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庐江沙溪菖蒲山及裴岗斑岩型铜金矿床控矿构造及大地构造环境

安徽庐江沙溪菖蒲山及裴岗斑岩型铜金矿床控矿构造及大地构造环境

安徽庐江沙溪菖蒲山及裴岗斑岩型铜金矿床控矿构造及大地构造环境
安徽庐江沙溪菖蒲山及裴岗斑岩型铜金矿床控矿构造及大地构造环境

斑岩型钼矿床模式

斑岩型钼矿床模式 地质构造背景 构造位置 活动大陆板块边缘弧内侧的构造岩浆活动带、亲弧裂谷及大陆裂谷。 成矿环境成矿区域有较厚的陆壳,张性构造发育。矿床与钙碱质及次碱质酸性及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成矿于地壳浅部,成矿温度属高温(可高达500-600℃,晚阶段可降至240-250℃)。 含矿岩体 为具斑状结构的浅成-超浅成酸性小型(多<1km 2 )侵入体。其岩石类型多为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及花岗闪长斑岩,多具有高硅、高碱的特征。岩体多呈岩株状及岩筒状。 成矿时代 可形成于不同地质时代,但目前发现的矿床多为中、新生代。 伴生矿床 同类型铜矿床及钼钨矿床、矽卡岩型钼钨及钼铁矿床。 矿床特征 矿体特征钼的矿体多成环状、锅状、筒状、似层状、凸镜状、脉状产于岩体的上部、顶部、爆破角砾岩筒、接触带及裂隙带中。 矿石矿物组合主要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钼矿、黄铁矿,常可见黄铜矿、黑钨矿、白钨矿、锡石、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等。常见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萤石、云母、黄玉等。 矿石结构构造常见片状、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及网脉状构造。 围岩蚀变常见钾化、硅化、绢云母化、青盘岩化等,并且有从中心向外依次分带规律,但因岩浆的多次侵入和多期次矿化、蚀变的叠加使蚀变分带复杂化。 矿床规模此类矿床往往有重要工业意义,具有品位低、规模大的特征,在世界钼的探明储量中居首位。 矿床实例 (陕西)金堆城、(吉林)大黑山、(辽宁)蓝家沟、(北京)大庄科、(河南)南泥湖-三道庄、(美)Climax 、Henderson 、Redwell Basin 、(格陵兰)Malmbjerg 。 矿床成因 斑岩型钼矿床的成因与板块俯冲作用和裂谷活动有关。当洋壳以较低的角度俯冲于有较厚陆壳的大陆板块边缘之下因俯冲减速或拆沉作用,或在大陆裂谷早期因镁铁质岩浆上升并释放热能,导致下地壳发生小规模的部分熔融形成富含成矿元素的流纹质岩浆(一般高硅富碱)。当此种岩浆侵位于大陆边缘地壳浅部时快速冷凝结晶形成斑状酸性次火山岩体。随后,深部岩浆房中析出的含矿流体迅速上升至次火山岩体的上部,并因减压沸腾形成细脉浸染状矿化或发生引爆形成角砾岩筒。在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时也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化。岩浆和气液流体的上升可引发地下水的对流循环,使围岩中的矿质活化和参与较晚阶段的成矿(图 1)。

蒙古OyuTolgoi斑岩铜金矿的勘查

第39卷 第1期2003年1月 地质与勘探GEOLO GY AND PROSPECTIN G Vol.39 No.1 January ,2003[收稿日期]2002-11-26;[修订日期]2002-12-05;[责任编辑]曲丽莉。 [第一作者简介]刘益康(1942年-),男,196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班,教授级高工,现主要从事金属矿产地质勘探工作。 专家论坛 蒙古Oyu Tolgoi 斑岩铜金矿的勘查 刘益康,徐叶兵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北京 100028) [摘 要]Oyu Tolgoi 斑岩型铜金矿床达世界级规模,正在大规模勘探中。矿床位于蒙古南戈壁沙 漠中,离中蒙边界80km 。矿床由西南部、南部、中部和远北部4个矿化区组成。文章介绍了该矿床的勘查历史、地质概况和4个矿化区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勘查该矿的方法可供在戈壁地区寻找隐伏半隐伏斑岩铜矿借鉴。 [关键词]斑岩铜金矿 勘查历史 中亚成矿带 蒙古 Oyu Tolgoi [中图分类号]P618.41;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03)01-0001-04 斑岩铜矿是世界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常以矿床规模大,埋藏浅,品位较低但矿化分布均匀,矿石成分简单、易选及可供综合利用的矿产多为特征[1]。从全球范围来看,斑岩铜矿床常发育次生富集带,形成品位富的矿石,是开采的主要对象[2]。近两年来,加拿大 Ivanhoe Mines 公司在蒙古T urquoise Hill (Oyu T olgoi )斑岩铜金矿勘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引起矿产勘查界的高度关注。该矿床离中蒙边界仅80km ,正在进一步勘探中,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勘探营地。笔者最近考察了该矿勘查现场,现将该矿床介绍如下。 1 勘查历史 Oyu Tolgoi 斑岩铜金矿勘查区中心位置位于东 经106°51′,北纬43°附近,在蒙古乌兰巴托近正南方向,中蒙边界北约80km 处。Oyu Tolgoi 项目确定了4个主要矿化区,即西南部区、南部区、中部区和远北部区,总计约6km 2,其中西南部区被作为首选勘查区,已施工的钻孔最多。截止到2002年9月18日,Ivanhoe Mines 公司在Oyu Tolgoi 项目区已施 工275个钻孔。已施工的钻孔结果表明,Oyu Tol 2goi 为一特大型斑岩铜金矿床。 Oyu Tolgoi 斑岩铜金矿床是由蒙古高级地质学 家G aramjav 首先发现的。澳大利亚BHP 公司亚洲勘探部Sergei Diakov 领导的一个踏勘组于1996年检查了该地区,1997年BHP 公司取得了勘查权,并且在该区开展了地质填图、水系和土壤沉积物测量、磁法和激发极化测量等工作。在这些工作的基础 上,BHP 公司打了23个钻孔,钻孔分布较零散,累计进尺3000多米,孔深最大的为270m ,见到了矿化。其中有两个孔结果较好,一个见矿长度26m ,平均Cu 品位0.86%,另一个见矿长度38m ,平均Cu 品位1.63%。 由于BHP 公司战略调整的原因,2000年5月,BHP 公司将包括Oyu Tolgoi 项目工作区在内的238km 2的勘查权区转让给了Ivanhoe Mines 公司。2000年6月,Ivanhoe Mines 公司开始开展反循环钻 进,至9月底,完成了109个孔,总计8828m 。反循环钻进最初的目标是验证BHP 公司已施工钻孔揭露的次生富集辉铜矿矿层。但通过大量的反循环钻进,却有意外的发现,许多孔的底部已打到了可工业利用的深部铜金矿化体。 2001年,Ivanhoe Mines 公司开始施工金刚石岩 心钻探,以查明项目区深部矿化潜力。位于Oyu Tolgoi 项目西南部区最东北部的O TD150孔-I 2vanhoe Mines 公司的发现孔,揭示了Oyu Tolgoi 斑 岩铜金矿深部矿化的情况。O TD150孔孔深590m ,从70至578m ,揭穿了508m 的矿体,金平均品 位1.17×10-6,铜平均品位0.81%,其中从188m 至466m ,总计278m 为富矿段,金平均品位1.60×10-6,铜平均品位1.02%,从而启动了Oyu Tolgoi 斑岩铜金矿大规模勘探的序幕。 2 地质概况 南戈壁地区邻近蒙古南部和南戈壁构造区的交

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1)与岩体的关系: 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 而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km2(如江西德兴朱砂红岩体0.02 km2),也有达十余平方公里的。 矿化多集中在岩体项部,岩体形态复杂,以岩株、岩筒状对成矿较有利,岩石常具有斑状结构,岩体内外伴有角砾岩带,有的矿化角砾岩筒是主要的开采对象。 岩体时代一般较年轻,典型的斑岩铜矿床从晚古生代到中新生代,尤以中新生代占绝对优势。 (2)围岩蚀变特征: 矿床的围岩蚀变很发育,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常具有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多数情况自岩体中心向外可分为:(1)钾化带(钾质蚀变带);(2)石英绢云母化带;(3)泥化带(粘土化带);(4)青盘岩化带;上述四个带在一个矿床中不一定都存在,可以是其中某一两个带特别发育,围岩蚀变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可作为寻找斑岩铜矿的有效标志。金属矿化分布在岩体内或部分在岩体内,部分在岩体外,石英绢云母带常为主要的矿化带。 (3)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形态主要受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控制,如侵入体的形态、接触面的形状和产状、成矿前的裂隙构造及围岩蚀变等。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也有呈致密块状、角砾状的等等。矿石品位一般较低,但矿化均匀。矿化明显分带,片矿化向外为:Mo—Cu、Cu—Mo、Pb-Zn、Au。 (4)地质构造环境:岛弧,特别是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浆弧环境钙碱系列的安山岩带有利于斑岩型铜矿的形成。矿床多分布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过渡带相对隆起的一侧,一般为深-大断裂带及其上盘。 (5)成矿作用: 当岩浆侵位于地壳浅部时快速冷凝结晶而形成斑状中酸性次火山岩体。随后,深部岩浆房中析出的含矿流体迅速上升至次火山岩体的上部,并因减压沸腾形成细脉浸染状矿化或发生隐爆形成角砾岩筒。在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时也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化。岩浆和气液流体的上升可引发地下水的对流循环,使围岩中的矿质及硫活化并参与成矿。

斑岩型铜矿床模式

斑岩型铜矿床模式 地质构造背景 构造位置大陆板块钙碱性岩浆活动强烈的边缘火山岩浆深成弧及岛弧,深大断裂带附近。 成矿环境矿床的形成与板块俯冲过程中钙碱质中酸性岩浆的高侵位斑状 侵入体有关,矿床形成于地壳浅部,成矿温度属高-中温。 含矿岩体为钙碱系列的小型(多<1km2)中性及中酸性复式岩体。岩石类型多为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岩,可见闪长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岩体形状为岩株状、岩筒状,可见岩墙状、脉状。 成矿时代可形成于不同地质时代的板块俯冲时期,但目前发现的矿床多为中、新生代。 伴生矿床矽卡岩型铜(钼)矿床、脉状铅锌矿床及金矿床。 矿床特征 矿体特征矿体产于斑岩体上部、边部及内外接触带附近。常见的矿体形态有柱状、筒状、板状(全岩矿化)分布于斑岩体的上部,呈环状产于岩体的边部或成脉状、凸镜状沿裂隙带分布。 矿石矿物组合常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及金银矿物等。常见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重晶石、绢云母及粘土矿物等。 从中心向上向外矿化从钼(铜)矿化→铜(钼)矿化→铅锌矿化→金矿化 矿石结构构造常见他形及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浸染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等。从斑岩体中心向上、向外,矿石及矿化类型从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 围岩蚀变从岩体中心向上、向外,蚀变类型从钾(钾长石、黑云母)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盘岩化带,铜的矿化位于石英绢云母化带。(图28)

图28斑岩铜矿主要蚀变分带及国内外斑岩铜矿形成相对深度示意图(翟裕生等,1979) 矿床规模此类矿床往往有重要工业意义,在世界铜的探明储量中居首位,具有规模大,品位低的特征。对世界各地208个矿床的统计结果见图29。 矿床实例(江西)德兴、(内蒙)白乃庙、(黑龙江)多宝山、(西藏)玉龙、(智利)El Salvador、(美)Bingham。 图29斑岩型铜矿床的吨位(A)和品位(B)(据Donad A.singer等人,1986) 矿床成因

西藏雄村铜金矿床的数字矿床模型构建及意义_张婷婷

2012年7月地球学报Jul. 2012 第33卷第4期: 654-662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Vol.33No.4: 654-662 https://www.doczj.com/doc/b117804489.html, www.地球学报.com 西藏雄村铜金矿床的数字矿床模型构建及意义 张婷婷1), 黄勇2), 唐晓倩3), 刘飞4)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 2)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成都 610081; 3)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成都 610059; 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摘要: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是在冈底斯成矿带中发现较早, 勘探工作也开展较早的大型铜金矿床, 是冈底斯成矿带上具有代表性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床, 对该矿床的深入研究, 为在相似地质条件下寻找“雄 村式”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总结雄村铜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基础上, 以该矿床的 地质描述模型为依据, 以矿区勘探资料为数据基础, 将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这一高新技术应用于该矿床, 建立了雄村铜金矿的数字矿床模型, 充分展示了立体模型对地质体空间特征的有效表达, 实现了该矿床的 数字化、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同时, 将数字矿床模型与矿区的大比例尺高精度磁测数据结合, 开展多源信 息三维综合分析, 为矿区深部和外围三维定位定量预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地质描述模型; 数字矿床模型;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 中图分类号: P628.3; P618.4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75/cagsb.2012.04.25 The Digital Mineral Deposit Model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Xiongcun Cu-Au Deposit, Tibet ZHANG Ting-ting1), HUANG Yong2), TANG Xiao-qian3), LIU Fei4) 1) MLR Key Laboratory of Metallogeny and 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2) Chengdu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Chengdu, Sichuan 610081; 3)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4)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Tectonics and Dynamics,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Abstract:The Xiongcun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 was found and explored earlier in the Gandise metallogenic belt, accumulating a wealth of data. It is a kind of typical island arc type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 in this belt. A thorough study of this depo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racing the “Xiongcun type” deposits in similar geological setting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Xiongcun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 and used 3D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to build its digital deposit model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data to show the deposit i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to manage the deposit visually and dynamicall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igital deposit model withthe large-scale aeromagnetic data could provide strong 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172077)、国家973项目(编号: 2011CB403103)和青藏专项(编号: 1212011085529)联合资助。 收稿日期: 2012-06-18; 改回日期: 2012-07-10。责任编辑: 张改侠。 第一作者简介: 张婷婷, 女, 1984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及矿产资源评价工作。通讯地址: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E-mail: yueztt@https://www.doczj.com/doc/b117804489.html,。

科研勘查评价一体化常态化是新时期地调工作的必然选择

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三 承担责任敢于担当勇于创新 科研勘查评价一体化常态化 是新时期地调工作的必然选择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一、概况 国务院“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领”的实施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找矿人的责任,需要我们既要醉心于地质科学创新,更重要的是为缓解国家资源瓶颈作出贡献;既要当好耕耘于SCI科学沧海的爬格匠,更要有担当成为向矿产勘查一线的地质科技人员提供科技食粮的爬山匠,正是那些在山水之间跋涉的爬山匠,才是实现找矿突破的先行者。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国土资源部西藏主要成矿带大型-特大型矿床勘查评价科技创新团队”,是一支长期战斗在西藏高寒山区的主要成矿区带,摸爬滚打数十年,常年坚持在野外工作一线,取得重要成果的科技创新团队。2005年以来,依靠西藏地勘局和西藏地调院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

心,地勘行业同仁的共同奋战,团队承担3个超大型、大型矿床勘查评价(甲玛、雄村、尕尔穷)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累计新增探明铜资源量947万吨,钼资源量69万吨,铅锌资源量105万吨,伴生金379.7吨,伴生银11036.9吨(331+332+333类别),取得新成果。 与此同时,从2013年开始,助力和科技支撑多龙整装勘查区中铝资源、西藏地质五队取得铁格龙南(荣那矿段)、拿若铜(金)的找矿突破,截止2014年12月31日,估算铜资源量大于1000万吨。 二、主要成果和进展 (一)助力和科技支撑多龙整装勘查区铁格龙矿区、拿若矿区取得找矿新突破。青藏高原腹地矿产资源勘查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既要有先进的成矿理论指导,又要参加长时间的野外调研,乃至要牺牲个人的健康。 团队2013年承担中铝资源和西藏地质五队多龙矿集区的技术支撑工作,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研究等项目的资助下(青藏专项:《西藏多龙地区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综合研究及中大比例尺电法扫面》;地质调查项目:中国西南地区中新生代斑岩-矽卡岩型铜矿成矿规律与矿床模型;中铝西藏金龙公司《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影响找矿突破的关键找矿标志和找矿地质条件研究》;973项目课题:青藏高原南部增生造山成矿系统发育机制)。多龙整装勘查区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从2000年初开始进行了不间断公益性地质调查和

斑岩型铜金矿床岩浆热液体系演化研究进展

27卷增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7?中国东部岩石圈演化及成矿作用? 斑岩型铜(金)矿床岩浆一热液体系演化研究进展冷成彪1’2,张兴春1,王守旭1’2,秦朝建1,吴孔文1’2,任涛1’2 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通常认为斑岩铜一金矿床中成矿流体是在中酸性岩浆侵入过程中,由于结晶分离作用和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致使岩浆中的以水为主的挥发分达到过饱和状态,进而分异形成的独立流体相。但大量研究表明,岩浆中水的含量是有限的,浅成、超浅成(≤3km)中酸性斑岩体含水量一般低于3%El,Z]。由于含矿斑岩规模通常较小(通常小于5km2),因而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分异出的成矿流体不太可能形成目前在超大型斑岩铜矿中的金属量。此外,大量同位素资料,如金属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钾化带中黑云母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等,又充分证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 对此,我们认为斑岩型矿床(尤其是大型和超大型)的成矿流体与成矿斑岩与其说是“母子”关系,不如说是“兄弟”关系,即成矿流体亦主要来源于斑岩下部的岩浆房。Klemm等C3]认为,只有当来源于深部异常富集成矿金属的流体加入到浅部岩浆一热液系统中,才能形成E1Teniente超大型铜矿,Shinohara和Hedenquist[引、Heinrich[5]也是基于这一观点建立了岩浆一热液体系的成矿模型。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地质证据支持这个观点:1)几乎所有的斑岩铜一钼矿都产于复式岩体(岩柱或岩株)之上[6],即与斑岩矿化有关的岩浆活动是多阶段多期次的。2)矿化年龄通常晚于斑岩侵位年龄,有的甚至晚10Ma,例如普朗斑岩铜矿石英闪长玢岩和含矿二长斑岩的锆石年龄为228,~226Ma,辉铝矿的Re_Os等时线年龄为213Ma。3)斑岩铜矿的流体包裹体通常具有多期次、多阶段和多次沸腾[3一]的特征,这同样反映了岩浆热液活动的多期次性。 岩浆通过结晶分离作用及温压条件的改变可以分异出独立的流体相。研究表明,由于岩浆成分的复杂性和温压条件的差异,分异出的流体相盐度、密度以及相态变化很大。但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当声>100MPa时,这种流体表现为单一相(通常又称超临界流体);2)当P<100MPa,或者岩浆熔体中CI/OH值很高时,这种流体表现为两相(卤水+蒸气)共存[8.9]。 基于上述认识,结合前人观点[4’5’10—1引,我们认为可以用三阶段热液作用过程(图1)来解释斑岩型、低温热液型和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机制。 I.斑岩侵位:近年研究发现,斑岩型铜一金矿床不仅限于洋壳俯冲形成的岩浆岛弧环境[141,也可以产在与大洋板块俯冲无关的大陆或者陆内环境[15,16],因此成矿斑岩的源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洋壳板片脱水交代上部地幔楔使其发生部分熔融,从而可以在Mash带形成相当规模的岛弧钙碱性岩浆rz3;二是在陆一陆碰撞条件下,由增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1门。 岩浆房在内压大于外压时,岩浆会发生上涌(尤其在岛弧环境,由于洋壳持续俯冲,岩浆会不断上涌,有时甚至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岩),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下降,这些岩浆侵位到2~3km深度时,由于结晶分离作用(和/或同化混染作用)的不断进行从而固结成斑岩。随着斑岩结晶分异作用的进行,将分异出富挥发分的流体,由于斑岩侵位高,此时静岩压力较低(50~75MPa),因此这种流体相通常表现为卤水和蒸气两相不混溶的现象(第一次沸腾)[珀],此时流体的温度大约为600~800℃。 在斑岩体系半开放的情况下,由于气相密度较低,因此富含Au、Cu等成矿元素及HzO、C02、H。S等挥发分的蒸气,很容易沿着围岩的裂隙或早期岩浆通道迅速上升,由于这种蒸气相的pH值较低,能

斑岩型钼矿床研究进展

!# 年 $月 "" % ' , "" ( &) !# 文章编号: 9;#=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34 + - % - 2+ 3
第! 卷 第! 期 5 6) ! , 8 78 5 7 !
斑岩型钼矿床研究进展
简 伟#, 柳 维#, 石黎红!
!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 ;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矿产局,河南 灵宝 $!" ) # ""> <9" 摘 要 文章总结了北美西部及中国斑岩型钼矿床的研究成果, 介绍了斑岩型钼矿床的分类, 共生岩浆岩, 矿
化方式及蚀变特点, 重点探讨了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流体特点, 钼在岩浆 热液系统中的富集沉淀机制以及斑岩型钼 ; 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型钼矿床; ( A 型钼矿床; 特征; 流体; 富集; 沉淀; 物质来源; 综述 ? @B ) 文献标志码: % 中图分类号: =:= 1# 8 9
! #%' ) *" - /010 2 34'+ '- * "$&( %( , . -/ ,, - "% 2"/( ( + ) ,
# # C% D (F + D (AI3 +/J H ! + , E / G E H J ( 7K
#MN) R-' N HE AI*H' E 'E F S P P ( A 7 H H 'P U TQ7 ET ENT W(H ""> ?( Y (KA N H L AO Q7 A S3 ENT H (E ).TONT ?(AG (E ( RV7 (HE F E(K#": F S A !/HZ7 X W'A RV7 K AI*H' E ONT /HZ7 <9" J HH ?(A OEO7 E 7Q H (E ).T 'E F (KA $!" F EA F S [ ) A 7 H !( $* 4 0& * 1'S' 7 ZEO E7PFS 7 ( &' H 7 ZEO E ONTH S 7 I A TAAQ P@ 7AQ H KHP A 7&QQ@) IH @I&TT PE@T @ 7 AP@) IH @' 7'E( PE\' F' &P) FE &') AI EEN ] ( P P T ) E () ) () Q Q ) A 7 A I \ S&'S'( H O 7T A I7 T (E P (N( ' ( E O @' A 7 R' E' E H&'S' 7 IH @ E7P H E EH (P T N ( P Q T N P ( 7&QP P T H ^WT HAT @ A_ (H7 E A ST7 7&QQ @)ZEO I&TT( \T ' Q ?'(E 7 7 S% EN AI?(A P( AE E T\ STN TE T R 7&QQ@)ZEO E7P A PE N TR A 7 F 7I) A R,' @' A H S FS &'IA ( OSA&N 7 &'S' 7 IH @I&TT T S( ) T( P H )' P ( H T& ) P P ( ' A (N ( Q N KHP (H7T 7' F (E )A 7 H ) ' (HNA N 'PT \ SPEE &AT& NI7 'H&' P HAII&T(H7 7 EEN KEO 'NT @H'( P HAIAE P S' P (( F ( S @ ST ) E HP T7 A 7 H E7P R ; ( A_ ( P A7 A ETN P ( A A P( (7 @)ZEO NA N 'PT R ' R @H R (T AI 7'E 7 A @T H E ) 7 PE I&TT 7 IH @F S' P (( 7 7E 7 (K) I F H TONT R@ K A AI@P T R ST E7P^ A ETN ;' O A E ( Q 5,60( K7 K F 7&QQ@)ZEO E7PF ) A; & 7 ZEO E7PFS'N 'PT R (T NHEP P H ' -" 7 E 7Q &'S' 7 IH @I&TT ? @ B QE@) IH @I&TT NA P (( F O F7NH A 7 F ) ( ( P ( A ETN ) I '( Q Q I&T(H TONT 'U \ E7P F7'E FE( (7 E 斑岩型钼矿床是金属钼最重要的来源, 在时间, 空间, 成 因上与斑状花岗质体有关, 是由岩浆在结晶过程中释放出的 富金属热液形成的.侵入体成分上从花岗闪长岩到高硅富碱 的花岗岩均有, 钼主要呈辉钼矿的形式赋存于相关侵入岩的 顶端 (侵 入 岩 体 顶 部 靠 近 围 岩 的 部 位) 网 状 石 英 细 脉 中 的 仅次于北美西部的全球第二大钼成矿带, 分布有金堆城, 雷门 沟, 上房沟, 东沟等斑岩型钼矿床 (李永峰等, " ) 辽 ! 9 .此外, " 宁, 吉林, 江西等地也有重要的斑岩钼矿床分布 (罗铭玖等, 成矿年龄进 #5 ) 5# .中国的研究者对斑岩钼矿床的地质特征, 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罗铭玖等,5# 杜安道等,5$ 黄典 #5 ; #5 ;
(D 7NN PA8 #< ;D T AE ) ,5# D ( PA8 7I7'E ) , 5: E ' PA8#: ; S EE ) , 豪等, 5 ;5= 李永峰等,"= 叶会寿等,"= 代军治, P P # $ #5 ; 5 !" ; !" ; 加拿大, 秘鲁, 格陵兰, 俄罗斯, !" ; A E A8 !" ; #: ) 5# .斑岩型钼矿床在美国, ": * 7 P ) , ": 周珂等, " ) 对斑岩钼矿的成矿物 ! 5, " 挪威和中国均有分布, 矿床的形成时代较新, 多晚于 #" * 质来源及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 * 7E ) , ( A PA8 9 A (?' HE A8 5> , 如中国的 #5 ; A E P ) , 5 )其他地质时代亦有少量成矿, P # 55 毛景文等, " ; ! 9 李永峰等, " ; " ; " ! 9 ! = 叶会寿等, " ; " " ! = " 兰家沟 钼 矿 床 #= * , 典 豪 等,5=) 加 拿 大 的 * 8 代军 治 等,"= 代 军 治,": 李 诺 等,"< * 7E ) , (: A黄 和 ; ; ; A PA8 #5 P !" !" !" ( > ! > A ?' HE A8 5> . )T P EA P # & A H 钼矿床 >! >5* ,A E P ) , 5 ) 斑岩型钼矿床是中国钼矿床的主要类型, 东秦岭地区是 !" )但对于斑岩钼矿的成矿流体以及钼在岩浆 热液系统 ": , ; 中的特性方面关注较少.
( ":55 !"$"5 , ( !!#=$" ) ! 本文得到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 ! "5$ ," : ## )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 #"">" #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 的联合资助 $$$# ) 第一作者简介 简 岩石学, 矿床学专业.- A :\ 9 QS7N 伟,男, 59年生,硕士,矿物学, #: @( X : " A7 8 ) H 收稿日期 !";>! ;改回日期 !";=! .李德先编辑. "5";< "5";>

地球化学-读书笔记

K是常量元素,为典型的亲石元素(刘英俊等,1984),钾元素主要赋存在钾长石、白云母、黑云母、绢云母以及硅酸盐中。K在钾硅酸盐化带中,随着斜长石被水白云母等矿物交代及角闪石被黑云母交代,Na大量浸出,且Na易溶于水形成Na-Cl而流失。因此,在钾硅酸盐化带、次生石英岩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中Na被带出。矿体中心部位Mn含量相对较低。(唐菊兴等,2009) 锰的硫化物溶度积最大,属于强烈的亲氧元素(芮宗瑶等,1984) 。休尔曼确定的金属元素与硫的亲合力的顺序为:Mn

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读书报告 姓名:马卓妮学号:20141003347 班级:015141 指导老师:杨振 一.基本内容介绍 1.基本概念 斑岩型矿床(porphyry deposits)指矿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中-酸性斑岩体有关,成因上与火山-侵入活动有一定内在联系,具有一定蚀变和矿化分带性,矿石呈细脉浸染状的热液矿床。其中以斑岩型铜矿最有意义,研究程度最高。斑岩型铜矿,过去又称为“细脉浸染型铜矿床”,具有埋藏浅,品位低,规模大,矿化均匀,易采易选的特点,也因此成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最早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开采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巨大铜矿时,矿山工人叫出来的。我国王之田将斑岩铜矿定义为:与钙碱性,碱性,中-酸性火成岩的浅成-超浅成侵位斑岩有关,斑岩和围岩破裂裂隙强烈,并具 K+、Si+、OH-蚀变矿物晕和 Cu、Au、Ag、Pb、zn、S等地球化学晕、岩浆晚期中温热液阶段、细脉浸染状硫化物铜矿。铜平均品位一般0.4%,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几百万吨,以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Pt,Pd等等。斑岩型铜矿床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 2.产出环境 2.1 时间分布 斑岩型铜矿形成时代集中于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型铜矿床目前发现很少。据芮宗瑶(2004)统计,世界上超过 500万吨的斑岩铜矿集中分布于新生代,大约占59.9%,中生代约占35%。斑岩铜矿形成时代不均一,但随时代变新,矿床数目增多矿化强度加大。形成原因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斑岩铜矿主要行成在板块汇聚区,而在前寒武纪

斑岩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 概念: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一些弱酸性的斑岩类小侵入体有关,规模巨大,低品位的细脉浸染型矿床。 其矿体可以产在斑岩体内部,也可以产在围岩中。 成矿时代:有重要意义的斑岩型矿床均出现于显生宙,特别是中、新生代,其次是晚古生代。共同特征: ①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 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等 ②具有一定的面型矿化蚀变分带性,硫化物大量出现,富含黄铁矿 ③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 工业意义及经济意义: 1、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等 2、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 3、埋藏浅,易开采 4、矿石成分简单,易选 5、可供综合利用的矿种多 我国主要铜矿床类型分布概况 斑岩型45%、矽卡岩型21%、沉积型12%、海相火山岩型10%、铜镍硫化物矿床8%、热液型4% 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例介绍斑岩型矿床其它特征 斑岩型矿床以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主,又称细脉浸染型铜(钼)矿床,是目前最重要的铜矿床和钼矿床类型,约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美国、智利、秘鲁三个主要产铜国家的铜矿储量的80~90%来自斑岩型铜矿床。近年来,我国江西、云南、黑龙江、西藏、河南等地也相继有所发现,斑岩型铜矿床已成为我国的主要铜矿床类型。斑岩型铜矿床以其埋藏浅、品位低、规模大为特征。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百万吨,矿石中除伴生钼外,还有金、银等元素可综合利用。斑岩型铜(钼)矿床常成群成带出现,构成成矿区或成矿带。有时斑岩铜矿床还和其它矿床类型相伴产出,构成一个成矿系列。 成矿地质条件 (1)岩浆岩条件 (2)构造条件 (3)地层条件 岩浆岩条件 中酸性钙碱性浅成或超浅成小型斑岩侵入体 (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 岩体规模较小(<1-2km2) 个别达10余km2 岩体的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 化学成分以富钾为特征(K2O>Na2O) 岩体的酸性程度影响矿化类型 SiO2 62-68%的斑岩---以铜为主的矿床 SiO2>68%的斑岩---以钼为主的矿床 构造条件 含矿斑岩的侵入大多和深大断裂有关,矿床常呈带状分布,分布于深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构造系统中。

富金斑岩型铜矿基本特征

富金斑岩型铜矿基本特征 摘要:斑岩型铜矿床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很多斑岩型铜矿床往往不是呈单一矿种产出,它们多与Au伴生或者共生产出,成为了金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金矿成因类型,这类矿床又统一被称作是富金斑岩型铜矿床。该类矿床基本特征是:该类矿床主要产出在板块汇聚边缘与俯冲有关的火山-岩浆弧中,形成时间主要集中在第三纪,古生代和中生代也有部分矿床的产出;该类矿床产出与典型的安山质-英安质或者粗面安山质-安粗质特征岩石密切相关;该类矿床的产出从下往上发育Ca-Na硅酸盐蚀变、钾-硅酸盐蚀变(钾化)、青盘岩化、中度泥化、绢云母化(千枚岩化)、高级泥化蚀变;另外,以富金斑岩型铜矿床为中心,其外侧还可以发育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床,矽卡岩型矿床等,矿化类型多样。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富金斑岩型铜矿;基本特征 斑岩型矿床的概念一直在演变并拓宽。这是因为斑岩型矿床的矿种,由铜矿拓宽到钼矿、钨矿、锡矿、铅锌矿、铀矿和金矿等;也因为对斑岩型铜矿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出现概念演变是正常发展。斑岩型金矿往往并不是独立产出,而是与斑岩中铜矿等共、伴生产出,比如江西德兴铜矿,西藏玉龙铜矿等;但是也有独立斑岩型金矿的产出,比如智利北部马尔泰斑岩型金矿等。 若斑岩型铜矿床中Au的含量>0.4g/t(Sillitoe,1979)或者全岩的Cu/Au的原子数之比小于40000(Kesler et al.,2002),则可笼统的称为富金斑岩型铜矿床。这类矿床具有与贫金、富钼斑岩型铜矿类似的地质特征(李金祥等,2006)。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组成了由Cu-Au、Au-Cu到Au斑岩型矿床的连续系列(SIllitoe,2000)。世界上富金斑岩型铜矿均具有可观的Au金属量,印度尼西亚Grasberg斑岩型CU-Au矿床的Au储量可达到2560t。正是由于富金斑岩型铜矿床有相当可观 的Au储量,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过去的30年中,一直是矿业公司的首选勘 探对象,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大型、超大型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如Panguna、Grasberg、Batu Hijau、Alumbrera、Far South East、Oyu Tolgoi等,并从不同方面对该类型 矿床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根据对青藏、新疆、北美西部典型斑岩铜金矿床的实地调查,

斑岩型铜矿成矿条件

斑岩型成矿条件 岩浆条件: 1、中酸性、钙碱性,浅成或超浅成,小型斑岩侵入体(花岗斑岩、花岗 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 2、岩体规模较小(小于1-2Km2)个别达10余Km2 3、岩体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 4、岩体的酸性程度影响矿化类型: SiO2:62-68%的斑岩—以铜为主的矿床 SiO2:大于68%的斑岩—以钼为主的矿床 构造条件: 1、含矿斑岩的侵入大多和深大断裂有关,矿床常呈带状分布,分布于沈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构造系统中。 2、含矿侵入体及其附近常具含矿的爆发角砾岩体。据北美58个斑岩型铜(钼)矿床统计,含角砾岩的占70%,我国赣西北、豫西等地的斑岩型矿床中也发现有角砾岩体。 角砾岩呈筒状或脉状分布于斑岩体内或其附近,下限可能为2-3公里。角砾岩中常具金属矿化,甚至形成富矿。角砾岩由于挥发份从岩浆中逸出而引起的膨胀造成的。 地层条件: 围岩岩性对斑岩铜矿床的成矿有重要影响 1、当围岩为硅铝质岩石时,矿化主要在岩体顶部集中,很少进入围岩; 只有当围岩裂隙特别发育时,含矿热液不仅在岩体中聚集,还可沿裂隙进入围岩形成矿化。德兴斑岩型铜矿床的矿化主要分布在围岩中。

2、当围岩为碳酸盐岩石时,在接触带还可以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构成斑岩铜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的矿床成矿系。 围岩以中心式面型蚀变为特征 1、这类蚀变围绕侵入体中心呈同心圆状或椭圆状产出,范围可达几百米至几公里。各蚀变带的矿物组合常呈有规律地分布。 2、Lowell等(1970)根据克拉马祖矿床的蚀变,参照美洲27个斑岩矿床,提出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蚀变分带模式,子岩体中心向外依次出现四个蚀变带:核心带-钾质蚀变带-似千枚岩化蚀变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质蚀变带-青磐岩化带-边缘带。 围岩蚀变及分带 1、以石英、绢云母构成的似千枚岩化蚀变带,几乎在所有斑岩型铜矿中均广泛发育,其强度、范围和矿化的规模有直接关系。 2、少数矿床的面型蚀变是以接触带为中心的,向岩体和围岩两侧呈对称的环状分布,为接触式面型蚀变,其分带特点与中心式类似,德兴铜矿。 3、我国斑岩型铜矿床围岩蚀变特点: ①可分为面型和线型两种 面型:岩体为中心(玉龙、城门山) 接触带为中心(德兴) 线型:受构造控制,沿一定方向延伸(多宝山) ②具有较强的石英化作用 ③似千枚岩化带最重要、最普遍 ④泥化带一般不发育,矿化不好(玉龙除外) 矿床成因

世界重要矿床的发现经验和启示

世界重要矿床的发现经验和启示 一、十几年来的重大发现 最近十几年,世界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成绩突出,新发现了一批世界级的大矿,一批老矿因新时期的勘查结果使保有储量大大扩大,世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大为提高。 据有关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固体矿产勘查主要在拉美、北美、西南 太平洋岛弧、非洲、俄罗斯等地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超过70个,在原有基础上大大扩 大储量的矿床不下17个,发现新的重要成矿区带3个,新增加金储量24000吨,铜金属 储量4400万吨,锌金属储量3500万吨等。统计分析二十世纪90年代新发现的这些矿床,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①新发现较大矿床的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钼、金)矿、火山岩型金矿、卡林型金矿、喷气-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岩浆型铜镍矿、红土型镍矿、绿岩带型金矿、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砂页型铜矿等。 ②识别出若干成矿新区,如加拿大沃伊塞湾铜镍矿区,加拿大西北柳湖金刚石矿区和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斑岩铜金矿区等。 ③多数新发现的金属矿床都产在已知的成矿区带内,有的甚至就在已知矿床的深部和旁侧。 1、金矿 新发现矿床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非洲、中亚天山地区、中国等勘查区。 中南美洲墨西哥杜兰哥州的“梅塔蒂斯”(Metates)项目已求得Au 325t,Ag 8000t。原帕尔马里托(Palmarito)金矿现有Au 150t,0.6g/t。 厄瓜多尔的加比(Gaby)斑岩金矿现有Au109t。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州东部元古宙绿岩带中的拉斯克利斯蒂纳斯(Las Cristinas)矿地 已求得Au 390t,可年产金14t;Brisas矿地与之毗邻,有Au227.03t。 巴西帕拉州在秃山金矿外围新发现塞罗莱斯特绿岩型金矿有Au150t。1996年新发现 的皮里纳(Pierina)金矿Au230t,2-7g/t。智利埃尔印第奥矿带又新发现至少260t的帕 斯夸金矿;马里昆加矿带也新发现561t的塞罗卡塞尔(Cerro Casale)金矿。 阿根廷南部巴塔尼亚高原罗万格纳迪亚金矿已确定Au100t; AguaRica矿地已求得 Au约193.42t,Cu 490万吨。 美国内华达州卡林金矿带深部不断有100~200万盎(约31.1~62.2t)的富矿体被 发现。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派普莱恩(Au 251t),特阔伊斯里奇(Au 155t)。阿拉斯加州的多林溪(Donlin Creek)金矿Au155t。蒙大拿州麦克唐纳浅成热液型金矿Au263t。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