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野生苏卡达象龟幼体的习性

谈野生苏卡达象龟幼体的习性

谈野生苏卡达象龟幼体的习性
谈野生苏卡达象龟幼体的习性

谈野生苏卡达象龟幼体的习性

一个半月以前(2011年11月中旬)在美国举行的水龟与陆龟保护团体(TTPG)年会中,有不少乌龟专家莅临发表了演说,

其中的最后一场演说者是来自塞内加尔(Senegal)的Tomas Diagne先生,

他在非洲成立并经营"非洲龟类协会(African Chelonian Institute)",

主要的目的是要保护苏卡达象龟(盾臂龟)(Centrochelys sulcata)免于在野外「绝种」。苏卡达象龟会绝种?

没搞错吧?

我们的确没有看错,

虽然在人工的养殖下,

苏卡达象龟可说太容易繁殖了!

甚至在数量上有泛滥成灾的趋势!

可是根据Tomas Diagne的说法,

在整个塞内加尔境内,

野生苏卡达象龟估计仅剩下40头!

比起马达加斯加岛上数以百万计的辐射龟(Astrochelys radiata),

野生苏卡达象龟的处境真的可谓艰难许多。这个"非洲龟类协会"的主要任务,是要800公顷大的保留区内,保护野放的苏卡达象龟不被吃掉或被抓去当传统药材。由于Tomas Diagne本人从小就喜欢苏卡达象龟,所以毕生都投入苏卡达象龟的研究和保育,可说是个不折不扣的苏卡达象龟专家。至少以长年在野外观察苏卡达象龟的角度来看,很难找到比他更投入的保育人士了。2011年11月在美国举行的水龟与陆龟保护团体(TTPG)年会中,传出了令人惊异的陆龟新讯息。

真正的重点来了!

根据Tomas Diagne表示,

直到他要参加"水龟与陆龟保护团体(TTPG)"年会的前两个星期,

他才真正的第一次见到刚孵化的野生苏卡达象龟幼体!

在此之前他这么多年来从来就没见过刚孵化的野生苏卡达象龟幼体。

而Tomas Diagne所见到的这四只苏卡达象龟幼体,

整天不是躲起来就是从一个遮蔽物移动至另一个遮蔽物,

并没有看到它们吃东西。

一直到雨季来临时,

当大地恢复了青绿并开始生长之时,

这四只苏卡达象龟幼体被人发现全都待在沼泽湿地里!

没错!

我们没看错!

就是沼泽湿地!

野生苏卡达象龟的仔龟待在沼泽内生活的观察,

实在太令我感到惊奇了!

不过当我恢复冷静神智后,

发现野生苏卡达象龟幼体在沼泽内生活的模式,

事实上解答了很多我心中长久以来的疑点,

也再度证明人类对于陆龟的习性,

还有太多有待积极努力研究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

引发了我一发不可收拾的思绪。

当然了,

这只不过是四只苏卡达象龟的仔龟,

或许尚无法代表所有的苏卡达象龟幼体,

但却是人类史上第一次记录到野生仔龟的习性。德国和美国知名的苏卡达象龟和豹龟专书或专刊,也没提到野生苏卡达仔龟的生活习性。

我首先查阅了德国和美国知名的苏卡达和豹龟相关文献,

这是由Holger Vetter和EJ Pirog所编著的豹龟与苏卡达象龟专书,

看看是否纪录了野生苏卡达象龟幼体的习性。

在仔细翻阅了以后,

发现书中对于苏卡达象龟幼体的习性,

主要是来自人工环境养殖下的观察,

并没有真正的野生仔龟习性纪录。

或许苏卡达象龟实在太容易饲养和繁殖了,

因此并未特别在意野生陆龟习性的描述。

另外德国知名爬虫杂志Marginata在2007年底的苏卡达象龟专刊中,

主编Hans-Dieter Philippen在序文中也很明白的指出,

虽然苏卡达象龟广为人知,

然而有关其生活方式的研究却非常的少。

无论如何,

人工环境下的养殖成果,

绝对不等于野生个体的实际习性!

这也是长久以来被很多陆龟饲主所忽略的。

令人遗憾的是,

正因为苏卡达象龟在人为环境下的养殖已经有所成就了,

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许多人的态度并接受新知,

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先来看看苏卡达象龟的产卵数量和习性吧,

这也是让我那闷很久的议题。

盖因地球生物的繁殖基本上有个特点:

当后代不易长大至成体时,

往往要靠繁殖数量来争取延续后代。

换句话说,

先产下大量的幼体,

然后让严苛环境或残酷天敌淘汰掉一大部分,

剩下的极少数才能脱颖而出并传宗接代。

而对于生活在艰困环境的物种而言,

能保握食物丰富季节尽全力抢食长大,

也才得以提高存活的机会,

否则当漫长的旱季来临时,

很有可能必须忍受挨饿或极不愿意吃的食物,

这段时间要如何是好?

由这两个特点来推测,

苏卡达象龟相较于其他陆龟,

在野外环境下幼体时期之损失应是很大的。

德国的Holger Vetter就在著述中指出,

野生苏卡达象龟要在一岁大的尺寸以后,

掠食的天敌才会相当程度的减少。

话又说回来,

即便苏卡达象龟长大成一头巨兽时,

还是可能被狮子给吃掉..... 要在人工环境养出平整无隆背的苏卡达象龟(Centrochelys sulcata),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或许「水分」真的是关键所在。

或许从极干燥贫瘠的环境来看苏卡达象龟,

我们会觉得苏卡达象龟的繁殖数量和贪食习性是很合理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例如沙漠陆龟(Gopherus agasizzii)和斑点珍龟(Homopus signatus signatus)的生存环境,也都是生活在非常干燥贫瘠的恶劣环境,

其繁殖和生存的策略却显然很不一样,

至少不会把资源(体力和能量)用在生下一大堆卵上。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

沙漠陆龟和斑点珍龟的分布范围,

比苏卡达象龟可说小太多了,

有谁能够断定苏卡达象龟的横跨非洲多国的分布区域内,

都必然是同样一成不变的干燥贫瘠环境?

倘若苏卡达象龟的仔龟是生活在沼泽地内,

那可就是完全另一个竞争世界和生存法则了。

沼泽湿地虽然水草丰富能够提供无缺的饮食,

随之而来的猎食天敌数量更是可观。

尤其在旱季生活艰困的地区,

所有的动物都想好好的利用雨季所带来的丰沛资源,

沼泽湿地成了各种动物的汇集之处,

此时也待在湿地里的苏卡达幼龟,

要面对的险境是不难想像的。

而苏卡达象龟贪吃的习性,

与其说是反映出对长年干旱贫瘠环境的适应,

更有可能是食物量因季节性大幅度变化的表现。

其次是关于苏卡达象龟「隆背」和「结石」这两个重大议题,

长久以来困扰着许多陆龟饲主们。

有关陆龟之隆背或结石的发生,

目前的明确证据都指向了「水分缺乏」,

例如幼龟时期的高湿度环境能预防隆背,

例如尿路结石和长期脱水有关,

这样的说法至少在德国和美国陆龟界的接受度很高的。

而持反对论点者总是提出,

苏卡达象龟是生活在极干燥的贫瘠环境中,

在这么缺水的环境中也没发生隆背或结石,

因此水分相关的说法是难以置信的。

然而如今我们才惊讶的发现,

苏卡达象龟幼体竟然是生活在沼泽湿地里,

也就是说并非毕生都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下,

沼泽湿地环境能提供幼龟极充足的水分是毫无争议的。

长久以来为何野生苏卡达象龟不会发生隆背和结石的疑惑,

如今我们可说恍然大悟了!只因野生苏卡达象龟的成龟在干燥、酷热且贫瘠的环境里游荡或被人发现,我们就可以因此断定幼体也必然生活在同样的环境吗?

其实我们在陆龟隆背之探讨一文中,

提到了奥地利学者Wiesner等人在2002年针对苏卡达象龟所做的研究,

此研究同时探讨了环境湿度和食材蛋白质对苏卡达象龟隆背的影响程度。

我们一再强调,

这篇研究之所以引起高度重视并且极具说服力,

乃是因为实验采用了可信度较高的前瞻性研究。

该研究虽然只进行了五个月,

但已经发现了导致苏卡达象龟隆背的最重要因素,

并非食材蛋白质太高而是环境湿度太低!

况且这篇研究发表至今已经几乎十年了,

始终还没出现任何一篇足以动摇其成果的后续客观研究!

我们在此特别要提醒的是,

奥地利学者所用的高蛋白质食物,

是干重含30%的粗蛋白含量。

如果按照许多陆龟养殖老手或专家的观点,

这简直是无法原谅的高蛋白比例。

不过显然在五个月的高蛋白喂食期间,

苏卡达幼龟并未发生所谓的隆背!

如今由塞内加尔的观察发现,

野生的苏卡达仔龟甚至是直接就生活在沼泽湿地里,

这进一步补强了奥地利学者在2002年的研究成果的说服力。

至少对于支持湿度或水分才是隆背重要关键的陆龟爱好者而言,

这无疑又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如今回头再看看苏卡达象龟在野外和人工环境的成长比较一文,

我们就不会再对苏卡达幼龟吃鱼一事感到意外了。

以苏卡达象龟如此贪吃的习性来看,

幼龟在沼泽湿地里会很安分的只吃水草吗?

再说苏卡达象龟的成龟都会躲在自己所挖的洞穴里吃肉了,

何况是幼龟因成长需要更多的蛋白质,

对此我们在阿尔及利亚东北部希腊陆龟的食物选择和地中海绿蠵龟在成长过程的食物改变两篇文章中,

都已经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探讨。

我们也可以换个更简单的概念来想想:

大家都知道牛、羊、马、兔的成体都是草食性动物,

但这些动物的新生幼体,

却是需要靠富含蛋白质的奶水来成长,

没有几个人会傻到给这些动物的新生命直接吃高纤牧草。很多陆龟饲主主观的认为苏卡达象龟需要极干燥的环境,殊不知那是针对成龟的研究而来的,不可任意套用至仔龟身上。

如果从撒哈拉短暂雨季所形成地的沼泽湿地来看,

野生苏卡达象龟幼体至多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能待在沼泽湿地内,

其他的八、九个月时间,

就必须和成龟一样忍受干燥酷热且贫瘠的环境。

然而我们都知道苏卡达象龟成体具有开挖深洞的本领,

让自己在这段干旱期间内可躲在地底湿度较高的洞穴里。

可是幼体的挖洞能力呢?

其四肢是否也有足够的力道开挖出深邃洞穴来保护自己免于干燥酷热之苦?

在这个干旱季节里又有不少苏卡达象龟幼体因熬不过而夭折了?

我们不禁要问的是,

如果苏卡达象龟如许多陆龟饲主所言,

是个干燥型的陆龟,

很忌讳水分过多的环境,

那为何苏卡达象龟要费力开挖深邃洞穴待在高湿度的地方?当我们从撒哈拉沙漠的气候变迁史来看,那么又更有趣了。萨哈拉在成为世界最大沙漠之前,历经了多次的重大气候变迁。在距今四万至二万年前,撒哈拉地区的草木繁茂、河川湖泊遍布且洪水经常泛滥。只不过在距今二万至一万年前,撒哈拉的气候日渐干燥且沙漠扩大。然而此后一直到了西元前3500年,撒哈拉的气候又趋向湿润,变成了高温潮湿的气候,在这段时期里里,撒哈拉的雨量非常丰富、植物茂盛且水域面积达到最大。从西元前3500年到今日,撒哈拉又变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沙漠模样。如果从撒哈拉气候简单的历史数字来看,苏卡达象龟的祖先生活在潮湿多水的年头,其实还多了过干燥气候环境呢。而接触时间还相当短暂人类饲主们,有什么充分的理由宣称或认定,苏卡达象龟必然是种干燥型的陆龟?如果苏卡达象龟有如许多陆龟饲主所言,必然是一种干燥型的陆龟,那为何还要费力开挖深邃洞穴来保持水分或获取湿气?

综观塞内加尔苏卡达象龟令人的惊奇发现,

我们还是要很小心的解读其观察。

毕竟仅仅只有四只仔龟的习性,

很难代表整个苏卡达象龟大家族的固定行为模式。

但这至少是跨出了第一步,

因为先前从未有过野生苏卡达象龟幼体的习性纪录,

再说为何这四只仔龟同时都待在沼泽湿地内?

是生存本能的反应?

还是意外跌落水中?

还是凑巧被人发现?

此外幼体待在沼泽湿地内的时间又有多久?无论如何,这个发现告诉我们陆龟饲主一件事:从成龟身上的研究发现,未必能套用至幼龟身上。也就是说虽然苏卡达象龟成体生活在干燥贫瘠的地区,并不等于幼体也必然在同样的艰困环境里长大。我们很期待有更多的野生仔龟习性能被人发现,毕竟大部分陆龟爱好者所饲养的,乃是以幼体为主,而很多研究和观察却是以成龟为主。至少以苏卡达象龟野生幼体习性的最新发现来看,我们似乎有必要重新检讨仔龟的饲养方式了。和苏卡达象龟一样很容易发生隆背和结石的印度星龟(Geochelone elegans),是否也同样遭遇到被人类误解的命运?

由苏卡达象龟幼体的习性发现,

衍伸令我感到很好奇的是,

苏卡达象龟的母龟在产卵时,

是否会挑选或回到在雨季时将出现沼泽湿地的附近,

以利于下一代出生后就能就近获得丰沛的水草资源?

或者母龟仅是随便挖洞产卵,

反正一次都生了那么多,

总有一两只幼体熬得过干旱严峻的环境活了下来?最后,我不由得联想到了和苏卡达象龟一样容易发生隆背和结石的印度星龟(Geochelone elegans),是否有关于野生幼体习性的研究或记录?在搜寻过手上现有的文献后,果然并没发现相关的资料...... 看来,人类虽然在陆龟的养殖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对于野生陆龟习性的真正理解,还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玉米生长过程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 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 (一)生育阶段 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 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 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 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

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2.穗期阶段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3.花粒期阶段 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植株已经定长。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阶段,出现了玉米一生的第三个转折点。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 (二)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 2.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 (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一、奶牛的饲养技术 1、犊牛培育、犊牛出生后1小时后喂给初乳,一周后开始补喂饲料(开食料)和优质县城干草,开食料按玉米30%,小麦麸25%,豆粕30%,食盐2%,碳酸氢钙2%,小苏打1%预的比例配制,让犊牛自由采食,在犊牛舍放臵清洁饮水,让犊牛自由饮用,舍内温度保持在10℃—24℃范围;达60日龄每日采食精饲料1千克左右时断奶;断奶牛精料增加到每天1.5—2千克,优质粗料自由采食,7月龄后转为青年牛饲养。 2、青年牛饲养。断奶至30月龄称青年牛,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原则饲喂,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成牛母牛分干奶期、围产期、泌乳期三个不同饲养阶段进行饲养:(1)干奶期。怀孕母牛在预产期前60天左右停止挤奶,称作干奶期,干奶前几天少喂或停喂多汁青绿饲料,控制饮水,增喂粗饲料;在最后一次把乳房中奶挤净后在4个乳头内注入干乳油剂,并药浴后不再挤奶,若乳房出现红、肿、热、痛,则视情况进行第二次干奶或治疗后再干奶。(2)围产期,产前15天起逐渐增加精料喂量,日粮精粗饲料比为40:60,注意钙的喂量应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预防产后

瘫痪;产后喂给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分娩后1—2小时第一次挤奶不宜挤得太多,只要够犊牛吃就可以了,以后每天逐渐增加,到第三天后才挤净乳房中乳。(3)泌乳期。是一泌乳高峰期额外增加1—20%的精饲料,尤其是第一、二胎的母牛;二是泌乳中期(产后101—200天),日粮精粗饲料比50:50。粗纤维不低于17%;三是泌乳后期(产后201天至干奶)日粮精粗饲料比为40:60,粗蛋白质12%,粗纤维不低于18%。 二、奶牛管理措施 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生产水平的牛只分群饲养,给予不同的饲料配方和不同的喂量;喂料先粗后精,或可采用全混合粮饲喂法饲喂,即将切短(2.5厘米左右)的粗饲料和精饲料、青贮饲料以及各种添加剂等混合在一起,充分拌和饲喂;每天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并使牛只保持充足的舍外运动;牛舍内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寒冷季节保温防寒;根据膘情及时调整饲料供应和饲养管理;每天观察发情表现与发情状况,适时配种;保持正确卫生的挤奶操作习惯,避免乳腺炎发生,保证生奶卫生。 三、奶牛的繁殖配种 奶牛一般在8—12月龄、达成牛体重45%时出现初次发

奶牛的饲养管理

奶牛的饲养管理 第一章奶牛的营养需要与日粮设计 (一)奶牛的复胃结构及特点 奶牛是反刍动物,以食草为主。消化道由口腔、食道、一个复杂的四个房室组成。具有四个胃,分别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奶牛消化器官的容积比役用牛和肉牛大得多。一般成年奶牛胃的总容量为160-240升,而肉用牛和役用牛胃的容量仅为70-100升。奶牛采食很快,一般饲料不经过充分咀嚼即匆匆吞入瘤胃中贮存起来,瘤胃、网胃、瓣胃的黏膜没有腺体,总称为前胃,相当于单胃的无腺区,起着贮存和加工食物的作用;只有皱胃的黏膜分布有消化腺,可分泌胃液,其功能与单胃相同,所以有称之为真胃。 (二)、奶牛的采食与反刍 1、奶牛的采食特点。奶牛没有上门齿,只有一硬质的齿板,采食时主要用灵活的舌头将草卷入口腔,依靠下门齿和齿板啮合切断牧草,或依靠舌头卷动和头部的摆动扯断牧草,匆匆咀嚼后便吞入瘤胃中。奶牛的采食行为及其粗糙,采食牧草的选择性也较差,很容易将异物吞入胃中,造成瘤胃疾病甚至引起创伤性心肌炎。 2、奶牛的反刍行为。反刍又称为倒沫或倒嚼,是奶牛将吞咽到瘤胃中的食物再次逆呕到口腔咀嚼的过程。奶牛采食的速度快,草料被牛咀嚼,作用是很轻微的,只是使草料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便于吞咽。当奶牛休息时,通过网胃的蠕动把瘤胃内容物逆呕到口腔,进行充分的咀嚼。这就是反刍,对于成年奶牛来说,反刍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反刍可以将饲料颗粒进一步磨碎,嚼细的草料增加了瘤胃微生物与皱胃和小肠中消化酶与食糜接触的面积,提高了食物的消化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反刍活动所分泌的唾液对中和瘤胃中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奶牛采食后0.5-1小时就开始进行反刍,每次反刍持续时间平均为40-50分钟,每昼夜进行10次左右,每天花在反刍上时间总计为8-10小时。为了保证奶牛有充足的反刍时间,我们必须给奶牛创造舒适的休息场所。 由于奶牛在消化上有这些特点,决定了奶牛应该采食什么样饲料和应当怎样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三、奶牛的日粮配合 (一)日粮配合原则 1. 要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 2. 要营养平衡,精粗比例适当 3. 原料要优化组合 4. 适口性要好 5. 体积要适当 6. 成本要低 7. 对产品无不良影响 第二章奶牛的饲养管理 按照奶牛的生理特点,可将奶牛分为后备牛和成年母牛,后备牛又分为犊牛期(初生-6月龄),育成期(6-18月龄)和青年期(又叫初孕牛,18月龄至第一胎分娩)3个阶段;成年牛分为围产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干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a.播种——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

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b.三叶期——拔节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2.穗期阶段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

奶牛的饲养管理

奶牛的饲养管理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奶牛的饲养管理 泌乳初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指母牛分娩后15天以内的时间,通常也称为围产后期。此时母牛一般仍应在产房内进行饲养。产后母牛体虚力乏,消化机能减弱,尤其高产牛乳房呈明显的生理性水肿,生殖道尚未复原,时而排出恶露。在这阶段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母牛体质尽快恢复,为泌乳盛期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不宜过快追求增产。 当母牛产后休息片刻,即喂给较易消化的麸皮1~1.5kg,加食盐50~100g左右,以温水冲拌成稀汤让牛饮尽,可起到暖腹、充饥及增加腹压的作用。此时母牛往往表现口渴,如若不够可酌情再调制一些补充。切忌饮以凉水,饮水温度以37—40℃为宜。同时喂给优质干草1—2kg或任其自由采食。此时,不喂多汁饲料及糟粕饲料。在产后2~3天内以优质干草为主,辅以麸皮、玉米1~3kg。4—5天后,逐步增加精料,每日约增加1kg左右,至产后第7~8天,日粮可达到泌乳牛的给料标准。为防止精料过食造成消化障碍和过早加剧乳腺的泌乳活动,此时精料喂量以不超过体重的1%为宜。在乳房恢复消肿

良好的情况下,可逐渐增加青贮、块根类饲料的喂量。产后8—15天的日粮配合,原则是在干物质中精料比例逐步达50%一55%,精料中饼类饲料应占25%~30%。增喂精饲料是为了满足产后日益增多的泌乳需要。 据北京市14个奶牛场资料统计,母牛分娩后的15天内,每天平均失重1 500~2000g,日粮能量不足会加剧此时能量的负平衡。同时,日粮中蛋白质浓度也应保持较高的水平,否则,将影响体脂转化成牛奶的效率。当产后15天,青贮喂量宜达 15kg、干草3—4kg、块根类5~7kg,糟粕类不超过8kg。此时,除能量、蛋白、脂肪等营养处于负平衡外,体内钙、磷也同样处于负平衡状态。必须充足喂给Ca、P和维生素D。每头每日钙的喂量不低于150g,磷不低于100g。 长期以来围产后期多采用较为保守的饲养方法。即产后以恶露排净、乳房消肿作为体质复原的主要标志和目的。在饲喂上有意识降低日粮营养浓度,拖延增喂精料的时间,不喂块根等多汁饲料和糟粕饲料,避免刺激乳腺加速泌乳,担心加重乳房肿胀程度。结果出现了产后采食量低,这更加剧了泌乳盛期的营养负平衡;体质恢复慢,产后失重期延长,采食量增加,营养负平衡状态时间和失重期均缩短;母牛体质恢复快,发病率明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对土壤的要求及改土玉米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严格,可以在多种土壤上种植。但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水平高、营养丰富,疏松通气、能蓄易排,近于中性,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种植最为适宜。玉米地深耕以33厘米左右为宜,并注意随耕多施肥,耕后适当耙、勤中耕,多浇水,促进土壤熟化,逐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用翻、垫、淤、掺等方法,改造土层,调剂土壤。土层厚逐渐深耕翻,加深土层,增加风化,加厚活土层;对士体中有砂姜、铁盘层的,深翻中拣出砂姜、铁盘,打破犁底层;对土层薄、肥力差的地块,应逐年垫士、增施肥料,逐步加厚、培肥地力;对河灌区,可以放淤加厚土层改良土壤;对沙、粘过重的土壤,采取沙掺粘、粘掺沙调节泥沙比例到4泥6沙的壤质状况,达到上粗下细、上沙下壤的土体结构。 (二)对养分的要求及施肥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需肥较多,对氮、磷、钾的吸收尤甚。其吸收量是氮大于钾,钾大于磷,且随产量的提高,需肥量亦明显增加;当产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需钾量大于需氮;磷量。如对亩产300—350千克的玉米进分析,得到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2.5:1:1.5;亩产350—400千克时为2.4:1:1.7;亩产720千克时则为 3:1:4。其他元素严重不足时,亦能影响产量,特别是对高产栽培更为明显。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总趋势:苗期生长量小,吸收量也少;进入穗期随生长量的增加,吸收量也增多加快,到开花达最高峰;开花至灌浆有机养分集中向子粒输送,吸收量仍较多,以后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可是,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总趋势有所不同,到开花、灌浆期春玉米吸收氮仅为所需氮量的1/2,吸收磷为所需量的2/3;而夏玉米此期吸收氮、磷均达所需量的4/5。还有,中、低产田玉米以小喇叭口至抽雄期吸收量最多,开花后需要量很少;高产田玉米则以大喇叭口期至子粒形成期吸收量最集中,开花至成熟需要量也很大。因此,种植制度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在供肥量、肥料的分配比例和施肥时间均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试验证明,玉米生长所需养分,从土壤中摄取的占2/3,从当季肥料中摄取的只占 1/3。子粒中的养分,一部分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一部分是生育后期从土壤和肥料中摄取的养分在叶片等绿色部分制造的。以氮素为例,57%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40%左右来自土壤和肥料。因而施肥既要考虑玉米自身生长发育特点及需肥规律,又要注意气候、土壤,地力及肥料本身的条件,做到合理用肥,经济用肥。玉米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比,“三肥”底施。应促、控结合,既要搭好身架,又要防止徒长,确保株壮、穗大、粒重、高产不倒。(三)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及排灌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据资料证明,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试验证明,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玉米苗期促根生长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从开花前8

成年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实践论文 2010 级畜牧兽医专业 题目:浅析成年母牛的饲养管理学号:2010040114 学生姓名:段亚亚 指导教师:何建文 班级:10牧医3班 二0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浅析成年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段亚亚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 随着奶牛集约化管理程度的提高,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外部条件的好坏和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我们传统的饲养管理中的饲料利用都是将精粗饲料分别配制与单品种饲喂,存在着高产奶牛的干物质进食不足,导致产奶量降低,特别是产后一段发生代谢病和前胃疾病增多;其次由于牛的“偏食性”和人的“偏爱性”造成精料或粗料进食过多或精粗饲料比例不协调,导致养分摄入量不平衡带来的营养代谢病增加,同时造成饲料浪费,所以我们要以此为鉴,要结合传统工艺长处弥补传统工艺不足,要以奶牛的养分需要量与进食量为依据,参照牛群体重、产奶量、乳脂率以及各种饲料的化学成分、营养含量、干物质量的比例计算出每日每头牛的需要量。 关键词: 奶牛成年母牛饲养管理、 育成母牛的饲养要以粗饲料为主,适当补充精料注意粗饲料质量,营养价值低的秸秆不应超过粗饲料总量的30%。初孕母牛要注意蛋白质、能量的供给,防止营养不足,过瘦则营养不足,易引起难产。日粮营养也不能过高,应以优质饲料为主,精饲料日喂量2—3㎏。在分

娩前2-3个月,由于胎儿迅速增大,同时乳腺快速发展,准备泌乳,需要加强营养 一、成年乳牛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一)分群 分群的原则:根据产奶量:高产群、中产群、低产群 分群的意义: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率,提高饲料利用率 (二)日粮组成力求多样化和适口性强 (三)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保证日粮全价。 饲喂草食动物的原则是以青粗饲料为基础,营养物质不足部分用精料和饲料添加剂进行补充。原则的实质乃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 不同体重母牛的粗料日喂量(风干物质计,单位:kg) 精料的喂量根据乳牛的营养需要而定,一般是每产2.5-3㎏乳给1kg精料。如果青粗饲料品质优良时,可减少精料喂量。 奶牛日粮应具有轻泻作用:在以禾本科干草及秸秆为主的日粮中,应适当多用一些麸皮、糖蜜等略带轻泻性的饲料,以防便秘,特别是在产期前后更应注意。如日粮以青绿饲料、青贮等为主,则不必考虑。 精料的形态: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及常见病虫害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 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 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2.穗期阶段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3.花粒期阶段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植株已经定长。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阶段,出现了玉米一生的第三个转折点。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二)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 2.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3)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4)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5)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 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6)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7)开花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8)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9)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这一时期可适当施加点氮肥。如尿素,可增加产量,但切记,在抽丝期之前不可偏施氮肥,以免花期不遇,造成绝收现象。(10)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11)蜡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奶牛饲养管理的饲养环境、引种、饲养、管理、综合防疫、牛奶处理和生产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A级绿色食品奶牛的饲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NY/T 34 奶牛饲养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471 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472 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 NY/T 473 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TMR 3.2 DHI DHI是英文Dairy Herd Improvement (奶牛牛群改良)的缩写,DHI是通过个体产奶牛的测定数据(乳成分和体细胞)的测定,和牛群的基础资料分析,了解现有牛群和个体牛遗传进展,产奶水平,乳成分,乳房炎,繁殖等情况,从而对个体牛和牛群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进行综合的评定,找出奶牛育种和生产管理上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奶牛生产和育种的问题,这一体系简称DHI。 4 饲养环境 4.1 环境 牛场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4.2 舍内环境 舍内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88的要求。 4.3 选址

牛场应建在地势高燥、通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任何畜、禽传染病的地方,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a) 牛场距离垃圾处理场5km以上; b) 牛场周围3km内不应有化工厂、矿厂和其他畜牧场等污染源; c) 牛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村镇居民点应2km以上; d) 牛场不应建在饮用水源或食品厂的上游,距离风景旅游区5km以上。 4.4 牛场布局 牛场内应分设生活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病牛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区,生活区应在生产区的上风向,粪污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 4.5 场区 场区内净道和污道分开,不准交叉使用;牛场周围应有绿化隔离带,并设围墙或防疫沟。 4.6 牛舍建设 牛舍应能保温隔热、通风排湿,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液腐蚀;牛舍应具备良好的清粪排尿系统。 4.7 牛场卫生 牛场卫生应符合NY/T 473的要求,排放的污染物应实行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 5 引种 5.1 良种母牛引进 引进良种母牛时,应从具有种牛经营许可证的大型种牛场引进,并按照GB 16567的要求进行检疫,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牛。 5.2 隔离观察 引进的良种母牛,应在专用的隔离场隔离观察45d以上,经动物防疫部门检查鉴定健康合格后,方可引进场内供生产使用。 6 饲养 6.1 饲料 6.1.1 饲料品质 使用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T 471的要求,牧草、青贮等粗饲料应是按绿色生资标准生产。 6.1.2 饲料营养 饲料营养标准应符合NY/T 34的要求。 6.1.3 饲养方式 牛场应使用TMR饲喂技术,并按照DHI测定结果指导生产。 7 管理

(推荐)玉米生长中各阶段生育特点及管理

玉米生长中各阶段生育特点及管理 1、苗期阶段 玉米苗期是指从播种至拔节这段时间,一般为30天。苗期是以长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是决定亩株数、并为穗大、粒多、玉米丰产打基础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足、苗齐、苗壮的目的。 播种—出苗期 春播:精细播种,适期播种,春播地温温度稳定通过12℃,(时间在5月中下旬),要足墒下种。种子播入后,在温度、水分、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7天即可出苗。指本地在5月20号以后播种的)。(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本身贮藏的营养耗尽,这时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这因墒情而定,墒情差的地块可播前2-3天开沟造墒,亦可播后浇蒙头水,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种子籽粒大小和播种深浅与幼苗的健壮有很大的关系,种子粒大幼苗就比较健壮。播种深浅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适宜的播种深度要根据土质、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一般以5-6厘米为宜。如果土壤粘重,墒情好时,适当浅些,一般4-5厘米;土壤质地疏松,易于干燥的沙质土壤,应播种深些,可增到6-8厘米。 夏播:采用麦田套种或麦后贴茬直播。套种一般在麦收前5-7天播种,以减少小麦对玉米的不良影响。(1)平播贴茬播种时,小麦留茬10公分,浇足蒙头水,(2)播种质量,播深一致,播种机以2-3档速度行驶,行速要匀,播行要直,中途尽量不停车。注意播幅之间的衔接,不能漏播和重播。(3)存在问题:易出现缺苗断垄现象,播种质量差。 --三叶期—拔节 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玉米拔节所谓第7片叶,这片叶又细又长,这阶段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影响生长,当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玉米三叶期表现黄、细、瘦、弱生长停止或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2、穗期阶段 玉米从拔节至大喇叭口期的一段时间,一般为30天。夏玉米经历25-28天左右,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这一时期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生活史 一、生育期 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期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叶数多、播期早、温度低的生育期长,反之则短。 二、玉米的生育时期 玉米的生育时期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的日期。常用的生育时期有: 播种期:播种的日期出苗期:苗高2-3厘米,第一片真叶展开的时期 拔节期:茎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日期 抽雄期:雄穗主轴从顶叶露出3-5厘米的日期 开花期:雄穗主轴小穗开始开花的日期 吐丝期:雌穗花丝从苞叶伸出2-3厘米的日期 图9-吐丝开花 成熟期:果穗中下部籽粒乳线消失,胚位下方尖冠处出现黑色层的日期

生产上,通常以全田50%的植株达到上述标准的日期,为各生育时期的记载标准。 另外,生产中还常用小、大喇叭口期作为生育进程和田间肥水管理的标志。小喇叭口期是指植株有12一13片可见叶,7片展开叶,心叶形似小喇叭口。大喇叭日期是指叶片大部可见,但未全展,心叶丛生,上平中空,形似大喇叭口。 三、玉米的生育阶段 玉米营养和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在全生育过程中表现有明显的主次关系,按其形态特征和生长性质,可将其生育期划分为不同的生育阶段: 1. 苗期 从播种期至拔节期,包括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等过程,此期玉米主要进行根茎叶的分化和生长,是营养生长阶段; 2. 穗期 从拔节期至雄穗开花期,此期是玉米营养器官生长乳线 图10-乳线消图11-成

与生殖器官发育并进的阶段,玉米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并基本建成并完成雄穗和雌穗的分化发育; 3. 花粒期从雄穗开花期到籽粒成熟期,此期是玉米的生殖生长阶段,玉米完成开花、吐丝、受精、结实的过程直至成熟。 玉米的生育阶段 图12-玉米的 一、玉米的营养器官 (一)根 玉米根系具有吸收养分、水分,固定支持及合成多种活性物质的功能。玉米根属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奶牛与肉牛养殖技术手册

奶牛及肉牛饲养管理技术手册

第一章奶牛饲养 第一节奶牛品种 一、荷斯坦奶牛 原产地荷兰,因其风土驯化能力强,已遍布全球。 1、外貌特征:毛色为黑白花。白花多分布牛体的下部,黑白斑界限明显。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清秀狭长,眼大突出,颈瘦长,颈侧多皱纹,垂皮不发达。前躯较浅、较窄,肋骨弯曲,肋间隙宽大。背线平直,腰角宽广,尻长而平,尾细长。四肢强壮,开张良好。乳房大,向前后延伸良好,乳静脉粗大弯曲,乳头长而大。被毛细致,皮簿,弹性好。体型大,成年公牛体重达1000千克以上,成年母牛体重500—600千克。犊牛初生重一般在45一55千克。 2、生产性能:一般母牛年均产奶量(305天)为6500—7500公斤,乳脂率3.6—3.7。就整体看,北方的荷斯坦奶牛体格高大,偏于乳用,也有少部分是偏于兼用型。南方的荷斯坦体格较小,多偏于乳用型。 二、西门特尔牛 西门特尔牛为乳肉兼用品种。原产于瑞士西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主要产地为西门塔尔平原和萨能平原。在法、德、奥等国边邻地区也有分布。现已分布到很多国家,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乳、肉、役兼用品种之一。

1、外貌特征:该牛毛色为黄白花或淡红白花,头、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为白色,皮肢为粉红色,头较长,面宽;角较细而向外上方弯曲,尖端稍向上。颈长中等;体躯长,呈圆筒状,肌肉丰满;前躯较后躯发育好,胸深,尻宽平,四肢结实,大腿肌肉发达;乳房发育好,成年公牛体重乎均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 2、生产性能:西门塔尔牛乳、肉用性能均较好,平均产奶量为4070千克,乳脂率3.9%。该牛生长速度较快,均日增重可达1.0千克以上,胴体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匀,公牛育肥后屠宰率可达65%左右。成年母牛难产率低,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该牛是兼具奶牛和肉牛特点的典型品种。 第二节奶牛饲养管理 一、怎样选购奶牛 1、不到疫区购牛,避免引入传染性疾病。 2、根据奶牛的生理阶段,优先选购育成牛、青年牛和犊牛,尽可能不选购成牛年。 3、尽可能购买一个牛场的牛,避免零散购买。 4、建议聘请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购牛质量把关。

奶牛日常饲养管理

奶牛日常饲养管理 一、选养优良牛种。 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品种的选择,品种以中国的黑白花奶牛为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美国优质奶牛品种荷斯坦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良。另一方面要做好奶牛个体的选择。乳用牛的体型,其侧望、俯望、后望的轮廓均趋于三角形,后躯显著发达。被毛细、短、光泽、皮薄、有弹性。皮下脂肪少,血管显露,乳房发育充分,呈圆形。乳头分布均匀,呈圆柱状,粗细长短适中,乳静脉粗大而多弯曲,乳井大而深,个别奶牛出现3个或3个以上乳井,这是乳静脉分支多的标志,这类奶牛一般产奶量都高。在购买时还要做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的检查。 二、科学饲养 高产奶牛饲养的重点是尽量降低营养负平衡,保证瘤胃功能的正常,维护奶牛健康,以获得稳产高产。 1. 饲料营养平衡 严格按照高产奶牛饲养标准配制饲料,满足各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尤其要注意干物质的采食量,保证能量、粗蛋白质、粗纤维、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的供给。 2. 精饲料量严格控制 日粮中精饲料比例过高会给奶牛消化器官和肾脏带来很大负担,易引起瘤胃酸中毒和患多种代谢病、生殖病以及肢蹄病。整个泌乳期,精饲料比例要控制在40%~60%之间,即使在泌乳高峰期,精饲料比例也不要超过60%。 3. 饲喂优质粗饲料 给予优质粗饲料可有效维护高产奶牛的健康。在优质干草数量少,粗饲料以青贮玉米秸秆为主的地区,应有计划地推广种植苜蓿、沙打旺等优质牧草,并采取玉米整株带穗青贮,以提高粗饲料品质,满足高产奶牛稳定高产的营养需要,使日粮干物质中粗纤维的比例控制在15%~17%之间,使日粮精粗比控制在1∶1左右。 4. 加喂过瘤胃蛋白和过瘤胃脂肪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能量负平衡,需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过瘤胃蛋白质和过瘤胃脂肪。常用的过瘤胃蛋白有保护性氨基酸、全脂膨化大豆和全棉籽;常用的过瘤胃脂肪有植物油、脂肪酸钙、棕榈酸钙等。禁止使用动物性过瘤胃蛋白质和动物性油脂。油脂会影响奶牛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活力,添加量不宜过高,以占日粮的3%为宜。 5. 满足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 高产奶牛日粮中需额外适量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添加量要根据饲养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确定。如在日粮中添加0.8%硫酸钠,可提高泌乳量和饲料利用率;高温季节增加氯化钾的添加量,可有效缓解热应激;在硒、硫、铜和锌缺乏的地区,应在饲养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添加量;适当提高日粮中维生素E和维生素A的添加量,可有效降低高产奶牛生殖疾病的发病率。 6. 使用非常规饲料添加剂 ①缓冲剂。高产奶牛由于采食量大,需要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小苏打、氧化镁等缓冲剂,奶牛创伤性网胃炎如何防治以改善高产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牛奶成分,调节和改善瘤胃微生物发酵效果。小苏打喂量一般占混合精料的1.5%,氧化镁喂量占混合精料的0.6%~0.8%。 ②丙二醇类。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或直接灌服丙二醇类物质,如丙二醇、乙烯丙二醇、异丙二醇等,可有效预防酮病的发生。 ③异位酸类。在高产奶牛精料中添加1%的异位酸类添加剂(包括异戊酸、异丁酸和异己酸等)可显著提高泌乳量,同时也能提高乳脂率和饲料转化率。 ④沸石。在奶牛精饲料中添加4%~5%的沸石,可提高泌乳量8%左右。 ⑤稀土。在每千克精料中添加40~45毫克稀土可提高泌乳量10%以上,同时乳脂率也有所提高。 三、精细管理 1. 适当延长干乳期 高产奶牛泌乳阶段采食量大,瘤胃代谢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如果这种紧张状态在干乳期内得不到有效缓解,瘤胃功能不能恢复正常,将严重影响下一个泌乳期的泌乳量和奶牛健康。因此,对高产奶牛应适当延长干乳期(应在60天以上),使瘤胃恢复正常功能。 2. 适当延长挤奶时间

奶牛饲养管理与技术要点

奶牛饲养管理与技术要点 一、市场行情 近年来,牛奶以其营养全面、老少皆宜等特点,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政府也积极倡导实行"学生奶计划"工程,使牛奶需求量愈来愈大。牛奶市场需求的增加,使得牛奶加工企业对原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也就要求奶牛养殖加大,加上各地政府对奶牛养殖在政策及资金上的倾斜,都要求奶牛养殖迅速发展。但由于奶牛的繁殖率低,繁殖速度慢,优良奶牛的数量在短期内很难有大幅提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牛奶基本不愁销,而且收益稳定,平均每头奶牛年赢利都在3 000元以上。但奶牛牛源仍有限,因此奶牛的出售价格不断上涨。如在河北省,1头日产25公斤以上,且怀着1头小牛的优质奶牛能卖到15 000元,4月龄小母牛每头能卖6 000元以上。在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初生母牛犊每头也能卖到2 000~3 000元。 二、经济效益分析 以买1头400公斤重的青壮年奶牛为例来分析。 买牛费: 每头15 000元,能利用5年,平均每年摊销3 000元。

饲料费: 每天消耗精料8公斤,1年需精料2 920公斤,每公斤按1.0元计算,精料费用为2 920元;每天消耗粗饲料7.5公斤,1年需2 737公斤,每公斤粗饲料按0.1元计算,粗饲料费为273.7元。 防疫费:每头牛每年50元。 收入:如果农户买的奶牛大部分是大型的奶牛场淘汰下来的奶牛,同时由于饲养技术跟专业人员相比有一定差距,一般奶牛的年产奶量能达到4 000公斤左右,牛奶公司牛奶收购价均在2元/公斤左右,卖奶收入为8 000元。如果产下了公牛犊,一般能卖300元,如果产下了母牛犊,能卖2 000元以上。两者平均价应为1 150元。 毛利润: 8 000(卖奶收入价)+1 150(公、母牛犊的平均售价)-2 900(精饲料费用)-273.7(粗饲料费用)-3 000(买牛摊销费用)-50(防疫费)=2 926.3元。 三、奶牛饲养管理要点 1. 配制奶牛不同时期的全价饲料,养好生产母牛 根据奶牛生产的不同时期,配制合理的全价饲料,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目前大多数奶牛的管理都比较粗放,计划投放的精细草料也有限,造成草料浪费现象,也时有发生,为合理搭配饲料,按奶牛不同的生产时期调配日粮,是制定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精心整理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生活史 一、生育期 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期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叶数多、播期早、温度低的生育期长,反之则短。

生产上,通常以全田50%的植株达到上述标准的日期,为各生育时期的记载标准。 另外,生产中还常用小、大喇叭口期作为生育进程和田间肥水管理的标志。小喇叭口期是指植株有12一13片可见叶,7片展开叶,心叶形似小喇叭口。大喇叭日期是指叶片大部可见,但未全展,心叶丛生,上平中空,形似大喇叭口。 三、玉米的生育阶段 玉米营养和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在全生育过程中表现有明显的主次关系,按其形态特征和生长性质,可将其生育期划分为不同的生育阶段: 1.苗期从播种期至拔节期,包括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等过程,此期玉米主要进行根茎叶的分化和生长,是营养生长阶段; 2.穗期从拔节期至雄穗开花期,此期是玉米营养器官生长与生殖器官发育并进的阶段,玉米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并基本建成并完成雄穗和雌穗的分化发育; 3.花粒期从雄穗开花期到籽粒成熟期,此期是玉米的生殖生长阶段,乳线 图10-乳线消图11-成

玉米完成开花、吐丝、受精、结实的过程直至成熟。 玉米的生育阶段 图12-玉米的 一、玉米的营养器官 (一)根 玉米根系具有吸收养分、水分,固定支持及合成多种活性物质的功能。玉米根属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1.)胚根 又叫种子根,植物学上称初生根系,种子胚胎发育时由胚柄分化发育而成,是苗期吸收肥水的主要根系,且全生育期都有生理功能。 ①初生胚根

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胚根鞘伸出的幼根,垂直向下生长,长20-40cm。 ②次生胚根 在中胚轴的基部长出3-7条幼根,实际是第一层节根。 ③胚根的功能: 供应幼苗出土后2-3周内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有4-7 2.根的生长 根的生长表现为重量和长度的增加,根重对维持地上部生长和功能比根条数更为重要。 出苗时,根重占一生最大根重0.33% 拔节,根重占一生最大根重10%

奶牛的饲养管理

奶牛的饲养管理 泌乳初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指母牛分娩后15天以内的时间,通常也称为围产后期。此时母牛一般仍应在产房内进行饲养。产后母牛体虚力乏,消化机能减弱,尤其高产牛乳房呈明显的生理性水肿,生殖道尚未复原,时而排出恶露。在这阶段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母牛体质尽快恢复,为泌乳盛期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不宜过快追求增产。 当母牛产后休息片刻,即喂给较易消化的麸皮1~1.5kg,加食盐50~100g左右,以温水冲拌成稀汤让牛饮尽,可起到暖腹、充饥及增加腹压的作用。此时母牛往往表现口渴,如若不够可酌情再调制一些补充。切忌饮以凉水,饮水温度以37—40℃为宜。同时喂给优质干草1—2kg或任其自由采食。此时,不喂多汁饲料及糟粕饲料。在产后2~3天内以优质干草为主,辅以麸皮、玉米1~3kg。4—5天后,逐步增加精料,每日约增加1kg左右,至产后第7~8天,日粮可达到泌乳牛的给料标准。为防止精料过食造成消化障碍和过早加剧乳腺的泌乳活动,此时精料喂量以不超过体重的1%为宜。在乳房恢复消肿良好的情况下,可逐渐增加青贮、块根类饲料的喂量。产后8—15

天的日粮配合,原则是在干物质中精料比例逐步达50%一55%,精料中饼类饲料应占25%~30%。增喂精饲料是为了满足产后日益增多的泌乳需要。 据北京市14个奶牛场资料统计,母牛分娩后的15天内,每天平均失重1 500~2000g,日粮能量不足会加剧此时能量的负平衡。同时,日粮中蛋白质浓度也应保持较高的水平,否则,将影响体脂转化成牛奶的效率。当产后15天,青贮喂量宜达15kg、干草3—4kg、块根类5~7kg,糟粕类不超过8kg。此时,除能量、蛋白、脂肪等营养处于负平衡外,体内钙、磷也同样处于负平衡状态。必须充足喂给Ca、P和维生素D。每头每日钙的喂量不低于150g,磷不低于100g。 长期以来围产后期多采用较为保守的饲养方法。即产后以恶露排净、乳房消肿作为体质复原的主要标志和目的。在饲喂上有意识降低日粮营养浓度,拖延增喂精料的时间,不喂块根等多汁饲料和糟粕饲料,避免刺激乳腺加速泌乳,担心加重乳房肿胀程度。结果出现了产后采食量低,这更加剧了泌乳盛期的营养负平衡;体质恢复慢,产后失重期延长,采食量增加,营养负平衡状态时间和失重期均缩短;母牛体质恢复快,发病率明显下降;可充分发挥泌乳潜力,泌乳高峰提前,泌乳期产奶量增加。但仍须注意

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及其调控

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及其调控 一、温度 玉米属喜温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都要求较高的温度。玉米正常生长的最低温度是10℃。在10-40℃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速度越快。种子6-7℃可发芽但速度极慢,28-35℃最适宜;根系的适宜生长温度是20-24℃;茎的适宜生长温度是24-28℃;开花散粉期的适宜平均日温是26-27℃。子粒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4℃。 二、光照 玉米属短日照作物,在短日照条件下发育较快。光质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器官建成有密切关系,长波光对穗发育有抑制作用;日照时数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多则产量高,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日照时数为600-900h,800小时左右才有利于实现超高产。 图13-玉米的合理密植

三、水分 水分的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玉米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干旱和涝害都抑制玉米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玉米死亡。水还是影响玉米穗粒数和粒重的重要因素,籽粒形成期间土壤含水量80%,乳熟期间保持土壤含水量70--80%,玉米才能正常灌浆,开花期及乳熟期缺水,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败育粒增多;乳熟期和蜡熟期缺水,粒重降低。 河北省玉米生长期间,由于水分造成的自然灾害主要有:6月上、中旬的初夏旱,7月中、下旬的伏旱和8月上、中旬的花期阴雨。这些灾害的发生频率一般为30—40%。 四、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是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条件之一,对器官建成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矿质元素占玉米干重的5%左右。大量元素中,除了氮、磷、钾外,硫可能成为第4种主要矿质元素,微量元素中,对锌反应敏感。磷能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的运输和转化,苗期玉米对缺磷反应敏感,尤其在5叶期以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