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练 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14页)Word版含详解

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练 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14页)Word版含详解

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练 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14页)Word版含详解
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练 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14页)Word版含详解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考纲要求】

1. 高考要求:(1)掌握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特点,并能结合一些气候资料等分析

气候变化的特点。

(2)理解近百年气候变化的特点、成因、危害及对策。

2. 热点: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人为造成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

暖是全球关注

焦点,也是命题热点。

【考情分析】

1.考点分布:2012江苏卷地理1、2;2012重庆卷文综6;2012重庆卷文综9。

2.高考命题趋势:(1)结合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原因及对策。(2)以某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____________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时间特点

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前时间跨度大,周期长

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呈________趋势

近代近一二百年__________时期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适应对策

1.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

影响具体表现

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______________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有利: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____增加,生长期延长,提高作物产量;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____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农作物减产

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________________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2.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通过技术措施减少目前大气中的________、甲烷等温室气体。

(2)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

〖互助学习〗

根据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有哪些?

2.全球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对吗?

3.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思路点拨〗

点拨点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增加。

例 1.全球气候的变化给世界各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它要求人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这种变化。读“丹麦位置示意图”(图甲)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图乙),回答(1)~(3)题。

(1)近百年来,丹麦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气温升高,降水变少 B.气温降低,降水变多

C.气温升高,降水变多 D.气温降低,降水变少

(2)对照图乙,丹麦气温的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3)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人类应该…………………………………………………………()

①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减小矿物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答案:

点拨点二全球变暖带来的深刻影响1.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例 2.2011年11月15日,科技部、国家气象局和中科院在京联合发布了《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报告称,在近60年期间,我国陆地表面温度上升导致大部分冰川面积缩小一成。据此回答(1)~(2)题。

(1)对冰川加速融化产生的结果表述错误的是………………………………………………………()

A.可以改变当地地貌 B.可以加速水土流失

C.从长远看,可以改善灌溉条件 D.增加了灾害危险

(2)冰川消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5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全球普遍变得干旱 B.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

解析:

答案:

〖变式达标〗

图1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图3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2和图3横坐标表示月份的顺序相同)。读图完成1~3题。

1.甲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3所示①~④四条曲线中,能反映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A.①曲线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3.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平均海拔在3 500 m以上。下图表示三江源地区1950~201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读图回答4~5题。

4.对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高谷深,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B.太阳辐射强,光热资源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能资源丰富

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三江源地区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河湖流量增加,洪涝多发 B.农作物播种时间推迟

C.降水增加,水土流失加剧 D.蒸发加剧,草地退化

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分布异常。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P点的气温可能为………………………………………………………………………………()A.20℃或16℃ B.23℃或14℃ C.17℃或18℃ D.19℃或15℃

7.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

A.M地:气候温和湿润 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C.N地:气候温和湿润 D.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 0.50 B.0.30 0.50 C.0.55 0.35

D.0.30 0.35

9.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10.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 B.F C.G D.H 11.中国与巴西同属发展中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巴西战略伙伴关系已进入全方位良好发展新阶段。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下图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巴西地形分布、巴西利亚和里约热内卢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巴西首都原为里约热内卢,1960年迁往巴西利亚。1986年11月24日,北京同巴西最大海港城市里约热内卢结为姊妹城。

(1)指出里约热内卢相对北京的方位,并简述该城市的地理位置。

(2)依据图,比较巴西利亚和里约热内卢的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德国气象局2011年7月26日在柏林发布报告说,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至4摄氏度。

材料2: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首个关键问题。

材料3:“可怕的全球变暖。”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3,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

(3)简要回答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4)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

〖课堂小结〗

知识联系法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原因

(2)应对措施

【课后巩固】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A.ab B.ac C.bd D.bc

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

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短期内,全球河川径流量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4.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D.海平面下降

据报道,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据此回答5~6题。

5.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冰川融化 B.全球气候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

6.人类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A.禁止使用氟氯烃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下图为“孟加拉国在不同程度的海平面升高过程中可能被淹没的土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②臭氧层的破坏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毁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

A.更适于港口建设 B.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大

C.气候趋于温和湿润 D.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大2008年~2009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6°C,较常年偏高1.7°C,为1951年~1952年冬季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据此完成9~11题。

9.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

A.降水量减小,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

B.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C.暖冬使地温升高,使农作物抗寒能力增加

D.暖冬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有利于农作物品种的更新

10.下图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

是……………………………………………………()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C.冷暖干湿交替 D.气候变化周期稳定

11.遏制气候变暖,必须……………………………………………………………………………()A.缩减经济发展规模 B.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C.发展中国家应承担和发达国家相同的责任 D.将温室气体全部回收利用

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川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图)。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实,南极一巨大冰川正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冰川运动D.全球变暖

13.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植树造林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近年来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是因为…………………………………………………………()

A.气温不断上升B.降水年际变化大 C.气温与降水变化不同步 D.降水不断减少

15.图中反映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

A.温暖湿润 B.温暖干旱 C.寒冷湿润

D.寒冷干旱

16.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19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俱增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是。

(3)把图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能源供应配合比例转为偏向低碳燃料和天然气,能源利用率提高

能源供应和需求状况不变

21世纪前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电

21世纪后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电

(4)按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多选)

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

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

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

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

E.台湾海峡将变宽

1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处印度洋的马尔代夫是一个由1 192个珊瑚岛组成的群岛国家,全国平均海拔只有1.5米。马尔代夫被众多旅游者视为“人间天堂”,醉人的风光给马尔代夫带来滚滚财源,也使它成为世界上高消费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图甲为马尔代夫地理位置图,图乙为该国供游客居住的水上小木屋。

(1)有人说不久的未来马尔代夫可能面临“灭顶之灾”,试简述这种可能性的原因。

(2)图中M国是马尔代夫最理想的搬迁地,M国,搬迁到该国之所以最理想,原因是什么?

(3)马尔代夫开发图示结构的水上小木屋有哪些好处?

【课后反思】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思路点拨〗例1.(1)C (2)D (3)A 例2.(1)C (2)A

〖变式达标〗1.D从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甲地处在大陆西岸且纬度接近30°(±10°),气候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结合图2中甲地降水量分布图判断可知,其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应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故选D项。

2.D 由上题判断可知,该地气候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正确答案是D项。

3.A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30±10)°附近,降水较多,且有明显季节变化,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正确答案是A项。

4.C 根据材料中的“平均海拔在3 500米以上”以及图中的年平均气温数值可以推断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牧草低矮,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气温低,热量不足;河流流量较小,水能资源并不丰富。

5.D图示信息显示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说明气候变暖,因此农作物播种时间将提前,蒸发加剧,会导致土壤水分减少,草地退化,但不会出现洪涝多发、水土流失加剧的状况。

6.B D点位于16℃~20℃等温线之间,则P点处闭合等值线的数值有两种可能性:若为16℃,说明温度偏低,则P点的温度更低,即小于16℃,排除A、C选项;若为20℃,说明温度偏高,则P点的温度更高,即大于20℃,排除D项,选B项。

7.D根据温度北高南低的分布规律,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M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日照不足,不适合建海滨浴场,排除A、B项;N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排除C项,故选D项。

8.B本题考查了等值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等值线的相关特征及其递变规律的理解能力。由图可知,E地位于0.45和0.65两条等值线之间,且周围的等值线以小值0.45闭合,说明该处的等值线数值比0.45小;而F地位于0.25和0.45两条等值线之间,且周围的等值线以大值0.45闭合,说明该处的值比0.45大。

9.A本题考查了区域定位、区域自然环境对气候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区域定位的能力以及结合区域特征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图可知,E、F两地的纬度位置相近,但E地的气候风险度较低、而F地的气候风险度较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可知,E地位于四川盆地、F地位于江南丘陵一带,两地的地形不同,导致两地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不同,因此位于四川盆地的E地气候风险度较低。

10.D本题考查了气候变暖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柑橘的生长对热量要求较高,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图中的H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北部边缘,因此气温较低是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偏大的主要原因,故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该地温度条件改善、风险度明显降低。

11.解析:(1)里约热内卢相对北京的方位依据经纬网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描述既包括经纬度位置,也包括海陆位置。(2)气候特征的差异包括气温、降水及其季节变化;气候特征差异的形成原因从形成气候的因素来分析,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及洋流等。

答案:(1)里约热内卢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该市地处低纬(热带),位于巴西东南沿海,东临大西洋。

(2)巴西利亚全年平均气温整体低于里约热内卢,降水干湿季更加分明;巴西利亚位于高原,海拔高,气温偏低;里约热内卢位于沿海平原且受沿岸暖流影响,气温偏高;巴西利亚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里约热内卢常年受来自海洋东南信风及暖流的影响并处于迎风坡,降水季风分配较均匀。

12.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的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图中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第(3)题,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影响不同,既有有利也有不利的影响,高纬地区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使积温增加,生产期延长;而低纬地区蒸发增加,干旱程度加重,农业减产。第(4)题,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实施措施主要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答案:(1)自然因素:太阳的异常活动等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2)大洋洲

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3)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不利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 (4)意义:①有利于节约资源;②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可采取的措施: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②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④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课后作业?1.C 2.A 3.A 4.D 5.D 6.C 7.D 8.B 9.A 10.C 11.B 12.D 13.B

14.B 15.B

16.(1)波动上升“温室效应”(2)森林被大量砍伐(3)按表中情况分析,对照图示得出自上而下依次是:②①④③(4)ACE

17.(1)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平均海拔低,可能会被海水淹没。 (2)印度马尔代夫与印度隔海相望,地缘相近;印度地域广阔,活动空间大。(3)马尔代夫陆地面积狭小,开发水上小木屋可以节约建筑用地;水上小木屋景观独特,安全舒适。

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卷试题.docx

课题: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一) 目标:夯实基础,适应考试重难点:读图用图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你认 为正确的答案写在试卷后面的答题纸上 1.读右图天体示意图,中心天体为太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右图包含三层天体系统 B右图处于银河系中 C右图处于河外星系中 D太阳成为该系统中心天体,是因为体积最大 2.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表温度适宜生命成长是因为日地距离适中 B地表温度适宜生命成长是因为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C地球有厚度适宜的大气层是因为太阳光照稳定 D地球有厚度适宜的大气层是因为体积和质量适中 神七太空行走后,中国的空间站距我们越来越近。北京时间2011 年 9 月 29 日 21 时 16 分,“天宫一号” 顺利发射升空,之后将与神八、神九、神十飞船对接,建立中国航空史上第一个空间实验室。据此回答3-7 题。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天体() A在空间轨道内工作的“天宫一号” B与“天宫一号”可能遭遇的太空垃圾 C 飞行中的民航客机“天宫一号” D飞行中的神七宇宙飞船 4.远在德国(东一区)的中国留学生想在第一时间了解“天宫一号”的发射状况,可以在下列哪个 当地时间关注网络直播() A 9 月 30 日 14 时 16 分 B 9 月 29 日 14 时 16 分 C 9 月 29 日 1 时 16 分 D 9 月 29 日 8 时 16 分 5.读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射“天宫一号”时,地球正处于公转轨道BC 段 B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将越来越快 C此后一个月杭州地区的日出时间将越来越早 D三个月后,北半球部分地区的正午日影可能出现在南侧 6.此时有关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正在北半球,继续往北移动 B太阳直射点正在南半球,继续往南移动 C太阳直射点正在北半球,接下来开始往南移动 D太阳直射点正在南半球,接下来开始往北移动 7.此时有关昼夜长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接近昼夜平分,接下来昼将变短 B北半球昼长夜短,接下来昼将变短 C北半球昼短夜长,接下来昼将变长 D全球昼夜平分 8. 2010 年五一节,小明和他的朋友随团去长白山旅游。在旅游途中迷失了方向,不巧又是阴天。下 列能够帮助小明辨别方向的有() ①利用随身携带的罗盘②利用太阳③根据树木的年轮④利用夜间星体⑤根据积雪的融化情况 ⑥根据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⑦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 A .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④⑤⑦C.①③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9.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 月 17 日 18时 30 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 18 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 A、9 月 17 日 0 时 30 B、 9 月 17 日 18 时 30 分 C、9 月 18 日 18 时 30 分 D、 9 月 16 日 18 时 30 分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4 ,回答 11~ 12 题。 10.图 4 中①表示() A.地幔B.地壳 C.地核D.软流层 11.岩石圈位于()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图 4 D.③外部 12.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外部圈层联系密切,但和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B.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 D.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 ,回答 13~ 16 题。 13.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4.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5.地壳运动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褶皱构造可形成() A.高大的山脉和谷地B.宽大的裂谷C.断块山地D.火山 16.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成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我国东部的锋面移动异常,往往给人们的生成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联系我国东部锋面移动图, 回答 17~ 18 题。 17.入冬以后, A 锋面往往会使我国北方普降大雪,而后带来“雪后寒”,则下列原因中不属于产生“雪后寒”的是() A.积雪融化吸热 B.新雪反射率高 C.地形平坦,有利于冷空气停留 D.雪后受冷空团气控制 18. 当 B 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______有规律性____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太阳辐射纬度差异——高低纬度之间热量差异——大气不断运动,交换输送热量3.三圈环流的形成: (1)形成条件: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_____热量差异___和___________地转偏向力 _____ 。 (2)类型: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 (3)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a.原因: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b .规律( 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图 二、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 匀,气压带相对完整。 (2)北半球:

2.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南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 热力性质的差异。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举例) 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 年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2.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气候,全年受__________控制,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 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 __________控制,温和多雨。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1.图示法记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图: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图3-2-4 所示。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

届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A.臭氧B.水汽C.氧气D.固体杂质 2.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 A.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云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云层对地面的逆辐射作用 3.关于热力环流叙述,错误的是:() A.地区间的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根本原因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成 C.同一水平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4.关于对流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低纬地区对流层的厚度比高纬度地区的大 B.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的厚度比冬季的大 C.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 D.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一般是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6℃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层大气有一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B.一般将2000——3000km的高空看作地球大气的上界 C.平流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高空飞行D.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大,到30千米以上气温上升缓慢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回答6~7题。 6.从辐射量上看,甲大于乙的原因是( ) A.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B.丁对甲有补充作用 C.甲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乙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7.下列概念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 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8、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 D.②④⑤

最新高三地理必修一测试题(一)

高三直升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 下图示意金沙江某河段的断面,该河段两岸分布着形成于不同年代的平坦面:T1、T2、T3、T4、T5、T6,相同时期用相同字母代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段两岸出现黄土的主要原因是 A.干热环境B.岩石风化C.河流沉积D.风力搬运 2.图中地表物质的形成与现在自然环境相符合的是 A.砾石B.石灰岩C.玄武岩D.细砂、粉砂 3.该河段地区盛产优质芒果,其原因是 A.降水丰沛B.光照充足C.土壤肥沃D.河谷地形 曙暮光是指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后散射在地球大气层的上层,照亮了低层的大气与地球表面的阳光。曙暮光包括了航海曙暮光和天文曙暮光(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3月20日上海(31°11′N,121°29′E)航海暮光发生的当地时间大概是A.6:36-7:12 B.18:36-19:12 C.4:48-5:24 D.16:48-17:24 5.某日北京天文台在正东方向开始观测到天文曙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日以后天津昼变长B.该日以后广州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C.北京在正西方向开始观测到天文暮光 D.北京再过12小时就观测到天文暮光结束 森特响应教育部推进研学旅行的号召,前往山东寿光(36.88°N)调研蔬菜产业扶贫问题。他发现,当地农民在部分丘陵坡地上,采用三面环墙的地坑日光温室种植反季节蔬菜,从而减轻自然灾害对蔬菜生长的威胁。为此,森特将所见绘制成示意图分享在微信朋友圈中。歌莉娅点赞并回复道:“我在江苏无锡(31.57°N)研学时也看到了这样的温室。当地同等规模温室地坑处白天无阴影面积的比重与寿光相同,而下挖深度却不同。”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1.地球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 ,直接来源是 。 2.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 作用和对地面起 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三种形式: 、 、 影响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强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4.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写出上图各环节名称: A ; B ; C D ; E 。其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 是 ,有霜的夜晚D (大、小)。 5.热力环流是由于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他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完成下面热力环流图并标出高低压。 6.大气的水平运动叫做风。同一水平面上促使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叫 。其特点是 等压线,从 指向 ①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应于等压线 。 ②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高空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 ③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 。 7.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 。 8.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上界地面

(1)写出图中数字和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并在相应位置标出风向。(2)其中有利于降水的气压带是和,风带是。 9.由于随季节南北移动,导致了风带和气压带也呈季节性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风带向移,冬季移;就全球而言,冬季向纬移,夏季向(高或低)纬移。 10.①赤道地区,常年受控制,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②南北回归线到纬度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③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夏季受控制,气流下沉,,冬季受控制,,形成气候;④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控制,终年湿润,气温适中,形成气候。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可以检测你一个阶段的学习,那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答案1~2.【解析】1.B 2.C 根据表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华北平原;乙为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不会太高;由于云贵高原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不会在0度以下。 3.【解析】答案选B 三角洲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高原面的沟壑则是流水侵蚀作用而成,沙丘则是由于风力搬运作用而成,他们都是由于外力作用而成。 4.【解析】答案选A。考查的知识点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其中,由于温度的变化,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物,这种破坏作用就是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基础上,流水、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5.【解析】答案选C。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既有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又有流水的物理冲刷作用,它的形成条件是:石灰岩地

区;降水和热量条件比较好的地区。 6.【解析】答案选D。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应属于流水侵蚀作用。 7.【解析】答案选D。根据岩层向上弯曲可知,该地层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根据水、油、气的比重可知,水最大,油居中。 8.【解析】答案选D。题干中提到的两次余震,①发生在岛屿的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②发生在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而且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综合以上的推理,尽管不知道该海沟的名称,也能作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判断。 9.【解析】答案选C。两大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较易判断出,亚欧板块较易误作太平洋板块。区分的方法为发生地震的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是亚欧大陆的延伸部分,从而作出亚欧板块的正确判断。 10.【解析】答案选A。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对考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很高。具体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知识。解此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幅地球剖面图,其次从图中可知此剖面线经过亚欧大陆和南美洲,此时可以判断该剖面线经过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一个斜剖面。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亚欧、太平洋和美洲三个板块,注意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 11.【解析】答案选C。本题考察板块的构成图的阅读能力。 12.【解析】答案选A。通过材料和图形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之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第二章测试题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1~2题。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拔高度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 2.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拉萨B.重庆 C.大庆D.海口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因此影响其亮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阴晴状况。第2题,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该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大量使用,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答案: 1.C 2.A (原创题)新华网拉萨2010年1月7日电一项可提高太阳能光伏电站使用效率的“液流储能电池系统集成及在太阳能发电中的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在拉萨设立的试验示范点测试,该项目有望2010年在高原城市太阳能光伏电站中应用。目前,西藏各类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的总容量超过9MW,西藏是全国太阳能应用率最高、应用面和规模最大、用途最广泛的省区。据此回答3~4题。 3.西藏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应用率最高、用途最广泛的省区。下列有关其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藏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B.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C.西藏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D.西藏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4.下列有关太阳辐射能及其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太阳能主要来自太阳活动 B.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地球上一切自然现象的发生,其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的能量就是耀斑爆发时突然出现的明亮斑块释放出的能量 解析:第3题,西藏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西藏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第4题,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其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答案: 3.D 4.B 5.(2011·安庆联考)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固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B.太阳辐射的能量由质量转化而来,所以太阳的质量一直处于消耗中 C.太阳辐射能量大部分到达地球,因而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D.太阳辐射能量大且集中,可以用其进行大规模商业性发电 解析: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其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该反应通过消耗质量来释放能量。太阳辐射能只有一小部分到达地球,但对地球和人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虽然巨大,但其能量分散,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密度较小。 答案: B 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下图为中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大气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

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 类型 成因 风向特点 高空大气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 名称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压带 0附近 热力作用 受热膨胀上升 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作用 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 炎热干燥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作用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温和湿润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作用 冷却下沉 寒冷干燥 风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Ⅰ第四单元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52分) 1. 岩石圈是指()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B.重力能C.潮汐能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右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第3题。 3. 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撞击月面, 据此回答4~5题。 4.撞击时,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太阳直射点南移 B.赤道地区昼夜平分 C.北京白昼时间一年中最长D.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 5.嫦娥一号撞击月球所遗留的痕迹,未来将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C.风力搬运 D.岩浆活动 6、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8.图中②表示的是 (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 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下列地貌与①②③④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①B.裂谷—②C.沙丘—③D.戈壁—④ 10.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 A.①B.②C.③ D.④ 11、右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请判断图中甲、乙两 处分属何种岩石( )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 ..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2.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日冕 B.极光C.太阳光D.黑子和耀斑 3.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4.当伦敦(零度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点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 A.悉尼(150°E附近) B.莫斯科(37°E附近) C.上海(120°E附近) D.洛杉矶(120°W附近) 5.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A.4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日 D.11月1日 6.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热力环流 B. 大气环流 C. 三圈环流 D. 季风环流 读右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B.高空 C.不考虑摩擦力 D.近地面 8.图中d代表的是 A.地转偏向力 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风向 9.图中的A地与B地相比 A.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 B.风向相反 C.A地风速小于B地 D.摩擦力一定相同 右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 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 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 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 兰紫光)、 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 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 直于切线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 9.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一

高中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一 (本练习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下列因素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中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太阳黑子多少的周期变化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分若干分钟 D.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就出现在光球层 3.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是(虚线表示物体运动原方向,实线表示物体偏转方向)() A.1和3 B.2和3 C.1和2 D.2和4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4.“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5.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先看到日出 D.地方时晚 6.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7.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东经120°地方时 D.北京(116°E)的地方时 8.如右图所示,正确的是() A.从南极上空看地球 B.M昼短于N C.N点正处于黄昏时间 D.N地太阳正午高度大于M地 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9~10题。 ①②③ 9.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 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选项。 3.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回答3~4题。

3.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 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 C.成反比D.没有相关性 4.此图所反映的是 A.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B.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013年11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高一地理试题第 1页 6.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 B.聊城昼长达到最长 C.聊城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 D.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北京时间20XX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 射,并于6月13日13时18分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的顺利对接。读地球公转示意图, 回答7~8题。 7.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远在英国伦敦留学的小明收看 的时间是 A.10日5时22分 B.10日9时52分 C.11日9时38分 D.12日1时38分 8.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地球大体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9.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0W 0W D A B C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10.右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练习题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130.0分) 1.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 风带的位置,可判断北半球大致为______(季节)。 (2)据图分析,④表示___________气候,其夏季的气 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③处的气候特征为 __________________;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的名称 为_____________。 (3)若本图表示亚欧大陆,⑧附近形成______渔场(填 写名称),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2.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 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并说明原因。 (2) 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 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 说明其原因。 3.如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是以_____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D三点线速 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 (2)此时D点是______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______,昼长是______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 分布规律是______ (4)这个季节我国东部盛行______风,气候特征是______. 4.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结构

气压带和风带气 压 带 风 带 的 分 布 及 移 动 规 律 三圈环流的形成 高低纬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气压带及风带 七个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六个风带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移动规律 北移?夏季 南移?冬季 北半球 北半球气压中心及 季风环流 1月份气压 中心及冬季风 亚欧大陆: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大西洋:冰岛低压 切断了南移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 冬季风:亚欧大陆→太平洋和大西洋 7月份气压 中心及夏季风 亚欧大陆:印度低压 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大西洋:亚速尔高压 切断了北移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风: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欧大陆 季风环流 东亚 冬季风:西北季风 夏季风: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 冬季风: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风:西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单一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 单一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赤道低压和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 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大地暖大气(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存在 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形成原理 图示 热力环流及 等压面的弯曲 (比较ABCD四地的气压大小:) 热力环流及 等温面的弯曲 (比较ABCD四地的气温大小:) 温压关系 近地面高温→大气上升→ 近地面热低压 对应高空热高压 近地面低温→大气下沉→ 近地面冷高压 对应高空冷低压 风压关系:水平面上风总是:高压?低压 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向关系:凸向相反 同一水平面等压面与等温面凸向关系 近地面:凸向相反 高空:凸向相同 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影响 海陆风:夏天(白天)海风,冬天(夜晚)陆风 山谷风:白天谷风,夜晚山风 城郊热力环流 近地面:郊区→城市 高空:城市→郊区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复习 课题:第二章知识结构

地理必修一_第二章_地球上的大气_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过程: 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 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2.2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P37) 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 气压带风带 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2、气压中心(北半球): 3、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试题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2018年11月11日,法国政府在巴黎举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纪念仪式,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等约70个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活动。下图为法国示意图。 回答下面小题。 1.法国整体地势特点 A.西高东低 B.中间低四周高 C.东南高西北低 D.北高南低 2.法国普罗旺斯是世界闻名的薰衣草故乡,并出产优质葡萄酒。推断普罗旺斯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中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罗斯海是南极洲的重要海域,其属于 A.南极洲内海 B.大西洋边缘海 C.印度洋的边缘海 D.太平洋的边缘海 4.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5.南极大陆是风暴最频繁、风力最大的大陆,12级以上的暴风是家常便饭,南极大陆沿海地带的风力最大,主要成因有 ①风多来自海上,缺少阻挡,摩擦力小 ②地势平坦,地表冰雪覆盖对风的阻挡小 ③沿海地带比内陆气压更高,气压梯度力大 ④南极中心附近高压强盛,沿海地带气压梯度力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读世界某国家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甲海域冬、夏季降水都较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洋流因素 C.地形因素D.海陆位置 7.下列符合该国河流特征描述的是 A.流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航运价值高 C.流程短,流速缓D.流速快,水能丰富 8.2011年3月11日,在乙地发生9.0级地震,给附近核电站造成严重破坏。该国发展核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开阔B.常规能源缺乏 C.经济发达,科技雄厚D.核能能量巨大,污染小 下图为某日“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回答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练习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2.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C.太阳辐射能是我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太常用的能源 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下图表示某种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地处在地球表面,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高低顺序是()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甲>乙 D.乙>甲>丁>丙 6.若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圈,甲、乙表示地球表面,则()A.甲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B.a为极地东风带 C.乙处容易形成锋面 D.甲处因地面冷却形成高压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关于I、Ⅱ两层的正确说法是() A、Ⅰ层上部热下部冷,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B、Ⅱ层上部热下部冷,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C、Ⅰ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D、Ⅱ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9.2008年9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到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