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9 遗传的分子基础

2015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9 遗传的分子基础

2015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9 遗传的分子基础
2015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9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9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二十四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高考试题

1.(2013年新课标全国理综Ⅱ,T1,6分,★☆☆)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DNA和RNA的结构和分布等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析:DNA为双链结构,两条链上配对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C与G 之间形成三个氢键。RNA一般为单链,但很多RNA也需要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一定的结构来行使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如tRNA通过一定方式折叠为三叶草结构,部分区域存在碱基互补配对,故A项错误。一种病毒的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没有同时含有DNA和RNA 的病毒,故B项错误。作为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均为DNA,但同时存在RNA,从而保证了基因表达的顺利进行,故C项正确。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既有DNA,也有RNA,而核糖体是由rRNA 和蛋白质构成的,因此核糖体中,没有DNA,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3年新课标全国理综Ⅱ,T5,6分,★☆☆)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噬菌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

2

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点睛:本题考查了教材中的基本实验,主要涉及到DNA是遗传物质的验证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生命科学发展过程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大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T

2

经典实验,故正确答案为C。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通过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NA的X光衍射实验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有力证据。

答案:C

3.(2012年江苏单科,T2,2分,★☆☆)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点睛:本题以生物科学史为依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历程中一系列经典实验的内容及结论,是对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考查。

解析: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并总结出了遗传规律,但没有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故A 错。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故C错。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还有一些病毒(如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故D错。

答案:B

4.(2012年上海单科,T11,2分,★☆☆)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及其成功的原因,是对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而蛋白质没有进入,保证了实验进行的单一变量原则,如果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都进入了大肠杆菌,则本实验无法得到结论,B正确。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都含N,如用15N标记,不能达到将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的目的,C错;噬菌体的蛋白质几乎不含P,D错。

答案:B

5.(2012年重庆理综,T2,6分,★☆☆)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的特点和增殖过程,是对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考查。

解析: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在亲代噬菌体DNA的指导下,以宿主菌细胞中的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DNA,故A正确、B错误。噬菌体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二分裂是原核生物增殖的方式;噬菌体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在宿主菌体内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后,组装成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消耗细菌细胞内的物质后使细菌裂解、死亡,故C、D错误。

答案:A

6.(2011年广东理综,T2,4分,★☆☆)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及分析,是对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

解析:据①可知,蛋白质不能引起R型菌转化为S型菌,故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多糖不具有酶活性。加入DNA的一组中转化出现了S型菌,而将DNA水解后则不能完成转化,③和④对照可说明DNA是转化因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对于整个生物界而言的,而非针对某一种生物,此实验只能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答案:C

7.(2011年江苏单科,T12,2分,★☆☆)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结果和误差分析,是对识记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

解析:噬菌体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对噬菌体进行标记,应先分别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A错误。在侵染过程中需经过短时间的保温,保温时间过长,有一部分子代噬菌体已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离心

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导致实验误差,B错误。若搅拌不充分,含35S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从大肠杆菌表面脱落,经离心后随大肠杆菌进入下层沉淀,使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C正确。因为在侵染实验中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故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C

8.(2010年上海单科,T25,2分,★★☆)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DNA复制的特点,是对理解能力的考查。

解析:35S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组成成分,利用大肠杆菌内35S的原料合成,因此所有子代噬菌体都含35S。32P是噬菌体DNA的组成成分,在大肠杆菌内利用31P的原料合成出的子代DNA 有的含32P,有的含31P。

答案:A

模拟试题

1.(2013吉林质检)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学者做出卓越贡献,正确的是( )

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B.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早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D.赫尔希等人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A错误。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只是得出了“转化因子”存在的推论,并未证实“转化因子”是什么,最早证实DNA是遗传物质的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C错误。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D错误。

答案:B

2.(2013北京丰台区一模)关于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完成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内,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B.R型菌转化后出现荚膜,反对者认为可能是突变所致,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C.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

D.艾弗里无法使DNA与蛋白质完全分开,故该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于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内,发生了基因重组的结果,A 正确。R型菌转化为S型菌,可能是突变的结果,这是反对者质疑艾弗里实验结论的原因之一,B正确。艾弗里实验中提取的DNA仍至少混有0.02%的蛋白质,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C正确。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不能通过一个实验得出该结论,D 错误。

答案:D

3.(2013湖南怀化模拟)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

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实验中所用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应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因此大肠杆菌培养液中不能含32P,A错误。本实验用32P和35S分别标记两组噬菌体,实验前这两组的实验结果都是未知的,因此两组都是实验组,形成相互对照,B正确。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都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只有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理论上,32P的放射性应出现在下层沉淀中,但实际实验中上清液也出现了很低的放射性,D错误。

答案:B

4.(2012安徽黄山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和蛋白质

C.T

2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解析:任何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只能是某一种核酸,A错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

噬菌体含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以DNA 体结构,其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拟核,B错误。T

2

为遗传物质,C错误。HIV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D正确。

答案:D

5.(2011淮北一模)某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测得其中一组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注射到小鼠体内的可能是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R型菌混合物

B.图中虚线代表S型菌,实线代表R型菌

C.两种细菌都增加是因为S型菌降低了小鼠的免疫能力

D.实验结果可以证明转化因子的本质是DNA

解析: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结果只能证明转化因子存在,不能证明什么物质是转化因子,D选项错误。

答案:D

考点二十五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高考试题

1.(2013年广东理综,T2,4分,★☆☆)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③发现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④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分析的能力。

解析: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意义在于认识DNA的结构,发现了DNA储存遗传信息的形式,同时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故③④正确。①中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根据有细胞结构的遗传物质是DNA,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里面,有的是DNA,有的是RNA来证明。②中染色体组成,本题中无涉及,两位科学家只研究了DNA结构。答案:D

2.(2012年福建理综,T5,6分,★★☆)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合成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序列为GTACATACATG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则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点睛:本题提供了一个新材料,角度新颖,主要是考查有关DNA分子复制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运用,是对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的考查。

解析:因为单链中有4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所以就有4个位置可能结合上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这4个位置DNA合成的终止会形成4种长度不同的DNA片段,再加上正常合成的DNA 片段,所以就有了5种长度的子链。

答案:D

3.(2012年山东理综,T5,4分,★☆☆)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及基因的突变等知识,是对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解析:根据题干数据,一个DNA分子中有鸟嘌呤脱氧核苷酸3 000个,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因为有亲代的DNA在内,所以相当于重新合成了99个DNA,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3 000×99个,A错误;模板是噬菌体提供的,原料和酶则由细菌提供,B错误; 100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噬菌体有32P(这2个噬菌体的DNA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含31P),另外98个只有31P,C 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DNA即使发生了突变,其控制的性状也不一定发生改变,D 错误。

答案:C

4.(2011年海南单科,T25,2分,★☆☆)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B.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

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

D.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的有关知识,是对识记能力的考查。

解析:逆转录发生时就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细胞核是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答案:D

5.(2011年上海单科,T27,2分,★☆☆)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DNA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对理解能力的考查。

解析: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因此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A正确。DNA一条链中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中A∶T∶G∶C=2∶1∶4∶3,故DNA双链中A∶T∶G∶C=3∶3∶7∶7,C正确。据以上计算可知,一个DNA分子中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个,因此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60×(22-1)=180个,B错误。该DNA分子中有200对碱基,因此碱基对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D正确。

答案:B

6.(2010年山东理综,T7,4分,★★★)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DNA复制的特点,是对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解析:蚕豆的根尖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只有一条链具有放射性,另一条链不具有放射性,即每条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当在不具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接着进行下一个细胞周期时,完成DNA复制后,有丝分裂前期以及中期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这两个DNA分子一个具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即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的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染色单体(一个DNA分子)被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另一个DNA分子)不被标记。

答案:B

7.(2009年江苏单科,T12,2分,★★☆)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的过程和特点,是对识图、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考查。

解析:据图可知,DNA复制可从多个起点开始,但不同复制起点已复制的长度不同,说明各起

点不是同时开始复制的,A错误。图示表明,DNA复制是从复制起点向两侧双向复制的,B正确。这种多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提高了DNA复制的速度,D正确。

答案:A

8.(2013年江苏单科,T32,9分,★★☆)下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

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

为。

(3) 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

(4) 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是。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 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与推理计算的能力。

解析:(1)过程①为DNA的复制,②为DNA的转录,③为翻译,转录的主要场所在细胞核。(2)过程②α链中G+U=54%,其模板链上C+A=54%,α链上G占29%,故U占25%,其模板链上C 占29%,A占25%,G占19%,故T占27%。另一条链上A占27%,故两条链即DNA区段中腺嘌呤

占=26%。

(3)根据异亮氨酸密码子和苏氨酸的密码子可知,异亮氨酸很可能是T—A替换为C—G。

(4)细胞在分裂时发生DNA复制,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分裂,但可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

(5)不同组织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DNA转录所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答案:(1)细胞核(2)26% (3)T—A替换为C—G(A—T替换为G—C) (4)浆细胞和效应T 细胞(5)不完全相同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9.(2010年北京理综,T30,16分,★★★)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

请分析并回答:

(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是唯一氮源。

(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组结果对得到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组和第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

(3)分析讨论:

①若子Ⅰ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来自于,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复制。

②若将子Ⅰ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选填“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

置,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带。

④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Ⅰ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

为。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考查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是对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

解析:(1)根据表中的第2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将大肠杆菌在15NH

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

4

培养多代,才可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2)要证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需要证明后代DNA的两条链一条是原来的,另一条是新合成的,第3组的实验展示了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在14N的培养液中培养,子Ⅰ代的DNA仅有15N/14N,再结合第1组和第2组的实验可以说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3)①“轻带”DNA为14N/14N DNA,“重带”DNA为15N/15N DNA,根据表中信息“重带”DNA来自B。出现该结果只能是后代DNA 的两条链或全是原来的,或全是新合成的,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半保留复制。②若将子Ⅰ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则无法判断后代DNA的两条链的来源,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

式。③DNA是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多少代,两条母链始终存在,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的情况为有两个为14N/15N DNA,其余全为14N/14N DNA,所以子n代DNA 离心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始终是一条中带、一条轻带,位置也没有变化,中带的放射性强度不变,轻带的放射性强度增加。④“中带”为15N/14N DNA,“中带”略宽,说明新合成的DNA 单链中尚有少部分15N。

答案:(1)多15N/15NH

4

Cl (2)3 1 2 半保留复制(3)①B 半保留②不能③没有变化轻④15N

模拟试题

1.(2013山东聊城七校联考)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解析:一分子脱氧核苷酸含一分子磷酸、一分子碱基,因此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①正确。A+G=m/2,故G=m/2-n,④错误;A-T碱基对n个,G-C碱基对m/2-n个,因此氢键数为

2n+3(m/2-n)=(3m-2n)/2,②正确。一条链中的A

1+T

1

=A

1

+A

2

,即等于双链中A的个数,③正确。

答案:D

2.(2013广东珠海六校第二次联考)经过对某生物体内的核酸成分的化学分析得知,该生物核酸中,嘌呤占58%,嘧啶占42%,由此可以判断 ( )

A.此生物体内的核酸一定是DNA

B.该生物一定不含DNA而含RNA

C.若此生物只含DNA,则一定是单链的

D.若此生物含DNA,则一定是双链的

解析:由题干数据可知,该生物体内嘌呤数≠嘧啶数,则该生物体内的核酸或者都为单链,或者既有双链也有单链,但肯定不会只含双链分子。

答案:C

3.(2013济南质检)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其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下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⑤

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①

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

D.亲代的DNA应为⑤

解析:亲代DNA的两条链都含有15N,离心后应为⑤,D正确。放在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子一代中两条链为15N、14N,离心后应为②,A错误。子二代DNA中1/2为15N、14N,1/2为14N、14N,离心后应为①,B正确。子三代DNA中1/4为15N、14N,3/4为14N、14N,离心后应为③,C正确。

答案:A

4.(2012河南许昌一模)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

C.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解析:若进行有丝分裂,则DNA复制两次,经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所有的DNA(染色体)都为3H1H;在第二次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两个DNA一个为3H1H,一个为1H1H,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因此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为0~2N之间,A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则DNA只复制一次,每个DNA(每条染色体)都是3H1H,但配子中只得到N个DNA分子,因此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B错误。据上述分析,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是有丝分裂的结果,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误;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是减数分裂的结果,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答案:D

5.(2011安徽合肥八中一模)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酶①为DNA解旋酶,能使DNA双链解开;酶②为DNA聚合酶,可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结合在一起

B.图中可体现出边解螺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D.若该DNA分子有1 000个碱基对,其中A 200个,则图示过程共需C 300个

解析:在复制完成后,甲、乙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可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C正确。若DNA分子中有1 000个碱基对,A=200,则T=200,A+T=400,那么G+C=1 600,又因为G=C,则每个DNA分子中含有C 800个;DNA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各有一条新链,相当于一个DNA分子,即需要消耗800个C,D错误。答案:D

6.(2012福建福州质检)蚕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2,科学家用3H标记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可以在染色体水平上研究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方式。实验的基本过程如下:

Ⅰ.将蚕豆幼苗培养在含有3H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Ⅱ.当DNA分子双链都被3H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蚕豆根尖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秋水仙素能使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机理是。

(2)Ⅰ中,在根尖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上带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有

条,每个DNA分子中,有条链带有放射性。Ⅱ中,若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

且二分之一的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则表明该细胞的染色体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上复制

次,该细胞含有个染色体组。

(3)上述实验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

解析:(1)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时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分开的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形成两个子细胞,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2)Ⅰ中,DNA在复制时用含3H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作原料,每个DNA分子中有1条链带有放射性,而每条染色体上两条染色单体都带有放射性;Ⅱ中,二分之一的染色单体具放射性,说明细胞染色体已复制2次,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说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3)该实验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1)有丝分裂抑制纺锤体的形成(2)2 1 2 4 (3)半保留复制

考点二十六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高考试题

1.(2013年新课标全国理综Ⅰ,T1,6分,★☆☆)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表达过程中tRNA的功能、反密码子的概念以及细胞质中基因表达的相关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理解能力。

解析: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A错误;D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反密码子是指位于tRNA上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相配对的3个相邻碱基,C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能够进行半自主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答案:D

2.(2013年浙江理综,T3,6分,★★☆)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B.DNA 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

C.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

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解析:题图表示边转录边翻译的现象,当RNA聚合酶与DNA分子某一启动部位结合时,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A项正确;DNA RNA杂交区域中DNA上的A与RNA上的U配对,B项错误;一个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C项错误;在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二者不能同时进行,D项错误。

答案:A

3. (2012年安徽理综,T5,6分,★★☆)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过程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表达过程的区别,是对识图、析图能力的考查。

解析:原核细胞无细胞核,转录和翻译可在细胞质中同时进行,而真核细胞转录在细胞核内,翻译在细胞质中,两者是分开进行的。图示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故为原核细胞,A、D错;转录是形成mRNA的过程,故B错。

答案:C

4.(2012年新课标全国理综,T1,6分,★☆☆)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

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转录、翻译等过程,是对理解能力的考查。

解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形成的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中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说明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B

5.(2011年海南单科,T15,2分,★☆☆)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点睛:本题考查RNA的合成、种类和功能,是对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考查。

解析:真核生物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即真核生物的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故B错误。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tRNA转运,D 正确。

答案:B

6.(2011年江苏单科,T1,2分,★★☆)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

A.磷脂和蛋白质

B.DNA和酶

C.性激素和胰岛素

D.神经递质和受体

点睛:本题考查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及各种化合物的化学本质等知识,是对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考查。

解析: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模板,而磷脂、性激素、神经递质都不是蛋白质或核酸,故其合成不需要模板。

答案:B

7.(2011年安徽理综,T5,6分,★★☆)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点睛:本题以图解为载体,考查DNA复制和转录的过程、场所和特点等知识,是对比较、判断和识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解析:据图可知,甲所示过程为DNA复制,乙所示过程为转录。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其产物是双链DNA分子;转录结束后DNA是全保留的,其产物为单链RNA,故A错误。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都是细胞核,且都需要解旋酶,故B、C错误。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只进行一次复制,而转录则可多次发生,故D正确。

答案:D

8.(2010年天津理综,T2,6分,★★☆)根据下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A.TGU

B.UGA

C.ACU

D.UCU

点睛:本题考查转录、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有关知识,是对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解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作1个密码子。据表,mRNA 上的密码子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可推知mRNA上的密码子最后的碱基为U;DNA的一条链为TG ,另一条链为AC ,若DNA转录时的模板链为TG 链,则mRNA的密码子为ACU,若DNA转录时的模板链为AC 链,则mRNA的密码子为UGU。因此据选项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为ACU。

答案:C

9.(2009年海南单科,T12,2分,★☆☆)有关真核细胞DNA复制和转录这两种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过程都可在细胞核中发生

B.两种过程都有酶参与反应

C.两种过程都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两种过程都以DNA为模板

点睛:本题考查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是对比较、判断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解析: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发生在DNA分布的场所,在真核细胞内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A、D正确。DNA复制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C 错误。

答案:C

模拟试题

1.(2013广东佛山质检)关于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只能储存于细胞核,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

B.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可以不同

C.转录和翻译时的模板及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真核生物由原核生物进化而来

解析:细胞生物中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上,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错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可以不同,如细胞衰老后与凋亡有关的基因才开始表达,B正确。转录的模板是DNA,碱基配对方式有A-U、T-A和C-G;翻译的模板是mRNA,碱基配对方式有A-U和C-G,C错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用一套密码子,据此只能说明两者有相同的祖先,但无法说明它们间的进化关系,D错误。

答案:B

2.(2013浙江宁波一模)如图为RNA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B.a是编码链,b是模板链

C.图中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D.转录完成后解开的双螺旋不再重新形成

解析:图示为转录过程,据已合成的RNA片段可判断,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转录完成后RNA是全保留的,D错误。

答案:D

3.(2011福建宁德质检)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DNA的转录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丙物质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B.甲物质碱基序列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C.每种乙物质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D.甲、乙、丙三种物质都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解析:图中甲、乙、丙依次为mRNA、tRNA和rRNA,三者在翻译过程中分别作为模板、搬运工和核糖体的组成成分,D正确。核仁与某种rRNA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C正确。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B错误。

答案:B

4.(2012福建漳州质检)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tRNA由3个核糖核苷酸组成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

解析: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tRNA是由多个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其中一端能与mRNA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叫反密码子;不同核糖体若与相同的mRNA 结合可翻译出相同的多肽;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从而启动和终止转录。答案:A

5.(2013山东青岛期中)下面图1表示某核DNA的片段及其转录出的信使RNA,图2框中列举了几种相关氨基酸的密码子,请回答问题:

图1

图2

(1)若图1片段共进行5次复制,则第5次复制时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个。

(2)③链是以图中的链为模板,在的催化作用下,由4种游离的依次连接形成的。

(3)如果基因模板链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碱基CAC突变成了CAT,则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或未发生)改变,由表格推测原因

是。

(4)若基因控制的蛋白质中一个组氨酸被氨基酸X所取代,则氨基酸X为框中哪种氨基酸的可能性最大? ,基因模板链发生的改变是。

(5)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通过

反应连接形成多肽链。

(6)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

是。

解析:(1)图1DNA片段中含有7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第5次复制时增加了25-24=16个DNA,所以第5次复制时,需要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是16×7=112(个)。(2)③链和①链互补,所以①链为模板链;合成RNA需要RNA聚合酶,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3)碱基CAC对应的密码子是GUG,CAT对应的密码子是GUA,GUG对应的氨基酸是缬氨酸,GUA对应的氨基酸也是缬氨酸,所以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构没有发生改变。(4)组氨酸的密码子是CAU和CAC,和精氨酸的密码子CGU和CGC最相似,所以模板链的T变为C。(5)转运RNA能特异地识别信使RNA 上的密码子;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连接在一起。(6)多聚核糖体的意义是用一条mRNA为模板,能够相继合成多个相同蛋白质分子。

答案:(1)112

(2)①RNA聚合酶核糖核苷酸

(3)未发生突变后仍决定缬氨酸(或突变后决定的氨基酸仍没有改变)

(4)精氨酸T→C

(5)tRNA 脱水缩合

(6)少量mRNA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肽链(蛋白质),满足生命活动需要

考点二十七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高考试题

1.(2011年海南单科,T11,2分,★★☆)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

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

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

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相关知识,是对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的考查。

解析:突变株必须在添加氨基酸甲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表明氨基酸甲是大肠杆菌代谢所必需的,但野生型大肠杆菌可合成氨基酸甲,故A正确、B错误。突变株不能合成氨基酸甲可能是因为相关酶缺失或结构功能异常,故C、D正确。

答案:B

2.(2010年海南单科,T12,2分,★☆☆)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

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中心法则中的几个重要生理过程,是对理解能力的考查。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和RNA,其能够进行DNA 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遵循中心法则,A正确。DNA能够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进一步通过翻译完成蛋白质的合成,所以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故B、C正确。DNA病毒中只有DNA,能在宿主细胞中进行DNA复制、转录、翻译,故其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D错误。

答案:D

3.(2010年安徽理综,T3,6分,★☆☆)大肠杆菌可以直接利用葡萄糖,也可以通过合成β半

乳糖苷酶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加以利用。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测定其细胞总数及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变化(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

的是( )

A.0~50 min,细胞内无β半乳糖苷酶基因

B.50~100 min,细胞内无分解葡萄糖的酶

C.培养基中葡萄糖和乳糖同时存在时,β半乳糖苷酶基因开始表达

D.培养基中葡萄糖缺乏时,β半乳糖苷酶基因开始表达

点睛:本题以曲线图和新材料为背景,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及基因表达与环境的关系,是对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的考查。

解析:0~50 min,细胞内无β半乳糖苷酶,是因为相关基因未表达,而不是没有该基因,A错

误。当葡萄糖和乳糖同时存在时,大肠杆菌只利用葡萄糖,等葡萄糖消耗完后才开始分解乳糖,β半乳糖苷酶基因才开始表达,C错误、D正确。50~100 min时由于无葡萄糖,β半乳糖

苷酶开始合成,其作用是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因此仍需要分解葡萄糖的酶,B错误。

答案:D

4.(2013年天津理综,T7,13分,★★☆)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如图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N

是。

(2)假定病毒基因组+RNA 含有7 5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40%。以病毒基因组+RNA 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 个。

(3)图中+RNA有三方面功能,分别

是。

(4)EV71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

(5)病毒衣壳由VP1、VP2、VP3和VP4四种蛋白组成,其中VP1、VP2、VP3裸露于病毒表面,而VP4包埋在衣壳内侧并与RNA连接,另外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疫苗,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

点睛:本题以病毒的增殖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基因的表达、免疫调节、DNA分子结构计算的迁移,题目新颖,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推理、综合运用的能力。

解析:(1)图中的物质M是一条多肽链,由于EV71病毒没有细胞器,其合成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①、②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的是RNA聚合酶。(2)需要先以+RNA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RNA,也相当于合成了一条完整的双链RNA,在这条双链RNA中A=U,G=C,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在病毒+RNA中(假设用第1条链来表

示)(A1+U1)=40%,而互补链-RNA中(假设用第2条链来表示)(A2+U2)=(A1+U1)=40%,所以两条互补链中A+U占双链RNA碱基数的比例是A+U=40%,则G+C=60%,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 7 500×2×60%=9 000(个)。(3)由图中可以看出+RNA的功能是作为翻译的模板翻译出新的蛋白质;也作为复制的模板形成新的+RNA;还是病毒的组成成分之一。(4)EV71病毒感染机体后进入内环境中首先会引发体液免疫产生抗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会引发细胞免疫。(5)由于VP4包埋在衣壳内侧不适合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由于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口服后不会改变其性质,所以更适合制成口服疫苗。答案:(1)宿主细胞的核糖体RNA复制酶(或RNA聚合酶或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 (2)9 000 (3)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VP4 VP1

模拟试题

1.(2013山师大附中质检)下列属于基因的是( )

A.控制抗体合成的DNA片段

B.组成DNA的4种脱氧核苷酸及其序列

C.组成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

D.含有编码淀粉酶遗传信息的DNA分子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非任意的DNA序列,故A项属于基因而B项不属于基因;含有编码淀粉酶遗传信息的DNA分子中可能存在无遗传效应的片段,其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基因,但不属于基因。

答案:A

2.(2013青岛调研)如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糖核苷酸

B.S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白眼基因与其他基因的区别是碱基的种类不同

D.白眼基因与红眼基因的区别是部分碱基对的不同

解析:白眼基因与其他基因的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而碱基的种类相同,C错误。基因突变是等位基因的根本来源,因此白眼基因与红眼基因的区别是碱基对的数目或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

答案:C

3.(2012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过程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核糖体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下降

D.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析:图中①、②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其场所分别是细胞核、核糖体,A正确。该图反映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既有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有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

答案:D

4.(2011北京海淀区期末)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乳酸菌中可以发生a、e过程

B.在叶绿体中可以发生b、c、d过程

C.c由起始密码子开始终止密码子结束

D.e和d过程需要的原料相同

解析:在乳酸菌中不发生RNA自我复制(e过程),A错误;叶绿体中不发生逆转录(d过程),B 错误;e过程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过程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D错误。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从起始密码子开始终止密码子结束,C正确。

答案:C

5.(2013北京东城区期末)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黄曲霉菌能否产生黄曲霉毒素属于相对性状

B.温度、pH等环境因素不会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C.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D.黄曲霉毒素能够致癌属于生物的表现型

解析:黄曲霉菌能否产生黄曲霉毒素属于生物的表现型,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D错误。据题干信息可知,温度、pH等环境因素会影响黄曲霉毒素的合成,B错误。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受多个基因控制,且受环境影响,因此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株基因型不一定都相同,C错误。

答案:A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2013北京朝阳区一模)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菌的遗传信息传递都发生在生物大分子间

B.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C.HIV的遗传信息传递中只有A-U的配对,不存在A-T的配对

D.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翻译由启动子开始,到终止子结束

解析:DNA中的遗传信息通过复制传递到DNA,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到RNA和蛋白质,遗传信息传递都发生在生物大分子间,A正确。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的传递规律,B错误。HIV是逆转录病毒,逆转录过程中存在A-T的配对,C错误。翻译由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结束,而启动子与终止子则是转录起始与结束的信号,其本质是DNA。D错误。

答案:A

2.(2013辽宁铁岭六校第三次联考)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某哺乳动物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错误的说法是( )

A.Ⅰ过程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是通过Ⅱ过程实现的

C.一个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C细胞有4种基因型

D.该哺乳动物为雄性个体

解析:据图中细胞分裂过程图可知,Ⅰ为有丝分裂、Ⅱ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Ⅳ为精子的变形过程,故A、D正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结果,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Ⅱ过程)实现,B正确。正常情况下(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有2种基因型,C错误。

答案:C

3.(2013湖南怀化一模)将含有 1 对同源染色体、其DNA 分子都已用32P 标记的精原细胞,在只供给含31P 的原料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再各自进行减数分裂。则最终所产生的8个精子中,含31P和32P标记的精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50%、25%

B.100%、25%

C.100%、50%

D.75%、25%

解析:1对同源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经一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分裂后复制了2次,形成了8个DNA分子,所有DNA都含31P;其中4个DNA分子含原来的链,带有32P。最终,8个DNA 分子分别进入8个精子,因此含31P的精子有8个,含32P的精子有4个。

答案:C

4.(2013北京石景山一模)如图表示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共涉及5种核苷酸

B.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该过程的产物相同

C.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D.该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和ATP的消耗

解析:图示过程的模板是DNA,原料中有U,故该过程为转录。转录过程中涉及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转录产物不完全相同,B错误。转录过程利用RNA聚合酶,C错误。

答案:D

5.(2013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复制时需要引物

B.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消耗ATP

C.子链延伸时,氢键和磷酸二酯键的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D.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

解析:据图可知DNA半保留复制需要引物,A正确。双链DNA解开氢键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磷酸二酯键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氢键的形成不需此酶的催化作用,C错误。据图中箭头方向可知,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相反,D正确。

答案:C

6.(2012北京朝阳区一模)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各种RNA

B.③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

D.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是使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

解析:图中①过程是转录,②是tRNA,③过程是翻译。翻译过程需要mRNA(模板)、氨基酸(原料)、核糖体(场所)、tRNA(转运工具)、酶、ATP等条件,还需要适宜的温度、pH等,B错误。答案:B

二、非选择题

7.(2013湖南怀化一模)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某植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甲,此细胞含有个染色体组,该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乙,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一个这样的细胞产生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概率是。若产生基因组成为AaB的精子,其原因最可能是减数(时期)染色体分配异常,此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变异。

(3)图戊中a~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图丙是另一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此图对应于图丁中的段,对应于图戊中的(Ⅰ、Ⅱ、Ⅲ、Ⅳ)阶段。

(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解析:(1)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2个染色体组。(2)AaB的精子中含有等位基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的结果,此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3)细胞中一定有染色体,且染色体数与DNA数相等或为DNA数的一半,故a表示染色体。图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在雌性体内为卵细胞或极体,可用图丁中的DE段和图戊中Ⅳ表示。(4)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的区别在于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答案:(1)2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

(2)1/4 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

(3)a 卵细胞或极体DE Ⅳ

(4)动物肠上皮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

8.(2013山东聊城七校联考)如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两个主要步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的名称为,乙与丁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框内表示该过程进行方向的箭头是。(填“→”或“←”)

(2)图2所示的生理过程是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此过程的模板是

(填物质名称)。②③④的最终结构是否相同? (填“是”或“否”)。

(3)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以下与图2中结构⑤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

A.大肠杆菌

B.噬菌体

C.染色体

D.烟草花叶病毒

解析:(1)图1为转录,甲为催化该过程的RNA聚合酶。乙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丁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二者的区别在于五碳糖不同。由RNA聚合酶的位置可判断,转录方向为从右向左。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种群和群落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种群和群落 一、单选题(共5题) 1.(2019?江苏)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 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 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 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2.(2019?江苏)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3.(2019?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4.(2019?北京)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 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 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 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 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5.(2019?全国Ⅰ)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 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2010-2019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专题14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生物 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2019?全国卷II?T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A 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 正确,B、C、D均错误。 2.(2019?北京卷?T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答案】C

(2010_2019)十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5选修1生物技术与实践(含解析)

专题15 生物技术实践 1.(2019?北京卷?T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答案】C 【解析】培养基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A正确;筛选淀粉分解菌时,需要对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再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B正确;由题意可知,两种菌均会产生透明圈,说明两种菌均可以产生淀粉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解淀粉,C错误;H/C 越大,说明该淀粉分解菌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2.(2019?江苏卷?T9)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答案】B 【解析】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其发酵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一致处于密闭状态,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A错误;家庭制作果酒、果醋与腐乳过程中所用的菌种均来源于自然环境,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因此均不是纯种发酵,B正确;果醋制作过程中,醋

酸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与酒精,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因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溶液的pH都是逐渐降低,C错误;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错误。 3.(2019?江苏卷?T10)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同样方法从等体积兔血和鸡血中提取的DNA量相近 B.DNA析出过程中,搅拌操作要轻柔以防DNA断裂 C.预冷的乙醇可用来进一步纯化粗提的DNA D.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答案】A 【解析】兔属于哺乳动物,其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提取不到DNA,而鸡属于鸟类,其红细胞内含有细胞核与各种细胞器,DNA含量较多,A错误;DNA分子从细胞中被释放出来且除去蛋白后是非常容易断裂的,如果太过剧烈的搅拌,DNA链可能会被破环,因此轻柔搅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完整的DNA分子,B正确;在冷的95%酒精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低,DNA的沉淀量最大。如果用热的95%酒精会提高DNA的溶解度,不能完全使DNA沉淀,C正确;将析出的DNA溶解在2 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水浴加热才会呈现蓝色,D正确。 4.(2019?江苏卷?T13)下列关于加酶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加酶洗衣粉中一般都含有酸性脂肪酶 B.用加酶洗涤剂能减少洗涤时间并节约用水 C.含纤维素酶洗涤剂可以洗涤印花棉织物 D.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是相对耐高温的 【答案】A 【解析】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A错误;加酶洗衣粉含酶制剂,酶具有高效性,故可以节约洗涤时间,B正确;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酶可以使织物更蓬松,有利于洗去污渍,C正确;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了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制作加酶洗衣粉,D正确。故选A。 5.(2019?江苏卷?T19)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 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 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 (10全国卷1)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 量的变化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 化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及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m,0)(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A选项;B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0;D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 【答案】A (10全国卷2)31.(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3)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丙酮的作用是 (4)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脑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 (10重庆卷)2.题2图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示意图,U、V、W、X、Y代表参及光能转换的物质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U在光合作用里的作用是吸收和传递光能 B,V吸收光能后被激发,使 H O分解,产生电子流 2 C,W为 CO的还原剂,其能量是稳定化学能来源之一 2

D,U至Y的能量转换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答案:D 解析:此题的图是课本上的图的再现略有改编,首先要识图弄清U、V、W、X、Y代表参及光能转换的物质分别是除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的其它色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的、NADPH、NADP+、糖类,结合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过程(光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而后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可知,答案A 、B、C正确;其中光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为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所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而后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W-Y)则是暗反应过程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完成,故答案D错。 分析:此题为识图题,首先要把图看清、明白,当然这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看书时要注重文字及图形结合理解记忆,做此类题目才有效果。考查的是植物代谢的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相关知识(选修),也属识记类,为容易题。 (10浙江卷)29.(26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2019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含答案

2019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1、(理综3)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 三者都含有DNA C. 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其中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前者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后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而高尔基体不含DNA,B错误;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都可以合成ATP,高尔基体参与植物细胞壁、动物分泌物的形成,消耗ATP,C错误;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而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蛋白质,D正确。故选D。 2、(理综3)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其细胞核的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真核细胞中只有细胞核中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 3、(江苏卷)1.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 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 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 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其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20种,主要由C、H、O、N元素组成;核酸分DNA和RNA,DNA分子的碱基有A、G、C、T四种,RNA分子的碱基有A、G、C、U四种,由C、H、O、N、P元素组成;D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详解】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而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C、H、O、N,A错误;核酸包括DNA和RNA,两者的合成都需要相关酶的催化,而这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蛋白质的分解需要蛋白酶的参与,而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解不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C错误;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但是不会破坏肽键,且核酸分子中不含肽键,D错误。 4、(江苏卷)11.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大全

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大全 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及多样性 1.(2018浙江卷,1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 B.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 【答案】B 【解析】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A错误;某些化学物质,如 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遗传物质DNA 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0.1g/mL 的NaOH溶液) 1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0. 01g/mLCuS04溶液) 4滴并摇匀,D错误。 2.(2018全国Ⅱ卷,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C 【解析】抗原能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可见,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A正确;肌肉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如肌动蛋白等)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B正确;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的运输,C错误;染色体是细胞核的结构之一,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3.(2018江苏卷,5)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 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1 页共 1 页

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分子及细胞

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分子及细胞部分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11年新课标卷).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 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 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 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 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 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 染成红 色 答案.A 2、(11年北京卷4)胰岛素的A ,B 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 单链分别编码A,B 两条肽链 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答案:D 3.(11年上海卷)就物质属性而言,蛋白质、抗原和多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答案:A 4、(11年山东卷6).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体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 )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 和RNA

答案:C 5、(2011年江苏卷1).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A.磷脂和蛋白质 B.DNA和酶 C.性激素和胰岛素D.神经递质和受体 答案:B 6、(2011年江苏卷21).研究发现,砷( 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多选)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答案: BCD 7、(2011年福建卷26).回答下列Ⅰ、Ⅱ题 Ⅱ。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 ①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Ⅲ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②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 布 毗罗红 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 染成红色的面积 ③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④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 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答案:Ⅱ(1)①③(2)细胞膜时间 (3)三 [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11年重庆卷).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核膜

【生物】6年高考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WORD版蛋白质工程

蛋白质工程 (2012天津)8.黄曲霉毒素B1(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表达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 回答下列问题: (1) AFB1属于类致癌因子。 (2) AFB1能结合在DNA 的G 上,使该位点受损伤变为G ' ,在DNA复制中,G '会与A 配对。现有受损伤部位的序列为,经两次复制后,该序列突变为。 (3)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 据图回答问题: ①在甲、乙条件下培养含AFB1解毒酶基因的菌株,经测定,甲菌液细胞密度小、细胞含解毒酶:乙菌液细胞密度大、细胞不含解毒酶.过程l 应选择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 ,理由是 ②过程Ⅱ中,与引物结合的模版是 ③检测酵母菌工程菌是否合成了AFB1解毒酶,应采用方法。 (4)选取不含AFB1的饲料和某种实验动物为材料,探究该AFB1解毒酶在饲料中的解毒效果。实验设计及测定结果见下表: 据表回答问题: ①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为。 ②本实验中,反映AFB1解毒酶的解毒效果的对照组是。 ③经测定,某污染饲料中AFB1含量为100μg/kg ,则每千克饲料应添加克AFB1解毒酶.解毒效果最好.同时节的了成本。 (5)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每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序列。

【答案】(1)化学(2) (3)①甲甲菌液细胞的AFB1解毒酶基因已转录生成了mRNA,而在乙菌液细胞中该基因未转录②AFB1解毒酶基因的 cDNA. ③抗原-抗体 杂交 (4)① AFB1的有无和AFB1解毒酶的含量。 ② B组(或B组+A组)③ 5 (5)脱氧核苷酸序列。 【解析】黄曲霉毒素B1 (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表达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 (1)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化学物质,AFB1属于化学类致癌因子。 (2)AFB1能结合在DNA 的G 上.使该位点受损伤变为G ' ,在DNA复制中,G '会与A配对。 现有受损伤部位的序列为,经两次复制后,该序列突变为。 (3)①在甲、乙条件下培养含AFB1解毒酶基因的菌株.经测定.甲菌液细胞密度小、细胞含解毒酶:乙菌液细胞密度大、细胞不含解毒酶.过程l 应选择甲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 ,理由是因为甲菌液细胞含解毒酶,意味着完成了基因的表达,所以应选择甲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 ②过程Ⅱ中,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与引物结合的模版是cDNA. ③检测酵母菌工程菌是否合成了AFB1解毒酶,检测对象为蛋白质,应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 (4)①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为AFB1的有无和AFB1解毒酶的含量。 ②本实验中.反映AFB1解毒酶的解毒效果的对照组是B组。 ③经测定,某污染饲料中AFB1含量为100μg/kg ,则每千克饲料应添加5克AFB1解毒酶.AFB1的残留量最少,解毒效果最好.继续添加AFB1解毒酶解解毒效果不变,因此节约了成本。 (5)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试题点评】本题以“黄曲霉毒素B1”为材料背景,考查了致癌因子,DNA复制,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实验设计,是一道很好的综合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实验分析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难度适中。 (2012广东)29 .(16分)食品种类多,酸碱度范围广。生物兴趣小组拟探究在食品生 产应用范围较广的蛋白酶,查阅相关文献,得知: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20)

种群、群落 (11年新课标卷)31.(12)分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⑴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⑵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⑶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⑷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31. 【解析】 ⑴人吃兔,狐也吃兔,人同时也捕食狐,所以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关系。病毒与宿主是寄生的关系,故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⑵见下图。 ⑶人登岛以后,狐狸濒临灭亡,野兔数量大大增加,导致食物空间等竞争加剧,则竞争强度增加。 ⑷捕食者种群密度增加,导致野兔数量呈下降趋势,流行病传染程度减弱。 【答案】 ⑴竞争和捕食寄生 ⑵见上图 ⑶增加 ⑷减弱 (11年大纲版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A (2011年安徽卷)6、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答案:B

2020年衡水中学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一、单选题(共7题) 1.(2019?江苏)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 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 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2.(2019?江苏)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3.(2019?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4.(2019?江苏)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 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 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 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 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5.(2019?江苏)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B. 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 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 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6.(2019?天津)叶色变异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芽变现象。红叶杨由绿叶杨芽变后选育形成,其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减少,光合速率减小,液泡中花青素含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红叶杨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位点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 B. 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C. 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 D. 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绝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 7.(2019?天津)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 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17份】2010-2019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专题 共987页

【17份】2010-2019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生物专题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生物 专题01 细胞的物质基础 1.(2019?全国Ⅱ卷?T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答案】A 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2.(2019?江苏卷?T1)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答案】B 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而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C、H、O、N,A错误;核酸包括DNA和RNA,两者的合成都需要相关酶的催化,而这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 正确;蛋白质的分解需要蛋白酶的参与,而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解不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C错误;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但是不会破坏肽键,且核酸分子中不含肽键,D错误。 3.(2019?浙江4月选考?T7)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紫色 B.磷脂主要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C.胆固醇使动物细胞膜具有刚性 D.植物蜡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组成成分 【答案】C 苏丹Ⅲ染液用于检验细胞中的油脂,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在显微镜的观察下呈现橙黄色的小液滴,A选项错误;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单位膜的基本骨架为脂双层,由磷脂参与构成,B选项错误;胆固醇安插在质膜的结构中,为质膜的结构提供稳定性,使细胞膜具有刚性,C选项正确;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不是膜结构的组成成分,D选项错误。 4.(2018?全国Ⅱ卷?T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C 抗原能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可见,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A正确;肌肉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如肌动蛋白等)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B正确;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的运输,C错误;染色体是细胞核的结构之一,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种群、群落 新课标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种群、群落新课标 (11年新课标卷)31.(12)分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⑴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⑵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⑶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⑷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31. 【解析】 ⑴人吃兔,狐也吃兔,人同时也捕食狐,所以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关系。病毒与宿主是寄生的关系,故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⑵见下图。 ⑶人登岛以后,狐狸濒临灭亡,野兔数量大大增加,导致食物空间等竞争加剧,则竞争强度增加。 ⑷捕食者种群密度增加,导致野兔数量呈下降趋势,流行病传染程度减弱。 【答案】 ⑴竞争和捕食寄生 ⑵见上图 ⑶增加 ⑷减弱 (11年大纲版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A (2011年安徽卷)6、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选题(共5题) 1.(2019?北京)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 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 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 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 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 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2.(2019?天津)下列过程需A 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 A. 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 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 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 D. 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3.(2019?江苏)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 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 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 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4.(2019?江苏)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 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 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 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5.(2019?全国Ⅰ)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二、综合题(共3题) 6.(2019?天津)人类心脏组织受损后难以再生。该现象可追溯到哺乳动物祖先,随着它们恒温状态的建立,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减弱。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生物膜系统 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膜系统新人教版 (11年新课标卷)30.(10分) 回答问题 ⑴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⑵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30. 【解析】 ⑴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是先在细胞核中由DNA转录出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在内质网上合成及高尔基体上加工,后经以小泡的形式分泌出细胞外。每个细胞核中都含有该个体的整套遗传物质。 ⑵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B细胞),然后产生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答案】 ⑴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 ⑵B 浆记忆特异性 (11年四川卷)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B 解析: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一定的流动性;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 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因此合成固醇类激素的 细胞内质网也发达。因此B错。 - 1 -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高考生物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母题11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母题来源一】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Ⅲ卷) 【母题原题】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 【命题意图】本专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

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命题规律】以文字叙述、表格、图形等形式考查组织液、血浆、淋巴的判断,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判断,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 【得分要点】 1.内环境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 (3)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A处氧分压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 2.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的判断 (1)存在的物质 (2)不存在的物质 3.血浆pH维持稳态的机制(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

2018年高考生物往年真题分类汇编

2018年高考生物往年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细胞及分子组成 1.(2016·高考全国卷乙)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2016·高考江苏卷)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相关 3.(2016·高考江苏卷)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 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物质运输 1.(2016·高考全国卷乙)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2.(2016·高考全国卷丙)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内环境与稳态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内环境与稳态 一、单选题(共5题) 1.(2019?全国Ⅲ)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皮肤血管舒张 C.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 用酒精擦拭皮肤 2.(2019?北京)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 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 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 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 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 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 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_______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3.(2019?全国Ⅲ)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 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4.(2019?全国Ⅱ)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 血浆渗透压升高 B. 产生渴感 C.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5.(2019?全国Ⅰ)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