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三河矿区铅锌矿成矿规律研究(最终)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三河矿区铅锌矿成矿规律研究(最终)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三河矿区铅锌矿成矿规律研究(最终)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三河矿区铅锌矿成矿规律研究(最终)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三河矿区

铅锌矿成矿规律研究

刘芳华1杨在京 2

1.呼伦贝尔山金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

2.呼伦贝尔山金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

摘要:三河铅锌矿区位于根河市得耳布尔镇南西18Km,尔布尔林场北西9Km处,行政区划隶属根河市得耳布尔镇管辖。矿区位于额尔古纳加里东褶皱系—额尔古纳加里东褶皱带—五卡复背斜—伊勒呼里中断陷的南西端,矿床由17个矿带共计69条矿体组成,赋矿标高1076.00-270.00m,赋矿岩石为角闪安山岩、石英斑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脉状铅锌(银)矿床;经实验室流程试验,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硫化铅锌矿石属易选矿石,氧化铅锌矿石可选;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环境地质条件中等。本文通过区域和矿区地层、构造、围岩、矿石质量、矿床成因、控矿因素、成矿模式、找矿标志等方面浅析了三河铅锌矿区地质特征,认为三河铅锌矿区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关键词:三河矿区;铅锌矿;成矿规律;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s analysed root river city sanhe mine areaLead-zinc metallogenic law research

Liu Fanghua 1,Yang Zaijing 2

1. The hulunbuir mountain gold mining co., Inner Mongolia

2. The hulunbuir mountain gold mining co., Inner Mongolia

Pick to: sanhe lead-zinc mining area is located in the root river city have to ear Boolean town 18 km south west, Boolean forest farm in the north west 9 km,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under the root river city ear Boolean town jurisdiction. Mining area is located in erguna caledonian fold system - erguna caledonian fold belt, five card anticlinorium, has called the interruption in the south west, deposit consists of 17 with a total of 69 orebody, ore elevation of 1076.00 270.00 m, ore, quartz porphyry rocks as the Angle of andesite, andesitic volcanic clastic rock, the genesis of ore deposit types for low temperature liquid fissure filling vein lead-zinc (silver) ore deposit; Through laboratory process test, performance sulfide ore processing technology easy ore, zinc ore belongs to the lead and zinc oxide ore is optional; Medium deposit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is simple,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medium. Based on the region and mining area formation, structure, surrounding rock and ore quality and ore deposit origin, ore-controlling factors, metallogenic model and

prospecting marks sc will lead and zinc min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ink sanhe fissure filling type of lead and zinc mine for low temperature liquid deposit.

Keywords: Sanhe mining; lead-zinc deposit;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hydrothermal fissure filling type deposit

收稿日期:2014年12月11日

作者简介:刘芳华(1967)男,主要从事矿山地质方面研究,

E-mail:liufanghua@https://www.doczj.com/doc/b217366295.html,

杨在京(1989)男,主要从事矿山地质方面研究,

E-mail:55630885@https://www.doczj.com/doc/b217366295.html,

一、前言

三河铅锌矿区位于根河市得耳布尔镇南西18Km,尔布尔林场北西9Km处,行政区划隶属根河市得耳布尔镇管辖。本文通过区域和矿区地层、构造、围岩、矿石质量、矿床成因、控矿因素、成矿模式、找矿标志等方面浅析了三河铅锌矿区地质特征,认为三河铅锌矿区为中低

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二、区域地质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是处在额尔古纳加里东褶皱系-额尔古纳加里东褶皱带-五卡复背斜-伊勒呼里中断陷的南西端,得耳布干深断裂北西侧,南东与内蒙古~大兴安岭华力西中期褶皱系-大兴安岭华力西中期褶皱带-三河镇复向斜-尔布尔-黑山头中断陷相毗邻,见图1[1]。矿区位于得耳布干多金属成矿带的二道河子Ⅰ级铅锌银成矿远景区北部,该远景区为一最具找矿前景的成矿区,是一个富铅地球化学区,构造部位有利,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找矿前景。

图1 三河矿区铅锌矿区域构造纲要图

(一)区域地层

区域图幅范围内包含三个四级大地构造单元区,三河矿区所在的伊里呼勒中断陷位于图幅中央,向北东延伸出图幅以外。其北西部为五卡复背斜的莫尔道嘎-苏沁屯中断陷,南东侧是三河镇复向斜的尔布

尔-黑山头中断陷[1,2]。

本区地层区划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博克图—二连浩特地层小区。

区域内广泛发育中生代火山岩地层,以侏罗系上统为主,见表1。

表1区域地层简表

1、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J3tm)

在区域内广泛出露,分布面积很广,沿伊勒呼里中断陷延伸方向呈北东向展布。为一套中基性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互层的火山岩系,在尔布尔一带则过渡为大面积的角闪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及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平行不整合于下伏上侏罗统万宝组(J3wb)之上,被满克头鄂博组(J3mk)不整合覆盖[1]。是三河矿区出露地层的主体和近矿围岩。

2、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

主要分布在区域图幅的北半部和东半部,范围较广、面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总体呈北东向展布。为一套酸性火山岩、酸性火山碎屑

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夹中性火山岩的火山岩系,由流纹质英安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及绿色变泥岩等组成,与下伏塔木兰沟组(J3tm)呈不整合接触[1]。

3、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J3mn)

仅见于图幅南东部得耳布干深断裂南东侧,出露面积不甚大。区域上为一套中性火山熔岩、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夹粗安岩、火山碎屑沉积岩、沉积岩夹少量酸性火山岩地层,主要岩性有粗面质熔结晶屑凝灰岩、流纹质熔结晶屑玻屑凝灰岩、凝灰角砾集块岩、黑曜岩。与下伏满克头鄂博组(J3mk)呈整合接触关系,不整合在塔木兰沟组(J3tm)之上[1]。

4、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3b)

散布在图幅南中部的山脊处,总体呈北东向展布。为一套杂色酸性火山碎屑岩和酸性、酸碱性火山熔岩、熔结凝灰岩夹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沉积岩及安山岩组合的火山岩系,岩性为粗面岩、石英粗面岩、流纹岩、流纹质含火山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松脂岩等。区域上整合在玛尼吐组(J3mn)之上,被下白垩统梅勒图组(K1m)中基性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在三河矿区及附近,不整合在塔木兰沟组(J3tm)之上[1]。

5、白垩系下统梅勒图组(K1m)

零星出露,仅见于图幅东中部和南部边缘,出露面积很小。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地层,由安山玄武岩、玄武岩组成,不整合在满克头鄂博组(J3mk)和塔木兰沟组(J3tm)之上[1]。

6、新生界第四系(Q4)

由风积砂土、沼泽淤泥、冲积、洪积砂砾石层、坡积砂土碎石等组成,主要分布于沟谷、坡角、低洼地带[1]。

(二)构造特征

矿区位于得耳布干深断裂北西侧,是两个不同大地构造单元——额尔古纳加里东褶皱带与大兴安岭华力西中期褶皱带的衔接处,是额尔古纳加里东褶皱带南东缘中生代火山岩相对隆起区。区域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几乎遍布全区,不同规模、不同方向各种性质的断裂构造均可见到,以燕山期为主,大致分成北东、北西向两组,北东向断裂构造为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着本区的构造格局;北西向断裂为北东向断裂的次一级断裂构造,规模小些,控制着区域侵入岩和矿床(点)的空间分布位置[1]。褶皱构造在五卡复背斜的伊勒呼里中断陷南东边缘及图幅北东边缘见有短轴背斜、向斜及火山穹窿构造。

一、北东向断裂

1、得耳布干深断裂(29):为区域性断裂构造,图中尔布尔~上护林一线所见只是其一小部分。北东走向,南东倾,倾角50°左右。最初发育在加里东运动,当时其北西侧上升南东侧下降,为正断层性质;经华力西构造运动,随着断裂南东侧大兴安岭地槽褶皱回返,其活动方式由早期的南东侧下降转变为上升,显示逆断层性质;燕山运动早期,断裂显示正断层性质——北西盘抬升,南东盘下降;燕山运动晚期又经历了早期北西~南东向挤压、中期北东~南西向斜滑移、晚期的左行平移运动。可见该断裂自加里东运动形成以来,从未间断过活动,其活动方式及性质是多种多样的[1,2]。

得耳布干深断裂是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其北西侧是额尔古纳褶皱带,南东侧是大兴安岭褶皱带,该断裂控制了两个褶皱带的发展与演化,为中生代火山岩的喷发提供了通道,并且控制着区域火山岩的展布,燕山运动中又多期次活动,派生出一系列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为岩浆和矿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为本区矿产的形成创造了先决构造条件和提供了有利成矿空间,控制着区域上成矿带产出的空间位置。

2、吉尔布干大断裂(13):为区域性断裂构造,经吉尔布干河谷通过,北北东走向,南东倾,倾角50°左右。生成于燕山早期,在塔木兰沟组火山喷发之前既已初具规模,由于燕山期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其在上护林附近与得耳布干深断裂交汇,共同经历了燕山期的多次构造运动,早期显示为逆断层性质,中期为左行平移-逆断层,晚期为左行平移断层。

吉尔布干大断裂是额尔古纳褶皱带中两个四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分区线,其北西侧为莫尔道嘎-苏沁屯中断陷,南东侧是三河矿区所在的伊勒呼里中断陷,该断裂控制着中生代火山岩的分布,是中生代火山熔浆的通道,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巨斑状玄武岩和侏罗纪肉红色中-粗粒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等,即沿此断裂侵出分布,并控制了铜、钼、铅锌、多金属、铁等5个矿点的空间位置。

二、北西向断裂

1、莫尔道嘎左行平移断层(22):出露于图幅北边部莫尔道嘎镇~永红林场一线,走向北西,南西倾,倾角24°[1]。生成于燕山晚期或以后,切割了燕山期侵入岩体及火山岩地层,为成矿后构造,在其次

级断裂中见有黄铁矿化安山岩的构造角砾分布。

2、上比利亚谷左行平移断层(21):出露于图幅中部,得耳布干深断裂与吉尔布干大断裂之间,并与两断裂大角度相交。长约35Km,走向北西,南西倾,倾角不详。生成于燕山早期,与得耳布干深断裂和吉尔布干大断裂相交部位,不但控制着燕山期侵入岩的出露,还控制着铅锌矿点和矿床(比利亚大-中型铅锌矿床)的空间位置,是与本区成矿关系十分密切的构造[1]。

3、嘎拉嘎亚沟左行平移断层(33):出露于图幅南西边部两条北东向区域性深大断裂之间,并与之大角度相交。呈由北北西向渐变为北西西向的弧形展布,长约30Km,倾向倾角不详。生成于燕山早期,其与吉尔布干大断裂交汇处,有燕山早期酸性侵入岩体出露,并发现卡迷奴什克多金属、铁矿点2处;与得耳布干深断裂交汇处,有二道河子中型铅锌矿床及4个铅、锌矿(化)点产出。是一条与本区域铅锌成矿关系密切的构造。

4、下比利亚谷左行平移断层(28):出露于图幅中部尔布尔附近,得耳布干深断裂北西侧,与上比利亚谷左行平移断裂近于平行,大角度交汇于得耳布干深断裂,其中段经三河铅锌矿区的高包山、双顶山北东麓通过。长约13Km,走向北西,倾向北东30~50°,倾角85°左右[1]。地表具有近50m宽的挤压构造破碎带,带内见有构造透镜体,呈斜列式排列,被更细的粉末状物质所胶结。生成于燕山早期,在复杂的燕山期构造运动中经历改造或叠加,多次活动派生出一系列次级北西西向断裂、裂隙构造,为成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赋矿空间,三河矿

区的主要铅锌矿体即赋存在该组次级断裂、裂隙构造中。该断裂是一条与本矿区铅锌成矿关系十分密切的运矿控岩构造[2]。

三、褶皱构造

1、莫尔道嘎背斜①

出露于图幅北东部莫尔道嘎镇南东,褶皱地层为满克头鄂博组,形成于燕山晚期。短轴状,长7.5km,宽3.0km,轴向45°,轴伏向北东,北西翼倾角30°,南东翼47°,轴面倾向近直立[1]。

2、康达岭谷向斜④

出露于图幅南中部牧羊场北,褶皱地层为塔木兰沟组,形成于燕山期,不对称短轴状,长15km,宽7.5km,轴向45°,轴伏向北东,北西翼倾角69°,南东翼倾角27°,轴面倾向北西[1]。

3、上护林东背斜⑥

出露于图幅南边部伊勒呼里中断陷南西端上护林附近,由塔木兰沟组地层构成,形成于燕山早期,短轴状,长10km,宽5km,轴向40°,轴伏向北东,北西翼倾角27°,南东翼34°,轴面倾向北西。

4、比利亚背斜—火山穹窿构造

出露于图幅中央得耳布干深断裂北西侧,伊勒呼里中断陷南西端的南东边缘,隔得耳布干深断裂与三河镇复向斜的尔布尔-黑山头中断陷毗邻。背斜主体轴向与得耳布干深断裂近于平行,轴向北东,其南西端始于嘎拉嘎亚沟口处的独脚山东麓,沿北东约35°方向经三云山、秃石山,过月牙岭,至双顶山西约1.5Km处转为10°方向到高包山南东坡,再转成60~70°方向从斧刃山与向阳山、绿荫山之间穿过,越上比利亚谷呈约50°方向向北东延伸,长度大于35Km。

该背斜生成于燕山早期,由上侏罗统塔木兰沟中基性火山岩与白音高老组酸性火山碎屑岩和酸性、酸碱性火山熔岩构成,两翼地层倾角均较缓,北西翼一般5~15°,南东翼为5~20°。被得耳布干深断裂的次级北西向断层横向截切,断层与背斜轴的交汇部位,常控制矿区内矿段的产出位置。沿背斜轴部有燕山早期酸性浅成小岩体侵入,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多为不规则岩株、岩瘤、岩枝或岩脉状,与成矿关系密切。二道河子铅锌矿产于背斜轴与得耳布干深断裂交汇处附近,三河铅锌矿、比利亚铅锌矿及银硐山铅锌矿点沿背斜轴分布。

(三)岩浆侵入活动

额尔古纳褶皱带从古生代到新生代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伴随着程度不同的岩浆活动,其中加里东中期、华力西中期和燕山早期构造变动最为强烈,相伴随的岩浆侵入和喷出活动也很强烈,侵入体和喷出岩均受相应的褶皱和断裂所制约。

华力西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表现最为剧烈,岩体规模较大,呈岩基状北北东向展布;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比较复杂,侵入活动相对西强东弱,而喷发活动则反之,东部较为强烈,并以中心式喷发为主。

区域图幅内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期侵入岩,以燕山早期(侏罗纪)为主;华力西期侵入岩仅见于图幅西北角处,面积很小,但图幅以外规模很大,被上侏罗统火山岩地层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与本矿区成矿关系不大。燕山期侵入岩体多数规模不大、形态复杂,沿吉尔布干大断裂两侧出露的,以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为主;沿得耳布干深断裂两侧出露的,有花岗闪长岩、流纹岩-流纹斑岩、粗面岩-粗面斑

岩,还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及脉岩[1]。

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42):灰红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粒径10~15mm,含量5%。基质为钾长石10~20%、斜长石35%、石英20~25%、黑云母5~10%,另具有少量的角闪石。

肉红色中粗粒钾长花岗岩(κγ52)、二长花岗岩(ηγ52)出露在图幅西半部,呈岩基状产出者向西延出区外,呈岩株、岩枝状产出,总体上呈北东向排列,侵入于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地层,与地层接触带附近发现多处多金属矿点,与成矿有一定关系[1]。

中粗粒钾长花岗岩(κγ52):灰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组成矿物成份:钾长石35-45%、斜长石15%、石英40%[1]。

二长花岗岩(ηγ52):浅肉红色,中粗粒结构、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成矿物成份:斜长石40~55%、钾长石20~35%,石英含量大于20%。暗色矿物以黑云母、角闪石为主,含量15%左右[1]。

花岗闪长岩(γδ52):出露于图幅东北角,侵入于上侏罗统地层,呈岩株状产出,向北东延出区外。岩石灰绿色或暗灰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65%,石英含量在25%,暗色矿物主要为角闪石和黑云母,含量10%。

流纹斑岩(λπ52)出露在图幅东中部尔布尔以东,呈长轴北东向之岩株状,以火山~次火山岩相侵入塔木兰沟组和满克头鄂博组地层[1]。

石英斑岩(Qπ52)、石英粗面斑岩(τπ52)区域内分布比较广泛,总体上表现是沿北东向比利亚背斜构造轴部出露,但局部是受北西向断裂构造与背斜轴的交汇部位控制,呈北西向排列,相对集中于上比利亚

谷、中比利亚谷、下比利亚谷、西给线沟和嘎拉嘎亚沟横切背斜轴处及附近。形态很不规则,呈岩株、岩瘤、岩枝状产出,侵入于上侏罗统地层,与三河铅锌矿床成矿关系极为密切。

安山玢岩(αμ)仅在三河矿区内发现较多,出露在比利亚背斜轴部及附近,呈脉状、岩墙状侵入于上侏罗统地层和燕山早期岩浆岩中,规模一般不大,多数与矿体大角度相交,对矿体起破坏作用。

(四)成矿地质条件

一、区域矿产分布

本区构造发育,岩浆活动较强,受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影响,内生有色金属矿产比较丰富。先后发现的有色金属矿床(点)较多,仅呼伦贝尔市地区内,沿得耳布干深断裂北西侧由南向北的中~大型矿床就有:额仁陶勒盖银矿床、查干布拉根银铅锌矿床、甲乌拉银铅锌矿床、七一牧场银铅锌矿床、二道河子铅锌矿床、三河银铅锌矿床和比利亚银铅锌矿床[1]。

小型矿床有下护林铅锌矿、上护林铅锌矿,及莫尔道嘎南沟、牧羊场等铅锌矿(化)点6处,永红林场等多金属矿点3处,万年青等铜矿点2处,西给线沟、牧羊场西铅矿点2处。除有色金属矿产比较丰富外,还见有铁、砂金及非金属等矿点多处。

本区铅锌矿床(点)产出密度较大,从二道河子铅锌矿到比利亚铅锌矿约30Km范围内,就有三个中~大型铅锌矿床产出,并有多个矿点分布。矿床和矿点的生成与地质构造紧密关联,受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制约,深大断裂是内生矿产矿液的通道,区内已知矿床(点)均沿区域性深大断裂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可见本区是一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

越的矿集区。

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从区域地层、岩浆活动和构造特征分析,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

区域上得耳布干深断裂带是控制区域地质发展及内生有色金属矿产成矿作用的主导因素。该深断裂是额尔古纳加里东褶皱系与内蒙古~大兴安岭华力西中期褶皱系两个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线,沿此深断裂有多处大型银铅锌矿床分布,所以得耳布干深断裂北西侧是寻找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的有望地区。

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中基性火山岩是本区银铅锌矿的重要含矿地层。查干、甲乌拉、二道河子、三河、比利亚等铅锌矿床及本区附近许多铅、锌、多金属矿(化)点均位于该地层中,该地层的分布区是寻找铅、锌、银矿的有利地段。本区该组地层广泛出露,具有较好地找矿前提条件。

得耳布干深断裂自加里东运动形成以来,从未间断过活动,经历华力西运动叠加改造后,又遭受了更为剧烈、多次、多方式的燕山运动,并伴随着强烈的火山喷发及岩浆侵入活动。受其影响,除形成了裂隙式喷发的北东向比利亚背斜~火山穹窿构造外,还派生出一系列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为岩浆和矿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1]。北西向断裂构造的次级北西西、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裂隙带也很发育,常成群出现,是重要的赋矿构造,它控制了矿化带或矿体的产状和规模。本区成矿十分优越的构造条件表现为:北东向区域性深断裂为导浆、导矿构造,控制火山岩带和矿化区的分布;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是控岩

运矿构造,控制着成矿岩体和矿化带的分布;更次一级的北西西、北北西向张扭、压扭性断裂构造破碎带则是赋岩赋矿的容矿构造,控制着成矿岩体和矿体的产出部位及矿体规模和产状。北西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带发育地段,是寻找铅锌矿的直接标志和有利部位。

燕山期中酸性、酸性、酸碱性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发育,特别是浅成-超浅成的石英斑岩、石英粗面斑岩、流纹斑岩等次火山岩的发育,是形成区内有色金属矿产的重要条件。三河铅锌矿与石英斑岩或石英粗面斑岩有关,二道河子铅锌矿与次火山岩~流纹斑岩有关,比利亚银铅锌矿与英安岩~英安玢岩有关,卡迷奴什克多金属矿点、银硐山铅锌矿点等都与石英斑岩、石英粗面斑岩有关[1]。这些浅成-超浅成侵入岩及次火山岩均为燕山早期不同阶段产物,可见燕山运动中在火山岩带隆起部位,尤其比利亚背斜轴部的岩浆多期次喷发~侵入活动,为岩浆分异、成矿热液的迁移、聚集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及良好的物质来源。

三、矿区(床)地质

矿区由北部区和外围区两部分组成,北部区包括斧刃山、绿荫山和向阳山三个矿段;外围区范围之内有高包山、双顶山两个矿段。

(一)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比较单一,主要为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角闪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此外还有零星分布的白音高老组粗面岩。及第四系全新统现代松散堆积层,分述如下:

一、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J

tm)

3

在矿区内广泛分布,是本区出露地层的主体和近矿围岩,构成比利亚背斜,地层总体走向40~50°,北西、南东倾,倾角5~20°。岩性以中性、中基性熔岩与中性火山碎屑岩互层为特征,矿区内主要岩性为角闪安山岩和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厚度大于557m。

1、角闪安山岩:区内分布最广,遍布矿区各处,是铅锌矿体的主要围岩。根据颜色可分为暗绿色角闪安山岩和暗灰红色角闪安山岩,均具斑状结构,偶见气孔构造,局部地段破碎成角砾岩。岩性特征为:暗灰绿~暗灰红色,隐晶质-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气孔状构造。矿物成分以钠长石、奥长石为主,次为少量正长石,呈自形-半自形斑状结构,基质为微晶质-半晶质或细粒结构,见少量粒状角闪石、片状黑云母,副矿物为磷灰石、磁铁矿,次生矿物为方解石、绿泥石、石英、绢云母、绿帘石等。

2、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分布于矿区及矿区外围之南、东侧,主要为含火山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暗灰-灰黑或灰黄-暗红色,凝灰-角砾结构,块状构造。角砾几乎全为角闪安山岩、安山岩,碎屑由角闪安山岩、安山岩碎块、长石晶体碎块或黑云母碎片组成,被凝灰质物、硅质胶体(偶见玻璃质)等隐晶质物胶结。角砾成分增多变为安山质火山角砾岩。

(1)碎屑安山岩:暗灰色或灰黑色角闪安山岩中含有较多长石晶屑或黑云母碎片,往往含有少量安山岩碎块,碎块粒径有大至2cm左右者,碎屑增多则变为安山碎屑岩。

(2)安山碎屑岩:灰黄或暗红灰色,由粒径为0.2~1.0cm的安山

岩碎块所构成。镜下可见多量斜长石晶体碎片及多量角闪安山岩、安山岩等碎块,胶结物多为硅质胶体与凝灰质物,常过渡为凝灰角砾岩,呈不规则透镜状、薄层状夹在角闪安山岩中。

(3)凝灰岩:灰白或淡绿色,质疏松或呈板状,风化后多具显著之薄层状。镜下观察:结晶粉砂质碎屑结构、凝灰结构,结晶碎屑极小(约0.05mm),占20%左右,主要是由玻璃质及小柱状斜长石组成,凝灰基质为玻璃质稍具重结晶现象,次生矿物为硅质物及绢云母。结构稍粗者偶夹角闪安山岩、安山岩等碎块,并含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结晶碎屑,常次生变化为绿泥石及绢云母。

(4)凝灰砂岩:灰褐色中细粒,层理明显,由石英、长石、安山岩碎屑、凝灰岩碎屑等砂粒组成,被硅质及玻璃质构成之隐晶质物质所胶结。

(5)凝灰页岩:黑灰色细密而具层理,由绢云母及泥质物组成,含有铁质物。岩石常夹有灰色条带部分,结构为结晶玻璃碎屑粉砂质结构,所含碎屑物已为次生的绢云母及绿泥石所取代。呈不规则薄层状夹在角闪安山岩中。

b)

二、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

3

出露于双顶山、绿荫山南部、比利亚背斜南东翼,不整合于塔木兰沟组角闪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之上。走向40~50°,倾向南东,倾角5~10°。主要岩性为粗面岩,灰白色,多为斑状,斑晶多为红色长石及黑云母,基质粗糙常具流纹构造,偶见含有角闪安山岩类碎块。镜下观察斑状粗面结构,斑晶由透长石、条纹长石、黑云母等组成,长石呈柱状,黑云母呈片状,长石表面及裂隙处多为绢云母。基质由短柱

状长石组成,次生矿物主要为碳酸盐类及绿帘石,该岩性局部过渡为粗面斑岩[1]。厚度大于50m。

)

三、第四系(Q

4

主要由砂、砂砾石、粘土等组成,为一套冲洪积物,分布于矿区各沟谷低洼处[1]。厚度一般2~10m,最大厚度可达43m。

(二)岩浆岩

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早期的酸性浅成-超浅成小岩体发育,主要沿比利亚背斜轴部侵入,呈不规则的小岩株、岩瘤和岩脉状产出,与成矿关系密切。燕山晚期以脉岩类为主,为成矿期后产物。主要岩性有:

1、石英斑岩(Qπ52)

在矿区内广泛分布,高包山、向阳山、斧刃山、绿荫山及双顶山均有出露,受背斜轴和北西、北西西向断裂构造联合控制,或呈不规则拉长的小岩株状沿中、下比利亚谷出露;或呈急剧狭缩、膨大的不规则脉状充填于北西西向蚀变断裂构造破碎带中;或呈岩瘤与平面形态极其复杂的岩枝、岩舌状侵入于塔木兰沟组中基性火山岩地层中。造成了塔木兰沟组中基性火山岩广泛的面型变安山岩蚀变,局部为铅锌矿体的近矿围岩,在赋矿构造带中心遭强褪色化蚀变处常为赋矿岩石[1]。

岩石呈灰白—淡灰红色,半晶质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椭圆状石英,常融蚀成港湾状;石基微晶质,斜长石呈针状、粒状,石英呈他形粒状,次生矿物有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等。常见含有角闪安山岩碎块,较大者有1~2cm。无斑晶致密块状者常相变为细粒花岗岩。

2、石英粗面斑岩(τπ52)

出露在高包山以南、向阳山、绿荫山和中、下比利亚谷之间的背斜轴部,呈小岩株、不规则岩枝状侵入于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地层中[1]。

岩石呈淡红灰~灰白色。斑状结构、石基全晶质者为块状构造;半晶质斑状结构、石基为微晶质的为粗面构造。斑晶由条纹长石、正长石、钠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条纹长石呈半自形板状,具条纹结构(钠长石嵌晶不均匀分布),轻微高岭土化,黑云母多已绢云母化,石英常融蚀成港湾状;石基由钾长石、石英组成,钾长石呈球粒状者具显微文象结构,呈微晶质短柱状、粒状、针状者,微具方向排列,具轻微高岭土化,石英呈细脉状与粒状钾长石一起沿球粒分布或呈他形粒状、脉状分布。常含角闪安山岩碎块。

3、安山玢岩(αμ)

矿区内多有发现,分布在比利亚背斜轴部及其两翼。高包山和双顶山矿段因地表工程密度较大,发现也较多;鉴于其走向大多与勘探线间夹角不大且倾角甚陡,故钻孔中虽有控制但为数不多。该岩类穿切本区所有地层和岩体,充填在燕山晚期以后的构造裂隙带内,呈群脉状或岩墙状产出。以近南北走向为主,其他方向亦有所见,陡倾斜,多近直立。延长数十~数百米,宽一般数米~20m,最宽50m,延深较大。为成矿期后产物,对矿体起破坏作用。

岩石呈暗灰绿~淡红灰色,致密块状或斑状,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类及暗色矿物。斑状结构者其斑晶为长石、黑云母,镜下观察:半晶质半自形至自形斑状结构,石基斜长石与微晶呈交织结构。与致密

铅锌矿

闪锌矿(sphalerite) 化学成分为ZnS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成分相同而属于六方晶系的则称纤锌矿闪锌矿含锌6 7.1%;通常含铁,铁含量最高可达30%,含铁量大于10%的称为铁闪锌矿;此外常含锰、镉、铟、铊、镓、锗等稀有元素。因此闪锌矿不仅是提炼锌的最重要矿物原料,还是提取上述稀有元素的原料。纯闪锌矿近于无色,但通常因含铁而呈浅黄、黄褐、棕甚至黑色,随含铁量的增加而变深;透明度相应地由透明、半透明至不透明;光泽则由金刚光泽、树脂光泽变至半金属光泽。摩斯硬度3.5~4.0,比重3.9~4.2,随铁含量的增高,硬度增大而比重降低。具完全的菱形十二面体解理。晶体形态呈四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通常成粒状集合体产出。闪锌矿是分布最广的锌矿物,主要为热液成因,几乎总是与方铅矿共生。闪锌矿在地表易风化成菱锌矿。 中国铅锌矿产地以云南金顶、广东凡口、青海锡铁山等最著名,世界上著名产地有澳大利亚的布罗肯希尔、美国密西西比河谷地区等。

菱锌矿Smithsonite 菱锌矿 ::矿物概述 菱锌矿是一种成分为碳酸锌的矿物,在人们发现闪锌矿之前,它一直被作为锌的主要来源。菱锌矿一般产出在金属矿床中的氧化带里,它是原来某种锌矿物蚀变成的,这叫作次生矿。纯的菱锌矿是白色的,如果含有其他元素,则会带上绿、黄、褐、黑等颜色,它们具有玻璃光泽,像葡萄、肾球、钟乳等形状,有的甚至像土的样子。有些好看的菱锌矿还可做成工艺品。 化学组成:ZnCO3;ZnO64.90%,CO235.10%; 菱锌矿 鉴定特征:以其形态、产状及其粉末加冷盐酸起泡为鉴定特征,与本亚族其他矿物的区别在于比重较大,菱面体解理较不完全; 成因产状:产于铅锌矿床氧化带,是由闪锌矿氧化分解所产生的硫酸锌,交代碳酸盐围岩或原生矿石中的方解石而成,常与孔雀石、蓝铜矿等次生矿物伴生; 著名产地:世界著名的产地有意大利撒丁岛(Masua,Sardinia);墨西哥的北部;希腊的Laurium;波兰;比利时;非洲的Zambia和South-WestAfrica;美国的Colorado和Utah州和中国广西融县等地。 名称来源:以美国华盛顿Smithsonian研究院的奠基人,英国矿物学家James Smithson (1754-1829)的姓名而命名; ::晶体形态 复三方偏三角面体晶类;呈菱面体,e,f及复三方偏三角面体v,和六方柱m的聚形;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三方晶系,D63d—R-3c; 晶胞参数:arh=5.67Å,α=48°26′; 粉晶数据:2.75(1)3.55(0.5)1.703(0.45) ::物理性质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铅锌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模式;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矿床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 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 构造特征 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

小坝铅锌矿成矿规律初探

小坝铅锌矿成矿规律初探 铅、锌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应用非常广泛。本文结合小坝铅锌矿区及渝东南地区铅锌矿分布的实际情况,对该矿区的矿石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为渝东南地区乃至重庆市铅锌矿找矿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标签:渝东南铅锌矿矿床特征成因规律 0前言 为支持酉阳县经济发展,科学合理开发酉阳县小坝铅锌矿区的资源,在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开展重庆市酉阳县小坝铅锌矿区补作了地质工作。在这次地质工作中工作人员研究了矿区铅锌矿面上的分布规律,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区属层控型铅锌矿化带,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认为该区铅锌矿矿床属沉积~改造成因。 1概况 酉阳县小坝铅锌矿区位于酉阳县城西北325°方向、直线距离约5km,隶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坝乡复建村、清沙村等所辖。矿体断续顺层延伸,以似层状、透镜状为主,脉状及囊状次之,延长一般为几十~几百余米,厚度一般为1.1~14.25m,矿体结构单一,一般不含夹层。矿石以氧化矿为主,少量混合矿及硫化矿,矿石品位Pb0.048~44.66%、Zn0.05~18.29%。 2矿石特征分析 2.1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目前矿区矿石类型为氧化矿和硫化矿两种类型,现对两类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描述如下: 2.1.1氧化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有块状、蜂窝状、网脉状、条带状、骨架状等5种类型。 块状氧化矿石:褐红、桔红、深黄、红褐及褐黄等色,泥状细粒结构、泥晶结构、砂状结构,微孔隙~块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其原岩多为泥晶白云岩、微晶白云岩、褐铁矿化白云岩等,随矿化程度的增强,原岩无法分辨。由交代作用、浸染作用成矿。矿石含Zn为主,含量一般为3.69~35.33%,部分含Pb,0.15~0.97%,含Fe较高。矿石常位于矿体中间层位,品位较高而稳定,比重较大。 蜂窝状氧化矿石:与块状矿石接近,呈红褐、深褐色,细孔隙发育,具细粒

内蒙古铅锌矿分布

内蒙古铅锌矿资源简报 铅、锌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 在有色金属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约占10 种常用有色金属生产、消费总量的30% 以上。铅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 铅酸蓄电池) 、铅管、合金等, 而锌主要应用于镀锌、制造黄铜和铸造合金。我国铅锌矿资源丰富, 在铅锌矿地质研究、勘查、采矿及矿物加工工艺水平等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是铅锌矿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总体看, 我国铅锌工业总体形势较好, 但在铅锌矿的勘查和开发利用过程中仍存在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我国铅锌矿资源分布 1、世界铅锌储量与分布 世界已查明的铅资源量15亿多吨,铅储量7900万吨,储量基础17000万吨(表1)。世界铅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和哈萨克四国,其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0.3%,储量基础占世界储量基础71.2%,见表1。 世界已查明的锌资源量19亿多吨,锌储量18000万吨,储量基础48000万吨。世界锌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秘鲁、美国和哈萨克五国,其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7.2%,储量基础占世界储量基础70.9%,见表2。 2、我国铅锌矿的储量与分布 我国铅锌矿产资源丰富,截止2011年底, 全国共查明铅资源储量5954.5万t ,查明锌资源储量基础12479.5万t。我国除上海、天津和香

港以外,各省区均有铅锌矿床产出,但从富集程度和现有储量看,主要集中于内蒙古、、、、、湖南和广西等7省区(图1),7省区合计铅和锌储量分别占全国铅和锌储量的57.66% 和65.88% 。 表1 世界铅储量分布 表2 世界锌储量分布 1998年~2008年,中国铅矿山产量从58.05万吨增加到151.56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0.1%;精炼铅产量从75.69万吨增加到320.6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5.5%;再生铅产量从24.16万吨增加到95.7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4.8%。同期,中国铅矿山产量从58.05万吨增加到151.56万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成矿背景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小江、师宗-弥勒、娅都-紫云三条深大断裂所围限的区域内。黔西北铅锌成矿区处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东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省重要的铅锌产地之一。区内铅锌矿床(点),物化探异常成群成带展布,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好,具备寻找中、大型矿床的潜力。黔西北地区经过几十年的找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对于该地区矿床成因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层控理论占主导地位,90年代末至今基本以构造控矿理论为主指导找矿。近几年,随着地慢柱理论的兴起,众多学者倾向于喷气-沉积成因,但依据不充分,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将从成矿背景-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几方面来研究黔西北铅锌矿床。 第一章成矿背景 1区域的地质构造 根据川、滇、黔铅锌矿集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侧,跨越了中国西部特提斯- 喜马拉雅山和东部滨临太平洋两大构造域,且北西侧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南东侧与华南褶皱系相接,南西侧与三江褶皱系相邻,将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划分 为四个II级构造单元,即康滇地轴的东部(II l )、上扬子地台褶带西部(II 2 )、四 川台拗西南部(II 3)及龙门一大巴台褶带的西南端(II 4 )。依据区域内基底的性质、 盖层中各构造层发育情况、沉积厚度、沉积建造以及岩浆岩和深(大)断裂的分布及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将川、滇、黔铅锌银成矿域划属9个III级和12个IV 级构造单元;根据陈毓川院士等关于中国成矿区带的划分方案,本区属III28(昭 通-六盘水古生代燕山期Pb、Zn、Ag、Cu、Mn)III级成矿单元之IV 8、IV 2 个IV 级成矿带,即赫章-威宁-水城Pb-Zn-Ag-Cu成矿带(IV 8 )和黑石头-盘县Pb-Zn-Ag 成矿带(IV 9 )。 2 区域的地层、岩性 扬子准地台基底具“三层式”结构:下层为太古宙-古元古代的中深变质杂岩;中层为中元古代的变质细碎屑岩夹变质火山沉积岩;上层由新元古代浅变质碎屑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论文结合笔者实际的工作研究经验,以某处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体与成矿规律等为研究内容,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论文中的观点为笔者研究所得,其中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批评指正。 标签:铅锌矿床地质成矿规律 1引言 铅锌矿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而随着资源开采的速度加快,资源稀缺导致的发展成本不断上升,而更加深入的研究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性的保障。 2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 (1)地层:本文研究的铅锌矿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北缘,该地区的出露地层的分布为下元古界达肯大板群、上奥陶统滩间山群、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下石灰统城墙沟组,其中下元古界达肯大板群的岩性为斜长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等深变质岩系;上奥陶统滩间山群为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喷发熔岩,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夹沉积;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为断续式的分布,岩性为细砾岩夹砂岩透镜体和紫红色复成份砂岩;下石灰统城墙沟组为黄色、红色粉砂岩,细砂岩夹泥质灰岩。 (2)矿床地质特征:铅锌矿床位于柴北缘构造带的三级盆地内,在盆地的下部发育一系列同生断裂,滩涧山群包括火山岩沉积组和紫红色砂岩组,其中上部和下部都为火山岩沉积组,而中部为紫红色砂岩组,而岩性的组成与变质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分别成型与岛弧火山环境和弧后盆地环境,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也有较大的差异,铅锌矿为一套富含碳质、石英绢云母片岩等,总体是以层状赋存于下部火山岩组的大理石中,大理石以厚层状为主。 (3)矿体特征:矿体的走向为连续型的。其总体的趋势由北西向东南,规模是由大至小,探明的矿体超过了120个,参加储量计算的接近90个。这些铅锌矿主要存在于大理岩边部或大理岩中,按照矿体的分布和结构形状等特点,可以将硫化矿体分为层状矿体和非层状矿体,其中层状矿体具有过渡性质,且随着矿体和大理岩等地质体的方向呈明显的分带状;而非层状矿体分布在深部,与层状矿体的郏县大体在29线附近,产于厚层大理岩中,与层状矿体有明显的不用矿床地质特征。 (4)铅锌矿石的组成和类型特征:铅锌矿石的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白铁矿、金银矿等形式,其中矿物的主要载体是方解

国内外铅锌矿矿床分类概况及我国铅锌矿时空分布

国内外铅锌矿矿床分类概况及我国铅锌矿 时空分布与区域大矿简介 杜成亮 国内外铅锌矿矿床类型的划分不尽统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选择支撑自己分类方案的依据各有所依,另外铅锌矿时空分布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国内外各大型铅锌矿矿床的成因类型也不明确。为了使这些问题更加明朗化,笔者将收集的资料予以整理、总结出各种分类方案以及各种方案所涉及的不同依据,得出了各种方案具有对应性的结论;同时将我国铅锌矿的时空分布的不同意见进行简单的梳理对比,同样也得出了有对应性关系的结论。在这些基础上,对国内各种具有不同成因的大型铅锌矿进行了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的简单描述,给后来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铅锌矿矿床分类历史及分类依据 早些时期铅锌矿矿床分类方案是由林格伦(W.Lindgren 1933)尼格里(P. Paul Niggli)、 贝特曼(M.Bateman1950)、德赫姆(K.C.Dunham)、马加基扬()、施奈德曼()等相继提出的,这些方案都是从岩浆分异观点出发,把铅锌矿作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以成矿温度和深度作为分类原则。1959年,我国地质学者郭文魁等将中国铅锌矿床分为内生和外生两大类,共9个建造,其中以铅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由于铅锌成矿作用复杂性给矿床普查勘探应用带来了困难,克列特尔 ()首先提出铅锌矿床工业类型分类方案。其后,阿米拉斯拉诺夫()、斯米尔诺夫(,1974)等原苏联矿床学家提出了类似的分类方案,他们是以围岩性质、矿体形态和矿石矿物成分为基础进行分类。 后来随着对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同生论、层控和时控观点以及热泉、热卤水和环流地下热水成矿学说这些新的成矿理论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打破了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占统治地位的局面,铅锌矿床的分类取得较大进展,这一时期以含矿岩系为依据的成因分类占主导地位。 1973年,布罗布斯特和普拉特(D.A.Brobst and W.P.Pratt)在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中首次提出层控型矿床。近年来,层控理论、海相火山作用、多成因观点、岩浆成矿和变质成矿等成为划分铅锌矿床类型的主要准则,同时大地构造单元(朱上庆等,1988)、洋底成矿作用、同位素组成、成矿实验、微量元素含量和包裹体特征等也成为铅锌矿床分类的新依据。 二、铅锌矿矿床分类方案 总的来看,随着人们对铅锌矿成矿作用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大量铅锌矿床地质资料测试数据的积累,不同时期的国内外铅锌矿地质工作者在吸收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1959年郭文魁等将中国铅锌矿床按成因划分为内生与外生两大类。内生矿床按其生成的温度下降顺序分为8个建造。其中,建造1~3为高温矿床,建造4~7为中温矿床,建造8为低温矿床;外生矿床只有一种建造,即菱锌矿-白铅矿-铅矾建造。 1979年涂光炽对我国铅锌矿床作了成因分类:①与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②与海相、陆相火山活动有关的矿床;③与沉积作用、沉积改造作用及后成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 ④与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⑤砂铅矿床。 1983年王育民将我国铅锌矿床类型分为“四系十二型十九式”。 1989年涂光炽等在《中国矿床》专著中对中国铅锌矿床进行综合因素的分类,这个分类方案是根据中国地质条件,在全面考虑铅锌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含矿岩系、物质组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以含矿岩系和主导成矿作用命名的方式,划分出了8个类型,即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碳酸盐岩型、泥岩-细碎屑岩型、砂砾岩型。该分类的优点在于含矿岩系集中地反映了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和形成方式等,是对过去以矿床围岩命名的发展,也有利于找矿,具有特色。 上述8类铅锌矿床的基本特征如下: 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因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类,故通常称之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铅锌矿床。它们可能是花岗岩类结晶分异的气液产物,但也可能是成岩后在另一次地质事件或地壳运动中受到地下热水(大气降水成因为主)的活化淋滤,使花岗岩类

中的分散成矿物质富集起来形成的矿床。 这类矿床可与中性、中酸性、酸性或碱性侵入岩有关。岩体可大可小。一般的情况,如果铅锌矿床是地下热水淋滤成因,它们常赋存于面积较大的岩基中;如果是岩浆气液成因,则常与小岩株、岩瘤有关。矿床多产于岩体内,或内外接触带,或距岩体一定距离。矿床围岩蚀变通常较为强烈。 这类矿床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除铅锌外,还共伴生钨锡钼铋铜等元素。从赋矿岩石类型来看,与铅锌钨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属壳源花岗岩类;与铅锌铜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属壳幔源花岗岩类。地下热水成因的铅锌矿床常伴生金、银等元素。 这类矿床国内典型实例:花岗岩型铅锌矿床有广西新华铅锌银矿床、广东锯板坑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床、湖南东坡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床等;夕卡岩型铅锌矿床有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床、黄沙坪铅锌矿床和辽宁桓仁铜锌矿床等;斑岩型铅锌矿床有江西冷水坑铅锌银矿床、云南姚安铅矿床、山东香夼铅锌矿床。 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的含矿岩系中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很发育,特别是下盘岩石常是火山熔岩和凝灰岩。成矿物质来源与海底火山岩系有关。国外称这类矿床为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或黄铁矿型铅锌矿床。矿床物质成分复杂,常与铜矿共生或伴生大量的金、银和稀散元素,综合利用价值巨大。我国产于海相火山岩中的铅锌矿床,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如甘肃白银厂铜铅锌矿床等,有的还受到混合岩化作用,如辽宁红透山铜锌矿床等。属于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典型实例有白银厂小铁山矿床、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等。 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常分布在火山断陷盆地边缘,受断裂控制。含矿岩系多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收稿日期: 2015-03-22; 改回日期: 2015-06-16 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2008、U0933605)、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4475)和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NRE1506)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朱志军(1976–), 男, 博士, 副教授, 从事沉积学教学和研究工作。Email: zhuzj013@https://www.doczj.com/doc/b217366295.html, doi: 10.16539/j.ddgzyckx.2016.02.012 卷(Volume)40, 期(Number)2, 总(SUM)151 页(Pages)344~353, 2016, 4(April, 2016) 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 及其与成矿关系 朱志军1, 2, 郭福生1, 2 (1.东华理工大学 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江西 南昌330013; 2.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 滇西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广泛发育盐岩层系。通过对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区的露天采厂和地下采坑的最新野外调查及大量钻孔资料的综合分析, 研究区盐岩层系具有多期、多阶段运动的特点, 厚度分布极不均一, 它们作为区域推覆构造作用的滑脱层, 对盐上层构造变形起着重要控制作用, 形成一系列储矿构造。研究表明, 矿区盐构造主要包括盐枕、盐背斜、盐焊接、盐穿刺、盐推覆、盐岩滑脱?断层相关褶皱组合等多种盐构造变形样式。这些盐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变形机制主要受到推覆挤压缩短作用、基底断层作用和塑性流动汇聚作用、盐下和盐上层断裂滑脱作用等控制, 主要沿推覆断裂构造带呈串珠状分布。金项矿区盐构造分为两个阶段: 古新世–始新世挤压–拗陷层内变形阶段, 形成盐枕、隆升较低的盐背斜等整合型盐构造; 渐新世的逆冲推覆–盐岩滑脱阶段, 受强烈的挤压推覆作用而形成盐墙、盐株等盐穿刺型构造。盐构造不同阶段的变形演化对金属元素富集成矿起到关键作用, 其流动变形而形成的盐构造圈闭促使了金属聚集成矿。 关键词: 金顶铅锌矿; 盐构造; 成矿特征; 兰坪盆地 中图分类号: P6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1552(2016)02-0344-010 0 引 言 盐构造不仅与油气关系密切, 它还能聚集许多金属与非金属工业矿床, 如钾盐、(硬)石膏、重晶石、自然硫、铅、锌、银、硫酸锶等矿床(Kyle and Posey, 1991)。位于我国三江多金属成矿带中的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 也是世界上形成时代最新且唯一产于陆相沉积岩容矿的超大型Pb-Zn 矿床, 并且不同于世界上公认的沉积岩容矿SST 、MVT 、Sedex 等基本类型(薛春纪等, 2007)。金顶超大型铅锌矿拥有2亿吨矿石, 在不到10 km 2范围内堆积了如此巨量金属实属罕见, 但是关于矿 床成因一直存在众多分歧。在金顶矿区及其邻区可见到大量的金属矿体与膏盐在空间上密切伴生, 前人研究发现金顶矿区硬石膏产于铅锌矿体的边缘或深部, 在平面上, 围绕铅锌矿体, 形成明显的分带特征, 由中心向外, 依次为铅锌矿体、天青石矿体、硬石膏矿体(潘忠华, 1989)。高广立(1989)认为兰坪?金顶铅锌矿容矿岩石之一的灰岩角砾岩就是膏溶构造角砾岩; 王安建等(2007)将容矿角砾岩进一步分为不含矿的构造–膏溶角砾岩和含铅锌矿、黄铁矿、天青石和硬石膏矿化的底辟–侵位角砾岩两类; 高怀忠(1989)认为矿体分布于盐溶洞穴中, 并在溶洞中能够产生次生硫化物的富集。通过砂岩型矿体

湘西北铅锌矿成矿规律及研究

湘西北铅锌矿成矿规律及研究 李梅铅锌矿集区为湘西北最具找矿潜力的铅锌成矿区,因此本为以李梅铅锌矿区为例进行剖析,总结湘西北铅锌矿成矿规律。湘西北铅锌矿主要赋存于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厚大的碳酸盐岩中。矿体具多层性,呈缓倾斜以整合层带状产出。矿石以锌为主,铅锌共生,具有一定分带现象。矿石为微晶状、细晶状及胶状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及碳酸盐泥对Pb2+、Zn2+离子的吸取。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本区铅具有以幔源为主,壳幔混合的特点,硫源主要来自碳酸盐岩系的硫酸盐。矿床成因属于沉积型矿床,兼有后期热液改造型矿床的性质。 标签:湘西铅锌矿富矿矿规规律 0前言 李梅铅锌矿集区为湘西北最具找矿潜力的铅锌成矿区,赋存于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厚大的碳酸盐岩中。矿化带延伸与藻礁浅滩相带一致。矿体具多层性,呈缓倾斜以整合层带状产出。矿石以锌为主铅锌共生,具有一定分带现象。矿石为微晶状、细晶状及胶状等结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及碳酸盐泥对Pb2+、Zn2+离子的吸取。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本区铅具有以幔源为主,壳幔混合的特点,硫源主要来自碳酸盐岩系的硫酸盐。 1湘西北铅锌矿富矿规律 湘西北铅锌矿的富矿有着自身的规律,这主要是通过地质特征、组成特征、结构构造、形成原因等环节得以体现。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湘西铅锌矿富矿规律进行了分析。 1.1矿床地质特征 铅锌的富矿体通常是受到次级背斜以及容矿层层内的裂隙系统的控制。除此之外,对于规模较大的富矿体来说,一般情况下大致的顺层分布总是具有较为明显的方向性。举例来说湘西北铅锌矿的富矿体主要包括了似层状、透镜状、囊状、巢状、脉状等不同的形态,并且在地质特征上以似层状和透镜状较为常见。例如透镜状的铅锌矿富矿体长会达到300-1300m左右,宽度会达到150-200m,厚度会达到2~10m。 湘西北花垣李梅铅锌矿集区为湘黔铅锌矿带北延部分。矿带长达120km,宽10~20km,已发现矿床(点)30余处,探明铅锌储量大于350万吨,潜在储量1120万吨以上。这些矿床(点)主要呈NNE向集中分布于贵州铜仁卜口场、松桃、嗅脑和湖南花垣李梅3个矿化集中区。 1.1.1初步查明湘西北铅锌矿存在三个赋矿层位

金顶铅锌矿黄铁矿Re_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_唐永永

第 33 卷 第 3 期 2013 年 9 月 文章编号:1000-4734(2013)03-0287-08
矿 物 学 报 ACTA MIERALOGICA SINICA
Vol. 3., No.3 Sept., 2013
金顶铅锌矿黄铁矿 Re-Os 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唐永永 1,2,毕献武 1*,武丽艳 1,王雷 3, 邹志超 1,2,和利平 4
(1. 中国科学院 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2;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4. 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云南 兰坪 671401)
摘 要:关于金顶铅锌矿的成矿时代至今未获得精确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这严重制约了我们准确厘定该矿的 成矿动力学背景。鉴于此,本文根据黄铁矿的产状特征,将其区分为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期黄铁矿,并开展了 Re-Os 同位素测年的研究 (ICP-MS 方法) 。 虽然黄铁矿的 Re (0.4069×10-9~375.2620×10-9) 和 Os (0.0008×10-9~ 0.4131×10-9)含量变化很大,部分样品含量很低,但它们仍然揭示出两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 114±13 Ma 和 65±10 Ma。笔者认为 114 Ma 等时线年龄可能代表了沉积成岩过程当中的一期矿化年龄,而 65 Ma 可能记录 了铅锌主矿化之前热液作用开始活动的时间。结合其他方面的地质证据推断金顶铅锌矿主矿化时代可能在 28~37 Ma 之间。 关键词:Re-Os 同位素;黄铁矿;成矿时代;金顶铅锌矿 中图分类号:P618;P59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唐永永,男,1985 年生,博士研究生,矿床地球化学专业. E-mail:tangyong8514@https://www.doczj.com/doc/b217366295.html,
西南三江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贱金属 Pb-Zn-Ag-Cu 成矿带,成矿作用自北向南广泛发 育于沱沱河、玉树和兰坪地区[1],仅在兰坪盆地 就发现各类矿床、 矿点上百余处 (诸如金顶 Pb-Zn 矿床、白秧坪 Ag-Pb-Zn 多金属矿床、金满 Cu 矿 床等)[2]。金顶铅锌矿床 1960 年被发现,1984 年完成勘探,铅锌控制储量 1500 万吨,成矿总 金属量超过 2200 万吨,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铅锌 矿床,也是世界上铅锌金属储量超过千万吨的十 金顶矿床的研究始 几个超大型铅锌矿床之一[1-8]。 于上世纪 80 年代,关于其成因机制陆续提出了 “同生沉积-后期改造层控矿床”[3,9]、“中低温非岩 浆热液成矿”[4]、“同生沉积-变形叠加成矿”[10]、 “喷气(热液)沉积成矿”[11]、“岩溶成矿”[12]、“壳 幔流体混合成矿”[13]等众多模式。而导致金顶铅 锌矿近 30 年成因争论的原因之一即成矿的时代 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Pb 模式年龄最早被应用于讨 论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5,14-15],铅同位素年 ,绝大部分矿石铅集中 龄跨度很大(2~400 Ma) 分布在 130 Ma 以后;李小明等[16]通过含矿砂岩 薛春 磷灰石裂变径迹获得 25.8~35.9 Ma 的年龄;
收稿日期:2012-09-2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 2009CB421005 ) ;中 国 科 学院 重 要方 向 项 目群 项 目( 编 号 : KZCX2-YW-Q04-01)
*
纪等[7]测得黄铁矿 Re-Os 年龄为 67 Ma;高炳宇 等[17]利用沥青 Re-Os 法获得年龄为 68 Ma,认为 它可能代表了金顶穹窿古油气的成藏年龄,这一 时间大致相当于寄主岩石古新统云龙组的沉积 时代,早于主矿化时代。王安建等[18]结合区域地 质和热事件分析,将成矿时代推定在 28 ~ 33 Ma 之间。由于受矿物选择的代表性、测试方法误差 和方法可靠性等因素制约,迄今为止金顶超大型 铅锌矿还没有获得令人信服的测年数据,制约了 我们对该矿床成矿动力学背景的深入认识。 随着 Re-Os 同位素体系的兴起,Re-Os 同位 素已经成为研究金属硫化物矿床成矿时代和成 矿物质来源示踪等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19-20]。 其中辉钼矿 Re-Os 测年技术发展最为成熟,国内 外相关报道屡见不鲜[21-25]。而 Stein 等[26]报道了 剪切带型金矿中黄铁矿 Re-Os 定年成果之后,关 于黄铁矿 Re-Os 同位素体系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我国学者[7,27-29]在该领域做了很好的工 作。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金顶超大型铅 锌矿床黄铁矿开展 Re-Os 同位素定年研究。
1 地质背景
兰坪盆地处于藏滇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夹 持于金沙江一哀牢山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之 间 (图 1) , 向北趋于渐灭, 向南与思茅盆地相接。
通讯作者,E-mail:bixianwu@https://www.doczj.com/doc/b217366295.html,

铅锌矿的成矿类型及成因探讨

铅锌矿的成矿类型及成因探讨 摘要:我国铅锌矿资源比较丰富,现在正处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铅锌矿作为紧缺资源在应用方面相当广泛,在全国找矿突破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中,统一了思想,加大了找矿力度。铅锌矿床的分类较多, 各具理论依据、实际意义和优缺点。合理的铅锌矿床分类可以促进铅锌成矿理论的发展并更好的指导生产实践。文章分析了铅锌元素的地化性质, 探讨了世界铅锌矿床主要成矿类型的特征及成因。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类型;成因探讨 引言 铅锌矿的划分主要依据的是其成矿类型,划分依据也具有多样性,目前常用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矿床的成因为基础的划分。从而将世界主要铅锌矿床划分为:沉积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火山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碳酸盐岩容矿的后生沉积矿床;砂页岩容矿的沉积或沉积——变质型矿床;与岩浆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热液交代型矿床和陆相火山岩型矿床;非硫化物锌矿床等。这种分类法的特别之处是可以集中反映出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成矿环境、成矿主岩和矿床成因等重要因素, 既有利于促进铅锌矿床成矿理论的研究, 又便于指导找矿, 是一种被大多数地质工作者普遍接受的分类方案。 一、我国铅锌矿的类型探究 我国铅锌矿床类型较全,并具特色,成矿作用多样、复杂,因而矿床分类一直是我国矿床地质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案。 1、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因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类,故通常称之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铅锌矿床。它们可能是花岗岩类结晶分异的气液产物,但也可能是成岩后在另一次地矿事件或地壳运动中受到地下热水的活化淋滤,使花岗岩类中的分散成矿物质富集起来形成的矿床。这类矿床可与中性、中酸性、酸性或碱性侵入岩有关。岩体可大可小。一般的情况,如果铅锌矿床是地下热水淋滤成因,它们常赋存于面积较大的岩基中;如果是岩浆气液成因,则常与小岩株、岩瘤有关。矿床多产于岩体内,或内外接触带,或距岩体一定距离。矿床围岩蚀变通常较为强烈。这类矿床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除铅锌外,还共伴生钨锡钼铋铜等元素。 2、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的含矿岩系中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很发育,特别是下盘岩石常是火山熔岩和凝灰岩。成矿物质来源与海底火山岩系有关。国外称这类矿床为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或黄铁矿型铅锌矿床。矿床物质成分复杂,常与铜矿共生或伴生大量的金、银和稀散元素,综合利用价值巨大。我国产于海相火山岩中的铅锌矿床,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有的还受到混合岩化作用。

盘点:世界锌资源储量及中国铅锌矿资源分布

盘点:世界锌资源储量及中国铅锌矿资源分布 导读:世界锌资源较为丰富。自然条件下并不存在单一的锌金属矿床,通常情况锌与铅、铜、金等金属以共生矿的形式存在。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显示,2004年世界锌储量22,000万吨,储量基础为46,000万吨(见表一)。锌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秘鲁和墨西哥等。世界锌资源地理分布广泛。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哈萨克斯坦四国的矿石储量占世界锌储量的57%左右,占世界储量基础的64.66%。【欢迎分别回复螺纹| 橡胶| 铝| PTA | 煤炭| 石油| 铜| 铁矿石等关键词查看更多『工业品』干货集锦】 本文来自:百度文库 图一世界锌资源的储量分布中国铅锌矿资源的分布概况:我国已知的锌矿物大约有55种,其中约13种锌矿物有经济价值。闪锌矿(ZnS)是最富含锌的矿物,占锌总产量90%左右。重要的锌矿物还包括纤锌矿、异极矿、菱锌矿、水锌矿、红锌矿、硅锌矿等。 我国的锌资源丰富,地质储量居世界第一位,至2004年底,我国锌的地质保有储量为9,200万吨(其中A+B+C级3,300万吨),资源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目前全国已探明的锌矿床778处,保有地质储量较多的

省份有云南、广东、湖南、甘肃、广西、内蒙古、四川和青海等地。我国锌资源的总体特征是:富矿少,低品位矿多;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开采难度较大。 尽管我国锌矿的开采条件较差,但根据2004年全球前十位锌精矿生产国产量的统计资料,我国2005年锌精矿产量达到271万吨,约占全球锌精矿产量的26.5%,是全球最大的锌矿产资源生产国,在全球锌矿产资源的配制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一、资源状况 中国铅锌矿产资源丰富,截至1995年累计探明储量(金属量,下同):铅4199.2万t,其中A+B+C级1161万t;锌10742.3万t,其中A+B+C级3447万t。现保有储量(截至1996年底):铅3572.81万t,其中工业储量(A+B+C级,下同)占33.17%;锌9384.11万t,其中工业储量占36.93%。 按中国储量级别A+B+C级储量与国外同期的储量基础相比(1995年):中国铅1161万t,低于澳大利亚(3500万t)、美国(2200万t)、加拿大(1300万t)而排居第4位;锌3447万t,低于澳大利亚(6500万t)、加拿大(5600万t)、美国(5000万t)也居于第4位。 二、储量分布 中国铅锌矿产地,截至1996年底统计数据:铅732处,锌772处,有27个省、区、市发现并勘查了储量。其中,铅矿

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

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 本文章对安徽省某一区域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形态特征进行了探讨,并详细分析了其成矿成因。 标签:安徽省区域成矿铅锌矿地质特征矿产成因 该区铅锌矿床大地构造单元隶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宁芜陷断束,贵池~繁昌断褶束。从志留纪系中三叠世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本区沉积了以浅海相为主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出露齐全,厚度基本稳定,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岩浆活动贫乏,构造活动微弱,显示了地台型的构造属性。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多旋回的构造~岩浆作用,形成了结构复杂的地台盖层褶皱断裂带,使构造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印支运动结束了该区域长期的海相沉积历史,使整个地区褶皱上升,开始了陆相沉积的新阶段,并将地层卷入北东向展布的褶皱带中。 1矿区地质 1.1地层 矿区内分布的地层从下二叠统孤峰组开始至下三叠统南陵湖组,自老到新从南到北分布。二叠系位于平地,三叠系组成山区,南陵湖组分布最高。出露比较好的为下三叠统各组,余为第四系或火山岩覆盖。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 1.2构造 1.2.1褶皱构造 ①基底沉积岩,为繁昌复向斜舒家店背斜北东倾没端的北西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向北东倾斜,倾角平缓,约每隔200米出现一次由陡到缓或由缓到陡的台阶,陡的倾角约40°,缓的倾角小于20°。 ②盖层火山岩,为中分村复向斜的次级褶皱八分村背斜南东翼,为单斜构造,向南东倾斜,倾角30°~40°,有火山岩且产状向北倾斜或近直立,则为次火山岩的侵出相或溢出相及次火山岩相。 1.2.2断裂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全是基底褶皱构造的横向或斜交断裂,对矿体影响不大。 1.2.3火山口构造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 1.成矿规律学: 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 2.成矿预测 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 (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2.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1.成矿地质背景 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最基本的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 (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 断裂:压\张\扭性断裂 (3)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 (b)基性岩(玄武岩/辉长岩):Fe\V\Ti (c)中性岩(安山岩/闪长岩):Fe、Cu、Pb、Zn、Au (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 (e)碱性岩(正长岩):Au、Cu、Mo 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 (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小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 (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 (1)地层(岩性)控矿 (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 (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 (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 3.成矿时空分布规律 1.成矿期\成矿域 一定的成矿物质在一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一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 2.研究意义 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用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能够针对性地查明矿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认识地质发展历史中成矿作用在区域(全球性和地域性)和局部范

内蒙古紫金矿业铅锌矿选矿简介地理交通位置隶属关系和区域

内蒙古紫金矿业铅锌矿选矿 一、简介 地理交通位置、隶属关系和区域经济地理特点三贵口南矿段铅锌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东升庙镇北东 3km 处,南距包(头)—兰(州)铁路线临河火车站 52km,距青山镇(炭窖口)34km,距巴彦淖尔紫金公司 10万吨锌冶炼厂11km,均有县级柏油公路相通,交通便利。项目由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乌拉特后旗紫金矿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 东升庙镇现为乌拉特后旗旗政府所在地,从 2000年起随着东升庙矿业公司、万城矿业公司,特别是紫金矿业公司进入本区,矿山采选生产能力已近 200 万 t,矿山企业效益较好。尤其是巴彦淖尔紫金公司 10 万吨锌冶炼厂的建成投产,对拉动当地矿业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乌拉特后旗的重要支柱产业。矿区南临的河套平原是巴彦淖尔市粮油甜菜产地,地区经济较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 二、矿石特征 (1)矿物成分 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含铁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菱铁矿、白铁矿、磁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白云石、石英、方解石、石墨(碳质)、云母类矿物、重晶石、磷灰石、透闪石等。金属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分布及组合与容矿岩石的岩性关系密切。 (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和他形粒状结构;充填结构;交代结构;糙面结构;莓球状结构;其他还有片状、星散状、土状和胶体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条带状、纹层状构造;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 9号矿体中他形粒状闪锌矿70%粒度为0.06~0.3mm,其它颗粒以0.01~0.06mm 为主;他形粒状方铅矿粒度主要为0.04~0.074mm。 (3)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中有益组分为锌、硫、铅、铜、银、钴、锗、镉;有害组分为氟、碳、砷。其中锌、硫、铅、铜具综合利用价值;银、钴含量具一定综合利用价值,但不能单独成矿;锗、镉不具综合利用价值。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以福建尤溪丁家山矿区铅锌矿为例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以福建尤溪丁家山矿区铅锌矿为例1 矿床地质概况 区内中-新元古代马面山群龙北溪组中、上段和大岭组地层被大范围分布的侏罗系长林组地层覆盖,仅以“天窗”形式出露于矿区东南部。马面山群龙北溪组上段主要岩性为石榴子石透辉石绿帘石岩夹大理岩残留体,该层为区内的主要赋矿层,可见矿体与顶、底板岩性和层位的明显变化,常见其顶底板从大理岩突变到云母石英片岩的现象,显示矿体的切层特征。而侏罗系地层中存在很不均匀的蚀变和矿化现象,靠近马面山群与侏罗系不整合接触面遭受比较强烈的绿泥石化、透辉石化、绿帘石化、硅化及碳酸盐化,部分地段具有较强的黄铁矿化和磁黄铁矿化,偶见铅锌矿化现象。 矿区主要构造包括轴向NE的背斜、向斜和NE向、NW向断层。沿关兜-岩兜背斜(部分被侏罗系地层覆盖)轴部分布多个矿床(点)。NE向断层和部分规模较小的NW向断层多已被矿脉充填,部分规模较大的晚期NW向断层则明显错动矿体及侏罗系与中-新元古代地层之间整体向西倾斜的不整合接触界线(图1)。因此轴向NE的背斜、断层及部分小规模NW向断层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对成矿作用及矿体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区内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受区域性NE向断层控制,花岗岩主要呈岩株体NE向串珠状分布,而铅锌硫化物矿化主要限制在侵入岩带夹持地段。东侧酸性侵入岩带的岩体主要沿NE向断裂侵入,呈岩脉及岩墙产出。西侧酸性侵入岩体主要出现在祭柄坑-岭后-龙石墓顶一线以西,该带岩体规模相对较大,单个岩体呈NE向或近EW向的长轴透镜状岩株体。 2 矿体特征 区内矿体主要赋存在龙北溪组上段石榴子石透辉石绿帘石岩夹大理岩地层、侏罗系长林组火山岩层和角度不整合界面3个部位。除侏罗系长林组中的矿体呈不规则的长勺状之外,其他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但矿化富集程度较高的矿体则主要呈透镜状、豆荚状(如Ⅲ-1号矿体),部分小矿体呈囊状或巢状,显示出矽卡岩型矿床的矿体形态特征。位于马面山群地层内各类岩石层间界面和构造裂隙内的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产出,而侏罗系地层中的则显示与围岩呈切割关系(图2)。

内蒙白音诺铅锌矿pdf

iven. [收稿日期]2002-01-16 [作者简介]陈玉清(1959-),男,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人,高级工程师,白音诺尔铅锌矿技术管理副矿长。 白音诺尔铅锌矿发现于1970年,1971年至1989年分别由内蒙古自治区区调二队及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地质大队二分队进行普查,于1989年底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白音乌拉苏木白音诺尔铅锌矿区详细普查报告》。报告提交矿石量3272.87万t ;铅金属量66.08万t ;锌金属量177.94万t ;银金属量1026.33t 。矿区分南、北两个矿带,总矿体数162个,南矿带有矿体54个,主要矿体1、 2、3、3~4号等;北矿带有矿体108个,主要矿体4~8、17、18、19、19~4号等。根据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爆烈温度等资料标明,该矿床成因类型为高—中温热液矽卡岩型矿床。矿床工业类型为大型、高中温热液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矿体勘探类型为第Ⅲ勘探类型,个别矿体属第Ⅳ勘探类型。经过20多年的开采和900m 以上探采对比,该矿区主要矿体为第Ⅳ勘探类型, 个别矿体为第Ⅲ勘探类型。1探采对比分析 1981年以来,通过对1、2、3、3~4、4~8、17、18、 19、19~4号矿体900m 以上各中段生产探矿发现,矿体形态和品位变化较大,单个矿体规模一般为小型,少部分矿体为中型,矿体走向长小于200m ,厚1 ~30m 不等, 且矿体形态复杂。(1)生产勘探获得的矿石量(B +C 级)与地质 勘探获得的矿石量(C +D 级)差别较大,生产勘探与地质勘探的地质品位变化也较大,见表1。(2)生产勘探发现,矿体在勘探线和中段平面图上的面积变化较大,矿量明显减少,个别中段矿量减少50%。 (3)经生产勘探和地质勘探对比后发现,矿体规模变小,矿体形态变化较大,且矿体形态比较复杂,大部分形态属于不规则状,有用组份分布不均匀,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囊状、树枝状等,见图1与图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