b(modm),b≡c(modm)则a≡c(modm); 〈4〉若a≡b(modm),则ac≡bc(modm) 〈5〉若a≡b(modm),c≡d(modm),则ac=bd(modm); 〈6〉若a≡b(modm)则an≡bm(modm) 其中性质〈3〉常被称为"同余的可传递性",性质〈4〉、〈5〉常被称为"同余的可乘性,"性质〈6〉常被称为"同余的可开方性" 注意:一般地同余没有"可除性",但是:如果:ac=bc(modm)且(c,m)=1则a≡b(modm)3、整数分类: 〈1〉用2来将整数分类,分为两类: 1,3,5,7,9,……(奇数); 0,2,4,6,8,……(偶数) 〈2〉用3来将整数分类,分为三类: 0,3,6,9,12,……(被3除余数是0) 1,4,7,10,13,……(被3除余数是1) 2,5,8,11,14,……(被3除余数是2)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B级)

一、 带余除法的定义及性质 1. 定义:一般地,如果a 是整数,b 是整数(b ≠0),若有a ÷b =q ……r ,也就是a =b ×q +r , 0≤r <b ;我们称上面的除法算式为一个带余除法算式。这里: (1)当0r =时:我们称a 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完全商 (2)当0r ≠时:我们称a 不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不完全商 一个完美的带余除法讲解模型:如图 这是一堆书,共有a 本,这个a 就可以理解为被除数,现在要求按照b 本一捆打包,那么b 就是除数的角色,经过打包后共打包了c 捆,那么这个c 就是商,最后还剩余d 本,这个d 就是余数。 这个图能够让学生清晰的明白带余除法算式中4个量的关系。并且可以看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余数的性质 ⑴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⑵ 余数小于除数. 一、 余数定理: 1.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和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和,或这个和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39除以5的余数等于4,即两个余数的和3+1. 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和再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42除以5的余数等于3+4=7除以5的余数为 2 2.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差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差。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7除以5的余数等于2,两个余数差3-1= 2. 当余数的差不够减时时,补上除数再减。 余数性质及定理 知识框架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 一,音韵学概述 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 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 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1)声母 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 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 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反切原称为反或翻,安史之乱后,因忌讳反,改称为切。 1 反切的缺点如下: 1,做不到一声一符,一韵一符。同一声母,可以用许多汉字作反切上字,同一韵母,也可以用许多汉字作反切下字。如表示T声母的反切上字,就有都丁多当德得冬等七个。《广韵》一书中反切上字就有四百多个,反切下字有一千多个。 2,由于语音的变化,方音的关系,给人们掌握反切带来了困难。 (4)清浊

1.同余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第三章 同余 §1 同余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定义 给定一个正整数m ,若用m 去除两个整数a 和b 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 b 对模m 同余,记作()mod .a b m ≡若余数不同,则称,a b 对模m 不同余,记作 ()\mod a b m ≡. 甲 ()mod . a a m ≡ (甲:jia 3声调; 乙:yi 3声调; 丙:bing 3声调; 丁:ding 1声调; 戊:wu 声调; 己:ji 3声调; 庚:geng 1声调; 辛: xin 1声调 天; 壬: ren 2声调; 癸: gui 3声调.) 乙 若()mod ,a b m ≡则()mod .b a m ≡ 丙 若()()mod ,mod ,a b m b c m ≡≡则()mod .a c m ≡ 定理1 ()mod |.a b m m a b ≡?- 证 设()mod a b m ≡,则12,,0.a mq r b mq r r m =+=+≤<于是, ()12,|.a b m q q m a b -=-- 反之,设|.m a b -由带余除法,111222,0,,0a mq r r m b mq r r m =+≤<=+≤<,于是, ()()1221. r r m q q a b -=-+- 故,12|m r r -,又因12r r m -<,故()12,mod .r r a b m =≡ 丁 若()()1122mod ,mod ,a b m a b m ≡≡则,()1212mod .a a b b m ±≡± 证 只证“+”的情形.因()()1122mod ,mod a b m a b m ≡≡,故1122,m a b m a b --,于是()()()()11221212|m a b a b a a b b -+-=+-+,所以()1212mod .a a b b m +≡+ 推论 若()mod ,a b c m +≡则()mod .a c b m ≡-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1)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1) 编著者:龙庄伟 语文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全书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论 一、音韵学 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 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 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 二、汉语语音的分期: 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根据文

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 对应语音上古音 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 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 中古音 今音学 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 近代音 北音学 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 现代音 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 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 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 早期,直接口授法 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 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 3,音位学标音法

音韵学术语整理

[异文] (2).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左传·隐公二年》“夏,莒人入向,以姜氏 还” 晋杜预注:“凡得失小,故《经》无异文而《传》备其事。” 清·龙翰臣《逆妇姜于齐》:“ 姜何罪?其不氏犹氏也。姜固为其氏矣。其或书或不书者,史异文耳。”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义传疑而并存例》:“凡著书者,博采异文,附之简策。如《管子·法法篇》之‘一曰’,《大匡篇》之‘或曰’,皆为 管氏 学者传闻不同而竝记之也。”例:《论语》中人名“申枨”,《史记》引作“申党”。 [声训] 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4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译音 将某种语言的词用另外一种语言与其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词的音调表达,如“tank”译成“坦克 把一种语言的语词用另一种语言中跟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 金克木 《怎样读汉译佛典》:“这个‘禅’字本来是‘禅让’、‘封禅’,读音不同,后来成了佛教的‘禅’,是个译音的外来语。” 对音 在汉语音韵学里,对音是用来构拟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重要材料,对音分为两类:一是用外语对汉语,主要是借词,包括日语、韩语、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一是用汉语对外语,即是用汉字音译外语词,主要是专有名词,包括梵汉对音、藏汉对音等。 最早提倡使用对音来研究古音的,是曾在北大任教的俄国学者钢和泰。1923年,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一卷刊载了钢氏的《音译梵书和中国古音》(由胡适译成中文)一文。受到钢和泰的启发,中国学者汪荣宝在之后一期的《国学季刊》发表了他的《歌戈鱼虞模古读考》,提出唐宋以上“歌”、“戈”韵(参看《广韵》)的字都读/a/音,不读/o/音。汪的做法在国学界引起很大回响,有赞成的也有反对,魏建功称为“古音大论战”(见所著《古音系研究》)。然而,使用对音材料来测定古音的做法,很快就为海内外音韵学者所接受,法国的马伯乐、中国的罗常培、俞敏都利用对音材料写出了重要的音韵学论文 [古无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这是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透[t']”、“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

音韵学资料

音韵学资料 (一)概述一、音韵结构 二、声母 1、36字母 2、五音、七音、九音

传统音韵学有“五音、七音、九音”之名,是从声母发音部位来分类的旧名称。所谓“五音”,就是指“唇、舌、齿、牙、喉”五个发音部位,加上“半舌音、半齿音”,就是所谓“七音”,再将唇音分为重唇音、轻唇音,将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将齿音分为齿头音、 。 古人缺乏科学的语音学理论,声母发音部位很难得到准确的表述与解释,“五音、七音、九音”之说难免有含混不清和不合理的地方,甚至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和音乐中的音阶“宫、商、角、徵、羽”来比附发音部位。 3、清浊 传统音韵学“清、浊”的概念也有指韵方面的,但主要是从声母的发音方法来作分辨的。清浊的区别主要在于声带的颤动与否,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就是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就是清音。 传统音韵学上,声母“清、浊”的概念也不是单一的,一般说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韵镜》以“清”与“次清”相对,以“浊”与“清浊(次浊)”相对,则狭义的“清”是指“全清”,“浊”是指“全浊”。而广义的“清”是包括“全清、次清”的,广义的“浊”是包括“全浊、次浊”的。 三、韵母 1、“韵”及有关概念 韵母: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 韵:韵腹、韵尾、声调 韵目:古代韵书中韵的标目,是韵的代表字,也就是韵的名称。 韵类:在传统音韵学中,“声类”是反切上类的分类,“韵类”就是反切下字的分类。反切下字代表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韵类”是关于韵的最小的概念。

韵部:声调不同,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即韵基相同)的,是同一个韵部。 韵摄:“摄”是有关韵的最大的概念。等韵学家把《广韵》206韵中韵尾相同、韵腹接近的韵归为一类,称为韵摄,把206韵归并为16摄。从音理上看,同韵摄的各韵主要元音应相近,音节结构有共同之处,尤其是有辅音韵尾时韵尾应相同。 2、两呼和四呼 一般认为,明代以前只有开、合两呼。 凡韵头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叫做“合口呼”,反之,凡韵头不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就叫做“开口呼”。 随着语音的演变,[iu]或[iw]这样的合口呼型复合介音逐渐演变成撮口呼[y]介音,就使得汉语的韵母有了[i-]、[u-]、[y-]三类介音,加上没有这三类韵头的就是四类介音,这就是现代的“开、齐、合、撮”四呼了。 齐齿呼和撮口呼因为有高元音[i]、[y]做韵头,发出的音尖细,所以又称为“细音”。开口呼和合口呼一般称为“洪音”。 3、阳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没有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 阳声韵:是收鼻音韵尾 [-m]、 [-n]、[-?]的韵。 入声韵:是收塞音韵尾[-p]、[-t]、[-k]的韵。 阴声韵加上阳声、入声韵尾就转为阳声韵或入声韵,阳声、入声韵脱落阳声、入声韵尾就转成阴声韵;阳声改换韵尾就转成入声韵尾,入声改换韵尾就转成阳声韵尾。 旁转,是指阴声、阳声、入声韵尾相同条件下的邻近元音的转化。 何九盈先生列举阴阳对转的类型及其语音条件如下:(1)对转:可分阴入对转、阴阳对转、阳入对转,条件是主要元音相同。(2)旁转:条件是元音相近,韵尾相同。(3)旁对转:条件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不同,这种情况比较少见。(4)通转:条件是元音相同,韵尾发音部位不同。 四、声调 1、舒促 “舒声”,指平、上、去三声,其阴声韵和阳声韵所含的主要元音和韵尾读起来感觉要舒缓一些,故称“舒”。“促声”,就是入声,

4.1基本概念及一次同余式

1. 同余方程15x ≡12(mod99)关于模99的解是__ x ≡14,47,80(mod99)_。 2. 同余方程12x+7≡0 (mod 29)的解是__ x ≡26 (mod 29)_____. 3. 同余方程41x≡3(mod 61)的解是__ _ . 4. 同余方程9x+12≡0(mod 37)的解是___ x ≡11(mod 37)______ 5. 同余方程13x ≡5(mod 31)的解是_ x ≡ 29(mod 31)__ 6. 同余方程24x ≡6(mod34)的解是__ x ≡13,30(mod34)__ 7. 同余方程26x+1≡33 (mod 74)的解是__ x ≡24,61 (mod 74)_ 8. 同余方程ax +b ≡0(mod m )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__()b m a ,_ 9. 21x ≡9 (mod 43)的解是_ x ≡25 (mod 43)__ 10. 设同余式()m b ax mod ≡有解()m x x mod 0≡,则其一切解可表示为_ _ . 11. 解同余式()15mod 129≡x 12. 同余式()111mod 1227≡x 关于模11有几个解?( ) A 1 B 2 C 3 D 4 13. 同余式3x ≡2(mod20)解的个数是( B ) A.0 B.1 C.3 D.2 14. 同余式72x ≡27(mod81)的解的个数是_9_个。 15. 同余方程15x ≡12(mod27) 16. 同余方程6x ≡4(mod8)有 个解。 17. 同余式28x ≡21(mod35)解的个数是( B ) A.1 B.7 C.3 D.0 18. 解同余方程:63x ≡27(mod72) 19. 同余方程6x≡7(mod 23)的解是__ _ . 20. 以下同余方程或同余方程组中,无解的是( B ) A.6x ≡10(mod 22) B.6x ≡10(mod 18) C.???≡≡20) 11(mod x 8) 3(mod x D. ???≡≡9) 7(mod x 12) 1(mod x 21. 同余方程12x ≡8(mod 44)的解是x ≡8,19,30,41(mod 44)____ 22. 同余方程20x ≡14(mod 72)的解是 ___ 23. 下列同余方程无解的是( A ) A.2x ≡3(mod6) B.78x ≡30(mod198) C.8x ≡9(mod11) D.111x ≡75(mod321) 24. 解同余方程 17x+6≡0(mod25) 25. 同余方程3x ≡5(mod16) 的解是___ x ≡7(mod16)____ 26. 同余方程3x ≡5(mod14)的解是_ x ≡11(mod14)的解是__。 27. 同余方程3x ≡5(mod13)的解是__ x ≡6(mod13)_________。 28. 下列同余方程有唯一解的是( C )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基础 一、音韵学常识 掌握国际音标的基本知识,如与拼音字母写法的区别、读音、语音特征等。 二、音韵学基本概念 掌握、理解重要的概念。 三、中古音概说(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古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演变规律。 四、诗律(重点、难点) 掌握律诗平仄的有关内容 五、上古音概说(重点) 重点掌握上古汉语的韵部系统和声母研究成果 参考书目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 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82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 殷焕先《反切释要》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 殷焕先、董绍克《实用音韵学》齐鲁书社 1990 一、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 传统音韵学一般分为四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北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北音学是研究近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汉语语音发展史分期: 分期时间代表音系 上古音先秦两汉《诗经》音系 中古音六朝到唐宋《切韵》音系 近古音元明清《中原音韵》音系 现代音“五四”以后普通话音系

《国际音标》:见附表。 注意掌握: 1、国际音标与拼音字母写法上的区别。 2、读音 3、语音特征 舌面元音舌位图: 子夜歌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声方面的术语 1、声纽: 即声母。又称音纽或纽。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 2、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三十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 到了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三十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增补了六个字母,即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这三十六字母大致体现了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

音韵学

音韵学 一、音韵学的定义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从时间断限上看,远古迄清末,各个时代的语音系统都可以作为研究目标;从空间视野上看,汉语历史上的各个区域语音系统又都可以列入研究范畴,因而,所涉及的语音研究维度非常广阔。①汉语音韵学可以分为传统音韵学和现代音韵学两种。传统音韵学主要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的双生叠韵和反切开始,历经隋唐韵书、宋元字母等韵之学和明清古音学,一直到朴学大师章炳麟、黄侃为止;现代音韵学主要是从1923年汪荣宝发表《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一文开始,历经高本汉、马伯乐、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王力、陆志韦、董同龢等,一直发展到现在。② 音韵学的“传统”和“现代”之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的目的、理论和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作为经学的附庸,其主要目的在于解释古代经典文字的形音义,主要材料局限于韵书、韵图、反切、韵文、谐声字等,主要工作是考订汉字在历史上的音类,解释和评注各种经学文献,故实质上属于语文学的范畴。现代音韵学则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研究汉语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主要材料不仅有韵书、韵图等,而且增添了现代方言、中外译音、汉藏系语言等,主要工作不仅考证古音的音类,而且考证古音的音值,从而把各种历史事实联成一个自然发展的演变过程,故实质上属于语言学的范畴。③ 二、音韵学研究历史概述④ 汉语传统音韵学起源于东汉末年,它的建立以反切的出现为标志。所谓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被注音字的声母取自第一个字,被注音字的韵母和声调取自第二个字。如:妥:孙(炎)他果反。(《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东汉末年的学者孙炎据说是创制反切的第一人。反切发明的原因有二:一是在汉代以前,人们已经能够不自觉地将两个字的音读成一个音了,以至于形成了“合音词”。比如《愚公移山》中“投诸渤海之尾”的“诸”就是“之于”的合音。二是在东汉后期,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的经典是拼音文字——梵文写成的,人们在翻译佛经的时候,有的地方需要音译,要用汉字去对译梵文字母,这就促使人们去分析汉字的音节,最终发现汉字的一个音节可以分析为两部分,即后来称为声母的部分和韵母加声调的部分。 反切的发明使人们可以准确地给汉字进行注音,因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韵书应运而生。韵书是按照语音顺序编排的辞典,中国的第一部韵书是魏李登的《声类》。这一时期对后代较有影响的韵书还有:吕静的《韵集》、阳休之的《韵略》、李概的《音谱》、夏侯咏的《四声韵略》、杜台卿的《韵略》等。到了南齐永明年间(公元483—493年),沈约、谢眺、王融、周颙等人在作诗押韵时发现汉语有四个声调,他们称之为“四声”,后来他们又给这四个调类分别取名为“平、上、去、入”。沈约等人有意识地把声调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诗歌创作中去,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在声韵上工整婉转,被称为“永明体”。陈寅恪在他的 ①《汉语音韵学通论》,李无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3页。 ②《汉语现代音韵学》,杨剑桥,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第3页。 ③同上,第9页。 ④本部分旨在勾勒汉语音韵学发展的整体面貌,概述音韵学史上一些有标志性的事件,因此对音韵学的一些具体研究不做详述。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广韵》61平声韵: 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 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 二、《广韵》34入声韵: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 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 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 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 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 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 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 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 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 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 半舌:来 半齿:日 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 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 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 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 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 幽觉唇音:帮滂并明 微物文 脂质真 歌月寒 缉侵 叶谈 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 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 崩烹蒙风亡 东通农龙 工空仰烘邕 宗从嵩 钟充双儿 章昌商戎

十、十三辙韵目表 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 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 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 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 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 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 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 7、只有四等的:邪 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 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 2、一三等:东戈(2) 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 4、二三等:麻庚(2) 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 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 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 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 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宕:阳唐效:萧宵肴豪 曾:蒸登假:麻 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 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 本知识 第一节汉语音韵结 构特点 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 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一 般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 一个音节写下来也就是一个字,所以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殊: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 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是把 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贯穿在整个字音上的,那就是音高,即字调。一个字音一般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主 要元音,韵尾指收音。

1 / 36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情况。从这八种情 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第一,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 分; 第二,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 字音必备的成分,不可缺少; 第三,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 个字音非有不可的成分。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语言学上看成一个音位) 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 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 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 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个在上, 一个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

切下字,“?”称为被切字。反切的原理 2 / 36 跟拼音基本相同。但是反切的拼音方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方法不一样. 早期反切用字都是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可以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可以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因为在汉魏以前,汉字注音一般都是采取打比方的方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 多旄犀。”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这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不准确。 还有一种叫“读若”或“读如”;《说文 解字》用得比较多, 玉部:“珣,读若宣。” 山部:“宋,居也,…,读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术语 1、字母: 宋朝时有人提出“三十六字母”的说法,字母这里就是声母的意思,至于为什么叫字母,这个和梵语有关。 2、阳声韵: “阳声韵”指以鼻辅音―m,―n,―ng等收尾的韵。王力归类的阳声韵包括,蒸部、东部、冬部、阳部、耕部、真部、文部、元部、侵部、谈部 3、七音: 宋元等韵学家依据守温字母,在唇、舌、齿、牙、喉五音之七音相关记载 外,又增加半舌(来母)和半齿(日母)两类,合称七音。如宋代郑樵在撰《七音略》时,就采用七音分类来制等韵图。其中,齿音又分齿头、正齿,舌音又分舌头、舌上,唇音又分重唇、轻唇。这些分类,经多数韵书沿用,已约定俗成,虽不尽合理,但在讨论古音时,必须懂得它们。 4、清浊: 语音的清声与浊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 陆法言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5、假二等 6、早梅诗 《早梅诗》是明朝兰茂在《韵略易通》里作的,它给出了明朝官话的全部声母。 《早梅诗》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的一首五言绝句,见于明代兰茂的《韵略易通》。用诗的形式写下来,为了便于记诵。原诗如下: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d f p z m h n ═ zh k b s" υ" r g ch c t sh l 下面一行是汉语拼音。这里═表示零声母即以元音开头的字。“υ”是唇齿摩擦音。现代北京音香山一带摩擦极轻,天津音摩擦就极重。从诗里归并声母看,“见”代表g-(giɑn),“雪”代表s-(süe),尖团字还分得开。这或许是作者在这一点上遵从多数方言,或许是当时“官话”语音确实有这种区别。从清乾隆八年(1743)“存之堂”(书坊名)写《圆音正考》,就汉字对译满语声音不准确提出批评一事看,后一个推测比较近真。把《早梅诗》的声母按发音部位排起来,就得到(如图),再加上,恰好二十。说这首诗代表的音韵格局是现代北方音的前身大致不错。所以在后代讲音韵的书里,如清代李汝珍的《音鉴》等,都常引用。把归并所得的字母作成诗并不止兰茂作过。远在唐代,就有日本和尚空海作过类似的《伊吕波歌》。李汝珍也作过“春满尧天……”《行香子》词以及《太平歌》(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这么做,提高了音韵学的普及性,可是把等韵等从印度声明学传来的按发音部位分类和按发音方法排序次的严格科学精神给削弱了。 7、阴阳对转

同余的概念与性质

同余的概念与性质 同余:设m 是大于1的正整数,若用m 去除整数b a ,,所得余数相同,则称a 与b 关于模m 同余,记作)(mod m b a ≡,读作a 同余b 模m ;否则称a 与b 关于模m 不同余记作)(mod m b a ≠。 性质1:)(mod m b a ≡的充要条件是Z t mt b a ∈+=,,也即)(|b a m -。 性质2:同余关系满足下列规律: (1)自反律:对任何模m 都有)(mod m a a ≡; (2)对称律:若)(mod m b a ≡,则)(mod m a b ≡; (3)传递律:若)(mod m b a ≡,)(mod m c b ≡,则若)(mod m c a ≡。 性质 3:若,,,2,1),(mod s i m b a i i =≡则 ).(mod ), (mod 21212121m b b b a a a m b b b a a a s s s s ≡+++≡++ 推论: 设k 是整数,n 是正整数, (1)若)(mod m c b a ≡+,则)(mod m b c a -≡。 (2)若)(mod m b a ≡,则)(mod m a mk a ≡+;)(mod m bk ak ≡;)(mod m b a n n ≡。 性质4:设)(x f 是系数全为整数的多项式,若)(mod m b a ≡,则 ))(mod ()(m b f a f ≡。 性质5:若)(mod m bd ad ≡,且1),(=m d ,则)(mod m b a ≡。 性质6:若)(mod m b a ≡,且m d b d a d |,|,|,则)(mod d m d b d a ≡。

护理学导论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护理学 2.独立性护理功能 3.专业性护理工作 二、填空题 1.按照护理专业的划分,护士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能力分析及解决护理问题,称为护理工作。 2.南丁格尔两本最著名的护理经典著作为及。 三、判断题 1.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护理界最黑暗的时期。 2.西方学者卡渤认为,护理学的知识中应包含个人知识。 3.护理专业的自主性体现为护士能自行决定所有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行为。 4.南丁格尔的办学宗旨是将护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职业,采用新的教育体制及方法来培养护士。 5.解放以前,中国没有高等护理专业教育。 6.中国现代护理的发展在最初阶段主要受西方护理界的影响。 四、选择题 【A型题】 1.护理艺术、技能及行为方面的知识称为 A.个人知识 B.美学知识 C.行为知识 D.伦理学知识 E.科学知识 2.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决定护理措施及护理服务,属于 A独立性护理功能 B.合作性护理功能 C.技术性护理功能 D.依赖性护理功能 E.艺术性护理功能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护理专业特征 A.为人类服务为目的 B.有完善的教育体制 C.有系统而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D.有良好的科研体系 E.有专业自主性 4.自1964年以来,中国护理界群众性团体称为 A.中国护士会 B.中华护士学会 C.中华护理学会 D.中国护理学会 E.中华护士会 5.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命名根据是 A.南丁格尔的生日 B.南丁格尔所建立的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C.南丁格尔逝世的日期 D.南丁格尔受国际护士会奖励的日期 E.南丁格尔受英国政府奖励的日期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以健康为中心阶段的护理特点: A.护理模式转变 B.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 C.服务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及各种机构 D.护理的服务对象为所有年龄段的健康人及病人 E.护理从属于医疗 【B型题】 (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护理学是研究帮助健康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预防疾病或者平静死亡的科学。 B.护理学是研究如何判断和处理人类对已经存在或潜在健康问题反应的科学。 C.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科学,其理论逐渐形成体系,有其独立的学说及理论,有明确的为人民服务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