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计算机?

答: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

2、解释冯·诺依曼所提出的“储存程序”的概念。

答:由于计算机可以储存程序,从而使得计算机可以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地完成各种操作,而无需人工干涉。

3、计算机有那些特点?

答: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能力、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和存储程序。

4、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第一代( 1946 ~ 1957 ),以电子管为逻辑部件,以阴极射线管、磁芯和磁鼓等为存储手段。软件上采用机器语言,后期采用汇编语言。

第二代( 1958 ~ 1965 ),以晶体管为逻辑部件,内存用磁芯,外存用磁盘。软件上广泛采用高级语言,并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

第三代( 1966 ~ 1971 ),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内存用磁芯、半导体,外存用磁盘。

软件上广泛使用操作系统,产生了分时、实时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第四代( 1971 至今),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以半导体存储器和磁盘为内、外存储器。在软件方法上产生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另外,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也在这一阶段诞生并获得飞速发展。

5、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有哪些要求?

答:

a)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和本学科的主要知识体系。

b)在确定的环境中能够理解并且能够应用基本的概念、原理、准则,具备对工具及技巧进行选择

与应用的能力。

c)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与实现,该项目应该涉及到问题的标识、描述与定义、分析、设计和开发

等,为完成的项目撰写适当的文档。该项目的工作应该能够表明自己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并能表现出对质量问题的适当的理解和认识。

d)具备在适当的指导下进行单独工作的能力,以及作为团队成员和其他成员进行合作的能力。

e)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

f)能够保证所进行的开发活动是合法的和合乎道德的。

因此信息化社会不仅需要研究型、设计型的人才,而且需要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开发型人才,而且需

要维护型、服务型、操作型人才,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要求信息人才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第二章

1、什么是数制,采用权位表示法的数制具有哪3个特点?

答: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称为进位计数制。

位权表示法数制的特点:(1)数字的总个数等于基数。(2)最大的数字比基数小1。(3)每个数字都要乘以基数的幂次,该幂次由每个数字所在的位置决定。

2、十进制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数的规则是什么?

答:十进制整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整数的规则:除基取余法:“除基取余,先余为低(位),后余为高(位)”。

例:(55)10=(67)8

余数

8 55 7

8 6 6

十进制小数转换为非十进制小数的规则:乘基取整法:“乘基取整,先整为高(位),后整为低(位)”。

例:(0.32)10=(0.0101…)2

0.32 整数

×2

0.64 0

×2

1.28 1

0.28

× 2

0.56 0

× 2

1.12 1

3、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10011011.0011011,1010101010.0011001

答: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以小数点为界,将整数部分自右向左和小数部分自左向右分别按每三位为一组(不足三位用0补足),然后将各个三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一位八进制数。

(10011011.0011011)2= (001 001 011.001 101 100)2=(113.154)8

(1010101010.0011001)2 =(001 010 101 010.001 100 100)2=(1252.144)8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以小数点为界,将整数部分自右向左和小数部分自左向右分别按每四位为一组,不足四位用0补足,然后将各个四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一位十六进制数。

(10011011.0011011)2 =(1001 1011.0011 0110)2 =(9B.36)16

(1010101010.0011001)2 =(0010 1010 1010.0011 0010)2=(2AA.32)16

4、将八进制或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75.612)8,(64A.C3F)16

答: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把每一位八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三位二进制数。

(75.612)8=(111 101.110 001 010)2

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把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四位二进制数。

(64A.C3F)16=(0110 0100 1010.1100 0011 1111)2

5、什么是原码、补码和反码?写出下列各数的原码、补码和反码:11001,11111,10101

答:原码表示法:用符号位和数值表示带符号数,正数的符号位用“0”表示,负数的符号位用“1”表示,数值部分用二进制形式表示。

反码表示法: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为对该数的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

补码表示法: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为对该数的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然后在最后一位加1。

原码反码补码

11001 1 0001001 1 1110110 1 1110111

11111 1 0001111 1 1110000 1 1110001

10101 1 0000101 1 1111010 1 1111011

6、什么是命题?在命题代数中主要的连接词有哪几种?

答:命题是有具体意义且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命题代数中主要有:“与”(∧)、“或”(∨)、“非”(┑)、“异或”(⊕)、“条件”(→)和“双条件”( ) 7、计算机硬件系统有那几部分组成?简述个部分的功能。

答: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分组成,也称计算机的五大部件。

1. 运算器

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简称ALU),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对二进制数码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和与、或、非等基本逻辑运算,实现逻辑判断。运算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其功能,运算结果由控制器指挥送到内存储器中。

2. 控制器

控制器主要由指令寄存器、译码器、程序计数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组成,控制器是用来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并使整个处理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它的基本功能就是从内存中取指令和执行指令,即控制器按程序计数器指出的指令地址从内存中取出该指令进行译码,然后根据该指令功能向有关部件发出控制命令,执行该指令。另外,控制器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接受各部件反馈回来的信息。

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CPU,习惯上称为微处理器

3. 存储器

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用来保存信息,如数据、指令和运算结果等。

存储器可分为两种: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内存按功能可分为两种:只读存储器( ReadOnly Memory,简称ROM )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 )。

外存储器主要由磁盘、磁带和光盘存储器等设备组成。

4. 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是外界向计算机传送信息的装置,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传送到外部媒介,转化为某种人们所需要的形式。

(1)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的中间结果暂存在运算器内。

(2)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3) 控制器用来控制、协调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行以及处理运算结果。

(4) 输入设备用来将数据(信息)输入计算机,主要有键盘、鼠标等。

(5)输出设备将计算机运算结果输出,常用输出设备主要有打印机、显示器等。)

8、指令中操作码的功能是什么?简述指令的执行过程。

答:指令: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它规定了计算机能完成的某一种操作。

操作码规定了该指令进行的操作种类,如加、减、存数、取数等。

指令的执行过程:

取指令:即按照指令计数器中的地址,从内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送往指令寄存器中。

分析指令:即对指令寄存器中存放的指令进行分析,由操作码确定执行什么操作,由地址码确定操作数的地址。

执行指令:即根据分析的结果,由控制器发出完成该操作所需要的一系列控制信息,去完成该指令所要求的操作。

上述步骤完成后,指令计数器加1,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如果遇到转移指令,则将转移地址送入指令计数器。

9、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他是由谁首先提出的?

答: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计算机完成某一计算,或解决某一特定任务,必须事先编制程序。编好的程序需要通过输入设备送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存储器按一定顺序存放程序(指令与数据),计算处理所获得的中间结果与最终结果也作为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由于计算机需要分步骤地执行指令,相应地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是逐条地被取出,给予分析、执行,所需的数据也是逐个地取出,给予运算处理。启动运行后,计算机将自动地连续执行程序。控制器向存储器提供某个地址码,从指定的存储单元中读取一条指令,送入控制器识别、分析该指令要做什么操作、操作数存放在何处。根据该指令的含义,控制器发出相应的操作命令,控制运算器进行指定的运算,并将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中指定单元。运算过程中的某些状态信息:如运算结果是否为0、结果正负等,可送回控制器作为下一步操作的依据。

计算机执行完一段程序后,将获得的处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例如,既可以通过显示器显示程序运行状态与结果,也可以用打印机将结果打印出来。

11、在计算机系统中位、字节、字和字长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答: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数据的最小单位,就是二进制的1位数,简称位(bit)。

字节:把8个bit称为1个字节(Byte),字节是计算机中的最小存储单元

字:若干个字节组成一个(Word)字。

字长:字的位数称为字长。字长是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的数据位数,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功能、用途及应用领域。常见的字长有8位、16位、32位、64位等。

12、什么是算法?它有那些特点?常用的算法描述工具有哪几种?

答:算法:是由一系列规则组成的过程,这些规则确定了一个操作的顺序,以便能在有限步骤内得到特定问题的解。

算法的性质:(1)确定性(2)通用性(3)有限性

算法的描述工具:(1)自然语言(2)流程图(3)决策表(4)算法描述语言

13、怎样衡量一个算法的优劣?

答:1、算法的时间特性2、算法的空间特性3、算法的易理解性

14、什么是数据结构?

答:数据结构:带有结构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结构反映了数据元素相互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对这种结构定义相应的运算,设计出实现这些运算的算法。

15、什么是线性表?线性表有那些运算?线性表怎样储存?

答:线性表:是n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

线性表的运算:设L为一个线性表(1)置空表SETNULL(L)(2)求表的长度LENGTH(L)(3)取表元素GET(L,i)(4)在表中查找特定元素LOCATE(L,x)(5)插入新元素INSERT(L,i,b)(6)删除表元素DELETE(L,i)

线性表的存储结构:(1)顺序存储结构(2)链式存储结构

16、什么是堆栈?堆栈有那些运算?堆栈怎样储存?

答:堆栈(stack):是一种受限的线性表,即只能在表的一端(表尾)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进栈和退栈操作按“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LIFO)的原则进行。

堆栈的运算:设S为一个堆栈(1)置空栈SETNULL(S)(2)进栈PUSH(S,x)(3)退栈POP(S)(4)取栈顶元素TOP(S)(5)判断堆栈是否为空EMPTY(S)

堆栈的存储结构: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并设置一个指针top用来指示栈顶的位置。

17、什么是队列?队列有那些运算?队列怎样储存?

答:队列(queue):也是一种受限的线性表,只能在表的一端(队尾)进行插入,在表的另一端(队首)进行删除操作。进、出队列操作按“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FIFO)的原则进行。

队列的运算:设Q为一个队列(1)置空队列SETNULL(Q)(2)进入队列ADDQUEUE(Q,x)(3)退出队列DELQUEUE(Q)(4)取队首元素FRONTQUE(Q)(5)判断队列是否为空EMPTY(Q)

队列的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一个链队列需要设置队首指针和队尾指针。

第三章

1、描述CPU的两个基本部件。

答: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简称ALU),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对二进制数码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和与、或、非等基本逻辑运算,实现逻辑判断。运算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其功能,运算结果由控制器指挥送到内存储器中。

控制器主要由指令寄存器、译码器、程序计数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组成,控制器是用来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并使整个处理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它的基本功能就是从内存中取指令和执行指令,即控制器按程序计数器指出的指令地址从内存中取出该指令进行译码,然后根据该指令功能向有关部件发出控制命令,执行该指令。另外,控制器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接受各部件反馈回来的信息。

第四章

1、程序设计语言翻译器包括哪几种类型?请分别叙述各种翻译器的简单工作过程。

答: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是一类系统软件,它能够将使用某一种源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为与其等价的使用另一种目标语言编写的程序。使用源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使用目标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目标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类:汇编语言翻译系统、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系统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解释系统。

汇编程序的具体翻译工作有如下几步:

(1) 用机器操作码代替符号化的操作符;

(2) 用数值地址代替符号名字;

(3) 将常数翻译为机器的内部表示;

(4) 分配指令和数据的存储单元。 编译程序

的具

体翻译工作有如下几步:

解释程序的具体翻译工作有如下几步:

(1)由总控程序完成初始化工作。

(2)依次从源程序中取出一条语句进行语法检查,如有错,则输出错误信息;如通过了语 法检查就根

据语句翻译成相应的指令并执行它。

(3)检查源程序是否已全部解释执行完毕,如果未完成则继续解释并执行下一个语句,直到全部语句

都处理完毕。

解释程序的优点是实现算法比较简单,缺点是运行效率比较低。

2、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是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提高计算机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它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管理的控制中心。

主要作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裸机)的直接外层,它对硬件的功能进行首次扩充。操作系统通过各种命令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界面,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操作系统又是其他软件运行的基础。

1>资源管理功能

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处理机管理(2)存储器管理(3)输入输出设备管理(4)文件管理

2>人机交互功能

人机交互功能主要靠可以进行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和相应的软件来完成。

3、请简述Windows操作系统的4个基本特点。

答:丰富的应用程序,统一的窗口和操作方式,多任务的图形化用户界面,事件驱动程序的运行方式,标准的应用程序接口,实现数据共享,主存储器管理技术,与DOS的兼容性,不断增强的功能

第五章

1、如何打开某文件夹中的Word文档?如何保存文档?

答:(1)方法一:通过“我的电脑”

鼠标左键双击桌面的“我的电脑”->盘符->自己的文件夹->一层层地找到文件保存的位置后,用鼠标双击Word文件的图标即可打开。

方法二:通过Word打开

启动Word->鼠标左键单击菜单项中的[文件]->鼠标左键单击[打开]->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鼠标左键单击[查找范围]右侧的▼->找到盘符->自己的文件夹中的*.doc文件后,用鼠标左键点选->点按[打开]按钮,即可打开文件。

(2)保存新文档,在word页面窗口中点击“文件”菜单下的“保存”,在“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所要保存的磁盘和文件夹并输入文件名,单击“保存”即可。

保存更改了内容的文档,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即可.

更改已有文档的保存路径或文件名,在word页面窗口中点击“文件”菜单下的“另存为”,在“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所要保存的磁盘和文件夹并输入文件名,单击“保存”即可。

2、对所选定的文本,执行“编辑”菜单的“剪切”命令和“复制”命令区别在那里?

答:“剪切”命令相当于移动,“复制”命令将会生成一个附件。

3、请简述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的几种方法。

答:(1)在所选的单元格中直接填写(2)在编辑栏中填写(3)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据、公式使用填充柄填写(4)一些常用的文本内容使用自动填充

4、建立演示文稿有几种方法?建立好的幻灯片能否改变其幻灯片的版式?

答:创建一个演示文稿,就是建立一个新的以.ppt为扩展名的PowerPoint文件.新文稿的创建方式常用的有"内容提示向导","设计模板"等,还可以从其它应用程序(比如Microsoft的Word)导入的大纲来创建演示文稿,或者从不含内容和设计的完全空白的幻灯片来开始制作,创建心目中的演示文稿。建立好的幻灯片能改变其幻灯片的版式。

5、简单述说幻灯片母版的作用,母版和模板有何区别?

答:幻灯片母版包含标题文本、段落文本、日期和时间、页脚信息以及幻灯片数字的母版占位符。母版标题和文本占位符控制演示文稿中每一张幻灯片的文本格式。如要改变母版的设置,使用格式菜单中的命令。

区别:(1)模板能够使用户集中精力创建文稿的内容,而不用考虑文稿的整体风格.用户可以利用PowerPoint2000现有的模板来自动快速创建理想的文档.

(2)母版是为所有幻灯片设置默认版式和格式,修改母版就是在创建新的模板.

6、怎样建立超级连接?代表超级连接的对象是否只能是文本?跳转的对象应该是什么类型的文件?答:建立超级连接(1)选取需进行链接的文字或图片->按右键或[插入] –>[超链接]->在[URL]对话框中输入链接的目的地址或按对话框旁按钮分别选择与网页、文件或邮件地址进行超级链接。

(2)插入“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动作按钮”->选择鼠标单击->分别选择与网页、文件或邮件地址进行超级链接。

代表超级连接的对象不只是文本,可以是任何文件。

跳转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网页,也可以是同一演示文稿或不同演示文稿上中不同的幻灯片,还可以是一个图片,一个电子邮件地址,一个文件,甚至是一个应用程序。

第六章

1、数据库系统有那几部分组成?

答: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及用户五部分组成。数据库(Data 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它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数据库管理员(Data Base Administrator,DBA):是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协调、维护和管理的IT 技术人员。

数据库应用程序:是使用数据库语言开发的、能够满足数据处理需求的应用程序。

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直接操纵数据库,或者通过数据库应用程序来操纵数据库。

2、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具有那些功能?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基于某种结构数据模型,以统一的方式管理和维护数据库,并提供访问数据库接口的通用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提供了对数据库中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功能,是用户程序和数据库中数据间的接口,它由一系列软件组成。具有的功能:数据库定义功能、数据库操纵功能、数据库事务管理功能、数据库维护功能、格式转换以及网络通信等其他功能。

3、什么是数据定义语言和数据操纵语言?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和标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并给出其唯一的命名

功能:(1)描述各类模式及它们之间的映象(2)描述每一个基本数据项的基本特征(3)描述安全控制方式和完整性约束条件(4)定义数据结构和子结构之间的映象。

数据操纵语言(DML):用来描述用户对数据库进行的各种操作。

功能:包括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打印等。

4、什么是视图?视图与基本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怎样定义和撤消一个视图?

答:视图:从多个基本表或其他视图构造出来的表。

区别:定义视图时系统只是将其定义保存起来,并不存储视图所对应的数据,当用户需要使用该视图时才取出实际数据。

定义视图语句的一般形式:

CREATE VIEW <视图名> [(<属性名1> [,<属性名2>] ... )]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