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

第一章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

第一章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
第一章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

第一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

第一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不久,高校扩招决策立刻出台,一直稳步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了跨越式发展的历程。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52万,2005年340万,2006年413万,2007年达到495万。按照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划分的理论: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小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于高等教育的精英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2005年为21%,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阶段。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规律和特点: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由“精英”走向“大众”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向第三产业倾斜

(四)大学生毕业初期失业率相对较高

二、当前就业形势的有利因素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毕业生总体上仍属供不应求

(三)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就业空间进一步加大

(四)加入WTO使就业机会增加

(五)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急剧增加

(六)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需求加大

(七)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遇

三、当前就业形势的不利因素

(一)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

(二)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

(三)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

(五)高等教育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六)社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

四、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趋势

(一)一次就业成为历史的遗迹,短期就业和多次就业成为就业的主流脉象

(二)就业全国化成为趋势

(三)报考“公务员”行情看涨

(四)报考研究生持续“高烧”

(五)新兴就业形式蔚然成风

(六)自主创业悄然兴起

五、毕业生就业的方针和政策

多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坚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坚持“公平、公正、择优、自愿”的原则,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

(一)不同类型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二)定向生原则上按入学时合同就业

(三)享受国家专业奖学金及享受艰苦行业、地区或特殊岗位定向奖学金的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四)结业生的就业政策

(五)有病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六)边远省区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七)毕业生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

(八)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最新政策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

2.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3.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

4.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5.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

6.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

7.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生,对就业困难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由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门共同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费由教育系统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费由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

8.教育部就做好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六项举措。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突出。2006年11月,教育部就做好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以下举措:举措一,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举措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

举措三,加快建设和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体系。

举措四,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高校内部就业工作体系。

举措五,完善评估机制,促进高教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举措六,推动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舆论氛围。

第二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含义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要素市场中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是专门以高校毕业生为对象的初次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举办就业洽谈、进行供需信息交流、开展咨询服务等活动,通过市场作用使大学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得到所需的人员。其服务的对象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主体——由有自主择业权的高校毕业生组成的劳动力供方和有自主用工权的用人单位组成的需方。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运做要遵循供需双方在市场中独立自主进行就业洽谈,实行公平竞争和公开协商的原则,即“自主、竞争、公开”的原则。其中公开协商是前提,它要求就业岗位公开化,凡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都可以参与竞争,自主地与用人单位进行就业洽谈。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运作结果就是就业协议书,确保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是保证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常运作的关键。就业协议书要经过鉴证和批准两道程序。对就业协议书的鉴证包括两个方面,即鉴证学生身份和鉴证就业协议书的合理合法性。鉴证学生身份是由学校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门对毕业生拥有权利的鉴证。例如定向生、委培生是无权参加自主择业活动的,学校就不能给予鉴证。在鉴证学生身份的基础上,才能对就业协议书合理合法性给予鉴证。就业协议书最终需要得到负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如教育部或省级教委)的批准,这是为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手段。尤其在当前社会人事、户籍等制度没有配套进行改革时,需要用行政手段保证就业协议的执行,以维护市场运做的结果。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基本职能可以归纳为:维护、监督、调解。这些职能的实现有赖于三个层次的中介作用:一是高校的毕业生分配办公室或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二是按行政区域设置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三是毕业生就业争议仲裁机构。这些市场中介已经成为沟通供需双方市场信息,维护双方合法利益和促成合法交易,调节双方争议的桥梁和纽带。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类型和特点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择业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贤纳士、选录人才的场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给方是准备走向社会谋职的学生,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择业意向、工作能力等条件选择工作单位。需求方是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他们根据岗位要求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择优录用所需人员,双方的选择结果由供求关系决定。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成不是孤立的、突变的、跳跃性的,它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逐步建立和形成的。随着就业市场的逐步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形成了不同于其它就业市场的类型和特点。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类型

目前,有形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高等学校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或叫“招聘会”、“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会”等等)

2.学校联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3.分科类毕业生就业市场

4.层次性毕业生就业市场

5.区域性毕业生就业市场

6.行业性毕业生就业市场

7.企业毕业生就业市场

8.国际性毕业生就业市场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市场作为一种高级人才市场,具有与一般劳动力市场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性

2.时效性

3.高层次

4.年轻化

5.初次性

三、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和走向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供需形势总体上存在诸多的不平衡现象。

(1)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明显。

(2)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

(3)不同地区之间的反差现象也相当明显。

(4)不同院校之间的差别很大。

(5)不同用人单位之间的需求态势反差较大。

2.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提高

综合众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可以看出具有下列素质和条件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1)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品德;(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具有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4)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5)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6)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7)身心健康者。

3.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4.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已基本形成

5.就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1)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已经建立,并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指导和服务。

(2)市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

(3)毕业生就业市场正从传统的管理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

(4)就业关系合同化。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走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几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供求形势将发生变化

2.无形市场加快发展

3.就业市场更加规范

4.就业市场的功能更完善

5.宏观调控将进一步加强

第三节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及就业工作的管理体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及其改革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建国初至1985年,我国长期实行国家统一分配制度,这种制度是和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经历了从计划分配到市场导向的20年的历史演变。毕业生的就业已经由过去的“统包统分”逐步过渡到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一)“统包统分”阶段

(二)“双向选择”与“自主择业”阶段

(三)2000年以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更加宽松灵活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体制

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管理体制,大致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育部主管全国大学生就业工作;二是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管本部门、本地区大学生就业工作;三是各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分别负责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事宜及本单位招聘接收毕业生事宜。他们各自的职责如下:

(一)教育部的职责

教育部作为全国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职责是:制定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章和宏观政策;组织研究并指导实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管理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活动以及毕业生就业市场;汇总、审核、下达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方案,指导和编制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方案;组织国家急需、应予保证的行业、部门和地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计划的实施;检查、监督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全过程工作;向社会公布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年度就业状况;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其他工作。

(二)国务院有关部委主管部门的职责

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提出本部门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政策和工作意见;组织协调所属院校毕业生的双向选择活动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编制并组织实施所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方案;指导所属院校开展毕业生的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负责本部门毕业生的接收工作,检查本部门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开展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研究和宣传工作;负责本系统、本行业人才预测及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其他工作。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的职责

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制订本地区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意见,了解和掌握本地区毕业生就业工作动态情况,负责本地区毕业生就业的数据统计和上报工作;编制地方所属院校毕业生就业方案并按时上报教育部;对本地区人才需求进行预测,收集和发布毕业生供需信息,管理本地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双向选择活动和毕业生就业市场;负责本地区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核工作;组织开展本地区毕业生的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受教育部委托负责本地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的签发和管理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本地区毕业生的接收工作;向社会公布本地区毕业生就业状况;开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研究和宣传工作;负责本地区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争议或纠纷的调解工作;负责与本地区毕业生就业有关的其他工作。

(四)高等学校的职责

负责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根据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以及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意见,制订本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实施办法;负责本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核和统计工作并按时上报主管部门;收集需求信息;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页),向学生全面公开就业政策与需求信息,组织本校双向选择活动,完善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提出本校的毕业生就业建议方案,并根据主管部门意见,具体实施就业方案;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公正客观地介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在校表现;开展毕业教育,及时办理毕业生的离校手续。

(五)用人单位的职责

及时向主管部门报送毕业生需求计划,向有关高等学校提供需求信息;参加供需见面会和双向选择活动,如实介绍本单位情况,积极招聘毕业生;按照国家下达的就业方案接收、安排毕业生;负责毕业生见习期间的管理工作;向有关部门和学校反馈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程序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使毕业生选择职业有了自主权,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受国家政策、就业法规的指导和制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所谓就业程序是指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毕业生的择业程序和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了解就业程序,有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就业管理部门的一般工作程序

1.分析形势,制定政策

教育部对年度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点建设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从而确定年度的就业工作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各部委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出本地区、本部门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意见,各高等学校根据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以及学校主管部门文件要求,结合本校毕业生实际情况,制定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细则。

2.资源统计和资格审查

毕业生资源统计工作一般在每年的九月份开始进行。资源统计内容包括毕业生毕业专业、姓名、性别、政治面貌、家庭所在地、培养类别等。资源统计是一项十分重要和严肃的事,既不能有丝毫差错又不能弄虚作假,凡是属于国家正式派遣的毕业生都必须是招生时列入国家任务计划内招收的学生。每年11、12月份,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对毕业生资格进行审查。主要从毕业生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审查是否符合毕业条件,对于不符合学校学籍管理有关毕业条款的,给予结业处理。(结业生落实到就业单位后同样可以派遣,只是派遣证上要注明“结业”字样)

3.就业指导

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各高校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包括思想教育、政策指导和咨询、形势分析、信息指导、心理辅导、技术指导等,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求,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现在有很多学校将就业指导提前到大二、大三开始,形式也是多样,如:开设选修课、讲座、编《就业通讯》、个别指导等。

4.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

按教育部和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规定,每年11月末到下一年的5月中旬,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学校和用人单位参加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供需洽谈会或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求职择业创造条件、提供服务。毕业生在学校的指导下可直接参加这类活动。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应签定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毕业生派遣报到就业的依据。

5.《就业协议书》的审查和《报到证》的签发

每年5-6月,高校应做出毕业生鉴定和安排毕业生体检,审查《就业协议书》是否合法有效,手续是否齐全。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凭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三方签定的《就业协议书》签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外省生源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由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回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就业主管部门报到的《报到证》,同时,以就业计划的形式函告对方就业主管部门,这部分学生在择业期内落实就业单位后,由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就业主管部门转签《报到证》。

6.派遣、报到接收工作

学校派遣毕业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月底—7月初,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公安部门凭《报到证》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毕业生持《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到工作单位报到,用人单位凭《报到证》予以办理接收手续和户口关系。毕业生报到后,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毕业生所学专业及时安排工作岗位和岗前培训等。

7.改派和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离校毕业生的派遣

在派遣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改派的按下列原则办理:(1)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用人单位之间调整的,由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审批并办理改派手续:(2)跨部委、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的,由学校审核同意后,统一报国家教育部审批并下达调整计划,学校所在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按照调整计划办理调整手续。改派手续一般在每年9月以后开始办理,毕业生调整改派须在1年内办理,逾期不再办理。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在择业期内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就业协议书》寄送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由学校在规定的时间统一到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办理《报到证》。

(二)大学毕业生的择业程序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高校毕业生不仅需要了解就业工作运行的客观流程,同时自身也应当遵循合理的择业程序,以便最终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高校毕业生自身的择业程序大致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了解就业政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了解国家有关就业政策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一步。有人曾经形象地比喻求职择业中不熟悉就业政策的高校毕业生“如同不懂比赛规则而上场比赛的运动员”。的确,面临求职择业的高校毕业生们,如果不首先了解国家以及有关部门的就业政策而盲目地去选择职业,那么很可能事与愿违,或事倍功半,甚至处处碰壁。

2.分析形势,准确定位

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前,一定要分析当年的就业形势,根据所在院校的地位、声誉、影响;所学专业就业情况及供需分析;学历层次的就业需求;特别是根据自身素质,对自己作一个正确的估价,心中明确差距所在。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保持积极、主动的择业心态,这是确保求职成功的一项基础工作。在择业取向上,要遵循有利于发挥素质优势,有利于发展成才,有利于顺利就业的原则。

3.收集处理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基础和必备条件,谁能及时获取信息,谁就获得了求职的主动权。因此,毕业生应当及时地、全面地掌握有关就业方面的种种信息,包括具体用人单位的信息、就业活动安排的信息等,认真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理,及时运用。

4.自荐应聘

毕业生在掌握有效需求信息的同时,要做好自荐材料并准备应聘。自荐材料的内容包括求职信(或称自荐信)、个人简历、学校推荐表或推荐信和附件。应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毕业生本人去用人单位面谈、应试;另一种是毕业生在学校和各级地方就业指导管理部门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应聘。不少用人单位,会采用笔试或面试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方法对毕业生进行考核。

5.签约

通过双向选择,毕业生确定了用人单位,对方也明确表示录用后,毕业生就可以和用人单位签订由教育部统一制订的协议书。该协议书明确规定了学校、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本人三方面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协议书一经签订,便视为生效合同,不能随意更改。如果一方提出毁约,须征得另外一方的同意,并要交纳违约金。

6.离校与报到就业

与用人单位签订好协议,并得到学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大学生要做的事便是完成学业,等待发放《报到证》,办理好离校手续。毕业生办完离校手续后,就持《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在规定期限内(一般为1个月)到用人单位或就业部门报到。同时,学校在此时间范围内将毕业生档案转递到用人单位。毕业生报到后,其工资和福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工龄从报到之日起算。自《报到证》签发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3个月不去指定单位报到的,国家不再负责其就业。

(三)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

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并把自己的择业活动调整到与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较为一致的步调,有利于择业活动的有

效进行。一般而言,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要经历如下程序:

1.确定需求和招聘计划

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状况,确定当年需要招聘毕业生的岗位、人数和条件等,同时将根据要求制定详尽的招聘计划。

2.发布就业信息

用人单位在确定了需求后会及时向外发布,传递给大学生。其主要渠道有:

(1)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登记;

(2)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登记;

(3)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信息,供学生上网浏览;

(4)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发布需求信息。

3.举行单位说明会

为在大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一些用人单位(主要是企业单位)还会到学校举办单位说明会,介绍单位的发展建设情况、人才需求情况及发展机遇、用人制度及企业文化等,并回答大学生们关心的各种问题。单位说明会是大学生全面了解招聘单位的好机会。

4.收集生源信息

用人单位要招聘到优秀大学生,需要广泛收集学生信息。收集学生信息的主要渠道有:

(1)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学校就业工作部门获取学生信息;

(2)参加供需洽谈会(招聘会或就业市场)收集学生信息;

(3)在网站上收集学生信息;

(4)通过学生的自荐获取学生信息;

(5)有的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媒体所登的“求职广告”,也是用人单位获取学生信息的渠道之一。

5.分析生源资料,组织笔试、面试

对收集的学生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初选出符合自己条件的学生,以便进行下一轮筛选。为了考核学生是否具有在本单位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些用人单位以笔试和面试的形式选拔学生。

6.签订协议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经过双向选择,明确意向后签订就业协议书。有些用人单位还要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7.接收毕业生

用人单位7月份以后接收来报到的毕业生,为其办理户口和档案接受手续。毕业生按用人单位的要求培训上岗,开始工作。

第二章职业基础知识

第一节职业概述

一、职业的含义

所谓职业,从社会的角度而言,是指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相对稳定、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职业是人类社会出现分工之后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人们由特定的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特定专业和专门职责的社会活动,就是职业。从个人的角度而言,职业则是指个人扮演的一系列工作角色。

职业是具有一定特征的社会工作类别,它是一种或一组特定工作的统称。我们以往经常使用“工种”“岗位”等概念,实质上就是将职业按不同需要或要求进行的具体划分。一般来说,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又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因此,职业与工种、岗位之间是一个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工种是根据劳动管理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的性质、工艺技术的特征、或者服务活动的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种类。目前大多数工种是以企业的专业分工和劳动组织的基本状况为依据,从企业生产技术和劳动管理的普遍水平出发,为适应合理组织劳动分工的需要,根据工作岗位的稳定程度和工作量的饱满程度,结合技术发展和劳动组织改善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划分的。

岗位是企业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工作位置。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对上岗人员提出的综合要求形成岗位规范,它构成企业劳动管理的基础。

二、职业的功能

(一)职业对个人的功能

1.职业是维持个人和家庭生存的基础

2.职业可以促进个人多方面的发展

3.职业可以满足个人的社会性需要

4.职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5.职业体现着个人的基本社会权利

(二)职业对社会的功能

1.体现社会分工

2.创造社会财富

3.维护社会稳定

三、职业的特性

(一)职业具有社会性

(二)职业具有技术性

(三)职业具有专业性

(四)职业具有经济性

(五)职业具有稳定性

第二节职业的分类与发展趋势

一、职业的分类

(一)职业分类的概念及作用

所谓职业分类,是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根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它是一个国家形成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及产业政策研究的基础。它对于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分类都影响并制约着其国民经济各部门管理活动的成效。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合理开发、利用和综合管理社会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于民族的兴旺、国家的昌盛意义重大。职业分类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对劳动力的管理具有直接的影响,其科学性很强。因此不断总结职业分类的现实,探究职业分类发展的理论,根据社会经济与职业自身发展的趋势及时准确地制订现有职业分类体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是现阶段我国职业分类工作的总目标。职业分类的发展也是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个国家职业体系结构的形成,为人们了解社会职业领域的总体状况提供了基础。

(二)国外的职业分类

1.依据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

2.依据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分类

3.依据各个职业的主要职责或“从事的工作”进行分类

(三)我国的职业分类

我国职业分类,主要有三种:

1.依据在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

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2.依据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分类

即按其所属行业分类,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13个门类:

(1)农、林、牧、渔、水利业;

(2)工业;

(3)地质普查和勘探业;

(4)建筑业;

(5)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

(6)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应和仓储业;

(7)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

(8)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9)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

(10)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1)金融、保险业;

(12)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

(13)其他行业。

3.依据三大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

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二、常见的社会职业介绍

(一)脑力劳动类职业

1.科学研究人员

2.工程技术类人员

3.经济工作类人员

4.文化教育类人员

5.文艺体育类人员

6.医疗卫生类人员

7.行政与事务类人员

8.法律公安类人员

(二)体力劳动类职业

1.生产工人类人员

2.商业工作类人员

3.服务工作类人员

4.农林牧渔类人员

三、职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影响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职业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下面两个因素的影响:

1.科学技术进步与应用

2.社会需求

(二)职业发展的新趋势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产品的运用,新工艺的推广,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综合与协调发展,社会职业的发展变迁也出现了不断加快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分类的频率逐渐加快

2.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

3.职业活动的内容不断更新

4.职业呈现专业化、综合化和多元化趋势

5.第三产业对职业发展的作用突现

(三)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职业预测

1.会计类职业

2.计算机技术类

3.计算机软件开发类

4.环境保护类

5.中医和健康医学类

6.咨询服务类

7.保险类

8.法律类

9.老年医学类

10.家庭护理和服务类

11.专业公关类

12.市场营销类

13.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类

14.心理学类

15.旅游类

16.人力资源类

第三节职业与专业的关系

一、职业与专业的关系

专业是高等学校依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将课程进行的分类或高等学校所分的学业门类,是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社会用人部门选用高等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志。

关于专业设置主要把握以下几点说明:

(一)专业设置有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二)专业设置主要是以学科为主进行划分的

(三)专业受社会需求发展变化制约

专业是学业门类,职业是工作门类,专业与职业之间大体有四种关系:

(一)专业包容职业

(二)专业为核心,职业包容专业

(三)专业与职业交叉

(四)专业与职业分离

二、从职业角度了解专业

大学生了解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一)与专业相关的职业

(二)学科主要特征和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

1.了解学科特色

2.了解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3.了解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与专业的关系

4.了解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主要特征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哪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补充

第四节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

随着我国人才评价制度与国际接轨和现代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职业准入制度已初步确立,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了职业资格的鉴定与考试工作。目前,我国人事部门已在23个行业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部门也明确规定了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工种。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一)职业资格、从业资格、执业资格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三)职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书

(四)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结构及标准

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分为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共5个等级,其等级结构及标准如下:

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能够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在特定情况下,能运用专门技能完成技术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与他人合作。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包括完成部分非常规性的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和培训初、中级人员。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难题;在技术技能方面有创新;能指导和培训初、中、高级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在本职业的各个领域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熟练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高难度的技术问题或工艺难题;在技术攻关和工艺革新方面有创新;能组织开展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具有技术管理能力。

(五)职业技能的鉴定与考试

职业技能鉴定的方式分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知识考试一般用笔试,技能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计分一般采用百分制,两部分成绩都在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

二、就业准入制度

就业准入制度是根据我国《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通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对技术工种(职业)从业人员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和稳定就业。

(一)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

2000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对90个工种实行就业准入,这些工种是:

1.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2.农林牧渔生产人员

3.商业、服务业人员

4.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二)国家对就业准入的具体规定

三、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关系

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人能否胜任某一职业的证明,是由劳动、人事部门或由其委托的部门颁发的。学历证书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年限,所具有的文化程度或者学业程度的证明,是由教育部门颁发的。

学历是一个人学习的经历,是表明一个人在某个学校学习某类专业,是毕业还是结业(或肄业)。学历证书又称为文凭,是教育部门颁发给学生作为学历证书的文件。当一个人按期(或达到学分)完成某类正规教育(普通教育或成人教育),经考试合格后都会得到一份证明其所接受的这段教育的证明性文件——毕业证书。

四、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介绍

(一)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

1.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入场券”

2.职业资格证书是择业的“通行证”

3.职业资格证书是转业的“桥梁”

(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介绍

1.经贸院校学生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简介(详细内容请查询中国职业资格考试网:https://www.doczj.com/doc/ba17787757.html,)

2.热门职业资格证书介绍

(1)电子商务师

(2)物流管理师

(3)人力资源管理师

(4)营销师(推销员)

(5)秘书

(6)企业培训师

(7)跟单员

(8)报关员

第三章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职业道德概述

一、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一)什么是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如教师要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医生要遵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等等。

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要理解职业道德需要掌握以下四点:

1.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

2.在表现形式方面,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化。

3.从调节的范围来看,职业道德一方面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

它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4.从产生的效果来看,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结合,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二)职业道德的产生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

1.职业道德具有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2.职业道德具有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3.职业道德兼有强烈的纪律性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与作用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行业性

2.多样性

3.明确性

4.群众性

5.继承性

6.实践性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2.职业道德是每个人从事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精神条件,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主要途径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为了保障全社会共同利益的实现,既要保护团体、个人合法利益,又要倡导“为人民服务,对社会尽责”的基本原则,其原因如下:

(一)“为人民服务,对社会尽责”客观反映了社会主义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关系的本质

(二)“为人民服务,对社会尽责”集中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思想

(三)“为人民服务,对社会尽责”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四)“为人民服务,对社会尽责”体现了广泛性和先进性的结合

第二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除了它的基本原则之外,还有一些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根据2001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些基本的行为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规范,是对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爱岗和敬业,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一)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1.爱岗是职业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2.敬业是职业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

(二)怎样做一个爱岗敬业的职业工作者

两千多年以前,荀子就说过:“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用我们今天的话可以说,敬业,是各项事业成功的基础;不敬业,则是事业失败的祸源。为了实现我们的自我价值,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应从爱岗敬业做起。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对每一个职业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热爱本职工作

3.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4.努力钻研业务,掌握专业技能

5.自觉遵守职业纪律

二、诚实守信

【案例】

我国古代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有一户人家,夫妻俩经营一个小酒店。因酒香味美、价格低廉,生意还算兴隆。一日,丈夫外出办事,仅妻子一人在家经营。过了一些日子,酒剩得不多了,可是顾客却很多。怎么办呢?妻子灵机一动,往酒缸里倒进不少水。几天后,丈夫回来了。妻子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并说从中赚了许多钱。没想到,丈夫号啕大哭。妻子感到奇怪,怎么赚了钱还哭?丈夫说:“你把咱们家最值钱的东西给卖了!”妻子更诧异了:“我卖什么最值钱的东西了?”丈夫说:“你把咱们家多少年苦心经营才得来的最宝贵的东西——‘信誉’给卖了呀!今后咱们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优良的职业作风。诚实守信是职业活动中调节从业人员与工作对象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

(一)诚实守信是从业人员不可缺少的道德品质

1.诚实守信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础

2.诚实守信在职业道德行为中的首要表现就是诚实劳动

(二)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从业人员

1.树立诚信为荣、虚假为耻的道德观念

2.坚持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3.要信守诺言,言行一致

4.旗帜鲜明地反对欺诈行为

三、办事公道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处理各种职业关系,从事各种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损公肥私,这是职业

道德的基本准则。做公正的人,办公道的事,历来是从业人员所追求的重要道德目标。

【案例】

2005年底,河南省人民检察院主诉检察官蒋汉生被评为中国十大法治人物。

1997年11月,蒋汉生在审查一起徇私舞弊案时,发现胥敬祥案有疑点。胥敬祥是河南省鹿邑县杨湖口乡农民,已被法院以抢劫罪、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16年。蒋汉生经过审查卷宗,发现指控的8起入室抢劫和两起盗窃的事实、证据互相矛盾,无作案工具、无犯罪同伙、无人证物证,没有一起可以认定。蒋汉生从发现这起错案到纠正错误历时7年零4个月。他曾经在春节期间冒雪到胥敬祥家乡调查,也曾经在浓雾中冒着生命危险驱车数百公里沿山路到山西取证,克服重重阻力,在河南省检察院决定向法院作无罪抗诉后,省、市、县三级法院历时3年8个月4次审理,最终通过抗诉使这起案件得以纠正。2005年3月15日,已经服刑近13年的胥敬祥终于获得了人身自由。

蒋汉生心系群众,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法。睢县长岗镇孟继青被该镇派出所副所长张冠军非法拘禁、悬空吊打。基层检察院办案遇到重重阻力。1992年10月,蒋汉生受理该案。他顶着压力一办就是12年,查阅15本卷宗,作了44页阅卷笔录,3次赴当地调查。最后,蒋汉生以3份伪证为突破口,在法庭上有力地指控了张冠军的犯罪行为。2004年6月8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张冠军犯非法拘禁罪。蒋汉生从事检察工作20年来,先后办理各类案件200余起,成功主办70余起抗诉案件。

问蒋汉生为什么这样执着?他微笑着回答:“我是一名人民检察官,我的追求是维护公平正义。”

(一)办事公道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二)从业人员怎样做到办事公道

1.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2.廉洁奉公,不徇私情

3.照章办事,平等待人

四、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在职业道德中的具体体现,是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案例】

华益慰,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长为普通外科: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疾病的外科诊断治疗。

50多年来,精益求精钻研医术,全心全意救死扶伤,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他的先进事迹经新闻媒体宣传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大群众称赞他是“人民的好军医”“当代白求恩”。2005年7月,他被确诊患了晚期胃癌。病重期间,他立下遗嘱:“不发讣告;不作遗体告别;不保留骨灰;自愿作遗体解剖,对疾病的诊断和医学研究有价值的标本可以保留。”

华益慰同志从医56年来,始终忠诚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恪守人民军医的行为准则,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的心,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了一座道德丰碑,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添了光彩。他不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不愧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胡主席充分肯定了华益慰同志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精辟概括了华益慰同志先进思想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要求全国全军卫生战线深入开展向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

(一)服务群众是职业行为的本质

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它是每个职业劳动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服务群众揭示了职业与人民群众关系,指出了职业劳动者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服务群众的具体要求就是每个职业劳动者心里应当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即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一个普通职业劳动者,作为群众的一员,既是他人服务的对象,又是为他人服务的主体。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人都有权力享受他人的职业服务,每个人也承担着为他人做出职业服务的职责。

(二)从业人员如何做到服务群众

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文明服务

3.要勇于向人民负责

五、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它要求从事各种职业的个人,努力为社会作贡献,为社会整体和长远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

(一)奉献社会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中的最高境界

(三)要大力提倡奉献社会的精神

第三节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一、商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商业职业道德是指对商业行为起规范作用,具有评价功能,调节、指导、评价和商业企业与社会、商业企业之间、商业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商业是和社会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行业,商业职业道德对调节商业行为和商业与其他行业、人民群众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诚实守信

(二)文明经商

(三)提高技能

(四)保守秘密

二、财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财会职业道德是指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在履行其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准则,是调整财会人员与国家、财会人员与企业以及财会人员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财会职业道德体现了财会工作的特点和财会职业责任的要求,规定

了财会工作者在履行职责中“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这些道德要求是财经法规、财会政策制度和财会业务所不能代替的。它能够从思想和行为上调整职业内部和外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引导财会工作者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行为,对业务工作的完成也能起到道义上的保证作用。

(一)廉正自律

(二)信息真实

(三)提高技能

(四)严格监督

(五)讲究效益

(六)严守机密

三、旅游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旅游业职业道德是指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调节旅游业与社会、与其他相关行业,旅游业内部工作部门之间、旅游服务部门与旅游者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规定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加强旅游业职业道德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热情友好、宾客至上

(二)真诚公道、信誉第一

(三)文明礼貌、优质服务

(四)遵纪守法、洁身自好

四、法律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职从事法律职业的专业人员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社会道德在法律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一)修身自律,为官清廉

(二)坚持真理,秉公执法

(三)提高素质,恪守职责

五、信息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计算机职业道德是指在计算机行业及其应用领域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伦理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知识产权之间、人与计算机之间、以及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它能对计算机从业人员及其他计算机用户起到调节和指导作用。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由此产生的计算机网络文明与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许多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加强计算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及对每一位公民进行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人们遵守计算机道德规范意识,这样不仅有利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而且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中的个体利益的保护。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了保障计算机使用者的权益,我们应该注意以下职业道德规范:

(一)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

(二)不应该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

(三)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里去窥探

(四)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偷窃

(五)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做假证明

(六)不应该复制或利用没有购买的软件

(七)不应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

六、公务员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公务员职业道德是公务员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由于公务员所从事的职业是代表国家和政府来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是直接从事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他们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来体现并执行国家意志,因此,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善公务员自身素质、抵制腐朽道德侵蚀、纯洁政风等方面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忠于职守

(二)清正廉洁

(三)勤政为民

(四)律己修身

(五)团结协作

七、秘书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秘书职业道德是指秘书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规定秘书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秘书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其工作实践紧密相连,显得尤为重要,秘书和秘书部门在领导机关中的枢纽地位,秘书人员的言谈举止,往往直接影响着领导机关的形象与威信,甚至影响着领导机构的正常工作。可以说,秘书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净化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优良的职业道德是新时期秘书人员从事快节奏、高效率工作的动力,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新时期秘书人员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秘书人员工作的从属性、服务性、事务性、繁琐性、艰苦性等特点,决定秘书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恪守职业道德。

(一)忠于职守

(二)廉洁公正

(三)任劳任怨

(四)善于合作

(五)谦虚谨慎

(六)实事求是

(七)严守机密

第四章自我认识与职业选择

第一节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一、自我认识的内容

认识自己的目的在于完善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和自我评价的出发点是实事求是。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自我认识的作用在于自我评价、自我认知,使求职者要么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去选择合适的职业或工作岗位,要么根据职业的要求去调整完善自己。在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如过高的自我肯定、过分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评价,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对大学生走上社会和选择职业有较大影响。为了克服这些不利的影响,大学生有必要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内容。

(一)道德品质

(二)学识水平

(三)能力和特长

(四)气质和性格

(五)兴趣和爱好

(六)生理特征

二、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一)正确认识自己是选择职业的出发点

(二)正确认识自己是选择职业的必要条件

(三)正确认识自己也是社会职业对从业人员最起码的要求

第二节自我认识的原则和方法

一、自我认识的原则

(一)适度性

(二)客观性

(三)全面性

(四)发展性

二、自我认识的方法

(一)通过自我现实分析认识自我

(二)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认识自我

(三)通过他人的评价或者与他人比较认识自我

(四)通过专家咨询认识自我

(五)通过运用测评手段认识自我

第三节个性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本文所说的个性,是指心理学意义上的个性,系指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的复杂而统一的整体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思想倾向的不同是个人之间的主要差异,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个性倾向性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向。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由于个性特征左右着个体的行为表现,个性特征的职业适应倾向也十分明显。不同的个性适合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个性的人。当他从事的职业与其个性相吻合时,就可能发挥出能力,容易做出成就,反之可能导致其原有才能的浪费,或者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成功。

一、气质与职业选择

(一)气质及其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气质是一个常被人们在口头上和书面中用到的词,例如说“某人特别有气质”、“某人气质不俗”等等。人们这样说通常是把气质理解为一个人的相貌仪表、言谈举止或态度、风度等等。而心理学中气质的概念与以上含义大有不同。它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灵活性方面的个性特征,是在任何心理活动中都会表现出来的动力特点。不同气质的人在进行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动力特点是不同的:有的人脾气很急,走路、办事总是急急匆匆;有的人说话办事慢条斯理,很少发急;有的人喜形于色,大大咧咧;有的人沉默寡言,深思熟虑。这些心理特征可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征,不大容易改变,可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心理学家把不同气质的人划分为四种气质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二)气质类型的特点及相适合的职业

1.胆汁质。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反应敏捷,乐观大方,情绪容易兴奋,体验强烈,外部表现明显,但往往热情忽高忽低,较适合从事刺激性强、富于挑战、突击性强和危险性大的工作,而不太适合做需要细心稳重的工作,如节目主持人、导游、推销员、演员、模特、新闻记者、外事接待员、监督员、消防员等。胆汁质的人一般来说与细致性工作无缘,不适合做整天坐着不走动的工作。胆汁质的人往往对本职工作不那么专注,喜欢跳槽,经常更换工作单位,渴望成为自由职业

者。

2.多血质。多血质的人适应能力强,充满自信,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喜欢体验和锻炼,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中应付自如,反应迅速而灵活,办事效率高,对人能坦诚相待,能自觉适应社会,重大局、不感情用事,这是多血质人的长处,但其注意力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多血质的人对所有职业都有适应性,无论哪一门类的哪一种工作,他都可以胜任。而且,多血质的人很快就可以成为一个团体中的一个独当一面的人物,一般较适合的职业有:政治家、外交家、演员、记者、律师、警察等。在商业活动中,多血质的人比其他气质类型的人能钻研得更深入,也可以从容胜任管理岗位的工作。多血质的人不太适合做需要踏实、耐心的工作。对于简单、细致和琐碎的工作以及缺乏竞争和刺激、环境过于安静的工作,多血质的人一般不感兴趣。

3.粘液质。粘液质的人踏实、稳重,兴趣持久专注,善于忍耐,感情不易外露,深沉含蓄,不大容易发脾气,对人平和,且具有坚韧精神。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能很好地利用协调性、积极性、社会性及感情稳定性表现自己的才能,而且不论职位高低,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成绩。但粘液质人有些惰性,动作缓慢,不够灵活,内向、冷漠,不善于转移注意力。粘液质的人不仅能从事学术、教育、研究、医学、文字翻译、会计统计等内向型的职业,以其独特才能驰骋在写作、漫画、艺术、服装设计、广告宣传、新闻报道、情报收集等领域者也不少,而且也可以活跃在政治家、外交官、商人、律师等外向型职业岗位。粘液质的人不适合做富于变化和挑战性大的工作。

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感情细腻,做事小心谨慎,善于察觉到别人观察不到的微小细节,在团体中表现积极认真、努力向上、毫不懈怠,无论置身于何种岗位,只要担负了责任,就以所从事的工作为荣,努力解决困难,这是抑郁质人的长处。抑郁质的人适应能力差,易于疲劳,行动迟缓、羞涩、孤僻且不大合群,遇事不是单凭聪明去处理,喜欢把自己所掌握的有关情况在头脑中组合、计算,确定方针,然后在这个范围内一个一个地去做,把问题处理好。他们较适合从事需要持久耐心、操作精细的工作,如实验研究、文献管理、财务出纳、化验分析、教育培训等类的工作,而不适合做需要与各色人物打交道、变化多端、大量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工作。

二、性格与职业选择

(一)性格及其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性格与职业可以说是彼此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性格是长期的生活、学习、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同一环境从事同一工作的人,在性格上往往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所谓的职业性格。职业性格是职业活动本身所要求的,比如侦察员的沉着、冷静、机敏的性格;演员具有情感丰富、富于表现的性格;幼儿教师永远保持着童真和雅趣;医生、护士则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富有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这些都是职业活动中适应职业要求形成的。另一方面,当求职者选择职业时,应该尽量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工作。要选择到理想的职业,就要明确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职业与你的性格相适应。事实上,几乎每一种职业都对性格品质有特定的要求,要适应这一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一职业要求的性格特征。没有良好的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性格,就很难做好工作。

(二)性格类型的特点及相适合的职业

瑞士一位心理学家根据人日常生活的方式以及人和人交往的特点,把人的性格分为敏感型、感情型、思考型、想象型,这种分类法比较常用。

1.敏感型。这类人精神饱满,好动不好静,办事爱速战速决。但是行为常有盲目性。与人交往中,往往会拿出全部热情,但受挫折时又容易消沉失望。这类人最多,约占40%,在运动员、行政人员和各种职业的人中均有。

2.感情型。这类人感情丰富,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别人很容易了解其经历和困难,不喜欢单调的生活,爱刺激,爱感情用事。讲话写信热情洋溢。在生活中喜欢鲜明的色彩,对新事物很有兴趣。在与人交往中,容易冲动,有时易反复无常,傲慢无礼,所以与其他类型人有时不易相处。这类人占25%。在演员、活动家和护理人员中较多。

3.思考型。这类人善于思考,逻辑思维发达,有较成熟的观点,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一经做出决定,能够持之以恒。生活、工作有规律,爱整洁,时间观念强。重视调查研究和精确性。但这类人有时思想僵化、教条、纠缠细节,缺乏灵活性。这类人约占25%。在工程师、教师、财务人员和数据处理人员中较多。

4.想象型。这类人想象力丰富,憧憬未来。喜欢思考问题。在生活中不太注意小节。对那些不能立即了解其想法价值的人往往很不耐烦。有时行为刻板、不易合群,难以相处。这类人不多,大约只占10%。在科学家、发明家、研究人员和艺术家、作家中居多。

除了上述的性格分类外,我们较为熟知的应是性格内倾和性格外倾的划分方法,即我们通常说的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外倾型的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内倾型的人偏重主观世界,一般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1.内倾型。这类人喜欢安静,富于内省;不好交际,除了亲密朋友之外,对一般人保持距离;不喜欢刺激;做事有计划,生活有规律;很少有攻击性;情绪容易控制。内向型性格适合从事有计划的、稳定的、不需要与人过多交往的职业,如: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艺术家、宗教家、会计师、速记员、打字员、计算机软件人员、税务员、统计员、商店收款员、银行出纳员、办公室办事员、图书管理员、电话员、美容师、整容师、发型设计师、铁路职员、公共卫生服务官员、秘书、工艺美术员等。

2.外倾型。这类人喜欢交际,有许多朋友;渴望刺激和冒险;情绪容易冲动;乐观、随和、好动;粗心大意;富于攻击性;情绪不易控制。外向型性格适合从事与外界广泛接触的职业:管理者、律师、监督者、教师、推销员、售货员、新闻记者、警官、政治家、公关者、社团工作者、广告宣传员、调度员、党团干部、商品批发员、人事工作者、医生、导游员、咨询人员、保险工作人员、民事纠纷调解员、技术人员、推广、应用人员、心理咨询者、经纪人、代理人等。

此外,界于内倾型和外倾型性格之间的人,即平衡型性格的人的职业适应范围更广一些,适合外倾型和内倾型性格的

职业均适合于平衡型性格的人。

三、能力与职业选择

(一)能力及其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能力一般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通常又称为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项专业活动的能力,也可称为一个人的特长,如计算能力、音乐能力、管理能力等。同时,这些特殊能力又是由某些不完全相同的一般能力结合而成的。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在某一种领域,某一部分发展得较好;另一种领域,另一部分则相形见绌。总的来说,全才罕见,人才普遍。“天生我才必有用”,关键是发现自己的潜能,了解自己能力的类型和水平,何处“有用”。一个人不论有什么样的才能,他如果不知道自己有这种才能,并且不能形成适合自己才能的计划,那种才能对他便完全无用。既然每个人都存在能力的倾向性,在职业活动中就不能不表现出来。不同能力倾向的人,在同一职业岗位上必然有最适合的、基本胜任的和不能胜任的。具有某种能力倾向的人在进入职业岗位时,又必然存在担任何种职业最合适,何种职业基本可以,何种职业不称职的问题。以下是各种不同的能力与适合的职业。

(二)能力类型的特点及相适合的职业

1.语言能力: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对于这类人来说,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较有优势,如教师、记者、服务员等。

2.数理能力:能够快速运算,进行推理,解决应用问题,适合的工作有会计师、出纳、统计、建筑师、精算师、工程师、工业药剂师等。

3.空间判断能力:是指能看懂几何图形、识别物体在空间运动中的联系、解决几何问题能力。与图纸、工程及建筑等打交道的人,对空间判断能力要求很高;而对于裁缝、电工、木工、无线电修理工和机床工来说,必须有一定的空间判断能力。

4.察觉细节的能力:对物体和图形的有关细节具有正确的知觉能力,适合职业:生物学家、建筑师、测量员、制图员、农业技术员、动植物技术员、医师、兽医、药剂师、画家、无线电修理工等。

5.运动协调能力:身体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动作反应。适合职业:舞蹈演员、驾驶员、飞行员、牙科医生、外科医生、雕刻家等。

6.动手能力:手,手腕,手指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操作小的物体。适合职业:技术工人、检修人员、模型制造人员、手工艺者等。

7.书写能力:对词、印刷物、帐目、表格等的细微部分具有正确的知觉能力。适合职业:校对、录入人员等。

8.社会交往能力:善于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联系,互相帮助,能够协同工作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合职业:公共关系人员、对外联络人员、政府新闻官、物业管理人员等。

9.组织管理能力:擅长组织和安排各种活动,以及协调参加活动中人的关系的能力,适合职业:管理人员、如企业经理、基金管理人等。

四、兴趣与职业选择

(一)兴趣及其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兴趣在职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个人从事自己有兴趣的工作,这会成为他事业成功的强大动力。兴趣对职业影响很大,首先,兴趣可以影响人们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在求职中,人们常会考虑到自己对某方面的工作是否有兴趣,兴趣发展一般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从有趣开始,逐渐产生乐趣,进而与奋斗目标相结合,发展成为志趣,表现出方向性和意志性的特点,使人坚定地追求某种职业,并为之尽心竭力。其次,兴趣可以开发人的能力,激发人们探索和创造。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会激发起他对该事物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促进他充分调动整个身心的积极性,使情绪饱满,智能和体能进入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施展才华,挖掘潜力,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事业的成功。最后,兴趣可以增强人的职业适应性。一个人如果对某一工作有兴趣,就能充分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会感到厌倦。一个人如果兴趣广泛,还可以使他善于应付多变的环境,很快熟悉和适应新的工作。

(二)职业兴趣类型的特点及相适合的职业

1.实践型。这种类型的人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愿意与机械和工具打交道,尤其是操作大型机械,但往往不善交往,社会交往能力较弱,在自我表达和向他人表达感情方面感到困难或会遇到麻烦。适合的职业有:木匠、操作X光的技师、工程师、飞机机械师、鱼类和野生动物专家、自动化技师、机械工(车工、钳工等)、电工、无线电报务员、火车司机、长途公共汽车司机、机械制图员、修理机器、电器师等。

2.研究型。这种类型的人对科学和科学探索有热情,喜欢独立的、智力的、抽象的、分析和推理的任务,习惯于通过思考在头脑中解决面临的难题,而不一定进行具体的操作、喜欢面对疑难问题的挑战。在科学领域中常有反传统的观点,倾向于创新和怀疑。不喜欢必须遵循固定程序的任务,喜欢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对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对周围的人不大感兴趣。适合的职业有:气象学家、生物学家、天文学家、药剂师、动物学者、化学家、科学报刊编辑、地质学者、植物学者、物理学者、数学家、试验员、科研人员、科技作者等。

3.艺术型。这类人的兴趣在于艺术性工作,喜欢通过艺术作品表现事物,喜欢具有许多自我表现机会的艺术环境。不喜欢从事笨重的体力活动,对高度规范化和程序化的任务不感兴趣。艺术型的人与研究型的人类似,喜欢单独一个人活动,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往往倾向于对自己过于自信。感情丰富,情绪变化大,敏感,爱想象、有创造性,但往往办事能力较弱。适合的职业有:作家、画家、艺术家、作曲家、歌唱家、音乐演奏家、音乐教师、戏剧导演、诗人、演员、工艺美术师、时装设计师等。

4.社会型。这类人关心社会和教育的问题,责任感强,具有较强的人道主义倾向,社会适应能力强。通常善于表达,善于与周围的人相处,乐于帮助别人、喜欢处于集体的中心地位,喜欢通过与他人讨论,调整与他人的关系来解决存在的难题。不喜欢需要剧烈运动的工作,不喜欢与机器打交道,机械操纵能力较弱。适合的职业有:社会学者、导游、福利机构工作者、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科学教师、学校领导、精神病工作者、公共保健护士等。

5.管理型。这类人通常精力充沛,热情洋溢,喜欢有胆略的活动,敢于冒险,自信,支配欲强,对管理和领导工作感兴趣。通常追求权力、财富、地位,善于辞令,总是力求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具有劝说、调配人的才能。但缺乏从事细致工作的耐心,不喜欢那些需要长期智力活动的工作。适合的职业有:管理、销售方面的工作,如厂长、经理、推销员、房地产经纪人、调度员、校长、教导主任、其它管理于部、经营人员以及电影电视节目制作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等。

6.常规型。这类人喜欢从事稳定的高度有序的具体工作,包括言语方面和数量方面规范性较强的工作。在大型机构中从事一般性工作就感到满足,不寻求担任领导职务。习惯于服从、执行上级命令,而不习惯自己对事情作判断和决策,因而不喜欢模棱两可的指示,希望精确了解到底要求自己做什么,对于明确规定的任务可以很好完成。不喜欢从事笨重的体力劳动,也不喜欢在工作中与他人形成过于紧密的联系。适合的职业有:记账员、会计、银行出纳、法庭速记员、成本估算员、税务员、核算员、打字员、办公室职员、统计员、计算机操作员、秘书等。

第四节个性自我测试

一、气质类型的自我测试

二、性格类型的自我测试

三、职业能力倾向的自我测试

四、职业兴趣的自我测试

第五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一、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从一个人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人生经历中,存在着不同的生命周期空间,有社会生命周期、生物生命周期和职业生涯周期。在人的总生命空间中,最重要的、有决定作用的职业生涯周期,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职业生涯是有关工作经历的过程或结果,包括了一个人从职业学习开始,到职业劳动的最后结束,整个的人生职业工作经历,被称为职业生涯。狭义的职业生涯限定于从事职业工作的这段生命时光。广义的职业生涯是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选择、就职,直到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既包括个人对自己进行的个体生涯规划,也包括企业对员工进行的职业规划管理体系。在任何社会、任何体制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更为重要,它是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真正动力和加速器。其实质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过程。本章主要讲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每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于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对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一)成长阶段(出生至14岁)

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并以此作为试探选择的依据。此阶段的一个重点便是身体与心理的成长。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

1.幻想期(4岁至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

2.兴趣期(11岁至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

3.能力期(13岁至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索阶段(15岁至24岁)

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

1.试探期(15岁至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

2.过渡期(18岁至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

的选择;

3.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岁至24岁):生涯初步确定并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三)建立阶段(25岁至44岁)

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不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子”,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这个阶段细分又可包括两个时期:

1.试验——承诺稳定期(25岁至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于是会做出一些改变;

2.建立期(31岁至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时期,由于资深往往业绩优良。

(四)维持阶段(45岁至64岁)

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位子”,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

(五)衰退阶段(65岁以上)

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这个阶段共包括两个时期:

1.减速期(65岁至70岁):工作速度变慢,工作责任或性质亦改变,以适应逐渐衰退的体力与心理。许多人也会找份代替全职的兼职工作;

2.退休期(71岁至死亡):有些人能很愉快地适应完全停止工作;有些人则适应困难、郁郁寡欢;有些人则是老迈而死。

舒伯对职业生涯阶段的划分是以年龄为依据的,但现实中职业生涯是个持续的过程,各阶段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其经历时间的长短常因个人条件的差异及所处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

(一)身心状况

(二)教育因素

(三)家庭状况

(四)社会环境

(五)价值观

(六)性别

(七)机遇

第二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原则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主动寻找人生真实的使命,最终实现人生目标

(二)有利于学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

(三)有利于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四)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减少社会人力资本的浪费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科学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一)具体性原则

(二)现实性原则

(三)清晰性原则

(四)连续性原则

(五)可度量原则

第三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一)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能否获得可行的规划方案的前提。只有深刻地认识自我和了解自我,才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准确的把握和合理的规划。没有建立在自我评估基础之上的职业生涯规划,既不现实,也缺乏可操作性,很容易中途夭折。自我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与个人相关的所有因素,包括兴趣、个性、能力、特长、身体状况、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情商以及潜能等等。通俗地说,即弄清楚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值得留意的是,在自我评估中还应当借鉴他人的意见,即“角色意见”,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客观、中肯的评估结论。

(二)外部环境评价

毫无疑问,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社会中生活中的一个个体,我们只有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趋利避害,最大可能地发挥个人优势,才能实现个人目标。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等等。

(三)确立目标

目标是人生的航标,适当的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强大动力。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设立目标是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四)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定位应注意:一要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二要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三要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四要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五)实施策略

相对于职业目标而言,实施策略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在制定职业生涯实施策略时,必须对职业目标进行细化,针对细化的生涯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行动,如参加教育、培训,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掌握必需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等。

(六)评估与反馈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自身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变化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地进行评估、修正。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职业领域变化尤其剧烈,新世纪涌现出许多新的行业、新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也不断提出新要求。在校大学生处在职业生涯的准备期,对职业目标的认知并非十分明确,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最终的职业目标,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

(一)回答“我是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回答“我想做什么”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回答“我能做什么”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四)回答“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五)回答“我的优势”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六)回答“我的弱势”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七)回答“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职业锚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一)职业锚的含义及类型

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

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一个人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到底是什么。

也许有些人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锚是什么,直到他们不得不做出某种重大选择的时候,一个人过去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才会集合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模式(或职业锚),这个模式或职业锚会告诉此人,对他或她个人来说,到底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

施恩教授在1978年时提出了五种类型的职业锚,随后大量的学者对职业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在九十年代将职业锚拓展为以下八种类型:

1.技术/职能型

技术/职能型的人追求在技术/职能领域的成长和技能的不断提高,注重个人在专业技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希望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技术才能,享受作为某方面专家带来的满足、愉悦。本类型的人不愿意选择一般管理型的工作,因为这是一种他们难以施展自己技术才能的工种,也意味着他们放弃在技术功能领域的成就。

2.管理型

管理型的人追求并致力于工作晋升,倾心于全面管理,独自负责一个部分,可以跨部门整合其他人的努力成果,他们想去承担整个部分的责任,并将公司的成功与否看成自己的工作。具体的技术/职能工作仅仅被看作是通向更高、更全面管理层的必经之路。

3.自主/独立型

自主/独立型的人希望随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追求能施展个人能力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的限制和制约。他们宁愿放弃提升或工作扩展机会,也不愿意放弃自由与独立。

4.安全/稳定型

安全/稳定型的人追求工作中的安全与稳定感。他们可以预测将来的成功从而感到放松。他们关心财务安全,例如:退休金和退休计划。稳定感包括诚言、忠诚、以及完成老板交待的工作。尽管有时他们可以达到一个高的职位,但他们并不关心具体的职位和具体的工作内容。

5.创业型

创业型的人希望使用自己能力去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或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且愿意去冒风险,并克服面临的障碍。他们想向世界证明公司是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创建的。他们可能正在别人的公司工作,但同时他们在学习并评估将来的机会。一旦他们感觉时机到了,他们便会自己走出去创建自己的事业。

6.服务型

服务型的人指那些一直追求他们认可的核心价值,例如:帮助他人,改善人们的安全,通过新的产品消除疾病。他们一直追寻这种机会,即使这意味着变换公司,他们也不会接受不允许他们实现这种价值的工作变换或工作提升。

7.挑战型

挑战型的人喜欢解决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战胜强硬的对手,克服无法克服的困难障碍等。对他们而言,参加工作或职业的原因是工作允许他们去战胜各种不可能。新奇、变化和困难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如果事情非常容易,它马上变得非常令人厌烦。

8.生活型

生活型的人是喜欢允许他们平衡并结合个人的需要、家庭的需要和职业的需要的工作环境。他们希望将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整合为一个整体。正因为如此,他们需要一个能够提供足够的弹性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环境。甚至可以牺牲他们职业的一些方面,如:提升带来的职业转换,他们将成功定义的比职业成功更广泛。他们认为自己在如何去生活,在哪里居住,以及如何处理家庭事情,及在组织中的发展道路是与众不同的。

(二)职业锚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1.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自我定位

2.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

四、大学生活的主要特征与规划任务

在今天这个大学生就业无比严峻的时期里,一些大学生毕业时往往就面临失业,他们在失意的时候往往在抱怨专业不好,抱怨学校不好,抱怨大学扩招,抱怨企业太挑剔,抱怨家里没有社会关系,却很少回头看看自己的大学生活是怎么过来的,自己当初是怎么定义大学的,自己又是怎么安排大学生活的。无论毕业时的结果怎样,那都是对大学四年的总结和印证。大学阶段如何规划直接关系到毕业后的出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职业规划以及职业前程上的作为。所以,明确大学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奋斗目标,进行有效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一)一年级大学生活的主要特征及规划任务

础课的学习。这一时期的主要规划任务是:

1.尽快熟悉大学,要充分利用入学教育阶段的各项活动,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学科本色,了解所在院校的发展状况,以及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

2.要尽快了解和熟悉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努力适应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掌握大学学习的基本规律,为学业的进一步深化打下良好基础;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调研报告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调研报告衢州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高校应届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创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创业问题更加突出。今年4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为深入了解衢州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对就业创业政策的关注度,以及对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建议等,国家统计局衢州调查队对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2 所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36 名应届毕业生开展了专题调研,其中衢州学院17 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19 人;从性别上看,男生20 人,女生16 人;从学历上看,本科毕业生10 人,高职(专科)毕业生26 人;从毕业去向看,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有31 人,为继续深造做准备5 人。他们中过半数没有关注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其余关注的政策大多集中在创业贷款和就业社保领域。 一、就业情况 20xx 年,衢州学院和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有应届毕业生2343 人和1991 人,截止到5 月底,两校分别就业956 人和732 人,升学489 人和155 人,就业率61.7%和44.6%(含升学人员)。 -1 -

从历史统计数据看,每年8 月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最高,截止 20xx 年8 月底,衢州学院就业率为98.0%,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 95.8%. 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就业渠道广泛。被访的31 名已落实就业毕业生中通过各类招聘网站落实就业单位的有8 人,通过校园招聘会和老师、校友推荐的各6 人,通过家庭或其他社会关系的有4 人,通过工作实习和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的各3 人,通过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的有1 人,无人通过高校毕业就业信息网、政府(社会机构)组织的招聘会、报纸(杂志)发布的招聘信息渠道落实就业。可见专业招聘网站、校园招聘会、师友亲属等社会关系仍是毕业生落实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二三线城市更受青睐。31 名已就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地在直辖市的有1 个,省会城市的12 个,非省会城市和县级市各8 个,乡镇和农村只有2 个。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发展机会较多,竞争压力更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城市就业,压力较大的一线城市和条件相对落后的乡镇农村对毕业生吸引力不大。 (三)非公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力。31 名已就业毕业生去国有企业的有6 人,事业单位1 人,三资企业3 人,其他企业(民营企业)21 人。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其他企业依然是就业市场最大的需求者。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经常有人说:“大学毕了业就失业。”先不说这种观点是否全面,但它也反映了现在就业的严峻形势。的确,在这各种领域的人才涌现的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论从前还是现在,就业始终对不同能力的人来说都有着难与易的区分。就现状而言,就业对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很棘手的问题之一,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仍不能胜任工作。当然政策和发展程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毕竟我们的控制力有限,只能找自身的原因了。结合长远来看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产业的自动化加强也必定会淘汰一部分人,那么欲解决就业问题,我想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积极的开发建设新产业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经济发展了,就业却难了。看着到处都是的招聘广告却不知要去向何方,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原因。每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

要应届生的。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大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应届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情绪、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女生占%。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思考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xx届应届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取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取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可见,绝大多数应届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必须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应届生则显得较为自

信。调查证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的应届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明白。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应届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应届生的就业压力;二是应届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取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取上,%的调查者选取工作,%的人选取升学,而%的调查者选取考公务员,还有%的调查者选取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潜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可见,此刻的毕业生在做选取时还是比较慎重的。 4、关于就业地点的选取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分类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分类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分类 1.协议类就业的主要形式 (1)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书,到用人单位就业的; (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经劳动(人事)部门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的; (3)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含入伍预征、基层项目等)就业; 3-1.入伍预征要有生源地县(市、区)级武装部的入伍证明材料; 3-2.基层项目要有用人单位接收证明材料; (4)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的;要出具定向委培协议。 (5)出国、升学,包括考取研究生、考取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出国留学、工作; 5-1.出国留学、工作要有出国留学相关的证明材料; 5-2.升学要有录取通知书; 2.非协议类就业的主要形式 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尚未签订协议书,只提供按要求填写的就业证明登记表(用教育厅统一的用表),到用人单位工作的; 3.灵活类就业的主要形式 毕业生签订灵活就业登记表(用教育厅统一的用表),并以灵活方式就业的,其中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 (1)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该就业形式要提供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或合伙证明材料。 (2)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二)不列入就业统计范围的几种形式 1.尚未就业的毕业生; 2.毕业前顶岗实习、见习的毕业生,即使用人单位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3.不能提供就业证明材料(三方协议书、劳动合同、就业证明登记表、灵活就业登记表、签约就业的相关证明等)的毕业生; 4.原来已就业,但经核实目前没有就业单位的毕业生; 5.原来已就业,现变更就业单位后,不能提供新的就业证 明材料毕业生; 6.联系不上不能确定是否就业的毕业生; 7.毕业生的就业证明登记表、灵活就业登记表填写不规范、不完整; 8.没有工商登记注册证明的自主创业毕业生;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问题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问题分析 一、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根据《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内容显示, 截止xx年年底, 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765万余人, xx届及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分别是91.7%和92.1%, 均有8%左右的大学生在毕业半年后没有找到用人单位就业。然而随着全国招生制度的改革, 各高校每年扩招学生, 向社会输送大量毕业生, 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否, 不仅影响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而且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因此, 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 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 基于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急剧需求, 综合提升全民的素质, 我国大规模的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 扩大招生的规模, 这也造成了每年我国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局面, 如图1所示, 我国每年毕业生人数从xx年至xx年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

图1 xx-x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 由图1所示, 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 从xx年至xx年每年毕业生人数都呈现上升趋势, 到xx年全国毕业生人数则达765万人, 比xx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352万人, xx年也因此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 __总理李克强在人社部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时说过, 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 如此庞大的毕业生队伍走向社会, 不仅给社会就业资源产生较大影响, 而且对于大学生自身也有一定的压力。 (二) 大学生期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 根据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 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人才需求旺盛, 中西部地区人才需求相对较少, 但是近几年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其他一些边远地区及经济水平相较落后的城市则仍显示需求不足。在经济发达地区中, 北京、上海、广州、浙江则被大部分学生作为就业城市的第一选择, 这样的因素也造成了众人同挤“独木桥”的现象, 挤不上的学生对其他地区岗位则“不屑一顾”。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 关于《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下面有范文大全小编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欢迎阅读!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20xx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xx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xx万,可预计20xx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xx万,而xx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xx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xx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xx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0xx年就业现状: 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 从20xx-20xx年x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制造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本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到29.98%、29.xx%和43.29%,专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至41.33%、43.xx%和x6.37%。 从调查来看:20xx届大学毕业生在湖南省就业的行业大类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有26%的本科毕业生和2x%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但这一比例低于全国20xx届本科生(27%)和高职高专(31%)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民营和个体企业是湖南省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7%的本科毕业生以及66%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湖南省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雇主规模300人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占到4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x6%。 3: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情况: 湖南省20xx届、20xx届、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三:就业态度分析: 1、现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择,宁可有业不就。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工资在xx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x天,还要提供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 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据统计,20xx年1月x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学院联合举办农林类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共xx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x00个左右,结果我院毕业生不足x0%,签约率更是寥寥无几参。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

2020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最新调研报告

2020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最新调研报告 经过了20xx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XX年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格外关注。20xx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xx年,大学毕业生有727万。再创历史新高!XX年预计应届毕业生再次突破700万。针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特做出此次调研。希望能帮助应届毕业生更好的选择就业。 本次调研活动样本涵盖了河北省地区的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河北省内25家大中小型企业。较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为了调研应届毕业生人数问题,我们首先针对应届毕业生的问卷的数量做了一个评估。 总结: (1)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占大多数,占总数量的78.21%,而其中的21.79%包括已经进入社会和没有毕业的大学生。(2)其中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是52.56%,超出正在找和已找到工作总数的5.xx%。而正在找工作的人群也属于没有工作,所以从调研结果中得出共有 84.61%的人没有工作。也就是说每100个人里面有85个人需要工作。(3)参与本次调研的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比例是男生占

53.85%,女生的比例是46.15%,男生要高于女生人数的7.7%。根据应届毕业生调研问卷的比例来看,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为了探究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未来发展状况。特别对企业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指标进行探究,以明确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解析: 根据公司性质分析看出:(1)私企比重要高于其他性质企业。虽然说国企、外企和政府机关更享有优势。但是中国市场统领用工大军的依然是私企。 (2)这些企业对于今年的是否需要it类人才结果表示,有84%的企业是需要it技术人才的。(3)大多数的企业是愿意招收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占总数的80%。(4)大多数企业更愿意招收本科毕业生,其次是专科毕业生。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xx年全国有699万名高校毕业生,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699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消息,给20xx年打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的标签。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

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2019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导读:经过了2019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9年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格外关注。201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9年,大学毕业生有727万。再创历史新高。2019年预计应届毕业生再次突破700万。针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特做出此次调研。希望能帮助应届毕业生更好的选择就业。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共回收问卷103份,其中学生问卷78份,企业问卷25份。主要目的是获取2019届高校应届毕业生及企业需求的相关信息,为企业、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参考与借鉴,帮助大学生作出更合适的职业规划方案。 二、样本详情: 本次调研活动样本涵盖了河北省地区的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河北省内25家大中小型企业。较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三:15年河北省内计算机专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未就业人数的现状: 为了调研应届毕业生人数问题,我们首先针对应届毕业生的问卷的数量做了一个评估。 总结:

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占大多数,占总数量的78.21%,而其中的21.79%包括已经进入社会和没有毕业的大学生。其中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是52.56%,超出正在找和已找到工作总数的5.13%。而正在找工作的人群也属于没有工作,所以从调研结果中得出共有84.61%的人没有工作。也就是说每100个人里面有85个人需要工作。参与本次调研的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比例是男生占53.85%,女生的比例是46.15%,男生要高于女生人数的7.7%。根据应届毕业生调研问卷的比例来看,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15年各企业需求分析: 为了探究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未来发展状况。特别对企业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指标进行探究,以明确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解析: 根据公司性质分析看出:私企比重要高于其他性质企业。虽然说国企、外企和政府机关更享有优势。但是中国市场统领用工大军的依然是私企。 这些企业对于今年的是否需要IT类人才结果表示,有84%的.企业是需要IT技术人才的。大多数的企业是愿意招收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占总数的80%。大多数企业更愿意招收本科毕业生,其次是专科毕业生。 四:近两年内就业形势分析: 2019年就业形势分析: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就业指导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学院名称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学生姓名李丹 学生学号201210040313 任课教师陆墨姼 论文成绩 教务处制 2015 年07月03日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连年剧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重点和难点之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并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现状;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状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而预计未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要想再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规模已经非常困难。并且未来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逐渐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渐减少。因此,今后我们需要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初步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300万人左右,与2014年基本持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我们在1月20日—2月20日,通过问卷形式为主,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

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大学生应了解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与社会多接触,了解社会需求,关注各类就业动向,从而对症下药,为自身找到正确的就业方向与奋斗目标。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本科毕业生为%,硕士研究生为%。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和%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和%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 在工作中,曾在院系学生会担任干事一年,这一年,锻炼了自己的组织交际能力,还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凝聚力,在与别人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同时在校记者团担任干事以及到后来担任编辑一职时,自己的文字功底得到了提升,对文字的编辑以及文章的排版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还得到了"见习记者"的荣誉,当然也结交了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自己的交际圈也扩大了,为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奠定了基础。我还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活动,如PPT制

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一.工作情况 二.工作满意程度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五.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

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 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 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命运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 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 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 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 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 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 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 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经过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我从中体会到现在的大学 生最缺乏的是实践,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实践机会却是少之又少,而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内地高校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

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自己如何应对

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自己如何应对 从大局出发,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整体仍处于趋缓状态,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客观上会对就业结构产生影响, 从我们大学生角度出发,我们目前面临主要2方面就业压力。1是面临“三峰叠加”: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加剧了中国劳动市场的紧张状况,使大学面临不宽松的劳动市场。2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上升,过去的大学文凭不再那么吃香。 但是不管国内外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我们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对待。我将从以下四方面阐述。 注重自己的个人品德 不论自己现在还处在哪个水平,不管能不能掌握自己,其实对我自己而言心态最重要,面朝大海,要有一颗阳光的心态,在大学的社交环境里,更多地磨练自己,我经常会因为害羞,常常不敢表达,显得很被动,需要克服,还是要多参加团体活动,与不同的人交流和思想碰撞。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是很多用人单位参考的标准之一。于此同时,还要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能力,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接触社会同时,也不能忘了重视自己的学习。 注重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 我觉得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还是要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将自己的兴趣一直持续下去。今年已经是大二的第二个学年了,专业课所传授的内容也比较深了,有时候涉及一些有关于编程和逻辑时感觉还是有些困难的,有时候会没有思路,有时候需要反复改,比较枯燥。通过与老师多次沟通,自己也总结了一些比较好的方法,培养自己静下心来,总结一般模式。更多地让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扎实专业基础。 注重自己的社会经历和工作经验 还有一年时间我们将离开学校,刚出校园最欠缺的就是社会经历和实际应用能力,现在拥有各种技能等级考试证书的实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随着毕业人数的扩大,企业的招聘门槛也逐步增高,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对自己的技能方面的培养,结合本专业特色,通过实操练习锻炼自己的应用技能。还要重视的是自己在与人沟通方面的技能,适应社会环境。 注重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工作竞争中个人的能力很重要,而这种能力并不是自己的专业知识的能力,相反很多是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不相关的知识能力。大学的生活相对开放,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利用网络积极了解社会中的一些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提升对信息处理的能力,通过博客以及其他社交平台,交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朋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避免不了的要与同事共同协作完成相关的工作,发挥与人合作的能力,学会控制情绪。 用智慧和勤劳织就每一天,用心耕耘每一天,追求卓越,始终相信未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XXX等三人; 三、调查对象:各行各业; 四、调查时间:2017年4月25日--2017年5月9日; 五、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六、调查内容: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完整版)当代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当代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21世纪初,随着高等学校相继开始大规模扩招,越来越多的高中学子获得了步入大学殿堂的机会,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这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也促进了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也从原来的天之骄子一落千丈,变得越来越普通。而随着改革的不断开展,我国对大学生的就业也由原来的包分配转为自主择业。这就使得毕业大学生数量远远超了社会的需求数量,因而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也带来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不仅潜在地影响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对现实社会的稳定提出了挑战。 一、应届生就业现状 2001年—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未就业人数对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自2001年—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以大于10%的幅度增长,未就业大学生人数以大约20%的幅度增长,为何应届生就业压力还是如此严峻?原因是未就业应届大学生人数约占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成增加趋势,如2001年所占比重为10%,2002年—2003年所占比重分别是20%、30%,从2004年—2007年此比重的增长幅度稍微放缓一些,但是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增长幅度并没有放缓,这就意味着未就业的大学生人数还是在大幅度增长,也就意味着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成下降趋势。 据相关调查,2010年总共有630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之大,其形势依

然不容乐观,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数量之多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数量虽然呈大规模增长趋势,但其素质却没有大的提高,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没有学到深入精通的知识,只是拿到一张文凭而已,这就导致了中国市场上对普通职业需求的饱和和对高、精、尖端职业的极度缺乏。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虽然中国现在是经济以高速度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带来的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同时加大了企业的投资,房地产业迅崛起,但是这并没有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这又是为什么?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即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没有解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应届大学毕业生自身问题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 应届毕业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不均。大学毕业生是就业的优势群体,他们有思想、有知识,而且年轻,身体好,接受新生事物快。然而,由于这些年来大学的一再扩招,导致大学生从生源的质量、培养的水平都有所下降,一大批拥有“真毕业证、假能力”的学生走向社会。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 (1)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很多毕业生对专业是一知半解,大部分还需要企业培训来完善和提高,而企业需要的是招之能用,而且是能够很好用的人才,因此,造成有“中间差”的局面。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 (2)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很多毕业生的能力停留在书本上、思想上,真正要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行。 (3)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 2.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另一方面。 (1)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人为地造成就业难。 (2)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没有自己职业目标和规划。据一项调显示,在“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吗”一题中51.4%

2020大学生就业指导章节答案

2020大学生就业指导章节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在我国,劳动法定年龄的下限是() 选项: A:15岁 B:14岁 C:16岁 D:18岁 答案: 【16岁】 2、人生价值的实现要靠就业来保障。()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3、在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 选项: A:充分就业 B:经济适度增长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 【充分就业】 4、美国是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20世纪80年代,自然失业率达到多少才是一种充分就业状态?() 选项: A:4.5–5.5% B:5.5–6.5% C:3.5–4.5% D:6.5–7.5% 答案: 【5.5–6.5%】 5、就业、充分就业的重要性主要有() 选项: A:就业能使劳动者获得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 B:充分就业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C:充分就业能使国家更加稳定繁荣 D:就业能使劳动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答案:【就业能使劳动者获得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 充分就业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充分就业能使国家更加稳定繁荣; 就业能使劳动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大学生要以自信的心态去准备就业,就业是每一个毕业生必须去面对的,是不能逃避的。() :选项: A:错 B:对 答案:【对】 7、体制内固然很好,但体制外也是一片广阔天地,足够大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 选项: A:错 B:对 答案:【对】 8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能只看高薪酬,应把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把以后的发展空间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选项: A:对 B:错 答案:【对】 9、当前我国劳动力的供求情况是() 选项: A:供给小于需求 B:供给大于需求 C:供求严重失衡 D:供给等于需求 答案:【供给大于需求】 10、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有() 选项: A: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 B:单位要求过高 C:经济不景气 D:大学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足 答案: 【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 经济不景气; 大学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足】 11、现阶段,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的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