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文解字》酉部字的中国古代酒文化内涵

《说文解字》酉部字的中国古代酒文化内涵

第27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11月 Vol. 27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5

────────── 收稿日期:2005-04-18 作者简介:韩祎(1980-),女,河北唐山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03级硕士研究生。

《说文解字》酉部字的中国古代酒文化内涵

韩 祎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以《说文解字》酉部字为研究对象,将该部所收字按意义分为酒之名、酒之源、酒之造、酒之味、酒之色、酒之功、酒之礼、酒之饮、酒之食、酒之器十大类,试图通过对文字的分析来透视中国古代酒文化的概况。

关键词:《说文解字》;酉部字;酒文化

中图分类号:H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5)06-0030-03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权威的字典,在我国的学术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其内容包罗万象,给我们提供了详尽的文字和文化资料。本文拟以酉部所收字为主要材料,探讨一下中国历史上有关酒文化的几个问题。

一、酒之名(酉、酒)

何为酒?《说文》:“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酉声。一曰造也,吉凶所造起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1]许慎解释酒,不说酒为何物,而说它“就人性之善恶”,把它说成是一种用来迁就(助长)人性的善良和丑恶的饮料。[2]其中所讲的仪狄的故事见于《战国策·魏二》,原文:“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禹可谓有先见之明,《史记·殷本纪》载商纣王残暴荒淫,“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倮(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最后被周武王所灭。这就是因酒丧国的例子。“酉”与“酒”本无区别,“酉”作为干支字后,“酒”才专用作“酒饮”的“酒”字。

二、酒之源(醴)

关于酒的起源,除了上文提到的“仪狄造酒说”,还流传“猿猴造酒说”、“酒星造酒说”、“上皇兴酒说”、“杜康造酒说”[3]等多个说法。《酒概》:“太古无酒,用水行礼谓之玄酒……酒之始为祭祀也。”[4]可见,在中国古代,酒最先用于祭祀,源于祈福。“礼神”一词亦作“醴神”。[5]《说文》:“醴,酒一宿孰(熟)也。”豊在甲骨文里作眠,像祭品装在祭器里的样子,是装好祭品的祭器,后来分化为凡礼仪之称的“禮”和祭祀时用的饮料“醴”。[6]

三、酒之造(酴、 、?;釀、醞;釃、?、 ) 酒的最初形成,源于自然发酵。早在5 000多年前的原

始社会末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生产和果品的采集有了积余,这些含糖的物品长期堆积贮存,在一定气温下,自然发酵成为酒,这种单发酵酒,是最原始的酒。《说文》:“酴,酒母也。从酉余声,读若庐。”字义虽解释为“酒母”,但从字形上来看却是以“余”来做声旁的,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等有了剩余才为酒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在人们品尝到酒的香甜之后,就开始有意识地造酒了。酒曲是周代在酿酒中的重大发明。有了酒曲,就可把糖化和发酵这两个过程结合为复式发酵法,使酒的质量产生一个飞跃。《说文解字义证》(下简称《义证》)引《书·说命》:若作酒醴,尔惟曲糱。传云:酒醴须曲糱以成。“ ”和“?”也是酒母字。《说文》:“?,孰 也。”“ , 生衣也。”米部:“ ,酒母也。”麦部:“?,饼 也。”不同的曲,所含酵母及微生物的种类不尽相同,酒的质量与品种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从中至少可获得这样一条信息:先秦时期,人们在酒的品种多样化的探求方面已取得了许多经验。

制酒的原料主要是粮食,《说文》:“酏,黍酒也。”所谓“黍酒”,简单地说是用黍米酿成的酒。粮食造酒,是人工酿酒的主要特征,与天然酒不同,是中国醇造文化的一个升华。“酏”字的出现,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见证。

酒的制作需要一个过程,《说文》“醞、釀”二字便将此过程现于人前。《义证》于“醞”字下引曹植《酒赋》:或秋藏冬发,或春醞夏成。《古本考》于“釀”字下引《一切经音义》:醞作酒曰釀也。这就十分形象地表现出了制酒的一个重要环节——封闭起来而使发酵。

新酿成的酒往往有沉淀物,人们通过“釃、?、 ”的方法将汁滓滤去,提出清酒。《说文》:“釃,下酒也。”《义证》引赵宦光说:“下酒者,去糟取清也。陶潜葛巾釃酒是

韩 祎:《说文解字》酉部字的中国古代酒文化内涵

也。”米部:“糟,酒滓也。”?、 互训,二字下段注加以区别,?为涓涓而下(以孔下酒), 为滴沥而下,这反映出滤酒工具的多样,陶潜连葛巾都可拿来使用。

四、酒之味(釃、醇、醹、酎、醲、?、 、?; ,醴、醪、醠、 、酷、醆、醫、醨、酏、醇、醍、酤;醰、酸、?、酨、醶、酢、酪、醐)

古人之所以将酒提纯,主要是为了增加酒的浓度。清酒多为纯度较高的醇酒,浊酒则相对甜淡。从时间上来说,酿制时间越久,酒味越厚重。《说文》:“醇,不浇酒也。”不浇酒即不浇水的纯酒。《说文通训定声》引《广雅·释诂》:“醇,厚也。”又如:“酎,三重醇酒也。”何谓“三重”?段玉裁注引《广韵》:“谓用酒为水酿之,再重之酒也;次又用再重之酒为水酿之,是三重之酒也。”醴是一种发酵度很低的甜水。《说文》:“醴,酒一宿孰也。”“一宿孰”的酒当然要比“三重醇酒”味淡得多了。《汉书·楚元王传》记载:“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颜师古注:“醴,甘酒也。少曲多米,一宿而熟,不齐之。”意思是说,这种饮料稍稍放一点酒曲,基本上还是原来米汤的味道,连配方都不需要。“酏”除了表示黍酒外,还有“甜”的意思。段注:《周礼》四饮,四曰酏,注曰,今之粥也,酏饮,粥稀者之清也。《礼记·内则》:或以酏为醴,注曰,酿粥为醴也。酏是一种类似于粥的,浊而甜淡的饮料。

《说文》还提到了其它几种味道,如:“醰,酒味苦也。”“酸,酢也,从酉夋声,关东谓酢曰酸。”

五、酒之色(?、配、 、醍)

古人不仅会制无色酒,还会制彩色酒,因为《说文》中已经出现表现酒色的字了。如,配:“酒色也。”江藩《配 二字解》:“当时酒有青色者,有黑色者,合二酒之色则谓之配。”又,新附字“醍”虽释为“清酒”,但有“红色”的含义。《玉篇》:“醍,酒红色也。”《周礼·酒正》:“四曰缇齐。”《郑玄注》云:“缇者成而红赤,如今下酒矣。”《释名》:“缇齐,色亦如缇也。”可见,当时的人们已学会酿制颜色鲜艳的红酒了。

六、酒之功(醫)

酒可作药用,对治疗疾病十分有利。袁庭栋《酒文化二题》: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用酒泡制药材的记录,《伤寒论》诸方剂中使用酒的有21例,《本草纲目》中则详列了各种药酒达70种之多。《汉书·食货志下》说:“酒,百药之长。”《曲礼》:“有疾则饮酒食肉。”《说文》中体现酒这一功用的酉部字为“醫”。“醫,治病工也。殹,恶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王育说。一曰殹,病声。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醫酒。古者巫彭初作醫。”《古本考》:“《一切经音义》卷六引,殹亦病人声也,酒所以治病者,药非酒不散也。”我们姑且不论“殹”字到底为何义,但酒可作为治病之用却是勿庸置疑的。

七、酒之礼(酒、醴、醫、醮、莤、酺;醻、醋;醒、酣、酖、醉、醅、醺、酩、酊、酲、?、醟;醧、醵、酤)酒之为物,既能使人成善,也能使人造恶。面对许许多多的酒祸、酒失,历来的统治者和有识之士,都实行或倡导过许多相关的防范措施。从西周时代开始,已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饮酒礼仪,成了那个礼制社会的重要礼法之一。人们通过研究认为,西周饮酒礼仪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时、序、数、令。时,指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只能在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或喜庆典礼的场合下进饮。序,指在饮酒时,遵循先天地鬼神,后长幼尊卑的顺序。数,指在饮时不可发狂,适量而止,三爵即止。令,指在酒宴上要服从酒官意志,不能随心所欲。[7](P103)

关于饮酒的时、序、数、令,在《说文》中都有所体现。先来看“时”。《说文》:“醮,冠娶礼,祭。”《玉篇》酉部:“冠娶妻也,礼祭也。”《仪礼·士冠礼》:“若不醴,则醮用酒。”这就是说,醮是行冠礼、婚礼的一种礼节,或者是用于祭祀。又如:“莤,礼祭,束茅,加于裸圭,而灌鬯酒,是为莤。象神歆之也。”《春秋传》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莤酒。”此条详细描述了一种祭祀的方式,即将酒浇在捆束在一起的茅上,酒从茅上渗透下去,像神喝了酒。还有一种祭神方式,就是将酒洒在地上。“酹,餟祭也。”段注:“《广韵》曰:‘以酒沃地。’”《说文通训定声》:“以食曰餟,以酒曰酹。”在喜庆典礼的场合下是可以饮酒的。《说文》:“酺,王德布大饮酒也。”“酺”的意思是对饮酒禁令的临时解除。《汉书·文帝纪》记载,文帝初登基,发出诏令,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也就是解除酒禁令五天,五天内可以大饮其酒而不会被处罚。

在《说文》中最直观的表现“序”的应该算是“醻”和“醋”这一对词了。《说文》:“醻,主人进客也。”“醋,客酌主人也。”段玉裁在“醋”下注:《彤弓》笺曰:主人献宾,宾酢主人,主人又饮而酌宾谓之醻。作客人家,以客为尊,主人向客人敬酒为“献”,客人回敬主人为“醋”,主人饮完之后再向客人劝酒叫做“醻”。

“数”是对人们饮酒多少的限制,《说文》用了一组字记录了饮酒多少对人生理的影响,即:“醒、酣、醉、酲、?”。《说文》:“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卒”是“终了”、“终结”,“醉”就是每个人所适应的酒量的终极。饮酒恰到好处,尽兴而不乱,是谓“酣”。《说文》:“酣,酒乐也。”段玉裁引张晏说:“中酒曰酣。”《史记·高祖本纪》集解引应劭注更为确切的解释是:“不醒不醉曰酣”。“酣”字从“甘”,“甘”是味觉中感到舒适的境界。“酣”正是饮酒后达到与“甘”同一境界的写照。醉、酣之前的状态是醒。《说文·酉部》新附字:“醒,醉解也。”“醒”字从“酉”,可以知“醒”在古代是与“觉”有别的,一般睡醒称“觉”,饮酒醉后醒来称“醒”。酣、醉之后,再饮下去于人体则有

害了。《说文》:“酲,病酒也。”《庄子·人间世》:“嗅之则使人狂酲。”司马注:“病酒曰酲。”“酲”源于“淫”。“淫”义为过分。“酲”就是饮得过分之称。“?”是饮酒过量最激烈的表现。《尚书·泰誓》:“淫酗肆虐。”疏:“酗是酒怒。”《尚书·天逸》孔传:“以酒为凶谓之酗。”这也是“酗”从“凶”的理据所在。

正式筳宴,尤其是御宴,都要设立专门监督饮酒仪节的酒官。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王室有掌握全国“酒之政令”的酒正。酒正是酒官之长,他们是以宴席上的礼节为准绳监督宴饮的人。这体现出了饮酒礼仪中的“令”。周初,周公辅成王,把禁酒当作一件头等大事来抓,发出了政府的禁酒文告:《酒诰》。到了汉代,政府对饮酒无度也有禁令。《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其实早在先秦时期,饮酒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习俗,禁令的作用很微弱。《说文》:“醧,私宴饮也。”即因尽私恩而请喝酒。“醵,会饮酒也。”即聚合凑钱饮酒,这都反映了人们对酒的喜爱以及酒在社会中的微妙作用。

八、酒之饮(酌;?、 ;?、釂)

《说文》:“酌,盛酒行觞也。”《段注》:“盛酒在觯中以饮人曰行觞。”也就是劝酒。又,?:“歃酒也。”徐锴:“以唇少呷之。”即稍稍喝一点酒。又,釂:“饮酒尽也。”《曲礼》: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注云:尽爵曰釂。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卷五:“釂从爵为饮酒尽,即今之干杯矣。”爵是酒杯的一种,釂取爵声也有深义。饮酒方式的不同,除了与当时的礼仪有关之外,也与场上气氛有关。

九、酒之食(醬、醢、 、?、 、?)

在中国古代,酒不单单是用来喝的,也可作为一种调味品来制作风味独特的酒食。

酱本指肉酱。《说文》:“酱,盐也。从肉从酉,酒以和酱也。”即以酒拌肉制成的食物称为酱。后来,一些植物做成的酱也被称为酱了。《说文》中提到的肉酱为“醢”。“醢,肉酱也。”《诗·大雅·行苇》:“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孔颖达疏:“《释器》云:‘肉谓之醢。’李巡曰:‘以肉作酱曰醢。’”植物制成的酱有 、?、 、?,均为榆酱。“ ”字下段注:“榆酱,用榆人为之,榆人者,榆子中人也。”也就是说 为捣碎榆子仁和酒而做成的酱。我们今天烹饪的时候,也很喜欢在菜肴中加一点酒用来调味。

十、酒之器(醆)

《说文》酉部中提到的酒器为醆,释为“爵也”。《广韵·铣韵》:“醆,杯。”《礼记·礼运》:“醆斝及尸君,非礼也,是谓僭君。”郑玄注:“醆、斝,先王之爵也。”《诗·大雅·行苇》:“洗爵奠斝。”毛传:“夏曰醆,殷曰斝,周曰爵。爵在古代既是一种盛酒器,亦用为饮酒器。”《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鑑予之。虢公请器,王予之爵。”孔颖达疏:“爵,饮酒器,玉爵也。”殷商西周时代,是中国青铜文化繁荣鼎盛的时期,也是我国酒器的形成时期。青铜器具种类繁多,据容庚《殷周青铜器通论》分类统计,在50类青铜器中,酒具占24类,其中有爵、斝、角、盉、鐎等温酒具,有尊、壶、卣、方彝、觥、垒、瓮、甂、 、尊缶、缶、蟾、?、等盛酒具,有觚、觯、饮壶、杯等饮酒具。不同的酒器,也就说明它的功用不同,功用不同则体现了先秦时期制酒工艺的进步。比如由贮酒器到烫酒器的改变,则反映了人们想通过将酒煮热以增加酒性的愿望。

以上简单介绍了《说文》酉部字与我国古代酒文化的一些情况。文字是一定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形体构造和词义的发展变化,往往反映出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真实情况。《说文解字》作为一部字书,正如许冲在《上<说文解字>表》中所说:“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仅就酉部字来看,便可看出当时社会关于酒文化的许多方面,所以,谓《说文》是一部“百科全书”一点也不过分。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7.2146.

[3] 韩胜宝.华夏酒文化寻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13.

[4] 姜亚沙,等.中国古代酒文献辑录[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印中心,2004.9.

[5] 臧克和.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261.

[6] 王宁,谢栋元,刘方.《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92.

[7] 夏家馂.中国人与酒[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103.

(下转第48页)

[5]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 张瑞玉(译).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6.

[6] 【美】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

[7]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205.

[8] 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与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9]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

[10] 丁煌.政策执行阻滞机制及其防治对策——一项基于行为和制度的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

[11] A·O·赫希曼.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收入不平等忍耐性的变化[J].经济季刊杂志, 87卷.1973.

The Harmonization and Conformity of

Benefit Relationship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n Governments’ Functions in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alism

JI Jian-xia, WU Pei-fen

(College of Marxism Theory and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grave adjustment of benefit relationships and the rigidity of the benefits already got, benefit polarization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 which affects the harmony and steadiness of our society. The government should exert sufficiently its regulating functions, harmonizing and conforming various benefit relationships to guarantee the smooth transition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construct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Key words: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nefits; harmonize and conform; governments; harmonious society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上接第32页)

The Chinese Ancient Vintage Culture Reflected by the Characters

With “酉”as a Radical in the Ancient Book Shuo Wen Jie Zi

HAN Yi

(Department of Chinese and Literatur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Shanxi Xi’an, 710062, China)

Abstract: In this essay, we choose characters with “酉” radical as the major object to analyze.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s, these character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en different kinds specifying the definition of wine, the origin of the wine, the production of wine, the taste of the wine, the colour of the wine, the ceremonial drinking of wine, the formality when drinking wine, the mood when drinking wine, the food made by wine and vintage utensils, from which we may get a general idea about Chinese ancient vintage culture.

Key words:Shou W en Jie Zi; characters with “酉” radical; vintage culture

责任编辑、校对:于生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