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开课时间:2007-4-17 开课班级:高一四班

开课地点:二层多媒体教定开课教师:林珍光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懂得在交际中如何正确使用称谓语,委婉语。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了解传统的一些文化。

教学重点:1、了解说话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婉言”说话的场合、作用、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同义词,或用一句话、一段话表达委婉的语义

教学方法:交流学习,梳理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话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儿。设想如果人不会说话,社会将变成一个无法沟通的世界;正因为有了语言,世界才变得生气勃勃。简单地讲,说话既是一件容易得不能再容易的事,又是一件比登天还难得的活儿。说容易,是因为除哑巴外大空都会说;说难,是因为在说话的过程中有许多的讲究,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交际中说话时要注意的称谓语、禁忌语和委婉语。

二、称谓语

什么是称谓语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1).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严加规范,一一区分,其语义功能之细密、描述之精确,令人叹为观止。(2)社交称谓

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3)敬语和谦语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对方的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以上为谦称。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

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

如要把这类汉语译成英语,一般多采用较为直接或较为婉转的说法。如:

您,您老人家you

敝人I , me

令尊,令兄your father, your brother

家严,家慈my father, my mother

师母,伯母,嫂子you wife, Mrs.

令郎,令爱your son, your daughter

令侄,令亲my nephew, my aunt

例如:年龄称谓趣谈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三、禁忌语

什么是禁忌语?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日常交谈中需要避讳的内容一般有:

1、生理上的缺陷。

诸如耳聋,眼瞎,脸麻,背驼,腿短,五官违常,肥瘦失宜。如果彼此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或对方不够开朗大度,说话时对上述种种都应当避开,不得已时只好采取间接表达方式。2、家庭不幸。

像亲属死亡,父母离异,婆媳不和,父子关系紧张,子女品德不端,晚年膝下茺凉,身有难言这隐,患上不治之症,不是当事人主动提及,则不宜贸然询问。

3、个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短处,学业能力上的不足,种种不够体面的经历和现状,这些也都是不希望他人碰撞的敏感神经。

4、特定的风俗习惯。

回族人忌食猪肉,当然也不不喜欢人家说猪。西方人的一般不高兴别人打听自己的年龄、工资收入。不少农村忌讳逢年过节时有人上门讨债,遇有喜庆怕人家说不吉利的话。不知道这些,就会在无意中惹人不高兴。

讲话要注意避讳,早已成为人们的注意问题了。再探讨一下讲求避讳的具体方法,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1、改换说法,寻找替代。

对跛子讲客气,要说“你腿不方便,请先走!”对聋子表示照顾,说就讲“你耳背,请往前坐!”老张长得胖,这是生得“富态”,老李长得瘦,这是长得“精干”,受伤流血是“挂了花”,为终老准备的棺木是“寿材”。

2、注意语言环境,以防产生反感。

如你爱人做错了事,关起门来怎么批评也不要紧,当着外人,你把他(她)数落了一通,这面子往哪儿放?有几个不避讳的!

3、注意语言对象,以免出现误会。一个谙熟外文人的人,在几个不通外文人面前,大谈掌握外文的重要性,甚至说什么当今时代,不掌握一门外语,简直是新型文盲。

4、入境问俗,入乡随俗。这样右以主动免去避讳。

四川方言中“舌”与“折”、“蚀”同音,四川饭店肉铺做生意的人,这图吉利,便把猪舌、牛舌称为“猪招财”、“牛招财”,你到了四川就不要张口闭口买猪舌头、牛舌头。南京人结婚时忌讳人家送伞作礼物,“伞”和“散”同音,太不吉利。送不得当然也说不得。上海人看望病人忌带苹果,究其实,又是谐音作怪,原来在上海话里“苹果”和“病故”一个念法。为了免生不快,你只好从俗从众,管好自己的舌头。

四、委婉语

委婉语是交际中一种与直接语或禁忌语相对应而存在的普遍语言现象.事实上,委婉语是在语境的制约和作用下、体现交际主体心理需要而产生的,表达者不直说本意,而选用具有与直接语所指或含义相同的\'说法\'来替换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

思考:通常在哪些情况下使用婉言语,应该怎么使用呢?

讨论并归纳:

1、有些事物或现现象,人们从来不原直说,必须用婉言。如人们避讳说“死”,可以用其他词来说,“逝世”、“见马克思”、“没了”……

2、对于某些疾病,生理缺陷等,往往要使用婉言。

3、交际中说到自己,常用表示谦虚的说法。如把自己的意见说成“不成熟的意见”,把自己突出的成绩说成“我做得还很不够”等。

4、交际中要求别人做什么事,常用祈使表示商量的语气。如向别人借笔,可以说:“请把笔借给我用一下,行吗?”

5、当别人要你干你所不愿意干的事时,你可以用别的理由婉言推辞。如别人请你去看电影,你不想去,可以说:“对不起,我今天很忙,改天去吧。”

6、批评别人时要尽量用婉言,缓和语气,以免对方产生抵触情绪。

提问:如果你正在排队买东西,一个后面的人插到你前面,你应该怎么说好呢?

A、“别插队!自觉点!”

B、“按顺序排队,请到后面去!”

C、“请不要乱插队!”

D、“您如果有急事,请站在我这儿,我到后面边排队去。”

菜场上,一位营业员发现有位顾客买菜时,把菜叶剥掉许多。于是,她走上前去,和蔼地说了一句话。你想她应该怎么说才显得委婉?

A、“同志,你不能把菜叶剥掉!”

B、“你注意些,不能这样买青菜!”

C、“请小心点儿,别把菜叶碰掉了。”

D、“有这样的买菜吗?你剥掉的菜叶谁要?”

以上哪个用了婉言语?

五、小结

在交际中,我们学会了准确的称呼、注意避讳,能娴熟地运用婉言语,世间必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情,人事交往中自然也就多了一分和谐,多了一分文明。

六、布置作业:

1、P106中第一小题

2、P108“课外延伸”

板书:

(1).亲属称谓

一、称谓语(2)社交称谓(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

(3)敬语和谦语

二、禁忌语1、生理上的缺陷。

2、家庭不幸。

日常交谈中需要避讳的内容一般有:3、个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短处,

学业能力上的不足,种种不够体面的经历和现状

4、特定的风俗习惯。

三、委婉语

1、有些事物或现现象,人们从来不原直说,必须用婉言

2、对于某些疾病,生理缺陷等,往往要使用婉言。

3、交际中说到自己,常用表示谦虚的说法。

通常在哪些情况下使用婉言语4、交际中要求别人做什么事,常用祈使表示商量的语气。

5、当别人要你干你所不愿意干的事时,你可以用别的理由婉言推辞。

6、批评别人时要尽量用婉言,缓和语气,以免对方产生抵触情绪。际中的语言运用(三)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三)●委婉语一、含义:以婉约的言词拐弯抹角地指称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语言形式。如:1、委婉地指称某种事物;2、减少话语对听话人的刺激;3、表达说话人对某人、某事的评价与态度;4、客气地向听话人提出某个要求。二、应用:1、(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2、(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改写为:文明你的语言,优雅你的举止。3、(阅览室内)图书不得带走,违者罚款。改写为:带走满腹知识,留下一架好书。4(银行内)发现假币,一律没收。改写为:一旦发现假币,我们留作纪念。5、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一次在主持晚会时不慎被裙子绊倒,全场一片哗然,这对一个主持人来说无疑是再尴尬不过的事情了。只见她从容站起,拾起话筒面带微笑对观众说:“谢谢大家,是你们的热情让我倾倒!”(机智)现场观众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6、著名电影演员李雪健因成功扮演焦裕禄而荣获“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颁奖仪式上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所有的苦和累都让焦裕禄受了,所用的荣誉都让一个傻小子得了。”(精妙)三、扩展:1、招聘服务生的老板,面试前来应聘的三人说:推门进屋,突然看见女顾客在洗澡怎么办?甲说:对不起,小姐。已说:对不起,小姐。然后把门关上。丙说:对不起,先生。然后把门关上。2、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1)在商店的广告里:欢迎你届时惠顾。(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敬请届时光临指导。(3)

在给下级的通知里:务必准时出席。(4)在家宴中,父母给子女得口头通知:到时候一定回来。四、总结:对象——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场合——分清场合——到什么山砍什么柴礼貌——注意谦敬——摆正位置语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目的——言随旨遣——有的放矢

1.从妇女称谓看古代妇女的地位

2.古代“老师”称谓谈

3.称帝王为何反称其随从

4.有一个谜语:“琴上寄文心,笔端表错意(打一网络称谓)。”如果你经常上网使用BBS,你就会知道谜底是“斑竹”。这个词其实是“版主”的变体,有时候还写做“板猪”。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变体?网络上还有没有类似的称谓语?

5.吉祥话趣谈

参考资料

一、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崔希亮)

现代汉语称谓系统首先可以分为面称和背称。面称就是称呼性称谓,背称就是指称性称谓,如亲属称谓的“爸爸、妈妈”是面称,“父亲、母亲”是背称。有些称谓面称和背称同形,如“舅舅、老王”等。

称谓词从它们的交际功能上看,可以分为以下九个层次:代词称谓、亲属称谓、社交称谓、关系称谓、职衔称谓、谦敬称谓、姓名称谓、亲昵称谓和戏谑称谓。每一类称谓形式都有自己的交际功能和适用范围,它们在使用上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说话者要根据彼此的关系、说话的场合、各自的人文背景选择一个恰当的称谓。

1.代词称谓

称谓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这里只讨论体现人与人关系的语言形式。人称代词通常不被承认为称谓形式,这是因为在汉语里人称代词不必根据交际双方的关系而变化(“你、您”除外)。但是考虑到与其他语言系统的对应关系,我们还是有必要把它们列举出来。

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有13个,它们是:

我你您他(她)我们你们他(她)们咱们人家咱大家各位诸位

2.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包括亲属间的和非亲属间的两种:前者在亲属之间使用,后者在社会上使用。“爸爸、妈妈”是纯粹的亲属间的亲属称谓,而“叔叔、大哥、大姐”等称谓形式既可以用于亲属间,也可以用于非亲属之间,“阿姨、大妈”这一类的称谓形式则只能用于非亲属之间。

亲属称谓又有血亲称谓和姻亲称谓的分别,如(以常用的为例):

血亲称谓

爷爷祖父奶奶祖母姥爷姥姥外公外婆

爸爸父亲妈妈母亲叔叔伯伯舅舅姑姑姨妈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表哥表兄表弟表姐表妹

儿子女儿

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儿

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

姻亲称谓

姑父姨夫舅妈婶婶伯母大妈大娘

嫂子弟妹姐夫妹夫大伯子小叔子大姑子小姑子

儿媳妇侄媳妇女婿侄女婿

孙媳妇孙女婿

非亲属间的亲属称谓有的选用血亲称谓,如“叔叔、伯伯”等,有的用从血亲称谓中派生出来的称谓形式,如“阿姨、大妈、大爷、大哥、大姐”等。姻亲称谓除了“伯母、嫂子”外一般不用于非亲

属间。

血亲称谓的面称常常取单音节形式,或者在前面加上行辈。如:

爸妈爷奶姥叔舅姑姐哥……

三叔大伯老舅四姨二姑三姐六哥……

亲属称谓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借子称或者从子称。借子称是在亲属称谓前加上“他”(指自己的孩子),“他爸”=“孩子他爸”;从子称是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场上使用跟孩子一致的称谓形式。它们既可以用作面称,又可以用作背称。如:

借子称:他爸他妈他叔他三奶他二叔……

从子称:姐姐哥哥爷爷奶奶……

3.社交称谓

社交称谓又称礼貌称谓,主要用于社交场合或者用于称呼有特殊身分或地位的人。它包括以下一些称谓形式:

先生夫人太太少爷小姐大人阁下陛下老爷殿下女士

它们可以直接用作称谓,也可以附加在其他称谓形式后面,如:

总统先生居里夫人张太太王小姐法官大人总理阁下国王陛下亲王殿下张先生

莺莺小姐

但是有些音译外来词则是例外,如:

密斯张密斯特李

社交称谓中的“先生、小姐”使用频率最高,而且有泛化的趋势。但是它们在使用当中却有许多麻烦,比如对有一定地位的年轻女子称“小姐”不会有问题,在服务行业,我们称年轻的女子、或者不太年轻的女子为“小姐”也不会有问题,在其他的行业(比如机关、学校)对同样年龄的女子我们就不敢肯定称“小姐”是否合适。“先生”与“小姐”是不对称的,“先生”是一种尊称,“小姐”不一定

是尊称(如“三陪小姐”就不是尊称);“先生”可以称呼男性,也可以称呼女性(如宋庆龄可以尊

称为“庆龄先生”),而“小姐”绝不会用来称呼男性;在服务行业我们对女服务员可以称“小姐”,但是对男服务员我们却一般不称“先生”,大多数人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但最近也有人称“先生”。这

说明称谓系统有空缺,也正在变化之中。

4.关系称谓

关系称谓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有以下一些形式:

同志老师师傅同学老板朋友

不同的社会阶层习惯使用不同的称谓形式。相同的称谓形式在不同的称谓场合有不同的指称含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高频称谓词,它们会各领风骚几十年,这里面有社会原因。

“同志”曾经是个用途极广的称谓形式,但是现在有迅速萎缩的趋势。“老师”本来只用于学校,但

是现在已经泛化,许多与教师职业无关的人也被尊称为老师。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称谓的混乱。“师傅”使用范围很广,但是目前也有萎缩的趋势。“老板”是冬眠近40年之后又重新起用的称谓形式,它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新变化。本来“同志”只限于党内使用,1949年以

后逐渐在大陆范围内为全社会所通用,它成了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标志。“文革”期间,工农兵的地位迅速提高,尤其以工人老大哥的地位为尊,于是“师傅”就成了与“同志”并驾齐驱的称谓形式,并逐渐有取而代之的势头。改革开放以后,海外的“先生们”和曾被贬为“臭老九”的海内的“先生们”备受青睐,于是“先生”“老师”又成了新的尊称。可谓“风水轮流转”,称谓的指针永远指向时

代大潮的浪尖儿,它成了时代的风向标。

5.职衔称谓

职衔称谓是一种极普遍的称谓方式。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职业性称谓,一是头衔性称谓。职业性称谓:大夫医生护士律师教练会计经理工程师

头衔性称谓:部长市长团长主任上校教授博士大师

职业性称谓的面称只选择在大众心目中有地位的职业名称,而不会选择另一些,如以下几个称谓一般不用作面称:

司机厨师理发师钳工车工架子工

但是在农村地区,“木匠、瓦匠”是可以作为面称使用的。

头衔性称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官衔:部长司长局长署长处长科长股长省长专员州长市长县长

乡长队长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书记主任所长馆长厂长场长船长机长

(2)军衔:元帅将军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上士中士下士

(3)职衔:教授讲师研究员助研编审高工工程师

(4)学衔:博士(硕士、学士不做称谓使用)

头衔性称谓中有个正在迅速成长膨胀的称谓“老总”或者“某总”,这个称谓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1949年以前称国民党官兵为“老总”,1949年以后称朱德、陈毅等元帅级的人物为“老总”,90年代以后称总经理为“老总”,有时也把总工程师称为“老总”。无论何时“老总”都是一个尊称。所有头衔式称谓都含有对被称呼者的敬意在内,虽然这种称谓形式本身并不是敬称。称谓形式的使用反映的不是人们对语言形式的态度,它反映的是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等级观念的态度。

头衔性称谓有的可以冠以姓氏,例如官衔、职衔和学衔,但是遇到带有“副”字时为了交际的礼貌原则,习惯上要把“副”字去掉,工程师系列则直呼为“某工”;有的则不能冠以姓氏,如军衔,我们不用“张上校、李上尉”(“将军”除外)。职衔中除了科技人员,初级、中级职称一般不做面称使用。

6.谦敬称谓

谦敬称谓包括两种称谓方式:一种是谦称(或贱称),一种是敬称。谦称是下对上说话时或与平辈说话时比较客气的自称,有时也可以是上对下比较客气的自称;敬称是下对上说话时或平辈说话时比较客气的对称。例如:

谦称:

(1)称自己

小弟学生属下在下弟子孩儿老朽愚兄鄙人

(2)称己方

贱内犬子敝友敝东敝岳家严家慈

敬称:

(1)直接称呼对方

a.老+姓氏:老王老张老李老于老崔

b.行辈+爷:二爷三爷四爷五爷

c.姓氏(或名号)+兄:王兄张兄伯江兄子美兄

d.姓氏(或名号)+老:郭老张老子其老子陵老

e.特殊的敬称:老师老乡老丈老兄老伯老弟

f.取名字中一字+公:朱德熙──熙公

(2)称呼对方的家人或亲友

a.尊+称谓:尊夫人尊大人尊大君尊翁尊府尊堂

b.令+称谓:令尊令堂令兄令弟令郎令妹令爱令嫂令徒

以上所举的例子在现代汉语中都会碰到,然而它们有的是文言词,有的是口语词,有的是书面语词,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对使用场合和使用者的身分也是有限制的。中国古代有成套的谦敬称谓,在今天它们已基本不用了,不过因为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有时为了需要不得不借用旧的称谓形式。

7.名字称谓

人人都有名字,有名字就是为了便于称谓和指别。但是在现代汉语称谓系统里,名字并不是可以随便用做称谓的。名字包括全名(连名带姓)形式和纯名(不含姓)。下对上、卑对尊使用全名称谓是不礼貌的,而平辈之间则要看交际双方的关系远近来确定使用什么样的称谓形式。除了老师叫学生、警察审小偷、平辈之间互相称呼等场合以外,指名道姓是不够礼貌的。但是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在现代汉语里,中国人的名字有单名和复名之分(少数人还有三音节的名字),单名只能连名带姓一起用,如:

赵刚钱进孙夏李红

复名则有两种可能:连名带姓称谓或纯名称谓,后者比前者要亲昵得多,所以异性之间使用纯名称谓是不自由的。比如“崔希亮”这个名字,在正式的场合要姓和名一起说,同学之间也经常是连名带姓一起说,如果只称“希亮”则显得很亲密,所以为了保持一定的距离,异性之间往往避免使用。

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包括三种形式:小名、大号、绰号(当然文人还有笔名,艺人还有艺名)。小名是童年时期所使用的名字(不是人人都有),使用范围仅限于家庭邻里之间,而大号则是学名,是一个人从上学时开始使用的正式名字。这个名字一般来说要伴随人的一生,绰号是别人强加的名字(有的本人会欣然接受,有的本人不接受。前者可以作为面称使用,后者如果不是故意使对方难堪,不会作为面称使用。绰号也不是人人都有),但常常会在一段时间里代替本名,作为称谓形式存在。例如:

胖子小二黑三仙姑二诸葛周扒皮座山雕老解决假洋鬼子

名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了几千年,人名的研究也很有成绩。但是人名作为一种称谓形式,历史上却有很多讲究,有避讳、有变化,如曾国藩名国藩,字伯涵,号涤生,在他的家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落款。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古代的遗风在今天也还有影响。

8.亲昵称谓

亲昵称谓是一种特殊的称谓方式。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小张小王(“小”+姓);小明小玫(“小”+名)

(2)张儿王儿(姓+“儿”,“儿”不占音节);英儿花儿(名+“儿”,“儿”不占音节)

(3)李子杨子(姓+“子”);梅子英子(名+“子”)

(4)大王大刘大李大杨大陆大张大徐

(5)明明朗朗兰兰星星西西月月芳芳

(6)大令(darling)亲爱的宝贝儿乖乖甜心(sweetheart )爹地(daddy)妈咪(mammy)(7)哥们儿爷们儿姐们儿

(8)小伙子小姑娘闺女小朋友

1.家庭类型

封建制度统治和禁锢中国社会长达两千多年,从本质上说,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宗法社会。所谓“宗法”,即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现代社会,中国和西方国家一样以核心家庭为主,而自古以来中国人长期生活在封建宗法社会,以家族为中心,家族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多以大家庭即外延家庭(extended family)相居。像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的宁国府、荣国府虽不多见,而三代同堂、四代同堂却非常普遍,几十人,甚至上百有血亲或姻亲关系的人居住在一起。因此传统的宗法观念对亲属称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封建社会在整个欧洲存在的时间较短,而资本主义制度较早地代替了封建制度,对欧洲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英语亲属称谓系统中的宗法成分较少而人文成分较多。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们多喜欢独立,则小家庭即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制度盛行,子女一般到18岁左右就单独生活,因此大部分是核心家庭或丁克家庭(Dink family),家族间的联系通常是在节假日,因而他们不需要时时面临这么庞大的亲属关系。

2.宗法观念

中国是一个讲究宗法、礼教的国家,强调“父统子、兄统弟、嫡统庶、大宗统小宗”,讲究辈分,讲究长幼有序,所以对长辈或兄长不得直呼其名,否则视为不懂礼貌,没有教养,因此就有相应严格的称呼。汉语亲属称谓词特别强调长幼有别,宗族有别,血缘有别,因而导致繁杂的汉语亲属称谓系统,这与汉民族的宗法社会格局和农耕型民族的悠久历史有关系。据考证,秦汉成书的我国第一部百科辞典《尔雅》就记录了90个亲属称谓词。到清代,各亲属称谓达一千余种。进入20世纪的中国,封建宗法关系尽管受到沉重打击,但亲属、亲戚关系在社会关系网中仍然居重要地位。

而在英美等国家,他们强调重视核心家庭、重视个人,强调男女平等、人人平等,而不太讲究辈分、长幼。如果一名小孩碰到他爸爸的朋友,家长会鼓励他叫某某先生、或直呼其名,而不叫uncle(叔叔),而在中国,这是不能被接受的。在平辈之间,西方人更是直呼其名,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亲亦以名字相称。这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是极度无礼的表现,但在美国,有些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是表现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非常融洽。但美国人对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还是以Dad、Mom、Grandpa和Grandma等相称。另外,平辈中不以哥哥、嫂子、姐姐、姐夫等相称,而是互相叫名字,如Marilyn和Susan为姑嫂关系,她们互叫对方名字。虽然英语中亲属称谓并不详尽,但因为多直呼其名,所以也没有觉得不清楚、不够用。

3.等级观念

等级观念在汉语亲属称谓中表现为“长幼有序,尊卑有分”。“长幼有序”上文已有交待,而“尊卑有分”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汉语亲属称谓体现出的男尊女卑现象。

(1)称父亲的兄弟的子女为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归为本家,而把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通称为表哥、表弟、表姐和表妹,归为亲戚。而英语中这种堂亲表亲一律称为cousin,没有亲疏之分。

(2)儿子的子女称孙子、孙女,女儿的子女称外孙、外孙女,父亲的父母称爷爷、奶奶或祖父、祖母,而母亲的父母称外公、外婆或外祖父、外祖母,一个“外”字,体现出关系的亲疏,这一点在我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多有体现。如:

《红楼梦》第三回:……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仔细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一个嫡亲的孙女,……”

《红楼梦》第九十回:贾母道:“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从以上两个例子看出孙女和外孙女,孙子和外孙是有亲疏的。贾母把宝玉(孙子)当成自己人,而把黛玉(外孙女)却看成外人,而英语中孙子、外孙都用grandson、granddaugter,并无区别。

(3)父亲的兄弟有长幼之分,分别是伯父和叔父,其配偶为伯母和婶母。而母亲的兄弟却不分长幼,一律称舅父。父亲的姐妹和母亲的姐妹也无长幼之分,分别为姑母和姨母。英语中只有男女之分,为uncle和aunt。

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地位的提高,男女平等的提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大多已不存在男尊女卑,只是作为一种称呼而已。如大多数家庭已不再重男轻女,长辈也不会对孙子(女)和外孙(女)分出高低。另外,随着生育观念的改变,独生子女的增多,一部分亲属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但汉英亲属称谓还是体现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文化内涵。

另外,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亲属称谓也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称谓的改变往往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改变。例如,父亲当教授,儿子当父亲的学生。当儿子的在课堂上或课后怎么称呼其父亲呢?如果用非亲属称谓,如“××教授”,从心理上好像脱离了父子关系,听起来好像父子关系发生了问题。但如果用“爸爸”来称谓,听起来则有点不分场合。通常情况是,在公众场合,当儿子的或者不与父亲打招呼,或者用其父的公众称谓。所以,不同的语言行为和不同的语言环境往往使得有些语用要素成为主要考虑因素,另外一些则可不予考虑。

4.血缘关系

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特点是经过几千年的积淀逐渐形成的。虽然近百年来各种现代文化思潮的输入,使这种传统文化心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可是它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首先,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统治了中国几千年,在民族心理上造成了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所以在言语交际中尤其讲究亲属称谓的使用,强调长幼有序,内外有别。这可能是汉民族亲属称谓体系之所以庞杂而完备的主要原因。“长幼有序”可以从brother和sister这两个称谓的英汉语义场差别看出,英美人对长幼不严加区别,而汉民族则十分重视这种区别;“内外有别”也可以从

brother-in-law和sister-in-law两词的英汉语义场中体现,英语对此分类比较粗疏,仅区别性别,在他们的观念中血缘、长幼的区分相对比较淡薄;而在汉语中这些亲属词一方面要严格区分长幼,另一方面还要仔细区分丈夫方面、妻子方面、兄弟方面和姐妹方面的亲缘来历。因为按照中国的宗法关系,亲缘的远近有严格的区别,丈夫家的兄弟姐妹比妻子家的兄弟姐妹来得亲近,兄弟的配偶近于姐妹的配偶。另外,亲属称谓的泛化,即将亲属称谓用于非亲属的交谈者,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关系的亲热。如《红灯记》中李铁梅唱道:“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可他比亲眷还要亲”。这说明中国人对血缘亲属关系的重视。英语中虽也有亲属称谓泛化的现象,但相对比较少见,这与他们的家庭观念、文化取向等有关。

5.文化取向

受社会结构、传统伦理及血缘、宗族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的亲属称谓系统远比西方复杂。中国较习惯于非对等式(asymmetrical)的称谓类型,而西方则偏爱于对等式(symmetrical)。中国文化心理强调人际关系和谐,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不突出个人和个性,而强调群体的作用。这也是与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相连的,它与西方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个性,推崇个人的成就和荣誉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因为如此,中国人为了强调人际关系的亲热,常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的说话者,这种现象在西方则比较少见。

6.礼貌原则

汉语的亲属称谓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卑己尊人”的礼貌原则,而西方之礼貌习惯则表现在句法结构的复杂和其他交际行为方面。汉语称谓不仅有“长幼尊卑贵贱”之分,还要“内外有别”,不得混淆。根据礼貌原则,传统称谓不仅幼对长要讲究尊,对别人敬,对自己要自谦,平辈之间也要互敬互

爱,对幼还要亲昵,还要以颂扬的词语称呼对方等等。如,儿女对父亲通称“爸爸”,表示尊敬时称“亲爱的爸爸”“俺爸”;向第三者表示谦逊时称“家父”“舍君”;在父子关系不正常时,又称“老头子”“老不死”。另外,降格称呼也是遵守贬己尊人准则。比如,新婚夫妇一旦有了孩子,在称呼上就要降格,称呼自己的父母往往用爷爷、奶奶,称呼自己的兄弟姐妹用伯伯、舅舅、姑姑等,称呼同事用叔叔、阿姨。一句话,降到孩子的角度去称呼他人。

在西方社会,由于其文化取向、社会格局、人际关系与东方截然不同,对称谓的使用和其意义的解释自然相差悬殊,至少不像中国的称谓语如此繁杂。具体地讲,主要差异表现在称呼时是直呼其名还是使用“头衔+姓”的方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社会交往中的相互称呼似乎正在经历一场革命。不论地位和职位高低,人们越来越愿意直呼其名,甚至是家庭中子女对其父母也都愿直接用他们的名字。这显然是一种试图消除社会地位差异的强烈愿望的表示,或者意味着美国人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平等。这一点,对不同文化的人们,尤其是对讲究礼貌或礼仪的中国人来讲简直不可思议。

综上所述,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和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几乎是两种极端的称谓制度。前者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之一,而后者却要简单、笼统得多。两者除分属不同的称谓制度外,在面称呼语的使用、亲属称谓的泛化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人喜欢用亲属称谓称呼亲属和非亲属,而西方人则喜欢以姓名相称。前者多存在封建宗法成分,反映出儒教传统文化的特质和魅力,而后者则存在许多人文成分,其本质在于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独立性与自由的尊重。因此,很难说哪一种更好。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2期)

三、称谓词使用的混乱(吉常宏)

80年代以来,汉语称谓词的使用相当混乱,报章杂志和一些出版物,都有不少错用称谓词的事例发生,尤其是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几乎无一种无错误。不妨看一看实际用例。

(1)那汉子又呵呵笑道:“小姐能否告知家父何人?贵乡何处?”(《传奇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

(2)“晚生河北深州人氏,在尊师郭云深膝下学形意拳。”(同上)

(3)校工说:“校长,你家兄来了!”(电视剧《松滋风云》)

(4)电视剧《西游记》唐僧对悟空等说:“既然他家师不在……”

(5)“婆子冯氏,是吴背南的孀居。刚才是小女一鸣,冒犯了壮士,还请壮士海涵!”(《老年天地》1986年第1期)

(6)电视剧《关公》诸葛瑾向刘备讨荆州时,提出“想见乃弟(指诸葛亮)”。庞德领兵与关羽决战时,曾对曹操说“乃弟在蜀中”云云。

(7)电视剧《三国演义》黄承彦对刘备说:“我见小婿所作《梁甫吟》,记得几句,故此吟诵,不期为尊容所闻。”

(8)电视剧《郑板桥》中,众乡绅称郑板桥为“老祖公”。

(9)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蒋干对曹操自称“臣”。

(1)(2)(3)(4)四例,是因为不了解汉语称谓中有谦称和敬称之分,才出了这种错误。“家父”“家兄”“家师”是对人称自己的父兄和老师。“尊师”一词,中古时期曾用以称自己的老师,但宋元以来称自己的老师多用“师尊”,罕用“尊师”,“尊师”用来敬称他人的老师了。语言是约定俗成,不能自行其是的。从例中用的不伦不类的“膝下”一词来看,我们觉得“尊师”不像仿古,而是误用。因为“膝下”只能用于祖父母和父母,其他亲属罕用,何况是老师。

(5)(6)(7)三例,纯属语文常识的错误。“孀居”义犹寡居,是动词。“是吴背南的寡居”不成文辞。作者当是想用“孀妻”或“遗孀”,然而脑海中未储备,遂草率地把“孀居”凑合用了。“乃弟”意

犹你弟弟、你们的弟弟。“乃”与亲属称谓词构成词组,只能用做叙称,不能做自称。诸葛瑾和庞德自称其弟为“乃弟”,实为不辞。至如“尊容”,纯是读书不求甚解,而且一目十行,连字形也未

辨认清楚造成的。“尊容”乃“尊客”之讹,是对陌生人的敬称,“尊容”是敬称对方的容颜,且常带有讽刺或调侃的意味。黄承彦骑在驴背上朗诵《梁甫吟》,刘备把他当成诸葛亮,所以黄才加解释,尊称刘为“尊客”。此乃常语,并不生僻。如《儒林外史》十五回:“马二先生道:…请问这位尊客

是谁??”又三三回:“庙里道士走了出来,问那里来的尊客。”

(8)(9)两例是因为不了解封建时代的官场称谓和礼制造成的失误。明清时代,乡绅对地方

官吏有一系列的敬称(说谀称或许更切合实际)。县官是最基层的父母官,所以尊称曰“老父母”“老父台”(秀才们则称“老父师”,甚或称为“太父师”)。再高一级的是知州、知府,辈分也随之提高,便称“公祖”“老公祖”。布政司以上就要称“太公祖”了。郑燮本是县令,“父母”“老父母”是正称,“公祖”“老公祖”就出格了,但官场中宁高勿低。这“老祖公”就是因为读书粗心大意弄颠倒的。让蒋干对曹操称“臣”,是不懂封建等级制的礼仪。战国至西汉初,“臣”可以当做个人的谦称使用,不像

后世那样,仅限于臣子在君主面前自称。随着中央集权的发展和君权的日渐提高,汉武帝以后,“臣”就不能随便用了。就连太子的属官和诸侯王国的臣僚,只有在职时可以向太子和诸侯王称“臣”,罢职之后就不准称“臣”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时候还是丞相,蒋干怎可称“臣”呢?电视剧所以发生许多语言上的失误,都是编剧自作聪明随便篡改《三国演义》原文造成的。以上种种失误,说到底都是由于语文修养不足,文化常识欠缺所致。当然,更直接的还是因为不了解汉语称谓的纷繁复杂,不能正确理解它,把握它,才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

(《语文建设》2001年第3期)

四、禁忌语和婉言法(陈松岑)

任何一个语言社会都会有一些在语言系统中实际存在的词语不允许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加以使用。这一部分被禁止使用的词语就叫做禁忌语。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如果使用了这些禁忌语,不仅会被认为没有礼貌,有的社会中甚至是犯法的行为。为了替代这些被禁忌的词语,出现了另外一些暗示它们的委婉词语。在使用的过程中,这种委婉词语和另外一些具有积极修辞作用的词语、句型等等一起构成了礼貌语言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婉言法。

(一)禁忌语禁忌语大部分产生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的社会中,但当它的使用相沿成习以后,其迷信色彩就会逐渐被人们所忽略,而被当成自然的语言风俗来遵守。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当生产水平极低,人们不但无法抗拒,而且也不能解释某些天灾人祸或奇特自然现象的成因时,他们往往会从对“人”的自我认识出发,认为这些现象都是某种“超人”的力量作用的结果,于是在

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出现了神与鬼。这种原始的宗教信仰使得某些令人特别畏惧或特别喜爱的事物、现象与它们的名称之间建立起一种神秘的联系。人们认为,说出这些事物、现象的名称就可能引来自己害怕的结果,或是吓跑了自己本想得到的幸福。因而产生了各种禁忌词语。人类学家发现,直到现在,还有某些民族或部落存在着“塔布”(taboo或tabu)现象。“塔布”这个词本是人类学

中的术语,最早用来指称南太平洋汤加群岛上的一种语言现象。因为当地居民把某些只允许特定地位的人使用或说出的事物叫做“塔布”。后来它就成了禁忌语的同义词。“塔布”的具体内容随不

同民族乃至地区、职业而异。比如智利沿海各岛上的有些居民认为不能让外人知道自己的名字,掌握了一个人的名字也就掌握了对这个人的控制权。在非洲的某些部落中,妇女不许说与公公或公公的弟兄的姓名同音的词语。如果说了这些词,她就会被认为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而被处死。汉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几千年前就脱离了愚昧的原始状态。但在我国的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不少沿袭下来的禁忌词语。比如东北人忌讳说狼,而把它叫做“张三”。各省行船、打渔的人禁忌说与“翻”“沉”等同音的词,连姓陈也得改说姓“耳东”,船帆改叫“篷”。江浙一带商人认为“关门”这个词不吉利,因此店铺晚上关门停止营业叫做“打烊”。广东一带忌讳说“乾、赊、折”这些

不祥的词,因此把猪肝叫做“猪”,把猪舌叫做“猪脷”。湖南邵阳方言中“重”与“穷”同音,所以由于忌讳说“穷”而把枞树叫做“富树”,把重阳节叫做“富阳节”。四川万县地区把酱油叫做“豆油”(当地食用油主要是菜籽油,不吃黄豆榨的豆油,而以黄豆作酱,制酱油)。因为酱油与“犟牛”音近。在有的地方,把醋叫做“忌讳”,避免说“吃醋”让人误解为嫉妒。禁忌语也会因行业不同而有区别。比如我国著名的评剧演员新凤霞在她的自传中就谈到旧社会的戏班子忌讳说“散”,因此遇到要说这个词时,必须用“拆”或“碎”去替代。有趣的是在四川的某些土话中也把伞叫做“撑花儿”,广东方言则把伞叫做“遮”,很可能都是因为要避开“散”这个不吉利的词。上述禁忌都是害怕说出了某些词语会给人们带来灾祸与不快。

另有一类禁忌词语是对某些人、事物特别崇拜,认为直说他或它的名称是大不敬的行为,因此也必须用别的词语去代替。比如,在我国历史上,封建帝王和孔子的名字全国人都不许说、不许写,这个叫国讳或公讳。如果在谈话或书写中遇上这个字时,就要改换成另一个同义词。比如汉文帝名恒,汉代的人就把恒山改称常山,连神话传说中的姮娥也被人改名为嫦娥。西汉吕后名雉,于是山野中的飞禽──雉从此改称野鸡。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名忠,为了避讳这个忠字,颜之推在他的《家训》中把凡是含有忠字的篇目一律改“忠”为“诚”。曹宪所著《音释》为了避隋炀帝杨广的名字,把前人的《广雅》改称《博雅》。隋唐时代,江苏郡有一个地名叫做义兴,到了宋代,为了避讳宋太宗赵匡义的名字,改义兴为宜兴,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避讳之风发展到后来,士大夫及其知识分子不许说和写自己父母的名字,叫做私讳。有的时候,实在找不到恰当的同义词来代替避讳的词时,便只好不说这个词的音,书写时把这个字少写一笔,叫做“敬缺一笔”以示尊崇。比如把“孔丘”写成“孔”,又比如苏轼祖父名序,东坡先生为人写“序”时一律改写为“叙”。《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与冷子兴闲谈,冷告诉贾,他的东家林公的夫人,在家时名叫贾敏,贾雨村拍手笑道:“是极!我这女学生名叫黛玉,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到…敏?字亦减一二笔……。”由此可见,避讳之风在清代也还很盛行。上述两类禁忌语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封建迷信的破除而逐渐消失。只在某些偏僻的农村地区还有一些遗留。但是另有一类禁忌语是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普遍存在的,那就是人体的某些部分、器官以及某些生理现象或功能的名称。在英语社会中,有所谓“四个字母的词”,它们都是有关人类性器官、性行为的。语言的词汇系统中虽然包括这些词,但却不允许人们直接说出它们。汉语中也有类似现象。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词,很少见于口语(粗鄙的咒骂词语是个例外),除了医学书籍之外,也很少在书面语中出现。

大部分禁忌语都是和特定民族社会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甲民族视为禁忌的,乙民族不一定忌讳它。有的时候,在同一个民族中,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集团也可能有自己特殊的禁忌语。所以,我们若是到了异乡、异邦,在入乡问俗的时候,也应该了解当地居民有哪些禁忌语。这样,我们才不会在交际过程中失礼,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禁忌语中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封建迷信,但是禁忌说出某些词语却成为语言词汇系统演变发展的原因之一。在我们上面举出的例子中,有一些替代禁忌语的词语已经进入我们的常用词汇系统而失去了它们原来的神秘色彩。比如“挂花”“挂彩”本是我国旧社会中绿林好汉们避讳直接谈论受伤而替代它的词,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熟知、常用的词了。这就等于给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受伤”增添了两个同义成分,使人们在写作时修辞选择的范围扩大了。

(二)婉言法婉言法指的是采取某些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减少话语对听话人的刺激;或是委婉地指称某些事物;表达说话人对某人、某事的评价与态度;或是客气地向听话人提出某个要求。不同的语言社会,婉言法所利用的手段是不尽相同的,但从总的来看,使用得最多的有两类:一是利用同义词语或近义词语的替代,以及某些词语的特殊组合;二是利用不同的句式替换。

1.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的替代构成婉言法。显而易见,用这种手段构成的婉言法的内容,首先就是委婉语。委婉语的产生和语言中的禁忌现象有密切的联系。当人们遇到必须提及被社会禁止说出的某种事物或现象时,只能是寻找另外一些词语或说法去替代或暗示它们。这些用来替代或暗示禁忌词语的成分就叫做委婉语。前面讨论禁忌语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已顺带地举出了不少委婉语的例子。比如,世界上大多数的语言社会中,对于人的排泄器官和行为是不好直接说出来的,因而在各种语言中都产生了一批带有普遍性的委婉语。比如,在汉语中把“厕所”叫做“一号”,在英语中则叫做“盥洗室”;汉语中把大、小便叫做“方便”“上一号”,英语中则说成“洗洗手”。其实“大便”“小便”本身已经是“拉屎”“撒尿”的委婉语,可是这种委婉语用得久了,就感到它的意义还是太明显,于是又换成“上一号”。还有不少民族忌讳直接说到死亡这个词,特别是当死亡与听话人有关时,更是要用其他委婉的说法去代替它。所以在汉语中对老年人的死亡可以说成“老了”“归天”“百年之后”,对年轻人的死亡则说成“不在了”“去世”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禁忌语的数量逐渐减少,但是用委婉语为内容的婉言法却并没有消失,它甚至成为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这类委婉语和禁忌语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也不一定只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的替代所构成,它是由许多词语组合起来的委婉说法。从它的功用上看,可以分为三类:

a.缓减对听话人的刺激,把自己的不满、厌烦等情绪表达得含蓄一些。比如,本来是反对某种言行,说成是“对此感到遗憾”,实际上讨厌某人或某事,却说成“不感兴趣”。现在北京青年人的口语中还流行“不感冒”的说法,它虽然是不合汉语规范的戏谑说法,但已被不少青年用做“不满”的委婉说法。

b.规避明确的表态而故意含糊其辞,为进一步仔细考虑对策留下回旋的余地。比如想拒绝别人的要求时,不直接了当地说“不行”或“没有”“不愿意”,而是委婉地说:“我再想想看”,“我们再研究研究”。当对方请你吃某种你不喜欢的食品时,不好拂却主人的盛情,只好说“我不太习惯它的味道”。当被问及是否喜欢某部作品、某次演出时,即使不喜欢它们也不正面表示出来,而委婉地说“这方面我是外行”,或是挑出该作品、该演出的某一细节说“我看这一部分还不错”。这种表达方式随具体话题、交际场合、双方关系等等也会有多种变化,并无固定的格式。这种婉言法一度被人们指斥为虚伪而主张废弃不用。其实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大量地存在这类现象,而且该语言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也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掌握它们所暗示的意义和使用它们的规律。这就是所谓“锣鼓听声、说话听音”的语言技巧。只是有些人在这方面技巧高一些,有些人低一些。我们认为,对原则问题的是非固然应该旗帜鲜明,而对非原则的日常小事,未始不可照顾听话人的情绪而把话说得委婉一点。更何况,即使对原则问题的表态,有时也应该留有余地。因为我们不能保证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能一次认识清楚。特别是在外交场合,更应该十分谨慎。所以这种婉言法在涉外工作中用得很多。比如说某事是“可取的”,它虽带有赞成的倾向,但又不等于明确的赞同。如果说“可以理解”,则更可为日后有可能不表赞同埋下了伏笔;至于目前,仅仅是“理解”而已。如果说“表示欣赏”,则暗含了赞许的意思,但还不等于支持。因为“欣赏”这个词本身就含有站在一边旁观的意味。只有“支持”才表明可能在言行上采取某些行动。

c.为了避免在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应,或是为了政治斗争的特殊需要,在言语上故意不作明确的描述,而以笼统、委婉的语词来暗示某种气氛、倾向。比如报道两国代表“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交谈”,表明双方观点基本一致,关系良好;说他们“诚挚地交换了意见”是表明双方存在分歧;说对某事“十分关注”,则表明发言人可能对某事持反对态度。在国际斗争中,如何恰当地选择词语委婉地表达我们的立场和看法,简直是一种斗争艺术。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也需要在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方面有高超的技巧。

上述婉言法主要是利用词汇手段委婉地表达说话人的意图。

2.利用不同的句式构成婉言法。大多数语言中都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句式,表达相应的四种语气。和礼貌语言中的婉言法关系最密切的是疑问和祈使这两种语气。不同的语言中,表达这两种语气的主要手段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英语中,祈使语气往往通过祈使句来表达,祈使句往往省去了指称祈使对象的代词宾语,语调一般是下降型。疑问语气则往往通过疑问句来表达,疑问句基本上由主要动词前添加助动词构成,语调为上升型。当我们要用英语向人提出一项请求时,既可以使用祈使句,也可以使用疑问句,它们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说明了对听话人尊重的不同程度。

此外,在英语和汉语中,同样都可以在陈述句式中区分出直言与婉言两类。所谓直言的陈述句就是一般的陈述句。而婉言的陈述句则是在句中添加“大概、也许、或者、恐怕”这一类表达犹豫、不肯定的意思的词。比如在汉语中“你要晚了”是一个直言的陈述句,而“你大概要晚了”则是一个婉言的陈述句。它们和表达同样意思的英语对译句“You will be late”和“You will be late I?m afraid”一样,后一种句式由于有意为“恐怕”的词而使语气更为委婉,它表明了对听话人可能有的不同看法的尊重。有时,可以利用双重否定句式来减轻肯定的程度甚至表示否定。比如甲问乙:“我去行不行?”乙可以用肯定句说“行”,或用否定句说“不行”。但是,如果想缓和肯定或否定的语气,则可以说:“你去也未尝不可考虑”,这是倾向于肯定的回答。也可以说:“你去也不是不行”,这个回答实质上倾向于否定,只是说的语气比较委婉。我们也可以在请求别人干某件事时在句中添加“是不是”“能不能”“可不可以”一类表疑问的词组,从而使我们提出的请求比较委婉,表现了我们尊重对方、不想强加于人。比如“请你站远点儿”就不如“你是不是可以站远一点儿”委婉。“你能不能把车借给我用一下”当然比“请你把车借给我用一下”更为有礼貌。

(《礼貌语言》,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五、礼貌词语(陈松岑)

(一)招呼词语

招呼词语是说话人肯定自己与被招呼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标志。因此,如果见了熟人不招呼,等于告诉对方不愿再和他交往。如何与不同的人打招呼,在不同的语言社会中可能有不同的习惯,招呼的内容也往往不仅仅由语词成分构成,有时还可能伴随语词成分做出各种身体姿势、面部表情。我们先来分析招呼语中由语词成分构成的内容。它们往往随该社会的生产水平、生活方式而不同。总的说来,首先可以分为两大类:

1.交谈型招呼词语这些词语通常由包含具体信息的问答组成。从表面上看,它和一次短暂的交谈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叫做交谈型招呼词语。但是这里的“交谈”并不是真的要获取某种信息,而只是表达说话人的友好和关心。因此,对这种招呼中的提问,既可以就事论事地给予回答,也可以根本不作回答而向对方也提出一个问题。比如,甲乙二人在路上相遇,甲说:“吃了吗?”乙可以说;“吃过了,您哪?”也可以不回答甲的询问而直接问甲“您吃了吗?”从而结束彼此的招呼。当然,也可以向甲回答“我也吃过了”作为结束。由此可见,交谈型招呼与一般交谈还是不同的。因为一般交谈中不回答对方是失礼的。交谈型招呼语多出现在经济不太发达的社会中。因为小规模的生产方式限制了人们交往的范围,居民往往结成许多内部关系密切的小社群。社群之内交往频繁,而不同社群之间接触很少。招呼词语多用在互相熟悉的亲友之间,其具体内容富有民族、地方乃至行业特点。比如,某些以游牧为生的民族中,招呼词语中往往包括询问对方的牲畜是否平安健壮。俞敏先生则曾经为我们提供了一对老北京人使用招呼词语的例子。他说在北京的猪市大街上,一对朋友见面后,甲扶着自行车问乙:“我大妈(指乙的母亲)好?”同时屈一下双腿,向对方请安;乙马上也回报甲一串“双腿安双腿屈一下膝,叫做双腿安,是老北京人特别是旗人过去经常使用的一种见面礼。”,接着说:“我大嫂子(指甲的妻子)好?”这种招呼词语反映了中国传统中重视亲属关系的特点。旧中国的知识分子别后相见时,往往以“久违!久违!”作为招呼

语,而劳动人民则更多地以生活起居作为招呼词语的内容,农民互道“吃了吗?”工人可能说“上班去?”等等。交谈型招呼词语既无固定的内容,也没有固定的格式。尽管有些人认为汉族人喜欢用“吃了吗?”作为招呼语,其实“上哪儿去?”“工作忙吧?”“身体好吗?”“下班啦?”等等都是经常可以听到的招呼词语。可以说,其内容是五花八门,千变万化,主要随交际双方的社会身份、职业,以及交际场合而有不同。

2.问候型招呼词语和交谈型招呼词语相比,其特点是格式较固定,通用性强,内容简单,只表达问候而不包含任何具体的信息。这类招呼词语多出现在经济发达、不同社群交往频繁,而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的开放型社会中。现代西方大多数资本主义社会中流行的都是这一类招呼词语。比如在说英语的西方社会中,“good morning”(早安或日安,依此类推还有午安、晚安等)就是简单而格式固定的一种招呼语。这种招呼语由于通用性强,就不如交谈型招呼语那样使人感到亲切、随便。

不同的招呼词语往往反映了使用该招呼语的社会的特点。对比一下日语和英语的招呼词语是非常有趣的。在日本,如果通过介绍与一个陌生人相识时,双方除了相互深深地鞠躬、握手问好之外,往往还会加上一句“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之类的话。而在说英语的社会中,同样情况下,人们或只说“How do you do”(你好),或是再加上“Very glad to meet you”(很高兴认识你)。虽然从字面上看,英语中的“你好”直译出来应该是“你怎么做”,好像与汉语中的“上哪去”“吃了吗”一样具有实际的内容,但是它和交谈型招呼语的根本区别是不可能从字面意思上对它作出回答,而汉语中的上述招呼语是可以用“进城去”“还没啦”作为回答的。所以英语的“How do you do”与“早安”“午安”等一样属于问候型而不是交谈型。再比较日语的“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和英语的“很高兴认识你”则可以明显地看出日语中还残留了封建社会中依靠亲友互相提携的风俗的痕迹。而在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英、美社会中,个人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松散,很少用这类话作招呼语。汉族和日本一样,有较长期的封建文化传统,所以在招呼语中也有和日语类似的成分,如“今后您多费心啦!”“请您关照”等等。

我国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社会日趋开放,人际关系扩大并复杂化,不同社群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交谈型招呼语的使用频率有下降的趋势,而问候型招呼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特别是在城市中,已经有不少人见面时只简单地互道“你好!”来代替过去经常使用的交谈型招呼词语。这种变化大约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只有在悠悠闲闲地步行时,遇上亲友才可能停下来用交谈型招呼词语寒暄一阵。若是骑着自行车,互道一声“你好!”即可擦肩而过。如果还要使用过去通行的招呼语,大半要停车下来说话,至少也得放慢车速等待和对方结束招呼过程以后再走。如果是年轻人风驰电掣般地骑着摩托车,更没有时间来进行这样费时间的招呼。从交谈型招呼语转向问候型招呼语虽然失去了原来招呼语所具有的亲切和随便的感觉,但由于它简单、格式固定、容易学习,是社会发展中人际关系复杂化、生活节奏加快的必然产物,看来是礼貌语言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一次交谈中的起首语和结束语

上面讨论的招呼语其实也是起首语的一种,因为两人相遇打过招呼后有可能继续交谈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招呼语也就是一次交谈的起首语。但招呼语又与起首语不同。因为两人打过招呼以后有可能随即分开,而两人之间的交谈有时并不一定以招呼语作为开头。所以这里的起首语专指说话人不只向听话人表示友好,而是表明要开始一次交谈所使用的词语。起首语与结束语都可以从它们借以传递的渠道分为口头的与书面的两种:

1.口头的起首语与结束语。这类起首语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为取得发言权而说的词语。这类词语多半出现在比较正式的交际场合。比如在会议上,与会者发言前应该按照会议程序在可以发言的时候,向会议主持人问“我可以发言吗?”对方给予肯定的回答后才可以正式发言。如果是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练习题知识讲解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练 习题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练习 2017-06-19 1、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牢 记) 初次见面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 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协助说“费心” 请人解答说“请教” 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年龄说“贵庚”求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请给方便说“借光” 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 求人指点说“赐教” 需要考虑说“斟酌”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 向人祝贺说“恭喜” 老人年龄说“高寿” 身体不适说“欠安” 看望别人说“拜访” 送礼给人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 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 赞人见解说“高见” 归还物品说“奉还” 请人赴约说“赏光” 对方来信说“惠书” 自己住家说“寒舍” 无法满足说“抱歉” 请人谅解说“包涵” 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 未及迎接说“失迎” 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 临分别时说“再见” 送人远行说“平安”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 谢人爱意说“错爱”请人决定说“钧裁” 接受教益说“领教” 祝人健康说“保重”交友结亲说“高攀” 受人夸奖说“过奖”书信结尾说“敬礼” 问候教师说“教祺” 致意编辑说“编安”。 2、请依照示例,根据语境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写出恰当的敬辞谦语。 〖示例〗:贺人新婚,可以说“祝你们喜结连理”,也可以说“祝你们荣偕伉 俪”。 (1)祝贺人高考得胜,可以说“祝 你”,也可以说“祝你”。

(2)拒绝别人请求帮助,可以说“我实在 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说“我 真的” (3)请专家给自己作品提意见,可以说 “请 您” 。 (4 )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 也可以说“您 了”。 (5)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 意”。(6)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 您 ”。 (7)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说“您老人 家” 。 3、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欢 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进行转述。(1)在商店的广告 里: 。 (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谏 里: 。 (3)在给下级的通知 里: 。 (4)为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 。 5、依照示例,改写下列提示语,使之委婉友善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 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学生用)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练习等不同途径掌握称谓语等交际语言。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练习法 【知识链接】 一、称谓语 “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非亲属称谓)两大类型。除此之外还有反映中国独特的人际态度的敬辞和谦辞。 (1)亲属称谓(2)社交称谓(详见课本91页) (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己方的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以上为谦称。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要点:“家大舍小令外人”)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根据上面的解说完成下表 常用谦辞 “拙”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小”“老”“薄”“贱”“敝”“鄙”“愚”“寒”(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小女、小可;老夫、老朽;薄技、薄酒、薄面;贱姓、贱内;敝人、敝处;鄙人、鄙见;愚兄、愚见;寒舍、寒门。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敢问、敢烦。 “劳”(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劳驾、劳步。 常用敬词 “拜”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叨”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 “奉”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如:特此奉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如:当另函奉复。 贵(如贵庚、贵恙、贵干、贵姓、贵国、贵校) 大(如大作、大驾、大名)高(如高见、高论、高就) 玉(如玉成、玉体)垂(如垂询、垂爱) 雅(如雅正,雅意) 辨一辨:请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敬辞或谦辞 :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敬辞,称对方到来。 :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敬辞,称宾客来到。 :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请人改文章。 :(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写一写:你还知道哪些敬辞和谦辞呢写下来和大家一起积累 二、禁忌语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一)避讳情况 1.中国古代的避讳:避皇帝讳,避父母讳等 2.现代社会中的禁忌语 (1)生理上的缺陷(2)生老病死及家庭不幸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一年级)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一、填空 1、从亲属称谓的角度看,《红楼梦》中,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薛宝钗是贾宝玉的(),贾琏是贾宝玉的(),王熙凤既是贾宝玉的(),又是贾宝玉的();林黛玉是贾政的(),贾赦是探春的()。 2、古人对己称()表谦卑,对人称()表尊敬,“愚以为宫中之事”中的“愚”是()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称,“令堂”是尊称对方的()“令爱“是尊称对方的()“高足”是称别人的(),()是谦称自己的见解,()是谦称自己的父亲,()是对人称自己的家。 3、作古、归天、归西、魂游地府、永眠、长眠、含笑九泉、仙逝、老了等是()的婉辞,“瘦身“也可以说是()的婉辞。 二、判断 1、下列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C ) A、2012年,广东吴川市人民医院墙上挂一条幅“热烈祝贺住院病人突破四万人次”。 B、今年清明节,武昌一所大学二年级学生文龙回家时,特别拿出热情、做出礼貌。无论见到村上长辈还是青年人,都认真地问候一声“过节好”。 C、教学楼内,为禁止喧哗,不许打闹,在墙壁上张贴了一条提示语,“请让智慧之舟停泊在宁静的港湾”。 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2、下列标语符合张贴场所要求的是( D ) A、争分夺秒,多拉快跑(某铁路道口) B、严禁吸烟(某卷烟厂厂区) C、失败是成功之母(某考场) D、陡坡,慢!(某盘山公路下山方向) 3、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D )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A.别人都说刘庆春如何如何了得,依我看,也不过如此,还不是因为他有幸忝列门墙 ....于名师? B.老兄,这是我第一次向您提出不情之请 ....,你可一定要帮忙,就算给小弟一个面子了,好不好? C.其实,我哪里是刻苦,只不过我知道自己接受能力差,这又是一门很难学的专业很强 的学科,于是便笨鸟先飞 ....罢了。 D.这几件东西是从我曾祖父那儿留传下来的,虽然值不得几个钱,但敝帚自珍 ....,我可是舍不得出手的。 (忝列门墙: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师门。不情之请:客套话,

言语交际学作业参考答案

《言语交际学》作业1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二章教学内容 一、概念题: 语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是人类文化信息传承工具。 言语: 言语是语言工具在交际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是运用语言表示的话语。言语交际: 是人们彼此建立联系的最主要行为方式, 是为满足人类社会赖以形成并维系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本能行为。 语言能力: 是指说话人与听话人所具有的关于她的语言的知识。 交际能力: 是一个人得体地运用语言, 以个行为语言恰当地与人交往的能力。 交际角色: 是指交际者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 与交际对象相对相比从而显示出来的一种临时的身份特征。 二、填空题: 1、说话跟语言不完全是一回事, ( 说话) 是一个人对语言的运用, 语言则是( 说话) 所运用的工具。 2、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 符号系统) 。 3、语言存在于( 言语) , 产生于( 言语) ; 语言又是对( 言语) 的抽象。 4、区分语言与言语的目的是为了纯洁抽象( 语言的结构体系) 。 5、( 言语交际) 是人们彼此之间需求而产生的, 也是人类社会赖以形成并维系存在和发展的需求。 6、当人们每说一句话的时候, 有三种不同的行为: ( 言内行为、言外行

为、言后行为) 。 7、言语交际是一个行为, 是由( 编码、译码) 过程中完成。 8、表示是由( 意图+话语) 两个环节构成, 理解是( 话语+语效) 两个环节构成。 9、一个成功的交际者应当掌握的语言能力, 也就是她( ”所具有的关于她的语言的知识”) , 不应当只限于语法知识, 还应该包含语音和语义方面的知识。 10、能否根据交际情境和交际对象适时调整交际角色、改变交际方式往往会影响到( 交际效果) 。 三、简答题: 1、简述交际环境中的亲疏关系。 亲疏关系是指感情上的亲近或疏远。能够表现为多种类型: 从亲近的方面来说, 能够是亲情、爱情或友情; 从疏远的方面来说能够表现为陌生、厌恶或敌视。亲疏关系对交际对交际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从口气上来说, 双方关系越亲密, 语气越亲切、和谐; 关系越疏远, 语气越正规、客气。2、简要说明交际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区别。 交际者的社会角色和交际角色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社会角色是相正确稳定的, 交际角色是随机应变的; 社会角色是一个人所固有的, 交际角色则是随交际情境而定的。如作为一个人她的社会角色一个位公务员, 可是她可能是一个母亲、教师、顾客等。( 学生根据自己举例说明) 3、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关系? 交际能力是建立关语言能力基础上的, 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必

1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开课时间:2007-4-17 开课班级:高一四班 开课地点:二层多媒体教定开课教师:林珍光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懂得在交际中如何正确使用称谓语,委婉语。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了解传统的一些文化。 教学重点:1、了解说话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婉言”说话的场合、作用、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同义词,或用一句话、一段话表达委婉的语义 教学方法:交流学习,梳理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 某人请了四个客人来吃饭,到了约定的时间有一个客人没有到。主人有些着急了,就说:“该来的怎么还没有来?”一位客人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起身走了。主人更着急了,又说:“不该走的怎么走了呢?”另外一位客人脸色一变也离开了。主人急坏了,连忙对着最后一位解释说:“我又没说他们俩!”得,最后一位也走了。 有人一句话就把人说笑,而有人一句话却把人说跳。交际语言关系到一个人的事业、婚姻乃至前途、命运,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说话得体不仅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考的需要,高考就专门在“语言运用”中设立了“得体”这一考点的。如下例,大家感受一下: 高考实例(05全国。1。20)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七十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十二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辞文雅。(不超过40个字) 老叔: 定于6月16日中午十二点在阳光饭店,我为我老爸开一个生日派对,你们荣幸被邀参加,务必前来,o k ! 椿 6月8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就是“得体”这一考点中的一部分。 二、称谓语 1、什么是称谓语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_4

---------------------------------------------------------------最新资料推荐------------------------------------------------------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分类研习(一)称谓语什么叫称谓语?称谓语的分类?(参见课本 P91)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非亲属称谓两大类型。 1、亲属称谓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 父系或母系(姑、姨), 直系或傍系(孙、侄孙), 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 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2、非亲属称谓按职衔称: 主席,经理,校长按职业称: 老师、医生、律师按年龄称: 老王,小李泛称: 同志、师傅、先生、小姐。 3、小组成果分享: 4、教师归纳: 称谓语中的谦辞敬语,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要注意掌握。 家大舍小令外人 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尊、家君)、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 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 1 / 23

令爱(嫒)等。 交际语言 PK 赛板块一: 小试牛刀: 小组必答题(每空 2 分)贾敬是贾宝玉的()刑夫人是贾宝玉的()凤姐是贾宝玉的()林如海是贾宝玉的()贾敏是贾宝玉的()贾政是林黛玉的()探春是贾宝玉的()板块二:争分夺秒小组合作抢答题 1、(94 全国一卷)(3 分)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教师小结: 比赛暂告一段落,放松一下!学会了正确使用称谓语,你就迈出了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可是再往前走,你会遇见语言中的雷区,那就是禁忌语。 二、禁忌语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一)称谓禁忌在古代,对于帝王和尊亲的名讳绝对不能称说,要回避,要用别的字眼代替,否则就被视为大不敬或有所冒犯,而要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练习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今天惠临贵公司参观学习,确实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为此特向你们表示诚挚谢意。 B.你们家现在几口人?你的内人现在哪里工作?经济收入情况怎么样?有需要帮助的吗? C.您老不在府上不要紧,只要您的舍亲在就行,我们此行,就是一瞻您的府第的风貌。 D.施老先生台鉴:值此先生荣获2017年生命科学大奖之际,谨致此函,以示诚挚祝贺。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的姐姐和刘董事长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一起学习、一起郊游,两个人在一起永远有说不完的话。 B.在是人经验基础上的《现代商业论》已经出版,现奉上大作一本,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斧正。 C.在得知自己获得大赛一等奖的消息后,王教授激动地说:“老朽退休多年还能获此殊荣,感谢诸位的厚爱。” D.李老师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王杰同学把李老师送到家门口激动地说:“李老师您辛苦,请留步,慢慢走!” 6. 下列各句表现不同的交际情境,其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外地游客在武汉老字号“蔡林记”品尝了正宗的武汉热干面,赞不绝口。店主说:“欢迎以后常来啊!”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武汉,一定还光临贵店。” B. 高考在即,学校领导为了让同学们减轻心理压力,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写道:“逆境捶打造强者,烈火焚烧试真金。” C. 某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多年的顽疾,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该医生十分感激。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D. 某工地发生火灾,当地电视台当天及时发布有关部门通报:目前,该事故已造成8人死亡,35人受伤;我市领导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目前事故家属情绪稳定。 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敬请广大读者赐稿,来稿请寄:长沙市玉兰花路88号《读书》编辑部郭亮敬启。 B.您的文章我已经拜读了,另外这文章里有几处错误,我已经给您斧正了。 C.苏先生说:“今日有缘相聚,实在不易。您是马齿徒增,我是碌碌半生,怎不让人感慨!” D.在信的最后,该公司的人事主管恭敬地写到:“经理一职,尚祈俯就。” 8.下面几种情境话语,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额头闪光。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

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每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语言,它是我们日常交流和沟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和社会行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能没有语言,不能没有语言的运用,也不能没有言语交际活动。而在当今社会,一个人的语言水平、言语行为和言语交际能力,完全可以体现出他的道德修养的深与浅,人格教养的好与坏,个人能力的高与低。 语言是一种灵活的东西,一句话可以表达多种意思,如“我要炒饭。”可以理解为我要做炒饭,也可以理解为,我要吃份炒饭。你可以用灵活的话语教导他人,不会热闹别人,同时也具有说服性。 我看过一则某国的交通安全广告: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 英里,你可以饱览本地美丽景色;超过60英里,请到法庭做客;超过80英里,欢迎光顾本地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100英里,请君安息吧! 汽车时速“超过60英里”,即违反了该国的交通安全法规,属于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惩处,故委婉地表达为“请到法庭做客”。“光顾”本为“敬辞”,多用于商店表示对顾客的欢迎。车速得到80英里,很可能会发生车祸,受伤人员要到医院进行抢救,这后果多严重!故委婉地说是“光顾”。“安息”多用于对死者的悼念。车速达100英里,定会车毁人亡,它不说“你肯定会死”,而委婉地说为“请君安息吧”。这幅广告语言表现出风趣幽默的风格,对那些违章行车者有着很好的劝导和警示作用。 会用语言就不代表会交际,善于交际的人往往在职场上会很占优势,同时在大家交谈中可以活跃气氛,给大家留有好的印象,反而不善于交际的人不但在职场上处于略势,而且还容易被大家忽视和排斥。所以懂得交际,善于交际很重要。在与人交流时,要避开人们避讳的,反感的话题,评论他人时要委婉一点,否则即使你很能说,也会让人感到厌恶。 有一个故事,春秋时期发生过一件事,烛邹替齐景公饲养的爱鸟不小心飞走了,景公发怒要杀烛邹。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宰相晏婴站出来说:“烛邹这书呆子有三大罪状,请大王让我列举完以后,再按罪论处。”得到景公的允许后,晏婴把烛邹叫到景公的面前说:“你为大王管理着爱鸟,却让它飞走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得我们大王因为鸟的事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更严重的是各国诸侯听了这件事后,以为大王重视鸟而轻视知识分子,这是第三条罪状。”数完这些所谓罪状后,便请景公把烛邹杀掉。景公尽管残忍,但从晏婴的话里听出了利害,就对晏婴说:“不要杀了,我听从你的命令就是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委婉地说话不但可与教育他人,还可以救人的性命。 要想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言语交际主体因素,交际主体是指言语交际的参与者,即从事言语交际活动的个人和团体。其中的团体指各种政府或民间组织,当然也包括媒介组织。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包括说话者的话语选择和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交际中表达者和接受者都是交际的参与者,而且双方表达和接受的地位随时变换。所以,严格地说,言语交际的双方都应当视为交际主体。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话语的接受者又是话语的表达者,会说话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然而,预设因素在言语交际话语选择和理解的动态过程中充当着一个变量,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交际主体的言语行为。因此,言语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应在充分考虑预设因素的基础上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避免给交际带

语言交际在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

。 言语交际时,要注意语言得体。语言表达“得体” ,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在什么场合和什么人要说什么话?比如说,我们不能在火葬场的附近贴上如是标语“计划生育利国利民“,也不能让医院的导诊在送走病人时说“欢迎光临” ,不能在耄老人的寿宴上唱“东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 言语既是交际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展现交际心理的一种过程,所以在进行言语交际的同时就必须做到说话得体,恰如其分。这也会让对方有一个良好的印象,继而进行下一步的交际活动。然而,任何夸大其词,或是不看对象,词不达意,都会影响交际心理的展现,妨碍相互间的交流。例如怎样称呼别人,这中间就大有文章。两人见面,第一个词便是称呼,它既是见面礼,也是进入双方交际大门的通行证。在交际活动中,言语要很注意其分寸,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一句都不说。这些原则也要看自己和对方的熟悉程度而言的,总的来说,就是应视对象和交际目标而定。交际中难免会有赞美和祝贺之词,当然也会有批评等负面的说辞。所以,在言语交际的时候需要注意言语的得体,以保持与别人之间默契的联系。 “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语言切勿刺入骨髓,戏谑

切勿中人心病。”“当着矮人,别说短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希望我们所有人在交往的时候都能很好的使用语言,让语言的艺术浇出美丽的鲜花! 们的交际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受各种不同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的限制。只要我们恰当的运用交际语言,交际语言定会在为满足人们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如何做好语言交际就显得尤为重要。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练习题 (1)

精品文档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练习 2017-06-19 1、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 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牢记) 初次见面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 求人帮忙说“劳驾” 向人询问说“请问” 请人协助说“费心” 请人解答说“请教” 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年龄说“贵庚” 求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 请给方便说“借光” 请改文章说“斧正” 接受好意说“领情” 求人指点说“赐教” 需要考虑说“斟酌”得人帮助说“谢谢” 祝人健康说“保重” 向人祝贺说“恭喜” 老人年龄说“高寿” 身体不适说“欠安” 看望别人说“拜访” 送礼给人说“笑纳” 送人照片说“惠存” 欢迎购买说“惠顾” 希望照顾说“关照” 赞人见解说“高见” 归还物品说“奉还” 请人赴约说“赏光” 对方来信说“惠书” 自己住家说“寒舍” 无法满足说“抱歉” 请人谅解说“包涵” 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 迎接客人说“欢迎” 宾客来到说“光临” 等候别人说“恭候” 未及迎接说“失迎” 客人入座说“请坐” 陪伴朋友说“奉陪” 临分别时说“再见” 送人远行说“平安” 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 谢人爱意说“错爱”请人决定说“钧裁” 接受教益说“领教” 祝人健康说“保重” 交友结亲说“高攀” 受人夸奖说“过奖” 书信结尾说“敬礼” 问候教师说“教祺” 致意编辑说“编安”。 2、请依照示例,根据语境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写出恰当的敬辞谦语。 〖示例〗:贺人新婚,可以说“祝你们喜结连理”,也可以说“祝你们荣偕伉俪”。(1)祝贺人高考得胜,可以说“祝 你”,也可以说“祝 你”。(2)拒绝别人请求帮助,可以说“我实在 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说“我真 的” (3)请专家给自己作品提意见,可以说“请 您”。(4 )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 以说“您了”。 (5)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 意”。 (6)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 您”。(7)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说“您老人 家”。3、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欢迎对 方按时参加”的意思进行转述。 (1)在商店的广告 里:。(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谏 里:。(3)在给下级的通知 里:。(4)为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 知:。 5、依照示例,改写下列提示语,使之委婉友善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学设计 编者:王珍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掌握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等交际语言; 2、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条件运用不同的交际语言,达到交际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根据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要求,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 2、教学通过课内探索延伸至课外,积累关于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的一些知识。 教学方法: 课前预习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学生看或听故事,谈感受 课件展示故事或老师讲故事,学生思考:看了这两个故事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两句话概括即可。 A、请客故事 某人请了四个客人来吃饭,到了约定的时间有一个客人没有到。主人说:“该来的怎么还没有来?”旁边的那个一听,不开心的走了。他又说:“不该走的怎么走了呢?”另外一个听到此话,极为不爽,拂袖而去。这时他着急了,于是道:“我又没说他们俩!”这下好了,最后一个客人坐不住了,起身就走。主人傻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B、杨澜故事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在一次重要的节目主持活动中,走向观众时,不慎踩空最后一级台阶,当众摔了一跤。虽然不是很重,但场面极为尴尬,观众们也顿时目瞪口呆。这时杨澜站起后,轻捋秀发,微微一笑:“谢谢大家!是你们的热情,让我为之倾倒”观众们顿时掌声四起。 2、学生自由发言 3、老师小结: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话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儿。设想如果人不会说话,社会将变成一个无法沟通的世界;正因为有了语言,世界才变得生气勃勃。简单地讲,说话既是一件容易得不能再容易的事,又是一件比登天还难得的活儿。说容易,是因为除哑巴外大家都会说;说难,是因为在说话的过程中有许多的讲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即交际中说话时要注意的称谓语、禁忌语和委婉语。 二、称谓语 1、了解称谓语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在预习里进行,课堂合作交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练习等不同途径掌握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等交际语言; 2、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条件运用不同的交际语言,达到交际目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故事或习题分析,掌握有关交际语言的一些知识; 2、讲练结合,有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点燃学生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以得体的交际语言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教学重点 根据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要求,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 通过课内探索延伸至课外,积累关于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的一些知识。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练习法 学生活动 1、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搜集活动,积累一些交际语言,为课堂活动做准备。 2、课堂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恰当运用交际语言。 主要教学流程 一、导入 利用一封语言表达有毛病的请柬引入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王孝椿准备在饭店为爸爸过七十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来一起吃饭,为此写了一份请柬,请将不得体的地方改正过来。 老叔: 定于6月16日中午十二点在阳光饭店,我为我老爸开一个生日派对,你们荣幸被邀参加,务必前来,o k ! 椿 6月8日 二、具体研讨 (一)注意称谓语的使用。 1、以故事说明不掌握称谓语常识会闹笑话。 2、学生合作交流,派代表到黑板前写出已经知道的一些称谓语。 3、师生共同学习归纳,增加积累。 (1)“家大舍小令外人” 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 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2)另外还可用“犬子”、“小女”“足下”等表示谦逊。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案

课题: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执教时间:周星期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使用称谓语 2.了解禁忌语 3.学会使用委婉语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交际语言,并学习运用 教学难点:交际语言的积累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有关传统文化的积累较薄弱,也缺乏关注的热情,故选材须较多考虑趣味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朱元璋与他的穷朋友 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以前的一个穷朋友来求见,穷朋友说:朱老弟 啊,你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放牛吗,有一次,在芦花荡偷了些豆子,放罐里 煮着,还没熟,大家就抢起来了,打碎了瓦罐,汤洒了一地,你只顾满地抢 豆子,不小心把红草叶子送到了嘴了,卡了喉咙,还是我出主意用青菜一起 吞下肚的呢······还没等他把话讲完,朱元璋大怒,大叫“推出去斩了,推 出去斩了”!后来又来一个穷兄弟,他行过大礼,连呼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想当年,微臣随驾芦洲府,打破罐州城,汤司令在逃,拿住了豆将军,红孩 儿当道,多亏了菜元帅,朱元璋一听,知是儿时伙伴,一高兴便叫他做了御 林军总管! 你说这同样是穷朋友,同样是朱元璋,讲的同一件事,差别怎么那么大 呢?不会说话,所以说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相当重要啊!(投课题)运用 不好,小命不保啊!(板书:交际语言)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打开必修三翻到89页,自学89---90相关内容,筛选提炼完成 自主学习1.2.3.题 定义 1 . 称谓语 2.. 禁忌语 3. 委婉语 板书 芦花荡 瓦罐 豆子 红草 青菜 交际 语言 称谓语 禁忌语 委婉语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完美版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陈恒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在交际中如何正确使用称谓语,委婉语。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了解传统的一些文化。 教学重点: 1、了解说话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婉言”说话的场合、作用、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同义词,或用一句话、一段话表达委婉的语义 教学方法:交流学习,梳理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一次主持节目,她走向观众时,不慎踩空最后一级台阶,当众摔了一跤。虽然不是很重,但场面极为尴尬,观众们也顿时目瞪口呆。这时,澜站起后,轻捋秀发,微微一笑:“谢谢大家!是你们的热情,让我为之倾倒。”观众们顿时掌声四起。杨澜凭一句机智的话,使自己避免了尴尬。说话,确实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儿。可是说话,它既是一件容易得不能再容易的事,又是一件比登天还难得的活儿。说容易,是因为除哑巴外都会说;说难,是因为在说话的过程中有许多的讲究,说不好可能要给自己带来不便,甚至丢掉身家性命。那么,如何说话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在和别人说话时要注意称谓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使用。我们先来谈谈称谓语的使用。 二、称谓语 什么是称谓语? 称谓语,就是对别人的称呼语。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1、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如,伯、舅;哥、妹、堂弟姑、姨),直系孙、侄孙叔、伯、哥、弟哥、嫂子、姐、姐夫。 2、社交称谓 1)代词称谓我你您他她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咱们人家咱大家各位诸位 2)社交称谓先生小姐女士夫人殿下等 3)职衔称谓 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 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 职称:工程师、教授、讲师等; 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4)关系称谓同志老师师傅老板朋友 5)名字称谓,用于平辈间:小名大名绰号 6)亲昵称谓 A 小﹢名或小﹢姓小明小红小花小王小张小李 B 姓或名﹢儿张儿李儿红儿花儿 C姓或名﹢子或大李子亮子大李

言语交际及其案例分析

言语交际及其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言语交际 说到言语交际,首先应该搞清楚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则是运用语言的行为,表现为一定的个性。同样一种语言,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语行为总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像下棋一样,对于双方而言,棋子是一样的,下棋的规则也是一样的,需要共同遵守的,但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行棋风格。语言规则对于社会成员而言都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使用则是体现出不同的风格色彩,正是因为有相通的共同遵守的语言规则,语言才可能为人所理解,成为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正是因为规则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语行为就表现出个性差异。所以,语言可以理解为一种交际表达的一种基本的规则,而言语则是对这种规则的运用。 言语交际与信息传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谓言语交际就是以语言作为沟通工具进行的交际,包括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言语交际是一种普遍而常见的社会行为,社会交往离不开言语交际。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行为。人们普遍认同交流能力是当今社会劳动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人们需具备运用现代语言和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交流能力的涵义非常宽泛。交流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界定,即交流的顾客或对象(与谁交流)、交流的目的(为什么交流)、交流的方式(交流者介绍自我的方式等)、交流的手段(交流得以实现的手段)。交流的能力包括:提供书面陈述的能力(如写信、写报告、写文章),提供口头陈述的能力(如打电话、在公众场合发表意见),提供信息的能力,提供建议的能力,建立公共关系的能力,谈判能力,与顾客、学生等不同层次的人建立联系和持续地保持联系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言语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 语言运用、言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是相对于职业特地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而言,具有跨行业跨职业的特点,居于核心基础地位,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是把每一个人培养成现代职业人——能力人的保证。因为职业核心能力在人的发展中是一种最基础的和最重要的能力,它在人的能力体系中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能力,在能力金字塔中职业核心能力位于最关键的核心层次,是职业特定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的基础何支撑,它承载着职业特定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并有效地促进它们的发展,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可迁移性,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它是处于塔基的最稳定的、最基础的能力。相比较而言,职业能力在人的能力是外显的,在整个体系中尤如显露在能力海平面上的“冰山之一角”。我们在前面的辅导中曾经提到三种能力的金字塔式的三角形分析,说明言语交际能力是处于金字塔底座的部分,在这个图的基础上,我们稍加改进,能进一步看出这三种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外显的职业特地能力情况。 二、言语交际精彩案例 我们来看几个言语交际运用的具体例子: 第一个例子:在乡下工作多年的老邮递员约翰死了,葬礼办得十分气派,整个地区的人都来参加。为了表达对约翰的感谢之情,牧师满含深情地念了一首诗:“冬天,当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时候,他来了;春天,当道路泥泞、沼泽为患的时候,他来了;夏天,当尘土飞扬、太阳灼热的时候,他来了;秋天,当秋雨绵绵、

第一章 言语交际概述

第一章言语交际概述 第一节言语交际的本质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中提出的。 索绪尔在该书“绪论”里指出,人类“言语活动”(language)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语言”,一是“言语”。在他看来“语言”是社会的,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体系”,“言语”是个人的,是“人们说的话的总和”。索绪尔有关“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按目前一般的理解:所谓“语言”,从结构上看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从社会作用上看主要是一种交际工具;而所谓“言语”则是人们运用这个符号系统、这个交际工具去说话(或写话)。【赵毅、钱为钢《言语交际》第4-5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对于言语,人们还有这样的理解: 言语即语言的具体运用及其运用结果。……言语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即言语活动,也就是说或写的表述过程及其相应的听或读的理解过程;二是运用语言的结果即言语活动的结果,也就是口头的或书面的言语作品。【蔡富有、郭龙生主编《语言文字学常用辞典》第313页,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这表明,言语既指言语作品,也指言语活动、言语行为;言语作品又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这里关于“言语”的理解,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和指导,本书对于言语的认识和研究,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解。 二.言语交际 交际有多种方式,以言语的方式(口头的、书面的)进行的交际就是言语交际。具体说来,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境下以言语的方式进行情感、信息等的传达、交流和沟通的行为,就是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至少是两个人之间的活动,因此言语交际不包括“自言自语”这种单个个体的言语活动。写日记,严格地讲是单个个体书面语方式的自言自语,也不属于言语交际行为。 口头形式的言语交际过程必然伴随着非语言行为,例如身势手段、面部表情、各种副语言,这些非语言行为对于交际目的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言语交际是对语言的运用,当然要遵循语言规则;言语交际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必须遵循语言规则以外的种种其他规则,例如种种交际原则。 三.言语行为 行为是人的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的外在的活动。跑步、跳高、打水、挖土、吃饭、开车等等是行为,“言语”,即说话也是行为。人们习惯上把“言”(即言语,说话)和“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在交际中如何正确使用称谓语,委婉语。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了解传统的一些文化。 【积累与探究】 (一)注意称谓语的使用。 汉语称谓词的使用相当混乱,报章杂志和一些出版物,都有不少错用称谓词的事例发生,尤其是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几乎无一种无错误。 1、那汉子又呵呵笑道:“小姐能否告知家父何人?贵乡何处?”(《传奇文学选刊》) 2、“晚生河北深州人氏,在尊师郭云深膝下学形意拳。”(同上) 3、校工说:“校长,你家兄来了!”(电视剧《松滋风云》) 4、电视剧《西游记》唐僧对悟空等说:“既然他家师不在……” (二)注意禁忌语的使用 1、禁忌语指人们在说话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联想色彩的词语,而用来代替的词语。 2、日常生活中与禁忌语相关的例子。 (1)、生老病死的禁忌语;(避讳说“死”,西方人忌称别人“老”) (2)、节庆日的禁忌语;(童言无忌,劝酒,婚庆不说“分离”,喜庆不说“死”、“病”)(3)、职业的禁忌语;(司机、渔民忌“翻”,戏班忌“散”、“伞”,商人忌“干”、“蚀”) (4)、古代的避讳,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有“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人风”其实就是“民风”,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里有个“民”字,所以这个字就不能说。 (三)注意委婉语的使用 1、委婉语是交际中一种与直接语或禁忌语相对应而存在的普遍语言现象。事实上,委婉语是在语境的制约和作用下、体现交际主体心理需要而产生的,表达者不直说本意,而选用具有与直接语所指或含义相同的说法来替换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 2、归纳 (1)避凶求吉;(摔破碗碟说“落地开花”,棺材说“寿木”,病了说“不舒服”。)(2)含蓄谦逊;(形容人胖或瘦可说“发福”、“富态”、“丰满”或“苗条”。)(3)和谐友善。(草地上的标语:“小草在生长,请不要打扰”;禁烟标语:“吸烟危害健康”。) (四)另外还要注意客套话的使用也即所谓“寒暄语”、“致谢语”、“称颂语”、“抚慰语”、“吉祥话”等。(这部分课后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一进行探究) 【拓展迁移】潇洒幽默的毛泽东 1973年4月,美国国务院前中国和蒙古事务科科艾尔弗雷德?詹金斯出任美驻中国联络处副主任,旋即来华履新,筹建驻北京联络处。乔冠华因与之会谈比较顺利,诗兴大发,作打油诗一首,前三句是:“八重樱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欢欢喜喜詹金斯……”要大家想出佳句填最后一行。大家七嘴八舌:“喜上眉梢乔老爷”、“洋洋得意乔老爷”,乔说都不好,一时就搁下了。 这首未完成的打油诗,首句指廖承志,他是外交部顾问,正率中日友好代表团访日,该时八重樱盛开;次句即指中国驻美国联络处副主任韩叙(后任外交部副部长、驻美国大使),彼时率谢启美、冀朝铸(1980、1990年代,两人次第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等先遣人员已抵华盛顿。中国联络处临时办公处为“五月花(May Flower)”旅馆。 没想到过了一日,毛主席召集会议听取中美会谈情况时,专门提起这首未完成的打油诗。那天,毛主席兴致很高,大家也很放松,有人说起乔的那首打油诗还缺第四句。毛主席立即说:“我来给乔老爷填后两句!”大家齐声说好。毛主席笑着说:“乔老爷,你的前两句是:‘八重樱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我现在给你填后两句:‘莫道敝人功业小,北京卖报赚钱多!’你看如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