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知识100问

传染病知识100问

传染病知识100问
传染病知识100问

第一部分埃博拉出血热防制知识

1. 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又称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性引起的一种严重且往往致命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可高达50-90%。该病主要侵犯人类和其它灵长目动物(如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等)。

2. 埃博拉出血热是新发传染病吗?

埃博拉出血热是在1976年两起同时出现的疫情中首次发现并命名的,一起在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靠近埃博拉河的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南部一个边远地区。

3.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哪几型?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五个型别: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

4.哪一型埃博拉病毒致病力最强?

五个型别的埃博拉病毒中,扎伊尔型毒力最强,苏丹型次之,塔伊森林型对人的致病力较弱,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

5.如何杀灭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在室温下稳定,60℃ 1小时、100℃5分钟大部分病毒被灭活,紫外线、γ射线及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都可以杀灭病毒。

6.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

7. 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性传播吗?

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8. 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食物和水传播吗?

埃博拉病毒既不是食源性也不是水源性传染病,因此不会通过日常的食物和饮水传播。

9.埃博拉出血热可以人传人吗?

埃博拉出血热可以人传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可作为传染源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10.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潜伏期有传染性吗?

目前研究表明患者在潜伏期不具备传染性,只有在出现临床表现后才可以作为传染源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11. 埃博拉出血热可以通过动物传给人吗?

埃博拉出血热可以从动物传给人。人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猴子、大猩猩、黑猩猩、羚羊、豪猪等)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而感染发病。

12.那些动物可能携带埃博拉病毒?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包括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猴子、大猩猩、黑猩猩、羚羊、豪猪等也是可被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野生动物。在菲律宾的猪中检测到莱斯顿型埃博拉病毒的感染。

13.什么人感染埃博拉病毒风险高?

(1)与患者存在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

(2)在葬礼期间与死者尸体发生直接接触的哀悼者;

(3)在雨林地区与森林中死亡动物发生接触的人;

(4)未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

14.哪些行为容易导致埃博拉病毒感染?

(1)在没有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体液、排泄物、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

(2)在没有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对患者临床标本进行操作;

(3)参加病死者葬礼或遗体处理过程中直接接触尸体;

(4)接触果蝠、黑猩猩、大猩猩、猴等感染动物或其尸体。

15.当前西非国家疫情是如何传播的?

西非本次疫情中发生的大部分人感染病例为人际传播。健康人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如粪便、尿液、唾液、精液)而感染,或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或用过

的针头而感染。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病人的过程中感染埃博拉病毒,其原因可能是未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或在诊疗护理病人时未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16. 接触了埃博拉出血热病人后,一定会被感染吗?

在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后接触患者,不会感染埃博拉病毒。但如果未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接触患者,有可能会感染。

17.接触了埃博拉患出血热患者后,多长时间没有发病是安全的?

埃博拉出血热的最长潜伏期是21天,如果最后一次接触埃博拉患出血热患者已经21天,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即可排除发病可能。

18.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季节性吗?

埃博拉出血热一年四季皆可感染发病,无季节性高峰。

19.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年龄、性别差异吗?

不同性别各年龄的人对埃博拉病毒都是易感的,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病与接触机会密切相关。

20.埃博拉出血热主要在哪些国家和地区流行过?

近几十年来,埃博拉出血热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国家流行。2014年病例主要发生在西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

21.中国有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吗?

截至2014年10月31日,我国没有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报告。

22.这次在西非流行的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哪一型病毒引起的?

引起西非国家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的病毒是扎伊尔型,它是毒力和致病力最强的一型病毒。

23.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5-12天。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可不发病或呈轻型,非重病患者发病后2周逐渐恢复。

常见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

部分患者病程4-5天后进入极期,发热持续并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重症病人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

或血尿,少数患者出血严重,多为病程后期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病程5-7日可出现麻疹样皮疹,以肩部、手心和脚掌多见,数天后消退并脱屑,部分患者可较长期地留有皮肤的改变。由于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也可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迟发症。

24.埃博拉出血热严重吗?

埃博拉出血热是世界上最凶险的传染病之一,根据WHO统计,其病死率高者可高达90%,且90%的死亡患者是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的。

25.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怀疑自己患了埃博拉出血热?

目前中国尚无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报告,也无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果蝠,所以发生该病的可能性较低。如果曾经有过(1)在没有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过患者血液、分泌物、体液、排泄物、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对患者临床标本进行操作;(2)参加埃博拉出血热病死者葬礼或遗体处理过程中直接接触尸体;(3)居住于或去过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地区;(4)接触过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地区的果蝠、黑猩猩、大猩猩、猴等感染动物或其尸体。在21天内出现发热、或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或不明原因出血等等埃博拉出血热常见的临床表现时,则需高度警惕自己是否患了埃博拉出血热,立即到医院就诊。

26.如果怀疑自己得了埃博拉出血热,该怎么办?

当怀疑感染了埃博拉出血热时,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或12320卫生热线,向医护人员说明情况。同时应告知家属等人员避免接触,以免受到传染。及时就医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同时应加强感染控制,以控制疾病传播。由于接触患者的家属、朋友也可能患病,因此。请患者告知他们立刻通过上述途径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

27.埃博拉出血热需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性出血热,伤寒,恶性疟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相鉴别。

28.分离埃博拉病毒对微生物实验室有什么要求吗?

有,需要在四级生物安全四级(BSL-4/ABSL-4)实验室内进行。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用于研究烈性传染病,是目前国内生物安全级别最高的实验室。生物安全

四级实验室,比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安全级别更高,是全球生物安全最高级别的实验室,中国只有正在建设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29.埃博拉出血热病人临床实验室检查有哪些异常?

如果是埃博拉出血热病人血常规检查结果会有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低,随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加并出现核左移。肝脏转氨酶会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会高于丙氨酸转氨酶。还可能出现蛋白尿等。

30.埃博拉出血热血清学抗体检查有哪些项目?

因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所以将体外发生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或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鉴定、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诊断和监测。埃博拉出血热血清学抗体检查有血清特异性IgM 抗体检测和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31.如何判断患者体内存在埃博拉病毒,埃博拉出血热病原学检测项目有哪些?通过埃博拉出血热病原学检测,可以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或感染过埃博拉病毒,埃博拉出血热病原学检测项目有:

(1)血清中病毒抗原监测:埃博拉出血热有高滴度病毒血症,可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病毒抗原

(2)核酸检测:一般发病后一周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

(3)病毒分离:采集发病一周内患者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

32.如何确诊埃博拉出血热病例?

埃博拉出血热感染只有通过实验室检验才可获得确认。如果患者的检验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确诊病例:

(1)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若病程不足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则应在72小时后再次检测;

(2)埃博拉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3)在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出血热病毒;

(4)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33.在什么情况下认为患者为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即为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

(1)发病前21天内,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或疑似感

染动物,体温>37.3℃者;

(2)发病前21天内,来自西非埃博拉活跃地区,体温≥38.6℃者。

34.什么情况下把患者诊断为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即为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

(1)发病前21天内,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或疑似感染动物,体温>38.6℃者;

(2)发病前21天内,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或疑似感染动物,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者;

(3)发病前21天内,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或疑似感染动物,不明原因猝死者;

35.对有明确暴露史的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如何处理?

必须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动态监测体温,密切观察病情;对采集标本,按规定在定点医院达到生物安全2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相对独立区域内进行临床检验;病原学检测须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6.对仅是来自埃博拉出血热传播活跃地区、无明确暴露史的留观病例如何处理?

按照标准防护原则转运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动态监测体温,密切观察病情;对采集标本,按规定在定点医院达到生物安全2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相对独立区域内进行临床检验;病原学检测须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7.对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如何处理?

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治疗;按规定在定点医院达到生物安全2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相对独立区域内进行临床检验;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

38.对有明确暴露史的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解除留观的条件是什么?

对这种情况的留观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条件,即可解除留观。

(1)体温恢复正常,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2)若发热已超过72小时,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3)仍发热但不足72小时,第一次核酸检测阴性,需待发热达72小时后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39.对来自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无明确暴露史的留观病例,解除留观的条件有哪些?

对这种情况的留观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条件,即可解除留观。

(1)诊断为其它疾病的,按照所诊断的疾病进行管理和治疗;

(2)体温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者;

(3)发热已超过72小时,而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40.家庭或社区如何判定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

(1)与病例发病后共同生活;(2)病例发病期间或死亡后,接触过病例的身体,或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人员;(3)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等污染的亦无、床单等物品的人员。如共同居住、陪护、诊治、转运患者及处理尸体的人员。

41.飞机上出现可疑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怎么判定密切接触者?

符合下列情况者,即可判定为密切接触者

(1)在飞机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2)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3)在机上与病人同排左右邻座各一人(含通道另一侧)及前后座位各一人;(4)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其他乘客和空乘人员。

42.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如何转运?

密切接触者可用普通救护车转运,一车可转运多人;转运用救护车其驾驶舱与医疗舱应密封隔离;转运病例后,救护车辆必须清洁消毒后再转运其它患者43.我国对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如何管理?

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21天,即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最后一次接触之日起至第21天结束。观察期间由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其进行访视或电话联系,每天早、晚各询问一次其体温及其他健康状况,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头痛、关节或肌肉痛、呕吐、腹泻、出血症状等,按规定送定点医院治疗,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

44.在什么情况下解除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解除医学观察:

(1)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其接触的可疑或疑似病例排除埃博拉出血热诊断,该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解除医学观察。

(2)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未出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相关症状。

45.疑似或确诊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应该与其他病例分开么?

疑似或确诊埃博拉病例应单独隔离。在这些区域中,疑似或确诊病例也要分开隔离。同时要限制这些区域的人员出入,救治疑似或确诊病例的设备应是该区域专用的,在此区域内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也应是专门的人员。

46.埃博拉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救治地点允许访视么?

最好禁止探访者。若必须探访,只能让对必须照顾患者的人员进入,如患儿家长。

47.目前有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特效药物和方法吗?

截至2014年10月31日,全球仍无特异性治疗药物或措施,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出血,控制继发感染,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出血、DIC等并发症;有证据表明,早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治疗,可明显提高存活率;应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操作,严格无菌操作;在没有穿戴恰当的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应避免给埃博拉患者行体格检查和抽血等检查。

ZMapp是由美国和加拿大联合研制的药物,可以使患者对埃博拉病毒产生抵抗力,但目前仅对2名患者使用,获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生产该药的公司网站显示,该药目前处于新药临床研究申请阶段,尚未进入Ⅰ期临床安全试验。TKM-Ebola,是由加拿大Tekmira制药公司研发的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新药,Tekmira制药公司于2014年8月8日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经允许限制性地使用该药物,此前,该药处于Ⅰ期临床试验阶段。

48.中医中药能治疗埃博拉出血热吗?

目前尚无中医中药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相关报道。

49.现在有埃博拉出血热疫苗吗?

目前尚无获准使用的埃博拉疫苗或药物,但有数种产品正在研发中。

50.如何认识某些食物可预防或治疗感染的传言?

目前没有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的特异性药物,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在严格的感染控制程序下,由医院的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强化性的支持治疗。按照推荐的保护性措施去做,就可控制感染的发生。

建议应从卫生部门获取埃博拉出血热方面的健康建议。

51.埃博拉出血热可以治愈吗?是否会留下后遗症?

经过治疗,部分患者可以康复。但由于病情凶险,如果患者症状与体征非常严重,在病程中出现肾衰竭、肝坏死、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则可能会遗留终身后遗症。

52.埃博拉出血热病死者的尸体应该如何处理?

埃博拉出血热病死者的尸体只能由经过专门培训且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的专业人员处理。病人死亡后,应当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立即消毒后用密封防渗漏物品双层包裹,及时火化。或结合当地风俗,按国家相关规定处理。53.为什么要对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污染物做销毁或消毒?

因为对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污染物中含有埃博拉病毒,具有传染性,接触后可能引起人感染发病,因此,必须及时销毁或消毒。

54.埃博拉出血热是可以预防吗?

可以预防。最初的埃博拉病人是在处理受感染动物或其尸体时引起感染,但续发病例是在不安全的病人管理或者丧葬过程中直接接触病人体液而造成的。本次暴发中,大多数病例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造成,埃博拉出血热是可以预防的。

55. 如何预防埃博拉出血热?

(1)在疫区,减少与高危染病动物的接触(即果蝠、猴子或猿)。

(2)食用动物产品(血液和肉)前要彻底煮熟。

(3)医务人员如对病人实施医护,要戴手套并使用防护装备。

(4)探视或照顾病人后及时洗手。

(5)埃博拉出血热死者尸体应当在使用保护性较强的装备情况下再按要求处理。

56. 医护人员为埃博拉出血热的高危人群,医护人员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治疗疑似或者确诊患有埃博拉出血热病人的卫生工作者比其他人群面临的感染风险更高。

(1)除卫生保健标准防护措施外,卫生工作者应当严格采取所推荐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与受到感染的血液、体液或者污染环境或物体发生接触(比如病人的脏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

(2)他们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罩衣、手套、面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3)除非已经严格消毒,否则他们不应当重复使用防护装备或防护服。

(4)应当在医护每一位怀疑患有埃博拉病人时更换手套。

(5)将感染病人与其他病人和健康人隔离开来。

57.一旦出现意外沾染埃博拉病例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后,应采取哪些措施补救?皮肤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用0.5%碘伏消毒液或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后彻底清洗;粘膜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

58.埃博拉出血热防护应重视手卫生工作,关于手卫生和手消毒液方面注意事项有哪些?

(1)用手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应喷洒或涂抹均匀,并作用1分钟。

(2)可戴橡胶手套防护手部,在触摸污染物后应对手套进行消毒,作用时间1分钟。

(3)洗手应使用流动水,水龙头应采用感应式或脚踏式开关,尽量使用皂液,防止肥皂表现的污染。

59.手卫生可以预防埃博拉出血热,如何正确洗手?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一次性纸巾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非感应式水龙头采用一次性纸巾开关龙头。

60.什么是六步洗手法?

①掌心相对揉搓②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

揉搓③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

④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

⑤拇指在掌中揉搓⑥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揉搓

61. 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时,在非洲疫区应注意哪些事项?

(1)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

(2)避免接触高危动物(即果蝠、猴子或猿等)及动物的排泄物;

(3)避免与感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生接触;

(4)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场所长时间停留;

(5)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

(6)患病期间尽量避免与其他人密切接触。

62.发生疫情时,到西非进行商务、公务旅行或拜访亲朋好友安全么?

到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地区旅游或进行商务、公务旅行的人员在旅程中感染埃博拉病毒且在回程后发病的风险极低,即使行程中包括到那些最主要的报告病例的地区。病毒传播需通过直接接触病人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或死亡的病人和动物,而普通旅行者不太可能暴露于这些。建议旅行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这些接触。

如果您是到疫区拜访亲朋好友的话,风险同样很低,除非与病人或死者有直接的接触。若如此,很重要的是要向公共卫生当局报告并接受追踪随访。追踪随访是为了确认您是否暴露于埃博拉病毒,且通过监测来预防疾病的进一步扩散。63.目前,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严峻,对于赴非洲的出国人员有何建议?(1)结合埃博拉病毒的传播特点,建议公众出行前,应查询旅行目的地是否有埃博拉疫情,尽量避免或推迟前往正有疫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旅行。前往疫区的人员应严格遵守WHO推荐的感染防控指南。

(2)旅客应避免与病人发生接触,尤其注意避免出席葬礼和到当地诊所、医院等病人聚集的地方,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和排泄物等。一旦接触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

(3)减少去非洲的热带雨林地区游玩,避免接触灵长类及其他野生动物,在野外不要触碰动物尸体。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手部卫生,不要公用杯、盘、碗等生活用品,食用当地动物产品前应确认食物已被彻底煮熟。

(5)了解埃博拉出血热的症状,一旦出现该病的征兆及时就医。

64. 曾去过疫区,归国人员入境时及回国后应注意哪些事项?

(1)回国人员应主动配合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做好入境检疫工作,如实填写健康申报卡。

(2)入境时,如出现发热、季度虚弱、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等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症状,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并配合卫生检疫部门开展调查及相关医学检查。

(3)回国21天内,如果出现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症状,应当及时就医,就诊时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诊时,主动向医生告知近期旅行史以及在当地的暴露史,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并控制疾病的传播。

65.公众应该如何配合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工作

公众应了解该疾病的性质、传播途径,以及如何预防控制等基本知识,并遵从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技术文件的要求,按照规定配合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如果怀疑周边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应鼓励并督促他们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

66.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埃博拉出血热的信息,有哪些渠道?

建议从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官方网站获取埃博拉出血热的健康建议及其相关信息。在国内还可以拨打12320热线电话进行咨询。

第二部分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病防制知识

1.非洲艾滋病严重么?

非洲是艾滋病的重灾区 ,占全世界人口近 10%的非洲 ,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携带着人数却占全球的70%以上。女性感染率远远高于男性

2.艾滋病的症状有哪些?

原因不明的不规则发热38℃以上,大于1个月

慢性腹泻次数多于3次/日,大于1个月

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

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

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肺孢子虫肺炎

3.什么是恐艾症?

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精神抑郁、情绪多变、严重失眠、淡漠、体重下降和周身不适等反应

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

出现上述情况,请主动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

4.艾滋病是怎么传染的?

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而传播。体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

5.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不会

6.如何确定是否患了艾滋病?

首先,感染艾滋病要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史。如同性恋者、多性伴、滥交及嫖娼或不正当、不洁性交史,输血或血制品史,使用不洁注射器(或医疗用品)注射采血史等。

另外,经检测发现血液中HIV抗体为阳性。

HIV感染者可携带病毒数年而不发病,经过4—10年之后,才会出现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消瘦、腹泻、淋巴结肿大等),最后出现艾滋病晚期的并发症与机会感染(卡氏肉瘤、肝癌、卡氏肺囊虫肺炎、隐孢子球菌性肠炎、口腔及咽部霉菌感染、弓形体脑炎、病毒性疱疹、结核病、乙型肝炎等)。在出现临床症状以后,才诊断为艾滋病。

7.如何对待感染了艾滋病的家人?

与感染了艾滋病的家人的日常接触不会被感染的。感染了艾滋病的家人需要亲属的关爱。一般表示关怀和爱心的举动,例如:交谈、握手、拥抱、甚至亲吻、都不会传染HIV。请多以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关心,别让患病成员感到孤立无援,甚或被遗弃。关怀受感染者的家人,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他积极地生活。家人的鼓励和爱护,通常都是患病者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若未经患病成员同意,应为其保守秘密。当家庭中的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时,要协助患者安排适当的照顾或治疗,

减少患病者的精神压力。

但是,为了预防感染,作为与感染者接触最密切的亲属,也一定要了解有关艾滋病的防护知识,防止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如果患病人是自己的配偶,那么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要正确地选取用优质的避孕套,这可大大减低传染的机会。为患病成员护理伤口或接触其血液时,都要先戴好胶手套。护理结束后,将手套丢弃。

8.预防艾滋病,如何作好自我保护?

(1)主动认识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了解预防方法。

(2)洁身自好,与唯一的固定性伴有性关系。

(3)劝说自己的配偶或性伴了解认识艾滋病,以保护他们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保护他们就是保护自习

(4)清楚了解性伴的生活背景和习惯,如有怀疑,应拒绝与他发生性接触或坚持使用避孕套。

(5)决不与人共用注射器和针头。

9.什么是黄热病?

黄热病是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黄疽、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特征,在我国尚无发病。黄热病是蚊传疾病,非洲是疫区,去非洲前应打黄热病疫苗。疫苗保护期限为10年。

10.发生急性腹泻怎么办?

发生了急性腹泻不提倡“饥饿疗法”,宜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症状好转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脱水是腹泻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口渴、尿少、皮肤干燥起皱、双眼下陷。为防止脱水应多饮一些糖盐水;已发生脱水或者严重呕吐不能饮水的病人,要到医院进行静脉补液。

许多患者一有腹泻就使用抗生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大部分腹泻并不需要抗生素治疗,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如果腹泻病情不重,一般通过调整饮食、休息、防治脱水及一些对症治疗,病情在2-3天内即可改善;腹泻严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病情严重者应留下大便标本送医院化验,以便查明病因。

11.腹泻病人在哪些情况下应该到医院治疗?

腹泻病人若发生以下情况应到医院就诊,以便进一步查明病因,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腹泻伴随高烧。

?腹泻持续达两天以上,或重复发生。

?腹泻伴有频繁呕吐。

?腹泻严重或者有血便或粘液便。

?腹泻伴有脱水的症状。

?有严重的腹痛。

12.哪些情况需要用抗生素治疗腹泻?

需要用抗生素治疗的腹泻有:细菌性痢疾、霍乱、婴幼儿沙门氏菌肠炎、各种重症腹泻、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腹泻。

在大便化验尚未报告结果、诊断还未明确之前,大致判断应该用抗生素的指征有:大便带脓血;有里急后重;12岁以下的腹泻患儿出现突然发热、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肌肉发紧;一些特殊人群的腹泻患者,如严重糖尿病、白血病、肝硬化、晚期癌症病人及老人,也要用抗生素。

13.治疗腹泻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目前治疗腹泻的常用药物有:

?抗菌药:如黄连素、氟哌酸,仅治疗细菌性腹泻。

?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调整肠道菌群,不能与抗菌药合用。

?肠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全面止泻,可与抗菌药合用,适于所有腹泻。

?其他药物还有解痉药、收敛止泻药、中药等。

14.非洲引起腹泻的因素多么?

非洲可以引起的腹泻的病原体特别多,包括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请不要误以为腹泻是很轻微的疾病,细菌造成的腹泻在缺少抗生素治疗时很容易造成死亡。

15.怎样才能不得腹泻呢?

重点是防止“病从口入”。

(1)注意饮用水卫生。饮用水煮沸后用,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2)讲究食品卫生。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 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加热 以热透为准。尽量少食用易带

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淹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凉拌菜不妨加点醋和蒜。(3)注意手的卫生。饭前、便后手要洗净。

(4)洁环境。灭蝇、灭蟑。

(5)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饮用具吃、喝。

16.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蚊子传播的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登革热为自限性疾病,病人病情一般较轻,但重症病例容易发生出血和脏器损害,极个别病例会死亡。

17.什么是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18.肺结核是怎么传播的?

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大声谈笑时喷射出带菌的飞沫而传染给健康人。病人如随地吐痰,待痰液干燥后痰菌随灰尘在空气中飞播而传染。凡痰中找到结核杆菌的病人外出应戴口罩,不要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可随地吐痰,应吐在手帕或废纸内,集中消毒或用火焚烧灭菌。痰液可用5~12%的来苏溶液浸泡2~12小时消毒。病人应养成分食制习惯,与病人共餐或食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道感染。

19.怎么预防通过飞沫、空气传播的疾病?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并用流动的水洗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轻掩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4)在流感流行高峰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5)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6)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0.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元凶。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体后,把疟原虫注入人体, 10-15 天后就会发病。感染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分别引起相应的疟疾。

21.疟疾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疟疾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

22.何为重症疟疾?

凡出现严重并发症,并需住院治疗的疟疾患者为重症疟疾。其中,脑型疟多见。该类患者表现为意识障碍或昏迷,绝大部分由恶性疟发展而成。以儿童,特别是幼儿及无免疫力的患者为多见。预后凶险,延误治疗常致死亡。

23.疟疾的潜伏期?

潜伏期指从感染性叮咬至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恶性疟约为9-14天,间日疟和卵形疟约为12-18天,三日疟约为18-40天。通过输血感染的疟疾,潜伏期取决于输入的原虫量,通常较短,但也有延续到2个月左右的。

24.疟疾是如何传播的?

当雌性媒介按蚊叮吸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时,疟原虫随血液进入蚊体,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疟原虫经过发育、繁殖形成子孢子。进入蚊子唾液腺的子孢子在蚊子再吸血时随唾液进入人体传播疟疾。输入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使用被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等也可传播疟疾。

25.疟疾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吗?

不会。疟疾只会通过带有疟原虫子孢子的蚊子叮咬而感染人。

26.疟疾主要在哪些国家和地区流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全球86%的疟疾病例发生在非洲,并以病情较重的恶性疟为主;9%的病例发生在东南亚,其余5%的病例分布在全球其它地区。

到上述疟疾流行区生活、居住过的公民,如出现发冷、发热、出汗、乏力等症状,应当尽快去医院检查。

27.如何预防疟疾?

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或长效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28.患了疟疾后,怎么治疗?

间日疟患者一般采用磷酸氯喹加磷酸伯氨喹治疗,在第二年春季还要采用伯氨喹再进行一次抗复发治疗;非重症恶性疟患者可口服青蒿素类复方制剂,如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和复方青蒿素片等进行治疗;重症恶性疟患者应采用青蒿琥酯或蒿甲醚针剂进行抗疟治疗。

29.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每年逾2.3亿人需要得到血吸虫病治疗。

30.在人体内寄生的血吸虫有哪些?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有6种: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血吸虫。目前世界上流行的3种主要人体血吸虫病分别是日本血吸虫病、埃及血吸虫病、曼氏血吸虫病。

31.血吸虫的生活史是怎样的?

血吸虫的发育和繁殖包括成虫、虫卵、毛蚴、尾蚴和童虫五个阶段。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后钻入螺体,发育成尾蚴。尾蚴遇人或哺乳动物,侵入其皮肤后形成童虫,再移至肠系膜静脉寄生,发育为成虫。

32.血吸虫病是如何传播的?

人们如果接触被尾蚴侵染的水,淡水螺中释放出的尾蚴侵入人体皮肤,就会造成感染,在人体内,尾蚴发展为成虫。成虫寄生在血管中,雌虫在血管中产卵。一些虫卵随粪便或尿液排出体外,继续其寄生虫生命周期。其它虫卵则困在人体组织内,引起免疫反应,并逐渐损害人体器官。

33.人体感染血吸虫病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感染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产性感染。如在田间从事农活、育秧、栽秧、

收割、放水灌田、防洪排涝、捕鱼、捉虾、割草等。二是生活性感染。如在有血吸虫的疫水中洗衣服、洗蔬菜、游泳、洗手、洗脚等。

34.血吸虫病主要在哪些地区流行?

日本血吸虫致病严重,分布很广,包括日本、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埃及血吸虫病、曼氏血吸虫病主要在非洲地区流行。

埃及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大部分非洲国家,流行范围从东非苏丹、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至岛国毛里求斯与留尼日瓦;中非大部分;西非从尼日利亚向南,直到安哥拉;北非从埃及至摩洛哥。其中非洲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几内亚比绍、尼日尔,索马里和毛里求斯只有埃及血吸虫病,其他国家则有埃及和曼氏血吸虫病同时流行。

35.血吸虫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血吸虫病的症状是人体对虫卵的反应所致,并不是由血吸虫本身造成的。

血吸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和曼氏血吸虫病属于肠血吸虫病,可导致腹痛、腹泻和便血。肝脾肿大是晚期病例的常见症状,往往与腹腔积水及腹腔血管高压有关。埃及血吸虫病属于尿路血吸虫病,主要症状是泌尿生殖器官病变,临床表现有终末血尿,膀胱刺激与阻塞等症状。

36.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来自非疫区的人员多是易感人群 ,为避免感染血吸虫病,凡到疫区旅游、打工的人员 ,应了解当地是否是血吸虫病疫区,如果是疫区应不要接触疫水。37.何为疫水?

疫水是指在血吸虫病疫区沟渠、田、塘水中有血吸虫的尾蚴。人若接触了疫水会被尾蚴侵入,导致感染血吸虫病。

38.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有哪些?

吡喹酮是唯一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血吸虫病的药物。对急性血吸虫病临床治疗治愈率很高。该药高效,安全,且成本低廉,副作用少而轻。

39.什么是非洲人类锥虫病(昏睡病)?

非洲人类锥虫病也称为昏睡病,是一种媒介传播的寄生虫病。涉及的寄生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归类为锥虫属。

40.引起非洲人类锥虫病的寄生虫有哪些?

非洲人类锥虫病有两种类型,取决于涉及的寄生虫:

布氏冈比亚锥虫(T.b.g.):可见于非洲西部和中部。这种类型目前占昏睡病报告病例的95%以上,并造成慢性感染。患者可感染数月或甚至数年,但没有患病的明显体征或症状。出现症状时,患者常常已到疾病晚期,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影响。

布氏罗得西亚锥虫(T.b.r.):可见于非洲东部和南部。当今,这种类型占报告病例的5%以下并造成急性感染。在感染之后数月或数周可观察到最初的体征和症状。疾病迅速发展并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41.非洲人类锥虫病在哪些地区流行?

昏睡病仅发生在存在可传播该病的采采蝇的36个南撒哈拉非洲国家。

42.哪些人群易患非洲人类锥虫病?

生活在发生传播的地区并依赖于农业、渔业、畜牧业或狩猎业的农村人口最有可能接触采采蝇并因此感染该病。发生疾病的地区可以是单一的村庄或整个区域。在受感染地区内,各村的疾病严重程度可各不相同。

43.当前,非洲人类锥虫病在各流行区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在过去十年中,70%以上的报告病例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 2010年,仅有刚果民主共和国宣布每年发生500多例新发病例。

安哥拉、中非共和国、乍得、苏丹和乌干达宣布每年发生100至500例新发病例。

喀麦隆、刚果、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几内亚、马拉维、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国报告每年的新发病例少于100例。

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加纳、几内亚比绍、肯尼亚、利比里亚、马里、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斯威士兰和多哥等国在过去十多年中未报告发生任何新病例。疾病传播似乎已停止,但对有些地区的情况仍然难以做出确切评估,因为社会状况不稳和/或路途遥远使人难以到达,对监测和诊断活动造成了妨碍。

44.非洲人类锥虫病具有哪些临床特征?

在第一阶段,锥虫在皮下组织、血液和淋巴中繁殖。这被称为血液淋巴期,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 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 答:2004年12月1日。 3.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 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 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 答:鼠疫、霍乱。 5.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

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 答:十万元以下。 11.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答:社区、农村。 12.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

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13. 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何种对待? 答:给予补助、抚恤。 15.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6. 哪些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平时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 3、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 4、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制知识 一、水痘 (一)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的水痘出诊过程多先由斑丘疹发展为水痘诊,患者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痘结痂等多种形式,疱疹处常伴瘙痒。疹子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成人发热多在出疹前1-2天,大部分儿童出疹为第一症状,一般发热38-39℃,持续2-3天,全身症状轻,健康儿童中并发症少见,病程自限。 (二)诊断标准。 1.病前2~3周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 2.发热与皮疹(斑丘疹、疱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 3.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三)预防措施。 1.在水痘流行期间,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不参加集会。 2.搞好个人卫生,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具。 3.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一)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由于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肿胀明显,有轻度触痛及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因唾液腺管的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管口早

最新整理传染病防治法试题带答案知识讲解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得分: 一、概念(20分) 1、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 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2、流行病学调查: 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3、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疫区: 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5、消毒: 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二、填空题(20分)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 年8 月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2004 年12 月 1 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 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 2 种,乙类25 种,丙类11 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 传染病预防工作。 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 、技能的培训。 7、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8、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9、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10、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三、简答题(60分) 1、甲乙丙传染病包括那些病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关于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关于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严重患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高渗综合症是病症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一、糖尿病典型的早期症状都有什么? 常见的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表现有: 1、视力急剧下降,青少年双眼同时患上白内障,发展迅速。反复眼睑炎、睑缘炎;或眼外肌麻痹,突然上睑下垂、视力模糊、复视、头痛、头晕等症状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2、凡感耳痒,耳垢异常增多者,应考虑是否血糖控制不良,及时防控血糖。 3、口腔烧灼感、口腔黏膜干燥型患者可见牙龈红肿、压痛,牙周组织水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扣痛、松动、脱落等。 4、感觉多是从足趾开始。经数月或数年逐渐向上发展。典型的疼痛可为针刺、火烧、压榨或撕裂样疼痛。 还会有麻木、发冷感。常有蚂行感或麻木感,由于温度感丧失、痛觉迟钝而易发生下肢各种创伤和感染。 二、糖尿病的症状都有哪些常见的表现? 常见的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有: 1、伤口愈合会非常缓慢,因为血糖高,黏膜屏障作用减低,伤口不容易愈合。 2、皮肤瘙痒,糖尿病会引起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阴部的瘙痒更为严重。 3、经常感到疲乏、劳累。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患者经常会感觉两脚无力,容易疲乏,腰膝酸软等。 4、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进展较快,有事也会引起急性视网膜病变,引起急性视力下降。 5、手脚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般的感觉, 6、经常或反复感染,比如尿路系感染、红肿及霉菌感染。 7、男性发生阳痿。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以阳痿多见。 8、女性发生阴道干燥异常。 三、糖尿病疾病都有哪些常见的症状? 常见的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有: 1、由于失糖,糖分未能充分利用,伴以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食欲常亢进,易有饥饿感,主食有时达1~2斤,菜肴比正常人多一倍以上,尚不能满足。多尿、多饮及多食临床上常称“三多症”。 2、多尿、烦渴、多饮由于糖尿,尿渗透压升高而肾小管回吸收水减少,尿量常增多。病者尿意频频,多者一日夜可二十余次,夜间多次起床,影响睡眠。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材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材料 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六问 1、哪些传染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目前我国共将39种传染病纳入法定管理,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鼠疫、霍乱属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淋病、梅毒、布病、肺结核、狂犬病等属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属丙类传染病。 2、公民在传染病防控中应负有哪些义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控制疫情需要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哪

些职责? (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七)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九)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三)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妊娠期糖尿病-基本知识

妊娠期糖尿相关知识 什么事妊娠期糖尿病? 是指在妊娠后才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占孕妇的5%~10%,孕妇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分娩结束后,多数患者血糖会恢复政策,部分患者产后数年或数十年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筛查时间 由于妊娠期内分泌的变化所引起的机体糖代谢紊乱主要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孕32~34周达高峰。所以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时间是妊娠24~28周。 国际诊断标准 在进行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检查前,患者需禁食8~14小时,连续三天每天进食不少于150g碳水化合物,检查期间静坐、禁烟,检查时5分钟内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液300ml,分别测定服用前及服用后1h、2h的静脉血糖。 ●空腹:< 5.1nmol/L; ●1h:< 10.0nmol/L; ●2h:< 8.5nmol/L。 妊娠期糖尿病病因 可能与胎盘产生的大量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有关,胎盘本身产生的大量激素用以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但这些激素可以抵消胰岛素但作用,使得胰岛素但作用不能正常发挥,这在医学上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能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利用,就会使血糖升高,形成妊娠期糖尿病。 什么人群孕期易患此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 2、孕妇年龄大于30岁; 3、体重超重及肥胖,体重指数大于25,多囊卵巢综合症; 4、孕期体重增长过快; 5、既往怀孕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6、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孕期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者; 7、本次妊娠合并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畸形者。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对影响 1、可能并发妊高症、酮症酸中毒; 2、容易发生孕期及产时、产后感染; 3、产程延长、产后出血; 4、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增高; 5、难产率增高。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随着时间推移,天气变冷、气候干燥,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秋冬季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麻疹、肺结核、伤寒、痢疾、甲型肝炎。所以每同学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重者可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 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本病好发于冬季,人群普遍易感。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3.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早期被称为猪流感。人群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最明显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39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如果个体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加上自身免疫力低的话,患者一旦感染,会直接引发很多并发症,甚至于危及生命。 4.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 5.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多发生在冬末、初春季节。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

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一)传染病的定义 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传染病。 (二)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1、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 2、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3、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4、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5、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等。 (三)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类管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四)、传染病的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12小时内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于24小时内报告。 学校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其中腮腺炎、水痘、流感及麻疹均具有极强的传染

糖尿病基础知识考试答案

糖尿病基础知识考试答案填空题(每空2分) 1.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 代谢性疾病。 2.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可分为胰岛素促分泌剂,双胍类,a -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 四大类 3.胰岛由4种细胞构成,分别是A细胞(:?),旦细胞?,D细胞(、?),F细胞(PP) 4.生理胰岛素的分泌分为基础分泌和餐时分泌,其中基础分泌量为24 U ,进餐刺激分 泌量为24 U 5.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猪胰岛素和牛胰岛素与人胰岛素分别有1和3个氨基酸不 同。 6.1999年WHOI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切点126mg/dl ( 7.0mmol/l) _,餐后2小时血 糖切点200mg/dl(11.1mmol/l)。 7.因92%经粪胆途径排出,无肾脏蓄积作用。瑞格列奈是目前唯一可以在肾功能不全” 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安全使用口服降糖药。 8.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为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缺陷_ 9.从2型糖尿病发病时的并发症检出情况看,发病时已经有 5 —10年病史。 10.诺和龙(瑞格列奈)为苯甲酸衍生物, 起效时间05小时,达峰时间与半衰期均为1 小时;那格列奈为D-苯丙氨酸衍生物,通过肾脏排泄,且其中16%以原型排泄。 选择题(每题2分) 1.人体内降血糖激素是(C.胰岛素) A.胰高糖素 B. 肾上腺素 C. 胰岛素 D. 胃泌素 2.下列哪一项符合ADA对糖尿病的分型(B. 2型糖尿病) A.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B. 2 型糖尿病 C.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D.营养不 良相关糖尿病 3.下列哪项不是1型糖尿病的特点(C. 口服药治疗) A.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B. 常在青少年发病 C. 口服药治疗 D. 自身抗体阳性 4.口服降糖药适应症为:(A) A: 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B:妊娠糖尿病 C:酮症酸中毒 D: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昏迷 5.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A.冠心病) A.冠心病 B. 视网膜病变 C. 糖尿病肾病 D.神经病变 6. 1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研究是(D. DECODE)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

清洁。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试题及 答案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6.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报告。A.政府卫生部门 B.公安部门 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8.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全部免费 C.全部收费 9.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11.病原携带者是指() A.恢复期传染病病人 B.急性期传染病病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5、目前,我国7周岁及以下儿童应按程序接种的计划免疫范围内的疫苗有() A.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 B.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水痘 C.风疹、腮腺炎、麻疹 16、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A.传染源 B.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C.动物宿主和易感儿童 17、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 A.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B.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C.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18、保护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主要是指() A.保证一定的营养,改善生活环境。B.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C.以上都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19、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学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手足口。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 (一)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除少数起病急骤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长期表现为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与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1.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以空气传播为主,即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肺结核患者排菌量越多,其对其他人群造成的危害性也越大。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而被感染。飞沫直径1~5μm最易沉积于肺泡。痰干燥后结核杆菌随尘埃吸入也可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起病多为缓慢,表现为长期午后或傍晚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2)呼吸系统症状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发热、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周身无力,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为特征。 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经空气和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同流感病毒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力。病毒变异后,人群重新易感而反复发病。 4.流行特征流感病毒具较强传染性,加之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一般多发生于冬季。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常伴有疲乏无力,有时尚可伴有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长期血糖升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本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目前糖尿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因糖尿病引起失明者比一般人多10~25倍,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者比一般人多20倍;糖尿病较非糖尿病者心血管病的死亡增加1.5~4.5倍;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比肾病多17 倍;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肠道、泌尿生殖系及心血管等症状与性功能障碍。总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已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糖尿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典型的糖尿病有以下临床症状: (1)多尿。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又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故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每日可达3000~6000mL,甚至10000mL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加,每日排尿十余次或数十次。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从尿中排出的糖也越多。 (2)多饮。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现多饮,糖尿病人喝水很多,饮不解渴。 (3)多食。由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需从体外补充,加上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引起饥饿反应,故出现多食,多食又致高血糖,高血糖又致多尿、尿糖增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4)消瘦。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结果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体重减轻或出现形体消瘦。 (5)疲乏。主要为肌无力,与代谢紊乱、葡萄糖利用减少及分解代谢增加有关。 (6)其他,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引起眼屈光改变而致视力模糊。 哪些人群需做糖尿病筛查? 应在下列重点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筛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 1、年龄≥40岁,特别是≥45岁伴超重或肥胖,以往有空腹或餐后血糖异常者。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潜伏期平均为14天。水痘的前驱期可无症状或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持续1—2天迅速进入出疹期。皮肤初为红色斑疹,经数小时成为红色丘疹、疱疹。水痘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数日痂皮脱落。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为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患者应从发病日起隔离10日。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 二、预防措施: 1、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流行期室内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打扫卫生时,先洒水后扫地,免得把飞尘飞扬起来。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或吃东西前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过劳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确诊传染病要及时在家隔离,以免扩大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知识习题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哪次会议首次通过()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D.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2.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是() A.1989年2月21日 B. 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D. 2004年8月28日 3.国家对传染病实施以什么为主的方针( ) A.治疗 B.控制 C.预防 D.以上都是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A.甲类、乙类 B. 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D. A类、B类、C类 5.艾滋病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7.流行性感冒属于哪类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炭疽 C.肺结核、麻风病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腮腺炎 9.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10.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 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撒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11.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2.传染病暴以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 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13.对违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

糖尿病基本常识

糖尿病 血糖 一、定义: 血液中的糖份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英文简写Glu)。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3.61~6.11mmol/L。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称为高血糖。血糖浓度低于3.61mmol/L称为低血糖,我们拿到的血液生化检查报告中一般写着:葡萄糖,或者Glu。 二、正常血糖 1,空腹血糖正常值: 全血血糖为3.9~6.1 mmol/L, 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 2、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 11.1mmol/L(200mg/dl);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三、高血糖 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血糖>7.8mmol/L就称为高血糖;高血糖不是一个疾病诊断标准,而是一项检测结果的判定,高血糖不等同糖尿病 四、血糖指数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就是指一个食物能够引起人体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高G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也就是血糖升的高;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简单说就是血糖比较低。 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合理安排膳食,对于调节和控制人体血糖大有好处。只要一半的食物从高血糖生成指数替换成低血糖生成指数,就能获得显著改善血糖的效果。 五、糖尿病饮食疗法的血糖生成指数 血糖生成指数,是表示某种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标准食品(通常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之比,指的是人体食用一定食物后会引起多大的血糖反应,是一个衡量各种食物对血糖可能产生多大影响的指标。糖尿病 一、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中医上称为“消渴症”。

传染病防治法作业(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作业 要求:全部题目抄写并作答,不得复印或打印。 1.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 答: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 答: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 答: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4.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5.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6.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7.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

8.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9. 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的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10.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该如何处理 答: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11. 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什么要求 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12.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 告属地管理原则向有关部门报告。 及时向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包括乡镇卫生院、医院、疾病预控制中心等机构部门报告。 1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 15.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

糖尿病基本知识

糖尿病知识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临床表现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检查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